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大题历年总结
中医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中医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1. 问:中医四诊法中的望诊是指什么?
答: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眼睛等外部特征,来判断
疾病的病情和病性的一种诊断方法。
2. 问:中医诊断疾病的主要手段有哪几种?
答:中医诊断疾病的主要手段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四大法。
3. 问:中医的“四气”包括哪四种?
答:中医的“四气”指的是疏泄、清热、解表、化湿。
4. 问:中医的“四征”是指什么?
答:中医的“四征”是指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
5. 问:常见的中医养生方法有哪些?
答:常见的中医养生方法包括针灸、拔罐、艾灸、中药熏蒸等。
6. 问:中医治疗风病的常用药物有哪些?
答:中医治疗风病的常用药物有桂枝、葛根、羌活等。
7. 问:中医治疗湿病的常用药物有哪些?
答:中医治疗湿病的常用药物有附子、干姜、砂仁等。
8. 问:中医治疗寒病的常用药物有哪些?
答:中医治疗寒病的常用药物有薄荷、肉桂、苍术等。
总结:中医的诊断方法丰富多样,包括望、闻、问、切四大法,其
中望诊是通过观察外部特征来判断疾病病情,闻诊是通过嗅气味来诊断,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症状来判断病证,切诊是通过手法来判断病情。
中医治疗疾病主要依靠中药和针灸等方法,根据疾病的病性选择
相应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中医养生方法包括艾灸、拔罐等,可以帮助人们保持健康。
中医药物治疗疾病的方法丰富多样,可以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药物,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中医医学
的理论体系丰富深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一种宝贵的医学
遗产。
中医试题大全及答案
中医试题大全及答案一、简答题1. 什么是中医学?中医学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辩证论治为特色,运用针灸、草药、按摩等疗法,维护人体健康和治疗疾病的一门医学系统。
2. 中医的基本理论有哪些?中医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津液体质理论等。
3. 何为中医的辩证论治?中医的辩证论治是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包括脉象、舌苔、声音、面色等综合分析,通过辨证施治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 中医中的几种治疗方法有哪些?中医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针灸、草药、推拿按摩、气功、食疗等。
5. 中医草药的使用是否有副作用?中医草药的使用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但是在中医师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可以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二、选择题1. 关于中医四诊法的说法,下列哪个是正确的?A. 四诊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
B. 四诊法包括望诊、听诊、问诊、切诊。
C. 四诊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摸诊。
D. 四诊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感诊。
答案:A2. 针灸疗法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治疗疾病?A. 通过给予草药内服达到治疗作用。
B. 通过运用针具刺激特定穴位来治疗疾病。
C. 通过按摩特定部位来达到治疗作用。
D. 通过练习特殊的呼吸法来治疗疾病。
答案:B3. 下列哪个不属于中医的草药治疗方法?A. 汤剂B. 饮片C. 方剂D. 粉剂答案:D4. 中医的治疗理念主要是?A. 以疾病为中心进行治疗。
B. 以症状为中心进行治疗。
C. 以人体整体状态为中心进行治疗。
D. 以西医理论为中心进行治疗。
答案:C5. 中医的体质理论是基于哪个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A. 阴阳学说B. 气血学说C. 脏腑学说D. 经络学说答案:A三、综合题(设置一个综合题,该题可以有多个小问,每个小问可以用例1、例2等标记)例:综合题1:中医草药的分类有哪些,分别主要适用于哪些疾病?小问1: 中医草药的分类有哪些?答:中医草药主要分为上药、中药、下药三类。
上药多为泡水冲服,中药主要为煎煮煮汤剂,下药多用于外敷。
中医学重点考试复习资料总结
中医学第一章绪论1、《黄帝内经》:又称《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著作,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形成标志;2、《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分,东汉张仲景,第一本治疗专著;3、《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4、中医学基本理论体系(3个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辩证论治、恒动观念。
5、中医学科的优势:(1)医学模式的先进性;(2)临床诊疗的优势;(3)独具特色的养生保健体系;(4)中西医的比较。
6、(名解or简答)“证”和“症”的不同?“症”,即症状,如发热、头疼;“证”,是通过四诊合参—“望、闻、问、切”,通过辩证以后得出的“证型”,如脾肾两虚。
(能反映出疾病的本质,所以“证”比“病”更具体、更贴切。
)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1、“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它既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这段话背下来)凡是运动的、外在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兴奋的、功能亢进的属“阳”;凡是相对静止的、内在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抑制的、功能减退的属“阴”。
2、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4个关系,8个字):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3、五行学说基本概念:五行学说是指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构成的,根据五行间的相互关系,并以这五种物质的特性为基础,对自然界的事物、现象加以抽象、归纳、推演,用以说明物质之间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约,不断运动变化,从而促进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的学说。
4、五行的生克乘侮关系(建议大家根据书上25页文字理解记忆):(1)相生:又叫母子关系,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另一行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滋生的作用。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即相邻的相生(图上,以木开始)(2)相克:也称相胜,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另一行事物具有抑制、约束、削弱等作用。
中医学考试题(附答案)
