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政许可的法律实施程序_刘冬枝
行政法中的行政许可程序

行政法中的行政许可程序在行政法领域中,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和程序,对特定活动的申请人进行合法性和合规性审查,并决定是否同意或拒绝申请的一种行政行为。
行政许可程序则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许可过程中应当遵循的一系列规定和步骤,以确保行政许可的公正、公平和依法行使。
一、行政许可程序的基本原则行政许可程序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法定性原则:行政许可是依法行使行政权力的一种方式,行政机关在行政许可过程中必须依据法律、法规等法律规范进行操作,不能随意变动和超越其授权范围。
2. 公开性原则:行政机关在行政许可过程中应当公开相关的信息、规则和标准,让申请人和社会公众了解其许可政策和操作程序,并有权进行合法监督。
3. 公正性原则:行政机关在行政许可过程中应当坚持公正公平原则,不得歧视或优待申请人,要确保申请人在程序和结果上得到公正对待。
4. 高效性原则:行政许可程序应当注重效率,尽量简化手续、缩短办理时间,提高审批效率,以方便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二、行政许可程序的具体步骤一般而言,行政许可程序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1. 申请阶段:申请人向行政机关递交许可申请,必须提供申请所需的材料和文件,包括申请书、相关证明材料等。
2. 受理阶段:行政机关收到许可申请后,会对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查,确认申请是否符合法定条件和要求,同时办理受理手续,出具受理通知书。
3. 审查阶段:行政机关会对申请材料进行全面、细致的审查,核实申请人提供的材料和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可能会要求申请人提供补充材料或进行现场检查。
4. 决策阶段:行政机关会针对申请进行综合评估,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作出许可决定,决定可以是同意、拒绝或者要求申请人改正不足。
5. 通知阶段: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向申请人发出许可决定的通知书,并告知申请人获得许可后应当履行的义务和手续。
6. 监管阶段:行政机关在许可决定生效后,要对许可行为进行跟踪监管,确保申请人按照许可的条件和要求进行操作,并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违规行为。
行政许可法释义-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

目录行政许可法释义-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行政许可法释义-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申请与受理行政许可法释义-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是指国家为保障行政许可权的公正和有效行使而规定的实施行政许可行为必须遵循的方式、步骤、时限和顺序。
行政许可程序的设置是否适当,对于保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提高行政效率,防止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寻租”,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行政许可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直接原因就是目前关于行政许可的有关程序还不完善,行政许可环节过多、手续繁琐、时限过长、“暗箱操作”,老百姓办事很难。
针对上述行政许可程序的诸多问题,行政许可法确立了公开制度、一次告知制度、申请人陈述和申辩制度、说明理由制度、期限制度和听证制度等,对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进行规范。
行政许可法释义-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申请与受理第二十九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从事特定活动,依法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向行政机关提出申请。
申请书需要采用格式文本的,行政机关应当向申请人提供行政许可申请书格式文本。
申请书格式文本中不得包含与申请行政许可事项没有直接关系的内容。
申请人可以委托代理人提出行政许可申请。
但是,依法应当由申请人到行政机关办公场所提出行政许可申请的除外。
行政许可申请可以通过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
【释义】本条是对提出行政许可申请的规定。
一、申请行为的性质申请人提出申请,是行政许可的前提条件,是申请人从事某种特定行为之前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
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行政机关遵循“不告不理”的原则,申请程序因相对人行使其申请权而开始。
申请权是一种程序上的权利,相对人有权通过合法的申请,要求行政机关作出合法的应答。
无论申请人在实体法上是否符合获得许可的条件在程序上都享有该权利。
二、提出申请的方式1.行政许可机关颁发许可证必须以相对人的申请有效为前提,为此申请人提出申请应当符合一定的要求。
首先,申请人提出申请,必须有真实、明确的意思表示,不得含糊其辞,使行政机关难以判断。
实施行政许可的程序

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行政许可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程序:一、申请。
行政许可的申请程序因申请人行使自己的申请权而开始。
行政许可的申请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等行政许可申请人向行政机关提出从事依法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活动的意思表示。
申请行为必须符合以下要件:(1)申请行为必须向有行政许可权的行政机关提出。
(2)申请人有明确的意思表示行为。
(3)申请人必须提交所需的有关材料。
二、受理。
行政机关收到申请人提出的许可申请后,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形分别作出以下几种处理:(1)予以受理。
对于申请事项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本行政机关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受理行政许可申请。
(2)要求当场更正。
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3)限期补正。
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确定的时间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4)不予受理。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行政许可;二是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受理行政机关职权范围,此时行政机关应当即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
三、审查。
审查程序包括形式性审查和实质性审查。
形式性审查,是指行政机关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法定形式进行审查。
审查合格后,行政机关能够当场作出决定的,当场就作出书面的行政许可决定。
实质性审查则要审查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申请人是否具有相应的权利能力。
例如申请律师执业证的申请人只能是参加司法考试合格的人员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人员。
(2)申请人是否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
(3)申请是否符合法定的程序和形式。
(4)授予申请人许可证是否会损害公共利益和利害关系人利益。
(5)申请人的申请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page]四、听证。
在行政许可中设置听证程序,为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提供了一个法定陈述意见和申辩质证的机会,既保证了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平等参与行政管理的程序权利,又可以保护其实体权益;设立听证程序,为行政机关作出正确的行政许可决定提供了基础;设立听证程序,可以提高行政效率。
行政法中的行政许可程序与行政裁决程序

