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任务

合集下载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标准版文档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标准版文档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内容、目的与意义

研究对象 自然地理学是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 然系统的区域特征、区域分异及其发生发展
过程与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
(一)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及其区域分异规律; (二)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成因与变化规律;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目管从意理而的 义、保: :(换((调优障通 用三、四五控化人过系)信))。地息人地、类对统球传类球调社人的表输与表控会类、层地层);,的赖综自球自达 可以 合然 表 然到 持生 的环层环保 续存 、境自境护 发的 区系然的环 展地 域统环评的境估境。球 联运的、、表 系行相预合层 的机互测理自 观制作、利然 点用规(物用环 与、划质环境 方相、循境的 法互管环、评 ,影理、响、与估去能;优环、审量化境预视转、协测与调、研共规究处划人,、类
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
(二)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成因与变化规律; 自然地理学是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系统的区域特征、区域分异及其发生发展过程与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 自然地理学既可运用自己的原理和方法去研究环境问题,也可以从中得到促进和提高,使本门学科更具有生命力。 自然地理学的任务、性质 第三节 地球表层系统 (四)参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评价; (三)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自然地理分区和土地类型的划分,阐明各级自然区和各种土地类型的特征和开发、利 用方向; 意义:用系统的、综合的、区域联系的观点与方法,去审视与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区域分异特征、 形成与变化规律以及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从而对地表自然环境进 (一)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和动物界等)的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 研究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的核心学科分别是大气科学、水文学、地质学与生物学。 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以及对各个区域的环境组合进行研究的 (四)人类与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目的:通过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化、调控,达到保护环境、合理利用环境、与环境协 调共处,从而保障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当代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以及人们要求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迫切性,导致一门新的综合性学科——环境科学的形成。 (一)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和动物界等)的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 (一)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及其区域分异规律;

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第四章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第四章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2
数据采集和分析
Use various research methods like interviews, focus groups, and observations to collect qualitative data. Analyze using techniques such as pattern matching, explanation building, and time-series analysis.
综合研究方法
方法简介
通过整合不同类型的研究方法来 解决问题
综合分析步骤
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确定研究 对象,设计股票方案,收集和分 析数据,通过分析结果来解决问 题。
实践案例和应用领域
可应用于复杂问题的研究,如气 候变化、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
总结和展望
虽然这些研究方法有不同的应用领域和限制,但它们都为地理学家提供了一 个重要的研究工具箱,以便更好地探索我们的世界。
确定研究问题,设计研究方案, 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 释。
定性研究方法
1
方法概述
采用非量化的方式,主要关注数据的质性的研究方法。
2
数据收集和分析
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深度访谈、焦点小组和田野观察,数据分析方法包括内容分析和主 题分析。
3
实践案例
应用于人文地理学和环境,特别关注人文和社会方面的问题。
对比研究方法
基本原理
通过比较跨越不同区域、不 同文化、不同时间和不同空 间尺度的现象来研究问题。
实施步骤
选择适当的研究领域,收集 数据,对数据进行比较和解 释。
优缺点
有助于减轻文化偏见,提高 了研究结果的通用性和普遍 性,但也可能存在内部差异 与固有错误。

地球科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地球科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1、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地球科学研究的对象:地球科学是系统研究地球物质的组成、运动、时空演化、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机制的科学。

地球科学研究的任务:1、研究地球系统的基本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2、研究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3、研究地理环境、人为环境的特点、发展动向和存在问题,寻求合理利用和改造的途径和方法。

2、地球科学的特点:(1)空间的广泛性与微观性(2)整体性与分异性((或差异性)(3)时间的漫长性与瞬间性(4)自然过程的复杂性与有序性(5)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6)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的多学科性3、地球科学的发展趋势:(1)应用各种高科技向纵深、交叉、系统型发展。

(2)多学科跨部门的综合研究、国际性研究计划(3)由“资源型”转向“社会服务型”、“环境型”(4)从数值模拟向预测发展4、世界地球日: 4月22 日。

第二章地球的宇宙环境5、太阳系的组成和特征-: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

太阳系共吸引八大行星,2000多颗小行星,600多颗彗星。

太阳系共有50颗卫星。

太阳系的特征:太阳系(携带地球)以220千米/秒的速度绕,银河系中心运动,旋转一周需2.8亿年。

地球以30千米/秒的速度绕太阳公转。

6、太阳系中行星的总体特征:体积密度卫星表面主要元素类地行星:小、大、少、固,Fe,Mg,Si,K,Ca,Al,Ti,Ni类木行星:大、小、多、非固,H,He,CH4,氨冰,水冰7、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岩石组成类木行星:木/土/天/海,气体组成第三章地球的物理性质及其应用8、陆地表面地形的类型及特征:山地:是海拔高度在 500m 以上的低山、1000m 以上的中山3500m以上的高山分布地区的总称。

