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百家及其思想
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碰撞及影响
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碰撞及影响先秦诸子百家是中国文化史上独具特色的一个阶段。
这一时期,内容最为丰富且思想最为深刻的当属“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现象。
这场思想的较量不仅是先秦时期的一场重要理论争鸣,更是一场深刻地影响了整个中国文化史的事件。
本文尝试对先秦诸子百家进行探讨,旨在展现这场思想的碰撞对于中国文化史的重要性。
一、先秦诸子百家的兴起在先秦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
当时的政治局面混乱、战争频繁,这一时期的思想生态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思想家们开始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思想体系,其中就包括孔子、墨子、老子等一批被后人尊称为“诸子百家”的人物。
这些思想家所提出来的思想对于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篇章之一。
二、百家争鸣形成的过程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之所以能够形成“百家争鸣”的气势,与当时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环境密不可分。
在这个时期,众多的思想家们互相交流,形成了互相对话、斗争、博弈的关系。
这种关系就像一场不间断的对话,每个思想家们都怀着自己的想法,通过提出自己的观点、辩驳他人的观点,不断地丰富和推进思想的发展。
因此,这场思想的碰撞成为了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思想交流活动,催化了当时中国思想文化的繁荣。
三、思想碰撞对中国文化史的影响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碰撞,对于中国文化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它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思想家们互相学习、交流、斗争和博弈,不断地提出新的思想观点和文化成果,整个社会的思想与文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其次,思想碰撞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名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等一系列的思想流派在百家争鸣的环境下不断涌现、碰撞,最终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替代的思想体系。
最后,思想碰撞让中国人意识到了思想的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将思想视为珍贵遗产,百家争鸣的历史事件表现了人类思想在中国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更加凸显出人类理性、文化创造和价值观念相统一的价值取向。
先秦诸子百家读后感
先秦诸子百家读后感先秦诸子百家,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这些思想家们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时期,以其丰富的思想和理论,为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通过阅读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们的思想精髓,也对中国古代哲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先秦诸子百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孔子、老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等人。
他们各自代表了不同的思想流派,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
他们的思想涵盖了政治、伦理、宇宙观、人生观等方方面面,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思想强调了仁、义、礼、智等道德伦理观念,提出了“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重要观点,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和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老子和庄子则代表了道家思想,强调了“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等观点,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墨子则提出了“兼爱”、“非攻”等思想,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民主主义者之一。
荀子则代表了儒家思想,提出了“性恶论”、“性善论”等重要观点,对中国古代的伦理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韩非则代表了法家思想,提出了“法治”、“以法治国”等重要观点,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阅读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们的思想精髓。
他们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伦理、宇宙观、人生观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思考和探索,为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们的思想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阅读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我对中国古代哲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们的思想精髓不仅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精髓,为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分析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分析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哲学家和学派,共同构成了一个丰富而多彩的思想世界,被后人称为“诸子百家”。
本文将就该时期的主要思想进行分析。
一、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先秦时期最为重要的哲学学派之一。
其创始人孔子提出了“仁爱”、“礼制”、“忠诚”等重要概念,认为人的价值在于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
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君臣相爱”、“父子亲亲”、“夫妻一体”的理念,认为个人的利益应该服从于社会整体利益。
儒家思想核心在于“君子修身,以立天下”,即通过个人的修养和提高来影响整个社会。
