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站所站联动治理优秀案例
社工站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精神残障患者帮扶
社工站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精神残障患者帮扶一、案例背景:1.个人情况:服务对象,男,今年42岁,患有精神残疾二级,属于低保家庭。
2010年服务对象投资失败,从而引发了精神疾病,与前妻离异后,现又组建了家庭。
服务对象因身体原因,很难像普通人一样正常工作和生活,目前处于无业、无经济来源。
2.家庭情况:服务对象父亲,患有肢体残疾三级,右眼失明,腿部有严重的关节炎。
服务对象母亲,患有精神残疾二级,骨瘦如柴,拄着拐杖还会经常摔倒,其母亲还患有糖尿病,每天需要打胰岛素,早中晚以及半夜需各打一针,有时生理上不受控制会大小便失禁。
服务对象女儿目前在上高中,到今年9月份升读大专,其性格较开朗活泼,与家人之间相处和谐。
服务对象妻子在外地工作,每天早出晚归,工作较辛苦。
3.社会支持:服务对象的正式支持网络是镇民政办以及所在村委会,帮助其申请低保,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确保服务对象家庭能够维持日常生活。
村委会对于服务对象一家的情况较为关注,会定期进行探访。
服务对象的非正式支持网络是其家属、亲戚、邻居,不仅在生活上对其照顾有加,还在精神层面给予了一定的支持。
二、问题及需求分析:(一)经济层面:服务对象因患有精神疾病,从2022年12月至今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没有经济来源,家里的日常开销以及服务对象的医疗费用一直都是靠其父亲在维持。
服务对象希望社工可以协助链接到合适的工作资源和残疾人员相关福利,从而减轻家中的经济负担。
(二)心理层面:服务对象父亲除了要维持家庭生计外,还要长期照顾服务对象及其母亲,对于父亲的付出和辛苦,服务对象心里非常愧疚和无奈,他认为“都是因为我,家庭才变成这样”。
社工根据服务对象的心理状况,为服务对象开展心理疏导,排解不良情绪。
(三)社会支持层面:服务对象母亲患有精神残疾以及严重的糖尿病,25年以来一直都是由服务对象父亲在尽心照料,多年前腿部因多次摔跤不能正常行走,需要拄拐支撑。
服务对象希望能够为母亲链接长护资源,缓解其父亲的照顾压力。
社工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的作用案例
社工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的作用案例
哎呀呀,咱来说说社工在基层治理中那可不得了的作用哈!就拿咱小区的王社工来说吧,那真的是居民们的贴心小棉袄呀!
有一次,小区里的张大爷和李大爷因为下棋争地盘吵起来啦,那场面,可激烈了!这时候王社工出现啦,她就像一阵温暖的春风,笑眯眯地说:“哎呀,两位大爷别吵啦,不就是下个棋嘛,咋还这么大火气哟!”然后就开始耐心地劝解,这才避免了一场更大的冲突。
这不就是社工发挥作用的活生生例子嘛!
还有,小区里有些困难家庭,生活过得紧巴巴的。
王社工那可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呀!她四处奔波,为这些家庭争取各种福利和帮助。
她就像一个勤劳的小蜜蜂,不知疲倦地为大家忙碌着。
有个家庭的孩子生病了,家里没钱治,急得团团转。
王社工得知后,立刻帮忙联系医院,还组织大家捐款,最后孩子顺利地得到了治疗。
这难道不是社工的伟大之处吗?
再说说社区组织的各种活动吧,什么文艺表演啦、亲子活动啦,这里面都少不了社工们忙碌的身影呀!他们精心策划、组织,让大家在活动中增强了凝聚力,感受到了社区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这多像一个神奇的魔法师呀,把大家都聚在了一起,创造出了那么多的欢乐和美好!
