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第17课 古诗三首 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课件(3课时,42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课件(3课时,42张PPT)

语文六年级 上册
第五单元
17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江南春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一年四季中,你们最喜欢哪个 季节?为什么呢?奇妙的大自然,正因为有了 季节的更替,自然的变换,才给我们带来了 五彩缤纷的世界,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古代 许多诗人看到这样美好的世界,为我们留下 了赞美四季美景的诗。大家能背几首吗?
语文六年级 上册
第6单元
17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浪淘沙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唐代诗人 刘禹锡笔下黄河的风采神韵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诵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注意本诗的停顿节奏。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他当时是有些伤感的,从“南朝四百八 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可以看出(结合当 时的社会背景谈)
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 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 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 有多少楼合意境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 中了呢?
诗人在在赞美风景秀丽的江南时, 也感慨南朝的覆灭,暗含着对唐王朝命 运深深的优虑,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 手法,这是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夜泊秦准》也采用了这样的写法。
好美的风景呀!诗中描画了哪些景物呢? 请你把诗中描写景物的词语画出来。
莺啼 绿树 红花 水村 山郭 酒旗 寺庙 楼台 烟雨 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上述景物加以描画, 说说词语所表达的意象。
广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快地歌 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 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数 不清的寺庙、迷漫的烟雨。
三、精读古诗,感悟诗境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教学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教学PPT

结合注释和插图,初感江南美景。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
山郭:山城、山村。
酒旗:酒招子,酒馆外悬挂的 旗子之类的标识。
南朝:公元
年先后建都
于建康(今江苏南京)的宋、
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总称。
四百八十寺:虚指,形容寺院 很多。
指导书写
再读古诗,你仿佛 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结合我们想象的江南春景和注释,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广阔的江南地区,到处莺啼阵阵,绿 树掩映着红花,依山傍水的村庄、迎风招 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这里还有数不清的寺 庙,众多亭台楼阁掩藏在迷蒙的烟雨之中。
朗读感悟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yīnɡ

秃宝盖要写得长一些, 盖住下面的“鸟”,使整 个字的结构稳定、平衡。
千里莺啼绿映红
绿树
红花
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江南地域辽阔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虚指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寺庙雨很中多。
南朝(公元
年)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继南
朝之后的隋、唐也都非常推崇佛教,大建寺庙,烟火旺盛。
结合注释和插图,想想每句诗分别描绘 了怎样的画面?
互动课堂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手自自栽栽。
常常、经常
院内既干净又整洁 生活品质
湖阴先生家的茅屋经常被打扫,干净的连青苔 都没有。 朴实勤劳 爱干净
院子里排列整齐的花草树木都是湖阴先生亲手 栽种的。
青苔
无苔
成 畦
“护田”在此运用了拟人的表达手段,表达了自然环境与人 类友好、和平相处的状态。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

说一说:这首诗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
诗的前两句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黄河来自天边、奔腾 千里的壮丽图景。“九曲”用夸张的手法写黄河曲曲折 折,“自天涯”写出了黄河的源远流长。
后两句作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 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牛郎织女家,侧面表现了黄河的雄伟。
(课后第二题)
结构梳理
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 (今陕西西安人)。人称“小 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 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 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 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互动课堂
自由地朗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 绿映红,水村山郭 酒旗风。
南朝 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 烟雨中。
沙 (泥沙) 砂 (砂锅)
簸 (簸箕) 箥 (菠萝)
淘 (淘气) 涛 (波涛)
崖 (山崖) 涯 (天涯)
二、这首诗写作者真实看到的诗句是: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这首诗写作者想象的诗句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三、诗的前两句写黄河的雄浑气魄,突出 了九曲黄河 波涛汹涌、气势磅礴 的特点。
四、诗的后两句用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黄河?
诗人以浪漫的想象结合优美的传说,把黄 河汹涌澎湃的特点写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字词听写
第二课时
江南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地 方,是一个被文人墨客美化了的地方,是 古往今来人们心目中的世外桃源,今天让 我们一起走进这个世外桃源吧!
江南
第二课时
江南春
杜牧(803-约852年),字牧
江南春
注释
绿映红:绿树红花相互映衬。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依山傍水的村镇。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浪淘沙-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浪淘沙-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ppt课件
43
4 板书设计
江南春
写今 怀古
千里莺啼绿映红 景色迷人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寓情于景
多少楼台烟雨中
色彩明丽 意味深长
44
图解课文
45
5 诗文主旨
《江南春》不仅仅描绘出一幅色 彩明丽的江南风景画,而且再现了 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表达出 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
46
书湖阴先生壁
10
3 课文妙解
浪淘沙(其一)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1
指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
浪淘沙(其一)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唐] 刘禹锡
波浪淘洗。
“自天涯”将黄河的源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远流长突写得了神入化。
48
王安石变法 1070 年王安石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在全国范围内推 行新法,开始大规模的改革运动。但是曹太后、高太后的顽固阻梗。 加上上书直谏变法危害的贤良才能大臣均遭王安石罢黜或贬官或流放, 导致税吏越发恣意妄为、胆大包天,此种情况愈演愈烈,实际效果与 主观设想相差甚远。王安石处于“众疑群谤”之中,宋神宗迫于皇亲 贵戚和反对新法大臣的压力,于1074年四月罢去王安石相位。变法以 失败告终。
[唐] 刘禹锡
8
1 作者简介
刘禹锡 (772-842) ,字梦得,洛阳 ( 今河南洛 阳)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 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题材广泛,与柳宗元 并称“刘柳”,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 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 名篇传世。
9
2 创作背景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共151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共151张PPT)

