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案(带答案教师版)
专题09 第三单元“布局谋篇”(九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单元同步作文教学案
专题09:部编九下语文第三单元“布局谋篇”同步作文教学案【话题导入】同样的布料,衣服款式新颖,就会招人喜爱;同样的材料,文章的布局精巧,必然会抢人眼球,获得高分。
这便在于文章结构的精巧与严谨。
所谓结构,就是布局谋篇,就是文章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与排列。
结构混乱的文章就像私搭乱建的房子,摇摇欲坠,没有统一的规划,看起来东一块、西一块,感觉很凌乱。
所谓谋篇布局,指的是安排文章结构的手段,是组织、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
谋篇布局是否完整、严谨,向来是人们评判文章优劣的重要标志,也是中考作文评分标准里的硬指标之一。
【目标要求】1.学习布局谋篇的技巧,掌握常见的布局谋篇的方法。
2.学会运用恰当的结构形式进行写作。
3.学会以新颖的结构表现自己的思想内容。
【写作点拨】如何进行布局谋篇,课本中讲了很多方式方法。
下面概括介绍几种常见的方式方法:一、从文章的内部结构着手。
任何一篇文章,只要有一贯到底的思路,一脉贯通的逻辑,必然就有一缕贯穿的线索和脉络。
我们写作时,精心布局其内部结构至关重要,它可以使文章结构严密,条理清晰、流畅贯通。
这就是线索的重要性。
线索,是贯穿在整篇文章中情节发展和思想感情发展的路线。
这种情节线索和感情线索像链条一样,无形地联系着文章全部的人物、事件和景物,构成一个严谨的艺术整体。
线索的安排方式如下。
1.以文理为线索,如《大自然的语言》。
2.以人物为线索,如《孔乙己》。
3.以物为线索,如《一棵小桃树》。
4.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散步》。
,5.以感情为线索,如《猫》《紫藤萝瀑布》。
二、从文章的外部结构着手。
具体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考虑。
1.层次和段落。
层次和段落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层次着眼于思想内容的划分;段落侧重于文字表达的需要。
一般来说,层次大于段落,即几个段落表达一个层次;但有的时候,段落的划分恰好与层次一致,即“层次”等于“段落”。
层次和段落是结构的重要内容,其划分是谋篇布局中的重要环节,必须认真对待。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单元教案-第三单元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单元教案9鱼我所欲也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3.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教学重点1.在诵读中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2.孟子是如何写这篇文章的。
3.初步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思想。
教学难点1.学习相应的论证方法。
2.深入了解生死和义的价值。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故事导入导语:(出示“最美教师张丽莉”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是谁吗?她是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张丽莉老师。
(2012年5月8日,放学时分,张丽莉在路旁疏导学生。
一辆停在路旁的客车,因驾驶员操作失误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被撞倒了。
车轮从张丽莉的大腿辗压过去,肉都翻卷起来,路面满是鲜血,惨不忍睹。
在送医院的途中,有时清醒有时昏迷的她还对大家说:要先救学生。
经过抢救,张丽莉被迫高位截肢。
她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
)在颁奖典礼上人们给她的颁奖词是这样写的:别哭,孩子,那是你们人生最美的一课。
你们的老师,她失去了双腿,却给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们不多,却让我们学会了许多。
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对那一刻,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
张丽莉老师在面对危险那一刻为什么能舍己救人,做出生与死这样艰难的抉择呢?今天通过学习孟子的《鱼我所欲也》,相信同学们会找到答案的。
二、读文释义(一)初读课文,疏通句意。
1.听示范读,注意节奏。
停顿示例:(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4)是/亦不可以已乎2.学生自由读,初步感知文章的语言特色,读两遍。
3.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
如下列句子: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原-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案(新版)新[部编版]
原-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案(新版)新[部编版]9谈生命知识与技能1.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2.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激发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的鲜活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哲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点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感悟文中蕴含的哲理。
朗读法、品读法、延伸拓展法。
2课时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朴素而美丽。
生命,犹如一只万花筒,它的形态和色彩变幻多端,面对这一瑰丽的世界,作为生命高级形式的“人”,我们必然会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生命话题”,观不尽、赏不完的“生命花朵”,弹不尽、唱不完的“生命曲调”。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曲韵律悠远的生命咏叹调吧。
冰心(1900~1999年),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
1900年10月5日生于一个北洋水师的军官家庭,福建长乐人。
五四运动爆发时,满腔热情地投入青年爱国运动,并以写“问题小说”而引人注目,作品多涉及教育、男女平等、报国、婚姻家庭等问题。
在此同时,还写了许多清新隽美的小诗,其诗集《繁星》《春水》是这一类作品的代表作。
其文笔隽逸,艺术精巧。
冰心最喜欢的文学形式还是散文,其散文立意新颖,构思灵巧,独成一体,被当时读者誉为“冰心体”。
冰心的主要作品有:小说散文合集《超人》《往事》,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小桔灯》《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等。
本文原发表于《京沪周刊》1947年第1卷第27期,是一篇带有哲理寓意的“生命体验”散文。
这位世纪老人在《霞》一文中提及:40年代初期,在重庆郊外歌乐山闲居时,看到英文《读者文摘》上一个使她惊心的句子:“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几十年以后,才体会到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
