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例皮肤基底细胞癌的病理诊断

合集下载

基底细胞癌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基底细胞癌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20 年12 月第 33 卷第丨2 期J Cancer Control Treat,December 2020, Vol.33,No. 12•943 •皮肤肿瘤学专担::i•综述基底细胞癌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张艳综述,范星A审校230032合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张艳、范星);230022合肥,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 研究所(张艳、范星)[摘要]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是来自基底细胞层的恶性肿瘤,它与紫外线照射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颜面部为BCC的好发部位。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BCC的金标准。

BCC早期病变根据临床特点很容易被误 诊,近年来随着皮肤影像学技术的发展,非侵人性诊断工具,如皮肤镜、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高频超声等的应用,让 更多的早期BCC被发现,从而减少了良性皮肤病变的活检次数。

治疗方案的选择主要依据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类型、大小、部位以及浸润程度所决定,手术切除为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手段,除此之外,化疗、药物、光动力、放疗、电灼术、冷冻、激光消融及联合治疗也是较常用的方法。

[关键词]基底细胞癌;诊断方法;治疗[中图分类号]R739. 5 [文献标志码]A doi:10. 3969/j.issn. 1674-0904. 2020. 12. 006弓 I文格式:Zhang Y,Fan X. Research progres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asal cell carcinoma [ J ]. J Cancer Control Treat,2020,33 (12): 943 -948.[张艳,范星.基底细胞癌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J] •肿瘤预防与治疗,2020,33 (12): 943 - 948.]Research Progres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asal Cell Carcinoma Zhang Yan,Fan Xing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Hefei230032, Anhui, China(Zhang Yan,Fan Xing) ;Institute of Dermatology,Anhui Medical University,Hefei 230022, An­hui,China(Zhang Yan,Fan Xing)Corresponding author:Fan Xing,E-mail:m s_fanxing@163. com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grants from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gnitive Intelligence (C0G0SC-20190001).[A bstract] Basal cell carcinoma ( BCC) is a malignant tumor from the basal cell layer,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ultravi­olet irradiation. Therefore, face is a common site of BCC.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arly BCC are easily misdiagnosed.The diagnosis of BCC is mainly based on histopathology. Fortunate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kin imaging technology, BCC can be more early discovered by non - invasive diagnostic tools, such as derraoscopy, reflectance confocal microscopy, 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 and so on, thus reducing the number of biopsies of benign skin lesions. The choice of treatment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the histopathological type, size, location and degree of invasion of the tumor. Surgical resec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treatment at present. In addition, chemotherapy, medication, photodynamic therapy, radiotherapy, electro- cautery, liquid nitrogen freezing, laser ablation and combined therapy are also commonly used.[Key words] Basal cell carcinoma;Diagnostic technique;Treatment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又称基底[收稿日期]2019-10-15 [修回日期]2019-12-25 [基金项目]•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科大讯飞)开放 研究基金(编号:COGOSC-20190001)[通讯作者]A范星,E-mail:******************细胞上皮瘤,常发生在表皮的最下层(基底细胞层),是 世界上最常见的皮肤肿瘤(占70% ~80%)[1]。

基底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 是皮肤癌最常见类型之一,又称基底细胞上皮瘤(basal cell epithelioma) 、基底样细胞瘤侵蚀性溃疡等,是源于表皮基底细胞或毛囊外根鞘的上皮性低度恶性肿瘤本病由Jacob于1827年首先描述,但到1902年才由Krompecher将其与其他上皮性肿瘤明确区分。

其特点是发展缓慢呈浸润性生长但很少有血行或淋巴道转移,恶性程度较低根据其分化的方向可分为毛发、皮脂腺、顶泌汗腺或汗腺4类良性附属器肿瘤但根据其分化程度则可再分为增生(成熟或近于成熟的结构),腺瘤(分化比增生低但有发育好的腺样结构),良性上皮瘤(分化程度更低,常难以辨别其将形成的结构)及基底细胞上皮瘤(为分化最高的恶性附属器瘤)基底细胞癌是由未成熟的非间变的类似基底层细胞构成有局部破坏性,肿瘤转移取决于损害的大小和深度损害大于3cm者,转移率为2%,直径5cm者转移率为25%;直径10cm者转移率为50%。

本病属于中医“翻花疮”范畴基底细胞癌好发于头面部位多见于户外工作者和老年人初起为基底较硬的斑状丘疹或呈疣状突起逐步破溃形成溃疡。

宜早期手术切除,若有骨浸润时则应辅助全身化疗。

基底细胞癌是皮肤癌中的一种为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国外基底细胞癌占皮肤癌的50%~65%,中国皮肤癌中以鳞癌多见,与基底细胞癌的比例为5∶1~10∶1197l~1977年发病率增高18%每年有15万~93万新增病例。

上海华山医院经活检证实的51例基底细胞癌有以下特点:1.性别男女发病数相似。

但浅表性基癌以男性多见。

2.年龄主要发生在老年人,但较国外早10年,以 60~69岁为发病高峰其次为50~59岁30岁以下较少 20岁以下罕见大多发生于着色性干皮病。

3.职业上海华山医院资料与山东医学院的资料一样农民占半数以上(50.26%)其次为家庭妇女(18.42%)4.部位好发于身体的暴露部位特别是面部(占 86%~94%),尤见于眼眦、鼻部鼻唇沟和颊部非暴露部位的仅占5%~13%。

基底细胞癌皮肤镜下特征分析

基底细胞癌皮肤镜下特征分析

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 )是由间质依赖性多潜能基底样细胞组成,向表皮或附属器分化的低度恶性肿瘤[1]。

BCC 的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但早期或不典型BCC 的诊断需要无创性检查与其他色素性疾病鉴别,以避免不必要的创伤。

