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阅读与写作:第四讲状物文章阅读
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讲义四状物类文章阅读含答案含解析
![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讲义四状物类文章阅读含答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f4cc3a9168884868662d623.png)
五年级阅读训练专题四 状物类文章阅读状物,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
这里说的“状物文”指的是侧重于状物的文章,一般分为“状静物文”“状动物文”“状植物文”。
在答题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寻找突破点:一、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中心。
通过阅读,要明白作者所“状”之物是什么,作者选择这样的一种所“状”之物有什么用意,要达到怎样的目的。
一般说来,状物类记叙文的所“状”之物一般会在文章标题中交代清楚,而作者通过所“状”之物所要表达的情感也会在文章的结尾彰显出来。
最终所达到的目的,经常是作者要赞扬或是要批判所“状”之物,赞扬它的什么精神或批判它的什么行径等等。
二、注意理解文章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状物类记叙文表达文章中心通常要选用一定的手法,如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有时还要运用联想、想象、欲扬先抑等手法。
如文章中所“状”之物是一种树木,我们可以用大量的笔墨描写这种树木,介绍它的生长环境、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到文章最后,再以象征手法揭示这种树木的象征意义。
象征手法的运用可以使状物记叙文的主题鲜明地突显出来。
阅读这类文章时,一定要抓住所状之物与所要表述的思想感情之间的“交叉点”,即确定它们之间有相似、相通或相关的内容。
三、要注意把握文章的线索。
状物类记叙文一般都有比较明晰的线索。
线索是自始至终贯穿全文的主线,是谋篇布局的重要因素。
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连接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
线索确定得恰当,会使文章内容多而不乱,全篇浑然一体。
状物类文章经常以“事物”或“作者对事物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
在状物类记叙文中,我们可以把自己对所状之物的感情变化作为线索,可以先写讨厌这种事物,然后通过接触认识这种事物,进而赞美这种事物,以及它所具有的品质和精神。
四、要注意把握文章的顺序。
阅读状物类记叙文,要重点抓住景物特征,看看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是按作者的行踪来写,还是按空间的转换来写。
状物文章阅读技巧ppt课件
![状物文章阅读技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75155f2ce2f0066f5332278.png)
4、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层次
状物类文章一般通常采用按事物不同方面 的特点来安排材料。 状物类文章还通常采用:总分、分总、总 分总的结构方式或安排内容。还常常对要 表达的事物的最本质的特点详写,其余的 略写。
7
5、文章运用的修辞方法
将物描写得更生动、更形象、常会运用比喻、 拟人、夸张、排比、对拟等修辞手法,以增强 文章的感染力。
3、抓住事物特点,理解写作目的
状物的文章,总是通过对个体影响的描述,突 出事物的特点,表达思想感情,发到写作目的。 因此状物文章常利用的表达方法有:托物言志 (借助描写事物抒发赞美、喜爱之情)、托物寓理 (借描写事物来说明一个道理)和借物喻人(借状 物来歌颂具体同样品质的人)。 阅读时要把握作者流露出来的某种思想感情, 或者喜爱,或厌恶,或赞美,或憎恨。要透过 表面现象去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体味作者寓 什么理,寄什么情。
8
4
2、状物文章的不同特点
(1)阅读写植物类文章的时候,除了要关注植物的外形特 点,如植物的大小、形态、颜色、气味等。还要了解植 物的生长变化规律。 (2)阅读写动物类的文章,应注意动物的外形特点,如动 物大小、体形、颜色等。同事还要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生长发育、生活活动等特点。 (3)阅读写形的特点。指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数量 等。 第二、结构特点。了解其构造来突出事物的价值。 第三、功能作用的特点。这一特点能表达作者的情感。5
1
一、概念
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 点用生动形象的文字和描摹出来 (语言描述出来)。指的就是侧重 于状物的文章。
2
二、分类
状物文章一般为 写植物的(状植物文) 写动物的(状动物文) 写静物的(状静物的)
3
三、阅读状物文章应注意事项
小学语文四年级阅读讲义四状物类文章阅读含答案含解析
![小学语文四年级阅读讲义四状物类文章阅读含答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ffacd158bd63186bdebbc15.png)
四年级阅读训练专题四 状物类文章阅读状物文章,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
一般分为状静物文、状动物文和状植物文。
如介绍长城的位置和构造特点的文章,属状静物文;介绍燕子的外形特点、飞行特点和停歇特点的文章,属状动物文;描写杨梅的形状、颜色和味道的文章,属状植物文。
在答题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寻找突破点:一、弄清描写顺序,把握整体印象。
“状物”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序。
状物文的描写顺序,或者是按从概括到具体的顺序写,或者是按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写,或者是按总一分-总的顺序写。
就全篇而言,写静物一般按样子、结构、用途的顺序;写动物一般按外形、动态、习性的顺序;写植物一般按形状、颜色、味道的顺序。
二、抓住重点语段和精彩片段描写。
在状物类文章中,常有一些重点语段和片段描写。
在这些地方常有一些好词和重要语句,我们要认真体会其中的含义和妙处。
在题目中常出现针对重点语段的理解词语、选择恰当的词语、画出重点词语或重点句子等题型,当我们真正读懂了这些重点部分的时候,做起题来自然就容易一些。
三、抓住事物特点,理解写作目的。
状物的文章,总是通过对个体形象的描述,突出物体的特点,表达思想感情,达到写作的目的。
这就是常说的托物寄情、托物寓理或托物言志。
我们阅读时,就要透过表面现象去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体味作者寓什么理,寄什么情。
如《竹》一文中,先叙述竹的用途,再叙述竹的生长,最终为了表达竹的精神。
四、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层次。
在文章结构方面,这类文章通常采用按事物不同方面的特点来安排材料的方法,还经常采用“总——分”“分——总”“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安排内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竹子竹,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杆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编织竹器;竹沥和竹茹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