儒家思想对后世思想影响深远,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之一。
二、道家思想道家思想也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哲学学派,其主要创始人是老子和庄子。
道家思想认为世界是由“道”构成的,而“道”则是一种无形无物的自然力量,统领着宇宙万物的变化。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个人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不应该去刻意追求成功或名利。
他们认为个人应该让自己的心灵达到一种超越人生的境界,进入到“无我”状态,从而达到心灵的彻底自由。
道家思想的影响也非常深远,不仅对中国古代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甚至对现代的哲学与社会思潮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三、墨家思想墨家思想的创立者是墨子,他主要强调工程和防御术的重要性。
墨家思想主要强调功利主义和人类平等。
其核心概念包括“兼爱”、“非攻”、“尊师重道”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后世的思想。
四、名家思想名家思想是先秦时期的一个独立思想体系,其核心思想在于“名实不分”,即强调名声和实际行动应该是一致的。
其主张个人应该努力追求名声和地位,而不是道德修养或个人情感。
名家思想的影响力不如儒家和道家,但是其与道家的关系非常密切,一些学者认为他们常常会混淆。
五、纵横家思想纵横家思想是以商鞅为代表的一个政治与军事思想体系。
纵横家思想主张政治家和军人应该采取“纵横捭阖”的策略,以达到政治和军事的目的。
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思潮
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思潮先秦时期,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儒、道、墨、法等各种思想流派陆续出现,共同构成了博大精深的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系列。
这些思想家们思考了人生、社会、政治、宇宙等各个领域的问题,开创了中国灿烂的哲学传统。
本文将从各个维度探讨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思潮。
一、宇宙观与人性观先秦诸子百家对宇宙的观念有着广泛的讨论和思考。
儒家提出了天人合一、仁爱天下的思想,主张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墨家则强调机械化的宇宙观,认为一切事物都能量化和可计量,人类要遵循“兼爱非攻”的道德规范。
道家则强调自然和谐、自由自在的思想,认为宇宙最基本的东西是道,人应该随性而为、自然发挥。
在人性观方面,儒家提出了“性善说”,认为每个人都有本能的良善之心,只要在适当的环境下得到培养,就能够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墨家认为一切人性都是相同的,主张消灭个人主义,落实公共利益。
道家则强调“无为而治”,认为人应该遵从自己的本性,不要强求。
二、哲学思想和伦理道德先秦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非常丰富。
儒家认为人应该强调孝悌、仁爱,成为受人尊敬的人。
墨家提出了“爱眾”“非攻”等重要理念,提出了一种新的社会伦理和政治原则。
道家则强调“道”的存在,人应该通过修炼来达到自我完善。
在伦理道德方面,儒家以“仁”为核心,提出了孝悌、礼节等涵盖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道德规范。
墨家主张公平、公正、公共福利,同时提倡协作、互助、平等和非攻。
道家则以“无为”为核心思想,主张人应该保持自我、守持自然等为人处事。
三、政治治理与社会建设在政治治理方面,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各有所长。
儒家认为政治是天下之大同,提出了“五行”、“六义”、“齐家治国”等重要的政治治理思想。
墨家则强调公平、公正等思想,主张由一个领袖领导公共政策,以实现社会和谐和公共利益。
道家则主张“无为而治”,主张人民自主。
在社会建设方面,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也各有卓越之处。
儒家认为家庭教育极为重要,强调父母的教育责任。
先秦诸子百家简介
先秦诸子百家简介儒家儒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脱胎自周朝礼乐传统。
注重“人道大伦”,希望推衍“爱与敬”。
让人不拘泥、不保守,让人不偏执、不极端,让人与时俱进,不故步自封。
儒家注重教育。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六经为诗、书、礼、乐、易、春秋。
六艺为礼、乐、射、御、书、数。
儒家注重德政。
“天子者,与天地参。
故德配天地,兼利万物,与日月并明,明照四海而不遗微小。
居处有礼,进退有度,百官得其宜,万事得其序。
”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
儒家特别注重社会管理,尤其注重管理者的素质。
提倡教化,抨击暴政。
力图重建礼乐秩序,移风易俗。
儒家以人为本,是一个不断发展、与时俱进、昂扬向上的学术流派。
道家道家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思想流派,以老子﹑庄子为代表。
道家的思想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但是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
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
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道家思想崇尚自然,有辩证法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反对争斗。
“道”随顺万物,尊重世间万物的种种差异。
所以“道”没有统一的形态,趋近“道”也没有统一的方式。
法家法家,先秦诸子百家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治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以富国强兵为己任,《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
它的思想也是着眼于法律的实际效用。
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
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汉书·艺文志》)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
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弗能改也。
(《太史公自序》)春秋、战国亦称之为刑名之学,经过管仲、士匄、子产、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乐毅、剧辛等人予以大力发展,遂成为一个学派。
当代中国法律的诞生,就是受到法家思想的影响,法家思想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道德方面的约束还是很强的,对现代法制的影响也很深远。
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传承与发展
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传承与发展先秦时期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众多的思想家和学派,被称为“先秦诸子百家”。
