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线桥采用转体施工方法的认识和评价

合集下载

(中铁)跨既有连续梁转体施工技术总结

(中铁)跨既有连续梁转体施工技术总结

(中铁)跨既有连续梁转体施⼯技术总结跨既有线连续梁转体施⼯技术总结(中铁⼆局宝兰客专⽢肃段项⽬经理部刘天宙)1⼯程概况1.1 设计概况称沟驿特⼤桥在DK962+011~DK962+167处上跨既有陇海铁路,上部结构为(40+56+40)m预应⼒混凝⼟连续梁,下部结构为圆端形桥墩,钻孔桩基础。

既有陇海铁路为I级双线电⽓化铁路,宝兰客运专线与既有陇海铁路线夹⾓为85°。

为保证既有线运营安全,减少施⼯过程中既有线运营⼲扰和加快施⼯进度,连续梁采⽤转体施⼯,即在21号、22号墩处平⾏于既有陇海铁路挂篮浇筑悬灌段施⼯,待施⼯⾄最⼤悬臂状态后,结合既有线运营,施⼯要点及天⽓等因素,择机实施转体施⼯。

将梁体及桥墩逆时针旋转85°,转体到位后再进⾏合拢段施⼯。

1.2平⾯、⾥⾯位置概况连续梁主跨跨越陇海铁路双线长度13.3⽶,宝兰铁路梁底距离陇海铁路轨⾯10.53m,距接触⽹线顶⾯2.735m。

其中21号墩承台边距陇海铁路防护⽹最⼩距离为10.3m,22号墩承台距陇海铁路防护⽹最⼩距离为17.71m。

宝鸡21#墩DK963+01122#墩DK963+067合拢处DK963+0391.3转体结构概况称沟驿特⼤桥主桥采⽤平转法施⼯,转体结构由下转盘、球铰、上转盘和转体牵引系统组成。

其中,转动球铰是转动体系的核⼼,在转体过程中⽀撑转体重量,是整个平衡转体的⽀撑中⼼,为转体施⼯的关键结构。

称沟驿特⼤桥主桥球铰竖向承载⼒为4500t ,平⾯直径为270cm ,它由上下球铰、球铰间聚四氟⼄烯滑⽚、固定上下球铰的27cm 钢销、下球铰钢⾻架组成。

2设备配置序号机械名称规格型号额定功率(KW)或吨位或容量数量(台)13 电焊机3000型10DAZ-100×75KW 514 ⾼压⽔泵615 装载机ZL50 116 洒⽔车EQ1141G70 13.1下转盘施⼯3.1.1下转盘第⼀次混凝⼟浇筑为保证下球绞及滑道的安装质量下转盘混凝⼟分两次施⼯。

桥梁转体施工关键技术分析及应用

桥梁转体施工关键技术分析及应用
2.2 转体工艺流程 转体施工整体的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2.3 转体前准备
在正式转体施工前需做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滑道清理、砂箱拆掉以及桥面附属构造等(图3)。在具体施工中,因上跨既有铁路,需要制定详细的转体施工方案和预案,确保在计划天窗时间内完成转体施工。
2.3.1 砂箱拆掉及撑脚处理
在转体开始前的两到三天内,要对砂箱开展拆掉作业。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拆掉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在拆掉时梁体轴线以及梁端标高变化情况,安排专业测量人员实时跟进,并采用对称的方式拆掉砂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几次拆掉完毕。
2.5.2 转体
转体开始后,由指挥人员下达命令,所有千斤顶同时开始牵引。在桥体的转动过程中,实时监测和记录压力表读数以及千斤顶力臂长度。因千斤顶行程有限,转动过程中必须经常变换其工作位置,以到达设计转体角度,并及时监测转体施工中的各种数据。
2.5.3 转动中桥面标高的调整
转动过程中,监控测量人员对桥体标高及轴线开展连续监测,桥面标高变化超出正常范围后要及时汇报给指挥人员,暂缓转体,重新称重配重开展微调,调整到规范允许偏差后继续转动至设计位置。
2.4.2 转体力学参数验算
转体施工前,要通过试转体测算转动体部分的摩擦系数、不平衡弯矩等力学参数,并针对计算结果对转动体开展配重,以确保梁体转动安全。
①转体力矩及摩擦系数。
本次转体采用四台连续千斤顶,根据压力表读数求出千斤顶每次的推力,再测得千斤顶力臂,即可分别计算出四氟乙烯板和混凝土球面的转体力矩,进而计算四台千斤顶的力矩和M。
桥梁转体施工关键技术分析及应用
转体法是近些年桥梁施工中较为流行的新型桥梁建造技术。由于该工艺普及较晚,且多应用于跨沟谷及既有线等特殊桥位的桥梁工程中,因此可供参考的理论研究资料还比较有限。对此,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桥梁转体施工技术开展全面解析,以丰富理论资料,供其它转体工程参考。

上跨铁路优先采用转体法施工的文件

上跨铁路优先采用转体法施工的文件

上跨铁路优先采用转体法施工1. 背景介绍上跨铁路桥梁的建设是城市交通建设中的重要环节,由于铁路交通的特殊性,施工时需严格遵循安全规范,因此施工方法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在众多施工方法中,转体法因其对铁路交通的影响较小、施工周期短等优势,成为上跨铁路桥梁施工中的优先选择。

2. 转体法施工的工程优势转体法施工是一种先预制桥梁墩柱及墩台的构件,然后在现场通过大型起重机进行转体吊装的施工方法。

相对于传统的浇筑法,转体法施工有着以下工程优势:2.1 施工影响小转体法施工可以在铁路线路未关闭或仅部分关闭的情况下进行,施工对铁路交通的影响较小,有利于保障铁路交通运营的连续性。

