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设计的思考——谢荣雅
“设计是人类未来不可毁灭的第三种智慧“《2012.3.18-广州家具博览会讲演稿》-清华美院 柳冠中
![“设计是人类未来不可毁灭的第三种智慧“《2012.3.18-广州家具博览会讲演稿》-清华美院 柳冠中](https://img.taocdn.com/s3/m/88ec1f0cbb68a98271fefa12.png)
Problem and Reason
问题不根源
中国大部分企业只致力亍加工制造环节 仅徘徊亍产业链不价值链癿末端
Most of the enterprises in China dedicate to the processing and manufacturing sectors 产品 设计
Product Design
● 反思不升华 ,要继承人类历叱文化宝库中更 为抽象癿、本质癿精神,孨才能激起我们对人 类追求单纯、呾谐、美好癿智慧。
我们习惯把眼光放在人类自身癿过去呾现在,人 类过去呾现代癿成就癿辉煌,癿确耀眼无比!?
那么,未来呢?!
但再思考一下,人类早期癿穴居不当代癿宇宙空 间站癿反差! 埃及釐字塔不图坦卡蒙陵墓、罗马输水道不卡拉 卡拉大浴场、阿房宫不始皇陵、圣彼得罗大教埻不无
“Social Industrial Chain” and “Industrial Culture” are not rooted in the systematic society.
That is, China is an industrial country , not an industrialized country.
破环 环境
Environmental Damage
庪价 劳力
Low-cost Labor
“工业设计”雹要一种社会化、循环性癿“产业结构机制”。
“工业设计”诞生亍工业社会萌发呾迚程中,是在社会化大分工、大生 产机制下对资釐、资源、市场、技术、环境、价值、社会结构、文化呾人 类理想乊间癿协调呾修正;
是能整合、集成极具潜力“新产业”癿机制呾平台。
The mechanisms and consciousness in Western countries are profoundly changed by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A series of policies, regulations, culture and values are produced by the system of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mass production. After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processing industry has made considerable progress. However, the
谈高层住宅标准层剪力墙大模板施工
![谈高层住宅标准层剪力墙大模板施工](https://img.taocdn.com/s3/m/596ab97a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54.png)
1.工程概况某高层住宅楼,建筑面积24600m2,地下2层,地上27层。
该工程主体结构为现浇剪力墙结构,标准层层高3m;剪力墙模板采用定型钢制大模板施工,楼板、梁、飘窗板、空调板、阳台、雨篷、楼梯等均谈高层住宅标准层剪力墙大模板施工刘建忠贵州建工集团总公司贵州贵阳摘要:根据已完工程实例,对模板的设计、制作安装、钢筋制作绑扎、混凝土浇筑及养护等关键工序的操作要点进行了详细阐述,并介绍了成型后清水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标准,以逐步改进施工工艺,提高操作水平,降低工程造价。
关键词:标准层剪力墙模板施工质量标准(1)单体式其特点是结构受力性能好,计算简单和施工方便。
方形平面代表有深圳国贸中心大厦(53层),圆形平面的有深圳特区发展中心大厦、香港合和中心等。
其他还有等边三角形、等边菱形、风车形平面等。
(2)双体式常用于高层或超高层建筑。
双体式的采用要避免建筑功能与经济上的不合算,因此,一栋规模较大的建筑,一个塔楼不够时.就出现双双对对的塔楼,其造型形式完全一致。
最著名的有已被炸毁的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110层),世界第一高度的马来西亚双子塔楼(高452.3米)(3)联体式是异于双体式的独立塔楼,联体式建筑则是用一个核心筒把两个或几个对称的塔体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联合体,这种平面构成可以使建筑形象更加丰富。
(4)变平面式是整个建筑高度上呈现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几何平面。
它打破了方盒子建筑千篇一律的单调感,使高层建筑立面丰富多变,最典型例子是香港中银大厦,建筑师从竹子的形状,一节高于一节,下粗上细,大厦整体外部造型显示了中国人特有气质。
3.细部处理一栋建筑在考虑整体的前提下,细部设计也是十分重要,因此正是这些细部才使建筑有了丰富的视觉感受,现从几方面阐述这一观点。
(1)建筑的人口对于建筑如同人的脸部一样重要。
建筑人口是总体形象极为重要的部位,是人们对建筑产生的第一印象。
人们往往会留意该人口与建筑总体比例是否合理、协调。
“ 水岸山居”结构设计的回顾与反思
![“ 水岸山居”结构设计的回顾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48d681c79563c1ec5da7148.png)
初设计考虑了两种方案 :第一种是从力学概 念出发,将屋架杆件分为主序列和次序列, 在主序列杆件设置钢骨,次序列杆件中以纯 木构件为主 ( 图 3) ;第二种是依据计算结果 中的杆件内力分布情况,在受力较大的杆件 中布置钢骨 ( 图 4)。经比较,最终方案以结 构概念清晰,传力途径明确的第一种方案为 主,同时从提高结构刚度和承载力的角度出 发,结合计算结果在局部受力较大的非主序 列杆件中也加入钢骨。
计中的一个创新点。 从单榀屋架扩展到整体屋盖,结构设计
最初认为只需解决单榀屋架平面外的稳定性 和屋盖的整体性即可。为此设置了 3 大支撑 系统 :屋盖上弦平面支撑、屋盖支座斜平面 支撑、屋盖底部钢框架支撑 ( 图 7)。
然而事实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屋 盖不规则的外边界和采光及上人需要在屋盖 内部开设的孔洞衍生出的多种非标准屋架结
052 建筑学报 2014 \ 01
作品 Works
4800 8400 4800 6000 4800 1 根据建筑设计提取的标准形式屋架立面
9600
4800
14400
19800
8400
10500
5600 7200 6000 4800 6000
实心方木
上弦杆 钢木组合构件 ( 双序列 ) 木构件
双矩形扁木
回想江南乡村夯土墙情况和宁波五散房夯土墙的设计经验,我 们比较担心大面积使用夯土墙如何避免大量裂缝和土体剥落等缺陷 的出现。好在王澍老师通过学校的生土实验室已经做了不少研究。 遵照绿色、环保、可再回收的理念,夯土墙原料取自本地,且仅用 碎石、砂和黄土。试样成品达到了精细的装饰效果、土体剥落现象少。 夯筑密实度和强度不仅从感官看足够,实验室还得出了结构强度和 渗水性的量化结果。作为结构工程师,我们对美术学院的建筑学院 实验室的研究结果多少有些不放心,为此,我们又拿美院实验室配 比的夯土试块到浙江大学土工实验室再次测试,证明美院建筑学院
96位社会各界人士对设计的理解
![96位社会各界人士对设计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571dac1055270722192ef725.png)
96位社会各界人士对设计的理解来源:邱胜文的日志杜鹃:可以简单使用。
并且有效帮助人们提高生活质量及品味,拥有环保理念的设计最容易打动我。
吴宏凯:简单、温暖、舒服的设计,令我们的笑,令我们的心更柔软,令我们和我们爱的人生活的更好。
谢大欢:设计就是将人内心最潜在的期望实体化,让人产生共鸣的过程。
宋沛然:巧妙地设计会使人产生极大地兴趣。
刘洋:设计就是为了使用者不断创造新的生活体验去满足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需要。
马超:融合了时代精神内涵的设计最能打动我。
段平霞:充满想象力的设计才能真正打动人心。
郭培:好的设计是设计师灵魂的体现,你能通过作品解读一个设计师的内心,他们是合二为一的关系。
姜国政:那些亲密的如同我的皮肤和毛发的物品就是无时无刻不再打动我的设计。
何根祥:具有情感交流的设计最容易打动人。
李莉:设计是创新解决,是为了生活而服务的创意性活动。
凌楷宁:功能加上外型,让我们所谓的设计产品更有质感。
李伟斌:设计是一种沟通。
李晓陶:设计不只是一种职业,设计更应是一种生活。
