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竞争力看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趋势
小议西部地区发展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议西部地区发展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西部地区作为经济发展较为薄弱的地区,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一直在加速经济建设,不断加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视。
在当前的形势下,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还存在以下五个问题:1.经济结构单一西部地区县域经济以传统产业为主,工业结构单一,且工业发展并未完全脱离煤炭等资源型产业,经济结构单一。
在新经济发展路径中,互联网、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起着重要作用,而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路径仍然主要依赖传统产业发展,缺乏新经济的支撑。
2.缺乏人才支持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人才对于县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受制于人力资源的贫乏,无法吸引和留住高水平人才,人才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这使得西部地区没有足够的人才来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3.金融支持不充分金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然而,由于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金融机构在这些地区的布局规模有限,金融服务水平亟待提高。
同时,由于缺乏对经济发展的全面了解和评估,金融机构对于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项目的审核压力同样很大,也就限制了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
4.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保障。
而西部地区县域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基础设施的薄弱不利于经济资源的流动和发展,也不利于人才的吸引。
基础设施不足导致了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
5.信息化水平不高现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现代信息化技术的支撑。
然而,西部地区县域信息化发展水平较低。
缺乏信息化技术、设备和人才,使得西部地区县域在信息化时代中显得比较落后。
二、解决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五点来解决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困境:1.改革经济结构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结构单一,缺乏新型产业支持。
我们需要建立专业的工作组,通过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积极发展新经济产业,减少传统行业的依赖,从而促进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结构的升级。
中国西部的经济发展现状
中国西部的经济发展现状
中国西部的经济发展现状一直备受关注。
在过去几十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是西部地区的经济相对滞后。
然而,近年来,中国政府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推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其逐渐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
首先,中国政府建立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明确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该战略主要注重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例如铁路、公路、机场等,提高了西部地区的交通和物流条件,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其次,中国政府在西部地区实施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大力支持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通过发展农业产业、促进农民就业等方式,帮助西部地区解决了农民的就业和生计问题,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同时也促进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
此外,中国政府还鼓励西部地区吸引外来投资,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
通过给予税收减免、土地优惠等政策,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企业进入西部地区投资兴业,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除此之外,中国政府还积极推动西部地区的教育和科技发展。
加大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了西部地区的产业竞争力。
总的来说,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与东
部地区的差距在逐渐缩小。
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一系列的措施,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然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仍面临挑战,如基础设施建设需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需调整等。
因此,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和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仍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浅析我国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困境
浅析我国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困境我国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一直面临着许多困境,这些困境不仅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整个国家经济的均衡发展。
本文将从资源禀赋、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就业问题等方面浅析我国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困境,以期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创新和突破。
资源禀赋不足是我国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困境之一。
西部地区大部分地区地势高、气候恶劣、水资源稀缺,自然环境条件对经济发展不利。
而且,西部地区的土地资源大多数属于边远山区,不易开发和利用,致使土地资源的价值和利用程度相对较低,难以对县域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也是制约我国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困境之一。
由于西部地区的地理环境复杂,地势崎岖,交通不便,以及历史遗留问题,使得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严重。
在公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这直接影响了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问题也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西部地区县域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导,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还比较落后,农业生产技术、市场化程度、产业结构等方面都存在较大问题。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如何解决农民就业问题成为了摆在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面前的一道巨大难题。
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还受制于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等因素。
虽然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加,但由于地理位置、区域条件等因素的限制,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受到的政策支持与东部地区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我国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鼓励发展绿色产业,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消除交通不便、通讯不畅等问题,提高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引导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推动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