他们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的思想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传承与发展,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方面,他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思想传承关系;另一方面,他们各自的思想也在发展和演变中不断前行。
在思想传承方面,孔子是先秦诸子百家中的重要人物。
他的儒家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孔子强调道德修养和人伦关系,提倡“仁爱”、“中庸”等观念。
他的学说注重实践,强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子的思想传承给了后来的儒家学派,如孟子、荀子等,他们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形成了不同的学派。
与儒家相对应的是道家。
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他提出了“道可道,非常道”的观点,主张追求自然和谐,追求无为而治。
老子的思想对后来的道家学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他进一步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提出了“自由自在”、“无为而治”的观念。
道家的思想强调超越人世的境界,追求心灵的自由和超越。
除了儒家和道家,先秦时期还有其他重要的学派,如墨家、法家、兵家等。
墨子提出了“兼爱”、“非攻”的观念,主张以爱为中心,反对战争和暴力。
法家注重法制和政治管理,强调法律的严明和效果。
兵家则关注战争和军事战略,提出了一系列的兵法原则。
这些学派之间的思想传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思想体系,为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不同的学派对于人性、社会、政治等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和解决方案,形成了多元的思想观点。
这种多元性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内涵,也为后世的思想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在思想发展方面,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并非静止不变的,而是在不断演变和发展中前行。
儒家思想在汉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广,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
道家的思想也在后来的历史中发展出了多个流派,如黄老道家、道教等。
墨家的思想在战国末期逐渐式微,但其中的一些理念在后来的儒家和道家思想中得到了吸收和发展。
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特点
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特点先秦时期,中国思想史上诞生了许多重要的思想流派,这些思想流派被统称为“百家”。
这些思想家不同于传统儒家,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和见解。
其中,有些思想家已被历史淹没,但仍有许多人的思想被后人传颂,如庄子、老子等,这些先秦诸子的思想为中国历史文化填充了鲜明的色彩。
本文将会从不同角度来探讨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特点。
1. 重视思辨能力先秦诸子百家思想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对思辨能力的非常高的重视。
一个人要培养出良好的哲学思考能力,必须在思考中训练自己的头脑。
百家思想更注重唯心主义思想,并通过思考推断出生命的真谛,这种能力的提升对个人的哲学素养,哲学思想认知水平都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例如,庄子的思想倡导个体能够在自己的思想空间中寻找到新的思想可能性,创造性地探究世界本质,并在追求个人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真正的自我。
道家思想也重视对个人思维的发展,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来重新认识人类存在的真谛。
通过不断思考,在生活中能够得到更多的乐趣和生命的可能性。
2. 强调人性的本质先秦诸子百家思想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强调人性的本质。
这是因为他们意识到,人的本质是存在的,人的境遇可以变化,但人的本质是不会随之改变的。
其中,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路;道家思想强调的是包容、谦和、自然;墨家思想强调的则是爱序,天下为公,不断追求完美的社会理想。
例如,墨子则倡导全民平等,反对封建专制。
庄子则认为,人应该归于自然,不应该妄自尊大;而老子则讲究的是“道法自然”,强调的是不以权术和势力为重点,而应该更多地从道德的层面考虑问题。
这些思想都基本体现了先秦诸子百家的共同特点,即强调人的本质,从而促进人类思想的发展。
3. 推崇以德治国先秦诸子百家思想最大的特点之一是推崇以德治国。
百家思想认为,对于一个国家,政府不仅要靠权力来维持秩序,更要依靠道德。
因此,百家思想倡导政府领袖要有道德操守,才能让社会更加和谐。
诸子百家思想主张及代表人物
中国古典文化——先秦诸子百家一览表12诸子百家其他事情通过《孙子兵法》来处理属于“折射”。
如果不了解道,即使用《孙子兵法》处理兵事也属于“折射”。
32020/3/274 《鬼谷子》、《孙子兵法》可以(也应该)混用。
本站整理的道家、纵横家、兵家的典籍,其中有些原文带颜色的词句,是我第二次看的时候感觉不错标记的,不要在意。
注释、译文皆摘自网上,原文也可能会有出入。
古书无标点。
道家老子《道德经》《庄子》(南华经)《列子》(冲虚经)《黄帝阴符经》纵横家王诩《鬼谷子》刘向《战国策》兵家孙武《孙子兵法》吴起《吴子兵法》孙膑《孙膑兵法》司马穰苴《司马法》尉缭《尉缭子》《三十六计》医家方技家《黄帝内经》名家邓析《邓子》公孙龙《公孙龙子》儒家孔伋《中庸》曾子《大学》墨家墨翟《墨子》法家韩非《韩非子》52020/3/276 商鞅《商君书》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引自百科: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
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
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
归纳而言只有10家被发展成学派。
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
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
汉族有五千多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文化典籍极其丰富。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至汉武帝时,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于是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正统,统治汉族思想与文化两千余年;同时,程度不同地影响其他少数民族,甚至影响到与中国相邻的国家。
西周灭亡,促使人们更多地转向对天下兴亡的思考,打破了ˇ庶人不议ˇ的观念,取而代之的是ˇ处士横议ˇ的活跃风气。
总结先秦诸子思想并评述
