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月光曲》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月光曲》第一课时教案设计《月光曲》第一课时教案设计【教材理解】《月光曲》一文是关于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钢琴曲──《月光曲》的故事。
文章生动地记述了贝多芬谱曲的经过。
全文以生动、优美的语言开始叙述。
贝多芬来到小镇演出,夜晚在清幽的小路散步。
当贝多芬被盲姑娘懂音乐、爱音乐而感动,即兴为她演奏时,一阵风吹灭了蜡烛,屋里洒满了清幽的月光,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使我们仿佛身临其境。
对于《月光曲》的内容、意境、情感,作者以生动的文字,借皮鞋匠的联想表达出来。
天高云淡、月朗星稀,平静的海面上洒遍了银光,这时月下的一切是那么幽静。
月亮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着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设计理念】今天我所执教的是第一课时,本设计将探究《月光曲》的创作灵感,认识贝多芬作为研读目标,教学中努力体现学科间融合,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学思想,力求重文本又超文本将语文课堂变为生活的课堂,主要尝试有:1、将音乐融入语文课堂,借助音乐形象解读语言文字,抓重点词句感受课文描绘的美好意境,触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美读训练。
2、尝试探究性,创造性的阅读,激发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的兴趣。
3、引导学生查找,收集,拓展相关阅读材料,通过探究《月光曲》的创作灵感,认识贝多芬这一研究性的学习,分析处理信息,积累语言,积淀情感,进行再创作。
【过程剖析】1、导入时,从本学期学校的德育主题入手,也就是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入手,感觉比较自然,容易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
揭题之后,老师马上询问道:读了课题之后,你最想知道什么?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一句你最想知道什么,调动了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热情,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改变了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状况,消除了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促使学生主动探索。
小学语文《月光曲》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月光曲》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月光曲》。
学生能够理解《月光曲》中的生词和短语。
学生能够运用《月光曲》中的句子结构进行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深入理解《月光曲》的内容和主题。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和创作,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和欣赏《月光曲》中的美。
学生能够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月光曲》原文。
2.2 教学重点:《月光曲》中的生词和短语。
《月光曲》的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
2.3 教学难点:《月光曲》中的意境和主题。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音乐或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对《月光曲》的兴趣。
3.2 朗读与理解:学生朗读《月光曲》,理解其中的内容。
教师提问,帮助学生理解《月光曲》中的生词和短语。
3.3 分析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月光曲》中的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
教师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月光曲》。
第四章:作业设计4.1 朗读与背诵:学生回家后朗读和背诵《月光曲》。
4.2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月光曲》的内容,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第五章:评价设计5.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5.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朗读和背诵的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5.3 写作练习: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和创造力等。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朗读与模仿: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月光曲》,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学生模仿教师的朗读,提高朗读技巧。
6.2 情景创设:教师通过图片、音乐或实物等,创设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月光曲》。
6.3 互动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直观教学:教师使用图片、图表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月光曲》。
《月光曲》语文课教案设计
《月光曲》语文课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月光曲》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创作年代、音乐特点等。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月光曲》的美,激发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月光曲》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以优美的旋律和抒情的节奏著称。
通过学习这首曲子,学生可以了解古典音乐的魅力。
2.2 教学设计介绍贝多芬及其作品《月光曲》的背景知识;播放《月光曲》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接着,引导学生分析《月光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要素;组织学生讨论《月光曲》的情感表达,以及作者是如何通过音乐传达这种情感的。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欣赏法通过播放《月光曲》的音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音乐的美。
3.2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月光曲》的音乐要素,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