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
然而,我更欣赏竹子那种顽强不屈的品格,自古至今,它和松、梅被人誉为“岁寒三友”,历年竞相为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刻,游人所向往。
《阅读状物类文章》课件
![《阅读状物类文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ccd3c77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a3.png)
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物品或动物的文化内涵,状物类文 章还会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如历史渊源、民俗传说等。
04
阅读状物类文章的 实践与提升
实践
阅读理解
写作技巧
通过阅读状物类文章,学生可以理解文章 的主题、结构和语言特点,提高阅读理解 能力。
通过模仿和实践,学生可以掌握状物类文 章的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内容
物品或动物描述
状物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对某一物品或动物进行详细的描 述,包括其形态、颜色、质地、功能等方面。
情感表达
状物类文章除了对物品或动物进行客观描述外,还会融入 作者的情感表达,使文章更加生动、有感染力。
细节描写
为了使读者更好地了解物品或动物的特点,状物类文章往 往会进行细节描写,如对物品的纹理、动物的习性等进行 深入的描述。
观察能力
情感表达
阅读状物类文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使他们更加关注周围的事物,提高对事 物的认知和理解。
状物类文章通常包含作者的情感和观点,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 情感和观点,增强情感表达能力。
提升
知识储备
阅读状物类文章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 ,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和信息,开拓视野
状物类文章的定义
通过对事物的详细描绘,传递作 者对事物的情感和态度,引发读 者共鸣和思考。
特点
细节描写
状物类文章注重细节描写,通 过对事物各个方面的细致刻画 ,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事物。
情感表达
状物类文章不仅是对事物的客 观描述,还通过描绘事物的特 点,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语言生动
状物类文章的语言通常比较生 动形象,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 ,使描绘的事物更加生动逼真 。
第4讲 状物类阅读
![第4讲 状物类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8928ca0da8114431b90dd839.png)
第四讲状物类阅读学习目标:1、理清写作顺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2、抓住事物主要特点,明白作者写作目的;3、巧妙利用概括句、议论句、抒情句,了解段落或作者情感。
重点难点1、抓住事物主要特点,明白作者写作目的。
2、巧妙利用概括句、议论句、抒情句,了解段落或作者情感。
合作探究状物,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
这里说的“状物文”指的是侧重于状物的文章,一般分为“状静物文”、“状动物文”和“状植物文”。
如《长城》一文就是“状静物文”,它介绍了长城的位置和构造特点;《燕子》一文是“状动物文”,介绍了小燕子的外形特点、飞行特点、停歇特点;《石榴》是“状植物文”,描写了石榴的形状、颜色和味道。
所以,阅读此类的文章,我们先要在结构上弄清它有那些突出的特点。
一、弄清描写顺序,把握整体印象“状物”不但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序。
描写顺序,可以从概括到具体,可以从整体到部分,可以按总——分——总的顺序。
就全篇而言,写静物的一般按照样子、结构、用途的顺序写;写动物的一般按照外形、动态、习性来写;写植物的一般按照形状、颜色、滋味的顺序写,也可按照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写,或是写根、茎、叶、花、果来写。
弄清了文章的写作顺序,能够很快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加深理解。
二、抓住事物特点,理解写作目的状物的文章总是通过对个体形象的描述,突出事物的特点,表达思想情感。
也就是通常说的托物寄情、托物言情或托物言志。
在阅读文章时,一定通过表面的描写去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体味作者寓什么理,寄什么情,言什么志。
如《落花生》(人教版)一文,作者通过描写花生的各种好处,并和苹果、石榴进行对比,突出了花生最大的特点——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进而联系到做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这样,作者对花生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就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了。
三、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层次在文章结构方面,此类文章通常按照采用按照事物的不同方面的特点来安排材料的方法。
四年级阅读专项(四) 状物文章指导及练习
![四年级阅读专项(四) 状物文章指导及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bacf779b580216fc700afdf5.png)
缠呀缠,盘呀盘,把篱笆编织得不透风,就像巧姑娘在用竹篾编织花篮,又
似在飞针走线制作美丽的刺绣。距0篱2 笆不远处有一棵挺拔的柏树。牵牛花探
出头,竟爬上了树干,一直爬到树梢,然后又围着树冠缠绕。慢慢地,她竟 盘踞了整株柏树。
途等。 (3)写静相物关—标—题 文主字要,抓点住击 添它加的相形关 标状题、大小、颜色、构造、用途等。 文字,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没有哪两片A树D D叶Y是O U完R全T 一I T L样E 的,每个事物都 有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点。
状物写作顺序——从概括到具体/ 按整体到局部/ “总—分—总”
写动物——按外形、动作、生活习性的顺序描写。 写植物—A—D按D 形Y O状U、R 颜T I T色L E、味道的顺序描写。 写静物—点 相 击 关—添 标按加 题 相 文形关 字 标 ,状题 点、文 击 字 添大, 加 点 相小击 关 添 标、加题颜色、构造、用途的顺序描写。
向高处攀登,脚踏实地攀登,一直在攀登。
4.本文通过赞颂牵牛花攀0登1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牵牛花
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牵牛花0 2的赞叹和喜爱之情。
高分阅读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 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 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
牵牛花的攀登,是脚踏实地的。她把自己的身体全部缠绕在篱笆上,一 点儿也不游离。她缠住葵花杆儿时,随着葵花的生长,竟把葵花杆勒下 一道道深沟。多大的缠劲和韧劲啊!
