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4节 国家分配论与西方财政理论
第2章 国家分配论
财政主体
国家或政府 社会产品和公共产品具有统一性 货币或价值形式
财 相 政 同 定 点 义
财政客体 活动形式
活动目的 都认为公共需要是财政活动的主要目的 都把财政看作是主体、客体、形式和 目的四个要素的统一体
都认为财政活动由财政收入、财政支 财政活动内容 出、财政平衡与财政管理等一些基本 内容构成
二、财政的本质
个人、企业、国家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 地方各级政府之间
三、财政的属性
财政具有满足社会成员 的公共需要的属性。
公共性
双 重 属 性
利益集团性 (阶级性)
财政作为以国家为主体 的分配活动,反映着参 与财政分配活动的各种 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互 动关系。
一、国家分配论与西方财政理论的异同之处
二、借鉴与吸收西方财政理论
1、必要性
2、可能性
西方财政理论中哪些方面值得借鉴?
一、市场配置为基础,财政配置为补充。
* * 三、实行公共财政上的“量出为入”, 贯 彻总体有偿原则。
四、财政要法治化。 五、公共产品理论。
二、财政支出安排要有层次性。
* 六、研究方法。
“保三争四”原 则: 1、保证国家机构,如国防、行政以及公、检、法等执行社 会管理职能的需要; 2、是保证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等事 业发展中必须由财政提供的部分的需要; 3、是满足大型公共设施、基础设施、重点建设投入等非盈 利性投资的需要; 4、国有营利性、竞争性企业的投入。
特点:(1)国家财政收支与国王个人收支逐步分离; (2)税收特别是农业税收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军事 支出为财政的主要支出; (3)财政分配形式由实物形式向货币形式转化; (4)产生了在现代社会具有重大意义的财政范畴——公债 和国家预算。
第二章第4节 国家分配论与西方财政理论
(一)不同点: 1、研究核心与重点 2、立论基础和经济学基础 3、对财政的产生与存在的
分析 4、对财政对象的分析 5、对财政目的的分析 6、对财政模式的分析 7、所有制基础
(二)相同点
1、关于财政的基本规 定性
2、关于财政模式 3、关于财政活动内容
2020/10/12
18
(一)不同点:
1、研究核心与重点 2、立论基础和经济学基础 3、关于财政的产生与存在的分析 4、关于财政对象的分析 5、关于财政目的的分析 6、关于财政模式的分析 7、所有制基础
2020/10/12
3
(一)财政的产生
原始社会末期→出现剩余产品→私 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财 政产生
1、财政产生的物质条件(经济条件): 剩余产品的出现
2、财政产生的历史条件(政治条件): 国家产生
2020/10/12
4
(二)财政与国家的关系
财政伴随国家的出现而产生 ,伴 随国家的发展而发展
2020/10/12
19
1、研究核心与重点
• 国家分配论:财政的本质问题,揭示 和把握了财政的一般本质问题,分析 了财政活动最深层次的问题,揭示财 政活动内在本质联系。
• 西方财政理论:界定财政活动的范围, 揭示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运行过程, 是现象论,只涉及资本主义财政特殊 问题。
2020/10/12
• 西方财政理论:运用逻辑分析方法解 释财政的产生和存在,认为它的存在 是市场失灵的结果
2020/10/12
22
4、关于财政对象的分析
• 国家分配论:财政分配的客体是社会 产品,即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物质生产 部门生产的有形物质财富的总和,包 括c+v+m,主要与“生产”环节相联 系。
西方财政思想与理论
西方财政思想与理论西方财政思想与理论学院、系经济管理学院年级 2013级任课教师张彻执笔人张佳佳魏雪梅2015年8 月24日西方财政思想与理论概要:西方经济学经历了从产生到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不断推进经济的发展,同时为经济的发展提供着指导。
本文重点介绍了了从西欧中世纪开始,西方经济思想的发展史,分析了不同阶段主要的经济思想。
关键字:经济思想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一·古希腊,古罗马及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古希腊在经济思想方面的重要贡献中,有色诺芬的《经济论》,柏拉图的社会分工轮和亚里士多德关于商品交换与货币学说。
《经济论》是一部语录体的著作。
全书共分为两大部分。
在第1部分中,色诺芬借苏格拉底之口阐述了农业对国家经济的重要性,认为农业是国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希腊自由民的最重要的职业;然后又讨论了人们应当如何用最有效的方法来管理好自己的家产。
在第二部分中,色诺芬提出:主持家务是妇女的天职,家政训练应该成为女子教育中的特别项目。
总的看来,色诺芬拥护自然经济,反对雅典所采取的发展商业和货币经济的方针。
他根据奴隶制自然经济的要求,确定了奴隶主的经济任务,主张把奴隶主的家庭经济管理辟为一门专门学问。
色诺芬的《经济论》论述了奴隶主如何管理家庭农庄,如何使具有实用价值的财富得以增加。
色诺芬十分重视农业,认为农业是希腊自由民的最好职业,这对古罗马的经济思想和以后法国中重农学派都有影响。