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
生命也一样。
1.感知课文。
(1)听配乐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注意正音,并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2)选三位同学范读课文,每人读一部分,其余同学评点。
教师评点: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词四首》优秀教案(内含2课时)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词四首》优秀教案(内含2课时)一. 教材分析《词四首》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包含了四首经典的古代词作品。
这些词作品既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又能反映出古代社会的风貌和词人的情感。
通过学习这四首词,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了解古代文化,同时也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学基础,对古代文学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古词,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四首词,理解词中的难点词语,掌握词的基本格式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词的背景,学生能够理解词人的生活经历和创作风格,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四首词,学生能够感受词人的情感,了解古代社会的风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四首词,理解词的基本格式和技巧。
2.难点:理解词中的难点词语,把握词人的生活经历和创作风格。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词的背景和词人的创作风格。
2.讨论法: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词中的难点问题。
3.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朗读和背诵,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词。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四首词的全文、词人的简介、词的注释和译文等。
2.教师准备相关资料,以便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介绍,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例如:“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词四首》。
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以简洁的语言、丰富的情感深受人们喜爱。
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这四首词,感受词人的情感世界。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四首词的全文,并引导学生关注词的标题、作者、注释等信息。
初中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初中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通过查找资料、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进行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文化的态度。
(3)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分别是《春》、《济南的冬天》、《夏感》、《秋天的怀念》。
这四篇课文都是写景的文章,通过对不同季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写作技巧。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的掌握。
(3)写作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用于讲解课文内容、生字词、文学常识等。
2. 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课文内容,提高理解能力。
3. 实践法:用于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激发对本单元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的含义,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
4. 课文解析:深入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精髓。
5. 文学常识讲解:讲解课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
6.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布置相应的写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诗文复习》优秀教案设计
(6)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翻译:如果有人说我这是向同乡夸耀自己际遇畅顺,荣升大官的话,是不了解我啊!
(5)复习指导三
内容:《鱼我所欲也》、《送东阳马生序》、《词四首》背诵,文章理解、重点内容梳
(5)《渔家傲·秋思》中由视觉的景物描写勾勒出边塞悲凉的句子是: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6)《渔家傲·秋思》中表现战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情的句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7)《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找出运用典故,表现作者希望再展宏图为国立功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8)《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出战斗之激烈和顺利的语句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答:求书之难 借书抄书,录毕走送
求师之难 尝趋百里外,从先达叩问
求学之难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送东阳马生序》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答:本文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期在艰难条件下刻苦学习的亲身经历,劝勉当时的太学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成。
(4)《渔家傲·秋思》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9)《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感情急转直下一落千丈从而表达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的语句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3、文章内容理解
(1)《鱼我所欲也》第一段的论述思路是怎样的?
