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学第1阶段练习题
最新经济社会学详细考试复习资料
经济社会学第一讲经济社会学总论学习经济社会学的意义(1)经济行为是社会行为的核心部分;(2)社会学、经济学都不是孤岛,学科发展有交叉也需要交流。
(一)什么是经济社会学?最早的名称:1898年涂尔干《社会学年鉴》中对社会学的分类关于经济的社会学研究(sociological approach to the economy)。
用社会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1、[日]富永健一:《经济社会学》:“经济社会学,是把经济行为及经济体系分别看作社会行为及社会体系中的一种形态或下属部门。
从这种观点出发,使用社会学的概念工具及理论体系,说明经济行为及经济体系的经济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外延的独立分支”。
2、[美]尼尔·斯梅尔瑟:1963年《经济生活社会学》:“研究社会生活中经济方面和非经济方面之间的关系,即两者是怎样交叉重叠,怎样互相影响的”。
“经济社会学是运用社会学原理和方法,探讨经济行为对于社会生活的作用,并且科学地分析经济结构和社会其他各种结构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3、中国学者孙本文《社会学原理》:“研究经济现象与其它社会现象的关系”费孝通《略论经济学》:“传统的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市场上的商品流通、供求关系、物价起落等等,而社会上人们物质和精神需要的变动,满足这些需要的物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消费的很多活动并不在市场上进行的,于是又产生了‘经济社会学’”。
1985年中国社会学首届经济社会学研讨会:“经济社会学以经济和社会现象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
运用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把经济现象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中进行分析研究。
既研究经济政策、经济发展引起的社会后果,也要研究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
(二)经济社会学的先驱经济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Swedberg:“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经逐渐发展成为社会学领域中充满生命力和颇有前景的一门学科。
”社会学的奠基人马克思、韦伯和涂尔干等都涉猎经济社会学,并对其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经济社会学复习题
经济社会学复习题1、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对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的批判,强调作为行动者的人的重要性,认为个人行为是社会学研究的最高原则。
社会现实是个人行为的结果,社会结构是由个人行为创造和维持的。
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往则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形式,或者说,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交换过程。
行为主义交换论:受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直接影响,尤其是斯金纳(条件反射/“刺激-反应”)的影响。
斯金纳通过实验发现,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随着一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的。
斯金纳将此推而广之到人类的学习行为上——虽然人类学习行为的性质比动物复杂得多,但也要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
社会交换的六个命题:①成功命题:行动者的某一行动越是频繁地得到回报,他就越可能再进行这类行动。
②刺激命题:如果人们在过去情境中的某种特定刺激伴随着对行动的回报,那么,现在的情境与过去的情境越相似,行动者也就越可能发生同样的行动。
(情境再现→行动再现)③价值命题:(“回报的程度可以在这里称之为价值”)行动的结果越有价值,行动者越有可能采取该行动。
④剥夺-满足命题:行动者在近期越是频繁地得到某种回报,该回报的追加对他来说越没有价值,他就越不愿进行带来这一回报的行动。
(边际效益递减)⑤攻击-赞同命题:a.当行动者的行动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或者得到意外的惩罚时,他就会愤怒并有可能采取攻击性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结果对他而言更有价值;b.当行动者的行动得到预期的回报,特别是回报大于其预期,或者没有收到预期的惩罚时,他就会为此高兴并有可能采取赞同/认同他人的行为,这种行为结果对他而言更有价值。
⑥理性命题:行动者会在理性选择的基础上决定其具体行为,其通常会选择那种对自己获利可能性较大的行为。
社会交换的基本原则是“公平分配”。
判断公平的标准为,一是交换参与者以往的经验,二是交换参与者的比较群体。
从根本上讲,社会交换应该是公平的,否则,就会使个体产生不公平的知觉而导致愤怒或罪恶感,社会就会发生混乱。
经济社会学试题
经济社会学试题经济社会学试题⼀、名词解释:1.利益:利益就是对⼈们未来有好处的事物,是指使⾏动者参与到某个场域的动⼒。
2.“嵌⼊”:微观⽅⾯指的是个⼈的社会活动(包括经济活动)不同程度地嵌⼊于社会关系⽹络中;中观或宏观层⾯指的是固化的社会⽹络。
3.“社会资本”:是指个体或团体之间的关联——社会⽹络、互惠性规范和由此产⽣的信任,是⼈们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给他们带来的资源4.“社会⽹络”:指社会个体成员之间因为互动⽽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体系,社会⽹络关注的是⼈们之间的互动和联系,社会互动会影响⼈们的社会⾏为。
5.资本主义:是指个体或团体之间的关联过程中,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给⾃⾝获取实际的或者潜在资源⼀种社会关系。
6.⼯业区:在城市发展战略层⾯的规划中,要确定各种不同性质的⼯业⽤地,如机械、义⼯、制造⼯业,将各类⼯业分别布置在不同的地段,形成各个⼯业区。
7.全球化:是个进程,指的是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流动冲破区域和国界的束缚,影响到地球上每个⾓落的⽣活。
全球化还包括⼈员的跨国界流动。
⼈的流动是物质和精神流动最⾼程度的综合。
8.场域:就是由⼀系列⾼低不等的社会位置构成,有⾃⾝独特实践逻辑的领域。
⼆、简答题:1.简述卡尔·马马克思的经济社会学思想;(1)重视利益的作⽤(2)⼀特定的阶段⽣产关系会与⽣产⼒相冲突,结果导致改⾰以及过渡到新的⽣产⽅式。
(3)济学、哲学、法律不能够独⽴地来理解⼈类社会,只是经济学、哲学等都会受到经济⼒量的影响。
(4)了经济利益以外的任何利益在经济⽣活中的作⽤都是微不⾜道的。