皮肤镜作为一种新兴无创检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单纯肉眼检查的局限性。

国内外均有文献证实皮肤镜检查能够显著提高色素性皮肤疾病的诊断准确率[2]。

Menzies 等[3]根据142例色素型BCC 的皮肤镜下指征提出经典诊断模式。

此后,Altamura 等[4]进行补充,被认为是非经典的皮肤镜诊断指征。

鉴于我国人群与白种人肤色之间的差异,李薇薇等[5]对于86例BCC 的皮肤镜特点研究提出补充,针对我国人群诊断BCC 有一定提高作用。

笔者回顾21例经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BCC ,分析其皮肤镜图像特点,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材料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就诊我院皮肤科行皮肤镜检查且病理诊断为BCC 的患者21例。

其中男8人,女13人,男女比例1∶1.62,年龄(42~86)岁,平均年龄(64.90±10.96)岁,病程(0.5~20)年。

皮损位于头面部18例,躯干2例,四肢1例。

根据临床表现分为结节型9例,溃疡型17例,浅表型3例,色素型1例。

1.2 仪器 江苏捷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发的与电脑联机采集图片的电子皮肤镜,接触式镜头(50倍、200倍)直接对准病灶部位,通过JD -801医学影像工作站采集数码图像,并输出皮肤镜检查报告。

见图1~图8。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皮肤镜检查,按BCC 诊断基底细胞癌皮肤镜下特征分析丁 一(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河南 郑州 450000)【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基底细胞癌在皮肤镜下的表现,为无创诊断该病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分析21例经组织病理确诊为基底细胞癌的皮肤镜图像。

结果 21例患者全部具备皮肤镜下基底细胞癌的经典指征表现,皮肤镜下各主要指征按照出现频率的大小依次为大的蓝灰色卵圆形巢、多发的蓝灰色小球、蓝黑色斑片、树枝状毛细血管扩张、短小的毛细血管扩张、蓝白幕。

80例基底细胞癌误诊病人情况及组织病理研究

80例基底细胞癌误诊病人情况及组织病理研究

80例基底细胞癌误诊病人情况及组织病理研究韦海鹏1,詹 松2,朱庆安1,冯 仙1,陈贞娟1(1.北海市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广西 北海 536000;2.北海市人民医院病理科,广西 北海 536000)【摘要】 目的 探讨基底细胞癌患者的临床情况及组织病理特点,探寻误诊原因,为临床提升其检出率、诊断率提供一定支持。

方法 收集某人民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皮肤基底细胞癌误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最终经手术切除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基底细胞癌。

结果 80例误诊患者误诊为脂溢性角化病26例、色素痣15例、鳞状细胞癌12例、日光性角化病7例、化脓性肉芽肿3例、血管瘤5例、毛母细胞瘤5例、皮肤溃疡1例、增生性瘢痕2例、皮肤纤维瘤2例、表皮囊肿2例。

最终诊断结果显示患者中组织学分型以结节型为主,共46例,占比为57.50%。

其他病例分别有腺样型7例,占比为8.75%;中浅表型5例,占比为6.25%;微结节型5例,占比为6.25%;浸润型4例,占比为5.00%;色素型4例,占比为5.00%;角化型2例,占比为2.50%;基底细胞癌伴附属器分化4例,占比为5.00%;鳞状细胞基底细胞癌3例,占比为3.75%。

结论 皮肤基底细胞癌的组织分型较多,形态也呈现明显的差异,易与其他疾病混淆、误诊。

皮肤基底细胞癌相较于其他皮肤疾病在组织病理中大多有明显差异,因此组织病理诊断是鉴别基底细胞癌的理想方式。

【关键词】 基底细胞癌;皮肤;临床特征;病理组织学;临床诊断及鉴别中图分类号:R447;R730.261 文献标志码:B doi :10.3969/j.issn.1002-1310.2021.02.045【收稿日期】2021-01-10 基金项目:北海市科技计划项目“皮肤基底细胞癌的多组学基因表达分析及数据库构建”(北科合201884029)皮肤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 )是最为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统计显示发病率约占所有皮肤癌的60%~80%,且呈现明显的增高趋势[1、2]。

基底细胞癌-赖俊东

基底细胞癌-赖俊东

• 需高度警惕基底细胞癌: 中老年,曝光部位 ★局限性溃疡 ★无明显痛痒等感觉 ★反复出血溃烂、常规换药无效 ★皮损边缘隆起 ★皮损内可见毛细血管扩张
病史:口唇反复溃破1年余 病理诊断:基底细胞癌
• 躯干及颈部 0.5% • 横向眼角区域 43% • 上睑及眉毛 33% • 鼻部 19% • 耳部及头皮 24%
• 病因:病因不明。可能与长期日晒、大剂量X射线、烧伤、瘢痕、砷剂 等有关。异常活化的Hedgehog信号通路和p53基因的突变是本病发病 机制。
Basal Cell Carcinoma type
溃疡型
浅表型
硬化型
结节型
色素型
痣型
结节溃疡型:最常见,好发于颜面。皮损以初起为灰白色或蜡样 小结节,质硬,缓慢增大并出现溃疡,绕以珍珠状向内卷曲的隆 起边缘,称侵袭性溃疡;偶可见溃疡侵袭性扩大或向深部生长, 破坏眼、鼻甚至颅骨,侵及硬脑膜,造成患者死亡。
四、BCC治疗方案
• 物理治疗:液氮 激光 电烧灼 • 放射治疗:软X线 超软X线 锶90 电子束 • 外用药物:氟尿嘧啶 平阳霉素 咪喹莫特 干扰素 维A
酸 • 手术治疗:切除 刮匙
溃疡结节型、浅表型切除病灶周围 0.4-0.5cm 硬化型:侵袭深,范围广,边界不清,放疗不敏感, 故扩大切除至病灶周围1-1.5cm
四、BCC治疗方案
• 光动力疗法(PDT) 特定波长激光的光动力杀伤效应,照射有光敏剂(血卟啉衍生物)
选择性聚集的肿瘤组织
• 脉冲染色激光
• 基因治疗
❖ 应根据年龄、皮损大小和部位加以综合考虑。理想疗法是手术切除或切除 后植皮,建议用Mohs外科切除技术。
❖ 不能手术者可以运用光动力疗法、放射疗法、电烧灼、激光、冷冻等治疗。 局部外用维A酸霜、咪喹莫特、5-氟尿嘧啶等有一定的疗效。