牵牛花一生一直在攀登。直到霜打叶落,生命到了最后一息才罢
休。到了深秋,她( 虽然 竟然0 1)枯萎了,却给人留下了那一粒粒饱
四年级语文状物阅读理解
![四年级语文状物阅读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777dbbdd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ec.png)
四年级语文状物阅读理解在四年级的语文学习中,状物阅读理解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状物阅读,顾名思义,就是通过阅读文本来理解作者对事物的描述和表达。
这种阅读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文本内容,还需要能够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理解文中的修辞手法,以及能够对文本进行适当的想象和联想。
首先,我们来谈谈如何进行状物阅读。
在阅读状物文本时,学生应该首先关注文本中对事物的直接描述。
这包括事物的外观、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
例如,如果文本描述的是一朵花,那么学生需要留意花的颜色、花瓣的数量和形状、花蕊的特点等。
这些描述是理解文本的基础。
其次,学生需要理解作者在描述事物时所采用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事物的描述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如果作者将一朵花比作“羞涩的少女”,那么学生应该能够理解这种比喻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接着,学生应该学会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并尝试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作者在描述事物时,往往会通过语言的选择和修辞的运用来表达自己对事物的喜爱、厌恶或是其他情感。
学生需要通过细致的阅读,捕捉这些情感的细微变化。
此外,状物阅读还要求学生能够进行适当的想象和联想。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对文本中的事物进行想象,构建一个更加丰富和立体的形象。
例如,在读到“春天的花园”时,学生可以想象花园中各种花朵竞相开放的景象,以及春天的气息和生机。
最后,学生应该学会总结和反思。
在完成一篇状物文本的阅读后,学生应该能够用自己的话来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同时反思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本对自己的启发。
这种总结和反思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总之,四年级的状物阅读理解是一个综合性的学习过程,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技巧,还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思考力。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学习,学生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状物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
四年级阅读与写作:第四讲状物文章阅读
![四年级阅读与写作:第四讲状物文章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e85757b9dd88d0d233d46aec.png)
四年级阅读与写作第四讲状物文章阅读【阅读指导】怎样阅读状物文章所谓状物文章,就是对一个事物或一系列事物进行有顺序、有重点的描写,将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的文字陈述和描摹出来。
一般来说,状物文章可分为状静物——锅、碗、电冰箱以及建筑物等;状动物——飞禽、走兽、昆虫等;状植物——花、草、树、果等。
阅读状物文章,我们要抓住其突出的特点进行理解与分析。
1.抓住事物特点。
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形态、不同的特点。
阅读时要抓住此物不同于彼物的特征,才能抓住事物的特点。
如写动物的文章中,可以抓住动物的外形和习性方面的特点去理解;写植物的文章中,可以抓住植物的根茎叶花果方面的特点去理解;写静物的文章中,要抓住静物的外形与结构方面的特点去理解。
2.弄清描写顺序。
状物不仅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序。
状物文章讲究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
写动物一般按外形、动态、习性的顺序描写;写植物一般按形状、颜色、香味、作用的顺序;写静物一般按形状、结构、用途的顺序。
3.理解写作意图。
作者描写自己喜欢的事物,其目的不在于状物,而是或咏物言志,或状物抒情,或托物寓意,通过状物表达自己或喜爱,或厌恶,或赞美,或憎恨的一种思想感情,我们在阅读时应准确把握作者的真情实感。
4.体会修辞手法。
作者为了把事物的特点写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往往将比喻、拟人、排比、引用、设问、反问、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法交织在一起,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我们在阅读时应细细体味,好好揣摩。
在阅读状物类的文章时,我们还要学会想象,仿佛自己就在这幅画中,让眼前的画面动起来,透过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感情,得到美的熏陶。
【阅读材料】阅读材料一小蜡灯前不久,我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小蜡灯。
它令我爱不释手....。
小蜡灯不但小巧玲珑,而且非常别致。
它的顶部有一个金属圈,圈里缀着一颗水晶球,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晶莹的光亮,水晶球的两旁还有金属丝绕成的花朵与它相伴,看上去非常华丽,犹如童话故事里白雪公主头上的花冠,美丽极了!小蜡灯的中间部分就是放蜡烛的地方,形状宛如一把搁在架子上的小提琴,仿佛优雅的琴声能从这里流泻而出。
小考知识精讲:状物文章阅读
![小考知识精讲:状物文章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55015499680203d8ce2f24f3.png)
状物文章阅读方法点拨状物中的“状”是叙述、描写的意思。
