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宋代文人园林的神韵:会心山水不在远 阅读写作导写练
2021 高考时文选粹 考前必备 宋代文人园林的神韵:会心山水不在远
【高考时文选粹】宋代文人园林的神韵:会心山水不在远编者按:“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
”于闹市中寻一幽隐之处,四方友朋往来酬酢,斗茶饮酒,吟诗作画,岂不快哉?现代人追求“返璞归真”,因此常有新闻曰“某市荣膺园林城市称号”“某地带您回归诗意的园林生活”。
可现代人的园林,总让我们感觉匠气较重、缺乏神韵,与古代名园不可比。
造园如作诗,拥有神韵,才能造出诗情画意的园林。
宋代文人园林的神韵:会心山水不在远标题即观点。
化用古诗句,意蕴悠长。
①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清平乐》,让人们对北宋东京汴梁产生了兴趣。
和《长安十二时辰》展现出的唐长安城的繁华不一样,东京汴梁代表的是宋朝城市的人文化、平民化、世俗化。
宋代的文人士大夫通过读书、科举、仕宦、创作等活动活跃在这座城市的各个空间。
他们结成了多种类型的朋友圈,举办各式各样的聚会,聚会场所遍布茶楼、酒肆、名园、古寺等。
四方友朋往来酬酢,斗茶饮酒,吟诗作画,极一时之乐。
②历史上的文人雅集有很多,流传至今令人神往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东晋绍兴的“兰亭集”,另一个便是北宋汴京的“西园雅集”。
西园是北宋驸马都尉王诜的宅第花园,这里“水石潺湲,风竹相吞,炉烟方袅,草木自馨”。
苏轼《水龙吟》中“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的“西园”写的就是这里。
宋神宗元丰年间,王诜曾邀苏轼、苏辙、黄庭坚、米芾、秦观、李公麟以及日本圆通大师等16位文人名士在此游园聚会。
后来李公麟作《西园雅集图》,米芾写了《西园雅集图记》,使“西园雅集”成为后人追捧摹绘的主题。
马远、刘松年、赵孟頫、唐寅、丁观鹏等都曾画过《西园雅集图》。
开篇由历史上著名的文人雅集的故事引出园林话题。
③读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可知,那时“都城士大夫有园圃者,每岁花时必纵人游观”。
每年元宵节过后,东京汴梁市民都有游园探春的习惯:“大抵都城左近,皆是园圃,百里之内,并无闲地,并纵游人赏玩。
”《东京梦华录》还列举了汴京人赏玩的园圃名单,其中既有张择端《金明池争标图》所描绘的金明池、宋太祖大宴群臣的玉津园等皇家园林,也有王太尉园、李驸马园、蔡太师园、童太师园这样的私家园林。
“宋韵今辉,山水精神”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作为审美对象与自然禀赋的山水,历来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滋养与资源。
我们要理解中国传统的山水眼光,进而用这种眼光观看我们周围的真山真水。
什么是山水的眼光?中国画家画一座山,通常先在山脚下住一段时间,在山腰又住一段时间,山前山后来回跑,又无数次登上山岭远望,最后整座山了然于心,待要画时,和盘托出。
一画之中,山脚与山体俱见,山前和山后齐观,巅顶与群峦并立,这就是所谓的“高远、深远、平远”。
不为透视所拘,不受视域所限,山水草木一例相看,烟云山壑腾挪反转。
古人把这种方法称为饱游而饫看,游目而骋怀。
山水眼光是一种不唯一时一侧的观看,更是将观看化入胸壑,化成天地综观的感性方式。
山水非一物,山水是万物,它本质上是一个世界观,是一种关于世界的综合性的“谛视”。
所谓“谛视”,就是超越一个人瞬间感受的意念,依照生命经验之总体而构成的完整世界图景。
这种图景是山水的人文世界,是山水的“谛视”者将其一生的历练与胸怀置入山水云霭的聚散之中,将现实的起落、冷暖、抑扬、明暗纳入内心的观照之中,形成“心与物游”的存在。
多年前,我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欣赏北宋郭熙的《早春图》。
我在这里看到一片奇幻的山壑被一层层的烟云包裏着,宁静而悠远,峻拔而生机勃勃。
这是早春即将来临之时的山中景象---冬去春来,大地苏醒,山间浮动着淡淡的雾气,传出春天的消息。
看着这幅画,如行游在山下山上、山前山后的风景之中。
我们可以在这些景色中与天地相往来,这就是中国绘画,这就是中国山水。
不是在我们眼前打开一个镜头,而是使我们的身体在这里穿梭往还,使我们的心在这里吐纳元气。
这就是与西方绘画和摄影作品全然不同的中国绘画。
在这些生动苍润的描画之中,我们还感受到了笔和墨的美,这种美最能体现山水的形神。
正是这种“戏墨”的方法最自由也最有效地把我们带入对“象”的体察之中。
“象”既不是自然对象,亦非纯然意识里的心象,而是在自然对象与纯然意识之间的辽阔无际的间性世界。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诗情画意,山水精神——园林的古典与现代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诗情画意,山水精神——园林的古典与现代材料一:园林被称为可赏之诗、可游之画,既是空间的艺术,又是时间的艺术。
因林在其实用意义之外,又成为生活的布景、观照的对象,逐渐抽象成为一种与诗幽同构的艺术形式。
中国古代园林成熟阶段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融入了诗意。
以诗意的表达和诗化的结构传达园林理想。
东汉以来,一直到北宋,把诗歌当作隐喻的做法颇为盛行。
文人们试图在绘画中输入严肃的内容时,就借用诗歌意境来表达。
对绘画与诗歌结合所产生的情感需求,是诗意在绘画空间中表达的最初渊源。
诗和画可以相互转换的观念在欧阳修之后,在以苏轼为中心的文人圈子里发展到了一个高峰。
到了南宋,诗画间共通共感的特性延伸至园林,园林不论从其场景布营,还是观赏流线设置都以表现诗歌总体为本。
各种艺术方式在此时的全面融合,突破界域,触类旁通,进一步铸就了中国古典园林得以参悟于诗、画艺术,形成“诗情画意”的独特品质。
南宋文人曾丰在《东岩堂记》写到,士大夫们喜爱天台、雁荡山水,常游览其间,当游览难以满足能“日涉之”时,便作画来记录山林并且加以想象:当绘画仍难以满足时,则开始选石叠石,以象二山之态,日夜对坐其间;但当如此都无法满足时,选择与二山相似的山地依山造园以居其间。
从这样递进式的描述看来,游览真山水,只能是偶然为之的欣赏方式:绘画,则使山水愿望得到进一步满足;置石叠山放入居所则更进一步贴近自然;最终,选择相似的山水环境改造成园,并栖居其间才是观照自然的最佳方式。
