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临床病理分析
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
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黏液表皮样癌是最常见的涎腺肿瘤,在大、小涎腺发生率相似。
MEC 有3种类型细胞组成:黏液细胞通常较大和类似杯状,经常衬覆于囊壁;非角化表皮样细胞,甚至可能看起来是鳞状上皮;中间细胞则更像基底样或立方细胞。
非典型性少见,表皮样/鳞状细胞倾向类似于正常黏膜上皮。
临床上,使用FISH检测MAML2重排对几种情况有帮助。
在低级别MEC病例中,鉴别诊断需考虑良性肿瘤如Wathin瘤的化生性变型,或更罕见的疾病,如淋巴腺瘤。
在这种情况下,对MAML2重排的检测可以确认MEC的诊断。
在MEC 嗜酸细胞亚型的这种特殊情形中,MAML2 的FISH检测非常有用,因为其中突出的嗜酸细胞形态学可以掩盖表皮样表型,并类似WT、嗜酸细胞囊腺瘤或AciCC。
虽然在许多情况下出现p63阳性反应提示MEC,但对MAML2重排的检测可确认MEC。
尽管许多需与良性肿瘤(WT或嗜酸细胞囊腺瘤)鉴别的嗜酸细胞MEC 是低级别和转移风险较低,但恶性嗜酸细胞MEC由于复发风险较高,对其的诊断诊断仍很重要。
在瘤谱的另一端,高级别MEC可以类似各种其他高级别癌。
在这种情况下MAML2重排的确定对MEC具有诊断性,而且可能很重要,因为在腮腺部位能排除转移的可能性。
高级别MEC中的MAML2重排少见,因此没有重排也不能排除MEC的诊断。
鉴别诊断需要考虑下列肿瘤,包括SDC、腺鳞癌、甚至鳞状细胞癌;一般而言,所有这些肿瘤都比高级别MEC预后更差。
SDC通常由雄激素受体(AR)阳性而p63阴性,与MEC形成对照,后者通常为AR阴性,并至少具有p63的局灶阳性。
腺鳞癌和鳞状细胞癌一般认为源自表面上皮,与MEC对比,后者没有表面原位癌成分。
多灶角化的存在有利于鳞状细胞癌的诊断而非MEC。
MAML2基因断裂探针黏液表皮样癌有特征性的 t(11;19)易位,导致形成 MAML2-CRTC1 融合蛋白。
涎腺病理
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 石怀银
小涎腺肿瘤活检病理诊断 涎腺肿瘤的组织学分级
口腔是小涎腺肿瘤最多见部位,但由于活检组
织较少,一般观察不到边界情况,给病理诊断带 来困难。
口腔常见良性肿瘤包括多形性腺瘤、基底细胞腺
瘤;恶性肿瘤包括腺样囊性癌、多形性低度恶性 腺癌,粘表等。
在上述肿瘤中,除粘表外,其他肿瘤在组织学形
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
特殊染色对肿瘤鉴别诊断帮助不大。肿瘤均有
细胞外粘液阳性物质,但胞浆粘液染色阴性。多 数肿瘤均含有细胞内糖原。 大部分肿瘤均含有上皮和肌上皮成分,因此免 疫组化染色帮助不大。上皮成分表达广谱CK、 低分子量CK如CK7和CAM52,CEA, EMA;而 肌上皮表达广谱CK, Vimentin, P63, Calponin, SMA, S100,GFAP等。 有文献报道CD117,SMA, KI67在腺样囊性癌 中明显高于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但也有文献报 道CD117也表达于多形性腺瘤和基底细胞腺瘤。
态上有重叠,包括均无包膜、多种组织学结构、 细胞异型性小、含有上皮和肌上皮成分、分裂相 少见等。
免疫组化染色特点也有重叠。
小涎腺肿瘤的边界、包膜和浸润情况
良性或恶性口腔小涎腺肿瘤均无包膜。 良性或恶性口腔小涎腺肿瘤均可表现为边界清楚
,但恶性肿瘤表现为浸润性生长,比如累及周围正 常组织、神经、血管等。 见到明确的浸润可以诊断为恶性,但小活检或穿 刺活检往往仅包含肿瘤成分,难以观察到边界。
CK
S100
CK
P63
S100
VIM
CD117
穿刺活检标本判断良恶性困难的原因:
穿刺组织局限,难以评估浸润情况 代表恶性的形态学特征如多形性、异常核分裂相、坏
粘液表皮样癌是最常见的唾液腺恶性肿瘤
粘液表皮样癌是最常见的唾液腺恶性肿瘤。
我们和其他人的研究共同表明,CRTC1-MAML2基因融合是临床病理学中常见的肿瘤特征之一。
最近,在对粘液表皮样癌的研究中,科学家们报道了一种罕见的新型CRTC3-MAML2基因融合。
这种新型的基因融合的发生频率和临床病理学意义尚不明朗。
科学家们对101例粘液表皮样癌和89例非粘液表皮样癌的唾液标本进行了分析,并对被福尔马林固定和石蜡镶嵌过的标本进行了RNA提取。
CRTC又分为分为CRTC1、CRTC2和CRTC3三种,我们对CRTC1-NAML2、CRTC2-NAML2和CRTC3-NAML2分别进行了RT-PCR检测,并从病人的临床记录中获得了其临床病理学数据。
在101例粘液表皮样癌病例中,分别有34例和6例表现出CRTC1-NAML2和CRTC3-NAML2阳性。
而在89例粘液表皮样癌病例中,则没有以上任何一种基因融合显示为阳性。
在以往的病例分析中,我们知道CRTC1-NAML2和CRTC3-NAML2是相互排斥的,而CRTC2-NAML2则尚未被检测到。