2.简述马克斯·韦伯的经济社会学思想;(1)学术语政治的分离,保持价值中⽴(2)历史的发展是没有规律的(3)利益通常是能被主管觉察到的,不存在超越个体⾏为者的客观利益(4)认为经济⾏为不仅仅收到经济利益的驱使,还收到传统的情感的驱使(5)两个相互适应的⾏为者的经济⾏为构成⼀种经济关系,他⾮常重视资本主义公司中的⾓⾊,他视之为⾰命的⼒量( 6)理性的资本主义。
经济学基础1-2章习题及答案
《经济学基础》第一章绪论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资源的稀缺性是指(D)。
A、资源的绝对有限性;B、资源的充足性;C、资源的稀少性;D、资源的相对有限性;3、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 )。
A、均衡价格理论;B、消费者行为理论;C、生产者行为理论;D、分配理论;4、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A )。
A、国民收入决定理论;B、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C、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D、宏观经济政策;5、解决“应该是什么”问题的经济学是( D)。
A、理论经济学;B、应用经济学;C、实证经济学;D、规范经济学;6、解决“是什么”问题的经济学是(C )。
A、理论经济学;B、应用经济学;C、实证经济学;D、规范经济学;7、以个别居民与厂商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A)。
A、微观经济学;B、宏观经济学;C、实证经济学;D、规范经济学;8、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B)。
A、微观经济学;B、宏观经济学;C、实证经济学;D、规范经济学;二、判断题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对)6、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存在稀缺性( 对)7、“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利用问题。
(错)9、实证经济学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经济学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 X)10、“人们的收入差距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的命题属于实证经济学问题。
( X)《经济学基础》第二章均衡价格理论习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会导致粮食制品的均衡价格下降( B )A、鸡蛋价格上升B、良好的天气情况C、牛奶价格上升D、收入上升2、下列因素中除哪一项以外都会使需求曲线移动( D)A、购买者(消费者)收入变化B、消费者偏好变化C、其他有关商品价格变化D、商品价格变化3、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汽车的价格上升,将导致( B)A、汽车需求量的增加B、汽车供给量的增加C、汽车需求的增加D、汽车供给的减少4、在需求和供给同时减少的情况下( C )A、均衡价格和均衡交易量都将下降B、均衡价格将下降,均衡交易量的变化无法确定C、均衡价格的变化无法确定,均衡交易量将减少D、均衡价格将上升,均衡交易量将下降5、粮食市场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当粮食产量因灾害而减少时( B)A 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粮食产量下降B 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粮食价格会更大幅度上升C 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粮食需求量会大幅度减少D 粮食生产者的收入不变,因粮食价格上升与需求量减少的比率相同6、政府把价格限制在均衡水平以下可能导致(C )A、买者按低价买到了希望购买的商品数量B、大量积压C、黑市交易D、A和C7、如果价格下降10%能使消费者的购买量增加1%,则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 C)A、富有弹性B、具有单位弹性C、缺乏弹性D、弹性不能确定8.下列哪种情况将导致商品需求量的变动而不是需求的变化( D)。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基础练习题(参考)-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基础练习题(参考)-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单选题]1.规定着社会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人们的意识形态的是()。
A.生产关系B.社会文明水平C(江南博哥).经济体制D.社会经济制度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第题考查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
社会经济制度规定着社会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人们的意识形态,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掌握“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知识点。
[单选题]3.人类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是()。
A.生产B.分配C.交换D.消费正确答案:D参考解京家题考查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它决定着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方式、数量和性质;分配和交换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
掌握“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知识点。
[单选题]5.劳动对象可以分为两类,下列属于未经人加工可直接纳入生产过程的自然物的是()。
A.面粉B.棉花C.矿石D.钢铁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物质资料生产。
劳动对象分成两类:一类是未经人加工可直接纳入生产过程的自然物,如原始森林的树木、地下埋藏的煤层和矿石等;另一类是经过人的劳动加工过的物质资料,如棉花、钢铁等原材料。
掌握“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知识点。
[单选题]6.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是这个社会的()。
A.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C.社会制度D.经济环境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上层建筑的概念。
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是这个社会的上层建筑。
掌握“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知识点。