行政法中的行政许可程序与行政裁决程序行政法是研究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过程中的法律规定和制度安排的一门法学科目。
行政许可程序和行政裁决程序作为行政法的重要内容,旨在规范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的程序性要求,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一、行政许可程序1. 行政许可的概念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授予申请人特定的权利或利益,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的一种方式。
行政许可程序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许可活动中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的一系列行政行为。
2. 行政许可程序的特点(1) 法定程序性:行政许可程序必须依法进行,不能凭主观决断而随意处理。
(2) 公开性:行政许可程序应当对申请人及相关利害关系人公开透明,确保权益的公平保护和监督。
(3) 事中监督性:行政许可程序中应当设立内部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并纠正行政机关违法行为。
(4) 效率性:行政许可程序应当合理简便,减少繁琐环节,提高办事效率。
3. 行政许可程序的程序要素(1) 申请与受理:申请人应按照规定提出许可申请,行政机关通过受理手续确立许可事项。
(2) 审查与决定:行政机关应当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确认申请人是否符合法定条件,作出许可决定。
(3) 公示与听证:涉及公众利益的行政许可事项应当进行公示,并在需要的情况下进行听证,增加民众的参与度。
(4) 通知与登记:行政机关应当将许可决定通知申请人,并办理相关登记手续,便于管理和监督。
(5) 监督与整改:行政机关应当加强对行政许可行为的监督,并及时纠正不当的行政行为。
二、行政裁决程序1. 行政裁决的概念行政裁决是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对具体行政案件作出的决定,用以调解争议,维护法律权益。
行政裁决程序是行政机关进行行政裁决的一系列程序步骤。
2. 行政裁决程序的特点(1) 独立性:行政裁决程序应当保证行政机关的独立性,避免利益冲突和外部干扰。
(2) 公开性:行政裁决程序应当对争议双方公开透明,确保公正和公平。
(3) 事后审查性:行政裁决程序不仅是解决争议的途径,还应当包括对行政裁决结果的事后审查。
行政许可实施程序包括的内容

行政许可实施程序包括的内容
一、行政许可实施程序概述
行政许可实施程序指的是政府实施行政许可的流程,包括审批流程、执行流程、监督流程及处理许可违规的流程,是政府实施行政许可管理的重要依据。
二、行政许可实施程序包括的内容
1、行政许可审批流程
行政许可审批流程是政府实施行政许可首先要完成的步骤,包括申请、审查、审批和发放等环节,旨在确保政府在实施行政许可时,以依法依规的标准审批申请。
2、行政许可执行流程
行政许可执行流程指的是政府获得行政许可后实施行政许可,具体包括实施许可报告、实施许可管理、实施许可审查、实施许可复核及实施许可登记等环节。
3、行政许可监督流程
行政许可监督流程是政府实施行政许可时与被许可人之间达成
的一种协议,主要目的是对被许可人的行为行为进行实时监督,以确保行政许可的有效实施。
4、行政许可违规处理流程
行政许可违规处理流程是政府实施行政许可时必须完成的一项
重要工作,其目的是在发现被许可人违反行政许可条例的情况下,快速采取行动,维护国家的合法权益。
具体行政许可的流程程序

前言:前言: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具体行政许可的流程程序》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具体行政许可的流程程序》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正文:就一般而言我们的具体行政许可的流程程序具有以下内容:一、引言在当前社会环境中,无论是商业实体抑或个体,与行政管理系统交互已成为常态。
行政许可作为行政管控的关键工具,其在维护社会秩序和确保公共利益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核心功能。
本研究将深入剖析行政许可的具体步骤和程序,旨在为读者揭示合法且合规的实施路径。
二、解读行政许可的概念及功效行政许可指的是行政主体依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从事特定活动的权利予以认可和确认的行为。
其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1.通过授权特定活动,我们严格遵循国家法律和法规,以确保其在推进过程中不侵犯公共利益。
2.在行政许可进程中,严格履行职责以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对申请人资格及规定条件的严谨审核,旨在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免受潜在侵害。
3.规范市场:通过许可主体,确保竞争公平,维系市场秩序。
4.通过实施权限管理策略,有效控制特定活动中的潜在风险,从而确保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保障。
三、梳理行政许可步骤行政许可流程包含多个步骤。
(一)申请与受理1.意向者需向相关行政许可权限的政府部门提交正式申请,详尽列出申请内容、涵盖范围以及规定的时间框架。
2.申请者必须遵循行政机关的规定,提交完整的文档,其中包括个人身份证明、专业资格证明以及项目实施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3.行政:申请经审查后,条件适宜则接收(二)审查与决定1.审查:行政机关会核查申请资料,视情况实地考察或请专家评估。
2.决定:依法审定后,行政机关许可或拒絶。
行政许可实施程序