我们证实了CRTC1-NAML2阳性的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场病理学特征表现为惰性过程(indolent course)。
而CRTC3-NAML2阳性的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场病理学特征则表现为进行肿瘤切除术后所有临场病例表现为低级的临床阶段(less-advanced clinic stage)、负节点新陈代谢过程(negative nodal metastasis)、无高阶肿瘤组织学(high-grade tumor histology)、无肿瘤再生或肿瘤相关死亡。
值得注意的是,CRTC3-NAML2患者的平均年龄(36岁)要远低于CRTC1-NAML2患者(55岁)和阴性患者(58岁)。
综上所述,CRTC3-NAML2融合的发生概率被发现要高于较早研究的结果,对于存在CRTC3-NAML2融合的粘液表皮样癌常会伴随某些特定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且发病人群的平均年龄要远低于CRTC1-NAML2型或阴性粘液表皮样癌。
黏液表皮样癌的病理变化,及龋病的定义和好发部位
黏液表皮样癌的病理变化-口腔执业医师辅导黏液表皮样癌的病理变化是口腔执业医师考试需要了解的知识点,医学教育网小编搜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对广大复习备考的考生有所帮助。
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是由黏液细胞、中间细胞和表皮样细胞构成的恶性唾液腺上皮性肿瘤,约占唾液腺恶性肿瘤的30%.女性比男性多见。
90%发生于腮腺,下颌下腺及舌下腺少见;小唾液腺最常见于腭部,其次为磨牙后腺、舌腺、唇腺和颊腺;极少数发生于颌骨内。
临床为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可长达l0年以上,肿物直径多在2~4cm,形态不规则,活动度较差,质地中等硬,部分区域有囊性感。
肉眼见高分化者与多形性腺瘤相似,但常无包膜,剖面为灰白色或浅粉红色,有散在的小囊腔,囊脏内有淡黄色黏液。
高度恶性者与癌相似,肿瘤无包膜,与周围组织之间界限不清楚,向周同组织浸润:剖面灰白色,实性,囊腔很少,常见出血和坏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光镜观察,肿瘤实质由黏液细胞、表皮样细胞和中间细胞构成。
黏液细胞胞质呈泡沫状或网状,胞核较小,位于基部。
表皮样细胞为多边形,细胞核居中,细胞之间可见细胞间桥。
中间细胞较小,呈立方状,胞质少,胞核圆形,大小一致,类似于上皮的基底细胞。
有时可见透明细胞。
根据三种主要细胞成分的比例及细胞分化程度,黏液表皮样癌分为了种类型:①高分化(低度恶性)型:黏液细胞和表皮样细胞为主,占肿瘤细胞的50%以上,中间细胞较少;②低分化(高度恶性)型:构成细胞主要是中间细胞和表皮样细胞,黏液细胞较少,低于10%,散在于表皮样细胞之间。
肿瘤细胞异形性及核分裂象明显;③中分化(中度恶性)型:介于上述两型之间。
龋病的定义和好发部位龋病是口腔执业医师考试所涉及的内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相关内容供大家学习参考。
龋病的定义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齿硬组织发生的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致龋的因素包括细菌和牙菌斑、食物以及牙齿所处的环境等。
10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临床病理分析
10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临床病理分析
韩方征
【期刊名称】《医药与保健》
【年(卷),期】2017(025)005
【摘要】目的分析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诊断和鉴别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0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10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男4例,女6例,年龄12~71岁;发病部位:腮腺4例,腭部2例,颌下腺1例,舌下腺1例,颊粘膜1例,磨牙后区1例;病程15 d至5年;肿块直径0.6~5.0 cm;临床分期:Ⅰ期5例,Ⅲ期4例,Ⅲ期1例.在光镜下,粘液表皮样癌由粘液、表皮样和中间细胞构成.组织学分级:低度恶性4例,中度恶性2例,高度恶性4例.各级粘液细胞、表皮样细胞和中间细胞的比例及所形成的结构不同,临床表现也存在差异.结论涎腺粘液表皮样癌具有涎腺恶性肿瘤常见的光镜学表现,其临床表现与组织学分级有关.
【总页数】2页(P188-189)
【作者】韩方征