我国西部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
我国西部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我国西部地区是指位于长江以西的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部地区。
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地区经济相对欠发达,发展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首先,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由于地理条件差异和历史原因,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交通、通信、能源等方面的不足制约了经济发展。
同时,西部地区在产业结构上过于依赖资源型产业,缺乏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撑,经济结构不够合理。
其次,西部地区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西部地区吸引力不足,许多优秀人才选择到东部沿海地区寻求更多机会。
这导致西部地区在科技、管理和创新等领域的人才储备较为匮乏,制约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再次,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状况严峻。
西部地区地理条件恶劣,自然资源相对匮乏,且受到生态破坏的威胁。
水资源紧张、土地荒漠化、空气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建议:为了解决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交通、通信和能源。
加强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互联互通,提高西部地区交通和通信设施的完善程度,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其次,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西部地区应加大对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持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减少对资源型产业的依赖。
同时,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增强西部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
再次,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的政策,吸引人才到西部地区创业和就业。
同时,加强西部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建设,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提升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
最后,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西部地区应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制定和实施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推动土地治理和草地恢复。
同时,鼓励西部地区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浅析我国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困境
浅析我国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困境1. 引言1.1 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我国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发展潜力区域。
县域经济是西部地区经济的基础和支柱,对于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西部地区县域经济是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要领域。
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不仅关系到西部地区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也关系到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农村全面振兴的实施。
西部地区县域经济是扶贫开发的重要领域。
西部地区是我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的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西部地区贫困群众的生计和脱贫致富。
西部地区县域经济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
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县域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对于推动西部地区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2 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缺乏核心竞争力。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产业结构单一等原因,许多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难以吸引更多资金和人才进行投资和创业,导致经济发展缓慢。
西部地区县域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一些县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公共服务水平低下,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较大,制约着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资源禀赋不均衡导致发展不平衡。
西部地区县域的资源分布不均衡,有些地方地处资源富集区,但由于开发利用不当或者其他原因,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影响了经济可持续发展。
人才流失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
许多有能力有潜力的人才选择离开西部地区,到发达地区或者国外发展,造成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政策支持力度不足。
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政府对于这些地区的支持力度不够,投入不足,导致县域经济发展困境难以破解。
【2000字】2. 正文2.1 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缺乏核心竞争力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缺乏核心竞争力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西部产业的发展趋势
西部产业的发展趋势西部产业的发展趋势引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中国的西部地区逐渐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西部地区庞大的面积、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探讨西部产业的发展趋势,包括资源型产业、制造业、旅游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趋势。
通过分析当前的形势和政策支持,可以预测未来几年西部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前景。
一、资源型产业的发展趋势中国的西部地区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铜、铝等。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西部地区的资源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但是,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绿色发展理念的倡导,传统的资源型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和挑战。
1. 绿色转型:西部地区的资源型产业将加大绿色转型的力度。
通过引入先进的矿业技术、环保设备和生产工艺,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鼓励资源企业在环保、节能和减排方面进行创新,并加大对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
2. 产业升级:西部地区将加快资源型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通过产业链延伸和产品升级,提高附加值和竞争力。
例如,煤炭行业可以通过发展煤炭深加工、煤化工和电力等产业,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3. 能源替代: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下降,西部地区将加快推动能源替代。
