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中物理《摩擦力》教学设计.doc
初中物理课《摩擦力》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课《摩擦力》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第九章《力和运动》第三节《摩擦力》。
详细内容包括: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的分类、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摩擦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理解摩擦力的产生原因,掌握摩擦力的分类。
2. 使学生了解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摩擦力的计算。
教学重点: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分类,摩擦力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摩擦力演示仪,弹簧测力计,滑块,毛巾,砝码。
学具:弹簧测力计,滑块,砝码,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摩擦力演示仪,让学生观察滑块在不同材质表面(如木板、毛巾)的运动情况。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现象,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滑块在不同材质表面的运动情况不同?2. 教学内容讲解(1)摩擦力的概念教师讲解摩擦力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摩擦力的产生原因。
(2)摩擦力的分类教师讲解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的区别,举例说明。
(3)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3.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道有关摩擦力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并解答疑惑。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进行点评。
六、板书设计1. 摩擦力的概念2. 摩擦力的分类3. 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4. 摩擦力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摩擦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2)简述摩擦力的分类及各自的含义。
(3)列举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4)举例说明摩擦力的应用。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摩擦力》的教案
《摩擦力》的教案初中物理课《摩擦力》教案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探究得出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计算公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了解滑动摩擦力的存在,实验探究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以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提高实验技能和探索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提高实事求是的科学实验态度,锻炼思维能力、抽象能力,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和计算式。
(2)难点:实验探究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展示几个情景:孩子玩滑梯、火车急刹车、冰壶运动等。
通过提问这些情景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得出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导出新课。
环节二:科学探究问题1:滑动摩擦力什么情况下才会出现?结合前面学的静摩擦力条件进行讨论。
学生讨论:需要有压力、粗糙的接触面以及相对运动。
问题2:为什么冰壶、火车、孩子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同呢?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猜想:与压力有关,与速度有关,与质量有关,与粗糙程度有关等等。
2、设计实验:用弹簧秤拉动木块,可通过加减砝码改变压力,改变拉动速度,更换接触面,例如玻璃、木板、石板、毛巾等。
弹簧秤示数便是滑动摩擦力示数,设计表格进行记录。
3、进行实验:6人一组进行实验,注意小组内部的分工问题,教师巡视。
4、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5、交流讨论:分享实验中的数据和实验细节,误差处理等;讨论控制变量法的注意事项,即控制无关变量相同,只改变探究的物理量等;实验安全问题、保护器材问题等等。
6、总结:结合实验结论和教材,得出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μN问题3: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判断呢?结合示例分析并讨论。
示例:木块在地面上滑动、木块在木板上滑动并带动木板一起滑动。
学生讨论: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相对运动方向有时并不是运动方向。
初中物理课《摩擦力》精品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课《摩擦力》精品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力和运动》,具体内容为第一节《摩擦力》。
本节课将详细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分类、影响因素以及摩擦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的分类及特点。
2. 使学生了解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学会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摩擦力的计算。
教学重点: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分类及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摩擦力演示装置,滑块,弹簧测力计,斜面等。
学具:练习册,计算器,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摩擦力演示装置,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摩擦现象,让学生直观感受摩擦力的存在。
2. 教学内容讲解(15分钟)(1)摩擦力的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或准备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3)摩擦力的大小: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物体之间的正压力成正比。
3. 例题讲解(10分钟)(1)计算静摩擦力:给定物体质量、接触面粗糙程度和斜面角度,求静摩擦力大小。
(2)计算滑动摩擦力:给定物体质量、接触面粗糙程度和物体间相对速度,求滑动摩擦力大小。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摩擦力计算题,巩固所学知识。
5. 互动讨论(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摩擦力的应用,分享生活中的摩擦力实例。
六、板书设计1. 摩擦力的概念2. 摩擦力的分类3. 摩擦力的大小4. 摩擦力的计算5. 摩擦力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质量为2kg的物体放在斜面(角度为30°)上,斜面与物体之间的摩擦系数为0.3。
(2)质量为3kg的物体在地面上滑动,摩擦系数为0.5,物体与地面之间的相对速度为2m/s。
2. 答案:(1)摩擦力大小:5.88N(2)摩擦力大小:7.5N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摩擦力的概念、分类、大小及计算方法。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学设计
摩擦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Ⅰ.清楚明白摩擦力存在及作用Ⅱ.清楚明白摩擦力的方向及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Ⅲ.清楚明白摩擦力的利弊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Ⅰ.看有关摩擦力的视频并观察规律Ⅱ.做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探究世界Δ重点:摩擦力存在的条件及作用Δ难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教学过程】1.引入(含学生思考5分钟)日常生活中,自行车在水平道路上滑行时,无论道路多么光滑,总会慢慢停下,为什么?(引出摩擦力的存在)2.感受(1分钟)用手放在桌面上摩擦,感受摩擦力。