线状延伸的山体称山脉,成因上相联系的若干相邻山脉称山系。

丘陵:是指海拔小于 500m 、顶部浑圆、坡度较缓、坡脚不明显的低矮山丘群平原:海拔低于 200m 、宽广平坦或略有起伏的地区,如我国的华北平原。

人文地理学考研复习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考研复习名词解释
11、文化对环境的适应性:(1)生物适应性:人类在其发展中,为适应环境而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在体质方面发生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具有遗传特性。(2)文化适应性:利用工具、制造工具、技术发展、群体组织与分工以有效获取食物和改善其生活条件,以适应环境。(3)关系:A、相同之处:二者在其发展过程中,既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又保持其特性的稳定性;在演化中,都是通过对新的性状和新的文化的产生而实现其变化以增强适应性;在新的取代旧的过程中,都是通过竞争与选择而实现;在竞争和选择中,环境起着关键作用。 B、不同之处:人的生物特性与文化的传递与继承方式不同;生物特性的遗传是纵向的,而文化的继承是横向的;新的生物特性取代旧的生物特性,往往是以新物种取代旧物种实现的,而新的文化取代旧的文化只需原文化群体接受新的文化即可实现;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是不同的。
9、文化:广义上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是一种社会现象以物质为基础。具有历史连续性、阶级性和民族特征。
10、文化结构:(1)物质文化:满足人类生活和生存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物质性、基础性、时代性;(2)制度文化:反映个人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强制性、权威性、缓慢变迁性、相对独立性。(3)精神文化: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育化出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宗教感情、民族性格等,是人类文化心态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书面文化、行为文化、艺术文化、心理文化。
44、人口政策:以调节人口数量和质量为任务的一种社会政策,它是为达到特定目标,在国家的领导下,对人口过程进行调节和干预。
45、人口因素的两重性:既作为生产者又作为社会物质财富的消费者。

初一下人教版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下人教版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下人教版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和人类活动在地球上的分布与关系的学科。

初中地理课程将帮助学生对地球的基本构造、各种环境及其相互作用有所了解。

下面是初一下学期人教版地理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地理基本知识1.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地理学科研究对象为地球及其自然和人文现象,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地球上各种自然资源的分布及其利用,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2.地理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地理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地图解读、实地调查、统计资料分析、模拟实验等。

3.地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地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包括: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和人地关系学等。

4.地球的基本构造和地球自转、公转地球的基本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

二、地理实践能力1.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利用通过地图、卫星影像、实地调查等方式获取地理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2.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学习地图的绘制和阅读,掌握地图符号和比例尺的解读方法。

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

三、自然地理1.大陆和海洋的分布大陆和海洋是地球表面两种不同的陆地类型。

大陆主要分布在北半球,而海洋则占据了地球表面的70%。

2.各大洲的基本地理特征学习各大洲的位置、面积、人口分布及各自的地理特征。

3.世界上主要的自然灾害了解地震、火山、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原因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四、人文地理1.人口与人口分布了解人口的增长原因、人口分布的规律,以及人口对资源的需求和利用。

2.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学习世界各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位置、特点、经济发展情况等。

3.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了解不同地区的人们在经济环境、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以及这些因素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五、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环境保护与人类可持续发展学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了解环境问题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探讨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合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

综合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

综合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滴血雄鹰1.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球表层;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2.地球表层的六大特征:(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球表层,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球表层进行(2)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同时存在着气体、液体、固体三相物质和三个圈层的界面(3)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本身发展的形成物,例如生物、风化壳、土壤层、地貌形态、沉积岩和粘土矿物等(4)互相渗透的各圈层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化学物质循环、地质循环等(5)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既是一个整体,又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其各部分的特征特别显著,在极小的距离内都可能发生变化(6)地球表层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场所,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的范围已远远超出海陆表面,达到地球高空甚至宇宙空间,但地球表层仍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环境。

3.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阐明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功能、物质迁移、能量转换、动态演变以及地域分异规律的科学。

4.综合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地理地理的整体性、分异性、结构与功能,制定等级系统划分各级自然地域综合体(自然区划),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动态发展史,预测其未来变化以及人与整体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的学科。

5.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认识的发展/过程:自然综合体学说阶段、地理系统学说阶段、耗散结构阶段(1)自然综合体(杨勤业):是自然地理各种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有规律地结合而成的,具有内部相对一致性的整体;分为不同的等级,大至整个地理壳,小如一个土地类。

这些不同等级的单位,有区域的,也有类型的。

它们彼此联系,当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时,必然引起其它要素的变化,并不断发展和演变。

