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常用的几种制冷的方法
制冷解决方案
制冷解决方案制冷解决方案是针对需要降低温度的环境提供的一种解决方案,其目的是降低或维持环境的温度在一定范围内,以适应人类或其它物体的需求。
制冷解决方案主要通过利用制冷系统和技术来达到降低温度的目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制冷解决方案。
首先,最常见的制冷解决方案是使用空调系统。
空调系统是利用制冷剂循环流动实现热量传输的设备。
空调系统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等组成。
通过压缩机将低压低温的制冷剂压缩成高压高温的气态制冷剂,然后通过冷凝器将制冷剂冷却成液态,再通过膨胀阀将制冷剂膨胀、降温,最后通过蒸发器吸收空气中的热量,达到降低室内温度的目的。
其次,另一种常见的制冷解决方案是使用冷库/冷藏箱。
冷库/冷藏箱是为了冷藏和保鲜食物而设计的设备。
冷库/冷藏箱通过制冷剂的循环流动来降低箱内的温度。
冷库/冷藏箱一般由冷凝器、蒸发器、压缩机和控制系统等组成。
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空气中的热量,使蒸发器内的温度下降,然后通过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气态,再通过冷凝器冷却制冷剂至液态,最后通过膨胀阀将制冷剂进一步降低温度,循环往复,以达到保持箱内低温的目的。
此外,还有一种制冷解决方案是利用吸附式制冷。
吸附式制冷是利用吸附剂吸附/脱附制冷剂的原理来实现制冷的技术。
吸附式制冷系统一般由吸附器、脱附器、冷凝器和蒸发器等组成。
吸附剂能够将制冷剂吸附在其表面,从而达到降低环境温度的目的。
在制冷过程中,吸附器将吸附剂与制冷剂混合,吸附剂吸附制冷剂,导致吸附器温度降低;然后通过加热脱附器中的吸附剂,脱附制冷剂,制冷剂被脱附到脱附器中,使脱附器中的温度升高;进一步通过冷凝器冷却制冷剂,最后通过蒸发器吸收热量,达到降低温度的目的。
总结来说,制冷解决方案是针对需要降低温度的环境所提供的解决方案。
常见的制冷解决方案包括空调系统、冷库/冷藏箱和吸附式制冷。
这些方案通过利用制冷系统和技术来实现降低温度的目的,从而满足人类和物体的需求。
制冷方法
第2章制冷方法制冷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物质相变制冷,气体膨胀制冷,绝热放气制冷,电、磁制冷。
本章介绍现有的各种制冷方法,概述其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利用天然冷源也是获得低温的一个方面(例如,采集和贮存天然冰、冬灌蓄冷、深井水空调等)。
面对工业化伴随而来的环境问题压力,利用天然冷源的环保意义日益突出。
天然冷源利用会受到更多重视。
2.1 物质相变制冷2.1.1 相变制冷概述物质有三种集态:气态、液态、固态。
物质集态的改变称为相变。
相变过程中,由于物质分子重新排列和分子热运动速度的改变,会吸收或放出热量,这种热量称为潜热。
物质发生从质密态到质稀态的相变时,将吸收潜热;反之,当它发生由质稀态向质密态的相变时,放出潜热。
相变制冷就是利用前者的吸热效应而实现的。
利用液体相变的,是液体蒸发制冷;利用固体相变的,是固体融化或升华冷却。
液体蒸发制冷以流体作制冷剂,通过一定的机器设备构成制冷循环,可以对被冷却对象实现连续制冷。
它是制冷技术中使用的主要方法。
固体相变冷却则是以一定数量的固体物质作制冷剂,作用于被冷却对象,实现冷却降温。
一旦固体全部相变,冷却过程即告终止。
1.固体相变冷却常用的制冷剂是冰、冰盐、干冰,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固体物质。
(1) 冰冷却冰冷却是最早使用的降温方法,现在仍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工农业、科学研究等各种领域。
冰融化和冰升华均可用于冷却,实际主要是利用冰融化冷却。
常压下冰在0℃融化,冰的融化潜热为335 kJ/kg。
能够满足0℃以上的制冷要求。
冰冷却时,常借助空气或水作中间介质以吸收被冷却对象的热量。
此时,换热过程发生在水或空气与冰表面之间。
被冷却物体所能达到的温度一般比冰的融化温度高5-10℃。
厚度10 cm左右的冰块,其比表面积在25-30 m2/m3之间。
为了增大比表面积,可以将冰粉碎成碎冰。
水到冰表面的表面传热系数为116 W/(m2·K)。
空气到冰表面的表面传热系数与二者之间的温度差以及空气的运动情况有关。
利用地暖管制冷的方法
利用地暖管制冷的方法
地暖管制冷是一种利用地暖系统进行室内空调制冷的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
1. 利用热水冷却器:地暖系统通常使用热水来加热室内空气,但是通过安装热水冷却器,可以将热水冷却至低温,然后通过地暖管道将冷水循环到房间中,实现制冷效果。
2. 利用热泵技术:热泵是一种利用自然界低温热能转移到高温环境中的设备。
通过安装热泵系统,可以利用地暖管道中所流经的低温热能,将其转移到高温环境中,达到制冷效果。
3. 利用地下冷却:在地暖系统中,地暖管道通常埋在房屋的地板下面。
在夏季,地下温度通常低于室内温度,通过调节地暖系统的运行,让热水在地下管道中流动,可以将地下的低温传递到室内,实现制冷效果。
4. 利用水蓄冷技术:通过在地下或水体中设置冷却装置,将夜间的冷水储存起来,然后在白天通过地暖管道循环使用冷水来进行制冷。
需要注意的是,在利用地暖管制冷时,需要确保地暖系统具有适当的冷却能力,并且要合理安排地暖管道的布局,保证冷却效果均匀。
此外,还应选择合适的制冷设备和控制系统,以实现地暖管制冷的效果。
计量制冷量的方法