3.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月光曲》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简要介绍贝多芬及其作品《月光曲》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欣赏《月光曲》播放《月光曲》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
4.3 分析《月光曲》引导学生分析《月光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要素,讲解相关知识点。
4.4 讨论《月光曲》组织学生讨论《月光曲》的情感表达,以及作者是如何通过音乐传达这种情感的。
4.5 小结与拓展第五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在本次课程中的学习效果,了解学生对《月光曲》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审美情趣。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材准备准备《月光曲》的乐谱、相关贝多芬的生平介绍、音乐鉴赏指南等教学资料。
6.2 设施准备确保教室中有音响设备,能够播放《月光曲》的音频。
月光曲教案(15篇)
月光曲教案月光曲教案(1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月光曲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月光曲教案1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学会本课14个生字及相关生词,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力、想象力及音乐的鉴赏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理解课文,了解贝多芬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四)美育渗透点学习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善良、美好的心灵;并通过欣赏《月光曲》,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意境之美,陶冶爱美的情趣。
二、学法引导(一)教师教法创设情境法,引导与点拨。
(二)学生学法朗读法、直观感受法、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难点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及感情变化。
(二)疑点皮鞋匠眼前出现的景象和贝多芬弹奏的曲子有什么联系?(三)解决办法1、围绕重点段和重点词句,反复读、思、议,穿插教师的点拨。
2、倾听《月光曲》,感受曲子的情绪变化,想象其意境。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一)教师活动设计导入新课,组织学生读书与交流,给学生播放《月光曲》录音,布置作业。
(二)学生活动设计1、读书、感悟。
2、小组内交流与研讨。
3、班上汇报。
4、听钢琴曲《月光曲》。
第一课时(一)音乐导入1、播放钢琴曲《月光曲》。
2、让学生自由畅谈听后感受。
3、简介《月光曲》。
刚才我们听的这首曲子名叫《月光曲》,是首钢琴曲,它是由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
那么它描绘的到底是怎样的景象呢?它是怎样谱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板书:10月光曲(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汇报初读收获。
(1)字、词的掌握情况。
①认读生字、生词。
(出示生词卡片)②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语。
(2)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3)交流初读感受。
《月光曲》教学设计(优秀3篇)
《月光曲》教学设计(优秀3篇)《月光曲》教学设计篇一《月光曲》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的讲读课文,写的是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事。
贝多芬是在特定环境的感染下,随着思想感情的变化发展,激起创作灵感,以眼前的事物为依托,展开联想,即兴写成的。
教学本篇课文,引导学生领悟《月光曲》的内容是教学重点,而理解贝多芬即兴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发展的变化则是教学难点。
教学本文,进一步落实分辨事物和联想,并引导学生自觉运用以前学到的语文基本功,诸如“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理清课文条理”、“分清课文的主次”、“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等,使学生在熟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及内容的过程中,领悟感情,使重点训练项目化为技能迁移运用。
【教学目标】1、学习第9、10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9自然段(重点)。
2、感受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意境、内容,体会贝多芬同情穷苦人民的思想。
3、在情境中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以贝多芬的一句名言引入。
二、创设情境,整件感知1、初步感知:看画面,感受情境,谈体会。
2、合作学习:用两分钟时间读第9自然段,组内交流讨论: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说你知道了什么?教师指名反馈。
板书: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月亮升高风卷巨浪月光照耀波涛汹涌3、品读体会:根据月亮、海水的变化,把三种层次的感觉读出来。
4、深入研读:个体朗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层来读一读。
⑴ 第一层:自由读→谈体会→重点指导“微波粼粼”“霎时间”→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⑴ 第二层:自由读→谈体会→重点指导“忽然”“刮”“卷”“涌”→自由读→指名读→站起来读。
⑴ 第三层:引读→谈体会→重点指导“波涛汹涌”→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回顾小结过度:好一幅美妙绝伦的海天月夜景!兄妹俩真的看到了吗?1、看板书、理思路。
2、朗读:⑴ 指名读。
⑴ 接读:女→男→全班。
⑴ 齐读:配乐朗诵。
四、学习第10自然段,拓展想象1、想象说话:贝多芬美妙的乐曲深深感染了兄妹来,贝多芬离去后,盲姑娘兄妹可能会说些什么?这时贝多芬,心潮澎湃,飞奔回客店,他一边写,一边想,他想了些什么呢?2、情感升华:穿插再读贝多芬的话,体会情感。
月光曲教案(8篇)
月光曲教案(8篇)月光曲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能用“格外”、“仿佛”造句;2、进一步学会借助课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9自然段;4、体会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美好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简介贝多芬你知道哪些描写月光的词语或句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也和月光有关!《月光曲》是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它的作曲者贝多芬是100多年前德国著名的音乐家,谱写出许多著名的乐曲。
贝多芬曾经这样说――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