【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病理科,山东菏泽,274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8
【相关文献】
1.影响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J], 李春智;孙沫逸;程晓兵;罗小龙;孙文斌
2.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术后生存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J], 武欣;王淑强;白美玲;李秀娟;李春智
3.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术后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J], 王淑强;李峥;武欣;李春智;成日青;赵志江
4.88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临床病理分析 [J], 史璐;陈新明
5.10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临床病理分析 [J], 韩方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黏液表皮样癌
黏液表皮样癌黏液表皮样癌是由黏液细胞、中间细胞和表皮样细胞构成的恶性唾液腺上皮性肿瘤,可伴有柱状细胞、透明细胞和嗜酸性细胞形态,呈囊性或实性生长。
组织病理学上可分为高分化(低级别)、中分化(中级别)、低分化(高级别),并与临床表现、预后、治疗相关。
临床特点1.流行病学:最常见的唾液腺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唾液腺上皮性肿瘤的10%,恶性上皮性肿瘤的30%。
发病年龄广,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中年及中年以上为发病高峰,平均年龄约50岁。
也是儿童最常见的唾液腺恶性肿瘤。
女性比男性多见,男女比例为2∶3。
2.部位:最常发生于腮腺,其次小唾液腺。
下颌下腺和舌下腺少见。
小唾液腺最常发生于腭部,其次为颊黏膜、磨牙后区、唇、舌等。
3.症状:临床表现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高分化者相似于多形性腺瘤,表现为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病程长,肿物多固定,很少出现面瘫。
低分化者肿瘤生长迅速,病程短,瘤体较大,活动度差,常出现疼痛和面瘫。
镜下观察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可见导管样结构表皮样细胞嗜酸性黏液表皮样癌,伴有黏液细胞分化黏液表皮样癌免疫组化示CK7阳性鉴别诊断·1、鳞状细胞癌:低分化的黏液表皮样癌易与鳞癌相混淆,但黏液表皮样癌中一般无角化,黏液染色显示肿瘤中的黏液细胞可有助于诊断,MUC5AC阳性染色也有助于二者鉴别。
2、坏死性唾液腺化生:常可见小唾液腺的小叶状分布,通常可看导管到实性鳞状细胞巢的过渡。
病变无中间细胞和囊腔形成,细胞形态温和,核异型性小,Ki-67指数低,巢周边常有残留的肌上皮细胞,可通过calponin和SMA免疫标记证实。
3、囊腺瘤和囊腺癌:通常有典型的乳头状结构,囊之间的间质较黏液表皮样癌少,细胞种类比黏液表皮样癌少,表皮样分化罕见,实性成分少。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术后生存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术后生存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作者:武欣王淑强白美玲李秀娟李春智【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相关病理因素。
方式:对98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
通过软件分析,挑选出影响粘液表皮样癌患者术后生存的主要临床病理因素。
结果:与术后生存率相关的主要临床病理因素包括:临床分期、患者年龄、镜下是不是发现坏死。
结论:临床分期、患者年龄是影响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术后生存的主要临床因素,镜下坏死是影响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术后生存的主要病理因素。
