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合集下载

人皮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的诊断及治疗

人皮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的诊断及治疗

人皮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的诊断及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和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carcinoma,SCC)是整形外科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以老年人多见,因其病因复杂,临床及病理表现呈多样性,常引起误诊和漏诊,并进而导致治疗方法不当,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本文就人皮肤BCC、SCC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标签:皮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诊断;治疗在我国,皮肤癌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5%左右,其中皮肤基底细胞癌(SCC),及鳞状细胞癌(BCC),的发病率占皮肤癌的90%以上,且在逐年升高[1]。

皮肤恶性肿瘤中,BCC是最常见的,占所有皮肤肿瘤的65%~75%[2]。

而SCC由于容易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它的危险性比BCC高得多。

所以近年来对BCC和SCC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

1 人皮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的诊断1.1 组织病理学检查目前,BCC、SCC的确诊主要靠活检和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

活检是诊断肿瘤性质的可靠手段,但它是一种有创操作,存在肿瘤细胞扩散的风险,而且可能因为取材不准出现假阴性结果。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皮肤恶性肿瘤诊断的金标准。

1.2 皮肤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的检测鳞状细胞癌抗原是从子宫颈鳞状上皮中分离出来的鳞状上皮相关抗原TA-4的亚单位。

多数研究显示,SCC-Ag与SCC的侵袭、转移、复发和预后密切相关,是反映SCC生物学特性的重要肿瘤标志物。

SCC-Ag的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SCC,并可能作为皮肤鳞状上皮癌变及鳞癌复发风险预警的一种方法。

1.3 PETPET即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是通过检测来自放射性物质正电子的释放来获得关于组织代谢率的信息,并通过图像反映出来,从而对病变组织进行诊断和分析。

PET灵敏度高,当疾病早期处于分子水平变化阶段,PET检查即可发现病灶所在,并可获得三维影像,进行定量分析,达到早期诊断,这是目前其他影像检查所无法比拟的。

基底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概述基底细胞癌发生转移率低,比较偏向于良性,故又称基底细胞上皮瘤。

基于它有较大的破坏性,又称侵袭性溃疡。

基底细胞癌多见于老年人,好发于头、面、颈及手背等处,尤其是面部较突出的部位。

开始是一个皮肤色到暗褐色浸润的小结节,较典型者为蜡样、半透明状结节,有高起卷曲的边缘。

中央开始破溃,结黑色坏死性痂,中心坏死向深部组织扩展蔓延,呈大片状侵袭性坏死,可以深达软组织和骨组织。

二病因本病为来自基底细胞的恶性肿瘤,它与日光照晒有密切关系,所以它好发于日光照晒的头、面、颈部或手背等处。

现在普遍认为它是来自表皮多潜能细胞的肿瘤,用单克隆抗体证实基底细胞癌来自表皮细胞。

三临床表现基底细胞癌多见于老年人,好发于头、面、颈及手背等处,尤其是面部较突出的部位。

开始是一个皮肤色到暗褐色浸润的小结节,较典型者为蜡样、半透明状结节,有高起卷曲的边缘。

中央开始破溃,结黑色坏死性痂,中心坏死向深部组织扩展蔓延,呈大片状侵袭性坏死,可以深达软组织和骨组织,此乃侵袭性溃疡。

基底细胞癌的基底及边缘常有黑色色素沉着,本病呈慢性进行性发展。

根据组织病理和临床症状可分为:结节型、表浅型、囊肿型、腺样型、色素型、硬斑型、异形型、纤维上皮瘤和痣样基底细胞上皮瘤型。

四检查1.组织病理学检查:皮肤基底细胞癌病理上由基底细胞组成,呈栅栏样排列,其周围有收缩裂隙。

2.皮肤镜技术:可用于早期监测皮肤肿瘤中微血管面积的变化,初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

3.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共聚焦显微图像下,基底细胞癌的小血管密布于癌细胞团周围或者癌巢里面,细胞呈伸长的椭圆形,中间是高度单型、极化的细胞核。

基底细胞癌细胞的细胞核有很高的屈光率,看起来偏暗,细胞质则比较亮。

这些都是基底细胞癌在共聚焦显微图像下的特点,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4.PET:PET灵敏度高,当疾病早期处于分子水平变化阶段,PET检查即可发现病灶所在,并可获得三维影像,进行定量分析,达到早期诊断。