九曲黄河万里沙,
直上银河:古代传说黄河与天上 的银河相通。
浪淘风簸自天涯。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
如今直上银河去,
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 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
同到牵牛织女家。
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 月初七的夜晚相会一次。
黄河的基本走向
理解了注释,你能说说诗意吗?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写

簸 ⺮+其+皮

涯 涯 天涯 崖 悬崖
互动课堂
自由地朗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 黄河 万里沙,浪淘 风簸 自天涯。
如今 直上 银河去,同到 牵牛 织女家。
注释
浪淘沙:唐代曲名。
浪淘沙
九曲: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说一说:这首诗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
诗的前两句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黄河来自天边、奔腾 千里的壮丽图景。“九曲”用夸张的手法写黄河曲曲折 折,“自天涯”写出了黄河的源远流长。
后两句作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 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牛郎织女家,侧面表现了黄河的雄伟。
(课后第二题)
结构梳理
同学们让我们随着诗人缓开的的万脚河仞步流山一, ,同穿 波到越 涛黄峡 滚谷 滚河, 向劈 东 边去亲临其境吧! 流,惊涛骇浪,巨浪滔天
如千万匹骏马奔腾,多么 惊心动魄的气势!多么雄 伟壮丽的奇观!
我们来一起读一读前两句诗,读出 黄河的曲折悠长、波涛汹涌。
九曲 黄河 万里沙, 浪淘 风簸 自天涯。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教学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教学课件

簸( 簸箕 ) 菠( 菠萝 )
淘( 淘气 ) 掏( 掏出 )
崖( 山崖 ) 涯( 天涯 )
二、诗的后两句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 黄河的
诗人以浪漫的想象结合优美的传说,把黄 河汹涌澎湃的特点写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江南春
第二课时
江南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是古 往今来人们心目中的世外桃源。今天让我们一起走 进这个世外桃源吧!
风浪滚动
大意:九曲黄河夹带着绵 延万里的黄沙,从遥远的 天边蜿蜒奔腾而来。
天边
明诗意
一直; 径直
大意:如今我要直向它的 源头——银河冲去,和传 说中的古人一起去天上的 牛郎织女家。
资料链接
起初是《汉书》中称“汉使穷河源”,就是说 张骞曾经到达过黄河的源头;此后,晋代张华的 《博物志》中记载了一个传说,称有人乘着小筏来 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还曾与牛郎织女会面;后来 这两种记载混合,说是黄河和天河相通,张骞追溯 黄河的源头时曾经抵达银河,甚至见到了牛郎织女。
二、美丽江南——《江南春》 1.①千里莺啼绿映红,②___水__村__山__郭__酒__旗__风___。
③南朝四百八十寺,④___多__少__楼__台__烟__雨__中___。 (1)补充诗句。
(2)这首诗第__①__②__句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意无边的 画面;第__③__④__句给江南春色增添了一份迷离的美。 (填序号)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17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浪淘沙(其一)
第一课时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描写黄河的诗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唐]王之涣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PPT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PPT课件