[单选题]7.下列关于生产力和生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B.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C.生产关系处于经常变动之中,而生产力则具有相对稳定性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章节试题及答案:第一章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章节试题及答案:第一章(总14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章节试题及答案: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1.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D)。
A.消费B.交换C.分配D.生产2.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是(B)。
A.社会文明水平B.社会经济制度C.市场发达程度D.科技发展水平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特点和实质是(C)。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B.对社会財富的巨大浪费C.生产的相对过剩D.对经济发展具有强制性的暂时调节作用4.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是(A)。
A.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B.社会分工C.生产资料私有制D.市场经济5.随着经济的发展,(D)已逐渐成为市场体系的核心。
A.消费品市场B.生产资料市场C.劳动力市场D.资本市场6.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是(A)。
A.市场配置方式和计划配置方式B.市场配置方式和指令配置方式C.市场配置方式和指导配置方式D.指令配置方式和指导配置方式7.在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须具备的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D)。
A.生产场所B.地下矿藏C.交通道路D.生产工具8.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C)的变化开始的。
A.生产关系B.经济基础C.生产力D.上层建筑9.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商品经济的直接目的是(D)。
A.配置资源B.扩大生产C.获得利润D.商品交换10.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通常称为(D)。
A.社会制度B.生产模式C.经济框架D.经济体制11.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A)。
A.生产工具的变革B.分配方式的优化C.文化素质的提高D.生存环境的改变12.人类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是(B)。
A.生产B.消费C.交换D.分配13.在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存在的基本经济形态中,为了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态是(D)。
A.市场经济B.计划经济C.商品经济D.自然经济14.一定社会经济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称为(D)。
经济社会学试题
经济社会学[单项选择题]1、集体层面的影响使()足以成为社会秩序的基础A.互惠交换B.再分配交换C.普遍性交换D.协商性交换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2、()中的给予、接受和共享组成了一种社会保障或保险形式A.普遍性互惠B.平衡性互惠C.积极性互惠D.消极性互惠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3、每一收入增量中,用于消费的比重会随着储蓄比重的增大而减小。
该假设属于()理论。
A.生命周期理论B.持久收入的消费理论C.短期收入决定消费行为的D.边际效用理论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4、子女的消费量在全家消费量中所占的比重最大的家庭类型是()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C.联合家庭D.特殊家庭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5、根据新制度主义经济学观点,()导致了制度的产生与“路径依赖”。
A.效率B.理性C.进化D.信任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6、根据新经济社会学观点,()因素影响着制度的形成A.权力B.组织C.社会关系D.文化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7、根据新经济社会学观点,现实的经济秩序得以建立和维系的原因在于()。
A.制度安排B.普遍道德C.社会关系D.信任参考答案:C[多项选择题]8、市场交换的亚形式分别是()A.操作性交换B.协商性交换C.决定性交换D.生产性交换E.一体化交换参考答案:A,C,E[单项选择题]9、以学术交流为例,如果甲和乙交换彼此研究的文章,是();任何两名或三名教授之间的合著关系则是生产性交换;乙根据甲的要求评论其文章,后来乙收到了来自于甲的评论作为回馈是互惠性交换;甲评论了乙的文章,乙评论了丙的文章,而丙又评论了甲的文章,这就是普遍性交换。
A.协商性交换B.合作性交换C.生产性交换D.互惠性交换E.普遍性交换参考答案:A[多项选择题]10、在以下家庭生命周期中,情绪型消费行为较多的是()阶段A.单身阶段B.新婚阶段C.育儿阶段D.空巢阶段E.独居阶段参考答案:A,B[多项选择题]11、在以下家庭生命周期中,家庭可支配收入与消费程度上较接近的是()阶段。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基础练习题-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基础练习题-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单选题]1.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是()。
A.人改变生存环境B.从事政治活动C.物质资料生产(江南博哥)D.提高劳动技能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物质资料生产为人类提供基本的吃、穿、住、行等生存和生活资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单选题]5.()的对立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B.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C.劳动者和生产资料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单选题]6.下列要素中,不属于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要素的是()。