PET还可以诊断恶性肿瘤是否发生了转移,以及对转移的部位一目了然,这对肿瘤诊断的分期,是否需要手术和手术切除的范围等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例 , 窄 型 3例 , 伞 型 1例 。 其 中 4例 位 于 食 管 下 段 ,1 缩 蕈 1
例位于 中段 。肿瘤最大直径 26—8m, . c 平均 44 m。 .c
22 镜 检 . 肿 瘤 组 织 由大 小 较 为一 致 , 态 各 异 的基 底 样 形 细胞组成 , 细胞 浆 较 少 , 大 , 核 深染 或染 色 质 呈 细 颗 粒 状 , 可
阴性 。
3 讨 论
参 考 文献
[] a gZ S e La gY, 1 a a i s u mo sc l c rio f 1 Hu n ,h n Y,in e a. sl d q a u el acn mao t B o te sp a u : ni u o i o h n e l td c ss f .hn Me h ohg sa e mm n hs c e d a su yo 8 a e J C i dj t f 1
殊类 型的鳞状细胞癌 , 恶性度较高 , 好发 于上 呼吸道 及上消
化道 。本文 收集 1 5例进行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 探讨 其组织形态特征 , 明确诊断标 准及鉴别诊断 。
1 资 料 与 方 法
E A( 51 ) M 1/5 阳性 , C A阳性细胞分 布在 癌巢 中心 , 且 E 同时 S ( /5 、 l O 61 ) MA 71 )S O (/5 阳性 , 阳性 细胞 主要 分布 在癌巢 .
肿瘤 ,因其侵袭能力较一般食管鳞状 细胞癌和 A C强 , C 而 又低于食管小细胞未分化癌【]因此鉴别诊 断颇 为重要 。 5, 在 鉴别诊断 中, A C外 , 除 C 其他 如低 分化鳞癌 、 小细胞未分化 癌等亦偶混淆 , 但根 据本 癌独特 的病理组织学特征 , 结合临 床 即可作出正确诊断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可进 一步辅助鉴

面部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及安全切缘关系的效果评价

面部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及安全切缘关系的效果评价

面部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及安全切缘关系的效果评价面部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 BCC)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面部的皮肤,尤其是眼睑、鼻翼、唇部等处。

临床病理及安全切缘关系影响着BCC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临床病理评估是基于病理医生对患者活体组织的检查和病理学特征的分析。

对于BCC的临床病理评估主要包括肿瘤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边缘情况等。

基底细胞癌的病理类型有多种,包括囊性、实体型、乳头状等,其中囊性BCC具有较低的浸润和转移能力,实体型和乳头状BCC则具有较高的恶性程度。

组织分化程度指的是肿瘤细胞与其周围正常细胞的相似程度,分为高、中、低分化三个等级,分化程度越低,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

浸润深度指肿瘤侵入正常组织的深度,可通过显微镜观察和测量。

边缘情况则指肿瘤的边界是否清晰,是否存在断裂和不规则。

临床病理评估对于判断BCC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是判断BCC恶性程度的关键指标,低分化和浸润深度较大的BCC具有较高的转移和复发风险。

边缘情况则是判断手术切缘安全性的重要指标,切缘的清晰程度与BCC的复发率密切相关。

安全切缘关系是指在BCC手术切除时,切缘是否存在癌细胞残留的情况。

安全切缘通常被定义为切缘距离肿瘤边缘5mm以外,并且切缘不存在癌细胞残留。

安全切缘关系与BCC的预后密切相关,切缘存在癌细胞残留的情况会增加BCC的复发风险。

在手术切除BCC 时,保证安全切缘是十分重要的。

临床病理及安全切缘关系的评价对于BCC的治疗效果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该项指标的评估,可以判断BCC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并且指导手术切除时的切缘安全性评估,从而帮助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预防复发。

眼睑基底细胞癌疾病

眼睑基底细胞癌疾病

眼睑基底细胞癌疾病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为最常见的眼睑恶性肿瘤,肿瘤由表皮基底层细胞分化而来,紫外线照耀为其最重要的危急因素。

病因眼睑基底细胞癌是由什么缘由引起的?(一)发病缘由肿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本病病因尚不非常明确,可能与日光中的紫外线的照耀有关。

另外,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发生率不足1%,临床表现为眼睑、面部和躯体多发性基底细胞癌、颌骨囊肿、骨骼、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特别等。

该病于1960年首先由Gorlin和Goltz报道,故又称为Gorlin-Goltz综合征。

(二)发病机制肿瘤的发生源于机体正常细胞的恶性转化,生物学行为转变,形成自主生长的新生物。

与致瘤因素导致的细胞内遗传物质的转变有关。

肿瘤由表皮基底层细胞分化而来,紫外线可以引起细胞内基因组结构的转变。

症状眼睑基底细胞癌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肿瘤多发生于下睑,约占全部病例的2/3,内眦部和上睑各占15%,外眦部最少,约为5%。