等级愈高,内部相对一致性愈小;反之,内部相对一致性愈大。

通常较高级别的区域性自然综合体也称区域自然综合体。

自然综合体直接或间接受到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

除了终年积雪的高山、极地及人类无法生存的荒漠,现在地球上已难找到完全不受人类影响的自然综合体。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1、简述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1)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2)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为地球表层系统及其要素2、简述地理学的科学体系答:三分法(地理学分科):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三层次(综合层次):部门地理学、综合地理学、统一地理学三重性(研究性质):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区域地理学三时段(时间性质):过去地理学、现代地理学、未来地理学横断面(横断科学):地理哲学、方法论等横断科学(地图学、3R 、测量学等)3、简述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在地理学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答:1)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分异性、结构和功能,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制定等级系统,划分各级自然地理综合体并研究其动态、发展史,预测未来变化以及人类与整体自然环境的关系等。

2)合自然地理学在地理学科学体系中的地位:(1)属于自然地理学(2)位于第二层次综合层次(第一综合层次)(3)包含理论、应用和区域三重属性4、地球表层是指那个范围?有何特征?答:1)地球表层是指岩石圈底部到大气圈对流层顶的空间范围2)特征:(1)内外能的叠加区(2)三相物质共存并相互转换(3)有表层体(新生体)的生产(4)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并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与循环(5)人类生产与发展的场所 5、简述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基本内容和任务。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地域分异规律 3)自然区划理论 4)土地科学5)人类活动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6、简述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7、简述综合自然地理学基本理论的形成答: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8、自然地环境的整体性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整体性思想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答:1)自然地环境的整体性的基本内涵是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性质。

概述 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对象

概述 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对象

概述 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目的与意义: 1、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学是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区域特征、区域分异及其发生发展过程与变化规律为研 究对象的。或者说,自然地理学是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系统的区域特征与空间分布、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的。 2、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1)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及其区域分布规律。 (2)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成因与变化规律。 (3)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系统的运行机制(物质循环、能量转换、信息传输) 。 (4)人类与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5)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化、调控。 3、自然地理学研究的目的与意义:通过对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化、调控,达到保护环境、合理利用环境、 与环境协调共处,从而保障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地理学的性质 1)综合性:综合性是指自然地理学多学科交叉、多要素融合的特性。 2)区域性:区域性是地理学的本质特性,区域特征、区域联系与区域分异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 3)环境性:人类生存环境是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与内容。 4)系统性:地球表层环境就是一个系统,可以称之为地球表层系统。系统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与结构功能性。 自然地理学的定义: 自然地理学就是用系统的、综合的、区域联系的观点与方法,去审视与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区域分异特 征、形成与变化规律,从而对其进行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化、调控的学科。 自然地理学与地球表层系统的关系: 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可将地球作为一个巨大的系统—地球系统,将研究地球系统的科学称之为地球系统科学。地球系统又可划分为地球层 系统与地球内部系统,地球表层系统又可划分为地表自然系统与地表人文系统。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表自然系统的核心学科。 自然地理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地球表层自然系统是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研究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的核心学科分别是 大气科学、水文学、地质学与生物学。自然地理学,包含了这些学科的某些内容。从人类环境科学的角度来看,自然地理学是将这些内容 有机地交叉、融合在一起,将人类生存环境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以及对各个区域的环境组合进行研究的。也可以说,自然地理学是大气科 学、水文学、地质学与生物学的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 地球的圈层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根据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可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Ⅰ级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在固体地球之外还存在另外三个圈层,它们是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它们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与 固体地球休戚相关,共同演化,塑造着多姿多彩的地球。 1)大气圈:是指因地球的引力而聚集在地表周围的气体圈层。大气圈中的气体主要集中于地表以上 18km 的范围内,往上气体变得 极为稀薄。由地表往上可分为五个次级圈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扩散层(散逸层) 。 2)水圈:是指地球表层由水体构成的连续圈层。其物态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体的形式有河、湖、海、冰川(盖)水蒸气、地 下水等,并形成一个包裹着地球的完整圈层。地表上直接被液态水体覆盖的区域占地表面积的 3/4。在太阳能、重力的作用下,使得水圈 中的水体周而复始的运动,形成水循环。水循环的方式有:海洋与大陆间的循环;地表与地下间的循环;生物体与周围空间的循环;水圈 与大气圈间的循环。 3)生物圈:是指地球表层由生物及其活动地带所构成的连续圈层。生物从高等到低等,从动物到植物,乃至细菌和微生物等生活于 地球表面一定范围的陆地、水体、土壤及空气中,构成了一个基本连续的圈层。目前己知的生物有近两百万个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旋转能、重力能。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蜕变产生的热量是地热的主要来源。目前认为:地球内部的 岩浆活动、火山、地震、板块运动的动力,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 2、内力作的主要表现形式 (1)构造运动(又称地壳运动)由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促使岩石圈发生变位和变形以及大洋底增生和消亡的地质作用。根据运动方 向可分为: 水平运动:岩石圈物质在水平挤压或引张力作用下,沿地

