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教学设计
[趵突泉教案及反思]趵突泉教案
![[趵突泉教案及反思]趵突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3bf408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6a.png)
[趵突泉教案及反思] 趵突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趵突泉》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掌握趵突泉的位置、特点及历史背景;学习生词、短语和句型;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对趵突泉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趵突泉的相关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体会作者对趵突泉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趵突泉的特点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难点: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趵突泉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圈出生词和短语。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分析课文结构,解答学生疑问。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一句话,讲解比喻的修辞手法。
如:“泉水从地下涌出,像一串串珍珠。
”5. 随堂练习:学生仿写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六、板书设计1. 趵突泉2. 主要内容:课文结构、趵突泉特点、作者赞美之情3. 修辞手法:比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赞美趵突泉。
2. 答案示例:趵突泉的泉水清澈见底,像一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绿意盎然的大地上,令人陶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学生对趵突泉有了深入的了解,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课堂讲解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课后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趵突泉的实景,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收集关于趵突泉的民间传说和诗歌,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趵突泉教案修改版(五篇)
![趵突泉教案修改版(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c2317fcc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35.png)
趵突泉教案修改版(五篇)第一篇:趵突泉教案修改版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山东济南去看看…… 出示“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今天,我们就跟随老舍先生一起去领略趵突泉的神韵所在。
生朗读,指导朗读“趵”。
解释“趵”:跳跃;[水] 往上涌二、自读预习整体感知请同学们翻开课本,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既然济南有三大名胜,作者为什么单讲趵突泉?(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
)他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趵突泉的?(大泉和小泉)检查字词:昼夜(zhou)疲乏(fa)水藻(zao)攒得整齐(cuan)三、片段选读交流美感师:趵突泉原来这么美,让我们先来看看大泉,你从哪儿感受到美呢?请大家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用横线划出你觉得美的句子,并写下你的感受。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下列语句:(1)出示句子“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
” 解释“昼夜”、“翻滚”(“翻滚”可以用手势代替。
)“一年四季,昼夜不停”指大泉永远不停的翻滚。
读出大泉的持久和持续不断。
指导读个别指名读创设情景读:当我们站在翻滚的大泉旁的优雅别致的小亭中,你看到的是:“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
”(2)出示句子:“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1).理解“冒”的意思师:“冒”是什么意思?用你自己的话说说。
生回答指可能:往上窜翻滚跳跃奔腾钻 2)为什么作者连用三个“冒”?师:为什么作者连用三个“冒”?不急着说,把这一段好好读一读,呆会儿我们来交流各自的想法。
(学生讨论后出现多种说法。
)生可能回答如下:生1:作者用了三个“冒”,还让人感觉泉水冒得时间很长很长。
师:读这段文字,你还可以从哪里感受到趵突泉冒得时间已经很长?生: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趵突泉冒得时间已经很长:“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
2024年《趵突泉》教案设计(精选
![2024年《趵突泉》教案设计(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31566d78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9d.png)
2024年《趵突泉》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趵突泉》一文。
具体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课文结构分析、作者背景了解以及趵突泉的自然特点与历史价值。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了解趵突泉的自然特点及历史价值。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等方式,提取关键信息,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景观的热爱,增强对祖国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结构的分析,趵突泉自然特点及历史价值的理解。
2.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朗读与赏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字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趵突泉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趵突泉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教师巡回指导。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做好笔记,加强记忆。
4. 课文结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趵突泉的自然特点及历史价值。
