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圣杜甫:忠贞不渝爱老妻

合集下载

杜甫妻子杨氏在杜诗中的形象及夫妻相处之道

杜甫妻子杨氏在杜诗中的形象及夫妻相处之道

杜甫妻子杨氏在杜诗中的形象及夫妻相处之道作者:宋思静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29期摘要:杜甫作为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被后人誉为“诗圣”,他的诗歌常常被人们被认为是反映那个时代的历史的。

然而,在杜甫一生所创作的诗歌中,他的妻子杨氏也被杜甫反复提到,并给读者呈现出他们夫妻贫贱相守的美好画卷。

通过阅读杜甫描写其妻子的诗歌,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自己妻子在家庭生活中地位的肯定,以及夫妻相处的温馨、和谐,从这些诗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杜甫妻子杨氏的性格特点。

本文通过浅析杜甫妻子的形象,意在解读杨氏性格在夫妻相处过程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并给当代女性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杜甫诗歌;妻子杨氏;夫妻相处众所周知,杜甫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其创作了许多流传至今的诗歌,还在于他对自己妻子的情深义重。

通过阅读杜甫诗歌中描绘的夫妻相处的场景以及妻子的形象,我们可以看到杜甫妻子的一些性格特征,以及杜甫对妻子的肯定。

我们从这些诗中看到诗人品质高尚、忠于爱情,这在同时代的著名的诗人中,是很突出的。

笔者认为,杜氏夫妇的伉俪情深,除了和杜甫的深情专一有关,还和杨氏女子的性格有着极大的关系。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杜甫妻子杨氏的形象特点,这不仅可以从侧面理解这位伟大诗人,还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关于夫妻和谐相处的感悟。

一、苦中作乐,营造诗意生活杜甫在成都居住时,写了一首著名的《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诗中描绘了夏日江边清幽闲适的景象,村庄中的燕子、江上的水鸥、在水边嬉戏垂钓的幼子构成了一片安宁闲适的景象。

最让人惊喜的是自己的老妻在纸上画了棋局,准备和自己的丈夫手谈消磨时光。

可见,杜甫妻子有一颗慧心,这种苦中作乐的慧心,可以把苦难的日子过成一首诗。

在那个时代,颠沛流离的一家人,好不容易有了可以落脚的地方,这已经让人欢心。

揭秘杜甫貌美如花的妻子及其杜诗中的妻子形象图

揭秘杜甫貌美如花的妻子及其杜诗中的妻子形象图

揭秘杜甫貌美如花的妻子及其杜诗中的妻子形象图揭秘杜甫夫人杨氏:貌美如花书香门第杜甫对妻子情真意笃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首名为《月夜》的诗,是安史之乱中,杜甫身陷叛军据守的都城长安,为怀念寄居远方的妻子而作的。

这首诗没有从自己思念妻子写起,而是换位思考,从遥想妻子思念自己落笔,不仅凸现了婉切忧深的意境,而且将国难家愁浑然天成地融为一体,在艺术手法和思想意义上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盛传不衰,更为诗评家极力推崇。

清人黄生说它“语意玲珑,章法紧密,五律至此,无忝称圣矣”。

(《杜工部诗说》)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进潼关,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羌村。

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

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图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

但当时叛军势力已膨胀到鄜州以北,他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

题为《月夜》,作者看到的是长安月。

如果从自己方面落墨,一入手应该写“今夜长安月,客中只独看”。

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

所以悄焉动容,神驰千里,直写“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这已经透过一层。

自己只身在外,当然是独自看月。

妻子尚有儿女在旁,为什么也“独看”呢?“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一联作了回答。

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那个“独”字,又进一层。

在一二两联中,“怜”字,“忆”字,都不宜轻易滑过。

而这,又应该和“今夜”、“独看”联系起来加以吟味。

明月当空,月月都能看到。

特指“今夜”的“独看”,则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来的“同看”。

未来的“同看”,留待结句点明。

往日的“同看”,则暗含于一二两联之中。

杜甫写给妻子的诗

杜甫写给妻子的诗

杜甫写给妻子的诗杜甫写给妻子的诗有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以下几首:一、《赠卫八处士》中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忆昔霄汉清且佳,惟我独兮难为家。