A.自然条件B.人的劳动C.劳动资料D.劳动对象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应具备的基本要素包括: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单选题]7.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C.科学技术进步D.社会阶层的利益分配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
[单选题]8.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这个社会的()。
A.生产力B.社会意识形态C.上层建筑D.经济基础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基础的概念。
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
[单选题]9.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B.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力的发展和变革C.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的性质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完全对立的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故选项B错误;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有什么样性质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性质的生产关系与之适应,故选项C错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故选项D错误。
社会学第一阶段复习思考题
社会学第一阶段复习思考题第一阶段复习思考题社会学是如何产生的?答:孔德(1798~1857)于1838年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大体设想,提出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被认为是社会学的创始人。
早期的社会学家斯宾塞、涂尔干、韦伯、马克思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如何正确把握?答:用一句话来概括:社会学就是研究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的一门科学。
具体来说,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有很多方面,包括社会结构、文化、社会变迁、社会角色、社会问题、社会功能、社会组织、社会行为、社会关系、社会互动、社会群体、社会分层与流动、社会控制等。
如何理解社会运行条件的主要含义?它与社会要素、功能主义、社会条件三种角度所做的研究的异同在哪里?答:社会运行条件是实现社会良性运行的主要内外部条件:人口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基本条件之一。
生态环境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另一个基本条件。
经济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决定性条件。
社会运行的政治条件。
社会运行的文化和心理条件。
转化加速期和转化效应。
后发展社会与后发展效应。
区别:社会因素主要是对影响和支配人类生活的因素的研究;功能主义主要是从影响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方面;社会条件主要受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条件的影响;社会运行条件主要是受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条件的影响。
童:这些都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研究。
如何将社会转型效应和后发效应理解为社会运行条件?答:所谓转型效应,主要是指由社会体制、社会结构等转换的不同步性而对社会运行产生的影响和制约。
如何理解社会运行机制的主要含义和分类?答:社会运行机制是指在人类社会正常运行过程中,影响这一运动的各种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因素影响和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简而言之,这是社会运行的“常规模式”。
社会运行机制是一个有机系统。
我们将其分为五个二级机制:权力、整合、激励、控制和保障。
如何把握社会运行动力机制、整合机制、激励机制、控制机制、保障机制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答:社会运行动力机制的内容包括社会需要是社会运行的动力源;社会运行动力机制的结构;社会运行动力机制的运作过程与手段。
自考经济社会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经济社会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经济社会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 经济发展模式B. 社会结构变迁C. 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关系D. 社会福利政策2. 在经济社会学中,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不包括()A. 自由竞争B. 价格机制C. 计划调节D. 私有制3.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阶层划分的主要依据?()A. 职业B. 收入C. 教育水平D. 个人兴趣4. 经济社会学认为,社会不平等的根本原因是()A. 教育不公B. 经济利益的不平等分配C. 法律制度的不完善D. 文化传统的影响5. 社会资本是指()A. 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B. 社会公共设施C. 社会组织的总和D. 社会道德规范6.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影响是()A. 技术进步B. 环境污染C. 文化冲击D. 经济依赖加剧7. 以下哪项不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A. 有限责任B. 股份制C. 家族经营D. 科学管理8. 社会福利的主要功能是()A. 促进经济增长B. 减少社会不平等C. 提高就业率D. 维护社会稳定9. 在经济社会学中,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A. 农村人口的自然增长B. 工业革命C. 政府政策D. 城市生活质量的提高10. 下列哪项不是经济社会学研究的内容?()A. 社会结构B. 经济发展C. 个人心理D. 社会政策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经济社会学研究的内容包括()A. 社会分层B. 经济发展C. 国际贸易D. 社会政策E. 文化差异12. 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主要目标包括()A. 利润最大化B. 社会责任C. 市场份额D. 技术创新E. 员工福利13. 社会不平等的表现包括()A. 收入差距B. 教育机会C. 职业地位D. 性别歧视E. 种族隔离14.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积极效应包括()A. 资本流动自由化B. 文化同质化C. 国际贸易扩大D. 技术传播加速E. 环境污染加剧15. 现代企业制度的构成要素包括()A. 有限责任制B. 股份制C. 家族制D. 公司治理结构E. 政府监管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6. 经济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经济与社会相互作用的学科。
