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转折期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三章魏晋南北朝园林的转折期课件
在山林川泽开辟的庄园→别墅
扬州三吴地区,发达的庄园经济,加之当地山清水秀的 自然风光,再结合于士族的崇尚老庄、玄学的高度文化 修养,这便催生除很多园林化庄园、园林化别墅
南朝的一些庄园别墅,它们的居住聚落部分往往从田园 等部分分离出来二单独建置,到后期尤为普遍,而且逐 渐消失其经济实体的性质,到唐代已演变成村落了
园林造景的主流仍然是皇家气派,但也流露出天然清纯 之美
皇家园林开始受到民间私家园林的影响,南朝的个别御 苑甚至由当时的著名文人经营;一些民间游憩活动也被 引进宫廷(如“曲水流觞”)
以筑山、理水构成地貌基础的人工园林造景,已经较多 地运用一些写意的手法,把秦汉以来的着重写实的创作 方法转化为写实与写意相结合
❖庄园主家族的居住聚落 ❖农业耕作的田园 ❖副业生产的基地和场所和设施 ❖庄客、部曲的住地
平原上的庄园
❖金谷园 西晋官僚石崇的庄园,具备一定规模 生产、经济运作占主导地位,但园林化程度较高 在清纯的田园自然环境和朴素的园林环境中又显 现一派绮丽华靡的格调
❖潘岳庄园(生产性的经济实体) ❖陶渊明的小型庄园
奇斗富的倾向 庄园、别墅
❖随庄园经济的成熟得到很大发展,既是生产组织、经济 实体,又是文人名流和隐士们“归园田居”的精神庇托
❖作为后世别墅园的先型,代表天然清纯的风格
❖所蕴含的隐逸情调、表现的山居和田园风光, 深刻影响着后世的私家园林特别是文人园林的 创作
❖ 寺院园林
一开始便向着世俗化方向发展
郊野寺观尤其注重外围的园林化环境,对于各地 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
合(造园艺术创作方法的一个飞跃) ❖张伦宅园的大假山能比较精炼集中地表现天然山岳形象
南方的城市型私家园林
❖与北方相同,多为贵戚、官僚所经营 ❖讲究山池楼阁的华丽格调,追求近乎绮靡的园林景观 ❖“玄圃”(南方著名私家园林) ❖湘东苑(建筑形象多样,有一定主题性;园林景观总体
第1章第2节中国古典园林转折期
魏晋隐逸山水的思潮还影响到宗 教,出现了大量与私家园林异曲同工 的寺观园林,仅洛阳城内外就有1000 多处,建康一城就有500多处。许多自 然风景优美的山川都成为寺观所在地 ,天下名山多庙宇,成为中国风景名 胜地的一大特色。同时,园林艺术兼 融儒、道、玄诸家的美学思想而向更 高水平跃进,园林景观多有儒、释、 道思辨的色彩。从此以后,中国古典 园林形成了皇家、私家、寺观三大类 型并行发展的局面。
战事频繁,政治动荡
公元220年东汉灭亡→魏蜀吴 三国鼎立的局--公元265 建立 晋王朝(司马氏)→“门阀制 度”(九品中正制度 )士族集 团 , “下品无士族,上品无 寒门”思想 “八王之乱”(分封制度) 公元589年,隋文帝灭北周和 陈,结束了魏晋南北朝历史 369年分裂历史
消极情绪与及时行乐思想→行动上的两个极端 倾向:
隐士与隐士集团
“竹林七贤” 白莲社(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隐士集团)
竹林七贤图
他们常集于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 下,肆意酣畅,故世称竹林七贤。他们大 都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 在政治上,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氏集 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更因此被杀。相 反王戎、山涛等则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 高官,并成为其政权的心腹。在文章创作 上,以嵇康、阮籍为代表。如嵇康的《与 山巨源绝交书》嵇康写给朋友山涛(字巨 源)的一封信 ,他以老庄崇向自然为论
顾氏为当时苏州的四大家之一,这“四大
家”不仅“金玉满堂”,而且都有自家的 花园。顾辟疆园在当时最有名,号称“吴 中第一名园”,受到文人雅士的倾慕。其 时的苏州城里,与辟疆园齐名的还有戴氏 宅园,也是名噪一时。其园主的父亲戴逵 不仅是山水画的高手,而且傲视权贵,被 《晋书》列入“隐逸”之列。
第三章 园林转折期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三章【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第一节总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乱时期,也是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
儒、道、释、玄诸家争鸣,彼此阐发。
思想的解放促进了艺术领域的开拓,也给予园林发展以很大的影响。
造园活动普及于民间,园林的经营完全转向于以满足作为人的本性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为主,并升华到艺术创作的新境界。
所以说,魏、晋、南北朝乃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承前启后的转折时期。
第二节皇家园林此时期的三国、两晋、十六国、南北朝相继建立的大小政权都在各自的首都进行宫苑建置。
其中北方的邺城、洛阳,南方的建康这三个地方的皇家园林大抵都经历了若干朝代的踵事增华,规划设计上达到了这一时期的最高水平,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都城规划:(1)(曹魏)邺城邺城为今天的河北临漳,城市的结构严整,以宫城为全盘规划的中心,大朝文昌殿建置在南北中轴线上,中轴线的南端建衙署。
利用东西干道划分全城为南北两大区,南区为居住坊里,北区为宫禁及权贵府邸,功能分区明确,富有严谨的封建礼制秩序,也利于宫禁的防护。