结节溃疡型基底细胞癌临床最为多见,表现为高起,外观呈坚硬的“珍宝样”结节,表面毛细血管扩张。

随着结节渐渐长大,中央发生溃疡,缓慢向四周进展,四周边缘隆起增厚呈镶边状,又称顽固性溃疡。

色素型基底细胞癌形态学上与结节溃疡型相像,肿瘤呈结节或结节溃疡,但有黑色素镇静,呈灰蓝或灰黑色,可被误诊为恶性黑色素瘤。

此二型基底细胞癌在发病年龄、性别、位置、病程和复发率方面无明显差异。

硬斑或硬化型基底细胞癌呈灰白色硬性斑块,边界不清。

由于呈扁平状,临床上不易被发觉,一般不形成溃疡。

然而该型病变具有侵袭性,可以侵及深层的真皮或眶骨膜,也可侵入眼眶和鼻旁窦。

结节溃疡型、色素型和硬化型易发生于面部。

表浅型可发生于眼睑,但更多见于躯干,病变常为多发性,外观呈红斑鳞屑样斑块,周界可呈细珍宝样,可向四周集中,边界尚清。

可伴有浅表溃疡和结痂。

依据临床表现,如结节溃疡型具有边缘隆起和中央溃疡的特性,色素型可见色素镇静。

7例巨大基底细胞癌的临床与组织病理分析

7例巨大基底细胞癌的临床与组织病理分析

Le i Sh an c hu an , Gao M i nn a。, Zhu Tan gyou。
( 1 . De p ar t me n t o f De r ma t o l i t a l Af fi l i a t e d t o Ch o n g q i n g Me di c a l Un i v e r s i t y, Y o n g c h u a n, C h o n g q i n g 4 0 2 1 6 0, Ch i n a; 2 . De p a r t me n t o f Pa t h o l o g y, Ba s i c Me i c a l C o l l e g e o f C h o n gq i n g Me di c a l Un i v e r s i t y, Ch o n gq i n g 4 0 0 0 4 6,
病理 教研 室
摘 要: 目的
4 0 0 0 4 6 ; 3 . 第三 军 医大学 大坪 医院 皮肤科 , 重庆 4 0 0 0 4 2 )
探 讨 巨大 基 底 细 胞 癌 临床 与 组 织病 理 学特 点 。方 法 回 顾 性 分 析 比较 7例 巨大 基 底 细 胞 癌 临床 与 组 织病 理
r o s p e c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wa s c o n d u c t e d o n t h e c l i n i c a l a n d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d a t a f o r 7 c a s e s o f g i a n t b a s a l c e l l c a r c i n o ma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1 y . Re -

基底细胞癌皮肤镜下特征分析

基底细胞癌皮肤镜下特征分析

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 )是由间质依赖性多潜能基底样细胞组成,向表皮或附属器分化的低度恶性肿瘤[1]。

BCC 的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但早期或不典型BCC 的诊断需要无创性检查与其他色素性疾病鉴别,以避免不必要的创伤。

皮肤镜作为一种新兴无创检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单纯肉眼检查的局限性。

国内外均有文献证实皮肤镜检查能够显著提高色素性皮肤疾病的诊断准确率[2]。

Menzies 等[3]根据142例色素型BCC 的皮肤镜下指征提出经典诊断模式。

此后,Altamura 等[4]进行补充,被认为是非经典的皮肤镜诊断指征。

鉴于我国人群与白种人肤色之间的差异,李薇薇等[5]对于86例BCC 的皮肤镜特点研究提出补充,针对我国人群诊断BCC 有一定提高作用。

笔者回顾21例经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BCC ,分析其皮肤镜图像特点,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材料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就诊我院皮肤科行皮肤镜检查且病理诊断为BCC 的患者21例。

其中男8人,女13人,男女比例1∶1.62,年龄(42~86)岁,平均年龄(64.90±10.96)岁,病程(0.5~20)年。

皮损位于头面部18例,躯干2例,四肢1例。

根据临床表现分为结节型9例,溃疡型17例,浅表型3例,色素型1例。

1.2 仪器 江苏捷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发的与电脑联机采集图片的电子皮肤镜,接触式镜头(50倍、200倍)直接对准病灶部位,通过JD -801医学影像工作站采集数码图像,并输出皮肤镜检查报告。