3.教学(34分钟)①摩擦力的定义:两个互相挤压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3分钟)②从定义“阻碍”中引出摩擦力的方向。
(3分钟)③日常和定义中,(推箱子所用的力、地板粗糙程度、箱子的重量)知道产生条件:Ⅰ相互挤压。
Ⅱ相互挤压接触面粗糙(不光滑)。
Ⅲ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在实验中验证产生的条件。
(5分钟)④实验:(17分钟)甲乙验证正压力是否影响摩擦力乙丙验证接触面粗糙程度是否影响摩擦力⑤摩擦力的利弊(3分钟)利:鞋与地面。
弊:车轮与轴承的摩擦⑥增大与减小摩擦力的方法(3分钟)大:增大压力、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小: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润滑油)、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分离(磁悬浮列车)4.小结(5分钟)。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以《摩擦力》为主题,通过对摩擦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影响因素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的系统讲解,使学生们能够理解并掌握摩擦力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此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摩擦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对物理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基础,但可能对摩擦力这一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此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因此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教师要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的计算公式及适用条件;(2)了解摩擦力的产生原因,掌握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摩擦力问题,提高实验操作能力;(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团队合作能力;(2)运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摩擦力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3)采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思维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摩擦力的知识脉络,形成知识体系;(4)通过课后实践作业,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增强他们的生活观察力和问题意识;(3)通过团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4)教育学生正确看待摩擦力,认识到摩擦力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5)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使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人教版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章《力与运动》中的第三节《摩擦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的分类、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减小摩擦力的方法以及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的分类、大小和方向,了解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爱护公共财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摩擦力的概念、分类、大小和方向。
难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摩擦力演示仪、弹簧测力计、斜面、滑块、毛巾、砝码等。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斜面、滑块、毛巾、砝码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如:用力推桌子,桌子不动;轻轻推动,桌子能移动)引入摩擦力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摩擦力的定义、分类、大小和方向。
3. 实践: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4.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的摩擦力实例,讲解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5. 随堂练习: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摩擦力概念2. 摩擦力分类3. 摩擦力大小和方向4.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如何减小摩擦力?2. 答案:(1)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的压力有关。
(2)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接触面之间的压力,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摩擦力的概念、分类、大小和方向掌握较好,但对减小摩擦力的方法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加强巩固。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轮胎、自行车刹车等,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初中物理 《摩擦力》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学设计1一、课标要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规律;2.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能在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思想以新课标要求为理念,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主要通过问题引导和实验探究指导学生认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物理思维方式。
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认识静摩擦力的规律;知道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间的关系;(2)认识滑动摩擦力的规律;知道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3)能运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实验的过程,学习从实验结果总结规律的方法;(2)学习通过查阅资料的形式,了解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3)通过对生活中各种摩擦的观察与思考,学习结果表述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理解摩擦力的利与弊过程中,领略自然界的和谐和奇妙,使学生的价值观得到提升。
四、教学流程图五、教学过程1.引入分组讨论:生活中关于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例子有哪些?2.新课(1)静摩擦力思考与提问:你对静摩擦力的认识有多少?你所知道的静摩擦力的规律有哪些?以下根据学生道出的关于静摩擦力的规律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和对错误观念进行纠正,重点放在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大小变化的规律,并引入最大静摩擦力。
堂上小练:请分析以下三种情况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并准确把该静摩擦力在图上标出(a)(b)(c)木块受到水平方向的.外力木块受到水平向右的外力木块受到水平向右的外力为0,保持静止F=1N ,保持静止F=3N ,保持静止引导学生利用初中二力平衡的相关知识分析静摩擦力的大小,结合图讨论木块所受静摩擦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归纳出静摩擦力与接触面相切。
