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建筑的特征

合集下载

中外建筑史—中西方建筑差异

中外建筑史—中西方建筑差异

中外建筑史—中西方建筑差异
中外建筑史是指中国和西方国家在建筑领域发展的历史。

中西方建筑有许多差异,包括设计风格、材料选择、结构和功能等方面。

1. 设计风格:中西方的建筑设计风格有很大的差异。

中国传统建筑强调平衡和谐,注重对自然的模仿和尊重。

西方建筑则注重个性和创新,强调自由表达和个人意愿。

2. 材料选择:中国传统建筑多使用木材、砖瓦和石材等天然材料,强调材料的质感和纹理。

西方建筑则更多地使用现代材料,如钢筋混凝土和玻璃等,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

3. 结构: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多采用悬挑结构和木结构,注重平衡和静态力学。

西方建筑则采用更多的框架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更注重动态力学和抗震性能。

4. 功能: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功能和象征意义的结合,如建筑布局和空间规划与人的居住习惯和传统文化有关。

西方建筑则更注重功能分区和空间利用效率,强调建筑的实用性和灵活性。

中西方建筑在设计风格、材料选择、结构和功能等方面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是由于中西方文化、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然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西方建筑也相互影响和交流,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建筑文化。

中西方古建筑的风格差异

中西方古建筑的风格差异

哥特式建筑风格
整体风格为高耸削瘦,且带尖。 特点是尖形拱门、肋状拱顶与飞拱。 大量采用垂直线条和尖塔装饰,有强烈的上升趋 势,还大量采用高浮雕技术,使整个建筑更显得 轻巧玲珑,光彩夺目。排斥象征神权至 上的哥特建筑风格,提倡 复兴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形 式,特别是古典柱式比例 ,半圆形拱券,以穹隆为 中心的建筑形体等。
西式屋顶则分为希腊式、罗马式、拜占廷式、格特 式、巴洛克式。
单檐庑殿顶 故宫弘义阁
硬山式屋顶
3、建筑结构不同
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
---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
木构结构大体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以抬梁式 采用最为普遍。 斗拱——中国木构架建筑中最特殊的构件。
---独特的单体构成
一般有三个主要部分构成: 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 本身和上部翼状伸展的 屋顶。
巴洛克建筑风格
外形自由,富有动 感,追求富丽的装 饰和雕刻,并注重 强烈的色彩反差。
三、中西方古建筑风格的差异
1、建筑材料不同
中国古建筑绝大多数 采用的是木结构,而 西方古建筑却更多采 用的是石材。
木制建筑 VS 石制建筑
2、建筑屋顶不同
---屋顶的构造不同
中国建筑的屋顶构造使用插接、榫接等方式,并利用斗 拱将纵向的力量向横向发展;西方建筑的屋顶构造则为 拱券、穹顶。 中式屋顶的构造方式灵活,便于修葺,讲究的是工艺; 而西式屋顶的构造方式庞大笨重,难于建造,注重的是 技术和人力。
---屋顶的造型不同
中国建筑的屋顶造型追求线条美,多种形式的飞 檐赋予了屋顶丰富的造型,或轻盈、或朴实、或 威严。
西方建筑的屋顶造型追求形体美,仿人体建造, 运用几何学,具有形式感和雕塑感。
中式屋顶有多种造型,以等级为基准,有硬山顶、 悬山顶、歇山顶、庑殿顶(Chinese hipped roof)等。 庑殿式最高级,只有皇家重要建筑、宫殿或大殿才使 用;而硬山式规格最低。

中西方建筑差异

中西方建筑差异

建筑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体现了某个地区和族群的生活方式、历史传承和审美趣味等方面的特点。

建筑在人类生活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场所,同时也是社会活动、文化交流等的重要场地。

在东西方文化背景下,中西方建筑之间有着很多的差异,下面将对其中的一些方面进行分析。

一、历史传承的差异西方地区的建筑与中西方地区的建筑相比,其历史沉淀较浅,西方的文明主要起源于希腊罗马文明和基督教文化。

其建筑风格以浪漫主义、古典主义、文艺复兴等为主,而中西方文化交汇的北京紫禁城、三峡古镇、长城、南京夫子庙等古建筑具有千年历史传承,充分体现了华夏文化的底蕴。

二、建筑风格的差异中西方建筑风格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建筑风格上,中式建筑的特点是在材料色彩、造型、比例等方面强调平衡、和谐,注重“意境”和“意象”,强调以人为本,其主要的特色表现在建筑的结构和装饰上;而西方建筑的特点则是开阔、高大,注重对称、比例、几何美学,以功能为导向,重视技术,其主要的特点体现在材料使用、建筑造型和细节处理等方面。

三、建筑材料的差异中西方建筑在材料选择和使用上有很大的差异。

传统中式建筑喜欢使用木材、砖瓦和灰泥等天然材料,视物理和气候因素选择材料,从而体现出地域文化特色;而西方建筑则更加注重使用现代化的材料,例如混凝土、玻璃和钢铁等。

西方建筑使用材料不仅具有现代感,而且更耐久,花费更低,更适合工业化生产和快速建设的需求。

四、建筑功能的差异中西方建筑的功能也存在差异。

中式建筑内饰和布局关注故事情节和神话传说,突出的是文化上的价值,重视营造历史和文化气息;而西方建筑更多地突出功能性、实用性,室内装修注重个性化、深度定制,更注重人的服务性需求。