见图1~图8。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皮肤镜检查,按BCC 诊断基底细胞癌皮肤镜下特征分析丁 一(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河南 郑州 450000)【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基底细胞癌在皮肤镜下的表现,为无创诊断该病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分析21例经组织病理确诊为基底细胞癌的皮肤镜图像。

结果 21例患者全部具备皮肤镜下基底细胞癌的经典指征表现,皮肤镜下各主要指征按照出现频率的大小依次为大的蓝灰色卵圆形巢、多发的蓝灰色小球、蓝黑色斑片、树枝状毛细血管扩张、短小的毛细血管扩张、蓝白幕。

基底细胞癌的诊断和检查方法

基底细胞癌的诊断和检查方法
治疗效果
检测方法:血液检测、 尿液检测、组织活检

注意事项:肿瘤标志 物检测结果需结合临 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
结果综合判断
组织病理学检查
通过对病变组织进行切片、 染色、观察,了解肿瘤细胞 的形态、结构、分布等特征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基底 细胞癌的重要手段
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确定肿 瘤的性质、类型、分期等,
基因检测:检测肿瘤细胞的基因突变 情况,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和治疗方 案
影像学检查:通过X线、CT、MRI等 方法观察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等, 判断肿瘤的扩散程度和治疗方案
基底细胞癌的0检2 查方法
章节副标题
影像学检查
添加 标题
X光检查:观察肿瘤的大小、形状和位置
添加 标题
CT检查: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细节和周围组织的关系
添加 标题
皮肤出血:病变区域出现出血点或 血疱
添加 标题
皮肤结节:病变区域出现结节,质 地坚硬,表面光滑
诊断标准
病史:询问患者是否有皮肤病变、家族史等 临床表现:观察皮肤病变的颜色、形状、大小等 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通过X光、CT、MRI等检查方法了解病变范围和深度
鉴别诊断
皮肤镜检查:观 察皮肤表面的颜 色、形态和结构
活检:通过手术 切除部分病变组 织进行病理检查
免疫组化检查: 检测病变组织中 的特定蛋白质表

基因检测:分析 病变组织中的基
因突变情况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病理学诊断
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肿瘤细胞的形 态、结构、生长方式等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检测肿瘤细胞的 免疫表型,判断肿瘤的来源和性质

80例基底细胞癌误诊病人情况及组织病理研究

80例基底细胞癌误诊病人情况及组织病理研究

80例基底细胞癌误诊病人情况及组织病理研究韦海鹏1,詹 松2,朱庆安1,冯 仙1,陈贞娟1(1.北海市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广西 北海 536000;2.北海市人民医院病理科,广西 北海 536000)【摘要】 目的 探讨基底细胞癌患者的临床情况及组织病理特点,探寻误诊原因,为临床提升其检出率、诊断率提供一定支持。

方法 收集某人民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皮肤基底细胞癌误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最终经手术切除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基底细胞癌。

结果 80例误诊患者误诊为脂溢性角化病26例、色素痣15例、鳞状细胞癌12例、日光性角化病7例、化脓性肉芽肿3例、血管瘤5例、毛母细胞瘤5例、皮肤溃疡1例、增生性瘢痕2例、皮肤纤维瘤2例、表皮囊肿2例。

最终诊断结果显示患者中组织学分型以结节型为主,共46例,占比为57.50%。

其他病例分别有腺样型7例,占比为8.75%;中浅表型5例,占比为6.25%;微结节型5例,占比为6.25%;浸润型4例,占比为5.00%;色素型4例,占比为5.00%;角化型2例,占比为2.50%;基底细胞癌伴附属器分化4例,占比为5.00%;鳞状细胞基底细胞癌3例,占比为3.75%。

结论 皮肤基底细胞癌的组织分型较多,形态也呈现明显的差异,易与其他疾病混淆、误诊。

皮肤基底细胞癌相较于其他皮肤疾病在组织病理中大多有明显差异,因此组织病理诊断是鉴别基底细胞癌的理想方式。

【关键词】 基底细胞癌;皮肤;临床特征;病理组织学;临床诊断及鉴别中图分类号:R447;R730.261 文献标志码:B doi :10.3969/j.issn.1002-1310.2021.02.045【收稿日期】2021-01-10 基金项目:北海市科技计划项目“皮肤基底细胞癌的多组学基因表达分析及数据库构建”(北科合201884029)皮肤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 )是最为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统计显示发病率约占所有皮肤癌的60%~80%,且呈现明显的增高趋势[1、2]。

