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瓶教案第一次第一课时
小学科学17《设计和制作生态瓶》(教案)
小学科学17《设计和制作生态瓶》(教案)设计和制作生态瓶(教案)引言:生态瓶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工具,通过模拟生态系统的运行原理,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本教案旨在引导小学生设计和制作生态瓶,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环境意识。
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生态瓶的制作步骤和原理;3.培养观察、思考和创新能力;4.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1.生态瓶制作所需材料:透明塑料瓶、土壤、水草、小石子、塑料袋、剪刀等;2.图片或视频展示生态系统的例子;3.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生态系统的概念(10分钟)1.展示图片或视频,向学生简要介绍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要素;2.提问:生态系统中有哪些元素?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步骤二:说明生态瓶的原理和目的(10分钟)1.解释生态瓶的原理:生态瓶模拟了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包括植物、土壤、水和空气等元素;2.说明生态瓶的目的:通过观察和探究生态瓶中物质的循环和作用,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的运行原理。
步骤三:设计和制作生态瓶(30分钟)1.分发材料,并向学生详细介绍各种材料的作用;2.学生自由设计和装饰生态瓶,可以利用剪纸、彩色纸片等方法,发挥创意;3.指导学生按顺序将土壤、水草和小石子等放入生态瓶中,并确保有足够的水分和适当的通风。
步骤四:观察和记录(20分钟)1.要求学生每天观察生态瓶中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在表格或日记中;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植物需要阳光和水分?它们与土壤和空气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步骤五:探究和交流(20分钟)1.让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生态瓶中的物质是如何循环利用的?环境条件对植物生长有何影响?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经验,并提出自己对生态瓶的改进意见。
步骤六:总结和展示(10分钟)1.组织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探究成果;2.引导学生总结生态瓶的原理和作用;3.展示学生设计和制作的生态瓶,并让他们用简短的话语描述自己的作品。
初中生物制作生态瓶教案
初中生物制作生态瓶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制作生态瓶,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观察生物在封闭环境下的生存情况。
实验材料:
1. 透明塑料瓶(建议使用2升的大瓶子)
2. 植物苗或种子
3. 土壤
4. 水
5. 小型动物(如蚯蚓或小虫子)
6. 小管或塑料管
实验步骤:
1. 将一些土壤放入透明塑料瓶中,土壤应覆盖瓶底约1/4的高度。
2. 将适量的水倒入瓶中,使土壤湿润但不过渡湿润。
3. 植物苗或种子可以直接插入土壤中。
4. 将一些小型动物放入瓶内,注意不要放入太多,以免影响生态平衡。
5. 在瓶盖上打一个小孔,用小管或塑料管连接到一个气泵或其他可以提供氧气的装置,保证瓶内氧气的充足。
6. 将瓶子封闭好,放置在室内的阳光充足的地方。
实验观察:
1. 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根系、茎和叶子的发育情况。
2. 观察小型动物的活动情况,包括它们的行为和数量变化。
3. 定期观察瓶内的气体变化,注意瓶内氧气的充足情况。
4. 观察瓶内的湿气情况,避免瓶内积水过多。
5. 记录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和变化。
实验总结:
1. 分析生态瓶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2. 总结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和物质循环过程。
3. 讨论封闭环境下的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似和差异。
这个生态瓶实验既有趣又有教育意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运作规律,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希望同学们可以认真完成这个实验,并从中获得乐趣和启发!。
设计和制作生态瓶教学设计方案
设计和制作生态瓶教学设计方案
1、理解生态瓶的概念及其作用,认识生态瓶所涉及的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2、通过实际的设计和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了解生态瓶的维护与管理方法,促进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
1、生态瓶的概念及其作用,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2、生态瓶的设计和制作过程,包括选材、设计、制作、装饰等环节。
3、生态瓶的维护与管理方法,包括鱼类喂养、水质检测、植物养护等。
三、教学重点:
1、生态瓶的设计和制作过程,包括选材、设计、制作、装饰等环节。
2、生态瓶的维护与管理方法,包括鱼类喂养、水质检测、植物养护等。
四、教学难点:
1、生态瓶的维护与管理方法,包括鱼类喂养、水质检测、植物养护等。
2、如何促进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五、教学方法:
1、讲解与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态瓶的设计和制作过程。
2、小组合作和个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案例分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六、教学资源:
1、教师准备的生态瓶制作材料、工具和装饰品等。
2、关于生态瓶设计和制作的教学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
七、教学评估:
1、考核学生对生态瓶设计和制作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包括选材、设计、制作、装饰等环节。
2、考核学生对生态瓶维护与管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包括鱼类喂养、水质检测、植物养护等。
3、考核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设计和制作生态瓶教案设计
设计和制作生态瓶教案设计一、引言生态瓶是一种用于模拟生态系统的实验装置,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运作机制。
本教案设计旨在向教师提供制作生态瓶的详细步骤和相关教学资源,以便教师能够顺利地设计和组织生态瓶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生态环境意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生态瓶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掌握制作生态瓶的步骤和方法;3.观察和记录生态瓶中生态系统的运作过程;4.分析和讨论生态瓶实验的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5.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具备基本的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对生态系统也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他们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需要通过本次实验来加深对生态系统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4.1 预习导入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向学生展示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激发学生对生态瓶实验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提出相关问题。
4.2 实验材料准备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 透明塑料瓶(大小可根据需要调整)- 水 - 沙土 - 石头 - 植物(如小型水生植物、适合在室内养殖的盆栽植物等)- 生态瓶盖或者透明塑料膜 - 刀具、剪刀、测量工具等4.3 生态瓶的制作步骤1.将透明塑料瓶切割成两个部分,取下瓶盖。
2.在较大的瓶底部加入一定量的沙土,并将其压实。
3.在沙土上方放置一些鹅卵石,可适量加入一些水。
4.将一些植物放置在鹅卵石上,注意不要将植物的根部完全埋入鹅卵石中。
5.将较小的瓶口与瓶底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瓶。
6.使用生态瓶盖或透明塑料膜覆盖瓶口,以防止水分的蒸发和外界污染。
4.4 实验操作及观察记录1.将装满水的生态瓶放置在光照充足且较稳定的地方。
2.每天观察生态瓶内的水分变化、植物的生长情况以及可能出现的其他现象。
3.记录每次观察的内容,并绘制相应的图表或曲线进行数据分析。
4.5 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学生可以根据观察数据和实验现象,讨论生态瓶中生态系统的运作原理和其中所涉及的生态概念,如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
小学科学14制作生态瓶(教案)
小学科学14制作生态瓶(教案)制作生态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态瓶的构成和作用;2.掌握生态瓶的制作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1.材料:透明塑料瓶、砂子、泥土、小石子、泥蚯蚓、植物等;2.工具:剪刀、喷壶。
三、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可以通过照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类型的生态瓶,引发学生对生态瓶的兴趣。
然后,教师提问:“你知道生态瓶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呢?”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回答。
2.讲解生态瓶的构成和作用教师简要地讲解生态瓶的构成和作用:生态瓶一般由透明塑料瓶、砂子、泥土、小石子、泥蚯蚓、植物等组成。
它可以模拟自然环境,培养一些微生物和动植物,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生态系统的变化。
3.制作生态瓶(1)准备一个透明塑料瓶,清洗干净。
(2)在瓶底倒入一层小石子,作为水分排水的底层。
(3)在小石子上面倒入一层砂子,作为土壤的底层。
(4)在砂子上倒入一层泥土,用喷壶适量喷水使其湿润。
(5)在泥土上安放一两棵小植物,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室内环境的小型植物。
(6)最后,可以添加一些泥蚯蚓等小动物到生态瓶中。
4.探究观察制作好生态瓶后,让学生将生态瓶放在室内日常光照处,并定期观察其中的变化,记录下来。
可以询问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观察:(1)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叶子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变化。
(2)观察和记录植物对光照、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反应。
(3)观察和记录泥蚯蚓的活动,它们在土壤中做什么?有什么变化?(4)观察和记录其他生态瓶中的生物种类和相互关系。
5.总结讨论让学生回顾自己的观察记录和观察到的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生态瓶中的植物为什么生长得好?(2)泥蚯蚓在生态瓶中的作用是什么?(3)你观察到的生态瓶中的生物相互关系有哪些?6.展示与交流让学生将自己制作的生态瓶和观察记录进行展示,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体会。
四、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尝试在生态瓶中加入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生态系统的变化。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1.6、做一个生态瓶》教案(1)
做一个生态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过程与方法: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好象管理和观察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教学难点】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教学准备】大饮料瓶、剪刀、建造生态瓶需要的材料、活动记录本。