总结先秦诸子思想并评述先秦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的兴起和繁荣标志着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先秦诸子思想包括诸子百家中的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等各个学派。
这些学派的思想体系各具特色,开创了各自独特的哲学思路和方法,对后世中国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对先秦诸子思想进行总结和评述。
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思想中最具影响力的一派,其代表人物是孔子。
儒家思想强调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倡导“仁”为核心价值观,提倡个体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儒家思想注重礼仪、孝道、义理等传统价值观念的传承。
儒家学派对后世中国的政治、教育和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注重个体的道德修养,对个体的行为和社会秩序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但也存在着过度强调个体对集体的束缚,较少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创造力等问题。
道家思想是先秦诸子思想中的另一重要派别,其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追求自然法则和道的无为而化。
道家思想充满了智慧而超然的生活态度,强调个体的内在自由和返本归真的思考方式。
道家思想开启了人们超越社会常规的思考和追求,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哲学、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然而,道家思想也存在着过度强调无为而化的倾向,对实际的生活和社会秩序缺乏具体的指导和应对。
墨家思想是一种注重实践和功利的思想体系,强调以人民生活幸福为核心目标,倡导公平正义。
墨家思想批判了当时的社会不平等现象,提出了“兼爱”和“非攻”的主张,主张人与人之间应该和谐相处。
墨家思想对后世中国的伦理和政治观念产生了一定影响,其“兼爱”观念在某种程度上被儒家学派所吸收。
然而,墨家思想也存在着部分过于功利主义和平民主义的倾向,未能完全解决社会发展和个体幸福的平衡关系。
法家思想强调法制的重要性和秩序的维持,主张通过严格的法律制度来治理社会,以达到控制和稳定国家的目的。
法家思想注重管制和约束,对后世中国社会和政治理念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
然而,法家思想也存在着过于强调法律权威和中央集权的倾向,对个体权利和自由的限制较多。
先秦诸子百家思想形成的历程
先秦诸子百家思想形成的历程先秦时期,中国的思想界涌现出了众多著名的思想家,包括老庄思想、儒家思想、墨家思想等等。
这些思想家提出了许多深刻的哲学思想和理论,对中国古代文化、政治、道德等领域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形成历程展开论述,深入探究古代思想和文化的底蕴。
一、诸子百家思想的背景在先秦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都十分落后,依旧处于野蛮社会的自然阶段,思想上的混乱也非常严重。
在这时期,许多思想家开始探讨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各种思想渐次形成,形成了独立的学派和思想体系,这就是诸子百家思想的萌芽。
在这一阶段,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成为了思想家进行探讨和研究的重要对象。
同时,学术思想和道德伦理也被公认为是思想家探讨的核心问题,因此,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形成也是在这些问题的背景下。
二、诸子百家思想的五种体系在先秦时期,形成了不同学派的思想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五种:1、儒家学派儒家学派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以孔子为代表。
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主张以礼法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以孝、悌、忠、信、义等五种美德为主,提倡人们要以成为所谓“君子”为目标。
2、道家学派道家学派的代表思想家为老子、荀子等,主张“道”、“无为而治”等思想。
道家思想认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应该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并倡导“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自然道、天命等概念。
3、墨家学派墨家学派的代表思想家为墨子,主张爱天下、除害利民、兼爱之心等思想。
墨家思想认为,人要有自我约束,并从中去掉对利己主义的依赖,而选择从容而清晰的心态。
4、法家学派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为韩非、商鞅等,主张实用主义,提出一系列贯彻人民接受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规范。
5、名家学派名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为公孙龙、杨雄等,主张通过论述名、实的区别来加强对人们行为的管控,提倡言论自由以及慕名之心等思想。
除此之外,鬼神、自然等问题在诸子思想的研究中也占据了一定的地位。
三、诸子百家思想的影响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诸子百家思想的形成和传播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先秦诸子相关主题
先秦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这一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各种思想观念纷纷涌现,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先秦诸子的思想内容丰富多样,涉及政治、经济、文化、道德、教育等诸多领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儒家儒家是先秦诸子中最具影响力的学派之一,创立者为孔子(公元前551-479年)。
儒家主张仁爱、忠诚、礼义、智慧等道德品质,强调家庭伦理和社会秩序。
孔子提出了“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伦理原则,主张君子以身作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家还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品性,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平。
二、道家道家是先秦诸子中的另一大学派,创立者为老子(公元前570-471年)。
道家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强调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老子提出了“道法自然”、“上善若水”等哲学观念,主张人们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不要过于追求名利。
道家还提倡养生之道,认为养生可以延年益寿,达到身心和谐的境地。
三、墨家墨家是先秦诸子中的一个重要的学派,创立者为墨子(公元前468-376年)。
墨家主张兼爱非政,强调人类的平等和博爱。