2.审查期限(第42条-第45条)
行政许可的审查期限取决于行政许可事项的性质。 (1)当场作出 (2)一般期限 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 行政许可决定。 (3)延长期限 20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 可以延长10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4)统一办理或者联合办理、集中办理期限 办理的时间不得超过45日;45日内不能办结的,经本 级人民政府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5日,并应当将延 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5)上下级期限 下级行政机关应当自其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 日起20日内审查完毕。 (6)颁发送达期限 自作出决定之日起十日内向申请人颁发、送 达行政许可证件,或者加贴标签、加盖检验、 检测、检疫印章。 (7)不计算在内的时间 需要听证、招标、拍卖、检验、检测、检疫、 鉴定和专家评审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本节 规定的期限内。行政机关应当将所需时间书 面告知申请人。
“告知承诺制”的法学思考
1、告知承诺制背后的理念是什么? 2、以契约形式来处理法律上的强制性规定,有 无法律依据,是否需要法律依据? 3、告知承诺制意在通过承诺协议“逐步实现责 任主体由政府部门向市场主体的让渡”,是否 有可能为某些行政机关规避许可责任提供借口, 甚至以此为由放弃监管责任 ? 4、实行告知承诺制时,如何对第三人提供充分 保护?
3.行政许可形式
(1)许可证、执照或者其他许可证书; (2)资格证、资质证或者其他合格证书; (3)行政机关的批准文件或者证明文件; (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许可证件。 行政机关实施检验、检测、检疫的,可以在检 验、检测、检疫合格的设备、设施、产品、物 品上加贴标签或者加盖检验、检测、检疫印章。
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

– 行政机关按照招标、拍卖程序确定中标人、买受人后,应 当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并依法向中标人、买受人颁 发行政许可证件。
– 行政机关违反本条规定,不采用招标、拍卖方式,或者违 反招标、拍卖程序,损害申请人合法权益的,申请人可以 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六节 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一般规定)
• 三、听证
• 1、 必须举行听证的情形:公听会
–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应当听证的事项,或 者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听证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 许可事项,行政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
– 如:江苏省教育厅就提高中小学杂费标准举行的听证。
• 2、一般的听证会
[案例分析]
• 开办“120”急救中心,是医疗机构救死扶伤的一项公益事业,同时也
能 耽给误医抢疗救机病构人带的来机一会定,收各为益地避,政为府免使部出责门现任对专“本一1案2,0”趋中急利的救避问事害业,实防施止行因政混管乱理而, 规定在一个行政区域内只题允,许一行家政医许疗机可构机开关办“在12实0”急救中心,开 通 能较“全12,0”医急疗救急电救话水。平湖较施南高行省,卫且政生急许厅诊、可科省已时邮达,电标局的应联综当合合怎发医文院规,定在,经只县卫有生功 局指定并报地、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样批做准?后,才能获得开通“120”急
结的,经本级人民政府负责人批准须,一可次以告延知长十申五请日人,,并如应当果将材延料长齐
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全、合法,最快当天就能办完手
• 5可、,依下法级应行当政先机经关下应级当行自政其机受关理审行查政后许报可上申级请行之政日续机起。关二决十定日的内行审政查许完
实施行政许可的程序有哪些

实施⾏政许可的程序有哪些当⽣活中我们为获取某项法律权利,我们通常需要提交申请获取相应的⾏政许可。
相信很多朋友对⾏政许可的程序有哪些以及具体细节该如何进⾏都不太了解。
接下来就由店铺⼩编为您详细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申请与受理。
公民、法⼈或者其他组织从事特定活动,依法需要取得⾏政许可的,应当向⾏政机关提出申请,如实向⾏政机关提交有关材料和反映真实情况,并对其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申请⼈可以委托代理⼈提出⾏政许可申请,但依法应当由申请⼈到⾏政机关办公场所提出的除外。
⾏政机关应当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有关⾏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录和申请书⽰范⽂本等在办公场巨松⽰,并应申请⼈的要求对公⽰内容予以说明、解释。
⾏政机关对申请⼈提出的⾏政许可申请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受理或不受理的处理,并出具加盖本⾏政机关专⽤印章和注明⽇期的书⾯凭证。
2.审查与决定。
⾏政机关应当对申请⼈提交的申请材料进⾏审查。
申请⼈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政机关能够当场作出决定的,应当当场作出书⾯的⾏政许可决定;不能当场作出⾏政许可决定的,应当在法定期限内按照规定程序作出⾏政许可决定。
根据法定条件和程序,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核实的,⾏政机关应当指派两名以上⼯作⼈员进⾏核查。
⾏政机关对⾏政许可申请进⾏审查时,发现⾏政许可事项直接关系他⼈重⼤利益的,应当告知该利害关系⼈。
申请⼈、利害关系⼈有权进⾏陈述和申辩。
⾏政机关应当斫取申请⼈、利害关系⼈的意见。
对申请⼈的⾏政许可申请进⾏审查后,⾏政机关应当依法作出准予⾏政许可或不予⾏政许可的书⾯决定。
准予⾏政许可,需要颁发⾏政许可证件的,应当向申请⼈颁发相应的加盖本⾏政机关印章的⾏政许可证件。
不予⾏政许可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享有依法申请⾏政复议或者提起⾏政诉讼的权利。
准予⾏政许可的决定应当公开,公众有权查阅3.期限。
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