城西郊的漳河穿城而过,供居住坊里的用水,另外凿长明沟引漳河水,供宫苑用水。
(2)(北魏)洛阳北魏洛阳在中国城市建设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的功能分区较之汉、魏时期更为明确,规划格局更趋完备。
这个城市完全成熟了的中轴线规划体制,奠定了中国封建时代都城规划的基础,确立了此后皇都格局的模式。
(3)(南朝)建康建康为今天的南京,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建都之地。
其规划也遵循南北中轴线的宫城布局模式。
大内御苑与行宫御苑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苑林主要以大内御苑为主,少数行宫御苑。
大内御苑包括:铜雀园、玄武苑、华林园(曹魏)、仙都苑、华林园(北魏)、华林园(建康)等;行宫御苑则包括:乐游苑、芳林苑等。
部分御苑除了具有游赏的功能之外,还具有军事、训练水军的功能。
转折期皇家园林的特点:(1) 园林的规模比较小,也未有生产、经济运作方面的记载,但其规划更趋于精致,筑山理水的技艺达到了一定水准;(2) 由山、水、植物、建筑等造园要素的综合而成的景观,其重点已从模拟神仙境界转化为世俗题材的创作,更多的以人间的现实取代仙界的虚幻;(3) 皇家园林开始受到民间私家园林的影响,南朝的个别御苑甚至由当时的著名文人参与经营;(4) 一些民间的游憩活动也被引进宫廷,“流觞曲水”便是一例;(5) 以筑山、理水构成地貌基础的人工园林造景,已经较多地运用一些写意的手法,把秦汉以来的着重写实的创作方法转化为写实与写意相结合;(6) 在称谓上,除了沿袭上代“宫”“苑”,称之为“园”的也较多了。
中国园林的演化过程
一.中国古典园林(封闭古典体系)1.生成期(殷、周、秦、汉)囿、苑、台~2.转折期(魏、晋、南北朝)私家园林,寺观园林~3.全盛期(隋、唐)山水建筑宫苑,自然园林式别业山居,写意山水园,游乐地~4.成熟期及后期(两宋-清初)山水宫苑,山水园林二.中国近代公园(开放非古典体系1840年后)1.租界公园:外滩公园虹口公园复兴公园中山公园2.自建公园:成都人民公园玄武湖公园无锡城中公园 3.西方造园艺术引入三.中国现代公园(城市公园出现1949年以后)1.恢复建设期(1949-1959)2.调整期(1960-1965)3.损坏期(1966-1976)4.发展期(1977-1989)5.前进期(1990- )一.殷、周、秦、汉时期-----生成期(公元前1000-----220年)二.园林形式(雏型):囿,台,园圃“诸子百家”峰火台(一)园林概况1.秦朝宫苑(园林以山水宫苑的形式出现)出现了真正的皇家园林1.2园林特征:人工整治山水上,尚属首次。
1.3园林实例:大咸阳计划。
上林苑。
骊山宫。
兰池宫(中国首次史载筑山理水)。
阿房宫2、汉朝宫苑(园林以山水宫苑的形式出现)铜制仙人仿佛举盘承接雨水(仙露),----园林小品起源园林:私园得到很大发展。
由模仿仙山过渡到临摹自然景色。
*影响园林的社会因素:游士-----隐士----遁及山林-----“归田园居”----隐士庄园著名致仕归田隐士:张衡战国时的著名实例:章华台,姑苏台。
上林苑(中国历史上最大园林)。
甘泉宫。
未央宫。
建章宫(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有完整的“一池三山”的仙苑似的园林)。
高低错落,欣赏趣味偏于实用,自然山水仍不是主角。
3.生成期园林状况小结:A,主流是皇家园林,园林的内容驳杂,园林的概念比较模糊.B.儒家的“君子比德”之说,又导致人们从伦理、功利的角度来认识自然之美。
C. 建筑物只是简单地散布.铺陈.罗列在自然环境中;建筑作为一个造园要素,与其他自然三要素之间似于并无密切的有机关系,园林的总体规划尚比较粗放. 园林规模不大.游赏功能上升为主要地位(二)促成中国向风景式发展的因素:1、社会因素:山水审美观念.2、意识形态因素: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二.魏晋南北朝园林---------转折期道家的崇尚自然、清静无为的思想与人们逃避乱世的希望不谋而合,钟情山水的文人学士把笔墨转向了野囿闲庭.园林:园林的艺术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 工程技术上的造诣有了较高成就。
8.4.18.4.1中国古典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总说
陶渊明《归田园居》
•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 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 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 前。……狗吠深巷中,鸡鸣桑 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 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 自然。”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抚孤松 而盘桓”,“登东皋以舒啸 ,临清流而赋诗”。
• 东晋大名士孙绰的《遂初赋》
• “余少慕老庄之道,仰共风流久矣。却感于陵贤 妻之言,怅然司之,乃终始东山,建五亩之宅, 带长阜,倚茂林,孰与坐华幕、击钟鼓者同年而 语其乐哉。”
• 体现文人、名士们所经营的别墅,体现超然尘外 的隐逸心态,更着重于突出天然清纯之美。
2 转折期的园林发展特点
(5)寺观园林一开始便向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郊野寺观 对于各地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
2 转折期的园林发展特点
(4)私家园林集中地反映了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 • 城市私园多为官僚、贵族所经营,代表一种华靡的风