计量制冷量的方法制冷量是指制冷系统中冷冻剂从低温源吸热并经过压缩、冷凝和膨胀等过程后,从高温源释放出的热量。
它是评价制冷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计量制冷量的方法。
1. 比容法比容法是一种常用的计量制冷量的方法。
它通过测量制冷系统中冷冻剂的质量和温度变化来计算制冷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使用温度计测量冷冻剂进入和离开制冷系统的温度;- 然后,使用称重器测量冷冻剂的质量;- 最后,根据冷冻剂的温度变化和质量来计算制冷量。
2. 焓差法焓差法也是一种常用的计量制冷量的方法。
它通过测量制冷系统中冷冻剂的进出口焓差来计算制冷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使用温度计测量冷冻剂进入和离开制冷系统的温度;- 然后,使用压力计测量冷冻剂进入和离开制冷系统的压力;- 最后,利用冷冻剂的温度和压力数据以及焓表来计算进出口焓差,并由此计算制冷量。
3. 热测法热测法是一种常用的计量制冷量的方法。
它通过测量制冷系统中冷冻剂进出口的热量来计算制冷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使用温度计测量冷冻剂进入和离开制冷系统的温度;- 然后,使用热量计测量冷冻剂进入和离开制冷系统的热量;- 最后,根据冷冻剂的温度和热量数据来计算制冷量。
4. 热电偶法热电偶法是一种常用的计量制冷量的方法。
它通过测量制冷系统中冷冻剂进出口温度差和电功率来计算制冷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使用热电偶测量冷冻剂进出口的温度差;- 然后,使用功率计测量制冷系统的电功率;- 最后,根据温度差和电功率来计算制冷量。
5. 熵差法熵差法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计量制冷量的方法。
它通过测量制冷系统中冷冻剂的进出口熵差来计算制冷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使用温度计和压力计测量冷冻剂进入和离开制冷系统的温度和压力;- 然后,利用冷冻剂的温度和压力数据以及熵表来计算进出口熵差,并由此计算制冷量。
通过以上几种常用的计量制冷量的方法,可以准确评估制冷系统的性能,并为制冷系统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低温制冷方法
1.自然冷却:低温是相对来说,例如:烧开的热水,如果长时间放到不保温的
环境,那么就会慢慢的变凉,通常会根据所处的环境来判断。
2.机械制冷:比较常见的就是空调、冰箱的制冷方式,这种制冷方式,比较适
合密闭的环境,从而可以通过上述的方式进行制冷。
但相对来说,又是基于其它条件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3.低温冷却剂:在一些特殊的场所,通常通过上述两种很难达到制冷的要求,从
而会选择其它的制冷方式来进行制冷,而液氨与液氮则是制冷的方式。
4.间接冷却:间接的冷却方式与自然冷却有些类似,但同时也有一定的区别。
例如:我们将鸡蛋煮熟后,如果是自然冷却就是拿出来等着冷凉。
但间接冷却,则是将鸡蛋放入水中,让它冷的更快一些。
冷藏车五种制冷方式详解
三、冷板制冷
液氮制冷装置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无噪声和污染;液氮制冷量大、制冷迅速,适于速冻。液氮汽化不会使厢内受潮,并且氮气对食品保鲜、防止干耗均有好处。此外,液氮制冷控温精确(士 2 ℃ )。但是液氮成本较高,需经常充注,因而推广受到一定限制。同理,其他低温汽化的液态气体,亦可作为制冷剂,如液态二氮化碳( CN2)。
蒸气压缩式在蒸发器中汽化吸热制冷,在冷凝器中放热并重新冷凝成液态,在压缩机的驱动下,制冷剂不断地循环工作。
机械制冷装置广泛采用的主要原因在于制冷机组既能制冷又能加热,扩大了使用范围;厢内温度可实现自控调节,调温精确、可靠,调温范围较宽,能适应各种不同冷藏货物的运输。尽管机械制冷装置结构比较复杂、购置及运行费用较高,运转噪声较大等间题,但迄今为止,机械制冷仍为一种可靠、有效的制冷方式。
冷板装置本身较重、体积较大,占据了车厢的一定容积,而且冷板充冷一次仅可持续工作8~15H。因此冷板制冷适于中、轻型冷藏汽车的中、短途运输,近几年来,随着能源和环境污染间题日益突出,冷板制冷的应用发展较快,已成为仅次于机械制冷的制冷方式。
四、液氮制冷
液氮制冷就是利用液氮汽化吸热进行制冷。在大气压力下,液氮的沸点为-196℃ ,汽化潜热为200 kJ / kg 。氮气的比热为1.05 kJ /(Kg.℃ ),因此每千克液氮汽化并升温至-20℃时,所吸收的热量约为 385 kJ ,液氮沸点低,且是制氧的副产品,因而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
比较常用的几种制冷的方法
比较常用的几种制冷的方法1.1 液体汽化制冷液体汽化制冷是利用液体汽化时的吸热效应而实现制冷的。
在一定压力下液体汽化时,需要吸收热量,该热量称为液体的汽化潜热。
液体所吸收的热量来自被冷却对象,使被冷却对象温度降低,或者使它维持低于环境温度的某一温度。
为了使上述过程得以连续进行,必须不断地将蒸气从容器(蒸发器)中抽走,再不断地将液体补充进去。
由此可见,液体汽化制冷循环由液体工质低压下汽化、工质气体升压、高压气体液化、高压液体降压四个基本过程组成。
压缩式、吸收式、喷射式和吸附式制冷都属于液体汽化制冷方式。
1.1.1 压缩式制冷压缩式制冷系统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组成,用管道将其连成一个封闭的系统。