中医学考试题(附答案)一、单选题(共115题,每题1分,共115分)1.对人体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的气是( A)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脏腑之气正确答案:A2.实证的病机特点是(E)A、邪气高盛,正气已衰B、正气不足,实邪留滞C、正气不足,邪气已退D、邪气羁留,损伤正气E、邪气亢盛,正气未衰正确答案:E3.五脏之中,肝的气机主(A)A、升B、降C、出D、入E、相交正确答案:A4.阴损及阳,阳损及阴,说明了阴阳之间的哪种关系(B)A、阴阳对立制约B、阴阳互根互用C、阴阳相互转化D、阴阳消长平衡E、阴阳自和与平衡正确答案:B5.对肝主疏泄影响最大的情志活动是(B)A、喜B、怒C、思E、恐正确答案:B6.下列哪项不属于对肺的描述(D)A、华盖B、娇脏C、水之上源D、气之根E、气之本正确答案:D7.蝉蜕具有的功效是(A)A、明目退翳、息风止痉B、透发麻疹、利咽止咳C、解毒透疹、止泻止痢D、明目退翳、除烦止渴E、息风止痉、排脓消痈正确答案:A8.当归四逆汤的功用是(A)A、温经散寒、养血通脉B、活血化瘀、温经止痛C、养血益气、温经化瘀D、温经散寒、除湿止痛E、化痰祛瘀、温经止痛正确答案:A9.观察心主血脉的功能是否正常与哪项关系较少(C)A、面色B、舌色C、爪色D、脉象E、胸部的感觉正确答案:C10.导致“痛痹”的主要邪气是(E)A、燥邪B、风邪D、湿邪E、寒邪正确答案:E11.五行中“木”的特性(A)A、生长B、温暖C、载物D、变革E、肃杀正确答案:A12.易致人体阴阳失调的饮食因素是(D)A、饮食过饥B、饮食过饱C、五味偏嗜D、寒热偏嗜E、饮食不洁正确答案:D13.防止血液溢于脉外为气的( D)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正确答案:D14.奠定中医学的理论基础的经典著作是(A)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E、金匮要略正确答案:A15.“孤府”所指的脏腑是(E)A、胃C、膀胱D、小肠E、三焦正确答案:E16.下列哪项一般不属于心血亏虚的病理表现(E)A、脉细无力B、惊悸怔忡C、失眠多梦D、面白无华E、眼目干涩、昏花正确答案:E17.证候虚实的“虚”是指(C)A、体质虚弱B、气血虚C、正气不足D、邪留伤正E、精气不足正确答案:C18.足阳明胃经循行于(D)A、上肢外侧中线B、上肢外侧前缘C、中肢外侧后缘D、下肢外侧前缘E、下肢外侧中线正确答案:D19.肺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B )A、水液的代谢B、气机的调节C、血液的运行D、气的生成E、消化运动正确答案:B20.“中精之府”是指(B)B、胆C、膀胱D、小肠E、三焦正确答案:B21.有“先天之本”是哪一脏(E)A、心B、肝C、脾D、肺E、肾正确答案:E22.朱砂安神丸主治证的病机是(C)A、阴血不足,肝阳上亢B、心阴不足,虚火上炎C、心火亢盛,阴血不足D、肾阴不足,心肾不交E、心肾阴虚,虚火上炎正确答案:C23.苦味药的作用是(B)A、能和能缓B、能燥能泄C、能下能软D、能收能涩E、能行能散正确答案:B24.各脏阴阳的根本在(E)A、心B、肝C、脾D、肺E、肾正确答案:E25.血液的运行离不开气的功能,说明气与血之间的什么关系B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养气正确答案:B26.被誉为“舟楫之剂”,能载药上行之品为CA、柴胡B、升麻C、桔梗D、前胡E、葛根正确答案:C27.患者,咳嗽咯血月余。
中医学习题及答案
中医学基础第一章一、选择题1.哪一部典籍的问世,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C )P1A.《难经》B.《神农本草经》C.《黄帝内经》D.《伤寒杂病论》——张仲景黄帝内经使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著作,包括素问和灵枢,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2.中药最早的分类方法是以下哪一本书提出来的( B )A.《新修本草》B.《神农本草经》C.《千金要方》D.《本草备要》神农本草经最早的药学专著,载药365种,最早提出分类方法。
3.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整体观念的内容(D )A.人是一个有机整体B.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C.人与社会的统一性D.以上都不是4.能够反映疾病现阶段本质的是( D)A.病B.症状C.体征D.证5.人体的脉象常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秋季脉多表现( B )A.洪B.浮C.弦D.沉(二)多项选择题1.《伤寒杂病论》的成就是( ABE )A.确立辨证论治B.被称为方书之祖C.提出最早的中药分类法D.为针灸学专著-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E.我国现存最早的临床医学专著2.以下哪项是辨证论治的正确运用( AB )A.证同治亦同B.证异治亦异C.证同治异D.同病同治E.异病异治3.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包括( AD )A.整体观念B.唯物论C.审因论治D.辨证论治E.辩证法4.中医学的证能够反映以下哪项内容(ABCD)A.病变原因B.病变性质C.病变部位D.邪正关系E.病变过程5.属于症的表现是( ABD )A.发热B.头痛C.感冒D.恶寒E.中风二、简答题1.整体观念的含义?主要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整体即完整性和统一性,所谓整体观念,是指人体自身完整性及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统一性的思想。
2.何谓症、证、病?症:主要指症状,是病人主观的异常感觉或某些病态变化,是病人诉说的不适。
如:头痛、发热、恶寒…以及医生感官直接感知的各种外部表现。
证:即证候,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概括,它包括病变部位、原因、性质、邪正关系。
中医学经典考试题及答案
中医学经典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A.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B. 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C. 四诊八纲和理法方药D. 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答案:A2. 五行中,木对应的五脏是()A. 心B. 肝C. 脾D. 肺答案:B3.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四诊的内容?()A. 望B. 闻C. 问D. 触答案:D4. 阴阳学说中,阴阳的相互关系不包括()A. 阴阳对立B. 阴阳互根C. 阴阳消长D. 阴阳转化答案:D5. 五脏中,与“志”相对应的是()A. 肝B. 心C. 脾D. 肺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6. 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A. 阴阳五行B. 脏象C. 经络D. 病因病机答案:ABCD7. 以下哪些是中医的治则?()A. 治病求本B. 扶正祛邪C. 调整阴阳D.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答案:ABCD8. 以下哪些属于中医的八纲辨证?()A. 表里B. 寒热C. 虚实D. 阴阳答案:ABCD9. 以下哪些是中医的常用治疗方法?()A. 针灸B. 按摩C. 草药D. 食疗答案:ABCD10. 以下哪些是中医的常用药物分类?()A. 草药B. 动物药C. 矿物药D. 人工合成药答案:ABC三、判断题11.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
()答案:√12. 中医的“四气”指的是寒、热、温、凉。
()答案:√13. 中医的“五味”指的是酸、苦、甘、辛、咸。
()答案:√14.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
()答案:√15. 中医的“五志”指的是怒、喜、思、悲、恐。
()答案:√四、简答题16. 简述中医的“治未病”思想。
答案:中医的“治未病”思想是指在疾病未发生之前,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情志管理等手段,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这一思想强调预防为主,通过增强机体的正气,提高抵抗力,达到防病于未然的目的。
17. 简述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
答案: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是指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收集病情资料,运用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进行分析,确定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然后根据辨证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学大题历年总结
中医学大题历年总结其实中医学挺主流的,这个时候方便一下大家啦~~来源:游寒剑的日志1、何谓辨证论治?辨证:将四诊所收集来的资料.症状和体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分析和综合,辨识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正邪之间的关系等,然后概括为某种性质证的过程。
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实施治疗的过程。
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是理、法、方、药理论体系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