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从人性论、国家组织原理以及使用价值的生产三个方面,考察社会分工的必要性,认为分工是出于人性和经济生活所必需的一种自然现象。
这种分析与中国古代管仲的“四民分业”论和孟子的农耕与百业、劳心与劳力的“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的理论,基本上是一致的。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与《伦理学》两书中指出,每种物品都有两种用途:一是供直接使用,一是供与其他物品相交换,而且说明了商品交换的历史发展和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职能,指出货币对一切商品起着一种等同关系的作用,从而成为最早分析商品价值形态和货币性质的学者。
西方财政理论第2章 公共财政职能
二、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实现
• 1、运用税收——转移支付制度调节收入差距。 • 2、举办公共事业。如义务教育、公共保健等。 • 3、通过消费税调节个人消费,以间接影响个人的 实际收入。 • 4、通过遗产税和赠与税调节个人财产分布与来源。 为机会均等的市场竞争创造条件。
第三节
经济稳定职能
一、财政经济稳定职能的存在性
第2章 公共财政职能
第一节 资源配置职能
一、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存在性
1、是由公共物品的存在决定的。 2、是由外部效应的存在决定的。 3、是由成本递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业的存在的。 4、是由优值品、劣值品问题的存在决定的。 优值品:消费者评价低于合理评价的物品。 劣值品:消费者评价高于合理评价的物品。
自然垄断的公共定价与财政的关系
Pm G Pat F Pmt O
I
H E D MR C B A 数量 AR MC AC
图2-1 自然垄断的公共定价
二、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实现
1、通过收入——支出过程,满足政府提供公共物 品、优值品等市场供给不足的产品所需要的资源, 实现资源在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之间以及公共部 门内部的最优配置。 2、运用税收、补贴等经济杠杆调节投资方向、矫 正外部效应和劣值品需求,进一步优化整个市场 的资源配置结构。
第二章 财政的本质
2.2.1 财政的产生
剩余产品 出现
人类社会三次大分工 促进生产力进步
贫富 分化
财政 产生
国家 产生
阶级和阶级 斗争出现
财政产生的条件
经济条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
的出现 社会政治条件:国家的产生
2.2.2 财政的发展
奴隶制国家财政 封建制国家财政 资本主义国家财政 社会主义国家财政
结论
财政作为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它的收 支范围和规模与各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 关,并受其制约。
财政支出的用途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用途, 但其共性都是为了满足国家职能实现的需要。
了解了以上两点,有助于加深对财政本质的 认识。
2.3 财政的定义及其本质
2.3.1 财政的定义 2.3.2 两难冲突问题 2.3.3 财政的本质
第2章 财政的本质
本章提要
2.1 国家分配论的研究方法与内容 2.2 财政的产生与发展 2.3 财政的定义及其本质 2.4 财政的双重属性
2
2.1 国家分配论的研究方法与内容
2.1.1 国家分配论的研究方法 2.1.2 国家分配论的基本内容构成
3
2.1.1 国家分配论的研究方法
财政类型随国家形态的变化而变化,其递进顺序是: 奴隶制国家财政、封建制国家财政、资本主义国家 财政和社会主义国家财政。
财政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以一部分国民收入为客 体,财政分配可采用实物、力役和价值等形式。财 政分配的直接目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28
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关系。主 要体现为:一是个人与国家之间、企业与国家之间 的分配关系;二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地方 积极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
西方财政理论
预算:认为无需刻意追求财政收支平衡。反对年度收支平衡论,提出周 期预算平衡论和充分就业预算平衡论。
2.2 现在西方财政理论的发展
2.2.2新古典综合学派的财政理论
新古典综合学派继承了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论,认为政府应当通过 财政政策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2.2.1凯恩斯主义的财政理论
凯恩斯主义认为经济危机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自由市场经济不 能保证总供求的平衡。因此,国家必须刺激需求,干预经济。凯恩斯主 义将财政作为一种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手段。