墨子提出了“兼爱”、“非政”等伦理观念,主张人们应该摒弃私欲,关爱他人,实现人类的共同幸福。
墨家还反对战争,提倡节俭,主张国家应该实行民主制度,使人民能够参与国家的管理。
四、法家法家是先秦诸子中的一个重要学派,创立者为韩非子(公元前280-233年)。
法家主张法治国家,强调法律的严明和权威。
韩非子提出了“法治”、“术治”等政治观念,主张国家应该制定严格的法律,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法家还强调权谋和实力,认为国家的强大是建立在严密的法律制度和强大的军事力量之上的。
五、名家名家是先秦诸子中的一个学派,代表人物有公孙龙、惠施等。
名家主张名实相符,强调言辞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名家的代表人物公孙龙提出了“白马非马”、“离坚白”等哲学命题,探讨了事物的本质和属性。
名家的思想对后世的逻辑学和语言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诸子百家代表及思想
诸子百家代表及思想(总1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诸子百家思想传统上关於百家的划分,最早源於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
他在《论六家要旨》中,将百家首次划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等六家。
后来,刘歆在《七略》中,又在司马谈划分的基础上,增「纵横、杂、农、小说」等为十家。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袭刘歆,并认为:「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
」后来,人们去「小说家」,将剩下的九家称为「九流」。
自此,中国古代学术界都依从班固,百家就成了「九流」。
今人吕思勉在《先秦学术概论》一书中再增「兵、医」,认为:「故论先秦学术,实可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纵横、杂、农、小说、兵、医十二家也。
」儒家儒家崇尚《周礼》,认为人人安份守已,互相关怀,达至一个大同世界,就是「仁」。
「仁」是儒家的核心内容。
其主要内容如下:伦理观∶「仁」是是伦理道德的总纲。
「仁」就是「爱人」,君主要体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
若要实践仁德,需要「忠」和「恕」。
「忠」是尽自己的本份;「恕」是推己及人。
提倡以「礼」、「乐」,约束人的行为,陶冶人的性情。
政治观∶主张以礼义治国,回复西周时期的德治。
而社会各阶层人士应尽本份,以达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和阶局面,这就是正名思想。
教育观∶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认为教不应分贵贱贤愚。
他认为「因材施教」是理想的教学方法。
他又提倡「温故知新」及「举一反三」等学习方法。
宇宙观∶对鬼神之说抱着「存而不论」的态度,主张「敬鬼神而远之」,但却十分重视祭祀祖先。
其后孟子以「性善说」论述「仁」,「人之异於禽兽者,几希。
」他认为人性本善,具备了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善端,加以发扬,便可成为仁、义、礼、智的德行。
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与禽兽无异,「饥而欲饱,寒而欲暖」,若顺从人的本性而行,必会引起纷争。
他主张通过教育改变人的本性,为善去恶。
诸子百家核心思想是什么
【导语】以下是⽆忧考整理的诸⼦百家核⼼思想是什么,欢迎阅读! ⼀、儒家:代表⼈物:孔⼦、孟⼦、荀⼦。
作品:《孔⼦》、《孟⼦》、《荀⼦》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它以春秋时孔⼦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的⾃⾝修养的⼀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
主张「有教⽆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尚的⼈。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道。
⾄战国时,儒家分有⼋派,重要的有孟⼦和荀⼦两派。
⼆、道家:代表⼈物:⽼⼦、庄⼦。
作品:《道德经》、《庄⼦》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称「道德家」。
这⼀学派以春秋末年⽼⼦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
认为天道⽆为,万物⾃然化⽣,否认上帝⿁神主宰⼀切,主张道法⾃然,顺其⾃然,提倡清静⽆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
政治理想是「⼩国寡民」、「⽆为⽽治」。
⽼⼦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的有四⼤派:庄⼦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学派。
三、墨家:代表⼈物:墨⼦。
作品:《墨⼦》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创始⼈为墨翟。
这⼀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如⼰;兼爱,即爱⼈如⼰。
「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的。
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思想上提出尊天事⿁。
同时,⼜提出「⾮命」的主张,强调靠⾃⾝的强⼒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蹈⼑,以⾃苦励志。
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
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者死,伤⼈者刑」(《吕⽒春秋·去私》)。
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
总结先秦诸子百家思想
总结先秦诸子百家思想先秦诸子百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后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思想家以提出理论、思考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为特点,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哲学观点。
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一支,以孔子为代表。
儒家强调人的修养和道德伦理。
他们认为道德是社会和个人的基础,讲究仁、义、礼、智等道德实践和道德规范。
他们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主张以仁爱为核心的亲和力量来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墨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中的另一重要流派,以墨子为代表。
墨子提出的中心思想是“兼爱”,认为所有人应该平等相待,并且反对战争、暴力和压迫。
墨家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平与平等,强调实用性和功利性。
道家思想是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流派。
道家的核心思想是“道”,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道组成的。