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发表时间:2014-07-23T09:34:08.10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9期供稿作者:杨立1 袁红芬2[导读] 基底细胞癌是一种皮肤基底细胞病变,以皮肤基底细胞样细胞呈不规则增生为特征的一类恶性皮肤肿瘤。

杨立1 袁红芬2(1贵州省安顺市人民医院病理科 561000)(2贵州省安顺市贵航集团302医院儿科 561000)【摘要】目的分析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例特点,以降低基地细胞癌的临床误诊率。

方法选取2006年1月到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疑似为基底细胞癌的患者120例,其中确诊82例,对其手术后的癌组织进行病理分析,得到相应的数据。

结果从发病的部位来比较其误诊率,统计数据显示,不同部位的误诊率差异比较小(P>0.05),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从年龄的误诊率来看,60岁之前误诊率高,与总的误诊率比较有差异(P<0.05),且差异有意义,结论基底细胞癌在临床上的诊断很容易发生误诊,但是对容易误诊的疾病类型的主要特点进行掌握,做好临床的鉴别诊断,可以提高基底细胞癌的确诊率,及早确诊,及早对症治疗,减少此病的并发症和致残率。

【关键词】基底细胞癌病理检验病理分析【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9-0093-01 基底细胞癌是一种皮肤基底细胞病变,以皮肤基底细胞样细胞呈不规则增生为特征的一类恶性皮肤肿瘤。

根据临床形态将基底细胞癌分为结节溃疡型、局限性硬皮病样型、色素型、纤维上皮瘤型、浅表型等五种。

此病在临床较常见,其临床误诊率也相对较高,常见的误诊类型是色素型型,此类癌组织通常呈浅表扩散型或结节状生长,多为单发,瘤体中央可出现破溃,基底部淤血、结痂。

肿瘤中有大量的黑色色素,主要是由肿瘤内非肿瘤性黑素细胞合成而产生的,且在肿瘤内分布不均。

色素型皮肤基底细胞癌在临床上确诊较困难,易被误诊为色素痣等色素性肿瘤。

常见皮肤病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四

常见皮肤病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四

较慢(月计)
假溃疡
真溃疡
边界清
常不清
唇状边缘

底部水平线
无,齿状
表皮内小脓肿,常见
少见
角化性棘上皮为主
少见
角化珠,无,偶可在基底
常见,无特殊分布
K
S
深部浸润,无 腺样腔,极少 细胞异型性,极少 核分裂像,极少或无 炎症细胞多样 肉芽组织,常见 巨细胞及肉芽肿,可见 癌性间质,无
常有 常见
常见,无规律 有 少,较单一 少见 极少,或无 有
雀斑与交界痣底区别在于后者细胞呈3-5个以上巢状
三十六、交界痣与面部日光损伤性原位 恶性黑色素瘤
三十七、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痣(幼年性良性黑 色素瘤)、混合痣、交界痣与恶黑
三十八、化脓性肉芽肿与Kaposi’s肉瘤,结节
Kaposi’s肉瘤分为四型: 经典型或欧洲型; 地方型非洲型、 同体异质移植型 艾滋病相关型
S
E
局限性结节状基底细胞样增生 +
外生性结节
相似
角化不全,角化亢进

结痂,无
可有
真皮内实性团,无

角质栓及角质囊肿

汗孔分化,无
有(诊断指标)
浅细胞,很少
常见,大灶状
分裂像,无
可见
基底层黑色素
极少见
表皮细胞坏死,无,偶见
常见
囊性结构,无
常见
表皮团与表皮分离,无

真皮粘液,无
可见
其他结构,腺样

二十三、表皮松解性角化亢进及扁平疣
二十四、疣状痣与黑色棘皮症
N
A
完整明显角质栓角化亢进
层状及网兰状
上皮增生肥厚、扁平,疣,乳头 不规则增生,疣,假上皮瘤样

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组织学特征与病理诊断

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组织学特征与病理诊断

论文题目: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组织学特征与病理诊断摘要:皮肤鳞状细胞癌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其病理诊断依赖于组织学特征的细致观察和分析。

本文综合了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组织学特征、病理诊断标准和辅助检查方法,包括镜下形态、免疫组化和分子病理学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加强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病理学认识,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引言:皮肤鳞状细胞癌是一种源于皮肤表皮鳞状细胞的恶性肿瘤,其组织学特征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选择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全面探讨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组织学特征和病理诊断标准,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案。

1. 镜下形态皮肤鳞状细胞癌的镜下形态主要包括以下特征:1.1 鳞状上皮细胞增生病理切片下可见鳞状上皮细胞增生,形成不规则的鳞状结构,细胞呈现多形性,核分裂活跃。

1.2 角化形成部分病变区域可见角化形成,表现为角质层增厚、角质化和角化囊形成。

1.3 紊乱的细胞排列细胞排列紊乱,细胞形态不规则,可见异型性增生、滋生和角化。

2. 免疫组化免疫组化技术可辅助鉴别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其他皮肤肿瘤,常用标记包括:2.1 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皮肤鳞状细胞癌阳性表达细胞角蛋白,可与基底细胞癌等进行鉴别。

2.2 p63p63是一种核转录因子,对鳞状细胞癌的免疫组化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2.3 Ki-67Ki-67是细胞增殖标志物,其阳性表达水平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细胞增殖活性相关。

