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事业单位会计操作实务》教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基本历程
1980--1992年的财政“分级包干”制——体现为“让利放权”的财政 改革探索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党和国家的 工作重点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各层面的经济体制改革快速推进, 财政体制也进行以“让利放权”为特征的改革。对农民的让利体现为 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除交公粮外,收入归自己,调动了农民的积极 性;对企业实行利润留成制,企业自主支配财力的能力提高,增加了职 工的收入;对地方也实行了“分灶吃饭”和大包干体制。
事业单位会计讲义
黄石广播电视大学阳新分校
阳新县职业教育中心
冯卫东
阳新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一、现阶段我国会计法律法规
一、现阶段我国会计法律法规
会计准则 会计制度
会计准则又称会计标准,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规则和指南,是会计规章的 核心部分。是制定会计制度的依据,它侧重于规范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 相关会计信息的披露等问题。目前已经发布实施了39项会计准则,基本完 善了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
会计制度是对商业交易和财务往来在账簿中进行分类、登录、归总,并进行 分析、核实和上报结果的制度,是进行会计工作所应遵循的规则、方法、程 序的总称。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指国务院财政部门(即财政部)根据会计 法制定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 的制度。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所属财政 部制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在与会计法和国 家统一会计制度不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会计制度或 者补充规定。
二、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基本历程
1994年开始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分权的现代财政运行机制的改革 推进分税制是我国建国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内容最多的一次财政变 革。这是在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并借鉴市场经济国家做法的 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践而进行的一次分权改革尝试。分税制的改革主要 是明确划分中央和地方的利益边界、规范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具体内 容主要是“三分一返一转移”,即根据财政与事权相结合原则,合理划分 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支出范围(划分事权),地方财政主要负担本地区政权 机关运转以及本地区经济、事业发展所需的支出;按照税种划分收入,明确 中央与地方的收入范围(划分税种,将税种统一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 中央地方共享税);分设中央和地方两套税务机构(划分机构,税收实行分 级征管);建立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制度(一返)和过渡期转移支付(一 转移)制度。
二、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基本历程
(三)改革开放后预算会计工作的重整和改革 (1978——1992)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 “两则两制 ”1993年7月1日起由所有企业实施;最大贡献在于:高度统一的计划经 济体制的财务会计核算(主要特征是税务会计指导财务会计,税收政策 决定会计处理方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财务会计核算模式 (满足外部投资者评价经营者业绩与预测企业未来的需要,会计独立于 税收); 资本和资本保全的概念,六要素的概念,记账法的统一,资金 平衡表改为资产负债表。
二、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基本历程
改革前的财政体制——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下的“统收统支”的财政体 制 1978年以前,中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财政体制,即地方 几乎所有的税收和利润都上缴给中央,然后中央按其批准的各省、市、 自治区的支出计划下拨,国家控制全部经济活动。国家选择了重工业优 先发展的战略,以实现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政府不但要负责企业的 日常财政收支工作,还要负责资金筹措和使用的有关工作,这种财政管 理体制作为计划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生于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 超战略。
二、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基本历程
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公众关系的重新界定——公共财政体系的构建 随着财政理念的不断进步和财政改革的深入,1998年政府正式提出 了公共财政的概念,并确定为今后财政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公共财 政体系是在分税制基础上的构建,是在分税制基础上对财政体制的 进一步完善。构建公共财政,意味着两个基本面的重新定位:一是 政府与市场的重新定位,重新划定其行为边界,政府应当从竞争领 域退出,把主要精力放在其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二是政府与公众的 重新定位,政府应当把民生问题放在首位,致力于提供更为完善的 社会养老、医疗、就业、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
一、现阶段我国会计法律法规
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会计专业核算办法各有侧重相互补充。会计 核算的基本原则一致,区别主要在于原则和具体之分,共性和特性 之分,比如会计准则体系是以条款形式对会计要素和经济业务事项 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而会计制度是以会计科目及使用说 明、会计报表及编制说明的形式,对会计要素和主要经济事项进行 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会计专业核算办法则是针对某些特殊行 业的特殊业务所进行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规定。
二、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基本历程—回顾
(一)计划经济时期预算会计体系的初步形成(1949— —1953)
1950年10月(财政部第一次全国预算会计 金库制度会议) 产生两部法规: ——《各级人民政府暂行总预算会计制度》 —《各级人民政府暂行单位预算会计制度》. 两本暂行预算会计制度初步确立了我国预算会计的框架, 为建立我国社会主义的预算会计制度和会计工作体系打下 了基础。
二、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基本历程
(二)预算会计工作在曲折中发展 (1953——1978)
以后进行了多次修订和补充: 到1965年,预算会计作了一次较大的改革,财 政部修订、颁发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修订、补充了《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基本形 成了一个以总预算会计为先导,以单位预算会计 为补充,区别于企业会计的独立会计体系。
二、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基本历程
(四)预算会计制度的全面改革(1992年——1998年)
1990:颁布会计准则草案; 1992:南巡讲话后财政部加快会计制度改革,年底颁布会计准则; 1993.7.1:实行两则;下半年开始制定会计准则; 1994.2.14:公布具体准则征求意见稿; 1995-96:共完成30个会计准则征求意见1997.5.22:颁布第一个具体准则; 1998:颁布7个具体准则和股份制企业会计制度; 1999:颁布一个具体准则;修订《会计法》 2000.2.12颁布《或有事项》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