答:首先,孟子用 “鱼与熊掌的取舍”比喻“生命与大义的取舍”,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这个观点。 (类比引出论点、比喻论证)
(三)复习指导二
内容:《鱼我所欲也》、《唐雎不辱使命》、《送东阳马生序》的重点句子翻译和特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9.《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知识能力(1)正确辨别文中的难词难句,用比较的方式理解部分实词的古今异义,用文白对照的方式把握某些句子的意思。
(2)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
(3)把握本文比喻、正反对比、举例等论证方法和善于借题发挥、因势利导的论辩艺术。
2、过程与方法(1)加强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点,领会文章思想内涵。
(2)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3)通过启示、点拨、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把握古人说理的方法。
3、情感价值(1)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在关键时候,应作出正确的选择。
(2)感悟古人遣词造句之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进而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1、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2、了解本文运用比喻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3、重点积累“欲”“舍”“甚”“恶”“患”等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对文中的其他实词和虚词进行一般的学习和复习。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生与死、利与义的问题历来为世人关注,那么几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请走进《鱼我所欲也》寻找答案。
今天,我们学习《鱼我所欲也》,看看本文表现了孟子什么样的道德主张。
二、作家作品简介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年),名轲,字子舆。
战国邹(今山东邹县)人。
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弟子,是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也是战国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
孟子为了实现他的政治主张,曾游说齐、魏、滕、宋等国。
当时各国诸侯正以攻伐争霸为贤,视孟子的“行仁政”学说为,脱离实际,因而不予采纳。
孟子退而讲学著述,其言行的记载,保存在《孟子》一书中。
《孟子》现存七篇。
每篇都以第一句中的两个或三个字作为篇名。
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和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
宋朝朱熹把《孟子》和《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成为儒家学者初学必读的书籍。
《孟子》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著。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布局谋篇》优秀教案(内含2课时)
《写作:布局谋篇》教案(共含2课时)
6、布置作业:让学生二选一,将课上写作练习的两个文题进一步思考,完成写作提纲和作文初稿的书写。
七、教学反思
1.将本文较为抽象的写作知识和方法形象化,结合恰当命题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写作训练;
2.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内容过多,时间有些紧张。
《写作:布局谋篇》教案(共含2课时)
七、教学反思
1.本节课教学内容围绕不同文体,为学生给出大量提纲范例,帮助学生加快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2.课堂容量过大,作业的两个文题的分析草草结束,不够深入,时间安排过于紧张.。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同步上课说课稿《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同步上课说课稿《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教材分析《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的一单元内容。
本单元选入了五首古诗词,分别是《泊船瓜洲》、《长沙行》、《钱塘湖春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这些诗词都是经典之作,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成就,展现了诗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个人情感的独特见解。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提高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对诗词的韵律、意境和表达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鉴赏古诗词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诗词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入,对诗人情感的把握不够准确等。
此外,学生在朗读和背诵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朗读节奏不当、情感把握不准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这些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诗词,使学生掌握诗词的基本知识,了解诗词的韵律、意境和表达手法,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背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人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诗词的韵律、意境和表达手法。
2.教学难点:对诗词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以及对诗人情感的把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诗词图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简要介绍本单元的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世界。
