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7年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点(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第 1 页
附件5
2017年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点审核结果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专业学位类别 代码及名称
0852b 工程博士 0952b 兽医博士
单位代码及名称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10086 河北农业大学 10113 山西农业大学 10504 华中农业大学 1071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051b 临床医学博士
10114 山西医科大学 10161 大连医科大学 10286 东南大学 10343 温州医科大学 10392 福建医科大学 10660 贵州医科大学 10678 昆明医科大学 10752 宁夏医科大学
1052b 口பைடு நூலகம்医学博士
10062 天津医科大学 10226 哈尔滨医科大学 10392 福建医科大学 10598 广西医科大学 10631 重庆医科大学 11065 青岛大学
附件5
2017年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点审核结果
(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
专业学位类别 代码及名称
0451b 教育博士
单位代码及名称
10028 首都师范大学 10065 天津师范大学 10094 河北师范大学 10165 辽宁师范大学 10345 浙江师范大学 10446 曲阜师范大学 10476 河南师范大学 10542 湖南师范大学 10681 云南师范大学 10762 新疆师范大学 11078 广州大学 11117 扬州大学
1057b 中医博士
10199 长春中医药大学 10471 河南中医药大学
第 2 页
0852b 工程博士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10145 东北大学 10216 燕山大学 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10255 东华大学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10459 郑州大学 10486 武汉大学 10532 湖南大学 10558 中山大学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10674 昆明理工大学 107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河南师大教育管理硕士培养方案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管理)培养方案时间:2012-05-05 03:17来源:未知作者:huawenuser 点击:135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管理)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较高理论素养与实践工作能力,较高水平的中小学基础教育管理人才。
此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如下: 1 .热爱教师职业和教育工作,有志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事业心、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管理)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较高理论素养与实践工作能力,较高水平的中小学基础教育管理人才。
此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如下:1.热爱教师职业和教育工作,有志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事业心、责任感强。
2.具有较宽厚的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掌握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方面视野开阔,现代意识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研究能力。
3.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4.身心健康。
二、报考条件与招生对象1.报考条件:具有学士学位,年龄一般在45岁以下,具有三年以上第一线教学或管理经历,热爱本职工作,思想政治素质好,业务较强,身心健康。
未获得学士学位的中学教师或教育管理人员,除满足上述条件外,还应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和中学一级教师职务。
2.招生对象:在职的普通中学专职教师或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其他中等学校的文化基础课专任教师和有中学教师职务的教研员。
三、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
采用脱产学习与在职攻读学位相结合的方法:第一年脱产学习;第二、三学年回原单位学习,每年集中若干次集中授课,同时,结合本职工作撰写学位论文。
四、研究方向教育管理五、课程设置按一年安排课程学习。
课程设置以宽、新、实为原则,分为学位课程、专业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每个学员至少修满35学分。
具体为:课程名称(一)学位课程(15学分)1.马克思主义理论 3学分2.教育学原理 3学分3.教育管理学 3学分4.教育心理学 3学分5.英语 3学分(二)专业必修课程(15学分)1.学校管理专题研究 3学分2.教育评价学 3学分3.教育政策与法规 3学分4.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3学分5.教育技术学 3学分(三)选修课程1.基础教育比较研究 2学分2.教育哲学 2学分3.教学论专题研究 2学分4.教育改革与发展专题研究 2学分5.中国教育史 2学分6.外国教育史 2学分7.计算机应用基础 1学分六、教学方式(一)以课程学习为主,采取讲授、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案例教学,强调学生自学,组织咨询辅导。
学校课程与教学-教育博士

河南师范大学学校课程与教学专业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5171)2018年8月为有效开展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和教育部《关于开展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特制定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造就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领域的复合型、职业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对教育事业发展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扎实宽广的教育专业知识,能够创造性地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复杂问题,胜任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等领域的高层次实际工作。
二、招生对象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招收对象是具有硕士学位、有5年以上教育及相关领域全职工作经历、具有相当成就的中小学教师和各级各类学校管理人员。
三、学习年限及培养方式教育博士培养采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为四年。
我校教育博士按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
全日制博士生原则上在学制内必须脱产学习。
非全日制博士生采用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第一学年课程学习期间和第四学年第一学期论文撰写期间必须脱产学习。
培养过程包括课程学习、综合考试、实践环节、开题报告、论文写作与论文答辩等环节。
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小组集体指导。
四、课程设置和教学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应符合教育发展对专业化管理者和决策者、专家型教师及教育家培养的总体要求,课程内容要反映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前沿水平;课程结构应体现综合性、专业性和实用性;课程教学采用模块课程和学分制;课程教学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专题研讨、现场研究、案例分析及教育调查等方法,并加强课前自学、课后作业和网上辅导等环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需要完成的课程总量应不少于23学分。
课程安排如下:(一)公共课(5学分)(二)教育理论(不少于8学分)(三)教育研究方法(不少于4学分)(四)教育实践研究(不少于6学分)五、综合考试(中期考核)课程学习阶段完成后,博士研究生需在入学后的第五学期初之前参加院系所组织的中期考核以及相应的综合考试。
2017年河南师范大学招聘工作人员(博士)方案(150人)

