景观美学案例分析之苏州博物馆

合集下载

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

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

八、总结
通过参观苏博,我受益匪浅,其中最大的收获就是充分明白了在做 设计时要注意建筑和周围环境的融合的重要性。这种环境不仅包括自然 环境,也包括人文环境,历史环境等。并且,贝老在这个设计中的一些 呼应对比手法,以及一些突破和创新也是我们可以学习借鉴的。
建筑是一门艺术,亦是一门有挑战性的学术性,我总觉得引领人走 下去的力量是在心灵深处的,而贝老的建筑恰恰就有一种神奇的魔力, 让我努力着继续走下去,用心的做好我每一个设计。
这种“以壁为纸,以石为绘” ,别具 一格的山水景观,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 影效果。使人看起来仿佛与旁边的拙政园 相连,新旧园景笔断意连,巧妙地融为了 一体此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 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 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 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
苏州博物馆
案例分析
目录
一·关于 设计者
二·总平 面图分析
三·功能 流线分析
四·构图 分析
五·传 统与创 新
六·融合 与突破
七·馆内 细节分析
八·总结
一、关于设计者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国广州, 祖籍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 贝聿铭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 筑学。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 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 材。 他的代表建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 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被誉为“现代建筑的 最后大师”。 贝聿铭也荣获了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 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 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及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 由奖章
几何体构造: 贝老设计的建筑物都是很注重构造

中国古典园林美学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

中国古典园林美学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

2、推动绿色发展
未来社会需要风景园林推动绿色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例如,通过应用生 态修复技术、绿色建筑等技术手段,提高风景园林的生态效益;通过推广绿色出 行、绿色消费等方式,降低风景园林的碳排放等环境影响。这些措施不仅可以实 现可持续发展,还可以为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品质。
3、促进社会参与
未来社会需要风景园林促进社会参与,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风景园林的设计和 建设中来。例如,通过公众参与、社区规划等方式,提高风景园林的社会效益; 通过举办健康活动、公益活动等方式,增强公众对风景园林的认识和理解。这些 措施不仅可以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社会效益,还可以为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体验。
具体来说,风景园林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响应公共健康:
1、改善自然环境
风景园林可以通过规划设计,改善城市的自然环境。例如,通过增加绿地面 积、改善水质、降低噪音等措施,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这些措施不仅可以 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可以改善城市居民的健康状况。
2、促进体育健身
风景园林可以成为人们体育健身的好去处。通过设计公园、绿道等公共空间, 为人们提供运动和锻炼的场所。这些场所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还可以 促进人们的社交交流,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3、提供康复疗养空间
风景园林可以设计一些康复疗养空间,为人们的身心健康提供帮助。例如, 通过植物疗法、景观疗法等方式,让人们在自然环境中得到身心的放松和康复。 这些空间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疗养服务,还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二、使命:创新发展,引领未来
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风景园林在公共健康方面的使命是创新发展, 引领未来。未来社会对风景园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风景园林不断创新和发 展,以满足社会对公共健康的需求。具体来说,风景园林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 引领未来:

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手法

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手法

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手法苏州博物馆是一座集现代艺术、古代历史和园林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的常熟市。

该博物馆以其独特的园林设计手法而闻名于世,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

园林设计手法的精妙使得博物馆内外的景致宛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令人流连忘返。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探讨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手法,以期更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文化与艺术内涵。

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融合了古典园林的特色和现代景观的元素。

作为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苏州园林以“小而精”、“曲径通幽”、“假山倚水”等手法著称。

在博物馆的园林设计中,设计师将这些传统手法与现代景观元素相结合,创造出了既具有传统韵味又融入现代气息的园林景观。

这种融合不仅展现了苏州园林的传统美学,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交融,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以“穿越时空”的概念为灵感,通过景观的设计将古代与现代连接起来。

园林中古代建筑与现代艺术品、古代园林景观与现代雕塑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一幅幅穿越时空的美丽画卷。

这种设计手法不仅展现了中国历史与文化的传承,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让人们在欣赏园林美景的同时感受到了文化的前后衔接。

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自然的融合与尊重。

园林中的植物、湖泊和建筑物的布局都充分尊重自然的规律,给人一种自然与园林融为一体的感觉。

通过绿色植物的搭配和景观的设计,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营造出了一种和谐、舒适的环境,使人们能够在这里放松心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妙。

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还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审美情趣。

