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功率》教案_1
高中物理必修2《功率》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2《功率》教案高中物理必修2《功率》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功率的定义及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定义;(2)P=w/t,P=Fv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1)P=w/t通常指平均功率,为瞬时功率;(2)P=Fv,分析汽车的启动,注意知识的迁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功率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高学习物理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功率的概念,并灵活应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计算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并能够利用相关公式计算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教学工具多媒体、板书教学过程一、功率、额定功率、实际功率1.基本知识(1)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功W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功率.(3)定义式:P=(4)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1 W=1 J/s,1 kW=103 W.(5)功率有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之分,用公式计算的一般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功率.(6)额定功率指电动机、内燃机等动力机械在额定转速下可以长时间工作时的输出功率.(7)实际功率指电动机、内燃机等动力机械工作时实际消耗的功率.实际功率往往小于额定功率,但在特殊情况下,如汽车越过障碍时,可以使实际功率在短时间内大于额定功率.2.思考判断(1)各种机械铭牌上所标功率一般是指额定功率.(√)(2)某机械工作时的实际功率一定比额定功率小.(×)(3)机械可以在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的情况下长时间工作.(√)探究交流去过泰山的同学会遇到挑山工,假设挑山工和缆车将相同的货物运至山顶,两者对货物做的功相同吗?做功的功率相同吗?【提示】两者对货物做的功都等于克服重力做的功,由于将相同的货物运往相同高度的山顶,因此两者做相同的功,而用缆车运送货物所用时间远小于挑山工的用时,根据功率定义知缆车的做功功率远大于挑山工的做功功率.二、功率与速度1.基本知识(1)功率与速度的关系式P=Fv(F与v方向相同).(2)推导(3)应用由功率速度关系式知,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和各种起重机械,当发动机的功率P一定时,牵引力F与速度v成反比,要增大牵引力,就要减小速度.2.思考判断(1)物体的速度为v,则重力的功率一定是mgv.(×)(2)汽车的速度越大,牵引力的功率也越大.(×)(3)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时,加速度减小.(√)探究交流在越野比赛中,汽车爬坡时,常常换用低速挡,这是为什么?【提示】由P=Fv可知,汽车在上坡时需要更大的牵引力,而发动机的额定功率是一定的,换用低速挡的目的是减小速度,进而增大牵引力.【问题导思】1.什么是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2.如何求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3.P=Fv中的三个物理量有什么制约关系?1.平均功率平均功率表示在一段时间内做功的平均快慢.平均功率与某一段时间(或过程)相关,计算时应明确是哪个力在哪段时间(或过程)内做功的功率.2.瞬时功率P=Fv·cos α(α表示力F的方向与速度v的方向间的夹角),它表示力在一段极短时间内做功的快慢程度.瞬时功率与某一时刻(或状态)相关,计算时应明确是哪个力在哪个时刻(或状态)做功的功率.也可用于计算瞬时功率,此时时间极短,t→0,但在中学阶段较少用到.3.P=Fv中三个量的制约关系误区警示1.求平均功率时必须说明是哪段时间或哪一个过程的平均功率.可由或P=F计算.2.公式P=Fv仅适用于F与v方向相同的情况,若F与v方向不同,则用P=Fvcos α来计算功率,其中α是F与v的夹角.例:如图所示,质量为m=2 kg的木块在倾角θ=37°的斜面上由静止开始下滑,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已知:sin 37°=0.6,cos 37°=0.8,g取10 m/s2,求:(1)前2 s内重力做的功.(2)前2 s内重力的平均功率.(3)2 s末重力的瞬时功率.【审题指导】解答本题应注意下列问题:(1)前2 s内重力方向上物体的位移.(2)前2 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3)2 s末物体的速度.(4)重力和速度的夹角.【答案】(1)48 J(2)24 W (3)48 W规律总结:求解功率时应该注意的问题1.首先要明确是求哪个力的功率,是某个力的功率,还是物体所受合力的功率,汽车的功率是指汽车牵引力的功率,起重机的功率是指起重机钢丝绳拉力的功率.2.若求瞬时功率,需明确是哪一时刻或哪一位置,再确定该时刻或该位置的速度,应用公式P=Fv,如果F、v不同向,则投影到相同方向再计算.四、机动车的两种启动方式【问题导思】1.如何分析机车恒定功率启动时的运动性质?2.机车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时,功率怎么变化?3.如何用图象描述两种启动过程?1.分析机车以恒定功率启动的运动过程2.分析机车以恒定加速度启动的运动过程汽车先以恒定的加速度启动,达到额定功率P额后再以恒定功率运动,因此启动过程分为两个阶段:误区警示1.在P=Fv中因为P为机车牵引力的功率,所以对应的F是牵引力,并非合力.例:在水平路面上运动的汽车的额定功率为100 kW,质量为10 t,设阻力恒定,且为车重的0.1倍(g取10 m/s2).(1)求汽车在运动过程中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2)若汽车以0.5 m/s2的加速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这一过程能维持多长时间?(3)若汽车以额定功率不变从静止启动后,当汽车的加速度为2 m/s2时,速度多大?【审题指导】解答该题应注意以下问题:(1)汽车达到最大速度时牵引力等于阻力.(2)匀加速运动时牵引力恒定,且可用牛顿定律求出.(3)匀加速运动结束时汽车达到额定功率.【答案】(1)10 m/s(2)13.4 s(3)3.3 m/s规律总结:机车启动问题的求法1.机车的最大速度vm的求法:机车达到匀速前进时速度最大,此时牵引力F等于阻力Ff,故五、功率问题的实际应用例:跳绳是一种健身运动,设某运动员的质量为50 kg,他每分钟跳180个,假定在每次跳跃中,脚与地面的接触时间占跳跃一次所需时间的2/5,则该运动员跳绳时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是多少?(g取10 m/s2) 【答案】75 W规律总结:求解本题的关键是求平均功率的时间应是跳跃一次时间T,而非上升过程所用时间2(t),即要明确求的是哪段时间内的平均功率.课后小结板书第三节功率1、功率在物理学中,一个力所做的功W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t的比值w/t,叫做功率。
高中物理《功率》教案
高中物理《功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教材第二章第三节《功率》。
详细内容包括: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及物理意义;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的区分;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功率与力、速度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及物理意义,能正确区分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