实验与探究一:研究静摩擦力的规律实验器材:木块、弹簧秤、砝码、粗糙木板带着问题完成实验,并把有关数据填入课本P42表3—2—1中①用弹簧秤水平拉木块,逐渐增大拉力,静摩擦力有何变化?与弹簧秤拉力读数有何关系?依据是?②观察弹簧秤拉力增大到什么程度木块刚被拉动?(引入最大静摩擦力)③木块被拉动后匀速运动,根据初中学过的知识,这时受到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如何读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④对比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有何关系?⑤在木块上增加砝码,对最大静摩擦力有没有影响?实验后小组讨论,归纳规律,教师引导学生得出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a、互相接触且挤压b、接触面粗糙且双方有相对运动以及静摩擦力大小和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的规律(2)滑动摩擦力引入:a、刚才的实验可观察到滑动摩擦力是一个怎样的力?(引导学生归纳滑动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有相对运动,物体之间存在着的摩擦力)b、刚才的实验给我们暗示了一个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是什么?实验与探究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数据处理:摩擦力f / N压力N / N分析与结论:从实验得知,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归纳: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压力N成正比:f = μN ,其中μ是比例常数,称为动摩擦因数,它与相互接触的物体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教学设计:摩擦力(新课标初中物理教案)
教学设计:摩擦力(新课标初中物理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
使学生理解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1.2 教学内容:摩擦力的定义。
摩擦力的类型: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摩擦力的作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概念。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4 教学活动:教师提问:什么是摩擦力?学生回答:摩擦力是两个接触面之间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教师展示实例:自行车刹车、鞋底防滑等,引导学生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章:摩擦力的测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摩擦力的测量方法。
使学生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2 教学内容:摩擦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测量摩擦力。
分析实验结果,使学生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4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测量不同条件下的摩擦力。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第三章: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3.2 教学内容: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加压力、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用润滑剂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实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教师讲解,学生动手操作,验证摩擦力的变化。
3.4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实例:自行车刹车、防滑鞋等,引导学生了解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学生动手操作,验证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如在接触面之间涂抹润滑剂。
第四章:摩擦力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4.2 教学内容:摩擦力的应用实例:自行车刹车、汽车轮胎、轴承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实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设计:摩擦力(新课标初中物理教案)
教学设计:摩擦力(新课标初中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让学生掌握摩擦力的影响因素,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摩擦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定义2. 摩擦力的计算方法3. 摩擦力的影响因素4. 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5. 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摩擦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影响因素及应用实例。
2. 教学难点: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和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摩擦力的本质。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摩擦力的现象。
3. 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摩擦力的重要性。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什么是摩擦力?”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摩擦力的概念、定义和计算方法。
3. 实验演示:展示摩擦力的现象,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摩擦力。
4.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摩擦力实例,让学生感受摩擦力的重要性。
5.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力,以及摩擦力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摩擦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摩擦力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专题讲座或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摩擦力的认识。
2. 组织学生开展摩擦力相关的科技创新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物理》课本中有关摩擦力的章节。
2. 实验器材:滑轮、木板、摩擦计等。
3. 网络资源:有关摩擦力的科普文章、视频等。
摩擦力教学设计
摩擦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1章《摩擦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大小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摩擦力的概念,了解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学会用滑动摩擦系数来描述摩擦力的大小。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
难点:摩擦力的计算和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摩擦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摩擦力。
2. 概念讲解:通过PPT展示摩擦力的定义,讲解摩擦力的概念。
3. 方向讲解:通过PPT展示摩擦力的方向,讲解摩擦力的方向。
4. 大小讲解:通过PPT展示摩擦力的大小,讲解摩擦力的大小。
5. 实验演示:进行摩擦力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6. 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通过PPT展示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讲解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7. 例题讲解:讲解与摩擦力相关的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8.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大小、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概括摩擦力的概念。
答案: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 判断题: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答案:错误,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 计算题: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10N,求物体的重力。
答案:由于题目未给出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无法直接求出物体的重力。