园林中的湖泊、假山、亭台楼阁等元素无一不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

在园林中散步,休息,品茗,写诗,都使人仿佛置身于古代文人墨客的雅集之中,体味着古代文人的超然情趣与理想境界。

这种通过园林设计展现中国古代文人情趣的手法使得苏州博物馆的园林更加有文化底蕴与内涵。

简析苏州博物馆的设计美ppt课件

简析苏州博物馆的设计美ppt课件
博物馆虽采用中国古典园林风 格,但不难看出其植被的 覆盖较少,夏季阳光直射 空旷的地面易造成燥热。 可在外部池边与内部空旷 的廊道周围布置更多的植 被,营造更好的园林效果。
谢谢
苏州博物馆的改进建议
改进前,场地看起来十分空旷, 墙面也显得单调
改进后,在场地加了一些植物, 和地灯,并在墙面上做一些凹凸 不平,使墙面变得生动。
苏州博物馆的改进建议
展厅内部照明虽采用了 园林中廊窗的自然采光, 但在外部光线不足的情 况下,内部照明稍显欠 缺,在较暗的展厅内有 损游客视觉感受。
苏州博物馆的改进建议
苏州博物馆的功能美
展馆内的展台融合古典的装修,使展品的摆放 如同古代庭院中物品的摆放。
室外的休息区位于展厅侧门,方便游 客中途休息谈话,透明的防雨板便于 采光与下面植物的生长,营造了贴近 自然的舒适环境。
苏州博物馆的改进建议
展馆内部廊道过于空旷,与中国古典园林的 小而精密而紧相违背浪费了太多面积。
苏州博物馆的形态美
博物馆的墙面上划有许多几何线条,水流顺线 条流下,如同园林中的溪流,给单一的墙 面增添了韵律,化单一静态为多样动态。
苏州博物馆的结构美
内部结构上与外部风格相统一,线条与块面交 错呼应,景观池倒映着内部的线条与几何 块面,
材质美: 外部为现代化的灰白色调的混凝土结构,但单间内 部采用了相对古典暖色的黄白木质结构,线条上错 落有致平衡对称。都为古典风格,但有失内外的统 一,相较而言外部也财通一些木质结构来拼接线条 会使视觉效果更为统一。
苏州博物馆的形态美
博物馆的外部整体是根据中国 园林风格设计,前偌大的 景观池倒映着整个博物馆与 游人,形成了“人在水里走, 鱼在天上游”的美景。比例 上中间低,两边宽,古典庄 重,加之上下的对称,形成 赏心悦目的画面。

博物馆案例分析-苏州博物馆-PPT

博物馆案例分析-苏州博物馆-PPT

二、关于博物馆 4.博物馆造型分析
大家好 17
从建筑结构看,现代几 何体构成的坡顶蕴含着 苏州古建筑传统的斜坡 屋顶的基本概念。三角 形和方形不断的繁衍和 重构,使建筑看起来简 洁、抽象而不失力度, 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 中西文化的融合,实现 了传统与现代的转换。
二、关于博物馆 4.博物馆造型分析
通过中央大厅东侧的天窗廊道,进入新馆的东部次展区。廊道 尽头设紫藤园和休憩茶室。其南北两侧安排有图书馆、贵宾厅、博物 馆商店和现代艺术展厅等公共空间。现代艺术展厅位于东路的首层, 以便于功能周转。
大家好 25
二、关于博物馆 6.博物馆空间分析
大家好 26
位于中轴线上的八角形中 央大厅位于博物馆入口内的 前庭与后庭山水园之间,其 大圆孔造型的检票口以及向 东西两侧伸展开去的天窗廊 道,是连接博物馆各个功能 区的枢纽。大厅是博物馆的 核心,位于入口的前庭与博 物馆花园之间。这个拥有八 个角的大厅是通过对传统的 苏州建筑和中国建筑要素的 几何形状转变以及重新诠释 设计出来的,它是所有参观 者的导向并为去博物馆所有 展区提供通道。
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 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 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 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山水园隔北 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水景始 于北墙西北角,仿佛由拙政园西引 水而出;
大家好 33
二、关于博物馆 7.博物馆光线分析
大家好
大堂北面落地玻璃把 庭院的景色引进室内
34
●走廊大厅的采光照片
造型、空间等中西元索有机的 结合,图形构成的巧妙转换,现代 空间中国园林意境的营造是苏博新 馆成功实现传统与现代转换的关键。
二、关于博物馆 4.博物馆造型分析
为了与周边建筑环境相协调 大堂高度只设为15.3m、书画厅高度为16m,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苏州博物馆分析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苏州博物馆分析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苏州 博物馆分析
苏州博物馆是一座融合先进设计原则与苏州传统文化特色的典范。以下将从 多个角度对其设计进行分析与探讨。
苏州博物馆介绍
苏州博物馆位于古城苏州的市中心,拥有丰富的文物和艺术藏品。作为中国的文化瑰宝,它是苏州城市形象的 重要组通过精心的设计,将自然环境与建筑融为一体。独特的园林景观和建筑形式相得益彰,展现出苏州 园林的独特魅力。
设计原则二:突显苏州文化特色
苏州博物馆在建筑风格、陈列展示和文化活动中充分展现了苏州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它是苏州文化的重要代 表和传承者。
设计原则三:功能与美学的平 衡
苏州博物馆既满足了当代公共建筑的功能需求,又注重美学表达。建筑外观 简洁大方,内部空间布局合理,使参观者得到良好的体验。
设计原则四:可持续性与节能
苏州博物馆在材料和技术的选择上注重创新与传统的结合。运用现代的建筑 材料和技术手段,使建筑更加耐久且符合苏州的文化氛围。
总结与展望
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原则以其独特性和卓越性赢得了人们的赞誉。展望未来,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将这些原 则应用于更多的公共建筑设计中。
苏州博物馆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采用了节能环保的设计和材料。它 通过太阳能发电和雨水收集系统等手段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
设计原则五:空间布局与流线思维
苏州博物馆的室内外空间布局紧密相连,通过合理的导向和流线设计,使参观者能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展览的 连贯性和完整性。
设计原则六:建筑材料与技术 选择