工质在蒸发器内与被冷却对象发生热量交换,吸收被冷却对象的热量并汽化,产生的低压蒸气被压缩机吸人,压缩机消耗能量(通常是电能),将低压蒸气压缩到需要的高压后排出。
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工质在冷凝器内被常温冷却介质(水或空气)冷却,凝结成高压液体。
高压液体流经膨胀阀时节流,变成低压、低温湿蒸气,进入蒸发器,其中的低压液体在蒸发器中再次汽化制冷。
1.1.2 吸收式制冷吸收式制冷是以热能为动力、利用溶液吸收和发生制冷剂蒸气的特性来完成循环的。
吸收式制冷系统的主要部件设该系统使用氨-水溶液为工作物质,则吸收器中充有氨水稀溶液,用它吸收氨蒸气。
溶液吸收氨蒸气的过程是放热过程。
因此,必须对吸收器进行冷却,否则随着温度的升高,吸收器将丧失吸收能力。
吸收器中形成的氨水浓溶液用溶液泵提高压力后送入发生器。
在发生器中,浓溶液被加热至沸腾。
产生的蒸气先经过精馏,得到几乎是纯氨的蒸气,然后进入冷凝器。
在发生器中形成的稀溶液通过热交换器返回吸收器。
为了保持发生器和吸收器之间的压力差,在两者的连接管道上安装了节流阀5。
在这一系统中,水为吸收剂,氨为吸收剂。
吸收式制冷的另外一种常见类型是以水为制冷剂,溴化锂水溶液为吸收剂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用于生产冷水,可供集中式空气调节使用,或者提供生产工艺需要的冷却用水。
各种制冷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各种制冷方法的原理和应用1. 压缩制冷法制冷剂在压缩机中受到压缩后,压力升高,温度变高,然后通过冷却管冷却,使其温度降低。
最后,通过节流装置,使制冷剂在蒸发器中蒸发,吸收热量,达到制冷效果。
•原理:利用制冷剂在压缩机中被压缩后温度升高,然后通过冷却管冷却,使其温度降低,最后在蒸发器中蒸发吸热,实现制冷效果。
•应用:压缩制冷法广泛应用于家用冰箱、商用制冷设备等。
2. 吸收制冷法吸收剂(一般为水)与制冷剂(一般为氨或氢氟碳化物)之间发生吸收作用,从而吸收制冷剂蒸气中的热量,并将其转移到冷却剂(一般为水)中,通过冷却剂将热量排出。
•原理:利用吸收剂与制冷剂之间发生吸收作用,从而将制冷剂蒸气中的热量转移到冷却剂中,实现制冷效果。
•应用:吸收制冷法常用于太阳能制冷、空调系统等领域。
3. 启发式制冷法该制冷方法基于压电材料,通过在电场的作用下使材料产生压电效应,从而引起材料的压强或压缩,释放热量,实现制冷效果。
•原理:利用压电材料在电场的作用下引起压强或压缩,释放热量,实现制冷效果。
•应用:启发式制冷法被广泛应用于微型制冷设备、电子设备散热等领域。
4. 热吸附制冷法通过在吸附剂表面或孔道中吸收水分,然后通过加热或减压来释放吸收的水分,并在释放过程中吸收热量,实现制冷效果。
•原理:利用吸附剂表面或孔道中吸收水分,然后通过加热或减压来释放吸收的水分,并在释放过程中吸收热量,实现制冷效果。
•应用:热吸附制冷法常用于无需电力驱动的制冷设备、无冷凝剂制冷等特殊领域。
5. 磁制冷法该制冷方法基于磁热效应,通过在磁场的作用下,磁性固体在磁热效应下的磁场变化中吸热或放热,实现制冷效果。
•原理:利用磁性固体在磁场变化中吸热或放热,实现制冷效果。
•应用:磁制冷法常用于低温制冷、特殊环境下制冷等领域。
6. 悬浮压缩法通过利用制冷剂分子的相对运动速度差异,使制冷剂分子撞击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上,从而进行制冷。
•原理:利用制冷剂分子的相对运动速度差异,在旋转离心机上进行制冷。
总结制冷原理的步骤与方法
总结制冷原理的步骤与方法
制冷原理的步骤与方法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压缩:制冷系统中的压缩机会将制冷剂从低压态压缩成高压态,从而提高其温度和压力。
2. 冷凝:高压高温的制冷剂进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与外部环境的热交换,冷凝剂的温度和压力降低,从而使其转化为高压液体。
3. 膨胀:高压液体制冷剂通过膨胀阀(节流装置)进入蒸发器,由于膨胀过程中的急剧降压,制冷剂的温度也会急剧降低,转化为低温低压的蒸发气体。
4. 蒸发:在蒸发器中,低温低压的制冷剂与外界的热量进行吸收,从而从蒸发器中的冷媒盘管内部吸收热量,使其完全蒸发,从而完成制冷作用。
制冷原理的方法包括:
1. 压缩循环制冷:利用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提高其温度和压力,再通过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等元件实现热量的传递和转换,完成制冷作用。
2. 吸收式制冷:利用吸收剂和制冷剂的相互作用,在吸收剂中实现制冷剂的溶解和析出,通过加热、冷凝、蒸发等过程完成制冷作用。
3. 热泵制冷:通过热泵的工作原理,将低温热量从低温环境提取,经过压缩和热交换等过程,提高温度并释放高温热量,从而实现制冷或供暖效果。
4. 蒸发冷却:利用蒸发过程中的吸热效应,将水或其他液体转化为蒸汽,从而达到降低温度的目的。
此方法常用于空调、冷藏等领域。
常见的五大制冷方法
常见的五大制冷方法
制冷领域常用的制冷方法有以下五种:
第一,利用高压气体的膨胀制冷,利用常温下的高压气体在膨胀机中绝热膨胀,风冷式冷水机组的型号,到达较低的温度,气体复热时即可在低温下制冷。
第二,液体蒸发制冷,在常温下冷凝的液体节流到较低的压力,这个时候,风冷式的冷水机组,它的温度也会随之降低,液体在低压下蒸发之后就能够达到制冷的效果。
第三,气体涡旋式制冷,在常温下高压气体流经涡流管就可分离成冷、热两股气流,冷气流复热时就能够制冷。
第四,半导体制冷,利用半导体的热-点效应制冷。
第五,化学方法制冷,利用吸热效应的化学反应过程制冷。