财政支出:主张扩大政府支出,用国家直接投资拉动社会有效需求,实 现充分就业。
税收:主张形成以实行累进税率和形成以直接税为主的税制体系,以调 节收入分配,增加社会总需求。
政
思
公债有害论。认为公债不仅使政府吸收的产业资本充
想
公债 当非生产性支出,而且给人民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因
此不主张发行公债
财政支出 主张财政支出应当受到严格的限制。
2.1传统财政思想与理论
2.1.1 古典经济学派的思想(斯密、李嘉图)
赋税理论 认为税收来源于利润、地租或 其他形式的收入。为增加资本积 累主张减少最终由资本承担的税 收。 研究了税负转嫁、税负归宿及 税收的经济效应
财政支出:主张对某些社会有益的事业进行补贴,增加用于失业人员、 贫困家庭的补助的社会福利性支出,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 充分就业。 提出财政支出效率准则: 1)各项目的边际效用相等 2)财政支出的边际效用与课税的边际负效用相等。
税收:将最小牺牲作为税收原则,分析了税收税收: 提出了财政政策、国民经济、社会公平和税务行政的 赋税原则。
国家分配论就是国家财政论
国家分配论:国家财政论引言国家分配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过程,涉及到国家财政的管理与运作。
国家财政是国家经济管理的核心,对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国家分配论,关注国家财政论的问题和挑战。
国家财政概述国家财政是指国家收入来源和支出去向的管理与调控。
它包括了各种税收、收入、支出和债务等方面。
国家财政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社会福利提升和公共服务保障。
国家财政论的重要性国家财政论是决定国家财政管理政策的理论基础。
它涉及国家收入分配、资源配置和财政平衡等问题。
国家财政论的正确运用对于国家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
财政收入的分配财政收入的分配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它决定了国家财政运作的公平和效率。
在国家财政论中,财政收入的分配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税收制度的公平性:税收制度应该保证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公平分配。
高收入人群应该承担更多的税收责任,以实现社会的公平和经济的均衡发展。
2.地区差异的补偿:国家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是普遍存在的。
财政收入的分配应该考虑到地区差异,通过调整资源配置来实现地区间的均衡发展。
3.社会福利的保障:国家财政应该保障社会福利的提升。
在财政收入分配中,应该优先考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投入,以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
资源配置的优化国家财政论也涉及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资源配置的优化可以提高国家经济的效率和竞争力。
以下是几个关键的方面:1.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家财政可以通过税收和财政支出等手段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以提高国家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2.创新与科技的投入:国家财政应该注重对创新和科技的投入,加强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的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推动国家经济的长期发展。
3.基础设施建设:国家财政应该重点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通信、能源和水利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水平,以支持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的改善。
财政平衡的维持财政平衡是国家财政运作的重要目标。
西方公共财政理论的发展及其与我国财政理论的关系
西方公共财政理论的发展及其与我国财政理论的关系作者:袁亚菱来源:《商情》2014年第02期[摘要]“国家分配论”与“公共财政论”所反映的分别是本质层次和现象层次上的问题。
“国家分配论”中也涵盖着“公共财政论”所反映的基本内容,二者之间从根本上说并不相互排斥。
[关键词]国家分配论公共财政论人类社会中财政的出现和发展就其渊源可追溯至原始公社时代。
但发展较为系统的财政理论,是在16世纪古典政治经济学形成之后的几百年间。
其中,西方公共财政理论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的。