例如,可以发展风电、太阳能和生物质能源等清洁能源项目,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节能减排的目标。
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西部地区作为中国的制造业基地,正在经历从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
西部地区的制造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包括土地资源、劳动力、交通条件等。
随着政府对西部地区制造业的支持力度的加大,这一趋势将进一步加快。
1. 制造业转移:随着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环境压力的增加,制造业正在向西部地区转移。
西部地区通过提供低成本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制造业企业。
其中,重庆、成都、西安等地区的制造业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浅析我国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困境
浅析我国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困境西部地区是我国面积最广、资源最丰富的地域之一,其县域经济贡献了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然而,由于多年来资金投入、政策倾斜和人才引进等方面的不足,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
一、资源属性突出,产业结构单一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矿藏、水电等,这些资源对经济的贡献非常巨大。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政策导向不当,西部地区在大规模开发资源的同时,忽略了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和产业升级。
由此,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缺乏差异化优势,导致经济增长遇到瓶颈。
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不便西部地区地形复杂,地处山区等边远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
这导致了基础设施的差异和不足,如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欠缺会限制县域企业的发展。
交通不便也会限制区域的发展,导致公司的流通费用高,制约企业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
三、市场化程度不高,产业融合不足由于行业交叉融合程度不足,西部地区的县域之间及县域企业之间的协同操作较少,市场化程度不高。
这导致了市场发展的制约,妨碍了产品的推广和销售。
加之各县区之间的竞争激烈,缺乏市场合作意识,结果形成了县域经济发展的虚实倒置。
四、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从长期来看,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这的确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当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没有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他们就会缺乏更好的竞争力。
缺乏创新能力对环境的影响很大,因为企业从技术层面上对社会的贡献难以提高。
综上所述,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要求各级政府要加强对西部地区的关注,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县域之间开展合作,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多元化等措施,尽力缩小与其他欠发达地区的差距,为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健康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县域经济 的主体是农村 、 农业 和农 民 , 农业 经济是县域经济 的基础 。发展 县域经济 是解决
“ 三农” 问题的切人点 。只有县域经济发展了 , 农
层面是大 区域 上的 , 三个层 面是深层 的 , 第 也是 前两个层面的发展结果。 西部大开发应具有前瞻
_ 【A A ME N Y 4 N NST Sc o xJ GTE o M 【
题 的关键
决中西部地 区的三农 问题 ,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新
农村 。
( 发展县域 经济是 西部 大开发在全 国区 三) 域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历史选择 改革开放 以后 , 我国实施 了非均衡经济发展 战略 ,现在看来 ,有三个层面 在推进 :东部开 放——西部大开发——县域经 济大发展。前两个
域单位 6 以上的人 口, 岁 平均接受教育 的年限是
长期 以来 , 由于受 自然环境 、 历史文化 、 社会
传统 、 经济条件等众多 因素 的影响 , 西部 县域小
农经济意识严重 , 如缺乏成本观念 ; 思想封闭、 观 念保守 ,与国内外 的各种经济文化交流不充分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7 年多一点 , 小学文化程度的人 口占4 %。 3 教育水 平较低 ,创新和接受外部创新的能力十分弱小 ; 教育水 平较低 , 制约 了各项事业 的发展 , 因而也
维普资讯
2 o. o 64
新 疆 农 垦 经 ; 齐
区 域 经 济
性意识 , 把第三个层面的工作拿到第二个层面上
考虑 , 并将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作为西部 大开发的
建设小煤 窖 、 小采油 、 小有色金属冶炼厂等 , 破坏 了当地的资源 , 污染 了环境 , 响了地 主的可持 影
2024年县域经济市场发展现状
县域经济市场发展现状引言县域经济是指在县级行政区域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和市场发展。
县域经济市场的发展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当前县域经济市场发展的现状,并探讨应对挑战的策略和建议。
城乡发展差异县域经济市场发展面临着城乡发展差异的挑战。
城市地区的县域经济通常发展较为快速,拥有更多的资源和先进的产业基础。
而农村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主要以农业为主导,缺乏多样化的产业和市场机制。
因此,促进城乡差异的缩小是县域经济市场发展的重要任务。
产业结构调整县域经济市场发展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传统的农业产业虽然在县域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其发展面临着人力成本上升、资源约束和市场需求变化等问题。
因此,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是县域经济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向。
市场拓展和融合市场拓展和融合是促进县域经济市场发展的重要策略。
县域经济可以通过加强与周边地区和国际市场的联系,拓展市场范围,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同时,加强县域间市场的融合,建立市场联动机制,推动经济资源配置的有效流动,有利于提高县域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
政策支持和公共服务政策支持和公共服务对于县域经济市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政府可以出台有利于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包括税收优惠、财政扶持、人才引进等,提供更好的投资环境和市场机制。
同时,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包括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提升县域经济市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人才引进和培养人才引进和培养是推动县域经济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
通过引进高素质人才,提升县域经济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同时,加强对本地培养人才的支持,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和创业人才,为县域经济市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结论当前县域经济市场发展存在着城乡发展差异、产业结构调整、市场拓展和融合、政策支持和公共服务、人才引进和培养等问题和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制定合理的策略和政策,推动县域经济市场发展,实现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当今中国西部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当今中国西部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中国西部地区是中国国土面积最广阔、资源最丰富的地域之一,在过去几十年里,得益于国家的重点支持和发展战略,中国西部地区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然而,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仍存在一些瓶颈和挑战。
本文将对当今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趋势。
