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解读音乐课程的三维目标及在教学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三维目标的制订与表述
(课时目标)
(一)教学目标四要素
课堂教学目标的叙写,新课程采取 行为化方式来陈述教学目标,一般包 含四个要素: 行为主体 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 表现程度

(1) 行为主体(是学生不是教师)
行为主体即学习者,行为目标描述的应 是学生的行为,实践中还存在着行为主体错位 的问题。 如:“教给学生„”、“使学生„”、 “让学生„”“培养学生„”、“提高学 生„”等来陈述教学目标,这些都是不妥的。 规范的行为目标开头应是“学生„„”, 书面上可以省略,但思想上要牢记,合适的 目标是针对特定的学习者的。

(3)探究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 究愿望,重视自主学习的探究过程, 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以即兴式自由 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作活动。

(4)合作 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 过程中,能够与他人充分交流、密切合 作,不断增强集体意识和协调能力。

(5)综合 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艺术实践,渗 透和运用其它艺术表现形式和相关的知 识,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 艺术活动中的特殊表现形式和独特的价 值。
第一种: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过程 与方法目标”、“知识技能目标”三个维度 明确表述;或表述为“情感目标”、“知识 目标”、“技能目标”,将过程与方法融入 其中。
第二种:省去第一种模式的三个目标名 称,但具体内容还是相对应的三条。 第三种:将三维目标或根据课时教学内 容重点突出其中一个或两个维度目标综 合成一句话或一段文字。(不提倡)
但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偏重于认知目标,忽
视能力和情感目标落实的情况,也存在忽视基础 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情况。
此外有的教师把三维目标理解成三个目标, 所以完成“知识与技能”目标后就再附加一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要贯穿始终)。 就是讲完知识后让学生发挥一番,算是体现新课 程的理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成了“穿靴戴帽”。


《三只小猪》
第六届全国赛课教案 一年级

1、通过欣赏管弦乐《三只小猪》,学生能感 受乐曲快乐活泼的音乐情绪。 2、演唱主题、反复聆听主题,能从全曲中听 辨主题出现的次数,学习小提琴的简单知识。 3、能基本准确的合着音乐进行完整表演。


《 长江两岸的汉族民歌 》
第六届全国赛课教案 七年级

1、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 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的学习兴趣。 2、通过听、唱、演、创等活动方式体验感 受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并能 合作创编简单的劳动号子。

(三)知识与技能
(1)音乐基础知识 学习并掌握音乐基本要 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 奏、节拍、旋律、调式、和声 等)、常见结构、体裁形式、 风格流派和演唱、演奏、识谱、 编创等基础知识。


(2)音乐基本技能
学习演唱、演奏、创作的初 步技能,能够自信、自然、有表 情地演唱歌曲和演奏课堂乐器, 了解音乐创作的基本方法。在音 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 音乐实践活动中运用乐谱。
3、知识与技能: 熟悉《瑶族舞曲》的主题旋律,能用打击乐器、律 动、舞蹈等形式来表现《瑶族舞曲》。了解速度、 力度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 乐文化的融合》
第六届全国赛课教案 高一年级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对拉丁 美洲音乐产生兴趣,拓宽文化视野,尊重多元文化,树 立多元文化价值观。 2、过程与方法:聆听《告别》、《美丽的小天使》、 《小伙伴》三首作品,在感受、体验拉丁美洲音乐特点 的基础上,运用欣赏、比较、实践等方法进行赏析。 3、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印第安民间器乐音乐风格,听辨乐器音色, 准确说出乐器名称。 (2)认识墨西哥民间歌舞曲体裁“松”,初步掌握拉丁 美洲歌舞音乐特点 。 (3)初步认识探戈的音乐特点和舞姿特征,能够用简洁 的语言归纳。


3、运用模仿、体验、分析、合作表演、媒 体演示等方法,参与聆听、即兴律动、器乐 伴奏、创设情景等音乐实践活动,能较好理 解音乐特点。
《夏夜音乐会》
第六届全国赛课教案 三年级

1、通过学习歌曲《夏夜音乐会》,感受抒 情优美、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通过音乐体 验,感受夏夜的美好和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2、在聆听、视唱、模唱等方法中学习歌曲。 通过对比、轮唱表达歌曲情感。 3、认识变音记号、变拍子,能运用连续和 跳跃的方法表达歌曲情感。
(过程与方法--经历、体验、探索)


(3)分析并挖掘知识价值和教学内容的育人功能,确 定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的体验性目标的层次结构。
(情感与态度--感受、认同成三维目标的设计。
3.音乐教学三维目标举例:
目前三维目标的叙写并没有一个统 一的模式,教育界的专家及学者们的意 见主张也不尽相同。 大体有下面三种模式:
(3)教学目标表述不规范。
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不规范表述,如:“使学生„”、 “教会学生„”或“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让学 生„”、“提高学生„”等来陈述教学目标。易犯的错误是,行 为主体错位,往往是以教师主体,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4)教学目标的陈述不全面
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目标,而是一个问题的三 个方面,三者是和谐统一的整体。
第一种模式举例
《月亮月光光》
第六届全国赛课教案 四年级

1、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独奏”“二重唱”“童声合唱”的表现形式, 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
(2)结合歌曲《月亮月光光》认识常见的节奏音符、何止符、 连音线和渐强、渐弱等基本的音乐符号。



2、能力目标
(1)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 (2)能够探索三角铁、蛙鸣器以及木琴的演奏方法。并能运 用所给音源材料表现自然界的声音,并选择适当的演奏方法表 现乐曲的情绪。 3、情感目标: 通过聆听演奏、演唱、声音探究等活动,感受歌曲《月亮月光 光》所表达对“月色”的赞美之情;感受台湾童谣的风格,加 深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例二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1、通过对汉族民歌的学习与研究,培养学生热爱 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 2、通过欣赏、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 让学生感受和了解汉族南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形成原因及发展。

