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式的乘除2》 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9.2分式的乘除2教案
分式的乘除1、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能进行简单的分式乘除法运算,能解决一些与分式乘除有关的实际问题.能力目标:经历从分数的乘除法运算到分式的乘除法运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类比的探究能力,加深对从特殊到一般数学的思想认识.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及应用.教学难点: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3、教学过程分析1、类比联想,探究新知师生活动:首先让学生计算式子(1)2435⨯ (2)5275÷ 解后反思:(1)式是什么运算?依据是什么?(2)式又是什么运算?依据是什么?能说出具体内容吗?依据的是:分数的乘法和除法法则,与分数的乘除法法则类似,类比分数的乘除法则,猜想出分式的乘除法则.分式的乘除法法则: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 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用式子表示为:a c a cb d b d ⋅⋅=⋅ ac bd ÷a d b c =⋅a d b c ⋅=⋅分式乘方的法则:分式乘方就是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根据负整数次幂的意义,可知: (b a)n =(ab 1-)n =a n b n -=n b n a2、例题分析,应用新知例1 计算:(1)3432x yy x⋅; (2)2322524ab a bc cd-÷.例2 计算222441214a a aa a a-+-⋅-+-.3、练习巩固,培养能力课堂练习:(1)()2233yxxy⋅-;(2)2211497m m m÷--.这两道练习和所讲的例题都不同,主要是为了检测学生的举一反三的能力,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进一步熟练解题的思路,也遵循了巩固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4、课堂小结,回扣目标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在知识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5、布置作业1 补充题:22222356842143a a a a aa a a a a a--+-÷⋅++++-. (选做)2.思考题:2ab⎛⎫⎪⎝⎭=?3ab⎛⎫⎪⎝⎭=?nab⎛⎫⎪⎝⎭=?。
省优获奖教案《分式的乘除》word(优质)
本课的设计初衷,是为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
作为教师要充分保护好孩子的自信心,只有孩子们有了自信,才有可能持续保持对某些事物的兴趣和热情。
“失败是成功之母”应该改为“成功是成功之母”,特别是在孩子刚开始对某些事物倾注热情和精力的时候,对他们自信心的保护至关重要。
所以强烈建议平时的测验应在学目标范围内尽可能的简单,最大限度的保持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正所谓“大道至简”,在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情况下,教师的课堂要设计的简便扼要,要把较难的、复杂的问题、深刻的问题讲的轻松自然,诙谐幽默,像涓涓细流,于无声中浸润学生的思维。
本课在单元中,属于承上而启下的教学内容。
12.2分式的乘除(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在学生学习了分式基本性质因式分解以及分式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分式的除法,分式的除法可以转化为分式的乘法,是为分式加减作准备,具有承上启下作用,在教材中具有重要位置.二、学情分析学生已学过分式基本性质因式分解,现在的分式除法及上节的乘法是他们的应用和实践,学生在讨论观察交流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以及转化的数学思想.三、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分式的除法法则,能熟练将除法转化为乘法并进行计算.2、学会类比的数学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四、重点、难点重点:运用分式的除法法则进行除法运算.难点:分子、分母为多项式的分式除法运算及符号变化.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说明创设问题情境1、计算,并说明依据什么知识?1225109)3(9275)2(5432)1(÷÷÷2、揭示课题:分式除法让学生通过类比方法发现.一起探究1、类比分数除法,猜想?=÷cdab2、你会用语言叙述一下刚才的猜想吗?用字母表示呢?3、小结:分式的除法法则adbcdcabcdab=•=÷引导学生用语言和式子表示,使学生对其有更深的理解.例题解析例1:计算(1)xyxy4252÷,(2)432622--÷--xxxx(3)22222323babababaaba-+÷+++小结:1、讨论总结做题步骤.2、讨论总结注意事项让学生在计算后进行思考、总结、升华知识.巩固练习练习(学生板演)重点思考:第2题整式怎样运算?暴露问题,解决问题评价反思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内容?要注意什么问题?(1)运用分式的除法法则进行除法运算.(2)分子、分母为多项式的分式除法运算及符号变化(3)类比思想作业习题1、2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说明设的情景为学生合作探究蓄势;又以清晰的头脑理清讨论的主线,呵护学生富有个性的创新,使学生享受了成功的快乐,体验了学习的乐趣. 这是本节课的成功所在.这节课不足之处:学生在将几何体进行分类时,语言表达不够准确.“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熟悉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以及图形折叠后的形状。
《《分式的乘法与除法》 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分式的乘法与除法《分式的乘法与除法》评测练习 1 、课堂精练1-5题。
2. 补充题:229612316244yyy y y y --÷+⋅-+-.设计意图:我设计了必做题、补充题和思考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思考题是学生思维的一个锻练。
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
本课教学反思英语教案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
写作是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运用形式, 它与其它技能在语言学习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因此, 写作教案具有重要地位。
然而, 当前的写作教案存在“ 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教师和学生都把写作的重点放在习作的评价和语法错误的订正上,忽视了语言的输入。
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较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
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此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则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
在此教案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再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案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
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说”英语这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开口朗读课文,所以复述课文便尚有难度,对于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待研究。
最新版初中数学教案《分式的乘除 2》精品教案(2022年创作)
第1课时分式的乘除一、新课导入1.导入课题:通过前面分式的学习,知道分式和分数有很多的相似性,如性质、约分和通分.事实上,在运算上它们也有许多的相似性.今天我们一起类比分数的运算来研究分式的运算,首先学习分式的乘除.2.学习目标:〔1〕知道并熟记分式乘除法法那么.〔2〕能准确地进行分式的乘除法的计算.〔3〕通过分式乘除法法那么得出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3.学习重、难点:重点:分式乘除运算法那么.难点:分式乘除运算法那么的运用.二、分层学习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135页到第136页例1上面的内容.〔2〕自学时间:8分钟.〔3〕自学方法:回忆分数乘除运算法那么,类比分数的乘除运算法那么探讨分式乘除运算法那么.〔4〕自学参考题纲:②类比以上方法,填写:③分式乘法法那么:分式乘分式,分子相乘,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相乘,作为积的分母,分式除法法那么: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④写出以下各式结果:⑤计算:2.自学:学生结合自学指导自主学习.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能否从分数乘法法那么中类比出分式乘法法那么.②差异指导:对认知不清的学生进行点拨引导.〔2〕生助生:同桌间相互交流自学参考提纲的问题,各小组间相互交流帮助.4.强化:〔1〕分式乘除法法那么.〔2〕对照法那么练一练: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136页例1到例3.〔2〕自学时间:10分钟.〔3〕自学方法:结合例2体会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乘除的计算方法,例3中弄清a 2-1与(a -1)2的大小关系.〔4〕自学参考提纲:①例1中参与乘除运算的两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是单项式,这种分式的乘除运算有何特点?先做乘除法,再进行约分②由例2知,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通常先因式分解,再约分. ③运算结果应化为最简分式或整式.④例3是分式的应用问题,其中25001a -<2500(1)a -是怎样来的?除教材上的方法外,还可作差比较大小,即判断25001a --2500(1)a -与0的大小,有兴趣者不妨试一试. 解:∵a>1,∴a 2-1>0,(a-1)2>0而(a-1)2-(a 2-1)=-2a+2<0,∴(a-1)2<a 2-1, ∴25001a -<2500(1)a -. 2.自学:请同学们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是否弄清分式乘除的运算方法和运算步骤.②差异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予以分类指导.〔2〕生助生: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帮助.4.强化:〔1〕分式乘除,当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通常先分解因式再约分.〔2〕运算结果应为最简分式.〔3〕对照法那么练一练:三、评价1.学生的自我评价〔围绕三维目标〕:学生代表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及学习体验.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成果及缺乏进行总结点评.〔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分式的乘除不是特别难上的课,主要是要让学生掌握方法.拿乘法来说,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先约分再乘;另一种是先乘再约分.一般应这样处理:如果分子分母全是单项式,就用先乘后约分的方法;如果分子分母含有可分解因式的多项式,就先约分后相乘.当然两种方法并不一定非得有固定的模式,你觉得哪种容易接受就选择哪种,并且在约分时应教给学生一个不容易错的方法,就是约分后把每个约好的式子写在原来的上〔分子〕下〔分母〕方,不约的照抄,最后再相乘,既不容易漏乘,也不容易多乘.分式除法可转变为分式乘法后再按上述方法进行.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努力结合现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分式乘除的意义.由于练习计算是比较单调和枯燥的,为了防止单纯的机械计算,应将计算学习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创设学生喜欢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式子并计算.一、根底稳固〔第1题30分,第2、3、4题每题10分,共60分〕2.大拖拉机m天耕地a公顷,小拖拉机n天耕地b公顷,大拖拉机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C〕倍.3.一艘船顺流航行n千米用了m小时,如果逆流速度是顺流速度的pq ,那么这艘船逆流航行t小时走了nptmq千米.4.计算:二、综合应用〔每题10分,共20分〕三、拓展延伸〔20分〕7.|a-2|+b-3=0,计算a2+abb2·a2-aba2-b2的值.三角形的稳定性【知识与技能】1.通知过观察、实践、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稳定性与没有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2.培养实事求是的学习作风和学习习惯.【过程与方法】1.