手术治疗面部基底细胞癌23例临床病理分析

手术治疗面部基底细胞癌23例临床病理分析
由于 该手 术适 应 证较 局 限 , 加之 色 素 不 能很 快覆 盖
可 明显 缩 短 治疗 时 间 , 加 治 疗 效 果 , 强 患 者 信 增 增 心, 故认 为 该法值 得 在 白癜 风 的治疗 中推 广 应用 。
[ 考文献] 参
整 个 区域 , 者对 治疗 效果 不 很满 意 。中波 紫 外线 患 (V ) 紫 外 线 中最 具生 物 活 性 的部 分 , 作 用 及 UB 是 其
x n n-h o i e x i r a e a d aT w. a d l a i lt e o . l rd e c me ls r n n lO . n u t v o e B i c b r n
te t a n fvtio o aaie s d [] J Koen Me h et to il :a cmprt t yJ. ra d r me ig v u S i0 52 () 7 ・7 . . c, 0 , 2: 32 8 2 0 2
3 2不 良反 应 :治疗 中仅 l例 患者接 受 3 8 m准 分 . 0n 子 激光 治疗 时 局 部 有烧 灼 感 , 者 能够 耐 受 , 予 患 未 任何 处理 , 症状 4天 后消 失 。
4 讨论
准 分 子激 光 和 N — V ,认 为准 分 子激 光 较 N — V B UB B UB 光疗 法更 安全有效 , 且使皮损 处色 素增加更 快 。
维普资讯
中国美容医学20 年5月第 l 卷第 5 C i s J rao As ec ein.a. 0.o 1.o 07 6 期 h ee on l f e ht dc e y 07 16 . n u t iM i M 2 V . N 5
鱼 !
不 良反 应均 与其 波段 及 剂量 密 切相 关 。3 0 m以下 0n 的波 长致 癌 风 险较 高 , 3 0 m左 右 的 U B波 段具 而 1n V 有 最 好 的治疗 作 用 , 治疗 机制 与 迅速 诱 导 皮 损 中 其

面部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及安全切缘关系的效果评价

面部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及安全切缘关系的效果评价

面部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及安全切缘关系的效果评价【摘要】面部基底细胞癌是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临床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式。

本文旨在探讨面部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安全切缘相关因素、治疗效果及安全切缘对预后的影响。

通过对临床病理与安全切缘的关系进行分析评价,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研究发现,面部基底细胞癌的病理特征与安全切缘存在一定关系,安全切缘的情况对患者的预后有一定影响。

综合评价认为,临床应重视安全切缘的选择和切除,以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和预后效果。

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样本数量较少,未来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深入探讨面部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机制,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面部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安全切缘、治疗效果、预后、综合评价、临床意义、局限性、未来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面部基底细胞癌是一种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占所有皮肤肿瘤的70%以上。

随着人们对皮肤健康意识的提高,面部基底细胞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面部基底细胞癌主要发生在头颈部,尤其是在眼睑、鼻翼和唇等部位,对患者的外观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虽然面部基底细胞癌通常生长缓慢,但如果不及时治疗,有可能造成局部组织破坏和甚至远处转移。

对于面部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安全切缘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于面部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及安全切缘关系的研究还比较有限,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和指导。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面部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安全切缘相关因素,评价治疗效果和安全切缘对预后的影响,从而为临床提供更科学的治疗方案和决策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面部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与安全切缘之间的关系,评价安全切缘对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影响,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通过深入分析面部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可以更好地了解这种肿瘤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基底细胞癌64例临床病理分析

基底细胞癌64例临床病理分析
。 中国医科 大学绍兴医院病理科( 浙江绍 兴 3 1 2 0 3 0 )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 一医院皮肤科 ( 沈阳 1 1 0 0 0 1 )
【 摘要 】 目的 探 讨基 底细胞癌的临床特 点、 病理特 点以及 该病 的诱发 因素。方法 对 前来皮肤 科就诊 的
基底 细胞癌患者 6 4例的 临床特 点、 病理特征 资料进行 回顾 性分析。结果 6 4例 患者 中男 2 6例 , 女3 8例 , 男女 比
广东 医学
2 0 1 4年 1 月第3 5卷第 1 期 G u a n g d o n g M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 J a n . 2 0 1 4 , V o 1 . 3 5 , N o . 1 [ 9 j
S HI DO A,KAS AI M ,HAS HI MOTO T,e t a 1 .T wo c a s e s o f TURP
( 8 ) : 6 4 9—6 5 2 .
[ 1 0]姚泰 , 吴博威 .生理学 [ M] .6版.北 京:人 民卫牛 出版社 ,
2 0 0 5: 4 8.
( 收稿 ¨期 : 2 0 1 3—0 7— 0 2 编辑 : 祝 华)
基 底细胞癌 6 4例 临床 病 理 分 析
李天英 , 郑松。
的诊 断、 治疗和预后判 断起 着重要作 用。
【细胞癌 ( b a s a l c e l l c a r c i n o m a ) 是皮肤科常 见 的肿瘤 之 一 , 约 占表 皮恶性 肿 瘤 中的 7 5 %… , 发 病 以5 0岁 以上 的中老年人居多 , 且近几 年来 的发 病率上 升, 发病年龄亦 有 年轻化趋 势 。该 病有 多种 临床 表 现及病理表现 , 较 容易 出现误诊 、 漏诊 , 我们对 2 0 0 9年 1 月至 2 0 1 2年 6 月期 间来 我院皮 肤科 就诊的基底细胞 癌患 者的临 床资料及 病理资 料作 回顾性分 析 , 尝试 总 结其临床及病理特点 , 现报告如下 。