2.2 施工周期短转体法施工能够将大部分工序移到预制场进行,减少现场施工周期,缩短了施工时间,有利于提高工程进度。

2.3 质量可控预制构件在工厂内进行生产,具有较高的质量控制能力,可以保障施工质量,减少后期维护成本。

3. 转体法施工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以某地区上跨铁路的桥梁项目为例,该项目选择了转体法进行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充分发挥转体法的工程优势,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方案,并与铁路管理部门密切配合,最终顺利完成了桥梁的建设,得到了业主的一致好评。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上跨铁路优先采用转体法施工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转体法施工不仅能够保障铁路交通的安全与连续性,同时也能够提高工程施工效率,降低施工风险,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先进施工方法。

总结回顾通过本次文章的探讨,我们深入了解了上跨铁路优先采用转体法施工的相关内容。

转体法施工的工程优势以及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使我们对这一施工方法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未来在上跨铁路桥梁的施工中,转体法将会成为更为重要和常见的选择。

在写作本文时,我个人对转体法施工方法的优势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坚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工程施工技术的进步,转体法将会成为未来铁路桥梁建设的主流施工方法,为城市发展和铁路交通的安全保障作出积极贡献。

浅谈转桥梁体施工的发展及在连续刚构桥运用

浅谈转桥梁体施工的发展及在连续刚构桥运用

浅谈转桥梁体施工的发展及在连续刚构桥运用唐 晓(重庆交通大学)摘要:桥梁转体施工是一项桥梁施工较为常用的方法,分别可运用于拱桥、连续刚构桥、斜拉桥等桥梁中。

本文介绍了转体施工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以及在连续刚构桥的运用中应该注意的要点和难点。

关键词:转体施工;连续刚构;施工方法前言: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各式各样的桥梁成千上万的被建成,促进了桥梁施工技术的不断出现新工艺,无支架施工中的转体施工就是其中一种。

桥梁转体施工是指将桥梁结构在预制或现浇成形后,通过转体到设计轴线上合拢的一种施工法。

它可以将有障碍上空的施工转化为岸边或者接近地面的施工。

桥梁转体施工技术可以按照施工时转动方式分为竖向转体施工法、水平转体施工法(简称竖转法和平转法)以及平转与竖转相结合的方法,其中水平转体施工法在桥梁建设中应用得最多。

桥梁转体施工适用于不方便搭设支架的桥梁,比如在深谷和水流湍急的河流上建设的桥梁,具有节省吊装及支架费用,安全、可靠、整体性好等特点。

1.1国外转体施工发展状况:国外转体施工最开始用在拱桥中,采用的是竖转法施工。

1947年法国在修建Iartuby桥时采用的施工方法是转体施工来搭设拱架。

1955年南非第一次应用转体施工法修建了Stormo河桥,这是一座主跨113m的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

其施工方法是:首先在拱脚位置竖立木模,在木模下部设置绞,然后竖直浇筑半跨箱的腹板和横隔板,等到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再连同木模和浇筑好的腹板和横隔板沿跨径中心方向竖转,使腹板合拢。

再利用腹板作支架浇筑顶板和底板。

1976年德国运用水平转动法修建了一座跨径为53+52m的钢筋混凝土T形刚构桥。

将直径为1m的转动盘安装在桥墩的圆形支座上,在距离轴心22.8m处设置弧形滑道,用刨光镀锌钢板和聚四氟乙烯板制成滑道,还设置了临时塔架和斜拉索,这是为了加强结构在转体过程中的刚度。

1984年法国采用平转施工法建设了一座三跨为26+64+24m的混凝土连续梁桥,先在两岸的移动支架上预制好两个半跨上部结构,然后再平转合拢。

转体法

转体法
• 5 转体前应进行转体结构稳定、偏心及牵引力计算。牵引 设备应按计算牵引力的2倍配置
正式转体
平转到位
封铰
• 梁体转体就位后,在两端利用已架设好的临时支 墩固定梁体以保证梁体的稳定性,然后进行封盘 施工。采用帮条焊焊接预埋基础和实体块中的钢 筋,焊缝长度满足规范要求。采用第二次封盘, 第一次先封上盘混凝土,在与上部墩身的接口预 埋压浆浇注钢管,待封盘混凝土凝固后用灌浆法 填补因混凝土收缩留下的空隙,保证墩身与上下 盘间混凝土的整体性
谢谢观赏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分类
• 转体施工分为竖转法、平转法和平竖结合法。 • 平转法是将桥体上部结构整跨或从跨中分成两个 半跨,在桥台处设置转盘,将预制的整跨或者半 跨悬臂桥体置于其上,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 脱架,以桥台和锚锭体系或锚固桥体重力平衡, 再用牵引系统牵引转盘,使桥体上部结构平转至 对岸成跨中合龙。再浇灌接头混凝土,达到设计 强度后,封固转盘,完成施工。 • 竖转法主要适用于转体重量不大的拱桥或某些桥 梁预制件。其转动体系由转动铰、提升体系、锚 固体系等组成。
平转法施工流程
下部承台施工
球铰安装
• 下部球铰安装 • (1)在安装前先检查球铰表面椭圆度、结构尺寸、规格等 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出厂前应有验收检查,运至现场安装 前还应检查,防止运输、搬运的变形、磕碰损伤等(下球 铰的现场组装,主要是锚固钢筋及调整螺栓的安装)。 • (2)精确定位及调整:利用固定调整架及调整螺栓将下 球铰悬吊,调整中心位置,然后依靠固定调整螺杆上下转 动调整高程。 • (3)固定:精确定位(中心、高程、水平)调整完成后 即可固定。
• 上球铰安装 • (1)清理上下球铰球面。(施工中要始终保持清洁、无 灰尘)。 (2)在定位销中心套管放入黄油四氟粉等润滑 剂,将定位销放入中心套管中,调整好垂直度和周边间 隙。 • (3)在下球铰球面上安装聚四氟乙烯滑板(由内向外), 用黄油四氟粉(或二硫化钼等)填满聚四氟乙烯滑板之间 的间隙,使黄油面与四氟滑板面平。 • 4)将上球铰吊装到位,套进中心销轴内,并调整水平、 与销轴间隙(居中)。 • (5)球铰安装完成后对周边进行防护,确保杂质进入不 到摩擦面内。

