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疗巨著《食物本草》初探

合集下载

《食疗本草》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食疗本草》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食疗本草》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食疗本草》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唐前饮食疗法和营养学的本草专著。

被誉为中国人的膳食宝典的是

被誉为中国人的膳食宝典的是

被誉为中国人的膳食宝典的是
《食疗本草》是中国古代一部古典医学著作,由李时珍于明朝初年编写而成。

这部书是宋
朝张汝舆出版,以李时珍名字命名,沿用至今。

至今,《食疗本草》已经成为中国民间医
学的宝典,也是膳食科学的基础。

《食疗本草》收录了许多珍贵的食物疗法,其中很多都具有浓厚的中国地方色彩,是探究
中国膳食文化的权威资料。

内容详细、完整,涉及六大类、由几十个科学家编写的草药材
料的使用和加工方法,还有提供的膳食疗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另外,《食疗本草》还收录了许多珍贵的食物技术。

其中不仅包括烹饪做法,拌料、调料
以及食物的匹配,还有饮食方面的膳食治疗,尊重中华传统美食文化,有助于扩大中国传统膳食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以上,就是《食疗本草》受到中国人尤其是民间读者的肯定和好评的原因。

《食疗本草》
是膳食文化的宝典,尊重中华传统文化,也广受中国人的欢迎,被誉为中国人的膳食宝典。

它不仅是一部古典医学著作,还是传统中草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食疗本草,一部医者和大众都需要的本草著作

食疗本草,一部医者和大众都需要的本草著作

食疗本草,一部医者和大众都需要的本草著作导读:本草好书来啦~很多人在看病时,最后都会问一句饮食宜忌。

但是,有那么多食物,医生怎么说得完,病人又怎么能记得住呢。

这个时候,就需要一本像辞典一样,记载各个食物属性和功效的书,可以随时翻阅。

《中华食疗本草》就是这样一本书,其中还讲解了很多食疗验方和药膳,实为居家旅行必备好书。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之说,在享受美味佳肴之时,又能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乃最高的健康艺术境界。

“药食同源”“药食两用”的基本理论,是中华民族中医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先民们长期与自然界做斗争,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经过多次反复总结得来的经验。

自古就有“冬病夏治”、“煲汤”方法、“药膳”、“冬补”、“ 药酒、药膏”食材处方配伍的记载,岭南地区更有各种“凉茶、早茶”食材记述等。

这些都是民间自我保健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基本经验与总结。

《中华食疗本草》是我国从事中药资源调查研究的科技人员,多年来在我国南北、东西从事药用植物资源实地调查基础上,为适应市场新形势与国人健康保健新需求,总结整理调查资料、查阅相关文献、比对相关食用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整理,以植物资源药食两用品种为基本单位,本着中医药学“药食同源”基本理论,对我国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做的较全面总结。

全书载有食药两用植物资源种660种(含附注种223种),按药食部位收载的正文种407味(种),涉及正文种药食两用植物471种,收载药食两植物的原生态植物、中药材、饮片、食材等彩色图片660张。

正文每一种内容包括:【别名】【来源】【资源概述】【产地、生境与分布】【鉴别方法】【采收加工与炮制】【化学成分】【药用食用价值】【验方与药膳】等内容。

本书从消费者(使用者)需求出发,把编写重点放在药材、食材的“鉴别方法”上,着重帮助使用者(消费者)提高对药材、食材“真伪”与“优劣”的质量鉴别与识别能力方面,并做出详细介绍,以保证合理科学的用药。