社工们就是基层治理中的中流砥柱呀!他们的付出和努力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和谐。
你说,我们能不感谢他们吗?他们真的是太棒啦!。
广州社工十大优秀案例分享
广州社工十大优秀案例分享案例一:关爱留守儿童广州市花都区的某社工机构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项目,通过建立志愿服务团队,定期走访留守儿童家庭,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心理需求,开展心理疏导和情感关怀。
同时,通过组织各类素质拓展活动、文化教育培训等,提升留守儿童的综合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
该项目获得了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帮助了许多留守儿童走出心理困境,实现了心灵的关怀和成长。
案例二:推动残障者就业创业广州市天河区的一家社会工作机构通过联合企业、残障者康复机构等多方资源,开展“残障者就业创业扶持计划”,帮助残障者提升就业技能、拓展就业机会,通过培训、咨询、导师支持等方式,促进残障者的就业和自主创业。
该项目为残障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促进了残障者群体的社会融入和自我实现。
案例三:开展老年群体关怀服务广州市黄埔区的一家社工机构开展了“老年群体关怀服务”项目,通过建立老年关怀志愿团队,定期走访老年群体,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和需求,开展日间照料、心理支持、健康教育等服务,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该项目为当地老年群体提供了更多的关爱和支持,促进了老年人的健康和幸福。
案例四:帮扶低收入家庭脱贫广州市荔湾区的一家社工机构开展了“帮扶低收入家庭脱贫”项目,通过志愿者走访、资金捐赠、职业培训等方式,帮助低收入家庭增加收入来源、改善生活条件,促进家庭经济独立和自主发展。
该项目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了更多的帮助和支持,推动了社会公平和和谐发展。
案例五:防范家庭暴力广州市海珠区的一家社工机构开展了“防范家庭暴力”项目,通过建立家庭暴力防范机制、开展家庭关系矛盾排查、提供心理咨询、协调家庭关系等服务,帮助受暴家庭成员摆脱暴力困境,重建家庭和谐。
该项目有效减少了家庭暴力事件的发生,促进了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
案例六:支持流浪者重返社会广州市白云区的一家社工机构开展了“支持流浪者重返社会”项目,通过建立流浪者服务中心、提供住宿、就业指导、心理疏导等服务,帮助流浪者逐步融入社会,重建人际关系,重拾生活信心。
成都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优秀案例
成都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优秀案例社会治理是指在社会中管理、调控和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秩序的过程。
社会组织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之一,通过参与社会治理活动,能够发挥其专业优势,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增强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成都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其社会治理水平一直备受关注。
以下将介绍几个成都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优秀案例。
案例一:动员社会组织力量推动城市环境整治成都因其美丽的自然风景和独特的历史文化而被誉为“天府之国”。
然而,城市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环境问题。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成都市政府积极动员社会组织力量参与城市环境整治。
成都青年创业发展基金会作为一个志愿者组织,发起了“清洁成都,我的责任”活动。
他们通过发动大学生志愿者,组织清洁行动,清理垃圾和污染物,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
该活动不仅增强了社会组织的影响力,也培养了年轻人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案例二: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也是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途径。
在成都,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治理,通过提供社会服务和搭建社区沟通平台,促进社区的和谐与稳定。
成都青少年创新创业团队作为一个社会组织,通过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和培训课程,提供青少年的综合发展和成长机会。
他们还与社区居民合作,共同解决社区问题,推动社区的发展和进步。
这种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模式被证明是有效的,帮助社区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和共同的目标。
案例三:社会组织参与灾害救援,提升防灾能力成都作为地处地震多发地区的城市,防灾减灾工作一直备受关注。
社会组织在提升防灾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成都市地震局与成都市慈善总会联合成立了“成都市地震救灾志愿者协会”,通过组织地震演练和培训活动,提高志愿者的救援能力和专业水平。
该协会还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工作,提供救灾物资和人员支持,为地震灾区提供急需的帮助。
这种社会组织参与灾害救援的模式不仅提升了城市的防灾能力,也增强了社会团结和凝聚力。
社工社会治理优秀案例
社工社会治理优秀案例
《社工社会治理优秀案例》
嘿,大家知道吗?在我们的身边,有着这样一群超级英雄,他们就是社工!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那些让人惊叹不已的社工社会治理优秀案例。
就说那次社区里的李大爷吧,他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子女都不在身边。
这时候社工小王出现了,就像一束光照进了李大爷黑暗的生活。
小王主动上门和李大爷聊天,那耐心劲儿,就跟对待自己亲爷爷似的!“李大爷,您今天感觉咋样呀?”“李大爷,我陪您出去走走呗!”瞧瞧,多暖心呀。
后来呀,小王还组织志愿者们经常来陪李大爷,让李大爷再也不觉得孤单,每天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还有一次,社区里的孩子们放暑假了,整天没事干。
社工们马上行动起来,办起了各种各样有趣的活动。
他们带着孩子们做手工、玩游戏,孩子们开心得不得了,家长们也能放心去工作了。
这不就是像园丁照顾花朵一样精心呵护着这些孩子们吗?
再有呢,是处理社区里的一些纠纷。
两家人因为一点小事吵得不可开交,这时候社工们来了,他们耐心地倾听双方的意见,像个和事佬似的从中调解。
“哎呀,大家都邻居这么多年了,有啥过不去的坎儿呢?”最后成功让两家化干戈为玉帛。
这多牛呀!