一、西方公共财政理论发展沿革英国重商主义学派托马斯·曼倡导的“贸易差额论”、“国防财政论”就是西欧各国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资本主义发展与专制君主利益相一致的产物。
威廉·配弟的《赋税论》被誉为西方最早的财政学专著,是在重商主义走向古典经济学派过渡阶段,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货币关系扩大,为满足新兴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斗争需要出现的,并没有完全摆脱重商主义理论的影响。
直到18世纪中叶,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出版了财政学说专门论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国富论》的问世,使西方财政理论发展成为一个比较完整而庞大的体系,为公共财政奠定了理论基石,对资本主义各国在财政理论上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至此,具有现代意义的财政理论创立了。
亚当·斯密的财政思想及其政策主张,经过大卫·李嘉图的继承和发展,对西方各国公共财政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
19世纪最后20年,自由资本主义开始向垄断过渡,到20世纪初形成了垄断资本主义制度,从而要求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逐步取代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理论。
由于各种社会矛盾激化,1929-1933年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波及最广、最深刻、最剧烈的经济危机。
在此背景下,西方资产阶级过去传统的经济政策破产了。
以国家干预经济为代表的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广为传播。
第二章 西方财政学说
• (三)税收理论
– 承认税收的杠杆作用,注重发挥税收 在缩小贫富差距方面的作用 – 提出区别对待、合理负担的原则。 – 政府减税应使收入越低的人获得好处 越多,否则,减税不仅会加剧收入不 平等,而且难以达到刺激有效需求的 效果。
• (四)公债理论
– 公债的好坏要看具体情况。当有效需 求不足引起失业增加时,就应该由公 债来弥补。但公债增多往往被高收入 阶层持有,而公债还本付息的税收负 担却落在中低收入阶层身上,这就造 成了新的贫富差距。
– 公债弥补赤字的模型 – 增加税收的模型 – 减税刺激投资和消费模型
• (五)提出“注射政策”和“补偿 性政策
– 财政政策应着眼于长周期引起的经济 波动,不能仅仅着眼于短周期(8— 10年)
– 经济衰退期兴建公共工程,使用“注 射政策”
– 经济繁荣期增加税收,补偿赤字,实 现财政平衡的“补偿性政策”。
• 3、税收理论:提出公平、确实、简便、 征税费用最少的税收四原则。研究了税 收负担和税收转嫁问题 • 4、公债理论:认为公债的发行在于统 治者的奢侈和浪费。公债的发行使资本 从生产领域转移到非生产领域,阻碍了 生产的发展。 • 5、财政支出理论:支出应主要用于军 事开支,另外,维持司法费用,发展公 共事业
• (二)财政支出理论
– 政府投资不应只注重就业,更应该注 重经济稳定。 – 公共政策具有“时滞”问题。 – 经济繁荣和衰退都应该推行赤字预算。
• (三)税收理论
– 税收基础理论。(1)税收的实质体 现了将一部分社会产品和劳务的使用 从私人手中转移到政府手中。(2) 税收原则有:利益原则;牺牲原则。 承认要实现“公平课税”,是极不容 易做到的。 – 税收的调节作用。累进所得税是经济 的稳定器,提出“相机抉择”政策。
第二章__财政概述12节(1)
3、财政分配的目的:实现国家职能,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2)
为实现其职能,国家需要有一定的财力作保 证,由于国家一般不直接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 (政府的特殊地位完全可以作出相应的制度安排, 但有失公平、公正,容易损害微观利益主体的利 益,也不利于整个社会范围内效益的提高,我国 计划经济体制“一大二公”的教训也充分说明这 一点),因此,凭借公共权力,通过财政参与社 会产品分配就成为国家筹集所需财力的必要手段。 可见,财政分配的直接目的就是为满足国家实现 其职能对财力的需要。
1、财政的国家主导性(2)
另一方面,财政分配活动及分配关系体现出 明显的国家(政府)意图,是国家(政府)贯彻 政治、经济、社会政策的重要手段。 国家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常 常通过财政分配活动体现出来,财政活动及由此 确定的分配关系是国家贯彻其政治、经济、社会 发展政策非常重要、不可替代、切实可行的重要 手段。 究其原因,一方面基于财政的不可替代的客 观功能;另一方面基于国家主动选择、是国家主 导性的体现。
1、财政的国家主导性(1)
财政严格来讲就是国家财政,财政分 配的主导是国家,有两重涵义: 一方面,在财政分配活动及分配关系 中,参与主体多元化,但财政收支方式、 渠道、规模、管理均是由国家确定的,国 家处于主导地位,而分配活动及分配关系 的另一方(个人或企业)相对处于被动和 从属地位,有按照国家法律、规章、政策 等规定具体执行的义务;
③财政的公共性(2)