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现状可以分为经济、基础设施、教育和环境几个方面。
首先,就经济发展而言,中国西部地区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西部地区的资源丰富,尤其是煤炭、天然气和水资源等,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西部地区的交通和能源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大量的投资和建设使得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
其次,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
政府在近年来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尤其是高速公路、铁路和机场等方面的建设。
西部地区的交通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有利于促进经济流通和区域一体化发展。
此外,电力和通信设施的普及和改善也有力地推动了西部地区的发展。
教育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西部地区的教育事业也得到了改善和提升。
政府加大了对西部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了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师资力量的提升。
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机构和职业教育学校不断增加,为青年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多选择。
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西部地区的人才流失问题,为西部地区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西部地区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仍然相对滞后于东部地区,在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方面仍存在困难。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资源型经济的发展模式,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面临一些制约因素。
同时,西部地区的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与东部地区的市场接轨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
其次,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和提高质量。
尽管政府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但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与东部地区相比仍有差距。
西部地区的山区、草原地带等地形复杂,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较大,需要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以及技术支持。
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摘要:目前,中国经济已进入了以增长速度换档为基本表现特征,以调结构为核心内容,并且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的经济新常态阶段。
在新常态下,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指标虽然基数偏低,但同样面临着增长速度下滑、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局面。
文章在当前宏观经济大背景下,首先简要阐述了新常态相关理论及当前全国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然后着重分析了形成目前经济困境现状的原因,并结合困境原因及中西部地区实际,以相关经济理论为基础,在如何贯彻新常态理念的背景指引下,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应该坚持的系列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常态,中西部,经济发展困境一、经济相关研究及现状分析(一)相关研究综述潜在增长率是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在各种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和充分利用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经济增长率。
潜在增长率是理想状态下的增长率,GDP增速往往围绕潜在增长率合理波动。
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潜在增长率下降将成必然趋势。
国家统计局经济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认为:“这次不是景气循环周期的下行区间,而是经济增长阶段的根本性转换”;著名宏观经济研究专家王一鸣认为:“从速度层面看,从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7%-8%的中高速增长是新常态的最基本特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的观点是:“这个‘中高速’的底在何处,现在还没有探明。
建议在这样一个增长的新常态下应该力争企业可盈利、财政可增收、就业可充分、风险可控制、民生可改善、资源环境可持续的‘六可’目标”。
产业结构调整、增长速度换档亦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
1950年-1972年,日本GDP年均增速为9.7%,1973年-1990年期间回落至4.26%,1991年-2012年期间更是降至0.86%;1961年-1996年期间,韩国GDP年均增速为8.02%,1997年-2012年期间仅为4.07%;1952年-1994年期间,我国台湾地区GDP年均增长8.62%,1995年-2013年期间下调至4.15%。
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政策调整与发展
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政策调整与发展趋势中国中西部地区是指内陆经济发展较为滞后的区域,包括广袤的西北、西南和中部地区。
这片区域地势较高,生态环境独特,人口和经济资源分布不均,但也是中国的战略后备力量。
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调整,以促进其当地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政策调整与发展趋势。
一、政府基建投资政府基建投资一直是中西部地区发展最主要的驱动力。
为此,中国国家采取了大量的政策和措施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尤其是2020年以来,中国在应对新冠疫情、稳定经济的过程中,更是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基建投资力度。
这股政策调整的倾斜态势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延续下去。
二、优质产业资源引进随着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逐渐饱和,中国中西部地区成为了优质产业资源转移和引进的理想地点。
政策上大力引进了高科技、精细化和绿色环保等产业,以促进当地实体经济的快速升级和转型。
这样一来,也可以同时进行独特的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将这些产业优势打造成当地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三、深耕现有实体经济政府基建投资和优质产业资源的引进无疑是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的方向,但同样重要的也是现有实体经济的发掘和发展。
通过加强对当地传统行业的政策支持,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发展,以建立独特的产业链和生态系统。
这样的发展策略将为中西部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多元化和可持续性奠定牢固基础。
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除政策调整外,市场机制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扶持民营企业和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当地企业家精神的发扬,进一步提高当地的企业竞争力。
同时,还将推广市场互联互通,促进区域间的经济合作和竞争,以达成每个市场参与者的共同发展。
五、注重人才培养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
为此,政府在政策层面上加强了对人才的吸引和培育。
借助政策支持,中国中西部地区吸引大量人才回归家乡创业,以推动经济发展并培养更多创新人才。
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在中国的西部地区,尤其是贫困山区和边远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发展相对滞后,但这里却蕴藏着巨大的机遇和潜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探讨应对这些挑战的方案。
机遇1. 资源禀赋优势中国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例如,西藏、新疆等地拥有丰富的矿藏、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而青海、甘肃等地则以其丰富的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而著名。