道家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自然,追求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宽容和包容。
他们主张顺应自然,追求无为而治,强调返璞归真和自由生活的理念。
法家思想以韩非子和商鞅为代表,强调法治和法律的重要性。
法家认为人性本恶,需要通过严厉的法律和道德教育来约束人的行为。
他们追求秩序和稳定,主张严格的法制和权威的统治来维护社会的安定与治理。
名家思想以荀子为代表,主张人性本恶,并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自律。
名家强调人的教育和道德自省,认为通过合理的教育和自我约束可以克服人的恶性和培养良好的品德。
纵观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不同的流派对人性、价值观、社会秩序和政治治理都有不同的见解和追求。
它们在哲学、道德、政治、教育等方面的观点和实践为中国古代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为后世的中国哲学奠定了重要基础。
先秦诸子百家各大思想及主张
先秦诸子百家各大思想及主张先秦诸子百家各大思想及主张(排名不分先后)1.儒家: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仁为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
它是XXX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
“‘XXX人,有序和谐’是孔子思想的原发点,是儒家思想核心之心。
2.道家:核心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
3.墨家:墨家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关注现世战乱,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开始向科学研究领域靠拢。
主张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
重视文化传承(明鬼),掌握自然规律(天志)。
4.法家:法家以法制为核心思想,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的思想是难能可贵的。
法家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研究国家治理方式的学派——法家提出的思想,其范围涉及法学、经济学、金融、货币、国际贸易、行政管理、组织理论及运筹学等。
5.阴阳家:阴阳家的思想——其思想主要源于XXX创立的儒家和儒家所推许的"六经"。
在自然观上,利用《周易》经传的阴阳看法,提出了宇宙演化论。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开展变化的规律。
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
6.纵横家:凭辩才进行政治活动者为“纵横家”。
纵横即合纵连横。
合众弱以攻一强,此为纵;或事一强以攻诸弱,此为横。
所谓合纵连横,从策略上来说,合纵是“合众弱以攻一强”,阻止强国进行兼并。
纵横家,其实是一类杰出的谋士和辨家,一直是战国社会舞台上的活跃分子,并且举足轻重,被形容为“翻手为云,覆手变雨”,操纵战国斗争的局势。
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传统与价值观念
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传统与价值观念先秦诸子百家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宝库,他们的思想传统和价值观念具有深厚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这些先哲们在各自的思想领域里,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思想遗产,对中国乃至世界哲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一、儒家思想传统与价值观念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强调的是“仁”的道德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爱,尊敬他人,重视全人类的福祉。
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政治、社会生活、伦理道德等方面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仁爱”的思想观念,主张能够体恤他人的痛苦,使之转化为自己的感受,从而去理解和关爱他人。
孔子认为,人类凭借人性方能完善,而实现完善人性的途径就是道德修养。
儒家思想有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念,强调孝敬父母、尊敬长者,讲求忠诚正直、有勇有谋。
在儒家思想中,国家、社会、家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重视“礼”的意义和作用,认为以礼义为主导的社会秩序是人们理想追求的目标。
二、道家思想传统与价值观念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老子,他提出的“道”的概念是一种无限的整体,是大自然的规律和真理。
道家思想注重自然、无为而治、无欲则强的思想观念,反对劳累、追求名利,提倡放弃功名利禄、返璞归真。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强调秉持宇宙之道、返璞归真的思想观念。
在道家思想中,推崇无为而治的做法,反对过于干预自然和社会的秩序,提倡人们要越来越内敛、越来越深刻认识生活的本质,而不是在表面方面追求功名利禄。
道家认为,社会需要一种平衡和谐的秩序,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够活得逍遥自在、安心自在。
三、墨家思想传统与价值观念墨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墨子,他主张“兼爱”思想,即人们都应该彼此关心爱护并付之行动。
墨家强调心灵的宁静和安定,认为兼爱是一种修养,是人们必须要认真接受和实践的道德观念。
墨家思想主张技术创新,注重实践学习和技艺的发展,而这方面的思想观点,成为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源泉。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一、儒家1.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代表作:《春秋》核心思想:礼和仁,呼吁恢复周礼,主张克己复礼,维护等级名分;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提倡以德治国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教育上,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被尊称为至圣先师。
2.孟子代表作:《孟子》核心思想:政治上提出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主思想。
在伦理观上提出性本善。
被尊称为亚圣。
3.荀子代表作:《荀子》核心思想:政治上提出仁义和王道,君舟民水,制天命而用之,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在伦理观上提出性恶论。
二、道家1.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代表作:《道德经》哲学思想: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源,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政治思想:无为而治。