人们对诗意的生活有过多种想象,但要说出它究竟是什么却不容易。
园林结构的不拘于法,园林空间的迷离零散,园林中人物活动的性质难辨,都成为可提供诗意生活的可能。
人们给予园林多种属性,园林在自身的发展中也形成多样语汇,契合着现代诗意生活对于诸如身体、空间、感知、自然等方面的关注以及再现。
园林与诗歌和绘画同构,首先在于三者之间共有的“山水”内涵。
山水究竟为何?仅“山”“水”二字,即道出了这是“有山有水”的环境特征,义多的时候这是一种关于人居环境的理想,以及对待自然的态度。
【高中散文阅读】《山水逸韵》阅读答案
【高中散文阅读】《山水逸韵》阅读答案山水逸韵 1 谢灵运在政治上无法有所作为,在文学创作方面却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作为世家大族的子弟,他本来有在政治、文学艺术等多方面发展的可能性。
他的世资山水逸韵1谢灵运在政治上无法有所作为,在文学创作方面却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作为世家大族的子弟,他本来有在政治、文学艺术等多方面发展的可能性。
他的世资,可以使他“平流进取,坐至公卿”。
他作为士族子弟所受到的良好的文学艺术教育,又使他具备了成为文学家的基本条件。
但是他的前辈如谢安、谢玄生逢士族鼎盛时期,其政治才能有充分施展的机会,所以在政治上大展宏图,成为著名的政治家兼文人。
而谢灵运所处的时期,正是皇权与士族政治斗争的胶着时期,且士族的权力不断受到削弱,地位日渐下降。
所以谢灵运无法踵武前辈,成为政治上的风云人物。
在此情况下,谢灵运的文学才能得到迅速发挥,赋山吟水,成为著名的山水诗祖。
2谢灵运一生著述颇丰,无论诗、赋、书画乃至佛经的翻译,都值得称道。
他的诗至今能看到的有九十多首。
可以分为四类:感怀诗、山水诗、佛理玄理诗和应制应酬诗。
后两类诗歌艺术成就不大,大部分诗还没有脱离“平典似道德论”的格局,如“若乘四等观,永拨三界苦”(《过瞿溪石室饭僧》),与玄言诗并没有什么区别。
谢灵运在文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是他对山水诗的写作与创新。
谢灵运山水诗的内容相当复杂,折射着他个人的人生境遇、文学才华和宗教修养。
他的山水诗还没有脱尽前代玄言诗的影响,他的诗常常是在鲜丽清新的景物描写之后,缀上一个玄言的尾巴。
传世的名篇,往往都是风景刻画、情感抒发和哲理表达三种成分同时具备,如《野鸿诗的》所说:“康乐于汉魏外,别开蹊径,舒情缀景,畅达理旨。
三者兼长,洵堪睥睨一世。
”他的名篇《登永嘉绿嶂山诗》,景物描写十分精彩,但与抒怀之间的转折较为生硬,哲理游离于景物之外,形成“叙事——写景——说理”的结构模式。
3谢灵运写山水诗,一是受士族家庭传统的影响,钟爱自然山水,把流连山水视为个人作为士族文人的风流韵致,所以无论是旅途、外任,还是回致故乡,都把山水之旅作为个人生活的重要部分。
《文人情趣是园林的灵魂》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人情趣是园林的灵魂韧雾①沧浪亭始建于五代,现主体为宋代建筑,是现在苏州园林里历史最悠久的一座。
②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诗人苏舜钦蒙冤遭贬,迁居苏州,用四万钱买下几近荒废的院子,建了此亭,名字取自《楚辞》名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以示隐逸之情。
有人说,从沧浪亭开始,苏州园林的定位就是归隐,无论是被贬下野或是急流勇退,文人们在济世安民的宏愿外,始终有颗念念难忘的出世心,比如拙政园,取自古语“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暗含微讽与自嘲;再如网师园,网师即渔夫、渔翁,正是渔隐的象征,以及“退而思之”的退思园,无不含蓄表露了这种寓意。
③中国园林的一大特征就是与文学密切关联。
比如最直观的楹联匾额,镌刻题铭,“须兼具华彩之辞章,隽秀之书法”,少了他们,建筑难称完美。
④再到各厅堂楼阁雅不胜收的名字,比如拙政园西部的“与谁同坐轩”,出自苏轼的一句词:“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一般的轩空间都比亭子大,而“与谁同坐轩”小到只宜坐一人,开一扇形的窗临着湖面,框景绝佳;再联想到这句词写于苏轼政治最失意之时,只觉有种说不出的宁静的孤独,寂寞中又有淡淡的孤高,不由得想在此处独坐片刻,恰如有人所说,赏苏州园林犹如读诗文,太多典故与内涵待人探寻,最妙的就是诗景相对、情景交融的会心时刻。
⑤文人的唱酬交往为园林赋予了勃勃生机。
现在普遍认为文徵明参与设计了王献臣的拙政园,当然历经岁月磨蚀、易主改建,早已看不到当初的面目,但文徵明画的《拙政园三十一景》还是保留下当年园子的简练野趣;他亲手种下的紫藤,历经400余年仍绿荫满庭,春日满架明艳紫英,成为苏州城的一处重要文脉。
⑥苏州园林最繁盛的日子,是在清代“同光中兴”时期,城里大造园林,各园主人彼此投缘,怡园顾文彬、听枫园吴云、网师园李鸿裔,耦园沈秉成、养闲草堂潘曾玮等组成“真率会”,定期轮流在各家园林里雅集,品评书画,吟诗作赋。
⑦画家陈丹青说,苏州园林那样成熟的美学,是一整套上千年积累传递的文化教养,文化样式、文化符号,虽然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中国的城市与建筑发生着决然而彻底的巨大改变,中国人心理景观中那条源远流长的大线索已然开始模糊、混乱……而反观苏州园林之于现代人,不仅是“小而美”的偷得浮生半日闲,更是都市丛林中一片葱郁的文化绿洲。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学情评估 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学情评估一、读·书(12分)1.中国书法历经演变而产生不同的字体,如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
请你赏读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将作品中的下联用楷体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2分)2.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句。
(10分)自然万物入诗都能成画。
