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古建筑建筑风格不同之历史文化根源
中西建筑文化差异的根源和对建筑物的影响
建筑大师梁思成借歌德的名言将建筑称为凝固 的音乐,说建筑既然是音乐就该有基调,有节奏,有 主旋律,有独特的风格。
审性文哲 美格化学 心气传观 理质统念
建筑:象征艺术(抽象艺术)
关于差异
建筑之始,产生于实际需要,受制于自然
物理,非着意创制形式,更无所谓派别……其 活动乃赓续的依其时其地之气候,物产材料之
“依梁架层叠及‘举折’之法,以及角梁、翼角,椽及飞椽,脊吻等之应用, 遂形成屋顶坡面,脊端,及檐边,转角各种曲线,柔和壮丽,为中国建筑物 之冠冕,而被视为神秘风格之特征。”
和谐之美 序列层次 节奏韵律
装饰自然 典型:中国古典建
筑的屋顶
舒含 缓蓄
凝封 重闭
自婉 然转
对抗之美 夸张的造型 撼人的尺度 精密的几何比例 典型:教堂、神殿、庙坛
供给;随其国其俗,思想制度,政治经济之趋
向;更同其时代之艺文,技巧,知识发明之进 退,而不自觉。……盖建筑活动与民族文化之动 向实相牵连,互为因果者也。
史》
——梁思成:《中国建筑
木架构(木柱、木梁) 墙:隔断 “墙倒屋不塌”、“拆
东墙补西墙”
飞鸽亭质为主
中西方建筑差异
建筑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体现了某个地区和族群的生活方式、历史传承和审美趣味等方面的特点。
建筑在人类生活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场所,同时也是社会活动、文化交流等的重要场地。
在东西方文化背景下,中西方建筑之间有着很多的差异,下面将对其中的一些方面进行分析。
一、历史传承的差异西方地区的建筑与中西方地区的建筑相比,其历史沉淀较浅,西方的文明主要起源于希腊罗马文明和基督教文化。
其建筑风格以浪漫主义、古典主义、文艺复兴等为主,而中西方文化交汇的北京紫禁城、三峡古镇、长城、南京夫子庙等古建筑具有千年历史传承,充分体现了华夏文化的底蕴。
二、建筑风格的差异中西方建筑风格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建筑风格上,中式建筑的特点是在材料色彩、造型、比例等方面强调平衡、和谐,注重“意境”和“意象”,强调以人为本,其主要的特色表现在建筑的结构和装饰上;而西方建筑的特点则是开阔、高大,注重对称、比例、几何美学,以功能为导向,重视技术,其主要的特点体现在材料使用、建筑造型和细节处理等方面。
三、建筑材料的差异中西方建筑在材料选择和使用上有很大的差异。
传统中式建筑喜欢使用木材、砖瓦和灰泥等天然材料,视物理和气候因素选择材料,从而体现出地域文化特色;而西方建筑则更加注重使用现代化的材料,例如混凝土、玻璃和钢铁等。
西方建筑使用材料不仅具有现代感,而且更耐久,花费更低,更适合工业化生产和快速建设的需求。
四、建筑功能的差异中西方建筑的功能也存在差异。
中式建筑内饰和布局关注故事情节和神话传说,突出的是文化上的价值,重视营造历史和文化气息;而西方建筑更多地突出功能性、实用性,室内装修注重个性化、深度定制,更注重人的服务性需求。
总之,中西方建筑的差异受到了文化、历史、环境等多种方面的影响。
中式建筑注重天人合一、景色宜人,视觉效果和联想上更容易想到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积淀,而西方建筑更讲究简洁、现代化、实用性,这也是现代人所倡导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浅谈东西方建筑文化之差异
目录浅东西方建筑文化之差异 (2)(一)中国建筑风采 (2)(二)、西方建筑特点 (3)(三)简论中西建筑文化差异 (3)参考文献 (5)浅东西方建筑文化之差异摘要:建筑文化是人类文明长河中一大靓丽风景线。
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建筑文化内涵与风格是不一样的。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经过长期的积淀,显然与西方文化形成了个自的风格,别样的建筑特色同样能够反映出中国的异样风情。
关键字:中国建筑西方建筑文化差异(一)中国建筑风采中国地大物博,建筑艺术丰富多彩。
中国的建筑类型很多,主要有宫殿、坛庙、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
因地域不同又有北京四合院,福建土楼,山西窑洞,赣南炮楼,湘西吊脚楼,贵州的石板房,蒙古包。
总之组织布局规律,造型优美,装饰丰富多次是其的共同特点。
以四合院为例简要分析中国建筑特色,因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排房组成,其分别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形成一个“口”字形结构,故名四合院。
它主要形成于元朝到改革开放时期,虽为建筑却也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它的营建是极讲究风水的,从择地、定位到确定每幢建筑的具体尺度,都要按风水理论进行。
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每间房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
按其规制大致可分为大四合、中四合、小四合三种。
其各种配件装饰都是极其讲究的,如大门等极划分,依次为:光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帘大门、小楼门等。
