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金莲
三寸金莲的由来
三寸金莲的由来
金莲,旧时指缠足妇女的脚。
传说南唐李后主的爱妃袅娘,芳玲一十有六,堪称倾城倾国之貌、沉鱼落雁之容,琴棋书画、无其不能,颇令后主宠爱,唯性格孤僻,终日不离宫门。
后主为讨她喜欢,派专人为她设计了一套十分得体的艳服,腰间和裙子下边镶了九十九个金铃铛,两条裤腿下又镶了八十八个金铃铛。
每逢后主接见时,她那三寸小金莲,在地毯上的金莲花和叶子上缓缓移步。
只见风摆柳枝、裙裾阿挪,摇摇欲坠,金铃叮铛,步法奇美,令人陶醉。
后人有形容女士步态优美时,常有步踏金莲之说。
此后,各代帝王均以喜爱金莲小脚为美。
王公大臣纷纷效仿,这就又应了那句“君主好细腰,宫中饿死人”的老话。
真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后逐渐传到民间,平民中的小脚也就多了起来,甚至造成了妇女如果脚大就难以嫁人情况。
及至清朝,妇女缠脚这个陋习,由于政府的封建专制而达到了恶性发展的顶峰。
而把妇女从缠脚陋习中解放出来,从孙中山的辛亥革命开始到解放初缠脚陋习的彻底绝迹,竟用了一百多年,可见旧的传统习惯是多么的顽强。
三寸金莲的意思和历史故事
三寸金莲的意思和历史故事"三寸金莲"这个成语是用来形容一个女子的美貌和智慧。
它的意义源于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故事。
在明代朱棣登基成为永乐皇帝之前,他曾发动了一次政变,推翻了他的侄子建文帝的统治。
建文帝被推翻后,他的妃子也被迫改嫁给朱棣。
这位妃子就是被后人称为"三寸金莲"的人。
这位妃子相传是一个非常聪明和美丽的女子。
她有三寸金莲一样的小脚,因此得名"三寸金莲"。
她在宫廷中备受宠爱,不仅因为她的美貌,还因为她的聪明才智。
她经常协助皇帝处理政务,提出明智的建议。
她的能力和智慧赢得了整个朝廷和百姓的尊敬。
然而,"三寸金莲"的故事并不只是关于她的美貌和智慧。
她也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女子。
在朱棣发动政变之前,她是建文帝的妃子,因此她对建文帝和他的家族充满了感情。
当朱棣推翻建文帝并迎娶她时,她成为了他的妃子。
虽然她在宫廷中受到尊重和宠爱,但她内心深处仍然对自己的前夫和他的家族感到伤心和愧疚。
"三寸金莲"的故事告诉我们,美貌和智慧并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
这个故事强调了一个人的人品和情感的重要性。
"三寸金莲"不仅聪明才智过人,她也展现了她的善良和对他人的关爱。
她在宫廷中不仅帮助皇帝处理政务,还关心百姓的生活,尽力为他们提供帮助。
因此,她在百姓中也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三寸金莲"也成为了后来的文化和艺术中的一个重要象征。
在文学、戏曲和电视剧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关于"三寸金莲"的故事。
她的形象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寓意,代表了一个女子的美丽、智慧和善良。
总之,"三寸金莲"这个成语既有历史的背景,也蕴含了深刻的意义。
它提醒我们,美貌和智慧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一个人的品德和情感同样重要。
"三寸金莲"的故事也激励着我们,让我们追求内外兼修,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三寸金莲的故事
三寸金莲的故事
三寸金莲是一种裹足行为,通常是指女性用布将脚紧紧缠绑在鞋子里面,使脚畸形变小。
这种做法在中国古代非常普遍,但实际上是一种对女性的压迫和虐待。
以下是一些与三寸金莲相关的故事:
1. 缠足起源:关于缠足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最普遍的一种是认为缠足起源于南唐后主李煜时期。
当时,他为了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要求宫女们用布将脚紧紧缠绑在鞋子中,使其形成弓形的小脚,以此作为美妙的装饰品。
这种做法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了一种陋习。
2. 小脚文化:除了对女性的身体造成了伤害外,三寸金莲还被视为一种文化符号,代表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审美标准。
在一些地区和文化中,小脚被视为美丽、优雅和高贵的象征,因此形成了以小脚为美的文化观念。
3. 历史上的批判:历史上,许多思想家和学者都对三寸金莲进行了批判。
例如,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在他的小说《警世通言》中就描写了一个名叫“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摧残和人性的扭曲。
清代诗人梁绍壬也在他的作品《两般秋雨庵随笔》中表达了对缠足的谴责和批判。
总之,三寸金莲是一种对女性的压迫和虐待,我们应该摒弃这种陋习,尊重每个人的身体权利和人格尊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三寸金莲的意思和历史故事(一)
三寸金莲的意思和历史故事(一)三寸金莲的意思和历史什么是三寸金莲?•三寸金莲,指的是女性的小脚。
•金莲即指脚掌迎面而来,形状如花瓣般的美丽脚影。