《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一单元练习题附答案
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 作为商品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 C )A. 价值和价格B.劳动量和价值量C.必须是劳动产品且用于交换D.市场和市场经济2. 下列物品中属于商品的有(B )①农民生产出来的自己食用的粮食②百货商场未卖出的衣服③设计院为建筑公司设计的图纸④自然界的空气、阳光A. ①②③B. ②③C. ②③④D. ①④3. 商品两个基本属性是( A )A. 价值和使用价值B. 价值和价格C. 价值和交换价值D. 价值和价值量4. 通常说的商品“物美价廉”就是指( A )A.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B. 商品是价值和价格的统一体C. 商品的价值由使用价值决定D. 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5. 不同的商品生产者生产同一种商品,在同一时间,同一市场上以统一价格出售,有人赚钱,有人亏本。
这是因为( C )A. 劳动积极性不同B. 产品质量不同C. 劳动生产率不同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同6. 货币的本质是( B )A. 等价物B. 一般等价物C. 价值D. 金银7.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A )A.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B. 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C. 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D. 支会手段和世界货币8. 俗话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这里的钱是:( B )①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②实实在在的货币③观念中的货币④执行价值尺度A. ①④B. ①②C. ③④D. ②④9. 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是(B)A. 价格表现价值B.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C. 价值表现价格D. 价值围绕价格上下波动10. 价格和供求之间的关系是( B )A. 价格的变化决定供求关系的变化B. 供求关系的变化决定价格的高低C. 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影响价格的变化,但价格的变化不影响供求关系的变化D. 供求影响价格,价格也影响供求,二者相互影响11. 关于纸币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 就是人民币B. 代替金属货币执行价值尺度C. 就是货币D. 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12. 关于纸币、货币、一般等价物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 纸币是货币符号,能代替货币执行所有职能B. 三者没有本质区别C. 纸币与货币有区别,货币与一般等价物没有本质区别D. 三者产生的历史顺序是货币----一般等价物------纸币13.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中的“现有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A)A. 现时社会上同一生产部门内绝大多数生产者已经达到的生产条件B. 少数落后的生产者达到的生产条件C. 多数先进的生产者达到的生产条件D. 专门指劳动者的生产工具14. 小王来到职校后,发现自己的舍友都有手机,于是不顾自己家庭经济紧张的实际情况,要求自己的父母也给他买了一部手机,这是( A )消费心理。
《经济社会学》练习题题库答案
《经济社会学》练习题题库答案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经济社会学》练习题库答案一、名词解释题(每题4分)1.经济社会学:经济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系统的内在社会机制和外部社会联系及其变动与发展的一门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其本质是研究经济现象与非经济现象的关系。
2.嵌入性:美国经济社会学家卡尔?波兰尼在20世纪中期首创“嵌入性”(embeddedness)这一概念,指出了经济学理论家缺少关注的制度特征和市场的社会体系支持的影响力,非常关注经济行动的社会和文化嵌入性,以及经济制度的社会建构。
即经济行动与经济制度是嵌入到社会关系之中的。
3.经济行动:经济行动就是以尽量低的成本换取尽可能大的效用的行动。
4.资本主义精神:资本主义精神的实质既是一种世俗制欲的精神,又是以劳动为义务,以履行个人的职业责任为天职、合理而系统地追求利润的态度。
5.生产:是指在资源的约束条件下通过组合生产要素把各种投入品转化为生产品的过程或活动。
6.分配:是指居民提供生产要素后所得到的收入及其在总收入中所占的份额。
7.公共产品:由政府向居民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就是“公共产品”(public goods),如“公正”和“安全”以及公共教育、卫生保健、社会保障、城市建设等等。
8.财政:是指国家利用自身的权力,为维护其存在和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而参与公共产品的分配所形成的一种分配关系。
9.基尼系数:20世纪初的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C. Gini)根据洛伦茨曲线图找出了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这个指标就是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或称洛伦茨系数(Lorenz coefficient)。
如果用A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平均曲线之间的面积,用B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不平均曲线之间的面积,那么基尼系数I=A/(A+B)。
10.交换行动:交换行动是各经济社会主体为实现各自的需求而开展的相互交易资源的行动。
不同的学科对它有不同的理解,如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等。
社会学概论第1阶段测试题1b上传甄选