概述桥梁转体的施工方法及应用

概述桥梁转体的施工方法及应用

概述桥梁转体的施工方法及应用摘要:运用转体施工法开展桥体施工,不仅结构合理、受力明确,而且能在不影响交通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节省建材,提高作业效率,在桥梁建设中大量推广应用,今后也必将在我国桥梁建设中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施工中,应不断总结施工经验,更好的保证转体施工桥梁的质量。

关键词:桥梁转体法;施工技术;实际应用1.桥梁转体法施工的优点1.1桥梁转体法的施工方式相对较为简单,设备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数量较少,且在操作上有一定的安全性,能够保证现场的施工安全。

1.2桥梁转体法自身的力学性能相对较好,在施工的过程中受力相对较为明确,其自身的结构也比较合理,适用于现阶段的桥梁施工。

1.3桥梁转体法可以对现阶段道桥建设过程中的交通繁忙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可以在铁路跨线桥以及立交桥上进行施工,不会对交通产生负面的影响。

同时,桥梁转体法也适用于水深流急或者是通航的河道上的大跨度桥梁建设,这在现阶段的桥梁施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4工程造价相对较低,并且施工速度快等特点,在相同的条件下,通过转体法与传统的桥梁施工方法进行比较,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例如通过桥梁转体法和传统的悬吊拼接法或者是搭架法进行比较,桥梁转体法可以降低工程造价的11.5-17.4%,这也就保障了工程的经济效益与施工目的,从根本上促进了工程建设的发展与进步。

2.转体施工工作原理竖转施工原理是:将桥体从跨中分成两个半跨,在桥轴方向的河床上(组合结构在梁上)设支架、驳船等预制梁部(拱),在待转桥体的岸端设铰,在桥台或台后临时架设支撑提升系统,通过卷扬机回收提升牵引绳,将桥体竖转至合拢位置连接合龙,封固转铰,完成竖转施工。

平转转体施工的原理是:将桥体(主要是上部构造)整孔或从跨中分成两个半跨,在桥位外(横向)利用两岸(侧)地形搭设支架(或设胎)预制。

在桥墩(或台)底部设置转动体系,将待转桥体,通过张拉锚扣体系实现脱架和对于转轴的重力平衡,再以适当动力(卷扬机、千斤顶等)牵引转盘,将桥体平转至合拢位置,浇筑合拢段接头混凝土,封固转盘,完成平转施工。

桥梁转体施工工法

桥梁转体施工工法

桥梁转体施工工法一、引言桥梁转体施工工法是一种具有独特优势的桥梁施工方法,尤其适用于跨越繁忙道路、河流、山谷等复杂地形的情况。

该工法通过将桥梁结构在合适的位置进行预制,然后利用机械设备将其整体旋转到预定位置,从而实现桥梁的合龙。

本文将详细介绍桥梁转体施工工法的原理、特点、应用范围及实施过程。

二、桥梁转体施工工法原理桥梁转体施工工法的基本原理是将桥梁结构在合适的位置进行预制,然后利用机械设备将其整体旋转到预定位置。

在施工过程中,首先需要在桥墩底部设置旋转支座,将预制好的桥梁结构通过旋转支座进行连接。

然后,通过机械设备(如千斤顶、卷扬机等)提供动力,使桥梁结构在桥墩底部进行旋转。

当桥梁结构旋转到预定位置后,进行合龙施工,完成桥梁的主体结构。

三、桥梁转体施工工法特点1. 适用范围广:桥梁转体施工工法适用于跨越繁忙道路、河流、山谷等复杂地形的情况,可以避免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 施工效率高:通过预制桥梁结构,可以大大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效率。

3. 施工质量好:由于桥梁结构在合适的位置进行预制,可以保证施工质量,减少施工误差。

4. 安全性高:通过机械设备进行旋转,可以避免传统吊装施工方法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四、桥梁转体施工工法应用范围桥梁转体施工工法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桥梁建设中,包括公路桥、铁路桥、市政桥等。

特别是在跨越繁忙道路、河流、山谷等复杂地形的情况下,该工法具有显著的优势。

五、桥梁转体施工工法实施过程1. 施工准备:在施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勘察和设计,确定合适的旋转支座位置和旋转角度。

同时,需要准备好所需的机械设备和材料。

2. 预制桥梁结构:在合适的位置进行桥梁结构的预制,确保其尺寸和重量符合设计要求。

3. 设置旋转支座:在桥墩底部设置旋转支座,将预制好的桥梁结构通过旋转支座进行连接。

4. 旋转桥梁结构:利用机械设备提供动力,使桥梁结构在桥墩底部进行旋转。

在旋转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各项参数,确保旋转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转体施工方法及应用