《食疗本草》 简介

《食疗本草》 简介

《食疗本草》简介食疗本草简介:《食疗本草》,食疗专著,3卷。

唐代孟诜撰,张鼎增补改编。

约成书于唐开元年间(713~741年)。

一般认为此书前身为孟诜《补养方》,张鼎补充89种食疗品,又加按语(冠以“案经”,或作“谨按”),编为本书。

共载文227条,涉及260种食疗品。

诸品名下,注明药性(温、平、寒、冷),不载其味。

正文述功效、禁忌及单方,间或论及形态、修治、产地等。

首载菠薐、胡荽、莙荙、鳜鱼等食蔬。

尤以动物脏器疗法与藻菌类食疗作用之记载引人注目。

所录食疗经验多切实际,药物来源广泛,充分顾及食品毒性宜忌及地区性,为唐代较系统全面之食疗专著。

原书早佚,敦煌曾有残卷出土,近代有辑佚本。

据残卷所录,原书采用朱、墨两色分书。

如药名、各方前的“又”“又方”及分隔句段的圈点皆用朱色书写。

所载药物按类编排,药名下注药性(温、平、寒、冷),不注药味;次载功效、禁忌及单方等,其间或夹有药物形态、修治、产地等论述。

有些药条内容被“案”或“案经”字样分作前后两部分。

残卷中的“案经”,在《证类本草》中均作“谨按”,一般认为此下文字系张氏增补。

书中收载了不少当时本草文献未载之食药,如鳜鱼、鲈鱼、石首鱼、胡荽、白苣、绿豆、荞麦等。

又记述了动物脏器疗法和藻菌类植物的食疗作用。

所录波斯石蜜、高昌榆白皮等,反映了亚洲中部地区使用食疗品的情况。

在醋、杨梅等十几种食疗品的论述中,还涉及到食物疗法的地区性。

对某些食物的禁忌及多食、久食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时有记述。

如云河豚“有毒,不可食之,其肝毒杀人”;安石榴“多食损齿令黑”等。

还提出妊、产妇的饮食宜忌,以及某些影响儿童发育和不适宜小儿食用之品。

对食品卫生防护亦有相当认识。

……。

食疗本草药膳学的第一部专着幻灯片课件

食疗本草药膳学的第一部专着幻灯片课件
阿胶41药膳制作方式面点42乌梅党参虾党参竹荪苦瓜蛋黄香菇松米鸡丁太极八宝饭43444546474849卫生部批准抗疲劳中药或食品人参西洋参黄芪绞股蓝刺五加红景天枸杞子当归灵芝山药何首乌葛根沙棘桑椹花粉银杏叶山楂芦荟松针冬虫夏草蜂王浆蜂胶蚂蚁螺旋藻香菇多糖50卫生部公布药食两用名单按拼音顺序排列八角茴香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百合薄荷
17
预防疾病
按目的选择不同食物或药物。 如: 提高人体正气、预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 预防肠道疾病、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
18
延缓衰老
长寿的重要环节。 与肺、脾、肾关系最为密切 多从补益肺、脾、肾入手。
19
辅助治疗
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根据病情确定食物 和药物配合的方法、剂量、制作方法、
20
饮食养生的分类
涩肠固脱,涩精止遗 甘: 甘补----补益、和中、缓急 苦: 苦降----清热泻火,通泄大便,
燥湿 咸: 软坚----泻下通便,软坚散结
14
饮食养生的目的
滋养保健 调整偏衰 预防疾病 延缓衰老 辅助治疗
15
滋养保健
多选用味甘,性平的食物或药物
16
调整偏衰
选用寒凉或温热的食物或药物, 以纠正身体的寒热温凉之性。
39
中华十大补药
人参、黄芪、当归、何首乌、枸杞子 冬虫夏草、石斛、鹿茸、阿胶、紫河车
40
药材的运用方法
1. 取汁:普通药 2. 研粉:灵芝粉、砂仁粉、蛤蚧 3. 原药:(1)隔水蒸、煲汤 如冬虫夏草
(2)泡酒:鹿茸、蛇 4. 烊化:阿胶
41
药膳制作方式
1. 煲 汤 2. 煮 粥 3. 炒 菜 4. 泡 茶 5. 泡 酒 6. 面 点
25
食品的分类 ----谷物类

《食物本草》

《食物本草》

《食物本草》
二十二卷。

题元·李杲(字明之,号东垣老人)编,明·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山人)参订。

刊于明天启元年(1621)。

又名《食物本草纲目》、《备考食物本草纲目》。

崇祯十一年(1638)刻本作十卷。

据考定,李杲编、李时珍参订实为托名;或认为系明·姚可成(号蒿莱野人)编,尚难断定。

卷首列有《辟谷诸方》、《救荒野谱》(王西楼编)六十种、《救荒野谱补遗》(姚可成补辑)六十种,每种各配图谱及诗句。

书末辑入“摄生诸要”及“治蛊论方”四十五条。

正文收载食物药品一千六百四十四种,分为水、谷、菜、果、鳞、介、禽、兽、味、草、木、火、金、玉石、土十五部。

除火、金、玉石、土部外,各部又分若干类。

如水部,分天水、地水、名水、毒水、名泉等。

书中水部条目最多,约有七百四十条,其中又以水泉为多,计六百五十条。

每种食物,皆遵《大观本草》体例,记述产地、加工、制药、功效等。

后用小字详载诸家注释,兼录名人叙记题咏,并摘引历代经史子集、稗官史书、方志舆地类著作中有关记载。

与以往诸种《食物本草》偏重调理、补养、食饵的状况有异。

书中还收辑大量可供食用、救荒、治病却疾之野菜、野草。

本书搜罗宏富,阐述详尽,对后世食疗养生及古代农学、植物学、动物学研究,均有参考价值。

现存明天启元年刻本、崇祯十一年吴门书林刻本及崇祯十六年刻本等。

李杲和《食物本草》

李杲和《食物本草》

李杲和《食物本草》(一)名家介绍李呆,金元时期著名医学家。

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

真定(今河北正定)人。

金元四大家之一,“补土派”代表人物。

幼年时期就喜好医药学,从师张元素,不到数年尽传其业。

尤其精通于治疗伤寒、痈疽、眼目病,经验丰富。

有病小便不利、目睛凸出、腹胀如鼓者,使用淡渗之药不效。

李呆引《内经》之论,认为:膀胱为津液之府,必气化乃出,甘淡渗泄皆阳药,独阳无阴,欲化不得。

于是投以阴润之药而愈。

其治疗大多有效验,而运用的医理皆宗于医经,运用自如。

凭借医术游走于公卿间,曾交纳钱财做济源监税官。

元壬辰(公元1232年)避兵东平(今属山东),甲辰(公元1244年)归里,授徒元好问。

时值战乱,人们生活动荡不安,为饮食劳倦及忧思所伤者甚多,于是撰写《内外伤辨惑论》3卷(公元123i年)、《脾胃论》3卷(公元1249年)。

据《内经》四时皆以养胃气为本之旨,强调土为万物之母,脾胃为生化之源,人以胃气为本。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其治疗重在调理脾胃,补中益气,以滋化源。

自制补中益气、升阳益胃诸汤方。

倡导“甘温除热”法来解除饮食劳倦虚人外感发热,故后世以宗李呆补脾胃之学术流派为“补土派”。

其论伤寒,有“三禁”说(经禁、时禁、病禁),尤其推崇张仲景、朱肱、张元素,且撰有《伤寒会要》,以期见证得药,见药识证。

可惜原书已经亡佚。

得到张元素的传授,也精通辨药制方,明晓药物的补泻升降、归经法象,所制方剂多至一二十味药,而君臣佐使、相制相用,条理井然。

晚年把所学及著述传于弟子罗天益。

另著有《兰室秘藏》3卷、《用药法象》1卷、《东垣试效方》9卷等。

对中医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名著简述《食物本草》原题元李呆编辑,明李时珍参订。

