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
职业卫生专篇(资料性附件)
目录附件资料1:设计依据 (1)1.1国家、地方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规章 (1)1.2规范、标准 (2)1.3基础依据 (5)附件资料2:建设项目概况 (6)2.1项目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及经济状况 (6)2.1.1建设项目地理位置 (6)2.1.2建设项目自然环境概况 (7)2.1.3当地经济状况 (13)2.2项目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13)2.3项目生产工艺及生产过程 (14)2.4项目主要设备 (15)2.5项目建设内容 (16)2.6项目总体布置 (17)2.7组织机构及生产制度 (18)2.8建筑施工工艺 (21)2.9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2)2.10职业卫生“三同时”执行情况 (26)附件资料3:工程分析 (27)3.1总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分析 (27)3.1.1总平面布置 (27)3.1.2竖向布置 (27)3.2生产工艺流程分析 (28)3.3原材料及产品情况 (29)3.4主要设备分析 (31)3.4.1主要生产设备分析 (31)3.4.2公用辅助设备分析 (31)3.5设备布局及先进性 (32)3.6建筑卫生 (32)3.7辅助设施 (33)附件资料4: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及危害程度预测 (35)4.1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及来源 (35)4.1.1施工过程单元 (35)4.1.2生产过程单元 (37)4.2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预测 (38)4.3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分析 (40)4.3.1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性分析 (40)4.3.2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 (41)附件资料5:职业病防护设计 (43)5.1职业病防护设施设备表 (43)5.2职业病防护专项投资 (48)5.3预评价报告中补充措施及建议采纳情况 (49)附件资料6:类比企业调查分析 (56)6.1类比企业的选择 (56)6.2类比企业情况 (56)6.2.1自然环境概况 (56)6.2.2生产工艺流程 (56)6.2.3主要生产工艺设备 (58)6.2.4类比企业防护设施措施 (58)6.2.5类比企业个人防护用品 (58)6.2.6职业卫生管理及监护 (59)6.2.7类比企业的可比性分析 (60)6.3类比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62)6.3.1类比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条件 (63)6.3.2粉尘检测结果 (63)6.3.3噪声检测结果 (64)附件资料7:其他附件及附图 (66)附件资料1:设计依据1.1国家、地方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规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2011年12月31日实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5号,2008年1月1日实施);(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3号,2014年12月1日实施);(4)《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2009年修正)》(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修正);(5)《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4号,2012年7月1日实施);(6)《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2007年11月1日实施);(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3年5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6号);(8)《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1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1号);(9)《高毒物品目录》(卫生部卫法监发【2003】142号);(10)《职业病分类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2013年12月23日实施);(11)《职业健康检查管理规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5号,2015年5月1日实施);(12)《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8号,2012年7月1日实施);(13)《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0号,2012年7月1日实施);(14)《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1号,2012年6月1日实施);(15)《关于公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版)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2]73号,2012年5月31日下发);(16)《云南省职业病防治条例》(2009年3月27日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10号,2009年5月1日实施);(17)《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2号,2011年11月1日)。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工业作业场所接触有毒有害气体职工身体健康,充分发挥卫生工程防护措施的效用,体现以人为本,防止职工发生急、慢性中毒,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类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工业作业场所。
本规范的执行主体是各类含有有毒作业的工矿企业。
用人单位有义务按照本规范的规定为职工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监督部门可根据本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
第三条本规范主要编制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标准。
第四条本规范主要对含有职业中毒危害的工作场所厂区平面布局和车间设备布置、建筑设计卫生要求、辅助卫生设施、防毒设备及设施中一般规定、毒物源控制、毒物排放控制、测试评价及人员培训等方面作了规定。
第五条本规范可作为拟建建设项目卫生防护设施“三同时”进行预防性卫生监督和对已建建设项目经常性卫生监督的依据。
第六条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用人单位应委托相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预评价并编写评价报告书,经专家组评审通过后上报卫生行政部门。
防止职业中毒的卫生防护工程设施的设计评价是该报告书的重要章节,第七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用人单位应委托相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编写评价报告书,经专家评审通过后上报卫生行政部门,防止职业中毒的卫生防护工程设施的实施效果评价是该报告书的重要篇章。
第八条凡涉及工作场所有毒有害气体卫生工程防护监督管理的内容,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法规、条例、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术语第九条有毒有害作业。
有毒有害作业是指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进行的作业。
第十条职业中毒。
职业中毒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生产性毒物所致的中毒性疾病。
职业中毒主要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中毒三种类型。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
ICS 13.100C52 GB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 194—2007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Hygienic engineering measures for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occupational poisoning in the work place2007-08-13发布2008-0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安全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邵强、刘江、施瑾、刘光铨。
GB/T 194-2007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对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工业工作业场所的设计与防毒设备、防护措施、管理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及档案管理等方面的卫生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工作场所的工矿企业、事业及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T 160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GB5005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187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有毒有害作业toxic and hazardous work指在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工作场所进行的作业。
通风参考标准
风速标准:GBZ/T 194-2007《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626有毒有害物质被吸入排毒罩口的过程,不应通过操作者的呼吸带,排毒要求的控制风速在0.25〜3m∕s之间,常用风速为0.5〜1.5m∕s。
管道风速采用8 〜12m∕s。
AQ 4214-2011《焊接工艺防尘防毒技术规范》6.10 a)局部通风应控制焊接电弧附近的风速,吸尘罩控制点的控制风速应为0∙5~1.0 m/s。
6.10 C)使用固定式排烟罩时,有毒气体、粉尘等不经过操作者呼吸带,排放口的风速以1.0 m/s为宜。
AQ/T4274-2016 局部排风设施控制风速检测与评估技术规范(2016年3月1号实施)表I局部排风设施控制贰速限值标准排凤柜排就罩娄型控制冈速ζBl∕≤)右権气休粉尘OJ40. 4也5 1. 0控制风j⅛tffi∕'S>2m左■o右D 5me θ号 1790. T 52SIS2S仇5SX(πι√s⅝左◎右J o.5m<÷——' 上0.5In<⅛——前 0 5m÷⅛ -------怕严工艺住产T-艺有育約的容称 无甲練戍箔、已 Ift戍βs 和甲烷小型朗品的电澤m 优质焯乗金 ≡M<t⅛0ι5^-0t 7排风柜的控制风速O L 7—1. 0AQ4211-2010家具制造业手动喷漆房通风排毒设施技术规程AkJ XHXX —XX>ζKψ■后图5水平捕捉面凤速检测点位置示意图φ 下Se 垂直捕捉面凤速检测点垃置示意图7.3捕捉面凤速一般使用热线式凤速仪进行检测*应在不存在作业对做物或者作业设备〔固定台等}的 状态下检测捕■捉面风速d7.4捕捉面上各检测点的凤速至少检测三次,取其篦术平均直作为该检测点的平均凤速;各检测点平均 凤速的算术平均直作为该捕捉面的捕捉面凤速匕7.5捕捉面凤速宜在(UdUm⅛范围之间+且枉一捕捉面凤速检测点的平均凤速应3CL2m⅛.工业通风第四版 36页二*会屛电・Λ.⅛ffl 和靜解油療无甲 肚戍ft 的棵O r 5-0,用鳶的工饪 门】不必加蒲的<2)SflJa 的府特殊有喜勒 的工胖〔如放财性⅛¾>-,⅛MJt⅛⅛⅛网“槌呂粉Ifr 村料的⅛Λ⅛ed) UiaiBβ>i⅛j ⅛*∏*ftΛ 栽壽FXSUt 电) ¾M ∣!4M j ⅛O r S-Oi 7m s*≡o, eJLrr*U UL 低于 0.01ττψ∕L低于 O J ClrT 1R ∕L4时用«1和其怅不含忖的童Ala$T 7 α, 3—O t β尤养帮直 懐于 α.0Iπv ∕Lfftpa.ClniH/L ⅝ * * ∕,∣j! VĦ a⅞⅛r w ^2»Hβ⅛κ⅛ 不含整的令舄 合金煤油、白节購、 松节油汞绥气⅛⅛≡i (.i t⅛ 和粉尘⅛Λ^.i⅛分・ 产 W<M*⅛3⅛(^ ⅛Λ1⅛5M⅛Γ^700V<⅛⅛*<w⅛⅛*蠢低JM<i>Λi⅛ C2iaw⅛⅛ <3>⅛j⅛fti⅛1址甘输慕气»«?«和港H!r 0-l.5ft⅛fti⅛⅛⅛Jt 1IonI λ/Jti 3 敢 F 4ιut∕m l Et F 吐于 l∏⅞∕ιπ,称■和并装粉尘⅛⅛⅛9E tita⅛∕m , WF 小于IlnH∕ιTI lCL 宁0. 7—1. 0小杵臨肚清理α.Wλ 7 LO-).5粧内址学试世 I⅛呑忡总汽吒惮朮⅛SK5X>,0lw<∕L <0r Ql∏⅞∕Lα ?^1.0].α-1.25«IflfVA,冋 Jt晞石植内陣火L«07CfflP謂石,最沖主、S⅛Sft≠xjB⅛wa 合歸甘小審件金JH«K齐沖推■帕尘出Λ<⅛W0.7-LOι.5m½⅛WλLBOo~WCTC熔翳 f∙4D0TC0.3→J 5 O r 5—0. 70L3^~fl pS粉尘 ⅛i⅜>⅛Λ.lθπι⅞∕ι^ Uf 1∏V⅛1 ∣⅛T 小 J 1 ir∏fl∕m 440-41 页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T计算外部吸气餵的排风屋时,苗先要确定控制点的控制风速 S值与工艺过崔利室内气流运动情况有关、一股通过实测求得”如果缺乏现壤实测的址据+设计时可参呀表确定。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工业作业场所接触有毒有害气体职工身体健康,充分发挥卫生工程防护措施的效用,体现以人为本,防止职工发生急、慢性中毒,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类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工业作业场所。
本规范的执行主体是各类含有有毒作业的工矿企业。
用人单位有义务按照本规范的规定为职工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监督部门可根据本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
第三条本规范主要编制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标准。
第四条本规范主要对含有职业中毒危害的工作场所厂区平面布局和车间设备布置、建筑设计卫生要求、辅助卫生设施、防毒设备及设施中一般规定、毒物源控制、毒物排放控制、测试评价及人员培训等方面作了规定。
第五条本规范可作为拟建建设项目卫生防护设施“三同时”进行预防性卫生监督和对已建建设项目经常性卫生监督的依据。
第六条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用人单位应委托相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预评价并编写评价报告书,经专家组评审通过后上报卫生行政部门。
防止职业中毒的卫生防护工程设施的设计评价是该报告书的重要章节,第七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用人单位应委托相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编写评价报告书,经专家评审通过后上报卫生行政部门,防止职业中毒的卫生防护工程设施的实施效果评价是该报告书的重要篇章。
第八条凡涉及工作场所有毒有害气体卫生工程防护监督管理的内容,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法规、条例、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术语第九条有毒有害作业。
有毒有害作业是指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进行的作业。
第十条职业中毒。
职业中毒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生产性毒物所致的中毒性疾病。
职业中毒主要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中毒三种类型。
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文件一览表
