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孙子兵法和中医

合集下载

孙子兵法论文8篇完美版

孙子兵法论文8篇完美版

《孙子兵法论文》孙子兵法论文(一):论《孙子兵法》蕴含的伦理思想论文关键词:《孙子兵法》;军事伦理;伦理思想;管理伦理论文摘要:《孙子兵法》作为一部世界著名的军事著作,其价值不仅仅在军事领域,它博大精深的思想还蕴含着丰富的伦理价值,主要表此刻与中国传统伦理有密切的关系,在军事伦理、管理伦理上有丰富的思想资料。

对其深入挖掘,既有重要的理论好处,又有重要的现实好处。

孙子名武,字长卿,也称孙武子,春秋末期齐国人。

孙子的著作《孙子兵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价值不仅仅在于军事领域,它博大精深的思想还蕴含着深刻的伦理价值。

一、《孙子兵法》与管理伦理管理者应具备的道德素质,《计篇》总结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即将帅要有智谋才能,要赏罚有信,要爱护下属,要勇敢果断,要军纪严明。

其中的前三个方面智、信、仁是普遍的道德要求,后两者勇、严是对军事管理者提出的特殊要求。

智、信、仁、勇、严,是将帅务必具备的五德,既是素质要求,更是道德要求。

智即智慧,在中外伦理思想史上,都是作为一种重要的道德品质,那里主要是说将帅要足智多谋。

《九变篇》日: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就是说,聪明的将帅,总是能兼顾到利和害两个方面。

在有利的状况下思考到不利的方面,事情就能够顺利进行;在不利的状况下思考到有利的方面,祸患就能够解除。

信主要指将帅要取信于下属,主要表现即《计篇》所说的赏罚孰明,将帅赏罚无度甚至失度,就是道德上的失当甚至失德,必然失信于部下。

仁如前所述,包括仁爱、义恨和大仁。

勇即要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敢于勇往直前,能够视死如归。

那种胆小如鼠、临阵怯战的人最为军人所不屑,也被认为是最不道德的军人。

勇务必是与大仁、大智相联系的大勇,而非匹夫之勇。

严主要表现有三:一是将帅要有威严,能够令行禁止;二是要治军严格,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日乱(《地形篇》);三是要严于律己。

《孙子兵法》智慧与中医行医关系

《孙子兵法》智慧与中医行医关系

《孙子兵法》智慧与中医行医关系虞先泽;姚怡衷【摘要】《孙子兵法》智慧历来被应用于军事学之外的众多领域.以管中窥豹的方式揭示《孙子兵法》智慧在中医学领域的应用,探讨孙子兵法的人生哲理、思维方法、运筹决策、战术策略等方面与中医行医的内在关系.【期刊名称】《滨州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29)002【总页数】4页(P26-29)【关键词】《孙子兵法》;中医行医;思维方式;战术策略【作者】虞先泽;姚怡衷【作者单位】苏州市孙子兵法国际研究中心,江苏苏州215000;苏州市孙武子研究会,江苏苏州21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E892;R22《孙子兵法》是我国春秋末期大军事家孙武为助吴王阖闾成就霸业所写的一部兵书,全文十三篇,五千余言。

内容博大精深,体系完备,哲理深邃。

《孙子兵法》是人类智慧的瑰宝,千百年来,广泛应用于战略学、管理学、政治学、经营学、外交学等领域,《孙子兵法》智慧的应用价值是广泛而永恒的。

就中医行医而言,自先秦至明清,运用《孙子兵法》智慧的不乏其人,这也成为历代医家的共识。

曾任清乾隆太医院太医的徐大椿著有《医学源流论》,其中《用药如用兵论》准确、全面地论述用药如用兵的医理之后,总结道:“《孙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全矣。

”本文试图从孙子兵法的人生哲理、思维方法、唯物观念、运筹决策、战术策略等方面与中医行医的内在关系进行一些探讨,以管中窥豹的方式揭示《孙子兵法》智慧在中医学领域的应用,也为众多同仁开阔视野,提升学术兴趣。

一、唯民是保,莫贵于人,人生哲理相通自古知兵非好战。

孙子十三篇虽然写的是兵法,但其哲理是以安国保民为宗旨的。

孙子在十三篇之首《计篇》中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在《地形篇》中有“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视卒如婴儿”、“视卒如爱子”等论述。

在《火攻篇》中指出“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用药如用兵,谈《内经》《伤寒》中的军事思想

用药如用兵,谈《内经》《伤寒》中的军事思想

用药如用兵,谈《内经》《伤寒》中的军事思想相成的,在多数情况下,或相兼并用,或先后分别使用,对热性病如此,杂病更是这样。

虚人感邪,不宜峻攻(包括汗、下等法),似乎理所当然。

但在《伤寒论》少阴病篇中有一条条文,却颇耐人寻味。

条文说:“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此条属太少两感之证,正虚邪盛,而仲景用药,不但用麻黄,还用细辛,可以说发汗之力,倍于麻黄汤。

为什么用峻药?一句话,无粮之师,利于速战。

但他并不冒险,因为有附子一药扶正。

下面又紧接着一条说:“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

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

”用药与上条仅一味之差,出入都很大,就是因为前者是“始得之”,后走是“得之二三日”,病邪比较深入,就不能用峻药,只可微发汗。

所以周扬俊说:“少阴证见,当用附子,太阳热见,可用麻黄。

已为定法。

但易细辛以甘草,其义安在?只因得之二三日,津液渐耗,比始得者不同。

故去细辛之辛散,益以甘草之甘和,相机施治,分毫不爽耳。

”本条还注意到即使微发汗还须考虑有无里证。

所谓里证,是指吐利、四肢厥逆等证。

若有这些证候,虽发热麻黄附子甘草汤也不可用。

可见医生用药,大胆的时候须大胆,小心的时候须小心。

《内经》《伤寒论》、温病学说等古典著作,在治病方面,就是包含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具有战略意义。

所以病邪初袭,可汗则汗,如早用寒凉,看似直接清热消炎,实则药过病所,每多淹延时日气热烁津,过早用滋阴,看似扶正,实则反致滋腻留邪。

打仗不能失掉战机,治病不能失掉病机。

当汗而不汗,谓之失汗;不当汗而汗,谓之妄汗;当下而不下,谓之失下;不当下而下,谓之妄下。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用药真如用兵一样。

当然,医家与兵家,毕竟是有区别的。

一个属于自然科学范畴,一个属于社会科学范畴。

用药如用兵,用作比喻则可,完全看作是一回事,就不很恰当了。

有些疾病,明明由外邪引起,转入慢性之后,人身的阴阳失调,上升到主要矛盾,祛邪就属无益。

浅谈兵法与中医的联系与应用

浅谈兵法与中医的联系与应用

浅谈兵法与中医的联系与应用——学中医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是中国古代军事家对世界军事思想最重要的贡献,被誉为“东方圣经”、“兵学圣典”。

孙子兵法对军事和军事家的影响与价值已跨越时空,超出国界,成为人类的宝贵遗产。

中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千百年来对保障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繁衍中华民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中医学的独特理论体系源于《黄帝内经》,历任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中医学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医学瑰宝。