“物”包括的面很广泛,主要指的是一些物品、动物、植物等。
状物是用语言文字把物品细致、准确地描写出来,使这些物品形象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阅读这类文章,我们要抓住它们突出的特点进行理解与分析。
一、抓住事物特点。
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形态、不同的特点。
阅读时,只有抓住此物不同于彼物的特征,才能抓住事物的特点。
如写动物的文章,要抓住动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这两方面的特点去写;写植物的文章,要抓住植物的根、茎、叶、花、果这些方面的特点去写;写静物的文章,要抓住静物的外形与结构方面的特点去写。
二、理清文章层次。
“状物”不仅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序。
状物的文章,或者是按从慨括到具体的顺序写,或者是按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写,或者是按“总─分─总”的顺序写。
写动物的文章一般按外形、动态、习性的顺序写;写植物的文章一般按形状、颜色、果实的顺序写;写静物的文章一般按形状、结构、用途的顺序写。
弄清了写作顺序,就可以很快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加深理解。
三、理解写作意图。
状物的文章,总是通过对个体形象的描述,来突出物体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写作的目的,这就是常说的托物寄情、托物喻理或托物言志。
我们阅读时,就要透过表面现象去分析本质,注意“言志”或“抒情”部分,从中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学习修辞方法。
作者为了把事物的特点写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往往多种修辞方法并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交织在一起。
这些修辞方法的运用,能帮助作者把事物描写得更加形象、生动。
互动导练家乡的蒿笋我的家乡——武进市,有一种“专利特产”──蒿笋。
它有一个奇怪的特性,就是它只产于江阴到丹阳之间沿长江的地段。
过了这个地段,穿乡过村,也难于寻觅它的踪迹了。
家乡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当年王母娘娘下凡云游人间,来到我们这鱼米之乡时,看到这儿物产丰富,风景秀丽,人民善良,留恋不舍,离去时便把头上的银簪留在了江边。
小学六年级阅读指导与训练第四讲 状物文章阅读
![小学六年级阅读指导与训练第四讲 状物文章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876120e667ec102de3bd8915.png)
jù jí
(
)(
)
(
)
2.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捕捉 建筑 聚集
()
()
好
折
()
()
3.请找出短文中的成语,并抄写下来。
接二连三 耀武扬威 偃旗息鼓 望风而逃
4.从文中找出三对反义词写下来。
胜一负 输一赢
5.在文中,用“ ”画出一个比喻句,用“ ”画出一个 拟人句。
6.蟋蟀的住宅有什么样的特点。 住宅是用铅片做的盒子;曲折;钻有小孔
美文妙悟 童年的时候,总有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孩子们乐此不
疲。斗蟋蟀大概是每个男孩子都爱玩的游戏了,从捉蟋 蟀到帮助蟋蟀修建住宅,再到每天早上的一场好斗,忙 忙碌碌中童年的时光总是那么饱满,且充满了孩童的乐 趣,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回味。
1.根据文中的拼音,在田字格里规范书写词语。
bǔ zhuō
jiàn zhù
描写起来总要有一定的顺序,或是从整体到局部,或是从颜色 到形状,或是从外形到用途等,总之,要让物在读者头脑中形 成清晰而完整的印象。
2.抓住事物特点,体会思想感情。 状物的文章总是通过具体生动的描写,突出事物的特点,去
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形态、不同的特点。阅读 时要抓住此物不同于彼物的特征,才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如写动 物的文章中,要抓住动物的外形特点和习性方面的特点去理解; 写植物的文章中,要抓住植物的根、茎、叶、花、果这些方面的 特点去理解;写静物的文章中,要抓住静物的外形与结构方面的 特点去理解。
(4)按照事、物的内容或性质分段。( ) (4)
4.找出文中的过渡段,用“___”画出。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在所选答 案后面的括号里画“√” A.列数字( ) B.打比方( ) C.举例子( )
状物阅读练习题5篇含答案
![状物阅读练习题5篇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61b5a0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20.png)
用途价值:该植物的木 材坚硬耐用,常用于制 作家具和建筑材料;叶 子可以提取芳香油,用 于香料和化妆品等领域; 果实富含营养,可食用 或加工成果汁和果酱等 食品。
练习题目:请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文章中描述了哪些状物?
作者通过状物表达了什么样的情 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这些状物有哪些特点?
添加标题
• 物品名称:书 外形:长方形,封面精美,纸质优良 特点:记录文字信息,传播知识文化,可长期保存 使用方式:阅读书中的文字信息,理解作者的思想 观点,需注意保持书本的整洁和保护。 • 外形:长方形,封面精美,纸质优良 • 特点:记录文字信息,传播知识文化,可长期保存 • 使用方式:阅读书中的文字信息,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需注பைடு நூலகம்保持书本的整洁和保护。
练习题目:请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文章中描述的状物是什么? 状物的特点有哪些? 作者通过状物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文章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
答案:B
答案:C
答案:A
答案:D
03
状物阅读练习题2
阅读文章:描述一个动物的生活习性、外貌特征和行为特点
文章标题:《猫》
文章内容:猫是 家养动物之一, 它们通常喜欢独 处,但也会与人 互动。猫的外貌 特征包括柔软的 毛发、灵活的身 体和锐利的爪子。 它们通常在夜间 活动,以捕食小 型动物为主。