【关键词】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生存【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in salivary gland in order to invprove diagnostic accuracy. The paraffin slides and clinical documents of 98 cases with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s in Sslivary glangs were reviewed,and the correlative clinicopathologic factors)influencing the survival were analyzed and the results were expected to be belpful for clinical practice. Methods: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was used todetermine the main effective factors.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 The clinicopathologic factors correlated with decreasing in survial rates were: advanced clinical stage,older page(≥60),necrotic presentation and metastatic presentation after operation. Conclusion: The important clinicopathologic factors including clinical stage,patient age and necrosis influence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patients with MEC in Salivary glands.【KEY WORDS】Salivary glands;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Survival粘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是涎腺癌中最多见的恶性肿瘤。
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CT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程 度越 高 的黏 液表 皮样癌 ,其 囊性 成分越 少,实 性成 分越 多,提示 肿瘤血 管丰 富。本组低 级别 黏液表 皮样 癌 中 3例 出现邻 近骨或 脂肪 组织受 累,而 中、高级 别
黏 液表 皮样癌 中 6例 出现邻近 组织 受累 ,提 示肿瘤 的 恶性 程度越高 ,侵袭性越强 。
正确认 识唾液 腺黏 液表皮样 癌 的临床表 现有助 于 明确
诊断 。
组 织病 理 学上 ,黏液 表皮 样癌 主 要包 括母 细胞 、 中 问细 胞 、黏 液 细胞 、表 皮 样 细 胞 及透 明细 胞 ] 。
对 于低 级别 黏液表 皮样癌 ,显著 的囊性 结构 是其主要
Si p o等 发现 2 % 的患者 会 出现淋 巴结肿 大, 常见 r 9
腮 腺是最常 发生 的部位 , 占 4 % 左 右,而颌下 腺和舌 8
化 ,提 示病 变血 供丰 富;大部 分病例 (01 6. %,1/3 42 ) 邻近组织无受累 ; 所有入选病例均未 出现囊变 。 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边界 、密度 的均匀性 、轮廓 、 坏死 、强化及 侵袭 性 的特 点对于 区分低 级别和 中、高 级别 黏液表 皮样癌 有一 定意义 。本 组纳 入低级别 黏液
表皮 样癌 1 ,中、高级 别黏 液表 皮样癌 1 。低 0例 3例
级别 黏液 表皮样 癌 中有 6例边 界不清 楚, 中、高级别 黏 液表 皮 样癌 中有 1 0例 边 界不 清楚 ,可 推测 边 界 的 不清 楚程度 可能与 黏液表 皮样癌 的恶性程 度有一 定 的 相关 性 ,对 于低级 别黏液表 皮样 癌来说 ,边界不 清楚 可 能与微囊 结构 融合形 成 的大囊 破裂 、囊 内物质 所诱 发 的炎症 反应 有关 ; 于 中、高级 别黏 液表 皮样 癌来 对 说 ,边 界模糊 可 能与肿瘤对 周 围组织 的浸润有 关 。这 与 V g 等 卅认 为恶 性肿 瘤 的边缘 不清 楚 相一 致 。本 ol 组低级别黏液表皮样癌 中 5 例密度不均匀 , 1 而 3例 中、
粘液表皮样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粘液表皮样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导读:粘液表皮样癌以高分化型居多,一般生长缓慢,有时在临床上不易与多形性腺瘤相鉴别,但不同的是发生于腮腺的粘液表皮样癌形态不规则或呈扁平状,质地较硬,活动度较差。
……
粘液表皮样癌以高分化型居多,一般生长缓慢,有时在临床上不易与多形性腺瘤相鉴别,但不同的是发生于腮腺的粘液表皮样癌形态不规则或呈扁平状,质地较硬,活动度较差。