格和争奇斗富的倾向。 • 庄园、别墅得到很大发展,是后世别墅园的先型,代
表一种天然清纯的风格。其所涵蕴的隐逸情调、表现 的山居和田园风光,深刻地影响着后世的私家园林特 别是文人园林的创作。
2 转折期的园林发展特点
(6)中国古典园林开始形成皇家、私家、寺观这三大 类型并行发展的局面和略具雏型的园林体系。
白莲社由东晋佛教高僧慧远(净土宗大师)在 庐山发起组织的一个社团,参加的有佛教徒、 儒生、玄学家共123人
1 中国古典园林转折期的历史背景
(2)社会背景
3)寄情山水,既陶冶了士人的性情,也重新鉴赏大自 然山水之美,发现大自然才是最“自然”、最“真”, 是“善”和“美”的。这些正是魏晋哲学的鲜明特点, 也就是魏晋士人寄情山水的理论基础。 •它以大自然的本来面目探讨深化对自然美的认识,发掘 、感知自然风景构成的内在规律。于是,人们对自然风 景的审美观便进入到高级阶段而成熟起来。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到宋代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及园林特点?一、生成期——商、周、秦、汉(公元前16世纪——公元220年)概述:即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商、周、秦、汉。
商、周为奴隶制国家,奴隶主贵族通过分封采邑制度获得其世袭不变的统治地位。
贵族的宫苑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滥觞,也是皇家园林的前身。
秦、汉,政体演变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确立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的统治,儒学逐渐获得正统地位。
以地主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大帝国形成,相应地,皇家的宫廷园林规模宏大、气魄浑伟,成为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主流。
特点:1. 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
2. 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观赏为主。
3. 由于原始的自然崇拜、山川崇拜、帝王的封禅活动,再加上神仙思想的影响,大自然在人们的心目中尚保持着一种浓重的神秘性。
二、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概述:小农经济受到豪族庄园经济的冲击,北方落后的少数民族南下入侵,帝国处于分裂状态。
而在意识形态方面则突破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呈现为诸家争鸣、思想活跃的局面。
豪门士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以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的统治,民间的私家园林异军突起。
佛教和道教的流行,使得寺观园林也开始兴盛起来。
形成造园活动从生成期到全盛期的转折,初步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大发展的基础。
特点:1. 在以自然美为核心的时代美学思潮直接影响下,中国古典风景式园林由再现自然进而至于表现自然,由单纯地摹仿自然山水进而至于适当地加以概括、提炼,但始终保持着“有若自然”的基调。
2. 皇家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基本上消失或者仅保留其象征性的意义,生产和经济运作则已很少存在,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的甚至惟一的功能。
3. 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集中地反映了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
4. 寺观园林拓展了造园活动的领城,一开始便向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一、生成期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时期。
二、转折期相当于魏、晋、南北朝。
三、全盛期相当于隋、唐。
四、成熟时期相当于两宋、清初。
五、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涵蕴1、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称“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5、1980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在介绍中国传统绘画的同时介绍中国园林,陈从周先生推荐具有明式典型的网狮园殿春簃移植到博物馆陈列,取名“明轩”,既作为陈列品介绍苏州园林的成就,又作为休息厅供观众驻足观赏。
这样,第一次在海外由中国人建造了一座完整的中国传统园林。
中国园林之最1、北京是皇家宫苑最多的地方,它在历史上曾为金、元、明、清等朝代的国都,各代帝王都兴建过宫苑,而明、清两代建造的宫苑遗留下来的最多。
今天的北海、中海和南海就是明代的“西苑”;今天的颐和园、香山公园、圆明园都是清代建造的宫苑。
2、北京的颐和园是中国现在保存的最完整和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3、苏州是中国古典园林和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