此外,中国西部地区还拥有大量的少数民族和移民人口,这些人口可以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
2. 政策支持中国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以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西部大开发”战略。
该战略旨在加强西部地区的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统一市场,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3. 区位优势西部地区紧邻中亚、南亚等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地位。
作为中国对外贸易和区域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地区拥有经济、文化及流动人口和信息的自由流动。
通过建立市场经济和政策制度创新,西部地区可以加强自身的区域性发展,并向外拓展。
挑战1. 地理条件限制西部地区的地理环境相对恶劣,存在大量的山区、戈壁、草原等。
这些地形地貌对于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限制,也增加了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和运营成本。
随着全球变暖和环境破坏的加剧,西部地区还必须面临自然灾害等风险。
2. 人口基础单薄西部地区的人口相对少,这意味着当地的劳动力流动性较低,企业缺乏足够的人才流动,也难以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当地。
在缺乏经验、人才和资本的情况下,西部地区面对着特别需要扩展其市场的任务。
同时,由于远离人口中心,因此交通运输困难,这增加了当地的生产成本。
3. 技术和创新滞后西部地区的科技水平与东部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缺乏指导当地经济发展的前瞻性决策和战略。
这导致当地企业的技术和市场水平相对较低,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也大打折扣。
西部未来的经济增长及其经济地位展望
西部未来的经济增长及其经济地位展望标题:一、西部地区当前的经济现状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潜力三、西部地区亟待解决的发展问题四、建设西部地区现代化经济体系五、西部地区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角色一、西部地区当前的经济现状西部地区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较为不足。
虽然近年来一些重点发展区域如成渝地区、西安等地有了相对较快的发展,但整体来看,西部地区仍然处于低水平阶段。
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以传统方向为主,大部分是农业产业和基础工业,其他工业和服务业则相对较弱。
此外,西部地区还存在着土地资源利用不充分、企业融资难、人才流失等问题。
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潜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是巨大的。
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广阔的土地以及充足的水资源,这也是中国其他省份所缺乏的。
因此,西部地区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发展机会。
此外,中国西部地区与南亚和中亚地区的跨国界联系非常密切,对地区经济的发展也提供了新的契机。
三、西部地区亟待解决的发展问题虽然西部地区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发展机会,但是目前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发展问题。
首先,西部地区普遍存在农村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滞后的情况。
其次,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最后,西部地区的人才引进和留住方面也需要加强,许多专业技能人才流失我们可以先建设职业教育,完善人才培训机制。
四、建设西部地区现代化经济体系西部地区需要从传统产业转型到现代化产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强经济自身发展和对外开放合作的能力。
建设西部地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
当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就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流动的灵活性,同时加强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西部地区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分析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显。
西部地区地处国内外交通枢纽地带,建立起一些比较优质的对外交通通道,已成为03年以来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区域。
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现状分析
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然而,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一些差距。
因此,中西部地区需要加强合作,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经济发展战略,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一、中西部区域经济现状分析中西部地区是指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湖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新疆等五个省区的部分区域。
这些地区的经济水平较为落后,但是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较快。
目前,中西部地区的GDP增速普遍在7%以上,但是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
例如,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率较低,经济发展依然以传统的农业、采矿业和制造业为主导,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比重较低。
二、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
一方面,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力度逐渐加强,外部投资和国家支持的优势也逐渐凸显。
另一方面,地域辽阔、自然条件艰苦、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基础薄弱等问题也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阻碍。
三、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为了进一步提高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水平,加强宏观经济管理和大力实施区域产业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建议:(一)产业升级中西部地区需要加快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发挥自身区域特色和优势,加强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建设。
需要大力发展以信息、智能制造、国防和医疗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
(二)基础设施建设中西部地区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长远发展能力。
特别是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快推进,打通区域内的交通瓶颈,增强能源供给保障能力。
(三)加强合作中西部地区需要加强区域内部合作,共同开展有效有效的区域发展规划。
此外,应积极拓展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对接合作,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交流合作,实现协同发展,共同谋求经济发展。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挑战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挑战近年来,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了一种新的趋势。
重工业和农业经济已经不再是这些地区的支柱产业,越来越多的科技和服务业开始在当地发展。
例如,武汉、成都、西安等城市成为了国内外技术公司的新热门,吸引了大量高端人才进驻。
但是,尽管中西部地区风景优美、人文历史悠久,其经济发展仍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挑战,以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一、中西部地区的优势1.1 地理位置优势中西部地区处于中国的中心地带,是连接东西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
其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地处中国的中心地带,不仅趋近长江、黄河两大流域,而且在交通干线的交汇处,直接面向亚太地区,在东南亚及欧洲与中东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与合作中具有独特优势。