【教学过程】一、认识真正的池塘里的生物环境:1.看书14面的池塘图,讨论池塘中的生物关系:(1)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鱼类,虾,软条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等)(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4)动物为植物生长做了哪些贡献?(5)我们还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泥土、岩石等)2.概括: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二、设计生态瓶:1.说明:我们现在要模拟池塘群落建造一个生态瓶,研究其中的关系。
2.学生讨论:该怎样设计这个生态瓶呢?问题提示:(1)你们准备让哪些生物来生活?(2)什么样的生物可以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生活?(3)如果要有动物,那它们的食物来源是什么?(4)除了加生物外,还需要其他一些东西吗?(5)生物放入的顺序需要考虑吗?3.为了让这些生物在生态瓶里生活的更好一些,我们还应该考虑些什么?(生物品种搭配和数量多少问题)4.给每个小组发设计纸,用图文结合法记录下设计方案,注意标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种类、数量等。
三、制作生态瓶:1.说明制作步骤:(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做个小生态瓶 1 第一课时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做个小生态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与小组同学合作制作简易的科学探究所需的生态瓶,并对生态瓶中生物关系作出科学解释。
2.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能将自己研究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正确修订自己的探究方案。
3.实际生活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所遇到的现象作出判断和解释,并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生活水平。
4.乐于与他人合作与交流、尊重事实、珍爱生命。
二、教学准备1.生态瓶(缸)样本(或相关图片、课件)。
2.供学生实验所需的小型水生动植物及玻璃或透明塑料容器。
(教师课前准备小型水生动植物,学生自备容器。
农村学校可在教师带领下到浅水池塘或水沟现场采集水生动植物。
3.清洁砂、水、水槽、毛巾或卫生纸。
三、教学过程1.提出探究问题:⑴复习引入:池塘生物群落是怎样保持生态平衡的?⑵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模仿自然界的池塘做一个简易的小生物瓶,要如何选择水生生物种类?⑶让学生拿出自备的容器,如果让你用手中的容器做一个小生物瓶,你认为还应该考虑哪些因素?⑷出示生态瓶(缸)样本,如果将生态瓶放在教室的讲台上,你认为动植物能正常生长吗?为什么?2.制订活动方案⑴学生根据刚才所见的生态瓶样本,分小组讨论制作小生态瓶应该准备什么材料,按照什么步骤进行制作?⑵小组讨论,将所需材料名称填写在39页空框中,制作方法和步骤记录在草稿纸上。
⑶小组汇报。
阅读课本39、40页制作步骤,与自己选用的材料和步骤进行对照,补充遗漏的材料,更改不科学的材料。
⑷小组讨论课本上提示性语句所反映的问题:为什么生态瓶内要装沙?为什么要选择无污染的河水或池塘水,城市学生用自来水做实验为什么要放置24小时以后才加入生态瓶内?生态瓶中的小动物为什么要选择小型健康的动物?生态瓶制作完成后还应注意哪些方面因素来保证生态瓶中生物正常生长。
⑸分小组展开讨论。
⑹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集体订正、教师小结评讲。
⑺学生将讨论结果记录在课本40页空框内。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第一课:第三课:实验名称: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实验目的:1、能够用简单的方法检查食物中的淀粉、脂肪。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热爱科学的品质。
实验器材:馒头、花生、萝卜、滴管、小烧杯、碘酒实验步骤:1、将碘酒滴到馒头上,观看馒头有什么变化;2、将碘酒滴到萝卜上,观看萝卜有什么变化;3、将花生米压碎,擦在纸上,看纸上留下什么。
实验结果:1、馒头颜色变蓝,萝卜没有变化,说明馒头中含有淀粉,萝卜中不含淀粉;2、纸上留下油迹。
实验结论:馒头含有淀粉,花生含有脂肪,萝卜不含有淀粉和脂肪。
第四课第五课第六课实验名称解释能量的转换实验准备肉火柴、花生米、铁丝、木板、三角架、石棉网、烧杯(水若干)、温度计实验步骤一、.点燃花生米1、用温度计测量烧杯里水的温度,并作好记录。
2、将花生米小心地穿在铁丝上,并将铁丝固定在木板上,注意高度略低于三角架。
3、用火柴小心地点燃花生米。
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二、加热水1、将三角架放置在点燃的花生米上,并迅速放上石棉网及装了水的烧杯,将温度计悬垂于水中。
2、等花生米燃烧完毕后,读出温度计上的读数,并记录。
实验结论:人滑动火柴,动能转化为热能,火柴燃烧,发生化学变化,产生热能、光能。
点燃花生米后,花生米产生热能、光能,使水变热,花生米的热能转化为水的热能。
第七课实验内容: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实验器材:月相盒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步骤及操作要点1)介绍月相盒 1.小电筒代表太阳; 2.盒中间的乒乓球代表月球; 3.月相盒周围的小孔代表一个月中在不同时候看月相;2)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1.学生连续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注意时间变化;2.边观察边记录观察结果;3)观察总结展示学生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一个月中月相变化。
4)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一个月中月相变化: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蛾眉月。
生态瓶教案第一次第一课时