叶孝忠: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一切都是设计的一部分,他们改变着设计的方方面面张昊奇:因为本身从事画画的原因,比较会注重产品画面的表现。
吕敬人:设计的审美价值就是人本精神,无视民生的设计只是一个躯壳。
王昕:情感设计,能触动你心里最柔软的部分,体现了设计者的智慧。
薛梅:设计在我看来是一种对于生活态度和情感寄托的表现,也是现代人对于生活提出的需求。
贾伟:设计并不是简单地用一种形体去产生美,最主要是情感上的共鸣。
李昊宇:中国产品设计好比正在学说话的小孩子,不要忽略“小孩子”爱动脑筋、勤奋好学,自然成长就会很快。
宋洋:设计高于生活,低于享受。
叶宇轩:创意设计都是用来解决问题或传达意念讯息!童蕾:设计并不需要很刻意的去完成。
吴蔓伶:真正的“设计”是智慧的化身,必须能深入文化骨髓的,提炼出生活方式的艺术。
嘎玛·多吉次仁: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伴随着设计,在游牧民族的生活中更为突出,只是不叫“设计”而已。
从设计“物”到设计“事”——论柳冠中的设计事理学方法论
![从设计“物”到设计“事”——论柳冠中的设计事理学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88f74d22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60.png)
理论研究096摘要:事理学是关于事物及其背后之“理”的研究,设计事理学则是关于设计的事理研究,文章从方法论的角度讨论了柳冠中先生的设计事理学,从而获得对设计的启示和对设计理论的补充。
通过对文献的分析和研究,理解柳冠中先生的设计事理学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并结合实例分析,探索设计事理学方法论在设计中的应用。
文章对设计事理学方法论和设计的本质进行界定和揭露。
设计事理学方法论是一套关于在某个场域内协调各方面关系因素而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和创造性发挥的方法论体系;设计并非设计“物”,而是设计“物”背后的“事”、“理”和“关系”。
关键词:柳冠中 设计 事理学 理 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J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01-0096-03Abstract:The theory of affairology is the research on things and “truth ” behind them. The theory of design affairology is the research on design and its truth ,principles ,and reasons. This paper discusses Liu Guanzhong ’s theory of design affairolo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thodology ,so that we can acquire the inspiration of design and supplement of theories of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analyses and studies on literatures ,we understand the main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Mr. Liu Guanzhong ’s theory of design affairology. And we also analyses applied examples so that we want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affairology in design.This paper exposes and defines the methodology of design affairology and the nature of design. The methodology of design affairology is a methodology system of coordinating relations in a space and the optimal allocation and creative use of resources; design is not only about designing “materials ”,but also designing “things ”,“truths ”,and “relations ” behind “materials ”.Keywords:Liu Guanzhong Design Affairology Truth Methodology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付 江引言事理学乃是关于事物及其背后原理、道理的研究,柳冠中先生提出了设计事理学,即关于设计的事理研究。
中外设计史耿明松课后思考
![中外设计史耿明松课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05546013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03.png)
中外设计史耿明松课后思考中外设计史是一门旨在研究不同文化、不同时期的设计发展的学科,通过深入研究设计的历史背景、特点和演变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借鉴设计的智慧和经验。
在课程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设计理论和实践,对于这门课,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首先,设计是一门不断发展和演变的学科。
从古代到现代,无论是中外,设计都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创新。
古代的中国设计注重传统和精确性,希望通过设计传递文化和价值观;而在外国,设计则更多地关注功能和美感,追求简洁、实用的风格。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设计的理念和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传统到现代,从实用到无限可能。
其次,了解设计的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设计思维。
通过学习设计的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设计师的思考和创意过程,以及设计的背后逻辑和原则。
这些丰富的设计经验和智慧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帮助我们在设计中做出更好的选择。
同时,设计史也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代社会和文化的背景。
再次,设计史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差异和跨文化设计。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设计师需要面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问题。
通过学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设计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的审美观念和设计理念,从而更好地进行设计沟通和合作。
同时,设计史的学习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设计,创造出更具有吸引力和有吸引力的产品和方案。
最后,我认为设计史的学习也应该与当下的设计实践相结合。
设计不仅仅是理论和历史的学科,更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
学习设计史之后,我们应该将所学应用于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设计理论和原则,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项目中,从而提高我们的设计水平。
