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耳的音乐创作的风格特点和历史地位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聂耳的音乐创作的风格特点和历史地位分析

内容提要: 本文从聂耳的生平与音乐创作两方面入手,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几首聂耳的音乐作品。并从其创作的风格与特点出发,宏观阐述革命战争年代音乐以及音乐家的作用和历史地位。

关键词: 聂耳创作风格特点历史地位

聂耳是我国一名伟大的音乐家,在其短暂一生写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音乐。有反映旧社会工人阶级工作、生活和斗争的,如《大路歌》、《码头工人》;有反映中国人民苦难生活的作品,特别是描写广大妇女生活和思想感情的,如《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塞外村女》、《飞花歌》;还有许多的爱国歌曲的创作,如《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

聂耳的歌曲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他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奠基人。

一、简介聂耳

聂耳,原名聂守信,字紫艺(又子义),原籍是云南玉溪,于1912年生于昆明。不幸的是他在1935年7月17日游泳时淹没于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的鹄沼海中,终年23岁。

聂耳的成长历经着封建军阀混战、“五卅运动”等事件,在这种充满矛盾冲突的社会环境下,使聂耳加深了对社会现实的认识与思考,他于1928年秋,加入了当地的共青团。在成长中,他找到了自己奋斗目标的人生观——“打倒恶社会,建立新社会”(见聂耳中学作文《我的人生观》1928年于《聂耳专辑》第一辑),而逐渐走上艺术的道路。

1931年,他进入了里黎锦晖领导的“明月歌舞剧社”,从中得到了丰富的生活经验而且开阔了艺术视野,专业技能也能有所提高,像他的小提技巧和作曲理论等。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也在不断的自我反思,认识到“不论你从哪条路跑,你对于哲学的基础不稳定,终于是难得走通的”;“新的脑子的培养不是用一个模型一套便一次铸成永不腐败的。它正如一棵嫩小的植物,随时需要合理的灌溉。……脑筋若无正确的思想培养,任它怎样发达,这发达总是畸形的发达,那么这一切的行为都没有稳定的正确立足点”(见聂耳1931年8月16日的日记,载《聂耳全集》下卷)

聂耳的爱国热情在接踵而来的“九一八”事变中得到了激发,并推动了他对提高自己的觉悟的迫切要求,在1932年时,他参加了中国左翼“剧联”的剧评小组,最终离开了与自己理想相去甚远的“明月歌舞剧社”,并放弃演奏小提琴,而要做“革命音乐”,为劳苦大众作曲。

二、浅谈聂耳的音乐创作

聂耳在1933年与田汉、任光等人组织了“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成为了左翼音乐活动的主要骨干,并且以他炽热的爱国热情和深沉的民族忧患意识创作了大量的展现中国人民生活风貌以及反映中国人民心声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在近代音乐史中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价值。

从1933年开始,聂耳就开始用音乐去表达一个阶级的心声,也真正的投入到革命音乐的创作中,先后创作了影片《母性之光》的插曲、《开矿歌》以及《卖报歌》等。他之所以被称为中国音乐史上第一个准确刻画工人阶级形象的作曲家主要是他能够用音乐完美的表现工人阶级的工作和生活。如《大路歌》(田汉词)、《开路先锋》(孙师毅词)、《码头工人》(百灵词)、《打长江》(田汉词)等。`这些歌曲深刻地揭示了我国无产阶级劳动群众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统治的双重压迫下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聂耳在这些作品中强调了他们被压迫的痛苦却又愤怒和仇恨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人们迫切要求反抗的意志和力量。下面我们简略谈谈《码头工人》这首歌曲。

1.《码头工人》

《码头工人》是一首四段体歌曲。第一段为后面各段的母体,它是一个对比乐段。第二段的第一句为新材料(笨重的麻袋……)第二句是重复第一段的第二句(搬哪……)。第三段也是变化重复第一段。最后一段有着尾声的作用,其旋律音素也来自于第一段。

整首音乐的旋律在节奏方面很有特色。多处用了三连音的节奏型,体现了工人们沉重的步伐。这种节奏型在第一段的末尾首次呈示出来,然后在后面的音乐中贯穿运用。

歌曲以大调色彩为主,力量坚定,加上处于低音区,形象地刻画出码头工人们的劳苦形象。聂耳的这种写出作手法使他的音乐形象独具一格。他的歌曲给人以鼓舞的力量,在音乐中所塑造的无产阶级的形象不是一群消极的被压迫者,而是中国革命斗争的先锋,是新的社会的缔造者。

当然聂耳所作歌曲的意义与作用远不止于此。1936年,吕骥在发表的著名的《中国新音乐的展望》中曾述:由进步的电影,如《大路歌》、《桃李劫》、《风云儿女》、《新女性》等所提出的一些歌曲作品,使进行的迟缓的中国音乐加速了它的速度,并且转变了一个完全新的方向;中国音乐到这个时候是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不仅说是这些歌曲本身具有一种新的内容和新的技巧,更重要的是从此中国音乐从享乐的、消遣的、麻醉的原野中顽强地获得了她的新的生命,以健强的、活泼的步伐进入了广大的进步群众中,参加他们的生活,以至于成为了他们战斗的武器。无疑地,这是中国音乐发展过程中一个质的飞跃。

