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道德与当代中国婚姻之困扰(一)

合集下载

性道德教育――当代德育教育的新内容-最新年精选文档

性道德教育――当代德育教育的新内容-最新年精选文档

性道德教育――当代德育教育的新内容改革开放以来,西方伦理道德对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产生了剧烈的冲击,并由此引发了观念上的一系列变化,其中变动幅度最大的当数性观念。

性,这一古老、敏感而神秘的话题,如今正困扰高校学子们的心灵。

如何正确认识这种变化,如何增强积极应对的能力,如何帮助大学生既能在需要、情感、自我意识、个性乃至人生观、生活态度等方面获得综合发展,也能有效地预防由于性观念偏差、性道德缺乏而引发的一系列对人生来说要付很大代价的错误,作为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高校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德育工作者必须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帮助大学生们健康成长,使他们成为 21 世纪高素质的现代化的开拓者和创造者。

1性道德及其特征1.1 性道德释义我国著名的医学专家吴阶平院士对性进行了界定,他认为“ 性行为和性功能本质上并不仅是生物学性的,而且没有任何别的方面比性领域更能充分表现出精神和肉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性是诸因素,包括自我力量、社会知识、个性和社会准则等与生理功能密切结合的一个高度复杂的体系。

”因此,性教育所关注的应是整个人,包括人的身体、心理和精神等方面。

所谓性道德,简单地说就是指调节两性关系及性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性道德所要回答的主要问题就是:什么样的性行为是正确的、合乎社会发展要求的。

与性道德紧密联系的性道德教育则是通过不同的方法,借助不同的方式,培育人们正确的性道德观念,从而避免性犯罪和性错误发生。

1.2 性道德的特征1.2.1 性道德具有自然性唯物主义者从来不否认性的自然属性,认为人的性欲要求及其满足,是一种正常的生理需求。

它不仅是人类求生存和种繁衍的必要原动力,是人类“生命意志”的最高体现,而且是人类个体生理、心理发展的必备要素,对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对健康正常性欲的合理满足,可以释放由性激素传导而产生的性动力、性张力,缓解人们心理上和精神上的压力,使人得到肉体的快感和精神的欢愉,从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文明的性道德与现代人的不安

文明的性道德与现代人的不安

文明的性道德与现代人的不安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价值观的多元化,文明的性道德成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在现代社会中,性道德的认知和实践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也引发了人们的不安情绪。

本文将探讨文明的性道德的内涵以及现代人因此而产生的不安感,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文明的性道德是指社会对于个体在性方面表现出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它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可能存在差异,但总体来说,文明的性道德强调个人与他人之间的互相尊重、责任和自律。

它不仅关注个体的自我理解和满足,还强调了对他人权益的尊重和社会和谐的维护。

然而,在当代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人们对性的认知和实践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传统的性道德观念受到了挑战和颠覆,而新的性观念和行为模式也不断涌现。

这种变化引发了人们对于性道德的混乱和困惑,进而产生了一种不安感。

例如,性别、性取向、性行为等议题在社会舆论中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个体面临着来自社会和个人内心的压力。

一方面,现代社会对于性的包容和多元化呼唤着个体的自由和平等。

我们应当尊重每个人作为独立个体的性别认同和性取向,避免歧视和偏见。

多元的性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存在为个体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表达和满足自己的性需求。

这种包容性和多元化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和谐发展。

另一方面,个体对于性道德的不安感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变革和转型的过程中,个体可能会感到不安和迷茫,对于传统的性道德观念和社会期望产生怀疑。

他们可能会质疑自己的性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担心被他人的评判和社会的谴责。

这种不安感可能来自于文化传统、家庭教育、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影响,也可能来自于个体内心对于自我的认知和价值观的挣扎。

为了解决现代人的性道德不安感,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教育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

学校和家庭应当加强对于性教育的重视,以科学、客观、全面的视角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性,理解性道德,并提供必要的性知识和技能。

我国现代女性伦理困境探析

我国现代女性伦理困境探析

我国现代女性伦理困境探析摘要:“男尊女卑”是我国社会长期对两性的认知,即使现在女性在行为上,已经摆脱了“三从四德”的道德规范,但其道德选择仍然受男权文化的影响。

以男性为中心的这种不健全的道德影响了当代中国女性伦理,一方面女性想要得到与男性的地位平等,另一方面却受到传统伦观念的束缚。

这种两难境地造成了中国女性伦理的困境,也是中国女性面临的主要问题,假使没有男权文化的影响而单纯追求自己的理想,这必定会造成家庭生活的失控,反之,顺从传统观念,那么女性的地位又将要从属于男性,而本文试图从当代中国女性伦理困境出发,研究当代中国女性面临的自身需求与传统观念发生矛盾时,如何找到正确的行为原则,改变现实女性伦理发展的种种偏差,促进我国女性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女性;伦理;社会劳动女性的伦理观属于社会意识的重要构成部分,而这部分意识是存在在社会当中,来源于社会,它的产生和发展都与社会的政治、社会、文化息息相关,也可以说女性伦理观是社会政治、社会以及社会文化的表现形式,它并且其发展也与周围其他思想的发展有着联系,例如与宗教和哲学也有着某种关联。

一、女性伦理困境形成的根源女性伦理困境的形成,有两方面原因:从客观角度分析,女性伦理的困境受着社会经济水平落后和社会文化的消极的影响,比如在培训行业中存在着所谓的“女德班”,父母主动送女孩子学习服从男子的课程。

从主观方面分析,是女性自身道德意识和实践的缺失。

(一)社会经济根源1.社会生产方式的影响我国的“男尊女卑”的伦理观念观念始于西周。

周朝在生产方式上,施行井田制,政治上施行分封制,其重点就是由嫡长子继承分封,于是就形成了父系血缘关系,由此形成宗法制,其核心就是由嫡长子继承分封,这就形成父系血缘关系的社会。

在这种社会关系里,妇女没有自我主体意识,所以更加没有平等意识之说。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女性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开始提出要求解放的口号。

由于社会开始兴办工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男性满足不了社会对于工人的需要,于是首先是在纺织业中,女性开始走出家门逐步踏入社会,但是由于旧的生产方式还是占据着社会的重要地位,因而传统的女性伦理仍然存在。