发生于口腔小涎腺者,肿瘤所在区域粘膜下成淡蓝色是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特点之一;穿刺有血性分泌物或粘液分泌的新生物,应高度警惕粘液表皮样癌的可能。
磨牙后区粘液表皮样癌需与冠周炎鉴别。
组织病理学诊断时,如果存在表皮样细胞及粘液细胞,诊断多无困难。
然而,并非所有的粘
液表皮样癌都具有这一典型特点,需与其鉴别的常见肿瘤有:(1)鳞状细胞癌粘液细胞很少的粘液表皮样癌需与分化较低的
鳞状细胞癌鉴别,此时常需作阿辛蓝或PAS粘液染色,如为阳性,常可诊断为粘液表皮样癌。
(2)多形性腺瘤许多多形性腺瘤含表皮样细胞,也可产生上皮性粘液。
但这种粘液一般位于导管腔内偶尔也可见细胞内粘液。
最重要的鉴别在于粘液表皮样癌中无粘液软骨样基质,其间质多为纤维结缔组织。
(3)含透明细胞的肿瘤如果在成片的表皮样细胞中出现局灶性透明细胞,则这些细胞常系中间细胞转变而来,可诊断为粘液表皮样癌。
几乎整个肿瘤出现透明细胞时,则需与腺泡细胞癌、肌上皮癌及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区别。
抗淀粉酶、S-100蛋白、肌动蛋白抗体免疫组化染色、脂肪染色等方法有助于鉴别。
粘液表皮样癌疾病研究报告
粘液表皮样癌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粘液表皮样肿瘤所属部位:全身就诊科室:肿瘤科,内分泌科病症体征:涎瘘,抽搐,磨牙,生长缓慢疾病介绍:粘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也称粘液表皮样肿瘤(MUCOEPID ERMOID TUMOR),在涎腺肿瘤中占5%~10%,STEWART等根据其临床特点和组织学特征将其称为粘液表皮样肿瘤,并又分为良性及恶性两类,WHO也曾采用粘液表皮样瘤的名称,但以后许多学者认为这种命名分类并不恰当,认为此肿瘤全部为恶性,应称为粘液表皮样癌,并根据癌细胞分化程度的高低和生物学行为,将其分为低度恶性和高度恶性粘液表皮样癌,WHO1990年修订的涎腺肿瘤的命名及分类已采用这种分类方法,虽然粘液表皮样一词并不完全合适,但基本上反映了肿瘤的主要成分为粘液样细胞和表皮样细胞,粘液表皮样癌来源于腺管的上皮细胞症状体征:临床表现粘液表皮样癌发生在腮腺者最多,约占70%以上。
小涎腺者常见于腭部,其他部位,如磨牙后区、颊部、上唇、下唇等部位则少有发生。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30~50岁多见,女性多于男性,约为1.5∶1。
高分化者常呈无痛苦性肿块,生长缓慢。
肿瘤大小不等,边界可清或不清,质地中等偏硬,表面可呈结节状。
腮腺肿瘤侵犯面神经时,可出现面瘫。
手术后可以复发,但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低,血到转移更为少见。
与高分化者相反,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生长较快,可有疼痛,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粘连。
腮腺肿瘤常累及面神经,颈淋巴结转移率高,且可出现血到转移。
术后易于复发。
因此,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术低度恶性肿瘤,而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属高度恶性肿瘤。
前者较常见,后者少见。
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床表现与临床的分化程度关系密切。
高分化型,占多数,一般为无痛性肿块,生长较慢,病程较长。
肿瘤体积大小不一,边界清楚,质偏硬,活动,表面光滑或呈结节状。
可为囊性,亦可为实性。
发生于腭部或磨牙后区者,可见肿块在粘膜下呈淡蓝色或暗紫色,粘膜光滑,质地软,穿刺可抽出少量血性紫黑色液体。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32例临床分析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32例临床分析
张卓;贾妮;米磊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032)004
【摘要】目的探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近10年来32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 32例患者均手术治疗,其中11例保留面神经腮腺全切术,4例因面神经受累切除面神经,2例术中行面神经重新吻合术,7例行颌下三角清扫术,6例腭部行部分骨切除术;有14例行颈淋巴清扫,18例进行术后放疗.结论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术前应该仔细询问检查,避免与多形性腺瘤混淆,尽量采用术中快速冰冻来明确诊断、术后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联合放射治疗.