小脚的起源•小脚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宋朝。
•当时,宫廷妇女为了追求小巧玲珑的美丽,开始纷纷束缚脚部,使其不再长大。
束缚脚部的过程1.少女被家人绑紧脚部,用绷带将足部包裹起来。
2.绑好后,少女必须每天进行脚部的按摩和翻转,以保持血液循环和避免坏死。
3.绑缚时间长达几年,最终使脚部变得畸形,只有三寸长。
三寸金莲的象征意义•小脚在古代中国被视为女性的美丽象征。
•三寸金莲被视为女性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三寸金莲对女性的影响1.形成了男权社会下对女性身体的控制和束缚。
2.限制了女性的行动能力和自由度。
3.增加了女性的痛苦和身体健康问题。
4.加剧了女性之间的竞争和攀比心态。
废除小脚的运动1.在20世纪初,废除小脚的运动开始兴起。
2.这一运动得到了一些知识分子和改革派的支持。
3.直到20世纪50年代,小脚现象才完全消失。
结束小脚传统的意义•废除小脚传统是中国妇女解放的象征。
•结束小脚意味着女性获得了身体和自由的解放。
小脚的历史影响•小脚现象虽然已经不复存在,但其历史影响深远。
•它让我们反思女性身体自由和平等的重要性。
•同时也提醒我们珍惜女性的身体健康和尊重女性的权益。
通过以上的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三寸金莲的意思和历史。
小脚文化虽然已经结束,但它在中国女性历史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如今,我们要珍惜女性的权益与身体健康,让每个女性都能享受平等与自由。
结束小脚传统的影响•结束小脚传统不仅仅改变了女性的身体,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妇女地位的提升•废除小脚使得女性不再受束缚,获得了独立和自由。
•女性开始接受教育、参与社会工作,逐渐提升了自己的社会地位。
性别平等的追求•废除小脚运动促使了性别平等的追求。
•人们开始意识到男女应该拥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推动了一系列妇女权益的改革。
身体自由的倡导•结束小脚传统也向人们传达了身体自由的重要性。
三寸金莲诗词
三寸金莲诗词
三寸金莲,又称“缠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陋习,通过对女性脚部的强制束缚,使其变成畸形的小脚。
这种陋习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数百年,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在古代,由于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女性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而三寸金莲则是男性对女性身体的一种束缚和摧残。
这种陋习不仅对女性的身体造成了伤害,更严重地影响了她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地位。
在文学作品中,三寸金莲常常被用作一种象征,代表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
许多诗人通过诗词来表达对这一陋习的痛恨和对女性的同情。
以下是几首关于三寸金莲的诗词:
《金莲叹》
三寸金莲步轻摇,玉碎花容泪满袍。
苦海无涯终有尽,谁言缠足无妙招。
《缠足吟》
红颜血泪染金莲,玉足蜷曲似弓弯。
莫道人间无正义,缠足自缚是何年。
《叹金莲》
小脚伶仃步若飞,红颜血泪染香泥。
金莲缠足悲无尽,千古恨事有谁知。
这些诗词表达了对三寸金莲这一陋习的痛恨和对女性的同情。
三寸金莲不仅仅是对女性身体的摧残,更是对女性精神的压迫和束缚。
我们应该深刻反思历史上的这一陋习,尊重女性的权利和尊严,努力创造一个平等、自由、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寸金莲
• 三寸金莲馆刺绣藏品丰富,其文化内涵主要分为: 三寸金莲馆刺绣藏品丰富,其文化内涵主要分为: 一、长寿安康 • 福寿双全纹弓鞋:以蝙蝠或佛手与桃组合。其中蝙蝠的 “蝠”与佛手的“佛”均与“福”谐音,桃象征寿。 • 耄耋富贵纹弓鞋:以牡丹、蝶、猫构图,寓意长寿富 贵。耄耋特指七十岁以上的老人,猫与“耄”、蝶与“耋” 谐音,寓意长寿。 • 绣葫芦纹弓鞋:葫芦外壳坚实,腹中多子,意曰健康 长寿、多子多福。 • 绣鹤纹弓鞋:鹤为长寿仙禽,具有仙风道骨。据说,鹤寿 无量,与龟一样被视为长寿之王。绣鹤的弓鞋多为老妇穿 用,期盼长寿。
紅地鳳凰繡花帶筒三寸金蓮
网子鞋,起于 明代盛行于清 代,分布于河 北、山东、陜 西、甘肃等地。 鞋头尖锐,成 角锥状,鞋面 以丝线为网络, 用两帮合成。 睡鞋,为避免裹脚布在 睡觉时松开,睡觉时需 另穿睡鞋。
三寸金莲上的图案
• 中国民族传统图案,有牡丹等花草,有鱼、虫、鸟、人物、 福禄寿、铜钱、龙、凤、暗八仙、石榴、寿桃、荷花、藕, 莲藕等等。 • 一双金莲上的五彩图案本身是对鞋主人的祝愿和鞋主人的 梦想,一双金莲同时亦代表着其主人的身份等级。 • 一般年轻女子着红色等鲜艳多彩的金莲,老年妇女着黑色 及深色金莲。 • 这些五彩缤纷的图案,构成了“凡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 的文化特征。
蓝绸花鸟纹弓鞋(清末)
清末喜鞋 紫绸带拽跟鼻弓鞋(清末)
三寸金莲的“消亡” 三寸金莲的“消亡”