通过提问、合作讨论以及小组交流方式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2.实物演示,激发学习兴趣,活泼课堂气氛.3.探究质疑,总结结果.和学生共同探究三角形稳定性的实例,答复课前提出的疑惑.【情感态度】1.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培养其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动手能力.2.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互助合作意识,提高数学交流表达能力.【教学重点】了解三角形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教学难点】准确使用三角形稳定性于生产生活之中.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课前准备:木条〔用硬纸条代替〕假设干、小钉假设干、小黑板.问题1 工程建筑中经常采用三角形的结构,如屋顶钢架,钢架桥,其中道理是什么?问题 2 盖房子时,在窗框未安装好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活动挂架为什么做成四边形?【教学说明】问题设立要让学生体会三角形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并引导思考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用三角形,另一些地方又要用到四边形.注意接纳学生其他不同的思路.教师讲课前,先让学生完成“自主预习〞.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老师演示P6探究内容,也可叫学生亲手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印象,完后请学生们交流讨论后答复得出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们的答复进行简要归纳.【归纳结论】三角形木架形状不会改变,四边形木架形状会改变,这就是说,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还可以发现,斜钉一根木条的四边形木架的形状不会改变.这是因为斜钉一根木条后,四边形变成了两个三角形,由于三角形有稳定性,窗框在未安装好之前也不会变形.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如图,一扇窗户翻开后,用窗钩BC可将其固定,这里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 .2.以下列图形中哪些具有稳定性?【教学说明】本节课的内容较少,题目比较简单,在学生独立完成后,要求学生说明理由.【答案】1.三角形具有稳定性.2.〔1〕〔4〕〔6〕中的图形具有稳定性.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节课学习三角形稳定性,并板书课题.完成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观察、实践、想象、推理、小组交流合作,使同学们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稳定性与没有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培养同学们实事求是的学习作风和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022年 《分式的乘除2》优秀教案
分式的乘除〔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思想本节主要学习了分式的除运算法那么。
首先一起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类比分数的除法法那么总结出分式的除法运算法那么,然后安排典型的例题和课堂练习,让学生多实践,这是促使学生熟悉运算顺序和步骤的关键。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总结分式的除法法那么;会进行分式的乘除法运算;在分式乘除法运算过程中,体会因式分解在分式乘法中的作用,开展有条理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分式乘法和除法法那么的过程,体会分式乘法和除法法那么的合理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运用类比数学思想去观察、分析问题;从分式的除法转化为乘法中,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乘除法法那么,及乘除法运算。
难点:熟练进行乘除法运算。
解决方法:通过比照分数的乘除运算来学习分式的乘除运算,通过练习来稳固法那么。
教学方法类比猜测,讲练结合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过程第二课时现在我们就用类比的方法总结出分式的除法的法那么。
由分数的根本性质类比地得到分式的根本性质,由分数的约分类比地得到分式的约分。
由分数除法的法那么同样可类比地得到分式的除法的法那么。
现在我们来学习分式的除法。
〔板书课题〕让学生回忆并答复什么是“分数的乘除法的法那么〞;用投影仪〔或小黑板〕出示分数的除法的法那么,然后启发学生,用类比的方法表达出分式的除法的法那么。
怎样进行分式的除法运算呢?〔一〕一起探究复习除法法那么1.类比分数的除法,猜测分式除以的结果。
计算:÷=×=2.给出几组A,B,C,D的数值并代入,以验证你的猜测。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总结出分式的除法法那么。
分式的除法法那么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分式的除法实际上是转化为分式的乘法后再进行运算的。
〔二〕例题例3 计算解:小结:分子和分母都是单项式的分式乘除法的解题步骤是:①含有分式除法运算时,先用分式除法法那么把分式除法运算变成分式乘法运算;②再用分式乘法法那么得出积的分式;③用分式符号法那么确定积的符号;④用分式约分法那么使积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一般为单项式〕。
2022年 教学教材《分式的乘除2》参考优秀教案
分式的乘除〔2〕
教学模式
讨论交流
教学
目标〔认知技能
情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熟练掌握分式的约分、通分、乘除法运算法那么;
2.掌握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并能明确每一步的算理.
教学重难点
分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分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板
书
设
计
分式的乘除〔2〕
教学
环节
学生自学共研的内容方法
〔按环节设计自学、讨论、训练、探索、创新等内容〕
教师施教提要
〔启发、精讲、活动等〕
再次
优化
导
入
合
作
探
究
问题的引入
怎样计算:a÷b·?
小明:a÷b·=a÷1=a.
小丽:a÷b·=a··=.
谁的算法正确?请说明理由.
合
作
探
究
探索规律,揭示新知
活动一
问题1:怎样进行分式的乘、除混合运算?
分式的乘、除混合运算,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活动二
问题2: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是什么?怎样进行分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与分数混合运算类似,分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是:先乘除,后加减,如果有括号,先进行括号内的运算.
尝试反应,领悟新知
例3求值:
·÷,其中a=10、b=5、c=-4.
解:
当a=10、b=5、c=-4时,
原式=
例4计算:
1-÷.
解:
随堂
练习
课堂练习
1.化简÷·,其结果为〔〕
A.1 B.C.D.
2.化简,其结果为〔〕
A.a+1 B.a-1
《分式的乘除》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浙教版 (2)
5.3分式的乘除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前面已学习了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这两方面的内容为学好本课做了很好的铺垫,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作为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有字母表示的代数式感觉还是比较抽象的,数与式的差别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特别是分子、分母为多项式的乘除法运算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
韩城老师在分式的乘除法这一课的教学中,采用了类比的方法,首先通过两个分数的乘除,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分数的乘除法的运算方法,引导复习小学学过的分数的乘除的法则,为分式的乘除法则的得出降低了难度。
同时向学生渗透了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类比”,在探究法则的过程中,学生反应较好,很自然,学生本身基本上能较完整地讲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这样的情景创设为这节课开了一个好头。
接下来的教学,主要是分两块分别进行。
一块是分子、分母都是单项式的分式相乘除,再是分子、分母都是多项式的分式相乘除。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分式乘除,我们可以发现韩城老师对过程的讲解都是非常详细,非常到位的,在学生易错的地方讲得慢,讲得清,讲得透。
如在讲⎪⎪⎭⎫ ⎝⎛-÷a b ab 232提醒学生首先要要除为乘,再把2ab 看成是分母为1的分数,这样的说明避免了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讲前面的整式乘到后面分式的分母中,学生是极易犯这样的错误的。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强调要化除为乘,其实也是无形中向学生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在分子、分母都是多项式的分式相乘除中,韩城老师通过a a a a 21.222+-+引导学生发现分式的特点,以及做到第二步)2)(2(22a a a a +-+时,问学生好了吗?来启发学生还要对分式中的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然后再进行约分。
讲解时,板书能跟上讲解的节奏,且过程完整,规范,给学生很好的示范。
在问题求解之后注重总结归纳,如在分子、分母都是单项式的分式相乘除后,总结一般步骤应该是先化除为乘,再约分。
还提醒学生出现整式时要将它的分母看成1。
2022年初中数学精品《分式的乘除2》word版精品教案
12.2分式的乘除(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和掌握分式的除法法则.2.能通过类比的方法,得到分式的除法法则,并能正确加以计算.【过程与方法】1.经历分式除法转化为分式乘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式除法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式的除法法则的掌握.【教学难点】能应用分式的除法法则正确加以计算.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导入一:【课件1】大拖拉机m天耕地a平方千米,小拖拉机n天耕地b平方千米,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多少倍?学生讨论先分别得出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am 平方千米∕天,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bn平方千米∕天,进一步得出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am ÷bn)倍.从上面的问题可知,实际问题中有时需要运用分式的除法.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分式的除法运算.[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分式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体现了知识生成的过程.导入二:复习提问:1.分数的除法法则是什么?计算25÷910.2.什么是倒数?学生计算并回答问题,教师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我们在小学学习了分数的除法,对于分式如何来进行计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要学习的内容.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通过复习分数的除法导入分式的除法,体现出了类比学习法的重要性.二、新知构建:活动一:观察与思考——探究分式的除法法则【课件2】观察下列运算:2 3÷73=23×37=27.说明:一个分数除以一个分数,是将除数的分子与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数相乘.猜一猜:AB ÷CD=?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经观察、类比发现:A B ÷CD=AB·DC=A·DB·C.与同伴交流,根据分数的除法法则,你能总结一下分式的除法法则吗?进一步归纳分式的除法法则:分式的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与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教师适时板书,并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知识拓展]根据法则我们知道,分式的除法需转化为乘法,转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变一倒”的过程,即除号变乘号,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猜想和小组讨论,归纳得出分式除法的法则.