综上所述,中外设计史的学习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对设计历史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设计的发展和变革,发展自己的设计思维,理解和应对文化差异,提升设计实践的能力。
设计要素在展览设计中的应用——2009年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设计有感
![设计要素在展览设计中的应用——2009年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设计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c09a3a3b43323968011c9272.png)
具有洁 净和膨胀感,可以更 好地衬托其他颜色。橙 色与白色
对比, 营造一种稳重、含蓄 又明快的暖色,给观 赏者带来一
种温馨、愉悦的感觉,使其在观赏时处于饱满的精神状态中,
亦使整个展厅显得生机勃勃。
一 、展览设计 中造型特色 的把握
此 次展品中,特色花卉是 仙客来及大丽花,花朵 颜色为
本次花博会以河北省 的特色文化为设计 理念,从地域特 冷紫红 色,将周围环境处理 成暖色调的橙黄色和 乳白色,恰
昂大教堂》组画等,在《鲁昂大教堂》(图 3、图 4)组画中, 他描绘教堂 的各种光影与氛围,表 现出光与色的高明度 及鲜 明感,他描绘 教堂的角度没有变, 但教堂的面目却极大 地改 变了 —有 时睡眼 惺忪,有 时老态 龙钟,有 时又容 光焕发, 这一切都源 于对瞬间光线的敏锐 观察与充分表现,作品 中所 散发的光线、 色彩、运动和充沛的 活力已经取代了以往 绘画 中僵死的构 图和不敢有丝毫创 新的传统画风。在他那 里,无 论是哪一张 画作,都能够确切地 回答光从何处来,光是 他作
点做如实的 视觉描述,这是印象派 对传统风景油画视觉 方式 不同运 用与表现方 式
的一次革命 性的颠覆。印象派的典 型代表莫奈是一位光 的讴 折射出 他们各自的 审
歌者,他是一 个对天色变幻、对物 体在不同光照下如何 发生 美 趣 味 与创 作 意 图。
神奇改变的 最为敏感的人。光源 是他的印象之源,他最 为敏 锐和直接地 呐喊:我们需要光。他 不断地探索和描绘明 亮阳 光照射下的 自然景物,其作品中的 景物无时无刻不在享 受着
(吴建梅/ 重庆西南大学美术学院08级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 (美)鲁道夫·阿恩海 姆·艺术与视知觉[M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98 4 [2 ] (瑞士)沃尔夫林·艺术 风格学[M ].沈阳:辽宁人 民出版社,198 7 [3 ] 何政广·世界名画全集 [M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 版社,200 5
高中通用技术_揭开设计的面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通用技术_揭开设计的面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09fab9e3968011ca200915e.png)
课堂教学设计第二节揭开设计的面纱第二课时设计及其特点标题:揭开设计的面纱涉及标准:必修课程部分“技术与设计1”模块摘要:本次教学采用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是在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指导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这种“带着任务自主学习”的探究模式下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
学生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处于积极主动的主体地位,从而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中压制个性化发展而采用“一刀切”的人为现象。
从而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都将得到发展,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课程:技术与设计1 地质出版社建议学时:1一、教与学的具体分析1、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知道设计的含义,了解设计的特点,并能通过案例进行说明。
②素质(能力)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结合社会生活,进行设计实践,开展设计活动。
③德育目标通过学习技术设计的案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激发了学生对技术设计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设计的欲望,和爱国主义情怀。
2、学习要求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针对不同学生可有不同要求:A类要求:了解设计的基本知识,能说出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具体事例。
B类要求:能够结合社会生活,进行一些简单设计实践活动,对已有的东西加以改进。
C类要求:能够结合社会生活,进行设计实践,开展设计创新活动。
3、活动概述首先以我们身边处处有设计作为引言,激发学生要自己动手来设计一些作品的兴趣,然后给学生布置任务,提出学习要求,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接下来是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始自主设计的过程,完成学习任务;然后让学生根据刚才的设计实践的亲身体验,让他们自己总结出设计的特点,教师补充。
最后进行小组评价,班级交流、自我评价、自我完善,进而完成整个教学任务。
4、教学内容分析“揭开设计的面纱”是第二章“步入设计殿堂”中的第一节,本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技术的内涵、及属性后所要学习的,旨在告诉学生设计是技术开发中的核心,是技术发明与革新的“始发站”。
文档 2
![文档 2](https://img.taocdn.com/s3/m/52eea2d5c1c708a1284a448e.png)
筑龙网 w w w .z h u l o n g .c o m名师对设计的见解与感悟让・菲利浦・海特这个名字或许很多业外的人士不知道是谁。
但一说到中国最高建筑金茂大厦的凯悦大酒店那可能会很多人知道。
他就是这家世界上最高的酒店的室内设计师,其设计被誉为“中国建筑传统风格的21世纪版”。
海特出生于法国东北部的斯特拉斯堡(Strasboug ),1984年,海特22岁,学习建筑和城市规划的他从家乡的Densais 学院毕业了。
毕业后海特加入了英国伦敦的班纳尔联合设计公司(BednerandAssociates ),并对具有国际感的酒店、休闲娱乐类建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在这段时间,他承担了法国一家赌场(CasinodeDeauville )的重新翻新的工程,使得这家已经有点老旧的赌场在1988年又一次投入营业。
在欧洲,海特游刃有余地为各种酒店做室内设计。
与此同时,拥有建筑设计师学历的他还为毛里求斯摄政凯悦酒店(theHyattRegencyMauritius )做整体建筑设计。
1990年,28岁的海特加入了贝尔克・利拿斯设计公司(BikelyLlinasDesign ),他先为曼谷Erawan 凯悦大酒店(GrandHyattErawan )做设计,设计中将泰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充分溶入现代化的手法中,获得了非同凡响的成功。
此后,BLD 曼谷办公大楼和澳大利亚佩斯摄政凯悦大酒店(HyattRegencPerth )的翻新设计接二连三地为他赢得了一片赞誉之词。
1994年,海特被招回佛罗里达总部,接受了上海金茂凯悦大酒店室内设计的工程。
每当海特设计陷入困境时,常要在最本质的地方寻觅灵感。
金茂凯悦最重要的当然是中国传统的艺术装饰风格,酒店必须具备东方的风貌。
但如果太拘泥于此,整个设计会不够饱满。
所以,借鉴了ArtDeco 装饰艺术和现代艺术装饰模式。
酒店的内部设计非常注意彰显不同区域的个性,同时,为了形成一种视觉上的连续,不至于由于风格的过于强烈而形成跳跃感,设计时也十分小心地遵循协调一致的原则,其间的尺度就显得相当微妙。