婚姻关系中的性伦理

婚姻关系中的性伦理

第四章婚姻关系中的性伦理性与之联系最密切的领域就是婚姻。

性伦理则是伴随着婚姻关系的演进而逐渐地形成、发展和完善化,并进而成为维护特定的婚姻关系和婚姻制度的理性的、甚至神化为超理性的屏障。

对此,人们不但是了解的,而且似乎习以为常了。

于是,有些人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婚外的性关系,更多的人则被动地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传统伦理的变革之中。

然而,如果不首先研究婚姻关系中的性伦理,又怎能正确评价婚外性关系中的种种现象呢?况且,婚姻关系中的许多伦理课题,诸如婚姻关系中的性的伦理价值,婚姻关系的伦理基础,婚姻关系的理想模式,性与婚姻的冲突,以及离婚等等,也都是社会现实要求性伦理学必须予以回答的。

为此,性伦理学在深入研究性伦理的具体领域时,自然应该把婚姻关系中的性伦理摆在首位。

一、性在婚姻中的价值性伦理学重视性在婚姻关系中的伦理价值。

概括地说,性是婚姻的基础因素之一。

婚姻作为人类一种社会性的行为,应以性作为前提。

如果从发生学理论来看,性不仅是婚姻的基础,也是婚姻的主要内容,这是性与婚姻的本质联系。

具体地讲,性在婚姻中的价值是同性在人性中的价值联系在一起的。

日本学者津贸宏曾经形象地指出,性永远是窥视人性存在的重要窗口。

大家知道,性腺激素的多少是动物进行性交的主要生理因素。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营养的好与差、不安的消除、异性的存在等因素,这些都是能使动物回复到其生物、生理状态的现象。

在动物中,越是低级动物,这些状态的决定性的重要意义就越是明显。

但是,人并非如此。

人能根据情况激起性欲,能经常性地进行不一定与生理因素有关的性行为。

同时,人在精力旺盛的时候具备禁欲的意志力,从而标志人从生理即性的自然达到了自律的境地。

换句话说,性的生物、生理的基础尽管根深蒂固,并对人的行为的决定作用依然颇为强大,但人类已经有了超越它的能力。

因此,把人的性行为仅仅视作是遵循自然的欲望,即单纯的本能的行为是错误的。

当然,人为了从生理上进行必然的调节,需要伦理意识的控制,失去了这种控制力的人无限止地纵欲,最后决定损害健康,以至陷入了比动物都不如的堕落的境地。

当代中国家庭伦理道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当代中国家庭伦理道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当代中国家庭伦理道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传统的国家,家庭伦理道德一直被视为社会稳定和文明发展的基石。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中国家庭伦理道德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当代中国家庭伦理道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促进家庭伦理道德的健康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1. 家庭关系疏离当代中国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工作压力大,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日益减少,导致家庭关系疏离。

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不畅,夫妻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也日渐缺失。

2. 三代同堂关系紧张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年轻人选择迁往城市工作,而老年人则留在农村。

三代同堂的关系越来越紧张,老人们缺乏陪伴和照顾,年轻人则面临着工作和个人生活的压力,这种家庭模式的不稳定性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3. 家庭暴力和家庭伦理道德缺失家庭暴力是当代中国家庭伦理道德面临的一大挑战,一些家庭在家暴问题上缺乏足够的处理和沟通,导致了家庭伦理道德的严重缺失。

二、解决对策1. 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道德的第一课堂,家庭成员应当从小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

父母应当注重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

政府和社会应当支持相关的家庭教育项目和活动,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良好关系。

2. 建立健康的家庭关系家庭成员之间应当相互尊重和理解,夫妻关系应当更加平等和和谐。

避免过度的工作压力和家庭责任,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陪伴,建立健康的家庭关系。

3. 倡导家庭和睦政府和社会应当加大对老年人的关爱和支持,促进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保障老年人的基本权益。

引导年轻人回归家庭,促进三代同堂关系的和谐发展,倡导家庭和睦。

4. 打击家庭暴力政府应当严厉打击家庭暴力行为,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妇女和儿童的合法权益,提高家庭暴力问题的处理和应对能力,促进家庭伦理道德的健康发展。

5. 提高道德素质教育部门应当加强道德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倡导良好的道德风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素质。

婚前性行为是否道德辩论辩题

婚前性行为是否道德辩论辩题

婚前性行为是否道德辩论辩题正方观点:
婚前性行为是不道德的,因为它违背了道德准则和伦理原则。

首先,婚前性行
为违背了传统的道德观念,婚姻被视为两个人在上帝面前的承诺,而婚前性行为则削弱了这种承诺的意义。

其次,婚前性行为容易导致道德沦丧和道德风险,因为它可能导致未婚怀孕、性病传播等问题。

此外,婚前性行为也会对个人的道德观念产生影响,使人变得更加自私和不负责任。

因此,婚前性行为是不道德的,应该受到谴责和制止。

反方观点:
婚前性行为并不一定是不道德的,因为道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不是绝对的。

首先,婚前性行为在某些文化和社会背景下是被接受的,比如一些西方国家和地区。

其次,婚前性行为并不一定会导致道德沦丧,只要双方是自愿的、负责任的,并且采取了适当的措施来避免不良后果,就可以被视为是道德的。

此外,婚前性行为也可以是对感情和性生活的一种探索和表达,这并不是不道德的。

因此,婚前性行为并不一定是不道德的,而是要看具体情况而定。

名人名句:
“性是一种需要,而不是一种罪恶。

”——弗洛伊德。

“道德是一种社会约定,而不是绝对的规则。

”——康德。

经典案例:
在一些西方国家和地区,婚前性行为是被广泛接受和认可的,这表明婚前性行
为并不一定是不道德的。

综上所述,婚前性行为是否道德是一个相对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在一些情况下,婚前性行为是可以被接受和认可的,而不一定是不道德的。

因此,我们应该摒弃传统的偏见和偏见,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

当代中国家庭伦理道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当代中国家庭伦理道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当代中国家庭伦理道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而家庭伦理道德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当代中国家庭伦理道德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家庭成员的健康和幸福,也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和谐产生了负面影响。