表1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文件一览表序号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标准、文件名称编号实施时间发布部门备注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1”第52号2011-12-3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4”第70号2014年修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八号199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4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3号2013-07-0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5 《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1987-12-03国务院6《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2002”第352号2002-5-12国务院7 《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2011-11-01国务院8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令第376号2003-05-12国务院9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定规定》国务院令第619号2012-04-28国务院10 《生产安全事故保护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2007-06-01国务院11 《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条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号2005-09-0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12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2009-05-0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13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5号2012-04-0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14《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2012-06-0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15《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8号令2012-6-1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16《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9号令2012-6-1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17《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1号令2012-6-1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18《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职业健康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1]132号2011-8-5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19 《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3〕171号2013-12-3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关于印发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2]89号2012-5-29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21《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要求的通知》冀安监管职健[2013]52号2013-5-20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2《河北省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办法》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08)第12号2009-2-1 河北省人民政府23《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号令2002-4-11 卫生部24《关于印发<职业病目录>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108号2012卫生部、劳动保障部25《河北省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实施办法(暂行)》冀安监管职健[2010]120号2010-10-21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6 《关于印发<河北省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管实施细则>的通知》冀安监管职健[2012]4号2012-11-28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7 《河北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规范(试行)》冀安监管职健[2012]148号2012 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8 《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转发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关于公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的通知》冀安监管职健[2012]90号2012 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9 《关于做好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管工作的通知》冀安监管职健[2012]98号2012 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3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2010-8-1卫生部31《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2003-12-1 卫生部3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化学因素》GBZ2.1-20072007-11-01卫生部33《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二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2007-11-01卫生部34《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Z/T203-20072008-3-1 卫生部35《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信息指南》GBZ/T204-2007 2008-3-1 卫生部36《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 2007-10-1 卫生部37《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BZ/T225-2010 2010-08-01卫生部38《职业健康检查项目与周期》GBZ188-2007 2007 卫生部39《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 2008卫生部40 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GBZ/T 223-2009 2010-06-01卫生部41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 201042 《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 2626-20062006-12-0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43 《呼吸防护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GB 2890-2009 2009-12-0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44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 5083-1999 1999-12-01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45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13 2014-6-146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 2004-4-147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50187-2012 2012-8-148 《有毒作业场所空气采样规范》GB 13733-92 1993-6-1 国家技术监督局49 《危险货物品名表》GB 12268-2012 2012-12-1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50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T 160 2004-12-1 卫生部51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GBZ/T 189.1~11-2007 2007-11-1 卫生部52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一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 192.1-20072007-12-3卫生部53 《作业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 194-2007 2008-2-1 卫生部54 《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 205-2007 2008-3-1 卫生部55 《职业卫生名词术语》GBZ/T 224-2010 2010-8-1 卫生部56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GBZ/T 229.1-2010 2010-10-1 卫生部57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部分:化学物》GBZ/T 229.2-2010 2010-11-1 卫生部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3部分:高温》GBZ/T 229.3-2010 2010-10-1 卫生部59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噪声》GBZ/T 229.4-2012 2012-12-1 卫生部60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 11651-2008 200861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 12801-2008 2009-10-1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62 《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GB/T 16758-2008 2009-10-1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63 《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法监发[1999]第620号1999-12-24卫生部64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2013 2013-5-1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65 《职业病危害评价通则》AQ/T 8008-2013 2013-10-1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66 <河北省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导则(暂行)》冀安监管职健[2012]143号201267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AQ/T 4270-2015 2015-9-1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完整word版)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工业作业场所接触有毒有害气体职工身体健康,充分发挥卫生工程防护措施的效用,体现以人为本,防止职工发生急、慢性中毒,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类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工业作业场所。
本规范的执行主体是各类含有有毒作业的工矿企业。
用人单位有义务按照本规范的规定为职工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监督部门可根据本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
第三条本规范主要编制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标准。
第四条本规范主要对含有职业中毒危害的工作场所厂区平面布局和车间设备布置、建筑设计卫生要求、辅助卫生设施、防毒设备及设施中一般规定、毒物源控制、毒物排放控制、测试评价及人员培训等方面作了规定。
第五条本规范可作为拟建建设项目卫生防护设施“三同时”进行预防性卫生监督和对已建建设项目经常性卫生监督的依据。
第六条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用人单位应委托相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预评价并编写评价报告书,经专家组评审通过后上报卫生行政部门。
防止职业中毒的卫生防护工程设施的设计评价是该报告书的重要章节,第七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用人单位应委托相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编写评价报告书,经专家评审通过后上报卫生行政部门,防止职业中毒的卫生防护工程设施的实施效果评价是该报告书的重要篇章。
第八条凡涉及工作场所有毒有害气体卫生工程防护监督管理的内容,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法规、条例、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术语第九条有毒有害作业。
有毒有害作业是指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进行的作业。
第十条职业中毒。
职业中毒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生产性毒物所致的中毒性疾病。
职业中毒主要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中毒三种类型。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要求措施要求规范(GBZT194-2007)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工业作业场所接触有毒有害气体职工身体健康,充分发挥卫生工程防护措施的效用,体现以人为本,防止职工发生急、慢性中毒,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类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工业作业场所。
本规范的执行主体是各类含有有毒作业的工矿企业。
用人单位有义务按照本规范的规定为职工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监督部门可根据本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
第三条本规范主要编制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标准。