当阶级出现,国家产生后,国家就具 有了独家行使政治权力,保护国家安全、 保护公民免受他人暴力侵犯和维护社会稳 定的职能,与此同时,道路、桥梁、大型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公共工程项目是社会 成员出于个人利益所不愿提供或无力提供 的,国家责无旁贷。 由于这些职能、工程是用于满足公共 需要,为满足这些需要提供财力保障的财 政活动就天然具有了公共性,使之与私人 财务区别开来。
财 政 学
财政学第一篇基础理论重点内容:财政的起因(西方财政理论、我国的国家分配论)财政要素财政本质财政职能第一章什么是财政财政是国家或政府的收支活动,它是一国政府采取实物、力役或价值形式,以一部分国民收入为分配对象,为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而实施的分配活动。
•与之对应的公共财政是建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从市场失灵出发来界定公共部门(政府)经济活动范围和职能的政府财政。
它是财政分配的一种模式。
•公共财政的来源是公共收入(税收),支出则主要用于提供市场难于满足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第一节财政的起源与发展•一、国家分配论:我国财政学界传统的主流学说之一;该学说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基础理论背景。
•特点是:强调历史分析方法强调集体分析方法认为:财政是一个古老的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这是“国家分配论”的财政起源观1、财政的起源•原始社会末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财政产生❑剩余产品是财政产生的基础,国家是财政产生的前提。
❑财政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也随之消亡而消亡。
❑财政是历史范畴,又是经济范畴。
❑最早的财政范畴是捐税。
❑中国最早的财政形态是夏代的贡赋。
2 财政的发展•社会和国家形态的演进•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财政的发展奴隶制国家财政→封建制国家财政→资本主义国家财政→社会主义国家财政二、西方财政理论:•西方财政理论的分析思路市场有效运行→市场失灵→政府干预→财政介入(一)市场效率与市场成功:•人类从事经济活动的目的:增进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效率与公平的函数–效率问题:如何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产品和服务;–公平问题:产品和服务如何在社会成员间恰当分配。
•市场效率的含义–在经济学中,效率一般指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指不可能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差的结果,又叫“帕雷托最优”。
第二章财政分配的理论依据总结
复习思考题
1、社会公共需要有什么特征?为什么它是 财政分配的理论依据。 2、如何理解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 3、财政在收入分配中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其实现机制有哪些? 4、政府和财政应如何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 系?
理论依据:社会公共需要量的大小 衡量指标: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优化政府配置资源结构 提高政府资源配置效率 发挥财政对社会资源配置的调节
二、收入分配职能
收入分配的目标:公平与效率兼顾,侧重公平 效率原则:指要素收入与要素投入相一致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 公平原则:社会公平,指将收入分配差距维持 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 在社会公众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
市场——初次分配——效率与公平 ——十七大报告 政府——再分配———公平
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衡量指标:洛仑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A/(A+B)
0.52
收 入 比 例
绝对公平 曲线
小于0.2,收入绝对公平;
A B 人口比例 绝对不公 平曲线
·拥挤的不收费道路
讨论:
•是否姓“公”的产品都属于公共产品? •有没有介于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的产品? •研究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意义何在?
3、公共产品为什么不能由市场提供
个人B
提供 不提供 供
个人A
(325,325) (250,400)
不提供 (400,250) (300,300)
公共产品的特征 ——“免费搭车”问题 ——“公共的悲剧” ——“市场缺陷” ——政府(或财政)提供公共产品
第二章财政的本质 邓子基版
2015-4-23
财政学--王素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
2.3.3 财政的本质
• 财政的本质是什么?