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当代中国家庭伦理道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存在问题1. 观念逐渐淡化在传统中国家庭伦理道德中,孝顺尊重老人、爱护子女、维护家庭和睦是家庭伦理道德的核心。

随着城市化、现代化的发展,一些家庭成员的伦理观念逐渐淡化。

部分子女对父母的孝顺渐渐漠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因此出现了不和谐的现象。

2. 家庭暴力现象频发近年来,家庭暴力事件屡屡发生,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一些家庭成员无法平等、和睦地相处,导致了家庭暴力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

3. 行为不端现象增多一些家庭成员的道德行为不端,例如不守信用、无视法律法规、不尊重他人等,影响了整个家庭的信誉和发展。

二、解决对策1. 加强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对家庭成员进行家庭伦理道德教育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可以通过课堂教育、家长教育、社会活动等方式,让全社会都认识到家庭伦理道德的重要性。

学校、社会组织、媒体等也应当加强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宣传,引导人们热爱家庭、尊重家庭成员。

2. 加强法律法规的约束和制裁家庭暴力是严重侵害他人权益的行为,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社会应当加强对家庭暴力行为的警示和制裁,让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惩罚,维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3. 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的精神支柱,家庭伦理道德的建设也应当融入其中。

社会应当倡导家庭成员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中,在家庭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全社会文明风尚的形成。

4. 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和谐家庭氛围是家庭伦理道德建设的必要条件。

家庭成员之间应当尊重对方,平等相处,共同关心家庭和睦。

性欲对个人道德观与伦理观的考验

性欲对个人道德观与伦理观的考验

性欲对个人道德观与伦理观的考验在人类社会中,性欲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基本生理需求。

然而,性欲也常常成为对个人道德观和伦理观的考验。

本文旨在探讨性欲对个人的道德和伦理观产生的影响,并就如何应对这种考验提出一些建议。

一、性欲与道德观的关系性欲在一定程度上与个人的道德观息息相关。

不同的文化、宗教和社会背景对性欲有不同的看法和规范。

有些社会强调性行为应当在婚姻关系中进行,而视婚前性行为为不道德的行为;而另一些社会则更加包容,认为性行为是个人自由的表达,只要不侵犯他人的权益即可。

个人的道德观也会因为个人信仰、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不同而形成。

有些人可能认为保守的性观念是道德的体现,而另一些人则持开放的态度,认为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满足个人性需求是道德的表现。

然而,无论个人对性欲的看法如何,道德观应当在尊重他人、不侵犯他人权益的前提下进行。

在追求个人性满足的同时,我们应当意识到他人也有类似的需求,并尊重他人的意愿和选择。

二、性欲与伦理观的关系伦理观是对社会和人际关系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评判。

性欲与伦理观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在伦理观的视角下,个人的性行为不仅仅涉及道德问题,还牵涉到对他人的影响以及社会的稳定。

不负责任的性行为可能导致感染性病、妊娠风险、家庭纷争等问题,对个人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伦理观要求我们在满足个人性需求的同时,要谨慎对待性行为,尊重他人、负责任和遵守社会规范。

这意味着我们应当尊重他人的意愿和选择,避免针对他人的强迫、欺骗或伤害。

三、应对性欲对道德观与伦理观的考验面对性欲对个人道德观和伦理观的考验,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应对策略:1. 自我认知与控制:了解自己的性需求和欲望,同时学会自我控制。

通过培养良好的自制力和情绪管理能力,可以更好地平衡个人欲望与道德伦理的要求。

2. 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意愿和选择,避免对他人的强迫、欺骗或伤害。

确保性行为是经过双方自愿且平等协商的。

3. 遵守社会规范:遵守社会对性行为的规定和道德底线。

当代中国家庭伦理道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当代中国家庭伦理道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当代中国家庭伦理道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当代中国家庭伦理道德面临着很多问题,其中包括贪婪、自私、不忠、不孝、不义、不信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家庭的和谐与稳定,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信心和安定。

本文旨在探讨当代中国家庭伦理道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 孝道缺失孝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但是在当代社会,孝道缺失现象非常严重。

许多子女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而不顾及父母的感受,不履行自己的孝道责任。

2. 婚姻观念过于功利化当代社会的大环境下,婚姻观念变得过于功利化,许多人追求的是金钱、社会地位、车房等物质上的条件。

这种功利的婚姻观念导致了许多婚姻关系没有了感情的基础,以致经常出现感情破裂的情况。

3. 道德风气降低当代社会的流行文化和一些媒体作品中出现的吸毒、赌博、不正当性行为等现象,导致道德风气降低。

这些不良的行为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让人渐渐麻木,其结果是家庭的稳定性受到威胁,道德观认识出现偏差,甚至意味着社会的微弱化。

4. 家庭教育缺陷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对家庭教育的投入也相对少。

许多家长忽视了对孩子品德教育的培养,而只重视学业上的成绩。

这种教育模式使得孩子们仅仅追求分数,而忽视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和社会责任感。

5. 社会责任感缺乏许多人忽视了自己的社会责任,认为只要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开心就行了。

这种思潮推动造成了许多家庭追求自身利益的结果。

很多人忽视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这样就很难在家庭中坚持合法行为。

正视孝道,积极传承家庭文化传统。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孝道观念,培养孝顺的品质。

家庭中的传承是非常重要的,孝道中的每一步、每一课都应该注入传统文化的精神和思想。

加大父母教育,提高父母责任。

父母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角色,只有在家长的积极努力下,孩子才能得到非常良好的教育。

家长应该承担起未来教育的本质责任,把领导责任转化为具体措施,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强化道德教育。

进一步激发人们的道德意识,采取积极的措施,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让人们在道德观的思考中增长智慧,以此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

社会如何看待爱情与性

社会如何看待爱情与性

社会如何看待爱情与性爱情和性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话题,也是人们一直以来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对于爱情和性,社会上存在着各种看法和态度。