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写的就是他与一对穷兄妺之间的故事,描述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最想要知道什么?二、整体感知,畅谈所得快读读课文吧,相信你一定会有很多收获!来交流你读课文之后的感受吧!三、研读课文任何伟大作品的诞生,都有它不平凡的经历,贝多芬的《月光曲》也不例外,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首钢琴曲的创作历程。
请同学们边默读课文边思考:“我想,假如……贝多芬就不会创作出《月光曲》。
”默读课文,提出假设,并在书上圈圈点点来印证你的假设。
1、盲姑娘热爱音乐:哪些词句印证了你的假设?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是呀,这首曲子很难弹奏,能听一听贝多芬是怎样弹的,这是盲姑娘一个美好的愿望。
能读出她对音乐的这种向往吗?她的愿望能够实现吗?是这样的吗?联系上下文,他们家真的那么穷吗?是呀,对于这样的家庭来说,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于是,她只能对她的哥哥说……真的`是随便说说的吗?听到这儿,贝多芬被深深地触动了,他想……贝多芬说“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
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姑娘善良的品质和她对音乐的热爱,让贝多芬为之激动,他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 这是为什么?是呀,贝多芬是著名的音乐家,他的演奏不只是凭技巧,更是倾注了自己的深情。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第1课时优质语文要素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第1课时优质语文要素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普”“莱”等8个字,会写“谱写”“钢琴”等1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出贝多芬弹琴给姑娘听,弹完一曲又一曲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理解“传说”1.导入:(播放《月光曲》乐曲)《月光曲》是贝多芬的一首名曲,关于它的创作,有一个传说。
2.板书课题:月光曲3.介绍贝多芬,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课件出示: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家。
他对贫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曾经写下这样的句子:“我的音乐只当为贫苦人造福。
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多么幸福。
”4.全班齐读第1自然段,理解“传说”“谱写”的意思。
课件出示:传说是在人们口耳相传过程中形成的,贝多芬和《月光曲》是在历史上存在的,但故事可能是人们的想象。
根据歌词写谱,叫“谱写”。
如果没有歌词,单纯作曲子,也叫谱写,简单的说法叫谱曲子。
曲子写好了,就叫“谱成”。
写出非常壮丽的诗,也可以说谱写了一首壮丽的诗篇,谱写了一首扣人心弦的诗篇。
二、初读课文,梳理情节1.这篇课文很美,看哪些同学能自己读懂课文,读好以后能回答问题:《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2.聚焦词语,引发期待。
(1)学生齐读第2自然段,理解“幽静”。
(2)聚焦词语:夜晚、断断续续、茅屋、他的曲子。
提问:如果你是贝多芬,在这样的时间,听到这样的琴声,有什么想法?(3)小结:原来是幽静的夜晚,茅屋中传出的琴声触动了他。
(板书:听到琴声触动)从被触动到创作《月光曲》,这中间又发生了什么呢?3.通读课文,梳理情节。
(1)通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梳理剩余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2)交流反馈,相机板书。
(3)学生利用板书说主要内容。
三、想象画面,体会乐曲之美1.指名读第2~4自然段。
重点点拨:(1)抓住“莱茵河边”“幽静的小路”等词组;结合文中句子“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
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要点:相机教学生“幽”字。
《月光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
《月光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月光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月光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月光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新课程注重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月光曲》一文,从写作手法及文本内容都比较适合作为研究性阅读的材料;最重要的是本文文字含蓄、优美,蕴含浓浓的人文情感因素,借助联想深入阅读,让学生体验文本情感,从而抒发自我情感,升华情感。
旨在造就一节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意浓浓的语文课。
【设计特色】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借助联想,感悟情意。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课题联想,启动情感——蕴含阅读方法揭题:月光曲出示课件呈现美丽的月夜图,启发描写月光的词语后。
教师动情的引导联想:同学们,当皎洁的月光撒向大自然的每一片树叶时,当柔和的月光撒向平静的湖面时,当如水的月光撒向我们每一个人的脸,大地似乎披上了一层银纱似的外衣。
在这样的环境下,你能说说自己的体会吗?让我们带着美的感受来读读这首曲子吧!(利用学生平时阅读的理解、感受图片、教师语言引导三个方面激发学生的思考)二、整体感知,交流感悟——展示阅读所得1.初步感受文字的优美。
让学生通过第一次读理解课文大致意思,并找出自己喜欢或感动的词语、句子。
读完简单交流。
如贝多芬是谁?最后为什么飞奔回客店,记录下月光曲等。
2.大致了解之后教师引入:运用好联想,我们经常能读出很多文字背后的含义和情感。
带着联想,请同学们好好地再读一读课文,特别是你找到部分多读几遍。
同时边读边思考,读出自己的感受,这才是最好的阅读。
教师随机指点。
(1)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这是故事的起因,通过“幽静”、“断断续续”理解贝多芬的心情是平静的,听到有人正不熟练地弹奏自己的曲子时,贝多芬产生好奇)(2)……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月光曲》第一课时教案
《月光曲》第一课时教案《月光曲》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并理解蜡烛、茅屋、清幽、盲姑娘、琴键等词语。
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在质疑理解、感情朗读、想像写话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体会贝多芬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及了解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3. 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
教学过程:【预习】(课前)1.自学生字新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一、听写词语,自由说话,引出问题。
1.学生听写词语:蜡烛、茅屋等。
2.学生自由说话:选用刚才听写的词语根据课文内容说一段话,教师随机点评。
3.教师引出问题:究竟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让他创作出不朽名曲《月光曲》?二、进入问题,自主感悟,感情诵读。