其通常以倒座房辟出一间略高于的房间为大门,有居高临下之意,还有富贵人家的大门上常饰有壶瓶叶子,既可用于保护大门,又做装饰送吉祥的意寓,以及正大门的影壁有驱鬼聚气之说,一些砖雕装饰更是丰富多彩,意寓深刻,大都表现同样的主题,即送吉祥送富贵,表现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西方建筑特点国建筑文化内涵深刻,西方建筑同样风韵独特。
建筑风格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总结
建筑风格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总结建筑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地区和民族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这些特点体现在建筑风格中。
从古代到现代,建筑风格一直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演变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筑面貌。
本文将探讨建筑风格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一、东方传统建筑与艺术风格东方传统建筑注重平衡和和谐,倡导融入自然的理念。
中国古代建筑遵循“天人合一”的理念,讲究“均衡、对称、谐调、和谐、顺应自然”。
典型的代表有中国古建筑中的古代宫殿、园林等,如北京故宫、苏州园林等。
这些建筑注重空间布局、颜色运用、艺术细节等方面,强调对称与谐调,并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
二、西方古代与现代建筑特点在西方,古代建筑风格也经历了不同时期的演变。
古希腊、古罗马等古代文化在建筑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古希腊的建筑注重对称和比例,典型的代表有帕特农神殿;而古罗马更注重实用性和宏伟的建筑形式,如竞技场、斗兽场等。
随着西方文化的发展,现代建筑形成了更多元、自由、个性化的风格,如哥特式建筑、巴洛克风格、现代主义建筑等。
三、东西方建筑风格的差异与影响1.文化及哲学影响:东方建筑注重内外之间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反映了东方文化重视“天人合一”的观念。
而西方建筑更注重实用性与功能性,突出了人类的主导地位。
这种差异根植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哲学观念,体现出东西方人们对自然与人的态度和认知差异。
2.审美观念差异:东方建筑更加注重对称、平衡与内涵,以及文人雅士的意蕴。
而西方建筑风格更倾向于个性化与从众,崇尚新颖和独特性。
这种审美观念差异源于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和审美传统,展现出各自的艺术魅力与特点。
3.建筑材料与技术差异:由于地理和气候条件的不同,东西方选择和使用的建筑材料存在差异。
东方建筑偏向使用传统的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材和瓦片等,注重的是与自然的和谐。
而西方建筑由于工业发展较早,更多地采用钢筋混凝土等现代建筑材料,追求结构的稳固和创新。
中西建筑文化比较
中西建筑文化比较建筑是一项复杂的艺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建筑风格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同时,建筑文化也反映了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历史、传统、文化和思想。
在中西方建筑文化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种文化的各自特点和差异。
一、历史与文化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异始于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差异。
在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有着久远的历史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因此建筑中把园林景观、石雕、木雕、壁画等元素融入其中,最终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建筑文化。
而西方建筑文化的发展,则始于古希腊罗马时期,其建筑风格受到希腊哲学的影响,注重逻辑、理性而忽视情感,因此西方建筑强调技术、简洁而精细的风格,建筑物大部分是实用的,几乎没有饰面的部分。
二、建筑构造中国传统建筑注重中庸平衡的思想,所以构造和布局上往往采用对称的方式,以取得平衡和协调。
例如古代的宫殿和庙宇,比如紫禁城和故宫等建筑都采用这种构造方式。
而西方建筑则注重实用性,往往采用对称和不对称混合的方式,使建筑物更加美观精简。
三、艺术风格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点是注重细节、富有情感和象征性,常常使用装饰性的石雕、木雕、壁画等元素来表达主题和意境。
古代的宫殿、园林、庙宇等建筑都有着特色性的装饰,如宫殿的金饰、壁画和雕刻等;园林的假山、池水和红墙等;庙宇的塔楼和动物雕塑等。
而西方建筑的艺术特点则注重线条的流畅和形式的简洁,建筑物通常采用不受束缚的形式,强调建筑的外在功能和内在结构。
作为现代建筑的代表人物,勃艮第风格建筑强调对称、均衡、富于构图美感,这是西方建筑的一大特色。
经过前面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异,中西方建筑文化是各自独立发展的,它们本身就有自己的特点和美学风格,是不可混合的。