社工们做的这些事情,看似平凡,却无比重要。
他们就像社会的黏合剂,把大家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又像温暖的春风,吹走人们心头的烦恼。
他们不就是我们身边最可爱的人吗?我觉得,我们都应该给社工们点个大大的赞,也应该向他们学习,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和温暖!难道不是吗?。
某社区社工委社会治理工作典型案例
某社区“社工委”社会治理工作典型案例----某社区“社工委”以“三力”为支撑,为社区治理注入“新血液”**街道**社区紧扣“支部引领、委员带领、全员参与”的思路,以提升服务水平、强化服务效能,拓宽服务平台为宗旨,以“三力”为支撑,着力在规范化建设、高效化运行、精细化服务等方面铆足劲、下功夫、抓突破,带动辖区居民广泛参与社会治理工作,不断增强基层治理服务效能,努力构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资源共享的“社工委”工作格局。
一、工作背景**街道**社区处于**矿山附近,**公路,属于重要的交通要道,但道路过于狭窄,运输拉煤车辆较多,经常出现车辆拥堵,容易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加之周围重点区域垃圾成堆,产生的生活垃圾和白色垃圾较多,气味难闻,周围环境卫生脏乱差,影响周围的的生活环境,辖区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居民群众反映强烈,甚至有些反感和不满情绪滋生,影响了辖区居民的生活稳定,迫切急需要集中整治、综合治理、强化管理。
二、典型做法一是坚持支部引领,增强社工委向心力。
为有效破解在环境整治方面存在的瓶颈难题,有效维护辖区居民的和谐稳定。
**社区支部一步壮大工作力量,凝聚共识,推行“党支部+社工委力量+辖区企业”三方联动的治理服务模式,向四周呈发散型的组织体系。
发挥社工委议事协商的功能作用,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活力共建、工作共担”原则,健全完善党建联系会议及“社工委”工作会议,集中商讨解决辖区环境整治等一系列关系辖区居民的难点和堵点问题,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实际情况,加强企业联动共商对策,企业主动派车*俩,对辖区周围的垃圾进行了清除,清除*吨,环境卫生得到了保洁。
“社工委”委员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当好环境整治的组织者、实施者,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彻底清扫卫生死角,铲除牛皮鲜小广告。
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通过微信群、展板条幅、发放资料、喇叭宣传、“敲门行动”等形式,大力普及宣传爱国卫生暨环境风貌整治活动,宣讲环境治理的重要意义和实施步骤,介绍生态维护和环境保护的相关卫生知识,提倡良好的文明新风,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保洁习惯,树立公共卫生意识,助力疫情防控工作稳步推进。
五社联动案例分享
五社联动案例分享一、案例背景服务对象,女,89岁,长期独自居住,因摔跤导致腿脚受伤,行动不便,平时无法外出;服务对象的儿子远在深圳,近几年因疫情原因,极少回来探望;女儿是医生,平时工作繁忙,也很少能前来探望服务对象;服务对象在本社区认识的朋友较少,认识的几个朋友也因行动不便等原因不常往来;社工在春节探访中接触到服务对象,了解到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与需求,服务对象对自己现在的生活情况感到无助和担忧,希望得到社工的帮助,社工及时介入,评估服务对象的需求,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
二、案例的预估分析1.服务对象的视力情况较差,无法观看书籍报纸以及使用手机微信APP等;服务对象摔跤后导致腿脚受伤,一直未痊愈,行动缓慢;服务对象的心理状况良好,在受伤以前经常外出社交,与朋友聊天,受伤后出门行动不便,便只能在家,偶尔打电话与朋友交流。
2.服务对象在居住地附近的亲戚朋友极少。
亲戚在外地的居多,本地的亲戚有弟弟、女儿和女婿,弟弟也80多岁,行动不方便;女儿女婿不住在附近,身体状况不佳,同时还要忙于工作,因此亲戚的见面频率较低。
服务对象朋友多在水果湖,本社区内熟悉的朋友较少。
3.服务对象的家庭成员及关系近的朋友与其日常接触较少,多通过电话进行联系;服务对象所在的社区有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党员志愿者资源丰富。
4.服务对象对自己的处境感到担心,因为长期一人居住在家,担心自己如果发生意外情况,无人能够及时出现为其提供帮助,或者自己在家中出现突发状况,无人知晓等问题。
三、服务计划(一)服务目标1.增强服务对象在社区中的支持网络;2.丰富服务对象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服务理论模式社会支持网络指的是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和服务、信息与新的社会接触。
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
个人所拥有的资源又可以分为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
个人资源包括个人的自我功能和应对能力,后者是指个人社会网络中的广度和网络中的人所能提供的社会支持功能的程度。
街道社工站项目典型案例扶危助老
街道社工站项目典型案例扶危助老O1.「项目背景」甲地街道共有13个社区,多数为老旧小区,人口多,老年人占比高。
根据项目需求,需要建立不少于100人的服务档案、开展20个个案和3个小组活动、组建2支志愿者团队和开展不少于8场社区融入、8场重点节日活动。
经与街道沟通项目需求量化指标,最终确定主要围绕老年群体开展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把老年人分为两部分,一是特殊困难群体,二是健康群体。
通过日常帮扶工作了解到,街域内70岁以上的困难老人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困难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严重,其身体衰弱、经济水平低下、生活保障支持系统欠缺、医疗卫生、心理状况得不到保障。