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

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

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苏州博物馆是一座集文物收藏、展览、研究和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市中心地带,是苏州市的文化地标之一。

该博物馆建筑气势恢宏,内部陈列丰富多样,展示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品。

本文将对苏州博物馆进行案例分析,探讨其建筑特色、文物收藏和展览特点,以及对当地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影响。

首先,苏州博物馆的建筑设计融合了现代艺术与传统建筑风格,整体建筑设计采用了大量的苏州园林元素,使得博物馆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

同时,博物馆内部空间布局合理,展厅设计精美,为展览文物提供了良好的展示环境。

这些特点使得苏州博物馆不仅成为了文物收藏的场所,更成为了一处具有艺术价值的建筑景观。

其次,苏州博物馆的文物收藏以苏州地区的历史文化为主,包括了丰富的古代书画、陶瓷、玉器、青铜器等。

这些文物不仅在数量上丰富,而且在品质上也属于上乘之作。

苏州博物馆还不断进行文物的整理、修复和研究工作,为文物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博物馆还定期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文物展览,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最后,苏州博物馆对当地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影响不可忽视。

作为苏州市的重要文化景点之一,苏州博物馆为当地的文化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博物馆举办的各种展览和活动丰富了当地的文化生活,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这些都为苏州市的旅游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苏州博物馆作为一座集文物收藏、展览、研究和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不仅在建筑特色、文物收藏和展览特点上具有独特魅力,同时也对当地文化和旅游产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苏州博物馆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为苏州市的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做出新的贡献。

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

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

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苏州博物馆是一座集展览、保护、研究和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位于中国苏州市的市中心地带,是苏州市的文化地标之一。

该博物馆建筑设计典雅,展览丰富多彩,是游客了解苏州历史文化、艺术传统的重要场所。

首先,苏州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充分融入了苏州园林的特色,采用了传统的建筑手法和现代的设计理念,使得整个建筑既有古典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气息。

在博物馆的外部,可以看到精美的砖雕、木雕和瓦当等传统建筑元素,内部则采用了现代的展陈手法和设施,使得展览更加生动有趣。

这种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设计理念,使得苏州博物馆成为了一处文化艺术的殿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其次,苏州博物馆的展览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苏州的历史、文化、艺术等多个方面。

在博物馆内,可以看到大量的历史文物、艺术品和民俗展品,这些展品不仅展示了苏州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也向人们展示了苏州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此外,苏州博物馆还定期举办各类主题展览和文化活动,如书画展、古代工艺品展、非遗传统技艺展等,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文化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最后,苏州博物馆在文化教育方面也做出了很多努力。

博物馆开设了许多文化艺术课程和讲座,邀请专家学者给游客讲解苏州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传统,使得游客在参观的同时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此外,苏州博物馆还积极参与社区教育活动,组织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文化娱乐选择。

总的来说,苏州博物馆作为一座集展览、保护、研究和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不仅在建筑设计上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特色,展览内容丰富多样,而且在文化教育方面也做出了很多努力。

它不仅是苏州市民了解家乡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也是外地游客感受苏州风情的重要景点。

希望苏州博物馆能够继续发扬光大,为更多的人们提供文化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浅析苏州博物馆的设计手法及美学内涵

浅析苏州博物馆的设计手法及美学内涵
(3)意境美
为使得新馆真正的融入周边的环境,设计师在整体的风格选取上都采用了古典园林的形制,假山石、弯曲小桥、鹅卵石、凉亭等建筑小品是必不可少的。这些建筑小品都来源于苏州的古典园林,将他们按照传统园林的设计手法进行合理的布局不仅丰富了新馆的内部空间,也体现出了古典园林的美学内涵及人文气息。让游客们在新馆中的每个角度都能观赏到不一样的风景。
二、苏州博物馆的美学价值
(1)和谐美
新馆建筑的庭院环境与拙政园浑然一体,整体布局上与忠王府的整体布局相适应;并以水为纽带将它们串联起来,最终达到相互借景的效果。在我国,自然环境的布置在建筑中占据着极高的地位。在新馆的庭院设计中,设计师继承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理水的原则,采用广阔的水面有效地延展了室外空间,赋山水以灵魂,挖掘场地精神。
“不高不大不突出”体现出我国传统哲学的中庸之道,设计师勘察了周边现有古建的特点后,对于新建建筑体量的把控拿捏的十分精准,同时为使新馆的建筑高度与其周边建筑的高度相统一,将许多大空间的功能置于负一层。在这一点上既保留了苏州的城市肌理又与周边传统民居风貌相协调。这座身处闹市的新馆也营造出了闹中取幽,悠然自得的和谐美。
参考文献:
[1]马远.展示空间设计浅析——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2):144-145.
[2]李彦星,黄磊昌.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继承与创新——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5, 5(27).
[3]葛嘉茗.中国传统元素在苏州博物馆中的表达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7(30).
庭院是传统建筑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设计师在新馆的设计中采用了“一主多辅”庭院布置形式,使建筑与创新园艺互相依托。新馆建筑北侧的庭院结合了拙政园的水景进行设计,新旧园景相融,游客们可隔着大片的玻璃欣赏到整片水景[2]。在庭院设计中为营造山水园林的景色,设计师“以壁为纸,以石为绘”,形象的塑造了意向上的山水画。