据现代学者考证,有认为系明末姚可成所汇辑,托名李氏者,也有认为作者尚待细考者。

此书共22卷,为明代饮食疗法的集大成者。

明代冠以食物本草之名的著作较多,内容相近,似有承沿因袭之嫌,实质上皆系一脉相承。

食物治病:《食疗本草》

食物治病:《食疗本草》

食物治病:《食疗本草》作者:王家葵来源:《月读》2020年第08期“药食同源”为保健养生家津津乐道,却很少有人去追问,药物与食物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

农耕时代以前,食物主要通过采捕获得,渔猎需要体力,采集更需要智慧。

《淮南子·修务训》说:“(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

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可算是对艰难时世的追忆(神农尝草木的本意是寻找可食之物,实无关于医药)。

药物的出现,基于人类有意识的觅药行为,这一过程确实与觅食有关。

可以设想这样的场景,“神农”品尝了大黄的根茎,腹痛腹泻,于是将这种“叶大根黄”的植物列入有毒有害品的清单,成为传说中所遭遇的“七十毒”之一。

直到有一天,部落中的某人,因饮食积聚而备受煎熬,“神农”忽然想起这株能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的植物,找来给病者服下,各种不舒服霍然而愈。

人类治疗史上第一种药物就此产生,“聚毒药以共医事”,大致就是这个意思。

按照《周礼》设想的政治制度,天官冢宰之下有膳夫,总管王宫的饮食烹饪,在与膳夫平级的医师系列中有“食医”,专门“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同剂)”。

食医的职责,无关乎食品的色香味,而是根据当时的医学逻辑来搭配饮食,其工作性质类似于后世的营养配膳师。

《汉书·艺文志》经方十一家中著录有《神农黄帝食禁》七卷,其书虽然不传,但参考《金匮要略》之“果实菜谷禁忌并治”,推测其内容乃是食物禁忌杂疗之类,可能就是“食医”们的创作。

魏晋南北朝食物类著作甚多,大半不传,从书名和少数佚文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偏于膳夫庖官,以记载原料贮存、加工酿造、烹饪操作为主,乃至如祭祀等重大活动中的仪式化程序也在其中;另一类偏于食医,主要有食禁、食养、食治等三个方面,而仍然以食物禁忌为主。

如《隋书·经籍志》著录之《老子禁食经》《黄帝杂饮食忌》,以及他书所引的《扁鹊食禁》《华佗食论(禁)》等,从书名看显然属于此类,此外,陶弘景《养性延命录·食戒篇》也专门讨论食忌。

《食物本草》

《食物本草》

《⾷物本草》《⾷物本草》是明代(公元1550年左右)宫廷⼿绘彩本藏书,它与《本草纲⽬》⼀起被称为中华中医学⽂化宝库中的两颗璀璨的明珠,为明代著名中医学家卢和编撰。

全书⼀套四册,近5万⽂字、600页,⽤中医药语⾔⽣动地介绍了中国古代⼈们⽣活中常见的近400种⾷⽤药材的疗⾝药⽤、养⽣保健价值。

作者介绍明代《⾷物本草》的作者历来颇有争议,或有卢和、汪颖、薛⼰之别,或不著撰⼈,其成书年也因此⽽难以确定。

考证认为,此书当为明初卢和原撰(约公元1500年前后)。

卢和(14-15世纪时期),明代丹溪派名医,著有《丹溪篡要》、《⾷物本草》、《儒门本草》等传世著作。

卢和10岁那年,⽗亲卢⽂泽患了痢疾,上吐下泻,卧床不起。

因庸医误诊,30多岁就离开了⼈世。

年少丧⽗,卢和悲痛愤激,发誓要攻读医学,为百姓治病。

卢和勤奋读书,精通《内经》、《难经》,后来学富五车,但他不留恋科举,与义乌华溪虞抟⼀起,周游四⽅,访贤求艺,终成⼀代名医,成为丹溪学派的重要⼈物。

他⽩天采药治病,晚上著书⽴说,⾄今还有《丹溪篡要》、《⾷物本草》、《儒门本草》等著作流传民间。

据中国药物发展史记载,他写的《⾷物本草》分为⽔、⾕、菜、果、禽、兽、鱼、味⼋⼤类,有相当的医学研究价值和实⽤价值,⽐李时珍的《本草纲⽬》还要早50多年!有⼀年春天,卢和在宁波⼀带⾏医,闲暇之余,⾛进⼀家茶馆喝茶,⽆意中听茶友说,普陀⼭有个尼姑庵,住着⼀位⽼尼姑,治天花很有办法。

卢和得到这个消息,当⽇就乘船上了普陀⼭,找到了这个尼姑庵,可是这位⽼尼姑借⼝⾝体不好,任凭卢和怎样求⼈说情,硬是不肯见⼈。

卢和⽆奈只好在尼姑庵旁边的农家屋⾥住了下来。

他每天⼀早起来,就到尼姑庵的菜园⾥帮⼩尼姑掘地种菜,挑⽔浇花,培植药材。

时间⼀天天过去,算起来也是⾜有三个⽉了,虽偶尔也与⽼尼姑见过⼏次⾯,但对治天花之事⽼尼姑还是闭⼝不谈。

⼀天下午,尼姑庵⾥来了⼀位被毒蛇咬伤的病⼈,伤⼝处肿得像馒头⼀般,嘴⾥不停地痛苦呻吟,急得⽼尼姑满头是汗不知如何是好。

千年之后《食疗本草》光芒再现

千年之后《食疗本草》光芒再现

千年之后《食疗本草》光芒再现“千载食疗话孟诜”系列之三□记者朱金中文图引子PREFACE食疗,是个有趣的话题。

和医疗、药疗相比,饮食疗法更自然、更符合人体自然规律,也更容易从饮食结构源头针对人体疾病进行治疗,因而颇受当代都市人的垂青。

套用一句时髦的话,食疗,更环保,更低碳。

在我国,食疗源远流长。

据《周礼·天官》记载,公元前5世纪以前,周王室就开始注重食疗养生了。

但食疗在唐代之前尚未引起普遍重视,而且没有系统化、规范化。

唐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中医理论和临床的日益成熟,食疗学作为一门医学分支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