5. 例题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分析其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6. 随堂练习:设计填空、问答等形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趵突泉的历史价值,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趵突泉》2. 生字词:见课件3. 课文结构:总分总4. 趵突泉自然特点:泉水清澈、泉眼众多、景色优美5. 趵突泉历史价值:见课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趵突泉的短文。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写趵突泉的文章,深入了解趵突泉的历史文化。
组织课外活动,实地参观趵突泉,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课文结构的分析,趵突泉自然特点及历史价值的理解。
2024年趵突泉优秀教案设计及反思(精选
![2024年趵突泉优秀教案设计及反思(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e33f7986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25.png)
2024年趵突泉优秀教案设计及反思(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泉水之旅》教材第二章“趵突泉的秘密”,详细内容包括趵突泉的形成原理、泉水特点、周边生态环境及文化意义。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趵突泉这一独特的自然景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趵突泉的形成原理,了解其泉水特点及文化意义。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趵突泉的形成原理及其泉水特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挂图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趵突泉的美景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讲解趵突泉的形成原理、泉水特点、周边生态环境及文化意义。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讨论如何保护趵突泉这一自然景观。
4. 例题讲解:分析趵突泉的形成原因,讲解泉水特点的相关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趵突泉的结构示意图,加深对趵突泉形成原理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趵突泉的秘密2. 内容:趵突泉的形成原理泉水特点周边生态环境文化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如何保护趵突泉这一自然景观。
2. 答案要点:增强环保意识,不乱丢垃圾;合理规划旅游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加强水质监测,确保泉水质量;保护周边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趵突泉的形成原理、泉水特点等,使学生对趵突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反思如下:1.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课堂互动性。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实地考察趵突泉,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3. 加强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趵突泉教学设计(优秀6篇)
![趵突泉教学设计(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00bb1e00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63.png)
趵突泉教学设计(优秀6篇)《趵突泉》教案设计篇一一、整体感知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趵突泉》。
《趵突泉》的作者是老舍。
我们学过老舍先生的一篇文章——《猫》。
(幻灯片出示《猫》的内容结构图,教师示范大声读《猫》的内容结构图)师:下面请你们把预习作业纸拿出来,大声读一读《趵突泉》的内容结构图。
(先请学生练读,再指名学生读)二、感受大泉师:那我们先去欣赏大泉。
请大家先读读描写大泉的这段话,感受一下大泉的与众不同之处。
师:通过老舍先生写的这段文字,你觉得趵突泉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生:它不停地翻滚。
生:它不停的在冒。
1.注意“冒”的字形师:这个“冒”字很特别,上面是个“冒”字头,和“日”不同的是它要写得扁扁的,和“曰”不同的是它中间一横和封口的这一横既不挨着左边一竖,也不挨着右边的横折。
请大家把这个字写3遍。
2.理解“冒”的意思师:“冒”是什么意思?用你自己的话说说。
生:往上窜。
生:翻滚。
生:跳跃。
生:奔腾。
生:钻3.主干问题:为什么作者连用三个“冒”?师:为什么作者连用三个“冒”?不急着说,把这一段好好读一读,呆会儿我们来交流各自的想法。
(学生讨论后出现多种说法。
)生1:因为趵突泉的大泉有三个泉眼,所以作者用了三个“冒”。
生2:作者用了三个“冒”,还让人感觉泉水冒得时间很长很长。
生3:作者用了三个“冒”,让人感觉泉水不断往上冒,冒得很高。
生4:我感觉这里用三个“冒”,配合前面的三个“永远”,读起来很舒服,很有节奏感。
生5:用了三个“冒”,让人感觉到这泉水很有活力。
4.对学生的看法梳理、引导、点拨、甄别。
(1)幽默地反问,提醒学生再斟酌自己的观点。
生1:因为趵突泉的大泉有三个泉眼,所以作者用了三个“冒”。
师:(指图)一个泉眼一个“冒”,三个泉眼三个“冒”,冒,冒,冒。
(笑)那如果有五个泉眼呢?那就用五个“冒”?冒,冒,冒,冒,冒?(大笑)八个泉呢?所以,你的说法乍一听挺有道理,仔细一想,有点牵强。
师:不过,你提醒了大家趵突泉一个重要的独一无二的特点,就是有三个泉同时在冒。
《趵突泉》教案优秀
![《趵突泉》教案优秀](https://img.taocdn.com/s3/m/01e8f34b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27.png)
《趵突泉》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趵突泉》,主要围绕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进行深入学习。
内容包括:趵突泉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泉水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民间传说。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趵突泉的相关知识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趵突泉的特点及其民间传说。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动描绘和民间传说的寓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学习笔记、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趵突泉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趵突泉的美景,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了解趵突泉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泉水特点等。