2. 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功率与力、速度之间关系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及物理意义,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的区分。
难点:控制变量法在研究功率与力、速度关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小车、滑轮组、重物、计时器等)。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所需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电动车、洗衣机等,让学生了解功率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及物理意义,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1)定义:功率是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平均功率 P = W/t,瞬时功率 P = Fv。
(3)单位:瓦特(W)。
3. 分析:讲解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的区别,引导学生正确区分。
4.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研究功率与力、速度之间的关系。
(1)实验一:探究功率与力的关系。
控制速度不变,改变力的大小,观察功率的变化。
(2)实验二:探究功率与速度的关系。
控制力不变,改变速度的大小,观察功率的变化。
6. 例题讲解:结合实际例子,讲解功率的计算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7.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及物理意义。
2. 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的区分。
3. 功率与力、速度之间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根据给定数据,计算物体的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2)分析题: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判断其功率大小,并说明原因。
高中物理功教学教案7篇
高中物理功教学教案7篇一个优秀的物理老师,总能编写出优秀的物理教学教案进行授课。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物理功教学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高中物理功教学教案篇111.1 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功的概念;能用公式W = F·s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功的单位。
(2)知道功率的概念;理解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功率的单位。
(3)能用公式P = W / t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和方法经历比较做功快慢的活动,认识功率概念的建立过程中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功率概念的形成过程。
难点:功的概念建立。
教学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钩码、弹簧测力计、木块、铅球、秒表、矿泉水瓶、直尺等。
2.各种做功和功率的图片、视频等。
教案示例第一课时(一)引入1.阅读活动卡p16小故事,讨论回答问题。
在两人用力大小和移动物体距离不同的情况下,怎样比较两人贡献大小(让学生充分讨论)?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关注“力的大小”及“移动距离”这两个量。
(二)新课2.机械功(1)问题做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观察、讨论观看一些力做功、一些力未做功的视频,描述观察到的情景中力的大小、方向及物体移动的距离大小。
讨论做功的要素。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力对物体做的功越多;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越大,力对物体做的功越多。
(3)阅读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且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了一段距离,物理学上称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了功。
公式:W = F·s。
单位:1焦=1牛·米体会1焦的大小。
(三)知识应用3.应用(1)问题任何情况下力都对物体做功吗?(2)活动进行活动卡p17活动,通过对表格中实验结论的分析,体会机械功的含义。
(3)例题计算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做功值。
教科书p14例题1、例题2。
《功率》教案
《功率》教案功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功率的概念、单位以及功率与能量、时间的关系。
2.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实验测量功率,并掌握计算功率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热情和实验探究兴趣,提高学生学科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功率的概念及单位的介绍2. 测量功率的方法与实验探究应用三、教学重点1. 掌握功率的概念和单位的计算方法2. 了解功率与能量、时间的关系3. 通过实验测量功率,掌握计算功率的方法四、教学难点1. 掌握功率测量的方法2. 了解功率与能量、时间的关系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五、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2. 实验教学法3. 讨论合作学习法六、教学过程设计1. 引入环节:用问题导入问题Q1、小李和小王同时爬上一个山丘,小李用了5分钟,小王用了10分钟,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讨论问题:两个人同时做了同一件事,为什么时间不同,我们应该如何描述这个现象?2. 讲授环节:讲解功率的概念和单位1)通过举例解释功率概念,并介绍功率的单位——瓦特(W);2)介绍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如电功率,机械功率等;3)通过实验教学法测量不同电器的功率,并掌握计算自己居家用电的功率的方法;4)通过讲解及实验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理解功率与能量、时间的关系。
3. 实践环节:完成实验任务1)分组完成实验任务,通过应用教学,让学生掌握测量功率的方法;2)通过讨论合作学习法,帮助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并进行计算。
4. 总结环节: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特别是思考题的答案。
七、教学评估1. 教学中测试:利用讨论活动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2. 课后作业:给学生出功率的计算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资源1. 电动机、电热器等电器;2. 实验台、万用表等实验设备;3. 课件、PPT、实验手册等相关资料。