1.2 人民群众优势中西部地区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教育程度不断提高,成为劳动密集型、中高级技术人才的重要产源地。
1.3 自然资源优势中西部地区历史悠久,自然、人文景观繁多,同时总面积较大,所拥有的资源也非常丰富。
例如,中部地区在白色物质和生态环境方面具有优势,西北地区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能源和矿产资源。
二、中西部地区的挑战2.1 产业结构单一中西部地区传统的农业、重工业等行业持续下滑。
这些传统行业的萎缩,导致了当地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产业结构单一。
当地经济相当依赖唯一的主导产业,使经济发展缺乏多元化。
2.2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中西部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相对滞后,对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支撑力度较小。
例如,道路和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滞后,会延缓商品运输速度,阻碍信息技术与能源等领域的升级,严重限制经济发展质量与速度。
2.3 人才流失和难度增大中西部地区的大量高校留学生和优秀人才,往往是通过就业、外出创业等方式选择离开中西部地区远征东部、沿海地区或外国。
这种人才流失不仅严重损害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潜力,也影响了该区域的科技和文化创新活力。
三、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潜力3.1 投资环境优良政府部门推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力度逐年加大,增长的潜力日益凸显。
西部地区发展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西部地区发展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言在中国的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虽然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潜力,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将探讨西部地区发展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基础设施薄弱在西部地区的一些贫困县,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
道路、桥梁、水电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给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碍。
缺乏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和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设施,限制了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潜力。
对策 - 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扶持贫困县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
- 鼓励引入外资,通过公私合作的方式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加速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现代化进程。
问题二:产业结构单一在一些西部地区县域经济中,由于历史原因或资源限制,产业结构单一。
过度依赖某一种产业,容易导致经济脆弱,面临市场波动风险。
对策 - 政府应积极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扶持多元化经济发展,鼓励多元化产业的发展从而提升县域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 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培育新的产业领域,促进县域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问题三:人才流失严重由于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的相对滞后,缺乏吸引力,人才流失问题日益严重。
人才流失不仅影响了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还加剧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
对策 - 政府应出台有针对性的人才政策,提供更好的待遇和发展机会,吸引人才留在西部地区,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 建立产学研用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对本地区人才的培养和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提高县域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问题四:农业现代化滞后在西部地区的一些县域经济中,农业现代化进程滞后,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产品质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制约县域经济的发展。
对策 -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增加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贵州县域经济竞争力分析与对策
贵州县域经济竞争力分析与对策【摘要】贵州省是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省份,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对于整个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入手,对贵州县域经济竞争力进行了全面分析。
在分别对贵州县域经济竞争力现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提升竞争力的对策和县域经济合作发展模式的研究,并重点探讨了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策略。
结论部分展望了贵州县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的前景,深化改革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政府引导促进创新发展的必要性。
通过对贵州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分析和对策探讨,可以为贵州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贵州、县域经济、竞争力、分析、对策、合作、发展模式、产业结构、改革、可持续发展、政府引导、创新发展。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贵州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县域经济作为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情况直接关系到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由于贵州地处西部山区,交通不便、资源相对匮乏等因素限制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县域经济竞争力愈发重要。
各地的经济竞争力直接关系到地方的发展前景和竞争优势。
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区域发展规划的实施,贵州各县域经济正在逐渐走向转型升级的道路。
通过对贵州县域经济竞争力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更好地把握当地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对策,推动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对贵州县域经济竞争力进行分析与对策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深入探讨贵州县域经济竞争力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旨在推动贵州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竞争力。
通过研究,可以为贵州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持,促进县域经济间的合作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目标。
刍议我国县域外向型经济的竞争力
外的配套设备进行加工生产 , 缺乏核 技术和 自主知识产权 , 在国际竞 争 中就会显得更加被动 ; 三是外向型经济企业出现了低附加值、高能 耗的现象 ,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效益, 其在生产过程投入了更多的廉 价劳动力以及一些生产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 虽然生产数量在增加 , 但 企业缺少对 ^ 力资本的投资, 技术开发能力也相对滞后。
区域经济 I O i s t r i c t e c o n o my
刍议我国县域外向型经济的竞争力
蔡小 芹 李玲 泸县 商 务 局 四川 泸 州 6 4 6 1 0 0
摘要 : 近年 来 , 我 国县 域经 济快速 发展 , 县 域经 济外 向型趋 势也愈加 明显 。这种 外向型 经济局 面也在逐 渐 由 东部 向
一
、
县域外向型经济竞争力的 内涵