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
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是为了确保行政许可工作的规范、高效进行,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和行政效能。
下面是关于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的一些建议:
首先,明确行政许可的适用范围和标准。
行政许可是一种行政行为,应当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明确行政许可的适用范围和标准,确保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符合法律的规定。
其次,简化行政许可的流程和材料。
行政许可实施过程繁琐、材料繁杂是目前存在的问题,应当通过对行政许可流程和材料进行简化,减少申请人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第三,提高行政许可的效率和透明度。
行政许可应当依法及时办结,确保申请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答复。
同时,应当加强行政许可的信息公开工作,提高行政许可的透明度,让申请人了解行政许可的进程和结果。
第四,加强行政许可的监督和责任追究。
对于违反行政许可规定或滥用职权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确保行政许可工作的公正和权威。
最后,加强行政许可的培训和指导。
对行政许可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素质,确保行政许可的规范实施。
综上所述,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是非常重要的,要确保行政许可的程序规范、高效,提高行政许可工作的质量和效益,推动政府机关的转型升级。
同时,需要加强监督和责任追究,规范行政许可的实施,保障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行政法中的行政许可程序

行政法中的行政许可程序在行政法中,行政许可程序是指政府部门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进行行政许可的一系列法定程序。
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特定的行为主体授予或者批准其从事某项活动的行为。
行政许可程序的合理规范和顺畅运行,不仅能确保行政许可活动的公正、公平和透明,也能有效保障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一、行政许可程序的基本原则行政许可程序的设计应符合以下基本原则:1. 合法性原则:行政许可程序的设立和实施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背法律法规的规定,且应当保障行政许可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2. 公正公平原则:行政许可程序应当依据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不得歧视申请人。
3. 时限原则:行政许可程序应当规定一个明确的时限,在合理的时限内作出决定。
4. 简易便利原则:对于公共利益与个人权益相对较小的行政许可,应当采取简易、便利的方式进行。
5. 一次办结原则: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申请应当一次性处理完毕,减少因审批环节繁琐导致的延误。
二、行政许可程序的主要环节行政许可程序一般包括以下主要环节:1. 申请阶段:行政许可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格并提交相关材料。
行政机关应当接收申请并告知申请人接下来的程序和要求。
2. 受理阶段:行政机关对申请材料进行受理,确认申请人的资格和申请文件是否齐全。
如果申请文件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要求,行政机关应当及时通知申请人并要求其补正或者补充材料。
3. 审查阶段:行政机关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核实相关事实和法律依据,进行必要的调查和核实工作。
审查的结果将对是否批准行政许可产生重要影响。
4. 决定阶段:行政机关在完成审查后,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作出是否批准行政许可的决定。
决定可以是批准、不予批准或者其他决定,需要明确附加的条件和期限。
5. 公告阶段:行政机关应当将批准的行政许可结果予以公示,供社会公众监督。
同时,对不予批准的行政许可,在法定范围内对申请人进行通知,并解释不予批准的理由。
行政法的实施程序

国家主席根据立法机关的决定,签署主席令公布法律。
法律公布
将签署后的法律在全国范围内公布,让公众知晓并遵守。
法律的修改与废止
法律修改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等条件的变化,需要对法律进行修改以适应新的情况。 修改程序与制定程序相似,需要经过起草、审查、通过和公布等步骤。
法律废止
当某部法律已经完成其历史使命或者因其他原因需要废止时,由立法机关决定 废止,并公布废止决定。废止后的法律不再具有法律效力。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 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可 以向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
02
行政立法程序
立法准备
立法预测
通过对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趋势进行分析,预测未来可能 需要的法律。
立法规划
根据预测结果,制定立法计划,明确立法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表。
起草小组成立与立法调研
成立专门的起草小组,进行深入的立法调研,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 。
申请方式
申请人可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向有管辖权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申请。口头申请的,行政复议 机关应当当场记录申请人的基本情况、行政复议请求、申请行政复议的主要事实、理由和 时间。
受理程序
行政复议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进行审查,对不符合规定的行政复议申 请,决定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对符合规定,但是不属于本机关受理的行政复议 申请,应当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复议机关提出。
04
行政司法程序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与管辖
受案范围
包括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行政许可、行政征收或者征 用等具体行政行为,以及行政机关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 组织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
管辖原则
行政诉讼案件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但法律、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除外。
论我国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与完善