点评与建议:行为主体有误。建议作如下修改:
1、通过对汉族民歌的学习与研究,激发热爱民族 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 2、通过欣赏、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 感受和了解汉族南北民歌的风格特点、形成原 因及发展过程。

(3)音乐历史与相关文化知识
了解中外音乐发展的简要历史和有代表性 的音乐家,初步识别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音 乐。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 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特征。了解 音乐与艺术之外其他学科的联系,扩展音乐文 化视野。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 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 关系 。

1、感受朝鲜民谣,能准确、有感悟的演唱 歌曲《迎春谣》。 2、认识长鼓、伽倻琴,辨别其音色,有兴 趣体验并用长鼓为歌曲伴奏。 思考:此教学目标有无可完善之处?


《中国汉族民间舞蹈》
第六届全国赛课教案 高二年级

1、通过欣赏、探究、体验、创作的学习过 程,产生对秧歌的深厚兴趣,从而加深对汉 族民间舞蹈的认识。 2、通过对东北秧歌、陕北秧歌、胶州秧歌、 云南花灯的对比欣赏,总结流放民间舞蹈的 基本特征。 3、通过欣赏舞蹈《春天》,分析音乐要素 及舞蹈的动作特点,初步了解胶州秧歌的特 点;通过胶州秧歌基组合的学习,探究发现 胶州秧歌在动作、体态的特点,并能运用胶 州秧歌的动作素材,大胆的编创并展示舞蹈。
第二种模式举例
《森林铁匠》
第六届全国赛课教案 三年级

1、欣赏管弦乐曲《森林铁匠》,初步体验 乐曲情感,感受音乐形象; 师生交流、共同 分享音乐带来的快乐。 2、能模唱乐曲的主题旋律; 初步了解速度、 力度在音乐情绪中表现的作用; 自主探索打 击乐器和自制乐器的音色效果,尝试创作音 响故事《森林的早晨》。
2、 三维目标的设计步骤

(1)分析教材内容,抓住内容本质,根据课程标准要 求,选择知识技能的学习水平,确定结果性目标的层次 结构。
(知识水平--了解、理解、应用;技能水平--模仿、独立操作、迁移)


(2)分析知识发生、形成和应用的过程,研究并设计 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确定以过程与方法为主的 体验性目标的层次结构。

《瓷乐飘香 》
第六届全国赛课教案 八年级

1、聆听瓷乐合奏曲《青花叠韵》,感受和体 验音乐的古朴韵味。 2、通过赏析,了解瓷乐的相关知识,并能自 己动手用瓷笛、瓷器皿当乐器,积极主动参 与音乐体验和感受。 3、欣赏《江西民歌瓷乐联奏》,了解和熟悉 江西民歌,培育学生的民族情感。


《迎春谣》
第六届全国赛课教案 七年级
解读音乐三维目标及在教学中的运用
内容
一、对音乐学科三维目标的理解认识
二、三维目标的制订与表述、案例
一、 对三维目标的认识
1、三维目标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指对知识价值的理解和对学习主动性积 极性的提升 过程与方法 过程指知识发生、形成与应用的过程 方法指知识形成与应用知识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 指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

(4)表现程度 表现程度是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 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 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能 唱会歌曲”、“能背唱歌词”或是百 分之八十的学生都能完成并达到的方 案。
(二)教学目标叙写上的常见问题
(1)课程目标和课时目标混淆。
课程目标是要通过长时间、系统化的学习才能达成的目标, 而课时目标是一节课要达成的目标。诸如“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 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培养爱国情感”、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2)教学目标不具体。 教学目标太大或空洞,如:“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 展的人” 、“陶冶学生高尚情操”、“会用恰当的情绪和准确的 声音来唱这首歌”等,因不具体,难以评价。
( 2 )
行为动词
行为动词用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 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如欣赏、学唱、听辨、比 较等。 不能用诸如“培养、提高、灵活运 用”等笼统、模糊的术语,应用具体明确、可 操作的术语。
(3)行为条件
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 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等,如 “欣赏音乐主题„„”、“根据谱 例„„”等。


实践:修改、完善教学目标
例一:《鳟鱼》五重奏
1、 能初步形成听赏多声部的能力,了解变奏曲式 和变奏手法。 2、 尝试运用所学的音乐表现手法进行简单的变奏。

点评与建议:符合目标叙写方式。建议作以下 修改,更能全面体现三维内涵:
1、 听赏(行为动词)《鳟鱼》五重奏(行为条 件),感受(行为动词)多声部音乐(行为条 件)的艺术美感,初步形成听赏多声部作品的 能力(行为程度),了解变奏曲式和变奏手法。 2、尝试运用所学的音乐表现手法进行简单的变奏。

初中欣赏课:《瑶族舞曲》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欣赏学习,感知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多姿多彩; 体验少数民族不同的音乐文化风格,激发对少数民 族音乐文化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


在倾听、律动、舞蹈、歌唱、创编等多种形式的音 乐学习过程中,通过模仿与合作、体验与感悟、分 析与思考等活动,增进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知晓, 丰富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感受。
梁启超: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音乐和诗歌为精神教育的第一要件。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 (2)模仿 (3)探究 (4)合作 (5)综合

(1)体验
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在 音乐整体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 美过程的愉悦,体验与理解音乐的感 性特征与精神内涵。
(2)模仿 通过亲身参与演唱、演奏、编创等 艺术实践活劫,并适当地运用观察、比 较和练习等方法进行模仿,积累感性经 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 展奠定基础。
2、
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知识技能是基础
过程方法是桥梁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升华
3、
音乐课程三维目标的内涵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 观态度。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世界文化多样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