基底细胞癌26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基底细胞癌26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部 1 例, 耳廓 1 例, 眉部 1例 ; 颈部 2例 ; 腰部 2例 ; 下肢 2例 ; 左
常和周 围组织之间形成 间隙 , 能够朝多个 方 向进行分 化。针 对 其组织学形态基底 细胞癌 可分 为实体 型 、 纤 维上 皮瘤型 、 色 素 型、 腺样型 、 角化 型 、 浅表型 、 硬斑病样 型及囊肿 型 , 通常最 常见
基 底细胞癌 2 6例 临床 病 理 学 分 析
汪 冠 军
【 摘要 】 目的
探讨基底 细胞 癌的临床 病理学特点及发病原 6 例基底
细胞癌 患者 的临床病理 资料进 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 6例 患者 中, 1 5例 为实体性 , 4例 为纤维上皮 瘤型 , 3例 为腺
中国实用医刊 2 0 1 3年 6月 第 4 0卷 第 l 2期
C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P r a c i t c a l Me d i c i n e J u n e 2 0 1 3 。V o 1 . 4 0 . N o . 1 2

1 0 9・
基底细胞癌 ( b a s a l c e l l c a r c i n o m a , B C C) 在皮肤科 疾病 中较 为常见 , 其发病缓慢 , 一般不发生转移 , 但 能对局部组 织进行 浸
润 和破 坏 , 进而 引起 感染和大 出血 J 。尽管属 于一种低 度恶性 肿瘤 , 但 由于其 I 临床 类型较多 , 且形 态不典型 , 在病理 诊断 中易 3 . 8 %, 主要表现为瘤细胞间富含黑色素细胞核及黑色素颗粒 。
较一 致及 一定 形状 的基底 细胞 构 成 , 肿瘤 细胞 能 聚集成 条 索 状、 巢状或团状 , 瘤 团周 围 的瘤 细胞 常表现 为栅栏状 排列 。通

基底细胞癌29例临床病理分析

基底细胞癌29例临床病理分析
— —
i e tc l s l g c l r — x a d d me e e y lse c l n d n ia i i u t e— e p n e s n h ma t m el a d bn u s
hma pi i s m cl n hma lgcm ln nypt ns J . e t o t t esi e t oi ai ac a et[ ] o ec e l o g i
ciig i d s hm teayJ. O cl 0 0 1 :0 3 6 evn hg oe e ohrp [ ̄J no, 0 .83 7— 1 . h— c 2
[ 3 旷文勇 , 1] 周新伏 , 张广森 , 脐带血清和成人 自体血 清体外培 等. 养人骨髓问充质干细胞的 比较 [ ] J .中 国组织工程研 究与 临 床康复 ,0 9,3 4 )8 1 20 1 ( 5 :9 7—82 . 91 [4] 1
e et o ea ehsn n L 一 1 l h J . e hs l f cs fdxm tao ead I f a a[ ] C l P yi , p l o 19 16 4)5 5— 9 . 96,6 ( :8 5 2
s m el[ ] Lu e i,0 7 2 ( ) 13 t cl J . ek ma2 0 ,1 8 :7 3—1 3 . e s 78 [ ] L eS Jn H, hogJ e a. ram n o i 5 e T,agJ C en W,t 1Tet et fhg ikaue h—r ct s
a d c h r — x a d d ma o s n h ma t m el o a r - n u u e—e p n e r w me e c y l se c l f m e sr ・ lt d d n r wih n f l mimac e u n l u o y e a t e ae o o t o e u l y s t h d h ma e c c t n i n g