2.教学诗词:对每首诗词进行详细解析,分析诗词的韵律、意境和表达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
3.诗词鉴赏:学生进行诗词鉴赏,让学生谈谈对诗词的感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优质教案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所选古诗文,或论述人生理性抉择,或叙述不畏强暴的故事,或描述少年求学的艰辛,或抒发壮志豪情,内涵丰富而深刻。
《鱼我所欲也》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
《唐雎不辱使命》写的是唐雎完成使命的经过。
《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研究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词四首》中的《渔家傲·秋思》表现了边关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江城子·密州出猎》抒发了作者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满江红》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
“写作”的内容是“布局谋篇”,旨在让学生了解写作时布局和谋篇的原则和方法。
“名著导读”以《儒林外史》为例,讲解了阅读讽刺作品的方法。
“课外古诗词诵读”提供了四首词,旨在进一步增强学生进修诗歌的兴趣,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乐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文言常用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句式。
2.把握作品内容,体会写作技巧,理解作者的思想豪情。
3.欣赏文中优美的语言,培养文言文语感,能够理解、品读经典篇章。
进程与方法1.重复诵读,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辨析几种常见的文言征象。
2.借助工具书,自主翻译文言文,理清文章层次,把握文章的大意。
3.理解文言文记叙(论述)的顺序、详略,体会文章优美、精练的语言,品味诗歌中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运用历史眼光审视作品的当代意义。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把握作品内容,体会写作技巧,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领会文章厚实的内涵。
教学措施1.反复诵读,品味文章语言。
本单元为古诗文单元,应重点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词的有关文学知识,理解词的主旨。
2.运用所学诗词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句子。
3.背诵四首词。
过程与方法1.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词的意境美、音韵美。
2.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工具书理解词的大意。
教师适时设疑、点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诗歌鉴赏方法理解重点句子,体会词人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词的主旨。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诗词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句子。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介绍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宋代诗人。
陈与义前期的诗,多表现个人生活情趣,与现实社会的距离较远。
南渡以后,国破家亡,颠沛流离,一路上对现实社会的各个阶层有着广泛的接触,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写了不少寄托遥深的诗篇,风格趋向沉郁悲壮。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纳兰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满族词人。
其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
词集有《侧帽集》《饮水词》。
二、背景资料《定风波》: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
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靖康之难后,宋室南渡,陈与义也开始了流亡生涯,饱受国破家亡的痛苦,历经颠沛流离。
他在南宋都城临安回想起青壮年时在洛阳与友人诗酒交游的情景,不禁感叹今昔巨变,写下了这首词。
三、朗读指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四、诗歌大意1.《定风波》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
鉴赏豪放词 体会爱国情-部编版九下第三单元《词四首》多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鉴赏豪放词体会爱国情——部编版九下第三单元《词四首》多文本阅读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内容来源: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时:1课时授课对象:九年级(5)班学生授课时间:2022年11月18日学习目标:1.通过《满江红》,掌握古诗词鉴赏之法。
2.通过比较阅读,品悟豪放词中蕴含的爱国情志。
教学实录:导入:上课!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继续走进第12课词四首,以秋瑾的《满江红》为例,鉴赏豪放词,体会爱国情。
【设计意图】网课期间的仪式感:上课;注意前后课程,上节为大课间,结合以往学生的状态注重学生调整到最佳状态:喝水缓和情绪、添衣注意保暖。
环节一:如何去鉴赏一首词问题:给你一首词,你会从哪些方面去鉴赏呢?【设计意图】回顾旧知,让学生自己总结鉴赏词角度,引出主问题:如何去鉴赏一首词。
结合学生智慧结晶,一起总结为三个方面:鉴赏一:读出词之韵鉴赏二:读懂词之意鉴赏三:悟词人之情【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自己建立的鉴赏词体系,作为本节课的三个环节,让学生通过《满江红》实践。
鉴赏一:读出词之韵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把握基本要求第1点,自由朗读,手拿笔,边朗读边标注字音、划出节奏。
请一名学生范读,正字音、段节奏。
2.把握基调、感受韵律再次朗读,学习第2点;而后听名家朗读,把握感情基调,感受韵律(引导学生关注到语调激越的语句,体会仄体声调激越,豪情壮志之味);再请两名同学配乐朗读,读出词之韵。
鉴赏二:读懂词之意1.善借课下注释给出注释,学生了解词意。