孙子兵法和中医学的产生距今都已有2000余年,孙子兵法和中医两者在各自的领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今天的军事和医学仍有重要影响和重大指导意义。

寻找兵法与中医之间的联系,发现两者之间的关系,互为通融,互相启发。

在中医学备受质疑的今天,更加固守己道,充满自信,光大中医,迎接挑战。

中国医学与中国兵学一样,形成完备而严密的理论体系,都贯穿着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中医学理论强调“天人合一”,如春秋良医医和指出:“天有六气,阴、阳、风、雨、晦、明也,分为四时,序为五节,过则为灾,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左传-昭公元年》)。

中医把天地人视为一个大系统,人又分为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等子系统,通过望、闻、问、切,综合分析,对症下药,方药分君、臣、佐、使,最后达到治病求本,标本兼治,扶正祛邪,治病救人的目的。

古代兵法也使用这种系统分析的方法,关于战争全局的战略问题,《孙子兵法》讲求“道天地将法”之类“五事七计”,对战争各方面进行总体把握,系统分析;关于行军布阵之类战术问题,兵家也无不讲求变化,奇正相生,相反相成,最后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

从指导思想、行动准则和理念上看,医学与兵学有许多共同之处。

兵家思想与中医学

兵家思想与中医学

第四节兵家思想与中医学在中医学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古代先哲不仅汲取当时天文、历法、地理、阴阳、术数、五行、八卦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就,同时也深受先秦兵家思想和文化的影响,促成了中医的养生防病、疾病诊治和遣方用药等理论。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频繁,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军事家、战例和战书,形成了一个重要的学术流派,即兵家。

主要研究军事布阵、攻守谋略、实战应用规律,代表人物为孙武和孙膑。

据《汉书·艺文志·兵书略》:“兵家者,盖出于古司马之职,王官之武备也……司马法是其遗事也。

自春秋至于战国,出奇设伏,变诈之兵并作。

汉兴,张良、韩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二家,删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诸吕用事而盗取之。

武帝时,军政杨仆捃摭遗逸,纪奏兵录,尤未能备,至于孝成,命任宏论兵书为四种。

”《汉书·艺文志》中所载流传下来的兵家文献有:《孙子兵法》、《吴起兵法》、《司马法》、《尉缭子》等,按主要内容分为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等。

《孙子兵法》可谓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蕴含丰富的军事学、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经济学等重要思想。

据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出土的竹简本,《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是不同时期的两部兵书,一部是出自春秋末期吴国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齐孙子》)。

(《吴孙子》);另一部是战国时期齐国孙膑所著的《孙膑兵法》一、兵家思想精华《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军事著作,是一部要言不繁、机妙神奇的传世名著,古今名将奉之为“兵经”、“兵学鼻祖”、“兵学圣典”。

《孙子兵法》十三篇是孙武晋见吴王阖闾时的最早版本,后来又加上他在吴国的作战经验,至臻完善,两千多年来久负盛誉。

名代茅元仪《武备志·兵诀评》说:“前孙子者,孙子不能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

”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人,具体生卒年月不详,约公元前535年左右,与孔子同代。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宋邓名世《古今姓氏辨证》记载,孙武原是陈国国公陈完的后裔。

《孙子兵法》论文

《孙子兵法》论文

孙子兵法对当代的影响——传承经典,造福社会作者简介:关键词:孙武;《孙子兵法》;企业竞争;经营管理;政治内容提要:认真领悟《孙子兵法》的思想真谛,并将它灵活地运用到当代社会生活中,这不只是一种人生策略,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孙武简介孙武,又被尊称为孙子或孙武子,字长卿,司马迁《史记》有其传略。

他是春秋末期齐国长乐(今山东惠民)人,生卒年月不详,大约与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同时而略晚,主要活动在吴王阖闾和吴王夫差前期。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

孙武从小生活在一个欣欣向荣且具有军事传统的贵族世家中。

这使他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并有条件阅读古代军事典籍,了解古人的用兵史实。

这为他日后参加战争实践、著述兵书、建功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孙武成年后,齐国发生的内乱愈演愈烈,他便背井离乡来到了吴国。

在这里他结识了从楚国来的伍子胥,二人十分投机。

后来在伍子胥的极力推荐下,吴王阖闾于周敬王四年亲自召见孙武。

孙武向吴王阖闾推荐了自己所写的《孙子兵法》十三篇。

吴王阖闾怀着浓厚的兴趣将它们读了一遍,连连称妙。

孙武那惊世骇俗的议论,新颖独到的见解引起了一心图霸的吴王阖闾的共鸣,为自己终于找到一位杰出的将才而深感庆幸。

但吴王阖闾还希望看到它们的实战效益,便让孙武那实例验证一下他的兵法理论。

于是便有了“孙武斩美”的惊人举动,这也使吴王阖闾真正认识到了孙武的将才,并予以重任。

孙武与伍子胥共同辅佐吴王阖闾治理国家,又为吴王制定进攻楚国的作战计划。

二人共同提出疲楚的战略,用这种办法来疲惫楚军,消耗楚军的实力。

同时,还想办法拉拢楚国的敌国唐、蔡等小国,从而为其从侧面攻击楚国准备了条件。

这些策略的实施,使吴国在后来与楚国争雄的过程中把握了主动权。

公元前506年,吴国攻楚的时机已完全成熟,孙武与伍子胥协助吴王大举攻楚,制定了一条出乎楚国意料的进军路线,顺利地抵到汉水,进抵楚国腹地。

经过几次交战,吴军最终占领了楚国国都,楚国从此衰亡。

论《孙子兵法》知胜思想的精髓与内涵价值之欧阳道创编

论《孙子兵法》知胜思想的精髓与内涵价值之欧阳道创编

论《孙子兵法》知胜思想的精髓与内涵价值李新颖21620137004(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河南郑州450002)摘要:本文立足于不同视角和不同层次,分析了孙子兵法中“知胜”思想的前瞻性、连续性、全面性、深刻性、科学性、艺术性、哲理性等精髓及深刻的内涵价值,为孙子知胜思想体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角度,也为人们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孙子兵法提供了基本思路。

关键词:孙子兵法;知胜思想;精髓;内涵价值《孙子兵法》中“知”的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它既包括知彼知己、知天知地、知常知变、尽知全知等方面的内容和要求,又包括庙算分析、相敌、用间、战略试探等方面获取“知”的方法与途径,后人将之集中概括为“知胜”思想。

当今学术界对孙子知胜思想的基本内涵论述较多,但对其本身的精髓却没有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深入分析,这极大地妨碍了人们对孙子知胜思想的整体理解,并进而影响到这一思想社会价值的实现。

一、孙子“知胜”思想的前瞻性孙子“知胜”思想的前瞻性首先表现在情报获取和运用方面。

《孙子兵法·用间篇》中说:“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

”古人所谓“先知”,本来有神秘色彩,生而知之是先知,学而知之是后知。

而孙子这句话,则是从朴素唯物论的角度强调了情报信息与决策制胜的关系。

在战争中,谁先获取了情报,谁就可以使战争透明度偏向自己的一方,从而更有效地使用自己的力量,最终将情报的优势转化为实际的竞争优势。

在战术的选择和运用中,孙子对知胜思想的前瞻性表述得十分具体:“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虚实篇》);“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军争篇》);“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渴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