总之,中西方建筑的差异受到了文化、历史、环境等多种方面的影响。

中式建筑注重天人合一、景色宜人,视觉效果和联想上更容易想到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积淀,而西方建筑更讲究简洁、现代化、实用性,这也是现代人所倡导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中国古代建筑特点与西方古代建筑特点的区别

中国古代建筑特点与西方古代建筑特点的区别

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体系中,中国古代建筑是源远流长的独立发展的体系。

该体系至迟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已初步形成,其风格优雅,结构灵巧。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7个时期。

直至20世纪,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结构和布局原则,而且传播、影响到其他国家。

1、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

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

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所以称为“抬梁式”。

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常采用这种结构方式。

穿斗式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连起来成为排架,然后用枋、檩斗接而成,故称作穿斗式。

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

井干式是用木材交叉堆叠而成的,因其所围成的空间似井而得名。

这种结构比较原始简单,现在除少数森林地区外已很少使用。

木构架结构有很多优点,首先,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屋顶重量由木构架来承担,外墙起遮挡阳光、隔热防寒的作用,内墙起分割室内空间的作用。

由于墙壁不承重,这种结构赋予建筑物以极大的灵活性。

其次,有利于防震、抗震,木构架结构很类似今天的框架结构,由于木材具有的特性,而构架的结构所用斗拱和榫卯又都有若干伸缩余地,因此在一定限度内可减少由地震对这种构架所引起的危害。

“墙倒屋不塌”形象地表达了这种结构的特点。

2、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就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

就单体建筑而言,以长方形平面最为普遍。

此外,还有圆形、正方形、十字形等几何形状平中国古代建筑面。

就整体而言,重要建筑大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以庭院为单元,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借助于建筑群体的有机组合和烘托,使主体建筑显得格外宏伟壮丽。

中外建筑的异同点

中外建筑的异同点

中外建筑的异同点引言建筑是人类创造的艺术和工程结合体,反映了不同文化和时代的特点。

中外建筑在风格、材料和构造等方面存在许多异同点。

本文将从建筑风格、建筑材料以及建筑构造三个方面,对中外建筑进行全面、详细、深入地探讨。

建筑风格中式建筑风格1.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天人合一的理念,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例如,寺庙、园林等建筑常常采用曲水流觞、假山水池等布局,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辅相成。

2.中式建筑讲究整体性和封闭性,常常以门楼或者围墙作为形式进入,形成一个独立的空间。

另外,飞檐翘角的特点也是中式建筑的显著特征。

西式建筑风格1.西方建筑风格强调对称、均衡和几何形状的使用。

例如,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采用了柱廊和圆顶等元素,营造庄严、宏伟的氛围。

2.西式建筑追求开放性和透明性,常常使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将室内和室外空间进行了无缝连接。

此外,标志性的塔楼和摩天大楼也是西式建筑的典型特点。

建筑材料中式建筑材料1.中国传统建筑常使用木材、砖石和陶瓷等材料。

例如,传统的建筑结构常使用木构架和榫卯连接,墙体则常采用青砖黑瓦的形式。

2.中式建筑还常使用竹子和纸等天然材料,如阳明堂的纸板墙体和江南水乡的竹编屋舍。

西式建筑材料1.西方建筑常使用混凝土、钢筋和钢铁等现代化材料,以及玻璃和铝合金等。

这些材料具有耐久性和强度,能够支撑起高层建筑和大跨度的结构。

2.西方建筑也更加注重建筑外观的表现,例如使用大理石和花岗岩等高贵材料作为立面装饰。

建筑构造中式建筑构造1.中国传统建筑常使用木结构和榫卯连接的方式进行构造。

例如,传统的屋架结构采用悬山顶、斗拱和彩画梁等装饰,形式独特。

2.中式建筑注重构造的平衡和稳定,例如使用斗拱和叠拱的结构来分担重力,使建筑更加牢固。

西式建筑构造1.西方建筑常使用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例如使用纵横向的柱、梁和楼板等构件进行组装。

这种结构方式可以提供更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

2.西式建筑的结构设计注重力学原理和工程技术,以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和抗震性。

中西方建筑的区别

中西方建筑的区别

中西方建筑的区别建筑是各个国家和文化的代表之一,具有不同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中西方建筑在风格、构造和文化内涵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从建筑风格、结构和文化内涵三个方面来探讨中西方建筑的差异。

一、建筑风格中西方建筑风格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建筑形式和装饰上。

在中国建筑中,我们常见到的是传统的斗拱、飞檐、琉璃瓦等特色装饰。

古代中国人注重建筑的层次感和比例美,通过飞檐、斗拱等装饰来突现建筑的庄重和威严。

相比之下,西方建筑更加注重简洁和对称。

希腊柱式、拱门和尖顶等装饰成为西方建筑的特色。

除了装饰风格的差异,中西方建筑的庭院布局也存在巨大差异。

中国传统建筑倡导“四合院”的布局,将建筑围绕一个中心庭院布置,形成内有天地之内的空间。

而西方建筑通常采用开放式的布局,注重建筑和环境的对话,大面积使用落地窗和露台,使室内外景观有机结合。

二、建筑结构中西方建筑的结构形式也存在很大差异。

中国传统建筑普遍采用木结构,以木材为主要材料,通过榫卯结构将木料和木构件连接起来。

这种结构形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韧性,能够抵御地震等自然灾害。

相比之下,西方建筑更多采用石头、砖块和混凝土等材料,通过砌筑或浇注实现建筑的坚固和稳定。

在建筑结构上,中西方也存在着不同的设计理念。

中国传统建筑追求“虚实结合”,即将建筑分为实体部分和虚幻部分,在视觉上给人以层次感和变化感。

而西方建筑更加注重形式和功能的一致性,追求简约和实用,遵循“形式从功能而来”的原则。

三、文化内涵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影响了建筑的风格和内涵。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的是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反映了中国人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