实验与实践5.1 探究某一因子改变对生态瓶的影响一、教材分析:1、实验地位与作用“探究某一因子改变对生态瓶的影响”是初中生命科学第二册第五章《生态系统》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学生通过自己制作生态瓶和观察、记录、思考某一因子改变对生态瓶的影响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生物与环境”、“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知识。
根据课程标准,本实验的学习水平为C级,为必做实验。
本实验是探究型实验,重点突出的要素是“实验设计”、“影响生态瓶稳定性的因素分析”。
实验引导学生体验实验设计的方法与过程,学会对影响生态平衡稳定性的变量进行控制,并对产生的结果进行分析,从而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2、学情分析与前面按部就班的实验不同,这次实验需要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材料和器材,并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以及分析实验的现象。
八年级学生在六、七年级科学学科的学习中知道了控制变量和对照实验,在八年级测量人体的生理数据和膝跳反射等实验中接触到简单地实验设计内容,但不了解设计实验的原则和基本方法,在教学中应重点考虑。
3、教学设计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学情,本实验采用课内用2课时,课外持续观察1周的教学进度安排,其中课内的第一课时用于讲解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学生动手制作生态瓶,第二课时在学生1周的课外观察之后进行,用于实验现象的分析和结论的讨论。
二、教学目的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表述教学目的如下:实验目的是:通过小生态瓶的设计与制作,探究某一因子改变对生物生存的影响,理解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各种因素,并学会设计实验。
技能要求是:1、能够设计并建立生态瓶;2、通过改变某一因子,设计建立一组生态瓶,提出假设,连续观察、记录这组生态瓶内水生生物的生存情况,思考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应该有哪些成分,能分析其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情感和价值观的要求是:1、在小组合作中团结协作的精神得以培养;2、尊重自然规律的情感得以培养;3、尊重实验动物的情感得以培养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能够设计并建立生态瓶2、通过改变某一因子,设计建立一组生态瓶,连续观察、记录这组生态瓶内水生生物的生存情况。
设计生态瓶教学设计
设计生态瓶教学设计生态瓶是一种在教学中常用的实验工具,可以模拟自然环境,为学生提供观察和研究生态系统的机会。
下面是一个关于生态瓶教学设计的例子。
教学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2.掌握使用生态瓶模拟生态系统的方法;3.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态系统的能力;4.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教学步骤:一、导入(约10分钟)1.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一些生态系统的样本,引发学生对生态系统的兴趣;2.简要介绍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向学生解释生态瓶是如何模拟生态系统的;3.带领学生观察一个已经建立好的生态瓶样本,让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测。
二、实验设计(约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2-3人;2.给每个小组一个生态瓶和一些常见的生物样本,如水藻、小虾和水生植物;3.让学生设计自己的生态瓶实验,选取适量的水和生物样本,尽量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4.学生可以加入一些沉积物或底泥,模拟自然环境中的底栖生物。
三、观察和记录(约30分钟)1.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搭建生态瓶,并对瓶内的生物和环境参数进行观察和记录;2.引导学生观察水中的浑浊度和颜色变化、水面上悬浮物的数量等;3.鼓励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水中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4.帮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如食物链、光合作用等。
四、分析和总结(约20分钟)1.组织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让他们分析和总结;2.指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如为什么底栖生物会改变水的质量?为什么植物对水质有影响?3.介绍一些关于生态系统的名词和概念,如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生态位等;4.鼓励学生思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如减少废水排放、节约用水等。
五、展示和评价(约20分钟)1.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生态瓶实验结果和分析;2.组织学生就其他小组的展示进行评价,提出问题和建议;3.总结生态瓶实验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实验设计和完善生态系统模型。
生态瓶实验材料及工具教案
生态瓶实验材料及工具教案一、实验目的通过生态瓶实验,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生态系统循环等基本概念,探究水、空气、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培养学生地科学观念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实验材料1、生态瓶:瓶口要宽,容积大约500毫升,最好是松下或五星牌的瓶子。
2、土壤:建议使用普通花土,了解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可以用纯沙、细土等各种材质的土壤,逐步增加施肥等条件,来观测植物的生长情况。
3、植物:建议使用小草、豌豆、沙漠仙人掌、麦苗等植物,了解不同植物生长适应条件的差异。
4、水:适量的水,建议使用自来水或挂5-6小时的自来水,去除冷水中的氯气。
5、外壳:学生可以自己制作或选购,用于遮挡阳光,减少水分的蒸发,保持温度等。
6、光照设备:满足植物对光照需求的照明设备,可选用普通灯管或自制LED灯。
7、温湿度计:用于测量温度和湿度,关注植物的适应温度和潮湿度。