论孙子兵法和中医

论孙子兵法和中医

论“孙子兵法”与中医“孙子兵法”与中医,本就是同一个民族各种时代文化沉淀下来的经典。

它们有着相似的时代背景,相同的哲学基础以及相同的作用对象,所以说,它们之间的相通之处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就是它们同样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它们的作用对象是敌人。

“孙子兵法”自不必多说,本就是一部研究战争、兵法的旷世奇书;至于中医,它是医术,针对的是人体本身的病变,而中医将这种病变视为侵入人体的邪气,敌人,所以,中医术其实是一种,将病变视为敌人的克敌制胜之法。

再来,就是由于相同的哲学基础造就的相似的思维方法。

首先,“孙子兵法”讲究谋而后动,中医同样的,要先辩证,方可论治。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战争是说要了解彼此情况,而中医则是要了解疾病的症状,体征,部位,性质,邪正关系等,以及所用药物的性质,用法,使得体内的“邪”,即疾病被遏制或消灭。

其次,我们在古书上了解到的那些奇门阵法,其中蕴涵的阴阳五行,与中医术中的阴阳五行,看似只是相同的名字,其实不然。

阴阳,抑或五行,都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对这个世界的诠释。

所以,中医术中以阴阳五行认识人体,病证等,并用其中的生克关系确立治则治法;而在兵法中,阴阳五行便是用来认识自然,认识战争,这便是我国古代哲学在各方面中的广泛应用的具体体现。

举例说明,战场上的阵法中所谓五行,甚至八卦,都只是用这些认识世界的观点去极大地利用着战场上每一个细节,使其起到迷惑敌人,或者直接瓦解敌人的作用,而这些细节,大到山峰,小到石子,都是至关重要的。

再说“兵法”中提到的先发制人,又或者后发制人,在中医术的应用中也是有着很明显的体现的。

众所周知,战场上,能先的,绝对不可后,先就是制胜的关键,但有时谋略也可以起到后发先至的作用;中医术中,大多数情况都是邪气已经入体才着手治疗,所谓后发而先至。

那是不是说中医术中就没有关于先发制人的应用呢?当然不是!中医术中的先发制人我觉得做得是相当好的。

这就要说到中医术中的整体观了,因为阴阳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中医术在治疗的时候,不仅治疗着已有的病变,还在同时做着防范病变蔓延到其他位置的工作,我认为这就是先发制人的最好体现,同时也是谋略取胜的重要体现。

强者之道——浅谈《孙子兵法》

强者之道——浅谈《孙子兵法》

强者之道——浅谈《孙子兵法》卢炳尚胡玉清王君海《孙子兵法》是我国军事理论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在我国古典军事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在历代军事斗争中产生过重大影响,而且在世界军事史上享有极大的盛誉。

近的就说海湾战争:美国攻打伊拉克就是“善攻者攻于九天之上”靠的是空中打击,伊拉克则知己知彼“善守者守于九地之下”,美军士兵则人手一册《孙子兵法》等等,远的兵圣孙子智擒庞涓更是将其演绎得如同神话。

军事战争作为一种社会的特殊事件,就该遵循社会的一般规律。

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任何一般是大致的包括一切个别事物。

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的包括在一般之中(《列宁全集》)。

军事战争告诉你怎么生存、发展、发展、壮大,研究该社会状态的活动规律和发展规律。

《孙子兵法》就是揭示这种规律的圣典,它而同样可以告诉你在激烈的竞争环境,怎样做人,做一个强者,也可以告诉一个国家如何富裕,如何外交。

总之《孙子兵法》是强者之道,是强者的战略。

道可道,非常道(《老子》),研究战略实际上就是研究指导战争全局的那种东西(《毛泽东全集》)。

那么我们在今天还是要研究如何自强、壮大、发展,《孙子兵法》就是其中很有价值的研究之路,学习它,实践它,践行它,就会逐渐强大,是强者之路。

但我们不能单纯的从军事战争的角度来考虑,而要立足于战争,延伸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

“守宇宙,重开拓”(韩愈)“运动是物质的方式,无论何时何地,运动就有规律,都没有也不可能有没有运动的物质。

”(恩格斯《反杜林论》)这才是研究《孙子兵法》的价值所在和必要性。

《孙子兵法》产生的政治、军事背景:《孙子兵法》的十三篇内容主要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争霸战争的特点。

春秋时期属于周朝,周朝共有800多年的历史。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打败商纣王建立周朝。

周朝历史年表西周为奴隶社会,东周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阶段。

1.春秋时期的政治情况春秋时期是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动荡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那种把奴隶禁锢起来,强迫奴隶从事集体生产劳动的“千耦其耘”的奴隶制生产方式,就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严重桎梏,而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生产方式,有了成为社会经济基础的可能,封建的生产关系开始萌芽。

兵家思想对中医治疗观念的影响-肖璇思,鞠宝兆

兵家思想对中医治疗观念的影响-肖璇思,鞠宝兆

72第17卷 第9期 2015 年 9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7 No. 9 Sep .,2015在中医学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古代先哲不仅汲取当时天文、历法、地理、阴阳、术数、五行、八卦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就,同时也深受先秦兵家思想和文化的影响,医道与兵道互为通融,互为启发。

以《孙子兵法》为代表所体现的基本战略思想为:“道义”原则、“慎战”原则、“先胜”原则、“全胜”原则、“诡道”原则、“贵速”原则、“任势”原则、“知变”原则、“将能而君不御”原则、“致人而不致于人”原则。

[1]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吸收、移植兵家的哲学思想和方略,并应用于中医的临床诊疗与实践。

本文仅从中医治疗观念管窥兵家思想的渗透与影响。

1兵法贵速与攻邪宜速《孙子兵法·九地篇》曰:“兵之情主速”,《作战篇》曰:“兵贵胜,不贵久”“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战争对国家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巨大,因而应速战速决。

疾病对人而言,或由外感,或由内生,皆由邪气所致,“故以攻疾为急,疾去而后调养,是乃靖寝安民之法”(《医旨绪馀》)。

《内经》以“客者除之”攘外战略,提出“因其轻而扬之……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治法。

张仲景针对外邪侵袭的伤寒表实与表虚之病,以麻黄汤、桂枝汤二方加减变化,速使风寒从汗而解。

金元四大家张子和力倡“邪气加诸身,速攻之可也,速去之可也”(《儒门事亲·汗吐下三法该尽治病诠》),并根据天邪、地邪、人邪不同邪气侵犯人体不同部位所患的病证,分别采取汗吐下诸法,迅速祛邪外出,邪去则正安,邪除则病已。