食疗大家当然首推孙思邈。

这位医神在《千金要方·食治》、《千金翼方·养老食疗》中第一次专门系统地论述了饮食治疗的功效,并确立了食疗为先的原则。

在《千金要方·食治》中,孙思邈认为:“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为什么要将食疗放在优先位置呢?孙思邈认为,这是由于“药性刚烈,犹若御兵,兵之猛暴,岂容妄发。

发用乖宜,损伤处众,药之投疾,殃滥亦然”;“药势偏有所助,令人脏气不平,易受外患”。

(《千金要方·食治》)食疗为先,强调防患于未然,主张通过饮食调养,增强人体抗病能力,有着食疗为本、食疗为上的内涵,这一原则突破了传统“药食同源”、“药食同用”的认识局限,克服了以往仅把食疗作为治病辅助手段的认识误区。

食疗之所以在唐代得到医学家们的重视,与唐代食物品种的迅速增多不无关系。

唐代统一中原后,交通非常便利,西域、中亚,甚至欧洲地区的大量食品进入中原,菠菜、莴笋等都是隋唐时期从西域引进中土的。

而一些南方食品,如藻类食品,也逐渐走上中原人的餐桌。

随着更多品种的食品被人们认知,医学家们对其性味、功能的了解不断增多,开始将其运用到食疗当中。

“三因制宜”原则体现孟诜食疗思想孟诜所坚持的“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和“因地制宜”原则,是其食疗理论的核心,充分体现了医学“以人为本”的思想。

食疗巨著《食物本草》初探

食疗巨著《食物本草》初探

食疗巨著《食物本草》初探【摘要】纵览历代本草典藉,专题本草一直是重要类别,明代姚可成所辑的《食物本草》可谓是明代饮食疗法的集大成者,同时也是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最全面的饮食疗法专著,其广收博采,引经据典,在我国食疗专题本草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对此做以初步探析,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食疗;食养;食物本草;专题本草通过饮食防病治病,一直都是人们的希冀。

药食同用的本草,历代本草著作中都有收录。

从唐宋开始,专题本草逐渐出现,食疗食养的本草作品也在其中,如《食疗本草》、《饮膳正要》、《日用本草》、《饮食须知》等。

到明代,食疗本草更多,如朱橚的《救荒本草》等,以《食物本草》为题的就有卢和、汪颖、薛己、吴文炳诸人之作[1],其中托名李杲编、李时珍参订、姚可成所辑的《食物本草》[2],种类可谓空前,集明代以前食疗食养之大成。

该书“综览富,考辨严”,匠心独用,曲径通幽,以独特的视角探究奉生、医病之食物,成为我国本草发展史上一朵瑰丽奇葩,对后世食疗食养有重大意义。

有感于斯,抚卷细读,简作探析,分述如下:1广录博采,评诠细考,集食物本草之大成《食物本草》广录博采,所载食物,数倍于前人。

全书分水、谷、菜、果、鳞、介、蛙虫、禽、兽、味、草木、火、金、玉石、土等16部,各部之下再分若干类,共计62类,1689条。

其内容之广博,资料之翔实,令后来者叹为观止。

无论天地自然生成之品,还是人工种植培养之物,只要关乎日用,皆广泛收录,此其一也。

是书对于每一种饮食物都详诠细考,务求详尽细致介绍其产地、种类、治疗作用和制备方法,此其二。

如云生姜,不仅论其性温,味辛,归经五脏,主除风寒,止呕吐,开胃气,制夏、朴毒等,更详细论述其汁、其皮、其叶等不同药用部位之细微差别。

如此论无巨细,不厌其繁,不只一处,发人深思。

再如论蒜,上考其渊源,下究其功用,言“葫为大蒜,而蒜为小蒜(今之薤白者)”,为张骞使西域始得之;蒜之繁多功用,则引《本草纲目》之“纳肛中,能通幽门,治关膈不通”、“通五脏,达诸窍,去寒湿,辟邪恶,消痈肿,化癥积肉食”等论述详加说明;并详列《避暑录》、《肘后方》、《兵部手集方》、《论蒜钱炙法》等籍所载蒜之用途。