8、剪刀:用于修剪植物的杂枝和枯叶。
9、注水套餐:主要用于调节生态瓶中的水份,可选用展柜注水装置,或DIY套餐。
三、实验操作步骤1、准备生态瓶,把瓶子洗净,并在瓶子上刻个记号,作为定位点,避免地球上下颠簸、水平不平的问题。
2、适当加入花土,建议用半瓶左右,土壤要压实,避免空隙。
3、选择适当的植物,通常占地面积是整个瓶子的1/3,把植物栽入花土中,要轻拍土壤和根部,把根部牢固地固定在土壤中。
4、加水:用温水把瓶子里的土壤浇透,每逢需要就施水,保持湿度不超过70%。
5、装置光照设备:让植物能够充分获得光照。
6、盖外壳:用保鲜膜或亚克力板做的外壳可以有效遮光,保证不会把光照耗散掉。
7、适量施肥:建议用一些溶解性的肥料,同时也要注意控制肥料的用量,以免细菌和蚯蚓增多。
8、调整好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完成整个生态瓶的搭建。
四、实验注意事项1、生态瓶选购建议选用松下或五星牌的瓶子,因为它们瓶口比较大,通风效果好。
2、选择植物时,应该注意提高植物适应性,尽量选择一些能够生长得快、容易管理的植物。
生态瓶实验项目教案
生态瓶实验项目教案一、实验目的通过建立生态瓶模型,观察生态系统的变化,了解食物链、能量流和物质循环的基本概念,并掌握相关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方法。
二、实验器材与试剂1. 生态瓶(包括底盘、支撑架、透明筒瓶、瓶塞、分流管等)2. 植物种子或幼苗3. 水4. 海绵、石头等附属物品三、实验步骤1. 将底盘上的支撑架组装好,将两只分流管插入底盘中的孔中,并用贴纸将孔口封住。
2. 将透明的圆筒瓶竖立于支撑架上,瓶口将与分流管相连接。
3. 在瓶中放置海绵、石头等附属物品。
4. 分别在左右两支分流管中注入适量的水。
5. 在左边的分流管中,放入植物种子或幼苗。
6. 实验进行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1)定期检查两边水位的高度是否相等,保持水平稳定。
(2)定期检查植物的成长情况,保证生态瓶中生态环境的稳定。
四、实验原理生态瓶实验是模拟自然界生态系统的一个过程。
该实验的原理关乎生态系统的基本理念: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内部包括着多个生物群体,这些生物群体之间相互作用,逐层形成了食物链。
在这个过程中,能量、元素和物质由一个等级中的生物向另一个等级中的生物传递,形成环流系统。
五、实验结果分析1. 实验开始后,植物逐渐生长,生物群落日趋稳定,瓶中水中的氧气逐渐减少,二氧化碳逐渐增加,完整的生态系统逐渐形成。
2. 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能够观察到物种丰富度增加和食物链发展的过程,如原生动物、细菌、水螅虫、浮游生物、野螟等。
3. 当某些物种逐渐消失时,这将导致其他物种的波动,生态系统没有稳定。
六、实验注意事项1. 生态瓶实验应放置在光线充足、温度适宜、通风良好的环境中。
2. 加水前,必须清洗瓶子,并确保不在底盘上或支撑器上留下任何漏水的空隙。
3. 植物的选用应当符合生态系统的宜居条件,以探究植物与动物、微生物等的相互关系。
4. 记录每周或每月的瓶子温度、水位及物种的动态信息,以便对数据进行分析。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可以初步了解生态系统运作的模式,可以看到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食物链与能量流动,同时也能够观察到生物量误差的影响效应。
初中化学制作生态瓶子教案
初中化学制作生态瓶子教案教材内容:化学——生活中的化学原理主题:制作生态瓶子教学目标:1. 了解生态瓶子的制作原理和步骤;2. 掌握一种环保材料的使用方法;3.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促进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生态瓶子的制作步骤和原理;难点:如何使用环保材料制作生态瓶子。
教学准备:1. 清洁空瓶子;2. 滤纸、棉花、活性炭等环保材料;3. 清水、食醋等化学试剂。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你知道什么是生态瓶子吗?你认为生态瓶子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制作生态瓶子?2. 展示一些由环保材料制作的生态瓶子,并让学生观察瓶子的结构和特点。
二、实验操作(15分钟)1. 将空瓶子清洁干净,并准备好滤纸、棉花、活性炭等环保材料;2. 按照指导书上的步骤,逐步将环保材料放入空瓶子中,制作成生态瓶子;3. 借助化学试剂对生态瓶子的净化效果进行演示。
三、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生态瓶子,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体会和困难;2. 谈论生态瓶子的作用和意义,鼓励学生向身边的朋友宣传环保知识;3.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环保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写一份关于生态瓶子制作过程的实验报告,总结体会;2. 提醒学生注意保持课堂整洁,爱护环境。
板书设计:生态瓶子制作原理和步骤环保材料的使用方法环保意识与环境保护【备注】本节课中,教师既要传授生态瓶子制作的具体方法,又要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环保观念,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化学知识保护环境。
希望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意识到自己的环保责任,从而行动起来,为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设计和制作生态瓶》教案
《设计和制作生态瓶》教案一. 教材分析《设计和制作生态瓶》是一篇以生态学为基础,通过设计和制作生态瓶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实践性课程。
本课程以生态瓶为载体,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原理和功能,从而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已经掌握了生态学的基本知识,如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间的相互关系等。
但学生在设计和制作生态瓶方面可能缺乏实践经验和创新思维。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生态瓶的组成、原理和功能。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态瓶的组成和原理。
2.生态瓶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3.创新思维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实践教学法:通过设计和制作生态瓶,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问题导向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参考资料。