辩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辩证正确,才能使立法有据,提高疗效;论治是辩证的目的,通过治疗的效果,还可以检验辩证的正确性,二者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衔接,不可分割。
2、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相克: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于另一行事物具有抑制、约束、削弱等作用。
又称相胜,五行相克的规律和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于另一行事物具有资生、促进和助长作用。
五行相生的规律和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3、肺主宣发的意义,如何理解?宣发,是指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
肺主宣发的生理作用:①肺的气化作用,将浊气排出体外②肺气扩散运动,将水谷精微布散于全身③肺气布散功能,将卫气散至全身体表若肺气失宣,可出现呼气不利,胸闷,咳喘,鼻塞,无汗,喷嚏等症。
主肃降指肺气具有向下、向内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
①肺能吸入自然界的清气;②将代谢产物和多余的水液下输膀胱形成尿液排出体外;③肃清肺和呼吸道异物。
肺通过宣发与肃降调节体内水液的运行、输布及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
4、脾的主要生理功能?1)脾主运化:指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各脏腑,以维持其生理功能。
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运化水谷是指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输布的作用。
饮食物→胃→小肠,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运化水液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排泄作用。
水液→胃→脾的吸收和转化→布散到全身。
中医学试题及答案知识讲解
中医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并将英文字母填入括号内,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与血的循行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A、肺脾肾B、肝心肾C、肺肝脾D、心肺肝脾2、诊断肺病最有意义的是( )A、咳喘B、少气C、自汗D、胸闷3、实的含义主要是指()A、阳邪中人B、阴寒内盛C、体质壮实D、邪气盛实4、以下哪一项与心有关()A、开窍于舌B、开窍于耳C、开窍于目D、开窍于唇5、属于阴虚症状的是A、自汗B、气短C、盗汗D、水肿6、五脏生理功能的特点是:A、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B、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C、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D、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7、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的共见证是( )。
A、心烦 B.舌淡 C、盗汗 D、失眠8、下列哪项不属内真寒外假热证( )A、真寒假热证B、阴盛格阳证 C.、戴阳证 D、阳盛格阴证9、藏象学说以何为中心( )A、五脏B、六腑C、脏腑D、以上都是10、七情致病,最易损伤的内脏是()A、心肝肾B、肺脾肾C、肝脾肾D、心肝脾11、燥邪致病最易损伤人体的是()A、津液B、气血C、肾精D、肝血12、“用热远热”是指( )A、因时制宜B、因地制宜C、因人制宜D、以上都是13、具有调节女子月经、男子排精功能的两脏是A、心与肺B、心与肾C、肾与肝D、肝与脾14、气血两虚证的舌象是()A、舌体淡瘦B、舌淡齿痕C、舌尖芒刺D、舌暗瘀点15、不属于津液范畴的是()A、胃液B、肠液C、血液D、泪液16、下列各项,不属“八法”范畴的是()A、吐法B、和法C、攻法D、温法17、下列各项中,属于母病及子的是()A、肺病及肾B、肝病及肾C、肺病及心D、心病及肝18、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属于()A、反佐药B、引经药C、佐制药D、佐助药19、人体之气的运动,称作()A、气机B、气化C、升降出入D、气机调畅20. 主要与正气的强弱有关的是()A、居住的地域条件B、工作环境C、精神状态D、以上均非二、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个或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并将英文字母填入括号内,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中医学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中医学期末考试重点总结——07级学习部题型:单选40分;多选:十题20分;填空题10分(每题2分)简答题:两题10分;病例分析:两题20分第一章导论四大经典:《黄帝内经》包括《素问》、《灵柩》两部分《难经》历史意义:这两部著作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神农本草经》:奠定了中药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学辩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基础中医学理论体系主要有3个基本特点:整体观念、恒动观念、辨证论治P4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一)阴阳的概念: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P12 (二)阴阳的基本特征:P13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功能亢奋的,都属于“阳”;凡是相对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功能抑制的,都属于“阴”。
(三) 阴阳的属性特征P131.普遍性:阴阳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可运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分类归纳。
2.相关性:阴阳属性的划分,一定要在相关事物或现象的范畴之内。
3.相对性: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随着特定条件的改变,具有明显的相对性。
4.可分性: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具有无限可分的特点。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阴,阳中有阳;阴阳之中再分阴阳。
(四)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P14-161.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对立制约是指自然界的一切相关事物和现象,其阴阳两个方面都存在着相互斗争和相互抑制的关系。
2.阴阳的互根互用:指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之间,始终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为用的关系。
3.阴阳的消长平衡:是指阴阳双方的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和消减的变化之中。
4.阴阳的相互转化:指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各自相反方向转化。
(五)用阴阳说明病理变化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转化P17(六)行学说的基本概念P19“五”,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
“行”,指运动和变化。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中药综合真题知识点汇总
第1章中医基础理论第一节中医学的基本特点考点:区分症、证、病属于“证”的是风寒犯肺(2015-A)属于疾病名称的是感冒(2013-A)属于症的是暧气(2014-A)第二节阴阳学说考点:阴阳的临床应用一一归纳药物的性能药性的阴阳:附子属阳性(2013-A)升降浮沉的阴阳属性:补中益气为阳(2014-A)考点:阴阳的相互关系第三节五行学说考点:五行的特性考点:五行学说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按相生规律制定的是益火补土(2014-A)五行相克规律确立的治法有培土抑水法;泻南补北法;佐金平木法;抑木扶土法。