尽管中西方建筑文化风格存在差异,但在当代建筑中,也有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中西方建筑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为建筑风格的多样化和艺术性的提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浅析中西方建筑文化差异
浅析中西方建筑文化差异建筑作为历史文化的记录和见证者,作为凝固了的文化艺术品,从未间断过对人们生活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从文化特质、哲学体系、艺术风格、审美观念、建筑历史等方面来看,中西方建筑文化存在许多明显差异。
1.中国的宫室建筑带有权力中心思想的印记中国大型宫室建筑的特点是中轴对称,中轴线上的宫室巍峨宏伟,有多层级纵深,两旁有附属性建筑,左右对称。
这体现着中国政治文化中的君臣秩序、尊卑长幼之节。
皇家建筑是帝国形态的象征。
普通人家建筑也严格地体现着封建家长的权威地位——家长住上房堂屋,子孙住厢房偏厦。
即使最偏远乡村中的房子也遵守着宫殿建筑中蕴含的等级体系与社会思想文化准则。
2.中国重视“内宇宙”修炼的思想在园林建筑中的痕迹园林建筑体现了中国士大夫的思想追求和艺术情趣。
重视正心诚意、修身养性之学,涵泳性情,默思玄览,修炼“内宇宙”,在笔墨纸砚则为书画,在草木土石则为园林。
他们将内心修养作为宇宙中最广大最重要的学问。
中国古代除了李白、徐霞客等寥寥数人,并无太多探险家,大约与士大夫重视“内宇宙”修炼而不重视对“外宇宙”的探索有关。
反映在建筑上就表现出内容和形式的华丽、精巧。
他们将“内宇宙”又投影在园林建筑上。
苏州园林玲珑精致,咫尺之间变幻多重景观,譬如狮子林中的假山曲径,极尽曲折回环之能事。
3.中国建筑的围墙文化中国建筑喜欢用一堵坚实的围墙把建筑封闭起来。
作为家天下的皇帝,更是给“国家”(以国为家)修了一座世界上最大最长的围墙。
此处可隐约窥见中国内敛、保守的思想因子。
4。
中国建筑中的“天人合一”徽派建筑模山范水、师法自然,建筑和周围山川景物、地理形势融合无间,让水土成为建筑的有机部分,让建筑浑融而化入山川。
中国建筑讲究风水堪舆之学,大概与“天人合一”的思想问有某种内在的隐秘关联。
5.西方建筑文化发展与中国文化的迥异之处经历了风格迥异的不同历史时期,西方建筑在每一发展阶段的特征都十分显著,而中国建筑在不同历史时期变迁的痕迹则微乎其微,只有专业人士才能从斗拱的层数多寡等细微之处判断出一座中国古代建筑的年代。
论中西方的建筑差异及中国古建筑特点
论中西方的建筑差异及中国古建筑特点中国古代建筑经过长时期的努力,同时吸收了中国其他传统艺术,特别是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的特点,创造了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并在这方面形成了不少特点。
而西方建筑相较于中国传统建筑,便更加倾向于造型的雕塑化,重视建筑整体与局部的和谐与统一摘要:中国古代建筑采用木质结构,讲究对称美,建筑理念与中国的儒家思想相结合,西方的建筑在不同历史时期同样也有着不同的特点,通过对中西方建筑的对比,可以发觉出中西方物质文化、观念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性和优越性。
关键词:中国古代建筑西方古代建筑中西方建筑的差异每一种建筑都是一个地区、一种文化、一个民族心理和思想的象征,建筑的设计所包含的内容很多很多,无论是建造的选取,还是建筑的装饰和造型,都是经过很多的思考而得出的,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地域的差异必然导致了中西方建筑的差异,两种所体现出的精神都是截然不同的,本文将从几个方面简要分析中国古代建筑。
1.中西方建筑差异的比较1.1建筑材料上的差异中西方传统建筑材料有3种:土、木、石,中国传统建筑材料以木为主,西方的建筑材料则更多的是以石为主,中国人是将石与土用于建造基座和墙体,西方人则是将木用于屋顶上,这就使得中西方建筑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也表达着不同的情感,中国的建筑更多的是表现出一种人自己的情感,西方的建筑则是一种上帝神灵的情感,偏向与宗教方面的。
1.2建筑结构上的差异中国传统建筑结构具有以下3个特点:第一是讲究对称的艺术效果;第二是以木材为主要的构架;第三是独特的个体造型。
西方的建筑并不着力与追求建筑的结构美,而更追求建筑的雕塑美,西方建筑中最多的就是石柱与走廊,这抽象的表现了人体美。
1.3建筑价值观念上的差异中国的建筑具有强烈的绘画效果,注重意境美的营造,不太注重建筑的造型和透视效果,但往往更加注重建筑群在空间上的那种透视效果,这样可以给人一种延伸、曲径通幽的感觉,包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含蓄美以及追求和谐的心态。
中西建筑风格之差异背后的原因分析
中西建筑风格之差异背后的文化原因探析从穴居野处到构木为巢再至建造房屋,由注重实用功能到追求审美效果,建筑史在不断地前进与发展。
在当今社会,中国建筑、欧洲建筑以及伊斯兰建筑是公认的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它们所代表的建筑风格各有千秋,也显示了东西方的独特文化差异。
这些背后的潜藏的文化原因也吸引人们不断深入探求。
东方建筑历来重视曲线美,气韵生动,而西方建筑则更重视块、面的应用,形态厚重。
这与东西方的地理环境有关。
西方人多靠海经商。
在浩瀚的海洋中求生存,人们的生命时刻会受到威胁,逐渐就形成了粗犷和爱好冒险的性格。
这表现在建筑上就是气势恢宏,往往规模较大,便于随时准备各种大型集会。
中国文明则源于平原地带,以农业生产为主。