【总页数】2页(P542-543)
【作者】张卓;贾妮;米磊
【作者单位】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锦州,121001;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锦州,121001;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锦州,12100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涎腺粘液表皮样癌78例临床分析 [J], 王益华
2.小涎腺粘液表皮样癌35例临床分析 [J], 袁锡兰;赵洪波;张卫东;牛峰
3.涎腺粘液表皮样癌60例临床分析 [J], 张关妹
4.43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床分析 [J], 张森林;孟昭业;寿柏泉;杨震
5.涎腺粘液表皮样癌56例临床分析 [J], 王益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31例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超声表现与病理分析
31例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超声表现与病理分析
涎腺黏液表皮样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其超声表现与病理特点具有一定关联性。
本文通过31例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超声表现与病理分析,探讨该肿瘤的特征,以期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指导。
超声表现:
①形态学特点:涎腺黏液表皮样癌在超声图像上呈现为较分叶状,可见囊性间质,包膜完整的良天性肿瘤样结构。
肿瘤包膜一般较完整,囊性间质内可见类似乳头状突出的结构。
②质地特点:该肿瘤质地较软,与淋巴结、肝脏等周围组织有良好区分。
③血流特点:血流显示多呈环形或分布均匀,血流分布极少有分支,血流变化较小。
病理分析:
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病理学特征为癌组织侵袭周围组织,细胞形态大小不一、形态多样、核染色质呈现不规则、疏松型。
病理组织学上,黏液表皮样癌属于浸润型肿瘤,与腺癌不同,其肿瘤细胞生长不是腺管状,而是散在的单个肿瘤细胞。
常常存在多个中央坏死区和液化区,同时伴有坏死、出血和异型细胞的存在。
总结:
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超声表现与病理特点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超声检查可以发现其整体结构,质地,血流等特征。
同时,在病理学上,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组织结构与腺癌存在明显差异。
针对该肿瘤的病理特征、超声表现等,医生可以更准确地确定诊断、进行治疗方案制定,为提高治疗效果提供有益参考。
粘液表皮样癌
粘液表皮样癌*导读:粘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carcinoma)也称粘液表皮样肿瘤(mucoepidermoidtumor),在涎腺肿瘤中占5%~10%。
Stewart等根据其临床特点和组织学特征将其称为粘液表皮样肿瘤,并又分为良性及恶性两类。
……【概述】粘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也称粘液表皮样肿瘤(mucoepidermoid tumor),在涎腺肿瘤中占5%~10%。
Stewart 等根据其临床特点和组织学特征将其称为粘液表皮样肿瘤,并又分为良性及恶性两类。
WHO也曾采用粘液表皮样瘤的名称,但以后许多学者认为这种命名分类并不恰当,认为此肿瘤全部为恶性,应称为粘液表皮样癌,并根据癌细胞分化程度的高低和生物学行为,将其分为低度恶性和高度恶性粘液表皮样癌。
WHO1990年修订的涎腺肿瘤的命名及分类已采用这种分类方法。
虽然“粘液表皮样”一词并不完全合适,但基本上反映了肿瘤的主要成分为粘液样细胞和表皮样细胞。
粘液表皮样癌来源于腺管的上皮细胞。
【诊断】一般需经术冰冻切片检查后方能确诊。
发生在腮腺者,腮腺造影可见侵蚀性破坏,导管缺损或中断,远端导管出现部分或完全不充盈,管壁不光滑,也可能出现分支导管破坏,碘油外漏等恶性肿瘤表现。
CT检查可见边界不清楚的肿块,腮腺腺体破坏或被挤压移位。
【治疗措施】粘液表皮样癌原发灶的处理主要是区域性根治性切除。
为防止复发,手术应在距肿瘤1cm以外的正常组织内进行肿瘤切除。
腮腺高分化粘液表皮样癌首次手术治疗者,不管病期如何,一般采用保留面神经的腮腺全切除术;低分化型浸润面神经的机会较多,如面神经受累,应行牺牲面神经的腮腺全切术,如果及的面神经长度较大,可以在切除一段神经后做神经移植。
发生在颌下腺的粘液表皮样癌,应行颌下三角清扫术。
发生在腭部者,应做部分上颌骨切除术。
如肿瘤已侵犯周围组织,应做扩大切除术。