建筑中的象征意义和精神内涵较为丰富,从屋顶上的装饰到院落布局都带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比之下,西方建筑更加注重个体的需求和生活方式。

建筑被视为功能的延伸,体现了西方人追求人权、自由和民主的思想。

总结起来,中西方建筑在风格、结构和文化内涵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中方建筑注重庄重、威严和天地合一,强调层次感和象征意义;西方建筑则更加简约、实用和自由,强调个体需求和功能性。

中西方建筑特点(1)

中西方建筑特点(1)

巴 洛 克 建 筑
巴洛克 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 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三、布局上的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讲究的是对 称的有规律的走向,传统中国的四合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这就 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 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同时,这种庭院 式的组群与布局,采用均衡对称方式的前提下,沿着纵轴线与横轴 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 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其实中国传统建筑无论大小通常都有这样 预定规划,遵循着礼制观念,有着对称的和谐之美。
与中国建筑不同的是,西方的建筑通常是围绕着一座或几座有市民 公共活动中心性质的教堂进行发展布局,街道或自由曲折,或作放 射状自发的伸展,城市外围形状一般也不规则,商店、作坊满布全城 ,面向大街。因此可以说欧洲建筑的布局是“广场式”的。庭院的 内敛性,是中国人自古内敛沉静、含蓄之个性的体现;广场的开放 性,是西方人活跃、好动个性的体现,他的布局也体现了不同的名 族文特征。
穿 斗 式 建

哥 特 式 建 筑
科隆大教堂(Kölner Dom,全名Hohe DomkircheSt. Peter und Maria),是位于德国科隆的一座天主教主教座堂,是科隆市的标志性 建筑物。在所有教堂中,它的高度居德国第二(仅次于乌尔姆市的乌尔姆大教堂),世界第三。论规模,它是欧洲北部最大的教堂。集 宏伟与细腻于一身,它被誉为哥特式教堂建筑中最完美的典范。它始建于1248年,工程时断时续,至1880年才由德皇威廉一世宣告完 工,耗时超过600年,至今仍修缮工程不断。

中外建筑风格的不同

中外建筑风格的不同

中外建筑风格的比较1、中国建筑具有绘画的特点,其着眼点在于富于意境的画面,不很注重单座建筑的体量、造型和透视效果等,而往往致力于以一座座单体为单元的、在平面上和空间上延伸的群体效果。

而西方建筑在造型方面具有雕刻化的特征,其着力处在于两度的立面与三度的形体等。

2、中国重视空间,重视人在建筑环境中“步移景异”的空间感受,是动态美、空间美、传神美的统一。

西方重视建筑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之间的比例、均衡、韵律等形式美原则。

3、中国人重视人的内心世界对外部事物的领悟、感受和把握,以及如何艺术地体现出这种心智的领悟和内心的感受,具有很强的写意性。

比如,我国古典建筑物顶上的形如飘风的飞檐翼角,其传神的写意性极富艺术激情,给人以强大的心理感染力。

欧洲人则较为重视形式逻辑,讲求逼真,依仗论证,注重体现几何分析性,在建筑的艺术构思与总体布局上较为强调对称、具象以及模拟几何图案美。

4、中国的四合院、围墙、影壁等,显示出某种内向、封闭甚至“一劳永逸”的苟安思想倾向,而西方强调应以外部空间为主,称中心广场为“城市的客厅”、“城市的起居室”等等,有将室内转化为室外的意向。

比如,始建于1756年的法国凡尔赛宫,其占地220亩的后花园与两旁对称且裁剪整齐的树木、一个接一个的水池群雕相即相融,一直伸向远方的城市森林……中国一些较大的宅院或府第,一般都把后花园模拟成自然山水,用建筑和院墙加以围合,内有月牙河,三五亭台,假山错落……显然有将自然统揽于内的倾向。

5、中国建筑尤其是院落式建筑注重群体组合,“院”一般是组合体的基本单位,这是中国文化传统中较为强调群体而抑制甚至扼制个性发展的反映,或与之有很大的关系。

比如,一望无际的大大小小、方方正正的四合院,从地面上层层展开。

而西方的单体建筑则表现个性的张扬和“人格”的独立,认为个体突出才是不朽与传世之作。

像法国巴黎的万神庙、高达320米的埃菲尔铁塔,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比萨斜塔,美国波士顿的约翰·汉考克大厦等等,这些卓然独立、各具风采的建筑,能给人以突出、激越、向上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中西方古代建筑之比较