吴鞠通《温病条辨·杂说·治病法论》亦提出:“治外感如将,兵贵神速,机圆法活,祛邪务尽,善后务细,盖早平一日,人少受一日之害。

”中医学诸多的治疗法则,如急下存阴、釜底抽薪、逆流挽舟、峻下逐水、回阳救逆、醒神开窍、疏风解表等,都充分体现攻邪贵速的理念。

从《孙子兵法·虚实篇》看中医虚实病证

从《孙子兵法·虚实篇》看中医虚实病证

从《孙子兵法虚实篇》看中医虚实病证王彬;刘增秀【摘要】The content of The Art of War has gone beyond the meaning of words. Moreover, its enlightening and conducting function has a remarkable influence on thoughts. 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medicine, it is misunderstood to be an unparalleled subject and to be valueless and meaningless. Nevertheless, by merging the perceptions of Sun Tsu and the excess -deficiency syndrome in Chinese medicine, the syndrome can be better acquainted with and comprehended, which also is valuable in medical science. This dissertation integrates both of them for analysis, and promotes people to be familiar with the excess -deficiency syndrome from a deeper layer.%《孙子兵法》的内容已经超越其文字的含义,更多的是其在思想上的启发和指导作用.特别在中医领域,被误解为不交叉的学科,没有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然而,通过结合孙子思想和中医虚实病证的研究,却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了解相关病证,具有很大的医学价值.本文结合两者进行分析,旨在促进人们从更深层次理解中医的虚实病证.【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8(016)011【总页数】3页(P80-82)【关键词】孙子兵法;虚实;病证【作者】王彬;刘增秀【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东广州 510180;广州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东广州 510180【正文语种】中文孙子又称孙武,春秋时代著名的军事家,著名书籍《孙子兵法》由其撰写。