(2015-X)第四节藏象考点:五脏的生理功能刚脏——肝(2013-A)娇脏——肺(2014-A)主宰精神活动的脏是心;主司调畅情志的脏是肝(2013-B)能通调水道的是肺;能运化水与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有密切关系的两脏是心和脾(2013-A)考点:五脏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心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为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体为脉,在华为面,在窍为舌(2013)脾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为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在体为肌肉,在华为唇,在窍为口(2014)第五节考点:气具有调节汗孔开合作用的气是卫气(2015)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的物质是元气;从饮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是谷气;机体内抗邪愈病的物质总称正气;导致机体产生疾病的因素称邪气(2013)血液在脉内巡行是依赖气的推动作用,维持人体恒定体温是依赖气的温煦作用,护卫肌表是依赖气的防御作用,防止血液溢出脉外的是固摄作用。
(2014)第六节考点:奇经八脉阴脉之海一一任脉(2015)冲为血海;任脉为阴脉之海(2013)督脉为阳脉之海;任脉为阴脉之海(2014)第七节阴盛体质的宜忌是宜温忌寒(2013)偏阳体质者表现为急躁(2014)偏热、多动、好兴奋的体质类型为偏阳质(2015)第八节考点:六淫具有黏滞特性的外感病邪是湿邪(2013)具有生风动血致病特点的外感病邪是火邪(2014)寒邪的性质是收引;暑邪的性质是升散;风邪的性质是开泄(2013)风邪的致病特点是病位游移;寒邪的致病特点是疼痛剧烈;火邪的致病特点是迫血妄行(2014)其他考点:疫气发生流行的因素有气候反常、水源污染、隔离不当(2014)悲哀太过常导致气消(2015)瘀血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外伤、气虚、气滞、血热(2013)血瘀形成的原因有气滞、气虚、外伤、寒邪、热邪(2014)第九节大实有赢状的病机属于真实假虚;至虚有盛候的病机属于真虚假实;实热伤津,气阴两伤的病机属于寒热往来(2013)引起津液不足的原因有发热、多汗、吐泻、失血、多尿(2013)血液不足称之为血虚;血行不畅称之为血瘀;血溢脉外称之为出血(2014)阳偏盛病机表现的临床证候是实热证;阳偏衰病机表现的临床证候是虚寒证(2015)第十节康复的原则有形神共养,调养气血,调养阴阳,协调脏腑,疏通经络(2013)既病防变的原则有早期诊治,控制传变(2014)培养正气,提高抗病能力的方法有精神调养,锻炼身体,人工免疫(2015-X)第2章中医诊断基础第一节第二节考点:望诊面赤多见于热证(2013)舌胖大,有齿痕,所属脾气虚(2014)痿证可见手足软弱;痉病可见手足抽搐;惊风可见手足抽搐(2015)热盛津伤可见裂纹舌;脾虚湿盛可见齿痕舌(2015)考点:闻诊虚寒呃逆的临床症状有气弱无力、呃声低沉而长。
中医学考试题(含参考答案)
中医学考试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充养脑髓,滑利骨节的主要物质是A、气B、血C、精D、津E、液正确答案:E2、“血之余”是指A、髓B、筋C、发D、爪E、齿正确答案:C3、下列哪部著作的成书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A、《诸病源候论》B、《黄帝内经》C、《千金要方》D、《伤寒杂病论》E、《中藏经》正确答案:B4、有“华盖”之称的是A、脾B、心C、肾D、肺E、肝正确答案:D5、具有推动呼吸和血行功能的气是A、宗气B、肺气C、心气E、卫气正确答案:A6、阴寒内盛而出现热象者,其病变多为A、阳盛则热B、阴盛格阳C、阴虚则热D、寒极生热E、阴盛则阳病正确答案:B7、下列归属于五行之“水”的是A、肉B、恐C、怒D、皮E、脉正确答案:B8、过度悲哀,则易损伤A、肝气B、心气C、脾气D、肺气E、肾气正确答案:D9、“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遵循养生基本原则中的A、顺应自然B、形神兼养C、动静结合D、延缓衰老E、预防疾病正确答案:A10、与神志活动关系最密切的脏是A、肺B、脾D、肝E、肾正确答案:C11、被后人称为“攻邪派”的代表医家是A、吴有性B、王清任C、张从正D、朱震亨E、李杲正确答案:C12、衡量体格的重要指标是A、体重B、体姿C、身高D、性征E、体型正确答案:E13、“阳胜则阴病”的病机是指A、阳热偏盛,阴寒内生B、阴液亏虚,阳气上逆C、阳热亢盛,外感寒邪D、阳热亢盛,热极生寒E、阳热亢盛,损伤阴液正确答案:E14、寒性收引可导致A、损伤阳气B、气机收敛C、凝滞经脉D、耗气伤津E、阻滞气机正确答案:B15、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在A、胸腹C、上肢D、手足E、下肢正确答案:D16、空腹进食大量未成熟的柿子或黑枣,易形成A、肝结石B、膀胱结石C、肾结石D、胆结石E、胃石正确答案:E17、“膻中”是指A、肺B、脑C、心包D、心E、胸腔正确答案:C18、“娇脏”是指A、脾B、肾C、肺D、心E、肝正确答案:C19、下列除哪一项外,均属气机失调A、气滞B、气闭C、气陷D、气脱E、气虚正确答案:E20、脑的功能分属于五脏,其中关系最密切的是B、心肺肝C、心脾肾D、心肝脾E、心肝肾正确答案:A21、下列动风病变中,属虚实错杂性质的是A、热极生风B、肝阳化风C、血燥生风D、血虚生风E、阴虚风动正确答案:B22、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A、泻阴损阳B、清除邪气C、调理阴阳D、补益正气E、补虚泻实正确答案:C2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津液的范畴A、肠液B、泪液C、血液D、涕液E、胃液正确答案:C24、脉之属阳者是A、细B、滑C、沉D、涩E、小正确答案:B25、肾在呼吸运动中的作用是A、吸气B、纳气C、呼气D、藏气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26、下列属于相侮传变规律的是A、心病及脾B、脾病及肝C、脾病及心D、脾病及肾E、肾病及肺正确答案:B27、在五行学说中,不属肺病诊断依据的是A、易悲B、爪甲枯槁C、鼻塞D、流涕E、面色白正确答案:B28、“吐下之余,定无完气”是指以下哪种病理变化A、气随津脱B、津停气阻C、气不化津D、气不摄津E、津不化气正确答案:A29、“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最适用于A、阴盛则寒之证B、阳虚则寒之证C、阴盛伤阳之证D、阴损及阳之证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30、脾的生理特性是A、喜燥恶湿主升B、喜润恶燥主升C、喜润恶燥主升D、喜燥恶湿主降E、喜润恶燥主降正确答案:A31、居六腑之首,又属奇恒之腑的内脏是A、三焦B、大肠C、胃D、膀胱E、胆正确答案:E32、心神的物质基础是A、津B、精C、气D、血E、营气正确答案:D33、肺“通调水道”主要依赖于A、肺主肃降B、肺主一身之气C、肺主宣发和肃降D、肺司呼吸E、肺朝百脉正确答案:C34、肝主疏泄和藏血的关系,常表述为A、肝为将军之官B、肝用常有余C、肝为刚脏D、肝体阴而用阳E、肝体常不足正确答案:D35、属于阴中之阴的时间段是A、上午B、前半夜C、下午D、后半夜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36、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舌为心之苗B、汗为心之液C、心为神之舍D、心其华在面E、心为血之府正确答案:E37、津液输布的主要通道为A、经络B、尿道C、三焦D、腠理E、肾正确答案:C38、肺进行一切生理活动的基础是A、肺主治节B、肺主管气的生成C、肺气的宣发肃降运动D、肺主呼吸之气E、肺主调节全身气机正确答案:C39、本为水不涵木之肝阳上亢,继而出现肢冷面白,脉沉弱者,是为A、阴胜则阳病B、真寒假热C、阳盛格阴D、阳气亏损E、阴损及阳正确答案:E40、在一定条件下,“五志”和“五气”皆可化A、风B、火C、湿D、燥E、寒正确答案:B41、《素问·五脏生成》认为“人静则血归于”A、心B、脾C、肺D、肾E、肝正确答案:E42、“阴盛则阳病”的病机主要是指A、阴寒内盛而致阳气受损B、阴寒内盛而致阳部受病C、阴寒内盛而致阳气不运D、阴寒内盛而致阳气受损E、阴寒内盛而致阳气不升正确答案:D43、“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体现了阴阳的什么特性A、规定性B、转化性C、相关性D、普遍性E、可分性正确答案:D44、过劳则易致A、气结B、气耗C、气乱D、气下E、气上正确答案:B45、与肾相表里的是A、胃B、大肠C、三焦D、膀胱E、小肠正确答案:D46、《内经》中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旨在强调A、保养阴气的重要性B、调养四时阴阳的重要性C、春夏重在保养阳气D、秋冬重在保养阴气E、阴阳与四时的关系正确答案:B47、奇经八脉中,起于季胁,环行腰间一周的是A、冲脉B、任脉C、阳维脉D、督脉E、带脉正确答案:E48、以补阴药为主,适当配伍补阳药的方法属于A、阳病治阴B、阴中求阳C、平补阴阳D、阴病治阳E、阳中求阴正确答案:E49、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处方规范著作是A、《太平圣惠方》B、《太平惠民和剂局方》C、《医方集解》D、《普剂方》E、《千金要方》正确答案:B50、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心为A、阴中之至阴B、阴中之阴C、阳中之阳D、阳中之阴E、阴中之阳正确答案:C51、中医学的指导思想是A、阴阳学说B、精气学说C、五行学说D、整体观念E、辨证论治正确答案:D52、气虚湿盛体质,受邪后多从A、热化B、湿化C、火化D、燥化E、寒化正确答案:B53、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的作者是A、王叔和B、陶弘景C、皇甫谧D、华佗E、张机正确答案:C54、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A、金和火B、水和火C、木和土D、土和金E、金和木正确答案:D55、阳损及阴,阴损及阳,是阴阳哪一关系在病理方面的体现A、阴阳自和B、互根互用C、对立制约D、互相转化E、消长平衡正确答案:B56、痰与饮的主要区别是A、得阳气煎熬而成者为痰,受阴气凝聚而成者为饮B、痰量多者为痰,少者为饮C、热者为痰,寒者为饮D、色黄者为痰,色白者为饮E、粘稠者为痰,清稀者为饮正确答案:E57、下列哪项是瘀血致病的特征A、胸闷咳嗽,不能平卧B、疼痛如针刺,位置不移。