九、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功率的概念、单位及其与能量、时间等的关系。
高中物理必修二功率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二功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功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
2. 掌握功率的单位及转换。
3. 能够运用功率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功率的单位及转换。
三、教学难点:
1. 计算功率时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2. 理解功率对物体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出功率的概念,比如汽车的马力、电器的功率等。
2. 讲解功率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功率是完成单位功的时间率;用数学公式表示为P=W/t。
3. 讲解功率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演算,让学生理解如何计算功率。
4. 讲解功率的单位及转换:介绍常用的功率单位及其换算关系,如瓦特、千瓦、马力等。
5.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功率对物体的影响,如功率越大,对物体的影响越大。
7. 总结:概括功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单位转换,加深学生对功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资源:
1. PowerPoint课件。
2. 习题册和答案。
3. 实验器材(如万用表、电源等)。
六、教学评价:
1. 学生参与度。
2. 学生对功率概念的理解及计算能力。
3. 课堂练习和作业的完成情况。
七、教学反思:
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确保教学效果。
2. 在实际生活中引用功率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运用能力。
高中物理 《功率》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功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知道功率的计算公式及物理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探究影响功率的因素,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功率的物理意义。
3. 影响功率的因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功率的概念,功率的计算公式及物理意义。
2. 难点:影响功率的因素,如何运用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影响功率的因素。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功率的概念。
2. 讲解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讲解功率的定义,给出功率的计算公式,并解释其物理意义。
3. 实验演示:展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并了解影响功率的因素。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功率公式解决问题。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功率概念的理解和计算公式的掌握。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以及运用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课堂问答和作业情况,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解释。
2. 根据实验报告,了解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对实验方法进行指导和改进。
3. 根据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调整教学节奏,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讲解。
八、教学延伸1. 探讨功率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如机械、电子等领域。
2. 研究功率与其他物理量的关系,如速度、力、能量等。
物理《功率》教案范文
物理《功率》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知道功率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功率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2. 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实验:测量物体做功的功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的掌握。
2. 难点: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功率的测量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功率的概念。
2. 新课:讲解功率的定义及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功率的基本概念。
3. 案例分析:分析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将功率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4. 实验环节: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物体做功的功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6.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功率计算和应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编写完毕,仅供参考。
如有需要,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功率概念的理解和计算公式的掌握。
2. 评价学生运用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讨功率与功、时间的关系。
2. 介绍功率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航空、汽车等。
3. 探讨如何提高功率的途径,如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设计等。
八、教学资源1. 教材:《物理》2. 实验器材:测量仪器、实验用具3. 多媒体课件: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实际应用案例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2. 第二课时:分析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第三课时:实验测量物体做功的功率十、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