• 在民国时代,由于新文化运动影响,西方 鞋文化开始渗透中国,机械生产的各种布 鞋、胶鞋、雨鞋、塑料凉鞋以及高跟皮鞋、 皮靴流入中国; • 至此中国的鞋文化吸取了西方鞋文化的优 点,结合中华民族的特点,走向了高速发 展的道路。
• 三、多子多福 • 蝈蝈纹弓鞋:“蝈蝈”与“哥哥”谐音,民间又称“喜叫 哥哥”,意在祈求多生男孩。
【传统文化】三寸金莲的由来 古代小脚为何叫做三寸金莲
【传统文化】三寸金莲的由来古代小脚为何叫做三寸金莲【传统文化】三寸金莲的由来古代小脚为何叫做三寸金莲三寸金莲的由来:讲到“三寸金莲”,人们不禁要问,妇女因缠裹而成的小脚为什么被称为“金莲”?“金莲”与小脚是怎样联系起来的?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个问题也是倍感兴趣,却并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回答。
一种观点指出,金莲闻名于南朝魏东昏侯的潘妃步步生莲花的故事。
东昏侯用金箔剪莲花的形状,砌在地上,使潘妃赤脚在上面走到,从而构成“步步生莲花”奇妙景象。
但这里的“金莲”并不是所指潘妃的脚。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金莲得名于前述五代?娘在莲花台上跳舞的故事。
但这里的金莲指的是舞台的形状,也不是?娘的脚。
对此,存有学者指出,小脚之所以称作金莲,必须从佛教文化中的莲花方面予以实地考察。
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在佛门中被视作净土高尚的寓意。
佛教传至中国后,莲花做为一种幸福、高尚、稀有、吉祥的寓意也随之传至中国,并为中国百姓所拒绝接受。
在中国人的吉祥话语和吉祥图案中,莲花占据相当的地位也说明了这一点。
故而以莲花去表示妇女小脚当属于一种美称就是无疑的。
另外,在佛教艺术中,菩萨多是赤着脚站在莲花上的,这可能也是把莲花与女子小脚联系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什么要在“莲”前加一个“金”字呢,这又是出于中国人传统的语言习惯。
中国人喜欢以“金”修饰贵重或美好事物,如“金口”、“金睛”、“金銮殿”等。
在以小脚为便宜的剃发时代,在“莲”字旁提一“金”字而沦为“金莲”,当也属于一种则表示稀有的美称。
因此,后来的小脚迷们往往又根据大小再去细分贵贱美丑,以三寸之内者为金莲,以四寸之内者为银莲,以大于四寸者为铁莲。
于是辞金莲势必三寸,即为所谓三寸金莲。
后来金莲也被用以泛指剃发鞋,金莲变成了小脚的代名词。
三寸金莲
雨鞋
雨鞋
跷底弓鞋
粤式弓鞋
网子鞋
丧鞋
尖口鞋
清末民初最流行的款式,前帮由两片合拢,鞋头纤 瘦尖锐,视觉上更显金莲的纤小
坤鞋
套鞋
河北、山东等地居家常用的鞋子, 鞋底中间弯曲如弓,有的在其中 嵌入小金铃,走起路来叮当有声
靴子
由“套鞋”和“饰裤”相联而成,
流行于清末,盛行于河北、 山东各地
合脸鞋
盛行于民国十几年,前部圆尖,后部圆肥, 款式有系鞋带与鞋带鼻的,有皮底和布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共同探讨
1.鞋与服装搭配时要注意哪些细节? 2.三寸金莲的出现与流行,并成为一种风俗, 说明了哪些问题?对我国的艺术体育事业 会有冲击吗?
三寸金莲的起源
史学界认为三寸金莲起源于五代南唐,缠足 的始作俑者为“绝代才子,薄命君王”的 南唐李后主李煜。据说李后主有一个爱妾 名叫窈娘,美丽多才,能歌善舞。李后主 专门制作了高六尺的金莲,饰以宝物细带。 命娘以帛缠足,使脚纤小屈上作新月状, 再穿上素袜在莲台上翩翩起舞,从而使舞 姿更加优美。
深脸圆口鞋
三寸金莲的意思_三寸金莲的成语解释
三寸金莲
成语解释金莲:指缠足妇女的小脚。
指妇女的小脚
成语出处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九回:“只说那三寸金莲上那一双大红鞋,一看了便也要浑了。
”
成语繁体三寸金蓮
成语简拼SCJL
成语注音ㄙㄢㄘㄨㄣˋㄐ一ㄣㄌ一ㄢ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三寸金莲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例子高阳《胡雪岩全传·灯火楼台》:“罗四姐的一双脚虽非三寸金莲,但也是所谓‘前面卖生姜,后面卖鸭蛋’裹了又放的半大脚。
”
英语翻译woman's bound feet in the feudal age
成语谜语小脚。
三寸金莲
“三寸金莲”的历史由来三寸金莲跟我国古代妇女裹足的陋习有关。
裹足的陋习始于隋朝,在宋朝广为流传,当时的人们普遍将小脚当成是美的标准,而妇女们则将裹足当成一种美德,把不缠脚当做耻辱。
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皇后马娘娘,就是因为有一双天然大脚而受尽嘲笑。
当时人们把裹过的脚称为“莲”,而不同大小的脚是不同等级的“莲”,大于四寸的为铁莲,四寸的为银莲,而三寸则为金莲。
三寸金莲是当时人们认为妇女最美的小脚。
缠足始于隋,也源自民间传说。
相传隋炀帝东游江都时,征选百名美女为其拉纤。
一个名叫吴月娘的女子被选中。
她痛恨炀帝暴虐,便让做铁匠的父亲打制了一把长三寸、宽一寸的莲瓣小刀,并用长布把刀裹在脚底下,同时也尽量把脚裹小。
然后又在鞋底上刻了一朵莲花,走路时一步印出一朵漂亮的莲花。
隋炀帝见后龙心大悦,召她近身,想玩赏她的小脚。
吴月娘慢慢地解开裹脚布,突然抽出莲瓣刀向隋炀帝刺去。
隋炀帝连忙闪过,但手臂已被刺伤。
吴月娘见行刺不成,便投河自尽了。
事后隋炀帝下旨:日后选美,无论女子如何美丽,裹足女子一律不选。
但民间女子为纪念月娘,便纷纷裹起脚来。
此后,女子裹脚之风日盛。
缠足,在历史上也曾被禁止过。