朗读指导:读第三句,节奏可稍微加快, 语调转向激昂,读出诗人欲直上九天的气概; 读第四句,转向平缓悠长,读出憧憬之感。
小结:古诗中隐藏着很多中华文化的印 记,有神奇的故事传说,有悠久的历史事件, 还有名人的名言名句。多了解一些与诗歌相 关的古代文化常识,有助于我们理解古诗的 意思。
总结方法 齐读古诗。思考:作者是怎么写出黄河的
天?请用“____”把这些写景物的词语画出来。 • 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
景物: 江南春
[唐]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yīnɡ

秃宝盖要写得长一些,盖住 下面的“鸟”,使整个字看起来 平衡、稳定。
大意:广阔的江南地区,到处莺啼 阵阵,绿树掩映着红花,依山傍水的村 庄、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这里还 有数不清的寺庙,众多亭台楼阁掩藏在 迷蒙的烟雨之中。
说说这首诗写了什么。
院内,茅屋常被主人打扫,干净得不生青苔, 一排排花木都是主人亲手栽种的;院外,一条溪 流环抱着绿油油的农田,两座青山仿佛推开屋门 把翠色送到了眼前。
想象画面
运用学习前两首诗的方法,试着边读边 想象画面。交流: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湖阴先生简朴的茅屋经常被打扫,洁 净得没有一丝青苔。院子里,他亲手栽种 的花草树木都成行成垄,好不整齐。庭院 外,一条溪流环绕,像是用手保护着农田; 两座青山,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把青绿 的秀色送入眼帘。
水村山郭 酒旗风
晴朗之景
南朝
四百八十寺
烟雨之色
多少楼台 烟雨中
第3课时
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特点? 题壁诗
题西林壁
题临安邸
[宋] 苏 轼
[宋] 林 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精美课件(共144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精美课件(共144张PPT)
愚妄的统治者会加速国家灭亡
板书设计
莺啼、绿映红
景(今)
水村、山郭、酒旗
南朝四百八十 寺——烟雨中
情(古)
课文主题
《江南春》通过描写江南秀美的 春天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春景的 高度赞美和无限神往。
第三课时
题写在墙壁上的诗。
书湖阴先生壁
[宋] 王安石
杨骥(字德逢)的别号,杨骥是王安石 退居江宁(今南京)时的邻居。
1.九曲(qǔ ·
√qū)黄河万里沙,浪淘·(t√áo
tāo)
风簸(bò ·
√bǒ)自天涯。
2.千里莺·(yīn y√īnɡ)啼·(dí √tí)绿映·(yìn
y√ìnɡ)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3.南朝(zhāo ·
ch√áo)四百八十寺·(shì
√sì),
多少(shào ·
sh√ǎo)楼台烟雨中。
二、解释诗句中加点的字词或诗句的意思。 1.浪淘风簸·自天·涯· 簸:___颠__簸__。___ 天涯:__指__天__边__。__ 句意:(__黄__河__)__一__路__上__冲__刷__沿__岸__的__黄__沙__ 滚__滚__向__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村山郭·酒·旗·风 郭:_依__山__而__建__的__城__。酒旗:__酒__招__子__。__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这两句写出了院子怎样的特点?
无苔

花木成畦 花圃整齐,花草丰美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化静为动
拟人
赋予山水人的感情
水对山有护惜之意 山对人有友爱之情
一山
护田
将绿绕
两山
排闼
送青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共91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共91张PPT)

同到牵牛织女家。
他们的家:男耕女织、宁静祥和,是那样 安宁美好,难怪作者想“同到牵织女家”。
诗人刘禹锡用精练的语言,将现实中汹涌的 黄河与想象中静谧的银河相融,寄托了作者对田 园牧歌式生活的憧憬。这是多么奇伟的想象。
全诗赏析
这首诗写实与想象相结合,描写与夸张相映照。 前两句写实,描写了黄河奔腾万里的雄浑气势: “九曲黄河”,泥沙万里描其形,“浪淘风簸”绘 其声。好一派“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气势。
四个朝代。 楼台:佛寺中的建筑。 烟雨:像烟雾那样的细雨。
课文解析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春天,江南处处黄莺啼叫叶绿花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水乡村庄山边城郭酒旗随风飘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南朝以来兴建的四百八十座寺庙 多少楼台烟雨中。 有多少楼台点缀在烟雨迷蒙之中
辽阔的江南大地上,黄莺在欢快地鸣 唱,遍地的红花映衬在绿叶之间,河边的 村庄,山下的小城,酒店的旗子在风里飘 着。南朝时候建造的许许多多寺院,如今 还有数不清的楼台掩映在迷蒙的烟雨之中。
从公元420年至589年,在我国长江以南先 后存在过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南朝。 南朝历代皇帝和大官都崇信佛教,修建了许多 寺院,祈求神明保佑。京城健康(今南京市) 尤多,据说有500余座。这里所说的“四百八十 寺”可能就是当时存留下来的概数而言。
想一想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排山倒海,滚滚而来。
前两句描写了黄河(弯弯曲曲、黄沙滚滚、浪涛汹 涌)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气概。
3.黄河是雄伟壮阔的,作者为何会 想到银河去寻找牛郎织女的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 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 结为夫妇。后来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 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 每年农历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浪淘沙,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精品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浪淘沙,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精品课件