语段一: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突然停了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1.贝多芬听到哪一句话起就心动了?(感情朗读)2.贝多芬从这一句话中听出了什么?(1)盲姑娘家境贫穷。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盲姑娘家境贫穷?)(2)盲姑娘热爱音乐。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盲姑娘热爱音乐?)(3)师:姑娘虽然双目失明,但她依然热爱着生活,姑娘虽然家境贫困,但是她并不放弃对艺术的向往与追求。
贝多芬的心被触动了。
3.贝多芬从兄妹俩的整段对话中还听出了什么?(1)妹妹的懂事、兄妹俩之间的相互关怀与体谅等。
(感情朗读)(2)师:盲姑娘这么贫穷,但是这么热爱音乐,又这么懂事,他的心被深深感动了,所以走进茅屋。
语段二: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1.学生质疑。
预设问题一:盲姑娘什么也看不见,为什么知道她是贝多芬?预设问题二:贝多芬为什么不回答?预设问题三:贝多芬弹一首曲子已经满足了盲姑娘的心愿,他为什么还要再弹一首曲子?预设问题四:贝多芬为什么称盲姑娘为您?2.梳理问题。
3.解决问题。
《月光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2篇)
《月光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2篇)《月光曲》第一课时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朗读能力。
能分辨事物和联想。
情感目标: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知道贝多芬是一位同情和热爱劳动人民的伟大的音乐家。
学习重点:1、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准备:1、钢琴奏鸣曲《月光曲》录音磁带,投影片、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激情。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听音乐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段钢琴曲—《月光曲》。
(放录音)你们知道这首曲子是谁创作的吗?又叫什么名字呢?2、介绍贝多芬: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贝多芬的资料,下面请把你们搜集来的资料读给大家听。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26课,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或听录音朗读),思考:课文主要讲的什么事?三、检查预习字词情况。
四、学习课文。
1、齐读第一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其它段落,找出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描绘了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多读几遍,想象描绘的景象。
(第九自然段)3、画出描写皮鞋匠联想的句子。
4、体会感悟。
(1)课件出示句子——皮鞋匠静静地听着……大大的眼睛。
(2)请学生自由读这个句子,大家读了觉得怎么样?还美吗?我们来读这些联想的句子。
a “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洒遍银光。
”b“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c“海面上刮起了大风……”(3)汇报这部分内容,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柔和、徐缓、有力、快速、高昂激荡)(4)欣赏画面,倾听音乐,感情朗读(5)指导朗读这段课文,并初步背诵。
五、结束语:如此美好的乐曲,深深地吸引了我们,那么,贝多芬的创作激情、创作灵感又是从何而来的呢?下节课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
《月光曲》教案
《月光曲》教案教案:《月光曲》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月光曲》。
该曲为贝多芬的钢琴曲,曲调优美,意境深远。
教学内容包括歌曲学唱、音乐欣赏、钢琴演奏技巧指导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演唱《月光曲》。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月光曲》的音乐形象。
3. 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钢琴演奏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的准确演唱和钢琴演奏技巧。
难点:歌曲的音准、节奏和钢琴演奏的音色控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学用具:钢琴、音响、投影仪、幻灯片、乐谱。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钢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音响播放《月光曲》,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感。
2. 学习歌曲: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3. 分析乐曲:通过幻灯片展示乐曲的结构、旋律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乐曲的音乐形象。
4. 钢琴演奏技巧指导:讲解并示范钢琴演奏的音色控制、指法等技巧。
5. 实践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和钢琴演奏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歌曲《月光曲》结构图2. 钢琴演奏技巧要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用歌曲《月光曲》的旋律即兴创作一段音乐。
2. 作业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意,用《月光曲》的旋律创作出一段富有特色的音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古典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月光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月光曲》。
该曲为贝多芬的钢琴曲,曲调优美,意境深远。
教学内容包括歌曲学唱、音乐欣赏、钢琴演奏技巧指导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演唱《月光曲》。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月光曲》的音乐形象。
3. 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钢琴演奏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的准确演唱和钢琴演奏技巧。
难点:歌曲的音准、节奏和钢琴演奏的音色控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学用具:钢琴、音响、投影仪、幻灯片、乐谱。