3. 分子病理学3.1 HPV检测一些皮肤鳞状细胞癌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相关,特别是HPV16和HPV18亚型,因此HPV检测在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3.2 分子标志物近年来,一些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表明,如p53、EGFR、VEGF等的异常表达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结论: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病理诊断依赖于对组织学特征的细致观察和分析。

充分了解皮肤鳞状细胞癌的镜下形态、免疫组化和分子病理学特征对于提高其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皮肤镜辅助诊治基底细胞癌临床观察

皮肤镜辅助诊治基底细胞癌临床观察

皮肤镜辅助诊治基底细胞癌临床观察发表时间:2018-12-06T09:38:21.8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31期作者:陈少宁[导读] 结论:皮肤镜辅助诊治BCC,能够降低患者就诊时间成本和经济负担。

(陕西省汉中市铁路中心医院陕西汉中 723000)【摘要】目的:分析皮肤镜辅助诊治基底细胞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48例BCC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8例),对照组活检术明确诊断后再次手术切除病变组织,治疗组患者皮肤镜辅助设计手术切除范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率为95%,二者无统计学差异。

治疗组就医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皮肤镜辅助诊治BCC,能够降低患者就诊时间成本和经济负担。

【关键词】皮肤镜;基底细胞癌;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7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1-0134-02 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简称BCC)是中老年常见皮肤恶性肿瘤之一,临床漏诊、误诊率较高,该病发展缓慢,很少转移,淡长期延误治疗,可导致周围组织侵蚀和破坏,严重者可未见患者生命安全,早期完整手术切除可达临床治愈[1]。

莫氏(Mohs)显微外科手术是首选,但其技术限制了基层医院的应用。

目前临床多采用活检明确诊断,再行二次手术完整切除。

我院2015年10月引进JD801系列皮肤医学影像工作站,采用皮肤镜技术辅助诊断BCC,辅助设计切除范围,术后辅助动态随访,并与传统活检病理确诊、二次手术完整切除的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

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研究我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皮肤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BCC患者(均为病理证实),共计48例。

其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52~75岁,平均年龄(62.0±2.4)岁,病程6月~2年,平均病程(10.2±3.5)月,皮损大小为0.4~2.3cm,平均值(1.3±2.4)cm,均发生于面颊部。

基底细胞癌有哪些症状?

基底细胞癌有哪些症状?

基底细胞癌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基底细胞癌症状,尤其是基底细胞癌的早期症状,基底细胞癌有什么表现?得了基底细胞癌会怎样?以及基底细胞癌有哪些并发病症,基底细胞癌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基底细胞癌常见症状:红斑鳞屑、毛发稀少、结痂、生长缓慢、硬斑*一、症状基底细胞癌多发生于30岁后,70岁为高峰,好发于头面部,尤以鼻、眼睑及颊部最为常见。

基本损害为针头至绿豆大、半球形、蜡样或半透明结节。

85%患者发生于头颈曝光部位。

掌跖和黏膜罕见。

皮损通常单发,但亦有发生数个甚至多数者,基底细胞癌早期表现为局部皮肤略呈隆起、淡黄色或粉红色小结节,仅有针头或绿豆大小,呈半透明结节,质硬,表皮菲薄,伴有毛细血管扩张,但无疼痛或压痛。

病变位于表皮深层者,表面皮肤略凹陷,失去正常皮肤的光泽和纹理,经数月或数年后,表现出现鳞片状脱屑,以后反复结痂、脱屑,表现溃烂、渗血。

当病灶继续增大时,中间形成浅表溃疡,其边缘参差不齐,似虫蚀样。

基底细胞癌表面形成多种多样,根据肉眼所见形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结节溃疡性基底细胞癌(Nodulo-ulcerative basal cell carcinoma) 最常见,占基底细胞癌之50%~54%,损害为单个,好发于颜面,特别是颊部、鼻旁沟、前额等处。

(1)结节型(nodular type):损害为突出皮肤、自针头大小至绿豆大小,初起为小的蜡样结节,缓慢增大,非炎症性浅黄褐或淡灰白色、蜡样或半透明(如珍珠样)的结节,质硬,表面皮纹消失,表皮菲薄伴浅表毛细血管扩张,表皮一般不溃破,稍受外伤即出血。

(2)溃疡型(ulcerative type) 为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尤多见于面部。

表现为局部轻微损伤皮肤崩溃后即长久不愈,或先有皮肤小结节,其后渐增大,生长缓慢,中央凹陷,表面糜烂或溃破,然后溃破不愈。

溃疡底部呈颗粒状或肉芽状、菜花样或蕈样增长,覆以浆液性的分泌物;溃疡边缘继续扩大,可见多数浅灰色、呈蜡样或珍珠样外观的小结节,四周参差不齐,绕以珍珠状向内卷起的隆起边缘,称侵蚀性溃疡(rodent ulcer),这是此癌典型的临床形态,中央平陷,形如火山口,溃疡中央口可愈合、瘢痕形成,但边缘仍可继续扩大。

基底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 (basal cell carcinoma)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 是皮肤癌最常见类型之一,又称基底细胞 上皮瘤(basal cell epithelioma) 、基底样细 胞瘤侵蚀性溃疡等,是源于表皮基底细胞 或毛囊外根鞘的上皮性低度恶性肿瘤本病 由Jacob于1827年首先描述,但到1902年 才由Krompecher将其与其他上皮性肿瘤明 确区分。
临床表现
基底细胞癌多发生于30岁后70岁为高峰好 发于头面部尤以鼻眼睑及颊部最为常见。 基本损害为针头至绿豆大半球形蜡样或半 透明结节。
85%患者发生于头颈曝光部位,掌跖和黏膜罕见。 皮损通常单发但亦有发生数个甚至多数者。
基底细胞癌早期表现为局部皮肤略呈隆起、淡黄 色或粉红色小结节仅有针头或绿豆大小,呈半透 明结节,质硬,表皮菲薄,伴有毛细血管扩张, 但无疼痛或压痛。
治疗
放射疗法:基底细胞癌对放射线十分敏感,一般 采用放射治疗。
早期皮肤癌的放射疗法治愈率很高,有些文献报 道达95%放疗主要适用于老年病人(>60岁)尤其 是位于鼻唇眶周等处的癌肿因在这些部位尽可能 多地保留正常组织对减少继发畸形甚为重要但如 病灶已有浸润及深组织或骨组织侵蚀者,则放疗 往往无效对局限性硬皮病样基底细胞癌放射性慢 性溃疡的基础上发生的癌变或在放射治疗后又复 发的癌症,放疗则不适用。
基底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病理检查的特点免疫组织化 学特性不难诊断当基底细胞癌有典型特征 时如结节超过数毫米时容易识别可根据临 床表现做出诊断。
病史:有否放射线无机砷等接触史慢性皮 损害及长期户外工作等情况。
临床表现。 组织病理诊断。