本文旨在探讨社会对于爱情与性的看法与态度,以及这些看法与态度的变化和影响。

一、传统观念下的爱情和性在传统社会观念中,爱情和性常常被视为禁忌话题。

传统文化中,婚姻被视为社会行为的核心,爱情则往往被认为是次要的情感,而性更是被忽视或者被视为是不道德的行为。

在这种观念下,夫妻之间的性行为也往往被压抑和忽视,甚至被视为是社会文化的违规行为。

传统观念中的爱情和性,似乎只有在婚姻的桎梏下才能得到认可和合法性。

二、现代社会对爱情和性的看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爱情和性的看法与态度也在不断变化。

现代社会中,爱情和性的自由成为人们追求幸福和自由的标志之一。

婚前性行为、同性恋、性别平等的观念逐渐得到认可和接受。

人们也更加乐于谈论自己的性取向和性经验,这样的谈话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社交场合的话题。

现代社会中,对于性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

性别平等观念和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逐渐增强,性骚扰和性侵犯等不道德的行为开始受到严厉谴责。

同时,性教育的普及也成为了社会中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话题,以引导更多的人正确理解和处理性问题,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三、社会对于爱情和性的影响社会对于爱情和性的态度和看法,直接影响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

在传统社会观念中,爱情和性往往受到压抑和忽视,容易引发一些不健康的现象,例如婚外情、择偶失误等。

而在现代社会中,爱情和性的自由则成为了一种追求和表达自由的标志,尤其是在个性、标新立异等方面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追求。

对性的开放与自由,并不能替代对性的责任与尊重,需要准确理解平衡这两方面的重要性。

社会的态度和看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法律的制定和执行。

例如,在某些国家和地区,伴侣关系如同婚姻一样受到法律保护,可以享有同样的权益和福利。

而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同性恋行为则被视为非法的行为,受到了政策上的限制。

当代大学生_性道德_缺失问题之我见

当代大学生_性道德_缺失问题之我见

当代大学生“性道德”缺失问题之我见梁艳王国桢(遵义医学院贵州遵义563000)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不断解放以及大学生结婚禁令的解除,我国在校大学生在性道德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如婚前性行为、性关系混乱、未婚先孕等无视性道德的现象。

为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大学生性道德教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关键词:大学生性道德教育所谓性道德,就是人类生活所特有的,由物质生活和经济生活所决定的,维系人类延续和发展,且依靠人们内心对性的信念和社会手段,并以善恶来评价的性意识、性行为和性原则规范的总和。

性道德是社会道德渗透在两性生活方面的行为规范,调节人们生理机能与社会文明之间的矛盾,是人们性行为的标准,也是衡量人类两性关系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大学生性道德,是指维系和调整大学生男女两性关系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一、当代大学生性道德缺失现状依据“中国大学生生活现状系列调查:性开放弥漫大学校园”资料反映:当今性话题已成为大学生之间公开谈论的话题,再也不是从前那个象牙塔里的大学生“谈性色变”的状态了,已有近半数的大学生赞成婚前性行为。

前不久,国家人口计生委发布的一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每年人工流产多达1300万人次,位居世界第一,其中25岁以下女性占一半以上,大学生成为人流“主力军”。

从理论上讲,爱情是男女获得特别强烈的肉体和精神享受的包含有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复合感情,是性爱和情爱的统一,其价值目标应该是指向婚姻。

而当代大学生通常将情爱与性爱两者分离开,使性失去了理性的指导,从而回归到动物式的性需求上。

一些学生存在“爱的唯一证明就是发生性行为”等错误想法,认为只要双方都愿意就不应受到道德的谴责。

更严重的情况是有些大学生漠视性责任,认为与其在对爱人付出感情时得不到回报或在恋爱中受到严重伤害,还不如不谈感情直接发生性行为来的直接。

此外,有些男同学会直接选择提供性服务的女性来释放自己的性欲望。

当代中国家庭伦理道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当代中国家庭伦理道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当代中国家庭伦理道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家庭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单位,家庭伦理道德的建设和实践对社会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代社会,中国家庭伦理道德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和发展,也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就当代中国家庭伦理道德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对加强家庭伦理道德建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存在的问题1. 家庭成员关系的冷漠化在当代社会,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家庭成员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冷漠。

父母忙于工作,孩子忙于学习,夫妻之间也因为生活的琐事而渐行渐远。

亲情和爱情的沟通和表达开始变得冷漠和淡漠,导致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缺乏交流和温暖。

2. 家庭教育的失衡在当代社会,家庭教育出现了一些失衡的现象。

一方面,有些家庭过分追求学业成绩,忽视了对孩子品德、情感的培养;有些家庭又缺乏必要的教育引导,导致孩子的行为举止和价值观念出现偏差。

这样的失衡导致孩子的健康成长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3. 家庭伦理观念的淡化在当代社会,家庭伦理观念开始逐渐淡化。

一些家庭成员对家庭责任和义务缺乏认识和意识,不尊重长辈、不尊重家庭成员,导致家庭内部的关系越发紧张和不和谐。

二、解决对策为了解决家庭成员关系的冷漠化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家庭成员可以利用节假日或空闲时间进行集体活动,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父母应当多花时间陪伴孩子,与孩子进行心灵交流,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

家庭成员之间可以通过沟通和表达来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认同,使得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和和谐。

为了解决家庭教育失衡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父母要强化道德教育,培养孩子的美德,塑造良好的品格;父母也应该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孩子的情感表达和沟通能力。

父母应该注重为孩子提供健康的家庭环境和良好的家风,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为了解决家庭伦理观念淡化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父母要树立正确的家庭伦理观念,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尊重,要树立孝顺的家庭传统,强化家庭成员之间的家庭责任。

在哪些国家,婚前性行为更受到道德约束?

在哪些国家,婚前性行为更受到道德约束?