2017年河南师范大学招聘工作人员(博士)方案(150人)为大家提供《2017年河南师范大学招聘工作人员(博士)方案(150人)》,更多事业单位招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河南师范大学2017年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博士)方案根据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印发的《河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规程》(豫人社〔2015〕5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意见》(豫人社事业[2016]4号)文件规定和精神,我校拟面向社会招聘工作人员150名,学历要求均为博士。
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公开招聘方案。
一、学校简介河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建校历史较长的省属重点大学,2015年跨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是河南省第三所省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
学校北依巍巍太行,南滨滚滚黄河,位于京广、太荷铁路交汇处的豫北名城新乡市,坐落在广袤的牧野大地、美丽的卫水之滨。
河南师范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23年的中州大学(原国立河南大学前身)理科,1953年与平原师范学院合并,改称河南师范学院,后更名为新乡师范学院。
1985年始称河南师范大学。
目前,各类学生48000余人,在岗教职工2400余人,专任教师1700余人。
二、公开招聘工作组织领导学校成立由校主管领导、组织部、监察处、人事处、教务处、科技处、社会科学处、研究生院、学生处等部门负责人组成招聘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人事处处长任办公室主任。
人事处具体负责招聘的组织、协调工作。
三、招聘岗位、专业及人数根据我校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空缺情况和学校发展需要,招聘150名博士研究生。
详见附件《河南师范大学2017年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博士)一览表》。
四、招聘条件(一)应聘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遵守宪法和法律;3.具有良好的品行;4.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5.2017年12月31日之前在国内取得博士学历和学位证书的博士研究生及取得教育部学历学位认证的海外院校毕业博士研究生;6.岗位所需的专业和其他条件(详见附件《河南师范大学2017年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博士)一览表》)。
师范大学博士培养方案

师范大学博士培养方案1. 引言师范大学博士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具有深厚学术素养、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level人才而设计的。
本文档将对师范大学博士培养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2. 培养目标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目标在于培养具有以下特点和素养的研究型人才:•具有扎实的学术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能够开展高水平的研究工作;•具有国际视野和跨学科能力,能够在学术界和行业中独立担任职务;•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3. 培养流程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分为以下几个步骤:3.1 选课阶段博士研究生入学后,需要根据自身的研究方向选择相应的课程。
选课阶段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并深入研究相关领域的前沿进展。
3.2 研究计划阶段在选课阶段结束后,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兴趣确定自己的研究计划,并提交给导师审核。
研究计划阶段的目标是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和熟悉研究领域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并形成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案。
3.3 研究生学术活动阶段在完成研究计划后,学生需要参加各类研究生学术活动,包括学术讲座、研讨会、学术报告等。
这些学术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增加学生与其他研究者的交流和合作。
3.4 学术论文撰写阶段学生在研究生学术活动阶段需开始撰写学术论文,并与导师进行指导和讨论。
学术论文撰写阶段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研写作能力,并为学生的论文发表做准备。
3.5 学位论文答辩阶段学生在完成学术论文撰写后,需要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由导师和其他专家组成,学生需要通过答辩来证明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水平。
4. 培养要求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如下:•完成培养计划中规定的课程学习,并取得合格的学分;•参与学术活动,包括学术讲座、研讨会、学术报告等;•撰写学术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参与科研项目,并取得具体的成果;•通过各类考核和评价。
5. 培养支持为了保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效果,学校提供以下支持:•导师制度:每位学生都会有一位导师指导和帮助;•学术资源:学校提供丰富的学术资源,包括图书馆、实验室、科研经费等;•学术交流:学校定期举办学术交流活动,提供与其他研究者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河南师范大学选拔优秀硕士研究生硕博连读攻读博士学位的办法