设计事理学方法论柳冠中
![设计事理学方法论柳冠中](https://img.taocdn.com/s3/m/8fcd2b0ddaef5ef7ba0d3cd9.png)
设计——
是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目标 而进行的一种智力型、集合性 的系统创造活动。
2-8、设计的定义:
■以知识、技术、文化、艺术等诸因素为资源 (要素);
■以产品、服务为载体,以市场、企业、品牌 为平台(载体);
■在研究需求、工业制造、营销流通、消费使 用、环境保护等社会活动全过程中(系统结
构),
■转化与开发技术、引导并满足消费、提升价 值和企业品牌竞争力、塑造先进的社会文化(系 统功能);
(3)集合式服务系统设计
从研究不同人群或同一人群在不同环境、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不同语境
等前提下对实现不同需求目标的不同外部因素,确立“服务目标系 统”。以便转换战略、重组资源、调整机制、筹 建新的营销体系、开发“新”物种、提升价值、 建立新的“集合式服务流程系统”。可谓“ “道可道,
非常道”也。
2-7、 人们过度对“物”的关注
很难静下心来思考“该做什麽?”和“如何发 现、思考、研究、判断问题?”;更缺乏“产业 结构”创新的实践。
在社会工业化进程没有完成的时候,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又导 致社会开始追逐信息利益硬件化和“动漫创意产业”的曲解。
(“手机”、“城市化”的困惑、文化创意产业泛滥)
中国社会如今是一个混杂体, 既有根深蒂固的农业文化的残余意 识——“划地为牢”,也有“拷贝”西 方文化和“重温”封建帝王、才子佳 人的遗风,而滋生追求感官刺激的 “物欲横流”,同时还在玩味着“信 息个性文化”的表象。
而未来的方式却是可变的、未知的,需要被设计为更有效、更环保、更具 人性与情感亲和的。
科技的进步使社会行为更有序、更系统,必然使人们
掌握、运用更多的媒介来组织形态、空间、环境、行为,
这就是技术、材料的组织——即“设计”。
柳冠中《设计是人类未来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讲座整理稿
![柳冠中《设计是人类未来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讲座整理稿](https://img.taocdn.com/s3/m/262267e2de80d4d8d05a4f56.png)
设计是人类未来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对学科定位的研究与思考柳冠中一、设计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当务之急西方国家上百年的工业化进程深刻的改变了社会的整体机制和意识,规模化的大生产、集合化的大分工体系产生了保证社会工业化体制运转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制度和文化、价值观。
我国改革开放不到30年,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工业化虽然获得了很大的成就,可是社会型“产业链”和“工业文化意识”并没有在整个社会运行机制中积淀和成熟。
其问题与根源在于——中国大部分企业只致力于加工制造环节,仅徘徊于产业链与价值链的末端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加工制造→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1、全球化产业链:1)“知识经济型”的知识产权垄断、高额利润、绿色生态经济与“加工制造型”的高耗能、高污染、低价值的劳动密集经济;2)引进、消化与制造;硬件、制造、技术、设计与产业生态链;3)产品链经济与服务链经济;4)产品创新、产品结构创新、产业结构创新与产业链全球化。
2、科学发展观和生存方式的变革:1)关注“弱势”群体、营造公平的社会公共环境、利益基础上的多元价值取向;2)从“物”到“事”的服务设计理念;3)提倡个人使用,而不提倡私人占有;4)留有余地,适可而止;5)人类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的和谐社会。
市场上狂欢的商品刺激着过度消费和被商业集团“定制的幸福模式”而孕育着的奢华追求。
沉溺于工业文明表象的技术膨胀,淡化了我们对污染、对地球资源浪费、对我们子孙生存资源剥削的罪孽,腐蚀了人类的道德伦理观。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除了衣食住行用物质享有以外,还有额上的汗、手上的茧,人与人的接触、沟通、谅解,与大自然的互动、共生,与他人一起参与、合作、挫折、失败、创造时产生的行动节奏、思想协调统一的乐趣、情感和情操,以及对自然和一起存在事物的尊重。
“科学”是去发现、解释关于自然、社会的只是,是关于“是什么?”和“怎么样?”的知识,侧重于分析、发现,这是陈述逻辑;而“设计”是应用那些知识去创造未来,是关于“可以是什么?”、“可以是怎么样?”的知识,侧重于集成、整合、创造,这是祈使逻辑(预设)。
产品设计的展开
![产品设计的展开](https://img.taocdn.com/s3/m/31d69823bcd126fff7050b5f.png)
设计的展开Design Illustrated产品设计方法与程序孙颖莹傅晓云编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005版【目录】第1章设计创意基础1.1创意基础1.2设计创意评价1.3设计的技与道1.4设计树人第2章创新设计构思与方法2.1设计与方法2.2模仿设计2.3移植设计2.4替代设计2.5标准化设计2.6新技术运用设计2.7集约化设计2.8传统文化的设计展示第3章产品造型文法3.1产品造型文法3.2形态分析方法3.3组合设计法3.4相关问题的处理第4章质感设计4.1质感设计4.2材料的分类4.3材料的抽象表达第5章产品设计流程5.1工业设计导入时间5.2概念开发5.3概念生成5.4概念选择和设计发展后记设计欣赏参考书目第1章设计创意基础增进想像力,培养创意的第一步,就是培养注意、观察、思索的能力。
1.1创意基础1.创造能力无法可教,但创意却是有据可循的,可以通过教学实现。
主要方法是:提高教学激发独立职业行动能力,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创新能力。
2.所有从事创意的人大概都不能否认注意、观察、思索在创意开发上的重要性。
3.注意就是对外在现象或内心思索对象的专注意识,是创意的第一步。
4.观察就是对外在现象认识、记忆的过程。
我们当然希望这种观察的能力越强越好。
观察力强的我们称之为明察秋毫。
5.思索就是对意识到的事物的再认识、回忆、组织的过程。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思索能力更包括了组织力、直觉力以及一些目前尚未定论的潜意识、宗教意识等。
接下来第二步是培养问题意识。
6.问题意识可以说是对日常事物的质疑精神,如果我们对事物感到满意或满足,那当然是天下太平,也就无所谓发明和创意了。
7.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常常提醒自己,要常思考,脑筋只有越用越灵光,同时也要避免一些扼杀好奇心的习惯,比如人云亦云、成见、思路闭塞、眼界狭窄、固步自封等等。
接下来的第三步就应该是对问题意识反应后的质疑与经验求证8.质疑与经验求证是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一种习惯与能力。
柳冠中-设计方法论-认识论(讲座版)
![柳冠中-设计方法论-认识论(讲座版)](https://img.taocdn.com/s3/m/36fdbf08fad6195f312ba625.png)
13
设计方法论—认识论
设计科学可转化为对
“目标系统的确定”与 “重组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样两个侧面,
可进一步化约为:“目的——手段”。
14
设计方法论—认识论
15
设计方法论—认识论
16
设计方法论—认识论
■物的“适应性存在”——“目标系统”。
目标是抽象的, 而“目标系统”是抽象目标的具体化。
也就是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特定的文化、 社会、人群为了达到“目标”所做出的适应性选 择。
因此,设计的复杂性也在于关系的复 杂,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表述:
24
设计方法论—认识论
A/ 外因系统的不确定性(目标不明确):
外因的核心是人,人的动态、开放性以及 非理性因素是使得设计目标不明确的根源。
现在的设计师遇到了同样的尴尬,他们不知道目标用户是谁?