第四条本规范主要对含有职业中毒危害的工作场所厂区平面布局和车间设备布置、建筑设计卫生要求、辅助卫生设施、防毒设备及设施中一般规定、毒物源控制、毒物排放控制、测试评价及人员培训等方面作了规定。
第五条本规范可作为拟建建设项目卫生防护设施“三同时”进行预防性卫生监督和对已建建设项目经常性卫生监督的依据。
第六条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用人单位应委托相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预评价并编写评价报告书,经专家组评审通过后上报卫生行政部门。
防止职业中毒的卫生防护工程设施的设计评价是该报告书的重要章节,第七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用人单位应委托相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编写评价报告书,经专家评审通过后上报卫生行政部门,防止职业中毒的卫生防护工程设施的实施效果评价是该报告书的重要篇章。
第八条凡涉及工作场所有毒有害气体卫生工程防护监督管理的内容,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法规、条例、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术语第九条有毒有害作业。
有毒有害作业是指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进行的作业。
第十条职业中毒。
职业中毒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生产性毒物所致的中毒性疾病。
职业中毒主要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中毒三种类型。
职业卫生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目录清单
职业卫生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目录清单一、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修改通过,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1年12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修改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15年8月29日修订通过,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二、条例(1)《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发[1987]105号);(2)《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2002】第352号)。
三、部门规章(1)《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91号,2013年4月10日起施行)。
(2)《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14)。
(3)《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工作规范》(2014年4月14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安监总厅安健〔2014〕39号)。
(4)《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49号,2006年7月27日起施行)。
(5)《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家卫计委、人力社会资源保障部、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国卫疾控发【2015】92号)。
(6)《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1987年7月21日国务院发布)。
(7)《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卫生部令第25号,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8)《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实验室布局与管理规范》(2015年9月14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安监总厅安健〔2015〕93号)(9)《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档案管理规范》(2015年9月14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安监总厅安健〔2015〕93号)(10)《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20号,2002年5月1日起施行)(11)《卫生部卫生立法工作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7号,1999年10月13日起施行)。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讲解
基本规定
1 总平面布局应符合GB50187的有关规定 2 工作场所设备布置 3 建筑设计卫生要求 4 卫生工程防护设施管理 5 个人防护
1 总平面布局应符合GB50187的有关规定
1 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和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有 毒有害物质的工作场所应布置在夏季最小频率 风向的上风侧且地势开阔、通风条件良好的地 段。
2 工作场所设备布置
1 毒物易逸散的工业场所,可能发生剧毒物质 泄漏的设备均应有隔离措施。
2 放散不同有害物质的设备布置在同一建筑物 内时,毒性大与毒性小的应隔开。如布置在多 层建筑物内时,散发有害有害物质的生产过程 应布置在建筑物的上层;如必须布置在下层时, 应采取有效的源头控制措施,防止污染上层空 气。
4 卫生工程防护设施管理
10 在工作场所贮存有毒物质的容器,都应贴上 醒目的标识,以示该物质名称及危险性。
11 输送有毒物质的管道系统、设备、阀门、安 全设施、泵及其他固定设备均应贴上标签或注 明记号以识别所输送的有毒物质。
12 用人单位使用新的有毒、有害原材料或化学 品时,应在使用前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并 提供毒性鉴定和相应的防护措施。
4 卫生工程防护设施管理
6 应定期检查防护用品是否损坏,以便及时更 换,防止失效。面具和口罩应定期清洗、消毒, 特别是公用的应在每次使用后立即进行清洗消 毒,呼吸防护器应放置在阴凉干燥处。
7 用于紧急救援的呼吸防护器应定期严格检查 并妥善存放在邻近可能发生事故的地点,便于 及时取用。
4 卫生工程防护设施管理
4 为了保证车间内良好的通风和自然换气,产 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工作场所不宜过于狭窄,厂 房的高度应不低于3.2m,人均面积不少于 4.5m2,人均占有体积不小于15m3为宜。
通风参考标准
风速标准:
GBZ/T 194—2007《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6.2.6有毒有害物质被吸入排毒罩口的过程,不应通过操作者的呼吸带,排毒要求的控制风速在0.25~3m/s之间,常用风速为0.5~1.5m/s。
管道风速采用8~12m/s。
AQ 4214—2011《焊接工艺防尘防毒技术规范》
6。
10 a) 局部通风应控制焊接电弧附近的风速,吸尘罩控制点的控制风速应为0.5~1。
0 m/s。
6.10 c)使用固定式排烟罩时,有毒气体、粉尘等不经过操作者呼吸带,排放口的风速以1.0 m/s为宜。
AQ/T4274-2016 局部排风设施控制风速检测与评估技术规范(2016年3月1号实施)
AQ4211-2010家具制造业手动喷漆房通风排毒设施技术规程
工业通风第四版
36页
40-41页
通风除尘设备设计手册---胡传鼎30页
简明通风设计手册—--孙一坚
125页
126页
ﻬ
128页
136—138
254页
GB 7692-2012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
化
AQ2013。
1—2008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通风系统
GB20698 化工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
通风参考标准
... . .风速标准:GBZ/T 194-2007《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6.2.6 有毒有害物质被吸入排毒罩口的过程,不应通过操作者的呼吸带,排毒要求的控制风速在0.25~3m/s之间,常用风速为0.5~1.5m/s。
管道风速采用8~12m/s。
AQ 4214-2011 《焊接工艺防尘防毒技术规》6.10 a) 局部通风应控制焊接电弧附近的风速,吸尘罩控制点的控制风速应为0.5~1.0 m/s。
6.10 c)使用固定式排烟罩时,有毒气体、粉尘等不经过操作者呼吸带,排放口的风速以1.0 m/s为宜。
AQ/T4274-2016 局部排风设施控制风速检测与评估技术规(2016年3月1号实施).z. . . .. ... .AQ4211-2010家具制造业手动喷漆房通风排毒设施技术规程工业通风第四版36页.z. . . .. ... . 40-41页通风除尘设备设计手册---胡传鼎30页简明通风设计手册---一坚125页.z. . . .. ... . 126页.z. . . .. ... .128页136-138.z. . . .. ... ..z. . . .. ... .254页.z. . . .. ... .GB 7692-2012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AQ2013.1-2008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通风系统 .z. . . .. ... .GB20698 化工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z. . . .. ... ..z. . . .。
工作场所卫生标准(最新)介绍
工作场所卫生标准精选(最新)GBZ1《GBZ 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1《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 素》 GBZ2.2《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 GBZ114《 GBZ 114-2006密封放射源及密封丫放射源容器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Z115《 GBZ 115-2002 X 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分析仪卫生防护标准》GBZ116《 GBZ 116-2002地下建筑氡及其子体控制标准》GBZ117《 GBZ 117-2006工业X 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18《GBZ 118-2002油(气)田非密封型放射源测井卫生防护标准》GBZ119《 GBZ 119-2006放射性发光涂料卫生防护标准》 GBZ121《 GBZ 121-2002后装丫源近距离治疗卫生防护标准》 GBZ122《 GBZ 122-2006离子感烟火灾探测器放射防护标准》 GBZ124《 GBZ 124-2002地热水应用中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Z127《 GBZ 127-2002 X 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卫生防护标准》 GBZ132《 GBZ 132-2008工业丫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GBZ142《GBZ 142-2002油(气)田测井用密封型放射源卫生防护标准》GBZ143《 GBZ 143-2002集装箱检查系统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Z158《 GBZ158-200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9《 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160.1《GBZ/T 160.1-2004 GBZ160.2《GBZ/T 160.2-2004 GBZ160.3《GBZ/T 160.3-2004 GBZ160.4《GBZ/T 160.4-2004 GBZ160.5《GBZ/T 160.5-2004 GBZ160.6《GBZ/T 160.6-2004 GBZ160.7《GBZ/T 160.7-2004 GBZ160.8《GBZ/T 160.8-2004 GBZ160.9《GBZ/T 160.9-2004 锑及其化合物》 钡及其化合物》 铍及其化合物》 铋及其化合物》 镉及其化合物》 钙及其化合物》 铬及其化合物》 钻及其化合物》 铜及其化合物》铅及其化合物》 锂及其化合物》镁及其化合物》 锰及其化合物》 汞及其化合物》 钼及其化合物》 镍及其化合物》 钾及其化合物》钠及其化合物》 锶及其化合物》 钽及其化合物》 铊及其化合物》 锡及其化合物》 钨及其化合物》 钒及其化合物》 GBZ160.10《GBZ/T 160.10-2004 GBZ160.11《GBZ/T 160.11-2004 GBZ160.12《GBZ/T 160.12-2004 GBZ160.13《GBZ/T 160.13-2004 GBZ160.14《GBZ/T 160.14-2004 GBZ160.15《GBZ/T 160.15-2004 GBZ160.16《GBZ/T 160.16-2004 GBZ160.17《GBZ/T 160.17-2004 GBZ160.18《GBZ/T 160.18-2004 GBZ160.19《GBZ/T 160.19-2004GBZ160.20《GBZ/T 160.20-2004GBZ160.21《GBZ/T 160.21-2004GBZ160.22《GBZ/T 160.22-2004GBZ160.23《GBZ/T 160.23-2004GBZ160.24《GBZ/T 160.24-2004GBZ160.25《GBZ/T 160.25-2004GBZ160.26《GBZ/T 160.26-2004GBZ160.27《GBZ/T 160.27-2004 GBZ160.28《GBZ/T 160.28-2004 GBZ160.29《GBZ/T 160.29-2004 GBZ160.30《GBZ/T 160.30-2004GBZ160.31《GBZ/T 160.31-2004GBZ160.32《GBZ/T 160.32-2004GBZ160.33《GBZ/T 160.33-2004GBZ160.34《GBZ/T 160.34-2004GBZ160.35《GBZ/T 160.35-2004GBZ160.36《GBZ/T 160.36-2004GBZ160.37《GBZ/T 160.37-2004GBZ160.38《GBZ/T 160.38 — 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GBZ160.39《GBZ/T 160.39 — 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160.40《GBZ/T 160.4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GBZ160.41《GBZ/T 160.4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GBZ160.42《GBZ/T160.42 — 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GBZ160.43《GBZ/T 160.4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GBZ160.44《GBZ/T160.44-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物》GBZ160.45《GBZ/T 160.45 — 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物》GBZ160.46《GBZ/T160.46-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合物》GBZ160.47《GBZ/T160.4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物》GBZ160.48《GBZ/T 160.48 — 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GBZ160.49《GBZ/T 160.4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GBZ160.50《GBZ/T160.5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物》GBZ160.51《GBZ/T 160.51 — 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GBZ160.52《GBZ/T 160.52 — 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物》GBZ160.53《GBZ/T 160.5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GBZ160.54《GBZ/T 160.54 — 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物》GBZ160.55《GBZ/T 160.55 — 