3. 课堂讲解:针对课文内容,教师进行详细讲解,突出重点、难点。
4. 例题讲解:讲解课文中的精彩描绘,如“泉水清澈见底,水草丰茂,游鱼嬉戏”等,分析其表现手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趵突泉的民间传说进行复述。
6.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其他名胜古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趵突泉》2. 内容:地理位置:山东省济南市历史背景:被誉为“天下第一泉”泉水特点:清澈、丰茂、游鱼嬉戏民间传说:趵突泉的来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趵突泉的特点。
(2)结合课文,谈谈你对民间传说的理解。
2. 答案:(1)趵突泉位于山东省济南市,被誉为“天下第一泉”。
泉水清澈见底,水草丰茂,游鱼嬉戏。
(2)民间传说寓意着人们对趵突泉的喜爱和敬仰,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了趵突泉的美景,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关注这部分学生。
《趵突泉》教案
![《趵突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5bacf359eef8c75ebfb32d.png)
《趵突泉》教案实用的《趵突泉》教案3篇《趵突泉》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理解趵突泉溪水、大泉和小泉的特点,了解趵突泉的美姿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学习方法、习惯目标:1、学会运用“读文章,想画面”的方法,想象出溪水、大泉、小泉的形象2、学习作者细致描绘,抒发感受的方法,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人文教育目标:受到热爱大自然的熏陶,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二、教学重点1、通过合作和朗读感悟,想象出大、小泉眼的样子和特点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感受理解想象大泉和小泉涌出的水各有什么特点四、教学策略欣赏、品读、想象五、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材料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老师要出一些题考考大家,有没有信心把它做对?第一题:知道山东的省会在哪的请举手?你是如何知道的?(指名学生回答)师:对,在济南。
在济南每年都会有无数的中外游客蜂拥而至,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知道的请举手。
(生自由发言)师: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几幅图片,相信在看了之后,你们心里的谜团肯定会一个个解开的。
(播放大明胡、千佛山、趵突泉图片)2、看完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想?师:对,正是因为济南美,正是因为济南有这么多的游览胜地,所以才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特别是这趵突泉,连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在游览完了之后,都被它的美丽景色所倾倒,于是写下了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课文――趵突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a)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一些什么问题?(生自由发言)板书学生提出的的部分问题。
b) 师:爱提问题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要把它坚持下去。
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自己所提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下课文。
(生自由读课文)c) 解决学生提出的较简单的问题。
d) 师:好,读完了课文,谁能用“趵突泉真……”来描述自己读完之后的感受?(生自由发言)e) 师:美丽、有趣、壮观的趵突泉,那就让我们赶紧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课文,去细细品味一下吧!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024年[趵突泉教案及反思]趵突泉教案
![2024年[趵突泉教案及反思]趵突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280849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84.png)
2024年[趵突泉教案及反思] 趵突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然奇观》章节,详细内容为《趵突泉》一文。
文章通过对趵突泉的描绘,展现了我国山东省济南市这一独特自然景观的神奇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趵突泉的基本情况,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描写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中对于趵突泉的描绘手法和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趵突泉的自然景观特点及其在我国自然奇观中的地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文、笔记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趵突泉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这一自然景观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趵突泉的基本情况,圈画出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精彩句子。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文章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趵突泉的自然景观特点及描绘手法。
4.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趵突泉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趵突泉的魅力。
5. 例题讲解:针对文章中的难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课堂练习,巩固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趵突泉简介2. 自然景观特点水质清澈水量丰富水色碧绿3. 描绘手法比喻拟人对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描绘手法,以“趵突泉”为题材,写一篇短文。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趵突泉的自然景观特点和描绘手法。
但在课堂教学中,对于部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关注不够,今后教学中需加强分层教学。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趵突泉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组织学生参观趵突泉,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2021年精选《趵突泉》教案4篇