– 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 财政的本质所隐含的两种基本关系:
– 经济体系中个人与国家、企业与国家之间 的分配关系; – 政府机构系统内政府部门之间以及各级政 府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中央与地方政府之 间、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
2015-4-23
财政学--王素超
28
形式。财政分配的直接目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 能的需要。
• 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主要体现为:一是个人与国家之间、企业与国 家之间的分配关系;二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 之间、地方积极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 • 财政具有公共性和利益集团性这双重属性。
2015-4-23 财政学--王素超 27
本章小结
• 国家分配论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基础理 论背景,主要采用历史分析法和利益集团分析法。 • 财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了剩余 产品,产生了私有制,产生了阶段,继而伴随国 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 财政类型随国家形态的变化而变化,其递进顺序 是:奴隶制国家财政、封建制国家财政、资本主 义国家财政和社会主义国家财政。 • 财政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以一部分国民收入为 客体,财政分配可采用实物、力役和价值等
– 历史分析法:是具体分析方法的一种,即 运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分析客观事物和社 会现象的一种方法。客观事物是变化、发 展的,分析事物要把它发展的不同阶段加 以联系和比较,才能弄清其实质,揭示其 发展趋势。有些矛盾或问题的出现,总有 它的历史根源,在分析和解决某些问题的 时候,只有追根溯源,弄清它的来龙去脉 才能提出符合实际的解决办法。 – 历史分析法在财政学中的应用:
第02章 财政分配的理论依据
第二章财政分配的理论依据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财政职能⏹第二节公平与效率⏹第三节公共产品与公共需要⏹第四节公共选择理论学习目的和要求☐1.掌握财政职能的基本理论☐2.了解公平与效率在财政上的具体表现☐3.掌握公共需要理论的基本内容,了解社会公共需要与公共产品之间的关系。
☐4.了解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财政职能本节主要内容☐一、资源配置职能☐二、收入分配职能☐三、经济稳定职能附件2-1:财政职能之然与所以然财政职能导源于政府的职能。
在市场经济下,由于从经济角度看政府职能范围包括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三大类,所以财政的职能也相应的分为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三项内容。
这里主要是分析和研究财政在履行和实现政府职能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财政履行和实现政府职能的特殊机制和手段。
(注意:这里所讲的财政职能,是西方经济学或西方财政学中的财政职能,不是中国传统财政学上做讲的财政职能。
)一、资源配置职能(一)资源配置的含义•1.资源配置(resource allocation),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即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地区结构、产业结构、部门结构、技术结构、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达到优化资源结构的目标。
高效率地配置资源是一个国家头等重要的经济问题,也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2. 资源配置的核心是效率问题,从理论上讲,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可以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佳状态,即所谓的“帕累托准则”。
但由于市场缺陷的存在,现实资源配置的效率不是最优的,这就需要非市场力量—政府的介入与干预。
财政配置资源的职能是由政府的介入与干预产生的,财政配置资源就是通过政府的财政收支活动来改变资源配置状态,矫正市场缺陷,实现资源最佳配置的目的。
3. 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主要是(1)财政配置资源的机制与手段是什么;(2)如何通过政府财政与与市场的有效结合来提高配置的总效率;(3)用什么指标来衡量与表示资源配置的效率状态。
财政学第3章
自然垄断导致市场失灵
▪ 垄断是充分竞争的对立物,自然垄断意味着市场 失灵。
▪ 当某一行业在产量达到相对较高水平之后,就会 出现规模收益递增和成本递减的趋势,垄断者可 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 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丧失市场效率。