虽然古人适应和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相对较低,但是农业却给人们带来了相对安定的生活和充足的食物。
故中国人多安分守己,自给自足。
伴随着安定生活的就是一种追求精致和华丽的倾向,这是土地文化的代表。
表现在建筑上就是建筑的雕饰较精细和华丽。
宗教文化也造成了东西方建筑风格的差异。
西方人依海生存,形成了一套成体系的最早的宗教观念。
他们崇尚力量,拜神祭神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这不只是个人行为,更多地是国家行为。
他们修建大量的神庙和神殿,且多是以城邦名义集体修建,所以这些神庙规模宏大、风格威严、庄重和恢宏,有很多保留至今。
在以农业为主的中国,人民也信仰神灵,但这些神多与日常生活有关,有山神,水神,有社稷之神,有五谷之神。
而且人神不分,先贤,祖宗也列为神的位置。
所以中国的古代建筑在宗教方面显得不太突出,在佛教传入中国后,出现了大量的寺庙,寺庙内的建筑有很多保留至今,这些庙堂缺少西方那种宏大的气势。
再一种保留下来的古建筑就是皇室建筑,更是讲求华丽,奢侈。
在布局上,中国传统建筑为群体组合,空间上横向扩展,讲究中轴对称,追求纵深效果。
城市布局多为矩形或方形。
整体风格是内向的、封闭的、严谨的,追求内在的含蓄和私密性;而西方传统建筑多注重单体的建筑艺术效果,空间上垂直扩展,讲究突兀高耸,追求立面效果。
中西方古代建筑文化差异
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 族国家,在专制的封建体制下,形成了 一体多元的文化, 中国古代建筑物无论亭台楼榭还是桌 椅板凳,无论是装饰屋顶门窗还是建筑 群体的装饰这都是有中国特有的文化特 征所决定的。 这种等级观念强烈的封建体制也刚好 反映在了当下建筑的细节特点
在材料方面的差异 在细节特色方面的差异
安重相目一最 建追 体是 多、 筑 舒 合 与 展 想 思丽 曾 美 之 排视互的开大 筑求 ,向 数舒 装 缓 , 含 现 的 辉 有 为 。的连,始限 和 平 适 饰 的 纡 蓄 对 影 煌 过 基 中 ”是接而就度 谐 面 的 设 建 余 之 抗 响 的 高 调 国 多和是不的 。 展 审 计 筑 委 美 力 , 阳 台 。 传 个配以是利 正 开 美 , 节 曲 。 度 汉 刚 榭 尽 统 建合空以用 如 的 心 给 奏 的 以 的 以 之 、 管 建 筑的间单了 李 组 理 人 韵 建 内 阳 后 美 美 我 筑 之群规一木 泽 群 感 以 律 筑 封 刚 , , 宫 国 的 间体模的结 后 布 受 亲 和 序 闭 之 中 但 室 先 艺 的建巨独构 先 局 。 切 凝 列 的 美 国 随 , 秦 术 平筑大立的 生 , 在 、 重 层 内 逐 传 着 气 时 风 面为,个可 所 个 中 温 、 次 部 步 统 儒 势 期 格 整特平别能 言 体 国 馨 自 , 空 走 建 家 磅 的 以 体征面建和 : 服 传 、 然 婉 间 向 筑 “ 礴 建 “ 的的铺筑特 “ 从 统 安 的 转 组 “ 这 中 、 筑 和 有。开物点 中 于 建 闲 建 、 和 种 和 壮 也 谐 ” 谐 ” 机它,为, 国 整 筑 ”
与 中 国 绘 画 重
的 勾 、 描 有 相 同
之 处
。
筑艺采是型线中 的术取绘,条国 外感木画以的传 轮染质语线婉统 廓力的言传转建 线。梁,情、筑 ,故、无。流特 还中柱不故动别 是国恰与中和注 群传恰线国节重 体统能有画奏“ 建建适关无韵 筑筑应。论律线 的无这中是,形 天论种国绘擅美 际是“传画长” 线单线统工以, ,体”建具线讲 都建的筑还造究
中西建筑风格的异同比较
中西建筑风格的异同比较中西建筑风格是世界建筑迷人的两大分支,自然而然也是研究最多的两大领域。
本文将中西建筑风格的异同进行简单比较,论述其历史渊源与折射出的文化价值。
一、历史背景中式建筑,也称中国传统建筑,是一种中国特有的建筑风格。
它主要起源于中国古代商代晚期至春秋战国,并在隋唐时期达到了巅峰。
中式建筑沿袭了华夏文化的底蕴,讲究结构、形制、色彩、格调、气度等方面的和谐统一。
它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将自然景观与建筑完美结合,打造出更为和谐、自然的景观,传达出了传统中国人对自然、人文的独特关爱和理解。
西方建筑则主要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但真正的建筑艺术始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欧洲最初的教堂、城堡、宫殿、庄园等建筑,形式多样,呈现出特别的艺术魅力。
在欧洲,中国传统建筑更被认为是异域风情飨宴,有许多艺术大师受到中式建筑的启发。
历经几个世纪,西方建筑逐渐发展到现代主义风格,它更加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
二、建筑风格中式建筑具有明显的特点,例如,它的建筑风格贵在“质”的精髓,强调建筑物的方位,讲究整体平衡和协调。
硬质材料的运用是中式建筑承载结构的灵魂,榫卯工艺可谓是中式建筑品质的缩影,各种手工彩画的运用是中式建筑艺术品的代表之一。
中式建筑整体具有的庄重典雅和古朴典雅感也十分明显。
西方建筑多种多样,流派繁多,有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主义、近代主义等等。
它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建筑体量和视觉效果也比中国传统建筑更为宏伟、明快和奔放。
设施计划和公用空间也体现西方文化的衍生特点,如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画廊等等皆是西方文化的体现。
三、文化价值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华文明的重要遗产,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桥梁。