思路二师:请大家试一试:45÷12.生:45÷12=45×2=4×25=85.师:现在我们大家来试一试:3x ·yx.生:3x ·yx=3·yx·x=3yx2.师:如果上述的分式乘法改为除法,你会做吗?生:3x ÷yx=3x·xy=3y.师:你能参照上面我们完成的分式的除法计算,猜想一下:AB ÷CD=?生:AB ÷CD=AB·DC=A·DB·C.(教师书写学生的答案)师:同学们有不同的答案吗?你能用语言来叙述分式的除法运算法则吗?生:除以一个分式等于乘这个分式的倒数.师:说得很好,分式和分数一样,除以一个分式等于乘这个分式的倒数,也就是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的位置颠倒后再与被除式相乘,然后再按照乘法运算来进行计算,大家来看一下多媒体上的分式除法法则.多媒体出示分式除法法则: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设计意图]让学生类比分数的除法法则,自己总结出分式的除法法则,实现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新知的目的,也体现了知识的迁移和转化的思想.活动二:例题讲解——应用新知计算下列各式:(1)5y 22x ÷y4x;(2)2x-6x-2÷x-3x2-4;(3)a 2+3aba2+2ab+b2÷a+3ba2-b2.引导学生分析:运用AB ÷CD=AB·DC=A·DB·C,注意多项式能因式分解的先因式分解,运算结果应化为最简分式或整式.解:(1)5y 22x ÷y4x=5y22x·4xy=10y.(2)2x-6x-2÷x-3x2-4=2x-6x-2·x2-4x-3=2(x-3)(x+2)(x-2)(x-2)(x-3)=2x+4.(3)a 2+3aba2+2ab+b2÷a+3ba2-b2=a2+3aba2+2ab+b2·a2-b2a+3b=a(a+3b)(a+b)(a-b)(a+b)2(a+3b)=a(a-b)a+b.说明: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关注学生能否准确、熟练地完成任务,适时加以指导.归纳:分式的除法都是转化为分式的乘法进行计算的,(1)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单项式,直接根据分式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2)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转化为乘法后,先要分解因式,然后再进行计算.八年级(一)班的同学在体育课上进行长跑训练,小芳跑完1000 m用了t s,小华用相同的时间跑完了800 m.这次训练,小芳的平均速度是小华的平均速度的多少倍?〔解析〕小芳的平均速度是1000t m/s,小华的平均速度是800tm/s,列式为1000t÷800t.解:小芳的平均速度为1000t m/s,小华的平均速度为800tm/s.1000t÷800t=1000t×t800=1000800=1.25.答:这次训练,小芳的平均速度是小华的平均速度的1.25倍.【课件5】(补充例题)如图所示,“丰收1号”小麦的试验田是边长为a m(a>1)的正方形去掉一个边长为1 m的正方形蓄水池后余下的部分,“丰收2号”小麦的试验田是边长为(a-1)m的正方形,两块试验田的小麦都收获了500 kg.(1)哪种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高?(2)高的单位面积产量是低的单位面积产量的多少倍?学生先独立思考,分小组讨论再交流.【教师点拨】因为a>1,所以(a-1)2-(a2-1)=(a2-2a+1)-(a2-1)=-2(a-1)<0,即(a-1)2<a2-1.解:(1)“丰收1号”小麦的试验田面积是(a2-1)m2,单位面积产量是500a2-1kg,“丰收2号”小麦的试验田面积是(a-1)2m2,单位面积产量是500(a-1)2kg.因为a>1,所以(a-1)2>0,a2-1>0.易得(a-1)2<a2-1.所以500a2-1<500(a-1)2.所以“丰收2号”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高.(2)500(a-1)2÷500a2-1=500(a-1)2·a2-1500=(a+1)(a-1)(a-1)2=a+1a-1.所以“丰收2号”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是“丰收1号”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的a+1a-1倍.[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引导、探究,并进行充分的讨论,最后统一认识、总结、归纳出进行分式除法计算的具体步骤.三、课堂小结:1.分式的除法法则:语言叙述: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与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字母表示:AB ÷CD=AB·DC=A·DB·C.2.注意事项:(1)运用法则时,注意符号的变化;(2)因式分解在分式除法中的应用;(3)步骤要完整,结果要化最简.最后结果中的分子、分母既可保持乘积的形式,也可以写成一个多项式的形式.13.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边边边”基本事实的内容.2.能初步应用“边边边”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3.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过程与方法】1.利用观察、猜想、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2.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及其运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及简单的说理.3.使学生初步探索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体验用操作、归纳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大胆猜想、乐于探索的良好品质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经历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分析与画图验证的过程.2.能够应用“边边边”去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3.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难点】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导入一:【提出问题】【课件1】(1)全等三角形相等,相等.(2)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如图甲所示已知ΔAOC≌ΔBOD,则∠A=∠B,∠C=, =∠2,对应边AC=,=OB,=OD.(3)如图乙所示,已知ΔAOC≌ΔDOB,则∠A=∠D,∠C=,=∠2,对应边AC=,OC=,AO=.(4)如图丙所示,已知∠B=∠D,∠1=∠2,∠3=∠4,AB=CD,AD=CB,则Δ≌Δ.(5)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依定义必须满足()A.三边对应相等B.三角对应相等C.三边对应相等和三角对应相等D.不能确定[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为下一步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打下基础.导入二: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如果两个三角形具备三条边和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但是要想画一个三角形与已知的三角形全等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吗?条件能否尽可能少呢?一个条件行吗?两个条件呢?2.如果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有哪几种可能的情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在经历画图的过程中,经过交流总结得出:(1)仅给出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时,能画出无数种符合条件的三角形.(2)仅给出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设计意图]鼓励学生通过画图、比较、交流,在条件由少到多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出最后的结论,由此引入课题.二、新知构建:活动一:“边边边”基本事实的探究思路一思考:三角形六个元素分别相等,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根据上面的结论,提出问题: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如果只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一部分,是否也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呢?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经过学生逐步分析,各种情况逐渐明朗,汇总归纳.对学生的良好表现进行鼓励.(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出示探究1:【课件2】先任意画出一个ΔABC,再画一个ΔA'B'C',使ΔABC与ΔA'B'C'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一个或两个,你画出的ΔA'B'C'与ΔABC一定全等吗?(1)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30°,50°.(2)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4 cm,6 cm.(3)三角形的一个角为30°,一条边为3 cm.学生剪下按不同要求画出的三角形,比较三角形能否和原三角形重合.教师引导学生按条件画三角形,再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比一比的方式得出结论:只给出一个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出示探究2:【课件3】已知ΔABC,再任意画出一个ΔA'B'C',使A'B'=AB,B'C'=BC,C'A'=C A.把画好的ΔA'B'C'剪下,放到ΔABC上,它们全等吗?让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明确已知三边画三角形的方法,并作出ΔA'B'C',通过比较得出结论: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强调在应用时的简写方法:“边边边”或“SSS”.[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交流,获得新知,增强了动手能力,同时也渗透了分类的思想.实物演示:由三根木条钉成的一个三角形的框架和用四根木条钉成的四边形的框架,在拉动时,它的大小和形状是否发生变化?学生经过观察、思考、交流后,独立回答:(1)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不具有.(2)由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SSS”可知,只要三角形的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确定了,因此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想一想:你有什么办法可以使四边形框架在拉动时的形状不发生变化?可用一根木条连接不相邻的两个顶点.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例子.[设计意图]教学中让学生亲自进行操作,能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三角形这一特殊的性质,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体验数学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思路二【课件4】先任意画出一个Δ,再画一个Δ,使Δ与Δ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一个或两个.你画出的ΔA'B'C'与ΔABC一定全等吗?【课件5】小组讨论下面问题:(1)在两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对应相等,或一条边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是否一定全等?有两个角对应相等,或两条边对应相等,或一个角和一条边分别对应相等,情况怎样?有三个角对应相等的情况呢?(2)用来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只有以下三种情况才有可能:三条边对应相等,或两条边和一个角分别对应相等,或两个角和一条边分别对应相等.你认为这些说法对吗?通过画图可以发现,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一个或两个,ΔABC与ΔA'B'C'不一定全等.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三个,能保证ΔABC与ΔA'B'C'全等吗?我们分情况进行讨论.【课件6】分小组活动:(1)用一根长13 cm的细铁丝,折成一个边长分别是3 cm,4 cm,6 cm的三角形.把你做的三角形和同学做的三角形进行比较,它们能重合吗?(2)和同学一起每人用一根13 cm长的细铁丝,余下1 cm,用其余部分折成一个边长分别是3 cm,4 cm,5 cm的三角形,再和同学做的三角形进行比较,它们能重合吗?(3)每人用一根细铁丝,任取一组能构成三角形的三边长的数据,和同桌分别按这些数据折三角形,折成的两个三角形能重合吗?(4)先任意画出一个ΔABC,再画一个ΔA'B'C',使A'B'=AB,B'C'=BC,C'A'=CA.把画好的ΔA'B'C'剪下,放到ΔABC上,它们全等吗?如图所示,已知ΔABC,画一个ΔA'B'C',使A'B'=AB,A'C'=AC,B'C'=BC.①画线段B'C'=BC;②分别以B',C'为圆心,线段AB,AC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A';③连接A'B',A'C'.