社会学概论第1阶段测试题1b上传(优.选)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社会学概论》第一章至第四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辨别是非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每题1.5分,共30分)1、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法国,它是欧洲社会、经济、政治、(√)2、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强调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
(√)3、社会冲突论的代表人物是社会学家韦伯。
(×)4、理论社会学是指从纯理论的角度来研究社会现象,探悉社会现象的原因及其相互关系。
(√)5、社会唯名论强调从整体的角度去研究社会。
(×)6、社会以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
(√)7、社会整合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明确提出来的。
(√)8、个体的社会化是以人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689、根据角色规范化的程度,可以将社会角色划分为先赋角色和自致角10、所有集合在一起的人群都是社会群体。
(×)11、企业、学校、政府部门、军队等是典型的次级群体。
(×)12、初级群体的功能只存在正功能。
(×)13、家庭是以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为基础的人类共同生活的14、转型时期我国家庭问题明显减少。
(×)15、开放性角色的开放程度是无限制的。
(×)16、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而引起的(√)17、青年时期的社会化一般是指一个人从少儿期结束到30岁左右。
18、个性的核心内容及形成、发展水平的标志是自我。
(√)19、文化是维护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团结的基础。
(√)20、文化具有共享性。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现代家庭的主要形式是(A )A、一夫一妻制B、二夫一妻制C、一夫二妻制D、一夫2、西方社会学界被公认为社会学的创始人的是(C )A、韦伯B、迪尔凯姆C、孔德D、马克3、当代社会学理论中侧重对社会系统的制度性结构进行功能分析的学A、冲突理论B、交换理论C、符号互动理论D、结构4、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社会的基础和本质是(B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上层5、将社会形态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A、社会赖以生存的方式B、社会组织形式C、分工的特点D、物质生产方式6、核心家庭主要是指( A )。
经济社会学第1阶段练习试题.doc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练习题考试科目:《经济社会学》第一章至第三章(总分100分)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 ____ 层次: 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 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 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1. 正式提出“经济社会学”之前的同义称谓是( A. “社会经济学” C. “经济的社会学研究”D.2. 经济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确立是以(A. 3. (A.经济行动是社会行动的一种形式B.经济行动是在社会屮定位的C.经济制度是社会建构D.经济与社会的相互关系4. “嵌入” Z 所以能成为新经济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归功于()对这一概念的扩充和发展。
A.波兰尼 格兰诺维特 C.斯梅尔瑟D.帕森斯5. 行动者在社会网络中()主要是指在结构上处于相同地位的一组行动者或节点。
A.角色 B.结构等效 C.位置D.关系对称性6. 当信息只从行动者A 流向行动者而行动者B 不向行动者A 提供信息时,两者Z 间的关系 就不是( A.关系对称性 B.结构等效 C.位置D.角色7. 新经济社会学对组织理论的贡献在于运用()解释经济组织现象。
A.社会资本 B.嵌入 C.社会关系网络D.文化共10分) )。
“经济生活社会学”“经济与社会” )为标志的。
B. 1985年格兰诺维特在《美国社会学杂志》上的文章1896年涂尔干创办的法国《社会学年鉴》 1974年富永健一主编的《经济社会学》1956年帕森斯和斯梅尔瑟的《经济与社会》 )属于宏观经济社会学的范畴。
B. C. D. )o8.处于社会网络屮的个人动员稀有资源的能力,是指()0C.角色D.网络分析方法9.在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中,人被假设为()。
初级经济基础章节习题:第1章 社会经济制度
2014年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章节习题:第1章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指的是( )。
A.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B.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C.畜牧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D.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2、( )是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
A.经济制度B.经济体制C.生产关系D.生产资料所有制3、随着经济的发展,( )已逐渐成为市场体系的核心。
A.消费品市场B.生产资料市场C.劳动力市场D.资本市场4、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市场中商品和要素的市场价值,这体现出其具有( )功能。
A.信息传递B.社会评价C.利益调整D.资源配置二、多项选择题1、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不同,它是( )。
A.相对于自然经济、产品经济而言的B.通过市场机制来引导和调节企业和居民的行为C.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商品经济D.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E.发达的商品经济2、商品经济存在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 )。
A.生产资料和产品分属于各个不同的所有者B.私有制的产生C.社会分工D.阶级的出现E.国家的产生答案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分工的产生过程。