中西方古代建筑之比较

中西方古代建筑之比较中西方古代建筑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和相似之处。

1. 建筑风格:中古时期,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以木质建筑为主,如寺庙、宫殿、长廊等。

这些建筑通常采用悬山脚、翼角、斗栱、角梁等独特的建筑元素,并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而西方古代建筑多以石材建造,如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神庙、剧场和古城堡等。

西方建筑注重对称美和几何规则,建筑形式更加规整。

2. 建筑技术:中国古代建筑在木结构工艺方面非常擅长,尤其在榫卯结构和斗拱悬臂结构方面达到了独特的高度。

中国的传统建筑技术还包括模嵌、彩画、瓦雕等装饰技术。

而西方古代建筑则在石材建造、圆顶建筑和拱形结构方面较为出色。

西方建筑中常见的石柱、石拱和石雕等装饰技术也很精湛。

3. 宗教和哲学影响:中国古代建筑受到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响,强调礼、仪、道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传统建筑中雕刻的花纹和图案常常以儒家和道家的哲学思想为主题。

而西方古代建筑则受到基督教的影响,教堂和宗教建筑是其重要代表,被认为是神圣和庄重的场所。

4. 建筑规模和功能:中国古代建筑注重规模的宏大和装饰的精致,宫殿、寺庙往往具有壮丽的气势和华美的装饰。

这种规模和装饰往往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统治者的权力象征。

西方古代建筑更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如古罗马的公共浴场、劇場和公共广场等,这些建筑为公众活动提供了场所。

同时,西方古代建筑也更注重城市规划和城市建筑。

中西方古代建筑在建筑风格、建筑技术、宗教和哲学影响以及建筑规模和功能等方面存在差异和相似之处。

这些差异和相似反映了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对建筑的不同追求和表达方式。

浅析中外建筑的特点和差异

浅析中外建筑的特点和差异

浅析中外建筑的特点和差异建筑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同时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

而中西方建筑艺术风格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在于,中国和西方国家文化背景的不同。

本文主要以巴塞罗那的圣家族大教堂和中国的故宫为例,具体分析中外建筑在结构、风格、样式、自然条件等诸方面的差异。

标签:中外建筑;文化意念;建筑结构;差异建筑的英文是Architecture,这个单词是由Archi和tecture组合而成。

这两个单词在拉丁语中的意思是哲学和技术,说明建筑是最高技术与哲学的综合。

如美国建筑师路易·康所说,每一个建筑都有它的精神灵魂。

一、中外建筑的结构差异在欧洲文明发展史上的两河流域,由于当地缺少优质石料而粘土资源丰富,导致砖结构的发展。

砖的使用又促使叠涩式和辐射形的拱券和穹窿结构出现,这就是巴比伦建筑的结构特点,。

古希腊由于当地石料丰富,创造了石梁柱结构体系,形成灿烂的古希腊建筑。

像加特农神庙等建筑的立体面上,常投以柱廊。

柱式和柱廊的设立是为了换一种抽象的方式去表现人类的曲线美。

而中国古代建筑结构的特征便是以“框架式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就是先用粗壮的木柱构成房屋的大致结构框架,使得主要木梁可以支撑整个房屋的重量,然后再用不同的木柱一步步搭建。

因为主要的木梁承载了房屋的重量,所以四周的墙壁不会受到很大的压力。

中国建筑是世界上最早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

其原因是华夏文化的发源地处于黄河中游地区,这里是以黄土高原的黄土为材料而创造的夯土技术,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木构架的。

二、中外建筑的文化差异外国古代代表性建筑主要是宫殿、陵墓、庙宇、教堂,这些都通常是形而上的精神要求。

古代人知识未开,他们把未知的苍茫宇宙、世间万物理解为神力的作用,因此在建筑塑造上常把空间处理得幽暗、神秘,气氛压抑、威严,外观圣洁、庄重。

体现出让宗教主宰人们灵魂的设计意图以及对于神灵敬畏崇拜的精神内涵。

同样在现代西方建筑中,例如圣家族大教堂,它作为新哥特式风格的建筑代表,闻名于世。

中西方建筑的外观形体差异

中西方建筑的外观形体差异

中西方建筑的外观形体差异
1、材料差异。

中国建筑通常果用的是木料、斗拱式。

木构传统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展现了中国人愿托乔本的文化情结。

面西方以欧洲为代表的建筑体系则以古典柱式为主要造型特征,故以石构为基础的建筑质地坚硬,作为纪念物保存性能优越。

中西古代建筑材料一木一石、一柔一刚,各具特色。

2、外观差异。

中国建筑体现与自然和谐的态度。

建筑布局与形象特征以内收的凹线依附于大地,横向铺开来表达与自然相协调的意念,有虚有实。

西方建筑则体现与自然的对抗态度,在外廓处理中有意强调建筑的几何体量,尤其是那些耸向天空的尖顶和巨大的穹顶,更是赋予向上和扩张的气势,并强调以外部空间为主,与自然山水的柔曲形成对比与反衬。