如图所示.(1)师生互动:师:通过咱们的试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生:只要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完全确定了.(2)归纳总结基本事实: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师:我们把这句话简化一下,用几个字概括,同学们认为什么最合适呢?生:边边边.师:可用字母记作“SSS”.三角形全等的表示:【课件7】将三根木条钉成一个三角形框架,在拉动时,这个三角形框架的形状、大小就不变了.就是说,三角形的三边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也就确定了.这里就用到了上面的结论.用上面的结论可以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三角形全等.用四根木条钉成四边形框架时,在拉动时,它的形状会改变,所以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活动二:例题讲解[过渡语]我们已经了解了用“边边边”基本事实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利用它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课件8】(补充例题)如图所示,Δ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ΔABD≌ΔACD.〔解析〕要证ΔABD≌ΔACD,可看这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是否对应相等.证明:∵D是BC的中点,∴BD=CD.在ΔABD和ΔACD中,∴ΔABD≌ΔACD(SSS).从例题可以看出,证明是由题设(已知)出发,经过一步步的推理,最后推出结论(求证)正确的过程.[知识拓展](1)有的题目可以直接从图中找到全等的条件,而有的题目的条件则隐含在题设或图形之中,所以一定要认真读图,准确把握题意,找准所需的条件.(2)数形结合思想:将“数”与“形”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研究,这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学会用“SSS”条件判断三角形全等.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已知:∠AOB,求作∠A'O'B'=∠AOB.教师和学生一起操作.解:(1)如图所示,以点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OB于点C,D;(2)画一条射线O'A',以点O'为圆心,OC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C';(3)以点C'为圆心,CD长为半径画弧,与第2步中所画的弧相交于点D';(4)过点D'画射线O'B',则∠A'O'B'=∠AOB.想一想,为什么这样作出的∠A'O'B'和∠AOB是相等的?讨论尺规作图的方法,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画法,拓展“边边边”的应用.三、课堂小结:两个三角形如果三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称为“边边边”基本事实,从而可知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性质,利用两三角形全等,可进行一些相关的计算和证明.。
《分式的乘除》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浙教版 (1)
分式的乘除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分式的乘除,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式约分的基础上学习的,因为分式的乘除实质最终可归结为分式的约分,所以本节的教学内容是上一节知识的延续,可充分让学生体会分式基本性质的用处之广,因式分解的作用之大。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分数的乘除法则叙述分式的乘除法则,并会用字母表示。
2、能进行分式的乘法、除法运算或简单的乘除混合运算。
3、能进行分式与整式的乘除运算。
【教学重点】分式的乘法【教学难点】当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的分式乘除法及课本中的例2【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你知道吗?同一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只有在地球上的16. 请问:(1)A 物体在地球上的重力为53牛顿,那么它在月球上的重力是多少? (2)B 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为53 牛顿,那么它在地球上的重力是多少? (让学生思考后回答。
)列式可得:(1)53 ×16 =518 (2)53 ÷16 =53×6=10 解后反思:(1)式是什么运算?依据是什么?(2)式又是什么运算?依据是什么?能说出具体内容吗?(如果有困难教师应给于引导)设计说明:创设情景,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解后反思意在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并提高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试一试,并说出依据。
b a ·dc _________。
b a ÷d c=_________ (学生应该能说出依据的是:分数的乘法和除法法则)教师加以肯定,并指出与分数的乘除法法则类似,(板书)分式的乘除的法则是: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做积的分子,分母的积做积的分母。
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即 a b ·c d =ac bd ; a b ÷c d =a b ·d c =ad bc设计说明: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类比让学生经历知识迁移的过程,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
人教初中数学八上《分式的乘除》教案 (公开课获奖)
分式的乘除.课时第1课课型新授课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分式的乘除法法那么,会进行分式乘除运算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较好地实现新知识的转化.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态度与情感体验自己通过实例运算总结法那么的过程,在主动学习中形成自信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运算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运算教学手段方法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或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二、自学指导1、分数乘除法计算法那么内容你还清楚吗?2、P135问题1,abV的由来依据是______________,水面的高nmabv⋅的由来依据是_____________3、问题2中的ma、n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nbma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
4、猜一猜,可以用分数乘除法的法那么来推广分式的乘除法法那么吗?乘法法那么: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除法法那么:分数除以分数,把除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数相乘abV表示长方体容器的高nmabv⋅水是容器内容积的nm,所以水面的高为nmabv⋅ma表示打拖拉机的工作效率;nb表示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打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工作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想象感知能力多媒体展示三、教师点拨及法那么归纳乘法法那么: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除法法那么:分式除以分式,把除数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1、P136例1.[分析]这道例题就是直接应用分式的乘除法法那么进行运算.应该注意的是运算结果应约分到最简,还应注意在计算时跟整式运算一样,先判断运算符号,在计算结果.2、P136例2.[分析] 这道例题的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应先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再进行约分.结果的分母如果不是单一的多项式,而是多个多项式相乘是不必把它们展开.3、P136例3.[分析]这道应用题有两问,第一问是:哪一种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最高?先分别求出“丰收1号〞、“丰收2号〞小麦试验田的面积,再分别求出“丰收1号〞、“丰收2号〞小麦试验田的单位面积产量,分别是15002-a、()21500-a,还要判断出以上两个分式的值,哪一个值更大.要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可知a>1,因此(a-1)2=a2-2a+1<a2-2+1,即率的⎪⎭⎫⎝⎛÷nbma倍乘法法那么: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除法法那么:分式除以分式,把除数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例1 计算:例2 计算:P136例3.如图—1,“丰收1号〞小麦的试验田是边长为a米〔a>1〕的正方形去掉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蓄水池后余下的局部,“丰收2号〞小麦的试验田是边长为〔a-1〕米的正方形,两块试验田的小麦都收获了500千克.(1)哪种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高?(2)高的单位面积产量是低的单位面积产量的多少倍?培养学生归纳能力用式子表示为:1d bc adcba⋅⋅=⨯c bd acdbadcba⋅⋅=⨯=÷3234xyyx⋅cdbacab4522223-÷411244222--⋅+-+-aaaaaammm7149122-÷-四、检测点拨五、巩固与练习(a-1)2<a2-1,可得出“丰收2号〞单位面积产量高.课堂练习1、课本137页练习第2、3题;课后作业课本146页习题15.2第1、2〔1〕〔2〕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讨论问题的能力板书设计分式的乘除法乘法法那么:分式的乘法法那么: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分母。
2022年《分式的乘除》教案 (省一等奖)
15.2.1分式的乘除(二)一、教学目标:1.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2.理解分式乘方的运算法那么,熟练地进行分式乘方的运算. 二、重点、难点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和分式乘方的运算. 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三、教学过程:〔一〕板书标题,呈现教学目标: 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二〕引导学生自学:阅读P13-15练习,并思考以下问题:1. 分式的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2. 分数的乘方的法那么是什么?分式的乘方法那么又是什么?6分钟后,检查自学效果〔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学生认真自学,并完成P15练习 〔四〕检查自学效果:1.学生答复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2.学生答复P15练习〔五〕引导学生更正,归纳: 1.更正学生错误;2.P13例4.是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先统一成为乘法运算,再把分子、分母中能因式分解的多项式分解因式,最后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计算结果要是最简的.3.P14例5第〔1〕题是分式的乘方运算,它与整式的乘方一样应先判断乘方的结果的符号,再分别把分子、分母乘方.第〔2〕题是分式的乘除与乘方的混合运算,应对学生强调运算顺序:先做乘方,再做乘除. 〔六〕课堂练习 1.计算(1) 23322)()(z x z y x -÷- 〔2〕 )()()(422xy xy y x -÷-⋅-〔3〕x y y x x y y x -÷-⋅--9)()()(3432 〔4〕22222)(x y x xy y xy x x xy -⋅+-÷-2.判断以下各式是否成立,并改正.〔1〕23)2(a b =252a b 〔2〕2)23(a b -=2249ab -〔3〕3)32(x y -=3398x y 〔4〕2)3(b x x -=2229b x x -作业:1.习题15.2第3,10题〔B 本〕 2.?感悟?P6-7分式的乘除〔二〕3.预习P15-16[教学反思]学生对展开图通过各种途径有了一些了解,但仍不能把平面与立体很好的结合;在遇到问题时,多数学生不愿意自己探索,都要寻求帮助。
分式的乘除法 (2)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1)哪种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高? (2)高的单位面积产量是低的单位面积产量的多少 倍? 分析:本题的实质是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用.