参考答案
答案:B 答案:C 答案:D 答案:A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
文章标题:《狗》
文章内容:狗是 人类最早驯化的 动物之一,它们 通常是人类的好 伴侣。狗的外貌 特征包括灵活的 身体、敏锐的嗅 觉和听觉。它们 通常需要大量的 运动和社交,是 人类的重要伙伴。
小学语文-有答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专项练习:状物文章阅读
![小学语文-有答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专项练习:状物文章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cc74edc10b4c2e3f56276367.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专项练习:状物文章阅读一、其他1. 状物,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
这里说的“状物文”指的是侧重于状物的文章,一般分为“状静物文”“状动物文”“状植物文”。
如《俄爱故乡的杨梅》描写了杨梅的形状、颜色和味道,属状植物文。
怅城》一文介绍了长城的位置和构造特点,属状静物文。
《燕子》一文讲的就是燕子的外形特点、飞行特点和停歇特点,属状动物文。
阅读这类文章,我们要弄清它在结构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1.弄清描写顺序,把握整体印象“状物”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序。
状物文的写作,或者是按从概括到具体的顺序写,或者是按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写,或者是按总—分—总的顺序写。
写静物一般按样子、结构、用途的顺序;写动物一般按外形、动态、习性的顺序;写植物-般按形状、颜色、滋味的顺序,如《我爱故乡的杨梅》就是如此。
弄清了写作顺序,就可以很快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加深理解。
2.抓住事物特点,理解写作目的状物的文章,总是通过对具体形象的描述,突出物体的特点,表达思想感情,达到写作的目的的。
这就是常说的托物寄情、托物寓理或托物言志。
我们阅读时,就要透过表面现象去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体味作者寓什么理,寄什么情。
如《落花生》一文中,作者描写了花生的各种好处,并将花生的生长特点与苹果、石榴进行比较,突出了花生最大的特点一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进而联系到做人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没有实用的人。
这样,作者对花生的喜爱、赞美之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
3.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层次在文章结构方面,这类文章通常采用按事物不同方面的特点来安排材料的方法,还经常采用总一分、分—总、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方式安排内容。
例《莫高窟》一文就采用总一分-总的结构方式,先总写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再分写莫高窟彩塑和壁画两个不同方面的特点,最后总写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四年级阅读与写作_第四讲状物文章阅读
![四年级阅读与写作_第四讲状物文章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d941b28714791711cc7917e1.png)
四年级阅读与写作_第四讲状物文章阅读状物文章阅读【阅读指导】怎样阅读状物文章所谓状物文章,就是对一个事物或一系列事物进行有顺序、有重点的描写,将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的文字陈述和描摹出来。
一般来说,状物文章可分为状静物——锅、碗、电冰箱以及建筑物等;状动物——飞禽、走兽、昆虫等;状植物——花、草、树、果等。
阅读状物文章,我们要抓住其突出的特点进行理解与分析。
1.抓住事物特点。
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形态、不同的特点。
阅读时要抓住此物不同于彼物的特征,才能抓住事物的特点。
如写动物的文章中,可以抓住动物的外形和习性方面的特点去理解;写植物的文章中,可以抓住植物的根茎叶花果方面的特点去理解;写静物的文章中,要抓住静物的外形与结构方面的特点去理解。
2.弄清描写顺序。
状物不仅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序。
状物文章讲究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
写动物一般按外形、动态、习性的顺序描写;写植物一般按形状、颜色、香味、作用的顺序;写静物一般按形状、结构、用途的顺序。
3.理解写作意图。
作者描写自己喜欢的事物,其目的不在于状物,而是或咏物言志,或状物抒情,或托物寓意,通过状物表达自己或喜爱,或厌恶,或赞美,或憎恨的一种思想感情,我们在阅读时应准确把握作者的真情实感。
4.体会修辞手法。
作者为了把事物的特点写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往往将比喻、拟人、排比、引用、设问、反问、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法交织在一起,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我们在阅读时应细细体味,好好揣摩。
在阅读状物类的文章时,我们还要学会想象,仿佛自己就在这幅画中,让眼前的画面动起来,透过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感情,得到美的熏陶。
【阅读材料】阅读材料一小蜡灯前不久,我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小蜡灯。
它令我爱不释手....。
小蜡灯不但小巧玲珑,而且非常别致。
它的顶部有一个金属圈,圈里缀着一颗水晶球,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晶莹的光亮,水晶球的两旁还有金属丝绕成的花朵与它相伴,看上去非常华丽,犹如童话故事里白雪公主头上的花冠,美丽极了!小蜡灯的中间部分就是放蜡烛的地方,形状宛如一把搁在架子上的小提琴,仿佛优雅的琴声能从这里流泻而出。
千人千面 写出个性 ——状物类文章阅读与写作
![千人千面 写出个性 ——状物类文章阅读与写作](https://img.taocdn.com/s3/m/60614df8ba0d4a7302763a98.png)