王维在《竹里馆》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勾勒了一幅明月相伴,自在惬意的山居幽林图;韩愈在《晚春》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染出一幅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暮春争芳图,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摹出一幅恍若白雪纷纷扬扬的杨花榆荚惜春图。
自然万物入诗皆可传情。
《木兰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气阵阵,金柝声声,传达出将士征战之苦;岑参的《逢入京使》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路漫漫,泪雨滂沱,道不尽西行路上的思乡之情。
二、读·思(38分)(一)学校组织“寻找身边‘小人物·大英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进来,并完成以下活动任务。
【任务一:礼赞平民英雄】3.一位同学正在准备讲述“平民英雄的故事”,请你阅读文字稿中的部分内容,完成练习。
2月14日,一场大雪降临华夏大地,夜间气温已经降到了零下十几度,门卫孙贵爷爷坚守在小区门口的防疫岗位上。
大家请看这张照片(甲) 疫情检查站的简易铁门前,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坐在椅子上的门卫大爷的身上落满了积雪,他已经成了“雪人”。
①因为天气如此恶劣,所以他始终没有离开自己的岗位。
在我们身边,有多少普通人和孙爷爷一样默默地付出着(乙)我想说:②孙爷爷,为了疫情,您的付出是有价值的!您是当之无愧的平民英雄!(1)依次填入这段文字中甲乙两处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B.——?C.——!D.!?(2)这段文字中①②两处画线句子表达欠妥,请你选择其中一处帮他修改。
2020版高考语文新课标大二轮专题辅导增分攻略(新高考模式)提升练12专题十二理清思路解读形象——读懂散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27分)湖底的书香白荣敏①湖泊是造化的眉眼。
那一汪清凌凌绿莹莹的湖水,给粗犷的大山增添了一些柔媚。
翠屏湖,让汉子一样的闽东山区古田县,有了诗性的润泽。
②翠屏湖是一个人工湖。
我们造访的时节,它还未进入汛期,发电用水使翠屏湖水位降低,露出了一溜儿黄色的土棱。
新建的溪山书画院就在景区的入口处附近,看着崭新的建筑,我体味到当地政府和有识之士的用心,因为我知道,真正的旧溪山书院已被淹没在湖底的某一处。
③我的目光投向了烟波浩渺的湖面,那碧澄澄的深处还依稀闪现着朱子的身影。
④宋宁宗庆元二年,韩侂胄发动了反对道学的斗争,称道学为“伪学”,进而列“逆党”名单五十九人,朱熹名列第五。
朝廷对与“伪学”有牵连的人进行打压。
原来与朱熹交游的朋友和跟随朱熹的门人,贬的贬,逃的逃,叛的叛。
庆元三年,年近古稀的朱熹遭受奸党迫害,为避“伪学”和“党禁”之难,应古田门人邀请,从闽北建阳来到了古田。
⑤贫病交加、仇怨相攻的朱熹行走在古田的土地上,大难随时都可能降临。
一般人到了这样的境地,也就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孤凄、绝望,还能有什么作为!但穿过几百年的时光,我们看到,当年那个年迈的身影在今日翠屏湖的湖底却脚步从容,目光坚定。
他在溪山书院讲学,为书院前的欣木亭题诗:真欢水菽外,一笑和乐孺。
⑥这位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杰出的教育家,其一生为学“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
在古田期间,他以溪山书院和地处杉洋镇的蓝田书院为轴心,来往于古田境内的螺峰、谈书、魁龙等多个书院,巡视教务,设帐授徒,宣讲理学,培育后秀。
这是一个性格倔强的老头,我行我素;又是一位宅心仁厚的长者,心无旁骛,一心教学。
他在随时有暴风雨降临的暗夜里,把自身当作火把,点燃同行者的希望。
⑦站在翠屏湖畔,望着这群山环抱中的浩瀚湖水,我似乎有所明白,朱子在困厄中坚持行走,在绝望里坚持理想,源自于他站位的高蹈、学问的高深;而像这湖水一样柔软的坚强,也正是支撑其生命前行的力量。
2019-2020年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优质版】
宁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中心形成和转移的原因十分复杂,需要从多方面探讨。
首先,是由经济发展的水平所决定的。
经济发达虽然不一定直接带文化繁荣,但经济发达的地区文化水平往往比较高。
明清两代,江、浙地区,随着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广泛应用,粮食产量大幅增加。
农副业的发展带动了商业和市镇的繁荣,以及新兴市民的壮大。
经济的发展与经济中新因素的成长,促成江、浙文化的繁荣,以及文化新气象的出现。
然而,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不一定同步,文化发展除了受经济制约外,还有其自身规律。
例如,在清代,晋商特别活跃,金融业发展迅猛,道光末年票号达11家之多,到清朝末年发展到33家,其分号遍及全国多地。
但这期间山西文化的发展却相对迟缓,若与唐代的辉煌相比,已大为逊色。
又如,北宋时期,关中的经济已经远不如唐代,但张载却在这里教授生徒,传播儒学,使之成为儒学的中心。
其次,与社会稳定的程度有很大关系。
南朝齐梁二代文学本相当繁荣,分别以齐竟陵王萧子良、梁武帝萧衍和昭明太子萧统、梁简文帝萧纲为首的三个文学集团,对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齐永明年间周颗发现汉语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竟陵八友”中的沈约等人根据四声以及双声叠韵,研究诗句中声、韵、调的配合,创制了“永明体”,进而为近体诗的建立打下基础。
成书于齐代末年的刘勰所著《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最系统的著作。
由于萧衍、萧统、萧纲父子召聚文学之士,创作诗歌,研究学术,遂使建康成为文化中心。