解:(1)略. (2)(a5-001)2÷a52-001=(a5-001)2·a52-001=aa-+11. “丰收 2 号”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是“丰收 1 号”小麦的 单位面积产量的aa+ -11倍.
安静是什么
• 安静是形象。
•文明程度比较高的国家,所有公共场所都是比较安 静的,对来自其他国的游客的喧哗吵闹感到非常惊 诧。如果是黄皮肤、黑头发的游客,就一定认为是 中国人,其潜台词就是:中国游客太闹,文明古国 来的人,文明程度并不高。这就是形象。
安静是什么
• 保持安静是一种习惯。
•习惯是养成的,除了必要的约束,还需要较长的时 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人生。 自觉保持公共场所的安静,就是良好的行为,就能形 成良好的品质,就会对你的人生起到良好影响。Leabharlann -20x2;
(5)
-
((aa+-11))((aa-+22));(6)3y+-2y.
2.教材第137页练习1,2,3题.
五、课堂小结 (1)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2)运用法则时注意符号的变化; (3)因式分解在分式乘除法中的应用; (4)步骤要完整,结果要最简.最后结果中的分子、
分母既可保持乘积的形式,也可以写成一个多项式,如
15.2 分式的运算
15.2.1 分式的乘除(2课时)
第1课时 分式的乘除法
1.理解并掌握分式的乘除法则. 2.运用法则进行运算,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实际 问题.
重点 掌握分式的乘除运算. 难点 分子、分母为多项式的分式乘除法运算.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5.2.1分式的乘除2优秀教学案例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设置评价指标,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通过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我会根据学生的表现,设置评价指标,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分式的乘法、分式的除法以及分式的乘除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
2.能够正确进行分式的乘除法运算,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式的乘除法运算规律。在课堂实践中,我会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五)作业小结
1.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2.要求学生对作业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让学生在评价中不断提高自己。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会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同时,我会要求学生对作业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让学生在评价中不断提高自己。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贴近生活:本节课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分式的乘除法,使得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人教初中数学八上 《分式的乘除(第2课时)》教案 (公开课获奖)
15.2.1 分式的乘除教学目标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重点难点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紧紧抓住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先统一成为乘法运算这一点,然后利用上节课分式乘法运算的基础,达到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的目的.课堂练习以学生自己讨论为主,教师可组织学生对所做的题目作自我评价,关键是点拨运算符号问题、变号法则. 教学过程一、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教科书例4是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先把除法统一成乘法运算,再把分子、分母中能因式分解的多项式分解因式,最后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教科书例4只把运算统一乘法,而没有把25x 2-9分解因式,就得出了最后的结果,教师在讲解时不要跳步太快,以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理解不了,造成新的疑点.2. 教科书例4中没有涉及到符号问题,可运算符号问题、变号法则是学生学习中重点,也是难点,故补充例题,突破符号问题.二、课堂引入 计算:(1))(x y y x x y -⋅÷ (2) )21()3(43x y x y x -⋅-÷三、例题讲解(教科书)例4.计算[分析] 是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先统一成为乘法运算,再把分子、分母中能因式分解的多项式分解因式,最后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计算结果要是最简的.(补充)例 计算:(1))4(3)98(23232b x b a xy y x ab -÷-⋅=x b b a xy y x ab 34)98(23232-⋅-⋅ (先把除法统一成乘法运算) =xb b a xy y x ab 349823232⋅⋅ (判断运算的符号) =32916ax b (约分到最简分式)(2) x x x x x x x --+⋅+÷+--3)2)(3()3(444622=x x x x x x x --+⋅+⋅+--3)2)(3(31444622 (先把除法统一成乘法运算)=x x x x x x --+⋅+⋅--3)2)(3(31)2()3(22(分子、分母中的多项式分解因式) =)3()2)(3(31)2()3(22---+⋅+⋅--x x x x x x =22--x 四、随堂练习计算:(1))2(216322b a a bc a b -⋅÷ (2)103326423020)6(25b a c c ab b a c ÷-÷ (3)x y y x x y y x -÷-⋅--9)()()(3432 (4)22222)(x y x xy y xy x x xy -⋅+-÷-五、课后练习计算:(1))6(4382642z yx yx y x -÷⋅- (2)9323496222-⋅+-÷-+-a a b a b a a (3)229612316244y y y y y y --÷+⋅-+- (4)xyy xyy x xy x xy x -÷+÷-+222)(六、答案:四、(1)c a 432- (2)485c - (3)3)(4y x - (4)-y五、 (1)336yxz(2) 22-b a (3)122y - (4)x 1-15.2.2 分式的加减教学目标明确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重点难点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教师强调进行分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按从左到右的方向,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 有括号要按先小括号,再中括号,最后大括号的顺序.混合运算后的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分子或分母的系数是负数时,要把“-”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面. 教学过程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教科书例7、例8是分式的混合运算. 分式的混合运算需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2.教科书练习1:写出教科书问题3和问题4的计算结果.这道题与第一节课相呼应,也解决了本节引言中所列分式的计算,完整地解决了应用问题. 二、课堂引入1.说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2.教师指出分数的混合运算与分式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三、例题讲解(教科书)例7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教科书)例8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注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 四、随堂练习 计算:(1) xx x x x 22)242(2+÷-+- (2))11()(b a a b b b a a -÷--- (3))2122()41223(2+--÷-+-a a a a 五、课后练习 1.计算: (1))1)(1(yx xy x y +--+ (2)22242)44122(aaa a a a a a a a -÷-⋅+----+(3)zxyz xy xyz y x ++⋅++)111(2.计算24)2121(aa a ÷--+,并求出当=a -1的值.六、答案: 四、(1)2x (2)ba ab- (3)3 五、1.(1)22y x xy- (2)21-a (3)z 12.原式=422--a a ,当=a -1时,原式=-31.13.3.1 等腰三角形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的应用. (二)能力训练要求1.经历作(画)出等腰三角形的过程,•从轴对称的角度去体会等腰三角形的特点. 2.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学生的操作和思考,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并在探究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重点难点重点: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 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 探究归纳法. 教具准备师: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生:硬纸、剪刀. 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探究了轴对称的性质,•并且能够作出一个简单平面图形关于某一直线的轴对称图形,•还能够通过轴对称变换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这节课我们就是从轴对称的角度来认识一些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来研究:①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②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生]有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三角形不是.[师]那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生]满足轴对称的条件的三角形就是轴对称图形,•也就是将三角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就是轴对称图形.[师]很好,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种成轴对称图形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Ⅱ.导入新课[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做一个等腰三角形.ABICABI作一条直线L,在L上取点A,在L外取点B,作出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C,连接AB、BC、CA ,则可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生乙]在甲同学的做法中,A点可以取直线L上的任意一点.[师]对,按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得到一系列的等腰三角形.现在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硬纸和剪刀,按自己设计的方法,也可以用课本探究中的方法,•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师]按照我们的做法,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底角.