高中物理功率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功率教案设计高中物理功率教案设计一一、课前部分设计思想:1.教材分析:功率是反映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率的概念广泛应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科技之中。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功率的概念,引入这一概念并不困难。
教科书在本节中首先通过两台起重机做功相同,时间不同,引出功率的概念和定义式,并通过对动力机械的分析,讨论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最后,根据对物体做功的公式和运动学公式导出功率与速度的关系。
2.学情分析:初中时学生已经学过功率的初步知识,前面一节学习了功的概念,为本节的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区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了解平均功率、瞬时功率。
3.设计思路:本节讲述功率的概念,功率公式的应用。
功率的概念、功率的物理意义是本节的重点内容,通过类比的方法,比较速度是描述位移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来对功率进行理解。
如果学生能懂得做功快慢表示的是能量转化的快慢,自然能感悟出功率实际上是描述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
要使学生确切地理解公式P=Fv 的意义,要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会应用基本公式进行计算,对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有所理解。
瞬时功率的概念学生较难理解,这是难点。
学生往往认为,在某瞬时物体没有位移就没有做功问题,更谈不上功率了。
如果学生没有认识到功率是描述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这个难点就不易突破,因此,在前面讲清楚功率的物理意义很有必要,它是理解瞬时功率概念和物理意义的基础。
关于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与汽车的最大速率之间的关系,采用公式分析加图像表述的形式进行,以便通过分析汽车由开动到匀速行驶的物理过程,使学生养成分析物理过程的习惯,避免简单地套用公式。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功率的的概念。
2. 知道功率的定义和定义式,能够用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3. 正确理解公式P=Fv的意义,区别什么是瞬时功率,什么是平均功率,并能用来解释现象和进行计算。
4. 能用公式P=Fv讨论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启动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体验功率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功率的实际意义,理解功率概念。
物理《功率》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及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功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功率的概念及定义2. 功率的计算公式:P = W/t,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功,t表示时间。
3. 功率的单位:瓦特(W),千瓦(kW),兆瓦(MW)等。
4. 功率的换算关系:1W = 1J/s,1kW = 1000W,1MW = 1000kW等。
5. 实际例子:计算家用电器的功率,分析生活中的功率现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换算。
2. 难点: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及对功率现象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换算。
2.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加深对功率的理解。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功率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力学中的功,引入功率的概念。
2. 讲解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换算,让学生熟记功率的基本知识。
3. 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测量不同设备的功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运用功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功率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功率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功率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
3. 通过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功率单位换算和实际应用的熟练程度。
七、教学资源1. 实验设备:电子秤、计时器、电流表等。
2. 教学课件: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换算等。
3. 案例素材:家用电器功率实例、交通工具功率实例等。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究功率与功、时间的关系。
2. 探讨提高功率的方法,如提高速度、增加力量等。
物理功率的教案高中
物理功率的教案高中教学目标:1. 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
2. 掌握功率的单位和换算。
3. 能够应用功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功率的单位和换算。
教学难点:1. 功率的应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黑板、彩色粉笔、实验器材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引入功率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功率。
2. 示范一些例子,让学生体会功率的作用。
二、讲解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10分钟)1. 介绍功率的定义: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2. 讲解功率的计算公式:功率 = 功 ÷ 时间。
三、讲解功率的单位和换算(10分钟)1. 介绍功率的单位:瓦特(W)。
2. 讲解功率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实验演示(15分钟)1. 教师进行功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2.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功率并验证计算公式。
五、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应用功率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2. 学生讨论解题过程,解答疑惑。
六、总结与习题训练(5分钟)1. 综合讲解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和换算。
2. 布置功率的习题训练。
教学反馈:1. 对学生在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和练习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2.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物理功率的知识。