论我国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和完善摘要行政许可程序保证了法律目的顺利实施。
我国行政许可法是行政许可程序法律规范的保障和根据,行政许可程序的制度和原则在行政许可法中得以体现,但我国现行的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并不完善、存在很多问题。
我国立法尚不完善,行政主体的行为尚不规范,这就使得行政许可的滥用成为可能。
官僚作风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行政许可的效率,成为腐败问题的温床,侵犯了行政许可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行政许可活动要严格遵循行政许可的程序开展,规范行政主体使用的自由裁量权,才能真正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与平衡。
本文对我国的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我国改进优化现有行政许可程序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与此同时根据我国国情适当借鉴国外关于行政许可的成功经验,就如何符合中国国情的优化行政许可程序提出设想与建议。
关键词:行政许可,实施程序,完善一、绪论(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目的依法治国是法治国家的核心,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基本内容。
行政权力在现代国家权力结构中起着核心作用,行政机关能否依法治国成为实现依法治国战略的关键。
随着1989年《行政程序法》的颁布,中国正式建立了"控诉官员"制度,为中国行政程序法制建设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003年8月27日在我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第四次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经审议通过,2004年7月起正式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修订规范了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自1989年《行政诉讼法》颁布以来,保证行政许可相关工作的全面有效实施,,是利于实现行政权力公平公正的保障,行政程序是行政权力(权利)运行的方式。
自1989年《行政诉讼法》颁布以来,已有三十年的历史。
在此期间,我国针对具体行政区域制定了一部单一的行政诉讼法,该法的颁布极大地补充了我国行政诉讼的法律体系。
经过几十年的实际经验,我国相关行政诉讼的立法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显现出一些问题,如法律冲突或“立法空白”等,亟待关注和解决。
浅论_行政许可法_的告知程序与行政执法

浅论《行政许可法》的告知程序与行政执法林丹(广州市司法职业学校,广州510440)*摘要:告知,是行政执法中的一项重要程序,《行政许可法》第四章“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中确立了多项关于告知的规定。
作为实施行政许可的关键程序,告知可有效制约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权,增强行政决定的被接受程度,是平衡和调控行政权的重要制度设计。
告知程序的适用尚存不足,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许可中尚待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行政许可法;告知;行政执法doi:10.3969/j.issn.1000-5757.2010.07.040中图分类号:DF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5757(2010)07-0040-05《行政许可法》是继《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之后又一部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重要法律。
在《行政许可法》所确立的多项理念和制度中,“程序行政”的倾向非常突出。
《行政许可法》第一章“总则”中规定:“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第四条),第四章集中规定了“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第二十九条到五十七条),共用29条对实施行政许可做了具体的程序规定。
整部《行政许可法》共8章83条,仅程序规定就占了总条目数的35%。
对比以往的行政立法,如单从量上做分析,《行政许可法》把对程序问题的关注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1)笔者注意到,在《行政许可法》的程序规定中,告知程序占有相当的比重。
告知,被确立为行政程序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对于指导行政系统的执法具有强烈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拟在分析行政许可告知程序的内涵及法律意义的基础上,结合行政执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行政机关如何进一步提高程序意识、完善告知程序提出个人见解。
一、《行政许可法》中的告知程序告知,在一般语境中的理解是:“告诉使知道”。
[1]421在行政法意义上,对于告知的理解也是基本上是将上述定义引入法律语境而已。
笔者认为章剑生教授所作定义比较具代表性:“行政行为的告知,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将行政行为通过法定程序向行政相对人公开展示,以使行政相对人知悉该行政行为的一种程序性法律行为”。
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

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核心内容:规定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是为了规范行政许可实施行为。
如果规制不当很容易被滥用,而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
行政许可实施程序主要分为申请与受理、审查与决定、期限、听证、变更与延续。
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
1、申请与受理申请与受理是指行政许可申请人提出行政许可的申请和行政机关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的过程。
这是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的前提条件。
《行政许可法》第二十九条至三十三条规定了行政许可的申请和受理程序。
2、审查与决定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的审查是行政机关在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后,按照法定的程序对行政许可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应该核发许可证的活动。
行政许可的决定,是指行政机关经过审查之后作出准予或者不准与行政许可的决定的活动。
这个过程是行政许可实施的关键环节,必须加强规制力度。
《行政许可法》第三十四条至四十一条规定了审查与决定程序。
3、期限《行政许可法》第四十二条至第四十五条规定了实施行政许可的期限。
行政许可的期限的确定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迟来的正义是非正义,在传统行政许可活动中,由于没有很好的规定作出行政许可的期限,所以有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以“研究研究”为由拖延不办,极大地损害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也为行政腐败的滋生创造了条件,所以《行政许可法》在本章中明确规定了行政许可的期限。
4、听证现代行政权运行机制旨在实现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行政相对人不再是被动的行政管理活动的接受者,而逐步的参与到行政管理活动中来,通过行使自己的权利来监督和制约行政权力。
听证制度正是实现行政相对人与行政主体之间互动关系的桥梁。
听证制度源于英国古老的自然正义原则,所谓行政听证是行政机关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的权益的行为之前,必须告知行政相对人决定的理由,并使相对人有获得听证的权利,以便相对人可以表达出自己的意见,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行政许可的一般程序