中医《食疗本草》1

中医《食疗本草》1

中医《食疗本草》1*************《食疗本草》卷上盐(一)蠼尿疮∶盐三升,水一斗,煮取六升。

以绵浸汤,淹疮上。

〔证〕(二)又,治一切气及香港脚∶取盐三升,蒸,候热分裹,近壁,脚踏之,令脚心热。

〔证〕(三)又,和槐白皮蒸用,亦治香港脚。

夜夜与之良。

〔证〕(四)又,以皂荚两梃,盐半两,同烧令通赤,细研。

夜夜用揩齿。

一月后,有动者齿及血齿,并瘥,其齿牢固。

〔证〕石燕(一)在乳穴石洞中者,冬月采之,堪食。

余月采者只堪治病,不堪食也。

食如常法。

〔嘉·证〕(二)又,治法∶取石燕二十枚,和五味炒令熟,以酒一斗,浸三日,即每夜卧时饮一两盏,随性(多少)也。

甚能补益,能吃食,令人健力也。

〔嘉·证〕黄精(一)饵黄精,能老不饥。

其法∶可取瓮子去底,釜上安置令得,所盛黄精令满。

密盖,蒸之。

令气溜,即曝之。

第二遍蒸之亦如此。

九蒸九曝。

凡生时有一硕,熟有三、四斗。

蒸之若生,则刺人咽喉。

曝使干,不尔朽坏。

〔证〕(二)其生者,若初服,只可一寸半,渐渐增之。

十日不食,能长服之,止三尺五寸。

服三百日后,尽见鬼神。

饵必升天。

〔证〕(三)根、叶、花、实,皆可食之。

但相对者是,不对者名偏精。

〔证〕甘菊〈平〉其叶,正月采,可作羹;茎,五月五日采;花,九月九日采。

并主头风目眩、泪出,去烦热,利五脏。

野生苦菊不堪用。

〔证〕天门冬(一)补虚劳,治肺劳,止渴,去热风。

可去皮心,入蜜煮之,食后服之。

若曝干,入蜜丸尤佳。

〔证〕(二)亦用洗面,甚佳。

〔证〕地黄〈微寒〉以少蜜煎,或浸食之,或煎汤,或入酒饮,并妙。

生则寒,主齿痛,唾血,折伤。

叶可以羹。

〔证〕薯蓣(山药)治头疼,利丈夫,助阴力。

和面作,则微动气,为不能制面毒也。

熟煮和蜜,或为汤煎,或为粉,并佳。

干之入药更妙也。

〔证〕白蒿〈寒〉(一)春初此蒿前诸草生。

捣汁去热黄及心痛。

其叶生,醋淹之为菹,甚益人。

〔嘉〕(二)又,叶干为末,夏日暴水痢,以米饮和一匙,空腹服之。

〔嘉〕(三)子∶主鬼气,末和酒服之良。

明代《食物本草》的价值贡献和作者介绍

明代《食物本草》的价值贡献和作者介绍

食物本草摘要《食物本草》是明代(公元1550年左右)宫廷手绘彩本藏书,它与《本草纲目》一起被称为中华中医学文化宝库中的两颗璀璨的明珠,为明代著名中医学家卢和编撰。

全书一套四册,近5万文字、600页,用中医药语言生动地介绍了中国古代人们生活中常见的近400种食用药材的疗身药用、养生保健价值。

作者简介明代《食物本草》的作者历来颇有争议,或有卢和、汪颖、薛己之别,或不著撰人,其成书年也因此而难以确定。

考证认为,此书当为明初卢和原撰(约公元1500年前后)。

卢和(14-15世纪时期),字廉夫,东阳卢宅人,明代丹溪派名医,著有《丹溪篡要》、《食物本草》、《儒门本草》等传世著作。

价值贡献由于《食物本草》的作者具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因此,该书至今仍是常用的中医食疗类著作的经典代表,具有很好的社会影响和很广的读者认可。

该套书共4卷,选取食物兼具药性两用之品,包括谷类、蔬菜、水果、禽鸟、水生物并鱼类、动物及水、酒、作料等387种,手绘工笔重彩绘图492幅。

以手抄楷书五万余字,分别记述其来源、性味功能,用法及禁忌,并涉及很多中国古代观察与运用各种生物的知识,包括各种民俗及古代礼俗相关的记载,内容广泛丰富。

成书年代“元·李杲编辑,明·李时珍参订”(明末姚可成辑),约成书于17世纪中,全书分十六部六十二类,共计1740余种。

卷首为附录部分,主要是附录了明·王磐《救荒野谱》及姚可成《救荒野谱补遗》二书,共载120种野生食物本草图及其题诗。

此外又引有“救荒辟谷”4论。

系将1679种食物本草分为水、谷、菜、果、鳞、介、蛇虫、禽、兽、味、草、木、火、金、玉石、土等16部。

每部再分为若干类。

对每种本草的记述多参考《本草纲目》,唯水部内容载有全国各地著名泉水的效用为他书所无。

此书初刊于明末。

书本特色《食物本草》是以记载食、药两用植物、动物等为特色的本草专著,该书曾被李时珍伟大的《本草纲目》大量引用。

明代书法者和宫廷画师又专为《食物本草》手写了书法文字,绘制了精美的彩色丹青插图,是当今存世唯一完整的彩绘传本。

孟诜与《食疗本草》

孟诜与《食疗本草》
[引录]清·《医宗金鉴》卷八十八总$%&&—$%&$“玉梁骨, 即耳门骨。其处上即曲颊,下即颊车,两骨之合钳也。”
[考证]据以 上 考 证,曲 颊 为 下 颌 窝,颊 车 为 下 颌 骨,“ 两 骨之合钳也,”即 两 骨 相 联 结 的 部 位,此 处 正 是 颞 下 颌 关 节。 该关节由颞骨之下颌窝及下颌骨之下颌头组成,位居外耳门 附近,故祖国医 学 称 耳 门 骨。实 际 并 非 一 骨,而 是 颞 下 颌 关 节。 !!!!#! 枕骨 [别名]乘枕骨、后枕骨、头横骨。俗名:后山 骨。
如猪肚“ 主 暴 利 虚 弱 ”;羊 肝“ 治 肝 风 虚 热,目 赤 暗 痛 ”。 对于某些药物的禁忌,也有不少切合实际的记载。如安石榴 “多食损齿令黑 ”;沙 糖“ 损 牙 齿,发 疳 ”;河 豚“ 有 毒,不 可 食 之,其肝毒杀人”。
对于不同地 域 所 产 食 品,该 书 也 广 收 博 采。 如 书 中 记: 石蜜“,波斯者良”;又榆荚条:“高昌(我国新疆地区古国名) 人多捣白皮”,均反映了当时来自亚洲中部地区的某些药物 品种。另外在醋、覆盆子、杨梅等十几味药物下,还比较了南 方、北方不同的饮食习惯及食用同一物的不同效果,充分注 意到食疗的地域性。 !$! 提出了妊、产妇应加注意的饮食问题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理论著作《内经》中,更是经常采用 饮食之物,作为讨论药性理论和药物治疗的例证。
最早的食疗专著,当推《汉书·艺文志》所载《神农黄帝食 禁》。书虽早佚,然 部 分 内 容 仍 散 见 于 后 世 医 药 典 籍 中。 在 汉张仲景《 金 匮 要 略 》、唐 孙 思 邈《 千 金 要 方 》、北 宋《 嘉 佑 本 草》《、证类本草》等医书中均可见到有关食疗、食物禁忌方法 的佚文。而《医心方》《、证类本草》等医药书中的一些内容也 多与《千金要方》所存的《神农黄帝食禁》的佚文相同。《太平 御览》卷!"#也引有《神农食经》佚文。