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物》GBZ160.56《GBZ/T160.56-2004 类化合物》GBZ160.57《GBZ/T 160.57-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160.58《GBZ/T 160.58-2004 GBZ160.59《GBZ/T 160.59-2004锌及其化合物》锆及其化合物》硼及其化合物》无机含碳化合物》无机含氮化合物》无机含磷化合物》砷及其化合物》氧化物》硫化物》硒及其化合物》碲及其化合物》氟化物》氯化物》烷烃类化合物》烯烃类化合物》混合烃类化合物》脂环烃类化合物》芳香烃类化合物》多苯类化合物》- 多环芳香烃类化合卤代烷烃类化合卤代不饱和烃类化卤代芳香烃类化合醇类化合物》硫醇类化合物》_ 烷氧基乙醇类化合酚类化合物》脂肪族醚类化合苯基醚类化合物》脂肪族醛类化合脂肪族酮类化合脂环酮和芳香族酮醌类化合物》环氧化合物》羧酸类化合物》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酸酐类化合物》 酰基卤类化合物》 酰胺类化合物》" 饱和脂肪族酯类GBZ160.60《GBZ/T 160.6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160.61《GBZ/T 160.6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160.62《GBZ/T 160.62-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160.63《GBZ/T 160.63 — 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化合物》 药》I —GBZ160.79《GBZ/T 160.7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160.80《GBZ/T 160.8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160.81《GBZ/T160.8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173《 GBZ/T173-2006职业卫生生物监测质量保证规范》 GBZ174《GBZ 174-2006含发光涂料仪表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75《 GBZ 175-2006 丫射线工业CT 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76《 GBZ 176-2006医用诊断X 射线个人防护材料及用品标准》 GBZ177《 GBZ 177-2006便携式X 射线检查系统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7&GBZ178-2006低能丫射线粒子源植入治疗的放射卫生防护与质量控制 检测规GBZ160.64《GBZ/T160.64-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不饱和脂肪族酯类 化合物》GBZ160.65《GBZ/T160.65-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合物》 GBZ160.66《GBZ/T 160.66-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物》 GBZ160.67《GBZ/T 160.6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物》 GBZ160.68《GBZ/T 160.68 — 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卤代脂肪族酯类化芳香族酯类化合异氰酸酯类化合GBZ160.69《GBZ/T 160.69-2004 物》 GBZ160.70《GBZ/T 160.70-2004 GBZ160.71《GBZ/T 160.71-2004 GBZ160.72《GBZ/T 160.72-2004 物》 GBZ160.73《GBZ/T 160.73-2004 物》 GBZ160.74《GBZ/T 160.74-2004 物》GBZ160.75《GBZ/T 160.75-2004 GBZ160.76《GBZ/T 160.76-2004 GBZ160.77《GBZ/T 160.77-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GBZ160.78《GBZ/T 160.78 — 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腈类化合物》 脂肪族胺类化合醇胺类化合物》 肼类化合物》芳香族胺类化合硝基烷烃类化合芳香族硝基化合 杂环化合物》 有机磷农药》 有机氯农药》 拟除虫菊酯类农 GBZ160.82《GBZ/T 160.82 — 2007 GBZ160.83《GBZ/T 160.83 — 2007 GBZ160.84《GBZ/T 160.84 — 2007 GBZ160.85GBZ/T 160.85 2007 药物类化合物》 炸药类化合物》 生物类化合物》 醇醚类化合物》 铟及其化合物》 钇及其化合物》 碘及其化合物》酸酐类化合物》 酰基卤类化合物》酰胺类化合物》"饱和脂肪族酯类范》GBZ179《 GBZ 179-2006医疗照射放射防护基本要求》GBZ180《GBZ/T 180-2006医用X 射线CT 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GBZ183《 GBZ/T 183-2006电离辐射与防护常用量和单位》 GBZ189.1《GBZ/T 189.1-2007 GBZ189.2《GBZ/T 189.2-2007 GBZ189.3《GBZ/T 189.3-2007 GBZ189.4《GBZ/T 189.4-2007 GBZ189.5《GBZ/T 189.5-2007 GBZ189.6《GBZ/T 189.6-2007 GBZ189.7《GBZ/T 189.7-2007GBZ189.8《GBZ/T 189.8-2007 GBZ189.9《GBZ/T 189.9-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1部分 第2部分 第3部分 第4部分 第5部分 第6部分 第7部分 第8部分 第9部分 GBZ189.10《GBZ/T 189.10-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强度分级》GBZ189.11《GBZ/T 189.11-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时的心率》GBZ192.1《GBZ/T 192.1 — 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度》GBZ192.2《GBZ/T 192.2 — 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尘浓度》GBZ192.3《GBZ/T 192.3 — 2007 度》GBZ192.4《GBZ/T 192.4 — 2007 化硅含量》GBZ192.5《GBZ/T 192.5 — 2007 浓度》 第10部分: 超高频辐射》 高频电磁场》 工频电场》" 激光辐射》 微波辐射》 紫外辐射》 高温》 噪声》 手传振动》 体力劳动 第11部分: 第1部分: 第2部分: 体力劳动 总粉尘浓 呼吸性粉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3部分: 第4部分: 第5部分: 粉尘分散 游离二氧 石棉纤维 GBZ193《 GBZ/T 193— 2007石棉作业职业卫生管理规范》 _______GBZ194《 GBZ/T 194— 2007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 GBZ196《 GBZ/T 196- 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GBZ197《 GBZ/T 197— 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 GBZ199《 GBZ/T 199- 2007服装干洗业职业卫生管理规范》GBZ230《GBZ 230-2010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BZ231《 GBZ/T 231-2010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职业卫生防护技术规范》 G934《GB/T 934-2008高温作业环境气象条件测定方法》 G5817《GB/T 5817-2009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 G8279《GB8279-2001医用X 射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要求》 G8771《GB 8771-2007铅笔涂层中可溶性元素最大限量》 G9663《GB9663~9673 16153-1996公共场所卫生标准》 造纸及纸制品业卫生防护距离 G11654.1《GB 11654.1-2012 造业》 G11655.1《GB 11655.1-2012 烯制造业》 G11655.6《GB 11655.6-2012合成材料制造业卫生防护距离 合成材料制造业卫生防护距离 第1部分:纸浆制 第1部分:聚氯乙 第6部分:氯丁橡胶制造业》G11661《GB 11661-2012炼焦业卫生防护距离》G11737《GB11737-1989居住区大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气相色谱法》G15982《GB 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16147《GB/T 16147-1995空气中氡浓度的闪烁瓶测量方法》G16182《GB/T16182-1996车间空气中乙苯卫生标准》G16183《GB/T16183-1996车间空气中铊卫生标准》G16184《GB/T16184-1996车间空气中硫酰氟卫生标准》G16185《GB/T16185-1996车间空气中萘卫生标准》G16186《GB/T16186-1996车间空气中溴氰菊酯卫生标准》G16187《GB/T16187-1996车间空气中叠氮酸和叠氮化钠卫生标准》G16188《GB/T16188-1996车间空气中氧化乐果卫生标准》G16190《GB/T16190-1996车间空气中乙二醇卫生标准》G16192《GB/T16192-1996车间空气中氯甲烷卫生标准》G16193《GB/T16193-1996车间空气中二异氰酸甲苯酯卫生—G16194《GB/T16194-1996车间空气中电焊烟尘卫生标准》G16195《GB/T16195-1996车间空气中氧化镁(烟)卫生标准》G16196《GB/T16196-1996车间空气中凝聚二氧化硅粉尘卫生标准》G16197《GB/T16197-1996车间空气中木粉尘卫生标准》G16198《GB/T16198-1996车间空气中棉尘卫生标准》「G16199《GB/T16199-1996车间空气中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卫生标准》G16200《GB/T16200-1996车间空气中氰戊菊酯卫生标准》G16201《GB/T16201-1996车间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G16205《GB/T16205-1996车间空气中杀螟松卫生标准》G16213《GB/T16213-1996车间空气中丙烯酸卫生标准》G16218《GB/T16218-1996车间空气中二氯甲烷卫生标准》G16219《GB/T16219-1996车间空气中三氯甲烷卫生标准》G16220《GB/T16220-1996车间空气中白僵菌抱子卫生标准》G16222《GB/T16222-1996车间空气中一甲基肼卫生标准》匚G16224《GB/T16224-1996车间空气中白云石粉尘卫生标准》G16225《GB/T16225-1996车间空气中呼吸性矽尘卫生标准》G16226《GB/T16226-1996车间空气中石灰石粉尘卫生标准》G16227《GB/T16227-1996车间空气中汞卫生标准》G16228《GB/T16228-1996车间空气中氟化物卫生标准》G16236《GB/T16236-1996车间空气中三次甲基三硝基胺卫生标准》G16237《GB/T16237-1996车间空气中谷物粉尘卫生标准》__________G16238《GB/T16238-1996车间空气中呼吸性水泥粉尘卫生标准》G16239《GB/T16239-1996车间空气中蚕桑丝尘卫生标准》G16240《GB/T16240-1996车间空气中稀土粉尘卫生标准》G16242《GB/T16242-1996车间空气中对硝基苯胺卫生标准》G16243《GB/T16243-1996车间空气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卫生标准》G16244《GB/T16244-1996车间空气中硫酸二甲酯卫生标准》G16247《GB/T16247-1996车间空气中氯化锌(烟)卫生标准》G16248《GB/T16248-1996作业场所空气中呼吸性煤尘卫生标准》 G16249《 GB/T16249-1996车间空气中甲酚卫生标准》G16292《 GB/T 16292-2010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 G16293《 GB/T 16293-2010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 G16294《 GB/T 16294-2010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 G16298《 GB16298-1996民用机场环境卫生标准》G16330《GB16330-1996饮用天然矿泉水厂卫生规范》G16351《GB16351-1996医用丫射线远距离治疗设备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16353《GB16353-1996含放射性物质消费品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16354《GB16354-1996使用密封放射源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16356《GB16356-1996地下建筑氡及其子体控制标准》G16358《 GB16358-1996油(气)田非密封型放射源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16360《GB16360-1996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16361《GB16361-1996临床核医学中患者的放射卫生防护 —G16362《GB16362-1996体外射束放射治疗中患者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16363《GB16363-1996 X 射线防护材料屏蔽性能及检验方法》G16364《GB16364-1996后装丫源近距离治疗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16365《GB16365-1996离子感烟火灾探测器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16366《GB16366-1996汽灯纱罩生产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16368《GB16368-1996含密封源仪表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16369《GB16369-1996医用电子加速器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16764《GB/T16764-1997配合饲料企业卫生规范》G16910《 GB/T16910-1997小型工业企业建厂劳动卫生基本技术条件》 G16911《GB/T16911-1997水泥生产防尘技术规程》粉尘物性试验方法 粉尘物性试验方法 粉尘物性试验方法 粉尘物性试验方法 粉尘物性试验方法 粉尘物性试验方法 粉尘物性试验方法 粉尘物性试验方法 粉尘物性试验方法 G16913.10《GB/T16913.10-1997粉尘物性试验方法:比电阻的测定》 G16913.11《GB/T16913.11-1997粉尘物性试验方法:工况粉尘比电阻的测定》 G17052《GB17052-1997车间空气中岩棉粉尘卫生标准》G17053《GB17053-1997车间空气中碳酸钠卫生标准》 G17054《GB17054-1997车间空气中焦炉逸散物卫生标准》G17055《GB17055-1997车间空气砷及其无机化合物卫生标准》 G17060《GB17060-1996 X 射线行包检查系统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17061《GB17061-1997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G17062《GB17062-1997车间空气中锡及其无机化合物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 法》 G17063《GB17063-1997车间空气中锑及其无机化合物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 法》试验尘样的采集》 有效密度的测定》 堆积密度的测定》 分散度的测定》 安息角的测定》 吸湿性的测定》 含湿量的测定》 浸润性的测定》 粘结性的测定》 G16913.1《GB/T16913.1-1997G16913.2《GB/T16913.2-1997G16913.3《GB/T16913.3-1997 G16913.4《GB/T16913.4-1997 