畜牧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选项A是第二次社会大分工,选项D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2、【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经济体制的相关概念。
3、【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市场体系的相关概念。
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已逐渐成为市场体系的核心。
4、【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市场体系的功能。
二、多项选择题1、【正确答案】:BCDE【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不同点。
2、【正确答案】:AC【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经济条件。
2014年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章节习题:第2章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
《经济社会学》网上考试题库
为的“经济分析”。( )
A.人格第一
B.集体道德
C.金钱至上
D.理性选择
答案:D(P55)
4、西蒙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完全理性假定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
”的观
点。( )
A.有限感性
B.有限理性
C.价值约束
D.道德约束
答案:B(P56)
5、在整个经济行动的过程中,除了事先确定的目标之外,行动所涉及到的手段、
A.理性选择
B.利益约束
C.社会关系
D.社会结构
答案:D(P62)
9、以
为代表的经济人类学中的实质主义学派认为,经济行为是受到社会
结构与社会关系的巨大影响的。( )
A.斯密
B.波兰尼
C.熊彼特
D.诺思
答案:B(P67)
10、经济行动者在具体的人际关系与结构中的
产生了行动者彼此之间的信
任感,并有效地防止了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 )
A.《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B.《神圣家族》C.《共产党宣言》D.《资本论》
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共有 2 题,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正确,不选、错选或多
选均得 0 分,漏选则按选对率计分,每题分值为 3 分)。
1、经济社会学的研究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 )
A.微观
B.中观
C.宏观
D.主观
选均得 0 分,漏选则按选对率计分,每题分值为 3 分)。
1、新经济社会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哪些?( )
A.社会网络
B.组织
C.文化因素
D.社会结构
E.政府
答案:ABC(P32)
三、判断题(共有 3 题,根据题意判断正误,认为正确则在括号里划√,认为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练习题考试科目:《经济社会学》第一章至第三章(总分100分)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 正式提出“经济社会学”之前的同义称谓是( )。
A. “社会经济学”B.“经济生活社会学”C. “经济的社会学研究”D.“经济与社会”2. 经济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确立是以( )为标志的。
A. 1985年格兰诺维特在《美国社会学杂志》上的文章B. 1896年涂尔干创办的法国《社会学年鉴》C. 1974年富永健一主编的《经济社会学》D. 1956年帕森斯和斯梅尔瑟的《经济与社会》3. ( )属于宏观经济社会学的范畴。
A. 经济行动是社会行动的一种形式B. 经济行动是在社会中定位的C. 经济制度是社会建构D. 经济与社会的相互关系4. “嵌入”之所以能成为新经济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归功于( )对这一概念的扩充和发展。
A. 波兰尼B. 格兰诺维特C. 斯梅尔瑟D. 帕森斯5. 行动者在社会网络中( )主要是指在结构上处于相同地位的一组行动者或节点。
A. 角色B. 结构等效C. 位置D. 关系对称性6. 当信息只从行动者A流向行动者B,而行动者B不向行动者A提供信息时,两者之间的关系就不是( )。
A. 关系对称性B. 结构等效C. 位置D. 角色7. 新经济社会学对组织理论的贡献在于运用( )解释经济组织现象。
A. 社会资本B. 嵌入C. 社会关系网络D. 文化8. 处于社会网络中的个人动员稀有资源的能力,是指( )。
A. 社会资本B. 嵌入C. 角色D. 网络分析方法9. 在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中,人被假设为()。
A. 社会人B. 理性人C. 道德人D. 经济人10. 与理性选择理论不同,新经济社会学是一种( ) 研究视角。
A. 个体主义方法论B. 结构功能方法C. 整体主义方法论D. 还原论方法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2至4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 “新经济社会学”之所以称之为“新”,主要是由于在概念与方法上提出了()。
A. 格兰诺维特于1985年提出B. 提出了“嵌入”概念C. 美国社会学学会年会采用了这个称谓D. 为了区别于旧经济社会学E. 引入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2. 经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概括来说包括( )。
A. 经济组织B. 经济行为C. 经济结构D.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E. 经济体系3. ( )被称为新经济社会学的“概念伞”。
A. 社会资本B. 嵌入C. 社会网络D. 经济的社会建构E. 文化4. 新经济社会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
A. 社会资本B. 社会网络C. 组织D. 文化因素E. 制度5. 新经济社会学的发展与以下( )学术领域的发展密不可分。
A. 理性选择社会学B. 新制度主义经济学C. 社会经济学D. 心理—社会—人类的经济学E. 交易费用经济学6.社会理性关注的主要因素是()。
A. 利益B. 权力C. 地位D. 声望E. 道德7. 根据理性选择理论,个人行动的目标只是使个人最大限度地获得()。
A. 价值B. 利益C. 效用D. 权力E. 地位8. 经济行动的假设包含基本要素是()。
A. 行动主体B. 行动对象C. 行动目标D. 行动决策原则E. 行动结果9. 有关经济行动结构上,社会学与经济学主要争论在于()。
A. 目标设定B. 手段设定C. 目标—手段关系D. 行动决策E. 目标后果10. “有限理性”理论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完全理性假定批判的主要观点有()。
A. 目标多元和矛盾B. 不完全信息C. 环境的复杂性D. 个人认知能力限制E. 决策的次优选择三、判断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对的打“√”,错的打“×”,不需要改错。