苏州博物馆南立面分析

苏州博物馆南立面分析

苏州博物馆南立面分析
1.建筑风格:苏州博物馆南立面的设计融合了传统和现代元素,展现出典型的苏州文化特色。

它采用了传统的园林式建筑风格,注重空间流动和景观体验。

2.结构布局:立面以水面为界,与周边环境相衬托。

整个建筑采用了曲线状的外立面设计,使得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3.材料选择:苏州博物馆南立面采用了玻璃、石材以及金属等现代材料,运用了先进的建筑技术和工艺,使得建筑呈现出独特的质感和光影效果。

4.色彩运用:立面的色彩运用相对简约,主要以白色和灰色为主调,与周边建筑和苏州古城的风貌相呼应,给人一种清新雅致的感觉。

5.窗户和开口设计:立面设置了大面积的开窗和透明墙面,使室内外景观相互映衬。

整个立面设计注重展现空间的通透感和开放感,增加了建筑的轻盈感。

苏州博物馆设计赏析

苏州博物馆设计赏析

设计风格
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 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 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 释。
首先,新馆设计注重与周 围环境的协调,整个外观 完全具有苏州特色,博物 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 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为 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 贝老把古苏州千篇一律的 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改 成灰色的花岗岩。
苏州博物馆设计赏析
风景1001 纪松鹤
苏州博物馆是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1960年建立,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北街。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 府遗址。面积8000多平方米,分东、西、中3路,中路立 体建筑为殿堂型式,梁坊满饰苏式彩绘,入口处侧门,有 文征明手植紫藤,内部东侧有太平天国古典舞台等,是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0月建成新馆,设计者为 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
在设计理念上,贝老 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 环境,就着馆址的两 棵古广玉兰,他设计 了一个紫藤园,游客 冬天在附近的茶座喝 茶赏景,夏天可在紫 藤园纳凉。
为保持博物馆、拙政 园历史保护街区的完 整性,贝老还建议将 馆南的东北街改成步 行街。
虽然新博物馆外观尽显白墙灰瓦的苏州园林特色,但进入馆内就会让 人眼前一亮。过去园林用的木梁和木椽将被现代的开放式钢结构代替。

建筑特色
新馆正门对面的步行街南侧,为河畔小广场。小广场两 侧按“修旧如旧”原则修复的一组沿街古建筑,古色古香, 成为集书画、工艺、茶楼、小吃等于一体的公众服务配套 区。
建筑特色
馆建筑与创新的园艺是 互相依托的,贝聿铭设计 了一个主庭院和若干小内 庭院,布局精巧。其中, 最为独到的是中轴线上的 北部庭院,不仅使游客透 过大堂玻璃可一睹江南水 景特色,而且庭院隔北墙 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 新旧园景融为一体。

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

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

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
苏州博物馆是一座集展览、教育、研究和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位
于苏州市中心地区,是苏州市的重要文化设施之一。

本文将对苏州博物馆进行案例分析,从建筑特色、展览内容、教育活动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其他文化设施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首先,苏州博物馆的建筑特色非常突出。

博物馆建筑采用了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外观造型简洁大方,内部空间布局合理,展厅设计独具匠心,充分展示了苏州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完美结合。

同时,建筑内部的环境设计也非常考究,采用了先进的环保材料和技术,营造出了舒适、安静的参观氛围,为观众提供了良好的参观体验。

其次,苏州博物馆的展览内容丰富多样。

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涵盖了历史、艺术、民俗等多个领域。

展览内容不断更新,每一次展览都能吸引大量观众前来参观,展览主题新颖,设计精美,展品陈列精心,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同时,博物馆还注重与其他博物馆、文化机构的合作,定期举办国际交流展览,为观众提供了更广阔的文化视野。

再次,苏州博物馆注重教育活动的开展。

博物馆通过举办讲座、讲解、亲子活
动等形式,向公众传播历史文化知识,提升观众的文化素养。

教育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形式新颖,吸引了大量学生和家长参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总的来说,苏州博物馆作为一座综合性博物馆,不仅在建筑特色上有着突出的
表现,而且在展览内容和教育活动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苏州博物馆的成功经验,为其他文化设施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参考,希望更多的文化机构能够向其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软实力,为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

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

thankyou
Add the title here Add the title here
三、功能流线分析
新馆建筑群坐北朝 南,被分成三大块:中 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 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 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 展区和行政办公区。这 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 中、西三路布局,和东 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 衬,十分和谐。
辅助用房
西部展厅
中央庭院 大堂
入口庭院
现代艺术厅 行政办公
四、构图分析
组团式的展厅布置方式, 东西两侧的院落式组合 和周边的合院式住宅相 呼应 。
贝 聿 铭 签 名 式 的 几 何 提 炼 。
贝 聿 铭 签 名 式 的 几 何 提 炼
五、传统与创新
粉 墙 黛 瓦 的 苏 州 传 统 建 筑
这种“以壁为纸,以石为绘” ,别具 一格的山水景观,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 影效果。使人看起来仿佛与旁边的拙政园 相连,新旧园景笔断意连,巧妙地融为了 一体。
六、融合与突出
尽管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 调,以此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 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 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 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
二、总平面图分析
在整体布局上,新馆巧妙地借助 水面,与紧邻的拙政园、忠王府融会 贯通,成为其建筑风格的延伸。
新馆与原有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既 浑然一体,相互借景、相互辉映,符 合历史建筑环境要求,又有其本身的 独立性,以中轴线及园林、庭园空间 将两者结合起来,无论空间布局和城 市机理都恰到好处。新馆正门对面的 步行街南侧,为河畔小广场。小广场 两侧按“修旧如旧”原则修复的一组 沿街古建筑,古色古香,成为集书画、 工艺、茶楼、小吃等于一体的公众服 务配套区。