可是经过侯景之乱,建康沦陷,士人凋零,江左承平五十年所带的文化繁荣局面遂亦消失。
与此类似,还有唐朝末年中原一带的战乱对文化的破坏。
首都长安是当时最大的国际都会,是文化中心。
到了五代,长安的文化中心地位消失了,而四川因为相对安定,士人们相携入蜀,文化也随之发达起,俨然成为一个新的文化中心。
当然,社会变革期往往伴随着社会的不稳定,以及各种思想和主张的激荡,这反而会促进文化的发展,并形成若干文化的中心。
人教版高三下学期语文5月月考测试试题(解析版)
故选D。
【3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A项,“注重意境美而轻视笔墨气韵”分析不正确,原文说的是“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
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不追求繁芜的世界,而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追求。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昌等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C项,“乡村振兴的目的就是为子孙后代留下‘绿色宝库’”分析错误。依据材料二“乡村振兴是以发展农村经济为基础,实现包括农村文化、生态等在内的乡村发展水平的整体性提升”“大力发展现代集约农业和生态旅游,建立一套兼顾经济收益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子孙后代留下“绿色宝库”,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可知,乡村振兴的目的是实现乡村发展水平的整体性提升,而非为子孙后代留下“绿色宝库”;建立一套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子孙后代留下“绿色宝库”是乡村振兴必须要走的道路,而不是乡村振兴的目标。
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文学阅读与写作)(60分钟100分)一、思维发展与提升(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词作为一种新兴的诗体,自晚唐五代发展到北宋,其创作虽已相当普遍,但在当时文人学者的心目中,只把它视为“余技”“小道”,认为它只能用于酒楼歌席上歌妓的歌唱,不很能登大雅之堂。
有人甚至称词为“谑浪游戏”,还有人以作词为玩物丧志的坏事。
在这种轻视词体的理论支配下,词就不大被人们用来反映重大的社会题材,而仅仅作为抒写风月事、儿女情的工具。
因此,前人所谓“词为艳科”,我认为是基本符合唐宋词的主流情况的。
这其中的奥妙,我们只要看一看欧阳修的诗文和他的词、李清照的诗文和她的词,甚至是柳永、周邦彦的诗和词之间存在着的两副面孔、两种风格,便一清二楚了。
在两宋期间,虽有苏、辛等豪放一派,在词的题材上有所突破,但大多数词人仍然保持这个传统,无大变化,不过更善于用比兴,于咏物词中寓朋友之感、君国之忧,或者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而已。
甚至连苏轼的《念奴娇》(大江东去)和辛弃疾的《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这两首“豪放”名作,也掺入了“艳”的情味。
因此可以说,“艳情”是词的特性。
至于词境,俞平伯先生说是“狭而深”,这是符合实际的。
词的发展本有两条路线:一是广而且深,二是深而不广,即狭而深。
在当时的封建社会里,受着历史的局限,词很不容易走广而且深的道路,它到文士们手里便转入狭而深这一条路上去。
词,最初发端于隋唐民间。
唐代的民间词,从王重民收集整理的《敦煌曲子词》来看,题材还不算狭窄。
除却男女恋情,民族的矛盾、时局的动荡、人民在战争中的流离苦痛也还偶有反映。
中唐前后,文人逐渐开始填词,如韦应物、刘禹锡、白居易等,到温庭筠的出现,标志着词已从民间转移到文人手中。
温词的内容,据《花间集》所载,不外乎贵族仕女的怀春悲秋、怨离伤别,但它的抒情手法和意境十分细腻、深曲,艺术成就很高,因而为晚唐五代词人所崇仰师法。
2024届新高考语文九省联考四篇作文点评及导写 (审题指导+立意参考+名师下水范文)
1、概念解读(“是什么”)
那就需要先理解什么叫“交错带”,“交错带”出自现代文阅读材料I,涉及的语段是——
“成熟的游牧业依托的环境为广袤的草原,而它的萌生地却在农牧交错带。农耕区与 畜牧区是依人类经济生活方式而划分的基本区域,介于两者之间的则为农牧交错带。中 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在环境上具有敏感特征,每当全球或地区出现环境波动时,气温、降 水等要素的改变首先发生在自然带的边缘,这些要素又会引起植被、土壤等相应变化, 进而推动整个地区从一种自然带属性向另一种自然带属性转变。由于农、牧业生产依托 的环境不同,农牧交错带的敏感特征也会影响史前人类的经济生活方式,促使人们从一 种生产类型转向另一种生产类型。随着这一地区自然带属性的更移,人类首先打破原始 农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在原始农业基础上萌生了畜牧业,然后渐次形成独立于农耕 业的畜牧业。”
不得志混迹于青楼妓巷之中,才推动了词的发展,青楼妓巷,不就是“交 错带”吗?此外新文化运动、新 高考改革、文化强国战略、传统文化复兴国策等。
4、“科技创新”:我们用的智能手机,就是传统手机和电脑之间的交错,为什么乔布斯能造出iphone,
因为乔布斯一生都站在学院和商业之间的“交错带”上。此外"芯"路历程、华为中兴反围剿、 AI 时代、智 能驾驶、共享单车、快递业崛起、5G技术高地等。
2023届高考语文作文指导:“实用与审美的统一”导写及范文
2023届高考作文指导:“实用与审美的统一”导写及范文一、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希腊对门窗的作用,一般重其通风、采光或围闭效果,而中国古代建筑还重视屋内屋外空间的交流和景物的借换,往往是实用与审美兼而有之,比如园林建筑中的漏花窗,便是为了充分显示环境之美而设计的。
中国饮食烹饪也讲究滋味之外的艺术,注重食名优美、食器精美、环境雅致,将物质享用与精神追求统一起来。
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作文指导【审题立意】材料整个一段,先讲古希腊建筑的特点,再将古代中国建筑与其进行比较。