G16913.5《GB/T16913.5-G17064《GB17064-1997车间空气中甲硫醇的气相色谱测定法》G17065《GB17065-1997车间空气中偏二甲基肼的气相色谱测定法》G17066《GB17066-1997车间空气中二乙鞍的气相色谱测定法》G17067《GB17067-1997车间空气中三氧化二砷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法》G17068《GB17068-1997车间空气中甲酸的气相色谱测定法》G17069《GB17069-1997车间空气中丙酸的气相色谱测定法》G17070《GB17070-1997车间空气中苄基氯的气相色谱测定法》G17071《GB17071-1997车间空气中苄基氰的气相色谱测定法》G17072《GB17072-1997车间空气中对硝基苯胺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法》G17073《GB17073-1997车间空气中环己酮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法》G17074《GB17074-1997车间空气中乙醛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法》G17075《GB17075-1997车间空气中丁醇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法》G17076《GB17076-1997车间空气中异丁醇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法》G17077《GB17077-1997车间空气中硫酸二甲酯的溶剂解吸液相色谱测定法》________ G17078《GB17078-1997车间空气中三硝基苯酚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G17079《GB17079-1997车间空气中乙酸甲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法》G17080《GB17080-1997车间空气中乙酸乙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法》G17081《GB17081-1997车间空气中乙酸丙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法》G17082《GB17082-1997车间空气中乙酸丁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法》G17084《GB17084-1997车间空气中2-甲氧基乙醇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法》G17085《GB17085-1997车间空气中2-乙氧基乙醇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法》G17086《GB17086-1997车间空气中2- 丁氧基乙醇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法》G17087《GB17087-1997车间空气中钼的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测定法》G17088《GB17088-1997车间空气中N-甲基苯胺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法》G17089《GB17089-1997车间空气中N、N-二甲基苯胺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法》G17090《GB17090-1997车间空气中三氯乙烯的气相色谱测定法》G17091《GB17091-1997车间空气中丁酮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法》|G17092《GB17092-1997车间空气中丙烯酸乙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法》G17093《GB/T17093-1997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卫生标准》G17094《GB/T17094-1997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G17095《GB/T17095-1997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标准》G17096《GB/T17096-1997室内空气中氮氧化物卫生标准》G17097《GB/T17097-1997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硫卫生标准》G17098《GB/T17098-1997居住区大气中酚类化合物卫生检验标准方法》G17110《GB/T17110-1997商店购物环境与营销设施的要求》G17216《GB/T 17216-2012人防工程平时使用环境卫生要求》G17217《GB/T17217-1998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标准》G17220《GB/T17220-1998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_G17222《GB/T 17222-2012煤制气业卫生防护距离》G17223《GB/T17223-1998小学生一日学习时间卫生标准》G17224《GB/T17224-1998中学生一日学习时间卫生标准》G17225《GB/T17225-1998中小学校教室采暖温度标准》G17226《GB/T17226-1998中小学校教室换气卫生标准》G17227《GB/T17227-1998中小学校教科书卫生标准》G17236《GB/T17236-1998生猪屠宰操作规程》G17237《GB/T17237-1998畜类屠宰加工通用技术条件》G17397《 GB/T 17397-2012铝电解生产防尘防毒技术规程〉—G17398《 GB/T 17398-2013铅冶炼防尘防毒技术规程》G17403《GB17403-1998巧克力厂卫生标准》G17404《GB17404-1998膨化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17405《GB17405-1998保键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17440《GB17440-1998粮食加工、储运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17785《GB/T17785-1999新建低层住宅建筑设计与施工中氡控制导则》 G18072《GB18072-2000塑料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18073《GB18073-2000炭素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18074《GB18074-2000内燃机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18075.1《GB 18075.1-2012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卫生防护距离 车制造业》G18076《GB18076-2000石灰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18077《GB18077-2000石棉制品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18078《GB18078-2000肉类联合加工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18079《GB18079-2000制胶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18080《GB18080-2000缫丝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18081《GB18081-2000火葬场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G18055《GB/T18055-2000村镇规划卫生标准》G18068.1《GB 18068.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卫生防护距离第1部分:水泥 制造业》G18068.2《GB 18068.2-2012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卫生防护距离 第2部分:石灰 制造业》G18068.3《GB 18068.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卫生防护距离 第3部分:石棉制品业》 G18068.4《GB 18068.4-201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卫生防护距离 碳素制品业》G18069《GB18069-2000硫化硷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18070《GB18070-2000 油漆丿G18071.1《GB 18071.1-2012碱制造业》G18071.3《GB 18071.3-2012 酸制造业》G18071.6《GB 18071.6-2012 化碱制造业》G18071.7《GB 18071.7-2012 磷制造业》 G18071.8《GB 18071.8-2012 氟酸制造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卫生防护距离 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卫生防护距离 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卫生防护距离 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卫生防护距离 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卫生防护距离第1部分: 第3部分: 第6部分: 第7部分: 第8部分: 第1部分: 第4部分:石墨G18082《GB18082-2000制革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18083《GB18083-2000以噪声为主的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18092《GB/T18092-2000免水冲卫生厕所》G18204《GB/T18204.1~30-2000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18465《GB18465-2001工业丫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要求》G18468《GB18468-2001室内空气中对二氯苯卫生标准》G18528《GB18528-2001作业场所紫外辐射职业接触限值》G18529《GB18529-2001车间空气中乙醛职业接触限值》G18530《GB18530-2001车间空气中碳纤维粉尘职业接触限—G18531《GB18531-2001车间空气中磷酸职业接触限值》G18532《GB18532-2001车间空气中聚丙腈纤维职业接触限值》G18533《GB18533-2001车间空气中多次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职业接触限值》G18534《GB18534-2001车间空气中丁酮职业接触限值》G18535《GB18535-2001车间空气中膨润土粉尘职业接触限值》G18536《GB18536-2001车间空气中三氯氧磷职业接触限值》G18537《GB18537-2001车间空气中马来酸酐职业接触限值》G18538《GB18538-2001车间空气中乙醇胺职业接触限值》G18539《GB18539-2001车间空气中环氧丙烷职业接触限值》G18540《GB18540-2001车间空气中氧化钙职业接触限值》G18541《GB18541-2001车间空气中酚醛树脂粉尘职业接触限值》G18542《GB18542-2001车间空气中沸石粉尘职业接触限值》G18543《GB18543-2001车间空气中氢醌职业接触限值》 __________G18544《GB18544-2001车间空气中重晶石粉尘职业接触限—G18545《GB18545-2001车间空气中玻璃钢粉尘职业接触限值》G18546《GB18546-2001车间空气中硅灰石粉尘职业接触限值》G18547《GB18547-2001车间空气中二硫基辛基锡职业接触限值》—G18548《GB18548-2001车间空气中二氯苯职业接触限值》G18549《GB18549-2001车间空气中2-乙氧基乙醇职业接触限值》G18550《GB18550-2001车间空气中乙酐职业接触限值》G18551《GB18551-2001车间空气中丙酮氰醇职业接触限值》G18552《GB18552-2001车间空气中钽及其氧化物职业接触限值》G18553《GB18553-2001车间空气中石油沥青(烟)职业接触限值》G18554《GB18554-2001高原地区车间空气中一氧化碳职业接触限值》G18555《GB18555-2001作业场所高频电磁场职业接触限值》G18556《GB18556-2001车间空气中炔诺孕酮职业接触限值》G18557《GB18557-2001车间空气中乙酰甲胺磷职业接触限值》_G18558《GB18558-2001车间空气中二氧化硅粉尘职业接触限值》—G18559《GB18559-2001车间空气中三硝基甲苯职业接触限值》G18560《GB18560-2001车间空气中尿素职业接触限值》G18561《GB18561-2001车间空气中1、1、1-三氯乙烷职业接触限值》G18562《GB18562-2001车间空气中氰氨化钙职业接触限值》G18563《GB18563-2001车间空气中聚氯乙烯粉尘职业接触限值》G18883《GB/T 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19053《GB19053-2003殡仪场所致病菌安全限值》G19085《GB19085-2003商业、服务业经营场所传染性疾病预防措施》G19193《GB19193-2003疫源地消毒总则》G19379《GB 19379-2003农村户厕卫生标准》G20468《GB/T 20468-2006临床实验室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指南》 G20470《 GB/T 20470-2006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要求》G21657《GB 21657-2008橡胶加工炼胶车间防尘规程》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空气洁净度等级》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证明持续符合 GB/T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检测方法》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设计、建造、启动》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运行》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词汇》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隔离装置(洁净风罩、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空气分子污染分级》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生物污染控制:一般原理 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技术导则》 热处理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限值》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围护结构夹芯板应用技术指 AQ4201《AQ 4201-2008电子工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4202《AQ 4202-2008作业场所空气中呼吸性煤尘接触浓度管理标准》 AQ4203《AQ 4203-2008作业场所空气中呼吸性岩尘接触浓度管理标准》 AQ4204《AQ 4204-2008呼吸性粉尘个体采样器》AQ4205《AQ 4205-2008矿山个体呼吸性粉尘测定方法》 AQ4206《AQ/T 4206-2010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基础信息数据》 AQ4207《AQ/T 4207-2010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系统基础数据结构》 AQ4208《AQ/T 4208-2010有毒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 GJ898A 《 GJB898A-2004工作舱(室)温度环境的通用医学要求与评价》 WS205〈〈 WS/T205-2001公共场所用品卫生标准》WS206〈〈 WS/T206-2001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测定方法》 WS198〈〈 WS/T198-2001饮水用聚合氯化铝卫生标准》 WS19《 WS/T199-2001公共场所卫生综合评价方法》WS24《 WS/T240-2004职业接触氟及其无机化合物的生物限值》 WS24r< WS/T241-2004职业接触苯乙烯的生物限值》| WS242〈〈 WS/T242-2004职业接触三硝基甲苯的生物限值》 JBJ18《JBJ18-2000机械工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G25915.1《GB/T 25915.1-2010 G25915.2《GB/T 25915.2-201025915.1的检测与监测技术条件》 G25915.3《GB/T 25915.3-2010 G25915.4《GB/T 25915.4-2010 G25915.5《GB/T 25915.5-2010 G25915.6《GB/T 25915.6-2010 G25915.7《GB/T 25915.7-2010 手套箱、隔离器、微环境)》G25915.8《GB/T 25915.8-2010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生物污染控制:生物污染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性能及合理性评价》HJ125《HJ/T 125-2003 清洁生产标准石油炼制业》「炼焦行业》 制革行业(猪轻革)》 汽车制造业(涂装)》 铁矿米选业》 电镀行业》 人造板行业(中密度纤维板)》 乳制品制造业(纯牛乳及全脂乳粉)》 造纸行业(漂白碱法蔗渣浆生产工艺)》 钢铁行业(中厚板轧钢)》 造纸工业(漂白化学烧碱法麦草浆生产工 HJ340《HJ/T 340-2007清洁生产标准 造纸工业(硫酸盐化学木浆生产工艺)》 HJ357《 HJ/T357-2007 HJ358《HJ/T358-2007HJ359《 HJ/T359-2007HJ360《 HJ/T360-2007HJ361《HJ/T361-2007HJ401《HJ/T 401-2007清洁生产标准 烟草加工业》 HJ402《HJ/T 402-2007 清洁生产标准 HJ425《HJ/T 425-2008清洁生产标准 制订技术导则》 HJ/T 426-2008清洁生产标准钢铁行业(烧结)_ HJ/T 427-2008清洁生产标准 钢铁行业(高炉炼铁) HJ/T 428-2008清洁生产标准钢铁行业(炼钢)— HJ429《 HJ/T 429-2008清洁生产标准 化纤行业(涤纶)》 HJ430《HJ/T 430-2008 清洁生产标准 电石行业》 HJ443《HJ 443-2008 HJ444《HJ 444-2008 HJ445《HJ 445-2008 HJ446《HJ 446-2008 HJ447《HJ 447-2008 HJ448《HJ 448-2008 HJ449《HJ 449-2008 HJ450《 HJ 450-2008 HJ452《 HJ 452-2008 HJ467《 HJ 467-2009HJ468《 HJ 468-2009HJ126《HJ/T 126-2003HJ127《HJ/T 127-2003HJ293《 HJ/T 293-2006 HJ294《 HJ/T 294-2006 HJ314《HJ/T 314-2006 HJ315《HJ/T 315-清洁生产标准 清洁生产标准 清洁生产标准 清洁生产标准 清洁生产标准 清洁生产标准 清洁生产标准 清洁生产标准 清洁生产标准 清洁生产标准 (电解锰行业)》 (镍选矿行业)》 化纤行业(氨纶)》 彩色显像(示)管生产》 (平板玻璃行业)》 清洁生产标准 清洁生产标准 清洁生产标准 清洁生产标准 清洁生产标准 白酒制造业》 清洁生产标准清洁生产标准清洁生产标准 清洁生产标准 清洁生产标准 清洁生产标准 清洁生产标准 清洁生产标准 清洁生产标准 清洁生产标准 清洁生产标准 石油炼制业(沥青)》 味精工业》淀粉工业》 煤炭米选业》 铅蓄电池工业》’ ______ 制革工业(牛轻革)》 合成革工业》 印制电路板制造业》葡萄酒制造业》 水泥工业》 __________________ 造纸工业(废纸制浆)》。