苍梧江上几回照,不觉泪下沾衣襟。

乱离今古多悲恨,此意吾庐岂足论。

愿得如君终老志,不辞明月共流光。

这首诗中,杜甫写到自己思乡的心情,表达了对妻子的思念和对家庭的牵挂。

最后一句“不辞明月共流光”是对妻子的美好祝愿。

二、《绝句·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杯淡酒话离肠,一曲高歌思故乡。

月明千里送相思,行人一夜梦中忙。

这首诗是杜甫在离开家乡后写给妻子的,表达了对家乡和妻子的思念之情。

最后一句“行人一夜梦中忙”更是表现出了杜甫对妻子的深深思念。

三、《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中没有明确的写给妻子,但是其中的“艰难苦恨繁霜鬓”和“潦倒新停浊酒杯”等词语都是表达杜甫深深的苦闷和不得志的心情,可以想象,这些心情也会影响到杜甫的婚姻生活。

四、《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世事如棋,牢落一枰中。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菊花残满地,香冷笼秋雨。

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寞。

谁知道,两人独酌,独酌相思苦。

这首诗是杜甫在妻子去世后写的,表达了他对妻子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其中的“两人独酌,独酌相思苦”更是表现出了杜甫对妻子的深深思念和难以割舍的感情。

总的来说,杜甫在他的诗歌中多次表达了对妻子的思念之情,虽然他的婚姻生活并不算十分幸福,但是他对妻子的感情依然是真挚的,这也是他诗歌中常常出现妻子的原因之一。

杜甫是诗圣,也是情圣

杜甫是诗圣,也是情圣

杜甫是诗圣,也是情圣杜甫是诗圣,也是情圣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今年适逢杜甫诞辰1303周年。

最近,杜甫突然爆红网络,关于他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转。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杜甫图像被恶搞,正在仰天沉思的杜甫被加了几笔涂鸦,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托,时而推车在超市购物……网友戏称“杜甫很忙”。

关注杜甫是好事,如此丑化杜甫虽出于游戏心态,没有太多恶意,也并非是为了侮辱杜甫,但我们有责任去了解一个真实的杜甫。

一生不娶小老婆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巩县(今河南巩义)人。

一生系念国家安危,关注民生疾苦,为历代士人景仰。

王安石在一首题杜甫画像的诗中说:“惟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从之游。

”他希望杜甫能起死回生,自己当跟班就不错。

南宋理学家朱熹评品人物十分苛刻,能入他老人家法眼的人不多,几千年的历史只有五个人够格:诸葛亮、颜真卿、杜甫、韩愈、范仲淹。

这当中,杜甫是惟一在政治上无甚建树的。

杜甫留传后世的1500首诗歌,诗艺精湛,影响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梁启超却称杜甫为“情圣”。

不说他的忧国忧民之情,只说他一生对妻子忠贞不渝之情,“情圣”两字,他受之无愧。

在历代诗人当中,他诗中“妻”字出现的频率几乎是最高的,出现“老妻”、“瘦妻”、“妻”的地方有二十多处。

“夫为妻纲”,孔子和孟子两位老人家都休过老婆,一般文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觉得太看重老婆,是件没面子的事,即使心底里特别疼老婆,也不敢直接写到诗里面去。

这和杜甫一生不娶小老婆一样,非常难得。

有人说杜甫一生不娶小老婆是条件不允许,因为诗人连肚子都填不饱,哪里还有能力“花心”?其实,在三十五岁以前,杜甫并不穷愁潦倒,他的日子还是比较好过的。

杜甫出身官宦之家,先祖是三国名将杜预,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的著名诗人,父亲历任州司马、奉天县令,母亲出自当时的名门望族清河崔氏。