拓展:1. 分组进行物理功率相关实验,探究功率的应用。
2. 拓展讨论功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电器功率、马力等概念。
教学反思:1. 教师要注重启发性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2. 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高中物理功率教案
高中物理功率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功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掌握功率的单位及其换算。
3. 熟练运用功率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4.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功率概念。
教学重点:功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功率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PPT课件、实验器材和实验题目、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实例引入功率的概念,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哪些活动涉及到功率。
二、概念讲解(10分钟)
1. 定义功率:功率是物体做功的速率,即单位时间内做的功。
2. 功率的计算公式:功率P等于做功W与时间t的比值,即P=W/t。
三、案例分析(15分钟)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带领学生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并解答问题。
四、实验操作(20分钟)
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不同电器的功率。
2. 实验步骤: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测量不同电器的功率并记录数据。
3. 实验分析:学生根据数据计算不同电器的功率。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功率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练习册上的功率相关题目。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测量,更加深入理解功率的概念。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生活实例和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功率概念。
物理《功率》教案范文
物理《功率》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知道功率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功率的测量实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功率的概念,功率的计算公式。
2. 难点:功率公式的应用,功率的测量实验。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提问:什么是功率?为什么需要学习功率?2. 讲解功率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3. 给出功率的计算公式,并进行解释。
4. 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分组进行功率测量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数据。
6. 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运用功率公式解决问题。
7.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功率概念和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
2.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搜集学生应用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实例,评价学生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功率与效率的关系,如何提高机械设备的功率?2. 介绍功率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航空发动机、电动汽车等。
3. 探讨功率在生活中的节能减排意义,引导学生关注环保。
八、教学资源1. 教材《物理学》。
2. 实验器材:秒表、卷尺、测力计等。
3. 多媒体课件。
4. 网络资源:有关功率的科普文章、视频等。
九、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十、课后作业1.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为什么运动员跑步时需要调整呼吸频率?2. 请结合实例,说明如何提高机械设备的功率?3. 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
高中物理功率教案
高中物理功率教案一知识点 1、功和功的计算2、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功率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理解功、功率、平均功率、瞬时功率等概念的含义。
(2)知道功的正负的物理意义,掌握恒力做功的特点及计算方法。
(3)会分析机车在恒定功率或恒定牵引力条件下运动的状态变化情况。
(4)重点掌握与本节内容相关的重要的习题类型及其解法。
2.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中的某些实践进行讨论,达到掌握本节知识的技能和要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中体会合作探讨知识的乐趣,认识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并会正确的计算功和功率教学难点功和功率的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1、复习:功和能是两个重要概念,它在力学及至整个物理学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循序渐进地理解功和能的概念以及功能关系,是学习本章的基本线索。
下面我们首先来复习功和功率的概念。
2、预习:(1)功和功率的概念(2)正功和负功(3)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二、知识讲解课程引入:前面已经复习了力和运动了,物体受力使物体沿力的方向发生位移,我们称力对物体做了功,本节课我来复习功和功率。
考点/易错点1.功和功的计算1.功(1)定义:物体受力的作用,并沿力的方向发生一段位移,称力对物体做了功。
说明:功表示了力在空间上的积累效应,是能的转化的量度(2)功的两个要素:力和沿力的方向发生的位移。
(3)公式:W=FScos EMBED Equation.DSMT4 ( EMBED Equation.DSMT4 为F与s的夹角).说明:①此公式应用于恒力的功,若是变力,一般不用此公式功,是力的空间积累效应。
②α为F方向与s方向的夹角③力对物体做的功只与F、S、 EMBED Equation.DSMT4 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等因素无关④功是过程量:即做功必定对应一个过程(位移),应明确是哪个力在哪一过程中的功.(4) 单位:焦耳(J)1焦耳=1牛·米,即1J=1N/m(5)标矢性:功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但有正负注意:正负不代表大小,比较功的大小时要看功的绝对值,绝对值大的做功多,绝对值小的做功少。