当今的制冷机利用的是高压气体膨胀制冷和液体的蒸发制冷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中间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液体的蒸发制冷。
各种的制冷机依靠某种工作介质的状态变化来完成它的工作循环,风冷式冷水机组所采用的的制冷剂被称为工作的介质。
这五种方式的制冷方法不断地应用在制冷厂家和制冷设备当中,其中利用风冷式的制冷机组制冷量也较大,能够满足人们对制冷量的需求。
制冷原理及基础知识
制冷原理及基础知识制冷技术是一种利用机械或其他手段将其中一系统中的热量转移至另一系统中的技术。
制冷的原理是通过创造低温区使得热量从高温区向低温区传递,最终使得低温区的温度降低。
本文将介绍制冷的基础知识,包括空气制冷和液体制冷。
1.空气制冷:空气制冷是常见的一种制冷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空气的物理性质,将空气进行压缩或膨胀,从而实现制冷目的。
空气制冷的循环包括压缩、冷却、膨胀和蒸发四个过程。
首先,通过压缩机将气体压缩,使其温度升高。
然后,通过冷凝器将高温高压的气体冷却至低温高压的液体。
接下来,通过节流阀膨胀器将高压液体膨胀为低温低压液体。
最后,通过蒸发器将低温低压液体转化为低温低压气体并吸收热量。
2.液体制冷:液体制冷是利用液体的物理性质来实现制冷的方法,常用的液体制冷剂有氨、氟利昂等。
液体制冷的循环包括蒸发、压缩、冷凝和膨胀四个过程。
首先,制冷剂在蒸发器中自液体转化为气体,吸收周围的热量。
然后,通过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的气体压缩为高温高压气体。
接下来,通过冷凝器将高温高压气体冷却至高温高压液体。
最后,通过膨胀阀使高温高压液体变为低温低压液体,并进入蒸发器循环。
3.制冷循环中的关键设备:a.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的气体压缩为高温高压气体的设备。
b.冷凝器:将高温高压气体冷却为高温高压液体的设备。
c.膨胀阀:控制制冷剂的流量和压力,使高温高压液体变为低温低压液体的设备。
d.蒸发器:将低温低压液体转化为低温低压气体并吸收热量的设备。
4.制冷剂的选择:制冷剂是制冷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低温下蒸发吸收热量,然后在高温下冷凝放热。
制冷剂的选择需要考虑其热物理性质、化学稳定性和环境友好性等因素。
5.制冷系统的应用:制冷技术广泛应用于空调、冷冻设备、冷藏设备、工业制冷等领域。
其应用可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实现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冷却和冷冻等。
总而言之,制冷技术是一种将热量从高温区传递至低温区的技术。
不同温度区的主要制冷方法
不同温度区的主要制冷方法
制冷技术在现代生活和工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不同的温度区域,采用的制冷方法也各有特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在不同温度区中,主要应用的制冷方法及其工作原理。
一、低温区(-40℃至0℃)
1.压缩式制冷:这是最常见的制冷方式,通过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然后通过冷凝器放热,冷凝成液体。
经过节流装置降压后,制冷剂变为低温低压的汽液混合物,在蒸发器中吸热实现制冷。
2.吸收式制冷:利用吸收剂与制冷剂之间的亲和力,通过加热吸收剂使制冷剂从溶液中蒸发出来,实现制冷。
这种方式不需要压缩机,适合在低电压或无电地区使用。
二、中温区(0℃至15℃)
1.冷藏制冷:主要应用于食品冷藏和空调领域。
采用压缩式制冷循环,通过调节制冷剂的流量和压缩机的运行参数,实现0℃至15℃的温度控制。
2.热泵制冷:热泵制冷在冬季可以制热,夏季可以制冷。
在制冷模式下,热泵从室内吸收热量,通过制冷循环排放到室外,实现室内温度的降低。
三、高温区(15℃以上)
1.蒸汽压缩制冷:适用于空调、热泵等设备。
通过蒸汽压缩制冷循环,将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经过冷凝器放热后,变为高温高压液体,再通过膨胀阀降压,实现制冷。
2.热管式制冷:利用热管内工作液的相变吸热和放热原理,实现高温区的
制冷。
热管式制冷具有结构简单、无运动部件、可靠性高等优点。
总结:不同温度区的主要制冷方法包括压缩式制冷、吸收式制冷、冷藏制冷、热泵制冷、蒸汽压缩制冷和热管式制冷等。
这些制冷方法在各自适用的温度范围内,为生活和工业提供了有效的温度控制手段。
使风扇制冷的方法
使风扇制冷的方法风扇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制冷领域的设备,通过风扇的风力和对流效应,可以提供空气流动和散热。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使风扇制冷的方法。
1. 直接风冷法:这是最简单的一种风扇制冷方法,即直接用风扇吹风降温。
风扇产生的风可以将周围的空气吹至物体表面,加速物体的散热速度。
例如,在炎热的夏天,我们可以用风扇对自己进行降温,或者将风扇对准电脑、电器等设备进行散热。
通过风扇的风力和物体表面积的增加,可以加速散热效果。
2. 风扇辅助散热技术:在一些对散热要求较高的场合,常常会采用风扇辅助散热技术。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将风扇结合到散热装置上,利用风扇产生的风力增加散热效果。