探析《孙子兵法》对中医理法方药的影响

探析《孙子兵法》对中医理法方药的影响

学术探讨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M a r .2024,V o l .32N o .6җ基金项目:华北理工大学2021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L 21104);华北理工大学2022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R 2022097)通信作者:王萌,E -m a i l :158********@163.c o m第一作者:申金水,E -m a i l :2260176826@q q.c o m 探析‘孙子兵法“对中医理法方药的影响җ王萌(华北理工大学中医学院,河北唐山063210)ʌ摘要ɔ 该文探析‘孙子兵法“对中医理法方药的影响㊂在搜集研读古代兵书㊁医书医案㊁现代研究内容后,总结出以下7点:不战而胜的战争原则对治未病思想的影响;兵贵神速思想对邪宜速祛㊁谨防失治误治的提示;奇正之道对医家灵活守㊁变治法方药的影响;造势技巧对多邪共犯时分而治之的提示;九地的不同战法对三焦分治思想的影响; 君能知军 对全面立体用药的提示;用间思想对反治法的影响㊂中医人研习并活用兵家文化有助于提高医术,也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以兵㊁医为代表的具有同源性㊁整体性特点的中华传统文化㊂ʌ关键词ɔ 理法方药;‘孙子兵法“;兵家智慧;兵贵神速;奇正之道;造势技巧;九地不同战法;君能知军;用间思想中图分类号:R 229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4.0604 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与完善,在理法方药理论指导下,以 君臣佐使 为配伍原则,中医已积累了数不清的方剂㊂中医方剂就像一支支目标明确㊁上下一心㊁体制严谨㊁纪律严格的军队㊂兵㊁医两家拥有共同的文化根源与思维内核,如儒道思想等[1-2],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也在持续交流与融通㊂两家很多学术思想本质基本相同㊂中医爱好者了解兵家学说,对完善和开阔中医临床思维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㊂笔者长期研究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兵家思想,认为发掘兵家智慧对中医药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㊂1不战而屈人之兵 与治未病笔者认为,‘孙子兵法“中不战而胜是最高级的胜利㊂‘孙子兵法㊃谋攻“云: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㊂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㊂ 战前运用政治㊁经济㊁外交等战略手段和平解决敌我间的矛盾,不通过双方军队兵刃交锋,便能使敌军屈服,且能避免我方大量人员与财力的耗损㊂中医强调治未病思想,‘素问㊃四气调神大论“言: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㊂ ‘金匮要略“言: 若人能养慎 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㊂ 可见,兵㊁医两家面对敌我矛盾时有共同的见解[3]㊂民间谚语中有 医病如治民,防病如治军 的说法,指出预防疾病如同管理军队一样,必须从严,所谓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㊂当疾病发生时,医者应洞悉阴阳失衡之状,抢占先机,尽早祛邪,避免邪正鏖战,徒伤正气,正如‘素问㊃阴阳应象大论“言: 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㊂ 疫病横行,要注意固护正气,防止病毒入侵,降低感染率㊂这是 不战而屈人之兵 与治未病思想的重要体现㊂2兵贵胜,不贵久 与邪宜速祛‘孙子兵法㊃作战“云: 故兵贵胜,不贵久㊂ 又云: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㊂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十去其六㊂ 兵家作战宜速胜,不宜久拖㊂军需消耗较大,日久国家财物亏耗,民力不足,百姓贫困㊂‘素问㊃热论“言: 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受病,荣卫不行,五脏不通,则死矣㊂ 伤寒一日巨阳受之,二日阳明受之,三日少阳受之,四日太阴受之,五日少阴受之,六日厥阴受之㊂ 该文阐述伤寒从巨阳㊁阳明㊁少阳㊁太阴㊁少阴到厥阴的传变,病邪可从卫表入肌肉㊁半表半里㊁脏腑(胃㊁肾㊁肺㊁肝), 一日 六日 之类虽是虚数虚指,但形象地反映出外来之邪由表到里的传变之快,故及时发现病邪侵入深浅部位有利于尽快阻断邪气的传变㊂误诊㊁误治会衍生各种变证,延长疾病疗程,使正气更无力祛邪外出,加重病情㊂正如‘伤寒论“在描述21 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3月第32卷第6期学术探讨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M a r .2024,V o l .32N o .6风温为病时,提到误用下法㊁火疗,延误病情,最终 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㊂‘金匮要略“在百合地黄汤证后写道: 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㊂ 百合病渴不瘥者,瓜蒌牡蛎散主之㊂ 百合病变发热者,百合滑石散主之㊂ 可见,病邪易传变,医者应速祛外邪,以免患者病情恶化,正气匮乏㊂ 兵贵胜不贵久 与邪宜速祛有异曲同工之妙㊂临证中,针对易生他变的邪气,应当迅速明辨机要,谨守病机,灵活用方,使病邪速去㊂3 制胜之道与治法方药3.1 奇正之道与治法方药的守和变 ‘孙子兵法㊃势篇“云: 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㊂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正即常规战法,奇即正演变出的各种特殊战法㊂常规战法是基础战法,但战争态势瞬息万变,及时调整战术,适应战况的变化,才可取得胜利㊂‘医学心悟“中的八法(即汗㊁吐㊁下㊁和㊁温㊁清㊁消㊁补)是针对单一病机的基本治法㊂在临床中,很多疾病病机复杂,治疗时需多法并用,各有侧重㊂如‘金匮要略“中温经汤证的病机为肝肾(冲任)虚寒,病机之 奇 体现在阳虚不能温通经脉㊁固摄经血㊁生化阴血,气血瘀滞进一步导致血不循经㊁积久化热,可谓虚实夹杂㊁寒热错杂[8]㊂因此,在治疗上应以温经散寒为主,温中寓通,温中寓补,温中寓清,并以祛瘀为辅㊂在药物的加减上,同样遵循 奇正 之道㊂关于药味的增减变化,如果为 正 的主要病机没变,而为 奇 的次要病机及兼症改变,则应保持君药不变,对臣㊁佐㊁使药味进行增减㊂如果病机没变,为 奇 的病情轻重改变,此时药味均不变,应当针对病情偏重而加减药物剂量㊂八法的拓展应用和方剂的药物加减变化均体现了兵家的奇正思想,常规的治法与针对具体病机拓展的特殊治法相互配合,是中医个体化治疗的生动体现㊂3.2 备多则战寡 与分杀病邪 ‘孙子兵法㊃势篇“云: 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㊂ 带兵作战要效仿水流的避高趋低之性,战前做好 制胜之形 ,使敌不知所守,分散兵力,能大幅提高胜率,此即‘孙子兵法㊃虚实“云: 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 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㊂ 处方用药时,面对多种邪气共同侵犯机体的情况,要兼顾表里㊁寒热㊁虚实㊁阴阳等,根据各自致病特点分别运用相应的治法,则病速愈[4]㊂表里双解剂适用于治疗表证未解,兼有里证㊁急证的疾病㊂‘伤寒论“中的葛根芩连汤用于治疗外感表证未解㊁邪热传里的协热利,其中葛根辛凉解肌以祛表邪,清阳明热,黄芩㊁黄连清热燥湿㊁厚肠止泻,以清内邪,三药针对表里邪气并存的情况分而治之,最终表解里清,疾病向愈[5]㊂病邪共存日久相互作用,易变生新邪,则病机更加复杂㊂及时分邪论治,逐个击破,有利于疾病早日向愈㊂3.3 九地不同战法与三焦异治 ‘孙子兵法㊃九地“根据士兵心理㊁战略地位㊁交通建设㊁地形地势㊁敌国位置㊁外交环境㊁敌我实力对比和敌我相对位置等方面把军事地形分成9种,即散地㊁轻地㊁争地㊁交地㊁衢地㊁重地㊁泛地㊁围地和死地;针对九地给予不同战法,即 散地而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泛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㊂这表明作战过程中需要时刻根据周边自然或社会环境制定适应当地环境的战法㊂清㊃吴鞠通在继承‘黄帝内经“以五脏辨治热病的思想及刘完素三焦热论的基础上,根据三焦病位不同而致病特点有异这一现象,提出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的三焦异治原则[6]㊂上焦包括心肺,邪气多由口鼻而入侵上焦肺经,多见表热证或表湿热证,治宜辛凉发散㊁轻宣透表,用药多以轻清上浮之品为主;中焦包括脾胃,多见里热证㊁里实证或里实热证,如中焦气分大热,阳明腑实,热入营血等,治宜祛除邪气㊁调和脏腑升降平衡,用药则不沉不降,恰入中焦;下焦属肝㊁肾,肝肾精血耗伤,易生虚风内动之里虚证,治宜滋阴潜阳息风,用药多为质重潜镇㊁滋阴填髓之品[7-9]㊂此外,医家还针对疾病的不同病位特点选择对应的药物,如不同脏腑病变运用归其本经的药物,高低病位分别使用升降浮沉的引经药,引药力直达病所,如性浮之桔梗是引药力上行的常用药㊂可见,三焦异治与 九地 不同战法有相同的思想㊂3.4 君能知军 与调控药物功效发挥方向 ‘孙子兵法㊃谋攻“论述 君患于军者三 道: 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 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位之难31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3月第32卷第6期学术探讨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M a r.2024,V o l.32N o.6至矣㊂ 将帅不了解军情军机,一味主观臆断,胡乱指挥,士兵就很难将自身优势发挥到最大,士兵之间也不能良好地配合作战,最终君军离心,军队涣散,一击则溃㊂医者正如将帅,若干单味药就是其麾下的军士㊂医者如果不深谙每味药物的功效,不熟悉药物配伍之用,不懂得药量㊁炮制方法㊁煎服法㊁剂型选择对功效的影响,盲目堆叠药物,非但不能发挥好方剂的功效,甚至可能引起药物毒副反应[10]㊂例如,麻黄汤中麻黄辛温能开腠理㊁迫汗出,加入桂枝能解营郁,可增强发汗之力,疏解营卫之郁,这是药对配伍协同增效的典型范例㊂某些药物随着剂量的改变,功效会发生变化㊂如小剂量薄荷可以疏肝解郁,大剂量薄荷则能辛凉透散上焦风热㊁清头目㊁利咽喉㊂炮制方法对药物功效有影响㊂如石膏生用能清气分大热㊁除烦止渴,煅用能收湿敛疮㊁生肌止血㊂左金丸中用吴茱萸治疗肝胃不和时,稍佐苦寒之黄连,而后冷服其药,往往效果显著,否则患者极易加重胸闷㊁头昏㊁呕恶等原有症状,原理即寒病用热药治疗,配以冷服,防止药病格拒[5,11]㊂不同剂型对药物功效发挥有影响㊂如九味羌活汤以汤剂入药时主治风寒湿邪外感而内有蕴热证,以丸剂入药时主治内伤杂病之痹证㊂上述种种,是中医灵活高效用方的秘诀㊂‘孙子兵法㊃九地“曰: 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㊂ 医者用药不在于多,而在于全面立体地了解用药法则和规律,使方剂疗效最大化㊂3.5 用间而知彼 与反治法孙子兵法的核心要诀在于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其中知彼之道集中体现在‘孙子兵法㊃用间“,其言: 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㊂ 两军势均力敌,其中一方想要获胜,离不开前期间谍对敌方情报系统高效采集与掌握㊂中医的反治就是另辟蹊径,顺从疾病假象而治,从而取得显效的治法,包括寒热反佐法㊁引经报使㊁上病下取等[3,12]㊂‘伤寒论㊃辨少阴病脉证并治“记载阴盛戴阳证: 下利,脉微者,白通汤主之;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㊂ 阴盛戴阳证表现为真寒假热,若按 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的治法投以温热的白通汤后反而会加重症状,出现药病格拒的现象㊂这是因为,寒热相搏,温热药力难入,反而激惹寒邪,加重病情㊂此时,原方不变,另加咸寒的猪胆汁和人尿作为 间谍 ,伺机祛除假热,使温热药药力直抵病所,彻底祛除寒邪,温复阳气[13]㊂再如,银翘散中辛温发散之荆芥和豆豉,合温邪病邪之性,用之占据卫分肌表,为方中辛凉药力开启温邪郁闭之大门也体现反治之理㊂总之,熟练掌握寒中佐热㊁热中佐寒的反佐法则可防止药病格拒[14]㊂此外,引经药引药直抵病所,如柴胡㊁黄芩是引药入少阳的常用药;病位在上,取下部穴位以奏奇效,如涌泉穴贴敷吴茱萸可以治疗气血上逆导致的头晕目眩㊁头痛失眠等㊂这些都体现了用间思想,提示医家诊治疾病时详辨虚实,或正治,或反治,灵活用药㊂4小结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兵家学说和中医学术思想都深受道家㊁儒家传统文化影响,二者相互交融,有许多相互借鉴的点㊂除上述几点外,还有诸如 兵非益多也,唯无武进,足以并力㊁料敌㊁取人而已 说的是对经方用药精短效悍的影响; 归师勿遏,围师勿阙,穷师勿迫 对给邪以出路的启发; 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 思想对无形与有形之邪相互裹挟时,先攻有形之邪,则无形之邪失于依附自然消失的经方思想的影响等㊂中医研习与实践者若能深入研究并运用兵家智慧,临证会更有谋略,辨证用药更加灵活,得心应手㊂参考文献[1]王凤翔.兵势水形:唐代道兵家发微[J].管子学刊,2016(3): 35-39.[2]王永炎.儒道互补启示中医中药之美[J].中医杂志,2021, 62(4):277-278.[3]杨智斌,缪捷,郝征.古代兵家学说对中医发展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0,26(6):783-784,866. [4]高新彦.‘孙子兵法“与中医学[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 48(11):33-34.[5]李冀,连建伟.中药学[M].4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205.[6]刘寨华,杜松,李钰蛟,等.三焦辨证源流考[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7):872-873,875.[7]刘景源.‘温病条辨“评介:吴鞠通学术思想探讨(一)[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5,3(7):22-24.[8]刘景源.‘温病条辨“评介:吴鞠通学术思想探讨(二)[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5,3(8):22-25.[9]口维敏.‘温病条辨“三焦温病用药规律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2):145-146.41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3月第32卷第6期学术探讨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M a r .2024,V o l .32N o .6[10]叶俏波,李卫民,邓中甲.从方药共荣发展史谈配伍环境和技巧的重要性[J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2):1836-1837.[11]聂晶.寒热药相伍的意义探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5):494,498.[12]王钢,朱俊,李强,等.‘内经“反佐疗法在内科疑难杂病中的应用探讨[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5(4):361-365.[13]施唯玮,张茂云.基于先秦兵家思想探讨张仲景的用药思路和祛邪方法[J ].中医杂志,2019,60(6):538-540.[14]朱进看,高惠然,张纾难.张仲景方反佐用药规律探讨[J ].中医杂志,2018,59(13):1102-1105.(收稿日期:2022-12-08)[编辑:周荣荣]җ基金项目: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2022Y 711):王轩,E -m a i l :234289660@q q.c o m 第一作者:王梦洁,E -m a i l :908174618@q q .c o m 陇中正骨手法治疗腰肌劳损的体会җ王梦洁,王轩,薛渊,王秀明,李健敏,黄丽,柳鸿林(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太原030024)ʌ摘要ɔ 腰肌劳损是指对原因不明且无影像学改变的以腰部疼痛㊁功能障碍为主症的病证㊂陇中正骨学术流派借鉴现代医学经验,不断探索与创新,在治疗腰肌劳损方面取得一定疗效㊂该文从腰肌劳损治疗现状㊁陇中正骨手法特色㊁陇中正骨手法治疗腰肌劳损体会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腰肌劳损的诊治提供特色的中医治疗㊂ʌ关键词ɔ 腰肌劳损;腰背痛;陇中正骨手法中图分类号:R 274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4.0605 腰肌劳损与中医腰背痛 相似,是指因各种环境因素导致腰部关节组织缺血㊁缺氧,形成粘连,腰肌长久牵拉致肌肉慢性劳损,患者常感腰部及周围筋肉肿㊁胀㊁酸㊁麻,严重者甚至出现腰部活动障碍[1]㊂目前,腰痛已成为世界上导致患者就医的第二大原因[2]㊂调查显示,中国慢性腰背痛患病率达27.60%左右,患病率较高的省份如山西省㊁江西省㊁海南省㊁福建省等,多数患者年龄段集中在19~49岁,男性疼痛发生率(29.65%)高于女性(25.86%)[3]㊂腰肌劳损患者众多,但往往在就诊时的影像学检查未提示腰部发生病变,故无法得出明确的医学诊断㊂基于此,对腰肌劳损这一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㊂陇中正骨手法流派在郭均甫㊁李盛华先生等一众带领下,遍访中医骨伤经典,不断对传统手法进行继承㊁借鉴与探索,形成较完整的治疗理念,在治疗腰肌劳损疾病时,运用特色手法能缓解腰痛,提高疗效㊂1 病因病机腰肌劳损属于中医 腰痛 痹证 等范畴,古籍中也多次对其命名,如 腰尻痛 腿股风 ㊂腰痛的病因病机古今有很多记载,总体概括不外乎 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㊂‘素问㊃痹论“曰: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㊂ 六邪中与疼痛有关的邪气主要为风㊁寒㊁湿邪,当邪气侵犯腰府时,易致腰部及腰旁肌肉气血不通,不通则痛㊂‘诸病源候论㊃腰背痛诸候“认为,腰痛与肾关系密切,肾虚是发病之本,并对急慢性腰痛进行分类㊂‘素问㊃脉要精微论“曰: 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㊂ 可见,慢性腰痛与肾虚关系密切㊂脏腑化精生血,濡养肌肉筋骨,腰府得养,筋骨壮盛㊂ 肝主筋 肾主骨 肝肾同源 等理论佐证了肝肾两脏与筋骨的紧密关联性㊂‘医宗必读“云: 有寒有湿,有风热,有挫伤,有瘀血,有滞气,有积痰,皆标也,肾虚其本也㊂ 由此可知,慢性腰痛与肾关系紧密,加之六淫邪气,故有 劳损于肾,动伤经络,又为风冷所侵,血气击搏,故腰痛也㊂ 因此,常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或气血亏虚,脉络不通,筋骨失养㊂51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3月第32卷第6期。

