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二氧化碳的用途及一氧化碳(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优质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教案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2、了解CO2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关注温室效应。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温室效应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自觉行动倡导“低碳”生活。
2、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使其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用途。
教学难点探究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解法、多媒体辅助法、比较归纳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言]我们知道CO2只占空气总体积的0.03%,试想一下,假如把这0.03%的CO2从空气中除去的话,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还能进行下去吗?让我们听听二氧化碳的自述吧! 新课进行[媒体播放]播出干冰的形成和升华视频。
引导学生总结干冰的用途学生思考干冰的用途板书:人工降雨、作制冷剂[媒体播放]有关C02用途的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分析、总结C02用途。
[归纳]CO2的用途:1、用于灭火——①不可燃和不助燃②密度比空气大2、气体肥料——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3、干冰作制冷剂、用于人工降雨—一易发生升华现象。
4、化工产品的原料[媒体播放]有关C02对生活的影响的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分析、总结C02对生活的影响。
[归纳]CO2对生活的影响:2、久未开启的菜窖等地方进入前应该加强通风。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120页温室效应的有关问题。
学生认真阅读,相互讨论,总结答案。
[归纳]1、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一样,既能让太阳光透过,又能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向外散失,起到了对地球保温的作用。
2、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CO2、O3、甲烷、氟氯化烷。
3、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基本维持在0.03%不变。
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人、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含碳燃料的燃烧。
②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海水的溶解。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优秀教学案例教案
6.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
在课后,我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查找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手段:通过播放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应用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二氧化碳的来源和用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小组汇报:各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和讨论情况,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四)反思与评价
1.学生自我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2.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与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2.生活实例引入:以碳酸饮料为例,引导学生思考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实验现象展示:通过演示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如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浑浊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讲授新知
1.引导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等。
4.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播放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应用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精选6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表达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通过实验,体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会到合作与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与检验。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和石灰水反应的原理。
教学工具仪器:试管、烧杯、集气瓶、导管、塑料瓶、两瓶分别装有稀醋酸和水的喷雾瓶、白铁皮架(有两个阶梯)等药品:石灰石、盐酸、澄清的石灰水、一瓶雪碧、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展示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请两位学生互相配合,在3min内制好三瓶二氧化碳。
引导学生适时地评价他们的操作。
师:下面我们就用刚制好的二氧化碳做一组实验,通过实验你能得到哪些结论?师:请一位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1.展示一瓶二氧化碳,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
2.向一盛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内加入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3.向盛有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
师:从以上3个实验,我们发现了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二、推进新课二氧化碳的性质师:1.物理性质(1)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的大(同温同压下)。
(3)能溶于水。
师:二氧化碳也有三态变化,在加压、降温的条件下可以变成液体,继续加压、降温,就可以变成固体。
现在我们一起观看固体二氧化碳。
师: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制二氧化碳固体。
请几位同学小心将固体收集到饮料瓶中,观察它的状态及变化。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师扮演引导者和协助者的角色,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引导他们进行批判性思考。
4.联系实际,提升素养: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学习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实际议题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素养。
-通过研究性学习、辩论会等形式,让学生探讨二氧化碳减排措施和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策略。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实例;
-如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护环境;
-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理及预防措施。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互相讨论,总结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用途、危害及应对策略。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实验方案需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所需材料等,并在下节课上进行汇报和展示。