这首诗作者的视线由内而外,先写湖阴先 生家的庭院,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 高雅;后写院外的山水对主人的深情,暗用典 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情感的形象。应是 主人情怀高洁,引得山水主动与之相亲。
全诗既赞美了湖阴先生的朴实勤劳,又表 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 与平民百姓的交往中领略到无穷乐趣。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浪淘沙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晚唐时期著名诗人,和同时代的另一位 杰出诗人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现 今存诗500首。他的诗或感怀时事、忧虑朝政, 或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与同情,或抒写对 历史兴亡成败的深沉感慨,或借题发挥讽刺 现实,或寓于着深刻的历史和政治见识。
注释:
绿映红:依山傍水的村镇。 水村山郭:酒家的酒幌子在风中摇动。 酒旗风:绿树红花相互映衬。 南朝:指曾经建都在江苏南京的宋、齐、梁、陈
同到牵牛织女家。
他们的家:男耕女织、宁静祥和,是那样 安宁美好,难怪作者想“同到牵织女家”。
诗人刘禹锡用精练的语言,将现实中汹涌的 黄河与想象中静谧的银河相融,寄托了作者对田 园牧歌式生活的憧憬。这是多么奇伟的想象。
全诗赏析
这首诗写实与想象相结合,描写与夸张相映照。 前两句写实,描写了黄河奔腾万里的雄浑气势: “九曲黄河”,泥沙万里描其形,“浪淘风簸”绘 其声。好一派“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气势。
这触发了诗人的豪情,从而产生了浪漫的想象。 使他从黄河想到天边,想到天上的银河,想到隔河 相望的牛郎、织女。后两句夸张地写黄河源远流长, 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和无穷的韵味。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共169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共169张PPT)

唐代曲名。
点击画面,播放视频
浪淘沙
[唐] 刘禹锡
刘禹锡 (772—842),字
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白 居易称他为“诗豪”,与柳宗元 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 易合称“三杰”。有《刘梦得文 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自由读一读古诗,对照注释理解 诗意,说说每句诗是什么意思。
指黄河弯曲的河段甚多,民间素有天下黄河九百九十 九道弯的说法。“九”是虚指。
1.背诵本课三首古诗并复述古诗的 大意。
2.收集、摘抄描写自然美景的古诗 词,并背一背。
17
古诗三首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气势磅礴的黄河
莺 歌 燕 舞 的 千 里 江 南
宁静闲适的田园风光
字词超市
我会写

笔顺 组词
造句

笔顺 组词
造句
多音字

qū 曲折 qǔ 曲子
例:这首曲( qǔ )子仿佛 诉说着一个曲( qū )折凄 美的爱情故事。
3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指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
浪淘沙(其一)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唐]刘禹锡
波浪淘洗。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自天涯”将黄河的源 远流长突写得了神入化。
自古相传黄河有九 道弯。形容弯弯曲 曲的地方很多。
后两句写的是雨景那些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给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这两句也富含哲理道出了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历史大浪淘沙的无情这首诗即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浪淘沙课件(共46张PPT)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浪淘沙课件(共46张PPT)


涯( 天 涯 ) 旗( 国 旗 ) 茅( 茅 屋 ) 苔( 苔 藓 )
牙( 牙 齿 ) 骑( 骑 兵 ) 毛( 毫 毛 ) 台( 台 湾 )
崖( 悬 崖 ) 其( 其 余 ) 矛( 矛 盾 ) 抬( 抬 举 )