2.了解典故结合典故,读懂“四面歌残终破楚”3.借助背景资料结合典故以及背景资料,读懂“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其中意味。
最后,学生自主分享对词意的理解。
而后老师出示译文供同学们参考。
鉴赏三:悟词人之情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通过抓意象,析特征体会了现代词人的情感,第三单元诗词三首,我们通过了解典故、知人论世感受到诗人在一首词中表现出的复杂、多层次的情感变化,了解到一首词传达的情感有时不止一种。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唐雎不辱使命【创新教案】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借助文言语气词有个性的朗读课文,读出人物性格。
2、学习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3、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的评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方法:讨论法、朗读法、探究法、合作学习法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观看影片,畅谈感受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影片,请看!思考:你眼中的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观看影片,然后谈自己的看法,老师相机点拨。
二、品味语言,分析形象过渡:说话是一门艺术,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跟随唐雎的脚步,再次见证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争。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思考:文中秦王(或唐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证据。
提示:采取圈点勾画与批准的学习方法。
学生各抒己见,老师相机点拨。
(细节描写,对比烘托的写法,修辞的运用,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朗读技巧等。
)师出示例句分析: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从“秦王”“寡人”这两个称呼可以看出秦王是个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的人,因为当时他还没有称皇帝就自诩为王。
又如其许一词,让人毋庸置疑,就是一定要答应的意思,可以看出秦王是个蛮横无理的人。
学生试读,如果理想,可由他生评价,自己再来陈述朗读理由,并领读;如果不理想,则由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首先要结合注释了解秦王乃是秦始皇,是历代帝王中的虎狼之君,是强秦之王,其威严倨傲可以想象,所以要读得声音响亮、慢条斯理,读出“帝王范儿”;其次要关注语气词“其”的作用,用“其许”,秦王的言外之意就是要让安陵君乖乖送上,所以要读出轻视、命令、咄咄逼人的语气,读出势在必得的骄横。
如秦王的解读:有的抓住标点解析,如“!”可见秦王语气强硬、态度坚定,不容争辩,把秦王的霸气表现无遗;有的抓住字解析,如“谢”,堂堂一个国王最后道歉,可见他是个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人;有的抓住词解析,如“色挠”可见秦王欺弱怕强,关键时刻丑态百出;有的抓住句子解析,如“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这句话绵里藏针,实质是傲慢的威胁……朗读指导预设: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秦王施以诱饵,巧取不成,问“何也”,并非询问原因,而是问罪,可见其倨傲狂妄。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简案)
9 鱼我所欲也1.抓住文章的主要论点,理解全篇内容。
2.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梳理论证思路。
3.把握文章的论证方法,体会其语言特色。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人生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当我们在人生中面对生与义两难全的抉择时,该如何做决定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先哲孟子的《鱼我所欲也》,在文中寻找答案吧!二、教学开展1.目标任务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
◎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
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在人性方面,他主张“性善论”。
◎作品简介《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其思想核心是“仁”“义”。
它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具特色的散文专集。
其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逻辑严密;善用比喻和寓言故事来说明复杂抽象的道理,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易,又精练准确。
南宋朱熹将它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
◎背景链接孟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上下交征利(上下互相争夺利益)”的时代。
《孟子》的第一篇《梁惠王》,就揭示了这样一个现实。
孟子认为,一国上下不顾道义地逐利,就会出现作乱犯上之事,必然导致国破家亡。
所以,孟子甚至将“富”与“仁”对立起来。
他在《鱼我所欲也》中提出的“舍生而取义”的观点,既是对人性的一种期望,也是对仁政的一种期待。
2.目标任务二:读通全文,理解文意。
◎朗读指导。
从字音、节奏等方面来进行。
读准字音:故不为苟..得也(wéi)(ɡǒu)死亦我所恶.(wù)一箪.食(dān)一豆羹.(ɡēnɡ)蹴.尔(cù)不屑.(xiè)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把握节奏:注意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②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③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④是/亦不可以已乎◎理解文意。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优秀教案设计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求识记的内容过多,检测同学们背诵的时间少。