2.庄子代表作:《庄子》核心思想:提出了逍遥的人生态度。
三、墨家创始人:墨子代表作:《墨子》核心思想: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
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
四、法家主要人物:韩非代表作:《韩非子》核心思想:主张以法治国。
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五、兵家1.孙武代表作:《孙子兵法》,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兵法。
2.孙膑代表作:《孙膑兵法》核心思想:主要是在军事方面大有成就,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等军事名言均出自兵家。
六、纵横家主要人物:苏秦、张仪战国时期一批从事政治活动的`谋士,以审察时势、陈明利害的方法,以合纵、连横的主张,游说列国君主,对当时形势有一定影响,苏秦主张合纵,说山东六国之力以抗秦。
张仪主张连横,说六国以事秦。
当时谋士一般分属合纵、连横两派。
七、名家主要人物:公孙龙代表作:《公孙龙子》核心思想:以辩论名实问题为中心,并且以善辩成名的一个学派,又称辩者、刑(形)名家。
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成就
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成就先秦诸子百家,是中国哲学史中最为繁荣、思想成就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
在此时期,出现了诸多思想家和学派,例如儒家、道家、墨家、名家等等。
这些学派或者思想家的思想成就不仅对中国哲学史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对其他领域,例如文学、艺术、政治等方面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儒家思想的成就儒家始于孔子,成就于孟子和荀子。
儒家主要思想为仁政,其核心概念就是仁。
儒家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是需要通过教育和修养来发扬光大。
孔子强调的是传统的道德观念,他认为人的最高境界是为己所欲而不可得,为民除害而不可为。
荀子则提出了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是邪恶的,必须通过礼法制度来进行约束。
儒家思想的成就在于,对后代的影响力是非常深刻和广泛的。
例如在政治方面,儒家思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种政治信仰。
二、道家思想的成就道家始于老子和庄子。
道家认为道是宇宙的本原,是人类心灵的归宿。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认为宇宙是自然的,人类需要随顺自然,不要去主动干预。
庄子则主张自我放逐,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由的,并且人应该保持这种本性,不应在社会中受到束缚。
道家思想的成就在于其在文学和艺术方面的影响,例如诗歌、书法等方面的创作,都受到了道家的影响。
三、墨家思想的成就墨家主要思想是兼爱,提倡“非攻”,认为一个国家不应该依赖于战争来进行扩张和统治。
墨子本人还强调机械和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墨子锤”等重要的科技发明。
墨家思想的成就在于其对社会道德和科技发展的贡献。
四、名家思想的成就名家强调语言和辩论的能力,认为人类应该通过合理的辩论,来解决问题和探索真理。
名家成就在于其对逻辑和辩论的发展,对于中国的学术和文化交流,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以上只是先秦诸子百家思想成就的一个大体框架,每一种思想都有其深刻和独特的成就,这些成就对于中国哲学史和其他领域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这些有关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成就,不仅对于我们现在学习了解中国文化史和社会历史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对于我们今后更好地发展文化产业、文化创意方面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和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简史”作业注:本文主要参考整理自丁祯彦、臧宏主编《中国哲学史教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7月第1版,2000年5月第10次印刷),间或夹杂有些许个人观点,不当之处还请老师斧正。
本文主要从中国哲学的产生,百家争鸣与对后世的影响三个方面来做阐述。
其侧重点将放在“百家争鸣”。
一、中国古代哲学的诞生夏朝时,我国已建立起奴隶主阶级专政的国家机器,但除使用国家机器外,还已经懂得怎样通过思想工具来统治其人民。
据《尚书·召诰》记载:“有夏服(受)天命。
”《论语·泰伯》也中说禹“致孝乎鬼神”。
到了商朝有“帝(上帝)立子生商”(《诗经·商颂》)一说,并且这些享有政治特权(即“刑不上大夫”)的奴隶主贵族还通过“卜筮”知“天命”。
如,卜辞载:“王封邑(建都城),帝若(诺)。
”(《殷墟书契前编》)。
当时,他们把天气变化、自然灾害、筑城、打仗、任用官吏等,都看作是上帝的意志和命令,是不可抗拒的。
周将“礼”从仪式中区别出来,发展成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但只适用于奴隶主阶级内部,即“礼不下庶人”。
西周统治者继承了商奴隶主贵族祭天祀祖、敬事鬼神和政权神授的思想观念,但在此基础上加以系统化、理论化。
他们将“上帝”和祖先分开来,突出“上帝”至上神的绝对权威。
为此又提出了“德”和“以德配天”的理论。
商灭于周其实是对“帝立子生商”这样一个商为帝子的“直系血亲”关系的摧毁。
但是周王朝亦同样需要一个类似的理论作为统治工具被其利用,故而所谓“以德配天”是在其既要摧毁又要利用的矛盾状态下的“自圆其说”。
当实践经验与知识即“术”积累到一定阶段,人们从中便开始概括出一些基本的原理,并试着以之解释自然和社会现象,这就从“术”发展到了“道”,标示着哲学思维的开始。
(但若要究其真正诞生可追溯到早期的阴阳说和五行说)。
二、百家争鸣春秋战国(BC770—BC221)时期,我国社会制度大变动。
随着私田开垦规模的扩大,奴隶主之间对劳动力的争夺愈发激烈,到春秋末年就出现了“私门富于公室”的局面,于是“公室”打破“公、私田”界限,一律收税。
而鲁国“初税亩”的实行则标志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反映在这一时期就是“礼崩乐坏”。
由是渐生出“礼法之争”,同时又与“古今之争”相联系(后又从中发展出“王霸”“德力”之争),是当时整个政治思想领域斗争的焦点,文化思想上的百家争鸣即绕此展开。
春秋战国时期哲学争论的中心是“天人”之辩和“名实”之辩。
而其它如“形神”关系,“言意”关系,“理气”关系,“道器”关系,“有无”“动静”等问题都已经提出来了,但没有充分展开。
思想上的百家争鸣,标志着中国古代哲学进入了建立哲学体系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的争论无论内容或形式都对秦汉以后的哲学发展影响深远。
A 兴起时期:孔子面对政治思想斗争的中心问题“古今”“礼法”之争是站在没落奴隶主阶级立场上主张尊古、复礼的。
所谓“礼”,即“周礼”。
他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季氏》)“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子路》)但孔子并不是一个顽固派,他仍主张有所“损益”,做一些局部改良(见《为政》)。
春秋时社会上出现一股既批判君权又批判神权的思想潮流。
孔子“仁”说正是这一思潮在理论形态上的发展与深化。