需要进一步信息。
4. 应用题:一辆汽车在平直的马路上行驶,如何增大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力?答案:增大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可以增大压力、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或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
初中物理课《摩擦力》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课《摩擦力》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力与运动》中的第三节“摩擦力”。
具体内容包括: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的分类、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的分类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学会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摩擦力的概念、分类、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及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摩擦力演示器、弹簧测力计、滑块、木块、砝码等。
2. 学具:每组一个摩擦力演示器、弹簧测力计、滑块、木块、砝码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拉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匀速直线运动,引导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提出问题:摩擦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何关系?2. 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情景,理解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3. 分类摩擦力:介绍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5. 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讲解并演示如何通过改变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等方法来增大或减小摩擦。
6. 例题讲解: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摩擦力2. 内容:(1)摩擦力的概念(2)摩擦力的分类(3)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4)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摩擦力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2)摩擦力有哪些分类?各分类的特点是什么?(3)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力?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了摩擦力的相关知识。
《摩擦力》教案(精选13篇)
《摩擦力》教案(精选13篇)《摩擦力》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摩擦力;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关系,并使学生尝试运用实验、归纳等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对知识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和对社会的价值。
教学重点 :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设计探究实验学习方式:探究式启发式二、教学准备学生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带挂钩的木块(侧面积不同)、钩码、玻璃板、毛巾、几支圆杆铅笔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新课引入我在上学校的路上拾到了几个脏兮兮的小玻璃球,老师用水给它们洗干净了。
现在,请两个同学把玻璃球从容器中请出来。
(请两个同学上台20秒夹球,但不易夹出)提出问题:玻璃球为什么不好夹?——学生讨论回答:太滑,摩擦力小。
你认为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摩擦力。
(二)、新课学习1、认识什么叫摩擦:关于摩擦力,你了解多少,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回答。
你认为怎样能产生摩擦力?请同学自己感受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感受摩擦力,并体会摩擦力是帮助物体运动还是阻碍物体运动?学生设计实验并实践感受: 学生将手掌放在桌面滑动,脚在地板上来回擦动等。
并请学生回答。
总结:我们的手、脚运动时受到阻碍的现象叫摩擦现象,这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想一想,在日常生活的哪些现象中存在摩擦的作用?这些摩擦中哪些是有害的?哪些是有益的?学生思考回答。
显然,我们需要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为此,需要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探究改变摩擦力的方法。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你认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请同学们大胆猜想。
(1)学生预测。
初中物理课《摩擦力》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课《摩擦力》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力和运动》第三节《摩擦力》。
内容包括: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的分类、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关系、摩擦力的应用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摩擦力的定义,了解摩擦力的分类及其特点。
2. 掌握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学会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3. 了解摩擦力的应用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关系。
教学难点: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摩擦力演示仪、弹簧测力计、滑块、木板、毛巾、实验数据记录表。
学具:每组一套摩擦力演示仪、弹簧测力计、滑块、木板、毛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走路、骑车、写字等)引出摩擦力,让学生初步认识摩擦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1)摩擦力的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或准备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3)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
实验:使用摩擦力演示仪,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关系。
(4)摩擦力的应用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3. 例题讲解讲解摩擦力计算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摩擦力》2. 板书内容:(1)摩擦力的定义(2)摩擦力的分类(3)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4)摩擦力的应用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摩擦力的定义,并举例说明。
(2)摩擦力分为哪几种?它们的特点是什么?(3)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计算摩擦力?(4)列举摩擦力的应用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课题名称:初中物理摩擦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了解物体间摩擦力的概念;b.掌握分析物体之间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c.理解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能力目标:a.能运用公式计算物体间的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b.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c.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推理和运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对摩擦力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创新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a.进一步理解摩擦力的概念;b.掌握计算物体间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方法。