基底细胞癌64例临床病理分析

基底细胞癌64例临床病理分析
。 中国医科 大学绍兴医院病理科( 浙江绍 兴 3 1 2 0 3 0 )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 一医院皮肤科 ( 沈阳 1 1 0 0 0 1 )
【 摘要 】 目的 探 讨基 底细胞癌的临床特 点、 病理特 点以及 该病 的诱发 因素。方法 对 前来皮肤 科就诊 的
基底 细胞癌患者 6 4例的 临床特 点、 病理特征 资料进行 回顾 性分析。结果 6 4例 患者 中男 2 6例 , 女3 8例 , 男女 比
广东 医学
2 0 1 4年 1 月第3 5卷第 1 期 G u a n g d o n g M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 J a n . 2 0 1 4 , V o 1 . 3 5 , N o . 1 [ 9 j
S HI DO A,KAS AI M ,HAS HI MOTO T,e t a 1 .T wo c a s e s o f TURP
( 8 ) : 6 4 9—6 5 2 .
[ 1 0]姚泰 , 吴博威 .生理学 [ M] .6版.北 京:人 民卫牛 出版社 ,
2 0 0 5: 4 8.
( 收稿 ¨期 : 2 0 1 3—0 7— 0 2 编辑 : 祝 华)
基 底细胞癌 6 4例 临床 病 理 分 析
李天英 , 郑松。
的诊 断、 治疗和预后判 断起 着重要作 用。
【细胞癌 ( b a s a l c e l l c a r c i n o m a ) 是皮肤科常 见 的肿瘤 之 一 , 约 占表 皮恶性 肿 瘤 中的 7 5 %… , 发 病 以5 0岁 以上 的中老年人居多 , 且近几 年来 的发 病率上 升, 发病年龄亦 有 年轻化趋 势 。该 病有 多种 临床 表 现及病理表现 , 较 容易 出现误诊 、 漏诊 , 我们对 2 0 0 9年 1 月至 2 0 1 2年 6 月期 间来 我院皮 肤科 就诊的基底细胞 癌患 者的临 床资料及 病理资 料作 回顾性分 析 , 尝试 总 结其临床及病理特点 , 现报告如下 。

基底细胞癌26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基底细胞癌26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部 1 例, 耳廓 1 例, 眉部 1例 ; 颈部 2例 ; 腰部 2例 ; 下肢 2例 ; 左
常和周 围组织之间形成 间隙 , 能够朝多个 方 向进行分 化。针 对 其组织学形态基底 细胞癌 可分 为实体 型 、 纤 维上 皮瘤型 、 色 素 型、 腺样型 、 角化 型 、 浅表型 、 硬斑病样 型及囊肿 型 , 通常最 常见
基 底细胞癌 2 6例 临床 病 理 学 分 析
汪 冠 军
【 摘要 】 目的
探讨基底 细胞 癌的临床 病理学特点及发病原 6 例基底
细胞癌 患者 的临床病理 资料进 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 6例 患者 中, 1 5例 为实体性 , 4例 为纤维上皮 瘤型 , 3例 为腺
中国实用医刊 2 0 1 3年 6月 第 4 0卷 第 l 2期
C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P r a c i t c a l Me d i c i n e J u n e 2 0 1 3 。V o 1 . 4 0 . N o . 1 2

1 0 9・
基底细胞癌 ( b a s a l c e l l c a r c i n o m a , B C C) 在皮肤科 疾病 中较 为常见 , 其发病缓慢 , 一般不发生转移 , 但 能对局部组 织进行 浸
润 和破 坏 , 进而 引起 感染和大 出血 J 。尽管属 于一种低 度恶性 肿瘤 , 但 由于其 I 临床 类型较多 , 且形 态不典型 , 在病理 诊断 中易 3 . 8 %, 主要表现为瘤细胞间富含黑色素细胞核及黑色素颗粒 。
较一 致及 一定 形状 的基底 细胞 构 成 , 肿瘤 细胞 能 聚集成 条 索 状、 巢状或团状 , 瘤 团周 围 的瘤 细胞 常表现 为栅栏状 排列 。通

基底细胞癌29例临床病理分析

基底细胞癌29例临床病理分析
— —
i e tc l s l g c l r — x a d d me e e y lse c l n d n ia i i u t e— e p n e s n h ma t m el a d bn u s
hma pi i s m cl n hma lgcm ln nypt ns J . e t o t t esi e t oi ai ac a et[ ] o ec e l o g i
ciig i d s hm teayJ. O cl 0 0 1 :0 3 6 evn hg oe e ohrp [ ̄J no, 0 .83 7— 1 . h— c 2
[ 3 旷文勇 , 1] 周新伏 , 张广森 , 脐带血清和成人 自体血 清体外培 等. 养人骨髓问充质干细胞的 比较 [ ] J .中 国组织工程研 究与 临 床康复 ,0 9,3 4 )8 1 20 1 ( 5 :9 7—82 . 91 [4] 1
e et o ea ehsn n L 一 1 l h J . e hs l f cs fdxm tao ead I f a a[ ] C l P yi , p l o 19 16 4)5 5— 9 . 96,6 ( :8 5 2
s m el[ ] Lu e i,0 7 2 ( ) 13 t cl J . ek ma2 0 ,1 8 :7 3—1 3 . e s 78 [ ] L eS Jn H, hogJ e a. ram n o i 5 e T,agJ C en W,t 1Tet et fhg ikaue h—r ct s
a d c h r — x a d d ma o s n h ma t m el o a r - n u u e—e p n e r w me e c y l se c l f m e sr ・ lt d d n r wih n f l mimac e u n l u o y e a t e ae o o t o e u l y s t h d h ma e c c t n i n g