苏州博物馆分析

苏州博物馆分析
景观艺术设计分析
———苏州博物馆新馆
尽管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新馆的 主色调,以此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 市机理融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处可 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 框将被灰色的花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 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 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 传统的坡顶景观一一飞檐翘角与细致入 微的建筑细部。然而,新的屋顶已被重 新诠释,并演变成一种新的几何效果。 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衬,使自然 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为参 观者提供导向并让参观者感到心旷神怡。 玻璃屋顶和石屋顶的构造系统也源于传 统的屋面系统,过去的木梁和木椽构架 系统将被现代的开放式钢结构、木作和 涂料组成的顶棚系统所取代。金属遮阳 片和怀旧的木作构架将在玻璃屋顶之下 被广泛使用,以便控制和过滤进入展区 的太阳光线。
对文化的传承:水、石、竹、紫藤

贝聿铭说:“水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水是生命之源,新馆的水景看起来应该是 与旁边的拙政园相连的;石头要从水里漫出来,再一点一点高上去,放在水里的石 头一定要有老石皮;园子里不能一团黢黑,要有灯光,灯光不要太亮,应是那种淡 淡的月光如水的光亮。”这便绘出了宋代山水画中的淡漠而高雅的情趣。
THE END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贴近自然的情调——竹影散落,林内疏密
自然,如贝律铭先生所说的疏密有间,最好 形体略弯曲贴近自然的形态。竹子中要能听 得到风吹的“沙沙声”。
紫藤
此处的紫藤并非一种单纯的绿化,其独特之处是嫁接于文征明当年亲手栽 植的紫藤花的枝蔓,于是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 于是在此,贝聿铭引进的不仅仅是一根紫藤,而是炎黄子孙千年的文化。而 紫藤阁也不仅仅只是馆内的一个休息场所,它更应该是一个人们认知和感受历史 人文的现实展厅。

苏州博物馆分析课件

苏州博物馆分析课件
12
过渡空间
.
空间的过渡和引导
走廊由透过天顶造成的线状光 书写着,如同走在了古老的 竹帘下,传统符号在光线下 简洁地演绎着现代的气息
13
空间分析
空间封闭而又通透,折射出禅宗文化、道教文化的深层信息
.
14
空间序列组合的艺术性
• 平面布局上对传统园林的借鉴,直接导致空间的序列组合也与传统园林相近 • 新馆内部运用空间大小的对比手法
苏州博物馆
空间及界面处理分析
.
1
苏州博物馆
▪ 建筑简介 ▪ 空间分析 ▪ 界面处理分析
.
2
建筑简介
▪ 中文名称:苏州博 物馆
▪ 地点:江苏省苏州 市
▪ 建筑总面积:19000

.
3
与忠王府的统一
• 新馆在整体布局上,巧妙借助水面,与 紧邻的拙政园、忠王府融会贯通,成为其 建筑风格的延伸
• 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被分成三大块, 形成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 和东侧的忠王府相互映衬,十分和谐
• 贝老说:大门的处理很重要,大门 要有气派,但又得邀人入内的感觉
7
平面流线分析
.
一层平面图
流线 小庭院 地下车库
西


中央庭院
现代 艺术厅

大堂
入 口 商 行政 店 办公
功能分析图
8
流线分析
.
楼梯 流线
车库
吴文化展厅 多功能厅
考古展厅
展厅
展厅会议
三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9
建筑造型分析
建筑基本色调是灰白两色,与苏州传统民居的粉墙黛瓦和谐统一,但用白墙灰瓦降低传统白墙黑瓦的对比度

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筑美学分析

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筑美学分析

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筑美学分析钱栋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笔者的家乡白居易诗中的江南腹地——苏州,本文着重从建筑美学方面分析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新馆。

只有在参观完所有室内空间之后,才会真正理解整个空间的设计精神。

外立面的形体穿插造就了室内空间的丰富性,而室内空间的多样结构同时也成就了外立面的风格特质。

空间也是人为的,贝聿铭先生最新设计的苏州博物馆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传统的园林思想在现代审美中的新方向,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

空间意向:天造与人为的联姻“希望从中国古代山水书画中寻找园林设计的灵感”,这是贝聿铭先生对苏州博物馆,这个被称为自己的“小女儿”的封刀之作的评价。

虽然常年生活在海外,有着西方教育背景,但贝聿铭先生的作品中却从来不缺少中国元素,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精神的方面,苏州博物馆无疑是成功的,它以自己鲜明的空间特征和独树一帜的结构将现代与传统完美结合,塑造出一个立足现代审美的新中式园林空间。