2.教学难点:a.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b.理解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1.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应用;2.静摩擦力的计算;3.滑动摩擦力的计算;4.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实验法:通过实验探究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并手动记录实验数据。
3.启发法:通过提问、问题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15分钟)2.利用一个生活场景对学生实际问题进行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
步骤二:讲授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应用(15分钟)1.通过图片、实物等形式向学生展示摩擦力的概念。
2.介绍摩擦力对生活的应用,如刹车、行走等。
步骤三:讲授静摩擦力的计算(30分钟)1.通过实验演示静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2.运用公式F=μN,讲解静摩擦力的计算步骤,并进行实例分解和解答疑惑。
步骤四:讲授滑动摩擦力的计算(20分钟)1.通过实验演示滑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2.运用公式F=μN,讲解滑动摩擦力的计算步骤,并进行实例分解和解答疑惑。
步骤五: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设计(5篇)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设计(5篇)第一篇: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设计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初中学生2、教材版本:苏科版八年级下册3、学科:物理4、课时:2课时5、学生课前准备:预习课本,根据导学案初步掌握知识。
二、教学课题1、教学目标的确定(1)知识与技能知道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2、教材的重难点本节教材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能力培养和探究过程体验方面,通过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探究,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三、教材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讲述滑动摩擦力和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
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
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知识的具体应用,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2、现状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初步知识,对力的三要素已经有所了解,同时还懂得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匀速直线运动等知识。
《摩擦力》教案
《摩擦力》教案教案:《摩擦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11章第3节《摩擦力》。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摩擦力的概念、分类、产生条件、大小的影响因素以及摩擦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的分类和产生条件。
2. 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3. 理解摩擦力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分类。
2. 摩擦力产生条件的理解。
3. 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实验器材(包括木块、斜面、弹簧测力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摩擦现象,如走路、拿东西等,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3)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两个物体互相接触,接触面粗糙,有正压力,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3. 实验演示:(1)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摩擦力的关系。
(2)改变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观察摩擦力的变化。
4. 随堂练习:(1)判断下列现象中属于摩擦力的是哪一个:a. 放在桌面上的书本静止不动。
b. 用手拿住物体,物体不掉落。
c. 物体在斜面上滑动。
(2)解释为什么我们在走路时要脚掌着地。
5. 知识拓展:摩擦力的应用,如汽车刹车、自行车轮胎等。
六、板书设计摩擦力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产生条件:两个物体互相接触,接触面粗糙,有正压力,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影响因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的大小、摩擦系数等。
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1)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摩擦力》教学设计(精选3篇)
《摩擦力》教学设计〔精选3篇〕《摩擦力》教学设计篇一摩擦力一节的课堂设计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兴趣,表达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效劳于生活的道理。
摩擦力定义的引出是本节的一个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采用了透镜式教学。
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列举日常生活、生产中物体受摩擦力的事例,学生讨论、分析摩擦力的共同特点,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特点,给摩擦力下定义。
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本节的重点,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
通过实验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测,学生讨论设计实验,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最后进行评估交流。
整个过程全部放手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完成,让学生亲自体验探究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教师只起引导组织作用。
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是本节设计的一个亮点。
将辩论引入课堂。
教师通过巧妙的设计,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辩沦。
通过辩论学生自己总结得出增、减摩擦力的方法。
这样安排的目的,一是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二是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三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结不仅让学生总结本节学到知识,而且提炼出了所用到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维程序。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什么是摩擦力?②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③知道摩擦力在实际中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①经历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研究。
②从实验数据归纳简单的物理学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理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池原理的兴趣,表达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效劳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难点压力与重力的区别,摩擦力的定义。