眼睑恶性肿瘤34例临床分析

眼睑恶性肿瘤34例临床分析

11 一般资料 本组 3 例中, . 4 男性 2 例, 4 女性 1 O 例, 男女之 比为 24 1年 龄 2 8 岁 , 均 6 . .:; 4 7 平 35 岁; 病程 1 个月 ~1 年, 5 平均 25 右眼 l 例 , . 年: 8 左 眼 1例; 6 上睑 1 例, 2 下险 1 例, 6 内眦部 6 例。
【 要 l 目的 探讨 眼睦恶性肿瘤 的临床病理特征、 断及治疗 。方法 摘 诊
对 例眼睑恶性肿瘤 患者
确诊 有赖
的临床资料进行 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理 以基底细胞癌最多见 . 4 .%, 占 7 1 其次为鳞状细胞癌 和睑板腺 癌, 分别 占 2 .%和 1.% ; 65 76 3年生存率 为 8 .%(93 )5 53 214 , 年生存 率为 7 %(21) 50 1/6 。结论 '
刨伤性 结肠损伤 的处理 [] 中国酱 J
[ ] 郭有生. 日光 . 5 周 擦以浩
通外科杂志, 0 ,( )2光安 , 2 孙家驻 创 伤性结肠损伤 的处理 ( 6 附 2倒分 析 )J []
眼 睑恶 性 肿 瘤 3 4例临 床 分析
李晓 江 , 武要 泱 , 孙瑞梅
32 诊 断 眼 睑肿 瘤 种 类 繁 多 , 眼 睑 恶 性 肿 瘤 . 在
化疗者 6 例。术后创 面的修复 : 直接缝台 I 例 . 4 局 部皮瓣修复 l 例 , 4 额部皮瓣修复 3 鼻唇沟皮瓣 例,
修复 3 例。另外对疑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的 3 例患者 同时行耳前或肩胛 舌骨肌上颈淋 巴结清扫术 . 中 其 2 例淋巴结 阳性。
维普资讯
陕西肿瘤 医学 ∞2 3月 第 l 年 0卷第 1 期
身免疫状态调节 , 而且节约花费; 其不足之处在于瘘 口 需要较长的愈合时间。

71例基底细胞癌皮肤镜下特征分析

71例基底细胞癌皮肤镜下特征分析

71例基底细胞癌皮肤镜下特征分析李彦波;徐峰;刘波【摘要】目的::明确基底细胞癌在皮肤镜下的特征,为临床皮肤镜鉴别色素性皮损提供参考。

方法:分析71例经组织病理确诊为基底细胞癌的皮损皮肤镜图像。

结果:最主要的皮肤镜指征按出现频率由高到低分别为:蓝灰色卵圆形巢(78.9%)、血管模式(74.6%)、多发性蓝灰色小球(60.6%)、溃疡(57.7%)、叶状结构(21.1%)。

单纯临床诊断符合率为55%,加用皮肤镜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4.4%,提高了40%。

结论:皮肤镜可提高临床诊断基底细胞癌的符合率。

%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dermoscopic features of basal cell carcinoma (BCC) in order to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diagnosis. Methods: The dermoscopic images of BCC lesions from 71 patents ( 71 tissues pathologically diagnosed) were analyzed. Results:The main dermoscopic features of BCC were large blue-gray ovoid nests (78.9%), scatter patternof vessels (74.6%), multiple blue-gray non-ag ̄gregated globules (60.6%), ulceration (57.7%), leaf-like areas (21.1%). The agreement of the clinical di ̄agnosis with dermoscopy was increased by 40% compared to the clinical diagnosis without dermascopy. Conclusion:Dermoscopy can increase the agreement of clinical diagnosis of BCC.【期刊名称】《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年(卷),期】2016(032)012【总页数】4页(P705-708)【关键词】基底细胞癌;鉴别诊断;皮肤镜【作者】李彦波;徐峰;刘波【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皮肤科,上海,20024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上海,200040;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皮肤科,上海,200240【正文语种】中文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 BCC)是一种向表皮或附属器分化的低度恶性肿瘤,好发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