中医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中医考试题及答案大全第一题:中医基础理论知识1. 请简要描述七情六欲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提供相关防治措施。
答案: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六欲指食、色、财、睡、行、汇。
长期过度或不充分地满足七情六欲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过度的愤怒可能导致气机不畅,影响心脏功能;过度的忧愁和思虑可能导致气血不足,引发脾胃功能紊乱。
为了保持人体健康,应注意情绪调节,保持心情舒畅;合理饮食,避免过度食用油腻食物;适度锻炼,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避免过度疲劳。
第二题:中医诊断与辨证2. 阐述伤寒概念及其主要症状,提供治疗方法。
答案:伤寒是一种由外邪入侵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寒热往来发作、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四肢无力、口渴、舌苔等。
根据脉象判断,伤寒可分为实证型和虚证型。
针对实证型伤寒,可使用清热解毒的中药进行治疗,如黄连、连翘等;对于虚证型伤寒,应采用补益气血的中药进行治疗,如人参、黄耆等。
同时,适当饮食调理和注意休息也是治疗伤寒的重要方面。
第三题:中医药治疗方案3. 以感冒为例,列举中医药治疗方案及其疗效。
答案:中医药治疗感冒的方案包括中药治疗和针灸治疗。
中药治疗方案通常包括麻黄汤、桂枝汤等。
麻黄汤具有温中发汗的作用,适用于表寒内盛的感冒症状;桂枝汤具有温阳解表的作用,适用于表寒内寒的感冒症状。
针灸治疗方案主要针对经络系统进行调理,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抗感染能力。
综合运用中药治疗和针灸治疗,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第四题:中医养生保健方法4. 请列举中医养生保健方法,简要介绍其作用及适用人群。
答案: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包括食疗、气功、按摩、药膳等。
食疗是通过调理饮食,达到预防疾病和保持健康的目的。
常见的食疗方法包括粥品调理、水果蔬菜补充、药膳煲汤等。
气功是通过调节呼吸和身体姿势,引导气息流通,增强体质和抵抗力。
按摩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和阴阳,提高免疫力。
中医学试题库含参考答案
中医学试题库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血随气逆的病机是因为A、血能化气B、血能载气C、气能摄血D、气能行血E、气能生血正确答案:D2.寒邪、湿邪的共同致病特点是A、病程缠绵B、粘腻重浊C、阻遏气机D、损伤阳气E、凝滞收引正确答案:D3.下列除哪项外,均属养形的养生方法A、起卧有时B、节制房事C、调理饮食D、劳逸结合E、修德养性正确答案:E4.真寒假热的机理是A、阳盛各阴B、阴证转阳C、阴盛则阳病D、重阴必阳E、阴盛格阳正确答案:E5.气虚湿盛体质,受邪后多从A、热化B、湿化C、燥化D、火化E、寒化正确答案:B6.治疗血瘀证时,常配补气、行气药物的理论依据是A、气能行血B、血能载气C、气能生血D、血能生气E、气能摄血正确答案:A7.在医学领域中,下列何项功能属阳A、抑制B、推动C、凝聚D、收敛E、滋润正确答案:B8.被称为“寒凉派”的代表医家是A、刘完素B、叶桂C、张从正D、朱震亨E、王清任正确答案:A9.按五行生克规律,肺的“所不胜”之脏是A、脾B、心C、肾D、肝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10.下列哪项属于风性善行的致病特点A、手足震颤B、四肢麻木C、角弓反张D、四肢游走性疼痛E、四肢抽搐正确答案:D11.以补阴药为主,适当配伍补阳药的方法属于A、阴病治阳B、平补阴阳C、阳中求阴D、阴中求阳E、阳病治阴正确答案:C12.下列属阳的事物是A、声音低怯B、黄、赤C、青、白D、呼吸微弱E、晦暗正确答案:B13.金水相生法的适应证是A、肝脾不调证B、肺肾阴虚证C、脾肾阳虚证D、肺脾气虚证E、肝肾阴虚证正确答案:B14.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的相对恒定,主要是下列哪项的作用A、肝气B、脾气C、肺气D、心气E、肾气正确答案:B15.气的哪项功能减退易于引起感冒A、固摄作用B、温煦作用C、气化作用D、防御作用E、推动作用正确答案:D16.下列归属于五行之“金”的是A、皮B、肉C、脉D、筋E、骨正确答案:A17.“膻中”是指A、肺B、胸腔C、心包D、心E、脑正确答案:C18.下列除哪项外均属气血运行关系失常的病理A、气虚血瘀B、气血两虚C、气滞血瘀D、气随血脱E、气不摄血正确答案:B19.梅核气为痰气结于A、皮肤B、肠胃C、肺D、心E、咽喉正确答案:E20.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舌为心之苗B、汗为心之液C、心为神之舍D、心其华在面E、心为血之府正确答案:E21.与脾相表里的是A、小肠B、膀胱C、大肠D、胆E、胃正确答案:E22.泻南补北法适用于A、肾阳虚损而心火浮越B、肾阴虚而相火妄动C、肾阴虚而肝阳上亢D、肾阴虚而心火旺E、心阴虚而心阳亢正确答案:D23.脾气虚损,运化无力,导致水湿内停,其病理变化多属A、真虚假实B、由实转虚C、因虚致实D、虚中夹实E、实中夹虚正确答案:D24.以下适宜于“塞因塞用”治法的病症是A、血瘀崩漏B、脾虚泄泻C、气滞腹胀D、食积腹泻E、阴虚便秘正确答案:E25.在五行学说中,不属脾病诊断依据的是A、口泛甜味B、肌肉消瘦C、多唾D、面色萎黄E、唇淡无华正确答案:C26.下列哪项不是肺气肃降运动的体现A、排出体内浊气B、将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下布散C、清除肺和呼吸道异物D、吸入自然界的清气E、助大肠传导糟粕正确答案:A27.脉之属阴者是A、洪B、大C、涩D、滑E、浮正确答案:C28.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A、金和火B、水和火C、金和木D、木和土E、土和金正确答案:E29.惊则易于导致A、气消B、气下C、气乱D、气上E、气结正确答案:C30.六淫”是指A、六种毒气B、风寒C、六气D、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E、六气的太过和不及正确答案:D31.与内湿病理形成密切相关的脏是A、脾B、肺C、心D、肾E、肝正确答案:A32.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是A、自然清气B、后天精气C、先天精气D、水谷精气E、营气正确答案:C33.肺主气功能的核心是A、调节气机B、主肃降C、主气的生成D、主宣发E、主呼吸正确答案:E34.“命门之火”实际上指A、脾阳B、肝阳C、心阳D、心火E、肾阳正确答案:E35.机体感受病邪,病邪潜伏一段时间之后发病者,属A、复发B、感而即发C、伏而后发D、徐发E、继发正确答案:C36.脾统血的机制主要是A、脾阳的温煦作用B、脾气的固提作用C、脾气的气化作用D、脾的升清作用E、脾气的升举作用正确答案:B37.观察和测量身体各部分的大小、形状、匀称程度,以及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度和皮肤与皮下软组织情况可判断A、体型B、体格C、.性征D、体表形态E、体姿正确答案:B38.导致行痹发生的主要邪气是A、火邪B、风邪C、寒邪D、热邪E、湿邪正确答案:B39.下列那项不是瘀血致病的症状特征A、痛处不移B、刺痛C、压痛D、疼痛夜间加重E、胀痛正确答案:E40.“相傅之官”指A、肺B、脾C、肝D、肾E、心正确答案:A41.维持呼吸的深度需哪脏的功能A、肝B、脾C、心D、肾E、肺正确答案:D42.泉水疗法属于A、怡情康复B、治疗康复C、药物康复D、自然康复E、运动康复正确答案:D43.下列属于“子病犯母”传变规律的是A、脾病及肺B、肝病及心C、肺病及心D、脾病及肾E、肝病及肾正确答案:E4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五行之“金”A、五色之白B、六腑之大肠C、五化之收D、五体之皮毛E、五志之恐正确答案:E45.首倡药物“归经”理论的医家是A、刘完素B、张机C、李时诊D、孙思邈E、张元素正确答案:E46.