)1.涂尔干的工业社会的有机团结就是建立在社会分工系统基础上的社会整合。
( )2.韦伯的“形式上的合理”就是指计算理性。
( )3. 新经济社会学在文化领域里的贡献,就是对非市场领域的经济现象的强调,这开创了经济社会学家研究“经济”的新局面。
()4.社会化是社会结构通过价值内化转化为行动者内在规范的“嵌入”过程。
()5.行动者对环境的理解与解释,实际上是一个客观环境主观化的社会建构过程。
()四、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 比较经济学家的经济社会学思想之异同2. 与“旧”经济社会学的比较,新经济社会学的特征。
3.为什么说经济行动是社会行动的一种特定类型?五、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20分)1. 比较分析经济学、社会学和经济社会学三者理论体系的异同和关系。
附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B.2、D.3、C.4、B.5、C.6、A.7、C.8、A.9、D. 10、C.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BE.2、BCE.3、BD.4、BCD.5、ACDE.6、BCDE.7、BC.8、ACD.9、AC 10、BD三、判断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2、√3、√4、√5、√四、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1. 比较经济学家的经济社会学思想之异同经济学家中的经济社会学思想,大致可以分为两个主要传统路线:自由主义传统和制度主义传统。
自由主义传统是经济学主流理论趋向,强调自由市场机制内在因素解释经济和社会发展。
制度主义传统则强调从市场以外的非经济因素解释经济和社会发展。
以斯密的古典学派和马歇尔的新古典学派为代表,主张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机制。
前者认为“看不见的手”导致社会公共利益发展和国家发展;后者认为是个人“偏好”和组织行为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注重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及其上层建筑的社会政治制度之间关系,提出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规律,强调通过对生产方式变革,进而推动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制度主义传统的经济学家源于德国“新”“旧”历史学派,反对工业化的世界主义,主张民族国家经济体制是源自其历史阶段和传统,可与自由市场机制并行发展。
熊彼特主张可以通过企业家创新的内在动力推动制度变革从而使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凡勃伦等制度学派主张社会发展取决于制度变革,从生产技术制度和财产所有制度角度解释资本主义社会。
凯恩斯沿袭制度主义传统从国家主义的政府干预角度提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变革方案。
2. 与“旧”经济社会学的比较,新经济社会学的特征。
“新经济社会学”这个概念主要是指那些采用网络理论、组织理论以及文化理论来研究经济现象的社会学取向。
“旧”经济社会学,主要指工业社会学和帕森斯、斯梅尔瑟等人关于经济和社会的观点。
新经济社会学的特征首先体现在新经济社会学的理论取向上——强调中观层面,尤其是强调中观层面在联结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时的作用。
其次,新经济社会学的研究主题更关注经济行动者何以是社会行动者的一分子,经济行动者的行为又是如何嵌入于他们所置身于其中的社会结构中,以及这些社会结构是如何被社会性地建构起来的。
再次,在研究方法上,随着新经济社会学的研究者对宏观结构和宏观过程的关注程度的上升,解释性方法很快成了新经济社会学的主要方法,抽样调查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
虽然从整体上来说,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并没有被完全放弃,但对经济现象的简单描述越来越少。
第四,新经济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应用更强调理论性,它的研究成果与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目标往往不直接相关,大多被用于解释新兴的经济现象。
最后,在对待相关学科的态度上,新经济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已经突破传统社会学的领域,他们思考的问题包括那些通常被认为是经济学核心命题的东西,如生产、消费、交换等,而且他们的观点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取代经济学的解释”。
3.为什么说经济行动是社会行动的一种特定类型?在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中,经济活动的参与者被视为一种原子化的“经济人”,其行动的决策遵循理性选择与最大化原则,行动目标是最大限度地获得个人经济利益,增加个人的效用。
社会学家把经济行动视为社会行动的一种特定类型。
其理由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行动目标的选择本身是行动者与其行动环境互动的过程。
行动本身就创造了行动的目标。
行动是多重动机的混合,是利益动机与非利益动机的混合第二,经济决策除了狭隘的“经济理性”之外,还存在着其他各种“社会理性”。
除了经济利益之外,其他有“价值”的事物——如权力、声望等——也可以成为个人经济行动的目标与出发点,从而限定着理性本身。
五、论述题比较分析经济学、社会学和经济社会学三者理论体系的异同和关系。
经济学与社会学在行为分析、交换理论和系统理论的分析上具有相似性;而在行为理论的性质、经济性交换与社会性交换和系统与均衡三个方面分析上具有区别性。
从相似性上说,其一,两者均以行为理论是理论的基础,从逻辑上推导从学科的中心概念。
其二,社会学和经济学一样,都研究通过相互行为实现的欲望满足问题。
其三,市场经济体系这一整体概念.是以作为社会事实的价格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
根据帕森斯的社会系统论,经济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经济学和社会学在系统理论上是一致的。
经济学与社会学的明显差异之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经济学和社会学在行为理论作为理论的性质上,是基本上不同的。
其次,经济学和社会学对交换的理解范围,即通过交换而满足的欲望性质和对被交换的商品的性质的理解根本不同。
最后,在建立系统时,经济学是机械论的,社会学是有机论的、功能主义的。
在方法论上,经济社会学作为经济学和社会学的交叉学科,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两者的研究方法,采用了折中的方式,取两家所长,构成了自己特殊的研究方法: ( 1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 2 )坚持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 3 )坚持调查研究与科学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