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常见六大误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IM常见六大误区

误区1:认为建个三维模型,做个碰撞,出个工程量就算是BIM了。BIM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无论是理论模型还是产品,它带有的管理的比重想当高,它是一个系统平台,通过平台共享信息来实现协同管理、成本和进度控制。

误区2:认为一款BIM软件或BIM平台就能做到所有的事。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BIM 技术本身就分为三大阶段,设计、施工、运维。BIM技术在三大阶段各有数十项,甚至数百项的应用,一个软件平台是不可能胜任的,若要横跨这三大阶段,能够都发挥出作用的软件,起专业水平一定非常之低。同时这款软件也会成本高,十分复杂,难用难学,升级进步慢。

误区3:不能根据自身选择正确的BIM软件。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有不同优秀的BIM软件。Revit是设计阶段最优秀的BIM软件代表,此外还有Bentley、CATIA等,所以这些优秀的软件是设计院的首选,但是如果施工单位选择的的话,就有点药不对症的味道了。Revit等国外厂商,全球化定位,本地化较差,较难适用中国复杂的定额、规范体系等;此外Revit软件成本较高,对硬件的要求也很高,软件学习难度较大,对建模人员要求较高,建模效率很难满足国内三边工程的需求。

误区4:既然设计阶段应用了BIM,那么施工阶段为什么还要使用BIM?

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BIM技术的应用本身就分为三大阶段:设计、施工、运维。每一个阶段,都会有各自专业的应用,每个阶段的应用数量都会有数十项,甚至上百项。因此要充分的发挥BIM技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的价值,就要在各个阶段将BIM技术都要用好。像设计阶段中就已应用的碰撞检测这项重要的应用,光在设计阶段的应用就很不够。设计阶段的施工图方案还不够细,还要由施工方深化设计,还要考虑到施工偏差,还要考虑施工措施。在设计阶段不可能解决掉所有的碰撞问题,因此这是一个建造过程持续细化的过程。当然,施工阶段的BIM专项应用就更多了,3、5年后,至少会有上百项应用会研发出来,这些应用对追赶施工进度、提升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减少投资方面会有重要作用。

当前业主方应用BIM一个重要误区是方法论没有完全了解清楚,选用解决方案有误,致使BIM应用价值不够高。用一个软件、一个BIM技术团队从头打到尾。这是不科学的。一个BIM软件无法横跨三大阶段,处理好三个阶段这么多的应用。这种软件是开发不出来的。一个BIM技术团队也无法精通三大阶段的专业知识和上百项BIM应用,这是不现实的。合理的项目全过程应用BIM技术的方法是,三大阶段各自选用合适BIM软件平台,设计、施工阶段各自聘用专业BIM技术团队进行实施,各阶段通过建立数据标准进行数据传递来承接上下游数据。

误区5:碰撞检查在设计阶段就已经做了呀,施工中还要做吗?

设计阶段的碰撞检查,更多作用在于发现设计阶段本身的问题,由于各专业分开设计产生的设计不合理,碰撞只是建筑与机电,机电与机电预判碰撞。施工阶段碰撞检查会结合施工方案、结构偏差及深化设计方案查找碰撞点,可以发现影响实际施工的碰撞点。

误区6:BIM建模速度慢,改图效率不好。

业主方不停的改图纸,对所有的工作都会带来麻烦,对BIM技术工作也是,但应对这种麻烦,最好的策略是用BIM,也更需要BIM顾问了!如鲁班在上海南汇的项目,图纸是法国人设计的,中间不停的改,我们的优势在于,第一次建模完成后,图纸发生修改后1~3天,施工BIM模型的修改就可以完成了!建模速度可以达到全专业1万平/2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