高中物理功率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功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功率的应用。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深入理解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功率的相关知识,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目标:1. 理解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功率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3. 了解功率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功率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把功率的概念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理解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问答或实例引入本节课要讲解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检测学生对功率的初步理解。
二、讲解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15分钟)1. 讲解功率的定义:力做功的速率。
2. 引入功率的公式:P = W / t,P代表功率,W代表做功,t代表时间。
3. 通过实例讲解功率的计算方法。
三、练习与讨论(20分钟)1. 让学生进行功率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拿出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讨论功率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四、应用实例分析(10分钟)在实例中,让学生应用所学功率的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加深对功率概念的理解。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整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帮助学生梳理所学内容。
2. 展望下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展开,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应用所学知识,加深对功率的理解。
同时,通过实际应用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功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功率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功率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掌握功率的单位及其换算;
3. 能够应用功率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1. 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功率的单位及其换算。
教学难点:
1. 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复杂问题中功率的计算。
教具准备:
1. 教科书《物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三第二单元相关内容;
2. 功率计算的例题和练习题。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介绍功率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功率?为什么需要研究功率?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介绍功率的单位及其换算;
3. 解决一些简单的功率计算题,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
三、练习(15分钟)
1. 布置功率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答;
2. 辅导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掌握功率的计算技巧;
3. 汇总学生的答案,讨论解题方法。
四、拓展(10分钟)
1. 讨论功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电器的功率消耗;
2. 分析一些复杂的功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五、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功率计算的能力。
六、作业(5分钟)
布置功率计算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单位,能够应用功率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同时,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一物理功率教案
高一物理功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第一册第四章“力和运动”第三节“功率”。
具体内容包括: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与功的关系;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概念及其应用;实际生活中功率的计算实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物体的功率。
2. 区分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了解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计算。
难点:瞬时功率的计算,实际生活中功率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物理实验器材(如小车、滑轮组、计时器等)。
学具:计算器,草稿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课件展示运动员举重、骑自行车等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运动员举重时看起来很吃力,而骑自行车时却轻松很多?2. 知识讲解(1)功率的定义:以运动员举重为例,介绍功率的概念。
(2)功率的计算公式:推导功率的计算公式,讲解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区别。
(3)实例分析:分析运动员举重和骑自行车时的功率,解释为什么骑自行车时看起来更轻松。
3. 例题讲解(1)计算物体在恒力作用下的平均功率。
(2)计算物体在变力作用下的瞬时功率。
4. 随堂练习(1)计算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功率。
(2)计算物体在斜面上做加速运动时的瞬时功率。
5. 实验演示利用滑轮组和小车进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功率的变化。
六、板书设计1. 功率的定义2. 功率的计算公式3. 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概念4. 实际生活中功率的计算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的质量、速度和受力大小,求物体的功率。
(2)物体在斜面上做加速运动,已知物体的质量、斜面倾角、加速度和受力大小,求物体的瞬时功率。