在哪些国家,婚前性行为更受到道德约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文化和道德观念上也逐渐出现了分化,其中一个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

在有些国家或地区,婚前性行为被视为道德沦丧、不道德的行为,甚至会遭受社会的谴责和处罚。

那么,在哪些国家,婚前性行为更受到道德约束呢?一、亚洲地区1.中国中国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道德观念相对保守的国家。

在中国,婚前性行为曾被视为一种道德败坏的行径,甚至会招致社会的指责和唾弃。

尽管如今情况有所好转,但是仍然有很多人认为婚前性行为是不道德的。

2.韩国韩国尽管已经逐渐追赶西方国家的步伐,但是道德观念依旧很强。

在韩国,婚前性行为仍然被视为不道德的行为。

在婚前发生性行为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压力和道德谴责。

3.印度印度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国度,同样在道德观念上非常保守。

在印度,婚前性行为被视为一种不道德的行为,甚至会引来家庭和社会的谴责。

二、中东地区1.伊朗伊斯兰教崇尚纯洁,因此在伊朗,婚前性行为是禁忌的话题。

在伊朗,婚前性行为被认为是违法和犯罪行为,其惩罚种类还包括鞭打和监禁等。

2.沙特阿拉伯沙特阿拉伯是一个以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的国家,因此对婚前性行为的道德约束非常严格。

在沙特阿拉伯,婚前性行为被视为一种犯罪,其惩罚种类包括笞刑和监禁等。

三、欧洲地区1.荷兰荷兰是一个较为开放包容的国家,社会对婚前性行为的道德约束相对较弱。

在荷兰,婚前性行为被看作是个人自由和选择的事情。

2.希腊希腊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国家,不过对于婚前性行为的道德约束相对较强。

在希腊,婚前性行为仍然被视为一种不道德的行为,经常会引来道德上的谴责。

四、北美地区1.美国美国是一个深受基督教影响的国家,对于婚前性行为的道德约束十分严格。

在美国,婚前性行为象征着家庭价值观的沦丧,往往会受到社会上的道德谴责。

这六个国家,在对待婚前性行为的道德观念上存在相对明显的差异。

可以看到,宗教信仰、文化背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都会影响着人们对于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和看法。

中国性分析报告

中国性分析报告

中国性分析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对中国的性观念和性行为进行分析,以了解中国社会中的性文化现象,并探讨在不涉及任何敏感字眼的前提下,如何合理地表达和讨论这个话题。

导言性文化是一个深受社会、文化和宗教影响的领域,而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传统的国家,其性观念和性行为也受到独特的影响。

本报告将围绕中国性分析展开,但不会以任何敏感字眼或人工智能相关术语进行描述。

性观念与价值观中国的性观念受到传统文化和家庭教育的影响较大。

传统观念中,性行为主要被视为一种繁衍后代的手段,而非个体的享乐。

尽管现代社会逐渐开放,但这种传统观念仍然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性观念和行为。

中国社会对于性行为常常持有保守的态度,尤其是在公共场合。

谈论性话题被视为不雅或不合适的行为,因此,人们往往会选择以更加隐晦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种文化背景下,性教育也相对滞后,导致了青少年在性知识方面的缺乏。

性行为和社会中国社会中,婚姻被视为性行为的合法和正当方式。

传统的观念认为,性行为应该在婚姻中进行,而婚前性行为常常被视为不道德的行为。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年轻一代的观念转变,婚前性行为逐渐被接受,并在某些城市和地区成为一种常见现象。

性别平等也是中国社会中的一大关注点。

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性别平等,但性别不平等的问题仍然存在。

例如,在职场上,女性晋升和待遇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公平待遇。

性犯罪和性健康性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中国是一个对性犯罪零容忍的国家。

中国政府采取了严厉的措施来打击性犯罪,但这并不能完全消除这个问题。

同时,性犯罪受害者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和社会压力,因为性犯罪在社会中仍然存在一定的污名。

性健康教育在中国也面临一些挑战。

由于传统观念和文化习俗的影响,性健康教育往往被忽视或缺乏系统性。

因此,提高公众对性健康问题的认识和意识,以及加强相关机构的工作至关重要。

总结本报告对中国的性观念和性行为进行了分析,强调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家庭教育对性观念的影响,以及性行为在社会中的地位。

性道德的名词解释

性道德的名词解释

性道德的名词解释性道德是指一种个人的、社会的、文化的和宗教的价值观,规范着人们在性关系、性行为和性取向上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性道德是社会共同的道德准则,旨在确保人们在性方面的行为符合道德伦理的原则,并能通过合理的约束和规范保护个体和社群的利益与福祉。

要理解性道德,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性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也是人类的基本需求。

然而,性和道德这两个概念并不总是密不可分的。

不同文化、社会和宗教背景下,人们对性道德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评判标准。

例如,一些文化倾向于保守,认为性仅限于婚姻关系中实施,并强调性的繁殖功能;而其他文化则更加开放,鼓励人们追求个体满足与情感共享。

性道德的核心原则之一是自由意愿的互动。

这意味着在性行为中,参与者必须是自愿的,没有强迫、勉强或欺骗的行为。

这一原则强调了性关系中双方的平等和尊重,排斥任何形式的强迫和侵犯他人意志的行为。

另外,性道德强调保护弱势群体,如未成年人、弱智人士和身体有障碍的人,避免他们在性关系中受到伤害。

性道德还涉及到对他人的尊重和隐私的保护。

这意味着不得对他人进行非法的监控、侵犯他人的隐私或散布他人的私密信息。

性道德要求人们在性方面保持谦逊和自律,不通过传播他人的私人信息或图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这一原则也涉及到言论自由和表演自由的平衡,以确保言论自由不成为滥用他人隐私权的借口。

在性道德中,对婚姻与家庭的重视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婚姻被视为一种合法和道德的性关系结合形式,它赋予了夫妻双方在性方面特殊的义务和权益。

婚姻关系中的性行为被认为具有亲密和归属感,有助于夫妻之间建立情感上的纽带,并为家庭的稳定和子女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然而,一些文化和社会认同非婚姻关系中的性行为,认为它是一种不可分割的个人权利。

性道德还涉及到性别平等和性别身份的尊重。

性别平等强调男女在性关系中应享有平等的权益和自主决策的权利。

它反对性别歧视和性别不平等,鼓励人们摆脱传统的性别角色和性别刻板印象,追求个人的性别身份和性向的自由表达。

试论中国同性恋形式婚姻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试论中国同性恋形式婚姻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第41卷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41第2期JournalofHube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No.2,2021试论中国同性恋形式婚姻的危害及应对措施周安山(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昆明 650000)〔摘 要〕 随着采取“形式婚姻”给自己充当保护伞的同性恋者人数剧增,一些未被察觉到的社会问题也随之显现出来,对我国同性恋者形式婚姻问题的研究提上了日程。