县域外向型经济的竞争力是一种集合的力量 , 取决于诸多因素 , 其强调的是创造—个良好的环境, 通过提高各种要素的利用率 , 充分实 现要素及当地县域资源的整合 , 从而县域外向型经济才会具备竞争优 势。县域外向型经济的要素指的是可以被国际市场容纳的生产要素 , 实质是对其进行整合, 充分利用要素的优势, 转化成在国际市场上的竞
西部 扩展 。本文通过 对县域 外向型 经济 的内涵及竞 争力进行研 究, 阐明 了外向型 经济对县域 经济 的重要作 用, 同时
提 出 了加 快 县 域 外 向 型 经 济 发展 的 措 施 。 关键 词 : 县域 ; 外 向型 ; 经济 ; 竞 争力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 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快, 我国的 区域经济外向型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 在以县城为 中心、乡镇为纽带、 农村为腹地的广阔区域萌芽发展 , 这就是县域外 向型经济。经济全球 化带动着地区间的经济外向度延伸 , 我国各地区也在探索和研究适合 本地区发展的经济开放之路。实践表明, 地区经济的外向度越高, 该地 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也会提升。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 与发 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还存在着很大差距 , 抓住 历史机遇, 发展县域外向 型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 口和生力军。因此, 现阶段探索县域外 向型经济发展途径和竞争力是县域经济发展的课题, 也是县域经济可 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及其发展战略分析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及其发展战略分析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是中西部地区依旧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与东部地区相比差距较大,面临着重大的经济发展问题。
本文将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入手,总结分析其发展战略,探讨如何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一、中西部地区经济现状的概述西部地区是中国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区域之一,同时也是区域发展不均的典型地区之一。
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因素的限制,中西部地区长期以来的发展步伐相对较慢。
与此相对的是,东部地区的快速发展,导致中西部地区在各个领域的竞争力都较弱。
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市场规模小、资源禀赋不足、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都是造成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企业实力不够强大,缺乏核心技术,高端制造业也有待加强,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营销思维,这些问题也严重制约了中西部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速度。
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分析(一)资源开发与环保并重中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但是目前许多资源未被开发利用,随意开采又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因此,中西部地区应把资源开发与环保并重,将资源的开采、加工和利用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高技术产业当前,全球科技创新竞争激烈,中西部地区应该尽快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技术研发,提高科研人员素质和创新能力。
同时,发展高技术产业据此加快产业升级,高技术产业将成为提高中西部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三)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中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农业等资源,应该立足资源独特性、人才优势、品牌效应等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和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品牌、有竞争力的产业,加速推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四)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得到高度重视,为中国经济普及推动作出重要贡献。
政府应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包括道路、铁路、水利、电力、通讯等,以确保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与东部地区持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竞争力看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趋势作者:杜志雄吕风勇来源:《中国西部》2018年第02期[摘要]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显示,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竞争力整体严重不足,同时存在着突出的发展不平衡现象,特别是在要素聚集、产业结构、居民收入等方面都亟待进一步调整或提升。
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缘于自然禀赋、交通网络、核心城市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短板约束,也有战略定位不清晰、政策体制不灵活和思想观念不开放等方面的原因。
本文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最后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调整、核心城市培育、优先发展县域确立、特色产业异军突进、营商环境改善和人口对外转移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西部县域开发县域经济竞争力政策调整[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694(2018)02-0069-07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以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西部地区县域经济长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我国区域发展不协调的最大特征。
因此,促进西部地区县域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是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和关键所在。
一、西部地区县域竞争力的基本状况本文主要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7)》(以下简称《报告》),来考察西部县域竞争力的基本状况,并探讨这一状况形成的深层次原因。
《报告》主要根据地区生产总值(不低于100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不低于50家)和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不低于10亿)三项标准在全国1875个县(市)中选择了400个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报告》,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竞争力主要呈现以下5个方面的特征:1.西部地区县(市)经济竞争力总体严重不足,绝大部分县(市)达不到400个样本县(市)的遴选标准从400个样本县(市)的分布来看,西部地区数量明显偏少,只有55个,而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分别有215个和130个。
尽管西部地区县(市)人口规模较小,影响主要指标达到进入400样本样县(市)的标准。
但是,2015年西部地区户籍人口超过50万的县(市)数量仍达165个,而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户籍人口超過50万的县(市)分别为272个和281个,由此可见,主要是经济发展不充分而不是人口规模偏小,导致西部地区大部分县(市)在经济规模、财政收入和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上无法达到样本县(市)的遴选标准。
事实上,2015年,东、中、西三大地区GDP超过100亿元的县(市)分别为371个、354个和257个,占全部县(市)比例分别为76.7%、59.6%、33.2%。
其中,户籍人口超过50万的县(市)中,西部地区有35个GDP没有达到100亿元,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则分别只有14个23个,西部地区人口规模较大但经济总量偏低的县(市)比例远远高于东中部地区。
2.全国百强县(市)数目偏少,西部地区县(市)间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全国综合竟争力百强县(市)西部地区只有8个,占入选样本数量的14.5%,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分别有78个和14个,占入选样本数量的比例分别为36.3%和10.8%,入选样本县(市)中,西部地区进入全国百强县(市)的比例略高于中部地区,但明显低于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8个全国百强县(市)分别是内蒙古的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鄂托克旗和霍林格勒市,陕西的神木县,贵州的仁怀市、盘县和兴义市。