九年级的学生具备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可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古诗词的基本内容。通过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四、教学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和写作背景,理解词意。
2.体会词人作品中蕴含的真挚而深沉的思想感情。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学会选择和坚守。
【纳兰性德】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人。2、写作背景
《定风波》: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偏居荒野,躬耕自乐。是年春,苏轼到黄冈东南三十里的新购田地,归途遇雨,心有所感,遂赋此词。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靖康之难后,宋室南渡,词人陈与义也因之开始了流亡生涯,饱受国破家亡的痛苦,历经颠沛流离。他在南宋都城临安回想起青壮年时在洛阳与友人诗酒交游的情景,不禁感叹今昔巨变,写下了这首词。
(3)《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上片: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天廓。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日增,好像故意欺负我。
下片: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人们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
(4)《浣溪沙》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此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中秋夜,是赠友之作。当时辛弃疾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治所建康。这时作者南归已整整十二年了。十二年中,为了收复中原,作者曾多次上书,力主抗金,但始终冷落一旁,未被采纳。在阴暗的政治环境中,作者只能以诗词来抒发自己的心愿。
《浣溪沙》: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纳兰受命与副都统郎谈等出使觇(chān)梭龙打虎山,十二月还京,此篇大约作于此行中,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九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第三单元)九年级语文组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古诗文单元,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以阅读为抓手,熟读成诵,积累、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和名言警句,了解文言虚词在关联文意、传达语气等方面的作用,理解作者的主张,感受古人的智慧,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目标】1、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涵泳品味,把握文意,掌握文言实词的用法。
3、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古人的智慧。
【教学指导】教法:讲读法、点评法、练习法学法:诵读法、自学法、讨论法、归纳法、练习法【课时安排】:【单元学情分析】——————————————————————————————————————————————————————————————————————————————————————————————————————————————————————————————————————————————————————————————————————————第周计划第周计划自备教案【课程标准】【重点、难点】——————————————————————————————————————————————————————————————————————————————————————————————————————————————————————————————————————【重难点突破策略】——————————————————————————————————————————————————————————————————————————————————————————————————————分层练习: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________________)②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______________)(辟:______________)③乡为身死而不受。
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一体化设计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评测案一体化设计一、教材单元——1.阅读:《鱼我所欲也》《唐雎不辱使命》《送东阳马生序》《词四首》2.写作:布局谋篇3.名著阅读:《儒林外史》(第三单元,在第一单元时制定阅读计划,设计阅读兴趣引领课,在第三单元设计交流展示课)二、课程目标——1.识字与写字2.阅读与鉴赏3.交流与表达4.梳理与探究三、课标学习任务群——1.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2.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一、课程目标(单元学习目标的依据)(一)阅读与鉴赏2.6.1.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6.2.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2.6.3.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
2.8.3.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二)表达与交流3.5.3.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3.7.1.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二、单元学习目标(一)阅读与鉴赏(《鱼我所欲也》《唐雎不辱使命》《送东阳马生序》《词四首》)1.识记《战国策》文学常识,识记“序”文体知识,了解宋濂、纳兰性德的文学常识。
(2.8.3.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2.诵读课文,积累常见文言词语,背诵优秀诗文10篇,增强文言语感。
(2.6.1.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6.3.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
)3.把握古诗文的意蕴,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用历史眼光审视作品的当代意义。
(2.6.2.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二)表达与交流(布局谋篇)1.在审题立意和充分选材的基础上,围绕文章所表达的中心,全面梳理写作材料,拟出写作框架。