例如,在计算机的CPU散热器上安装了风扇,通过风扇将散热器与外部空气进行交换,以达到散热的目的。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需要较高散热功率的设备。
3. 风扇制冷技术: 风扇制冷技术是一种通过利用风扇的风力进行制冷的方法。
具体而言,通过风扇产生的气流可以将热量从物体表面带走,从而实现制冷效果。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小型和低功率的设备,如电子设备、冰箱等。
通过将风扇置于设备内部,通过风力将热量从设备内部带到外部,达到制冷的效果。
4. 风扇通风技术:风扇通风技术是一种通过利用风扇的风力进行通风的方法。
风扇产生的气流可以带走室内的湿气和污浊空气,并将新鲜空气吹入室内,从而实现通风效果。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需要保持室内空气清洁和湿度适宜的场所,如家庭、办公室等。
通过风扇通风技术,可以调节室内空气温度和湿度,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5. 风扇喷淋制冷技术:风扇喷淋制冷技术是一种通过风扇和冷却剂进行制冷的方法。
具体而言,通过将冷却剂喷洒到设备表面,然后再利用风扇的风力将冷却剂蒸发,从而吸收热量,实现制冷效果。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需要快速制冷并且散热要求较高的设备,如冰箱、冷库等。
总结来说,风扇制冷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散热技术。
通过风扇的风力和对流效应,可以加速物体的散热速度,从而达到降温和制冷的效果。
怎么快速制造冷气的方法
怎么快速制造冷气的方法
要快速制造冷气,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使用风扇:将风扇面对窗户或开放的门,以便将室外的空气引入室内,同时提供空气流动。
风扇可以帮助散热并提供舒适的风。
2. 制造自制空调:将冰块放在一个大容器中,然后将风扇对准容器,冰块的冷气会被风扇吹向室内,提供暂时的冷却效果。
3. 使用湿毛巾:将湿毛巾放入冰箱冷冻室中,待其冻结后,将其裹在脖子上或放在额头附近。
这样可以通过传导和蒸发来降低体温,提供一定的凉爽感。
4. 开启水龙头:将冷水打开,让水流在手腕或脚踝附近,这样可以利用水的温度传导特性,将体温散发出去,并带来暂时的凉爽感。
5. 关闭太阳能进入:关闭房间内的窗帘、百叶窗等,防止阳光直接进入室内,减少室内的温度上升。
注意:以上方法只能提供暂时的凉爽感,无法达到正式的冷气效果。
在炎热天气中,建议还是使用正规的空调设备来获得长时间的舒适。
同时,在进行任何DIY 或使用不寻常的制冷方法时要小心安全,避免意外伤害。
六种常见制冷方式
六种常见制冷方式一、蒸汽式压缩制冷原理:在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系统中,压缩机从蒸发器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蒸汽,经压缩机绝热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过热蒸汽,再压入冷凝器中定压冷却,并向冷却介质放出热量,然后冷却为过冷液态制冷剂,液态制冷剂经膨胀阀(或毛细管)绝热节流成为低压液态制冷剂,在蒸发器内蒸发吸收空调循环水(空气)中的热量,从而冷却空调循环水(空气)达到制冷的目的,流出低压的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如此循环工作。
压缩机功能:把制冷剂蒸气从低压状态压缩至高压状态,创造了制冷剂在冷凝器中常温液化的条件。
被称为整个装置的“心脏”。
冷凝器功能:使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过热蒸气冷却,并凝结为制冷剂液体,在冷凝器内制冷剂的热量排放给冷却介质。
分类:水冷式冷凝器、风冷式冷凝器、蒸发式冷凝器。
风冷式冷凝器:使用和安装方便,不需要冷却水、热量由分机将其带入大气中。
但同样传热系数低,相对其他类型重量偏大,翅片表面会积灰是散热能力下降,须及时清理。
蒸发器功能:依靠制冷剂液体的蒸发来吸收冷却介质热量的换热设备,它在制冷系统中的任务是对外输出冷量。
分类:满液式(沉浸式)蒸发器、干式蒸发器。
干式蒸发器:沉浸式蛇管、壳管式、板式、喷淋式等。
节流装置功能:截流降压:高压常温的制冷剂流过膨胀阀后,就变为低压、低温的制冷剂液体。
控制制冷剂流量:膨胀阀通过感温包感受蒸发器出口处制冷剂过热度的变化来控制阀的开度,调节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流量,使其流量与蒸发器的热负荷相匹配。
控制过热度:膨胀阀具有控制蒸发器出口制冷剂过热度的功能,即保持蒸发器的传热面积的充分利用,又防止压缩机冲缸事故的发生。
分类:手动节流阀、热力膨胀阀、毛细管、电子膨胀阀、浮球板、固定孔板、可变孔板。
二、蒸汽吸收式制冷以制冷剂-吸收剂为工作流体,称为吸收工质对。
常用工质对:溴化锂-水(制冷剂是水)、氨-水(制冷剂是氨)-低沸点工质是制冷剂。
装置:吸收式制冷装置由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循环泵、节流阀等部件组成,工作介质包括制取冷量的制冷剂和吸收、解吸制冷剂的吸收剂,二者组成工质对。
三种常用制冷方式比较
三种常用制冷方式比较1、前言本文介绍了三种主要空调系统的优缺点,蒸汽压缩式空调系统具有较高的制冷系数和较强的制冷、制热能力,但这种系统所使用的制冷剂CFCs,对臭氧层有活多或少的破坏,且运行时噪音很大,窗式空调尤为明显。