面部皮肤基底细胞癌4例临床病理特点

面部皮肤基底细胞癌4例临床病理特点

移为最 常见 , 、 颈 面部的鳞形细胞癌转移至耳前 , 颈淋 巴结 、 手
背部者转移 至滑车上 、 腋下淋巴结 , 下肢部分者则常转移至腹
股 沟 淋 巴结 。
胞组成 , 并有角化细胞 , 核分裂相较多 。病理诊断为基底鳞状
细胞癌。
3 讨 论
32 治疗及预后 : . 目前没有什么特殊治疗。4例患者 , 3例扩 大范围手术切除 , 其中例 3患者 , 溃疡面积较 大, 较深 , 未行手
脱屑 、 糜烂或小结节 , 后扩大成斑 , 边缘 不规则 , 中央萎缩并有 浅溃疡形成。 诊 断基底细胞癌的基本要求为 ,癌细胞酷似表皮基底细 胞 , 问变 , 无 除表层型基底细胞癌外 , 组织形态需为分 化型 , 以 基底细胞为主 , 核分裂相多见 , 毛囊和角化珠则较少 。基底 但 细胞癌常呈浸润性生长 ,甚至可侵犯骨组织 ,但转移极为少 见。 呈结节性 和分化型者 , 预后较好 , 形成溃疡 , 浸润较深者则 较差 。而基底鳞状细胞癌 , 不但应有细胞间变 , 而且 为逐渐角 化( 在基底细胞和不全角化细胞之间 , 有棘细胞层 ) 。 31 鉴别诊断 : . ①面部 皮肤基底 细胞癌 , 细胞大小较 一致 , 胞
术切除 , 行放疗 。 进 因在 临 床 和 组织 形 态 上 具 有 基 底细 胞 癌 和
基底细胞癌又称基底细胞上皮瘤 ,是皮肤科最常见的一 种恶性肿瘤。本病 发生于老年人 , 日光照射部位 。病灶 为单
发, 病变部位均在面部 。在临床上, 其肿瘤可形成各种不同的
鳞状细胞癌二者 的特点 ,即在基底细胞癌灶内可见鳞形细胞 癌巢和角化珠 。 因本癌可发生转移 , 故其治疗应按鳞形 细胞癌 处理 。目前 , 随访 4 患者身体状况 良好。 例

病理诊断报告范本

病理诊断报告范本

病理诊断报告模板------肾脏肿瘤(一般为大标本)1.肾积水(左/右侧)肾脏肾盂及肾盏粘膜慢性炎,大部分粘膜上皮脱失,固有膜内纤维组织增生,肾实质萎缩,肾间质内纤维组织增生伴慢性炎细胞浸润,结合临床及大体检查所见,符合肾积水之改变。

2.肾脏良性肿瘤(左/右侧)肾脏上极/中/下极(前面/后面)(被膜下/皮质区/髓质区/肾门区)肾腺瘤,嗜酸细胞腺瘤,后肾性腺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肿瘤大小为× × cm,周围肾组织未见著变。

免疫组化染色示:瘤细胞CK8( ), CK18( ), Vimentin( ), SMA( ), S-100( ), HMB45( ), Ki-67(+ %),Leu7( ), EMA( )。

胶质铁染色()。

3. 肾细胞癌(左/右侧)肾脏上极/下极/中部(前面/后面)(被膜下/皮质区/髓质区/肾门区)经典型肾细胞癌(透明细胞型/颗粒细胞型),乳头状肾细胞癌,嫌色性肾细胞癌,集合管癌,肾髓质癌,多囊性肾细胞癌,肉瘤样癌……。

肿瘤大小为× × cm,侵犯/未侵犯肾被膜,侵犯/未侵犯肾盂,累及/未累及肾脂肪囊,累及/未累及肾上腺,肾静脉内见/未见癌栓,输尿管断端未见/见肿瘤,肾周围淋巴结内未见/见转移癌(/ )。

免疫组化染色示:瘤细胞CD10( ), CK8( ), CK18( ), Vimentin( ), SMA( ), S-100( ), HMB45( ), Ki-67(+ %)。

胶质铁染色()。

4. 肾盂恶性肿瘤(左/右侧)肾脏肾盂/肾盏移行细胞乳头状癌Ⅰ、Ⅱ、Ⅲ级,鳞状细胞癌,肿瘤大小为× × cm,侵犯肾盂层,并侵犯/未侵犯周围肾实质,侵犯/未侵犯肾被膜,累及/未累及肾脂肪囊,累及/未累及肾上腺,肾静脉内见/未见癌栓,输尿管内见/未见肿瘤,输尿管断端未见/见肿瘤,肾周围淋巴结内未见/见转移癌(/ )。

5. 其余肾脏恶性肿瘤(左/右侧)肾脏上极/下极/中部(前面/后面)(被膜下/皮质区/髓质区/肾门区)肾母细胞瘤,多囊肾瘤,透明细胞肉瘤,恶性横纹肌样瘤,肿瘤大小为××cm,侵犯/未侵犯肾被膜,累及/未累及肾脂肪囊,累及/未累及肾上腺,侵犯/未侵犯肾盂,肾静脉内见/未见癌栓,输尿管断端未见/见肿瘤,肾周围淋巴结内未见/见转移癌(/ )。

皮肤基底细胞癌104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皮肤基底细胞癌104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主冒塞旦匿型垫!Q生!县筮!!鲞筮!!期g堕i望堕!』螋!堕!堕型!璺!堕鲤i业望丛型:婴!Q:!堂:i2:堕!:!Q皮肤基底细胞癌104例临床及病理分析李彦锋董慧婷杨蕾曹桂英【摘要】目的探讨皮肤基底细胞癌(BC C)临床病理特点及诱发因素。

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经病理明确诊断为BC C的病例。

结果共收录B C C患者104例,其中男52例,女52例,男女之比为l:1。

发生在头面部101例(97.12%),肿瘤多为单发。

104例基底细胞癌中,临床诊断与病理报告不符的有28例(26.92%)。

B C C病理分型以实体型多见,达51个(49.04%),且在性别构成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B C C发病以中老年为主,好发于暴露部位,说明紫外线照射是B C C发病的重要因素。

B C C容易出现误诊,建议及时做病理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特点基底细胞癌(basa l c el l car ci nom a,B CC)是临床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老年人,生长缓慢、极少转移‘。

,但若不及时治疗.则会引起局部组织溃烂,预后不良。

其临床及病理表现呈多样性,易引起误诊和漏诊。

我们通过分析总结104例B C C患者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诱因进行探讨,以提高诊断水平。

l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皮肤科门诊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经病理明确诊断为B C C的病例,共104例。