4.拓展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关于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的科普书籍或文章,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阅读后,学生需撰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教师强调实验操作的安全规范,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相互配合、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气体的基本性质和实验操作有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学习将面临以下挑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认识到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树立环保意识。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形成积极的责任感。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三篇
篇一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让学生知道二氧化碳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并且可与水、石灰水反应等化学性质。
3、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对我们生活与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思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通过实验、合作、交流。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概括总结能力。
2、通过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理解并掌握研究实际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二氧化碳性质探究,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化学学科在世界的神奇奥妙,增强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热情和自豪感。
2、通过课件的演示和实验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学情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主要介绍的是二氧化碳的性质。
它是在学习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基础上,利用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去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同时根据总结出的二氧化碳的性质去推断二氧化碳的用途,以及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所学知识为生活服务。
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第一单元里学习了空气,对二氧化碳虽有了解,但二氧化碳具体有哪些性质、以及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并不清楚。
二氧化碳是我们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物质,看不见又摸不着的。
学生对二氧化碳肯定感兴趣。
所以我们要抓住学生渴求对二氧化碳要进行全面了解的心理。
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幻灯片,教师并加以引导,通过探究使学生获得知识。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决的措施:利用课件和实验探究,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合作来解决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
解决措施:通过实验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师生的互动讨论来解决。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学活动活动1篇二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制取二氧化碳。
2.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3.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课题2 碳的氧化物
课题2碳的氧化物第1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
2.认识温室效应的危害及其处理方法。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碳的氧化物不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且还是九年级化学中化合物知识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九年级化学的许多反应都与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关。
本课时主要介绍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为学生后续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已有知识及方法: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大、不可燃、不助燃等性质。
未知知识及方法:二氧化碳的溶解性,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通过对比的方法设计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
教学目标1.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再次体会物质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核心素养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2.学会在解决化学问题中运用对比、分析等科学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难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续表上水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三朵纸花的颜色变化。
将第三朵纸花取出,小心地用吹风机吹干,观察现象。
CO2与H2O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反应的原理:CO2+H2O H2CO3。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受热时分解更快。
反应的原理:H2CO3H2O+CO2↑。
3.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我们已经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以上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变成固体,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
下面我们来了解干冰的性质。
【讲解】干冰是一种半透明的白色固体,升华时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使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为水滴,聚集在一起形成雾。
舞台上经常见到的云雾缭绕、使人如入仙境的景象就是这样形成的。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来源和用途。
2.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来源和危害。
3.能够区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并培养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来源和用途。
2.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来源和危害。
教学难点:1.区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实验器材和化学品:电饼铛、石灰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等。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引入二氧化碳的概念:请学生回忆一下,其中一个实验中是通过酸和碳酸钠反应产生的气体,这种气体叫什么名字?(引导学生回忆“二氧化碳”)2.引导学生探讨酸和碳酸盐的关系:通过让学生回答问题,“酸和碳酸盐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通过酸和碳酸盐反应,我们能得到什么?”3.引出一氧化碳:提问“我们在生活中还了解到哪些与碳有关的气体?”Step 2: 二氧化碳的性质、来源和用途1.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使用教学课件,向学生展示二氧化碳的性质,包括颜色、气味、密度等。
并引导学生发现二氧化碳的一些特点,比如它是无色、无味、密度较大的气体。
2.讨论二氧化碳的来源: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二氧化碳在哪些环境中会产生?”并让学生自己思考和回答。
3.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通过教学课件或图片等,向学生展示二氧化碳的一些常见用途,比如用作植物的养分、饮料中的气泡等。
Step 3: 一氧化碳的性质、来源和危害1.学习一氧化碳的性质:使用教学课件,向学生展示一氧化碳的性质,比如它是无色、无味、密度较大的气体。
2.讨论一氧化碳的来源: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一氧化碳在哪些环境中会产生?”并让学生自己思考和回答。