![2021年精选《趵突泉》教案4篇](https://img.taocdn.com/s3/m/5ff3a60cfab069dc51220191.png)
2021年精选《趵突泉》教案4篇《趵突泉》教案篇1一、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的突泉的美丽,感受大自然的伟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和细致描绘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
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妩媚”晶莹”“摇曳”“不知疲倦”“五光十色”等词词。
能用“那么……那么…···”“好像……似的”造句。
4.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二、教学回点1、课文中描写大小泉景色的部分,即课文3、4两个自然段2.细致观察与描写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或幻灯,有条件的准备相关录相带。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出示挂图,揭示课题1、同学们见过泉水吗?是哪几的泉水?能说说你所见到的泉水的样子吗?2、你们听过趵突泉吗?请同学们看图,这就是历史悠久、闻名于世的山东济南的趵突泉。
二、简介趵突泉趵突泉在山东省会济甫市旧城区西门官侧,面积约3公顷,包括周围的金钱泉、柳絮泉、漱玉泉等16个泉口和几处古建筑,现统称为的突泉公园,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助突泉泉他长约30米,宽约20米,成长方形。
池内有五股泉水,涌量每钞钟可达16立方米。
泉水高高涌起,可高达半尺多,2400多年前,我国史书上就有关于它的记载。
三、范读课文1、下面请同学们看看图听老师把课文朗读一遍。
2、看了图,听老师读了课文,你们觉得趵突泉怎么样?四、读通课文,指导分段1、学习生字。
2、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将字音读准,将课文读通。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想想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4、课文中具体写趵突泉的美丽景色的是哪几个自然段?课文可以分为几段?讨论归纳。
五、教学第一段齐读,说说现在单讲的突泉”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点出课题,引起下文)六、教学第二段1.指名读,想想这是写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在西门外的桥上看到一溪活水,)2、“活水”是指怎样的水?(有源头而常流动的水)作者看到的是怎样的一溪活水?(清浅、鲜洁)”鲜洁”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形容泉水清洁、清澈、明亮)3、“妩媚”是什么意思?(指姿态美好可爱)作者为什么说“假如没有助突泉,济南会失去一半的妩媚”代作者既强调了胸突泉在济南美景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又将人们的思绪带入了令人神往的境界之中,)4、齐读第二段。
趵突泉教学设计优秀6篇
![趵突泉教学设计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bd288bc1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d0.png)
趵突泉教学设计优秀6篇《趵突泉》教案设计篇一教学要求:思想品德要求:仔细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济南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知识要求:学习生字、新词;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描写事物特点的方法,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要求:想像文字所描写的画面;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重点难点:了解大泉、小泉的位置和特点,想像文章所描绘的画面,学校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的描述方法;图文对照,通过看图,加深对描写大泉和小泉的重点句子的理解,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的语言把事物的特点写清的;训练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展开想像,仔细体会写联想和感受那些句子的意思。
教具准备:课件、挂图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知道山东济南的别称是什么吗?(泉城)为什么会有这个别称?2、学生介绍收集到的关于材料。
3、老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适当给予补充。
二、看图想像1、请同学们自己看图(出示投影),你打算按什么顺序观察图画?2、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适当给予提示,鼓励观察方法的多样性。
3、老师在肯定观察顺序的基础上点拨:观察时除了注意观察顺序外还要注意什么?4、学生根据刚才的讨论结果自己先仔细观察图画,小声说说观察所得。
5、学生汇报观察情况。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检查学习情况。
(度字音,辨字形)3、再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全班讨论,共同学习词语。
4、逐段读课文,理清各段的内容四、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读第一段,把句子换个说法。
2、学习第二段a、这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b、“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
”这句话说明什么?c、练习朗读读出语气第二课时一、投影出示“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
”这句话强调了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引导抓关键词进行体会:定会、一半的美二、学习第三自然段,让我们一起游览趵突泉,看看它到底是怎么美。
趵突泉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趵突泉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2695c2a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6a.png)
趵突泉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趵突泉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朗读,体会大泉、小泉的美以及泉水在济南的重要性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水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体会大泉小泉的特点2、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之情[教学过程]一、导入1、板书:泉你们知道哪些泉?它是怎么样的?用一句话简单说一说2、刚才所说的这些泉都非常独特,今天我们要一起去认识一位“泉中之王”趵突泉(板书)谁认识它?念念它的名字齐读趵突泉是一种怎样的泉啊?趵——跳跃3、这“泉中之王”住在哪儿,你知道吗?出示: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并称为济南的三大名胜。