选拔优秀硕士研究生硕博连读攻读博士学位的办法(试行)为提高我校博士生源质量,为博士研究生培养奠定良好的生源基础,根据教育部关于博士研究生招生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特制定硕士研究生硕博连读攻读博士学位的选拔办法。
一、报名对象相关专业全日制二年级在校优秀硕士研究生,可以申请硕博连读攻读博士学位。
二、报名条件1.身体健康,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科研作风,遵守校纪、校规,没有受过任何处分。
2.申请硕博连读的研究生,需按培养方案的规定修完已经开设的硕士学位课程,并取得规定的学分,各科成绩优良。
3. 具备较强的科研潜力,攻读博士学位的目标明确,有望取得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具体表现为:(1)博士阶段研究内容来源于指导教师的国家级项目或省部级重点项目,属于本学科学术前沿,具有重大的理论或应用价值;(2)博士指导教师对研究课题的实施方案和技术路线进行了初步论证,具备开展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条件,并且指导教师研究经费充足;(3)博士指导教师对硕博连读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预期科研成果提出明确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该要求要高于河南师范大学及相关学院对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
4.如果是跨学科攻读博士学位,需说明两个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已有的学科基础对博士阶段研究工作的支撑作用。
三、名额分配及指标使用1.本着注重潜能、严格筛选、宁缺毋滥的原则,我校每个博士招生专业招收硕博连读人数1—2人。
2.硕博连读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占当年度导师的招生指标。
四、选拔办法1.本人申请,填写《硕博连读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表》,由硕士阶段指导教师填写评价意见,博士指导教师对该研究生博士阶段的研究内容和预期成果进行规划,提交所在学院初审。
2.学校统一组织硕博连读研究生综合考试,考试内容包括外语水平测试、专业基础知识测试和综合能力测试三部分(所申请专业方向的考试科目按照当年公布的博士招生专业目录),每部分100分,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三小时,任何部分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河南师范大学文件

河南师范大学文件校研字〔2011〕6号签发人:杨林关于印发《河南师范大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计划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校内各有关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计划实施办法(试行)》已经校长办公会研究通过,现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师范大学二○一一年六月十三日河南师范大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计划实施办法(试行)第一条为支持我校博士生争创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促进高水平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对象(以下简称培育对象)的选拔按照“好中选优、宁缺毋滥”的原则进行,从第二次获得一等奖学金的博士生中选拔,培育对象名额不超过同级博士生人数的10%。
每位培育对象学校资助科研经费4万元(人文社会科学为2万元),同时享受博士生特等奖学金。
第三条申请成为培育对象的博士生必须完成学位论文开题工作,同时还应具备以下条件:1、选题立论新颖,为本学科前沿,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2、所研究课题有较大的创新性,有望取得原创性成果;3、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已取得过一定的科研成果。
第四条申请与审核程序:1.申请培育对象者一般在入学后的第四学期初提出申请。
由申请人填写“河南师范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计划申请表”,按学校要求提出创优计划、预期成果,并提出资助申请;2.申请人的指导教师和二位国内外同行知名教授提出推荐意见,填写“河南师范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计划教授推荐表”;3.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进行初审并签署意见;4.研究生学院组织专家对申请材料进行评审,拟定培育对象。
校内公示7天后,报分管副校长批准。
第五条科研经费根据学位论文研究进展情况分两次拨付。
科研经费资助依据学校有关的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办法报销。
报销时需本人、指导教师及研究生学院院长签字。
经费使用范围为:各类科研项目申报、调研费用(包括资料的搜集,必要的差旅费)等;与学位论文科研相关的小额仪器设备费、实验材料费等;合作交流费用、学术论文发表版面费等。
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二、培养任务1.深化理论学习:注重学生对教育技术学领域的主要学科基础理论、专业基础知识和前沿发展趋势的系统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求索的能力。
2.开展专业研究:通过导师引领下,指导学生进行科研项目实践,培养学生对教育技术学领域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能力,提升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3.学术论文写作:培养学生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术表达能力,推动学生的研究成果转化和发表。
4.学术交流与合作:引导学生参与学术会议、学术报告等学术交流活动,增强学生与同行研究者的交流合作能力。
5.教学实践:帮助学生参与高校或教育机构的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
三、培养方案1.学制和学分要求:全日制攻读学制为3年,学分要求为30学分。
2.培养方案:(1)必修课程:教育技术理论与方法数字化学习与教学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课程设计与评价教育信息化技术教育技术管理与评价(2)选修课程:教育心理学网络教育技术与管理多媒体教学设计与开发教育游戏与虚拟实践教育数据挖掘与分析线上教育管理与评价(3)科研实践:博士研究生第一学期开始,由导师指导学生选题,参与科研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全程跟踪指导,并帮助学生进行论文撰写和学术交流。
四、培养保障1.导师制度:每位学生由一位主导教师负责指导,并组成教学团队,根据学生的学术背景和发展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2.学术资源:学校配备了一流的教育技术学研究团队和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术研究环境和资源支持。
3.学术交流:学校定期组织学术交流会议、学术报告和学科论坛,提供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学术活动。
4.科研项目:学校积极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和企事业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五、毕业要求1.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学生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取得学校颁发的博士学位。
教育管理博士培养计划