转体施工方法及应用

合拢
转体合拢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应严格控制桥体高程和轴线,误差符合要求,合 拢接口允许相对偏差可参照悬浇连续梁(刚构) 要求。
• 2合龙温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和龙时的温度与设 计要求温度不一致时,应计算温度影响,修正合 拢高程等。合龙的其他要求应按设计或悬浇连续 梁(刚构)要求控制。
平竖结合转体施工步骤
• (3)在下球铰球面上安装聚四氟乙烯滑板(由内向外), 用黄油四氟粉(或二硫化钼等)填满聚四氟乙烯滑板之间 的间隙,使黄油面与四氟滑板面平。
• 4)将上球铰吊装到位,套进中心销轴内,并调整水平、 与销轴间隙(居中)。
• (5)球铰安装完成后对周边进行防护,确保杂质进入不 到摩擦面内。
上部承台施工
• 转体法相比传统方法优点
• (1)施工所需的机具设备少、施工简单、操作安全。
• (2)具有结构合理,受力明确,力学性能好。
• (3)转体法能较好地克服在高山峡谷、水深流急和经常 通航的河道架设大跨度构造物的困难,尤其是对修建处于 交通繁忙的城市立交桥和铁路跨线桥,其优势更加明显。
• (4)施工速度快、造价低、节约投资。
• 2)采取措施(如搭设平台,操作人员在平台上工作)不 得扰动下球铰;
• 3)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和浇筑后应随时检查、调整下球铰 的中心位置、水平、高程等。
• 上球铰安装
• (1)清理上下球铰球面。(施工中要始终保持清洁、无 灰尘)。 (2)在定位销中心套管放入黄油四氟粉等润滑 剂,将定位销放入中心套管中,调整好垂直度和周边间 隙。
• 4 试转。全面检查牵引动力、转动体系、位控体系、防倾 保险体系,建立主墩转动角速度与悬臂端部转动线速度的 关系,以便在转动过程中,把转动速度控制在预定范围内。

跨铁路既有线转体桥施工技术

跨铁路既有线转体桥施工技术

跨铁路既有线转体桥施工技术摘要:文章针对跨铁路既有线转体桥施工问题进行探究。

结果工程实际情况,介绍了转体结构组成和施工工艺,详细阐述了转体桥施工技术方法和安全管理措施。

结果表明:新建桥梁跨铁路既有线时,采用转体施工技术是一种可行方案,规范施工工艺、加强质量控制,才能实现预期管控目标。

关键词:转体桥;施工工艺;技术方法;质量控制引言转体桥是采用转体法施工的桥梁,先对桥梁结构在非设计轴线位置处进行浇筑或拼接成形,然后通过转体就位,适用于跨越河流、峡谷、既有路线等情况[1]。

采用转体法施工,把在障碍物上方作业转变为近地面作业,不仅保证了施工安全,而且提高了施工效率,最大程度上减小周边环境造成的干扰。

以下结合实践,探讨了跨铁路既有线转体桥的施工技术方法。

1.工程概况某桥梁工程,起点桩号DK137+198.818,止点桩号DK139+387.968,全桥长2189.15 m。

其中,18#~21#墩为跨沪宁城际铁路转体连续梁,19#、20#墩分别邻近于戚墅堰货物走行线和沪宁城际铁路。

跨既有铁路线路总宽82.71 m,设计连续梁主跨108 m,线路交角为99°,设计净空为7.96 m,合龙段位于京沪铁路及沪宁城际铁路中间绿化带上方。

为最大程度减小对既有线路运营的影响,本工程采用转体施工方案,见图1。

图1 转体桥施工方案示意图2.转体结构组成和施工工艺2.1 转体结构组成该转体结构由下转盘、球铰、上转盘、转动牵引系统组成,转体总重量达9000 t。

其中,球铰结构组成见图2,它是转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转体作业中起到结构骨架的作用,为转体提供必要的支撑[2]。

转动牵引系统提供动力,由计算机进行操控,对变频器频率、上下顶压力、油缸实际位置、油箱温度等参数进行精准控制,确保19#、20#墩转体的同步性。

图2 球铰结构组成示意图2.2 转体施工工艺转体施工工艺流程:撑脚与滑道清理→解除临时锁定装置→设备安装调试→牵引索预紧→试转体→正式转体→精确对位→转体就位→连接固定。

浅谈转体施工的发展和应用

浅谈转体施工的发展和应用

浅谈转体施工的发展和应用摘要:转体施工做为一种新的施工方法,不断地被各个国家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并完善,如今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施工方法,再被引入我国后随着技术人员的不断研究成为我国桥梁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施工方法之一。

关键词:转体施工转体施工做为一种新的施工方法,自20世纪40年代发明以来,不断地被各个国家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并完善,如今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施工方法,他主要是指将桥梁结构在非设计轴线位置制作成型后,通过转体就位后再进行浇注或者拼接的一种施工方法。

转体施工的概念是受到开启桥的启发而来的,与开启桥的开启方法类似,分为平转、竖转以及平竖转结合三种。

国外是先发展竖转(拱桥),后发展平转(梁式桥及斜拉桥)而国内相反。

竖转法是转体施工最初的使用方法。

法国在1947年修建I’artuby 桥的时候采用两段拱架在桥台处垂直安装后放倒合拢,这种拱架竖转的施工方法,日后被称为桥梁竖转施工的雏形。

到了1955年,竖转法施工已经在理论上成熟,其标志就是在南非修建btormo桥。

到了上个世纪50年代末,在意大利多姆斯河上用竖转法成功的建造桥混凝土肋拱桥,标志这个欧洲大规模使用竖转法施工的开始。

竖转法由于主要应用于混凝土肋拱桥中,当跨径增大,拱肋增长后,造成脚手架竖向过高,不宜控制,因而一般只能适用于中小跨径的河流。

平转法是转体施工最常使用的施工方法。

但是由于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初始建造的桥梁跨径多在100m以下,虽然能解决城市干线不断交但是对于跨越山区河谷还是具有一定困难,针对这种情况,从1979年开始,我国桥梁建设者们开始了无平衡重转体施工方法的研究,并于1987年成功的进行了跨径122m的四川巫山龙门桥试验桥的施工。