食疗养生书籍

食疗养生书籍

食疗养生书籍
《食疗本草》:这是一本介绍中药食疗的书籍,包括各种常见中药材的功效、食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适合希望通过食物来保健养生的人阅读。

《中华养生保健大全》:这本书介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养生保健文化,包括饮食养生、中医按摩、太极拳、气功等内容。

书中涵盖了很多易于入手的养生方法,适合初学者阅读。

《食疗•水果》:本书介绍了各种水果的营养价值和功效,并且提供了多种水果的制作方法,适合喜欢水果、希望通过水果来进行食疗的人阅读。

《轻食保健大全》:这本书讲述了如何通过轻食来保健养生,提供了很多健康营养的清淡食谱,适合需要控制体重、改善体质的人阅读。

《让食疗为你加分》:这本书通过具体案例介绍了如何在日常饮食中进行食疗,提供了很多易于实践的方法,适合想要在日常饮食中加入食疗元素的人阅读。

食疗本草孟诜

食疗本草孟诜

食疗本草孟诜《食疗本草》为唐·孟诜(公元612年—公元713年)所撰。

汝州(今河南汝州)人。

该书是在《千金要方》中“食治篇增订而成的记述可供食用、又能疗病的本草专著。

书目见《旧唐书·艺文志》。

近人范行准认为原书是孟诜《补养方》,后经张鼎增补而易此名。

绪三十三年(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在敦煌莫高窟中发现该书古抄本残卷,收有从石榴至芋共26种药物的条文,现存英国伦敦博物馆。

1930年日本中尾万三考察、校定了该书,以《食疗本草考察》为名。

全书分两编,载药241种,是近代最早的一种辑本。

1980年秋,人民卫生出版社约请谢海州、翁维健、马继兴、郑金声等专家学者,根据中国学者罗振玉主编此书是唐代食物药治病专书。

原书早佚,仅有残卷及佚文散见于《医心方》、《证类本草》等书中,各本所存佚文出入很大。

1907年敦煌出土该书残卷,存药26味。

全书共3卷。

原书有条目138条,据《嘉佑本草》记载:“张鼎(唐开元间人)又补其不足者八十九种,并归为二百二十七条。

皆说食药治病之效。

”书中除收有许多卓有疗效的药物和单方外,还记载了某些药物禁忌。

所载食疗方下均注明药性,其次分记功效、禁忌,其间或夹有形态、产地等。

另有动物脏器的食疗方法和藻菌类食品的医疗应用,产妇、小儿等饮食宜忌等记述。

该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后世多有引用,是一部研究食疗和营养学的重要文献。

是唐代食物药治病专书。

原书早佚,仅有残卷及佚文散见于《医心方》、《证类本草》等书中,各本所存佚文出入很大。

1907年敦煌出土该书残卷,存药26味。

全书共3卷。

原书有条目138条,据《嘉佑本草》记载:“张鼎(唐开元间人)又补其不足者八十九种,并归为二百二十七条。

皆说食药治病之效。

”书中除收有许多卓有疗效的药物和单方外,还记载了某些药物禁忌。

所载食疗方下均注明药性,其次分记功效、禁忌,其间或夹有形态、产地等。

另有动物脏器的食疗方法和藻菌类食品的医疗应从现有残存佚文看,有不少条为《唐本草》失载的药物。

明食物本草

明食物本草

明食物本草概述《明食物本草》是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中所著的一本食物草药类著作,共收录了600多种常见的食物,其中包括蔬菜、水果、谷物、肉类、海鲜、草药等。

本书以中草药的药性和食物的营养价值为基础,详细介绍了各种食物的产地、采摘时间、功效和禁忌等信息。

它不仅对于中医药学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也为人们提供了正确的饮食指导。

内容《明食物本草》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食物分类、食物功效和食物禁忌。

食物分类本书将食物按照其来源和性质进行分类,共分为六大类:蔬菜类、水果类、谷物类、肉类、海鲜类、草药类。

每一类中又细分了各种具体的食物。

例如,蔬菜类中包括了空心菜、豆芽、菠菜等;水果类中包括了苹果、香蕉、橙子等;谷物类中包括了大米、小麦、玉米等。

食物功效《明食物本草》列举了每种食物的功效和作用,并详细介绍了其营养成分和药理作用。

例如,苹果有利尿、通便、清热等功效,富含维生素C和纤维素,有助于消化和保护心血管健康。

食物禁忌在《明食物本草》中,还对一些特殊人群的饮食禁忌进行了介绍。

例如,孕妇应避免食用辛辣和刺激性食物;糖尿病患者应控制摄入含糖量高的食物;高血压患者应少食盐和高脂肪食物等。

价值与意义《明食物本草》对于人们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和药理作用非常有帮助。

它不仅帮助人们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合适的食物,还可以指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搭配饮食,从而改善健康状况。

此外,本书还大量引用了前人的医学著作和临床经验,对于中医药学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承载了古代医学的智慧,也为后世的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总结《明食物本草》是一本综合性的食物草药类著作,对于人们正确选择食物、改善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它通过分类、功效和禁忌等方式,详细介绍了各种食物的特点和作用,帮助人们健康饮食。

同时,本书还为中医药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敦煌《食疗本草》墨稿残卷,敦煌书法《道教经典》