行政许可的一般程序
行政许可的一般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申请: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申请,必要时提交申请材料。
2. 受理:行政机关对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查,确认符合申请条件的,受理申请。
3. 审查:行政机关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必要时进行现场核查,并对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和公示,评估申请活动对公共利益的影响。
4. 决定:行政机关根据审查结果和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作出批准、不批准、有条件批准、暂不决定等决定。
5. 发文:行政机关制发书面文书,对决定结果进行通知和告知,并将法律、法规、规章等的适用情况向申请人说明。
6. 监管:行政机关对许可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和处罚,并对许可证进行检查和审核。
行政法律的实施步骤有哪些

行政法律的实施步骤1. 制定行政法律行政法律的实施始于其制定过程。
制定行政法律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立法倡议:行政法律的制定可以由政府机构、立法机构或其他相关利益方提出。
•立法研究:在制定行政法律之前,组织专家、律师等进行调研和研究,了解相关法律问题。
•起草法案:根据研究的结果,起草行政法律的法案,明确其中的条款和规定。
•立法审议:将起草的法案提交给立法机构进行审议和讨论,可能会进行多轮修改和调整。
•法案通过:经过一系列的审议和表决,法案最终被通过并成为行政法律。
2. 发布公告和解释文件制定行政法律后,需要进行公告和解释文件的发布,以使公众能够了解和遵守相关规定。
•公告发布:立法机构或相关行政部门发布公告,宣布相应的行政法律已经通过,并将其有效日期公布给公众。
•解释文件发布:行政部门可能会发布解释文件,进一步解释和说明行政法律的具体内容和适用范围。
3. 整合行政法律的相关规定行政法律通常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法律体系,涉及多个方面。
因此,在实施行政法律之前,需要对相关规定进行整合和编纂。
•法规整合:将相关的法律文件、法规和规章进行整合,以确保各个规定之间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编纂参考文献:整合后,编制参考文献,使其易于理解和查询。
4. 建立行政执法机构和机制行政法律的实施需要有专门的行政执法机构和机制来保障其有效执行。
•行政执法机构的设立:设立专门的执法机构,负责行政法律的执行和监管。
•制定执法规则:行政执法机构需要制定相应的执法规则和操作程序,规范执法行为。
•培训执法人员:对执法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执法水平和专业素养。
5. 实施行政法律行政法律的实施过程是执行相关规定,保障法律的有效执行。
•宣传和教育: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行政法律的宣传和教育,让公众了解和遵守相关规定。
•行政审批:行政部门根据行政法律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审批程序,确保符合法律规定。
•行政监督:行政执法机构对行政行为进行监督,确保其合法性和合规性。
行政法律的实施步骤包括