同学们在自己作出的等腰三角形中,注明它的腰、底边、顶角和底角.[师]有了上述概念,同学们来想一想.(演示课件)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找出它的对称轴.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有什么关系?3.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4.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呢?[生甲]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所以把这两条腰重合对折三角形便知: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师]同学们把自己做的等腰三角形进行折叠,找出它的对称轴,并看它的两个底角有什么关系.[生乙]我把自己做的等腰三角形折叠后,发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生丙]我把等腰三角形折叠,使两腰重合,这样顶角平分线两旁的部分就可以重合,所以可以验证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生丁]我把等腰三角形沿底边上的中线对折,可以看到它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说明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生戊]老师,我发现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也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师]你们说的是同一条直线吗?大家来动手折叠、观察.[生齐声]它们是同一条直线.[师]很好.现在同学们来归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生]我沿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对折,发现它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由此可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而且还可以知道顶角的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也是底边上的高.[师]很好,大家看屏幕. (演示课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通常称作“三线合一”).[师]由上面折叠的过程获得启发,我们可以通过作出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得到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从而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来证明这些性质.同学们现在就动手来写出这些证明过程).(投影仪演示学生证明过程)[生甲]如右图,在△ABC 中,AB=AC ,作底边BC 的中线AD ,因为,,,AB AC BD CD AD AD =⎧⎪=⎨⎪=⎩所以△BAD ≌△CAD (SSS ). 所以∠B=∠C .[生乙]如右图,在△ABC 中,AB=AC ,作顶角∠BAC 的角平分线AD ,因为,,,AB AC BAD CAD AD AD =⎧⎪∠=∠⎨⎪=⎩所以△BAD ≌△CAD .所以BD=CD ,∠BDA=∠CDA=12∠BDC=90°.[师]很好,甲、乙两同学给出了等腰三角形两个性质的证明,过程也写得很条理、很规范.下面我们来看大屏幕.(演示课件)[例1]如图,在△ABC 中,AB=AC ,点D 在AC 上,且BD=BC=AD , 求:△ABC 各角的度数.[师]同学们先思考一下,我们再来分析这个题.[生]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A=∠ABD ,∠ABC=∠C=∠BDC ,•再由∠BDC=∠A+∠ABD ,就可得到∠ABC=∠C=∠BDC=2∠A . 再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就可求出△ABC 的三个内角.[师]这位同学分析得很好,对我们以前学过的定理也很熟悉.如果我们在解的过程中把∠A 设为x 的话,那么∠ABC 、∠C 都可以用x 来表示,这样过程就更简捷. (课件演示)[例]因为AB=AC ,BD=BC=AD , 所以∠ABC=∠C=∠BDC .D CA BD CABDC A B∠A=∠ABD (等边对等角).设∠A=x ,则∠BDC=∠A+∠ABD=2x , 从而∠ABC=∠C=∠BDC=2x .于是在△ABC 中,有∠A+∠ABC+∠C=x+2x+2x=180°, 解得x=36°.在△ABC 中,∠A=35°,∠ABC=∠C=72°.[师]下面我们通过练习来巩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Ⅲ.随堂练习(一)课本练习 1、2、3. 练习1. 如图,在下列等腰三角形中,分别求出它们的底角的度数.(2)120︒36︒(1)答案:(1)72° (2)30°2.如图,△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 ,∠BAC=90°),AD 是底边BC 上的高,标出∠B 、∠C 、∠BAD 、∠DAC 的度数,图中有哪些相等线段?D CAB答案:∠B=∠C=∠BAD=∠DAC=45°;AB=AC ,BD=DC=AD .3.如图,在△ABC 中,AB=AD=DC ,∠BAD=26°,求∠B 和 ∠C 的度数.答:∠B=77°,∠C=38.5°.(二)阅读课本,然后小结. Ⅳ.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对性质作了简单的应用.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它顶角的平分线,并且它的顶角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又是底边上的高.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首先就是要理解并掌握这些性质,并且能够灵活应用它们. Ⅴ.课后作业(一)习题13.3 第1、3、4、8题. (二)1.预习课本.D CAB2.预习提纲: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Ⅵ.活动与探究如图,在△ABC 中,过C 作∠BAC 的平分线AD 的垂线,垂足为D ,DE ∥AB 交AC 于E .求证:AE=CE .EDCAB过程:通过分析、讨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结果:证明:延长CD 交AB 的延长线于P ,如图,在△ADP 和△ADC 中,12,,,AD AD ADP ADC ∠=∠⎧⎪=⎨⎪∠=∠⎩∴△ADP ≌△ADC .∴∠P=∠ACD . 又∵DE ∥AP , ∴∠4=∠P . ∴∠4=∠ACD . ∴DE=EC .同理可证:AE=DE .∴AE=C E .板书设计一、设计方案作出一个等腰三角形 二、等腰三角形性质 1.等边对等角 2.三线合一 三、例题分析 四、随堂练习 五、课时小结 六、课后作业 备课资料 参考练习1.如果△ABC 是轴对称图形,则它的对称轴一定是( ) A .某一条边上的高 B .某一条边上的中线 C .平分一角和这个角对边的直线 D .某一个角的平分线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100°,它的顶角的度数是( ) A .80° B .20° C .80°和20° D .80°或50°E DC A B P答案:1.C 2.C3.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比底边多2 cm ,并且它的周长为16 cm .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边长.解:设三角形的底边长为x cm ,则其腰长为(x+2)cm ,根据题意,得 2(x+2)+x=16.解得x=4.所以,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为4 cm 、6 cm 和6 cm .15.2.2 分式的加减教学目标明确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重点难点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教师强调进行分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按从左到右的方向,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 有括号要按先小括号,再中括号,最后大括号的顺序.混合运算后的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分子或分母的系数是负数时,要把“-”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面. 教学过程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教科书例7、例8是分式的混合运算. 分式的混合运算需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2.教科书练习1:写出教科书问题3和问题4的计算结果.这道题与第一节课相呼应,也解决了本节引言中所列分式的计算,完整地解决了应用问题. 二、课堂引入1.说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2.教师指出分数的混合运算与分式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三、例题讲解(教科书)例7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教科书)例8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注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 四、随堂练习 计算:(1) xx x x x 22)242(2+÷-+- (2))11()(b a a b b b a a -÷---(3))2122()41223(2+--÷-+-a a a a 五、课后练习 1.计算: (1))1)(1(yx xy x y +--+ (2)22242)44122(aaa a a a a a a a -÷-⋅+----+(3)zxyz xy xyz y x ++⋅++)111(2.计算24)2121(aa a ÷--+,并求出当=a -1的值.六、答案: 四、(1)2x (2)ba ab- (3)3 五、1.(1)22yx xy- (2)21-a (3)z 1 2.原式=422--a a ,当=a -1时,原式=-31.。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5.2.1分式的乘除(第2课时)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15.2.1分式的乘除(二)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分式乘除混合运算以及分式的乘方2.内容解析本节教材是八年级数学第十五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分式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和因式分解、分式的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分式乘除混合运算以及分式的乘方;另一方面,又为学习分式加减法和分式方程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因此,我认为,本节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能应用分式的乘除、乘方法则进行混合运算,理解并掌握乘方的法则,并应用于分式的运算中。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经历分式乘方的法则的推导过程,理解乘方与乘法的关系,体会混合运算的算理;(2)能运用分式的乘除、乘方法则进行混合运算;2.目标解析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应用分式的乘除、乘方法则进行混合运算.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分式乘方的法则的推导过程,理解乘方与乘法的关系,体会混合运算的算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类比、讨论、交流的思想,感受知识的应用价值.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对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和整式的乘方比较熟悉,加上对本章第一节分式及其性质、第二节分式乘除法的学习,抓住初中生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和活跃的思维能力,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这些心理特征,因此,我认为本节课适合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方式。