孙子兵法与中医治疗学by杨 璞

孙子兵法与中医治疗学by杨 璞

47孙子兵法与中医治疗学杨 璞(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6)《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堪称兵家双璧,此前湖北中医学院的张介眉教授主编了《三十六计与中医学》,延伸了清代名医徐大椿的“用药如用兵”的思想,在中医的范围内阐明了“用医如用兵”的思想,为了更广泛全面的剖析这一思想,本文从《孙子兵法》与中医治疗学的角度试加以阐释。

1 始计篇:校之以计而索其情释义:通过对双方情况的比较,来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

应用举例:中医治疗颈痈的要法是:抓住颈痈的阴阳属性,运用补气托毒的治则。

其临床表现属于疮疡半阴半阳证。

既有红、肿、热、痛等阳性疮疡的一面,又多见于气阴两虚之体,发生在颈部皮肤厚粗的部位,具有难肿、难脓、难溃、难敛等阴性疮疡的特征。

临床上,抓住颈痈的阴阳属性即是体现了“校之以计”。

2 作战篇:兵贵胜,不贵久释义:用兵贵在速战速决,而不宜旷日持久。

应用举例:中医治疗胃、十二指肠大出血,“急则治其标”,益气、泄热、止血。

发病与胃肠积热,肝火扰动,脾气虚弱,久病伤络密切相关。

“急则治其标”,故治疗以清胃热肝火、益气健脾、止血为大法。

此法体现了“兵贵胜,不贵久。

”这一孙子的战略思想。

3 谋攻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释义: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有危险。

应用举例:张山雷教授在其书《脏腑药式补正》治疗癃闭的章节中说:“但知清热通利,未必皆效,惟升展肺气,以通气化之上源,热壅于肺,肺气不能肃降,津液输布失常,水道通调不利,不能下输膀胱;又因热气过盛,下移膀胱,以致上、下焦均为热气闭阻,而成癃闭。