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文件一览表
表1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文件一览表序号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标准、文件名称编号实施时间发布部门备注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1”第52号2011-12-3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4”第70号2014年修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八号199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4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3号2013-07-0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5 《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1987-12-03国务院6《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2002”第352号2002-5-12国务院7 《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2011-11-01国务院8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令第376号2003-05-12国务院9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定规定》国务院令第619号2012-04-28国务院10 《生产安全事故保护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2007-06-01国务院11 《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条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号2005-09-0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12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2009-05-0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13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5号2012-04-0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14《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2012-06-0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15《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8号令2012-6-1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16《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9号令2012-6-1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17《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1号令2012-6-1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18《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职业健康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1]132号2011-8-5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19 《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3〕171号2013-12-3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关于印发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2]89号2012-5-29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21《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要求的通知》冀安监管职健[2013]52号2013-5-20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2《河北省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办法》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08)第12号2009-2-1 河北省人民政府23《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号令2002-4-11 卫生部24《关于印发<职业病目录>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108号2012卫生部、劳动保障部25《河北省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实施办法(暂行)》冀安监管职健[2010]120号2010-10-21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6 《关于印发<河北省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管实施细则>的通知》冀安监管职健[2012]4号2012-11-28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7 《河北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规范(试行)》冀安监管职健[2012]148号2012 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8 《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转发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关于公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的通知》冀安监管职健[2012]90号2012 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9 《关于做好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管工作的通知》冀安监管职健[2012]98号2012 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3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2010-8-1卫生部31《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2003-12-1 卫生部3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化学因素》GBZ2.1-20072007-11-01卫生部33《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二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2007-11-01卫生部34《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Z/T203-20072008-3-1 卫生部35《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信息指南》GBZ/T204-2007 2008-3-1 卫生部36《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 2007-10-1 卫生部37《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BZ/T225-2010 2010-08-01卫生部38《职业健康检查项目与周期》GBZ188-2007 2007 卫生部39《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 2008卫生部40 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GBZ/T 223-2009 2010-06-01卫生部41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 201042 《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 2626-20062006-12-0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43 《呼吸防护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GB 2890-2009 2009-12-0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44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 5083-1999 1999-12-01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45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13 2014-6-146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 2004-4-147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50187-2012 2012-8-148 《有毒作业场所空气采样规范》GB 13733-92 1993-6-1 国家技术监督局49 《危险货物品名表》GB 12268-2012 2012-12-1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50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T 160 2004-12-1 卫生部51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GBZ/T 189.1~11-2007 2007-11-1 卫生部52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一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 192.1-20072007-12-3卫生部53 《作业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 194-2007 2008-2-1 卫生部54 《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 205-2007 2008-3-1 卫生部55 《职业卫生名词术语》GBZ/T 224-2010 2010-8-1 卫生部56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GBZ/T 229.1-2010 2010-10-1 卫生部57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部分:化学物》GBZ/T 229.2-2010 2010-11-1 卫生部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3部分:高温》GBZ/T 229.3-2010 2010-10-1 卫生部59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噪声》GBZ/T 229.4-2012 2012-12-1 卫生部60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 11651-2008 200861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 12801-2008 2009-10-1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62 《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GB/T 16758-2008 2009-10-1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63 《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法监发[1999]第620号1999-12-24卫生部64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2013 2013-5-1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65 《职业病危害评价通则》AQ/T 8008-2013 2013-10-1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66 <河北省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导则(暂行)》冀安监管职健[2012]143号201267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AQ/T 4270-2015 2015-9-1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资料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工业作业场所接触有毒有害气体职工身体健康,充分发挥卫生工程防护措施的效用,体现以人为本,防止职工发生急、慢性中毒,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类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工业作业场所。
本规范的执行主体是各类含有有毒作业的工矿企业。
用人单位有义务按照本规范的规定为职工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监督部门可根据本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
第三条本规范主要编制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标准。