引出了“实用”和“审美”两个关键词。
紧接着又补充了中国饮食烹饪的特点,与建筑特点类似,最后给出“物质享用”和“精神追求”两个关键词。
这两组关键词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实用”对应“物质享用”,“审美”对应“精神追求”。
所以本文立意应从这两组关键词入手。
材料中“兼而有之”“统一起来”暗示在对这两组关键词进行思辨时,不可偏废,需要论述出二者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问题分析】很多同学的立意没有抓住关键词,作文内容与材料若即若离。
如“刚好”与“完美”、“创新”、“雅”与“俗”、“发散思维”等话题,都不完全与材料契合。
部分同学的分论点没有聚焦于对于“实用”和“审美”的思辨。
脱离了关键词提论据并进行论述,如:很多同学都写到了“关注整体,纵观全局”,但缺少往“实用和审美不可偏废”的进一步论述。
在论据方面,很多同学积累不足,其实我们高中各科教材中有很多可以作为论据的内容。
例如本文可以用到人教版政治教材中的很多内容。
【作文素材】1、美是什么?古今中外,多少人去寻觅美的脚步,多少人用生命去全释美的心跳,多少人用笔尖书写美的寥落,美的萧条,美的灵魂,美的足迹。
殊不知,美正萦绕于人们心中对它的感悟。
小学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文人园林.doc
小学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文人园林小学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文人园林文人园林与皇家园林一样,是我国古典园林中的主要类别,它代表了民间住宅花园的精华,在园林史上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在历史上文人花园数量最多,有不少主人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或书画家,影响很大。
文人园一般均较小,容纳不了许多景,没有苑囿那种宏大壮丽、摄人心魄的美景,但它却别有韵味,能令人流连忘返,其关键就是园景中融和了园主的文心和修养。
镇江焦山是一座处于长江中的小岛,环境特别幽静。
山半腰有座别峰庵,娟小玲珑,四周绿树翠竹相映。
庵中有两间书斋,曾是清代著名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读书处。
门旁挂有画家手书的一副楹联:“室雅无须大,花香不在多。
”在板桥看来,好的居住环境并不在于大和多,而是要有诗意,唯其如此,才能做到以雅胜大,以少胜多。
这“雅”和“小”,便是文人园林的主要特点。
在古代封建社会,文人知识分子最好的出路是入仕做官,但这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只能靠教书或卖字卖画为生,经济状况并不太好,因而他们的园林大多是位于自己傍宅的空地上,占地不大。
这从现在的文人古园的题名上也可反映出来,如苏州有壶园,因其小,整个园林空间好似一把茶壶而名。
还有残粒园、芥子园、半亩园等名园,皆以小而著称。
“小”对建造园林是不利的。
古代园林艺术家却能自如地掌握艺术创作的辩证法则,化不利为有利,在有限的范围之内创造出无限的景色来。
苏州网师园是江南颇有代表性的小园,园内的书斋庭院“殿春簃”作为我国古典园林之精华,已复建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其雅洁的格调、精巧的制作,深得参观者的好评。
“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雄会万师。
”人们常用这楹联来形容中国古典戏曲以少胜多的高超技艺,文人园林亦然。
它要在小范围内表现出大千世界的美景,就更要运用“以一当十”的艺术原则。
园中各景,无论是假山水池,还是庭院一隅的一树一石,都要经过推敲锤炼,注入文心诗意,以收到笔少气壮、景简意浓的艺术效果。
第三单元+学写文学短评+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学短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短评的结构要小巧而完整。通常情 况下,一般采用“①总—②分—③总”“总—分”“分—总”的结构模式:
①“总”,就是开头用简短精练的语言,开门见山地把这篇文学短评总 的内容概述出来。
②“分”,就是对照作品作深入的分析思考,有的放矢地列出鉴赏评析 的要点,然后采用叙评结合、评析结合的手法,对原作品作深入的、有条理的 分析。
得”一“自然”既是理想生活长久才得的感慨,也是灵魂最终得以安顿的快慰。
常见失误例举
3.只“概括”不评论 《念奴娇·赤壁怀古》全词慷慨激昂,大气磅礴,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
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整首词环环相扣,一气呵成。上阙咏赤壁,着重写景,写出了大江的气势,
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为下片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 境气氛。下阙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③ 做 到 “ 叙 ” 和 “ 议 ” 的 有 机 结 合 。 文学短评在“叙”和“议”之间应做 到先叙后议,以叙带议,精叙详议。不可重叙轻议,甚至以叙代议,把文学短评写 成文学作品的内容提要。
④ 对 风 格 特 点 、 文 学 体 裁 等 知 识 要 有 所 了 解 。 一般来说,诗歌的意象意境、 章法结构、妙字佳句等,往往是鉴赏与评论的重点;另外,还可使用一些文学鉴赏 与评论的概念、术语,如真情与兴会、警策与夸饰、善美与高格、巧拙与刚柔,再 如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涵泳讽诵、沿波讨源,以使文章显得“内行”,也增加一
单元检测15:第三单元 徜徉于山水之间
单元检测(三)(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好的书法作品,必定有正大气象。
纵览中国书法史,历代庙堂之迹和摩崖石刻最能体现书法的正大气象。