2.生态瓶制作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3.投影仪和电脑。
4.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态瓶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瓶的美观和实用性。
提问:“你们知道生态瓶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通过PPT介绍生态瓶的组成、原理和功能。
讲解生态瓶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瓶的制作过程。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开始设计和制作生态瓶。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生态瓶作品,阐述设计理念和制作过程。
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总结点评。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和创新生态瓶的设计,提高生态瓶的观赏性和实用性。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态瓶的组成、原理和制作方法。
做一个生态瓶教案
做一个生态瓶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生态系统-制作生态瓶教学目标:1. 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要素;2. 掌握制作生态瓶的方法和步骤;3.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资源:1. 生态瓶制作材料:透明塑料瓶、泥土、小石子、水生植物、小鱼、浮游生物等;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3. 图书或网络资源:关于生态系统和生态瓶制作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生态系统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生态系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有哪些组成要素?探索生态系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制作一个生态瓶;2. 向学生介绍生态瓶的制作步骤:a. 首先,每个小组成员准备一个透明塑料瓶作为生态瓶的容器;b. 接下来,将透明塑料瓶分别填充一定量的泥土和小石子,模拟土壤和石头的存在;c. 然后,向生态瓶中加入适量的水,以模拟水体的存在;d. 最后,将水生植物和小鱼等生物放入生态瓶中,形成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e. 注意:在制作生态瓶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观察、记录和思考。
实施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生态瓶的制作,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2.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观察和记录生态瓶中生物的行为和变化;3. 学生可以通过测量温度、PH值等指标,对生态瓶中的环境进行监测;4. 学生可以使用图书或网络资源,了解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依赖关系。
总结与展示:1. 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生态瓶,并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发现;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生态瓶制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瓶中的生物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相互关系?为什么生态瓶中的生物需要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使用其他材料和方法制作更复杂的生态瓶,以进一步探索生态系统的特点;2. 学生可以自行设计观察实验,探究不同因素对生态瓶中生物的影响;3. 学生可以与其他小组交流和比较不同生态瓶的特点和观察结果。
生态瓶实验原理教案
生态瓶实验原理教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态系统的构成和变化,本次课程我们将利用生态瓶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态变化的过程,了解自然界的可持续性。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生态瓶实验的原理及操作流程。
一、实验原理所谓生态瓶,即是通过把植物和动物、水和空气加入一个封闭的器皿中,模拟自然界中一定面积内的生态系统。
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而动物则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与氧气的浓度的变化会对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产生影响,从而产生一系列复杂的生态变化。
二、实验材料及器材1、塑料瓶:透明的塑料瓶,容积大一些的更好。
2、泥土:适量的泥土用于植物的生长。
3、泥炭:适量的泥炭用于植物的生长。
4、沙子:适量的沙子用于接种微生物。
5、植物:多种植物,如冬青、吊兰等。
6、石子:适量的石子放置于瓶底,用于分离根系和水。
7、水:一定量的水用于养分的供应。
8、活的动物:适量的活着的动物,如蚯蚓、水蚤等。
9、玻璃棒或吸管:为了调节瓶子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需要使用玻璃棒或吸管。
三、实验操作流程1、准备生态瓶:选择一只透明而且体积大一些的塑料瓶,将瓶子的底层放上一层石子,以便水分过度。
接着,将适量的泥土和泥炭混合,填充于布满小孔的塑料盛贮器中,要选用有一定根系的植物,插在泥土中。
2、加入动物:添加适量的蚯蚓、水蚤等微小的水生生物,让它们自然地生长和活着。
注意,添加的生物相互之间应该不存在伤害或竞争的问题。
3、养护瓶子:在塑料瓶中加些水,水的高度不需要太深,大约是瓶子的四分之一。
之后将塑料瓶口口封好,防止外界的气体进入,产生外力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
紫外线灯可以放置在生态瓶的一侧,接受自然光的作用。