芽( 发 芽 ) 奇( 奇 异 ) 锚( 铁 锚 ) 跆( 跆 拳 道 )
三 首
THREE ANCIENT POEMS
古 诗 三 首
THREE ANCIENT POEMS
资料 作家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

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
资 料
学家、思想家。王安石无论诗、文词都有杰出的成
绩。北宋中期开展的诗文革新运动,在他手中得到
了有力推动对扫除宋初风靡一时的浮华余风做出了
前进。
THREE ANCIENT POEMS

字 词
中 zhōng:中间 中央 zhòng:中奖 中选


巧记:这群人中( zhōng )有人中( zhòng )了特等奖
将 jiāng:将军 将来 jiàng:将领 将士
古 诗

巧记:开赴前线的将( jiàng )士们即将( jiāng )接受严酷

浪 淘 风 簸 滚动的样子。


(zì tiān yá)

自 天 涯 来自天边。
(qiān niú zhī nǚ) 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的
牵 牛 织 女 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结为夫妇。后王母召回织

女,牛郎追上天,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浪淘沙课件(24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浪淘沙课件(24张PPT)

巩固练习
1.多种情势朗读这首诗,抒发你学习本 诗的感受。 2.全班交流,比一比谁读的有感情。 3.谈一谈你学习本诗的感受
总结梳理
这首诗作者借黄河雄浑美丽的景象, 抒发自己豪迈的气势和奋发的精神。同时 让我们感受到祖国河山的美丽,让我们热 爱自然、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吧。
布置作业
1.背诵诗歌。 2.收集描写黄河的诗词,向全班 展示
赏析“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想象一下牛郎织女的家是什么样子。表 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以美好生活的向 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 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走。直上银河,同 去牛郎织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XXX的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 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是一种浑厚无 华直白的美。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
第六单元主题 我们是大地 的一部分,大地 也是我们的一部 分。
解释诗题,了解作者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生字生词

基本释义: 水边,泛指边际。
悬崖 天涯海角
生字生词
yīng
形近字 鹭 lù 白鹭 鸯 yāng 鸳鸯
夜莺 黄莺
全诗意思:
弯曲折曲的黄河河流漫长,夹带 着大量的黄沙,黄河波涛汹涌,奔腾 澎湃,来自天边。现在我要迎着风浪 直上银河,走到牛郎、织女的家门口。
细细品读,感悟诗境
1.想一想,这首诗前两句描画了一幅怎样 的画面?
诗歌的前两句用白描的手法描画了来 自天边,奔腾千里的壮丽图景,表现了黄 河的雄伟壮丽。
谢谢观看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PPT
人教部编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17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黄 河 —— 伟 大 的 母 亲 河 , 民 族 的摇篮,灿烂文化的发源地,古往 今来多少诗人为它朗诵。今天我们
黄河 就来学习一首朗诵黄河的古诗。
浪淘沙
刘禹锡 (772-842),字
梦得,唐朝文学家、哲学家, 曾任监察御史。唐朝中晚期 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其代表作品有《陋室铭》 《乌衣巷》《石头城》《蜀 先主庙》《西塞山怀古》。
千里 辽阔的千里江南 莺啼 黄莺在欢快地歌唱 绿映红 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 水村 傍水的村庄
山郭 依山的城郭 酒旗 迎风招展的酒旗
寺 数不清的寺庙 烟雨 迷蒙的烟雨
沙 (泥沙) 砂 (砂锅)
簸 (簸箕) 箥 (菠萝)
淘 (淘气) 涛 (波涛)
崖 (山崖) 涯 (天涯)
二、这首诗写作者真实看到的诗句是: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这首诗写作者想象的诗句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三、诗的前两句写黄河的雄浑气魄,突出 了九曲黄河 波涛汹涌、气势磅礴 的特点。
蜿蜒曲折