1.2组织病理学分型:根据《临床皮肤病学》旧。

的病理分型将BC C主要分为:实体型、浅表型、腺样型、色素型、硬化型、角化型及囊样型。

1.3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4例患者的男女患病率、发病年龄、病程及皮损部位等临床特征,以及病理学分型分布。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 PSSl l.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一般描述性统计,不同病理类型的性别比较使用x2检验,取检验水准n=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肤基底细胞癌17例的临床病理诊断
皮肤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曾称基底细胞上皮瘤,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疾病,以基底细胞样细胞(生发细胞)呈小叶、圆柱、缎带或条索状增生为特征的一组恶性皮肤肿瘤。

好发于头面部,通常为单发,偶见多发,表面呈丘疹或结节,常伴有溃疡或糜烂,病程一般进展缓慢,典型的BCC非常容易诊断。

然由于BCC的发生源于基底样细胞,故可同时出现毛囊、汗腺、皮脂腺等多向分化,特别是向毛囊分化时,易出现混淆和误诊。

以往文献报道多注重BCC 的具体分型,对于鉴别诊断提及较少。

本文通过对17例BCC和1例误诊病例的临床病理观察,探讨该病的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

1 材料与方法
收集本院病理科自2011年1月~2014年5月外检材料中诊断为BCC 的18个病例,经两位以上高级职称医师重新复片,确诊BCC 17例,1例为误诊病例,17例BCC中男性11例,女性6例。

年龄26~86岁,平均年龄65岁。

病灶14例发生在面部,下肢1例,腰部1例,阴茎1例。

病变均为单发。

全组病例均经10%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4μm切片,HE染色。

2 结果
巨检:全组瘤体大小0.8~2.2cm,位于1.2~1.5cm之间8例,病灶略高出皮面,隆起达0.5cm,11例表面有溃疡,切面肿瘤大多灰白,常与表皮相连,质地脆,12例切面上可见肿瘤向真皮浸润现象。

镜检:结节(实性)型9例,细胞卵圆形,胞浆偏少,核仁不明显,核分裂2~4个/10HP,细胞间无间桥,常发现凋亡细胞,瘤细胞大多呈实性团巢结构,巢周细胞呈特征性的栅栏状排列,部分呈浸润性生长,癌巢周间质胶原化,可有色素沉着,肿瘤表面皮肤见糜烂、溃疡,肿瘤和间质之间有收缩性间隔。

浸润型4例,细胞呈细条索状和柱状分布,胞浆稀少,巢周栅栏状和收缩空隙不明显。

腺样型1例,肿瘤细胞围绕成腺管样,细胞呈卵圆形,可见核分裂,间质黏液变性。

表浅型2例,瘤细胞沿皮肤钉脚生长,排列成花蕾状,但周围仍呈栅栏状排列,基底可见收缩间隔。

硬化型1例,瘤细胞呈条索状,相互交错,向深部浸润,周围见广泛的胶原化间质。

1例误诊为BCC者,为低分化鳞癌,细胞呈巢状,与表皮粘连,卵圆形和梭形,部分细胞异型性大,见核分裂,局部边缘亦略呈有栅栏样排列,有浸润。

3 讨论
由于BCC肿瘤生长缓慢,局部切除可治愈且极少转移,故有不少学者主张称本瘤为基底细胞上皮瘤。

但鉴于其具有浸润易复发之特性,WHO(2006版)仍将其命名为BCC。

本文通过17例BCC和误诊病例的形态学观察,认为对BCC诊断应注意以下三方面:①表皮:大部分病例可出现皮肤溃疡和糜烂。

②真皮:瘤细胞主要分布在真皮中上部,典型瘤细胞呈卵圆形或梭形,呈不同程度的异型性,胞核深染,胞浆少,细胞界限欠清,无细胞间桥,核分裂相2~4个/10HP,可见许多凋亡细胞,瘤细胞排列紊乱,极向消失,瘤周细胞呈栅栏状,与周围间质间可出现收缩性间隙。

③浸润性生长:是BCC基本特征之一,确定有无浸润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在皮肤及皮肤附件来源的肿瘤中,除BCC外部分肿瘤亦可见到瘤性基底样细胞增生或瘤巢周栅栏状排列的特点,以致误诊为BCC,我们认为应与下述几种肿瘤鉴别。

毛发上皮瘤:为皮肤肿瘤中最易与BCC相混淆的一种肿瘤。

此瘤以基底样细胞为主,亦有明显的栅栏状排列,但肿瘤生长常多发性,两边对称,通常不与表皮相连,很少发生坏死及溃疡,收缩性裂隙位于瘤间质内,常见角质囊肿、毛球和毛乳头,细胞分化好,无核分裂相,炎症细胞浸润少见,间质呈特化性黏液变性,肿瘤位置较浅,无浸润现象。

皮肤日光性角化病:多见于老年人面部暴露区域,但此病以表面鳞状上皮不规则增生,增生处病变显示角化不全和颗粒层过少,上皮细胞成熟紊乱和细胞非典型性为特点,早期很少向真皮浸润,病变后期可见表皮基底层出芽,向下延伸到附属器,棘层松解,有时可见边缘细胞栅栏状排列,但结合日光性角化病其它特征可资鉴别。

低分化鳞癌(基底细胞样):发生于皮肤者少见,癌细胞呈巢状,细胞间桥少,无角化,这些与原基型基底细胞癌相似,但低分化鳞癌的癌细胞异型性显著,核分裂多,且有不典型核分裂,易见癌巢中央变性坏死。

癌巢周围无裂隙,虽有栅栏状排列,但缺乏BCC典型结构,局限区亦可见其它鳞癌成分。

汗腺癌:可见于全身任何部位皮肤,细胞类型与汗腺瘤相同,局灶可见显著核多形性和核分裂相,巢周边无栅栏状排列,可资鉴别。

脂溢性角化病(刺激型):皮肤表面隆起,棘细胞层显著增生,有时可形成多数大小不一呈界限形的鳞状窝,巢周边缘可见到栅栏状排列。

然通常病变呈水平线生长,即使向下延伸,亦较浅表,无细胞异型性和明显浸润证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