穿过一座由玻璃和不锈钢棚搭建的大门,一个由钢梁和金属百叶构成的入口吸引了来访者的所有目光。

通过一个别致的圆形孔洞,人们可以感受到浓浓的中国情调。

以借景的手法,设计师将空间的灵性与活力展现给观众,远处的山水园林也成为了联系内外空间的纽带。

“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氏的名言。

玻璃顶棚肆无忌惮地让室内充满阳光,从中我们能够体会到光线丰富的语汇和对空间的影响力。

如果说前庭是整个空间乐趣的前奏的话,那么只有在走入室内之后,才会发现整个空间的动人之处。

贝先生一改通常的四方形空间,将中庭设计成八角形,同时随着层高的递增而变换墙面造型,体现了错落有致的江南斜坡屋顶的建筑特色。

其中,三角形与菱形是主要的造型元素,灰色的涂料强调出各个形体的转折,形成了丰富、充满节奏的空间效果。

同时,由于形体多变,透过顶窗照射进来的阳光形成了有趣且微妙的光影效果,强调了空间的戏剧性。

正对入口的是一整面落地玻璃,外面的园林景色一览无余,成为中庭最引人入胜的风景。

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

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
优秀景观分析
苏州博物馆新馆 设计师:贝聿铭
建筑师
贝聿铭
设计背景(开始)
• 当时已经85岁高龄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 聿铭先生设计。
• 贝聿铭先生以擅长设计博物馆而享誉全世 界,贝先生在中国设计博物馆是第一次。 正因为如此,贝聿铭先生在家乡苏州设计 博物馆引起了全球传媒的关注。
• 2002年4月30日正式签定了设计协议。 2006年10月建成苏州博物馆新馆
馆外景(高潮)
设计中的庭院
• 庭院景观设计充分考虑了苏州的人文内涵,借鉴了苏州古 典园林的风格,结合苏州悠久的地域历史文化特色,充分 尊重博物馆的周围环境实际。按照“苏而新”的设计理念, 总体布局中设计了若干个各具特色、布置精美的庭院。庭 院将内外空间串联,使自然融于建筑。特别是位于中央大 厅北部的主庭院,东、南、西三面由新馆建筑相围,北面 与拙政园相邻,大约占新馆面积的五分之一空间,这是一 座在古典园林元素基础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由铺 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 等组成,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中国人文气息 和神韵。
总平面图
剖面
各种透视
主入口
• 初展身姿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位于苏州古城 拙政园保护区内,其东侧与太平王国忠王 府遗址紧邻,北侧为举世闻名的苏州园林 之冠 ———拙政园。南为东北街,西侧是 齐门路,总占地约11000余平方米。
主入口图
建筑构图
• 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平面功能布置分为地上和 地下两部分,共计建筑面积约17000余平方米。 主体建筑檐口高度控制在6米之内,中央大厅和西 部展厅安排了局部二层,高度16米。新馆建筑群 坐北朝南,地上部分按功能基本可以划分为三大 块:即中部为入口门廊前庭院,中央大厅和山水 庭主庭院;西部为院落式的主展区,东部为办公 、商店、休息服务区,以及部分临时展厅。这种 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和东侧的 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衬,十分和谐。而地下部分为 博物馆辅助功能用房(如修复、馆藏、多功能厅 等)。

苏州博物馆建筑赏析

苏州博物馆建筑赏析

苏州博物馆建筑赏析苏州博物馆是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的一座现代化博物馆,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物藏品而闻名。

该建筑不仅展示了苏州传统文化的精髓,还融入了现代设计理念,成为苏州市的一张靓丽名片。

苏州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充分体现了苏州的园林特色。

整个建筑群呈现出一个园林式的布局,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

前部分是一个开放的广场,中部是主体建筑,后部是一个花园。

这种布局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风格,与苏州古典园林的理念相呼应。

苏州博物馆的主体建筑采用了现代化的技术和材料,但在外观上仍然保留了传统建筑的特色。

建筑外墙使用了灰色的砖石和灰色的琉璃瓦,整体色调简约而不失庄重。

建筑的屋顶采用了弯曲的线条,与传统建筑中的脊饰相呼应,同时也增加了建筑的动感和流畅感。

苏州博物馆的内部空间设计精致而富有层次感。

主展厅位于建筑的中部,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使室内充满自然光线。

展厅内部采用了开放式的设计,将不同的展品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和艺术上的享受。

此外,建筑内还设有专门的陈列室、教育中心、多功能厅等,为参观者提供了更为舒适和便利的参观体验。

苏州博物馆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传统与现代,体现了苏州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建筑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苏州的古典园林,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

建筑的外观简洁而不失庄重,内部空间设计精致而富有层次感,展品陈列合理有序。

无论是从外部欣赏还是从内部参观,都能感受到苏州博物馆所传递的文化和艺术的魅力。

苏州博物馆作为一座现代化博物馆,不仅致力于文物的保护和展示,更注重与观众的互动与交流。

博物馆定期举办各类展览和活动,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机会。

同时,博物馆还开展了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向公众传授苏州的历史文化知识,提高观众的艺术鉴赏能力。

总的来说,苏州博物馆的建筑设计独特而精美,展示了苏州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结合。

博物馆不仅是保护和展示文物的场所,更是传递文化与艺术的重要载体。

苏州博物馆的建筑风格和展览内容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参观,为苏州的文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景观美学案例分析之苏州博物馆