4、这趵突泉到底有什么独特的魅力呢?让我们赶紧到课文中一睹为快吧。
二、初读感知1、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画出描写泉水的词语2、交流:这是一眼的泉。
3、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文中也有一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它的赞美出示: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
三、品读,感受大泉之活力1、默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让你感受到美的句子、词语2、交流反馈①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
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便觉得自然伟大,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
a.哪些词让你觉得美?(翻滚)你还见过什么东西翻滚?像什么?(沸腾的水)b.昼夜不停、一年四季谁来说说什么是昼夜不停?能用你自己话说说吗?用文中的一个词就是“永远”。
c.指导朗读②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好象永远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a.从这句话看出大泉有什么特点?(活泼、纯洁、鲜明)b.从哪个字感受到它在“跳”?(冒)指导书写给它换个字?(钻、探、伸……)解释“疲乏”你感受到什么?c.师生合作朗读四、品度第四段,体会小泉之有趣过渡:三个大泉是那么的活泼,旁边的小泉又是怎样的呢?默读第四段,找到小泉的特点。
1、交流①小泉的特点:有趣②有的……有的……有的……有的a.把你能看到小泉在“跳舞”的词画出来(吐、走、摇动、挤)b.你好象看到了什么?c.补充有的……后面的内容d.用一个词来形容小泉们跳舞的情景(姿态不一)e.作者用的是什么方法?(拟人、比喻、排比)f.指导朗读五、课外拓展从老舍先生优美的字里行间我们就已经感受到大泉的活力、小泉的有趣了,现在想亲眼见识一下这位“泉中之王”吗?1、播放图片、简介2、总结: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这“泉中之王”梦幻般的美景已经深深印在我们脑海中了,但愿以后能有机会身临其境去和它做个亲密接触。
2024年《趵突泉》教案设计(精选
![2024年《趵突泉》教案设计(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602bde22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0f.png)
2024年《趵突泉》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趵突泉》,教学具体内容为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详细内容包括:趵突泉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泉水特点及与之相关的民间传说。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趵突泉的基本情况,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趵突泉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第三自然段对趵突泉泉水特点的描绘。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趵突泉的历史背景及民间传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字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图片展示趵突泉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
(2)邀请学生分享课前搜集到的关于趵突泉的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查字典理解。
(2)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述了趵突泉的哪些方面内容。
3. 合作交流(1)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主学习成果。
4. 例题讲解(1)趵突泉的泉水有哪些特点?(2)作者是如何描绘这些特点的?5.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段描绘趵突泉泉水的文字。
6. 课堂小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
(2)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趵突泉的画。
(3)写一篇关于趵突泉的短文,不少于200字。
2. 答案:(1)略。
(2)略。
趵突泉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名泉之一。
泉水清澈见底,泉眼众多,涌泉如趵突,故名趵突泉。
传说古时有一位名叫鲍叔牙的勇士,为救百姓,在此处刺破龙脉,使泉水喷涌而出。
趵突泉的泉水甘甜可口,被誉为“天下第一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使学生对趵突泉有了全面的了解。
2024年[趵突泉教案及反思]趵突泉教案
![2024年[趵突泉教案及反思]趵突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69984a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fe.png)
2024年[趵突泉教案及反思] 趵突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泉水的故事》教材第二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济南趵突泉的历史、地理特点以及泉水文化进行讲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趵突泉的成因、泉水特点以及在我国泉水景观中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趵突泉的地理位置、成因及其泉水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泉水文化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趵突泉的成因及泉水特点。
教学重点:趵突泉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在泉水景观中的地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实物模型。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趵突泉的美景图片,引发学生对趵突泉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讲解:详细介绍趵突泉的地理位置、成因、泉水特点,以及趵突泉的历史文化内涵。
3.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趵突泉景区的实景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趵突泉的美景。
4. 例题讲解:以“分析趵突泉泉水清澈的原因”为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绘制趵突泉地理位置示意图,并标注成因和泉水特点。