行政法律的实施步骤包括1. 法律制定与修改阶段•立法启动:根据社会需求和问题的出现,立法机关决定启动法律制定或修改的程序。
•立法草案的起草:负责立法的机关或委员会将法律草案起草,并进行内部讨论、修改和完善。
•公开征求意见:法律草案在起草完成后,通过各种方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接受公众提出的修改建议。
•立法程序:根据国家法定程序,经过立法机关的审议、表决和批准,法律正式颁布。
2. 法律公布与宣传阶段•法律公布:法律正式通过立法程序后,由法定机关刊登公布,使社会各界了解其存在和内容。
•法律宣传:政府及相关部门组织宣传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向公众普及法律的内涵、目的和适用范围。
3. 法律的解释与研究阶段•法律解释:法律的适用需要进行解释,相关机关或专家学者对法律的条文进行解释说明,以保障法律的适用一致性。
•法律研究:学者和研究机构对法律进行深入研究,包括法律制定的背景、立法目的和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4. 法律守法教育与培训阶段•法律守法教育:政府及相关机构组织开展法律守法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法律要求和责任,提高公众守法意识。
•法律培训:针对执法部门、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等特定群体,开展法律培训,提高法律应用水平和执法效果。
5. 法律实施与执行阶段•行政法规制定:法律实施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的操作规范和程序,行政机关通过制定行政法规来详细规定执行细则。
•执法与监督:相关执法部门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对社会行为进行监督和执法,维护法律的权威和社会秩序。
•违法行为处理:对违法行为进行依法处罚,包括罚款、行政拘留等措施,以保障法律的有效实施。
•仲裁与诉讼:在法律争议的解决中,通过仲裁机构或司法机关进行调解、仲裁或诉讼,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公正。
6. 法律监督与评估阶段•法律监督:对法律实施的过程和效果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确保法律的有效执行和社会公平。
•法律评估:对法律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包括法律的实施效果、符合性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在行政法治比较发达的国家,一般由统一的行政程序法规范政府的行政许可行为,然而我国尚未制定《行政程序法》,因此,完善行政许可的法律实施程序非常必要。
我国的《行政许可法》颁布于2004年7月1日,是我国行政法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有助于政府职能转变,建立“有限政府”。
但是,由于部门利益的驱动及《行政许可法》自身的局限性的存在,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面临巨大挑战,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一、行政许可的定义及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一)定义许可即准许、允许,指一方允许另一方从事某种活动,非经允许而为之即属违法行为。
当许可行为被应用于公共权力以后,许可行为则演变为一种国家管理社会经济事务的有效公共权力手段,即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制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先秦时期就有“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以成鱼鳖之长。
”的规定。
进入现代社会,行政许可已是各国行政机关经常运用的一种管理手段,在行政管理领域中大量存在。
我国理论界关于行政许可的定义大都强调“允许相对人做某事……”或“准许相对人做某事……”,行政许可仅被理解为行政机关的一种授益性的具体的行政行为。
如:马怀德先生在《行政许可》一书中认为: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根据相对人的申请,作出决定允许相对人做某事,行使某种权利,获得某种资格和能力的行为。
我们认为,行政许可的定义应该是: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相对人提出的申请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政行为。
[1]此定义更符合程序法的要求,且体现了行政许可法的平等、公平原则。
(二)行政许可实施程序为了规范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行为,《行政许可法》规定了严格的法律实施程序,主要包括:申请与受理程序、审查与决定程序、听证程序、行政许可的变更与延续、行政许可的特别规定。
1.行政许可的申请与受理程序行政许可的申请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提出拟从事依法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特定活动的请求并期望行政机关做出许可决定的行为。
对于行政许可的申请,行政机关可以做出以下五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即时告知不受理、即时做出不予受理决定并告知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告知申请人进行补正后提出申请、直接受理申请。
根据《行政许可法》第32条第2款的规定,行政机关无论是受理还是不受理申请人的许可申请,都应当向申请人出具加盖本机关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
这一规定对于解决以往行政机关接到申请材料后不积极办理,甚至在申请人提起诉讼时“反咬一口”没有收到申请材料的问题。
[2]2.行政许可的审查与决定审查是行政机关做出是否准予许可的前提,它涉及到审查的方式、期限以及审查过程中厉害关系人权利的保护等问题。
根据《行政许可法》第34条规定,行政许可机关对申请材料的审查包括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两种方式。
所谓形式审查是指行政机关仅对申请材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法定形式进行的审查,至于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则不作审查。
实质审查指行政许可机关除了对申请材料的形式要件是否具备进行审查的条件以外,还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是否符合法定条件进行审查。
为了有效防止个人专断,保证行政许可决定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对于需要采取实地核查的,行政机关应当指派两名以上的工作人员进行。
行政许可的决定是指行政许可在对许可申请材料进行审查、核实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情况做出是否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
[3]根据《行政许可法》第38条的规定,行政许可决定的类型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和不予行政许可的决定。
3.行政许可的变更与延续行政许可的变更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定事由并按照法定程序对已做出的行政许可决定的内容加以更正的行为。
在行政法理学上,一般认为,行政行为一经正式做出即具有不可变更力,非经法定程序并依法定事由,行政主体一方不能随意加以改变。