第四条本规范主要对含有职业中毒危害的工作场所厂区平面布局和车间设备布置、建筑设计卫生要求、辅助卫生设施、防毒设备及设施中一般规定、毒物源控制、毒物排放控制、测试评价及人员培训等方面作了规定。
第五条本规范可作为拟建建设项目卫生防护设施“三同时”进行预防性卫生监督和对已建建设项目经常性卫生监督的依据。
第六条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用人单位应委托相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预评价并编写评价报告书,经专家组评审通过后上报卫生行政部门。
防止职业中毒的卫生防护工程设施的设计评价是该报告书的重要章节,第七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用人单位应委托相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编写评价报告书,经专家评审通过后上报卫生行政部门,防止职业中毒的卫生防护工程设施的实施效果评价是该报告书的重要篇章。
第八条凡涉及工作场所有毒有害气体卫生工程防护监督管理的内容,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法规、条例、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术语第九条有毒有害作业。
有毒有害作业是指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进行的作业。
第十条职业中毒。
职业中毒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生产性毒物所致的中毒性疾病。
职业中毒主要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中毒三种类型。
危化品检查内容及标准
48
易燃易爆性
危化品贮存
氧化剂别储藏,但硝酸铵、氯酸盐类、高锰酸盐、亚硝酸盐、过氧化钠、过氧化氢等必须分别专库储藏。
《易燃易爆性的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4-19993.3.2.7
《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
14
易燃易爆性
危化品库房
根据贮存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分级、分区安装相应等级的防爆型电器设施,安装线路、开关、电器等应与之匹配合理。仓库的电气设备必须有持证电工进行安装、检查和维修保养;库房内不准设置移动式照明灯具;照明灯具和开关等电气设备采用隔爆型;库房内设的配电线路,需穿金属管或非燃硬塑料管;库区的每个库房应当在库房外单独安装电气开关箱,并做到防雨、防潮,禁止使用不合格的保险装置。
《广东省剧毒化学品管理办法》第十一条
32
剧毒品
剧毒化学品从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生产、储存和使用场所悬挂、张贴警示标志,设置通讯、报警装置,并保证其处于正常适用状态。
《广东省剧毒化学品管理办法》第十三条
33
剧毒品废弃
从配送单位采购的剧毒化学品使用完毕后,废弃的剧毒化学品包装物交由剧毒化学品配送单位统一回收,不得挪作他用或擅自丢弃。
《腐蚀性商品储藏养护
技术条件》GB 17915-1999 3.2
21
毒害性
危化品库房
毒害性商品库房结构完整、干燥、通风良好。机械通风排毒要有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库房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
《毒害性商品储藏养护
技术条件》GB 17916-1999 3.1
22
毒害性
危化品库房
库房门应为铁门或木质外包铁皮,采用外开式。设置高侧窗(剧毒物品仓库的窗房应加高铁护栏);
哪些地方必须设置喷淋洗眼器
哪些地方必须设置喷淋洗眼器?2020年7月1日起已正式实施的新国标GB/T 38144.1-2019《眼面部防护应急喷淋和洗眼设备第1部分:技术要求》和GB/T 38144.2-2019《眼面部防护应急喷淋和洗眼设备第2部分:使用指南》,对企业所使用的喷淋洗眼装置提出了新的要求,之前重点对标准中提及的几个关键要求进行了解读(请自行对照看看您企业的洗眼器是否合规),我们从法规标准着手,看看哪些地方必须按要求设置喷淋洗眼装置。
由应急管理部提出的GB/T38144规定了应急喷淋和洗眼设备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标识和使用说明等,适用于作业人员的眼部和身体在作业场所暴露于危险化学品等危险物品后,进行紧急冲洗处理的应急喷淋和洗眼设备。
但是,哪些地方需要装喷淋装置?哪些地方需要装洗眼装置?哪些地方需要装复合型喷淋洗眼器?标准里却没有明确说明,下面我们从其他相关法规标准里进行检索。
一、《职业病防治法》2018年修订版第二十五条规定,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药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用人单位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6.1.7可能存在或产生有毒物质的工作场所应根据有毒物质的理化特性和危害特点配备现场急救用品,设置冲洗喷淋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必要的泄险区以及风向标。
泄险区应低位设置且有防透水层,泄露物质和冲洗水应集中纳入工业废水处理系统。
8.3 有可能发生化学性灼伤及经皮肤黏膜吸收引起急性中毒的工作地点或车间,应根据可能产生或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危害特点,在工作地点就近设置现场应急处理设施。
急救设施应包括:不断水的冲淋、洗眼设施;气体防护柜;个人防护用品;急救包或急救箱以及急救药品;转运病人的担架和装置;急救处理的设施以及应急救援通讯设备等。
职业卫生等相关标准-规范整理版汇编
一、职业危害相关标准及规范(源卫生部网站)《石油加工业卫生防护距离》GB 8195-2011《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噪声》GBZ/T 229.4-2012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职业卫生名词术语》GBZ/T224-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3部分高温》GBZ/T 229.3-2010 《职业性急性化学源性猝死诊断》GBZ78-2010《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2010》GBZ23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部分:化学物》GBZ/T229-2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职业卫生防护技术规范》GBZ/T231《核电厂职业照射监测规范》GBZ232-2010《职业性铊中毒诊断标准》GBZ226-2010《职业性航空病诊断标准》GBZ93-2010《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血液系统疾病诊断标准》GBZ75-2010《职业性化学源性猝死诊断标准》GBZ78-2010《职业性急性羰基镍中毒诊断标准》GBZ28-2010《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BZ/T225-2010《密闭空间直读式气体检测仪选用指南》GBZ/T222-2009《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GBZ/T223-2009《消防员职业健康标准》GBZ221-2009《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GBZ/T213-2008《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高温》GBZ/T 189.7—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6部分:紫外辐射》GBZ/T 189.6—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2部分:高频电磁场》GBZ/T 189.2—2007 《纺织印染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指南》GBZ/T212-2008《职业性化学性皮肤灼伤诊断标准》GBZ51-2009《工作场所化学物质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GBZ/T210.1-2008《工作场所粉尘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GBZ/T210.2-2008《工作场所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3部分》《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测定方法:第4部分》《生物材料中化学物质测定方法:第5部分》《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0部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58-2003《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醇类化合物》GBZ/T160.48-2007《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Z/T 204-2007《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信息指南》GBZ/T 204-2007《使用人造矿物纤维绝热棉职业病危害防护规程》GBZ/T 198-2007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 194-2007 《职业卫生生物监测质量保证规范》GBZ/T 173-2006《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工业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2部分:高频电磁场》GBZ/T 189.2-2007 《化工企业工艺安全管理实施导则》AQ/T 3034-2010《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罐区现场安全监控装备设置规范》AQ 3036-2010《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分析)应用导则》AQ/T 3049-2013 《电子工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4201-2008《作业场所空气呼吸性煤尘接触浓度管理标准》AQ 4202-2008《作业场所空气呼吸性岩尘接触浓度管理标准》AQ 4203-2008《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基础信息数据》AQ/T 4206-2010《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系统基础数据结构》AQ/T 4207-2010 《有毒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AQ/T 4208-2010《革类加工制造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 4210-2010《家具制造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 4211-2010《氧化铝厂防尘防毒技术规程》AQ/T 4212-2011《煤层气开采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 4213-2011《焊接工艺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 4214-2011《制革职业安全卫生规程》AQ 4215-2011《钢铁冶炼企业职业健康管理技术规范》AQ/T 4216-2011《铝加工厂防尘防毒技术规程》AQ/T 4218-2012《焦化行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T 4219-2012《石材加工工艺防尘技术规范》AQ 4220-2012《粮食加工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 4221-2012《酒类生产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要求》AQ 4222-2012《自来水生产供应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要求》AQ 4223-2012《仓储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 4224-2012《印刷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 4225-2012《城镇燃气行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 4226-2012《汽车制造企业职业危害防护技术规程》AQ/T 4227-2012《木材加工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范》AQ 4228-2012《粮食立筒仓粉尘防爆安全规范》AQ 4229-2013《粮食平房仓粉尘防爆安全规范》AQ 4230-2013《散粮码头爆炸性粉尘环境施工及装卸设备维修安全规范》AQ 4231-2013《塑料生产系统粉尘防爆规范》AQ 4232-2013《职业病危害评价通则》AQ/T 8008-2013《高温作业环境气象条件测定方法》GB/T 934-2008《高处作业分级》GB/T 3608-2008《高温作业分级》GB/T 4200-2008《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GB 4962-2008《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GB/T 5817-2009《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GB 6222-2005《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 6514-2008 《袋式除尘器技术要求》GB 6719-2009《气体检测管装置》GB/T 7230-2008《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 7231-2003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安全管理通则》GB 7691-200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 7692-2012《矿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GB 8159-2011《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 8958-2006《铸造防尘技术规程》GB 8959-2007《悬挂输送机安全规程》GB 11341-2008《烟花爆竹作业安全技术规程》GB 11652-2012《氯气安全规程》GB 11984-2008《便携式金属梯安全要求》GB 12142-2007《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 12158-2006《作业场所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通用技术要求》GB 12358-2006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静电喷漆工艺安全》GB 12367-2006《耐火材料企业防尘规程》GB 12434-2008《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GB 12475-2006《焦化安全规程》GB 12710-2008《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GB 12942-2006 《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程》GB 13348-2009《便携式热催化甲烷检测报警仪》GB 13486-2000《光气及光气化产品生产装置安全评价通则》GB 13548-1992《陶瓷生产防尘技术规程》GB 13691-2008《有毒作业场所空气采样规范》GB 13733-1992《铅作业安全卫生规程》GB 13746-2008《冷冲压安全规程》GB 13887-2008《石英砂(粉)厂、滑石粉厂防尘技术规程》GB/T 13910-2008 《木材采伐运输安全通则》GB 14192-2005《冷水作业分级》GB/T 14439-1993修订中《低温作业分级》GB/T 14440-1993修订中《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术语》GB/T 14441-2008《毛皮生产安全卫生规程》GB/T 14442-2008《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层烘干室安全技术规定》GB 14443-2007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喷漆室安全技术规定》GB 14444-2006《电石乙炔法生产氯乙烯安全技术规程》GB 14544-2008《涂装作业安全规程静电喷枪及其辅助装置安全技术条件》GB 14773-2007《安全色光通用规则》GB/T 14778-2008《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 15577-2007《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GB 