敦煌《食疗本草》墨稿残卷,敦煌书法《道教经典》

敦煌《食疗本草》墨稿残卷,敦煌书法《道教经典》敦煌《食疗本草》墨稿残卷敦煌《食疗本草》墨稿残卷(注:图片信息不做医学偏方用途)敦煌《食疗本草》残卷,纸本,卷轴。

26.6x240cm,公元400-934。

英国大英博物馆藏。

敦煌发现的《食疗本草》残卷,前残后缺,后书题名。

王国维、唐兰等将其与《证类本草》对校,确认为孟诜所撰《食疗本草》。

敦煌所出孟诜《食疗本草》残卷137行,每行20余字,共2774字,收药26味,朱墨分书。

药名朱书于首,右下以小字注明药性(温、平、寒、冷四种),不注药味。

下述该药的主治、功效、服食宜忌、单方验方,部分药物还记述了采集、修治、地域差别及生活用途等。

如“'木瓜条”介绍木瓜性温、主治霍乱,涩痹风气……。

又谓“脐下绞痛,可以用木瓜一片,桑叶七枚,大枣三个中破,以水二大升,煮取半大升,顿腹之即差。

”等等。

敦煌所出《食疗本草》,是我国古代研究研究医药学的重要资料,同时也是研究孟诜不可多得的史料。

《食疗本草》是一部食治本草专著,是对唐以前食疗药物及食治验方的系统总结,惜原书早佚。

《旧唐书孟诜传》及《新唐书艺文志》都载此书为孟诜所著。

惜其书早佚。

宋《嘉裕本草》所引书中刻有此书,其文曰:'《食疗本草》唐同州刺史孟诜撰,张鼎补其不足者八十九种,并为二百二十七条,凡三卷。

张鼎为唐开元间(713-7741)道士,兼通医术。

敦煌书法《大般涅槃经》此卷唐人写经首残尾全,属典型的唐代写经生体,字迹工整之中并具流丽风格。

《大般涅槃经》位列佛教大乘五大部经涅盘部之首,是古代佛教信众特别尊重甚至是敬畏的经典,亦是四部四阿含中篇幅最长者,为解释迦牟尼入灭的最重要资料。

延伸阅读敦煌书法艺术自从1900年敦煌藏经洞被发现以来,数万卷古代文书公诸于世,引起了各科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敦煌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不仅保存了大量的壁画、彩塑艺术,也保存了大量的书法墨迹。

敦煌书法的出土对研究我国古代书法发展史,特别是隋唐,乃至魏晋、秦汉书法艺术发展史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

食用本草

食用本草

著作2
1、梁代陶弘景《本草经集注》除较《神农本草经》增加了 日常食物。 2、隋代 诸葛颖《淮南王食经》 3、唐代食用本草发展成专门的学科。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专设“食治篇”论述了食疗的重 要意义和药食的异同。
食用本草
食用本草
一、历史沿革 1、定义:研究食物的性能、主治和应用的一门科学 据史书记载,中国药、食起源,可以说是同期同步发展的 。 2、原始社会,人们分成食物、药物和毒物。
著作
1、周代 《周礼天官》将医生分为“食医、疾医、兽医” 2、战国时期第一部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载有“十三方 ”其中有十方运用了食物、饮料。 3、东汉时期第一部本草学著作《神农本草经》,药品365种 ,果菜上品9种、中品6、下品3种,米食上品2种、中品3 种、下品1种。

跟着《本草》学吃饭

跟着《本草》学吃饭

跟着《本草》学吃饭
郑旭升
【期刊名称】《今日民航》
【年(卷),期】2012(000)003
【摘要】自古以来,中医一直以"治未病"作为对抗疾病的最佳医术、《本草纲目》
继承了这一思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药食同源,以食养生。

李时珍认为:"饮食者人之
命脉也。

"《本草纲目》除大量记载抗老延年医论及方药外,也注重收载其他强身疗疾之法,如食疗、粥疗、酒疗等。

书中收载谷物73种,蔬菜105种,果品127越。

在所载444种动植物中,很多可供食用,并把谷食、肉类、鱼类均列为本草,多达百余种。

【总页数】6页(P110-115)
【作者】郑旭升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
【相关文献】
1.谈《本草述》的本草学史地位及其得失 [J], 焦振廉
2.跟着颜色来吃饭使你营养更完备 [J],
3.《本草衍义补遗》对本草学的贡献 [J], 刘玉玮
4.《本草纲目》在日本的传播及对日本本草学的影响 [J], 王少丽;穆春林
5.《本草图经》的本草学探究 [J], 赵典;陈雪;黄泽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疗巨著《食物本草》初探
【摘要】纵览历代本草典藉,专题本草一直是重要类别,明代姚可成所辑的《食物本草》可谓是明代饮食疗法的集大成者,同时也是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最全面的饮食疗法专著,其广收博采,引经据典,在我国食疗专题本草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对此做以初步探析,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食疗;食养;食物本草;专题本草
通过饮食防病治病,一直都是人们的希冀。

药食同用的本草,历代本草著作中都有收录。

从唐宋开始,专题本草逐渐出现,食疗食养的本草作品也在其中,如《食疗本草》、《饮膳正要》、《日用本草》、《饮食须知》等。

到明代,食疗本草更多,如朱橚的《救荒本草》等,以《食物本草》为题的就有卢和、汪颖、薛己、吴文炳诸人之作[1],其中托名李杲编、李时珍参订、姚可成所辑的《食物本草》[2],种类可谓空前,集明代以前食疗食养之大成。