河流漫长

浪淘沙
波涛汹涌
生 活

静谧美好
向 往
主题概括
这首诗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 对美好生 , 活的向往 。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 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 中奔波。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女家,寄托了他们 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课堂演练 一、比一比,再组词。
江南春
注释
绿映红:绿树红花相互映衬。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依山傍水的村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6单元 17 古诗三首 .(共34张PPT)ppt上课用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6单元 17 古诗三首 .(共34张PPT)ppt上课用


| — – ∣∣— ―

数名 典 动 字词 故 词 对对 对 对
两山排闼送青来。


数名 典 动 字词 故 词
平声对仄声
学习对仗 •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无名氏《画》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 •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 明月然《宿建德江》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6单元 17 古诗三首 .(共34张PPT)ppt上课用
课时作业 一、我会判断修辞。 1.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拟人、对仗) 2.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夸张)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6单元 17 古诗三首 .(共34张PPT)ppt上课用
想象画面
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了庭院的洁净? “无苔”
青苔:翠绿色,常年生长在湿地、墙上、井中、屋瓦以及 水中等处。在你家见过青苔吗?古时候屋里屋外都是泥巴 地,在那些阴暗潮湿的地方,青苔是极易生长的。
想象画面
茅檐长扫净无苔
• 你还从哪个词能判断出他家很容易长青苔? “茅檐” • 诗人判断出这个主人一定经常做一件什么事? “扫”地。 • 解释“长扫”。 经常扫地。

3.每当刮起大风时,成群的露脊鲸把 尾鳍高 高举出 水面, 正对着 大风, 以便像 船帆似 的,让 大风推 着它们 ,得意 洋洋地 “驶” 向海岸 。

4.年轻人的一个优点就是不会由于世 俗的约 束而无 所畏惧 ,而这 种约束 对于大 多数成 年人而 言通常 似乎又 很难超 越。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PPT

一、雄伟黄河——《浪淘沙》(其一) 1.《浪淘沙》(其一)的作者是___唐___朝诗人__刘__禹__锡__,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写