中式建筑风格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优秀的思想观念,体现了“天人合一”、“并肩与天时,交错与地势”的理念。
中式建筑是建筑、人文、景观一体的视觉艺术整体,能让观者体验到中式建筑精髓所在的精神内涵。
西方建筑风格则体现出西方文化的时代意识和建筑艺术的创新精神。
关于中西古建筑特点及其文化内涵的探讨
关于中西古建筑特点及其文化内涵的探讨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别特别是在思想方式上的差异,因此形成了中西古建筑在审美特征、文化内涵及其宗教性等方面的差异。
本文就对中西古建筑各方面的对比,从中找出了各自具有的鲜明艺术特征及其东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
标签:中国古建筑;西方古建筑;文化内涵;艺术特点引言:中西古建筑特点不同,风格文化内涵不同,其展现的形式也有很大的差异。
一个建筑可以展现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及其历史内涵,更能反映出建筑文明的发展。
现就分别对中国古建筑和西方古建筑的特点进行简单分析对比,及其所展示的中西不同的文化。
一、中国古建筑的特点1、“天人合一”的建筑环境崇尚自然,喜爱自然自古亘有。
先民们早就注意到“天时、地利、人和”的协调统一。
不论是儒家的“上下与天地同流”(《孟子·尽心》),还是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都把人和天地万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从而形成一种主观力量,促使人们去探求自然、亲近自然、开发自然。
在这种美学思潮的影响下,人们处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不是持着与大自然对立的态度,用建筑去控制自然环境;相反,乃是持着亲和的态度,从而形成了使建筑和谐于自然之中的环境态度。
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从古代文献记载,绘画中的古建筑形象一直到现存的古建筑来看,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
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
家中主要人物,或者应和外界隔绝的人物(如贵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
3、轴线的空间艺术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
中西方建筑文化差异
中西方建筑文化差异融进了许多传自印度〔天竺〕、西亚的建筑形制与风格。
隋、唐时期的建筑,既继承了前代成就,又融合了外来影响,形成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建筑体系,把中国古代建筑推到了成熟阶段。
北宋中国古代建筑到了宋代,在工程技术与施工管理方面已到达了一个新的历史水平。
元、明、清三朝统治中国达六百多年,由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开展已届尾声,社会经济、文化开展缓慢,因此建筑的历史也只能是最后的开展高潮了。
明清时期大事兴建帝王苑囿与私家园林,形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造园高潮。
风格大气、华贵,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光芒华章。
中国古代的建筑风格写意,庄重严肃,雍容华美,亲切宜人,自由委婉,种类庞大,令人赞叹! 2、西方建筑开展历程。
西方建筑的开展大概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罗马式建筑是因其借鉴古罗马时期的建筑造型、结构,又加以变革、开展而得名。
其建筑多为教堂。
风格与特色是:广泛采用半圆形拱券结构;墙壁厚实,圆拱顶厚重;窗窄且小,主体建筑内部狭小、阴暗。
拜占廷式建筑是融古代西亚建筑的砖石拱券、古希腊建筑的柱式风格,和古罗马建筑的宏大气势为一体的一种别具特色的建筑。
其建筑形制和结构的特点是:平面布局呈辐射状设计,中心为大穹窿(即圆顶式)结构的主体建筑。
公元7世纪后,拜占廷式建筑又出现了将中心的大穹窿式结构,改为几个小穹窿群,且平面面积缩小,增加高度的新风格建筑。
哥特式风格一改罗马式建筑厚重、阴暗的特色,和半圆形拱门的式样,代之以线条明快的尖拱券,造型秀挺的尖形拱顶(即小尖塔),坡度很大的两坡屋顶,轻盈的飞扶壁,修长的束柱,以及用彩色玻璃镶嵌的花窗棂等,给人以向上升华、神秘的感觉。
巴洛克式建筑即一反欧洲古典传统和“文艺复兴〞建筑的风格,这种建筑以矫揉做作、粉饰的手法,来追求形式上的新奇,以获得特殊效果。
多采用堆砌、装饰等方式,将建筑、雕刻和绘画融为一体。
大量使用贵重的材料,通过艳丽的色彩、华美的装饰,给人以脱离现实之感。
除这些别具风格、特色的传统建筑外,西方的传统建筑,还有巴西利卡式、欧洲文艺复兴式、古典主义式等风格、特色的建筑。
中外建筑文化差异
中外建筑文化差异建筑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是一部凝固的史诗。
无论古今中外,建筑都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种空间文化形态。
建筑表达着一定的人生观、宇宙观、审美观,因而既是时代特征的综合反映,也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由于中国和西方国家文化背景的不同,因而使中西方的建筑艺术风格存在着重大差异。