私家园林荟萃于江南,而苏州则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称。
苏州在历史上有大小园林400余处。
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合称四大名园,是风景极佳的旅游胜地。
4、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是最大的皇家园林,其总面积是颐和园的两倍,是北海公园的9倍。
5、北京北海公园是最古老的皇家园林。
它是现存历史最悠久、建筑最精美的一处古园林6、山西的晋祠是中国最大的祠堂式古典园林7、沧浪亭是苏州历史最悠久的古典园林。
8、颐和园的长廊是最长的彩绘长廊。
9、颐和园的佛香阁是中国现存最高的楼阁阁结构为八面三层四重檐,是颐和园全园的构图中心。
古典园林各个发展时期特点分析
古典园林各个发展时期特点分析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古典园林各个发展时期特点分析》的内容,具体内容:中国古典园林为追求意境感受,因其效仿自然的特殊风格而闻名于世。
在不同的时期,古典园林的发展也具有不同的特点。
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古典园林各个发展时期特点,欢迎阅读! ...中国古典园林为追求意境感受,因其效仿自然的特殊风格而闻名于世。
在不同的时期,古典园林的发展也具有不同的特点。
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古典园林各个发展时期特点,欢迎阅读!古典园林各个发展时期特点1. 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1)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得全部类型,造园主流史皇家园林(2)园林功能有早先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游憩观赏为主(3)大自然再人们心中尚保持一种浓重的神秘性2. 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中国古典园林开始形成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这三大类型并行发展的局面和略具雏形的园林体系3. 园林全盛时期——隋、唐(1)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完全形成(2)四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旬代又有所升华,着意于克化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以及局部细致处理(3)寺观园林的普及(4)公共园林意更多地见于文献记载(5)风景史园林创作技巧和手法的运用较之上一代有所提高,进入一个新的境界(6)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已有险乎渗透的迹象 4. 原理成熟期(一)——宋(1)再三大园林类型中私家造园最为突出(2)皇家园林较多受到文人园林影响,出现了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私家园林的倾向(3)叠石、置石均显其高潮技艺,利税已经能够缩移模拟大自然界全部水体形象与山石、土石山、土山的经营相配合而构成园林的地貌骨架(4)唐代园林创作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传统,道南宋实大体上已经完成其向写意的转化(5)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
寺观园林为主题的两宋园林其缩显示的蓬勃进去的艺术生命力和创造力达到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登峰造极的境地5. 成熟时期(二)——元、明、清初a) 士流园林的全面"文人化"导致私家园林达到艺术成就高峰b) 明末清初,再经济文化发达,民间造园活动频繁的江南地区,涌现初大批优秀造员家。
中国园林发展的几个阶段
中国园林发展的几个阶段一、萌芽与形成期中国古典园林的萌芽期主要包括原始社会和先秦奴隶时期及秦汉时期,这个时期的园林建筑主要是以皇家及贵族的宫苑为主,主要以自然景观为依托.春秋战国时期是萌芽时期的一个转折期,园林从商周时期娱神的“高台”形式转变成建筑群的形式,并且随着制造技术的提高,建筑结构也变得相对清晰明了化,加之以文化艺术领域出现短暂的活跃期也使园林艺术在性质上有一个根本性的提高,园林审美观初步形成。
道路秦汉时期,园林则成为了帝王游乐生活的地方。
这个时期的园林不仅在布局上以“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思想建造,并且在建造意境上也形成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如秦始皇为了达到长生不老,模拟蓬莱神话中的“一池三山”的布局形式建造园林,尽管这只是个人的意识行为,但这种性质却确定了山水园林的主体地位。
1、秦汉时期,私人园林也有发展,民间构住宅旁建造的小园林也是相当普遍的。
在私人宅邸中,人们对庭院布置相当重视,庭院的绿化已经成为宅邸装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先秦时期,造园行为已经初具规矩和规模,在原先以生存为目的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娱乐、游戏及祭祀等建筑。
这时期的园林大都设置了高台,其目的是为了通神明、察灾情等,但是后来随着园林中景致成分的提高,高台的游赏作用逐渐被强调了出来。
3、园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先民们学会耕作,建立村落。