1988年四川涪陵乌江大桥采用该法转体成功,使我国拱桥的跨径首次跃上200m大关,更为重要的是,平竖转结合的方法在我国的应用,使桥梁施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99年10月广州丫髻沙大桥顺利合拢,标志着我国转体施工法的成熟,使我国成为当之无愧的多元化桥梁建设大国。

转体工程桥梁施工法(3篇)

转体工程桥梁施工法(3篇)

第1篇一、转体工程桥梁施工法原理转体工程桥梁施工法是利用桥梁本身的转动特性,通过转动轴心将桥梁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整体旋转,下部为固定墩台、基础。

在施工过程中,上部结构可在路堤上或河岸上预制,旋转角度可根据地形随意调整。

当上部结构旋转到预定位置后,再与下部结构进行对接,从而完成桥梁的建造。

二、转体工程桥梁施工法工艺流程1. 设计阶段:根据工程需求,对桥梁结构进行设计,确定转体轴心位置、旋转角度、预制部分等关键参数。

2. 预制阶段:在路堤或河岸上预制桥梁上部结构,包括梁体、桥面板、桥墩等部分。

3. 安装转动轴心:在桥梁墩台上安装转动轴心,为桥梁旋转提供支撑。

4. 施工准备: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确保施工环境安全。

5. 桥梁转动:利用绞磨、滑轮等设备,将预制好的桥梁上部结构旋转到预定位置。

6. 对接:将旋转到位的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进行对接,完成桥梁的整体建造。

7. 桥梁验收:对完成后的桥梁进行检查、验收,确保桥梁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三、转体工程桥梁施工法优势1. 施工便捷:转体工程桥梁施工法无需大型吊装设备,施工过程简单,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

2. 安全可靠:转体施工过程中,上部结构整体旋转,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风险,提高了施工安全性。

3. 整体性好:转体工程桥梁施工法预制部分与现场施工部分连接紧密,整体性好,桥梁结构稳定。

4. 节省资源:转体工程桥梁施工法可减少支架木材或钢材的使用,降低施工成本。

5. 适应性强:转体工程桥梁施工法适用于各种地形、地质条件,能够满足不同工程需求。

总之,转体工程桥梁施工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桥梁施工技术,在我国桥梁建设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转体工程桥梁施工法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第2篇一、转体工程桥梁施工法的原理转体工程桥梁施工法的基本原理是将桥梁分为上下两部分,以桥梁本身为转动体,利用转动轴心将桥梁分为可旋转的上部和固定不动的下部。

桥梁工程的转体施工技术研究论文

桥梁工程的转体施工技术研究论文

桥梁工程的转体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桥梁工程的转体施工技术研究论文0引言桥梁工程在近几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桥梁跨径的不断增加,施工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先进化。

桥梁转体施工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施工技术,目前在桥梁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转体施工比较适合应用于跨越深谷急流或难以吊装的特殊区域,这种施工方法具有吊装费用低、施工安全可靠,以及整体性好等优势。

1转体施工的优点在某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下,桥梁转体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比较明显。

转体施工可以利用桥梁结构本身作为转动体系,利用结构本身及钢构件作为施工设备,不仅可以减少搭讪支撑的工序和成本,也大幅减少了钢管等周转性材料的使用,使施工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在施工方面,将传统的桥梁高空作业和水上作业,转变为岸边陆路作业,不仅使施工场地和施工环境得到了保证,也有效避免了高空作业的危险性;在交通方面,很多桥梁施工位于通航河道或车辆频繁的跨线立交桥,转体施工不会对桥下交通造成影响,而且在主要构件合龙后,也方便后序施工;另外,在机构使用方面,转体桥梁所使用的机械设备较为简单,对桥梁的线形和外观质量也能够进行很好的控制。

2桥梁转体施工的方法2.1竖转施工法竖转施工法是指将桥体从跨中分成两等段,在桥轴方向设置支架等预制部件。

在待转桥体的岸端设铰,并将提升系统临时架设于桥台或台后,利用卷扬机来进行索引提升,使桥体能够竖向转体到合拢位置,然后在合拢处封固混凝土,完成竖转体施工。

竖转施工法常见于肋拱桥工程中,比如搭设简单支架组拼或现浇拱肋中。

这种施工方法适合应用于季节性河流或者河流水深较浅,搭设支架较容易的河流当中。

对于通航的河道,可采用浮船浮运至桥轴线上,将转动铰安装在拱脚,利用扣索来进行牵引,使结构竖向转体到设计位置,实现合龙。

竖转施工的转换体系通常由牵引系统、拉索、索塔所组成。

竖转施工时拉索索力在脱架时最大。

竖转施工时,应该对竖转体系进行合理安排。

不仅索塔和支架要足够高,水平交角也应该足最够大,但索塔、拼装支架受力也较大,材料用量较少。

浅谈新建跨线铁路桥梁T构设计及转体施工

浅谈新建跨线铁路桥梁T构设计及转体施工

浅谈新建跨线铁路桥梁T构设计及转体施工1 工程概况某铁路专用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境内,线路全长37.15 km,为国铁Ⅱ级单线电气化货运铁路。

线路由疏解线、下行线、上行联络线、电厂支线、铝厂支线组成。

疏解线特大桥上跨既有兰新铁路。

疏解线特大桥桥址处地势平坦,多为旱地,桥墩墩高普遍在10 m 左右,孔跨为(8×32+1×24+1×32+2×34+13×32) m,全桥均位于半径R=500 m的圆曲线上。