经络学说形成的标志性著作是A、《扁鹊心书》B、《难经》C、《吴医汇讲》D、《内经》E、《十四经发挥》正确答案:D47.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思路是A、辨证论治B、异病同治C、恒动观念D、同病异治E、整体观念正确答案:A48.津液变成汗、尿是气的何种功能A、固摄作用B、推动作用C、温煦作用D、防御作用E、气化作用正确答案:E49.亡阳迅速导致亡阴的主要病机是A、由阳转阴B、阳不生阴C、阳损及阴D、阳不摄阴E、重阳必阴正确答案:D50.十二经脉气血流注形式为A、上下贯注B、循环贯注C、左右贯注D、手足贯注E、直线贯注正确答案:B51.“肺朝百脉”是A、指肺助心行血B、其功能与心主血脉一样C、百脉会聚于肺D、肺助心行血功能的结构基础E、将血液输送至全身正确答案:D52.五脏六腑之大主是指A、肾B、心C、肺D、脾E、肝正确答案:B53.五脏六腑阴阳的根本是A、肺B、肝C、心D、脾E、肾正确答案:E54.最早由国家政府颁行药典的时代是A、宋朝B、清朝C、隋朝D、明朝E、唐朝正确答案:E55.中医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则是A、标本先后B、调理脏腑C、扶正祛邪D、治病求本E、调整阴阳正确答案:D56.气的运行受阻, 运行不利时, 称为A、气滞B、气闭C、气机失调D、气结E、气机不畅正确答案:E57.以下除哪一项外均属阴偏胜的病理变化A、阴胜则阳病B、阴盛格阳C、阳虚则阴盛D、阴盛则寒E、阴证似阳正确答案:C58.后阴为何脏之窍A、心B、肾C、脾D、肺E、肝正确答案:B59.“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治法的依据是A、肾主司二便B、小肠泌别清浊C、膀胱贮尿排尿D、肺主通调水道E、脾主运化水液正确答案:B60.判断机体生长发育状况和衰老程度的客观标志是A、面、舌B、筋、骨、脉C、呼吸、心率D、皮肤、肌肉E、齿、骨、发正确答案:E61.五脏中主升清的脏是A、脾B、肾C、肝D、心E、肺正确答案:A62.十二经脉气血充盛有余时,则渗注于A、别络B、督脉C、奇经D、浮络E、经别正确答案:C63.阴寒内盛而出现热象者,其病变多为A、阴虚则热B、阴盛则阳病C、阴盛格阳D、阳盛则热E、寒极生热正确答案:C64.下列各组经脉中,从手指末端走向头面部的是A、大肠、小肠、三焦经B、小肠、三焦、胃经C、胃、大肠、胆经D、胆、大肠、三焦经E、心、脾、胆经正确答案:A65.按五行生克规律,木的所不胜之子是A、金B、火C、水D、木E、土正确答案:C66.下列归属于五行之“水”的是A、肉B、脉C、皮E、恐正确答案:E67.下列除哪项外,均属五行之“土”A、五气之湿B、五志之悲C、五官之口D、六腑之胃E、五脏之脾正确答案:B68.血和津液生成的共同物质来源是A、元气B、营气C、宗气D、水谷精微E、精正确答案:D69.重阳必阴病机是指A、阳盛格阴B、由阴转阳C、阴盛格阳D、阳损及阴E、由阳转阴正确答案:E70.“阴阳互藏”关系体现了阴阳的哪一特性A、普遍性B、转化性C、可分性D、相关性E、规定性正确答案:C71.心神的物质基础是A、气C、精D、血E、营气正确答案:D72.“先天之本”指A、肾B、肺C、心D、肝E、脾正确答案:A73.下列经脉循行流注次序错误的是A、肺经,大肠经,胃经B、心经,膀胱经,肾经C、心经,小肠经,膀胱经D、肾经,心包经,三焦经E、三焦经,胆经,肝经正确答案:B74.阴阳互损是指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影响到相对的一方,导致A、阴阳偏衰B、阳损及阴C、阴阳两虚D、阴阳亡失E、阴损及阳正确答案:C75.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书是A、《诸病源候论》B、《黄帝内经》C、《神农本草经》D、《中藏经》E、《伤寒杂病论》正确答案:A76.衡量体格的重要指标是A、体姿B、性征C、体型D、身高E、体重正确答案:C77.过饱主要损伤A、心肾B、肝肾C、脾胃D、心肺E、心脾正确答案:C78.腠理是指A、肌肉的纹理B、汗孔C、皮肤D、肌肉和皮肤的纹理E、皮肤的纹理正确答案:D79.下列哪项属于湿邪的性质A、粘滞B、瘀滞C、动血D、涩滞E、凝滞正确答案:A80.下列哪项不属于烧烫伤A、烈火烧伤B、蒸汽损伤C、沸水烫伤D、雷电击伤E、高温灼伤正确答案:D81.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处方规范著作是A、《普剂方》B、《太平圣惠方》C、《太平惠民和剂局方》D、《医方集解》E、《千金要方》正确答案:C82.下列哪一论著的作者是秦越人A、《中藏经》B、《针灸甲乙经》C、《金匮要略》D、《伤寒论》E、《难经》正确答案:E83.既属“五体”,又属“奇恒之腑”之一的是A、胆B、髓C、脑D、女子胞E、脉正确答案:E84.下列属于从治法的是A、热因热用B、用寒远寒C、阳病治阴D、标本兼治E、实则泻之正确答案:A85.血不足病变多见于A、心脾B、心肝C、心肺D、心肾E、肝肾正确答案:B86.“元神之府”指A、心B、脑C、胆D、头E、目正确答案:B87.对血液主要有固摄作用的脏是A、肺B、肝C、脾D、心E、肾正确答案:C88.毒蛇咬伤,伤口表现以麻木为主,无明显红肿热痛,属于A、血循毒B、混合毒C、风毒D、风火毒E、火毒正确答案:C89.下列不属五行相生关系传变的是A、肾病及肝B、脾病传肺C、肺病及肾D、肝火犯肺E、心病及肝正确答案:D90.炎夏之日,症见气短乏力,甚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是由于A、扰及心神B、暑湿夹杂C、热极生风D、暑热炽盛E、耗气伤津正确答案:E91.以“火热立论”的医家是A、张从正B、钱乙C、李杲D、朱震亨E、刘完素正确答案:E92.“大实有羸状”是指A、真虚假实B、真实假虚C、虚中夹实D、由实转虚E、因虚致实正确答案:B93.寒邪的致病特点有易致A、气耗B、气泄C、气收D、气消E、气乱正确答案:C94.内寒病理的形成,除肾外,密切相关的脏还有A、肺B、脾C、肝D、肾正确答案:B95.“心主神明”是指心主宰人体的A、生理活动B、心理活动C、生理、心理活动D、精神意识活动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C96.当人安静时血主要归藏于A、脾B、肝C、肺D、心E、肾正确答案:B97.具有推动呼吸和血行功能的气是A、心气B、肺气C、卫气D、肾气E、宗气正确答案:E98.劳力过度主要伤及A、津液B、神C、血D、精E、气正确答案:E99.心对血液的主要作用是A、统血B、防止出血D、行血E、调节血量正确答案:B100.“阴病治阳”的方法适用于A、实寒证B、虚热证C、实热证D、阴阳两虚证E、虚寒证正确答案:E。
中医大题总结
1.或体位不当、或医生手法过重等。
症状:头晕眼花、面色苍白、恶心、汗出、心慌等。
处理:停止针刺,将针全部取出,平卧、保暖,给饮温水,2. 易袭阳位:风邪善动而不居,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故属阳邪。
其性开泄,常伤及人体的上部(头面)、阳经和肌表,可使肌表部位(2)风性善行而数变:善行,指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性。
数变,指风邪致病具有变幻无常和发病迅速的特性。
以风邪为先导的外感病,发病多急,传变亦较快。
(3)风性主动:指风邪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特征。
(4)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常为外邪致病的先导,凡寒、湿、燥、热等邪气多3. 肢酸疼,鼻塞流涕,喉痒或咳嗽声重,吐痰清稀,舌苔薄白,4. ②夹持进针法,用于长针③舒张法进针法,皮肤松弛部腧穴④提捏法进针:皮肤浅薄部位5.连线中点。
主治:牙痛,目赤痛,瘾疹,热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定位:位于人体的腘肌腱的中间主治: 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
腹痛,急性吐泻。
小定位:在前臂掌侧,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胸闷气急、呃逆、胃痛、失眠、孕吐、晕车、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血、恶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心绞痛、月经痛、呃定位: 在小腿前外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主治: 痰多,哮喘,胸腹痛,呕吐,便秘,脚气,厥头痛,眩晕,烦心,面浮肿,四肢肿,身重,经久闭,忽大崩,妇人心痛,诸痰为病,头风喘嗽,定位: 在小腿内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主治: 腹痛,肠鸣,腹胀,泄泻,便溏,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经闭,不孕,难产,遗精,阳 痿, 遗尿,疝气,足痿,瘾疹,失眠,神经衰弱,荨麻疹,神经性皮炎 定位: 在前臂背侧,上2寸,尺骨与桡骨 之间主治: 目赤肿痛,耳鸣耳聋,鼻衄牙痛,开窍醒脑。
上肢关节炎,桡神经麻痹 ,急性腰扭伤,踝关节扭伤,落枕等,脘腹胀痛,大便秘结,肠 定位:在手背,第1、2主治:头痛,目赤 肿痛,鼻出血,牙痛,牙关紧闭,口眼歪斜,耳聋,热病无汗,多汗,腹痛, 定位:在犊鼻穴下3 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赢瘦。
中医学复习题及答案解析