笔者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对该问题进行探究,结论如下:我国同性恋者选择形式婚姻主要源于家庭和社会的压力。

一方面,父母对子女结婚生子的迫切要求;另一方面,在这个大环境下,不结婚本身就是一种不正常的表现。

与此同时,对同性恋的偏见,使他们在升职就业时也面临阻碍,因此不得不选择形式婚姻。

但是,形式婚姻也会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种种危害,因此需要通过加强公民性教育、完善立法和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来减轻这些负面影响。

〔关键词〕 同性恋;形式婚姻;同妻〔中图分类号〕D9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 3130(2021)02 0085 04doi:10.3969/j.issn.2096-3130.2021.02.014 大概从2000年左右开始,我国同性恋社区中的越来越多的同性恋者,采用形式婚姻的方式来遵守“人人都必须结婚”的社会传统。

这些同性恋群体的选择是在极具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影响下的结果,它既是对社会规范的遵守,同时又是反抗。

对于这部分的同性恋者而言,婚姻只是一种形式,既可以安抚父母、免受流言蜚语的困扰,同时又能够在婚姻外壳的掩护下,继续和自己的同性恋人保持联系,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在选择形婚的同性恋者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在网络上结识,主要途径有相关的论坛、交友网站、贴吧以及关于形式婚姻的相亲网站等等。

其选择形婚的同性恋者人数庞大且难以统计,但是关于形婚的信息越来越多,相关的话题在同性恋社区里面出现得越来越频繁,也可以间接地看出形婚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为我国同性恋者的选择。

我国性教育与婚恋观的调查研究

我国性教育与婚恋观的调查研究

我国性教育与婚恋观的调查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的性教育和婚恋观念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和转变。

性教育是指对青少年和成年人进行关于性健康和性行为的知识和技能教育,而婚恋观念则是指对婚姻和爱情的认识和观念。

本文将探讨我国性教育与婚恋观的现状及其调查研究。

一、我国性教育的现状1、性教育水平不高我国性教育的水平与西方国家相比较为低,许多中小学生缺乏性常识,对性感染疾病和避孕措施的了解也不够。

许多家长对于性教育的观念存在误区,他们认为性教育应该由学校来进行,而自己并不需要承担过多的责任。

2、性别教育存在差异我国的性别教育仍存在巨大的差异,男女之间的教育不平衡,尤其是女性的性教育普及率低。

社会上依然存在“男强女弱”的陈旧思想,女性还时常被看作是“结婚生子”的工具,而不是独立的个体,这也影响了女性对于性教育的认识。

3、性侵害事件屡禁不止我国的性侵害事件发生率居高不下,对于性侵害的警觉性低,对于性侵害的预防和保护措施不足。

许多人甚至存在心理上的抗拒和排斥,不愿意将性侵害事件视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加以关注。

二、我国婚恋观的现状1、婚姻观念趋于多元化我国婚姻观在传统观念和现代观念之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许多年轻人对于婚姻的态度趋于多元化,他们不喜欢传统的婚姻模式,更多的是希望通过自己的选择来实现婚姻美满。

2、性别平等的认知度提高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性别平等问题也逐渐得到了重视,人们对于性别歧视的认知度提高了。

男女之间的平等和尊重成为了婚姻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3、婚恋观存在对未来的担忧许多年轻人对于婚姻和家庭的未来充满担忧。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和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他们往往难以保证稳定的生活和未来的生活质量。

这也影响了年轻人对于婚姻和家庭的认知。

据调查,我国学生的性教育需求浓厚,但性教育普及率并不高。

2015年一项调查显示,67.5%的中国大学生缺乏性健康知识。

此外,对于性侵害的预防和保护措施也需要加强。

据调查,我国年轻人多数支持自由恋爱,但婚姻誓言的重要性仍然不容忽视。

提高性修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提高性修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提高性修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引言性修养是一个人维护健康性生活的重要方面,对个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提高性修养方面,我们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本文将从社会环境、教育、信息传播和个人意识等方面探讨这些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社会环境的问题和不足当前社会环境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影响着个人提高性修养的能力。

1.社会观念的束缚:传统的性观念、道德约束等使得很多人对性修养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某些性行为仍然被视为禁忌或不道德,导致人们对性修养的追求受到限制。

2.性教育的不完善:性教育在很多地区仍然存在着盲区和缺失。

一些学校没有系统的性教育课程,导致学生无法得到正确的性修养知识和技能。

3.性别不平等:性别不平等现象在一些社会中普遍存在,这影响着个体性修养的提升。

女性常常受到歧视和压迫,很难在性关系中获得平等和尊重。

教育方面的问题和不足教育系统在提高性修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缺乏全面性:教育系统往往注重学习传统学科,忽视了性修养方面的教育。

缺少全面性的性教育使得学生无法获得正确的性观念、性知识和性技能。

2.教育理念滞后:一些学校和教育机构的教育理念滞后于社会发展。

他们将性修养视为不重要的内容,无法满足学生对性修养的需求。

信息传播的问题和不足信息传播对提高性修养具有重要作用,但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虚假信息泛滥: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便捷,但同时也带来了虚假信息的泛滥。

在性修养方面,虚假信息可能误导人们,导致对性修养的错误理解和行为。

2.隐私泄露的风险:互联网的发展也增加了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

个人在网络上留下的信息可能被滥用,这对个人的性修养提高构成了威胁。

个人意识的问题和不足个人的意识和行为也影响着性修养的提高。

1.自我约束的不足:很多人缺乏对自己性行为的约束和规范,容易陷入不健康的性关系中。

他们对性修养的要求不高,忽视性健康和性道德的重要性。

2.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个人对性修养的主动学习意识不强,很少主动去获取性修养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道德与当代中国婚姻之困扰(一)内容提要]以崇尚专一为特征的性道德在理论上是为了维持婚姻稳定,在实践上却导致了相反的效果,本文从五个方面揭示了性道德给当代中国婚姻带来的困扰。