桥梁在跨越既有兰新铁路处,经过方案比选论证,并经业主单位同意,采用(2×34) m T构跨越,总体布置图如图1所示[1]。

为减小施工对既有兰新铁路正常运营的影响,T构采用先平行于既有兰新铁路现浇施工,再转体就位的施工方法。

图1 主桥(2×34) m T构总体布置示意图(cm)2 主要技术标准2.1 专用线标准(1)铁路等级:Ⅱ级。

(2)正线数目:单线。

(3)轨道结构:有砟轨道, 50 kg/m钢轨。

此为商景兰一生中最富于公众性的作品。

丈夫祁彪佳迫于清廷压力选择舍生守节是一时的重大事件,商景兰在此刻的言行自然会引发瞩目,如何不失分寸地表达内心的哀痛以及自己的态度去取,是诗人不得不字斟句酌的。

全诗多用强烈的对照而铿锵有力,前二联将死与生、国与家并举,末句在对比中达到统一,指出不论生与死、为国与为家,都相辅相成、同样伟大。

从女性家庭责任感出发,商景兰指出了男女两性相异的社会分工,也暗示了由此而带来的分歧——“公自成千古”“君臣原大节”是祁彪佳所践行的道路;而“吾犹恋一生”“儿女亦人情”却是商景兰心底的真实声音。

(4)设计速度:货车80 km/h。

(5)设计活载:中-活载。

(6)牵引类型:电力。

可以利用交换设备空闲端口,低成本的解决级联造成的带宽瓶颈。

同时通过多线互连,可以实现链路高可靠性的通信,避免单线互联时链路故障造成的网络中断。

跨既有线连续梁转体施工工法(2)

跨既有线连续梁转体施工工法(2)

跨既有线连续梁转体施工工法一、前言跨既有线连续梁转体施工工法是一种用于铁路桥梁维修和改造的工程技术,旨在通过将桥梁进行转体施工,解决既有线铁路上的桥梁改造难题。

本文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跨既有线连续梁转体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在不中断铁路运行的情况下进行改造和维修,不影响列车通行。

2. 采用转体施工方法,减少对现有桥墩和铺装的破坏,节约施工时间和成本。

3. 由于梁体整体转动,减小了对邻近管线和线路等固定设施的影响。

4. 施工过程中可以进行其他维修和加固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5. 对于需要提升梁体高度的既有线铁路,可以通过转体施工方法实现,无需其他复杂的施工工艺。

三、适应范围跨既有线连续梁转体施工工法适用于既有线铁路上的桥梁维修和改造,特别适用于需要提升梁体高度、增加通航空间或进行相邻桥梁维修的情况。

四、工艺原理跨既有线连续梁转体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是通过合理的工艺措施和施工流程,将既有桥梁进行转体施工,实现对桥梁进行改造和维修的目的。

在实际工程中,首先需要对原有桥梁进行结构检测和加固设计,确定转体施工方案。

然后,通过梁头吊装系统将梁体进行升起,并用特制的转体器转动梁体到相应位置。

最后,将梁体降回到新的墩台上,完成整个转体施工流程。

五、施工工艺跨既有线连续梁转体施工工法的具体施工工艺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梁体分解:对原有梁体进行分解,并准备进行转体施工的各个部件。

2. 墩台准备:对既有桥墩和台面进行检修和加固,确保能够承受梁体的重量。

3. 吊装升起:通过梁头吊装系统将梁体升起到一定高度,准备进行后续工作。

4. 转体施工:使用转体器将梁体进行转动,使其达到所需角度和位置。

5. 降回墩台:将梁体降回到新的墩台上,并进行精确调整和固定。

六、劳动组织跨既有线连续梁转体施工工法的劳动组织包括各个施工工艺的分工和协调安排。

谈桥梁转体施工工艺与关键技术

谈桥梁转体施工工艺与关键技术

谈桥梁转体施工工艺与关键技术摘要:随着转体施工工艺的改进,转动构造的磨擦系数逐渐减小,而牵引能力逐步提高。

这套施工工艺逐步被应用在国内斜拉桥和刚构桥施工中,而且应用范围也从山区逐步拓展到平原地区,特别是跨越线桥的施工。

本文对转体施工方法的优点、工作原理、施工方法及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桥梁转体施工工艺关键技术正文:1转体施工方法的优点桥梁转体法施工与传统施工方法相比,具有如下优点:①结构合理、受力明确、力学性能好。

②施工所需的机具设备少、工艺简单、操作安全。

③支持快速施工,成本投入少。

在同等施工条件下,拱桥应用转体施工工艺施工,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优于搭架法、悬吊拼装法以及桁架伸臂法等工艺流程。

而且在实际应用中,采用转体法施工的某大桥,其工程造价比采用其他工艺施工时节省了11.5~17.4%。

④采用传统施工工艺在高山峡谷或水深流急的河道上开展跨桥施工,工序繁琐,操作难度大,而且影响正常通航。

转体施工工艺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而且在城市立交桥或铁路跨线桥施工中的优势更加凸显。

2转体施工工作原理竖转施工原理是:将桥体从跨中分成两个半跨,在桥轴方向的河床上(组合结构在梁上)设支架、驳船等预制梁部(拱),在待转桥体的岸端设铰,在桥台或台后临时架设支撑提升系统,通过卷扬机回收提升牵引绳,将桥体竖转至合拢位置连接合龙,封固转铰,完成竖转施工。

平转转体施工的原理是:将桥体(主要是上部构造)整孔或从跨中分成两个半跨,在桥位外(横向)利用两岸(侧)地形搭设支架(或设胎)预制。

在桥墩(或台)底部设置转动体系,将待转桥体,通过张拉锚扣体系实现脱架和对于转轴的重力平衡,再以适当动力(卷扬机、千斤顶等)牵引转盘,将桥体平转至合拢位置,浇筑合拢段接头混凝土,封固转盘,完成平转施工。