3、装饰差异。

中国传统建筑的色彩平和,具有较长时期的稳定性,并形成一定的规则。

一些装饰色彩还因附着社会政治内容成为标示等级观念的象征性符号。

而西方建筑的色彩变幻,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追求装饰色彩,标新立异。

4、布局方式差异。

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大到国家、小到家庭、都崇尚“封闭型空间”。

如庭院布局,以内向性封闭空间为主,强调紧凑、聚气。

西方古代建筑则崇尚“开放空间”,如把中心广场称为“城市的客厅”“城市的起居室”等就是证明。

中西方建筑结构差异的比较

中西方建筑结构差异的比较

中西方建筑‎结构差异的‎比较:
1、建筑材料上‎的差异中西‎方传统建筑‎材料有3种‎:土、木、石,中国传统建‎筑材料以木‎为主,西方的建筑‎材料则更多‎的是以石为‎主,中国人是将‎石与土用于‎建造基座和‎墙体,西方
人则是‎将木用于屋‎顶上,这就使得中‎西方建筑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也表达着不‎同的情
感,中国的建筑‎更多的是表‎现出一种人‎自己的情感‎,西方的建筑‎则是一种上‎帝神灵的情‎
感,偏向与宗教‎方面的。

2、建筑结构上‎的差异中国‎传统建筑结‎构具有以下‎3个特点:第一是讲究‎对称的艺术‎效果;第二是以木‎材为主要的‎构架;第三是独特‎的个体造型‎。

西方的建筑‎并不着力与‎追求建筑的‎
结构美,而更追求建‎筑的雕塑美‎,西方建筑中‎最多的就是‎石柱与走廊‎,这抽象的表‎现了人
体美‎。

3、建筑价值观‎念上的差异‎中国的建筑‎具有强烈的‎绘画效果,注重意境美‎的营造,不太注重建‎筑的造型和‎透视效果,但往往更加‎注重建筑群‎在空间上的‎那种透视效‎果,这样可以给‎人
一种延伸‎、曲径通幽的‎感觉,包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含蓄美以及‎追求和谐的‎心态。

西方建
筑相‎较于中国传‎统建筑,便更加倾向‎于造型的雕‎塑化,重视建筑整‎体与局部的‎和谐与统一‎。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广州陶粒广东陶粒http://www.11087‎ 编辑:ejdnc‎h h。

中西方建筑艺术特点比较

中西方建筑艺术特点比较

主要差异:
1.建筑材料上的差异 2.建筑结构上的差异 3.建筑布局上的差异 4.建筑价值观念的差异
一、建筑材料上的差异
• 中西方的传统建筑材料一般就是三种: 土、木、石。中国传统建筑以木为主, 西方的传统建筑以石为主。中国人将 土、石用在基座与墙体上,而西方人 则将木用在部分建筑的屋顶上,中西 方都将土用为砖、瓦。建筑材料选择 上的习俗差别,是由文化差异决定的。 这种建筑材料的不同,为其各自的建 筑艺术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
• 西方的石制建筑一般是纵向发展,直指上苍的。这样一来,能否将高 密度的石制屋顶擎入云霄,便成为建筑艺术的关键所在,而执行这一 任务的柱子也便成了这类建筑的关键。所以,那些垂直向上、顶天立 地的建筑便成了全靠石头建造的柱子支撑。如果说柱子是西方建筑艺 术的“树干”那么屋顶则是其“花和叶子”。屋顶的不同,导致了传 统建筑风格类型上的差异,如希腊式、罗马式等等。
• 与西方的石制建筑不同,中国古代的木制建筑以木材构造出多种多样 的飞檐,木柱,屋顶等。同西方建筑的屋顶一样,作为中国古代建筑 飞檐也有许多类型,或低垂,或平直,或上挑等等。其不同的形式制 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或轻灵,或朴实,或威严,也显示出不同的作 用,如挡风,引光,避雨等。不仅亭、台、楼、阁都要用飞檐来标明 自己的身份,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飞檐的高低、长短往往会成为建 筑设计的难点和要点,因为这些细节方面的不同往往正体现出设计者 的匠心独运
其实中国传统建筑无论大小通常都有这样预定规划遵循着礼制观念有着对称的和谐11西方的建筑布局西方的建筑通常是围绕着一座或几座有市民公共活动中心性质的教堂进行发展布局街道或自由曲折或作放射状自发的伸展城市外围形状一般也不规则商店作坊满布全城面向大街
中西方建筑艺术特点 比较

中西方建筑的特征

中西方建筑的特征

中西方建筑的特征中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其特征如下:1.四合院:中式建筑通常由四个建筑围成一个院落,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

院落通常有一个前院和一个后院,前院用于布置花草和装饰,后院用于居住和工作。

2.建筑材料:中式建筑常使用木材和砖石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

院墙多用砖石砌筑,屋檐多用木材支撑。

3.屋顶造型:中式建筑的屋顶通常呈斜坡状,搭建有瓦片,形成独特的屋顶造型。

屋顶上常常会有华丽的彩画装饰。

4.四点式组合:中式建筑的平面布局常使用四点式组合,即前院、后院、正房和厢房四个独立的建筑,形成一个平衡美观的布局。

5.装饰风格:中式建筑注重装饰的细节,常使用雕刻、彩绘等方式进行装饰,且装饰常以龙、凤、花卉等传统意象为主。

6.仿自然:中式建筑追求和谐与自然,常以水为中心,建有池塘、水榭等景观。

西方建筑是指欧洲和美洲的建筑风格,其特征如下:1.分散式布局:西方建筑的布局通常是分散式的,即建筑物独立分散地分布在一定的区域内,形成景观。

建筑通常有前院和后院,并且有明确的功能区分。

2.正规对称:西方建筑注重对称和平衡,建筑物的主体部分会对称地分布在中心位置,形成正规的对称效果。

3.尖顶和圆顶:西方建筑的屋顶造型通常是尖顶或圆顶,使用材料多样,包括木材、砖石、石膏等,有些建筑物还会使用金属材料进行装饰。

4.石材和大理石:西方建筑常使用石材和大理石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给建筑赋予了稳固和高贵的感觉。