同时结合过往服务经验,选取原台账上40户服务对象作为项目的延续,以及新增70岁以上特殊困难群体75户,针对这115户进行了入户了解,最终确定服务103户,进行常态化入户走访、精神慰藉、底册更新、精准问需、定点帮扶等服务。
02.「案例内容」(一)案例概述:社工站通过充分发挥“五社联动”机制作用,在街道的协同下与街域内28家企事业单位和18支街道志愿服务队成立了“甲地街道为老志愿服务联盟”。
通过充分调动社会慈善资源、形成居民点单、社会组织与街道和社区共同审单、社工站派单,企业志愿服务团队接单的服务机制,为街域内老年人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二)案例做法:为帮助服务对象解决实际问题,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升精准服务效果。
第一、摸排调查,为困难老人建档,做到一户一档。
确立“一户一档、动态管理”的原则。
个人档案包含家庭成员信息,了解困难人群的赡养和帮助情况,绘制家庭谱系图了解其家庭系统状况以获得更精准的家庭支持系统相关信息、;对困难群体的身体状况进行分类,包含以往既有病史、手术史,治疗情况,按照帮扶方向,结合困难群体的需求分类,如法律援助、医疗卫生、便民服务、心理辅导、生活咨询这五大板块的内容,精准帮扶。
第二、精准问需,开展救助宣传,进行政策普及。
驻站社工经街道培训后,一同为有政策疑问的救助对象进行沟通和解答,帮助服务对象了解自身的相关权益,并对其他潜在的困难服务对象进行登记造册,实现动态化管理。
社区治理优秀案例范文(精选3篇)
社区治理优秀案例范文(精选3篇)案例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历的典型而有意义的事件陈述。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社区治理优秀案例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案例互动1:强旧社区照料服务计划迎寿里社区位于广州越秀区六榕街,其中老龄化问题突出,辖区内社区内60岁及以上长者超过1100名,占社区人口24%。
为此,六榕街东风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整合辖区内资源,推行“老有所依——弱老社区照顾服务计划”,从身、心、社、灵、境五方面进行协助管理,改善弱老长者的晚年生活质量。
三小实行策略根据社区照顾模式,本项目主要包括三大实施策略。
一就是“在社区照料”策略,通过入户拜访、会面等形式,综合评估社区长者的情况,并为社区群居、孤寡等特定长者创建个人档案,以满足用户社区长者的个性化市场需求。
二是“由社区照顾”策略为社区弱老重新建立支持网络。
项目通过前期宣传,顺利成立长者义工队,对接辖区内长者,构建“健老照顾弱老”义工服务链。
家综社工在生日会、园艺种植小组、健康讲座、社区游园会等活动中渗透居家安全、负面情绪支持、关注长者慢性疾病等内容,为社区长者提供资讯学习的机会,并倡议更多健老长者加入义工队。
三就是“为社区照料”策略协同社区资源提供更多各类服务。
项目社工成功链接多所医疗机构,提供更多老人痴呆检测,积极开展骨质疏松、白内障、心脑血管疾病等主题身心健康讲座等,以提升长者身体机能。
同时扩大至五金店、斋食堂、律师所等资源,健全社区助老网络,构成关怀、采纳、协作、共融的社区氛围。
家综社工通过对本社区长者的调查研究和在近两年服务中对长者的了解发现,辖区内有不少弱老长者,他们由于年老体弱、身体残疾或因急性、慢性疾病而导致生活无法自理、身体素质差、居家安全隐患大、消极情绪多等问题,再加上社会支持不足,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社区弱老长者的晚年生活质量。
因此,该项目参照社区照料模式,为辖区内身心健康及自理情况极差的强旧长者提供更多全方位帮助,另一方面针对辖区健康状况较好的健老群体,培育其服务社区的意识,以达至自我实现和再社会化。
有关社区社工委工作做法和基层治理成效等方面的经典案例的文章
有关社区社工委工作做法和基层治理成效等方面的经典案例的文章面对新形势下群众新期盼,曹家厅社区“社工委”按照“党工委引领、社会化共建、社区化共治、邻里式共享”的总体要求,着力扩大志愿服务覆盖面、拓宽党群沟通渠道、创新服务载体,将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创新社区治理的有效途径。
工作背景曹家厅社区面积598.98平方米,经过“亲民化改造”,努力实现了“办公空间最小化、服务功能最优化,居民空间最大化”,现已孵化12支的社区社会组织,根据不同类型相应成立了12支志愿服务队,在工作人员长期的专业培育、积极引导下,激发了大家的“主人翁意识”。
同时,市区两级驻守干部共51名,组建了驻守干部志愿服务队。
下一步“社工委”如何吸引更多的人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如何使现有志愿队伍更好地发挥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典型做法如何吸引更多的人加入社区志愿服务——“三换”“社工委”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约定志愿服务队的权利与义务。
一换:“用场地换服务”,社区经过“亲民化改造”,努力实现“办公空间最小化、服务功能最优化,居民空间最大化”,吸引更多人群加入志愿服务队到社区活动,用党群服务中心活动场地换取志愿服务队主动服务社区,有序开展法律咨询、义务巡查、学习教育、未成年服务、疫情防控等多方面志愿服务活动。
二换:“用资源换时间”,调动和应用辖区内的有效资源为志愿服务队服务,如场地、物资等,来换取其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时间,鼓励更多的人群成为社区治理志愿服务的有生力量。
三换:“用服务换服务”,即用社区和第三方为志愿服务队提供专业高效的培育和培训服务,提升志愿服务队服务社区的能力和水平,规范志愿服务队的管理与运行,换取志愿服务队服务社区的积极性、专业性。
如何使志愿服务队伍更好地发挥作用“上门式”服务:“社工委”委员带领志愿服务队通过上门走访的方式,宣传党的政策,做好疫情防控排摸工作,同时找准群众所思所想所急所盼,收集各方面工作的意见建议,并对特困户、空巢老人、低保户、残疾人等人群重点走访调查,建立需求台账。
街道社工站项目典型案例
街道社工站项目典型案例甲地街道社工站坚持“进家门、访民情、送服务”的宗旨,致力于打造以民政基本救助为基础、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具有甲地街域特色的“困难主动发现,救助高效便捷”的社会救助服务模式。
01.「项目介绍」甲地街道社工站项目主要以困难群体为目标人群,通过常规走访,了解家庭相关信息,做到动态管理,根据特殊困难群体的实际需求链接社会资源,做好延伸服务,通过5种志愿服务类型和3支志愿者队伍为特殊困难群众开展“主动发现+精准化帮扶”工作。