平转法主要使用于斜拉桥、刚构梁式桥、钢筋混凝土拱桥和钢管拱桥。

竖转法主要用于钢架拱、混凝土拱肋、钢筋混凝土拱等。

3转体施工方法3.1平转施工3.1.1拱式结构的转体施工拱桥采用转体法施工,大都选择单扣点。

浅谈转体施工方法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

浅谈转体施工方法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

4 。 4 浇 筑 背 墙
张 拉背 墙 的竖 向预 应力 筋 , 再张 拉拉杆 。 在 实际操作 中, 应 反 复张 拉 2 — 3次 , 使各 根钢 筋受 力均 匀。 为 了防止 横 向失 3 工 艺原 理 要 求两 台 千斤 顶 的张 拉 合 力应 在 拱 桥 轴 线位 置 , 不 得 平 转 法 施 工 时将 桥 体 上 部 结构 整 跨 或从 跨 中分 成连 稳 , 有偏 心。 个半 跨, 利 用 两 岸 地 形搭 设 排 架 或土 胎 膜 进行 预 制 , 在桥 通 过 张拉 , 要 求 把 支承在 支 架 、 滚轮 、 支墩 上 的上部 结 台处 ( 桥墩底部 ) 设置 转 盘 , 将 预 制 的整 跨或 半 跨悬 臂桥 体 构 与上 转盘、 背墙 全部 联结 成一 个转 动体 系 , 最后脱 离其 支 置于其上 , 待 混 凝 土达 到 设 计 强度 拆 除 支 架 支撑 , 以使桥
浅 谈 转 体 施工方 法在 桥 梁 施 工 中 的应 用
杨 绪 广 ( 中 铁九局集团 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 : 本 文通 过 从 原 理 上 对 转 体 施 工 方法 进 行 分 析 的 基 础 上 , 对 作 用。 磨 心项面上 的球面 钢铰及 上盖 要加 工和 纫 , 使接触 面 转体原理、 施工 工 艺 、 技 术 措 施 等 角 度 对 转体 施 工 方 法 中 的平 转法 进 达 7 0 % 以上 。 轴 心定 位 要 反复 核 对 ,轨 道板 要 求 高差 4 - 行 阐述 , 提 出 转体 施 工 方法 在 桥 梁 工 程 中 的应 用 。
关键词 : 转体 施 工 方 法 施 工 工 艺
1 mm。注 意轨道板底 与 混凝 土接 触密 实 , 不能有 空隙。

桥梁转体施工技术

桥梁转体施工技术

桥梁转体施工技术在现代桥梁建设中,桥梁转体施工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了一项备受瞩目的创新技术。

这项技术不仅能够减少对既有交通和周边环境的干扰,还能在复杂的施工条件下展现出高效和精准的特点。

桥梁转体施工技术的原理其实并不复杂。

它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旋转木马,将预先建好的桥梁结构在特定位置进行旋转,使其准确就位。

一般来说,这种旋转是围绕一个固定的中心点进行的。

在施工前,工程师们会精心设计和计算这个中心点的位置以及旋转所需的各种参数,以确保转体过程的安全和精准。

为了实现桥梁的顺利转体,通常需要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是基础的施工,要确保转体结构的支撑稳固可靠。

然后,会在桥梁的特定位置设置转盘和滑道等装置。

这些装置就像是桥梁旋转的“轨道”,能够保证桥梁在转体过程中平稳运行。

在桥梁转体施工中,牵引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它就像是推动桥梁旋转的“大力士”。

常见的牵引方式有千斤顶牵引和连续牵引千斤顶牵引等。

这些牵引设备通过钢绞线或者其他高强度的绳索与桥梁结构相连,在精确的控制下施加力量,使桥梁按照预定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旋转。

在转体过程中,精度的控制是关键。

现代的测量技术,如全站仪、GPS 等,被广泛应用于实时监测桥梁的转体状态。

工程师们可以通过这些测量数据,及时调整牵引力量和速度,确保桥梁能够准确无误地旋转到设计位置。

桥梁转体施工技术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它能够大大减少桥梁施工对下方交通的影响。

想象一下,如果在繁忙的铁路或公路上方建设桥梁,传统的施工方法可能需要长时间的封闭交通,这会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

而采用转体施工技术,桥梁可以在旁边预先建好,然后在短时间内进行转体,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交通中断的时间。

此外,对于一些跨越峡谷、河流等特殊地形的桥梁,转体施工技术能够降低施工难度和风险。

在这些复杂的环境中,搭建传统的施工支架可能非常困难,而转体施工则可以避免这些问题。

当然,桥梁转体施工技术也并非没有挑战。

首先,施工前的设计和计算必须非常精确,任何微小的误差都可能导致转体失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线桥采用转体施工方法的认识和评价
摘要:本文对现行桥梁上部结构施工方法应用于跨越铁路高架桥时对铁路运营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比较,重点阐述采用转体施工法的优点。

关键词:跨线桥施工方法铁路转体
跨越铁路的高架一般采用的方法有:预制安装、就地现浇、顶推法、悬臂法及转体法等多种。

近年来,华北地区多座大型跨越铁路的高架桥成功采用转体法施工,获得极其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就对铁路运输的影响和安全保证方面,转体施工法显示出独特的、上述其他施工方法无法与之相比的优越性。

1转体施工法概述
转体施工是将桥梁构件先在桥位处岸边(或路边及适当位置)进行预制,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旋转构件就位的施工方法。