一、材料的差异材料是建筑的根本素质。
各民族、时代建筑的反差,往往也是从不同材料起步。
中国古建筑从历史上的皇家宫殿建筑群到名不见经传的寻常百姓所居,一律都是土木的“世界〞。
以土木为材,决定了中国建筑技术、结构的开展方向。
以土木为材,墙只成为划分空间的一种手段,一般不用于承重。
而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方式,并创造了与木构架相应的平面与建筑立面外观。
这种以土木为材的建筑从中国原始社会末期起,一脉相承,并影响了日本、朝鲜等邻国的建筑风貌。
西方古代建筑那么多以石料砌筑。
古希腊的大量神庙,是石造的;古罗马的大量神庙以及广场等世俗类建筑,是石造的;一直到文艺复兴、17世纪古典主义建筑、18世纪的宫殿及宗教建筑,其主要形式也都是石结构的。
中西建筑材料的不同,带来了审美上的差异。
一般而言,以土木为材的中国建筑质地熟软而自然,可塑性强,质感自然而优美;以石为材的欧洲建筑质地坚硬、沉重而可塑性弱,在质地上阳刚气十足。
二、建筑结构的差异材料的性能决定了建筑的结构方法与逻辑。
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的一个特征是“框架式结构〞体系,即采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当房屋重量的结构局部。
比拟而言,西方建筑尤其欧洲建筑,并不执着于结构之美,而是追崇一种雕塑般的建筑美。
欧洲建筑尤其是神庙以及其他重要建筑物的立面上,往往设以柱廊。
柱廊与柱式的设立,是为了抽象地表现人体美,这种抽象的“石质人体〞是一种关于人体的抽象雕塑的美。
从外表看,欧洲石构建筑的雕塑感尤为强烈。
建筑师们带着强烈的追崇雕塑美的创作冲动与情结,来处理建筑的结构问题。
论古代中西建筑文化差异
论古代中西建筑文化差异“建筑之始,产生于实际需要,受制于自然物理,非着意创新形式,更无所谓派别……其活动乃延续的依其地之气候,物产材料之供给;随其国其俗,思想制度,政治经济之趋向;更同其时代之艺文,技巧,知识发明之进退,而不自觉。
……盖建筑活动与民族文化之动向实相牵连,互为因果者也。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古代中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首先来自于材料的不同:传统的西方建筑长期以石头为主体;而传统的东方建筑则一直是以木头为构架的。
建筑材料的不同,体现了中西方物质文化、哲学理念的差异。
中西方的建筑对于材料的选择,除由于自然因素不同外,更重要的是由不同文化,不同理念导致的结果,是不同心性在建筑中的普遍反映。
西方以狩猎方式为主的原始经济,造就出重物的原始心态。
从西方人对石材的肯定,可以看出西方人求智、求真的理性精神,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强调人是世界的主人,人的力量和智慧能够战胜一切。
中国以原始农业为主的经济方式,造就了原始文明中重选择、重采集、重储存的活动方式。
由此衍生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哲学,所宣扬的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天人合一”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揭示,自然与人乃息息相通的整体,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环节,中国人将木材选作基本建材,正是重视了它与生命之亲和关系,重视了它的性状与人生关系的结果。
同时中国建筑具有明显的保守性,从技术上受到严重限制,使中国建筑几千年来一直满足于木质结构体系,不能有更大的突破。
由于材料的受力程度和尺寸的限制,木质结构不善于建造大尺度的、结构复杂和较大的、内部空间有丰富变化的建筑单位。
比起石材结构来,木质结构易建造。
中国的都城,城中的宫殿可以在几年或十几年内就基本建成,在中国没有西方经常可以碰到的非要上百年才能建成的石材教堂。
易见到效果的木质结构建筑,其形象和风格已满足了中国人的需要。
木质结构的长期使用也使得这种体系的建筑艺术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而木质结构建筑艺术的特点在于群体布局上。
中西建筑文化差异性
中西建筑文化差异性一、概述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反映着各个文化的特点和精神内涵。
中西建筑文化是世界上两种不同体系的建筑文化,其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性。
本文将就中西建筑文化的差异性进行深入探讨。
二、历史渊源1. 中西建筑文化的起源中西建筑文化的起源都可以追溯到古代。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质结构为主,追求线条简洁、气势宏伟;而西方古代建筑则以石材、大理石为主,追求比例和对称。
这种区别的形成源于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地理环境。
2. 中西建筑文化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西建筑文化都有着自己的发展轨迹。
从古代到现代,中西建筑文化在技术、风格、功能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差异性。
三、建筑风格1. 中西建筑风格的比较中西建筑的风格差异主要体现在建筑形式、装饰、材料等方面。
比如,中国建筑注重“意境”,追求“隐逸”、“含蓄”;而西方建筑则讲究“明了”、“直接”,追求“对称”、“均衡”。