02.「人员介绍」甲地街道社工站由2名具有资质的专职社工组成,并且在扶危助困、兜底保障、入户探访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03.「入户探访方面」通过2名专职社工带领志愿者对特殊困难家庭以实地走访和电话访问的形式进行探访,形成了完善的入户探访流程。
1、了解情况。
通过与服务对象的深入交流,驻站社工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准确地掌握和判断特殊困难家庭的实际情况,从而更好地制定帮扶计划,帮助低保家庭解决实际问题;2、挖掘需求。
通过对特殊困难家庭的深入了解,挖掘出低保家庭的需求和问题,以志愿服务和志愿队伍两大体系为载体为困难群体链接资源,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帮助;3、反馈机制。
在探访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及时向街道、社区反馈,并形成机制。
4、建档立案。
按照一户一档的原则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底册信息及时进行更新,实现动态管理。
04.「服务对象分类定级及档案管理方面」社工站通过入户探访,对困难群体参照重病、重残、劳动能力等筛选标准,做到高危、重点、常规类家庭分类定级、进行差异化服务和管理。
并根据工作内容,形成按时向街道领导进行季度、中期、末期的工作汇报机制。
05.「个案管理方面」社工站以个案为中心,制定专门的个案计划,根据困难群众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量身定制解决方案,协助他们克服困难。
例:社工站在入户走访的过程中,接触了一户低保家庭,引起了社工的关注。
第一次入户探访过程中,在与案主聊天中发现对方情绪很不稳定,通过沟通了解到案主无业、文化水平低、身体不好,爱人不久前离世,女儿在寄宿高中就读,儿子小学在学,一家三口租房居住,与婆家、邻居基本不来往。
社工站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空巢老人
社工站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空巢老人一、背景介绍:服务对象张三阿姨,一位年近80周岁的空巢老人,自上海迁居至本地商品小区已有八年之久,办理了居住证。
尽管居住时间较长,张三阿姨却因商品小区的封闭性和独立性,难以融入当地社区,导致社交圈子狭窄,深感孤独。
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和老伴的健康状况逐渐衰退,心血管疾病、关节炎等老年疾病症状开始显现,引发了他们的焦虑和担忧。
此外,张三阿姨唯一的儿子在上海工作繁忙,无法提供足够的关心和照料,进一步加剧了她的孤独感和无助感。
二、需求分析预估:(一)问题分析:1.社区融入困难,缺乏社交活动:张三阿姨和她的老伴搬迁到甲地本地小区生活成为甲地镇新居民,由于生活在具有封闭且独立的商品小区,虽然已经居住了八年,但仍然难以融入当地社区,这导致了他们的社交圈非常有限,又没有亲朋好友在身边,他们经常感到孤单。
2.家庭陪伴缺失:由于儿子在上海工作繁忙,且未退休,每年能来看望的次数很有限,无法给予足够的关心和照料。
这使得服务对象张三阿姨和老伴在情感上缺乏支持,感到无助。
3.随年龄增长带来的健康忧虑:随着年龄的增长,张三阿姨和她的伴侣开始感受到生活能力的逐渐衰退,对于自身的健康状况也越发关注。
一些典型的老年疾病症状,如心血管疾病、关节炎等,开始显现,引发了他们的焦虑和担忧。
(二)需求分析:1.社交需求:服务对象张三阿姨需要参与社区活动,与周围的邻居建立联系和交流;创造机会与同龄人互动,建立朋辈支持体系,协助张三阿姨建立和扩大社交网络,减少孤独感,增强归属感。
2.心理需求:服务对象张三阿姨需要情感支持和倾听,以减轻的焦虑和孤独感。
同时需要增强自我效能感,提高应对老年生活挑战的信心。
3.健康需求:服务对象张三阿姨需要专业的健康咨询,了解如何预防和管理老年疾病,以及了解和获取适合老年人的健身活动和营养指导。
(三)理论支持:本案例主要以社会支持理论为指导,社会支持理论是心理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探讨了个体如何通过与他人建立和维持积极的社会关系,获得情绪、信息、物质以及实际援助等多方面的支持,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应对压力和适应生活挑战的能力。
上海 优秀 社会工作 服务案例
上海优秀社会工作服务案例近年来,上海市在社会工作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下面将介绍几个上海市优秀的社会工作服务案例。
首先,上海市推行的"五助一扶"社区志愿者服务模式,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全方位和多层次的社会服务。
根据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居民,志愿者服务团队提供人文关怀、法律援助、家政服务、健康咨询、社交活动等多样化服务。
例如,对于身体健康但需要陪伴的老人,志愿者会定期前往陪伴聊天;对于有法律问题的居民,志愿者会提供法律援助等。
这项服务模式促进了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提升了社区的凝聚力。
其次,上海市的"绿色保安"项目是一项旨在改善居民小区环境的服务项目。
该项目鼓励居民参与小区环境整治,由专业的保安人员担任指导员,引导居民进行分类垃圾处理、绿化美化等环保活动。
这项服务不仅提高了居民对居住环境的满意度,还为小区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再次,上海市的"阳光驿站"服务项目是为城市流动人口提供的社会工作服务。
通过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站,提供就业、教育、法律援助、医疗等多种服务,帮助流动人口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流动人口服务站提供创业培训和创业扶贫政策咨询,帮助流动人口融入当地社会,实现就业和创业。
这项服务为流动人口提供了便利,促进了他们的社会融入和发展。
最后,上海市在老年人服务方面也取得了重要成果。
城市中的养老院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多功能的社区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住房、医疗、康复、娱乐等全方位的社会服务。
