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句法分析方法的嬗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句法分析方法的嬗变

综述:我国古代就有学者对语言进行研究,但我们的研究更多的是音韵、文字等方面,而语法一直是我们研究的弱点,我国的语法研究起步晚,可以说是以《马氏文通》为起点,它奠定了汉语传统语法学的基础。不难发现,我国的语法研究深受西方语言法学研究的影响,当然关于句法分析的研究也是如此。关于汉语句法分析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先后出现了中心词分析法与层析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分析法、语义指向分析法等汉语句法分析方法。

摘要:

汉语是一门简单而又复杂的语言,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汉语,语言学家想出了一些方法来解释说明语言中的种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句法分析法”。经过许多学者的努力,到目前已经有不少的研究成果了。众多学者站在不同的专业角度研究出了不同的分析方法来解释语言现象。如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分析法等。那关于汉语句法分析的研究进行了这么多年,其中历经了哪些演变?结合所学知识,我对此做了以下分析。

关键词:句法分析、演变、汉语、作用

正文:

汉语是一门简单而又复杂的语言,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汉语,语言学家想出了一些方法来解释说明语言中的种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句法分析法”。所谓句法分析就是指对句子中的词语语法功能进行分析,比如“我来晚了”,这里“我”是主语,“来”是谓语,“晚了”是补语。迄今为止,众多学者已经研究出了许多不同的分析方法来解释语言现象,从句子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分析法到语义指向分析法,句法分析逐步走上兼顾形式和意义的道路,可以说句法分析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句子成分分析法(也叫中心词分析法)是我国语言研究中最早使用的一种句法分析法,黎锦熙在《新著国语文法》中首次提出了“六大句子成分说”,为句子成分分析法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对于这句子成分分析法,我们比较熟悉。所谓句子成分分析法是从句法结构的关系意义出发,对句子的成分功能或作用分析的方法,即用各种方法标出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和次要成分(定语、状语、补语)。这种分析方法,分析的对象是句子,认定句子有六个大的句子成分,即所谓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在一个句子中,做句子成分的原则上都只能是词,而且分析时,应该先找出全句的中心词作为主语和述语,再看述语是哪一种动词,决定它后面有无连带成分宾语或补足语,最后指出句中所有的附加成分——形容性附加语和副词性补足语。

句子成分分析法的优点是:第一,容易找出句子的脉络;第二,可以分析由中国特色的句子,如兼语句。但是它只能分析单句中的主谓句,不能分析单句中的非主谓句,不能分析复句,也无法分析句组;分析歧义句的能力差,忽视了句子的层次性。

句子成分分析法被语言教学界广泛接受和使用,中小学教学一般采用这种方法来给学生进行句法分析。它对推动汉语教学语法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句子成分分析法之后,又一句子分析法出现在我国的语言界——层次分析法。它是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一种语言分析方

法,汉语学界最早运用层次分析理论来研究汉语语法的学者是赵元任先生,而最早运用这一理论进行歧义研究的学者是朱德熙先,。所谓的层次分析法就是在分析一个句子或句法结构时,将句法构造的层次性考虑进来,并按照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指出每一层的直接组成成分,又称“直接成分分析法”,这也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分析法。这种分析方法一方面要求找出某一句法结构的直接成分,即切分;另一方面还要求确定两个直接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即定性(由于有形态变化的语言,词类和层次可以控制结构关系,因此,进行句法分析时,一般只作切分,不加定性)。语素是分析的终点,因此被称为“最终成分”。变换分析法的优点有:第一,能更好的分化歧义句式。例如:“咬死猎人的狗”是一个歧义句式,它既可以表示①“把猎人的狗咬死了”这一意思,也可以表示②“那条把猎人咬死了的狗”这一意思,而这类歧义句就跟内部构造有关。对于这个句子句子成分分析法也可以加以分化,但是类似“这张照片放大了一点儿”的歧义句,句子成分分析法就束手无力了。只能用层次分析法来分化。第二,有助于发现新的语法现象,揭示新的语法规律。

在运用层次分析法时,我们必须思考如何切分句子,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切分等问题,这就有助于我们把语法研究引向深入,从而揭示和发现更多未被发现和注意的问题与规律。

无论是句子成分分析法还是层次分析法甚至将二者结合以后的分析法,都只能分析静态的句子或句法结构,对动态的句子或句法结构往往无能为力。后来学者不断探索,1962年,朱德熙在《中国语文》上发表了《句法结构》一文,运用了新的分析法-变换分析法。变换分析法是指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把一种结构的短语或句子变为另一种结构的分析方法,一般通过对某些句法成分进行删除、添加、替换或移位,对语法句式进行有规则的变化。

变换分析法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句子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的缺失,使得我们在句法分析上的研究又创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正如“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变换分析方法同其他分析法一样,有自身的局限性。具体来说,变换分析法虽然能有效的分解歧义格式,却无法对这些歧义格式产生的原因做出揭示和说明。

在意识到变换分析法的局限性之后,语言学家又进行了新的探索,于是出现了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分析法和语义指向分析法等新的句法分析法。

语义特征分析法使语法分析朝着形式与意义结合的方向发展,着眼于分析概括实词中小类词的语义特征,解释小类词特有的语义要素对句式的制约作用,即说明引起表层结构变化或差异的内在语义原因,达到分化一些同构歧义句式的目的。我国最早引进这一分析方法的是陆俭明先生,他运用语义特征分析法能清楚地解释造成歧义的原因。

配价分析法中“价”最早是由特斯尼耶尔引入语法研究中的,为了说明一个动词能支配多少个属于不同语义角色的名词词组。配价分析法比起之前的句子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在对解决句子歧义上有着更明显的优势。其二者往往可以起到分化句子歧义的功能,但是关于分析产生句子歧义的原因的时候,前二者就显得苍白无力了。而相对于语义特征分析法,虽然都能分析出产生歧义的原因所在,但是就分析产生歧义的结果的话,配价分析法更胜一筹。

通过分析句中某一成分的语义指向来揭示、说明、解释某一语法现象,这种分析手段就称为语义指向分析法。例如:砍光了[补语“光”在语义上是说“砍”的受事,如“树砍光了”。] 砍累了[补语“累”在语义上是说“砍”的施事,如“我砍累了”。] 砍钝了[补语“钝”在语义上是说“砍”的工具,如“这把刀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