5.古典装饰:西方建筑常使用古典主义的装饰风格,例如希腊柱、雕塑等装饰元素,以展示建筑的庄重和豪华。

6.窗户和门窗:西方建筑的窗户和门窗通常较大,带有独特的形状和装饰,增加了建筑的光线通透性和美感。

关于中西古建筑特点及其文化内涵管理

关于中西古建筑特点及其文化内涵管理

二、西方古建筑的特点
1.立体感官,单一布局
与中国的古建筑相比,西方古建筑作为一个整体的建筑体系,它的建筑风格也是一脉相承,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古希腊建筑中的“柱式”便是“立体感官,单一布局”的突出表现。这些柱式结构的建筑外在形体直观地显示出和谐完美崇高的风格。例如,古德寺宝殿为全外廊寺,立面为爱奥尼柱式加哥特式拱券,拱券上方一大二小圆形窗花,屋檐装饰具有较强的立体感,也体现了东西建筑风格的完美结合。
(2)思维的缜密与创造力
从古代起,当西方建筑师们设计建筑时,他们不仅关注建筑的构造与精度,通常还在策划时考虑到它的功能,功效及其防水、防火性,是否拥有便利的交通等。建筑师们始终以高度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工作,而处于这些建筑之中的人们,就难免不受到建筑风格的感染,形成良好的创造氛围,这也是西方文明更加富有创造力、想象力的原因。
2.神亿陛和宗教性
作为富有浓厚神化性与宗教性代表的古德寺,其主题建筑物圆通宝殿的门廊呈三角形分两层朝后递收向上,烘托着顶部中心高耸的山花,具有古罗马建筑的表现手法,这种处理,强化了宗教的神秘感。它的内外墙之间的回形步廊和许多方柱,又依稀具有希腊神庙的风韵。总体上看,整座建筑又充满了哥特式教堂的上升感。与一般寺庙的大雄宝殿最为不同的是它的顶部,上面有大小佛塔共九座,这又与中国道教的北斗九星、七显二隐的说法暗合。
(上接第26页)
(3)中庸思想中国建筑往往把高潮和精华放在最里在这一层层的化解之中,体现了中国人基本精神之一――中庸,“中”为适应之谓,“庸”为经久不渝之意,中庸,即适用而经久不渝。中国建筑造就了人们在人格思想上不注重强烈的自我表现,而是追求执两端而用中的温顺谦和的君子之风。
(2)恒久变易观念传统的中国式房屋设计原则采用通用式设计思想,房屋就是房屋,不管什么用途都希望合乎使用。因此,久而久之,使人们形成了恒久变易的观念。中国建筑不注重外在直观的形象,而注重人在其中的序列安排。古典建筑在重领悟、重层次、重气氛等方面极下功夫,反倒对单座建筑淡然处之。

中西方建筑差异

中西方建筑差异

中西方建筑的差异•1、材料:建筑不同的建筑材料,不同的社会功用•2、空间布局:西方人在建筑上着重追求向空间扩展规模,中国人却主要致力于在平面上拓展。

•3、形体审美:西方建筑讲究体积美•4、文化观念西方以石材为主中国以木材为主•西方建筑中柱子便成了关键中的关键。

屋顶的不同,导致了其风格类型上的差异,如希腊式、罗马式、拜占廷式、格特式、巴洛克式等等。

•中国古代的木制建筑以斗拱为“基本词汇”,构造出多种多样的飞檐。

同西方建筑的屋顶一样,飞檐也有许多类型,或低垂,或平直,或上挑。

亭、台、楼、阁都要用飞檐来标明自己的身份,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飞檐的高低、长短往往会成为建筑设计的难点和要点。

••斗拱飞檐•建筑空间的布局的不同,反映了中西方制度文化、性格特征的区别。

从建筑的空间布局来看,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

中国无论何种建筑,从住宅到宫殿,几乎都是一个格局,类似于“四合院”模式。

故宫••曲阜•孔庙展现“集体”的美。

例如;北京明清宫殿,明十三陵,曲阜孔庙各种建筑前后左是以重重院落相套而构成规模巨大的建筑群,右有主有宾合乎规律地排列着,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形态的内向性特征,宗法思想和礼教制度。

西方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

•大本钟科隆大教堂巴特农神庙•从古希腊古罗马的城邦开始,就广泛地使用柱廊、门窗,增加信息交流及透明度,以外部空间来包围建筑,以突出建筑的实体形象。

这与西方人很早就经常通过海上往来互相交往及社会内部实行奴隶民主制有关。

•以相近年代建造、扩建的北京故宫和巴黎卢浮宫比较,前者是由数以千计的单个房屋组成的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建筑群体,围绕轴线形成一系列院落,平面铺展异常庞大;后者则采用“体量”的向上扩展和垂直叠加,由巨大而富于变化的形体,形成巍然耸立、雄伟壮观的整体。