例如,养老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老年人活动,包括文化活动、健康讲座、社交聚会等,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同时,养老院还为失能老人提供医疗护理和长期照顾服务,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上海市的社会工作服务案例展示了城市在社会工作领域的丰硕成果。
这些案例不仅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还促进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上海市在社会工作服务领域的成功经验,可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和启示。
2023年创新社会治理年度十佳案例
2023年创新社会治理年度十佳案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治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需求。
为了适应这一趋势,各地纷纷积极探索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
在2023年,一批优秀的社会治理案例涌现出来,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本文将介绍2023年创新社会治理年度十佳案例。
一、智能城市管理平台案例某市针对城市管理过程中信息不流通、效率低下等问题,研发了智能城市管理平台。
该平台整合了人脸识别、监控视频分析、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城市管理信息的共享和集中管理。
通过该平台,城市管理部门可以迅速了解城市各区域的交通、环境等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该案例在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社区治理多元化案例针对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某市积极推行社区多元化治理模式。
他们成立了社区理事会,并邀请了社区居民、社会组织代表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
通过多元参与的方式,社区居民的利益得到更好地保障,社区的治理也更加民主、透明。
该案例在加强社区居民参与感和社区治理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移动社会治理案例某地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智慧城市建设,推行了移动社会治理。
借助手机APP,市民可以方便地办理居民证、交通罚款等事务,还可以通过APP中的投诉平台反映问题。
该案例在提升市民服务便利性和社会管理效能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四、社会心理疏导案例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某市制定了社会心理疏导计划,通过建立心理咨询热线、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方式,为市民提供心理咨询和帮助。
该案例在促进社会心理健康和减少心理危机事件发生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五、垃圾分类案例某市积极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并借助技术手段加强垃圾分类的监管。
他们采用垃圾桶智能感知系统,实时监测垃圾桶的填充情况,并提供垃圾分类的指导。
该案例在改善环境质量和提高居民环保意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六、网络社会治理案例某地建立了网络社会治理机制,加强了对网络空间的管理和维护。
案例4深圳NGO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模式
位 的 方 式 成 功 启 动试 点 之 后 深 圳 开 始 探 索 以购 买 服 务 项 日的方式进 一 步 推 进 社 会 工 作 其
主 要 措 施 包 括 . 向社 会 组 织购 买 服 务 项 目时 配 置 社 工 & 接 受社 会 组 织 中请 资助 其 开 发 服 务项
,
目
“
,
并为之 配 置 社工 & 为 一 些 成 熟项 目配 置 社 工
。 ,
,
!
万 元 培养 方 式包括 主 题 讲座
,
,
、
小 组工 作培训和 到 香港 实 习 等 此 外 还根 据 见 习 督导和 督导助 理 的 个性特 点 成 长计 划
”,
制定 个人
,
“
有针 对 性 地培 养本 土 督导 人 才
。 ,
。
!∀∀ #
年
− 月
,
深 圳 开 始 设置 督导助 理
。
!∀ %
深圳 主 要通 过 两 种 方式 购 买 编制 外 社 工 的 服务 . 一 是根 据 服 务 对 象 或 用 人单 位 的 性质 量和 服 务 要 求确 定 社 工 岗位
,
/
,
。
、
服务
,
按 照 一 定 价格 向社工 机 构购 买 服 务 & 二 是 将 公共 服 务整 合成 为
,
。
项 目 并 在 项 目中设 置 社 」. 岗位 政府 在 向社 会 组 织购 买 公 共 服 务 的 同 时 也 购 买 了 社 工 服 务 (四 )在 社 区 内实施 社 工 购 买 制 度
截止 到 ! ∀ ∀ % 年
,
通 过 社 工 职业 资格 考 试 的 已 达
五社联动典型案例
五社联动典型案例在咱们城市的角落里,有这么一个老旧小区,就叫阳光小区吧。
这个小区啊,那可是问题一箩筐。
一、社区的困境。
小区里的房子都是几十年前的老建筑了,墙皮脱落得像得了皮肤病似的。
公共设施呢,那更是惨不忍睹,健身器材缺胳膊少腿,路灯就像得了近视眼,模模糊糊的。
而且居民之间关系也比较淡漠,大家都各过各的,对小区的事儿就像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二、五社联动的介入。
1. 社区居委会。
居委会的李大妈那可是个热心肠。
她首先站了出来,把小区里的党员、楼长都召集起来开了个会,就像吹响了战斗的号角。
李大妈说:“咱们这小区再这么下去可不行啦,得想办法改变。
”然后居委会就开始对小区的问题进行详细的摸底调查,把问题一条一条地列出来,就像医生给病人写病历一样。
2. 社会组织。