一方面运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由于分式的乘除法混合运算、分式的乘方与分数的乘除法混合运算、整式的乘方类似,以类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乘除混合运算和分式的乘方,易于学生理解、接受,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加深理解分式的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不但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标改革的目标,新课标要求把过去单纯的老师讲,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
《分式的乘除法》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2)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拟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珍贵资料,融合以后进行再制作,形成了本套作品.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时机不多哦!第6课9.3 分式的乘除法 (3分式的乘方 )教学目的1、使学生牢记分式乘方的运算法那么,并能根据此法那么进行熟练无误地运算.2、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自己总结分式乘方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教学分析重点:准确熟练地进行分式的乘方运算.难点:准确熟练地进行分式的乘方运算.教学过程一、复习1.首|先复习整式乘方的概念:an是什么意思?a表示什么?n表示什么?2.再复习乘方运算的性质:aman =am +n;(am)n =amn;(ab)n =anbn.接着提出问的内容:分式的乘方.(板书课题.)3.复习分数的乘方法那么,如:4.最|后复习分式乘法法那么.二、新授1.由乘方的定义和分式乘法法那么得到:注意:其中a表示分式的分子,b表示分式的分母,且b≠0.2.总结乘方法那么:分式的乘方,等于把分式的分子、分母各自乘方,写成公式是:(可用小黑板或投影仪显示)3.讲解例题:注意:分母(3y)2 =32·y2 ,用到了整式乘方运算性质:(ab)n =anbn.在此例中给学生指出:根据分式的符号法那么,可以把分母中的符号移到分式前,再按( -1)的奇次方为负,偶次方为正来确定符号,这里仍应指出乘方运算的性质:(am)n =amn.= -x5.此例提醒学生注意符号及约分.做完后,提问:假设x =2、y≠0 ,或x =2、y =0 ,或x =0、y =1时,原式的值是多少?很可能学生答为-32 , -32 ,0.此时必须指明:第|一个结果是正确的;第二个、第三个结果是错误的,因为分式的大前提是分母不为零.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分式概念的理解.三、练习(1)判断以下各式正确与否:(叫学习较差的学生口答)(2)计算以下各题:(找四名学生到前面板演,其他学生在下面做练习.)四、小结1.重述分式乘方法那么.2.分式的分子或分母带符号的n次方,可按分式符号法那么,变成整个分式的符号,然后再按-1的偶次方为正、奇次方为负来处理.当然,简单的分式之分子分母可直接乘方.3.注意熟练、准确运用乘方运算法那么及分式乘除法法那么.4.注意混合运算中应先算括号,再算乘方,然后乘除,最|后算加减.五、作业1.计算:2.计算:3.计算:另:P74~75习题A:7、B:3、4 .及根底训练:同步练习.本课教学反思英语教案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写作是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运用形式, 它与其它技能在语言学习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 写作教案具有重要地位.然而, 当前的写作教案存在" 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教师和学生都把写作的重点放在习作的评价和语法错误的订正上,无视了语言的输入.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拟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根底.此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那么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在此教案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再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案效果,才能防止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说〞英语这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大局部学生都不愿意开口朗读课文,所以复述课文便尚有难度,对于这一局部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待研究.。
《分式的乘除》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苏教版 (2)
什么?布置作业,巩固新知课本112页第2(1)、3(1)、4(2)题.9.1 单项式乘单项式力.教学重点:理解单项式相乘的法则,会进行单项式的乘法运算.教学难点:能运用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法则解决实际问题.【情景创设】用6个边长为a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并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你所拼出来的长方体的体积,从不同的表示方法中,你能发现些什么?(1)体积的表示方法;(2)面对你的侧面积的表示方法.探索新知让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思考下列问题:(1)体积的表示方法:①3a·2a·a=________________=6a3,②3a·2a·b=________________=6a2b.侧面积的表示方法:3a·2a=________________=6a2.(2)从不同的表示中你发现了什么?(3)通过下面两个计算我们来进一步的探讨:(2a2b)(3ab2)=[2 ×3]•(a2•a)(b•b2)=6a3b3系数相乘相同字母相同字母(4ab2)(5b)=[4×5]•(b2•b)•a=20ab3系数相乘相同字母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出现的字母你能告诉大家你算出的结果吗?你是怎样来思考的呢?通过探索得到单项式乘单项式的计算法则:(1)将它们的系数相乘;(2)相同字母的幂相乘;(3)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出现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积的一个因式.【展示交流】例 1 计算:① -13a 2·(-6ab ); ② 6x 2·(-2x 2y ).注:教师强调格式规范,板书过程.(通过计算引导学生发现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时,一找系数,二找相同字母的幂,三找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出现的字母.) 练习1: 判断正误:(1)3x 3·(-2x 2)=5x 3; (2)3a 2·4a 2=12a 2; (3)3b 3·8b 3=24b 9; (4)-3x ·2xy =6x 2y ; (5)3ab +3ab =9a 2b 2. 练习2:课本练一练 第1、2题.例 2 计算:(1)(2x )3·(-3xy 2); (2)(-2a 2b )·(-a 2)·14bc .注:遇到乘方形式先用积的乘方公式展开,然后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形式,再根据今天所学内容计算. 练习3:计算:(1)(a2)2·(-2ab);(2)-8a2b·(-a3b2) ·14b2 ;(3)(-5a n+1b) ·(-2a)2;(4)[-2(x-y)2]2·(y-x)3.【盘点收获】【课后作业】补充习题和同步练习。
2022年初中数学精品教案《分式的乘除2》公开课专用
15.2 分式的运算15. 分式的乘除第1课时 分式的乘除1.经历探索分式的乘除法运算法则,通过类比分数的乘除法法则,提高联想能力和推理能力.(重点)2.熟练地进行分式的乘除运算,并能利用它解决实际问题.(难点)一、情境导入观察下列运算: 23×45=2×43×5 57×29=5×27×9, 23÷45=23×54=2×53×457÷29=57×92=5×97×2. 以上是以前学习的分数的乘法与除法,分数乘法与除法的运算法则分别是什么? 今天我们仿照分数的乘除来研究分式的乘除.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分式的乘法计算:(1)ab 22c 2·4cd -3a 2b2; (2)x 2+3x x 2-9·3-x x +2. 解析:找出公因式,然后进行约分,约分时能分解因式的先分解因式.解:(1)ab 22c 2·4cd -3a 2b 2=-ab 2·4cd 2c 2·3a 2b 2=-4ab 2cd 6a 2b 2c 2=-2d 3ac; (2)x 2+3x x 2-9·3-x x +2=x (x +3)(x +3)(x -3)·3-x x +2=x x -3·-(x -3)x +2=-x x +2. 方法总结:分子和分母都是单项式的分式的乘法,直接按“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进行运算,其运算步骤为:(1)符号运算;(2)按分式的乘法法则运算;(3)各分式中的分子、分母都是多项式时,先因式分解,再约分.探究点二:分式的除法 【类型一】 利用分式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计算:(1)-3xy ÷2y 23x ; (2)(xy -x 2)÷x -y xy. 解析:先将除法变为乘法,再利用分式的乘法法则进行运算,做乘法运算时要注意先把分子、分母能因式分解的先分解,再约分.解:(1)-3xy ÷2y 23x =-3xy ·3x 2y 2=-9x 22y; (2)(xy -x 2)÷x -y xy =(xy -x 2)·xy x -y =-x (x -y )·xy x -y=-x 2y . 方法总结:确定商的符号,再把除式的分子、分母的位置颠倒与被除式相乘.【类型二】 分式的化简求值先化简,再求值:(1)3x +3y 2x 2y ·4xy 2x 2-y 2,其中x =12,y =13; (2)x 2-x x +1÷x x +1,其中x =3+1. 解析:(1)利用分式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化简.(2)将除法转化为乘法后约分化简,然后代入求值.解:(1)原式=3(x +y )2xy ·x ·2xy ·2y (x +y )(x -y )=6y x (x -y ),当x =12,y =13时,原式=24;(2)原式=x 2-x x +1·x +1x =x (x -1)x +1·x +1x=x -1,当x =3+1时,原式= 3. 方法总结:根据分式乘除法法则将代数式进行计算化简,再代入求值.【类型三】 根据分式的除法,判断分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若式子x +1x +2÷x +3x +4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2,x ≠-4B .x ≠-2C .x ≠-2,x ≠-3,x ≠-4D .x ≠-2,x ≠-3解析:∵x +3x +4≠0,x +2≠0,∴x +3≠0且x +4≠0,解得x ≠-2,x ≠-3,x ≠-4,故选C.方法总结:在分式的除法中,求字母的取值范围时要使被除式的分母不为0,同时还要使除式的分子、分母不为0.【类型四】分式乘除法的应用老王家种植两块正方形土地,边长分别为a米和b米(a≠b),老李家种植一块长方形土地,长为2a米,宽为b米.他们种的都是花生,并且总产量相同,试问老王家种植的花生单位面积产量是老李家种植的单位面积产量的多少倍?解析:不妨设花生的总产量是1,老王家种植的总面积为(a2+b2)平方米,老李家种植的总面积为2ab平方米,分别求出单位面积产量,再相除即可.解:设花生的总产量是1,1a2+b2÷12ab=2aba2+b2(倍).答:老王家种植的花生单位面积产量是老李家种植的单位面积产量的2aba2+b2倍.方法总结:此题考查分式乘除运算的运用,注意理清题意,正确列式计算即可.三、板书设计分式的乘除1.分式的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2.