清康熙帝曾明令禁止,太平天国也曾颁布过类似法令。
直到清末,海禁大开,在外来的文化和先进的知识分子不断呼吁声中,缠足的风气才非常缓慢地走向灭亡。
特别是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发布缠足禁令),从城市到乡村缠足才逐渐被废除。
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有一双被称为“解放脚”或“半裹脚”的妇女,而那些真正的“三寸金莲”已越来越少见了。
缠足这一习俗,体现了中国古代独特的审美标准和男尊女卑的社会结构。
它的消亡,显示了妇女的解放和地位的提高,也标志了中国已从传统走向现代。
三寸金莲的意思和历史故事
三寸金莲的意思和历史故事意思解析三寸金莲是指尺寸较小、但非常美丽的女子。
这个词语在中国文学中广泛流传,并且常常用来形容那些外表普通但内心妩媚、机智聪明的女子。
三寸金莲这个形容词的出现,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美女的一种标准,即“三寸金莲,不是寻常物”。
在古代,高贵的女性非常注重发型、发饰以及头饰的搭配。
用精美的发饰,可以增添女性的魅力和气质。
因此,有时候人们会用“三寸金莲”来形容女性的美貌。
历史故事三寸金莲这个词语的由来,有一个源于历史的故事。
在明代,有一位名叫郭娟的女子,生活在明成祖朱棣统治时期。
郭娟出生在一个普通人家,但她却拥有非常出色的才华和美貌。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女子的地位并不高,大多数女性只能局限于家庭角色。
然而,郭娟不同于常人,她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独立。
郭娟非常善于文词,擅长吟诗作对。
她的才华迅速传播开来,在当地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然而,郭娟并不满足于此,她渴望更大的舞台。
于是,她决定前往京城,追寻自己的梦想。
在京城,郭娟凭借出色的文词才华,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的注意。
她的才情和美貌使得她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然而,郭娟并不仅仅满足于成为别人注目的对象,她也努力寻求自己的发展。
某日,京城发生了一起大火,很多人惊慌失措。
郭娟见状,并没有退缩或逃避,而是勇敢地冲入火场,帮助灭火。
她展现出来的勇敢和仁爱的行为令人敬佩。
因为这次火灾,郭娟受到了明成祖的关注。
朱棣一直都对郭娟的才华和美貌很感兴趣,并希望能与她有更多的接触。
于是,朱棣邀请郭娟到宫中,担任贵妃的职位。
郭娟答应了这个邀请,进入了宫廷。
朱棣对她赐了一个爵位,称之为“金莲贵人”。
然而,在宫廷之中,郭娟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独立个性,不随波逐流。
她与朱棣保持着师生关系,并且积极参与政务。
她负责整理朝廷文件,为朱棣提供智慧和建议。
朱棣对郭娟非常信任,也非常依赖她。
尽管郭娟在宫廷中取得了很高的地位,但她并没有丧失自己的个性和底线。
她依然坚守自己的原则,为人民谋福祉。
中国古代对三寸金莲的描述
三寸金莲是一种裹足行为,通常是指女性用布将脚紧紧缠绑,使其脚趾弯曲,形成只有三寸长的脚。
这种行为在中国古代非常普遍,但现在已经逐渐被淘汰。
在古代中国,三寸金莲被视为一种美和优雅的象征,常常出现在文学、艺术和传统服饰中。
然而,这种观念也导致了许多女性的痛苦和伤害,因为过度缠足会导致疼痛、感染和残疾等问题。
总的来说,三寸金莲是一种封建残余的陋习,不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身体权利和尊严,摒弃传统的束缚和限制,追求更加健康、平等和自由的生活方式。
三寸金莲典故的来历和寓意
三寸金莲典故的来历和寓意
三寸金莲形容一个女人长得很美,但内心却非常阴险狠毒,没有品德和道德修养。
三寸金莲,又称裹脚、缠小脚、裹小脚、扎脚(广东),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风俗,是用布将女性双脚紧紧缠裹,使之畸形变小。
一般女性从四、五岁起便开始缠足,直到成年骨骼定型后方将布带解开,也有终身缠裹者。
这个成语出自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九回:“只说那三寸金莲上那一双大红鞋,一看了便也要浑了。
”
这个成语的“三寸”比喻女人心肠狭小,像一个三寸长的金属板一样,而“金莲”则是因为金莲这个人物在《水浒传》中被认为是一个极端狡猾、险恶、不择手段、心机极深的女人。
因此,“三寸金莲”往往被用来形容外表美貌,内心却阴险毒辣的女人。
三寸金莲PPT
怎样形成三寸金莲:
时间:女孩子长到6、7岁时 方法:用裹脚布紧紧地缠住脚,每缠一层就撒 一些石灰粉,这样做是为了防潮,因为很多女 孩子缠上裹脚布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解开 它,直到十几岁基本定型之后才能更换一次裹 脚布。 裹脚时也不是把趾骨砸碎,而是因为 裹脚布层层缠着,阻碍了脚的正常生长,使得 它只能卷曲地往脚底生长(脚趾甲也在长,但 是不能剪,只能长进肉里),于是变得畸形,。
在中国,史学界一般公认“三寸金莲”起源于 五代南唐(公元937年~975年)。履为礼服之 足饰,据《逸雅》记载:“履礼也,饰足所以 为礼也。”在唐以前各代仕女多穿用履前饰, 有云头、如意等高头纹饰。自五代李后主令舞 娘用帛缠足,使脚纤小弯曲如新月状及弓形, 并在六尺高的金制莲花台跳舞,飘飘然若仙子 凌波,缠足因此而得名为“金莲”。此后,宫 内外女子皆仿效起来。并以缠足为美,为贵, 为娇,为雅。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在 《中国史纲要》一书中认为,中国妇女缠足从 五代就开始了。此其四。