六、板书设计1. 趵突泉2. 内容:地理位置:山东省济南市成因:地下水沿着断层破碎带上升至地面泉水特点:清澈、甘甜、恒温历史文化: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有“天下第一泉”的美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趵突泉的地理位置、成因及泉水特点。
(2)谈谈你对趵突泉泉水文化的理解。
2. 答案:(1)趵突泉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成因是地下水沿着断层破碎带上升至地面,泉水特点为清澈、甘甜、恒温。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环节,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趵突泉的相关知识。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课后可布置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趵突泉的历史文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024年《趵突泉》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趵突泉》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5a6ff49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19.png)
2024年《趵突泉》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趵突泉》,主要围绕课文第一至第四自然段进行教学。
内容包括趵突泉的位置、历史背景、泉水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民间传说。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趵突泉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泉水特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运用关键词、关键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趵突泉的美丽景色,激发对大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趵突泉泉水的特点,如“泉眼”、“泉涌”、“清澈见底”等。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体会趵突泉的美丽景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趵突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我国著名的趵突泉,今天我们要去领略一下它的美丽景色。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趵突泉有什么特点?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描述趵突泉的?”3. 合作探究: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自主学习成果,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5.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描述为例,讲解如何运用关键词、关键句理解课文。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描述,用关键词、关键句进行填空练习。
7. 朗读课文: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趵突泉的美丽景色。
六、板书设计1. 《趵突泉》2. 内容:(1)地理位置:济南(2)泉水特点:泉眼、泉涌、清澈见底(3)民间传说:龙女、仙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趵突泉的美丽景色。
2. 答案:例文:“趵突泉位于济南,泉水清澈见底,泉眼汩汩涌动,仿佛一群嬉戏的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动。
趵突泉教学设计10篇
![趵突泉教学设计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4626a5559b6648d7c0c7462d.png)
趵突泉教学设计10篇趵突泉教学设计趵突泉教学设计(一):趵突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透过朗读来理解课文,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述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潜力和理解、表达潜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大泉、小泉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述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风景优美,景点枚不胜数,就像天上的繁星,而山东济南的趵突泉则是其中的一颗。
济南是全国有名的“泉城”,有名的泉就有72眼,这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被誉为“第一泉”的趵突泉。
同学们,此刻就让我们一齐去感受“第一泉”的神韵所在吧!二、自读预习整体感知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用自我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朗读提示:1、将课文读通读顺。
2、用一句话概括文意。
3、说说趵突泉用处的泉水都有什么特点?三、片段选读精心开辟根据我们对课文的了解来填写下方这段话:泉太好了,泉池是差不多的,三个泉口,北边便是条小溪,。
看那三大泉,,,老那么。
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便觉得自然的伟大,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
永远那么,永远那么,永远那么,,,,好像永远不感到,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1、指明读2、齐读3、自由地读兵思考:这一段给了你什么信息?4、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现下列语句:“泉池是差不多见方的,三个泉口偏西,北边便是条小溪,流向西门去。
”指名读你从这句话中读到了什么?(形状、位置、流向)(2)出示句子“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
”指名读齐读从这句话中你又读到了什么?“一年四季,昼夜不停”指大泉永远不停的翻滚。
读出大泉的持久和持续不断。
指导读个别指名读创设情景读:当我们站在翻滚的大泉旁的优雅别致的小亭中,你看到的是:“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
”(3)出示句子“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便觉得自然的伟大,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
趵突泉教学设计10篇
![趵突泉教学设计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e10da733e87101f69e319579.png)