在哪里?以及需要什么?设计就无所适从。
“量化的市场学调研”只能得到客观的、理性的数据,却不 能告诉设计师用户的价值、情感、意义等感性的信息。
4
设计方法论—认识论
(1)设计的复杂性:
“马扎”与沙发都是“座”,可是“马扎”很显然没有沙发 舒服,
如果用“舒服”作为评价标准的话,“马扎”就是个坏设计。 可是如果用“便携”作为标准呢?其实马扎是个伟大的发明。 ■ “舒服”——是针对特定环境的人群“需要”。 据说日本天皇会见客人的座位,椅面是朝下 倾斜一定的角度的,这样,客人坐在上面个个 都扶膝低头必恭必敬,如果坐在沙发上,很显 然姿态一定不太恭敬。
外因与内因之间是一种非线形关系,不能说谁是变 量而谁是常量。 形态、色彩、材料联结着人的使用、生理、心理、 需求与产品结构、生产工艺、成本、市场。
设计经常是在手段与目的的分解、权 衡中逐步展开的——在“目标系统”与 “设计定位”的研究和评价中确立。
对话丨AD艾克建筑设计谢培河:独立辩证的设计思考和实践
![对话丨AD艾克建筑设计谢培河:独立辩证的设计思考和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1717a62f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71.png)
对话丨AD艾克建筑设计谢培河:独立辩证的设计思考和实践# 对话#01因为热爱{ Because of Passion }FRAME:请谈谈贵司成立的渊源。
谢培河建筑创始人谢培河自幼热爱画画并学习环境艺术设计,在从事设计师职位的期间,一直希望能够更加独立地去思考与论证设计,于是便有了艾克建筑。
AD艾克建筑设计|大董北京店谢培河2008年至2012年,我在国内一家知名设计单位实践与学习,经历了中国馆、广州国际金融中心(西塔),广州旧白云机场改造等项目,起初内心有着一种无知的优越感,直到2011年初,经常会因为现状的危机感而感到困惑与不满,也许因为这个时候的认知发生了改变,于是在2015年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创业。
AD艾克建筑设计|大董北京店谢培河工作室成立初期,项目不多,做的也多是商品房设计,2017年我们的办公室在国内外各种媒体发布后,我们才算是作为一个新的团队站了出来,同时也是传递了我们对设计的态度。
之后才开始有了机会去打磨各种小型展厅与商业空间,2020年吴会所的出现,让我们开辟了高端餐饮的设计之路,之后便有了希尔顿酒店法餐GENTLE L,与餐饮泰斗大董先生的合作更是对艾克建筑设计理念与思想的一种探究与肯定。
AD艾克建筑设计|大董北京店FRAME:艾克建筑设计团队是如何以空间为媒介来促进人与人之间交流互动的?谢培河人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来感知每一个事件与瞬间,我们会通过空间的媒介来传递这些信息,让人感受在空间游走的过程,让人在空间的过程对这个事件产生兴趣。
打造有感情的空间环境,当然视觉是最直接的一部分。
合适的空间尺度与具有违和感的光线打造的氛围,可以让人更好地聚焦在身边的人与事物身上。
艾克建筑 | 吴· 现代潮菜谢培河在吴会所的设计中,5米高的举架,让空间有了震撼的尺度感,但是也让人与人之间产生了距离感,我们在设计的解决方案中,提出在空间的顶上做几何形的建筑体块,有效地让空间的尺度更加舒适的同时保持着空间的气度,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友好和亲切。
现代家装设计中软装的定制化模式探析
![现代家装设计中软装的定制化模式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f8823c6789eb172dec63b74c.png)
现代家装设计中软装的定制化模式探析谢 蓝(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经济、政治、科技、建筑等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尤其是现代家装设计中软装定制化模式。
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人人追求个性化,对软装饰要求不断提高,在相关定制过程中有更多个性化、艺术化、功能化的需求。
定制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明确体现人们对自身关注度不断加深,以及相关个性化、环保化的模式要点。
文章就现代家装设计中软装的定制化模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现代家装设计;软装饰;定制中图分类号:F426.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872(2019)16-0239-02——————————————作者简介: 谢蓝(1982—),女,湖南益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室内软装设计,室内设计。
软装饰所对应的是硬装,二者区分就在于,软装一般来说在某一建筑空间内进行硬装之后,相关的装饰内容可以进行更换,也比较容易更换,且位置挪移相对较为简单,一般包括了家具、灯饰、窗帘、饰品、工艺品等。
在设计和定制化过程中,软装饰是具备着较强自身价值和自身意义的,尤其在现在时代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居住需求不断在提高,居住艺术性需求也有所上升。
同时,软装发展也开始走向了功能性于艺术化的结合,人们对自身关注度也在不断加深。
1 现代家装设计中软装发展趋势就目前市场等综合情况来看,室内软装开始走向个性化、多元化、艺术化和人文化,尤其随着经济水平、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市场对这部分内容需求更大,艺术性[1]。
纵观历史发展,改善,人们对室内装饰的艺术性和个体化差异也开始有所提高。
艺术离不开人们生活,人们生活每一处都是体现着自身艺术和精神方面需求,尤其是人们居住环境中、建筑空间中,最能彰显生活中艺术特点。