月光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月光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关于月光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一:月光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案原创月光曲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通过课前预习,自学生字新词,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飞奔、记录、莱茵河、波光粼粼”等词语,在具体情景中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 读通课文,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初步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1.了解到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2.教学难点:贝多芬的感情变化的原因三.教学过程:1.导入:(1)名言:ppt出示语言齐读(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
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
)你们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贝多芬。
(2)进一步了解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音乐家,指名生说,ppt出示补充(简介贝多芬的生平)。
贝多芬一生创作许多著名的乐曲,其中有一首乐曲叫《月光曲》(生),(ppt出示课题),这是怎样谱写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3)检查自学生字词的情况:(首先来看一下你们生字生词预习的情况。
开小火车)认读生字新词:谱写飞奔记录幽静清幽陶醉苏醒纯熟陌生失明盲姑娘入场券(卷)恬静(适、甜、舔)蜡烛(动物的油)琴键(古代的琴是用金属做的)莱茵河霎时间波涛汹涌微波粼粼(你认为有哪些字容易错,要提醒大家的?老师也有一些字词想让你们注意的。
还有这里的幽静和什么是一对近义词啊?幽静的反义词是什么?陶醉的反义词呢?纯熟的反义词是?破涛汹涌的反义词是?)齐读3. 初读感知1)现在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4. 精读感悟(1)第二自然段a. 这个故事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起因是什么呢?默读课文,找一找在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2、3)b. 大家一起来朗读一下第二自然段。
c.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里有一个词“幽静”,你觉得在这里它是什么意思呢?(优雅清静,在这里形容小路偏僻,很清静)还有一个词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没有,是什么啊?断断续续,那你觉得断断续续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你又读出了什么呢?(时断时续,不连贯),说明曲目难弹。
月光曲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
月光曲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月光曲教学设计教案(篇1)一、谈话导入1、古往今来,以月亮为题材的作品层出不穷,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成为千古绝唱;阿炳的《二泉映月》凄婉、绵长,而世界著名钢琴曲《月光曲》表达了音乐家内心的独白,倾入了作者炽热的、真挚的情感,关于它的谱成,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同学们,你们想了解吗?那么就请大家跟随老师一起走进课文《月光曲》,去聆听那美妙的乐章吧!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通过读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都隐藏在课文中呢,请大家带着自己的问题和老师提出的这几个问题到文中去寻找答案。
请大家把课本打到38页,自由地朗读课文。
课件出示问题:(1)贝多芬是谁?你对他还有哪些了解?(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3)课文几次提到弹曲子?分别是什么?2、课文读完了,课文中的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吗?老师要考考大家。
3、卡片出示:纯熟、霎时、谱写、恬静等词语。
并相机提问:纯熟、霎时、谱写、恬静的含义。
4、刚才老师提出的这几个问题同学们认真思考了吗?谁来汇报?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5、同学们,你们刚才在读到课题时就提出了很多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同学们记住,小疑小进,大疑大进,读课文之时,无论是看到了课题,还是读里面的内容,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去解决它。
你们的疑问全部都解决完了,那现在老师还几个问题,你们能帮老师解决吗?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月光曲”,我们知道,“月光曲”是一部音乐作品,那么课文中哪部分描写月光曲音乐的内容了呢?《月光曲》的旋律应该是什么样的?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读。
课件出示:(1)课文的哪部分写了《月光曲》音乐的内容?(2)皮鞋匠兄妹看到了什么?这是他们亲眼看到的景象吗?(3)《月光曲》的旋律应该是什么样的?a舒缓—渐强—高昂b高昂—舒缓—较弱c较弱—舒缓—高昂6、小组汇报,师让学生不看课文说他们看到的画面,相机出示图片。
《月光曲》课文教案
《月光曲》课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月光曲》的作者贝多芬以及他的音乐成就。
让学生理解《月光曲》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钢琴曲的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音乐表达情感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观。
培养学生对贝多芬的敬仰之情。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介绍《月光曲》是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801年。
2.2 音乐特点引导学生分析《月光曲》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特点。
2.3 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背景,体会贝多芬在创作中的情感变化。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播放《月光曲》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课文讲解分析《月光曲》的音乐特点,讲解贝多芬的创作背景。
3.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月光曲》中的旋律、节奏和和声,分享自己的感受。
3.4 实践活动让学生尝试演奏《月光曲》或创作类似风格的钢琴曲。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情况和实践活动表现。
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月光曲》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3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水平的《月光曲》乐谱和教学指导书。
5.2 音响设备准备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月光曲》和学生的演奏。