[4]但随着情况的发展变化,尤其是先前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规范或政策的改变,往往使得原先的行政许可内容已不再适应被许可人的需要,或者与公共利益不相吻合,此时行政机关可以根据被许可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对许可的内容进行改变。
行政许可的延续是指被许可人在行政许可的有效期届满之前,为继续从事特定的活动而向做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申请延长原行政许可的有效期《行政许可法》第50条专门就行政许可的延续做了规定。
二、行政许可实施程序面临的问题(一)行政许可项目不能及时更新《行政许可法》的申请与受理程序没有规定具体的行政许可项目由哪一具体部门来实施,而只是规定了大的原则,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行政许可项目,而我们的法律法规却没能及时更新。
例如,随着农村”村村通”工程的深入,农村居民也渴望像城里人一样出门坐上公交车。
然而,现实中一些农村公交公司却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他们向市交通运管部门提交的道路运输许可申请,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拒绝,交通局认为:成立公交公司和从事公交客运不属于交通部门的行政许可范围,应向城管部门申请,而农村一般都在城市规划范围之外,开设农村公交公司目前不符合国家政策规定。
一位农村老大爷的话让人印象深刻:“寒冬腊月的,车子不跑了,我已经有一个多月没到镇上赶集了。
”[5]有关专家认为:“只有客运上能够打破城乡两元管理体制,政府能够给予相应的扶持,农村工交公司的尴尬境地才会改变。
”由此可见,单单一部行政许可法是很难使我国的行政审批制度趋于完美,必须伴随着政府机构的职能转变及城乡两元管理体制的瓦解、合理地增删行政许可项目,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地方政策干扰行政许可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方面规定了许多违背行政许可程序的优惠政策,在优化投资和发展环境工作中,几乎千篇一律的都有优惠的地方政策,内容函盖了土地使用、项目审批、税收减免、环境、安全等方面。
只要投资商要求的,政府就加以满足,并庄重承诺,举办庄重的签约仪式,下红头文件,开联席会议等等如此,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文件是不能作为行政许可审批依据的,但下级必须服从上级,使得行政许可机关的工作人员处于两难的境地,设定许可的机关同时又是执行许可的机关,这种一家说了算,随意执法的现象,充分说明《行政许可法》缺少一个专门的监管保障机构来维护程序的正常进行。
或者说我国急需一部行政程序法来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并且规定违背程序将处以何种处罚,这样才能保障政府科学高效地运行。
(三)行政许可的约束不健全,系统运行欠周密1.新的行政许可审批后数据不能及时更新反馈。
2006年7月,农业行政执法大队查获江山市大桥镇某农资经营户经销超过农药登记有效期的杀虫剂,经网上查询农药登记的行政许可,已超过登记期限,属于无农药登记的农药,就在执法机关即将发出行政处罚决定书时,当事人提供了生产沙虫剂的农药厂出具的已经续展登记的农业许可证明,经与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核实,实际行政许可变更后网上公布的原行政许可没有变更造成的,险些酿成行政诉讼。
2.行政机关颁发的许可证照不统一。
目前,除极少数行政许可事项全国统一外,大部分许可审批都各自为政,小至申请许可的表、单无一致格式,大到发放的许可证、照没有统一的规格,也没有统一的编号,所载内容也有很大差别。
3.现在许多行政许可大多处于原始阶段,不但没有开发出适用于地方行政审批的专用软件,而且尚停留在手工填写制作的原始状态,更不用说实现网上行政审批了,与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也与电子政务的要求不相适应。
(四)《行政许可法》规定的听证制度存在严重的不足行政许可听证是指,行政许可机关在做出是否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之前,告知申请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听证权利,申请人或者利害关系人陈述意见,提供证据、申辩、质证以及行政许可机关听取意见,接纳证据论行政许可的法律实施程序焦作大学刘冬枝[摘要]现代行政法制的核心机制是行政程序法律制度,行政许可程序是现代具体行政程序的基本构成,完善的行政许可实施程序是发挥其规范行政许可行为,促进行政法制等重要作用的前提,因此,完善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行政许可许可程序听证309——并做出相应决定的程序法律制度。
[6]行政许可听证制度本来是为了体现公平、维护公众的利益,但从实践的经验来看,行政许可听证制度存在明显的缺陷。
1.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矛盾充斥着行政许可实施的整个过程。
严格来说,听证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行政许可程序,它只是行政许可审查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程序,现实中期望许可机关依据对公共利益的主观判断而主动举行听证有一定的难度,对于某个具体的申请人来说,行政机关做出准予许可的决定意味着其可以从事某种特定的活动,即属于一种受益性行政行为,申请人自然不会要求听证,然而,此时行政许可决定常常会对公共利益构成潜在的威胁,如征地拆迁许可、排污许可等,一旦被批准,广大拆迁户及污染源附近不特定居民的利益就会受损,且这种不利影响往往是长期的、全局性的。
2.听证制度大都流于形式,听证结果与行政许可事项涉及的利害关系人的期望存在着较大差距。
听证会“听而不证”几成通病,很多申请人打着与国际接轨的旗号,把听证会当成了他们涨价的合法工具,结果,听证会成了名副其实的涨价会,老百姓对此极为不满。
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曾有一项调查表明:认为听证会对公民参与政府决策“没有作用”、“作用不大”和“形式主义”的受访者三项合计竟达62.5%,其中,15.5%的人认为是“形式主义”。
今年二月份,信息产业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举办的手机漫游费价格调整听证会中,18名代表中消费者代表仅占5名,且整个听证会过程没有对外进行现场直播,运营商也没有提供漫游费的成本,虽然最终结果漫游费比现行标准有所降低,但运营商却不愿透露定价的依据,二选一方案与最终方案都是一种强制消费者买单的行为,93.55%的网民不认同听证会的结果,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在漫游费成本几乎为零的情况下,应该直接取消才是合理的。
三、影响行政许可程序的主要原因(一)《行政许可法》自身存在局限性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世界上其他国家对行政许可的规范都是通过单个法律在漫长的时间里逐个实现的,尚无制定类似的行政许可法对所有的行政许可进行统一的规范。
我国的《行政许可法》是在行政审批改革的大背景下出台的,这一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实行跨越式的发展,但这种模式是在摸索中进行的,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参考,因此也决定了行政许可法所具有的局限性,它只能在现有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做非常概括性的原则规定,不能为各类具体情况提供具体答案,具体判断仍需要由许可的设定机关来确定。
(二)行政机关缺乏合理科学的裁量权一般而言,由于行政机关拥有对公共事务管理的专业经验,拥有对公共信息的优先掌握,因而能够对“公共利益”做出正确判断。
但是,现实生活告诉我们,行政机关的判断和裁量也往往不具有合理性,有时甚至带有十分明显的偏见、偏差和偏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