这时候的园林更多的是为了遮蔽风雨,实用性意义更强。
而这种以居住为目的的造园活动最初的建园意识则是对于环境的改造,如栽花植树等。
二、转折期转折期主要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
在这三百多年的动乱时期里,各地大小政权分裂割据,都纷纷在自己的首都修建宫苑,这就形成了一个园林兴建的高峰期。
这一时期宫苑园林的布局更趋规范化,南北中轴线的形式开始更加清晰化,贵族和贫民分割在两个不同的区域,一些功能性的建筑也与居住区分隔开.这时期私家园林也开始兴起,由于这时期盛行的山水田园风情,加上一些文人作诗来表达对自然生活的向往,所以私家园林在这时期主要以山水为主题,形成一种新的园林形式.寺庙园林也开始体现,并以很快的速度遍及了大江南北,有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03园林的转折期第1节 总说-中外园林史
—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
文学方面,由早期的玄言诗转化到描写山水风景 的山水诗。绘画方面,山水已经摆脱作为人物画背景 的状态,开始出现独立的山水画。 处在这样的时代文化氛围之中,愈来愈多的优美 自然生态环境作为一种无限广阔的景观被利用而纳入 于人的居处环境,自然美与生活美相结合向着环境美 转化。这是人类审美观念的一个伟大转变。以上大概 就是促成中国古典园林进入转折期的历史背景、社会 背景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诸多因素。 另外,建筑技术的进步(木作、石作)、观赏植 物栽培之普遍,则又为造园的兴旺发达提供了物质和 技术上的保证。
—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
不久统治阶级内部开始倾轧,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随后又分为北齐和北周所取代。 公元589年,隋文帝灭北周和陈,结束了魏晋南北 朝这一历时369年的分裂时期,中国又恢复大统一的局 面。 三百多年的动乱分裂时期,政治上大一统局面被破 坏势必影响到意识形态上的儒学独尊。人们敢于突破儒 家思想的桎梏,藐视正统儒学制定的礼法和行为规范, 向非正统的和外来的种种思潮中探索人生的真谛。由于 思想解放而带来的人性的觉醒,便成了这个时期文化活 动的突出特点。 东汉末,社会动荡不安,普遍流行着消极悲观的情 绪。思想上的消极导致了行动上的两个极端表现:贪婪 奢侈、玩世不恭。
—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
人们一方面通过寄情山水的实践活动取得与大自 然的自我谐调,并对之倾诉纯真的感情,另一方面又 结合理论的探讨去深化对自然美的认识,去挖掘、感 知自然风景构成的内在的规律。于是,人们对大自然 风景的审美观念便进入到高级的阶段而成熟起来,其 标志就是山水风景的大开发和山水艺术的大兴盛。山 水风景的开发是山水艺术兴起和发展的直接启导因素, 而后者的兴盛又反过来促进了前者的开发,形成后此 中国历史上两者同步发展的密切关系。 山水艺术的各门类都有很大的发展势头,包括山 水文学、山水画、山水园林。相应,人们对自然美的 鉴赏逐渐取代了过去对自然所持的神秘、功利和伦理 的态度后而成为后此的传统美学思想的核心。
3中国园林史转折期
第四节 寺观园林
在许多自然风景优美的地带,一旦有了寺观作 为宗教基地和接待场所,相应地也会修筑道路等基 础设施。 于是,以宗教信徒为主的香客、以文人名士为 主的游客便纷至沓来。这样,远离城市的名山大川 再不是神秘莫测的地方,它们逐渐向人们敞开怀抱, 形成原始的供人们旅游的风景名胜区。一些著名的 风景名胜区,如峨眉山、武当山等风景区就是这样 形成的。
第三节 私家园林
1 城市私园——张伦园
此园具体规模不得而知,但在洛阳这样人口密集 的大城市的坊里内建造私园,用地毕竟是有限的,一 般不可能太大。 唯其小而又全面地体现大自然山水景观,就必需 求助于“小中见大”的规划设计。也就是说,人工山 水园的筑山理水不能再运用汉代私园那样大幅度排比 铺陈的单纯写实摹拟的方法,必须从写实过渡到写意 与写实相结合。这是造园艺术的创作方法的一个飞跃。
道教开始形成于东汉道教讲求养生之道长寿不死羽化登仙正符合于统治阶级企图永享奢靡生活留恋人间富贵的愿望因而不仅在民间流行同时也经过统治阶级的改造利用而佛道盛行作为宗教建筑的佛寺道观大量出现由城市波及近郊而逐渐流行于远离城市的山野地带
中国园林史
第二章 园林的转折期—— 魏、晋、南北朝 (公元220—589年)
(明代)仇英 金谷园(知恩院)
第四节 寺观园林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的局面是各种宗教 易于盛行的温床,思想的解放也为外来和本土成长 的宗教学说提供了传播的条件。
道教开始形成于东汉,道教讲求养生之道、 佛教早在东汉中期已传入中国,作为一种宗 杜牧《江南春绝句》 佛、道盛行,作为宗教建筑的佛寺、道观大 教,它的因果报应、轮回转世之说对于苦难深重 长寿不死、羽化登仙,正符合于统治阶级企图永 量出现由城市波及近郊而逐渐流行于远离城市的 千里莺啼绿映江, 的人民颇有迷惑力和麻醉作用。因而不仅受到人 享奢靡生活、留恋人间富贵的愿望,因而不仅在 山野地带。 水村山郭酒旗风。 民的信仰,统治阶级也加以利用和扶持,佛教遂 民间流行,同时也经过统治阶级的改造、利用而 南朝四百八十寺, 广泛地流行起来。 兴盛起来。
第三章园林转折期
第三章园林转折期第三章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一、历史背景、社会背景、意识形态西晋——东晋——南朝+北朝消极悲观、及时行乐——贪婪奢侈、玩世不恭贪婪奢侈:西晋朝廷敛聚财富,荒淫奢靡成风。
玩世不恭:对政治的厌恶和对现实不满,正是老庄标榜的虚无、无为而治的思想基础,而这也促成了佛教的重来生不重现世的学说。
人们一方面通过寄情山水的实践活动取得与大自然的自我协调,并对之倾诉纯真的感情;另一方面又结合理论探讨去深化对大自然美的认识,去发掘、感知自然风景构成的内在规律。