2. 中西建筑风格的演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中西建筑的风格也在不断演变。
每个时代都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反映着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特点。
四、建筑功能1. 中西建筑功能的差异在建筑功能方面,中西建筑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尊卑有序”,布局合理;西方建筑注重“个人独立”,追求功能性和实用性。
2. 中西建筑功能的转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建筑的功能也在不断转变。
中国和西方在建筑用途上有着不同的需求和取向,这也导致了建筑功能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五、文化内涵1. 中西建筑文化的内涵中西建筑文化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建筑意义、符号、象征等方面。
中国建筑注重“气”、“韵”,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西方建筑则注重“理性”、“功能”,体现着现代文明的特点。
2. 中西建筑文化的传承中西建筑文化在传承方面也有着各自的方式。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师承和传统技艺的传承;西方建筑更注重创新和科技的应用。
六、结论综上所述,中西建筑文化在风格、功能、内涵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
浅谈中西方古建筑的差异
、
框 架 式结构 的 巧妙性 和 科学性
中 国古代 建 筑 主要 为木 制框 架 结构 , 即采 用 木柱 、 木梁 构 成 房屋 的框架 ,
古希 腊 的建 筑艺 术 , 则 是 欧洲 建筑 艺术 的 源泉 与 宝库 。古希 腊 建筑 风 格 的特点主要是和谐、 完美、 崇高。 这些风格特点在古希腊的神庙建筑中则得以 充分 体现 , 谈起 神庙 建 筑 , 它 不仅 仅 是古 希腊 的伟 大 建 筑 , 甚 至也 可 以称 得 上 是 整个 欧洲 最伟 大 、 最辉煌、 影 响最 深远 的建 筑 。 古希 腊建 筑 主要特 点体 现 特 有 的柱 式 上 , 多 立 克柱 式 、 爱 奥 尼 柱式 、 科 斯林 柱 式 , 宗教 建 筑 在 当 时是 极 其 重 要 的建筑 ,因此 神庙 建筑 往往 是 这一 国 家建 筑艺 术 的最 高成 就 的代 表 , 最
具代 表 的就 是雅 典 卫城 。 2 、 古 罗马 建筑
屋顶 与 房 檐 的重 量通 过 梁 架传 递 到立 柱 上 , 墙 壁 只起 隔断 的 作用 , 而 不 是 承 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 , 即我们通常所说 的“ 墙倒屋不塌” , 这种优秀结构体 系使 的平 面功 能 灵 活多 变 , 更 加 满 足 功能 的要 求 , 门窗 的设 置 也极 大 的灵 活
建筑理论与设计
髓豳四四
浅谈 中西方古建筑 的差异
摘要: 东 方古代 建 筑 与 西 方古代 建 筑 相 比 ,、 社会氛围、 人 文 形 态 等诸 多方 面 的不 同, 建 筑 所使 用 的建 筑材 料 和 空间构 成 形 式的差 别 , 表 达各 自不 同 的观 念 情调 、 宗 教理 念 、 审美 意 识 , 从 而产 生 了东 西方 古代 建 筑 的差 异。 本 文根 据 个人 工 作 中的 经历和 学 习、 以及翻 阅的 一些 国 内外 的建 筑资 料对 东 西方 古代 建筑 的差异 加 以阐述 。 关键字: 东 方 古建 筑 、 西方 古 建 筑 、 文化 差 异 、 审美 差 异
中西方传统建筑文化的异同分析
1 / 3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西方古典建筑文化之比较景观1112 朱丽华 1120122219摘要:本文对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古典建筑做对比,阐述了两者在建筑文化上的差异,并指出了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传统建筑 古典建筑 建筑文化 差异1. 概述世界上的文化大体可以分为东、西两个部分。
以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为主体形成了古老的东方文化,而以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为主体形成了西方古典文化。
在建筑领域中,中国古代建筑自其源始以至今,发展演变是连续不断的,可以从近百年上溯到六七千年以前的上古,它形成世界古代建筑历史上一个独特的体系,也是世界上建筑中延续时间最长的一个建筑体系;而具有天才智慧的古希腊人和勇于实践的古罗马人创造了一种以石头为材料,以梁柱为基本构件的建筑形式。
这种建筑形式,在经过文艺复兴、古典主义时期这一漫长过程的发展,一直延续到20 世纪初,两千多年来在欧洲一脉相承,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具有历史传统的建筑体系,即西方古典建筑。
2. 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对比地域有别、民族差异、文化背景不同直接影响建筑创作思维上的变化,而这些因素都会反映在建筑之上,形成各具特色的建筑文化。
中国的建筑受到中国传统的儒家礼教、兼有“阴阳论”等综合影响,强调“中庸之道”,强调事物的互补转化,情理的对立统一,建筑表现出临时的概念。