燕山大学地球科学 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

燕山大学地球科学 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

(6)历史比较法 这是地质学最基本的方法。时间 的漫长性决定了地质学必须用历史的、辩证的方法来进 行研究。虽然人类不可能目睹地质事件发生的全过程, 但是,可以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 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 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这就是所谓的“历史比较法” (或称“将今论古”、“现实主义原则”)的原理。这 一原理是由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C. Lyell,1791— 1875年)在郝屯(J. Hutton,1726—1797年,英国学 者)的均变论学说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莱伊尔明确指出: “现在是了解过去的钥匙”。
发展的思想作指导,而不是简单地、机械地“将今论古”,这 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地质学的“将今论古”分析方法,实 际上对于地球科学的地球物理学、地理学、气象学、水文学、 海洋学、土壤学、环境地学等几门学科也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 义。
绪 论
1、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
2、地球科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3、地球科学的发展简史
20世纪后半叶中地球科学各级分支学科和边缘学 科雨后春荀般地大量涌现,显示了地球科学与人类生 产、生活的需求关系日益密切,推动了研究领域广度 和深度不断发展。 80年代初期,我国著名学者钱学森(1983)提出 了建立地球表层学的设想。“地球表层”是指固体地 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相互交错、渗透部分, 大体相当于自岩石圈顶部至大气圈平流层底部之间的 范围,是地球上与人类活动关系最密切的地理环境。
地球科学的根本任务,是正确认 识地球系统的基本特征和自身发展规 律,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
与改善生存环境,有效防治自然灾害,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服务。
绪 论
1、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

世界地理大学复习

世界地理大学复习

世界地理一、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一)研究对象世界地理的研究对象是:全球(世界)地理环境,即地球表层的圈层系统相互作用的地理格局和区域分异现象。

(二)学科性质世界地理学科性质:区域地理学区域地理的研究范式:区域描述和区域人地关系分析。

二、课程背景巴朗斯基的区域地理分析体系:(1)区域地理位置。

(2)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根据区域在大地构造及其地球化学体系中的位置,并且把这些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

(3)区域产业部门的发展现状与分布特点(主要按照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所要求的从工业到农业,从物质资料的生产到产品的运输,从国民经济到对外经济联系等顺序,阐明诸种经济活动的发展现状与分布特点)。

(4)区域环境与经济活动的差异性(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分析,主要是按照区域性的原则,分析和描述经济活动在区域上的差异性)。

巴朗斯基的区域地理分析体系既没有忽视地理环境的因素,又恰当地估计了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作用及地位,长期以来,巴朗斯基的区域科学原理和描述体系一直是我们进行区域地理教学的指导思想。

我国目前《世界地理》课程设置与改革主要有以下背景:1.原苏联地理学课程体系的局限2.20 世纪70 年代外国地理著作引进出版的促进3.区域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成为区域分析的工具4.人地矛盾凸显,需要对人地关系的关联和作用进行协调和控制5.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也不断地发生变化三、学习目的与任务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科学综合化、技术现代化(21 世纪的“四化”特征)的趋势,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世界地理的学习目的与任务是:1.掌握世界地理基本知识2.培养综合分析能力3.掌握重大的全球性问题4.掌握区域地理学的新领域四、世界地理教学的发展其特点:1.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突出区域的个性描述2.在世界地理知识的安排上,重人文轻自然3.在区域体系的安排上,体现了核心与边缘的地理结构思想4.在教材的形式上,追求文字的生动活泼和图文并茂五、中国世界地理教学的发展以中国所在的亚洲开始,也以亚洲为主。

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第四章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第四章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人对任一事物的认识由浅入深的过程,一般经过4 个阶段:
①可意会却不能言传的感觉阶段; ②能够在与别人交谈中口头(加上表情、声调等)表述; ③能够用文字加以表达; ④(经过抽象概括)能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来表达。
应用数学方法“迫使”和有助于人们自觉地加速 认识的深化。随着对问题研究的深入,人们运用 数学语言表达的内容会越来越多。建立数学模型 的过程实际上首先是对所论问题已有认识的归纳 总结和条理化的过程,同时又是对所论问题的分 析研究加深认识的过程。
研究的深入需要定量,定量需要应用数学 方法。从最简单的排序、求平均到建立各 种数学模型等都离不开数学方法。在现代 科学研究及其成果的推广中,信息系统的 建立与运用,是科学研究现代化的一个重 要标志。
信息系统一般包括智能库、数据库、知识 库三部分 ,是定量化促进科研现代化的重 要手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定量化有助于促使研究深化
二、地理区划法
区划就是区域划分,也叫地域系统划分。 区划法是“空间性”研究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现在已有一整套的理论(目的、原则、依据、指 标、方法)和等级单位系统。把这些具体方法应 用到地理学问题研究中去,使地理学问题研究更 加深化,反映地理学特有的区域差异。 研究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不但要从整体上研究 经济发展的总体特征,经济部门的发展现状和布 局结构,而且要用区划的方法,从区域差异上研 究经济发展与布局的区域差别,使经济发展的对 策落实到具体的地域当中。 地理区划法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的思路。是 地理学区域性观念的具体实施。
三、地理类型法
就是分类研究,这是群类归并分析的一个 行之有效的方法,现有已有一整套的理论 和分类等级单位系统。把类型归并的方法 应用到地理学,尤其是资源研究中去,加 强资源的类型研究,有助于各类资源的特 征与评价的分析研究,是研究深化。