于是,人们对大自然风景的的审美观念便进入高级的阶段而成熟起来,其标志就是山水风景的大开发和山水艺术的大兴盛。
木结构建筑已经完全取代夯土台榭建筑,大量木塔的建造显示了木结构所达到的水准。
砖结构在汉代多用于地下墓室。
此时,已大规模运用到地面上,砖塔便是进步的标志、石工的技术,也都达到了很高的标准。
(建筑技术)树木、花卉的栽培普遍。
(观赏植物栽培)山水文学、山水画、山水园林发展势头很大。
二、皇家园林1、邺城曹魏时期城市结构严谨,以宫城(北宫)为全盘规划的中心;城市功能分区明确,寓有严谨的封礼治秩序,也利于宫禁的防卫;城西郊漳河穿城而过,解决居民用水,另外凿长明沟引漳河水穿城北,解决宫苑用水。
御苑铜雀苑——紧临宫城,已略具“大内御苑”的性质了。
长明沟之水引入园内,开凿水池创为水景亦兼作养鱼;除宫殿建筑外还有贮藏军械的武库,同时也贮藏冰、粮食,这是一座兼有军事坞堡功能的皇家园林。
玄武苑——邺城北郊的离宫别馆。
华林园——园内开凿天池“天泉池”,引漳水作为水源,再与宫城的御沟联通成完整的水系;栽有大量果树。
邺城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曹魏奠定的城市宫苑基础先后为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五朝建都之地。
后赵华林园园内开凿大池“天泉池”,引漳水作为水源,再与宫城的御沟连通成完整的水系。
千金堤上作两铜龙,相向吐水,以注天泉池。
园内栽植大量果树。
后燕建御苑龙腾苑。
东魏扩建南邺城与曹魏邺城之南,约为旧城的2倍大,东西城墙各四门,南城墙三门,宫城居中靠北,位于城市中轴线上,呈前宫后苑的格局。
转折期
梁朝:湘东王 萧绎 更以山水为主题 以真山水园为蓝本——湘东苑 湘东王(梁元帝萧绎未登位前封号)造湘东苑, 穿池构山,跨水有阁、斋、屋。斋前有高山, 山有石洞,蜿蜒潜行二百余步。山上有阳 云楼,楼极高峻,远近皆见。这个时期的 园林穿池构山而有山有水,结合地形进行 植物造景,因景而设园林建筑。
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 ——魏、晋、南北朝
(公元220—589年)
第一节 总说
一、历史背景 公元220年东汉灭亡→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 --公元265 建立晋王朝(司马氏)→“门阀 制度”士族集团 “八王之乱”(分封制度) 公元589年,隋文帝灭北周和陈,结束了魏 晋南北朝历史369年分裂历史 背景:战争频繁、政治动荡
玄学是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是道家和儒 家融合而出现的一种文化思潮,也可以说是道 家之学新的表现方式,故又有新道家之称。 "玄"字的本义是一种深赤而近黑的颜色,所以 许慎《说文》引意解为:玄,幽远也。"玄"字 出自老子《道德经》"玄之又玄,众玄之门", 言道幽深微妙。"玄学"之称的由来,正是因为 魏晋时期清谈家称《周易》、《老子》、《庄 子》为"三玄",所以"玄学"之名由此而来。
使用工具栏直接上传至空间相册
华林园-大内御苑 (改名仙都苑) 苑周围数十里,引璋河水入园汇为大地池内堆筑 五个岛屿象征“五岳” 泰山、华山、衡山、恒山、 嵩山 四渎:长江、黄河、淮河、济水 四个水域 --“四渎”,通行舟船的水程长达二 十里,池中岛上建楼架所。环池沿岸有堂、殿、 及其它楼台亭榭不计其数,现这座大型皇家园林 效仿自然挖湖堆山。
建康皇家园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歇山屋顶
歇山屋顶——又称九脊顶:系前后左右四个坡面,在左右坡面上各有 一个垂直面,故而交出九个脊,又称九脊殿。常作为皇宫里非主体 建筑,及王府、达官贵人(五品以上)的府邸、官署、寺庙等建筑。
乾清门
重檐歇山顶
苏州玄妙观
二、园林总体特征
1、与生成期相比,园林规模由大入小,园林造景由过多 的神异色彩转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氛,创作方法由写实趋 向于写实与写意相结合 2、由再现自然进而发展为表现自然,由单纯的摹仿进而 发展为适当地概括、提炼 3、建筑与其他三个造园要素关系较为密切;园林规划设 计由以前的粗放转为较细致的、更自觉的经营,造园活 动完全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 4、开始形成皇家、私家、寺观三类并行发展的局面和略 具雏形的园林体系 ‚园林‛一词已出现于当时诗文中
竹林七贤图
“竹林七贤”分别指阮籍、嵇康、刘伶、向秀、阮 咸、山涛、王戎七位名士
“竹林七贤”营造景观
巨龙竹、龟甲竹、方竹、红宝石竹、紫美人竹 、金丝慈竹、黄杆乌哺鸡竹
东林寺:慧远(佛门净土宗的始祖)
消极情绪与及时行乐思想的产物 寄情山水,雅好自然,成为当时的社会风尚。但是,游历山 川毕竟需要跋涉,需要付出艰辛的体力,而且不可能长期 占有大自然。于是,便出现了在城市之中摹拟山水、营造 ‚第二自然‛的景观―――园林。私家园林应运兴盛,民 间造园成风,名士爱园成癖,有见于文献记载的已经很多 。《世说新语》有这样一段记录: 顾氏为当时苏州的四大家之一,这‚四大家‛不仅‚金玉 满堂‛,而且都有自家的花园。顾辟疆园在当时最有名, 号称‚吴中第一名园‛,受到文人雅士的倾慕。其时的苏 州城里,与辟疆园齐名的还有戴氏宅园,也是名噪一时。 其园主的父亲戴逵不仅是山水画的高手,而且傲视权贵, 被《晋书》列入‚隐逸‛之列。
3、知识分子阶层从审美角度对自然山水的再认识
士人们游山玩水的浪漫风气(如:谢灵运、王羲之、 陶渊明、顾恺之) 人们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观念成熟(标志是山水风景的 大开发和山水艺术的大兴盛,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人们追求返朴归真,把自然视为至善至美,寄情山水 ,醉心于自然被标榜为‚高雅‛,‚超脱‛,‚飘逸‛ 等 对自然美的发掘和追求,成了这个时期造园艺术发展的 生机勃勃的推动力量。从而出现了以山水为主题的自然 山水园。
下列建筑有可能建于哪些朝代?