这8个县(市)都具有鲜明的特征,除了仁怀市作为白酒之乡和兴义作为黔西南州首府获得较强的竞争力外,其他县(市)都是重要的资源型县域经济体。
尽管如此,西部地区11个省(市)中只有3个省(市)有县(市)进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而其余8个省(市)都无缘全国百强县(市),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既不充分也不平衡的问题非常严重。
3.西部地区县(市)经济规模较低,要素和产业集聚能力普遍不足2016年,GDP规模最大的100个样本县(市)中,只有6个县(市)属于西部地区,而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分别占74个和20个。
同时,西部地区样本县(市)平均GDP规模只有340亿元,略低于中部地区的357亿元,显著低于东部地区的508亿元。
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规模最大的100个样本年县(市)中,只有10个县(市)属于西部地区,而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分别占75个和15个。
西部地区样本县(市)平均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为24.5亿元,略高于中部地区的22.4亿元,但仍然显著低于东部地区的36.3亿元。
西部地区县(市)经济规模偏低,要素集聚和产业集聚的能力都比较弱,对吸纳本地人口就业和实现本地城镇化都非常不利,并进一步弱化了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4.西部地区县(市)第三产业比重过低,产业结构不协调201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最高的100个县(市)中,只有8个县(市)属于西部地区,而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分别占80个和12个。
西部地区与中部地区县(市)仍然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后工业化特征偏弱。
西部地区样本县(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只有34.2%,与中部地区的34.3%相差无几,但是明显低于东部地区的41.3%。
5.西部地区县(市)农村居民收入偏低,城乡差距最为明显2016年,西部地区样本县(市)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471元,低于东部地区的32725元,但是高于中部地区的27334元。
然而,西部地区样本县(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730元,明显低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16933元和14776元。
农村居民收入偏低使西部地区县(市)城乡收入差距扩大,2016年西部地区县(市)城乡收入比为2.20,高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1.92和1.85。
尽管西部地区县(市)经济竞争力总体偏弱,但是由于人口规模较小,部分县(市)人均GDP和人均地方财政收人却要高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
2016年,西部地区样本县(市)人均GDP平均值84736元,明显高于东部地区63316元和中部地区54133元的平均水平,人均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也达到6486元,高于东部地区4460元和中部地区3556元的平均水平,表明西部地区部分县(市)政府财政收入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二、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以上关于西部地区县(市)经济竞争力的分析表明,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现象比较突出,这种不充分和不平衡不仅会阻碍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而且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进程也非常不利。
那么,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主要面临哪些深层次问题才导致自身普遍缺乏竟争力、产业集聚和就业吸纳能力较弱?这是一个值得深思和认真研究的问题。
1.西部地区县(市)自然禀赋条件相对恶劣,开发成本偏高西部地区地形复杂,气候恶劣,地广人稀,大部分深居内陆,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其区位条件无法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提并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也在所难免。
除了四川具有较多的人口且居于长江流域上游,逐渐形成了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经济圈外,云南、贵州和广西等西南地区和新疆、青海和甘肃等西北地区,都难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经济圈。
自然地理条件恶劣使物流成本、信息交流成本都大幅增加,较高的开发成本是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不得不面对的客观问题。
2.西部地区县(市)对外交通网络落后,互联互通大市场难以形成地形复杂、地广人稀还推高了西部地区的交通建设成本,使西部地区的铁路和公路等对外交通网络建设严重滞后,近乎上千个县域经济体散落在西部地区广袤的土地上,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渠道,市场割裂严重,物流成本高企不下,并进一步影响了生产企业布局设厂的热情。
市场割裂使本来人口稀少、地域广袤的西部地区县(市)无法支撑一些产业的形成,彼此之间也不能借力和抱团发展。
3.西部地区核心城市不足,对县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弱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具有一定规模和功能的核心城市,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突出表现在它可以在金融、教育和科技能等方面形成辐射效应,提高周边县(市)各类生产要素的质量及其可得性。
当前,西部地区除了成都和重庆等少数城市外,其他城市普遍缺少这样的辐射能力,也就无法在其周边县(市)形成一个具有较大规模的经济圈。
不过,另一方面,核心城市的形成反过来也依赖于周边县域经济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
4.西部地区县(市)公共服务水平不高,要素吸引力较小尽管经过长期的外源性扶助,很多西部地区县(市)甚至乡村在学校数量、医院病床数等量化指标方面都取得了突破,然而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和交通条件不佳,加之人均收入水平较低,仍无法吸引优质的人才和医疗资源,公共服务水平难以有效提高。
此外,西部地区大部分县(市)因为内生性增长不足和人口数量较少,还抑制了补充性公共服务的发展和商业商务设施的完善。
例如,根据《报告》,2016年西部地区样本县(市)福利性单位床位数与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的比率只有0.64,远远低于东部地区1.23和中部地区0.95的水平,公共服务多样性严重缺乏。
5.西部大开发的政策缺少长期性和针对性,战略目标和具体策略都需要调整尽管从我国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许多有关西部地区投资的优惠政策不断被推出,但除了资金支持和项目援助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外,县域经济的内生性增长动力并没有被释放。
事实上,当前的西部大开发缺少更高的视野和更具体可行的策略。
西部大开发最终要达到什么目标?这一目标如何权衡并处理好市场性资源配置的最大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同时,西部大开发政策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逆市场的力量,这种力量的强弱直接决定了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有效性。
这些都需要重新予以审视并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
6.西部地区县(市)民营经济不活跃,市场主体竞争力不强西部地区大部分县(市)自然条件较为恶劣,长期以来生产剩余较少,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很难承担创业带来的风险,导致冒险精神缺乏,靠天吃饭和小富即安思想较为严重。
西部地区县(市)很多企业大都属于资源型的国有企业,自身创新进取精神不足。
同时,较落后的县(市)公共管理和行政服务水平也比较低,执法部门选择性执法、寻租性执法现象普遍存在,营商环境不容乐观。
正是思想观念和政策体制方面的约束,西部地区多数县(市)普遍缺乏创业创新的民营企业,并进而直接导致市场主体的整体竞争力和经济的活力都不强。
三、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趋势与建议尽管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发展不充分和不平衡的问题也较为突出,但是仍然面临着许多历史性的机遇。
经过长期的开发性投资,西部地区交通状况正在日益改善,贵广高铁、贵昆高铁、兰渝高铁和西成高铁的相继开通,扭转了西部地区县(市)之间彼此隔绝、相互割裂的局面,互联互通的大市场有望逐渐形成。
同时,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实施,将西部地区推到了国家扩大对外开放的前沿,西部地区将成为连接欧洲、南亚、中亚和西亚的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