2.用简要文字明确文章结构、段落内容,列出写作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案(带答案教师版)部编版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案教材目录:9.鱼我所欲也/《孟子》10.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11.送东阳马生序(节选)/XXX12.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范仲淹XXX•密州出猎/XXX破阵子•为XXX赋壮词以寄之/XXX满江红(小住京华)/XXX9.鱼我所欲也/《孟子》教学案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疏通文义。
2.探究本文的论证思路,研究本文的论证方法。
3.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4.了解XXX“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
学会正确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1.探究本文的论证思路,研究本文的论证方法。
2.了解XXX“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
学会正确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假设你碰见了这样的情形:你看上了一本书,是你十分渴望买下来的;然而这个月又是母亲的生日,你很想给她买个生日蛋糕让她开心。
这时候,你发现零花钱只够做其中的一件事,你应该怎么选择呢?说说你的选择并谈谈你的理由。
(学生回答)正如这件事普通,世间有良多事,都会晤临着不同选择的时候,然而,两者只能择其一,十分难抉择。
不过,大概抉择尺度偶然也是能够判断的,学过《鱼我所欲也》一文,你大概就会找到答案。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文章,解读文意1.朗读文章,借助工具书排除字音问题。
2.反复朗读文章,注意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握文章内容。
3.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停顿。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4)是/亦不可以已乎4.教师指导,学生翻译文章内容,教学进程中留意把握下列白话词的用法。
【通假字】“辟”同“避”,躲避。
例:故患有所不辟也。
“辩”同“辨”,辨别。
例: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得”同“德”,感恩、感激。
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同“欤”,语气词。
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同“向”,先前、从前。
例:乡为身死而不受。
【一词多义】①为:为宫室之美(为了,介词)由是则能够辟患而有不为也(做,动词)②得:故不为XXX也(获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恩、感激)③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欤”,语气词)呼尔而与之(给予)目标导学二:分析文章,把握文章内容1.请学生概括文章第一段的粗心,即分析引论部分,说出本文的中央论点是什么。
明确:第一段论证了人皆有羞恶之心,应该做到“舍生取义”。
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明确: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
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
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3.概括本文的意思。
明确: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在关键时刻应做出正确的选择。
目标导学三:探究文本论证思路,把握文本论证方法1.本文的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明白:本文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
先设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家喻户晓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美者。
两者不成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吻合道理也吻合逻辑。
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2.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明确:提出“生与义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的论点后,首先从正面指出人之所以能“舍生取义”,是因为人皆有“欲生不为苟得,恶死有所不辟”的思想。
然后再从反面说明,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么什么事都可以做得出来;可是事实上,“义”超过了“生”,所以人能够不贪生,不避死。
这种羞恶之心,人人皆有,贤者更能保持而不丧失。
接着举例说明,以乞人不受不义之食为例,从正面论证“舍生取义”是人之共性。
以万钟虽好也不能受为例,从反面强调了舍义取利是丧失本心。
随后用一组排比句,对不辩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加以批判,并以“此之谓失其本心”收束全文,照应开头。
3.列举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明确:(1)比喻论证。
用比喻论证引出论点。
以生活常理为喻引出生与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的结论(主旨)。
(2)举例论证。
举“一箪食,一豆羹”为例通知我们,看似微缺乏道的东西,在关乎生命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
举“万钟”为例,说明丧失本心的施展阐发。
(3)对比论证。
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做对比,让人认识到贪求富贵行为的不值得,也让人醒悟到本心的丧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人应该时时反省自己才行。
目标导学四:品味文本语言艺术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明确: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等。
比喻。
“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恰当地说明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
“一箪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说明饮食对饥饿者虽然重要,但不合乎礼义也宁死不食,从而证明了“义”重于“生”,突出了主题。