所谓正,反映在书法上是法度正、气韵正、思想正;所谓大,反映在书法上是气象宏阔、书风雄浑。
像周代钟鼎文、秦泰山刻石、汉隶、魏碑、唐楷等,在韵、法、态、势、意等方面各有开拓,但都在特定时代的审美风尚中呈现正大气象。
正大气象的生成,首先在于书法家思想人格正大。
柳公权所说的“心正则笔正”,黄庭坚所言的“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都意味着书法创作不仅仅是舞文弄墨之趣,还要彰显书写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胸襟和责任,由此成就书法的风骨。
像颜真卿在安史之乱时,怀着对叛军的无比义愤、对侄儿为国献身的无比悲痛,情不自禁,一气呵成,终写就流芳千古的《祭侄文稿》。
书法承载了书家的情感与气节。
正大气象的生成,还在于书法家创作格局正大。
作为中国精神的承载体,中国画和中国书法都不只是技术,还是文化。
历史证明,没有一个大家是以邪怪小巧闻名的。
像王羲之的行书、张旭的草书、颜真卿的楷书等,都在严守法度的基础上,于大疏大密、变化统一、平正险绝的节奏中创造大境界,给人积极向上的审美熏陶。
(摘编自刘寿堂《书法应有正大气象》)材料二:中国书法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的一朵奇葩,它寄托着中国文人对自由精神的终极追求。
从字体的审美角度来看,汉字大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篆、隶、楷书,它们的结构均衡内敛,如雄兵列阵、壁垒森严,具有静态美;另一类是行、草书,它们的结构欹斜飘展,如花飞花发、云卷云舒,具有动态美。
正是汉字深奥玄妙、变化多端的形态,扩展了我们对书法艺术摹写和创作的审美维度,由此产生了中国历代的书法大家。
汉字发展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创作已成为中国文人的自觉常态,出现了以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为代表的书法家群体。
2021年松溪三中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2021年松溪三中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陈从周中国园林,名之为“文人园”。
它是饶有书卷气的园林艺术。
如北京香山饭店,是贝聿铭先生的匠心,因为建筑与园林结合得好,人们称之为有“书卷气的高雅建筑”,足证历代谈中国园林总离不了中国诗文。
这就是中国造园的主导思想。
从南北朝以后,士大夫寄情山水,啸傲烟霞,避嚣烦,寄情赏,既见之于行动,又出之以诗文。
园林之筑,应时而生。
续以隋唐、两宋、元、直至明清,皆一脉相承。
白居易之筑堂庐山,名文传诵;李格非之记洛阳名园,华藻吐纳。
故园之筑出于文思,园之存,赖文以传。
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园林水平高低,反映了园主之文化水平。
自来文人画家颇多名园,因立意构思出于诗文。
除了园主外,造园必有文人、画家、笛师、曲师、山师等等,他们相互讨论,相机献谋,为主人共商造园。
不但如此,在建成以后,文酒之会,畅聚名流,赋诗品园,还有所拆改。
明末“乐郊园”就曾经历四次拆改,可见名园之成,非成于一次也。
如果游园者文化修养高,还会吟出几句好诗来,画上几幅清逸的园景。
汤显祖《牡丹亭》中“游园”“拾画”诸折,不仅是戏曲,而且是园林文学,教人怎样领会中国园林的精神实质。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靡外烟丝醉软”,“朝日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其兴游移情之处真曲尽其妙。
是情钟于园,而园必寓情也,文以情生,园固相同也。
清代钱泳在《覆园丛话》中说:“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
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
”可见,从诗文中可悟造园法,而园林又能兴游以成诗文。
当然,这其中还是要能表达意境。
造园之高明者,能将文学、绘画、音乐等诸境,以山水花木,池馆亭台组合出之。
人临其境,有诗有画,各臻其妙。
故“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中国园林,能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者,实以诗文造园也。
诗文言空灵,造园忌堆砌。
中国园林能于有形之景兴无限之情,反过来又生不尽之景。
浙江省绍兴市下管镇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绍兴市下管镇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中国山水画起源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些士大夫艺术家试图把山水自然搬入自己的居室来赏,来游,他们要使自己的精神走入这图画里。
王维有一句诗“枕上见千里”,谋求的就是这种卧身在榻而尽观大千世界的境界,所以中国山水画论里就有一个“卧游”的术语。
后来中国艺术中出现了园林和盆景,都是这种艺术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与具体实现。
说到底,就是将无限大的自然山水缩小到人的感官所能够把握的状态,这也决定了中国山水画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人与自然的结合,天人合一,物我同一。
历代的山水画家都试图在自然山水与人之间寻找这种关系,并在这两者之间大做文章。
总的来说,整个古典时期,在山水画的意境处理上,大多脱离不开“山水自然”加“渔樵隐士”的基本构思和构图模式。
中国山水画中的人往往是艺术家自我的化身,或者说是自然山水的灵魂与知音。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山水中的“渔樵”并非真正的渔夫樵人,而是一种精神载体。
宗炳有一句话“山水以形媚道”,人只有到山水之中,从自然的千姿万态里才能领会“道”之真味,所以中国画里的山水本质上都在强调心中之山水。
农耕文化的悠久历史使得中国人倾向于家居生活,然而对于自然山水的审美需求与此发生矛盾。