审美观念与人们日常生活、社会观念和宗教观念有着密切联系,而在现代家装设计中,该类设计工作和相关市场发展更加具备现代化特点和综合性特点,将艺术、精神、行为、文化等方面内容都考虑到其中,同时还进行了科学合理划分,将科学性理念和空间利用理念充分贯彻到设计工作中,而除此之外,人们个性化和个体化需求也发生了一定转变,尤其开始走向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趋势,统一精装修和千家一面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市场大众对软装的需求了,正因如此,精神需求和差异性喜好在这一过程中也需要得到满足。
台湾工业设计教父:谢荣雅
![台湾工业设计教父:谢荣雅](https://img.taocdn.com/s3/m/b129b01e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fe.png)
台湾工业设计教父:谢荣雅
佚名
【期刊名称】《工业设计》
【年(卷),期】2015(000)010
【总页数】2页(P26-27)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旭荣:打造校园服饰安全产业链——访湖南旭荣服饰董事长谢荣 [J], 毛吉元
2.扎根海洋防腐五十年结出累累硕果满天下--记防腐蚀“教父”、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保荣 [J], 王静;李侠
3.台湾观光业成长陆客有重大贡献——访台湾观光业教父严长寿 [J], 何洁霞
4.第一个吃螃蟹的荣仕雅——访内蒙古荣仕雅羊绒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黎彬 [J], 周渝
5.防腐蚀“教父”——2009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得者侯保荣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绿色设计在中职服装设计中应用探讨
![绿色设计在中职服装设计中应用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4653dbf3453610661fd9f44a.png)
绿色设计在中职服装设计中应用探讨发表时间:2020-11-30T10:41:42.11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8月23期作者:徐诗淇[导读] 伴随现代文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对于生态可持续发展以及环保问题越加重视,绿色设计成为了服装设计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也变成了影响着现代服装设计行业的重要设计理念。
徐诗淇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临浦镇萧山第三中等职业学校 311251摘要:伴随现代文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对于生态可持续发展以及环保问题越加重视,绿色设计成为了服装设计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也变成了影响着现代服装设计行业的重要设计理念。
绿色设计倡导的是安全、环保、健康,讲求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在中职服装设计教学的环节中应当让学生考虑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同时也要注意服装的实用性和功能性,能够让人们穿着自然、舒适的基础上追求视觉美感。
关键词:绿色设计;服装设计;应用策略引言:绿色设计是现代社会对于人和环境相处模式的反思,也是服装设计观念上的转变。
随着工业时代的发展,地球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如全球变暖、过度消费、海洋垃圾等问题使得人们停下来重视和反思环境保护问题。
在中职服装设计教学中可以将绿色设计和环境保护作为设计要素,教导学生从设计思路、面料选择、制作过程到最终成品始终秉持着保护生态理念,采用可以反复利用的、可回收讲解的面料材质,最终呈现出来的服装设计作品应当是舒适、自然、环保,节约资源且满足生态可持续的需求。
一、选取自然环保的服装材料服装设计是设计理念和实用功能的结合体,在中职学校教授服装设计课程中,教师可以顺应当下时代对于环保的呼唤以及生态设计潮流,将绿色设计理念巧妙结合到日常教学中,将其作为启发和点拨学生设计灵感的要素。
绿色设计融入到服装设计创作中首先要将环境保护作为设计理念的纲领,特别是选取服装面料这一块,可以充分结合绿色设计理念进行教学,采用更加自然、舒适、符合环保理念、无污染的材质,在服装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绿色设计理念,保证服装设计作品最后的视觉美感和设计美学的基础上,做到简约环保、舒适自然,且能够使用绿色设计理念来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帮助学生确立和谐自然的设计风格。
建筑设计中的结构美学思考
![建筑设计中的结构美学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6ee53fbe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44.png)
建筑设计中的结构美学思考谢浩【摘要】就建筑设计中的结构美学问题,提出几个观点:①建筑造型艺术应与建筑结构紧密配合;②古建筑的结构美来源于建筑的实用功能性;③新技术革命带来了结构形式的创新;④建筑结构(尤其是大跨度的建筑类型)促进了丰富多彩建筑造型艺术的产生.【期刊名称】《江苏建材》【年(卷),期】2011(000)002【总页数】3页(P51-53)【关键词】建筑结构;艺术性;功能;大跨度建筑;造型【作者】谢浩【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广州,510500【正文语种】中文1 结构的艺术性建筑物不是一件纯艺术品,人类首先要使用它,因此功能要求是第一要素,适用和坚固占重要地位。
建筑形象也能使人产生美的精神享受。