这时候,一个名叫“美好家园”的社会组织听到了阳光小区的情况,主动跑来帮忙。
这个组织里有一群年轻的设计师和规划师,他们就像一群魔法师。
他们根据小区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套改造方案。
比如说,把小区里那块杂草丛生的荒地改造成一个漂亮的小花园,里面种上各种各样的花花草草,还设置了一些可爱的小动物造型的长椅。
3. 社会工作者。
社工小王也加入了进来。
小王就像一个知心大姐姐,她挨家挨户地去走访居民,了解大家的想法和需求。
有一户居民张大爷一开始对小区改造很不看好,觉得这都是做做样子。
小王就经常去张大爷家陪他聊天,给他讲改造后的美好愿景,慢慢地,张大爷的态度就转变了。
而且小王还组织了很多社区活动,像亲子绘画比赛,让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在小区的墙上画一些充满童趣的画,这一下就拉近了居民之间的关系。
4. 社区志愿者。
小区里的志愿者队伍也壮大起来了。
有退休的刘大爷,他以前是个电工,就主动承担起维修小区路灯的任务。
还有一群小学生志愿者,在放学后跟着大人一起清理小区的卫生死角。
这些志愿者就像一群小蜜蜂,在小区里忙忙碌碌,给小区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5. 社会慈善资源。
当地的一家企业听说了阳光小区的改造计划,慷慨解囊。
全国社会工作和社会治理创新案例
全国社会工作和社会治理创新案例一、“小巷管家”——社区微治理的北京样本。
在北京的一些老胡同里,出现了一群特别的人,他们被称为“小巷管家”。
这些人可都是社区里的热心肠,就像胡同里的“守护神”一样。
以前啊,胡同里的环境问题可不少,垃圾乱堆、小广告乱贴,邻里之间偶尔还会因为一些小事闹矛盾。
这时候,“小巷管家”就闪亮登场了。
他们每天在胡同里溜达,眼睛就像扫描仪一样,看到垃圾就捡起来,发现小广告就清理掉。
而且,他们还特别擅长调解邻里纠纷。
就说胡同里的老张和老李因为门口那块小空地的使用吵起来了,“小巷管家”老王过来,几句话就说得两人心服口服,最后还商量着一起在那块空地上种点花呢。
“小巷管家”的模式创新就在于它充分发动了社区居民自己来管理自己的社区。
这些管家们都是从居民里选拔出来的,他们最了解胡同里的情况,也最知道居民们的需求。
而且,他们还不需要政府投入太多的资金,主要靠的就是大家的热情和责任感。
这就像给社区治理注入了一股来自民间的活力源泉,让老胡同重新焕发出了生机。
二、深圳的“社区基金会”——汇聚多元力量。
深圳这个充满创新活力的城市,在社会治理方面也有一手。
他们搞出了社区基金会这个新鲜玩意儿。
想象一下,社区里有各种各样的需求,有的地方想建个小公园给孩子们玩耍,有的老人希望能有更多的文化活动。
可是钱从哪来呢?这时候社区基金会就发挥作用了。
它就像一个社区的“钱袋子”,不过这个“钱袋子”的钱可不是政府全包了,而是来自各个方面。
有社区里的企业捐赠,这些企业觉得自己在社区里发展,也应该为社区做点贡献;还有一些热心居民,他们虽然捐的钱可能不多,但是每一分都代表着对社区的热爱。
比如说,有个社区里的企业老板,小时候在这个社区长大,看到社区里的孩子没什么好的活动场地,就通过社区基金会捐了一笔钱,专门用来修建儿童游乐设施。
社区基金会收到钱后,还会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
他们会组织居民一起商量怎么用这笔钱,让大家都有参与感。
这样一来,社区里的资源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大家不再是等着政府来解决所有问题,而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让社区变得更加美好。
街道社工站项目典型案例社区治理
街道社工站项目典型案例社区治理O1.「案例背景」在当前基层治理实践中,政府、社区、社会组织、企业、居民群众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成为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受”社区治理共同体的题中之义。
在具体的社区治理中,作为社会组织重要元素的社会工作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政府的领导与社会工作的相遇有着更加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意义。
02.「蓄力待发」I .1目标设定:为了健全居委会组织体系,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夯实基层治理,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根据市、区有关文件精神,结合项目目标,社工站驻站之初即对街域11个社区进行了下属委员会专题调研,并制定了推进试点社区下属委员会的健全优化的工作计划。
2023年1月,甲地区民政局召集乙地街道社工站参加居委会下属委员会建设专题研讨会。
结合甲地区民政局相关通知精神,社工站再次明确了此项工作的目标为协助街道和社区改善下属委员会的组织能力、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居民参与度和满意度。
II 2梳理框架:通过前期调研,社工站撰写了专项调研报告,并建议社区从健全优化下属委员会组织结构着手,明确各个下属委员会的职责和权责,明晰责任分工和隶属关系,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并设计了组织架构图和任务清单。
III 3挖掘骨干:重新梳理组织框架后,我们发现下属委员会如果想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吐故纳新,吸收有意愿、有精力、有能力的居民加入进来。
为此社工站运用社会实务的方法重点寻找、挖掘以下各类人才,作为储备社区骨干。
第一,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
社工站通过访谈、调研、组织会议、开展睦邻活动等方式,与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建立起专业联系,充分了解他们的兴趣、技能以及他们对社区问题的看法和参与社区治理的意愿。
第二,社区党员。
社工以核酸筛查、党组织会议等契机广泛招募党员志愿者。
充分调动退休党员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发掘在职党员的行业优势和自身专长,引导其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参与社区事务。
第三,热心居民。
驻站社工通过调研、走访、座谈、组织睦邻活动等形式挖掘有能力、有意愿的居民参与社区活动,并逐步引导他们成为社区治理的积极参与者。