4、实验记录:需要定期记录每周生态瓶变化情况,如植物的生长情况、动物成活率、水体的清澈程度等,以掌握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
四、实验注意事项1、不要采用有毒的植物、动物和水体,以防止给实验者造成不必要的危险。
2、不能添加过多的植物或动物,否则可能从而影响生态系统内的平衡。
《设计和制作生态瓶》教案
《设计和制作生态瓶》教案设计和制作生态瓶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生态瓶的概念和作用。
2.学习制作生态瓶的步骤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生态瓶的概念和作用介绍。
2.制作生态瓶的步骤和要点。
3.实际操作制作生态瓶。
三、教学步骤:1.引入:首先,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生态瓶的概念和作用。
生态瓶是一种将植物、水生生物和微生物等自然界元素相结合的装置,能够模拟自然环境中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实现自然循环和环境净化。
2.知识讲解:讲解生态瓶的制作步骤和要点。
包括以下内容:(1)准备材料:玻璃瓶、砂子、植物、水生生物、微生物、水等。
(2)材料组合:将砂子、植物、水生生物等依次放入瓶中,按照一定的比例和顺序摆放。
(3)依赖关系:讲解生态瓶内各种生物的相互作用和依赖关系,如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水生生物吸收氧气,排放二氧化碳等。
(4)环境维护:讲解生态瓶的养护方法和注意事项,如定期给瓶内添加水、光照和温度控制等。
3.实践操作:(1)划分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准备好所需材料。
(2)学生根据讲解的步骤和要点,实际进行生态瓶的制作。
(3)教师巡视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和解答。
(4)学生完成制作后,将生态瓶放置在教室内或阳台上进行观察和养护。
4.总结与展示:(1)引导学生回顾制作生态瓶的步骤,检查制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2)鼓励学生对自己的生态瓶进行观察和记录,关注其中的变化和生物间的相互作用。
(3)学生将自己的生态瓶展示给全班同学,分享制作心得和观察结果。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包括是否按照要求和步骤进行制作,是否注意安全措施和卫生要求等。
2.回答问题:提问学生有关生态瓶的相关问题,考察学生对于生态瓶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观察学生展示的生态瓶和反馈意见,评价学生对于生态瓶制作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五、教学拓展:1.鼓励学生对生态瓶进行不同的改进和创新,如添加其他材料、改变比例、设计不同的环境等,观察结果并进行交流分享。
小学科学生态瓶实验教案
小学科学生态瓶实验教案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理解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二、实验原理
1.生态学基本概念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群落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其核心是研究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进化过程。
2.生态瓶实验原理
生态瓶实验是模拟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利用封闭的瓶子内部,构建一个能够自我生长、自我调节、自我维持平衡的微型生态系统。
三、实验材料
1.生态瓶
2.灯泡
3.模拟土壤
4.植物
5.水生生物
6.透明胶
7.试剂瓶(10毫升、20毫升、50毫升)
8.酒精灯
9.滴定管
10.显微镜
四、实验步骤
1.制备生态瓶
将灯泡和生态瓶粘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大约十分之一亩的小型生态系统。
2.填充模拟土壤
用透明胶将模拟土壤粘贴在生态瓶底层,成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
3.种植植物
将植物种入模拟土壤中,植物的生长状态和形态的变化可以通过透明胶观察。
4.增加水生生物
将水生生物加入生态瓶中,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水生生物的相互关系。
5.添加试剂
通过滴定管向生态瓶中添加化学试剂,调整生态系统的各种环境因素,观察环境因素的变化会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6.记录实验结果
记录观察到的变化,包括植物的生长状态和形态的变化,水生生物的繁殖、寿命和种类的变化,环境因素的变化等。
五、实验结论
通过这个小型生态系统的实验,我们可以体会到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从而达到培养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地球的目的。
小学生态瓶制作过程教案
小学生态瓶制作过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态瓶的基本概念及作用。
2.掌握制作生态瓶的基本步骤。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生态瓶的基本概念及作用。
2.生态瓶的制作方法。
三、教学准备1.生态瓶、泥土、小石子、水、幼苗等。
2.幻灯片、PPT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老师可以先用图片或幻灯片等呈现一些自然生态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自然生态,并引入生态瓶的介绍。
2.讲解生态瓶的基本概念及作用生态瓶有效地解决了生长环境和养护问题,不仅可以栽植水生植物,而且可以自行制造环境条件作为植物需要的养料来源,养护好的植物会吸收了水中的污染物质,使水变得更加清澈。
生态瓶被广泛应用在教育机构、家庭和办公室等场所,并被视为一种生态环保的实用产品。
3.生态瓶的制作(1)选购合适的物品它需要的物品:自来水(去掉氯、重金属、残留农药的钟情时间)或流动水;泥土(以薄层为宜);小石子(洗净);一块过滤海绵、生态小型器具(如瀑布、喷泉等,灵活性较大);幼苗。
(2)容器丈量装水、土、石头、亲水地切断草模,制造的容器为专用的生态瓶。
可自行构思排水、便于明方控箱。
(3)种植装置(泥土和小石子混合均匀),几 centimeters 厚,洒上三盏灯原平均撒下,略微压实,立正倾斜(其中一个角比一个略高)。
添加本物品选购的生态小型器具(瀑布、喷泉等)。
安置三盏灯原(注意,挑选高度较小的植物,并避免枝杈遮挡其他植物),用其洒下。
覆盖海绵(用工具加固)。
移便于明方控箱内,在生长灯下生长并陶冶。
(4)日常护理(a)浇水:日常应用自来水浇水,换水时可以去掉藻类和有机废物,以减少水质的污染。