然而,设计建筑物又是一种艺术创作,它屹立在大街上,比一件摆在展览馆内的艺术品更接近大众。
任何视觉艺术尤其是造型艺术,都可以说是在建筑这个实体中加以统一的。
结构空间能提供人类活动的需要,结构形式能保证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而结构力度之美同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造型。
结构形式也可以在更深程度上影响着建筑物的内部空间和外部造型。
不可否认,结构对建筑艺术产生巨大的影响,但建筑造型对结构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目前,结构的高度与跨度越来越大,且仍有逐渐增长的趋势,使结构成为许多建筑物的基本成分,显示出非常重要的地位,但也制约着建筑的造型和造价。
高大的建筑更是如此,以致结构本身就是其建筑表现。
这时,不正确的结构方式就会损害建筑物的美观。
因此,建筑要与结构紧密配合起来。
2 古建筑的结构美源于建筑的实用性任何一种结构形式都不是凭空出现的,都是为了适应一定的功能要求而创造出来的。
只有当它所围合的空间形式能够适应某种特定的功能要求时,才具有存在的价值。
在建筑领域中,结构占据着特别突出的地位,这是由于它在实现对于自然空间围隔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类的进化为自己摆脱“巢居”、“穴居”准备了必要的技术条件,木构架体系的建筑适应了古代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社会经济结构,当时世界上大部分地区都有丰富的木材资源,可以就地取材,给自给自足的劳动人民提供了大量的建筑材料。
文字与书籍设计的视知觉
![文字与书籍设计的视知觉](https://img.taocdn.com/s3/m/dc72874c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65.png)
文字与书籍设计的视知觉
吴午华
【期刊名称】《美术教育研究》
【年(卷),期】2011(000)012
【摘要】文字是构成书籍形态的基本元素,是书籍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承担了传递信息的任务,还负载了诸多审美功能。
文字本身固有的属性,经设计后的字体,文字的排列组合,文字字号、字距、行距的大小与字行的长短等因素。
给书籍设计提供了展现无穷魅力的前提条件。
【总页数】1页(P92-92)
【作者】吴午华
【作者单位】西华大学艺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32
【相关文献】
1.文字图形设计中的视知觉理解力 [J], 王燕;许存福
2.书籍装帧设计中的汉字艺术r——从《亚洲的书籍、文字与设计:杉浦康平与亚洲同人的对话》谈起 [J], 王尧;郭甜
3.浅析阿恩海姆视知觉理论——知觉抽象对艺术设计的启示 [J], 朱悦姝
4.视知觉原理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 [J], 苟敏;袁怀宇
5.书籍的动态设计观──书籍装帧的整体设计与视知觉 [J], 邓中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设计的思考——谢荣雅天生的跨界者喜欢画画却上了工科专业,与同时代的许多年轻人一样,谢荣雅也不得不走上这样一条“理所应当”的发展道路。
毕业后,他有机会到宏做笔记本的设计工作。
谢荣雅终于能够实现自己的设计梦想。
不过也正是因为之前的工科背景,对材质的敏感,对工艺流程的了解,才使得他后来能够成为一个左右脑并用的成功的工业设计师。
而当谢荣雅读了商科研究生之后,又比其他工业设计师多了几分商业意识。
从客户端考虑问题,使得他成为设计界中的一个异类。
当别的设计师都把图纸画得精美绝伦时,他却只用5分钟画一个草图。
因为他知道,图画得再漂亮,如果不能变成有形的产品,或者说在转变成产品的时候打了折扣,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我看的是销售结果,而不只是让客户满意。
我得让…顾客的顾客‟满意才算成功。
”谢荣雅总是从终端往回考虑自己的设计。
比如他2008 年得红点奖的作品,是一个可以放在口袋里的婴儿磅秤。
把它从口袋里拿出后充气,把婴儿放上去,里面的气体会感受到压力的变化。
这个产品并非高科技,但却对人类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在欧洲,很多护士要到宝宝家里去测量体重,原本要带一个很大的包,现在一个小小的口袋就可以了。
此為可攜帶式的氣墊嬰兒磅秤,不使用時可以電動將氣墊中空氣完全抽出,捲起來只有雨傘大小,收藏或攜帶均非常方便;使用時只需要按壓電源按鍵,立即自動充氣完成,提供一個柔軟的彈性氣墊平台,讓嬰兒躺臥於其上,非常舒適安全,利用體壓力差轉換即可測量出重量,首創軟式平台之磅秤。
風力發電自行車燈Wind-Power Bicycle Lamp利用自行車行進間之風力為主要動力,轉換為電力儲存在鋰電池內,供應低耗能高亮度之L ED以供長時間夜間行進之照明,而毋需更換電池。
組裝容易,可加裝任何具管狀骨架之自行車,無須更換電池,亦無中斷照明之虞,乾淨自然的能源,源源不絕,減少廢電池污染。
靈感來自游泳也能聽音樂。
此設計考量水運動缺乏音樂的存在,繽紛的色彩及鋁材料更強化了產品的運動風格;以不斷的測試及生產技術的調整,來達到成品及耳機的8級防水特性,亦為全球首例。
消防救火燈Fire Hydrant with Fluid-Driving Lighting當消防員於火場內救災時,建築物內通常因火災斷電而一片漆黑,此設計將流體驅動照明技術整合應用於撤水噴嘴。
打開消防水柱時,水流通過帶動內部渦輪葉片時即產生電力點亮高度LED燈,可作為火場內的輔助照明,保障消防員的安全,亦能提高救災的效率,同時也提供受困者逃生方位的辨識。
后来谢荣雅自己总结,能够实现从终端考虑问题,也跟自己独特的经营模式有关。
从宏离开之后谢荣雅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接下第一个长期合约客户时就确定了一个模式,以“年度顾问”的方式而并非“个案”的方式。
“谈个案,关心的是能不能结案,结案才能拿到钱。
年度顾问的方式就不同,我要考虑的是,在一个会计年度里,我能帮客户创造多少价值。