《趵突泉教学设计》趵突泉教学设计(一):趵突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透过朗读来理解课文,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述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潜力和理解、表达潜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大泉、小泉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述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风景优美,景点枚不胜数,就像天上的繁星,而山东济南的趵突泉则是其中的一颗。
济南是全国有名的泉城,有名的泉就有72眼,这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被誉为第一泉的趵突泉。
同学们,此刻就让我们一齐去感受第一泉的神韵所在吧!二、自读预习整体感知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用自我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朗读提示:1、将课文读通读顺。
2、用一句话概括文意。
3、说说趵突泉用处的泉水都有什么特点?三、片段选读精心开辟根据我们对课文的了解来填写下方这段话:泉太好了,泉池是差不多的,三个泉口,北边便是条小溪,。
看那三大泉,,,老那么。
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便觉得自然的伟大,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
永远那么,永远那么,永远那么,,,,好像永远不感到,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1、指明读2、齐读3、自由地读兵思考:这一段给了你什么信息?4、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现下列语句:(1)泉池是差不多见方的,三个泉口偏西,北边便是条小溪,流向西门去。
指名读你从这句话中读到了什么?(形状、位置、流向)(2)出示句子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
指名读齐读从这句话中你又读到了什么?一年四季,昼夜不停指大泉永远不停的翻滚。
读出大泉的持久和持续不断。
指导读个别指名读创设情景读:当我们站在翻滚的大泉旁的优雅别致的小亭中,你看到的是: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
(3)出示句子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便觉得自然的伟大,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
指名读齐读①为什么要呆呆地看三分钟?②为什么看了三分钟后,便会觉得自然的伟大,使你不敢正眼去看?(表现了大自然的伟大,大自然的伟大震撼了人类,所以再不敢正眼去看)除了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能够看出大自然的伟大,还有哪些地方能够看出来?生回答出示句子: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①抓住纯洁活泼鲜明理解大泉的清浅。
趵突泉教学设计(优秀4篇)
![趵突泉教学设计(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29fbda17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e1.png)
趵突泉教学设计(优秀4篇)《趵突泉》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朗读课文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和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
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
2.了解大泉、小泉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述方法。
一、激趣引境同学们,通过学习第一单元的课文,已经知道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风景优美,景点枚不胜数,寒假你和家人都到过什么地方旅游?生1说:到北京旅游过。
且说出了感受生2说:到过济南的趵突泉公园。
(正中老师下怀)师:你说说你都是看到了那些景象,有什么感受?老师和同学也享受一下。
生说:(评价:说得很肤浅)今天老师带领大家游览趵突泉,谁会写“趵突泉”三个字?(生写在黑板上)同学们齐读课题,谁知道:趵突泉名字的来历?生:不会说。
教师简介:趵突泉水分三股,昼夜喷涌,水盛时高达数尺。
所谓“趵突”,即跳跃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发,喷涌不息的特点。
因此得名“趵突泉”。
二、锻炼发展学生思维。
片段填空为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作准备。
泉太好了,泉池是差不多的,三个泉口,北边便是条小溪,。
看那三大泉,一年四季,老那么。
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便觉得自然的伟大,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
永远那么,永远那么,永远那么、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到,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了什么?(形状、位置、流向)三、自读自悟同学们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述的什么?(生讲述,师引导点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为止)。
四、品读感悟师:这次读,找出你们感觉好或景色吸引你的句子,将自己的感受融进去反复品读几遍?待会儿让大家享受享受你的读。
谁来读?读完之后讲出自己的感受。
(如:大泉的持久和持续不断。
小泉的美丽等点播:1、出示句子“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便觉得自然的伟大,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
2021年趵突泉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2021年趵突泉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9ef5204172ded630a1cb61d.png)
If you don't work hard, your future wife's wedding dress will be rented.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2021年趵突泉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趵突泉优秀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大泉、小泉的位置和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述的方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二)结合图画明确作者观察的顺序和重点,初步学习课文,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三)正确划分__的结构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1.注意以下字的读音:“济(jǐ)南”的“济”,是多音字,在这里不要读成“济(jì)南”,当读“jì”时,可以组成“不济于事”、“劫富济贫”等。
“往上蹿(cuàn)”的“蹿”,不要读成“cuān”。
“千佛(fó)山”的“佛”,是多音字,不要读成“千佛(f ú)山”,当读“佛(fú)”时,可以组成“仿佛”。