教学方法对摩擦力的定义采用透镜式教学模式“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对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采用猜测与反驳教学模式。
教具和媒体教师演示用:小车、弹簧秤、木块、金属块、实物投影。
初中物理课《摩擦力》教案设计
4.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与摩擦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实验演示:使用摩擦力演示仪,让学生直观感受摩擦力的变化。
6.学生实验: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接触面粗糙程度和压力下摩擦力的大小。
7.结果讨论: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针对不同难度的知识点,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给予充分的耐心和肯定,即使答案不完整或不正确,也要鼓励学生继续思考。
四、情景导入
-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作为情景导入,增强学生对摩擦力概念的兴趣。
-通过互动游戏或小实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教案反思
-静摩擦力: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阻止物体开始滑动的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当物体已经滑动时,作用于物体上的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或趋势相反。
四、实验演示与学生实验
实验环节是加深学生对摩擦力理解的关键,以下要点需要强调:
-演示摩擦力随接触面粗糙程度和压力变化的实验,让学生直观看到摩擦力的变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
1.教学难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及其计算。
2.实践情景引入: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摩擦力的存在。
3.知识讲解:摩擦力的定义、分类以及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4.实验演示与学生实验: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实验直观感受摩擦力的变化。
5.作业设计:题目应紧密结合实际,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初中物理课《摩擦力》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初中物理教材《摩擦力》章节,详细内容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的关系、减小摩擦力的方法以及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摩擦力的定义和产生条件。
2.理解摩擦力与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关系。
3.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分析,掌握摩擦力的性质。
【教学重点】摩擦力的定义、产生条件、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对摩擦力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探究、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滑轮、弹簧秤、滑块。
多媒体教具:投影仪、电脑。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通过一个例子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两个物体会发生相对运动?请举例说明。
2.让学生观察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哪些?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力是怎样作用的。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展示摩擦力的定义和产生条件,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解释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对摩擦力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3.通过实验展示不同物体之间摩擦力的大小,并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
三、实验探究(25分钟)1.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在水平桌面上放置滑轮,用弹簧秤挂在滑轮的线上,另一端挂上不同重量的滑块。
2.让学生操作实验,先不加任何重量,拉动滑轮,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再分别加上1、2、3个滑块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
3.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出摩擦力与物体之间的关系,并与之前的讲解进行对比。
四、引导思考(15分钟)1.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思考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小或增大摩擦力?3.提出问题:为什么沿着水平方向推一个物体比沿着竖直方向更容易?五、小结(10分钟)1.给出摩擦力的定义和产生条件。
2.归纳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对摩擦力的影响。
3.掌握简单的摩擦力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学目标习
重点
难点学方法习手段
摩擦力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力的概念及摩擦现象
(2)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知道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知道摩擦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常见的事例知道摩擦力的应用
(2)体验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摩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2)增强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意识1、摩
擦力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增大、减小摩擦。
学生通过猜想和探究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
自主探究,当堂达标
长木板、长方体木块、棉布、弹簧测力计、细线、身边的可用器材
摩擦力
板
1、定义:摩擦力是指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
书设计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2.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因素 : 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教学过程
问题
情境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
复习 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研究力常用的三个角度)提
问 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测滑动摩擦力的实验
原理)
3.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运动状态如何?(测滑动摩擦
力时动作要领提示)
二、我们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现在我们来演示一下这
引入个实验
课题演示牛一律实验
提问:小车为什么会停下来?为什么和牛顿第一定
律的结论不一致
三、1.摩擦力
新课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做个小实验,将一只手按在课
教学桌上向前移动,感觉桌面对于手的前进有什么样的作用。
通过活动得出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是指两个互相
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
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
力就叫做摩擦力。
对于摩擦力的定义,同学们特别要
注意“相对”这个词,为什么要加“相对”这个词呢?
相信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定能明白其中的道
理。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产生要满足什么条件?