分体式中央空调系统将冷凝器、压缩机封闭在一金属箱体内放在室外,将蒸发器装在一箱体内放在室内,从而可以降低系统的噪音,同时,它采用新型的制冷剂,例如用R134a取代CFCs,可以有效降低对臭氧层的破坏。
但新型制冷剂的采用却使系统的COP 值有所降低。
吸收式空调系统的COP值中等,具有废热再利用及再生热的优点,但这种系统体积较大。
热电式空调系统体积小,噪音低,但它的COP值较其他两种系统低,并且设备价格昂贵。
此外,这种系统利用直流电运行,可使用电池或DV直接驱动。
2、三种空调系统的热力循环和原理2.1 蒸汽压缩式循环不设有换向阀的蒸汽压缩式空调系统只能在夏天用于制冷,大多数蒸汽压缩式空调系统能全年运行,既能制冷也能制热,两种过程分如图1所示。
在制冷循环系统中,压缩机从蒸发器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R134a蒸汽,经压缩机绝热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过热蒸汽,再压入冷凝器中定压冷却,并向冷却介质放出热量,然后冷却为过冷液态制冷剂,液态制冷剂经膨胀阀(或毛细管)绝热节流成为低压液态制冷剂,在蒸发器内蒸发吸收空调循环水(空气)中的热量,从而冷却空调循环水(空气)达到制冷的目的, 流出低压的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如此循环工作.蒸汽压缩式空调系统的实际逆卡诺循环过程的值如下:(1)显然,当热源温度相同时,实际逆卡诺循环的COP ir,c值比理想卡诺循环的COP的值小,并且随着和的增大而减小。
carnot从公式(1)可以看出:对COP ir,c值的影响较大。
空调系统正常运行时,蒸发器中空气出口温度比进口温度低,一般至少低8℃,即大于等于8℃。
对于冷凝器,为使制冷系统能有效的运行,周围环境温度一般要求低于43℃。
常见的六种制冷方式
常见的六种制冷方式01 蒸汽式压缩制冷原理:在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系统中,压缩机从蒸发器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蒸汽,经压缩机绝热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过热蒸汽,再压入冷凝器中定压冷却,并向冷却介质放出热量,然后冷却为过冷液态制冷剂,液态制冷剂经膨胀阀(或毛细管)绝热节流成为低压液态制冷剂,在蒸发器内蒸发吸收空调循环水(空气)中的热量,从而冷却空调循环水(空气)达到制冷的目的,流出低压的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如此循环工作。
压缩机功能:把制冷剂蒸气从低压状态压缩至高压状态,创造了制冷剂在冷凝器中常温液化的条件。
被称为整个装置的“心脏”。
冷凝器功能:使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过热蒸气冷却,并凝结为制冷剂液体,在冷凝器内制冷剂的热量排放给冷却介质。
分类:水冷式冷凝器、风冷式冷凝器、蒸发式冷凝器。
风冷式冷凝器:使用和安装方便,不需要冷却水、热量由分机将其带入大气中。
但同样传热系数低,相对其他类型重量偏大,翅片表面会积灰使散热能力下降,须及时清理。
蒸发器功能:依靠制冷剂液体的蒸发来吸收冷却介质热量的换热设备,它在制冷系统中的任务是对外输出冷量。
分类:满液式(沉浸式)蒸发器、干式蒸发器。
干式蒸发器:沉浸式蛇管、壳管式、板式、喷淋式等。
节流装置功能:截流降压:高压常温的制冷剂流过膨胀阀后,就变为低压、低温的制冷剂液体。
控制制冷剂流量:膨胀阀通过感温包感受蒸发器出口处制冷剂过热度的变化来控制阀的开度,调节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流量,使其流量与蒸发器的热负荷相匹配。
控制过热度:膨胀阀具有控制蒸发器出口制冷剂过热度的功能,即保持蒸发器的传热面积的充分利用,又防止压缩机冲缸事故的发生。
分类:手动节流阀、热力膨胀阀、毛细管、电子膨胀阀、浮球板、固定孔板、可变孔板。
02 蒸汽吸收式制冷以制冷剂-吸收剂为工作流体,称为吸收工质对。
常用工质对:溴化锂-水(制冷剂是水)、氨-水(制冷剂是氨)-低沸点工质是制冷剂。
装置:吸收式制冷装置由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循环泵、节流阀等部件组成,工作介质包括制取冷量的制冷剂和吸收、解吸制冷剂的吸收剂,二者组成工质对。
简易制冷方法
简易制冷方法
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制冷设备成为了许多人家中必不可少的电器。
一些地方经济条件相对较差,人们无法购买昂贵的空调或制冷设备。
今天,本文将介绍一些简易制冷方法,帮助你度过酷热的夏天。
一、冰块散热法
将冰块(或冰袋)放在房间的通风口,或者直接放在房间中,通过冰块的散热效果,减少室内的温度。
这种方法不仅简便易行,还能够有效地降低室内的温度,是制冷的好方法。
二、改变通风方向
利用自然界的“风箱效应”,改变室内空气的流动方向,增强室内的通风效果。
如在南边的窗户上开一个小缝隙,北边的窗户上开大门大窗,利用南北窗户之间的空气流动来实现降温。
三、盆景制冷法
将盆景放在室内,不仅能起到观赏的作用,还能起到制冷的作用。
由于盆景中的水分能散发出大量的蒸发热,从而使室内温度下降,达到降温的效果。
四、绿植降温法
在室内摆放适量的绿植,可以吸收室内的热量,净化空气,达到制冷降温的效果。
绿植还可以与室内的空气中的湿度相互作用,形成微小的水珠,从而达到降温的效果。
五、晾衣架制冷法
在室内摆放晾衣架,将湿衣服晾在室内,不仅可以增加室内的湿度,还可以形成水蒸气,在蒸发的过程中吸收室内的热量,达到制冷的效果。
六、糖和盐制冷法
将糖或盐放在室内,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达到降温的效果。