隋朝炀帝(公元604年—617年在位)是一个荒淫的皇帝。 有一次,他想乘船游运河,不用船夫却要选一百名美 女为他拉纤。一位铁匠的女儿吴月娘被选上了。为表 示反抗,父亲为她打了三寸长、一寸宽的莲花办刀, 十分别致和锋利。用一块小布条把短刀紧紧裹在脚底 下,把脚也尽量裹小,又按裹小的脚做了一双鞋。鞋 底上刻了朵莲花,走路时,一步一朵莲花,十分漂亮。 隋炀帝见了非常喜欢,又见吴月娘长得漂亮,便召她 近身,想看她的缠足。吴月娘等皇帝身边的侍臣离开 后,便慢慢地解开裹脚布,突然抽出莲花刀向隋炀帝 刺去,隋炀帝一闪,手臂受伤。隋炀帝随即拔钊朝吴 月娘砍去,吴月娘自知事已败露,便投河自尽。隋炀 帝后来下了一道圣旨:“女子再美,裹足者不选。” 但从此之后,民间女子为了怀念吴月娘,纷纷裹起足 来。这一说法在运河一带的民间流传,此其三。
三寸金莲的意思和历史故事
三寸金莲的意思和历史故事摘要:I.引言- 介绍三寸金莲的背景和定义II.三寸金莲的起源和发展- 起源:宋代- 发展:明代- 社会影响:审美观念、婚姻市场III.三寸金莲的制作过程- 缠足:年龄、时间、方法- 鞋的制作:材料、尺寸、形状IV.三寸金莲的历史故事- 故事一:苏轼与三寸金莲- 故事二:慈禧太后与三寸金莲V.三寸金莲的废除- 社会变革:民国时期- 废除原因:政治、经济、文化VI.结论- 总结三寸金莲的历史和意义正文:I.引言三寸金莲是中国古代妇女传统习俗中的一种极端形式,它指的是缠足。
缠足是一种将女性双脚紧紧缠裹,使之畸形变小的习俗。
在古代,缠足被视为女性美的象征,而三寸金莲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本文将详细介绍三寸金莲的意思及其历史故事。
II.三寸金莲的起源和发展A.起源:宋代三寸金莲最早出现于宋代,当时缠足被视为女性美的标志,只有缠足的女性才能嫁得好人家。
B.发展:明代到了明代,缠足达到了极致,三寸金莲成为了社会地位和审美的象征。
当时,女性的脚越小,越能受到男性的青睐,因此很多女性为了追求三寸金莲,不惜忍受痛苦缠足。
C.社会影响:审美观念、婚姻市场在古代,三寸金莲对女性的审美观念和社会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婚姻市场上,拥有三寸金莲的女性更容易找到好婆家,而没有缠足的女性则受到歧视。
III.三寸金莲的制作过程A.缠足:年龄、时间、方法缠足通常从女性五、六岁开始,持续多年。
缠足的过程非常痛苦,要用布紧紧缠裹双脚,使其变形。
等骨骼定型后,才能解开布带。
B.鞋的制作:材料、尺寸、形状三寸金莲所穿的鞋子也非常讲究,要以柔软的材料制成,尺寸要小,形状要尖。
这样的鞋子才能衬托出三寸金莲的美。
IV.三寸金莲的历史故事A.故事一:苏轼与三寸金莲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他曾经写过一首关于三寸金莲的诗。
诗中描述了一个拥有三寸金莲的女性,她的脚小巧玲珑,如同莲花一般美丽。
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三寸金莲的审美追求。
三寸金莲的由来
三寸金莲的由来一、引言三寸金莲,作为一个典型的成语,几乎每个人都听说过。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它的来历和具体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三寸金莲的由来,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解读它的意义。
二、三寸金莲的意义三寸金莲源于中国古代妇女的鞋履文化,是一个寓意深远的成语。
其字面意思是指脚小而立志高的女性,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聪明能干的女人。
三寸,指的是女性穿的小脚鞋的尺码,而金莲是古代女性常常在鞋上绣的花纹。
脚小并不是一种优点,但是这个成语却赋予了它一种特殊的意义。
它用来形容女性,强调了女性的智慧、独立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三、三寸金莲的来历三寸金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朝。
在明朝时期,女性的尺码越小越美。
因此,为了满足这种审美需求,一些女性开始进行特殊的脚部束缚,使脚变小。
这一现象被称为“缠足”。
在缠足时期,女性的脚被束缚成只有三寸长度,因此得名“三寸金莲”。
正是因为这种痛苦的束缚,以及束缚背后的意义,使得三寸金莲成为了一个象征性的表示。
四、三寸金莲的文化意义1.独立自主三寸金莲这个成语反映了中国古代女性追求独立自主的价值观。
虽然当时女性在社会上受到很大的束缚,但是她们仍然保持乐观和坚韧的品质。
无论是受到家庭的压力,还是社会的歧视,她们都能站起来,并展示出自己的才华和智慧。
2.能干勇敢三寸金莲不仅仅是形容女性的外貌,也强调了女性的内在品质。
一个三寸金莲不仅要外貌出众,还要聪明、勇敢、善良。
这些品质使得她们能够自信地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3.追求卓越三寸金莲还传递着追求卓越的价值观。
不论是在家庭、学业还是事业上,一个三寸金莲总是追求更好的结果。
她们不满足于平庸,不愿意被困在传统的框架中。