基底细胞样乳癌临床病理分析

基底细胞样乳癌临床病理分析

基底细胞样乳癌临床病理分析简介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基底细胞样乳癌是一种比较少见的亚型,约占乳腺癌的10%左右,由基底细胞群体中的乳上皮细胞分化而来。

本文旨在探讨基底细胞样乳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临床表现基底细胞样乳癌的临床表现与其他乳腺癌类型相似,包括乳房肿块、乳房局部疼痛、乳头溢液等,但少见。

由于基底细胞样乳癌生长慢,多数患者被发现时已经到了晚期。

因此,建议妇女每年进行乳房B超或乳腺钼靶检测,以尽早发现病变。

病理学表现基底细胞样乳癌的病理学特征在乳腺癌中相对特异。

它表现为三种形态类型:基底样型,棘状细胞型和表皮样型。

其中基底样型的细胞形态和基底细胞极为相似,其他两种形态则分别表现为不同的细胞形态。

在基底细胞样乳癌的病理诊断中,标志物免疫组织化学诊断(IHC)是特别重要的诊断手段,有助于较好地区分基底样型和棘状细胞型。

基底细胞样乳癌IHC特征表现为:ER / PR / HER-2 / ki-67低,CK5 / 6和EGFR高表达。

分子生物学特征基底细胞样乳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与基底细胞癌相似。

多篇研究表明,基底细胞样乳癌高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BRAF、PIK3CA、TP53、ATM、PTEN等多种驱动基因突变有关。

此外,基底细胞样乳癌还存在大量常常被检测到的复杂染色体异常。

预后和治疗基底细胞样乳癌相对于其他乳腺癌亚型预后较好,因为该亚型不容易出现弥漫性癌肿改变,但是它容易复发并转移至淋巴结或远端器官。

对于早期发现的基底细胞样乳癌患者,局部手术即可,辅以化疗或放疗等治疗手段。

结论基底细胞样乳癌是乳腺癌一种亚型,具有极具特异性的临床和病理学表现、分子生物学特征,对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视能有效提高患者预后。

因此减少乳腺癌发病刻不容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4-07-23T09:34:08.10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9期供稿作者:杨立1 袁红芬2
[导读] 基底细胞癌是一种皮肤基底细胞病变,以皮肤基底细胞样细胞呈不规则增生为特征的一类恶性皮肤肿瘤。

杨立1 袁红芬2
(1贵州省安顺市人民医院病理科 561000)
(2贵州省安顺市贵航集团302医院儿科 561000)
【摘要】目的分析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例特点,以降低基地细胞癌的临床误诊率。

方法选取2006年1月到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疑似为基底细胞癌的患者120例,其中确诊82例,对其手术后的癌组织进行病理分析,得到相应的数据。

结果从发病的部位来比较其误诊率,统计数据显示,不同部位的误诊率差异比较小(P>0.05),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从年龄的误诊率来看,60岁之前误诊率高,与总的误诊率比较有差异(P<0.05),且差异有意义,结论基底细胞癌在临床上的诊断很容易发生误诊,但是对容易误诊的疾病类型的主要特点进行掌握,做好临床的鉴别诊断,可以提高基底细胞癌的确诊率,及早确诊,及早对症治疗,减少此病的并发症和致残率。

【关键词】基底细胞癌病理检验病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9-0093-01 基底细胞癌是一种皮肤基底细胞病变,以皮肤基底细胞样细胞呈不规则增生为特征的一类恶性皮肤肿瘤。

根据临床形态将基底细胞癌分为结节溃疡型、局限性硬皮病样型、色素型、纤维上皮瘤型、浅表型等五种。

此病在临床较常见,其临床误诊率也相对较高,常见的误诊类型是色素型型,此类癌组织通常呈浅表扩散型或结节状生长,多为单发,瘤体中央可出现破溃,基底部淤血、结痂。

肿瘤中有大量的黑色色素,主要是由肿瘤内非肿瘤性黑素细胞合成而产生的,且在肿瘤内分布不均。

色素型皮肤基底细胞癌在临床上确诊较困难,易被误诊为色素痣等色素性肿瘤。

色素型皮肤基底细胞癌临床上很少转移,但其可致局部的组织破坏、局部毁容、甚至出现死亡,所以早期确诊此病是临床工作者的研究方向。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6年1月到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确诊为基底细胞癌的患者82例,男性37例,女性45例,男女比例1∶1.22,发病年龄在42-87岁之间,年龄分布∶42-49岁14例、50-59岁21例、60-69岁29例、70-79岁15例,80-87岁3例,其中≥50岁62例(8
2.9%)。