5.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的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6.2 情感教学引导学生感受《月光曲》的美,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6.3 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音乐水平,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第七章:教学实践7.1 课堂演示教师进行《月光曲》的演奏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乐曲的美。
7.2 学生演奏鼓励学生大胆上台演奏,锻炼学生的演奏能力和自信心。
课文月光曲教案模板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月光曲教案模板学科领域:音乐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月光曲,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2. 通过学习月光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情感。
3. 引导学生理解月光曲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1. 欣赏月光曲,感受其音乐魅力。
2. 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1. 分析月光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情感。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教师播放月光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妙。
2. 欣赏月光曲: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月光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3. 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背景:教师介绍月光曲的创作背景和作者贝多芬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4. 分析月光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月光曲的旋律和节奏,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元素。
5.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尝试创作类似的旋律,并进行展示。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月光曲的艺术价值。
第二课时:1. 复习:教师播放月光曲,让学生回忆起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深入学习月光曲: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月光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3. 音乐鉴赏:教师推荐其他类似的音乐作品,让学生进行鉴赏和欣赏。
4.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月光曲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5. 创作练习:学生分组进行音乐创作,尝试运用月光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
6. 展示和评价:各组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7.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音乐的情感表达和创作的重要性。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月光曲的欣赏和理解程度。
2. 学生对音乐创作的热情和能力。
3. 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资源1. 月光曲音频资料。
2. 贝多芬生平介绍资料。
3. 音乐创作软件或乐器。
五、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月光曲》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月光曲》第一课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贝多芬的相关事迹,感受贝多芬的音乐才华。
2.理解课文《月光曲》的内容,感受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
3.学会生字词,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片段。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贝多芬的音乐才华。
2.教学难点: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勾画出课文中描写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片段。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贝多芬的相关事迹,帮助学生了解贝多芬的音乐才华。
2.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哪些片段让你感受到了贝多芬的音乐才华?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同学补充。
五、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背诵课文片段,巩固记忆。
六、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七、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贝多芬及《月光曲》。
2.家长协助学生完成《月光曲》的欣赏,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月光曲》,谁来说说贝多芬的音乐才华?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掌握。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哪些片段让你感受到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艰辛?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同学补充。
四、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六、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
2.家长协助学生完成《月光曲》的欣赏,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月光曲》公开课教案设计
学员自主练习与展示
分组练习
将学员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进行 《月光曲》的演奏练习,互相交
流学习心得和技巧。
个人展示
鼓励学员单独上台展示《月光曲》 的演奏成果,提升自信心和舞台表 现力。
互动评价
组织学员之间互相评价彼此的演奏 表现,发现优点和不足,共同进步 。
04 跨文化对比与拓展延伸
中《梅花三弄》等,这些作品体现了中国 音乐的韵味和意境,有助于加深对中西方音乐文化的理解 。
中西合璧的音乐作品
如谭盾的《地图》、陈光荣的《武侠组曲》等,这些作品 将中西方音乐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跨文化音乐 创作的魅力。
05 学员互动与课堂表现评价