综合自然地理学完整版

综合自然地理学完整版

绪论1.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1)地理学研究对象: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2)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3)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异性、结构和功能,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制定等级系统划分各级自然地理综合体并研究其动态、发展史、预测其未来变化,以及人类与整体自然环境的关系等。

2.综合自然地理学的任务:(1)研究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的本质联系和作用效应(2)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动态,从整体上阐明他的变化发展规律,预测其演替趋势(2)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规划不同等级的自然综合体(3)确定自然综合体的特征及其开发利用方向(4)协调环境、资源、人口和发展的关系,探求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永续利用途径3.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了解)(1)综合自然地理学的根基:①古代地理知识的积累:从远古到18世纪地理大发现,地理学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即搜集和积累材料阶段,这一阶段为古代地理学时期,在社会进程中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a.原始社会—一切地理现象和过程被误认为是神的行为,而蒙上了神秘的色彩,这一时期称为地理思想的朦胧阶段b.奴隶社会—地理学显著发展,地志学应运而生。

c.封建社会——地理学停滞不前,借助旅行、宗教和战争扩大地理视野。

《马可·波罗游记》②地理大发现:“三个主要事件”——东南航路的开辟、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西南航路的开辟以上探险活动,大大刺激了地理学的发展,为综合自然地理学奠定了良好的根基③古代地理学的特点:a.地理学处于搜集和积累资料时期b.古代地理学实际上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科学c.古代地理学以纯粹描写地理现象为特点d.古代地理学存在两大基本学派,“博杂派”和“宇宙派”(2)综合自然地理学的萌芽:①地理学转折时期自然地理学的诞生a.“博杂派”——人文地理学;代表人物:卡尔·李特尔;代表作:《地学通论》,主要成就:“地理环境决定论”;b.“宇宙派”——自然地理学;代表人物:亚历山大·冯·洪堡;代表作:《宇宙》;主要成就:奠定了自然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创立了多种自然地理研究方法;发现了自然地理规律;指出了自然地理学研究客体的综合特征②地理学分化时期综合自然地理学的萌芽 a.“博杂派”——人文地理学——“统一地理学”;代表人物:拉采尔、赫特纳b.“宇宙派”——自然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代表人物:李希霍芬、道库恰耶夫(3)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①景观学派与普通自然地理学派a.景观学派—代表人物:帕萨格主要观点:景观是个自然要素有规律结合所形成的具有独特特性的地段;景观是自然带的组成部分,而自然带是同一类景观分布占优势的地域,亦即景观带;景观是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城市地理学精简版

城市地理学精简版

1.1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研究对象—城市研究任务: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生变化的规律性研究内容:①城市的形成发展②城市内部空间组织③城市问题④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2.1城市的功能地域都市区: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位。

实质是由核心城市和外围城市共同组成的在空间上密切联系,功能上有机分工和高度依存的有机城市复合体。

都市圈:是由一个或多个核心城市与若干个相关的周边城市组成的,在空间上密切联系、在功能上有机分工、相互依存并且具有一体化倾向的城市复合体大都市区: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

大都市带:由许多都市区首位连成一体,他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又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这样的巨大城市地域复合体叫大都市带。

都市连绵区:以都市区为基础组成单元,以若干大城市为核心并与周边地区保持强烈交互作用和密切社会经济联系,沿一条或多条交通走廊分布的巨型城乡一体化地区。

城市群: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据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这种集合体成为城市群。

城市密集区2.2举例说明大都市带地域组织特点①良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②门户位置③功能:在本国经济中的中枢作用、在国际经济中的重要影响④带状的空间结构和密集的网络结构⑤大规模、高密度人口⑥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举例:美国东北部都市带(波士华)、五大湖沿岸都市带(芝匹兹)、日本太平洋沿岸都市带、英格兰都市带、西北欧都市带、沪宁杭都市带3.1什么是城市地理位置?举例说明大中小位置,中心位置、重心位置、门户位置的含义概念:城市的地理位置是城市及其外部的自然、经济、政治等客观事物在空间上的结合。

自然地理学知识概要

自然地理学知识概要

绪论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一)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科学。