这种方法虽然不常用,但是也是一种可行的制冷方法。
总而言之,这些简易制冷方法虽然不如空调或制冷设备那样有效,
但也是一些经济条件有限的人们可以采用的制冷方式。
在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但一定要注意安全问题,确保使用这
些方法时不会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
急冷的措施
急冷的措施概述急冷是一个常用的工艺过程,用于快速将高温物体或器件降温。
在很多应用中,急冷可能是必需的,例如在电子元件测试中,需要快速降温以模拟极端条件。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急冷措施及其原理和应用场景。
气体喷射冷却气体喷射冷却是一种常见的急冷方法,通常使用压缩空气或惰性气体(如氮气)进行喷射。
该方法通过迅速排除热量,将物体快速冷却到所需温度。
在气体喷射冷却过程中,气体与物体之间的换热主要通过对流和传导来实现。
原理气体喷射冷却的原理基于冷却剂通过对流和传导与物体进行换热的过程。
当冷却剂以一定的速度喷射到热物体表面时,冷却剂与物体之间会发生热量传递。
冷却剂吸收物体的热量,同时冷却剂被加热,然后将热量带走。
这样,冷却剂就可以快速将物体的温度降低。
应用场景气体喷射冷却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特别是在电子元件测试和热处理过程中。
在电子元件测试中,当需要模拟极端温度的环境时,可以使用气体喷射冷却来快速降温。
在热处理过程中,可以使用气体喷射冷却来快速冷却金属材料,以改变其物理和化学性质。
液体喷射冷却液体喷射冷却是另一种常见的急冷方法,通过将低温液体喷射到物体表面来快速降低其温度。
常用的液体包括液氮、液氧和液态制冷剂等,这些低温液体可以迅速带走物体的热量,实现快速降温。
原理液体喷射冷却的原理与气体喷射冷却类似,都是通过冷却剂与物体之间的热量传递来实现快速降温。
不同的是,液体喷射冷却使用的是低温液体,这些液体的低温性质使其能够更有效地吸收和带走物体的热量。
应用场景液体喷射冷却在各种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航空航天领域,液氮喷射冷却可以用于冷却航天器的热保护层。
在化工工艺中,液态制冷剂的喷射冷却可以用于控制反应过程中的温度。
在实验室中,液体喷射冷却可以用于制备低温样品或快速冷却实验样品。
深度冷冻深度冷冻是一种将物体迅速降温到极低温度的急冷方法。
通常使用液氮或液氩等低温液体进行深度冷冻。
深度冷冻可以使物体迅速达到非常低的温度,以实现某些特殊应用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常用的几种制冷的方法
1.1 液体汽化制冷
液体汽化制冷是利用液体汽化时的吸热效应而实现制冷的。
在一定压力下液体汽化时,需要吸收热量,该热量称为液体的汽化潜热。
液体所吸收的热量来自被冷却对象,使被冷却对象温度降低,或者使它维持低于环境温度的某一温度。
为了使上述过程得以连续进行,必须不断地将蒸气从容器(蒸发器)中抽走,再不断地将液体补充进去。
由此可见,液体汽化制冷循环由液体工质低压下汽化、工质气体升压、高压气体液化、高压液体降压四个基本过程组成。
压缩式、吸收式、喷射式和吸附式制冷都属于液体汽化制冷方式。
1.1.1 压缩式制冷
压缩式制冷系统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组成,用管道将其连成一个封闭的系统。
工质在蒸发器内与被冷却对象发生热量交换,吸收被冷却对象的热量并汽化,产生的低压蒸气被压缩机吸人,压缩机消耗能量(通常是电能),将低压蒸气压缩到需要的高压后排出。
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工质在冷凝器内被常温冷却介质(水或空气)冷却,凝结成高压液体。
高压液体流经膨胀阀时节流,变成低压、低温湿蒸气,进入蒸发器,其中的低压液体在蒸发器中再次汽化制冷。
1.1.2 吸收式制冷
吸收式制冷是以热能为动力、利用溶液吸收和发生制冷剂蒸气的特性来完成循环的。
吸收式制冷系统的主要部件
设该系统使用氨-水溶液为工作物质,则吸收器中充有氨水稀溶液,用它吸收氨蒸气。
溶液吸收氨蒸气的过程是放热过程。
因此,必须对吸收器进行冷却,否则随着温度的升高,吸收器将丧失吸收能力。
吸收器中形成的氨水浓溶液用溶液泵提高压力后送入发生器。
在发生器中,浓溶液被加热至沸腾。
产生的蒸气先经过精馏,得到几乎是纯氨的蒸气,然后进入冷凝器。
在发生器中形成的稀溶液通过热交换器返回吸收器。
为了保持发生器和吸收器之间的压力差,在两者的连接管道上安装了节流阀5。
在这一系统中,水为吸收剂,氨为吸收剂。
吸收式制冷的另外一种常见类型是以水为制冷剂,溴化锂水溶液为吸收剂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用于生产冷水,可供集中式空气调节使用,或者提供生产工艺需要的冷却用水。
吸收式制冷机消耗热能,可用多种不同品位的热能驱动。
通常用1MPa(表压力)以下的蒸气或燃气、燃油为驱动热源。
也可以利用温度在75℃以上的热水、废气等低品位余热驱动;还可以利用太阳能、地热等能源。
因此,吸收式制冷易于实现能源的综合利用。
1.1.3 喷射式制冷
喷射式制冷以蒸气的压力能为驱动能源,用喷射器造成一个真空环境,使制冷剂在低温下蒸发而制冷。
如图2-3所示,是一种开式循环的喷射式制冷原理图。
从锅炉来的蒸气进入喷射器的喷嘴,在其中迅速膨胀,在喷嘴出口处达到很大速度并形成真空状态。
由于高速气流的引射作用,将蒸发器内的蒸气不断抽吸出来,从而保持蒸发器的真空。
在喷射器内,工作蒸
气与被引射蒸气经过充分混合后以冷凝压力流出。
所以,喷射式制冷机中,制冷剂和工作蒸气是同一种物质。