”如此看来,知己之“膀胱”又知彼之“肺气”,开提肺气,则上窍开,继而下窍自通,此疾可解也。

4 军形篇: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释义:善于作战的人,先要做到不会被敌战胜,然后待机战胜敌人。

应用举例:邓晋丰教授在其《骨伤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一书中的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章节里提到:尽早行下肢牵引,手法复位,闭合螺丝钉内固定。

第一讲 《孙子兵法》概说

第一讲 《孙子兵法》概说
孙子在《虚实篇》中提出了“ 孙子在《虚实篇》中提出了“致人而不致于 的著名论断, 人”的著名论断,阐明了调动敌人而不被敌 人调动, 人调动,夺取克敌制胜主动权的战争指导思 孙子的这一思想贯穿于全部十三篇之中, 想。孙子的这一思想贯穿于全部十三篇之中, 体现在战前准备、 体现在战前准备、战略指导和作战指挥等各 个方面。 孙子》十三篇每篇都体现了“ 个方面。《孙子》十三篇每篇都体现了“致 人而不致于人” 处处争取主动权的思想。 人而不致于人”,处处争取主动权的思想。
二、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 起源:南朝。 南齐书·王敬则 王敬则传 起源:南朝。据《南齐书 王敬则传》:“檀 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 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 定型:宋代惠洪 冷斋夜话》 惠洪《 三十六计, 定型: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 走为上计。 走为上计。” 成书:明清之际,作者不详。 成书:明清之际,作者不详。
三、《孙子兵法》主体是“十三篇” 孙子兵法》主体是“十三篇”
1、《孙子兵法》成书之 、 孙子兵法》 2、《汉书 艺文志》中记 艺文志》 、 汉书·艺文志 时就是十三篇: 载八十二篇: 时就是十三篇: 载八十二篇: A 《史记》、汉简中 史记》 原因: 原因:其中六十九篇 都有明确记载 是孙子其他作品, 是孙子其他作品,有对 十三篇的注释和论说 B 曹操恢复到十三 篇
要求: 要求:
一学期四次作业,认真完成,计入平时成绩。 一学期四次作业,认真完成,计入平时成绩。 不定期点名,录入考勤,不可修改。 不定期点名,录入考勤,不可修改。 背诵《计篇》 谋攻篇》 背诵《计篇》和《谋攻篇》,以当堂默写的 形式考查,抵消一次作业。 形式考查,抵消一次作业。 期中、期末以论文的形式进行考察, 期中、期末以论文的形式进行考察,写出自 己的感想,不可抄袭,否则以不及格论处。 己的感想,不可抄袭,否则以不及格论处

论《孙子兵法》价值观的当代价值

论《孙子兵法》价值观的当代价值
《孙子兵法》价值观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反映了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一是体现了先哲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感。中国传统文化表明先秦以来的先哲们“修身”绝不仅仅是为了谋取衣食,更重要的是在于他们的精神世界里,蕴藏着一股“立德、立功、立言”的冲动,可以说“修身”的目的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这方面,《孙子兵法》着重强调战争是国家大事,必须慎重对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主不可因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兵非利不动,非德不用,非危不战” 《孙子兵法·火攻篇》。也就是强调一定要“慎战”,不获全胜绝不打仗。“自古知兵非好战”,不战而胜才是我们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二是体现了“和为贵”,亲仁善邻,注重国家和民族内部团结、睦邻友好,主张用非军事手段解决争端的传统理念。客观上,这一传统理念在我国历史上起到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朝代、平定内乱、消除边患、收复失地等成了历次战争的主要形式。在我国历史上很少有以扩张疆土为目的的战争,就连郑和七次率领强大的舰队下西洋,都没有扩张一寸土地。这一价值观,与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大相径庭,他们只要有机会、有力量就毫不犹豫地向外扩张,象美国这样的国家,历史不长就成了称霸全球的霸主,至今仍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各领域干扰别国内政,还在别国领土上驻扎军队。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美国为什么要打伊拉克?为什么长期占着伊拉克不走?是黑金主义作崇,是为了控制伊拉克的石油资源,说到底是受他们的价值观支配的行为。他们的价值理念,就是扩张、渗透和占领啊!三是体现了“儒、道、墨”诸学派传统文化共有的基本特征。因为孙子与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出生时间差别不大,比老子晚一些,比孟子早了170余年。他们正处在周朝礼崩乐坏,天下大分裂、大动荡、大变革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非常活跃,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诸子之间在争鸣中交流融合,既有各自独成门派的思想主张,也有互相通融的观点理念。作为孙子兵法这部最切实际的兵书,一般是不可外传的,亦不参与争鸣,但它离不开百家争鸣的社会基础,也离不开百花齐放的思想基础。所以,孙子兵法兼有儒、道、墨诸家文化底蕴的共同基本特征,是合乎客观逻辑的。事实上主要体现在“道义与利益”、“道德与力量”、“为君与为民” 这三个对立统一的关系特征上。相比之下,儒家还有“重义轻利”、“尚德不重力”的缺陷,法家有不讲“仁爱”、墨家有一味反对战争的不全面性。兵家特别是《孙子兵法》坚持辩证思维的观点,把如何处理三方面关系的指导理念阐发的尽善尽美,可谓善之善也。四是《孙子兵法》价值观与“功利观”相比较,既有一致性,也有一定的区别。“孙子兵法”毕竟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就其价值观与功利观的表述上看,肯定融汇后世的领悟意识和思想理念。但总得看来,二者表述的价值目标是一致的,非“利”不动,求全胜,以谋略制胜,但谋“利”的出发点和计法有所不同,价值观更加突出强调国家和老百姓的利益,强调算国家的大账,算民族利益的大账,更加注重道义和利益的结合。因此,明确提出价值观这一概念,并把维护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的理念提升到核心价值观来认识,更加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深刻内涵,更加突出了价值观的民族特征。由此,还可以推断,“孔子”和“老子”等传统经典文化,虽然也没有阐明价值观这一概念,儒家甚至“耻于言利”,但“利”是客观存在的。史学家司马迁早就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住”。对于“利”,关键是怎样认识,又是怎样把握,关键看是代表谁的利益?《孙子兵法》讲得是战争之胜利,也可以说是竟争之利,为国家和老百姓争利。孔子和老子也是代表一定阶层利益的。正如著名哲学家任继愈大师评价的那样,“老子和孔子是一样入世的。……孔子学说的社会基础是中央,上层社会;老子反映的是下层老百姓的呼声,代表了他们的要求。因此,我们可以断言,有文化就有价值观,没有价值观的文化是不存在的。西方一些企图否定中华文明史的人,说我们中国没有文化,也没有价值观,这完全是不值一驳的谬论和污蔑。

孙子兵学与中医“用药如用兵”

孙子兵学与中医“用药如用兵”

孙子兵学与中医“用药如用兵”刘长林【摘要】In any matter,there are two layers in supporting entity and in overall relations.Both Sun Tzu's War Strategy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lay their stress on the layer of natural overall relations in respective field,the former raises "victory by form" stressing the morale over actual strength,and the latter's assertion is discriminating treatment and overall adjustment.The natural whole has unlimited and uniquely complicated relations within and without,and is changing towards uncertainty with time.To such original state with natural relations both Sun Tzu's War Strategy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takerespecting,maintaining and abiding attitudes instead of predetermining,controlling and limiting as in Westernsciences.Therefore,the patterns,manifesting forms and applications in both Sun Tzu's War Strategy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are in common but different from western medicine and western sciences.%任何事物,都有实体支撑和整体关系两个层面。