第四单元千人千面写出个性——状物类文章阅读与写作一、美文阅读整体导读母爱是人世间一个永恒的话题,爱自己的孩子,是普天下所有母亲的共同品质。
无论是作为世间主宰的人还是众多的普通生物,每一个母亲都全身心地爱着自己的孩子。
给他温暖,让他幸福,教给本领,教会生存。
作者笔下的母鸡也是这样。
然而,作者开始并不喜欢母鸡,在作者的眼里,母鸡有很多的不是,可是,当母鸡成为母亲的时候,他所表现的行为、品质却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改变了作者原先的看法。
名贬实褒的写法,生动有趣的语言,细致的观察和描写,刻画出一位形象的母鸡,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
母鸡老舍①一向讨厌母鸡。
不知怎样受了一点惊恐。
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结没完,而并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可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
②它永远不反抗公鸡。
可是,有时候却欺侮那最忠厚的鸭子。
更可恶的是它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乘其不备,狠狠的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③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使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下去。
④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亲。
⑤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
一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替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的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⑥当它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它咕咕的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教它的儿女吃。
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的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削瘦了许多。
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⑦它教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教多少多少次。
它还半蹲着——我想这是相当劳累的——教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温暖。
小学语文知识点---状物阅读方法的整理
![小学语文知识点---状物阅读方法的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15ae0eb5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25.png)
小学语文知识点---状物阅读方法的整理一、阅读方法状物,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
这里说的“状物文”是指侧重于状物的文章,一般分为“状静物文”和“状动物文” “状植物文” 。
如《长城》一文就是“状静物文” ,它介绍了长城的位置和构造特点;《燕子》一文是“状动物文” ,介绍了小燕子的外形特点、飞行特点、停歇特点;《我爱故乡的杨梅》是“状植物文” ,描写了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
(一)弄清描写顺序,理清文章层次“状物”不但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序。
描写顺序,可以从概括到具体,可以从整体到部分,可以按总——分——总的顺序。
就全篇而言,写静物的一般按照样子、结构、用途的顺序写;写动物的一般按照外形、动态、习性来写;写植物的一般按照形状、颜色、滋味的顺序写,也可按照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写,或是写根、茎、叶、花、果来写。
如《高大的皂荚树》就是按照皂荚树一年四季不同的四个方面的特点来写的,写出了它无私奉献的精神。
弄清了文章的写作顺序,能够很快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加深理解。
(二)抓住事物特点1.抓住物的内、外在特点展开想象物的内在特点是指物的品质、内涵与现实生活中与人相似的思想、气质、境界。
物的外在特点是指物的形状、颜色、大小、数量、声音质地、静态、动态、变化等。
状物中的想象,是在具体描述所状物时,借用想象的手法,把景物再显得真实新奇。
用推想、联想、幻想等方式来推想“物”的发展、变化的可能性,联想“物”在其他地方、时间、环境的可能形象,幻想所状“物”的未来形象。
阅读时要思考作者的想象是否自然,易于接受。
2.要了解所状物的形状构造、用途描写工艺品、玩具、文具等属于状物的记叙文,读后你要对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构造、用途等有较详细的了解,有特色的地方不妨多读几遍。
3.要了解所状物的外形、动作、习性阅读描写动物的文章,对动物的特点要形成一个记忆,尤其是动物的生活习性,是阅读时需要特殊注意的,因为它最能表现动物的特点。
四年级状物类阅读
![四年级状物类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6d9e80ed453610661fd9f485.png)
状物类文章阅读课型:阅读写作【教学目标】学习阅读状物类文章【教学重点】学会抓住景物特点【教学难点】抓住景物特点来写景【教学过程】一、评讲上节课内容,复习上节课知识点二、通过小动物引入今天课题三、阅读状物类文章的方法:一般来说,阅读这类文章,我们都会由外而内,也就是从外形特点开始,再去关注它的生活习性,进而读懂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带刺的朋友》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儿,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一天晚上,新月斜挂,朦胧的月光透过树枝,斑斑驳驳地洒在地上。
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边,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缓地往树上爬。