▪ 总之,如果纯粹由市场来决定,其结果必然带来 效率损失。
8
公共产品的类型(层次):
纯公共产品
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如:国防、外交、公共秩序、路灯、等
混合产品(准公共产品)
1、俱乐部产品
非竞争性;排他性 如:桥梁、高等教育、医疗、通讯等
2、公共资源
竞争性;非排他性 如:海中的鱼、山林、矿藏、野生动物等
由于公共资源经常被过度开发和使用,这种的现象 在西方称为“公共地的悲哀”。
▪ 但外溢性又不同于公共产品:(1)公共产品本身就是正 产品,而外溢性则不过是私人或企业活动的副产品和伴生 物,是他们提供私人产品过程中附带产生的;(2)公共 产品的提供者以提供公共产品为目的,而外溢性产生者的 活动目的,则是提供私人产品。
▪ 通常来说,外溢性的产生是非故意的。
11
外溢性导致市场失灵
9
▪ 外溢性(externalities)
▪ 外溢性的存在,是市场失灵的一个重要原因。
▪ “外溢性”一词来自英语externalities,也译为 “外部效应”、“外部经济”、“外部影响”、 “外部性”、“外在性”,等等。
▪ 所谓“外溢性”,指的是人们的行为对他人产生的 利益或成本影响。即指某一经济主体在从事经济活 动时给他人造成受损或受益而没有承担应有的责任 或取得相应报酬的一种经济现象。
(2)消费时的非对抗性(non-rivalness)。只要有人提供了 公共产品,则该产品效应覆盖范围和区域内的消费者人数多寡, 与该产品的数量和成本变化无关。换言之,新增消费者引起该 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原有消费者在既定公共产品数量下所享 用的消费量和效用程度,不会由于新消费者的加入而有所减少 和损失。这点,与私人产品具有的消费时的对抗性,即某一消 费者对于某一产品的消费,其他人便不能同时消费该产品也是 形成鲜明对比的。
财政分配的理论依据
三、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的特征
公共产品的提供具有非竞争性
公共产品的消费具有非排他性
(二)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提供 1.提供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区别 提供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市场机制与产品定价两个方面。 (1)市场机制 (2)产品定价 2.提供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部门 3.公共产品生产和提供的四种组合方式 A是“公共生产—公共提供”,绝大部分公共产品属于这种组合方式; B是“私人生产—公共提供”,如军备产品等; C是“公共生产—私人提供”,如国有的港口、码头、企业由私人经营; D是“私人生产—私人提供”,如慈善事业、私立中小学教育等。
三、政治行为的经济分析
(三)官僚的行为特点 官僚们是以政府部门管理者的角色从事活动的,其主要职责是执行公共决策而不是做出公共决策。 官僚在政府活动中的特殊地位表现如下。 (1)作为管理者的官僚的工作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官僚们不能像政治家那样经常更换,否则将使工作停顿或脱节,如市政工程、环境保护、公共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都需要有相对稳定的、熟悉本行业的专家来进行管理和实施。为了保证公共管理工作不受政治变化的干扰,一些国家甚至规定公共管理者不得解雇,以避免“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情况出现。管理者一般来说是相对稳定的。 (2)尽管管理者的职责是执行指令,但一项指令不可能规定实施过程中的所有细节,管理者总是在不同程度上拥有自行决策的权力。 (3)政治家的决策需要信息,公共项目需求方面的信息来自选民,而供给和成本方面的信息则依赖于管理者,因为管理者直接参与各项具体业务,他对实际情况了解得更多、更细致。管理者所提供的信息将影响政治家的决策。管理者的这种独立性使之在公共决策过程中具有独立的行为特点,同时也表明在这一过程中,管理者决不处在单纯接受指令的地位上,他对政治家的决策会产生重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0/12
3
(一)财政的产生
原始社会末期→出现剩余产品→私 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财 政产生
1、财政产生的物质条件(经济条件): 剩余产品的出现
2、财政产生的历史条件(政治条件): 国家产生
2020/10/12
4
(二)财政与国家的关系
财政伴随国家的出现而产生 ,伴 随国家的发展而发展
第四节 国家分配论与 西方财政理论
2020/10/12
1
第四节 国家分配论与 西方财政理论
一、国家分配论的主要观点 二、西方财政理论的基本内容 三、国家分配论与西方财政理论的比较 四、借鉴和吸收西方财政理论
2020/10/12
2
一、国家分配论的主要观点
(一)财政的产生 (二)财政与国家的关系 (三)财政的基本要素 (四)财政的本质
2020/10/12
11
(一)财政起因:“市场失灵论”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 面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但是,市场失灵问 题的存在赋予了政府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 干预的必要性,也就决定了财政参与纠正 市场失灵问题的必要性。可见,市场失灵 导致财政的产生。