景观美学案例分析之苏州博物馆
入,扩展为王府之地,形成一片包括官署、庭舍、园池“绵亘里许”的建筑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同治二年冬(1863年12月),苏州失守,忠王府修理工程仍未完工,但
已初具规模,太平军退出苏州,李鸿章据忠王府为江苏巡抚行辕。 同治十一年(1872年),改为八旗奉直会馆。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日伪据为"江苏省维新政府"驻所。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借作校舍。 1951年,划归苏南区文物管理委员会。 1960年,改为苏州博物馆馆址。
名词之一,流连在这样的江南风格的建筑 中,每个人心中可能都会多一份温婉。
• 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 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
周围环境相协调。特别是与水面的结合更具 苏州特色,小桥流水与现代化风格融为一体。
• 众所周知,苏州以园林见长,是私家园林的代 表,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而苏博的设计当
苏州博物馆总观
三、自然景观特色
通过內庭院將內外
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 建筑,是贝聿铭建筑设 计的一个特色。最让大 师煞费苦心的是位于中 央大厅北部的主庭院的 设置。这座在古典园林 元素上精心打造出的创 意山水园,借着拙政园 的墙,“以壁为纸,以 石为绘”,高低错落排 砌的片石假山,在朦胧 的江南烟雨笼罩中,营 造出了米芾水墨山水画 的意境。且看米芾词云: “奇胜处,每凭栏,定 忘还。好山如画,水连 云萦,无计成闲。”
满的句号画在故乡的土地上,这片充满挑战的地方,面临的最大 的问题是新馆建筑要如何与古城风貌和传统的城市肌理融合?"中 而新,苏而新"这一设计理念是贝聿铭再设计之初对苏州博物馆新 馆的最早定位,一经提出也得到了国内众多建筑师的赞同。
“即是苏州的也是世界的,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称之为“中 而新,苏而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苏博值得一提的不仅仅是建筑本身,它其中 的馆藏文物是必不可缺少的。举办有“苏州 出土文物陈列”、“太平天国苏福省历史文 物陈列”。反映了苏州历史发展的大致历程。 也是与苏州文化紧密相连的佐证之一。
1.对称均衡
苏博的入口和大门都是 左右对称的形式,这和 地处江南有着密切的联 系,在苏博的设计中也 有江南民居的对称美。 这样的对称设计以中轴 线中点为轴心,将其上 下和左右寻得均衡,给 人庄重整齐的美。
苏州博物馆总观
通过內庭院將內外 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 建筑,是贝聿铭建筑设 计的一个特色。最让大 师煞费苦心的是位于中 央大厅北部的主庭院的 设置。这座在古典园林 元素上精心打造出的创 意山水园,借着拙政园 的墙,“以壁为纸,以 石为绘”,高低错落排 砌的片石假山,在朦胧 的江南烟雨笼罩中,营 造出了米芾水墨山水画 的意境。且看米芾词云: “奇胜处,每凭栏,定 忘还。好山如画,水连 云萦,无计成闲。”
景观美学与文化案例分东北街204号 时间:2015.10 班级:风景园林1411 调研人:14200129125张苏文 14200129117严睿 14200129118胡佳丽 14200129129许聪 14200129130朱敏钰 14200129128王楚燕
苏州博物馆是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1960年建立,位于江苏
新馆屹立于苏州古城北部历史保护街区,北边是世界著名 的四大园林之一拙政园,东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忠王府,南面是苏州“文化长廊”起点东北街,西面接城 市干道齐门路,可见苏州博物馆的选址特殊大胆,又蕴含 深刻
苏州博物馆是贝聿铭的一个命题作文,作文的题目叫做“中而新, 苏而新"。在被自己称为圣地的博物馆馆址所在地,贝聿铭要把圆 满的句号画在故乡的土地上,这片充满挑战的地方,面临的最大 的问题是新馆建筑要如何与古城风貌和传统的城市肌理融合?"中 而新,苏而新"这一设计理念是贝聿铭再设计之初对苏州博物馆新 馆的最早定位,一经提出也得到了国内众多建筑师的赞同。 “即是苏州的也是世界的,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称之为“中 而新,苏而新”。
• 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 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 周围环境相协调。特别是与水面的结合更具 苏州特色,小桥流水与现代化风格融为一体。
• 众所周知,苏州以园林见长,是私家园林的代 表,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而苏博的设计当 中也是淋漓尽致的渗透了这一点。这是一座在 古典园林元素基础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
在新馆设计中,贝聿铭充分 考虑了苏州的人文内涵,借鉴了 苏州古典园林的风格。庭园中的 竹和树,姿态优美,线条柔和, 在与建筑刚柔相济的对比中,产 生了和谐之美。紫藤园西南方的 那棵紫藤树,是贝聿铭亲自在光 福苗圃园里选中的,还嫁接着从 文徵明当年手植的紫藤上修剪下 来的枝蔓,以示延续苏州文化的 血脉。