中医学复习题及答案解析1、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经典著作是(A)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E、《诸病源候论》2、中医诊治疾病主要着眼于(C)A、症B、病C、证D、体征E、体质3、面色发黄可主下列何症状(A)A、脾虚B、阴虚火旺C、痛症D、瘀血E、寒症4、能使血液不溢出脉外是气的(D)A、推动作用B、温熙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5、气血两虚所表现的舌象为(A)A、淡白色B、淡红舌C、红舌D、绛舌E、紫舌6、眼睛的病变多责之于(E)A 、心B 、肺C 、牌D 、肾E 、肝7、瘀血疼痛为下列哪种(B)A 、胀痛B 、刺痛C 、纹痛D 、重痛E 、空痛8下列哪项既是六腑,又属于奇恒之腑(C)A、三焦B 、心包C 、胆D 、女子胞E 、髓9、五行中木的“所胜”是(C)A、水B、木C、土D、金E、火10、“见肝之病,当先实牌”体现了什么样的防治原则(B)A 、未病先防B、既病防变C、急则治标D、缓则治本E、三因制宜11、“筋之余”是指(C)A、髓B、发C、爪D、齿E、唇12、与肺相表里的腑是(E)A、肾B、胃C、小肠D、肝E、大肠13、被称为“血海”的是(A)A、肝B、脾胃C、肺D、肾E、心14、湿邪致病的特点不可能出现下列哪种情况(E)A、易阻滞气机B、性质重浊C、易袭阴位D、性质黏滞E、易伤津液15、“大实有嬴状”其疾病本质属(E)A、实中夹虚B、虚中夹实C、实转为虚D、因虚致实E、真实假虚16、先后天的关系说明哪两脏的关系(D)A、肝与肾B 、心与肾C 、脾与肝D 、肾与脾E 、脾与胃17、手足三阳经在头身、四肢的分布规律一般是(D)A、太阳在前,少阳在中,阳明在后B .少阳在前,阳明在中,太阳在后C、太阳在前,阳明在中,少阳在后D .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E、阳明在前,太阳在中,少阳在后18、脉诊的部位在寸口,相当下列哪条动脉的表浅部位(A)A、桡动脉B、劲动脉C、足背动脉D、肺动脉E、主动脉19、腰为( D)之府A 、脾B 、心C 、肝D 、肾E 、肺20、十二经脉中阳经与阳经的交接在(B)A、额头部B、面部C、上肢部D、胸腹部E、下肢部二、多选题。
中医学考试总结
16.整体观念: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整体观念就是指人体本身的整体性和人与自然的统一性,是中医学的主导思想和基本特点之一。
17.天人相应:天指自然界,天人相应指人对天地自然的依循和适应关系。
18.恒动观念:是指在分析研究生命、健康和疾病等医学问题时,应持有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观点。
六、论述题
1.为什么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中国医药学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并有着灿烂辉煌成就,至公元前16世纪,一直居于世界医学的先进行列。中医学理论基础融会了精气、阴阳、五行等哲学概念,以临床实践为基础,吸收了古代自然、社会、生物、心理等多学科的重要成就,从整体、联系、运动的观点出发,综合地研究人体的生命活动和病理变化。中医现有古籍8000余种,记载着数千年来中医药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中医学具有极其丰富多彩的临床治疗技术,辨证论治具有明显的治疗特色,对于许多疾病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中国有中药材一万多种历代医籍记载方剂10万多首,因此中医药是新药筛选开发的巨大宝库。
简答题
1.中医学的科学属性是什么?
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但亦具有浓厚的社会科学的特点,同时还受到中国古代哲学家的影响,是 一门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医学科学。
2.中医学的医学模式是什么?
中医学以天地人一体的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人为中心,从人与自然、社会三者的关系去探讨人的生命过程及防治疾病的规律,强调心理因素、体质因素以及环境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和防治的影响,形成了“生物—社会—心理—环境”整体医学模式。
6.从中医的整体观念出发,试论人体与环境的关系。
“人与天地相应”,人生活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之中,两者均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人与外界环境具有着统一性。自然界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的生理、病理产生影响。在生理上,随着季节气候及昼夜的变化,人体的生理功能及脉象都会产生适应性的变化;地区方域不同,人的体质亦有差异。在病理上,由于季节气候的不同、疾病的发生或流行性也有不同;一日之中,随着阳气的变化,疾病多有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变化;某些地方病更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时应考虑自然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做到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学大题历年总结,其实中医学挺主流的,这个时候方便一下大家啦~~来源:游寒剑的日志1、何谓辨证论治?辨证:将四诊所收集来的资料.症状和体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分析和综合,辨识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正邪之间的关系等,然后概括为某种性质证的过程。
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实施治疗的过程。
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是理、法、方、药理论体系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
辩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辩证正确,才能使立法有据,提高疗效;论治是辩证的目的,通过治疗的效果,还可以检验辩证的正确性,二者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衔接,不可分割。
2、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相克: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于另一行事物具有抑制、约束、削弱等作用。
又称相胜,五行相克的规律和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于另一行事物具有资生、促进和助长作用。
五行相生的规律和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3、肺主宣发的意义,如何理解?宣发,是指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
肺主宣发的生理作用:①肺的气化作用,将浊气排出体外②肺气扩散运动,将水谷精微布散于全身③肺气布散功能,将卫气散至全身体表若肺气失宣,可出现呼气不利,胸闷,咳喘,鼻塞,无汗,喷嚏等症。
主肃降指肺气具有向下、向内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
①肺能吸入自然界的清气;②将代谢产物和多余的水液下输膀胱形成尿液排出体外;③肃清肺和呼吸道异物。
肺通过宣发与肃降调节体内水液的运行、输布及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
4、脾的主要生理功能?1)脾主运化:指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各脏腑,以维持其生理功能。
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运化水谷是指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输布的作用。
饮食物→胃(受纳和腐熟)→小肠,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运化水液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排泄作用。
水液→胃→脾的吸收和转化→布散到全身。
2)脾主升清:脾气的运动特点,以上升为主,具体表现为升清和升举内脏两方面的生理功能。
脾主升清,水谷精微借脾气上升而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濡润全身。
升举内脏,是指脾气上升能起到维持内脏位置的相对稳定,防止其下垂的作用。
3)脾统血:是指脾有统摄、控制血液在经脉中运行,防止溢出脉外的功能。
5、脾如何影响水液代谢?脾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方面。
运化水液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排泄作用。
人体所摄入的水液,经过脾的吸收和转化以布散全身而发挥滋养、濡润的作用,同时脾又把各组织器官利用后的多余水液,及时地转输于肺和肾,通过肺的宣发和肾的气化作用,化为汗和尿液排出体外。