在财政起因这一问题上,西方财政理
论遵循了如下的基本分析思路:市场有效 运行→市场失灵→政府干预→财政介入。 对此,我们不妨称之为关于财政起因的 “市场失灵”。
2020/10/12
9
西方财政理论的基本逻辑:
市场经济 市场失灵 政府干预 财政介入
2020/10/12
10
西方财政理论的基本内容可总结为:
(一)财政起因:“市场失灵论” (二)财政对象:“公共产品论” (三)财政目的:“公共需要论” (四)财政模式:“公共财政论” (五)财政决策:“公共选择论”
财政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导的分 配活动或分配关系,这就是财政的本质。
2020/10/12
8
二、西方财政理论的基本内容
西方财政理论以市场经济为立足点, 把市场失灵作为财政存在的根本理由,把 提供(广义上)的公共产品作为财政活动 的对象,把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作为财政 活动的目的,把公共财政作为财政运行的 模式(或类型),把公共选择作为财政决 策的政治过程,构建起一整套关于财政理 论的基本分析框架。
续)
既然政府应提供公共产品,为市场经济 服务,那么就要解决提供哪些公共产品、怎样 提供公共产品、为谁提供公共产品等问题。 这实际上牵涉到政府如何进行财政决策的问 题。西方学者认为,公共产品的有效供应是 建立在个人效用和偏好的基础之上的,千千 万万的社会公众通过代议制民主制度,经过 选民公决或议会投票程序,将他们各自对于 公共产品的欲望和偏好反映出来,经过汇总 后达成某种社会公众意愿,从而为政府提供 公共产品的预算决策分析提供依据。
2020/10/1213源自(三)财政目的:“公共需要论”
在西方财政理论中,公共需要指的是社会公众 对于(广义上的)公共产品的需要。
对于不具备共同消费性质的私人产品来说,它 可以由私人企业进行生产,通过市场途径提供给社 会公众,满足他们的需要。
对于具备共同消费性质的公共产品来说,它不 是市场经济自身能够有效供给,但又是社会公众所 必需的,这就需要由非市场的力量、通过非私人经 济的活动来提供。这样,满足社会公众对于公共产 品的需要的职责就必须由政府财政来予以承担了。
2020/10/12
16
(五)财政决策:“公共选择论”(续)
由于个人对于公共产品的偏好之间或多或少存 在偏差,因此在集体达成的公众意愿与个人意愿之 间也普遍存在着矛盾和偏差,西方财政理论往往以 很大的篇幅,把财政决策过程视为政治决定过程, 探讨了选举原则、选举制度对公共选择和公共决策 的的影响,指出了法定多数、简单多数和一致决策 等投票优胜原则对公共选择结果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6
财政基本要素
财政目的 财政客体 财政主体 财政形式
满足公共需要 部分社会产品 国家(政府) 实物、劳役、价值
2020/10/12
7
(四)财政的本质
财政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满足社 会公共需要),以国家为主体参与社会 产品(现代社会里主要是剩余产品)分 配和再分配的特殊分配活动和特殊分配 关系。
国家主体性是财政最本质的特征,因 此,简单讲:
2020/10/12
12
(二)财政对象:“公共产品论”
在西方财政理论中,公共产品指的是具有共同 消费性质的物品。
在市场经济中,以克服和纠正种种市场失灵问 题(公共产品(狭义) 、外部效应、垄断、不完全 信息、分配不公平、宏观经济失衡等)为出发点的 政府干预行为都可以看作是政府为社会经济的正常 运转提供公共产品的行为,这样,公共产品构成了 市场经济中财政活动的对象。政府(财政)活动可 以定义为提供公共产品的活动。因此,从财政活动 的对象看,西方财政理论可以称为“公共产品论”。 该理论是西方财政理论的核心。
所以,置身于市场经济环境之中的西方财政理 论,始终否定国有资产(本)财政存在的必要性, 而主张实行单一的公共财政模式(类型),把政府 财政的活动范围界定于市场失灵领域之内。因此, 从财政模式(类型)这一角度看,西方财政理论又 是“公共财政论”。
2020/10/12
15
(五)财政决策:“公共选择论”(待
财政的直接目的就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从这 个角度看,我们又可以把西方财政理论称为“公共 需要论”。
2020/10/12
14
(四)财政模式:“公共财政论”
在现代社会里,政府拥有政治权力,可筹措财 政资金和运用财政政策来矫正、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提供公共产品,满足公共需要;同时政府又是国有 资产的所有者代 表,拥有国有资产所有权与相应的 处置权。但在西方财政理论中,政府从事国有资产 经营管理活动,首先应该考虑是如何为私人的经济 活动创造各种有利的条件,为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转 提供服务,而不应当首先从考虑国有资产运营的盈 利性目标出发,介入到竞争性市场领域中去。
在一定经济条件下,财政与国家并 存、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没有国家、财政分配便会因失去主 体而无法存在;
没有财政,国家也会因缺乏财力基 础而难以存在和发展。
2020/10/12
5
(三)财政的基本要素
主体:国家或政府 客体:部分国民收入 形式:实物、力役或价值形式 目的: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20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