答案:(1)功率 = 受力× 速度(2)瞬时功率 = 受力× 速度2. 拓展延伸:讨论如何提高物体的功率,提高生活质量。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一册功率教案
功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率的概念
(2)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
(3)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计算式
教学难点:功率的物理意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建筑工地上要把几百块砖送到楼顶,如果用人搬运和用起重机搬运,你觉得那一种方法更好?为什么?
(两种方法中搬运同样多的砖所用的时间不同,用起重机搬运所需时间较短)
他们谁做的功更多?
(一样多)
这说明了什么呢?
(他们做功快慢不同)
水做功更快呢?
(起重机)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物体做功有快慢问题,在物理学中我们引入一个物理量---功率来描述物体做功的快慢。
二、进行新课
【想想议议】课
【学生讨论】在课本的想象议议中
1.老头和小女孩同时爬楼,但小女孩先爬到楼上去,那么谁做功快呢?
(小女孩,或老头或无法判断)
2.如何比较女孩和老头做功的快慢
有两种方法:
(1)在相等的时间内,看谁做的功多?
(2)做相等的功,看谁用的时间短?。
高中物理《功率》教案
高中物理《功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功率的定义- 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 掌握功率与能量的关系2. 能力目标- 能够计算功率的大小和单位- 能够应用功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能够分析不同物体的功率大小和比较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 功率的概念和定义- 功率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功率与能量的关系2. 教学难点- 功率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功率概念应用三、教学内容1. 功率的定义和公式2. 功率的计算方法3. 功率与能量的关系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 讲解功率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功率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具有较大的功率,为什么2. 学习新知识- 讲解功率的计算公式和单位,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和练习- 带领学生理解功率大小的影响因素,如力的大小和速度的快慢3. 拓展延伸- 讨论功率与能量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功率与能量转化的过程- 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如何提高物体的功率或减小物体的功率4. 总结归纳- 总结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强化学生对功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功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和意义五、教学反馈1.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加深对功率概念的理解和掌握2. 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六、教学资源1. 课件2. 教科书3. 实验器材七、板书设计功率的定义:P = W / t功率的单位:瓦特(W)功率的计算方法:P = F · v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已经达到,但学生在计算功率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加强练习和巩固。
下节课将针对学生的难点进行针对性讲解和练习,以提高学生的掌握程度。
同时,更多引导学生思考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高一物理功率教案
高一物理功率教案高一物理功率教案4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一物理功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物理功率教案1知识目标1.知道及其单位.2.理解额定功率.能力目标了解从能量分析入手去认识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情感目标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用电的初步知识.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从比较在相等时间内做功的多少引入的概念,再根据的定义和电功公式导出的计算公式,给出的单位.然后从的单位引出电功的单位千瓦时,说明1度就是1千瓦时.为帮助学生理解额定功率教材安排了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工作的演示,教材还介绍了不同用电器的两个重要指标,额定电压、额定,以使学生对常见用电器设备的功率有所了解.1.重点:掌握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2.难点:实际功率的概念、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3.疑点:灯泡的亮度决定于什么?教法建议本节教材包括和用电器额定功率两块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前面学生学过的功率的知识和研究方法,突出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比较单位时间内用电器做功的多少.在讲解的`公式时,注意强调公式中的各量的对应关系,是同一段电路中的各量.不易同时给出的导出公式,使学生感觉公式多不易掌握.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学生不易做到,教师要通过实验讲清对一个用电器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只有一个,而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有很多.教学设计方案重难点:重点是的概念和单位,难点是额定功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方案一:复习功率概念引入电流做功有快慢的问题,然后可以举出一些实例如:电力机车每秒做功400多万焦,公共电车的电机每秒做功6万焦,洗衣机的电机每秒做功100多焦,而小收录机的电机每秒做功几焦.再举出时间不同做功不同的实例,问学生如何比较做功快慢,引出的定义.方案二:分析类比建立的概念:可用幻灯片设计一组问题:1)怎样比较运动快慢?2)这样比较力对物体做功快慢?3)这样比较电流做功快慢?引出的概念.二、:功率的概念要讲清:电流做功快,就大;电流做功慢,就小.的定义公式为P=W/t,的普遍适用公式是P=UI,比较大小时,要全面考虑到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关系,才能确定的大小关系.例如:在相等的时间内,根据P=W/t,电流做的功越多,就越大.功率的单位容易和电功单位千瓦时混淆,可采用让学生计算1千瓦时的电功是多少焦,让学生体会千瓦时的意义.三、额定功率:方案一:可以用并进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体会用电器的工作有正常工作问题,然后引进额定功率的概念.学生实验可以设计三组,1)是在比额定电压低的情况下工作;2)是在额定电压下工作;3)是在比额定电压高出1/5的情况下工作.方案二:教师拿出220V60W和220V100W的灯泡,问将他们串联起来,哪盏灯亮?然后做实验,引出额定功率的概念.