他认为,天下万物中人是最重要的。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先进》)而作为教育家,其开办私学的目的则是要培养为实现其政治思想服务的人才,即“士”和“君子”。
孔子重人道,少谈天道,同子产一样抱持“天道远,人道迩”的观点,且提出“敬鬼神而远之”。
在“古今”“礼法”之争中,与儒对立的即为墨。
墨子对周礼基本上是批判态度的。
他反对儒家的复古主义。
在政治思想上,墨子提出“尚贤”“尚同”的主张。
他认为“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尚贤上》)。
同时,墨子还主张“尚同”,即“上同”。
他以为,只要最高统治者是“贤者”,就应该根据最高统治者所制定的标准来统一天下的是非,整饬纲纪,惩罚淫暴。
这一学说在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的情况下讲出,是有利于建立封建中央集权的国家的,因此,“尚同”一说为后来法家所采用。
先秦诸派中,道家《老子》中的思想有些是明显针对儒、墨而提出的。
道家学派所反映的是没落贵族的思想意识。
他们对社会变革十分不满,但又无能为力,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他批评法家变法、革新,又批评儒墨。
对于“礼”,老子尤其反对,认为像儒家那样复礼,无疑是制造混乱。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老子·三十八章》),把道、德、仁、义排序,并认为历史就是这样堕落的。
提出“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八十章》)的理想社会。
他说:“国之利器(治国之术、权术)不可以示人”,后来被代表地主阶级的法家所吸取。
就“天人之辩”老子提出“自然无为”“天道无亲”的主张,有其合理意义。
孔墨重讲人道,老子重讲天道。
就“名实”之辩,孔子“正名”,墨子“取实予名”,老子“无名”,认为“名可名,非常名”“道常无名”。
其哲学主要贡献在辩证法。
另外,先秦诸学派中,一些实际的当权者顺应历史潮流,富国强兵,厉行改革,卓有成效,于是著书立说,总结富国强兵的经验,由此产生兵家和法家,二者皆为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者,生气勃勃,很有战斗精神。
B 高潮阶段政治上,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前386年田氏代齐,后经长期斗争建立起七个封建国家,即“战国七雄”,历史进入战国时期,为后来秦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国家打下基础。
战国初期,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稍后齐国任用兵家孙膑等人、韩国任用申不害也进行了变法,而规模更大的,则是秦国商鞅变法。
这些变法运动在思想理论上有着强烈地反映。
同时,变法的胜利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文化的繁荣。
这就使得始于春秋末期的“百家争鸣”在战国中后期达到了高潮。
当时,齐国临淄的稷下学宫是百家争鸣的一个集中场所。
在稷下的学者当中,有不少属法家和黄老学派,而《管子》一书则可看作是两派思想的合流,这客观上为法家的主张提供了哲学基础。
其立场是新兴地主阶级,提出“任法而不任智”(《任法》)的要求,和“法出乎权,权出乎道”(《心术》),为法治的合理性做了论证。
而他为法家提供理论依据则主要是从“天人之辩”和“名实之辩”两方面。
《管子》肯定“气”或“精气”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书中说:“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
”认为“智者驭使鬼神而愚者信之”(《轻重丁》)。
是明确的无神论。
他将道和气作沟通,二者往往融合为一。
在“名实之辩”上主张名实相当:“此言名不得过实,实不得延名。
”(《心术上》)与老子的无名论是完全相反的,但他又从《老子》吸取思想资料,认为“心术者,无为而制窍者也。
”(《心术上》)心术即思想方法。
其“静因之道”运用到政治领域,“是以圣人之治也,静身以待之,物至而名之。
正名自治,奇名自废,正名法备,则圣人无事。
”(《管子·白心》)但其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要君主不动一点声色,用权术驾驭臣下,要群臣献计,君主就按他们说的任命他们去做,然后“循名责实”“以前言督后事,所效当则赏之,不当则诛之”(《明法解》),即所谓“刑名之术”,在中国历史上起了很坏的作用。
战国中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言人,他所提“仁政”学说其实是代表了地主阶级利益的。
他寄希望于齐、梁的封建统治者来统一中国,不主张用武力,乃要以避免流血的“王道”来达到统一。
他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
”(《滕文公上》)“经界”即划分井田的疆界。
但孟子的井田制并不完全是奴隶制的井田制,因他主张给农民以私有经济。
他说:“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从之也轻。
”(《梁惠王上》)其“制民之产”是要保证地主阶级有足够的劳动力。
既要运用暴力进行强制,又要搞“仁政”免得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土地,使地主失去剥削对象。
他所强调的是要以保住劳动力为前提的。
与这“王霸”之辩相关的还有“义利”之辩。
孟子继承孔子,反对功利主义。
对后世中国哲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从当时历史条件来看,孟子和法家都有其片面的道理,但都将其夸大了。
后期墨家讲“义,利也”(《经说下》),对二者关系作了比较合理的解释。
庄子,继承发挥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先秦重要的思想家。
就“天人之辩”来说,他继承和发挥了老子的天道自然无为思想。
庄子的“道”其实是具有泛神论色彩的。
从“名实之辩”来说,庄子对人的认识、概念能否反映客观世界这样一个认识论的根本问题,作出的是相对主义和怀疑论的回答。
虽然他用相对主义反对独断论,用“齐是非”来反对无是无非,但却认真分析了是非产生的原因。
随着孔子讲“正名”,墨子提“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老子讲“无名”,商鞅讲“刑名法术”之学等百家争鸣的展开,出现了“名辩”思潮,有些被称为“辩者”,他们把名实关系的争论发展成对逻辑问题的研究,自成一派,曰“名家”,代表人物有惠师、公孙龙、叩析。
惠师讲“合同异”。
强调事物间同异关系的相对性,认为一切概念都是可以变的,并由此导致了相对主义。
公孙龙讲“离坚百”,把概念之间的差异绝对化,从而断言事物(石)的性质(坚、白)是彼此分离的,导致绝对主义。
二者角度不同,但都陷入形而上学的片面性。
后期墨家(墨辩)从唯物主义的名实观出发,提出“同异交得”“坚白相盈”的思想,认为同一和差异互相联系,一般在个别之中,对“坚白同异”之辩作了较正确的回答。
C 总结阶段(其实也是整个先秦哲学的总结阶段)当时,地主阶级在夺取政权、变法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战国后期也出现了新情况:地主和农民的矛盾逐渐尖锐化了,诸侯割据的局面将由统一的封建国家所取代。
经济上亦已达到“四海之内若一家”(《荀子·儒效》)。
与这种经济政治上的要求相适应学术上也要求统一。
从理论演变来说,先秦的“礼法”之争以及“王霸”“德力”之争,都由荀子做了批判性的总结。
其礼法兼施、王霸统一的思想,为汉代的儒法合流、王霸杂用开了先河。
对于“天人之辩”亦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天道观。
而对“名实之辩”则提出“制名以指实”(《正名》)的认识论。
到了战国末期,出现了以《吕氏春秋》和韩非为代表的哲学思想。
《吕氏春秋》以折衷主义面目出现,它“兼儒墨、合名法”,在哲学上讨论了一和二、一和异的关系。
认为“一”就是“多”的折衷。
韩非子则强调对立面斗争,提出以“争”求统一的思想。
二者表现形式不同,但都为即将到来的封建大一统局面制造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