簸 ⺮+其+皮

涯 涯 天涯 崖 悬崖
互动课堂
自由地朗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 黄河 万里沙,浪淘 风簸 自天涯。
如今 直上 银河去,同到 牵牛 织女家。
注释
浪淘沙:唐代曲名。
浪淘沙
九曲: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读一读这两句诗,你发现了什么?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对偶
拟人
(课后第四题)
诗文大意: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
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 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 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 小河护卫着农田,把绿色 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推 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讨论: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李白《将进酒》
课堂演练
一、“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运用了 拟人、对偶 的修辞手法,把山水写得 有情有趣。
c 二、对《江南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 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
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 台掩映、春雨朦胧的特点。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释
书:书写。 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 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今 南京市)时的一位邻居好友。 苔:青苔。 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 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 排闼:推开门。闼,小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作品:《赤壁》《山行》《秋 夕》《江南春》《泊秦淮》等。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江南春》。 2.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重点) 3.读中感悟,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重点) 4.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
这是课后第2题哦!
课文结构
浪 九曲 淘 浪淘风簸 沙 直上银河
万里 气势雄伟
自天涯 向往美好生活
同到
课文主旨
《浪淘沙(其一)》是一首借黄河雄伟壮丽 的景象,抒发诗人豪迈气概和奋发有为精神的 诗篇。诗人以生动形象的笔调、高度的艺术想 象、极大的热情描绘了黄河的雄伟形象。
课堂小结 这首诗作者借黄河雄壮美丽的景象,抒发
指导朗读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成畦”并非仅仅交代花圃的整齐,也有力 地暗示出花木的丰美,既整齐又不单调。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诗人是通过什么来表现湖阴先生庭院的干净的?
“净”,是通过“无苔”二字体现的。(江南地湿, 又时值初夏多雨季节,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 都更为有利。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 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而今庭院之内,连 青苔也没有,不正表明无处不净、无时不净吗? )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黄河卷着泥沙, 风浪滚动的样子。浪淘:波浪淘洗。 簸:颠簸。 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古人以为黄河和银河相通。
天边。 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牵牛:传说中的牛郎。织女: 传说中天上的仙女。
我会写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浪淘沙(其一)
杨骥(德逢)的别号。杨骥是王安石退居江 宁( 今江苏南京)时的邻居。 青苔。
书写,题诗。
推开门。闼:小门。
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 周围有土埂围着。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诗意:茅草房的庭院因经常打扫,所以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 草树木成行,都是主人亲手栽种的。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 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像推开的两扇门送来一片翠绿。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诗意:弯弯曲曲的黄河中裹挟的无数砂砾,随同滔滔河水流经万里。 经受了浪涛冲洗和狂风簸荡,从天边一直来到这里。如今好像又要 直直地飞上高空,飞向浩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一同到牛郎和织女 的家里做客吧。
“九曲”点明黄河弯弯 曲曲的地方很多。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多音字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加点的字 是多音字!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 自天涯。
bǒ (簸一簸) 簸
bò (簸箕)
注意加点字 的读音!
读一读:奶奶要用簸. (bò) 箕簸. (bǒ)一簸小米呢。
理解词语
【九曲】 【万里沙】 【浪淘风簸】 【天涯】 【银河】 【牵牛织女】
“四百八十”是虚指,形容寺院很多。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我会写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意:辽阔的江南,到处是各种鸟儿婉转啼鸣,到处是绿树红花相互 映衬,依山临水的村寨城郭,酒旗迎风招展。南朝遗留下来的,昔日 到处是香烟缭绕的深邃的寺庙,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地矗立在风烟 云雨中,朦朦胧胧的,若隐若现。
17 古诗三首
第 一 课时
助读资料 初读感知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唐代诗人刘禹锡笔 下黄河的风采神韵吧!
走近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朝文学家、 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 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 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 “刘白”。
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难点)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朗读视频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理解词语
【书】 【湖阴先生】 【苔】 【畦】 【排闼】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从前两句可以看出主人什么性格?
朴实勤快、爱好洁净、 兴趣高雅、热爱生活。
门前的景物是一条河流,一片农田,两座青山。在诗人眼里, 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也有情谊。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 “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一条弯弯的河流 环绕着碧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
品读 释疑
结构 主旨
课堂 拓展
当堂 检测
《书湖阴先生壁》 作者:王安石
走近作者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 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主要作品:《梅花》《元日》《登飞来 峰》等。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 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广为世人传诵。
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
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
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
富多彩,突出江南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的特点,层次丰富
而有立体感。
这是课后第3题哦!
指导朗读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万里”写出黄河河流绵长。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自天涯”三字将黄河的源
远流长突显的出神入化,与
“簸”字,写出了黄河 水翻滚腾跃的样子。
李白的《将进酒》中的“黄 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 复回”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可以用什么词概括黄河给你留下的印象?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直上银河”、“同到牵牛织女家”寄托了作者怎样情怀? 诗句采用张骞为武帝寻找河源和牛郎织女相隔银河
自己豪迈的气概和奋发的精神。同时让我们感 受到祖国河山的美丽,让我们热爱自然、热爱 祖国的大好河山吧。
17 古诗三首
第 二 课时
助读资料 初读感知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江南春》 作者:杜牧
走近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 人、散文家。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 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 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主要作品:《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 词》《乌衣巷》等。
写作背景
《浪淘沙(其一)》是刘禹锡这首诗写于夔州,是民歌体的政治抒怀 诗,是《浪淘沙九首》的第一首。诗歌的前两句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 来自天边,奔腾千里的壮丽图景。“九曲”用了夸张的手法写黄河曲 曲折折。“自天涯”将黄河的源远流长突写得了神入化,与李白的 《将进酒》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句有异曲同工 之妙。后两句采用了张骞为武帝寻找河源和牛郎织女相隔银河的典故, 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 牛织女家,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
的典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 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寄托了作者对宁静的 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
通过典故理解诗意
古诗中运用典故,既可以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以增加内容的 丰富性,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余韵盎然、 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千里”一词,不仅表现出江南的辽阔,还表现出江南的繁丽不 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不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铺展在大地上 的,处处都是这样,令人心驰神往。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得思想感情? 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
说说《浪淘沙(其一)》是怎样写出了黄河的雄伟气势的。
诗的前两句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九曲黄河来自天边,
奔腾千里的壮丽图景。“九曲”写黄河曲曲折折。“浪
淘风簸”写出大浪淘沙之势,“自天涯”将黄河的源远
流长写得出神入化。后两句运用了典故,驰骋想象,将
视线从眼前现实一下拉升至天上的神仙世界,表现了诗
人的豪迈气概。
在诗人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描绘了一幅朦胧 迷离的画面。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 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 加丰富多彩,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之情。
时代背景
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 庇护,永保江山稳固。据说有五百多座,这里说的是四 百八十可能就是当时存留下来的概述。可是时移世易, 当年的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楼台掩映在茫茫烟雨中呢!
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难点)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朗读视频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理解词语
【山郭】 【酒旗】 【南朝】 【四百八十寺】 【楼台】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酒招子,酒馆外悬挂的旗子之类的标识。 山城,山村。 楼阁亭台,此处指寺庙建筑。 公元420—589 年先后建都于建康( 今江苏南京) 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总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