认为当代性道德带来的婚姻困扰,焦点在于性关系作为一种特殊权利被婚姻所垄断,其根源则是人的本性与人的德性的矛盾:在本性上,每个人都希望在配偶以外寻求性的欢悦;在德性上,人又是如此自私,总是希望配偶对自己保持专一。

企图否定当代性道德而将性行为从婚姻中独立出来,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性道德带来的婚姻困扰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关键字]性道德婚姻困扰人性德性什么样的性道德才是合理的?有两个标准已经被公认,即于社会而言,性道德必须有利于维持婚姻稳定,有利于维系家庭作为社会细胞的完整;于个人而言,性道德必须有利于人的自然需要与情感需要的满足。

中国人当前的性道德,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标准而提出。

它的精要可以作如下的概括:性行为只能在婚姻意义上发生,它是夫妻关系区别于其他任何人际关系的最本质特征,一切婚外性行为都是不合理的。

表面上这一性道德原则似乎最好地维护了婚姻的神圣性。

所以,尽管它正面临着“婚前性行为”、“婚外恋”的越来越大的冲击,但理论界对其合理性却从未发生过怀疑。

人们宁愿把现代婚姻所面临的危机归因于性道德的沦丧,却不愿意从性道德本身作出检讨。

但现实却常给我们以这样的尴尬:一个人恰恰因为恪守性的道德而将婚姻导向了危机。

这种说法可能会令许多的道德家感到愕然,但是,如果笔者把当代的性道德所包含的对现有婚姻的否定客观地展现在大家面前,许多人就不会感到奇怪了。

一我从五个方面来展示当代性道德与婚姻的冲突。

1、当代性道德客观上降低了婚姻本身的价值蕴涵,弱化了夫妻双方的社会责任。

性道德把性行为立足在婚姻的基础上,具有两个直接的目的:一是授予夫妻双方性行为的权利,让夫妻享受性爱的乐趣并由此实现爱情的进一步升华;二是明确夫妻双方在性行为中的生育义务,以促成人类自身的繁衍。

应该说,性道德所追求的目的是美好的,可惜它同时又为这一目的实现设置了障碍。

由于性道德剥夺了未婚男女性交往的权利,这样,青年在从性成熟到结婚这十多年的时间里,其性的需要也遭到了事实上的否定。

我们的道德往往叫青年人转移注意力,用心于工作和学习,这愿望虽好,却难于走向现实。

弗罗依德已经坦言:“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能够经由升华作用,使自己的性力离开性物件,转而投入更高级的文化活动。

”1]现在社会又时兴借医生之口肯定和倡导“适度自慰”,它虽然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青年人的性紧张,却没有从根本上消除青年的性压抑,而且还可能给青年造成生理与心理的伤害。

毕竟,只有异性之间的性行为才是合乎人类自然本性的行为。

正是由于青年人正常的性需求在婚前被极大压抑,因此在结婚的时候就会出现超值反弹,许多青年男女仅仅把婚姻看成是实现自己性幻想的桥梁,夫妻的性享受被夸大为婚姻的全部和极终目标,这样,神圣的婚姻就被贬值为一对欲火焚身的青年男女的动物式交配。

由于夫妻双方仅仅把对方视作性的伴侣,而不是作为生活伴侣纳入自己的生活,这样,悲剧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当他们稀里糊涂地结了婚,生了崽的时候,忽然发现婚姻生活并不像想象的那样浪漫,家庭生活的每一方面都需要他们承担责任,而他们也许既没有物质的基础,更没有心理的准备,他们在婚姻的围城里已是身不由己,想挣脱,但大多数人通常是挣不脱了,因为婚姻的严肃性要求他们必须尽可能把夫妻关系持续到永恒。

即此,我们可以看到:性道德通过压抑婚前性需求而使婚姻中的性欲望变得狂热,从而弱化了婚姻双方的社会责任感,并最终导致了婚姻的不幸。

2、当代性道德不自觉地认同了传统的贞洁观,制造了事实上的男女不平等。

传统贞洁观一直为当代性道德所反对,但这种反对却不幸流于了形式。

在本质上,当代性道德并没有给传统贞洁观造成现实冲击,相反,它还不自觉地为传统贞洁观提供了辩词。

根据当代性道德的要求,性行为只有在男女之间以夫妻身份发生才为合理,一切婚前的性行为都是不道德。

由此而得的逻辑结论必然是,只有童男和处女的婚姻才合乎道德,换句话说,只有“贞节”的婚姻才是道德的婚姻。

或许有人以为是笔者曲解了现代性道德,但遗憾的是,整个社会都像我一样曲解了它。

如果一位新娘在新婚之夜被她的新郎发现不是处女,新娘将会有怎样的命运呢?我们的社会只承认一个解决的办法-------证明这位新娘的“清白”。

其中最理想的途径是去找一位权威的医生,出具一张“剧烈运动导致处女膜破裂”的证明,这样,社会将会为这位新娘感到庆幸,新郎也算能够容忍。

若这新娘承认是曾经受了“强暴”,则社会尚能表示同情,但新郎则不会再有宽容了;假使这新娘被确证是自愿与别人有了奸情,则必招致一顿痛打,社会也会众口一词地斥之为活该,剩下的,这新娘大概便只有了作妓女的资格。

这就是我们的性道德所造就的现代人的贞洁观,其中的不人道总让人想起残酷的封建礼教。

为了避免贞节问题影响自己的婚姻,用“人造处女膜”来伪装贞节就成为许多失身少女万不得已的选择,性的道德反过来制造了人的虚伪。

本来,婚姻只要是基于爱情即为合理,至于夫妻双方是童男还是处女,完全与婚姻的本质无关,所以,任何丈夫都无权过问他的妻子是不是处女,社会更不应该赋予作丈夫的这份权利。