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要点二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 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这里作者通过通感手法,将视觉上的月光转化为触觉上的 牛乳和轻纱,增强了读者的感官体验,营造出一种梦幻般 的氛围。
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
淡淡的哀愁与喜悦
通过描绘月光下的荷塘和人物的情感变化,作者表达了淡淡 的哀愁和喜悦之情。这种情感既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也是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
贝多芬简介
简要介绍贝多芬的生平、成就及音乐 风格,为学生理解作品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掌握《月光曲》 的基本演奏技巧,了解贝 多芬的音乐风格。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 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掌握 演奏技巧,提高音乐表现 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热 爱,感受贝多芬音乐中的 情感与内涵,提升审美情 趣。
。
总结课堂中所学的演奏技巧,包 括指法、力度、节奏等方面的要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月光曲》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月光曲》教学设计【作业设计】1.比一比, 再组成词语茵()盲()券()屡()粼()谱()菌()育()卷()缕()嶙()普()2.按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皮鞋匠的第一次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是:①②③3.借助皮鞋匠的联想,我仿佛听到了贝多芬的《月光曲》:时而,时而,时而,时而。
4.读读下面人物的语言, 想想应分别读出怎样的语气?(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A、充满同情、爱意、遗憾、内疚B、迫切C、诚恳、热情D、体谅、安慰①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②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③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④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月光曲》教学设计【作业设计】一、情感体味(填序号)。
A.遗憾、内疚B.迫切、渴望C.诚恳、热情D.赞叹、惊喜E.体谅、安慰1.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弹得,那有多好啊!()2.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3.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4.不,我是来谈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5.谈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不会就是贝多芬先生吧?()二、课内阅读。
①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②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的地方升起来。
③()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
④月亮越升越高,穿过()轻纱似的微云。
⑤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来巨浪。
⑥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1.按原文填空。
2.用“”在文中画出实在事物,用“”画出联想的内容。
3.皮鞋匠的第一次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它们是:(1)(2)(3)4.第②③描写了音乐节奏(),第④句表现了乐声(),第⑤⑥句描写表现了乐声()。
A.气势逐渐增强B.轻柔舒缓C.高昂激越。
六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教案一等奖3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教案篇7[教学目标]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爱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会用“幽静”、“陶醉”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设计理念]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进行语言文字的探究,尝试“读通——读懂——读好”的阅读全过程。
从音乐的角度切入,拓宽语言文字理解的视野,使学生感受“研究朗读”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1、通过研究重点词句含着的意思,体会贝多芬在即兴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
3、尝试研究阅读的过程。
[课前准备]1、学生收集有关贝多芬的资料。
2、教师准备《月光曲》磁带。
[教学过程]一、激情引题(发现)1、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利用实物投影)。
2、师:今天,我们就从语文的角度对《月光曲》作进一步的研究。
(板书课题)3、学生根据课题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读畅。
(提倡使用工具书)2、学生自由交流读后的感受。
要求不受限制,畅说欲言。
3、确定小组研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收集、展示资料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做好知识储备。
通过自读、交流,给学生创设自主读书、自我展示、相互合作的机会。
研究课题的发现与选定,还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以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身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三、细读课文(读懂)1、学生自由读课文。
(围绕选定的研究课题进行自主探究,可以在课本上圈画。
)2、小组内交流课题的研究情况。
(教师巡视,参与各小组的研究与交流。
)3、小组展示研究结果:在各小组展示的过程中,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引导,并鼓励其他学生参与评价,形成人人积极参与、个个能够评判的浓厚学习氛围。
(1)《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景下创作出来的?通过抓住贝多芬“夜晚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琴声”、“看到穷兄妹俩酷爱音乐”、“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等要点,让学生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体会贝多芬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的爱心,感悟抓住要点进行阅读探究的方法。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3 月光曲》第一课时教案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简单介绍了贝多芬走进房屋,为穷鞋匠兄妹俩演奏。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描写了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情景。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讲了贝多芬奔回客店,记录曲子。