3.了解一氧化碳的危害:通过教学课件或图片等,向学生展示一氧化碳的危害,比如中毒的危害、对人体的影响等。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基本概念及性质;2.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制备和检验方法;3.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应用及危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制备和检验方法;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应用及危害。
三、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和化学品;2.准备课件和PPT。
四、教学过程1. 二氧化碳的基本概念及性质1.介绍二氧化碳的基本概念: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臭、味淡、不易溶于水和有机溶剂的气体。
2.介绍二氧化碳的性质:–密度大于空气;–不能支持燃烧;–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稳定的化合物;–与水反应,可以生成碳酸。
2. 二氧化碳的制备和检验方法1.介绍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碳酸盐酸和酸的反应法;–重碳酸钠和酸的反应法;–碳酸钙和酸的反应法;–金属碳酸和酸的反应法。
2.介绍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用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可以使石灰水变浑浊;–用钙化学方法检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CaCl2和Na2CO3,若生成的CaCO3有气泡,说明有CO2。
3. 一氧化碳的基本概念及性质1.介绍一氧化碳的基本概念: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2.介绍一氧化碳的性质:–密度小于空气;–可以燃烧;–容易与氧气反应,生成CO2。
4. 一氧化碳的制备和检验方法1.介绍制备一氧化碳的方法:–还原二氧化碳法;–还原碳酸盐法。
2.介绍检验一氧化碳的方法:–用吸收剂法检验:将一氧化碳通入浓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CO32-离子,加酸后可以得到一氧化碳。
5.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应用及危害1.介绍二氧化碳的应用:–在保护环境方面,二氧化碳能够用于控制酸雨的生成;–对于影响健康的昆虫,如苍蝇、蟑螂等,二氧化碳可以作为杀虫剂。
2.介绍一氧化碳的应用:–一氧化碳在生产方面,可以作为还原剂和加热剂;–在治疗方面,可以用于治疗一些心脏血管疾病。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环境中的来源、危害和防治措施。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应用。
2.一氧化碳的来源、危害和防治措施。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一氧化碳的危害和防治措施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教学课件、实验器材和材料。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实验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瓶汽水,并询问学生:你知道汽水中的气体成分是什么吗?2.引导学生思考,关联到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醒学生汽水中的气体成分可能是二氧化碳。
3.教师简要讲解二氧化碳的概念和性质,并引导学生观察汽水瓶中的气泡,问学生气泡是什么?是气体吗?有哪些气体可以生成气泡?第二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应用(15分钟)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二氧化碳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应用,包括:不可燃性、溶于水、化学反应等。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及展示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制作汽水、泡椒凤爪等。
第三步:学习一氧化碳的来源、危害和防治措施(25分钟)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氧化碳的来源、危害和防治措施。
2.学生听取教师讲解,以及展示相关实例,了解一氧化碳的来源,如:车辆尾气、工业排放等。
3.学生了解一氧化碳的危害,如:中毒、窒息等,并学习防治措施,如:使用燃料气体要通风、及时检查家用燃气设备等。
第四步:实验操作(30分钟)1.教师安全讲解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
2.学生根据教师指导,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备实验或一氧化碳的检测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3.学生与教师一起进行实验结果的讨论和总结,学习实验操作技巧。
第五步:小结(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和总结。
2.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点。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 课题2《碳的氧化物》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课题2《碳的氧化物》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教学设计选自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第六章第二节“碳的氧化物”中的二氧化碳部分。
该章节主要内容包括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二氧化碳的用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能够用化学视角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为后续学习碳酸及其盐类打下基础。
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基础,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二氧化碳的特性和相关现象,通过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二氧化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选取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碳的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此外,他们还了解了一些常见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九年级的学生对化学实验和观察现象感兴趣,他们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学习风格上,他们喜欢通过实验和互动讨论来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和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学生可能会对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密度等概念感到困惑。
此外,理解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也可能是一大挑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这些知识点,通过举例、讲解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针对学生的不同困难,教师应采取个性化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克服困难,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三、设计思路学生对实验室里如何制取气体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知道了实验室常用三种方法来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本第六单元课题3中的课后练习题,重点是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应用与防护等方面的题目。
-选择题:检测学生对一氧化碳基本概念的理解。
-填空题:考查学生对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掌握。
-简答题:培养学生运用一氧化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氧化碳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个人对于一氧化碳安全意识的认识和体会。
4.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一氧化碳的制备与性质,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5.收集与一氧化碳相关的新闻、案例等资料,下节课分享,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2.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道家庭实验题目,要求学生在家中利用简单材料进行实验,观察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例:用蜡烛、火柴、小烧杯等材料,观察一氧化碳的燃烧现象,并分析其可燃性。
3.撰写一篇关于一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与防护的小论文,要求不少于500字。内容包括:
-一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a.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b.如何防范一氧化碳中毒?