例题1、一只额定电压为220伏特的电热煮水器,在正常工作时通电12分钟,电度表的示数增加0.1度,问:这个电热煮水器的功率多大?分析解答正常工作的用电器,其实际电压应等于额定电压,所以该题中的电热煮水器的实际电压应为220伏特,工作12分后,电度表的示数增加0.1度,即用电0.l度.根据P=W/t=500瓦例题2、有两盏灯连接方式如图所示,已知电压U相同并保持不变,两灯均可发光,在甲、乙两图中比较灯1的亮度是[ ]A.甲图亮B.乙图亮C.同样亮D.无法判断分析解答同一盏灯的亮度与它的实际功率情况有关,在甲乙两图中,灯1的实际电压不同,甲图中的实际电压小于乙图中,所以灯1在甲图中实际功率小于乙图中,所以灯1在乙图中较亮.B选项正确.板书设计:探究活动课题灯泡的亮度决定于什么?组织形式:学生分组活动方式:教师提供实验器材:低压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标有2.5V的小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220V 40W白炽灯泡一只.(1)提出问题(2)教师可先演示或提示,再由学生操作.(3)观察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化与灯泡相应的亮度变化.(4)讨论,分析.高一物理功率教案21.教学目标1.理解功率的概念;2.知道功率的定义和定义式P=w/t ,能够用公式P= w/t解答有关的问题;3.知道公式P=Fv的物理意义,能够用公式P=Fv解答有关的问题;4.理解汽车的两种启动过程,会进行相关的计算。
高一物理功率教案
高一物理功率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三节“功率”,具体内容包括: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及物理意义,功率的计算,功率的单位,以及功率与做功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及物理意义。
2. 能够运用功率的概念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率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的理解和功率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运动员在比赛中短跑、自行车比赛等,引导学生思考做功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 讲解:讲解功率的概念,功率的计算公式及物理意义,功率的单位。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功率,并记录数据。
然后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功率,并讨论功率与做功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功率的概念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
功率的计算公式:P = W/t功率的单位:瓦特(W)功率的计算示例:一个物体在2秒内做了10焦耳的功,求这个物体的功率。
解答:P = W/t = 10 J / 2 s = 5 W功率与做功的关系功率越大,表示做功的速度越快。
功率与做功的多少和时间的长短有关。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一个物体在3秒内做了15焦耳的功,求这个物体的功率。
2. 答案:P = W/t = 15 J / 3 s = 5 W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是否能够运用功率的概念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的动力性能,电梯的运行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三节“功率”,具体内容包括: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及物理意义,功率的计算,功率的单位,以及功率与做功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率》教案
新会第一中学物理科组谭志恒
2004年12月17日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功率的概念
2、运用P=W/t进行有关计算
3、理解P=Fv的意义,解释有关现象和进行计算
4、体验建立物理量的过程和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
1、功率
2、定义式:P=W/t
3、功率与力、速度的关系:P=Fv
三、教学难点:
1、区别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
2、瞬时功率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
对比法、逻辑推导、联系实际
五、授课班级:高一(7)班
六、教学过程:
(1)、引入
将实验室的台搬上楼时,有的组搬得快,有的组搬得慢,不同的组做功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教师:各组做相同的功,所用的时间不同,即做功的快慢不同.强调:做功有快慢之分,在物理学中,做功的快慢用物理量功率描述.对于机械,功率是机械性能的重要指标.
(2)、功率的教学
板书:一、功率(P)
1、物量意义: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如何对功率下定义?例如有两个机械A和B.A做功2×104J,用时4s;B做功1.5×104J,用时2s.问:做功谁快谁慢?
学生回答:
教师:比较相同时间内A和B做功的多少.即功率应为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完成这些功所用的时间的比.
2、定义:P7
3、公式:P=W/t(定义式)
回顾:速度的定义.指出:功率是功对时间的变化率,速度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变化率即“快慢”一定与时间有关,并不单纯由做功的多少决定,在做功时间相同的条件下,才能认为做功多则功率大.
4、国际单位:瓦(W)1W=1J/S 常用单位:千瓦(KW)1KW=1000W
教师:机械的实际功率随时间而变化,因此有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之分.
板书:二、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
1、P=W/t,P指平均功率
2、瞬时功率:某一时刻的功率.
定义式:P=△W/△t,△t很少很少
练习:《优化》P7例1:求平均功率
回顾:瞬时速度的定义.指出:极限的思想的应用.
(3)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教学
学生阅读,教师小结.指出:机械工作时,必须受额定功率的限制,发动机的实际功率可小于额定功率,有时大于额定功率,但不能长时间超过额定功率.
板书:三、额定功率:发动机正常工作时的最大功率.
(4)功率与力、速度的关系教学
问题:汽车上坡时,司机通过换档降低车速,为什么?要保持原速上坡,则要加大油门,增大功率,为什么?
学生阅读课本,推导公式P=FV.
板书:四、功率与力、速度的关系式
1、P=FV 条件:F与V同向
2、P=FVcosαα是F与V的夹角
讨论:1、Fcosα是F沿V方向的分力
2、当V为平均速度,P为平均功率
当V为瞬时速度,P为瞬时功率
教师:由瞬时功率的定义式,P=△W/△t=F△L/△t=FV瞬.指出:对匀速直线运动,P平=P瞬,当α=900时,P=0.
回顾前面提出的问题,对于动力机械,P为发动机的功率,F指牵引力.当发动机的功率P一定时,牵引力F与速度V成反比,所以当汽车上坡时,由于阻力较大,所以司机通过换档降低车速,获得较大的牵引力;若要保持V不变,即V一定时,由于P与F成正比,故要增大油门,增大P来获得较大的牵引力.
当在平路时,由于阻力较小,牵引力可以较小时,可以使用高速度档,在P额情况下,获得较大的V.而对于飞机,需要较大的牵引力,同时要求有极高的飞行速度,所以飞机需要大功率的发动机.
(5)例题教学
学生阅读学习课本的例题,教师评释.
(6)课堂练习课本P10:(1)(3)《优化》P8(1)
学生练习,教师点评
(7)小结:
作业:课本P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