形体审美差异西方建筑美的构形意识其实就是几何形体。

17世纪初建筑师亨利·伍登提出优秀建筑物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坚固、实用和欢愉。

中西方建筑的不同

中西方建筑的不同

中西方建筑的不同:
1. 建筑材料的不同,西方普遍使用砖石结构,我国是以木材来做房屋的主要构架,属于木结构系统。

2. 建筑空间的布局不同,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类似于“四合院”模式。

中国建筑的美又是一种“集体”的美。

西方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利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3. 建筑的发展不同,中国建筑是保守的,西方建筑经常求变,中国的建筑形式和所用的材料3000年不变,其结构和材料演变得比较急剧。

4建筑价值的不同,中国的建筑着眼于信息,西方的建筑着眼于实物体。

造成中西方建筑差异的原因:
于自然因素不同外,更重要的是由不同文化,不同理念导致的结果。

西方以狩猎方式为主,造就出重物的原始心态。

从西方人对石材的肯定,可以看出西方人求智求真的理性精神,强调人是世界的主人。

中国以原始农业为主的经济方式,造就了原始文明中重选择,重采集,重储存的活动方式。

由此衍生中国传统哲学,宣扬的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自然与人乃息息相通的整体,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环节,将木材选作基本建材,正是重视了它与生命之亲和关系,重视了它的性状与人生关系的结果。

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形态的内向性特征,宗法思想和礼教制度,思想较保守。

西方则继承古希腊的外向型性格和科学民主的精神敢于独辟蹊径,勇于创新。

中西方建筑差异

中西方建筑差异

1,西方人在建筑上着重追求向空间扩展规模,中国人却主要致力于在平面上拓展。

2,中国建筑对远景效果十分重视,多有着严密和谐的整体规划,呈现优美、柔和的外轮廓线,不同于西方几何图形的“盒子式”的外形。

在中距离上,西方建筑以丰富的体量,凹凸变换的平面构图给人留下明确、深刻的印象。

而在更近的距离,人们可以清晰地发现中国建筑画梁雕栋、栌栾交错的构造,细致精巧的装饰和鲜艳夺目的色彩3,西方主要的建筑风格a,罗马式罗马式建筑是因其借鉴古罗马时期的建筑造型、结构,又加以变革、发展而得名。

其建筑多为教堂。

风格与特色是:广泛采用半圆形拱券结构;墙壁厚实,圆拱顶厚重;窗窄且小,主体建筑内部狭小、阴暗。

b,拜占廷式拜占廷式建筑是融古代西亚建筑的砖石拱券、古希腊建筑的柱式风格,和古罗马建筑的宏大气势为一体的一种别具特色的建筑。

其建筑形制和结构的特点是:平面布局呈辐射状设计,中心为大穹窿(即圆顶式)结构的主体建筑。

公元7世纪后,拜占廷式建筑又出现了将中心的大穹窿式结构,改为几个小穹窿群,且平面面积缩小,增加高度的新风格建筑。

c,哥特式哥特,原为灭亡罗马奴隶制帝国的日耳曼族一个支系的名称。

“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后,倡导反对封建神权,复兴古罗马文化,遂以“哥特”作为建筑形制和风格的代称,以表示对封建神权的否定。

哥特式建筑以教堂为主。

其风格一改罗马式建筑厚重、阴暗的特色,和半圆形拱门的式样,代之以线条明快的尖拱券,造型秀挺的尖形拱顶(即小尖塔),坡度很大的两坡屋顶,轻盈的飞扶壁,修长的束柱,以及用彩色玻璃镶嵌的花窗棂等,给人以向上升华、神秘的感觉。