教育管理博士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计划的培养目标是为教育管理相关领域培养高素质硕士研究生,使其掌握教育管理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技能,能够独立开展教育管理相关研究,具有教育管理和教学管理方面的应用能力。
二、培养课程
(一)基础理论课程,包括教育学原理、教育管理学、教育政策与较策等。
(二)专业理论课程,包括高等教育管理、基础教育管理、学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三)研究方法课程,包括教育管理研究方法、统计学方法、问卷与样本设计等。
(四)英语阅读与写作。
三、论文训练
(一)选择专业导师指导,设定论文。
(二)撰写论文提案,进行学术交流与修改。
(三)开展论文数据集合与整理工作。
(四)撰写论文,提交审阅与修改。
(五)公开答辩论文,通过学位论文评议。
四、毕业要求
学生应完全学习规定课程,通过论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
以上为"教育管理博士培养计划"的一个示例内容,具体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完善。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2017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

070205 凝聚态物理
生物学
071002 动物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083001 环境科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081103 系统工程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100402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公共管理
120405 土地资源管理
应用经济学
020205 产业经济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080703 动力机械及工程
工商管理
120202 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 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马克思主义理论
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力学
080102 固体力学
080104 工程力学
基础医学
100102 免疫学
物理学
070205 凝聚态物理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080701 工程热物理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082502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学位授予单位名称 东北农业大学 哈尔滨医科大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
哈尔滨商业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海事大学 东华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一级学科名称
不再保留的二级学科授权点
园艺学
090202 蔬菜学
口腔医学
100302 口腔临床医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70402 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
核科学与技术
082703 核技术及应用
中国语言文学
050101 文艺学
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03050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河南师范大学文件

河南师范大学文件
校研字〔2017〕4号
关于下达2017年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的通知
校内各有关单位:
2017年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经个人申报、学院推荐、专家评审、校内公示等程序,共评选立项文、理科重点项目各5项;文、理科一般项目各10项;文科自选项目14项,理科自选项目16项,共计60项。
现予以公布,请各有关单位按照《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资助管理办法(试行)》(校研字〔2011〕5号)认真执行。
附件:1.2017年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一览表(文科)
2.2017年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一览表(理科)
河南师范大学
2017年6月23日
附件1
2017年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一览表(文科)
附件2
2017年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一览表(理科)
河南师范大学校长办公室 2017年6月23日印发。
教育学原理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教育学原理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40101,授教育学博士学位)一、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2.使学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3.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二、本学科设置如下研究方向1.教育基本理论2.教育研究方法论3.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三、学习年限本学科、专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
四、学分要求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29学分。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53学分。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1.博士生必须修完规定课程,按期完成课程所要求的相关文献研究和课程论文。
2.博士生修完规定课程并全部合格,可申请进入中期考核。
博士生中期考核的核心内容是综合考试,其他还包括学术活动情况、论文发表情况和思想品德等方面,由研究所给出学生综合成绩。
综合考试由研究所组织教师命题,考试内容应涵盖本专业基本理论和前沿动态。
未通过综合考试者视为中期考核未通过。
博士生只有在通过中期考核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开题撰写阶段。
未通过中期考核的博士生半年后方可再次申请进行中期考核。
第二次未通过中期考核或四年内未通过中期考核且无特殊理由者,将被中止学业。
3.博士生通过中期考核后进入开题环节时,须提交文献综述报告和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报告中博士生应阅读大量中外文献,相关文献的阅读量不少于80篇(部),其中外文文献至少应占1/3。
博士生应对所读的重要文献加以分析和综合归类,阐述其主要理论、观点和方法,指出现有研究已经解决的问题、所做出的贡献和不足之处,由此提出自己要研究的问题。
开题报告未获通过者,可在半年内再次开题;再次开题仍未获通过者,将被中止培养。
开题报告获通过后最少1.5年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河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制实施办法(试行)