“倒(dào)映”的“倒”不要读成“dǎo”。
“数不清”的“数”是多音字,不要读成“shù”。
“活泼”的“泼”,不要读成“bō”。
“比较”的“较”不要读成三声。
2.注意区别以下字的字形、字义:佛——拂洁——结泼——拨秘——密摇——遥妩——抚扁——偏倦——蜷3.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语:幽静:幽雅寂静。
《趵突泉》教案设计(精选
![《趵突泉》教案设计(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0339eed1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cb.png)
《趵突泉》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趵突泉》,主要围绕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进行详细讲解。
内容包括趵突泉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泉水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民间传说。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趵突泉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泉水特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趵突泉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趵突泉特点的把握。
2.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趵突泉的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学习单、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趵突泉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趵突泉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完成学习单上的问题。
3. 课堂讲解:针对学习单上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趵突泉的特点。
4. 朗读感悟: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趵突泉的美。
5.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泉水特点的描述方法,并进行仿写练习。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描述趵突泉的景色。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趵突泉》2. 板书内容: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泉水特点、民间传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描述方法,写一段话描述趵突泉的景色。
2. 答案示例:趵突泉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泉水清澈见底,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大地之上。
泉水翻滚,如同煮沸的银汤,令人叹为观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学生搜集关于趵突泉的民间传说,了解趵突泉的历史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同时,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身边的景物,学会用文字记录美好。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讲解;2. 教学目标的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趵突泉》
讷河市二克浅镇中心学校:王军委
教学目标
1、会本课5个生字,正确读写“趵突泉、纯洁、疲乏、水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4、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了解“泉城”:
1.连一连:城市与城市别名哈尔滨—冰城昆明—春城重庆—山城武汉——江城济南—泉城
2.比一比:谁得认真(听到的信息多)
一、话题导入,走近趵突泉。
1. 板题、释题:济南72泉中谁被称为“天下第一泉”?(板书“趵突泉”)。
2.揭题:老舍先生在济南教书时就常常来这儿游玩。
对于趵突泉,他是百看不厌,并写下了这篇美文《趵突泉》。
老舍先生笔下的趵突
泉是什么样的?咱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趵突泉。
1. 检查认读生字、新词。
2. 教师示范读文,学生倾听。
3.交流感知:作者的游览路线、作者对趵突泉的评价及其理解;
课文从哪几方面来描写趵突泉的美?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
三、聚焦重点,品读趵突泉。
(一)自主读文、思考:
1.大泉和小泉各有什么特点?画出相关词句读一读。
2.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描述它的美?)
(二)汇报朗读:读精彩词句,品趵突泉之美。
1、聚焦大泉,品读“壮美”。
(1)指名读文:这样的大泉让你体会到什么?
“看那三口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永不停歇的精神)
“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不敢正眼去看”(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永远……永远……永远……”,排比手法既写出了大泉的特点,又体现了自然的伟大(“壮美”)。
你认为哪些词用得好?(三个“冒”)为什么?(仔细观察+联想)知道它冒了多长时间吗?(3543多年)不但时间长,还很有活力。
突出了泉水活泼、鲜明、永不疲乏、永不停歇。
)
(2)引读:难怪作者说——“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
美。
”
(3)自由读:从哪些句子具体体会到的?读出相关词句,分享这种感觉。
(4)理解“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便觉得自然的伟大,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体会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5)理解“神秘的境界”:这样的泉,冬天是怎样的情形呢?
“冬天更好……”读到这儿,你想到了什么?(仙境)(6)指名读:怎样才能读出如临仙境一样的感觉呢?(用轻柔、梦幻、神秘的语气)
(二)聚焦小泉,品读“趣美”。
(1)分享了大泉的“壮美”,小泉给人的感觉又怎样呢?(“这比那大泉还有趣呢。
”)
(2)小泉有哪些有趣的形态?(有的……有的……有的……)(3)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有趣”?请画出来,并想想这样用的好处。
(4)作者通过哪些方法来描述小泉的有趣?(比喻、排比、标点符号等)
(5)配画朗读(小组合作),读出有趣。
四、补白练笔,续写趵突泉。
1、同学们,小泉的有趣只有这些吗?为什么?这“……”说明什么?
2、小练笔:小泉还有哪些有趣的形态呢?发挥你的想象,学着作者的写法写几句吧。
3、分享小练笔。
五、拓展延伸,再见“趵突泉”。
1、阅读链接——诗人笔下的趵突泉。
2、背诵课文中描写小泉的段落。
3、推荐阅读:老舍先生的美文还有很多,希望大家课下找来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