因此,脾运化水液功能健旺,则水液在体内运行正常,反之,脾运化水液功能失常,可导致水液在体内停滞,而产生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甚则导致水肿。
运化水谷是指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输布的作用。
饮食入胃后,经胃的受纳和腐熟作用,使其初步消化,并达到小肠经小肠受盛化物作用,使之进一步消化分解成水谷精微和糟粕,但是,必须依赖于脾的运化功能,才能将水谷化为精微。
同样,也有赖于脾的转输和散精功能,才能把水谷精微上输于肺,经肺之宣发向上向外散布、肺之肃降向下输布,使水谷精微得以输布全身6、肺的生理功能?(1)主气,司呼吸主气主一身之气—有主持、调节全身之气的作用,体现在宗气的生成和全身气机的调节。
主呼吸之气—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
司呼吸肺是人体的呼吸器官,具有呼吸功能。
(2)主宣发,是指肺气具有向上、向外布散的作用①肺的气化作用,将浊气排出体外②肺气扩散运动,将水谷精微布散于全身③肺气布散功能,将卫气散至全身体表(3)主肃降,指肺气具有向下、向内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
①肺能吸入自然界的清气;②将代谢产物和多余的水液下输膀胱形成尿液排出体外;③肃清肺和呼吸道异物。
(4)通调水道,是指肺通过宣发与肃降调节体内水液的运行、输布及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
(5)肺朝百脉,主治节肺朝百脉:指全身的血脉都会聚于肺,经肺呼吸、宣降进行气体交换后输送全身。
功能:助心行血。
主治节,肺具有治理调节全身各脏腑组织生理功能的作用。
功能:①肺司呼吸,调节气体交换; ②调节气机,调节气的升降出入;③助心行血,推动和调节血运; ④调节水液代谢。
7、肝主疏泄的功能体现在?肝主疏泄疏:疏通、疏导;泄:发散、宣泄。
指肝具有主升、主动的生理特性,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
①调畅气机,指肝的主升、主动、主散的特性,能疏通、畅达、升发气机。
气机—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脏腑功能活动形式的概括。
②助脾运化,具体表现在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浊功能,脾胃的升降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
③调达情志,指情志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
④调节生殖功能,指男子的排精、女子的排卵和月经来潮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
8、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与哪些腑有关,并简述其功能?饮食物入胃,经胃的腐熟,初步消化,下传于小肠,同时胆排泄胆汁进入小肠,以助其消化。
小肠泌别清浊,清者为水谷精微和津液,经脾的运化和转输,以营养全身;浊者为剩余的水液和食物残渣,水液经肾的气化,一部分渗入膀胱,形成尿液,再经过膀胱的气化排出体外;食物残渣下传大肠,经大肠吸收水液并向下传导,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有赖于肝的疏泄,三焦气化和运行水液的作用。
9、元气的主要功能特点?元气:原气、真气。
生成:先天之精为基础,后天之精作完善。
分布:发于肾,通过三焦循行全身。
功能:①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推动、温煦、激发人体生理活动)。
②代表人体的正气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元气的盛衰变化体现在集体生长壮老已的自然规律。
10、气的功能?a.推动作用:气具有激发和促进作用。
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殖、生长和发育以及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血液的生成运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等都有赖于气的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气通过气化产生热量,使人体温暖,驱除寒冷。
c.防御作用:气具有护卫全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的作用。
d.固摄作用:气对血、津液等液态物质具有防止其无故流失的作用和对脏器位置的固护作用。
气的固摄作用与推动作用相辅相成,相互协调,共同调节和控制着体内液态物质的正常运行分泌和排泄。
e.气化作用:气化是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生理功能效应。
具体表现在精气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
11、气血关系?气为血之帅①气能生血:气的运动变化是血液生成的动力。
在脏腑之气的作用下,从摄入的饮食物转化为水谷精微,从水谷精微转化为营气和津液,从营气和津液转化为赤色的血液,均离不开气化作用②气能行血:血液的运行有赖于心气的推动。
主要是依靠心气的推动以及肺气的宣发肃降,肝气的宣泄条达共同协调作用③气能摄血:气能统摄和固摄血液在脉中运行,而不溢出脉外(即脾统血)。
血为气之母①血能载气:血是气的载体,气存于血中,依附于血而不致散失,赖血之运载而达全身②血能养气:血为气的功能活动提供营养,使气保持旺盛。
12、湿邪的性质及治病特点?湿为夏月之主气,故长夏多湿病。
外湿与季节气候环境有关,如阴雨连绵,或久居雾露潮湿之地,或涉水淋雨,水上作业等均易感受湿邪。
内湿:是由于脾失健运,水液运化障碍,湿自内生,一般外湿引起肌表经络之病,内湿易引起脏腑之病。
1)湿为阴邪,遏伤阳气,阻碍气机:引起脾胃气机不畅,致脘腹胀满,食欲不振等。
2)湿性重浊:头重如裹,身体沉重困乏,四肢重而不举的表现或秽浊不清的白带、白浊、湿疹、疮疡流水等均属湿证。
3)湿性粘滞:湿邪致病常起病缓慢,病后缠绵留着不易除去,病程较长。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邪导致水肿都在下肢明显;湿邪下注之病,如淋、浊、带下、腹泻、痢疾等均为湿性趋下的表现。
13、风邪的性质及治病特点?风为春天的主气,故风病多见于春天,但四时之风均可致病。
性质和特点(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阳邪有向上向外的特点,阳易伤上,具有阳热散发的作用,故易侵犯人体肌表部位,使皮毛腠理开泄,而有卫气不固、汗出恶风等症状,即所谓“风伤卫”。
(2)风性轻扬,易袭阳位:风邪多侵犯人体头面等上部而产生头痛等证状。
《素问·太阴阳阴论》说:“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3)风性善行而数变:风病具有病位游走不定、变幻无常,变化多而迅速,如游走性关节痛,皮肤瘙痒、漫无定处、此起彼伏之风疹等。
(4)风性主动:动即动摇不定,凡眩晕、振颤、抽搐、角弓反张等动的症状,都属风证,《素问·阴性应象大论》说:“风胜则动”。
(5)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引起的病很多,不仅可单独致病,如伤风,还常和他邪合并而致病如风寒、风湿、风燥、风热等,故风有“百病之长之称”。
14、热邪?火与热互称,火证热象,且较热更为明显,并多有炎上的表现。
凡旺于夏季,但不像暑邪那样有明显的季节性。
火可因直接感受湿热三邪热极化火引起,也可由风,寒、暑、湿、燥五邪在一定条件下入里化火。
内火:由脏腑功能失调,气机壅寒不通,郁而化火所致,加肝火,胆火,心火,胃火等(1)火为热之极,属阳邪,其性暴烈,有炎上的特点。
其病为热证,高热,怕热,烦燥不安,面红目赤,咽喉肿痛,尿短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数。
(2)红肿热痛之疮疡为火毒。
心火的口舌生疮、胃火的牙龈肿痛,肝火的目赤涩痛等均为火炎上的表现。
2.火邪易扰心神,轻:心神不宁,心烦躁动。
重:神不守舍,狂躁不安,神昏谵语“诸燥狂越,皆属于火”3.火邪易致肿疡:局部红肿热痛(4)火邪易伤津液: 出现口渴喜冷饮,舌干少津,尿少便干等,津液耗损不甚,脉失濡养而有拘急或动风现象。
(5)火邪易生风动血:火热之邪使血流加速,甚则迫血妄行,加之火热灼伤脉络,出现各种出血症状,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及紫斑等。
15、望诊中病色哪几种,意义?常色主色:指由禀赋所致、终生不变的色泽。
客色:指受季节气候、生活和工作环境、情绪及运动等不同因素影响所致气色的短暂性改变,非疾病所致。
病色病色包括五色(青、黄、赤、白、黑)善恶与变化。
善色:明润光泽而含蓄,表示病情较轻,预后较好;恶色:晦暗枯槁而显露,表示病情较重,预后欠佳。
(1)青:主寒、痛、瘀血、惊风:面色淡青或青黑者属寒盛、痛剧。
久病面色与口唇青黑者,多属于心气、心阳虚衰,或肺气闭塞,呼吸不利。
突见面色青灰,口唇青紫,肢凉脉微者多为心阳暴脱,心血瘀阻之象,可见于真心痛病人。
面色青黄(苍黄)者,可见肝郁脾虚,肝脉瘀阻。
小儿眉间、鼻柱、唇周见青色,为小儿惊风。
(2)赤:主热证:满面通红(实热证),两颧红赤(虚热证)(3)黄:主脾虚、湿:萎黄:脾胃气虚,黄肿: 脾虚湿盛(4)白色:主虚、寒:面色淡白无华: 气血虚面色晃白: 属阳虚面色苍白: 亡阳、脱血夺气或阴寒内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