我惊愕地赶忙贴到墙根,注视着它的行动。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权,又爬向伸出的枝……挂满红枣儿的枝杈,慢慢弯下来。
后来,那个东西停住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枣枝哗哗作响,红枣劈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扑”地一声,径直掉下来。
听得出来,摔得还挺重呢!很快,它又慢慢活动起来了。
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
它匆匆地爬向四周,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地归到一起,又“扑噜”一下,就地打了一个滚儿。
你猜怎么着?归起的那堆枣儿,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
立刻,它的身子涨大了一圈。
兴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哎,这不是刺猬吗?!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儿的本事真高明啊!可是,它住在什么地方呢?好奇心驱使我蹑手蹑脚地追到水沟眼儿处,弯腰望望。
水沟眼儿里黑洞洞的,小刺猬已经没有了踪影。
第二天,夜幕降临,我偷偷地躲在枣树背后,捧一把红枣撒在枣树周围。
突然,我眼前一亮,小刺猬钻出了水沟,径直向枣树底下跑过来。
它发现了红枣,向四下看了看,来了个就地十八滚,背上扎满了红枣,一溜烟儿地跑回去了。
一天天过去了,小刺猬渐渐跟我混熟了。
金黄色的大地变得空旷起来,秋风送来寒意,初冬来临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阅读与写作第四讲状物文章阅读【阅读指导】怎样阅读状物文章所谓状物文章,就是对一个事物或一系列事物进行有顺序、有重点的描写,将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的文字陈述和描摹出来。
一般来说,状物文章可分为状静物——锅、碗、电冰箱以及建筑物等;状动物——飞禽、走兽、昆虫等;状植物——花、草、树、果等。
阅读状物文章,我们要抓住其突出的特点进行理解与分析。
1.抓住事物特点。
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形态、不同的特点。
阅读时要抓住此物不同于彼物的特征,才能抓住事物的特点。
如写动物的文章中,可以抓住动物的外形和习性方面的特点去理解;写植物的文章中,可以抓住植物的根茎叶花果方面的特点去理解;写静物的文章中,要抓住静物的外形与结构方面的特点去理解。
2.弄清描写顺序。
状物不仅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序。
状物文章讲究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
写动物一般按外形、动态、习性的顺序描写;写植物一般按形状、颜色、香味、作用的顺序;写静物一般按形状、结构、用途的顺序。
3.理解写作意图。
作者描写自己喜欢的事物,其目的不在于状物,而是或咏物言志,或状物抒情,或托物寓意,通过状物表达自己或喜爱,或厌恶,或赞美,或憎恨的一种思想感情,我们在阅读时应准确把握作者的真情实感。
4.体会修辞手法。
作者为了把事物的特点写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往往将比喻、拟人、排比、引用、设问、反问、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法交织在一起,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我们在阅读时应细细体味,好好揣摩。
在阅读状物类的文章时,我们还要学会想象,仿佛自己就在这幅画中,让眼前的画面动起来,透过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感情,得到美的熏陶。
【阅读材料】阅读材料一小蜡灯前不久,我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小蜡灯。
它令我爱不释手....。
小蜡灯不但小巧玲珑,而且非常别致。
它的顶部有一个金属圈,圈里缀着一颗水晶球,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晶莹的光亮,水晶球的两旁还有金属丝绕成的花朵与它相伴,看上去非常华丽,犹如童话故事里白雪公主头上的花冠,美丽极了!小蜡灯的中间部分就是放蜡烛的地方,形状宛如一把搁在架子上的小提琴,仿佛优雅的琴声能从这里流泻而出。
这样美丽的造型点上蜡烛一定会更加漂亮。
我迫不及待....地拿出一个仙人花式的蜡烛,取来火柴,“嚓”的一声,火柴点燃了放在固定位置上的蜡烛。
蜡烛发出了明亮的烛光,红红的,灿灿的,把烛光前的装饰品映衬得就像一条发光的裙子,摇曳的烛光使这条“裙子”飘荡起来,那感觉别提多美妙了……看着小蜡烛,我想起了这样的一句话:“老师就像蜡烛,点燃自己,照亮学生。
”美丽的烛光映红了我心中的一个誓言:老师,我要像您一样,用红红的烛光照亮他人。
阅读训练1写出带点字正确的读音。
晶莹.()花冠.()造型.()摇曳.()2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
爱不释手:迫不及待:3用“”画出文中第2自然段的中心句。
4用“‖”将全文分成三段,并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5作者借小蜡灯表达了,这是的写作手法。
6本文采用了结构,描写了小蜡灯的、。
7文中“老师就像蜡烛,点燃自己,照亮学生”一句,让你想到哪些名言方法技巧这篇小短文采用的是“总——分”式结构。
开篇总写小蜡灯令自己“爱不释手”,然后分三段分别写小蜡灯的外形、点上蜡烛后的样子以及所寄寓的作者的心愿,分写段落开头基本就是本段的中心句。
这样的结构一目了然,非常容易把握文章内容。
阅读材料二小鸡我喜欢小鸡。
一天,我想起爱迪生孵小鸡的故事,就拿了一个鸡蛋,放在手里孵了起来。
爸爸看见了,问我:“你在干什么呀”我告诉他是在孵小鸡。
爸爸哈哈大笑,他说根本孵不出来,我只好把鸡蛋放回去。
打那以后,我有好几次缠.着爸爸妈妈给我买小鸡。
这个星期天,爸爸妈妈带我到农贸市场去,在那里给我买了两只小鸡。
我高兴极了,把绒团似的小鸡捧在手里亲了又亲,然后轻轻地放在纸盒里。
回家的路上,我忍不住几次打开盒盖看,两只小鸡低着头,好像在说悄悄话。
可是到了家,我掀开盒盖一看,小鸡闭着眼,身子微微颤抖着。
小鸡会不会死呀我哭了起来。
妈妈捧着小鸡,往它们身上哈着气。
一会儿,一只小鸡动了一下,接着另一只小鸡也动了,又都叫了起来,我和妈妈把棉花铺在盒底上,轻轻地盖.上了盒盖.。
天黑了,我听见盒子里有响声,仔细一看,一只小鸡拱开了盒盖,左看看,右看看,突然一下子跳了出来。
我装着没看见,心想:。
只见这只小鸡跌跌撞撞地向我的书桌走来,刚走几步,身子一歪坐在了地上。
盒子里的小鸡着急地也想出来,可是站不稳,一下子掉了下来。
我忍不住大声笑了起来。
我把它们又放了回去。
睡觉前,我又掀开盒盖,看看小鸡睡没睡,小鸡听到响声,抬头叫了起来。