对比。
生和义比,XXX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
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做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
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做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排比。
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
目标导学五:拓展延伸,表达感悟结合我们上课导入的问题,学了本篇文章之后,你将会如何面临糊口中的抉择呢?明确:生活中面对的抉择有很多,但任何时候,我们的抉择都应直面自己内心的善良,要知晓大义,不可仅因一时喜恶做出荒诞的选择。
三、板书设计提出论点:舍生取义——比喻论证论证方法正面:生——有甚于生——不为XXX反面:死——有甚于死——有所不辟得出结论:舍生取义举例论证——不食嗟来之食、不辩礼义受万钟对比论证10*唐雎不辱使命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本文的文言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XXX和XXX这两个对立的人物在性格上的反衬作用。
3.情感立场与价值观目标:研究XXX不畏强权的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体会XXX和XXX这两个对立的人物在性格上的反衬作用。
朗读法、指导法、比较法。
相关教具。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本日我们一起来研究《唐雎幸不辱命》。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知识(1)作者简介XXX(约前77—前6),原名更生,字子政。
西汉著名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2)作品简介《战国策》是西汉XXX根据战国史书编辑的国别体史书,共33篇。
2.生难字词(1)字音XXX(fú)雎(jū)怫(fú)跣(xiǎn)抢(qiāng).....傀(guī)祲(jìn)缟(gǎo)挠(náo)谕(yù).....(2)词义①通假字故不错意也(“错”同“措”,放置,安放).仓鹰击于殿上(“仓”同“苍”,青色).②一词多义使:XXX因使XXX使于秦(派遣).XXX因使XXX使于秦(出使).徒:免冠徒跣(裸露).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夫:此庸夫之怒也(……的人).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熟读课文,归结文章层次布局。
开端:XXX以易地为诱惑,遭拒绝,秦王不悦,XXX派XXX 出使秦国。
发展:XXX责备XXX,XXX据理力图。
:XXX威胁XXX,XXX奋起反击。
结局:XXX屈服,XXX凭自己的胆识与谋略取得了外交胜利。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交流点拨】课文写的是秦王XXX向XXX挑衅,以换地为名想挑起战役。
XXX的大臣XXX出使秦国,透露表现XXX 牺牲本人来刺杀秦王XXX,终究使秦王XXX屈服。
2.文中是怎样体现秦国的强大和安陵的弱小的?【交流点拨】①秦国“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
②“秦王不悦。
XXX因使XXX使于秦”,XXX不高兴,XXX就要派使臣去,可见安陵之弱。
③秦王XXX当时尚未统一六国,却在文中自称“天子”,说自己一怒,就要“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可见秦国之强。
由此可以看出,XXX所担负的使命重大而且艰巨。
3.文末说XXX“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XXX“坐”,你认为XXX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交流点拨】这是XXX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奸诈狡猾。
他请XXX“坐”,是坐下来谈,而不是放弃吞并。
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XXX的话,从当时秦国在军事上的压倒优势及XXX的性格来看,XXX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
4.下面的句子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XXX其许寡人!【交流点拨】施展阐发了XXX盛气凌人、奸诈狡滑的性格。
(2)XXX不听寡人,何也?【交流点拨】表现XXX无理责问的性格。
(3)XXX受地XXX而守之,虽XXX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交流点拨】施展阐发了XXX不骄不躁、据理力图的性格。
(4)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交流点拨】表现了XXX不畏强权、针锋相对、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性格。
步骤四深层探究局部突破XXX的反映对刻画XXX的形象有什么好处?【交流点拨】从侧面刻画XXX的形象,表现了XXX的智勇超群、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
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课堂小结这篇记叙文,写出了XXX忠于使命,不畏强权、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豪杰气概,揭露了XXX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虽不假修饰,却十分鲜明活泼,在描画人物性格方面,获得了很高的成就。
2.拓展延伸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交流点拨】示例:(1)XXX:出使楚国,令XXX自取其辱。
(2)XXX:舌战群儒,联吴抗曹。
3.安置作业(1)分脚色朗读课文。
(2)完成《精英新课堂》本节内容。
XXX不辱使命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唐雎幸不辱命》是一篇经典的现代文学作品,出自《战国策》,文章以记言为主,言辞很有深意,耐人寻味,值得细细品读。
本文虽然某些笔墨有一定难度,可是因为情节跌荡起伏,矛盾冲突尖锐,人物个性鲜明,再加上学生有一定的白话文的积聚,所以教学设计时,在疏浚文意这个环节上我采纳了让学生自学为主的方法。
现在看来这个方法还是比较妥当的。
11送东阳马生序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积累一些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通读课文,利用文下注释自己翻译全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研究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把握寓理于事的写作方法和比较的施展阐发伎俩,研究形象说理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