而西方建筑则更多地受宗教、神权和皇权的支配,是神权的反映,皇权的体现,其思维方式也重理性、科学分析,在建筑上均表现出强调永久的概念。
在建筑上二者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区别。
2.1 礼教与宗教文化思想上中国古建筑受伦理道德的影响,尤以儒家学说为主。
儒家是重礼、崇孝、尚文的学派。
首先在重礼的倡导下,对于一切建筑制造都要遵循礼法。
不管是城市规划、宫殿庙宇亦或百姓住宅,都要受礼制的制约,因此形式上就要讲究对称、均齐、庄严。
其次,在崇孝的主张下,儒家提倡“慎重追远”,敬祀祖先,对陵墓建筑极为重视。
王者生前的威风和死后的尊严都要于此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西古建筑建筑风格不同之历史文化根源
在人们的日常的认识中,提到中国古代标志性的建筑,一般是按照地域的不同,分为北方红墙绿瓦的宫廷建筑、四合院式的官式宅邸,以及南方的徽派建筑。
而说起西方古代标志性建筑,人们眼前浮现出的是希腊的帕特农神庙、古罗马的斗兽场、拜占庭式的穹窿顶、高尖直的哥特式建筑以及富丽堂皇而又新奇独特具有强烈世俗享乐风格的巴洛克建筑。
不难发现,在这些日常的认识中,关于中国的古建筑,往往是从横向的角度,即空间上进行分类,而西方的标志建筑,却是按照纵向的分析,即从时间的先后演变来进行分类。
那么在这些日常认识背后,是什么历史文化原因导致了中西方建筑风格分类、演变的?结合中西建筑风格特点,我想有以下几条原因。
一、稳定与多变——政治力量对比的差异
从大的方面来看,中国古代建筑风格数千年来并未产生巨大转变,而西方随着时间推移产生多种风格的建筑,其原因在于政治制度。
在哲学观点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的发展,文化的发展反映着政治经济的状况。
中国,封建皇朝实力强大,封建制度稳定。
人们很少有强烈的突破愿望,甚至认为被皇权统治是天经地义的。
因苦难而发动的社会革命,只是在皇朝之间转换,并没有对封建制度产生根本性的突破。
正是如此巩固的思想基础,使中国封建时代持续了整整两个世纪,是欧洲的两倍。
同时,也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繁华稳定提供了丰沃的土壤。
中国的传统建筑也正是在这种社会政治环境下产生并发展到了高潮,成为了世界建筑史上一个辉煌的分支。
公元4到15世纪,欧洲也步入了封建社会的鼎盛期。
但与中国迥然不同,欧洲封建势力并没有建立起统一强大的帝国。
封建主的政治力量比较弱。
这归功于古希腊和古罗马中市民自由的观念。
这种观念已经深种在欧洲民众的思想中。
反对压制,追求自由,
追求世俗生活可以说是欧洲人民的性格。
这种本能的叛逆,使封建政权缺少稳固的思想基础,封建势力相对较弱。
这时期的欧洲建筑也因为政治原因走上多元多变的道路。
二、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的碰撞——本体认识的差异
中国人重视整体的和谐,西方人重视分析的差异。
中国哲学讲究事物的对立统一,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
而西方哲学主张客观世界的独立性,主客观分离,相反而不相成。
中西建筑哲学的差异体现在人与建筑的关系上,空间与实体互为转化的关系中。
西方古典建筑偏重实体,千变万化,而空间衍变较少、较单调。
中国传统建筑虚实并重,实体上空间上都很丰富,气象万千,尤其是民居及其园林与皇室宫苑。
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思想,体现在建筑中,与西方人与物截然两分观点相迥异。
最显著的是中国古建筑的功能通适性、空间灵活性,充分适应人的生活变化,与人相融合。
加之天井、院落、庭园及通楹排窗、走廊……及风水选择与安排,人、建筑空间与自然之间水乳交融。
如中国传统建筑重视功能的通适性,住宅、书院、茶肆、旅馆等同时并存,适应不同的使用需要。
西方古典建筑则比较重视几何构图、强调建筑的雄伟绮丽。
如伦敦格林威治皇家医院庄严豪华,却有近半病房是兼作走廊的大统间,场院极大如检阅场,在前院陈列巨锚,俨然海军博物馆。
又如欧洲教堂一般极尽高大深遂的风格,远非人的尺度。
再如中世纪连排式商店公会及市井住宅,多狭长又无天井,山面窗小,内部使用非常不便,而山墙雕饰彩绘丰富,重在从外观赏。
三、封闭与开放相遇——社会风尚与地理条件的不同
中国的四合院、围墙、影壁等显示出内向的封闭心态,甚至有人认为:“封闭的庭院象征着我们封闭的社会。
”而西方强调以外部空间为主,把中心广场称为“城市的客厅”、“城市的起居室”等等,有将室内转化为室外的意向。
中国人往往将后花园模拟成自然山
水。
用建筑和墙加以围合,内有月牙河,三五亭台,假山错落……表明有将自然统缆于内部的取向。
可以说,这是某些文化心态在建筑上的反映和体现。
从深层次来说,这也是地域情况决定的。
中国地域辽阔,地大物博,在很多资源上能够做到自给自足,因此缺少海上商业贸易的需求和动力,而较之辽阔的陆地边境线,东部的海岸因为经常收到附近岛国的侵扰而大多时候处于封闭状态,即使开放海运的年代,海岸的主要作用也是警备作用而非通商功能。
而欧洲面积小而人口多,小国林立,海岸线漫长,农业受地域限制发展缓慢,很多国家以商业贸易尤其是海上运输立国,因此崇尚开放、自由的风尚。
以上,只是对中西方建筑风格不同的一些简单分析,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毕竟这仅仅只是对建筑的初步了解。
任何一种建筑风格都有其出现、存在、发展的理由,这些理由隐藏在历史的尘埃灰烬之中,吸引人们去探究建筑艺术的奥秘所在,不论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每一种出现的建筑风格都是当时人们智慧、思想与勇气的结晶,都是世界建筑史上独一无二的瑰宝与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