地理学的“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学的“三层次”——统一、综合、部门地理学的“三重性”——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区域地理学(二)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地域分异规律。

(三)自然地理学的分科综合自然地理学、部门自然地理学二、自然地理学的任务三、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四、本书的内容和结构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理坐标第五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第六节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教学重点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形状、大小、圈层结构及表面形态结构特征,掌握地球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地球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一、宇宙和天体二、太阳和太阳系9大行星、50个卫星、50万个小行星、少数彗星三、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一、地球的形状及其地理意义旋转椭球体黄赤交角太阳高度角自然现象的地带性分布二、地球的大小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巨大质量,使它能够保持一个具有一定质量和厚度的大气圈,拥有海洋和河湖,拥有生命……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自转的规律性(二)地球公转的规律性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首先,地球自转决定了昼夜更替,使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北半球右偏而南半球左偏),并使地球上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而且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差使地球体发生弹性形变——潮汐作用,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密切相关。

同时,地球运动时,它的自转轴倾斜于其公转轨道面(黄赤交角),这影响着太阳辐射能在地面上的分布和变化,从而决定了地球上有四季的递变和五带的区分;其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提供了两个时间的自然单位——日和年,认识和利用它们的周期性规律,人们创造了历法制度和计时制度。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课题: 绪论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教材分析:本章主要是自然地理学之研究对象和任务,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关键点: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地球表层;地理学的“三分法”、“三层次”和“三重性”。

教学设想:, 课时安排:2课时。

,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间的关系。

, 授课类型:讲授为主。

, 教学媒体:PPT讲义教学过程:讲授为主。

本章小结:1绪论主要内容: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二自然地理学的任务三自然地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 地理学 (一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科学。

地理学的“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学的“三层次”——统一、综合、部门地理学的“三重性”——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区域地理学 1.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即只研究地球表层这一部分人类环境。

2. 所谓地球表层是指海陆表面上下具有一定厚度范围,而不包括地球高空和内部的地球表层。

3. 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4. 自然环境由地球表层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

自然环境又可以分为:天然环境或原生自然环境,人为环境或次生自然环境。

(二)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1. 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天然的和人为的)。

2. 地球表层(地理圈)由大气圈和岩石圈的一部分以及水圈,生物圈和土壤层组成,并使它具有一系列不同于地球其它部分的结构特征。

(三)自然地理学的分科自然地理学可分为1. 综合自然地理学2. 部门自然地理学:气候学、地貌学、土壤地理学、地植物学、动物地理学等二自然地理学的任务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2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动态过程,从整体上阐明它的变化规律;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自然地理分区和土地类型划分,阐明各级自然区和各种土地类型的特征和开发利用方向;参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评价;研究人为环境(受人类干扰、控制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动向和存在问题,寻求合理利用和改造的途径及整治方法。

《地理》课程标准

《地理》课程标准

《地理》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地理》课程类型:理论课学时:68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五专)一、课程性质和任务1.课程性质:《地理》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

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

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

第二,地域性。

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

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公共必修基础课程。

2.课程标准设计思路:《地理》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如下:(1)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

(2)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从而全面体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3)地理课程由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二个模块组成,涵盖了现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体现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联系与融合。

课程的设计注意其结构的相对完整和教学内容的新颖、充实,使课程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时代性。

3.课程任务:《地理》主要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地理教育的使命。

二、课程目标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综合自然地理学重点到第四章

综合自然地理学重点到第四章

综合自然地理学(自然界——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相互耦合组成的整体。

)第一章绪论1.1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地球表层。

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天然环境+人为环境=自然综合体=景观研究范围:上界——以对流层的高度为限;下界——岩石圈上部;范围:对流层、沉积岩石圈、水圈及生物圈特征:(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球表层,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球表层进行。

(2)同时存在气、固、液三相物质和三相圈层的界面。

(3)具有本身自我发展的形成物,通常称为表成体。

(4)互相渗透的各圈层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

(5)存在复杂的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学科地位和特点学科地位:自然地理学友三个层次:研究整个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综合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社会经济地理学、社会文化地理学;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各个部门的部门地理学。

综合自然地理学位于第二层次,是该层次的基本组成部分。

是在第三层次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同时也为第一层次的综合地理学提供基础。

之研究部分无法回答整体的综合特征,而要研究综合特征就要从研究部分着手,一方面分析每个组成部分在整体背景下的具体特征,另一方面又要着重研究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

(自然地理学分为:部门自然地理学(sectorial physical geography)综合自然地理学(integrated physical geography)区域自然地理学(regional physical geography)) (部门自然地理学:研究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一要素,即研究其组成、结构、时空运动和地理分布规律。