病程2个月-40年。

82例患者中60例(7
3.2%)户外工作者。

发病部位:眼睑部37例,面颊部10例,鼻背部18例,胸前9例,肩背部5例,足心3例。

1.2 病理分析[1]
对82例疑似基底细胞癌的患者进行可疑组织病理检查。

全部患者的活检组织标本或手术切除标本都进行病理学检查,对其标本进行常规的石蜡切片、HE染色,在光镜下进行观察。

进行病例标本检测的医务人员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光镜操作能力,所有标本尽量在一位检测人员的检测下进行,减少误差。

1.3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选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计数资料额计量资料进行分类,用不同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处理,P小于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临床诊断与临床病理分析符合的有55例(67.1%),与病理诊断不符27例(32.9%),其中临床病理诊断是脂溢性角化病的14例,色素痣8例,日光性角化病4例,鳞癌4例,黑色素瘤2例。

确诊后基底细胞癌患者的年龄分布为:42-49岁4例、50-59岁7例、60-69岁20例、70-79岁12例,79-87岁2例,其中≥50岁51例(92.7%),病程2个月-40年。

55例患者中46例(83.6%)户外工作者。

发病部位:眼睑部28例,面颊部12例,鼻背部7例,胸前3例,肩背部2例。

从发病的部位来比较其误诊率,统计数据显示,不同部位的误诊率差异比较小(P>0.05),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从年龄的误诊率来看,60岁之前误诊率高,与总的误诊率比较有差异(P<0.05),且差异有意义,详细数据见表1:表1 基地细胞癌患者病理鉴别误诊率(n/%)
年龄(岁) n 病理学检测确诊后误诊率(%)
42-49 14 4 71.4*
50-59 21 7 66.6*
60-69 29 20 31.0
70-79 15 12 20.0
80-87 3 2 33.3
合计 82 55 67.1
注:*为P小于0.05
3.讨论
基底细胞癌主要发生再基底细胞或者是毛囊外根鞘细胞,此类肿瘤由具有异型、大小相对较一致的成熟的基底细胞组成,肿瘤组织细胞聚集成巢状、索状等不规则的形状,其周围的一层细胞一般呈栅栏状排列,与周围组织间有裂隙[2]。

在临床实践中,皮肤基底细胞癌要与脂溢性角化病、毛发上皮瘤、低分化鳞状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日光性角化病、鲍温病等多种皮肤疾病变相鉴别[3]:(1)脂溢性角化病:皮肤基底细胞为良性增生,病变往往突出于皮肤表面以上,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肤角化亢进和生发层出现乳头状瘤样增生组织,肿瘤下界光滑,无浸润。

(2)毛发上皮瘤:瘤样组织分布对称,瘤细胞光镜下呈筛状,一般与表皮有间隙,裂隙处于瘤间质内,经常可见角质囊肿、毛球,炎细胞浸润较少。

(3)低分化鳞状细胞癌:此类癌细胞为嗜碱性,细胞间桥数量少,无角化,能观察到明显的核分裂像,癌巢周围没有裂隙和间隙,没有栅栏状排列组织。

(4)恶性黑色素瘤:色素型皮肤基底细胞癌其肿瘤组织细胞内有大量的色素颗粒,容易误诊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恶性黑色素瘤的主要表现是细胞异形性比较大,周围没有栅栏状排列,向下向表面均有侵犯。

(5)日光性角化病:此病表面角化不全,基底细胞往往被非典型鳞状细胞所代替,鳞状上皮肥厚或受内环境的影响萎缩变薄,还会出现真皮层轻重不同的轻度炎症。

(6)鲍温病:主要表现是出现表皮角化不全或角化过度,棘层有不规则增生导致棘层肥厚,异型增生的上皮细胞会出现排列紊乱,细胞体积大,核深染不一,胞核明显异型。

综上所述,基底细胞癌在临床上的诊断很容易发生误诊,特别是对小于60岁的人群要特别注意(P<0.05),但是对容易误诊的疾病类型的主要特点进行掌握,做好临床的鉴别诊断,可以提高基底细胞癌的确诊率,及早确诊,及早对症治疗,减少此病的并发症和致残率。

参考文献
[1] 李同美,高下,钱晓云.激光治疗头面部基底细胞癌2例[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06, 2: 113-115.
[2] 任朝霞,韩永战.手术治疗面部基底细胞癌23例临床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2007, 5: 371-373.
[3] 张芳芳,刘辉,胡楠,等. 色素性浅表型基底细胞癌误诊为恶性黑素瘤 1 例分析.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 66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