d,巴洛克式“巴洛克”,为葡萄牙语的音译,意为“畸形(歪扭)的珍珠”。

17世纪后期,文艺复兴运动逐渐衰落。

此时兴起的巴洛克艺术即具有“反叛”之意。

故以此名为称,含有贬、否之意。

巴洛克式建筑即一反欧洲古典传统和“文艺复兴”建筑的风格,这种建筑以矫揉做作、粉饰的手法,来追求形式上的新奇,以获得特殊效果。

中西方在建筑上的差异有哪些

中西方在建筑上的差异有哪些

9
中西方现代建筑设计融合
中西方现代建筑设计融合
1
中西方现 代建筑设 2 计融合
3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西方现代建筑设计也在不断融 合
一方面,中国的现代建筑设计逐渐吸收了西方的设计 理念和技术;另一方面,西方的现代建筑设计也在借 鉴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和设计理念
这种融合为中西方建筑设计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创意, 使得现代建筑设计更加多元化和包容性
1
引言
引言
建筑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 映了社会的物质需求,还体现了人们的 精神追求
中西方由于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地理 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在建筑上也表现出 诸多不同之处
本文将从中西方建筑的风格、材料、功 能、空间布局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深 入了解中西方建筑文化的独特之处
2
中西方建筑风格差异
3
中西方建筑材料差异
中西方建筑材料差异
1. 中国传统建筑材料
中国传统建筑以木材为主要材料 ,通过斗拱、榫卯等结构连接, 形成了独特的木结构体系。此外 ,中国还大量使用砖、瓦等材料 ,用于建造城墙、房屋等
中西方建筑材料差异
2. 西方传统建 筑材料
西方传统建筑以石材 为主要材料,通过石 材的堆砌和雕刻,形 成了独特的石结构体 系。此外,西方还使 用混凝土等现代材料 ,用于建造高层建筑 和现代建筑
4
中西方建筑功能差异
中西方建筑功能差异
1. 中国传统建筑功能
中国传统建筑的功能多样,包括 宫殿、寺庙、园林、民居等。宫 殿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寺庙是信徒祈福的地方,园林 是文人雅士休闲娱乐的地方,民 居则是普通百姓居住的地方
中西方建筑功能差异
2. 西方传统建筑功能
西方传统建筑的功能也多样,包括教堂、 城堡、宫殿、市政厅等。教堂是基督教信 徒礼拜和祈祷的地方,城堡是军事防御和 政治统治的地方,宫殿是国王和贵族居住 的地方,市政厅则是市政机构办公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看我们的庇身之所
——中西方建筑的特征在人类还处于刀耕火种时代的时候,那个时候的建筑对于人类来说仅仅就是能避风雨的山洞或者是毫无美感、毫无层次的小木房子。

随着文明的发展,人类对建筑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只能避风雨,而向着更能体现各地人文环境的方向发展。

因为不同的地理位置孕育了不同的人文文化,所以不同地方的建筑有着截然不同的迥异特征,在这里分为中西方建筑两大派别。

在古代,世界不像现如今是一个大整体,各个地区处于一个相对隔绝的状态。

所以中西方的建筑风格迥然不同,建筑材料自然也不同。

西方主要是以石头为主,而中国是以木头为主。

石头是一种密度很高的材料,优点是使用寿命长。

西方之所以是以用石头为主,主要原因是由建筑的目的决定的。

众所周知,西方的代表性建筑大都是神庙和教堂,而这种经典的建筑都不是俗人能住的,而是神灵住的。

一方面由于西方建筑大都是纵向发展,比如著名的哥特式建筑巴黎圣母院,所以石质建筑有利于建筑物高耸,另一方面石质建筑不利于采光的特点刚好可以满足宗教建筑的神秘幽暗,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氛围。

而在中国,不难发现中国的建筑正好和西方建筑纵向发展的特点相反,其特征是横向发展。

中国人讲究安居乐业,木头建筑不利高耸而利采光的特点刚好满足
人们安居大地的生活要求。

中国总的来说是一个深受世俗的文化、儒家文化影响的社会,所以我们的中心不在于神灵,而在于统治者。

所以最经典的中国建筑是皇宫而不是教堂,比如中国古代建筑群——故宫。

西方建筑的基本元素是柱子。

西方有四种柱子。

不同的建筑会选择不同的柱子。

另一方面主要通过看屋顶来观察西方建筑的主要类型,分为希腊式,罗马式,哥特式,拜占庭式等等。

受宗教文化的影响,西方建筑比如教堂、神庙主要体现了人和神之间的关系。

因此我们要理解西方的建筑我们必须了解西方的宗教史。

西方还有一种建筑形式是园林,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园林的几何化,图案化可以看出,西方园林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主宰和驾驭。

而中国园林的亭台楼榭,小桥流水可以看出体现的是人们与自然的融合,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这一点是与西方园林截然不同的。

欣赏西方建筑是通过柱子,而赏阅中国的建筑则是通过斗拱,而斗拱又延伸到飞檐。

中国古代建筑不像西方建筑那样体现的是人与神的关系,更多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人的尊卑等级,人的社会地位,四合院就是典型的代表。

随着时代的变化,时间的推移,西方已不是一个宗教社会了,中国的宗法文化在减弱,世界又在同一个大环境下,中西方现代建筑的风格趋于一致。

从建筑材料上来看,现代建筑以钢筋混泥土为主,这是一种多快好省的材料,兼有石
头和木头的优点。

由于人们的宗教意识不再那么强了,所以在建筑师更多的是考虑怎么节约、采光、怎么人性化。

但是会出现各种建筑都一个样,各地的建筑没有什么特征,也就是建筑没有了文化,主要讲究的是功能性,这就是现代建筑的一大缺点。

为了体现建筑的艺术风格,使建筑更具有文化特性,建筑师们创造了一种新的建筑方式,叫后现代建筑。

比如说我们所熟知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等等。

后现代建筑在满足了我们对建筑的基本需求之后,在其他部分还有新的创新。

比如在建筑材料上,后现代建筑在材料的选择上打破传统,人们开始频繁的使用一些意想不到的材料,艾菲尔铁塔、卢浮宫前的金字塔就是典型。

后现代建筑因为和人们传统的关联有很大差别,所以受到很大争议。

最大的争议就是这些建筑的实用性,就像前段时间饱受争议的中央电视台主楼,因其想裤子的造型被网友们戏称为大裤衩。

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每座令人瞩目的建筑都代表了各个国家在那个时代的文化。

德国伟大的诗歌歌德曾经说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人们把自己的情感、思想、信仰都熔铸在建筑中,使它成为艺术。

可以说建筑就是艺术的一大表现形式。

建筑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肉体的屈身之所,更是能使我们的灵魂升华的奇妙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