如:水文学、地貌学气候学等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即把其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着重研究其整体的各组成要素及各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区域自然地理学:研究一定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个组成要素和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即对区域的部门情况和区域的综合情况进行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建设
1 通过地理教育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2 为国家外交、对外经济合作以及国内经济文化建设提 供背景材料和制定政策依据
第三节 地理学的科学体系
一、地理科学的体系
二、地理科学的层次问题 三、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一、地理科学 的体系
1、传统地理学的 科学体系
2、现代地理科学 的科学体系
新情况
A 多层次 B 形成新的边缘学科
人为自然环境
人文环境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环境。
经济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 经济活动的环境。 社会活动文化活动的环境。
地理环境与人类环境的区别:
分类
地理 环境 人类 环境


态势
静态
范围
地球 表层
人类赖以生存的和发展 的基本环境
随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 的进步,其内涵和范围已由 地球表面的部分地区达到并 超出地球表层的范围
(3)等级观点 各种有机体都是按严格的等 级组织起来的,具有层次性。
2、地理系统思想
苏联地理学家,索恰瓦用地理系统的概念替代 了“地理壳”、“景观壳”等的概念。 复合 地理系统 自然-经济-社会 系统 局地地理系统 区域地理系统 全球地理系统
“地理环境是一个地球表层系统,也就是地理系统。地理 环境是人类社会,一个国家来意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这个环境 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有为人所改造的自然环境。这个环境 是一个人与自然相互密切关联的系统,即地理系统。”
时代
时间
特点
科学纯粹是科学家的个人活动,科学成果不 能转化为生产力,缺乏实用价值。
小科学 17世纪英国皇 家学会时代 过渡
科学研究难度增加,小群体化,向资本家求 18~19世纪工业 助,资本家的意志、社会生产需要在科学研 革命兴起时代 究的意向中越来越超过科学家的个人兴趣。 20世纪以后 科学研究多为社会需要的综合性大课题,跨 学科研究成为普遍现象,信息技术成为科学 研究的重要手段。
我国大多数地理学家将地理环境作为地理学 的研究对象。
2、地理环境的类型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岩石、土壤、水、大气、生物 等自然要素有机结合构成的环境。自然地理环境 是自然物质发展的产物。
天然环境
未受人类影响和只受轻微影响,原有自然 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环境。 受人类直接影响,自然面貌未发生重 大变化的环境。
大科学
大科学思维就是大科学时代形成的当代 思维。形成一套研究复杂事物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体系。研究的对象往往是超大系统或巨 系统,解决满足社会生产需要与人类自身生 存发展需要的大问题。
(2)大地理学思潮
到20世纪60年代情况发生变化:
一是世界范围内环境、空间和人类发展的碰撞、矛盾越 来越深刻,资源、环境、人口、空间问题越来越突出,对地 理科学产生强烈的社会需求。
动态
地球表 层外
地理环境与人类环境的联系:
上述各种环境在空间和结构上相互重叠、相
互联系,构成统一的整体地理环境。如自然环境 中的自然资源、自然条件从经济地理角度看都属 于经济环境的一部分,此外经济环境与社会文化 环境联系紧密,许多环境要素从不同角度看,既
属于经济环境又属于社会文化环境。
画卷拉开2008北京奥运文艺表演序幕
四、地理系统
1、系统思想
1945年《关于普通系统论》 贝塔朗菲 奥地利生物学家
系统论的 基本思想
(1)整体观点 一切有机体都是一个系统,是 由部分有机结合的整体,各个孤立部分性质和 活动方式简单相加不能推出更高一级组织水平, 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2)动态观点 一切有机体都处于积极运动 状态,生命不等于机器。
(2)地理科学的大科学性质
边缘学科 介于两个学科间的科学 综合学科 包括众多科学门类,为 一个科学目标整合而成
横断学科 适用于所有科学的普遍 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生物物理、物理化学、 生态经济等 环境科学、 生态科学等
如系统论、控制 论、信息论等
现代地理科学是大学科,属于综合科学,无论在横向上还 是在纵向上都涵盖众多学科门类。
传统地理学:地理环境决定论是很有影响的学 派,他们用机械唯物论和社会达尔文主义观察地理 环境,把人看成适者生存,被动选择的生物,从环 境中机械地寻找社会发展的答案。
近代地理学:区域学派主要着重按一定序列 对区域环境要素的描述上,如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 德国地理学家赫特纳所创立的区域研究传统纲要, 总是从地点或位置开始,然后依次为地质、地形、 气候、植被、自然资源、定居过程、人口分布、经 济方式、交通和政治分区。
灾害预报 生态经济 规划 遥感 计量 制图
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是这些学科最 鲜明的特点,他们的发展推动地 理学的理论建设,是地理学的生 命之所在。
技术层次 (工程科学)
三、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地理学与地学