15599-2009《炭素生产安全卫生规程》GB 15600-2008《粉尘防爆术语》GB/T 15604-2008《粉尘爆炸泄压指南》GB/T 15605-2008《木工(材)车间安全生产通则》GB 15606-2008《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粉末静电喷涂工艺安全》GB 15607-2008《高炉喷吹烟煤系统防爆安全规程》GB 16543-2008《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GB/T 16758-2008《深度冷冻法生产氧气及其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GB 16912-2008 《粉尘物性试验方法》GB/T 16913-2008《铝镁粉加工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 17269-2003《铝电解生产防尘防毒技术规程》GB/T 17397-2012《铅冶炼防尘防毒技术规程》GB/T 17398-2013《粮食加工、储运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 17440-2008《易燃易爆罐区安全监控预警系统验收技术要求》GB 17681-1999 《矿山杂散电流的测定》GB/T 17682-1999《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浸涂工艺安全GB》17750-2012《港口散粮装卸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 17918-2008《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用收尘器防爆导则》GB/T 17919-2008《凿岩机械与气动工具安全要求》GB 17957-2005《手持式机械作业防振要求》GB/T 17958-2000《激光防护屏》GB/T 18151-2008《监控式抑爆装置技术要求》GB/T 18154-2000《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光气及光气化产品生产安全规程》GB 19041-2003《饲料加工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 19081-2008《打火机生产安全规程》GB 19288-2003《亚麻纤维加工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 19881-2005《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机废气净化装置安全技术规定》GB 20101-2006 《橡胶加工炼胶车间防尘规程》GB 21657-2008《煤矿用带式输送机安全规范》GB 22340-2008《矿用炮烟净化装置通用技术条件》GB/T 22584-2008《自给闭路式压缩氧气呼吸器》GB 23394-2009《座板式单人吊具悬吊作业安全技术规范》GB 23525-2009《防尘防毒基本术语》GB/T 29053-2012《生产过程危害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Z/T13861-2009《密闭空间作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规范》GBZ/T205-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99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有机溶剂作业场所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规范》GBZ/T195-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160.42-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酮类化合物》GBZ/T160.55 -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GBZ/T160.63 -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T189.8-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192.1-2007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8664-2002《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1985《噪声作业分级》LD80-199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工业作业场所接触有毒有害气体职工身体健康,充分发挥卫生工程防护措施的效用,体现以人为本,防止职工发生急、慢性中毒,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类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工业作业场所。
本规范的执行主体是各类含有有毒作业的工矿企业。
用人单位有义务按照本规范的规定为职工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监督部门可根据本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
第三条本规范主要编制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标准。
第四条本规范主要对含有职业中毒危害的工作场所厂区平面布局和车间设备布置、建筑设计卫生要求、辅助卫生设施、防毒设备及设施中一般规定、毒物源控制、毒物排放控制、测试评价及人员培训等方面作了规定。
第五条本规范可作为拟建建设项目卫生防护设施“三同时”进行预防性卫生监督和对已建建设项目经常性卫生监督的依据。
第六条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用人单位应委托相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预评价并编写评价报告书,经专家组评审通过后上报卫生行政部门。
防止职业中毒的卫生防护工程设施的设计评价是该报告书的重要章节,第七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用人单位应委托相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编写评价报告书,经专家评审通过后上报卫生行政部门,防止职业中毒的卫生防护工程设施的实施效果评价是该报告书的重要篇章。
第八条凡涉及工作场所有毒有害气体卫生工程防护监督管理的内容,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法规、条例、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术语第九条有毒有害作业。
有毒有害作业是指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进行的作业。
第十条职业中毒。
职业中毒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生产性毒物所致的中毒性疾病。
职业中毒主要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中毒三种类型。
第十一条卫生工程防护措施。
卫生工程防护措施是指应用工程技术手段控制工业作业场所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防止发生职业中毒的一切技术措施。
第十二条“三同时”原则。
“三同时”原则是指卫生工程防护措施应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十三条事故应急救援设施。
指有毒有害气体工作场所由于误操作、违章作业、生产设备破损或其他意外因素等,引起有毒有害气体大量逸出,为避免发生急性职业中毒或控制事故危害程度而设的个人防护、通风、紧急停机、防火、防爆等急救设施。
第十四条毒物源。
指作业场所中可能散发有毒有害气体的源头。
第十五条毒物源控制。
指针对工业作业场所有毒有害气体散发源头采取的密闭、隔离、通风排毒等技术措施。
第十六条排毒系统。
指作业场所控制有毒有害气体散发的从毒物源到排入大气之前的全套通风排毒设施。
第十七条毒物排放控制。
指排毒系统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向大气排放之前控制其浓度或排放量以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各类技术措施。
第三章基本规定第一节总平面布局第十八条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工业企业应布置在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且地势开阔、通风条件良好的地段。
第十九条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车间应设在整个厂区全年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第二十条严重产生有毒有害气体且目前尚无有效控制技术的工作场所,应远离居住区。
第二十一条单跨度厂房如有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车间,应与其他建筑物隔离。
第二十二条厂区道路布置应符合国家现行防火规范。
厂区尽端式道路应有足够的消防车回转场地。
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作业场所内应留有足够宽度的通道,宽度不应小于1.2m。
第二节工作场所设备布置第二十三条毒物易逸散的工业作业,应设单间;可能发生剧毒物质泄漏的设备应有隔离措施。
第二十四条放散不同有害物质的设备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时,毒性大与毒性小的应隔开。
如布置在多层建筑物内时,散发有害气体的生产过程应布置在建筑物的上层;如必须布置在下层时,应采取有效源头控制措施,防止污染上层空气。
第三节建筑设计卫生要求第二十五条产生剧毒物质的车间,其墙壁、顶棚和地面等内部结构的表面,应采用不吸收、吸附毒物的材料,必要时加设保护层,以便清洗。
车间内应有冲洗地面和墙壁的设施,车间地面应平整、光滑,易于清扫;经常有积液的地面应不透水,坡向排水系统。
其废水应纳入工业废水处理系统。
第二十六条为了保证车间内良好的通风和自然换气,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工作场所不宜过于狭窄,如为厂房,其高度不低于3.2m,人均面积不少于4.5m2,人均占有体积不小于15m3为宜。
第二十七条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车间最好设计成多层建筑,底层布置抽气管道,过滤器及通风设备等以及泵房、排水贮槽及化学品库等。
第四节卫生管理第二十八条工作场所职业中毒防护所采用的各类设备和材料必须是相关质量监督部门认可的产品。
第二十九条职业中毒卫生防护工程设计与施工单位必须具备相应资质,禁止不具备资质的单位和个人承揽此类工程设计与施工。
第三十条对易发生跑、冒、滴、漏的生产设备要加强维修和管理,各种防毒设备必须建立必要的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特殊有毒作业应制定适宜的劳动制度与劳动组织形式。
第三十一条应定期对作业场所空气中毒物浓度进行监测,超标时要采取措施,将其控制在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接触限值以下。
第三十二条对从业人员应实行上岗前健康体检,排除有职业禁忌症者参加接触毒物的作业,坚持定期体检和离岗体检,做到患病早治疗。
第三十三条凡产生一氧化碳的工业作业场所,应经常测定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并安装一氧化碳警报器。
生产过程要加强密闭、通风,对管道、阀门、设备应注意检修,防止漏气。
第三十四条对于每个化学过滤式防毒面具或供氧(空气)呼吸防护器应配备专用记录卡,以便记明药罐(盒)或供气瓶的最后检查和更换日期,以及已用过的次数等。
药罐在不用时应将通路封塞,以防失效。
第三十五条应定期检查防护用品是否损坏,以便及时更换,防止失效。
面具和口罩应定期清洗、消毒,特别是公用的应在每次使用后立即进行,呼吸防护器应放置在阴凉干燥处。
第三十六条用于紧急救灾的呼吸防护器应定期严格检查并妥善存放在邻近可能发生事故的地点,方便取用。
第三十七条化学毒物测定应使用适宜的专用监测仪器,当测定结果超过标准时,则应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对排放量大或对人体毒害严重的物质应按《工作场所有害物质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中有关要求进行检测。
第三十八条在有毒工作场所的醒目位置应张贴警示标志和职业卫生作业守则,同时应有专门部门给予经常性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九条化学毒物应以易于为工人理解的方式另外加贴标签,以便提供关于其分类、危害以及应采用预防措施的基本资料。
对于有害化学品,应向用人单位提供该化学品安全使用说明书,其中列明关于其特性、供货人、分类、危害、预防措施、紧急程序、求救方式和联系电话等基本资料。
第四十条在作业场所贮存有毒物质的容器,都应贴上醒目的标签,以示该物质名称及危险性。
如果能从供应或生产者处获得该物质的材料安全数据单,应在该作业场所存放份复印件以便工人查看。
第四十一条输送有毒物质的管道系统、设备、阀门、安全设施、泵及其他固定设备均应贴上标签或注明记号以识别所输送的有毒物质。
第五节个人防护第四十二条接触有毒作业的工人需着特殊质地或式样的防护服。
强酸、强碱作业者应着耐酸、耐碱工作服;接触有毒粉尘者应穿防尘工作服;接触局部作用强或经皮中毒危险性大的物质,应戴相应质地的防护手套;接触经皮肤进入能力强的化学物者,除工作服外尚应穿衬衣。
第四十三条毒物呈粉尘、烟、雾形态时,从业人员需使用机械过滤式防毒口罩;毒物呈气体、蒸汽形态,宜使用化学过滤式防毒口罩或防毒面具。
在毒物浓度过高或空气中氧含量过低的特殊作业情况下,应采用隔离操作或供氧(气)式防毒面具。
第四十四条作业环境毒污染严重,暂时又难以改善的作业,应合理安排劳动和调配劳力,进行轮换操作,减少劳动时间或缩短接触时间。
第四十五条如发生职业中毒在当地无紧急救援机构和措施的情况下,应立即报国家中毒控制中心。
第四章辅助卫生设施第一节一般规定第四十六条有毒作业场所的辅助卫生设施的设计应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的有关要求。
第四十七条凡有毒工作场所,都应设置盥洗设备、淋浴室及存衣室,专用更衣箱。
第四十八条应根据生产特点和实际需要设置休息室,可兼学习、取暖、进餐之用。
休息室设在工作附近的地方,并应避免有毒物质的影响。
室内可设桌、椅、洗手池、饮水设施及空调设备。
第四十九条个人防护用品宜有专门管理室负责收、发、清洗、消毒、维护保养、更旧换新工作。
第五十条有毒作业场所的存衣室,便服、工作服应分室存放,工作服室应有良好的通风。
第五十一条有毒作业场所应有事故疏散专用通道。
第二节洗消急救设施第五十二条产生剧毒物质的工作场所,应同时配备相应事故应急、救援设施,设备的选用应配套。
第五十三条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化学性灼伤及经皮肤吸收引起急性中毒事故的作业场所,应设置清洁供水设备,对有溅入眼内引起化学性眼炎或灼伤的可能的作业场所,应设淋浴、洗眼的设备。
第五十四条对有毒性较大的特殊化学物质的作业场所,应设置通过式卫生处理室,供工人进出车间能进行洗消处理,包括淋浴和更换清洁衣服。
工作服应集中洗消处理。
第五十五条对有剧毒物质的作业场所,要配备有解毒剂和急救药品的急救箱(柜)。
车间人数≥150人时应按每150人至少设置一个急救箱(柜)。
急救箱(柜)中除规定的急救用品外不得存放其他物品,并且应由有急救治疗合格证书的专人负责保管,该人员在工作时间不得离开岗位。
对一些可能发生大量有害气体的作业场所,应备有氧气瓶、人工呼吸设备。
第五章防毒设备及措施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五十六条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作业,均应积极创造条件采用新工艺,以无毒、低毒的物料,代替有毒和高毒的物料,采取无毒害或毒害较小的工艺流程。
第五十七条应将散发有毒物质的工艺过程与其他无毒的工艺过程隔开。
第五十八条散发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应用密闭的方法防止毒物逸散,在密闭不严或不能密闭之处,应安装通风排毒设施维持负压操作,并将逸散的毒物排出。
第五十九条作业场所采用通风排毒设备时,应同时设计净化、回收设备,综合利用资源,使毒物排放达到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的要求。
第六十条对生产中所使用的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原料、产品、要做到严密包装,用具、器材、容器应坚固,符合运输安全要求,防止在运输中破损、外逸或扩散。
第六十一条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工业作业场所应与其他作业场所相隔离,并设置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
第六十二条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可能突然增高,或空气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有害物质能对人体具有迭加或增强作用时,不得采用循环空气作空气调节或热风采暖。
第六十三条工作场所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毒物,混合后具有协同作用时,应隔开进行生产,分别单独设置排风系统,不得将两者的排风系统联在一起,通过车间的排风管道必须保持负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