其他学生补充:要相互挤压,接触面粗糙。
师总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两物体接触面不光
滑;两物体相互接触且有挤压作用;两物体有相对
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
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
力。
今天我们来学习滑动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
(1)定义
像同学们刚才做的这个小实验,手受到的摩擦力只
是摩擦力大家庭中的一种,叫滑动摩擦力,即一个
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滑
动摩擦力。
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受到
滑动摩擦力。
(3)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教
师引导:我们今天重点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请
同学们大胆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
因素有关呢?
问题 1、滑动摩擦力可能跟这些因素有关,要研究
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
究?
问题 2、要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跟这些因素
有关,首先应该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那么如何
测木块在木板表面上滑动时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呢?
用什么方法。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针对情况引导学生分析(怎样运动?为什么匀速?
怎样判断?)并找出研究问题的方法(转换法)。
找
到了测量滑动摩擦力的方法,请同学们根据自己选择
的课题设计实验及实验数据表格,完成实验后,写出
探究报告和其他组的同学交流。
(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同学们的活动 )
归纳总结:我们将各个课题小组的结论归纳一下,
能得到什幺结论?同学们讨论。
交流:在实验中你发现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
的?
你在解决了问题后,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4.摩擦力的应用
教师提出问题:刚才我们通过分类研究,对生活中
不同类型的摩擦有了粗浅的了解,请同学们思考:
摩擦对我们的生活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
通过辩论可以看出:摩擦力,让人欢喜让人忧!对
于有益摩擦,要设法增大它,对于有害摩擦要设法
减小它。
那么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哪些呢?
总结: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一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哪些知识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哪些不明白的
地方?
四、课学生小结:
堂小1、知道了什么是摩擦力以及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结2、知道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摩擦力。
3、知道了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压力和接触
面的粗糙程度。
4、知道了增
大、减小摩擦的方法。
1. 下列属于有害摩擦的是
A. 自行车车闸皮与轮圈之间的摩擦
B. 火箭升空中火箭与空
达气的摩擦 C.圆珠笔的笔珠与纸面之间的摩擦 D. 手拿物体时手与物体之间的摩擦
标 2. 在家里的卫生间里,为了防止地面沾水使人打滑跌倒,下列采
检取的措施中,错误的是
测 A. 卫生间地面应铺带有凹凸花纹的地砖 B. 人沐浴时穿的拖鞋课内底要带有凹凸花纹 C.脚底下放一条毛巾 D. 穿鞋底光滑的塑料练习拖鞋
3.如果世界上不存在一切摩擦,那么下列哪一现象不会发生
A. 吃饭时,饭将从我们的嘴里滑掉
B.人将寸步难行
C.不能用螺钉螺母固定工件
D.物体将远离地球而去
4. 下列关于摩擦力认识正确是
A. 摩擦力总是在物体运动时产生的
B. 摩擦力在生产和生活中总是
有害的C.增大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可以增大滑动摩擦力D. 常用滚
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小摩擦力
1.放学回家后找一根筷子,一只茶杯,适量大米,不借助其他工课外
具,请设法将茶
杯提起来,提起时手不能接触茶杯。
练习 2. 你还能举出那些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实例,最少五个
【教学反思】
1.教材中对静摩擦、滚动摩擦、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等内容放在“科教学世界”栏目中。
课程标准中对摩擦力的要求是“通过常见的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力” ,可见课程标准给实际教学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觉得对摩擦力分类后再分别研究更利于学生去发现、分析、解决生活中的摩擦问题。
思2.课堂上会出现很多上课前预想不到的情况,如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是否有关的实验过程中,就有很多组学生由于没有控制好条件而选考用正方体和长方体两个不同的木块进行实验,从而得到滑动摩擦力与面积有关的结论。
作为教师,这时候不要以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去折射学
生,更不要以自己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想法,不应该让学生无条件地被动
接受,而应该及时指导,进一步强化“控制变量法”在研究物理问题中
意义和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