五、知识拓展
《月光曲》《月光曲》原名《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创作于1801年。这首钢琴曲之所以被称为《月光曲》,是因为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听了以后说:“听了这首作品的第一乐章,使我想起了瑞士的琉森湖,以及湖面上水波荡漾的皎洁月光。”出版商根据这段话,为这首曲子加上了《月光曲》这一标题。于是作曲家在月光下即兴演奏的种种传说便流传开来。传说是在人们口耳相传过程中形成的,贝多芬和《月光曲》是在历史上存在的,但故事可能是人们的想象。
思维能力:熟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由实在事物展开的适当的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审美创造: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的教育。
教学
内容
学习掌握“谱、莱”等8个生字,理解“谱写、传说、幽静、恬静、纯熟、陶醉”等词语,引导学生描述画面,进行语言训练。指导学生在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初读感知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初读效果,学习重点字词。
谱 莱 茵 盲 纯 键 缕 陶
谱写 钢琴 幽静 断断续续 茅屋
烛光 失明 纯熟 清幽 琴键 景象 陶醉
断断续续:时而中断,时而继续。文中指琴声不连贯。
月光曲 教案
教学版0分钟
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光曲》第一时教案设计教材分析:
文记叙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钢琴曲──《月光曲》的传说。
主要讲述了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有人在断断续续地弹奏他的曲子,感到十分好奇,当他走近茅屋,听到屋内兄妹俩的谈话后,被他们虽贫穷但互相体谅的真挚情感所感动,便走进茅屋为他们弹奏一曲,又因盲姑娘不仅懂音乐,而且非常了解他的音乐激动万分。
此时,他看到月光下茅屋里清幽的景色,产生了创作激情,即兴创作了《月光曲》,穷兄妹俩陶醉其中,感受到了音乐带给他们的幸福。
本文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并简要概括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月光曲》的魅力所在。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难点在于通过对贝多芬情感变化的体验,探究其创作的原因。
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初步了解《月光曲》谱成的经过,然后引导学生研读重点语段,主要采用朗读、默读、概括、圈画、想象等学习方法,从人物的言行中体会人物丰富的心理和情感,从而深入探究贝多芬弹了一曲又创作一曲的原因,感受音乐家对穷人的同情和对音乐的热爱。
最后,通过品读文中描绘的《月光曲》的情景,感受音乐给兄妹俩带来的幸福和快乐,进一步激起学生对大音乐家的敬意。
教学目标:
⒈自主学习文生字,理解“传说、谱写、幽静、纯熟、清幽、恬静、陶醉”等词语的意思。
⒉正确流利地朗读文。
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中的关键语段,了解并简要概括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⒊从贝多芬的言行中体会他丰富的心理和情感,感受音乐家对穷人的同情和对音乐的热爱。
⒋初步感受联想的表达作用,体会《月光曲》的魅力,背诵文中描绘的《月光曲》的情景。
⒌想象贝多芬离开后兄妹俩的对话,续写文内容。
前准备:
⒈为文标注小节号。
⒉把生字读正确、文读通顺。
⒊圈出不理解词语,并尝试解决。
第一时
时目标:
⒈自主学习文生字,理解“传说、谱写、幽静、纯熟”等词语的意思。
⒉正确流利地朗读文。
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中的关键语段,了解并简要概括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⒊从贝多芬的言行中体会他丰富的心理和情感,感受音乐家对穷人的同情和对音乐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题导入,初步了解文大意。
⒈读题。
⒉师诵第一小节,学生提炼要点并以“月光曲”开头说一句话,理解“传说”。
⒊提出疑问:《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学生围绕问题自学。
⒋组织交流。
⒌归纳梳理交流要点,导入下文教学。
说明:在揭示题后,学生通过听,了解与《月光曲》相关的信息,并以“月光曲”开头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清楚地表达相似的意思。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初步了解传说中《月光曲》谱成的大概过程。
二、学习2—7小节,体会人物情感。
⒈创设情境,理解“幽静”,了解贝多芬走近茅屋的原因。
(板书:情不自禁走近)
说明:引导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理解“幽静”这一词语的意思,体会作为一个音乐大师,身处这样的意境中,很容易触动创作的思绪。
⒉学习兄妹俩的对话。
⑴引导学生在转述对话的过程中体会盲姑娘对音乐的喜爱,感受兄妹俩互相体谅的真情。
板书要点,随机指导朗读。
⑵指导分角色朗读。
⑶根据要点概括对话的大意。
说明:文第3小节作者重点描写穷兄妹俩的对话,这既让贝多芬感受到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又让他感受到兄妹俩之间的真情,这是他为盲姑娘弹奏一曲的原因,也是事情的起因。
教师抓住这一写作特点,让学生在转述对话、圈画批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揣摩人物的情感,同时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要点信息,简要概括对话的大意,为达成本时简要概括《月光曲》谱成经过这一训练目标作铺垫。
⒊(板书:走进)了解贝多芬走进茅屋后做了哪些事。
⒋学生交流。
(板书:弹再弹)
⒌围绕“贝多芬为什么弹了一曲再弹一曲”深入研读。
⑴联系上下文,想象写话,揣摩贝多芬当时心里的想法。
⑵组织交流,随机学习盲姑娘和贝多芬的对话。
●品读盲姑娘的语言,体会她激动的心情,了解她不仅懂音乐而且熟知贝多芬的音乐。
随机理解“纯熟”。
●品读贝多芬的语言,感受贝多芬小镇遇知己时的心情及对盲姑娘的敬佩。
⑶指导朗读对话。
⑷小结贝多芬弹了一曲再弹一曲的原因。
说明:教学时,先让学生抓住主要事整体了解4-7小节这部份内容,再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写话,揣摩贝多芬当时心里的想法。
在交流中相机学习盲姑娘和贝多芬的对话,由此了解贝多芬弹了一曲后又决定即兴创作一曲的原因,也是事情的发展。
三、感受意境,指导概括。
⒈诵第8小节,渲染贝多芬创作时的情境。
⒉出示第9小节,初步感受文中《月光曲》所描绘的意境。
(板书:记录谱成)
⒊引导学生根据贝多芬的行为线索简要概括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4.结并明确下一节学习的内容。
说明:通过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将学生带入贝多芬创作时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当时正是由于情、景的交融,触发了音乐家的创作激情,初步感受《月光曲》的意境之后,引导学生简要概括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