分式的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除.本节是从分数的乘除法则的角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归纳总结出分式的乘除法则.这种温故而知新的做法不仅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而且能体现由数到式的发展过程.在学生得出分式的乘除法则时,要求他们分别用文字和式子两种形式进行表述,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法则的理解,而且锻炼了他们的数学表达能力.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基本法则的理解和运用,又由浅到深设计了一些练习题,这样学生就会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第2课时代数式的求值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代数式的值的概念;2.会求代数式的值.过程性目标1.经历求代数式的值的过程,初步体会到数学中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和事物的特殊性与一般性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2.探索代数式求值的一般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现在,我们请四位同学来做一个传数游戏.游戏规则:第一位同学任意报一个数给第二位同学,第二位同学把这个数加上1传给第三位同学,第三位同学再把听到的数平方后传给第四位同学,第四位同学把听到的数减去1报出答案.活动过程:四位同学站到台前,面向全体学生,再请一位同学担任裁判,面向这四位同学.教师站到黑板前,当听到第一位同学报出数字时马上在黑板上写出答案,然后判断和第四位同学报出的数是否一致(可试3~4个数).师:为什么老师会很快地写出答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启发学生归纳出计算的代数式:(x+1)2-1)?二.探究归纳1.引导学生得出游戏过程实际是一个计算程序(如下图):当第一个同学报出一个数时,老师就是在用这个具体的数代替了代数式(x +1)2-1中的字母x,把答案很快地算了出来.掌握了这个规律,我们每位同学只要知道第一位同学报出的数都可以很快的得出游戏的结果.2.代数式的值的概念像这样,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按照代数式中的运算关系计算得出的结果称为代数式的值(value of algebraic expression).通过上面的游戏,我们知道,同一个代数式,由于字母的取值不同,代数式的值会有变化.三.实践应用例1当a=2,b=-1,c =-3时,求下列各代数式的值:(1)b2-4ac;(2)a2+b2+c2+2ab+2bc+2ac;(3)(a+b+c)2.解(1)当a=2,b =-1,c=-3时,b2-4ac=(-1)2-4×2×(-3)=1+24=25.(2)当a=2,b=-1,c=-3时,a2+b2+c2+2ab+2bc+2ac=22+(-1)2+(-3)2+2×2×(-1)+2×(-1)×(-3)+2×2×(-3)=4+1+9-4+6-12=4.(3)当a =2,b=-1,c=-3时,(a+b+c)2=(2-1-3)2=4.注:1.比较(2)、( 3 ) 两题的运算结果,你有什么想法?2.换a =3 , b=-2 , c=4 再试一试,检验你的猜想是否正确.3.对于这一猜想,我们通过学习,将来有能力证实它的正确性.例2某企业去年的年产值为a亿元,今年比去年增长了10% .如果明年还能按这个速度增长,请你预测一下该企业明年的年产值将达到多少亿元?如果去年的年产值是2亿元,那么预计明年的年产值是多少亿元?解由题意可得,今年的年产值为a·(1+10%) 亿元,于是明年的年产值为a·(1+10%)·(1+10%)=1.21a(亿元).若去年的年产值为2亿元,则明年的年产值为1.21a=1.21×2 =2.42(亿元).答:该企业明年的年产值将能达到1.21a亿元.由去年的年产值是2亿元,可以预计明年的年产值是2.42亿元.例3当x=-3时,多项式mx3+nx-81的值是10,当x=3时,求该代数式的值.解当x=-3时,多项式mx3+nx-81=-27m-3n-81,此时-27m-3n-81=10, 所以27m+3n=-91.则当x=3,mx3+nx-81=( 27m+3n )-81=-91-81=-172.注:本题采用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整体思想”.即是考虑问题时不是着眼于他的局部特征,而是把注意力和着眼点放在问题的整体结构上,把一些彼此独立,但实质上又相互紧密联系着的量作为整体来处理的思想方法.练习1.按下图所示的程序计算,若开始输入的n值为2,则最后输入的结果是____________.2.根据下列各组x、y的值,分别求出代数式x2+2xy+2y2 与x2-2xy+y2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
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较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
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
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珍贵资料,融合以后进行再制作,形成了本套作品。
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
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
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机会不多哦!
15.2.1 分式的乘除
教学目标 理解分式乘除法的法则,会进行分式乘除运算.
重点难点
1.重点:会用分式乘除的法则进行运算.
2.难点:灵活运用分式乘除的法则进行运算 .
3. 难点与突破方法
分式的运算以有理数和整式的运算为基础,以因式分解为手段,经过转化后往经过转化后往往可视为整式的运算.分式的乘除的法则和运算顺序可类比分数的有关内容得到.所以,教给学生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较好地实现新知识的转化.只要做到这一点就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教师要重点处理分式中有别于分数运算的有关内容,使学生规范掌握,特别是运算符号的问题,要抓住出现的问题认真落实.
教学过程
一、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1.本节的引入还是用问题1求容积的高,问题2求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多少倍,这两个引例所得到的水面的高是n m ab ⋅V ,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 ⎝
⎛÷n b m a 倍.引出了分式的乘除法的实际存在的意义,进一步引出教科书[思考]从分数的乘除法引导学生类比出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但分析题意、列式子时,不宜耽误太多时间.
2.教科书例1应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计算,注意计算的结果如能约分,应化简到最简.
3.教科书例2是较复杂的分式乘除,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应先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再进行约分.
4.教科书例3是应用题,题意也比较容易理解,式子也比较容易列出来,但要注意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可知a>1,因此(a-1)2=a 2-2a+1<a 2-2+1,即(a-1)2<a 2
-1.这一点要给学生讲清楚,才能分析清楚“丰收2号”单位面积产量高.(或用求差法比较两代数式的大小)
二、课堂引入
1.出示本节的引入的问题1求容积的高n m ab v ⋅,问题2求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 ⎝⎛÷n b m a 倍. [引入]从上面的问题可知,有时需要分式运算的乘除.本节我们就讨论数量关系需要进行分式的乘除运算.我们先从分数的乘除入手,类比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2.[观察] 从上面的算式可以看到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3.[提问] [思考]类比分数的乘除法法则,你能说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类似分数的乘除法法则得到分式的乘除法法则的结论.
三、例题讲解
(教科书)例1.
[分析]这道例题就是直接应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运算.应该注意的是运算结果应约分到最简,还应注意在计算时跟整式运算一样,先判断运算符号,在计算结果.
(教科书)例2.
[分析] 这道例题的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应先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再进行约分.结果的分母如果不是单一的多项式,而是多个多项式相乘是不必把它们展开.
(教科书)例3.
[分析]这道应用题有两问,第一问是:哪一种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最高?先分别求出“丰收1号”、“丰收2号”小麦试验田的面积,再分别求出“丰收1号”、“丰收2号”小麦试验田的单位面积产量,分别是15002-a 、()2
1500-a ,还要判断出以上两个分式的值,哪一个值更大.要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可知a>1,因此(a-1)2=a 2-2a+1<a 2-2+1,即(a-1)2<a 2
-1,可得出“丰收2号”单位面积产量高.
四、随堂练习
计算:
(1)ab c 2c b a 22⋅ (2)322542n m m n ⋅- (3)⎪⎭⎫ ⎝⎛-÷x x y 27 (4)-8xy x y 52÷ (5)4411242222++-⋅+--a a a a a a (6))3(2
962y y y y -÷++- 五、课后练习
计算:
(1)⎪⎪⎭⎫ ⎝⎛-⋅y x y x 132 (2)⎪⎭⎫ ⎝⎛-÷a bc ac b 2110352 (3)()y x a
xy 28512-÷ (4)b a ab ab b a 234222-⋅- (5))4(12x x x x -÷-- (6)3222)
(35)(42x y x x y x --⋅-
六、答案:
四、(1)abc (2)n m 52- (3)14y - (4)-20x 2 (5))
2)(1()2)(1(+--+a a a a
(6)2
3+-y y
五、(1)x 1- (2)227c b - (3)ax 103- (4)b
b a 32+
(5)x x -4 (6)2
)(5)(6y x y x x -+
本课教学反思
英语教案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
写作是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运用形式 , 它与其它技能在语言学习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因此 , 写作教案具有重要地位。
然而 , 当前的写作教案存在“ 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 教师和学生都把写作的重点放在习作的评价和语法错误的订正上,忽视了语言的输入。
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较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
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此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则对语法知识进行
讲解。
在此教案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再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案效果,才能
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
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说”英语这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开口朗读课文,所以复述课文便尚有难度,对于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待研
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