而在这里,聂耳的创作的动力和成功以及那种推动力与他那先进的世界观是密不可分的。聂耳的是世界观是马克思唯物主义世界观,他以这种世界观来指导自己的音乐创作与批评。

在聂耳的作品中,大多以抒情为主,特别是反映中国广大妇女的痛苦生活和思想情感的作品,如《梅娘曲》(田汉词)、《塞外村女》(唐纳词)、《飞花歌》(孙师毅词)、《铁蹄下的歌女》(许幸之词)等。他在描写以妇女为题材的作品有着自己独特的形象与风格。

2.《梅娘曲》

《梅娘曲》是一首分节歌,三段歌词均采用大致相同的旋律,但在乐句处理

上运用了“同头变尾”的作曲手法。

该乐段分为四个乐句,为同质对比的关系。旋律的速度较慢,音区较低,气息悠长,形象地刻画出了女主人公的惆怅心理。

整首歌曲为大小调混合色彩,末尾终止在大调上,这是聂耳常用写作手法,表现光明终将战胜黑暗的历史必然。

《梅娘曲》是一首凄美的爱情歌曲,旋律具有一种哭诉的情绪,以三段歌词结束的不同,音乐也随之做着变化处理,从而突出的表现了主人公当时不断增加的内心惆怅和隐痛的感情。与歌词和歌曲的背景和谐的搭配。

3.《铁蹄下的歌女》

《铁蹄下的歌女》是女性题材中代表性歌曲。歌中表现出了一个被旧社会所损害的女性发出的沉痛的控诉!同时也揭示出了女主人公内心所蕴藏的崇高的爱国热情。首歌曲富有沉痛的、深情的,但又富于强烈的戏剧性。这首歌也是我国20世纪30年代,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一个受尽生活折磨的善良的中国妇女真实的典型的写照。

歌曲以小调色彩开始,音乐较为暗淡,但最终结束在大调上,既有着两种调式交替的色彩,又有大调的张力。全曲为同质对比的三段体。

第一个乐段的前两句是气息悠长的抒情性旋律,表现了歌女们不甘心处于社会底层的痛苦心情,后两句是节奏紧凑的朗诵性旋律,唱出了歌女们心中的不平和对造成国家破亡的黑暗社会的质问与控诉,情绪悲愤。在高潮部分时,歌曲的声调、语气和情绪变化同音调、节奏结合紧密,乐名从弱拍起的写法,突出了某些歌词,表现了在旧中国,歌女们心中那不平的呐喊。

在词曲搭配上多用一字一音的写法,叙述味浓,这与与歌词的内容十分符合。整首歌曲的速度较慢,且多处于中低音区,旋律起伏也不大,多用级进,这些因素共同塑造出了一种沉痛的感情色彩。其中,装饰音的运用手法,非常的巧妙,形象地刻画出了女性的婉约与柔美。

第二段转入了字字血,声声泪的叙述,旋律中充满着辛酸和凄楚。

第三乐段是音乐的高潮,表达了歌女们不可抑制的愤慨之情。

整首歌曲满含悲愤却不屈服。表现出了歌女们“位卑不忘忧国”的崇高的爱国精神。

聂耳的音乐有着强烈的倾诉力、号召力和鼓舞力!他的这一时期的写作手法也打破了以往传统的以外国歌曲填词的手法,有了属于民族的、时代的气息!这些值得继往开来的音乐学者们的借鉴、学习和发扬。

在对聂耳的作品分析中,我们不难了现,在创作中,聂耳对于不同的被压迫阶级的人民的生活,以及对他们的内心世界的洞察和体验是非常的生动、深刻而准确的。同时,聂耳对于一些不同形象的音乐刻画,也是非常细致和生动的。

这一时期聂耳的创作手法也与以往的音乐有着很大区别。他的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很重视的是音乐的民族风格和艺术形式的创新。他的音乐的创作总是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是以深刻反映现实和密切与群众相结合为出发点的。像上述的《码头工人》就是吸取了号子的曲调发展而来;《塞外村女》、《飞花歌》等则是吸取了山歌、小调的曲调加以发展。他的创作手法有着新的形式,并为以后的“新音乐”的发展指引着方向。

最后,我们不得不提到聂耳创作的爱国歌曲。在应广大群众强烈要求开展抗日斗争和拯救民族危亡的心声中,在抗日战争的环境下,他创作了许多爱国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词)、《毕业歌》(田汉词)等。在创作这些革命歌曲时,他吸收了外国音乐的一些元素,并根据歌曲内容的需要,中西结合,使音乐有了创新和发展。其创作的内容更为丰富,形式也更为多样。

在聂耳的歌曲中可以看出他大胆地突破了以往的传统的,一般的方整性的歌曲结构原则。他创造性的尝试了一种新的歌曲的结构原则——以短小的动机或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