如果一个男人仅仅由于他的妻子不是处女就与她离婚,说明他根本就不配这个女人,因为他把一个女人的皮肉损伤看得比整个爱情还要重要。

由于“贞节”从来只对女人才有意义,对男人没有任何约束,在客观上必然造成对妇女的不公正。

当代性道德派生出来的贞节观,已经造成,而且还将继续造成众多美好婚姻的覆没。

3、当代性道德把丧失性行为能力的夫妻置于无路可走的境地,造成了心理和生理的巨大伤害。

生活中的有些夫妻,本来有着至深的感情,但却因为各种不可预测的原因,如妻子由于意外事故而高位截瘫、丈夫因病患上器质性阳痿等,最终导致夫妻某一方的性行为能力丧失,这也便宣告了他们不幸婚姻的开始。

首先对这桩婚姻发难的就是性道德。

根据它的要求,性行为只能在夫妻之间发生,而且必须在夫妻之间发生,因为性生活是性道德所认可的维持夫妻感情的基础。

这样,丧失了性行为能力的夫妻,只有离婚才算遵循了性道德。

但我们的婚姻观却又会对之加以拒绝,它认为夫妻之间贵在感情,而且患难之中才能见真情,所以,这桩婚姻只有维持才能体现爱情的崇高,才能体现人类理性力量的伟大。

性道德与婚姻道德逻辑上的矛盾在夫妻生活中的现实存照,就是夫妻双方在行为上的无所适从。

如果妻子高位截瘫,做丈夫的就会被置于这种境地:或者当一个事实上的鳏夫,陪他的妻子过一辈子,这样,他就成了封建禁欲主义的殉葬品;或者离开他的妻子去重新组建家庭,虽然他的男人价值得到了实现,但他妻子的价值却被否定了,社会要给他加上背信弃义的恶名,他自己也不得不接受良心的责难。

那么,他可不可以维持既有的夫妻关系,到妻子以外寻求性满足呢?不能,我们的性道德认为这是对妻子的不忠。

于是,这位可怜的男人没有了选择,他唯一能选择的就是痛苦。

而在他的妻子这里,情况绝对不会更好些。

放走了丈夫,等于放弃了生活,留下丈夫,就得同时留下罪感,她同样没有选择。

当代性道德给丧失性行为能力的夫妻所造成的巨大伤害虽然是既有的,由于它只是以隐蔽的方式在当事人那里悄然存在,故没有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但它却动摇着婚姻的根基。

4、当代性道德把夫妻之间性生活的不和谐扩大为婚姻生活的不和谐,从而影响了婚姻的稳定。

一项对上海市区成年人性生活满意程度的调查显示,只有51.3%的女性对自己的性生活表示满意。

2]这就是说,有48.7%的妇女对自己的性生活表示不满意或不够满意。

对于不满意自己性生活的女性来说,性生活通常都带有不自愿的性质,往往只是丈夫单方面的强加。

按照现行法律,男女两性的性行为只有在双方愿意的情况下才可以发生,否则,不管基于什么理由,只要一方违背另一方的意愿,则可视之为强奸。

依此,我们可以推断,在中国,许多夫妻的性生活只是丈夫在对其配偶实施奸淫,但我们的法律却从来没有为受害的一方提供保护,因为我们的性道德规定了配偶有为对方提供性服务的义务,所以,尽管不愿意,尽管性生活对她是一种痛苦,但出于义务心,妻子还得顺从丈夫。

而丈夫不仅不会受到法律的约束,甚至连道义的谴责也没有,因为他会认为这是婚姻赋予自己的权利。

虽然性道德也要求丈夫尊重妻子的意愿,但在一个性冷淡的妻子那里,如果妻子的意愿被尊重,则丈夫的意愿就必然被否定。

丈夫若要成为一个有良心的丈夫,他就得首先成为一个无欲望的男人;他要肯定自己作为男人的欲望,又得先否定自己,让自己成为一名“强奸犯”。

如果他想两全其美,就得在妻子以外去找情人,但我们的性道德绝不会饶了他,它会鼓励他的妻子与他拼个你死我活。

所以,思忖再三,大多数丈夫还是决定把自己关在家里,潜意识里的愤怒只有通过与妻子的无休止的争吵来发泄,于是就有了不绝于耳的摔锅砸碗的乐章,实则是一组婚姻的悲哀曲。

5、当代性道德否定了夫妻双方多元化的性意向,造成人的性本能压抑,进而恶化了夫妻关系。

基于对一夫一妻婚姻体系的维护,当代性道德彻底否认了夫妻双方多元化的性意向。

在生活中,大多数夫妻不愿承认自己具有性的多元化倾向,因为这种承认直接隐含了对配偶的不忠。

但性学专家的研究则证明这是一种假相。

法国著名性学家米歇尔-福柯认为:“在古典文本中,婚姻关系与性关系的综合主要是为了生育。

(至少对于男人来说,)性活动的本性和婚姻的本质都不隐含着只在婚姻中才有性快感的意义。

”3]性多元论者吉登斯更是认为:“多样性是后现代时期的性的唯一真理。

”象许多性多元论者一样,他把性欲的多元和性快乐的多元以及性实践的无限可塑性作为立论的基础。

4]虽然我们不能简单肯定吉登斯命题的合理性,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许多成年人那里,性的多元化倾向是一个客观事实,只是由于人们自制力的不同,这种欲望的表现有着很大程度的差异。

修养好的人会动用理性的力量来唤起对婚姻的责任心,并通过坚强的意志力把这种欲望压制在潜意识里,在心理和行为上都表现出对配偶的绝对忠诚,但这种人通常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大多数的人则只是对这种欲望作适度的限制,并采用一种虚拟的活动形式来使这种内在的冲动得以缓释。

与配偶以外的异性交谈、跳舞等是已经被社会所允许的缓释方式,但它只是减轻却没有从根本上满足人的多元化的性需求。

于是,走向婚外性行为就成了一些人的必然选择。

其中的原因弗洛依德作了最好的说明:“婚后美满的性交只能维持几年时间……随着精神上的失望和肉体快感的减少(这是多数婚姻注定的下场),夫妻双方才开始发现,他们竟然陷入了一种比婚前还惨的境地,因为这时连婚前的那些美好的幻觉也没有了”。

5]由于夫妻之间性享受越来越少,夫妻的性行为也渐渐蜕变成一种公式化的义务行为。

这就从根本上远离了性道德所规定的性与爱相统一的价值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