c.举例说明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在化学性质上的区别。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进行讲解。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理解。
2.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涵盖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应用与防护等方面。
(二)讲授新知
1.介绍一氧化碳的基本概念,包括其化学式、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详细讲解一氧化碳的可燃性、还原性、毒性等化学性质,并通过实验现象进行验证。
九年级化学上册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 例题五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应用及潜在危害,培养学生的环保和安全意识。
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采用了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制备和应用。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这种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学生在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环节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课堂氛围活跃。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实验操作和观察现象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他们的能力主要体现在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学习风格方面,学生更倾向于合作学习和实践操作。
3. 学生在本章节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包括: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实验操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对环境、生活和工业中化学物质危害的认识不足等。此外,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也是学生需要克服的挑战。
1. 优化教学设计,注重知识点的深入讲解,提高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2. 加强实验操作指导,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3. 创设更多情境和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内容逻辑关系
① 知识点重点阐述:
-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不助燃性、密度、溶解性。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一氧化碳
3. 一氧化碳在冶金工业中的作用是( )。
A. 燃料 B. 还原剂 C. 氧化剂
- 填空题:
1. 二氧化碳可以通过( )与( )反应来制备。
2.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包括( )、( )和( )。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两课时)第二课时[引言]碳的氧化物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
1个CO2分子比1个CO分子多1个氧原子,这就使得它们的性质有很大的不同。
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氧化碳的性质。
[活动与探究](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分析)观察贮气瓶内一氧化碳的颜色和状态,然后在贮气瓶的导管口点火,观察火焰的颜色;把一个内壁附着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观察现象并分析。
现象分析[交流]一氧化碳是无色的气体,一氧化碳可以燃烧,火焰呈蓝色;烧杯内壁变浑浊,说明一氧化碳点燃时生成二氧化碳。
[讲解并板书]二、一氧化碳1.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
2CO+O22CO2[介绍]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就是一氧化碳在燃烧。
[教师]有人用煤火取暖容易发生煤气中毒,你知道中毒的原理吗?[演示实验]在试管中加入新鲜鸡血(加入抗凝血剂),然后通入一氧化碳气体,观察血液颜色的变化。
[学生描述]通入一氧化碳后,血液由深红色变成鲜红色。
[教师]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所以会出现上述现象,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板书]3.一氧化碳有剧毒[讨论]1.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生煤气中毒?2.有人用煤火取暖,又担心煤气中毒,临睡前在煤炉上和地上放两大盆冷水,这样做能预防煤气中毒吗?3.用煤火取暖时,怎样预防煤气中毒?4.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含有一氧化碳)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发生煤气泄漏应当怎么办?[总结]1.如果煤气泄漏,室内通风不良,或生煤炉火的房间不装烟囱,都有可能导致煤气中毒。
2.水不能预防煤气中毒,因为CO难溶于水。
3.首先室里应装烟囱,其次应注意睡觉时头不要靠墙边,因为CO的密度略小于空气,它会沿着墙壁慢慢地向上飘。
4.因为一氧化碳无色无味,煤气泄露不易被察觉,所以煤气厂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二氧化碳教学目标知识要点课标要求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通过实验了解CO 2的密度比空气大;知道CO 2能溶于水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重点) 通过实验认识CO 2的化学性质,CO 2不能燃烧、能与水反应、能与石灰水反应;知道二氧化碳的鉴别方法3.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了解用途;了解二氧化碳循环;知道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造成温室效应;应采取措施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倡导低碳生活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的粮仓” 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称它为“天然的粉刷匠”;环境师则认为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合作探究探究点一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提出问题 在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里一定要防止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而危及生命。