河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制实施办法(试行)为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健全完善科学公正的博士招生选拔机制,充分发挥博士生导师和专家组在博士招生中的主导作用,提高博士生招生选拔质量,规范有序推进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制的实施,特制定本办法。
一、选拔原则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基本原则,坚持按需招生,德智体全面衡量,知识水平、科研能力与培养潜力考核并重,导师审核与学校考核相结合,择优录取,宁缺勿滥,积极慎重推行博士招生的“申请考核”制。
二、申请条件1.申请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博士研究生报考条件,且是应届硕士研究生(录取年份的9月1日前应能取得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
2.申请者外国语语种仅限英语,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1)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成绩合格或不低于425分;(2)雅思成绩不低于5.5分;(3)托福成绩不低于85分;(4)曾在英语国家留学或连续工作一年以上;(5)在英文国际期刊上(会议论文除外)以第一作者发表英文学术论文2篇以上。
3.申请者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科研能力和培养潜质,已取得一定的学术成果。
学术成果包括以下任一项:(1)作为主要成员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三等奖前2名,二等奖前3名);(2)作为第一作者发表与申请学科相关的高水平学术论文。
报考自然科学专业的考生须以第一作者在SCI二区及以上期刊至少发表1篇(导师第一作者,学生第二作者的,视学生为第一作者),报考社会科学专业的考生须以第一作者在二级顶尖及以上期刊至少发表1篇(导师第一作者,学生第二作者的,视学生为第一作者);(3)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或导师外第一发明人);(4)在全国研究生创新竞赛中,获国家级二等奖及以上。
(5)或其它经学校认定可以体现申请人学术与科研创新能力的高水平成果。
三、招生专业及名额我校所有已经招收三届博士研究生的专业可实施“申请考核”制。
每专业通过“申请考核”制录取的名额一般不超过当年该专业录取总计划的50%,每导师一般限1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师范大学
教育领导与管理专业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45173)
2018年8月
为有效开展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和教育部《关于开展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特制定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造就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领域的复合型、职业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对教育事业发展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扎实宽广的教育专业知识,能够创造性地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复杂问题,胜任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等领域的高层次实际工作。
二、招生对象
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招收对象是具有硕士学位、有5年以上教育及相关领域全职工作经历、具有相当成就的中小学教师和各级各类学校管理人员。
三、学习年限及培养方式
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采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为四年。
我校教育博士按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
全日制博士生原则上在学制内必须脱产学习。
非全日制博士生采用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第一学年课程学习期间和第四学年第一学期论文撰写期间必须脱产学习。
培养过程包括课程学习、综合考试、实践环节、开题报告、论文写作与论文答辩等环节。
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小组集体指导。
四、课程设置和教学
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应符合教育发展对专业化管理者和决策者、专家型教师及教育家培养的总体要求,课程内容要反映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前沿水平;课程结构应体现综合性、专业性和实用性;课程教学采用模块课程和学分制;课程教学要重视运
用团队学习、专题研讨、现场研究、案例分析及教育调查等方法,并加强课前自学、课后作业和网上辅导等环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需要完成的课程总量应不少于23学分。
课程安排如下:
(一)公共课(5学分)
(二)教育理论(不少于8学分)
(三)教育研究方法(不少于4学分)
1授课组成员:李帅军、宋晔、叶海智、刘冬梅、张英丽、罗红艳、李醒东、姚文峰、李玉芳、李明、程永佳、王郁雯、崔振成、朱珂、卜彩丽、熊建萍、涂诗万、苗学杰。
(任课教师组合商议后确定)。
(四)教育实践研究(不少于6学分)
五、综合考试(中期考核)
课程学习阶段完成后,博士研究生需在入学后的第五学期初参加院系所组织的中期考核以及相应的综合考试。
中期考核办法采取综合评价方式。
主要目的是评价学生课程学习状况和论文写作资格。
考生在完成(主要)课程学习后,需围绕主要研究方向,在理论运用、文献述评、实践研究三方面形成一篇2万字左右的研究报告。
考核委员会需综合课程学习、研究报告和现场答辩情况对考生考试成绩进行评判。
综合考试成绩合格者方可进入论文开题及写作阶段。
一次考试未获通过,可补考一次,补考不合格将被淘汰。
六、学位论文
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实践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关键问题;论文的研究应该强调综合运用相关理论和科学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践中的真实问题;应该注重研究成果的实践意义,注重通过实践探索创生知识。
学位论文通常不少于8万字。
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包括相关实践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七、科研成果要求
博士生在读期间应以第一作者或除导师外第一作者、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至少发表2篇,其中1篇发表在CSSCI收录期刊,另1篇发表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八、学位授予
博士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符合学校学籍管理相关规定的,准予毕业并颁发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经各专业学位评定小组审核、
校专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通过,并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授予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并颁发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