隐居山林、与鸟兽为伍是一个很不实际的幻想,那么就有了居室文化的山水艺术,园林、盆景、山水画都可以看做这一思想的体现。
有人讽刺明代的文人董其昌,说他是“山林富贵两不误”,实际上这是文人生活的一个极好的概括。
中国另一特具代表意义的画科山水花鸟画,与山水画差不多在同一时期(魏晋)产生。
花鸟作为审美对象在本质意义上与山水相同,属于主题之外的自然、可观外物。
然而,花易凋零,鸟为活体,是主题难以把握掌控的东西,所以就有了花鸟画。
艺术反过来必然要影响生活,有余中国文人将自然艺术化、将艺术生活化,那么这种影响就更加深刻。
丰子恺先生在《从梅花说到艺术》中引用了一句哲语:“人们不是为了悲哀而哭泣,乃为了哭泣而悲哀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与写作:宋代文人园林的神韵:会心山水不在远阅读写作导写练导语:“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
”于闹市中寻一幽隐之处,四方友朋往来酬酢,斗茶饮酒,吟诗作画,岂不快哉?现代人追求“返璞归真”,因此常有新闻曰“某市荣膺园林城市称号”“某地带您回归诗意的园林生活”。
可现代人的园林,总让我们感觉匠气较重、缺乏神韵,与古代名园不可比。
造园如作诗,拥有神韵,才能造出诗情画意的园林。
宋代文人园林的神韵:会心山水不在远(标题即观点。
化用古诗句,意蕴悠长。
)①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清平乐》,让人们对北宋东京汴梁产生了兴趣。
和《长安十二时辰》展现出的唐长安城的繁华不一样,东京汴梁代表的是宋朝城市的人文化、平民化、世俗化。
宋代的文人士大夫通过读书、科举、仕宦、创作等活动活跃在这座城市的各个空间。
他们结成了多种类型的朋友圈,举办各式各样的聚会,聚会场所遍布茶楼、酒肆、名园、古寺等。
四方友朋往来酬酢,斗茶饮酒,吟诗作画,极一时之乐。
②历史上的文人雅集有很多,流传至今令人神往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东晋绍兴的“兰亭集”,另一个便是北宋汴京的“西园雅集”。
西园是北宋驸马都尉王诜的宅第花园,这里“水石潺湲,风竹相吞,炉烟方袅,草木自馨”。
苏轼《水龙吟》中“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的“西园”写的就是这里。
宋神宗元丰年间,王诜曾邀苏轼、苏辙、黄庭坚、米芾、秦观、李公麟以及日本圆通大师等16位文人名士在此游园聚会。
后来李公麟作《西园雅集图》,米芾写了《西园雅集图记》,使“西园雅集”成为后人追捧摹绘的主题。
马远、刘松年、赵孟頫、唐寅、丁观鹏等都曾画过《西园雅集图》。
(开篇由历史上著名的文人雅集的故事引出园林话题。
)③读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可知,那时“都城士大夫有园圃者,每岁花时必纵人游观”。
每年元宵节过后,东京汴梁市民都有游园探春的习惯:“大抵都城左近,皆是园圃,百里之内,并无闲地,并纵游人赏玩。
”《东京梦华录》还列举了汴京人赏玩的园圃名单,其中既有张择端《金明池争标图》所描绘的金明池、宋太祖大宴群臣的玉津园等皇家园林,也有王太尉园、李驸马园、蔡太师园、童太师园这样的私家园林。
(东京园林繁多。
)④其实洛阳的私家园林更为著名。
唐时洛阳园林已多达千余家,后多数毁于五代战火。
北宋文人在这些废园之上悉心重建了新的园子。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所写的《洛阳名园记》,记述了19处名园,成为我们今天追溯当时景况的珍贵文献。
这些园林各具特色,其中的文人园林已相当显眼。
比如富郑公园是富弼的园子,大字寺园是白居易的旧园,独乐园是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地方。
(洛阳园林著名。
)⑤北宋之前的园林是权贵阶层财富与势力的象征,规模宏大、富丽堂皇。
而北宋的文人园林走出了另一派风格,山不在高,水不在深,小园小山,便可达到老庄思想中逍遥游于物外的境界,成就了中国独特的园林美学。
比如司马光的独乐园,“园卑小,不可与他园班。
其曰读书堂者,数十椽屋。
浇花亭者,益小。
弄水、种竹轩者,尤小。
曰见山台者,高不过寻丈。
曰钓鱼庵、曰采药圃者,又特结竹杪、落蕃蔓草为之尔。
”然而这样的小园,却颇为世人欣慕,以此为题的诗文也风行于世。
所谓构园必题名,司马光的园子名为“独乐”,体现了他的价值取向:“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框,耳目肺肠,悉为己有。
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
”(北宋的文人园林的特点一:小园小山,超然物外。
)⑥苏州的沧浪亭亦然。
今天我们去参观沧浪亭,依然觉得这里一步一景移步换景,亭台水榭相得益彰,假山古木妙趣横生。
不过我们最在意的也许还是它背后的故事。
北宋庆历四年新政失败后,苏舜钦在汴京遭贬谪,翌年流寓吴中,见孙氏废园,以四万钱买入,在北面筑亭,名“沧浪亭”,取屈原“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
他自号沧浪翁,作《沧浪亭记》,并常与欧阳修、梅尧臣等作诗唱酬往还,沧浪之名遂传播甚远。
苏舜钦去世后,此园多次更换主人,元代时已废为僧居。
明代归有光还写有《沧浪亭记》。
但大家始终不忍其真正荒芜。
1927年,沧浪亭已是荒芜塞径,吴郡画家吴子深慷慨出银,整修园林,历时年余,面貌得以恢复。
新中国成立后,苏州园林修整委员会又对其进行修葺,1955年正式对外开放。
1985年沧浪亭又进行大修。
如今,沧浪亭作为苏州最古老的园林,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一起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
2000年,沧浪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增补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宋的文人园林的特点二:蕴含文人风流。
)⑦除了东京汴梁、西京洛阳,北宋文人的造园热情随着他们的外放足迹在苏州、南京、济南、杭州等城市延续。
欧阳修笔下的醉翁亭、苏轼笔下的超然台、王安石笔下的半山园、范仲淹笔下的岳阳楼……这些古建筑都有与之相关的诗文典故流传,因而被后人分外珍惜,屡废屡建,成为今天仍能惠泽我们的文化遗产。
(北宋的文人园林的特点三:古建筑都有与之相关的诗文典故流传。