1.1.4 吸附式制冷
吸附制冷系统也是以热能为动力的能量转换系统,其机理是,一定的固体吸附剂对某种制冷剂气体具有吸附作用。
周期性地加热和冷却吸附剂,使之交替吸附和解吸,解吸时,释放出制冷剂气体,并使之冷凝为液体;吸附时,制冷剂液体蒸发,产生制冷作用。
吸附制冷的工作介质是吸附剂-制冷剂工质对。
以沸石-水工质对为例,由吸附床、冷凝器、蒸发器和管道构成一个封闭系统,吸附床内充装了沸石,制冷剂液体(水)聚集在蒸发器中。
吸附床被加热时,沸石温度升高,产生解吸作用,从沸石中脱附出水。
此时,系统内的水压力上升,当达到与环境温度对应的饱和压力时,水在冷凝器中凝结,同时放出潜热,凝水贮存在蒸发器中。
对吸附床冷却时,沸石温度逐渐降低,它吸附水的能力逐步提高,造成系统内气体压力降低,蒸发器中的水不断蒸发出来,用以补充沸石对水的吸附。
蒸发过程吸热,达到制冷的目的。
1.2 热电制冷
热电制冷又称温差电制冷或半导体制冷。
在铜丝的两头各接一根铋丝,再将两根铋丝分别接到直流电源的正、负极上,通电后,发现一个接头变热,另一个接头变冷,这个现象称为帕尔帖效应,是热电制冷的依据。
热电制冷的效果主要取决于两种材料的热电势。
纯金属材料的导电性好、导热性也好,但其帕尔帖效应很弱,制冷效率极低(不到1%)。
半导体材料具有较高的热电势,可以成功地用来做成小型热电制冷器。
但热电制冷的效率不高,半导体器件的价格又很高,而且必须使用直流电源,因此往往需要变压整流装置,增加了热电堆以外的体积,所以热电制冷在需要制冷量较大的场合不宜使用。
但由于它改变电流方向就可以实现制冷、制热的相互转换,灵活性强、使用方便可靠,非常适合于空间探测飞机上的科学仪器、电子仪器和医疗器械的制冷装置上,核潜艇驾驶舱的空调设备上,还常在手提式冷热箱中采用热电制冷,很适合于郊游、兵营、或汽车司机使用。
1.3 气体膨胀制冷
高压气体绝热膨胀时,对膨胀机作功,同时气体的温度降低。
用这种方法可以获得低温。
与液体汽化式制冷相比,空气膨胀制冷是一种没有相变的制冷方式,所采用的工质主要是空气。
此外,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工质也可以是CO2,O2,N2,He或其它理想气体。
构成这种制冷方式的循环系统称为理想气体的逆向循环系统。
其循环型式主要有:定压循环,有回热的定压循环和定容循环。
最早出现的空气制冷机采用的是定压循环,它由两个等压过程和两个等熵过程组成,其制冷流程见图2-4。
从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温度为T2)进入冷却器,在定压下被冷却到温度T3,然后进入膨胀机,等熵膨胀到冷室的压力(一般为105Pa左右),同时温度降到了T4,成为低温低压冷气流,冷气流进入冷室,使被冷却对象降温,而空气本身因吸收了热量,温度回升到了T1,这个过程是在低压下的等压吸热过程。
离开冷室的空气被压缩机
吸入,完成下一次循环。
1.4 涡流管制冷
涡流管制冷首先是由法国人兰克(Ranque)提出的。
他在1933年发明一种装置,可以使压缩气体产生涡流,并将气流分成冷、热两部分,该装置称为涡流管,又叫兰克管。
这种制冷方法称为涡流管制冷。
涡流管装置的结构如图2-5所示。
它由喷嘴、涡流室、孔板、管子和控制阀组成。
涡流室将管子分为冷端、热端两部分。
喷嘴沿涡流室切向布置,孔板在涡流室与冷端管子之间,热端管子出口处装控制阀。
管外为大气。
经过压缩并冷却到常温的气体(通常是空气,也可以是C02,N2等其他气体)进入喷嘴,在喷嘴中膨胀并加速到音速,从切线方向射入涡流室,形成自由涡流。
自由涡流的旋转角速度离中心越近就越大。
由于角速度不同,在环形气流的层与层之间产生摩擦,内层气体失去能量,从孔板流出时具有较低的温度;外层气体吸收能量,动能增加,又因为与管壁摩擦,将部分动能变成热能,使得从控制阀流出的气体具有较高的温度。
由此可见,涡流管可以同时获得冷、热两种效应。
用控制阀控制热端管子中气体的压力,从而控制冷、热两股气流的流量及温度。
只有在阀部分开启时,才出现冷、热分流现象。
涡流管工作原理的定性解释比较清楚,但由于管内气流之间的传导和对流情况比较复杂,故对冷、热端温度进行定量的理论计算尚有困难。
实验表明,当高压气体为常温时,冷气流的温度可达-10℃~-50℃,热端温度可达100~130℃。
涡流管制冷的主要缺点是:效率太低、气流噪声大。
但它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启动快,使用灵活,因而常用在有高压气源或易于低价获得高压气体的场合。
1.5 绝热放气制冷
刚性容器中的高压气体在绝热放气时温度降低(该过程称焦耳膨胀),利用此效应可以制冷。
如果放气前容器中气体压力足够高,温度又很低,那么,绝热放气时残留在容器中的气体将能够降到液化的温度。
利用放气制冷而又连续工作的制冷机有G-M循环制冷机、S循环制冷机和脉管制冷机。
1.6 磁制冷
固体磁性物质在受磁场作用磁化时,系统的磁有序度增加,对外放出热量;再将其去磁,磁有序度下降,又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这种磁性离子系统在施加与除去磁场的过程中所出现的现象称磁热效应,利用磁热效应的制冷方式即为磁制冷。
磁制冷是在顺磁体绝热去磁过程中获得冷效应的,可以达到极低的温度。
一般,制冷温度在16K以下者称低温磁制冷,高于该温度则为高温磁制冷。
目前,低温磁制冷技术比较成熟,高温磁制冷尚处于研究阶段。
此外,在化学反应中,往往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我们也可以利用吸热效应实现制冷。
综上所述,制冷的方法有很多,都有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
但在普通制冷温度范围,液体汽化制冷仍然占据压倒性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