我默默地说:“睡吧,我的小宝贝儿。
”我家里添了两个可爱的小生命,它们给我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阅读训练1短文中有下面几个词语,请写出它们的反义词。
低——()团——()欢乐——()喜欢——()2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1)第1自然段加点的“缠”,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
“缠”的解释有:①绕上;②搅扰,纠缠;③应付。
文中应取第种解释。
(2)第3自然段中的“盖”,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再查音节。
“盖”的解释有:①器物上有遮蔽作用的东西;②由上向下遮、蒙;③建造;④动物的甲壳。
文中加点的两个“盖”应依次选择第、种解释。
3短文描写小鸡时,有静态描写,有动态描写。
请用“”在文中第4自然段中画出描写小鸡动态的句子,写出了小鸡的特点。
4“我高兴极了,把绒团似的小鸡捧在手里亲了又亲,然后轻轻地放在纸盒里。
”句中、、等词语表达了“我”对小鸡的喜爱之情。
5请在文中空白处填上合适的句子。
6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鸡给“我”带来了无限的快乐请你在文中用“”画出相关句子。
方法技巧文章开篇并未直接写小鸡,而是从写“孵蛋”开始,这种写法叫作铺垫,以前文的铺陈营造出作者对小鸡的喜爱的情感氛围,为后文主要情节蓄势。
阅读材料三山茶花昨晚从山上回来,采了几串茨实,几簇秋楂,几枝蓓蕾着的山茶。
我把它们投插在一个铁壶里面,挂在壁间。
鲜红的楂子和嫩黄的茨实衬着浓碧的山茶叶————这是怎么也不能描画出的一种风趣。
黑色的铁壶更和苔衣浓厚的岩骨一样了。
今早刚从熟睡里醒来时,小小的一室中漾着一种清香的不知名的花气。
这是从什么地方吹来的呀————原来铁壶中投插着的山茶,竟开了四朵洁白的鲜花!啊,清秋活在我的壶里了!阅读训练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画上“√”。
茨.(cí cì)实几簇.(zú cù)秋楂.(zhā chá)嫩.(nèn nèn)黄投插.(cāchā)蓓蕾.(léi lěi)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一()茨实一()秋楂一()山茶一()风味3根据语气判断下列句子的类型。
(提示:从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的角度作答。
)(1)黑色的铁壶更和苔衣浓厚的岩骨一样了。
()(2)这是从什么地方吹来的呀()(3)啊,清秋活在我的壶里了!()4从文中找出表示色彩的形容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1)的楂子(2)的茨实(2)的山茶叶(4)的茶花5第二天早晨“我”闻到了什么味道它是从哪里吹来的6作者为什么说“清秋活在我的壶里了”方法技巧分析文中的疑问与感叹句式,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把握主题思想。
“这是从什么地方吹来的呀”采用疑问的方式,设置悬念,引发我们的阅读兴趣。
“啊,清秋活在我的壶里了!”运用感叹句,交代答案的来源及给人的联想与感慨。
因为山茶花开,好像整个秋天都来到这个小屋里了。
阅读材料四槐花之忆这次,我有机会去了延安,看到延安的山山洼洼、坡坡冈冈碧绿的叶丛中,一簇簇、一串串、一团团全是白色的槐花,沉甸甸的。
我的家乡没有这么多槐花,但是,村边、田头、河畔、路旁,常常能看到高大挺拔的老槐树的身影。
灰褐色的树皮斑斑驳驳,饱经风霜。
一到五月,枝干上就焕然一新,椭圆形的对生叶片缀满枝头,墨绿、深绿、浅绿、嫩绿,层层叠叠,像浓密的头发,似披上的盛装。
书上的槐花就像一串串风铃,微风拂过,一串串槐花随风起舞,伴着绿叶的节奏,低吟,浅唱。
花香也随着欢快的舞步飘散,清香四溢,引得小蜜蜂、蝴蝶在花间飞上窜下的,忙着采花粉。
一清二白的环境,逗得鸟儿在叶间鸣歌筑巢。
年少时的我喜欢站在老槐树下,透过叶子的缝隙,看蓝天上游走的白云,以及白云之下悬挂的朵朵洁白的花穗。
我总觉得那种清香能安神静心,润脾清肺。
我静静留足树下,慢慢享受,品味清香。
每当槐树开花时,父亲总要去采摘槐花,我迫不及待地挎起竹篮,跟在后面。
只见父亲拿起拴上镰刀的竹竿,在槐树下钩了几下,带着树叶的槐花纷纷飘落,我连忙把一串串槐花从密密麻麻的绿叶中摘下。
白花花、嫩生生的槐花,散发着甜丝丝的清香气息,不要说吃,就是闻一闻,足以使人醉了。
花瓣淡黄,花蕊中还有几只小虫在爬,比蚂蚁还小,或许它们也贪恋这花的清纯与可爱。
单看一朵槐花,花瓣末尾有一点点淡青色,花瓣显得那样柔韧而富有弹性,花朵是那样的洁净、高雅,花很小,也不算艳丽,然而成千上万朵槐花聚在一起,便成了绝版的水墨画。
阅读训练1照样子,写词语。
沉甸甸(ABB)山山洼洼(AABB)2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一到五月,枝干上就焕然一新,椭圆形的对生叶片缀满枝头,墨绿、深绿、浅绿、嫩绿,层层叠叠,像浓密的头发,似披上的盛装。
()(2)微风拂过,一串串槐花随风起舞,伴着绿叶的节奏,低吟,浅唱。
()(3)花瓣淡黄,花蕊中还有几只小虫在爬,比蚂蚁还小,或许它们也贪恋这花的清纯与可爱。
()(4)花很小,也不算艳丽,然而成千上万朵槐花聚在一起,便成了绝版的水墨画。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延安的山山洼洼、坡坡冈冈碧绿的叶丛中,一簇簇、一串串、一团团全是白色的槐花,沉甸甸的。
”这句话主要写槐花的,从“、、、、”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3)“一到五月,枝干上就焕然一新,的对生叶片缀满枝头,、、、,层层叠叠,像,似披上的盛装。
”这句话是抓住槐花叶的和来写的。
4在文中找出描写槐花香味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5你喜欢家乡的什么植物请你抓住形状、颜色、气味、作用等方面的特点,把它写具体吧。
方法技巧这是一篇状物类的散文。
文章对槐花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其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抓住了槐花形态和气味的特点以及它给作者的感受这几个方面进行描摹,使槐花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阅读材料五家乡的桑树我的家乡在美丽的长江三角洲,那儿长满了桑树,我爱家乡的桑树。
春雨如丝,泡开了粉红的桃花,饮醉了嫩绿的垂柳,也惊醒了梦中的桑树。
一片片桑叶长出来了,小小的,嫩黄嫩黄的,只要捎不注意,那些在微风中绍手的已经是长大了的叶子。
顺着“沙沙沙”的声音走进屋子,你瞧,那一只只白胖胖的蚕儿在一片片桑叶上吃得正欢呢!桑叶长多了,渐渐地树上就挂满了桑葚。
我和小伙伴拾完麦子,常溜到桑树下,几个人使劲一摇树,“扑啦啦”,熟透了的桑葚便撒满一地,一个个红得发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