)⑧宋代文人对于中国园林的影响是深远的。
“亭中待月迎风,轩外花影移墙”,造园如作诗文。
“远山无脚,远树无根,远舟无身”,这是画理,亦是造园之理。
诗情画意的园林在宋代真正得到了发展。
建筑学家曹汛在《中国造园艺术》一书中指出,中国历史上先后有三批人将诗情画意写入亭园:一批是山水田园派诗人、散文家,他们以诗文描绘自然之美,也以此主导园林建造;第二批是画士,他们崇尚具象之美,对园林进行精细的布局和摆设;最后一批人是职业造园匠师,在园林艺术形成后,将之作为一种专门的学问深耕细作。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本是造园的八字真言,但这个最高准则在后世逐渐被固化,越来越没有了文人园林的灵动。
(宋代文人对于中国园林的影响深远,即造园如作诗文,蕴含诗情画意。
)⑨今天我们感觉一些园林匠气较重、缺乏神韵,与古代名园不可比。
也许造园的人需要多一些超然台上的超然、沧浪亭下的清旷、独乐园里的逍遥,才能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园林。
(抚今追昔,提出希望。
)来源:2020年06月1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时代警语】北宋之前的园林是权贵阶层财富与势力的象征,规模宏大、富丽堂皇。
而北宋的文人园林走出了另一派风格,山不在高,水不在深,小园小山,便可达到老庄思想中逍遥游于物外的境界,成就了中国独特的园林美学。
【思维串联】【考点精练】1.请在下列文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建筑学家曹汛在《中国造园艺术》一书中指出,中国历史上先后有三批人将诗情画意写入亭园:一批是(1),他们以诗文描绘自然之美,也以此主导园林建造;第二批是(2),他们崇尚具象之美,对园林进行精细的布局和摆设;最后一批人是(3),在园林艺术形成后,将之作为一种专门的学问深耕细作。
2.读写一体化训练(开放性试题)你的外国朋友托尼对中国的古典园林非常感兴趣,他很希望多了解一些不一样的园林文化。
请你结合本文,写一封信,为你的好朋友介绍我国园林文化的独到之处,不少于400字。
【相关链接】明清园林的诗意之美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极富诗情画意。
园林中的建筑、山水、花木等结合地势,灵活分布;各景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在一块不大的区域内,运用对比、衬托、层次、对景、借景等手法,以山水关系为主线,水随山转、山因水活,营造出美妙意境。
公元1368年至公元1911年,明清的宫苑都为艺术水平很高的山水宫苑,是我国古代造园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整个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总结。
这一时期,大江南北的园林蓬勃发展,名园辈出,形成了南北艺术的融合。
如今,我们看到的苏州、扬州那些名园,原本都是私家拥有,不为大众所建。
私家园林属于皇帝之外的私人所有,以皇亲国戚、高官、地主、富商居多,他们往往寄情于景、以园言志。
明清时期,私家园林受到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多具诗情画意。
在意境创作方面,更近含蓄,用截取大山一角的写意代替全景山水,便是见证,形成了南、北、岭南不同风格的园林派系。
对后世影响巨大的园林有无锡寄畅园、苏州拙政园与留园、扬州个园等。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花了很多笔墨描绘大观园的形象。
进入大观园后,由小道前走,便可看见一池,池中有一个沁芳亭建在桥上,池中的亭又被翠障挡着,而不是进入大门就一览无余。
正如中国山水画里所谓的:“山水之要,宁空勿实。
”画面不全塞满,需要留白填充其中。
我国私家园林设计主要是山、池、石与房屋的空间组合,并使各空间有开有合,相互穿插渗透。
从空间的概念上,我们可以把其分为室内和室外。
内部空间是通过门、窗、廊达到互相贯通,并以虚实明暗作对比。
外部空间则用石、山、树、池进行有限的划分,组成大小不同的空间,并由亭、廊等建筑物穿插组合,相互贯通,构成各种不同的意境,使园景丰富多彩。
这是私家园林中创造多风景及扩大空间感的基本手法之一。
私家园林往往通过一湾溪水,曲折蜿蜒,穿小桥、度柳阴,是尽头却又了无尽头的手法,创造出自然生动活泼的美好意境。
明清私家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与设计,讲究表现自然。
松柏高耸入云,柳枝婀娜垂岸,桃花数里盛开,乃至于树枝弯曲自如,花朵迎面扑香,其形与神,其意与境都表现自然,富有永久生命力。
明清私家园林中诸多景观运用了园林植物本身的姿态、季相变化和其它自然人工要素的结合,将其自身所涉及的文化和艺术相结合,创造出园林所具有的独特意境。
如苏州拙政园中的枇杷园、远香堂、玉兰堂、留听阁、听雨轩等均直接以观赏花木为主题,借花木之姿间接抒发心中情趣。
林中花木根据场合、具体条件的不同,与山、水、建筑等几大造园要素有机结合,相映成趣。
明清私家园林不仅是一种视觉观赏艺术品,同时也涉及到听觉、嗅觉等。
风雨本无声,只是风吹他物、雨击地面才产生声响。
园林中利用了植物与风、雨的巧妙配合,能更生动地表现出风雨的声音魅力。
拙政园的“留听阁”可领略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之情,也体现了荷叶的“听雨”功能;“听雨轩”取“雨打芭蕉淅沥沥”之意,亦是借雨打芭蕉而产生的声响效果来渲染雨景气氛的。
香味使人倍感身心爽朗,将香花用于园林造景,更可以悦性怡情,倍增游兴。
苏州留园的“闻木樨香”,因其遍植“一秋三度送天香”的桂花,开花时节,香气袭人,意境十分优雅。
明清私家园林所追求的是高度情景交融的境界,不仅藉助于具体的景观,如山、水、花木、建筑所构成的各种风景画面来间接表达意境,而且还运用园名、景题、刻石、匾额、对联等,通过文学艺术直接表达其深刻意境的内涵。
在《红楼梦》十七回中,贾政说道:“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
”题名要恰当,才能充分表达意境。
如上海豫园内园大厅匾额为“静观”两字,引导游人欣赏厅前假山景色,大可玩味。
明清私家园林能于有形之景兴无限之情,反过来又产生觥筹交错、迷离难分、情景交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