地学即地球科学,它在发展上与地理学有着密 切的关系。最早的地理学与地学实际上是一样的。 古希腊的地理学多是探讨地球的形状、大小、运动 方式等,这实际上也是地学研究的内容。近代地理 学的创始人洪堡所著的《宇宙》就是从宇宙、天体、 地球讲到人类环境。只是到了李特尔时代,地理学 才把眼光注意到地球表层。
二是“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横断科学 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具有普适性的现代科学方法论的出 现,非线性思维的出现,为科学的接近和融合提供了方法论 基础。 三是世界范围内意识的改变和极“左”思潮的纠正等为 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地理学交流融合,创造了宽松的条件。
四是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空间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解 决复杂空间问题创造了技术条件。
联系: 两门科学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相同之 处。(对不合理的自然开发造成的环境问题的 治理。)
区别:可以看出环境科学主要研究的是对已经 形成的污染治理的内容,而地理学关于环境方 面的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如何防止环境污染的形 成。
3、地理学与生态科学
联系:生态科学是研究生命体与环境关系的科学,它的 产生和发展与地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洪堡开创的植物 地理学是生态学的三大来源(林奈的植物分类学、洪堡 的植物地理学、达尔文的进化论)之一。在20世纪60 年代以后,当生态学进入人类生态学阶段,生态学走向 全球化、社会化、形成了宏大的科学体系,与地理学的 联系就更加密切了,生态化方向已经成为现代地理学研 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三、景观
“景观”一词源于德语,在德语中景观被解释为 “风景”、“区域”。由于德国地理学在欧美地理 学界影响深远,“景观”一词已经得到广泛使用, 已经成为科学上的专门名词。 一般地说,景观可视为地理的同意语。通常所讲 的景观壳即指地球表层或者叫地理壳,不可单单理 解为景色、外观,不能仅仅局限于视觉的外界感观, 这一点是我们学习地理学时应该注意到的。
人类对环境的保护治理基本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对“三废”(废水、废气、废渣)造成大气、 水体、土壤、生物和人的污染治理;另一方面是对不合 理的自然开发造成的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森林破坏、 草原破坏等方面)的治理。 环境科学与地理学存在着交叉重复,但两者研究的 视角、领域不同,不可互相代替。环境科学更多侧重于 环境治理方法,特别是生产环境的治理技术方面;而地 理学不仅注重环境,更重视对人类自身的研究,对资源 开发利用的研究,着眼于人类环境地域系统的整体规律。
二、地理学的目的和任务
1、学习地理学的目的
植被垂直地带性及其 纬度地带性的关系 A 认识和掌握地球表 层系统的空间地域的 结构和规律,科学合 理地利用空间资源。
地带性规律
B 认识和掌握人 与环境关系的规 律和法则,解决 人口、资源、环 境、发展的协调 问题。
2、地理学的任务
经济建设
1 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研究 2 区域开发建设研究 3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研究 4 自然灾害的防治与预报研究 5 进行旅游规划设计研究
--钱学森
第二节 地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一、地理学的性质 二、地理学的目的和任务
一、地理学的性质
1、地理科学观
(1)大科学思维 (2)大地理学思潮 (3)钱学森的地理科学思想
2、现代地理科学的科学性质
(1)地理科学的跨学科性质 (2)地理科学的大科学性质
1、地理科学观
(1)大科学思维
科学的发展从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自身方 法的变革来看,分为三个时代。
横向
阿努钦 提出“国家地理学” 格拉西莫夫提出“地理学发展成为科学体系”, 苏联 “这种完整的体系正在取代早先单一的地理 学” 。
中国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有识之士很重视自然 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及大科学体系问题。
钱学森认为地理科学可成为综合人类和环境 关系的地理学体系,一定要进行综合研究。 战后应用地理发展迅速,出现了有别于单一理论层 面的围绕应用课题为中心的地理学。
千人太极拳
传统民族舞蹈表演
黄色的花环
和平鸽飞过鸟巢
奥运之旅
北京奥运文化墙
二、自然综合体
1、自然综合体的概念
自然综合体又称为地理综合体,是指各种自然 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有规律地结合成统 一的整体。
地球表层
自然区
地方
2、对自然综合体作为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
自然综合体的思想最早起源于俄国 地理学家,土壤学家--道库恰也夫
其五,地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 法”。
其六,地理建设思想。
2、现代地理科学的科学性质
(1)地理科学的跨学科性质
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从时间角度讲,只能完成认识 总过程的一段;空间角度讲,每门科学只能认识整体客观世 界某个方面的某些性质。地球表层是一个庞大的物质体系, 既包括人文内容也包括自然内容,现代地理科学要研究的是 系统的整体规律。因此他不属于自然科学,也不属于社会科 学,而是两种科学的结合。 在进行经济文化建设的同时,不可忽略对自然规律、自 然物质基础可能性的重视。自然的多样性是经济、文化多样 性的物质基础。所以现代地理科学的性质应当是跨学科性质 的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