该书“综览富,考辨严”,匠心独用,曲径通幽,以独特的视角探究奉生、医病之食物,成为我国本草发展史上一朵瑰丽奇葩,对后世食疗食养有重大意义。

有感于斯,抚卷细读,简作探析,分述如下:
1广录博采,评诠细考,集食物本草之大成
《食物本草》广录博采,所载食物,数倍于前人。

全书分水、谷、菜、果、鳞、介、蛙虫、禽、兽、味、草木、火、金、玉石、土等16部,各部之下再分若干类,共计62类,1689条。

其内容之广博,资料之翔实,令后来者叹为观止。

无论天地自然生成之品,还是人工种植培养之物,只要关乎日用,皆广泛收录,此其一也。

是书对于每一种饮食物都详诠细考,务求详尽细致介绍其产地、种类、治疗作用和制备方法,此其二。

如云生姜,不仅论其性温,味辛,归经五脏,主除风寒,止呕吐,开胃气,制夏、朴毒等,更详细论述其汁、其皮、其叶等不同药用部位之细微差别。

如此论无巨细,不厌其繁,不只一处,发人深思。

再如论蒜,上考其渊源,下究其功用,言“葫为大蒜,而蒜为小蒜(今之薤白者)”,为张骞使西域始得之;蒜之繁多功用,则引《本草纲目》之“纳肛中,能通幽门,治关膈不通”、“通五脏,达诸窍,去寒湿,辟邪恶,消痈肿,化癥积肉食”等论述详加说明;并详列《避暑录》、《肘后方》、《兵部手集方》、《论蒜钱炙法》等籍所载蒜之用途。

“北方食肉面尤不可无”亦赫然列于其中,不容遗漏,其详尽诠释,仔细考证,可见一斑。

正是著者如此严谨治学,方使该书流芳百世,经久不哀。

2总结诸水,尤重泉水,汇水养水疗于一是
如果说食物众多,论述周详是该书之一大特色,那么总结诸水,尤重泉水则使《食物本草》更具特色,大放异彩。

是书水部精心采撷大量水文资料,共分天水、地水、名水、毒水、名泉五类,这五类中尤以名泉、名水为重,并详细记载
著名泉水的效用,此为他书所无。

《食物本草》对天地诸水的品位,药用效果记载,无不以尽其极,远较其他著作更为斗赡。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故而春有雨水,夏有夏冰,梅雨水,秋有露水,冬有腊雪,此应四时之气而生者也;浆水味酸,浸蓝水苦,热汤味甘,温泉水辛,大海水咸,皆可归于五脏,而为药用。

至于毒水类,明确告之者有四:黑泉水,毒泉水,石漆。

颇为高妙,值得玩味之处则在于,天水中言屋漏水,檐头水有毒,地水类中列冢井中水,盐胆水有毒,饮人害人。

此医者之心也,天地万物,可以生人,亦可以害人,不得不察。

3引经据典,雅俗共赏,阐食养食疗之要旨
健康是生命最佳状态,而食养食疗之目的即促使机体达到或保持“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历代医家高度重视饮食五味阴性、厚薄之性,了解其差异,探索食疗之要旨。

《食物本草》深喑此理,不仅把味甘性平之谷类放于所论之醒目位置,而且对所论诸物,更是引经据典,备载诸家注释,详细阐述其产地、种属、性状、制作工艺,性味主治,配伍饮食宜忌等,“务求人无造论,物无妄收,宁详勿略,宁刻勿疏”。

如所载蜂蜜,为食疗之佳品。

是书言其种属有石蜜、王蜜、木蜜之分,并引陶弘景语,详细解释。

“石蜜,即崖蜜,在高山崖石间作之”、“其木蜜悬树枝作乏”、“土蜜在土中作之”,亦有“人家及树空作者”。

此以蜂所居之处不同而别之也。

其产地南北皆有,如陈藏器言“各随土地所宜,其蜜一也”。

至于蜂蜜之性味差异,苏颂之言一语中的:“黄连蜜,色盐、味小苦,主目热。

……梨花蜜,白如凝脂。

……桧花蜜,色小赤。

……何首乌蜜,色更赤。

并蜂采其花作之,各随花性之温凉也”。

汪颖亦云:诸蜜气味,当从花气为主。

到寇宗奭,还认识到蜜味之厚薄,与酝酿时间的长短还密切相关。

仅蜂蜜一味,凡用典十余处,文字之优美,逻辑之清晰,凡此种种,雅俗共赏,无不囊括其内,只求阐明食养食疗之要旨,谨和五味,不失偏嗜,严守法度,“既令览之者,广厥探求,复示用之者,审所采取”也。

4详载毒品,分析误食,醒千万人之耳目
药物均具其偏性,当其偏性对机体造成严重损害时,是为毒性。

东汉以后本草著作,对有毒药物均标出其毒性,到了《食物本草》,更是详细记载各种毒品;散在分布于各部类者有,水部之属漏水,盐胆水,谷部之大麻,菜等之菘菜、土菌,果部之龙荔,禽部之鸠等等;鳞部有毒鱼、虾类较多,遂于其后附有识别毒鱼、虾之法,即鱼目有睫、目能开合,逆鳃,脑中白连珠,无鳃,二目不同,连鳞者,白,胶中丹字者,皆杀人。

上鱼、虾等类日用所需,偶或中毒,以生芦根、马鞭草取汁,大豆、陈皮、大黄煮汁,并解之;较为集中论述为毒水类,毒草类,如载苣菪子、赤商陆、狼毒、云实花,皆有大毒。

误食之,令人发狂见鬼,以绿
喜汁、甘草、升麻、犀角,并能解之。

此等大毒之流,动辄伤人于顷刻之间,起病仓卒,救治常感不及,世人当明此理,以审察机变于几微之际,庶可卫养固护无失,存此于书,醒人耳目。

参考文献
[1]常存库. 中国医学史[M].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40
[2]楼绍来. 食物本草点校本[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武俊英,陕西中医学院2008级中医医史文献研究生,中医各家学说与医案研究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