五、结语通过对《三寸金莲》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它不仅仅是个成语,更是一个富有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形容词。
这个成语蕴含了中国古代女性独立自主、能干勇敢和追求卓越的价值观。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这些价值观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崇的。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利用好三寸金莲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也能从中汲取力量,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三寸金莲的资料
曾经风情万种风靡中国大地千年之久的“三寸金莲”,就如古代妇女的命运,从千年前的南朝而来,又随着历史的车轮而去。
它见证的是中国足履文化的一段发展史,也是中国妇女的一段屈辱史。
缠足始于南唐后主李煜,李后主有位爱妾窈娘,妩媚风骚,能歌善舞。
李煜为她筑了六尺高的大莲花台子,饰以宝物细带。
窈娘用帛缠足,使脚纤小屈突而足尖成新月形,在莲花台上展姿起舞,以博后主欢心。
这种风气随之在民间追求时髦的女子之中传播开。
“金莲”之说始于南朝齐东昏侯萧宝卷,宝卷是风流昏庸之辈,他曾让匠人以金莲花铺地,爱妃潘妃袅袅婷婷走过,戏称“步步生莲”。
编辑摘要三寸金莲,属于古代的审美习俗,它源于“女子以脚小为美”的观念。
女子到了一定年龄,用布带把双足紧紧缠裹,最终构成尖弯瘦小、状如菱角的锥形。
双足缠好后,再穿上绸缎或布面的绣花的尖形小鞋(弓鞋),此即为“三寸金莲”。
实际上,“三寸金莲”仅属于书面用语,日常语言中常用的则是“小脚”(南方),或“小脚儿”(北方)。
理解误区(一)网上有些文章或报道把女子缠足后所穿的小鞋(弓鞋)也称作“三寸金莲”,这是不对的。
“三寸金莲”实际上就是经过缠裹后的尖形小脚,由于这样的尖形小脚又是时刻不离所穿的弓鞋的(睡觉时换上睡鞋,也是一种软面小鞋),所以也可以把“三寸金莲”看作是尖形小脚与弓鞋的复合体,但无论如何,单纯把弓鞋称作“三寸金莲”显然是概念上的错误。
(二)也有人把缠足女子所穿的弓鞋称作“莲鞋”,这也是不对的。
“莲鞋”这一称谓仅仅是现代某些个人的叫法。
自五代起至清末的大量的书中并无这样称谓的记载,所以并不公认,故尔这样的称谓也应摒弃,而以“弓鞋”、“绣履”或“弓鞋绣履”为正名。
在日常用语中则称之为“小鞋”或“小脚鞋”。
[3]汉代妇女“三寸金莲”正确理解三寸金莲的“三寸”有极言其小的含义。
其实并非一定要小到三寸。
考缠足起于五代时期(公元960年前后),并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后,这期间不知更换了多少朝代,各个时期的度量衡也不尽相同,如果说一定要“三寸”,那么,要哪个朝代的“三寸”就成了大问题。
纳兰性德三寸金莲的诗词
纳兰性德三寸金莲的诗词
纳兰性德是中国古代诗人,他的诗歌深受人们的喜爱,其中最著名的一首诗歌就是《三寸金莲》,让人们流连忘返。
《三寸金莲》是一首特殊的诗歌,它的内容比较简单,但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诗歌的第一句“三寸金莲在天上飞”,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他希望能获得自由,不受外界压力。
第二句“三寸金莲在我心间藏”,表达了诗人朴实的心态,他不求得到太多,只希望有一份自由,让自己可以随心所欲。
最后一句“三寸金莲在我口中唱”,表达了诗人奔放的心情,他希望自己可以不受拘束,像金莲一样自由自在,谱写出自己的梦想之歌。
这首诗歌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的心灵,它充满了梦想、希望和追求的精神。
它让人们想起了自由的美好,也让人们想起了追求梦想的勇气。
它激励人们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勇敢追求自由,不要害怕失败,不要被外界环境所束缚,不要害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纳兰性德的诗歌《三寸金莲》,让人们惊叹于他的诗歌,也让人们受到深深的感动。
让我们在纳兰性德的诗歌中,研究勇敢追求梦想,获得自由,跟随金莲一起唱出自己的梦想之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缠足
裹瘦(裹脚头) 脚裹尖的时候,四个脚趾都已经蜷回到脚掌底下,可是却
未必能熨贴靠在脚底下,裹瘦的工作是把小趾骨(也就是外 把骨)向下向内推蜷入脚心裹,把小趾跟的部位向脚心内侧 往下用劲拗下去,然后用裹布勒着带紧缠到最后,第三、四、 五个脚趾尖要能碰到脚掌内缘,才算完成裹瘦的工作。
目的
究其原因,大致有四:
其二: 由此引起妇女本身体态和性生理等变化,从而更好地承
当延嗣后代的生育工具。 因为缠足以后,足的形状成为畸形,当足部接触地面时,
全身的重量集中于踵部。也就是说,缠足后的女子是用踵部 走路的,因此,每走一步,就会牵动腰髋部,长此以往,使 妇女的腰髋部发达,影响骨盆,那么,对妇女的性以及生育 都有影响。
废除
晚清时许多知识分子认为缠足造成中国妇女的羸弱,进而影 响到整个民族及国家的力量,是中国落后的象征之一,因此反 缠足运动逐渐兴起。
各地方政府采取种种具体措施实行“放足”。 “缠足”在法 令上得到禁止,中国的缠足风俗开始从大城市消失,并逐渐影 响到偏远乡村地区。
然而,中国缠足风俗的完全消失最晚则要到1940年代甚至 1950年代以后。
谢谢!