要掌握好浇水的喜平很重要,水文平才不至于将土壤中的养料冲走。
(b)光线:照明是生态瓶的生长关键。
照射时间应为10 -12小时。
(c)翻浆:初期翻浆2-3天一次,成长中期翻浆2-4天一次。
成长中期要注意削剪树枝和挖掘进境作业。
四、复习巩固由老师向学生提问,让学生回答关于生态瓶制作的相关问题巩固刚才的学习。
小学科学17设计和制作生态瓶(教案)
小学科学17设计和制作生态瓶(教案)设计和制作生态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态瓶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能够正确设计并制作出一个可持续生长的生态瓶;3.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生态瓶的概念及作用;2.生态瓶的设计和制作;3.生态瓶的维护和观察。
三、教学过程:1.引入活动:为了了解生态瓶,观察和探索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请同学们先进行一个小小的调查,找出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的例子,并分析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让学生们分享并总结出自然界中生态系统的四个基本组成部分: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生态环境和生物的相互关系。
2. 学习生态瓶的概念和作用:简要介绍生态瓶的概念和作用,即通过模拟自然环境的互动关系,培养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理解和观察能力。
3. 设计和制作生态瓶:a.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分配一套制作生态瓶的材料:一个透明塑料瓶、土壤、植物种子、一小片棉花、一些小石子等。
b.学生按照给定的步骤依次进行操作:- 首先,在瓶底放一层小石子,以便排水;- 接着,放入一层土壤,约占瓶的三分之一;- 将种子撒在土壤上;- 用棉花浸湿水后,覆盖在种子上;- 最后,再放入少量的石子作为装饰层。
c.老师帮助学生清晰理解每一步的目的和作用,并确保他们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操作。
4. 维护和观察生态瓶:a.提醒学生在设计和制作完毕后,每天维护并观察生态瓶,关注植物生长的变化;b.学生需要每天浇水保持瓶内湿度,并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c.学生需要每周测量并记录植物的生长高度,并观察其他生态环境的变化;d.老师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解释植物在生态瓶中的依赖关系。
5. 分享和总结:a.请学生展示并分享他们的生态瓶设计和观察结果;b.鼓励学生归纳总结生态瓶的作用和维护方法,并与同学分享。
四、教学资源:1.透明塑料瓶(每组一个);2.土壤、植物种子;3.小石子;4.棉花。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对生态瓶设计和制作过程的理解程度;2.收集学生们对生态瓶观察的数据记录和分析;3.评价学生分享和总结生态瓶作用和维护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与实践
5.1 探究某一因子改变对生态瓶的影响
一、教材分析:
1、实验地位与作用
“探究某一因子改变对生态瓶的影响”是初中生命科学第二册第五章《生态系统》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学生通过自己制作生态瓶和观察、记录、思考某一因子改变对生态瓶的影响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生物与环境”、“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知识。
根据课程标准,本实验的学习水平为C级,为必做实验。
本实验是探究型实验,重点突出的要素是“实验设计”、“影响生态瓶稳定性的因素分析”。
实验引导学生体验实验设计的方法与过程,学会对影响生态平衡稳定性的变量进行控制,并对产生的结果进行分析,从而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2、学情分析
与前面按部就班的实验不同,这次实验需要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材料和器材,并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以及分析实验的现象。
八年级学生在六、七年级科学学科的学习中知道了控制变量和对照实验,在八年级测量人体的生理数据和膝跳反射等实验中接触到简单地实验设计内容,但不了解设计实验的原则和基本方法,在教学中应重点考虑。
3、教学设计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学情,本实验采用课内用2课时,课外持续观察1周的教学进度安排,其中课内的第一课时用于讲解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学生动手制作生态瓶,第二课时在学生1周的课外观察之后进行,用于实验现象的分析和结论的讨论。
二、教学目的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表述教学目的如下:实验目的是:通过小生态瓶的设计与制作,探究某一因子改变对生物生存的影响,理解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各种因素,并学会设计实验。
技能要求是:1、能够设计并建立生态瓶;2、通过改变某一因子,设计建立
一组生态瓶,提出假设,连续观察、记录这组生态瓶内水生生物的生存情况,思考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应该有哪些成分,能分析其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情感和价值观的要求是:1、在小组合作中团结协作的精神得以培养;2、尊重自然规律的情感得以培养;3、尊重实验动物的情感得以培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能够设计并建立生态瓶
2、通过改变某一因子,设计建立一组生态瓶,连续观察、记录这组生态瓶内水生生物的生存情况。
3、探究实验现象并进行讨论、交流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难点:
实验设计及分析实验现象
四、教学媒体的使用
实验室内的媒体设备、自制PPT、西沃授课助手
五、实验材料和器具
仪器:1L的锥形瓶数个
试剂:去氯水、自来水或其他水质
材料:草金鱼数条(要求大小相似)、金鱼藻或黑藻等数根、封口膜数张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板书:探求某一因子改变对生态瓶的影响实验设计的主要原则:
1、单因子
2、对照性
3、平行重复
第二课时
板书
组别改变的因子原因相同的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