2.单纯齐一
颜色:这个苏博在色彩的运用上很纯粹。 主题颜色为黑,白,灰。白色粉墙和灰色 的瓦与周边的江南民居融合的齐一。 质感:灰色窗框是花岗岩的材质,内部也 有深色的钢结构和简单的玻璃,整体材料 也是单纯齐一。
形状:苏博在设计中采用了大面积的三角形和矩形。外部的形状上是三角形 与矩形的拼接,在内部顶端也是三角形和矩形的结合,就连室外的小亭子也 运用了三角元素,这样的设计在形式上得到了统一,让整体都达到了单纯齐 一。
忠王府
苏州博物馆馆址为太 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 址。忠王府是当年太平天 国留存下来的最完整的建 筑物,也是中国历史上遗 存下来最完整的农民起义 军王府,1961年被国务院 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
清咸丰十年四月(1860年6月),忠王李秀成率太平军攻克苏州。同年十 月起,就吴姓拙政园基地改建忠王府,并将其东潘姓、其西汪姓宅第等一并收 入,扩展为王府之地,形成一片包括官署、庭舍、园池“绵亘里许”的建筑群。 同治二年冬(1863年12月),苏州失守,忠王府修理工程仍未完工,但已 初具规模,太平军退出苏州,李鸿章据忠王府为江苏巡抚行辕。 同治十一年(1872年),改为八旗奉直会馆。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日伪据为"江苏省维新政府"驻所。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借作校舍。 1951年,划归苏南区文物管理委员会。 1960年,改为苏州博物馆馆址。
新馆建筑和相伴的忠王府古建筑交相辉映,地面 一层为主,局部二层;新馆建筑面积19000平方米, 为充分尊重所在街区的历史风貌,博物馆新馆采 用地下一层,地面也是以一层为主,主体建筑檐 口高度控制在6米之内;中央大厅和西部展厅安排 了局部二层,高度16米。“修旧如旧”的忠王府 古建筑作为苏州博物馆新馆的一个组成部分,与 新馆建筑珠联璧合,从而使苏州博物馆新馆成为 一座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 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设计师汲取了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追求 自然山水的意趣,模仿自然,把树木、理 水、叠石等成景作为重要因素考虑进去, 从而使之成为博物馆的一大特色。而在整 体布局上,新馆能巧妙地借助水面延伸其 建筑风格,使之与周边建筑融为一体,相 互借景不显突兀。
新馆在形式布局上借 鉴了江南院落的组合 方式,但在其用材时 采用的却是钢和玻璃, 体现了古典与现代的 结合,并且突出了苏 州的文化底蕴。新馆 内随处可见三角、菱 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几 何构成,并且在形式 上继承了传统建筑的 斜屋顶。
卧虬堂 卧虬堂为忠王府东 路建筑,堂外为紫藤院, 后为戏厅。相传当年拙 政园主王献臣与吴中才 子文征明、唐寅、祝允 明等相情相慕。仲春时 节,藤飞花放,王献臣 常在此宴饮诸子,名为 “卧虬堂”。卧虬既因 紫藤蟠屈似龙而名,又 隐寓名士循世隐逸之意。
• 苏州本土建筑在颜色上最显著的特征便是 墙体和瓦片,仿佛粉墙黛瓦成了苏州的代 名词之一,流连在这样的江南风格的建筑 中,每个人心中可能都会多一份温婉。
中国古典园林的成就举世瞩 目,但是能将古典园林融入现代 景观的成功案例却很罕见。小桥 流水是古典园林的经典形象并且 深入人心,贝律铭将其在苏博内 院中完美融合。作为一个亲水的 庭院,雅致的景观是游客心情舒 畅,平静无波的水面使人能静下 心来感受苏博的风和水。
亭台楼阁,小桥流水, 山石廊壁,苏州古典园林的 精致,优雅,沉静都能在苏 博中找到。八角亭供人闲坐 小憩,穿梭的小桥廊道穿梭 交汇。零星点缀的树木赋予 了院落生机,平静的水面倒 映出苏博典雅的姿容。
3.渗透与层次
从苏博的剖面 图上可以看见, 设计师将苏博 从垂直面上分 为至少3个层次, 主建筑高于廊 道和次建筑。 所以在外部看来,苏博呈现了多样的层次,高低错落,起起伏伏,凸显形式美。 与江南园林相似的是,苏 博也有许多的漏窗。漏窗 与漏窗间达到了对景,中 间种植绿化,将一个单一 的空间分割为3个以上的 层次,是室外绿化渗透进 入室内,将美学的概念运 用在了建筑中。
苏博大厅,室内的顶部设 计也能找到对称性。用了 大面积的几何图案,加上 一定的高差,形成左右上 下的对称。几何的变换跳 动也让整个空间丰富,对 称的处理增强的它的稳定 感,在形式上和苏博的整 体设计契合。
连接空间的廊道 采用的近似对称 的手法,顶部是 完全对称的半开 敞设计,而墙面 上的开窗门洞则 按着一定韵律发 生变化,将对称 美发挥的淋漓尽 致。
省苏州市东北街。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面积约 有8000多平方米,分东、西、中3路,中路立体建筑为殿堂型式, 梁坊满饰苏式彩绘,入口处侧门,有文征明手植紫藤,内部东侧 有太平天国古典舞台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始建, 2006年中秋开馆,历经三年。设计者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 铭。
4.节奏与韵律
从平面图上可以看清, 苏博设计将建筑与绿化 理水融合,建筑内部展 区为较快节奏,而外部 的庭院理水则是较为缓 慢的节奏,这样的游览 路线可以让人走走停停。 节奏变化时快时慢。 展区内的设计也是充满人性化。在展区与展区之间的连 接位置有零零星星的绿化种植和休息区,在较快韵律之 下有个缓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