用药如用兵——中医治略与兵法三十六计(郑州20120410)

用药如用兵——中医治略与兵法三十六计(郑州20120410)
(师语:此凉药再以凉服,药之寒性加水之 寒性,用于热病易使寒热相争,所以服后 会恶心呕吐,或打寒战,比如身体大热之 时用冰凉之水冲浴,必生病端。 )
一、瞒天过海(三十六计之一)
《伤寒论》350条云:“伤寒脉滑而厥 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二 两(炙),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温 服一升,日三服。
3、寓清于升除脾火
于是,我给予泻黄散加连翘、党参、升麻等清 热、升脾、补脾之品,前后仅服21剂,多年口 腔溃疡彻底痊愈。
慢性口腔溃疡基本方:
藿香10~15克,栀子10克,生石膏15~30克 ,防风10~15克,生炙甘草各3~10克,连 翘10~15克,党参10~15克,升麻6~10克 。
4、黄厚腻苔不化者当佐温通
概說
中医省疾问病,善于讲究谋略,古人 云:治病如对仗,用药如用兵。
《伤寒论》乃张仲景“勤求古训,博 采众方”而成,其中的治病智谋深 邃博大,两千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 着中医临床实践。《伤寒论》不仅 集中医治则、治法之大成,而且在 组方、用药和煎服等方面,都包含 着睿智的计谋,后来形成的兵法“ 三十六计”在《伤寒论》中都能体 现出来。
二、围魏救赵(三十六计之二)
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
与其主动攻打正面之强敌,不如迂回 到其后方空虚之处,饲机各个击破 敌人。
此计出自战国时代齐国孙膑“围魏救 赵”的故事。
二、围魏救赵(三十六计之二)
此计广泛地运用于中医临证中, 《难经·六十九难》所云“虚则 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即是 此计的最好运用。如“滋水涵 木”、“培土生金”、“益火 补土”及泻心以泻肝(左金丸 法)、“欲求南风开北牖”许 多治疗方法。
二、围魏救赵(三十六计之二)

浅谈孙子兵法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浅谈孙子兵法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浅谈孙子兵法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

孙子兵法对军事和军事家的影响与价值已跨越时空,超出国界,成为人类的宝贵遗产。

中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千百年来对保障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繁衍中华民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孙子兵法和中医学的产生距今都已有2000余年,都对今天的军事和医学仍有重要影响和重大指导意义。

虽然前者是兵学,后者是医学,两者都遵循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有密切的联系。

徐春甫《古今医统》:“治病犹对垒,攻守奇正,量敌而应者,将之良;针灸用药因病而施治者,医之良也。

”这是说治病如用兵打仗一样。

良将用兵就象良医治病,病万变药也万变。

医生诊断疾病就同将帅战前侦察敌情,必须做到知已知彼,医生临证处方就是运筹帷幄,调兵遣将。

战场上敌情瞬息万变,患者的病情也往往变化多端。

医生处方的每一味药都应该师出有名,不得有误。

唐朝医学家孙思邈说:“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高度概括了作为一个医生必需具备的心理素质和行为准则,即医生临证与军人临战一样,在不明敌情时要周密侦察,慎重判断(心小),一旦掌握敌情,胜券在握,就要果断决策,大胆用兵(胆大)。

军人为卫国保民而打仗,医生为救死扶伤而治病,这种品德就是“行方”;用兵要因敌制胜,战术多变,用药要“知常知变,能神能明,如是者谓之智圆”(李中梓《医宗必读》)。

清代名医徐大椿凭藉自己深厚的医学功底,敏锐地审视兵学与医学,兵道与医道的相互关系,明确地指出:“《孙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尽之矣”,著有<用药如用兵论》,全面而准确地阐述用药如用兵的医理。

自然过程中无限的相互作用除了表现为阴阳、五行等序列规律外,作用的诸方还常常处于不同的“势”。

如正邪相干过程中,正邪双方即处在此盛彼衰、此进彼退等作用状态或局势之中。

而另一方面,邪之出入进退之势又必然有一种趋向,如表里、上下、缓急、聚散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孙子兵法”与中医
“孙子兵法”与中医,本就是同一个民族各种时代文化沉淀下来的经典。

它们有着相似的时代背景,相同的哲学基础以及相同的作用对象,所以说,它们之间的相通之处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就是它们同样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它们的作用对象是敌人。

“孙子兵法”自不必多说,本就是一部研究战争、兵法的旷世奇书;至于中医,它是医术,针对的是人体本身的病变,而中医将这种病变视为侵入人体的邪气,敌人,所以,中医术其实是一种,将病变视为敌人的克敌制胜之法。

再来,就是由于相同的哲学基础造就的相似的思维方法。

首先,“孙子兵法”讲究谋而后动,中医同样的,要先辩证,方可论治。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战争是说要了解彼此情况,而中医则是要了解疾病的症状,体征,部位,性质,邪正关系等,以及所用药物的性质,用法,使得体内的“邪”,即疾病被遏制或消灭。

其次,我们在古书上了解到的那些奇门阵法,其中蕴涵的阴阳五行,与中医术中的阴阳五行,看似只是相同的名字,其实不然。

阴阳,抑或五行,都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对这个世界的诠释。

所以,中医术中以阴阳五行认识人体,病证等,并用其中的生克关系确立治则治法;而在兵法中,阴阳五行便是用来认识自然,认识战争,这便是我国古代哲学在各方面中的广泛应用的具体体现。

举例说明,战场上的阵法中所谓五行,甚至八卦,都只是用这些认识世界的观点去极大地利用着战场上每一个细节,使其起到迷惑敌人,或者
直接瓦解敌人的作用,而这些细节,大到山峰,小到石子,都是至关重要的。

再说“兵法”中提到的先发制人,又或者后发制人,在中医术的应用中也是有着很明显的体现的。

众所周知,战场上,能先的,绝对不可后,先就是制胜的关键,但有时谋略也可以起到后发先至的作用;中医术中,大多数情况都是邪气已经入体才着手治疗,所谓后发而先至。

那是不是说中医术中就没有关于先发制人的应用呢?当然不是!中医术中的先发制人我觉得做得是相当好的。

这就要说到中医术中的整体观了,因为阴阳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中医术在治疗的时候,不仅治疗着已有的病变,还在同时做着防范病变蔓延到其他位置的工作,我认为这就是先发制人的最好体现,同时也是谋略取胜的重要体现。

“兵法”中先戒为宝的观点,在中医术中我们则是强调在平时就要注意养生,不要到病时才要调理阴阳。

因为相同的哲学基础,相似的历史背景,相同的地域环境,等等相同相似的因素,让我国的传统医学与传统兵法有着太多的相通之处,我只是举例一二。

当然这些思想、这些办法还应用于许多不同的领域,与中医术和兵法都有着很多很多的相通之处,在此就不赘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