严格的限制,以符合“三从四德”的礼教,从而达到按男子 的欲望独占其贞操的目的。
元代伊世珍的《琅环记》说:“吾闻圣人立女而使之不轻 举也,是以裹其足,故所居不过闺阁之内,欲出则有帏车之 载,是以无事于足也。”又如贺瑞麟在《改良女儿经》中说: “为什事,裹了足?不因好看如弓曲;恐她轻走出房门,千 缠万裹来拘束。”
宋代的缠足是把脚裹得“纤直”但不弓弯。元代的缠足继 续向纤小的方向发展。明代的缠足之风进入兴盛时期,出现 了“三寸金莲”之说,要求脚不但要小至三寸,而且还要弓 弯。清代的缠足之风蔓延至社会各阶层的女子,不论贫富贵 贱,都纷纷缠足。
目的
究其原因,大致有四:
其一: 有利于把妇女禁锢在闺阁之中,对她们的活动范围加以
故事
明太祖朱元璋自幼家境贫寒,幼年时还被送到庙里当过和尚,成 年之后,与农民出身的马氏结为夫妻。
那个时代的妇女都是要裹足的,但马秀英在幼时深得养父母的宠 爱,马后是练武之人,是文武全才,坚持不肯缠足,长了一双天足, 生就一双大脚。
马秀英婚后与朱元璋感情深厚,朱元璋封她为明朝的第一位皇后。 马氏当了皇后,深居皇宫享受荣华富贵,但对自己的一双大脚也感 到无可奈何,每当与客人相见,总是用衣服的下摆或裙子将脚严严 实实地遮盖起来。
缠足
准备 缠足前需要准备的物品: 1:蓝色的裹布六条。大约要八尺到十尺以上,裹布要比一 般的长且要浆好,缠到脚上才不会挤出皱折。 2:平底鞋五双。鞋形稍带尖,鞋子大小宽窄要能随着缠脚 的过程慢慢缝小、缝瘦。 3:睡鞋两三双。睡觉时穿着,可防裹布松开来。 4:针线。裹布缠妥后,把裹布的缝及裹布的头密密缝好。 5:棉花。缠足时脚骨凸出的部位,穿鞋时用棉花垫着,免 得把脚磨破生鸡眼。 6:脚盆及热水。缠足前用温水洗脚。 7:小剪刀,修脚趾甲及鸡眼之用。
缠足
裹尖(裹脚趾) 缠的时候,要用劲把裹布缠到最紧的程度,每次解开来重
缠的时候要将四个蜷屈的脚趾头由脚心底下向内侧用劲勒过, 每缠一次要让脚趾弯下去多压在脚底下一些。缠的时候第二 趾的趾关节和第三、四、五趾的趾关节受到很大的扭屈,每 缠一次就得把几个扭伤的关节再伤害一次,缠的时候痛苦难 当,缠好要用针线紧紧地把裹布缝起来,硬挤进尖头鞋里, 然后要求少女到处走动。走动时重量压在内弯跪折的八个脚 趾上,把关节扭伤得更厉害。
有一次,马氏乘轿到金陵(现今南京)街头游览,忽然一阵大风 吹来,将轿帘掀起一角,马氏搁在踏板上的两只大脚,就暴露在光 天化日之下,她急忙把脚缩了回去,可人们早已看得一清二楚了。
于是这件新鲜事传开来,轰动了整个京城,因为是姓马的露出了 脚,“露马脚”一词便流传到今天,所以现在,对不便公开的不光 彩的事的暴露,都称为“露马脚”。
缠足不仅严重影响了女性足部的正常发育,还让人们形成了 畸形的审美心理。同时减少了女性从事舞蹈和体育运动的莲、低帮金莲、翘头金莲、平头 金莲。
按种类分有:皮金莲,下雨天穿雨鞋,室内外穿套鞋,生日 做寿穿寿鞋、祭鞋、吉祥鞋,戴孝穿孝鞋,拖鞋等。
目的
究其原因,大致有四:
其三: 统治者的意志对天下百姓的影响。 在五代以前,据说裹脚是起源于那位吟唱“春花秋月何时
了”的南唐后主李煜,他的嫔妃们用布把脚缠成新月形,在 用黄金做成的莲花上跳舞,李后主认为这是至美,于是后宫 中就开始缠足,后来又流传到民间。
目的 究其原因,大致有四:
其四: 封建士大夫病态的审美观使然。
三寸金莲
历史
缠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陋习,即把女子的双脚用布帛缠 裹起来,使其变成为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莲”。“三寸金莲” 也一度成为中国古代女子审美的一个重要条件。在缠足时代, 大多数妇女从四、五岁起便开始裹脚,直到成年后骨骼定型 了方将布带解开,也有终身缠裹者。
关于缠足的起源从明清时期起众说纷纭。据现代学者考证, 缠足兴起于北宋,在宋代开始流行并逐渐演变为残害女性身 心健康的陋习。