开汽水、啤酒会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冒出,以上两个生活现象说明了哪些问题? 讨论交流 讨论相关原因。
探究实验课堂讨论 低处的蜡烛先熄灭说明CO 2有什么样的性质?探究 CO 2的密度 CO 2的溶解性实验实验装置图现象 下层阶梯上的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塑料瓶变瘪了结论CO 2的密度比空气大 CO 2能溶于水归纳总结CO2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在一定条件下,CO2气体会变成固体——干冰,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
知识拓展和氧气、氢气类似,在加压降温冷却的情况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冷却成无色液体、雪花状固体。
二氧化碳固体俗称“干冰”,其含义“外形似冰,融化无水”,干冰在101KPa,-78.5℃升华。
干冰易升华。
探究点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 CO2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提出问题 1.在探究CO2的密度实验时,两支蜡烛都熄灭说明CO2有什么样的性质?2.CO2能供给呼吸吗?讨论交流学生结合上述实验和生活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1)CO2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二氧化碳的用途及一氧化碳
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了解温室效应。
2知道二氧化碳的用途。
3.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知道一氧化碳有损人体健康。
4.鉴别Co和。
教学重难点
二氧化碳的用途、一氧化碳的性质。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P119一P122有关“二氧化碳的用途及一氧化碳”部分,并用彩笔把基本概念及重点知识做上记号。
各小组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
课堂教学
【课堂导入】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怎样的?它有哪些用途?
知识点1:二氧化碳对生活环境的影响
【观察与思考】结合二氧化碳的性质.观察课本P119图6一18 ,以及生活实际谈谈二氧化碳的用途。
(1)二氧化碳的川途:①灭火:②用作化工产品的原料;③干冰作制冷剂;④光合作川;⑤用作气体肥料; ⑥做汽水等等。
(2)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设问】二氧化碳用途如此广泛.是不是空气中二氧化碳越多越好?它对人体健康有影响吗?自学课本P119内容。
【结论】二氧化碳不支持呼吸浓度过高会影响身体健康。
(3)对环境的影响。
【提问】请观察课本P120页图6一20,回答下列问题:
①什么是“温室效应’?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有哪些?
②地球为什么喊·救命’?
③“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保护人类段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加强?
【学生活动】自学教材P120内容。
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综合评价】分析时重点分析碳在自然界的循环中二氧化碳所起作用.
知识点2: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提问】
我们知道.碳的氧化物有两种: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它们都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那么它们的性质是否也相同呢?下面通过实验来证明。
【活动与探究】
一氧化碳的燃烧
(1)物理性质: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2)化学性质。
【提问】
①在煤炉的上方.我们常常看到有蓝色火焰出现,请问这是什么气体燃烧的结果?你能写
出煤炉中产生该气体的有关化学方程式吗?由此性质可知一氧化碳有什么用途?
②在冬天用煤(或木炭)取暖或用燃气烧水洗澡时,若室内不通风,容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
那么为什么一氧化碳能使人中毒呢?阅读教材P121相关内容。
【回答】可作燃料。
交流:一氧化碳的毒性.
【讨论】完成课本P122的讨论,并思考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含有一氧化碳)中掺人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休?如发生煤气泄漏应当怎么办?
【提问】一氧化碳还有什么化学性质?
【讲解】与碳相似它除了有可燃性之外还有还原性。
【投影展示】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
【提问】如果还原剂改用一氧化碳.装置应如何改变.为什么?
【播放录像】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
【小结】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问题】①在此反应中.什么物质是还原剂,什么物质是氧化剂?
②举例说明一氧化碳的还原性的用途。
(3)用途:作燃料、作还原剂。
【反思与小结】
【投影】比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提问】为什么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相同?
【指导】以表格形式对比二者的性质。
【回答】分子结构不同.决定它们性质不同。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并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