斗拱 河北正定开元寺钟楼
斗拱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木塔
斗拱 江苏吴县玄妙观三清殿
斗拱 山西大同善化寺三圣殿
斗拱 山西芮城永乐宫三清殿
北京昌平昭陵
斗拱 北京先农坛
斗拱
河南嵩山少林寺
河南嵩山少林寺
斗拱 河南嵩山少林寺
斗拱
中国传统屋顶共分九级,其中以重檐庑殿顶、 重檐歇山顶为级别最高,其次为单檐庑殿、单檐歇 山顶,再次是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卷棚顶, 单坡顶。
隐士与隐士集团 – ‚竹林七贤‛ –白莲社(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隐士集团)
竹林七贤图
他们常集于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 畅,故世称竹林七贤。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 ,生性放达。在政治上,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氏集团 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更因此被杀。相反王戎、山涛等则 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并成为其政权的心腹。在文 章创作上,以嵇康、阮籍为代表。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 交书》,他以老庄崇向自然为论点,说明自己不堪出仕, 公开表明了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态度,文章颇负盛名; 又如阮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透过比兴、寄托等手法 ,隐晦地揭露最高统治集团的恶行,讽刺虚伪的礼法之士 ,由是透过七贤的文章创作,可窥略到他们各自的志向意 趣。
三、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的隐逸格调必然影响到皇家园林,虽在都城 中,却模仿自然山水。文献中记载较多的有北方的邺城( 今河北临漳县西)、洛阳,南方的建康(今南京)。如魏 初所建的帝王宫苑‚铜雀园‛,利用了天然山水资源,相 传是曹操打算‚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地方。十六国时的赵 石虎役使十余万人修建御苑,挖池叠山,苑中最著名的是 ‚华林园‛。魏明帝在洛阳大造宫室御苑,其中主要的是 芳林园,据史记载,当时连皇帝也亲自带领百官参加芳林 园的建设,可见这座皇家园林在当时是何等重要。东晋和 南朝建都建康后,天然湖泊玄武湖成为御苑区,历代均有 新建、扩建,到梁武帝时臻于极盛,建康的皇家园林规模 虽然不太大,但充分利用玄武湖优越的自然山水,精心设 计,建造豪华,具有典型的‚六朝金粉‛气息。
谢灵运是中国历
史上伟大的诗人,也 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 大旅行家。其诗充满 道法自然的精神,贯 穿着一种清新自然恬 静之韵味,一改魏晋 以来晦涩的玄言诗之 风。李白、杜甫、王 维、孟浩然、韦应物、 柳宗元诸大家,都曾 取法于他。
陶渊明,东晋
大诗人,文学家。 他长于诗文歌赋, 诗歌多描写自然 景色及其在农村 生活的情景,其 中的优秀作品隐 含着他对腐朽统 治集团的憎恶和 不愿同流合污的 精神。
斗拱
翼角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上图为 山西芮城 广仁王庙正殿
下图为
山西平顺
天台庵正殿
上图为
日本奈良
唐招提寺金堂
下图为
江苏扬州
大明寺鉴真纪念堂
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斗拱 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斗拱
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
斗拱(左) 翼角(右) 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
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
斗拱(左) 翼角(右) 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
河北曲阳北岳庙德宁殿
斗拱 河北曲阳北岳庙德宁殿
翼角
斗拱 山西洪洞广胜寺
唐(上)
宋(中)
元(下)
唐、宋、元建筑
斗拱体积硕大,接近柱高一半; 数量少,柱间一般1、2朵。 屋顶出檐深远,达三四米。 色彩简洁明快,风格庄重朴实。
湖北武当山紫宵宫紫宵殿
斗拱 湖北武上图中 外跳:二跳 里跳:二跳
下图中 外跳:四跳 里跳:三跳
斗拱的作用?