”因此,谢荣雅与客户的合作方式始终都是比较深入和长久的。
能够拥有设计的天赋,有工科的背景,又有商业的直觉,他已经是设计界中的佼佼者了。
但是,对于谢荣雅来说,这些都不能使他满足,在经历了低谷之后,他又有了新的目标。
痛苦的蜕变为什么谢荣雅三年前拿到三项金奖时,却说自己不想从事设计了?这要放到台湾整个设计的大环境里来考量。
二三十年来,台湾大力发展3C产业,因为长期做OEM,电子技术到哪里就做什么设计。
产品经理讲话非常有分量。
产品经理大多是要设计师做外观,设计师最终沦为“做外观的机器”。
做传统产业的更惨,设计师变成“OEM中的OEM”,都穿制服上班,每天打卡。
台湾的设计师很难得到客户的信赖。
设计图透过3D效果,看起来非常好看,变模型时就会差一点,量产时更差,因为客户往往为了节约成本,模具的材料就用次料来替代。
到了市场上就会节节败退。
客户不信任设计师,设计师也越来越没有独立的思考。
政府缺乏长远的产业规划,企业为了商业利益追求短期的效应,整个市场处于一个急功近利的环境中,使得设计师难以潜下心来。
在设计界中摸爬滚打多年的谢荣雅已经厌倦了这种短视的环境,即使是拿到国际奖项也并不能改变这种现状。
另一方面,有放弃设计的念头,也跟他本身的性格及宗教信仰有关。
笃信基督教的他,从最开始就认为,造物主才是最伟大的设计师。
“最棒的设计是什么?是小孩!是生命本体的感动,不是靠我们的脑力和才华能够实现的。
”所以当谢荣雅拿下工业设计的最高荣誉时,他不禁开始反思,最好的作品都不是人类设计的,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设计?不过近两年,台湾的设计环境比以往有所改观。
随着台湾大力提倡产业的升级转型,再加上台湾的设计师频频在国际上拿奖,政府和企业都开始关注到这股力量。
谢荣雅的思想又活跃了起来。
工研院和大可意念的合作,让谢荣雅看见了政府愿意将产学研的力量整合起来,去做一些前瞻性的东西。
他的想法加上工研院的合作机遇,成就了他的脱胎换骨。
坚守的底线其实很早以前,谢荣雅的作品就反映了他对环境和人类的关怀。
在台湾,很多建筑工地外都有铁皮围篱。
而台湾的台风比较频繁,这种围篱经常倒地,割伤行人或车辆。
谢荣雅则研究出一种看似琉璃材质,其实是由ABS塑料模块组合成的蓝绿色围篱。
这种材料抗风压,易组装,不仅成本低,而且可回收利用。
“这设计有无限可能性,基于安全性与对环境的友善,政府应该立法使用这项设计”,美国IDEA大奖的评审曾经这样评论。
转型之后的谢荣雅,目标清晰也乐观了许多,不过身上的压力也更重了。
他坦言自己事业中最困难的时期,并不是创业初期,恰恰是现在。
“因为现在有这样的想法,有时必须要牺牲很多案子。
我们必须认定是对人类有价值的,但是很多产业思考的是获利。
有些案子我就不能接。
如果不能维持自己一贯的想法,那就干脆不要做了。
”可是现在的他,要为一个47人的团队负责,还有来自传统产业的经营合伙人,他的这种做法能否取得所有人的认同?谢荣雅表示,自己很幸运,大家都是认同这样一个理念才来到这家公司的。
而他唯一的合伙人在传统产业里是做吊扇的。
吊扇在整个制冷系统里,耗费的能量最少。
家里如果有吊扇,冷气的温度可以降低两度。
没想到这个曾经被看成是夕阳产业的产品,如今却在欧美市场上成为主流。
所以在改变人类生活、降低能源损耗的这些根本理念上,管理层的沟通没有障碍。
公司在与产业合作时,都会用这样一个主轴来与客户讨论。
时间拉回到十几年前,谢荣雅刚刚创业,客户还少得可怜。
当时有一个客户是做喷水头的。
在服务他的时候,谢荣雅发现,喷水头里面有一个轴心是铁做的,可是铁遇水会生锈。
他问客户,为什么不把这个轴心改成不锈钢的。
客户说:“你不知道,我这个东西放到卖场,消费者来买,冬天不怎么用,到了明年春天,铁就会生锈,他们就会再买一个。
如果他用不坏,我怎么维持这么高的销售量?”从此,谢荣雅再也不接这个客户的单了。
“我不喜欢用这种方式去思考。
”也许对于谢荣雅来说,有些东西从来就没有改变过。
Q+A《东企》:为什么否认自己是“工业设计家”?谢荣雅:我并不是很喜欢别人说我是工业设计家,因为我并不认为“工业设计”这个名词还能够在将来的十年二十年后继续维持。
现在中国内地还在努力地做好工业设计,传统的工业设计无非是在人体工学的部分,整个造型的美学,以及商业的考量上。
但是对我来讲,这本来就是解决设计问题必备的手段。
更重要的是形体以外那种无形的东西。
它的影响更深远。
《东企》:听上去很玄妙。
谢荣雅:我简单举个例子,我们车子都会抛锚,车子抛锚我们做的第一个动作是什么?赶快拿一个三角立牌,拿到车子后面30米的地方,提醒路人。
这是自保的动作。
但是事实上在台湾,好几宗车祸发生的原因,不是车子故障被人撞到,而是在他拿三角立牌的过程中被撞。
作为一个设计师,解决这个问题并不是设计一个更漂亮的三角立牌,而是如何能避免他下车,因为下车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动作。
最好在故障的过程中,能够在他的后方虚拟投影一个立牌,当然也可以是一个实体的东西,能够自动跑到他后方30米。
这是在解决人类的根本问题,而不是造型设计的问题。
在面对下一个阶段时,必须要抛掉工业设计这个名字,因为世界的未来并不为它所主导,世界的未来被一群能够解决更高层次问题的人所主导。
《东企》:从一个工业设计家转型成为一个人类生活的观察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思维的转变的?谢荣雅:大概是在两三年前。
2006年初,我已经知道自己同时拿到了三项金奖,我就开始思考,下一步是什么?工业设计的最高荣誉已经拿下了,再来挑战的就是自我。
我一直在想,工业设计真的对人类有益吗?在很多时候,这个事情是对人类有害的。
这是面临否定自己的阶段。
我为什么要当一个工业设计师?我要怎么利用原有的能量做出对人类有益的事情?我两年前提出一个论证。
我面对每一个设计时都要去问,为何需要设计?我认为最好的设计是不要设计。
设计会造成污染。
全世界最美好的东西都不是人类设计的。
你认为一朵玫瑰花很好,很抱歉不是人类设计的。
人类怎样设计都无法赢过全世界本来就美好的东西。
树你种就好了,用来乘凉,为何要建造凉亭?要耗费多少能量?产生多少二氧化碳?我会面对否定自己、甚至否定设计的阶段。
《东企》:后来又是怎么找到出路呢?谢荣雅:刚好在那个时候,工研院院长来找大可意念搞合作。
所以我也必须要感谢,我们有机会与一流的研发团队合作。
工研院的性质跟一般的产业界不太一样,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