影响
脚裹好以后,脚掌上用于缓冲冲撞力量的脚弓消失了,走路 时得用膝关节和踝关节做缓冲。因为脚掌裹瘦到仅剩大拇趾, 走路时脚掌向前推的力量很小,多以脚跟着地,运用大腿的力 量运步,小腿肌肉萎缩不发达,所以缠脚了以后小腿也跟着变 细,大腿则反而增粗,也有人走路时用大拇趾球和脚跟一起着 力的,这样走路就变成外八字走路,也是小脚常见的走路形态。
裹瘦的时候,裹脚布缠到最紧,整个力量又特别着力在小 趾跟的部位,往往因为血液循环不良,造成小趾跟部也就是 外把骨的位置压疮溃烂。解开裹布,往往溃烂的部位和裹布 紧紧粘着,勉强撕下来,便是一片血肉模糊,差不多得用六 个月的时间,强忍痛苦挨到脚趾头都抄到脚内侧边,由脚内 缘能摸到脚趾头,这样才算是瘦到家。
缠足
裹弯(裹脚面) 脚掌裹瘦了以后,接着进行裹弯的工作,裹弯是要在脚底掌
心裹出一道深深的陷凹,陷凹越深,脚掌弓弯的程度愈厉害, 裹到脚掌折成两段,前段的脚掌与脚跟紧靠着,中间一道深缝 有时深达四五公分,小趾夹在深缝里,脚背因为脚掌弯折的关 系,向上膨起成高坡状。
脚由平直拗成拱桥状,再成马蹄状,直到脚尖脚跟紧靠在一 起,脚弓缩得无可再缩的时候,才算是裹成一双标准的小脚。
许多封建文人士大夫视女人如玩物,病态审美,赏玩小脚成为癖好。 明清时代的文人有许多咏小脚的浓词艳句,如“瘦欲无形,越看越生怜惜”, “柔若无骨,愈亲愈耐抚摩”;“第一娇娃,金莲最佳,看凤头一对堪夸,新笋脱瓣, 月生芽,尖瘦帮柔绣满花。”文人对社会风俗的影响,使古代妇女很注重头饰,然后 就是脚了,成语“品头论足”、“品头题足”都有议论妇女的容貌体态的含义,头和 足,成为文化人眼里女性美的一个重要标准。文化人有很多对小脚的赞美之词,什么 “金莲”、“三寸金莲”、“香钩”等等,都是文化人赋予小脚的赞美之词, 宋代文人苏轼曾专门做《菩萨蛮》一词,咏叹缠足。“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 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立宫样稳,并立双跌困;纤妙说应难,须从 掌上看。”这也可称之为中国诗词史上专咏缠足的第一首词。文人们甚至总结出了小 脚的“四美”(形、质、姿、神)、“三美”(肥、软、秀)。 明末清初文人李渔在其《闲情偶寄》中甚至公然声称,缠足的最高目的是为了满 足男人的欲望。由于小脚“香艳欲绝”。玩弄起来足以使人“魂销千古”,他竟将小 脚的玩法归纳出了48种之多。 在古典名著《金瓶梅》中就有“罗袜一弯,金莲三寸,是砌坑时破土的锹锄”之 类的说法。
按季节分有:棉金莲、夹金莲、凉鞋。按鞋饰分有:绣花金 莲及素色金莲两种。按鞋底分有:平底金莲、弓形底金莲、高 跟金莲。
三寸金莲上的图案是中国民族传统图案,有牡丹等花草,有 鱼、虫、鸟、人物、福禄寿、铜钱、龙、凤、暗八仙、石榴、 寿桃、荷花、藕,莲藕等等。一双金莲上的五彩图案本身是对 鞋主人的祝愿和鞋主人的梦想,一双金莲同时亦代表着其主人 的身份等级。一般年轻女子着红色等鲜艳多彩的金莲,老年妇 女着黑色及深色金莲。
缠足
试缠 缠脚的时候让女孩坐在矮凳子上,盛热水在脚盆里,将双脚 洗干净,乘脚尚温热,将大拇趾外的其他四趾尽量朝脚心拗 扭,在脚趾缝间撒上明矾粉,让皮肤收敛,还可以防霉菌感 染,再用布包裹,裹好以后用针线缝合固定,两脚裹起来以 后,往往会觉得脚掌发热,有经验的人是开始裹的时候轻轻 拢着,让两只脚渐渐习惯这种拘束,再一次一次慢慢加紧, 这一个时期可以从几天到两个月左右。 试紧 缠的时候慢慢收紧,让足部肌肤受到的压力一次比一次紧些, 这时还不能太紧,以两脚能忍受的小痛为度,在这期间把脚 趾勒弯缠使脚向下略卷。缠的时候预先缠第二、第五两个足 趾,缠得向脚下蜷屈,连带的第三、第四两个趾头也就跟着 向脚下蜷屈。试紧的时间也须要数天到两个月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