它可以将在障碍物上空的作业转化为岸上或近地面的作业。

它既能较好地克服高山峡谷、水深流急或经常通航的河道上架设大跨度梁的困难,又可满足交通繁忙的城市立交桥和铁路跨线桥减少干扰的要求。

所以,转体法与桥下空间无关,是跨越深谷、急流、铁路、公路等特殊条件下的有效施工方法,具有不干扰运输、不中断交通、不需要复杂的悬臂拼装设备和技术等优点。

根据桥梁结构的转动方向,可分为竖向转体施工法、水平转体施工法(简称竖转法和平转法)以及平转与竖转相结合的方法,在上跨铁路的桥梁施工中,一般采用平转法。

平转法又分无平衡重转体与有平衡重转体两种。

由于建桥的大量工程的铁路两侧进行,在预制期间对铁路几乎不产生任何干扰,也就对铁路运营安全没有任何影响。

为了保证绝对安全,按铁路部门的有关规定,转体必须在封闭线路条件下,在铁路批准的施工点内进行。

实际转体所需的时间一般都在2小时以内,与整个施工期相比,微乎其微。

所以,转体施工法把对铁路运输影响的时间压缩到了最小限度,这是其他传统施工方法无法与之相比的。

采取转体施工法的条件是,在跨越设施的旁侧,必须有满足预制结构的场地。

2转体施工法的安全保证
2.1转体的整体稳定
(1)跨越铁路的高架桥多为(有配重和无配重量的)平衡转体结构,其中自平衡转体结构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整个转体结构对转动轴的平衡。

(2)转盘构造对转体结构的平衡保证措施:作为实施转体的“转盘”,是由“球铰”、撑脚和滑道组成的组合结构。

“球铰”由上下铰盘和中心销轴组成,环型滑道的直径一般为转动体悬臂长度的1/6 -
1/10,滑道中心线半径就是撑脚中心的布置半径。

在一般情况下.转动体在重心应该在设计的转动轴上,但是由于施工的误差,多不能满足上述条件,此时转动体就形成了由球铰和撑脚共同支撑的情况,脚撑就起到了防止倾倒的保证作用。

(3)拆架对转体的平衡测试和配重:平衡测试的两个目的测量球铰的摩阻系数和转动体的纵向偏心值。

前者为转动牵引设计提供依据,后者为转动体重心的调整提供依据,必要时通过配重,把偏心值调整到允许范围,以保证转体的稳定。

(4)在正式转体前,必须经过试转、观察和必要的调整:由以上设计到正式转体前的各步骤和措施,转动体的平衡稳定有足够可靠的保证。

2.2转体过程的稳定
(1)转体施工对气象条件的选择:转体要求在无雨雪、风力小于6级的条件下进行,这是满足安全要求的气象条件,转体施工时机需要按前述条件确定。

(2)转动速度控制:公路桥涵施工规范关于转体施工的转速规定:通常角速度不宜大于0. 01:-0. 02rad/min或桥体悬臂线速度不大于1.5 -2.O m/min。

机械设备条件保证转动体匀速、连续转动,直至就位。

从上述转体施工法从设计、构造、试验调整和实施控制等各环节
使施工安全得到可靠的保证。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因转体施工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案例。

3应用工例和效果评价
天津集疏港公路一期工程与津山铁路北塘编组站南侧道岔区相交,跨津山铁路转体桥跨越津山铁路上下行、北环铁路上下行及塘铁储运场专用线,铁路运营繁忙,目前已经完成电气化改造,铁路运营安全要求高。

考虑到工程施工对既有铁路运营的影响,上跨津山铁路主桥采用两幅65+65m的T型刚构,采用转体法施工,左右幅在铁路的东西两侧分别预制,采用同步转体施工。

在桥位处,铁路两侧场地开阔,具有足够的预制场地,为采取转体施工方案提供了理想的先决条件。

转体长度为6 1+6 Im,转体角度为75.O°转体重量为13300t。

本桥采用中心和撑脚共同支承的转盘结构。

本工程于2007年11月施工,2008年8月26日完成转体施工,同年9月完成跨线桥全部工程。

历时10月(其中包括预制场地基二次加固1个多月时间)。

2008年9月24日正式开通。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仅在实施转体施工向铁路部门申请要点35分钟。

本工程若采用悬臂施工法,每节段长度按6m 计算,每侧主梁需要分11个施工段,每段施工周期按1 0天考虑,单主梁结构部分在铁路上方作业的时间则为11 0天。

在主体悬臂结构施工和其后的桥面附属工程施工期间除对铁路采取严密的安全防
护措施外,均需要铁路部门密切配合。

4结语
在北京周边多初铁路跨线工程中,采用转体施工多种结构形式跨线桥取得成功之后,在天津地区首次采用该方法取得成功,而且本桥为长悬臂、自平衡的T型刚构,转体重量达到13300t,只用不到70分钟时间,结构平稳、安全转体就位。

由于桥面关键工程全部在转体前施工完毕,在转体完成后没有影响铁路运营安全的作业。

事实证明,与传统施工方法比较,采用转体施工法修建跨线桥对铁路运营安全有较可靠的保证,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对铁路运营的影响。

转体施工法在我国多处大跨度桥梁施工中采用,是一套比较成熟的桥梁施工方法。

采用转体施工方法处实施转体过程外,其他工序对铁路运营基本没有影响。

转体对铁路的直接影响时间一般只需数小时。

以下为部分跨线桥的转体角度和转体时间,表1:
由上述若干跨线桥转体施工的结果,转体时分均在2小时以内,而其他方法则是数天或者若干个月。

在铁路不断提速、运输日益繁忙的现实情况下,此方法应用于铁路跨线桥工程,具有突出的优越性。

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出现以及在工程中的应用,该方法会更加安全可靠、操作简洁、实施快速、降低造价,在桥梁建设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产生越来越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该施工方法在修建大跨径及特大跨径铁路跨线桥中极具竞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