粘液表皮样癌的区域淋巴结转移率较低,除低分化型可考虑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高分化者一般不做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
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
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黏液表皮样癌是最常见的涎腺肿瘤,在大、小涎腺发生率相似。
MEC 有3种类型细胞组成:黏液细胞通常较大和类似杯状,经常衬覆于囊壁;非角化表皮样细胞,甚至可能看起来是鳞状上皮;中间细胞则更像基底样或立方细胞。
非典型性少见,表皮样/鳞状细胞倾向类似于正常黏膜上皮。
临床上,使用FISH检测MAML2重排对几种情况有帮助。
在低级别MEC病例中,鉴别诊断需考虑良性肿瘤如Wathin瘤的化生性变型,或更罕见的疾病,如淋巴腺瘤。
在这种情况下,对MAML2重排的检测可以确认MEC的诊断。
在MEC 嗜酸细胞亚型的这种特殊情形中,MAML2 的FISH检测非常有用,因为其中突出的嗜酸细胞形态学可以掩盖表皮样表型,并类似WT、嗜酸细胞囊腺瘤或AciCC。
虽然在许多情况下出现p63阳性反应提示MEC,但对MAML2重排的检测可确认MEC。
尽管许多需与良性肿瘤(WT或嗜酸细胞囊腺瘤)鉴别的嗜酸细胞MEC 是低级别和转移风险较低,但恶性嗜酸细胞MEC由于复发风险较高,对其的诊断诊断仍很重要。
在瘤谱的另一端,高级别MEC可以类似各种其他高级别癌。
在这种情况下MAML2重排的确定对MEC具有诊断性,而且可能很重要,因为在腮腺部位能排除转移的可能性。
高级别MEC中的MAML2重排少见,因此没有重排也不能排除MEC的诊断。
鉴别诊断需要考虑下列肿瘤,包括SDC、腺鳞癌、甚至鳞状细胞癌;一般而言,所有这些肿瘤都比高级别MEC预后更差。
SDC通常由雄激素受体(AR)阳性而p63阴性,与MEC形成对照,后者通常为AR阴性,并至少具有p63的局灶阳性。
腺鳞癌和鳞状细胞癌一般认为源自表面上皮,与MEC对比,后者没有表面原位癌成分。
多灶角化的存在有利于鳞状细胞癌的诊断而非MEC。
MAML2基因断裂探针黏液表皮样癌有特征性的 t(11;19)易位,导致形成 MAML2-CRTC1 融合蛋白。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术后生存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术后生存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武欣;王淑强;白美玲;李秀娟;李春智【期刊名称】《神经药理学报》【年(卷),期】2007(024)005【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相关病理因素.方法:对98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通过SPSS10.0软件分析,筛选出影响粘液表皮样癌患者术后生存的主要临床病理因素.结果:与术后生存率相关的主要临床病理因素包括:临床分期、患者年龄、镜下是否发现坏死.结论:临床分期、患者年龄是影响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术后生存的主要临床因素,镜下坏死是影响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术后生存的主要病理因素.【总页数】3页(P20-22)【作者】武欣;王淑强;白美玲;李秀娟;李春智【作者单位】河北北方学院病理教研室,河北,张家口,075000;河北北方学院病理教研室,河北,张家口,075000;河北北方学院病理教研室,河北,张家口,075000;河北北方学院病理教研室,河北,张家口,07500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1医院口腔科,河北,张家口,07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87【相关文献】1.10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临床病理分析 [J], 韩方征2.影响唾液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术后生存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J], 孙沫逸;李春智;陆斌;程晓兵;罗小龙;孙文斌3.影响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J], 李春智;孙沫逸;程晓兵;罗小龙;孙文斌4.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术后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J], 王淑强;李峥;武欣;李春智;成日青;赵志江5.10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临床病理分析 [J], 韩方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