街道社工站项目典型案例关注一老一小
街道社工站项目典型案例关注一老一小一、项目背景:为贯彻落实民政部关于“推进五社联动,关爱一老一小”的重要指示,甲地街道社工站自建站以来,以实际调研为基础,了解到社区内志愿者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一老一小的精神文化生活在社区内有待提高,社区困难群众的社区支持体系有待完善。
为此,甲地街道社工站通过“五社联动”专业方法,发动有技能的社区居民成为志愿者,通过“微关爱”项目对社区困难群众进行帮扶;通过“微讲堂”项目对社区一老一小开展社区教育;通过“微家园”项目开展文娱活动、志愿者表彰,提高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荣誉感。
二、案例内容:(一)案例概述:甲地街道社工站运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以“五社联动”为抓手,通过入户走访、实际调研、信息发布、资源开发、资源链接、引导更多的社区居民成为志愿者,参与到“微关爱”“微讲堂”志愿服务当中,开展入户帮扶、邻里互助、手机课堂、知识讲座、社区课堂、文化体验等志愿服务,持续营造出互帮互助、和谐美好的社区氛围。
(二)专业做法:1、需求调研为服务定方向,发动志愿者。
社工站驻站社工入驻后,首先针对街道、试点社区、试点社区志愿者骨干、试点社区居民四方进行需求调研,充分了解四方的需求;同时社工站在社区通过开展活动、入户走访、多媒体等手段广泛宣传社工站的职能定位,发布志愿服务活动通知,广泛招募志愿者。
2、“微关爱”为困弱群体赋能增权。
甲地街道社工站通过实地走访,确定了8位个案服务对象,其中5位为困难老年人,3位困境儿童。
社工站通过链接社会慈善资源,为8位个案服务对象捐赠了生活必需品。
同时以强化社会支持网络为最终目的,利用多种资源为服务对象增能,切实提高服务对象的生活水平,提高服务对象利用社会资源的能力。
根据入户问需,社工站为困难老年人制定了一系列帮扶手段。
例如:在个案服务过程中,社工通过走访社区居委会,了解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的支持内容和相应要求。
社区居委会主任承诺日后有需要了解政策、申请低保等方面的需求,可以直接联系社区;针对独居高龄老人在家不安全的情况下,社工站积极发展邻里互助,发动一两个邻居成为社工站的志愿者,每天进出时顺便看望一下老人,起到一个遇到紧急情况及时报备的作用;对于独居高龄老年人的居家安全问题,社工站利用社会慈善资源为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对于老年人健康问题,社工站积极链接社会资源,与眼科医院大夫一同入户为困难老年人进行白内障眼部筛查,链接老百姓大药房定期为老年人进行基础的身体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工站所站联动治理优秀案例
摘要:
一、社工站与五社联动治理的背景和意义
二、中山门街道社工站项目典型案例
三、城东街道社工站建设优秀案例
四、社工站在社区工作中的优势和挑战
五、未来社工站建设的发展方向和建议
正文:
一、社工站与五社联动治理的背景和意义
社工站作为社会工作服务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社会服务、推动社区治理创新的重要职责。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发展,五社联动(即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区居民和社会慈善资源)作为一种有效的社区治理方式,逐渐受到各地政府和社会组织的重视。
社工站与五社联动治理相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形成社区治理的合力,提高社区治理效能。
二、中山门街道社工站项目典型案例
中山门社工站自2022 年11 月建站以来,通过社区间访谈、入户慰问、开展社区公益服务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居民需求。
在整合社区内原有志愿服务力量的基础上,培育引导参与社区治理意愿强烈的居民志愿者,结合中山门街道团结、友爱、互助、和睦的街域特色,组建属地社区社会组织。
同时,充分发挥五社联动机制下社会组织枢纽作用,对外引进属地爱心企业,联动社会
组织、积累社会慈善资源,争取更多社会资源进行社区治理和公益服务。
三、城东街道社工站建设优秀案例
城东街道社工站在建设过程中,注重顶层设计,推动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在民政部召开加强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以来,全国各地掀起了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热潮,形成了推进社工站的不同模式。
城东街道社工站以“五社联动”为抓手,营造微治理生态圈,取得了显著成效。
四、社工站在社区工作中的优势和挑战
社工站在社区工作中具有专业性强、服务针对性高、资源整合能力强等优势,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精准、专业的服务,提高社区治理水平。
然而,社工站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定的挑战,如社工专业人才短缺、资源投入不足、社工站建设模式单一等问题,需要相关部门给予关注和支持。
五、未来社工站建设的发展方向和建议
针对社工站建设中的问题和挑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动社工站建设:
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将社工站建设纳入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社工站在社区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加强社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社工站的专业服务能力,吸引更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投身社工站建设。
3.拓展社工站建设模式,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情况,探索符合当地特色的社工站建设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