1)它位于柱与梁之 间,屋顶的重量要通 过斗拱传给柱子,再 由柱传到台基,起着 承上启下、传递重量 的作用。
2)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屋檐挑出一定距离, 出檐更加深远、壮观,并使柱子、门窗防雨防潮。
3)它构造精巧, 造形美观,如盆景, 似花兰,又是很好 的装饰性构件。 单位:“朵”
4)可以鉴别建筑朝代
斗拱之组织与比例大小,历代不同, 每可借其结构演变之序,以鉴定建筑物之 年代,故对于斗拱之认识,实为研究中国 建筑者所必具之基础知识。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5)抗震作用
先秦——唐:无木建筑存世
火烧阿房宫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斗拱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翼角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外族入侵,佛教传入,人们又出现及时行乐思想 浩浩阴阴移,年命如朝需 人生忽如寄,寿天金石固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佛教、老庄、儒家→形成玄学 魏晋隐逸山水的思潮还影响到宗教,出现了大量与私 家园林异曲同工的寺观园林,仅洛阳城内外就有1000多处 ,建康一城就有500多处。许多自然风景优美的山川都成为 寺观所在地,天下名山多庙宇,成为中国风景名胜地的一 大特色。同时,园林艺术兼融儒、道、玄诸家的美学思想 而向更高水平跃进,园林景观多有儒、释、道思辨的色彩 。从此以后,中国古典园林形成了皇家、私家、寺观三大 类型并行发展的局面。
斗拱 北京故宫建极殿(保和殿)
斗拱 北京故宫角楼
北京故宫
太和殿 北京故宫
斗拱
山东曲阜孔庙
大成殿 山东曲阜孔庙
斗拱 北京颐和园佛香阁
宋斗拱 宋代清代斗拱比较
清斗拱
明、清建筑
斗拱变小,只有柱高几分之一;数量多, 柱间多达4—8朵。 屋顶出檐较短,大约一米。 色彩繁复华丽,风格富丽堂皇。
斗拱 斗拱是
中国古代较大的 木结构建筑中柱 与与屋顶间的过 渡部分。
梁 chuán 椽 fāng 枋
柱
斗拱的组合 一点也不复杂 斗上臵拱, 拱上臵斗, 斗上又臵拱…… 重复交叠, 千篇一律, 却千变万化。
什么是斗拱的‚跳‛?
斗拱中拱或昂每挑出 一层为一跳。 斗拱跳数越多,说 明等级越高。 右图中 跳数:一跳
4、山水艺术的兴盛 –文学方面:为山水诗的兴起提供了了条件 –绘画方面:开始出现独立的山水画 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齐谢赫《古画品 录》(画有六法)跟园林的关系。 画六法:气韵生物、骨法用笔、应物是象形、随类是赋形、 经营指位臵、传移是模写(我国传统绘画的美学准则) 出现了大量山水诗文,或写真山水,或写假山水(园林山水 ),为后人留下了众多的‚山记‛、‚ ‚水记‛、‚园记‛,园林成为诗画艺术的载体,构园时讲 究意境的创造,标志着我国园林从写实向写意过渡,升华到一个 新阶段。代表作品一是谢灵运的《山居赋》,一是庚信的《小园 赋》。前者对大自然山川风貌有精细的、一往深情的描绘,是我 国古代第一位将山水自然作为审美主体并取得成功的大诗人;而 且他的文章中还涉及到卜宅相地、选择基址、道路布设、景观组 织等方面的情况,是以往汉赋中所未之见的,标志着文人写意山 水园的升华。后者通过描写一个简朴、宁静、恬淡、与世无争的 小园,表现出作者对园林意境的追求,是文人写意山水园创作的 一件极品
普遍流行着消极悲观的情绪,士大夫的思维方式有了 很大的变化,‚独善其身‛的消极避世思想逐步成为士阶 层的主流思想,大自然成为他们隐居避世的理想之地,雅 好自然、游山玩水便成为一时风尚。士大夫们纷纷追求这 种安逸与享受,在澹泊、自然的生活中颐养天年,过一种 隐居的风流生活。 他们认为,在这种寄情山水的隐居生活中,可以使自 己的人格得到完善和升华,在质朴、清逸、幽深的境界中 ,最能表现品性的清高和超脱。这种‚追求幽深清远的林 下风流‛的审美情趣又影响到文学艺术领域,也极大地促 进了园林艺术的升华和发展。
一、历史背景
2、消极情绪与及时行乐思想→行动上的两个极端倾向: –贪婪奢侈 –玩世不恭
• 老庄、佛学与儒学结合形成玄学(重清淡,逃避现实) • 名士一方面表现为饮酒、服食、狂狷,另一方面表现为寄 情山水、崇尚隐逸的思想作风(如‚竹林七贤‛) 礼教崩溃,人们思想和信仰上获得自由,人的个性得到突 出的发展。专谈玄理、为理世务,成为一时风尚,即所谓 ‚清淡‛之风,便设政治与社会风气日趋靡烂,但思想的 突破和对老庄学说的探求,又使文学和艺术得到新的养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