杜甫《垂老别》读后感

杜甫《垂老别》读后感

杜甫《垂老别》读后感
杜甫的《垂老别》是一首描绘老翁暮年从军与老妻惜别的诗歌,其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读后令人感慨万分。

这首诗通过老翁与老妻的离别场景,展现了安史之乱时期人民遭受的苦难和统治者的残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精神和人道主义情怀。

首先,诗中所描绘的老翁与老妻的离别场景让我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无奈。

老翁垂垂老矣,本应在家中享受天伦之乐,却因战乱被迫离家从军。

老妻在路边哭泣,衣衫单薄,无法为丈夫送行。

这种生离死别的场景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苦难。

其次,诗中所表达的爱国精神和人道主义情怀让我深受感动。

老翁虽然年迈体衰,但仍毅然从军,为国家尽忠。

他深知此行凶多吉少,但仍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保家卫国。

这种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让我对老翁充满了敬意和钦佩。

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诗人对老妻的深切同情和关怀,他呼吁人们关注那些在战争中受到伤害和苦难的人们,体现了诗人的人道主义情怀。

此外,杜甫在诗中所展现的诗歌才华也让我赞叹不已。

他运用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将老翁与老妻的离别场景呈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诗中还融入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艺术魅力和感染力。

总的来说,《垂老别》以其真挚的情感、深刻的意境和高超的诗歌才华让我深受触动。

它让我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也让我更加珍惜和平安宁的生活。

同时,这首诗也激发了我对爱国精神和人道主义情怀的思考和追求。

杜甫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一直启发和激励着我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忠贞不渝的“诗圣”杜甫

忠贞不渝的“诗圣”杜甫

忠贞不渝的“诗圣”杜甫作者:康震来源:《现代妇女》2018年第01期杜甫流传后世的千余首诗歌,诗艺精湛,影响深远,他被后世尊称为“诗圣”,而近代人梁启超却称他为“情圣”。

杜甫终其一生都未纳妾,对妻子忠贞不渝,这在古代非常难得。

古代夫为妻纲,一般文人觉得,太看重老婆是一件没面子的事,而杜甫则不然,他将对老婆的疼爱勇敢地写进诗歌,“妻”字在他的诗中频频出现。

“情圣”二字,杜甫受之无愧。

有人说杜甫一生不娶小老婆,是条件不允许,因为他连肚子都填不饱,哪里还有能力花心?其实,在35岁以前,杜甫的日子过得还是比较舒坦的。

杜甫出身官宦之家,三代都有人在朝中为官,杜甫曾自豪地称他们家祖传的职业就是当官。

因为家境殷实,年轻时的杜甫无忧无虑,整日喝酒打猎,登高唱歌,梦想着周游天下。

就这样一直玩到30岁,杜甫才娶弘农县司农少卿杨怡19岁的女儿为妻,这在古代是标准的晚婚。

因为应酬,杜甫也有机会接触那些才貌出众的歌女,不过杜甫对她们丝毫不感兴趣。

不仅如此,杜甫还劝身边的人不要被美色所迷惑。

杜甫属于那种有钱也不会变坏的男人,出门在外,杨氏大可放心。

杨氏跟杜甫结婚后,至少生过9个儿女。

杜甫35岁这年,兴冲冲来长安参加科考,没想到朝廷已被奸臣把持,中举无门。

杜甫没官做,自然没有薪水,加上早几年父亲去世,断了固定的经济来源,在长安生活实在不易。

杜甫穷困,杨氏也跟着受穷,本是如花的容颜,如今却十分寒酸,连一件像样的首饰都没有。

杜甫的朋友韦侍御看不过去了,让夫人送了一个头饰过去,为了照顾杜甫的面子,还特意选择在夜里。

值得钦佩的是,杨氏真正是“贫贱不能移”,跟着这位穷诗人,她从来没有抱怨过。

夜阑人静,杨氏默默倾听丈夫的苦闷,多少安慰多少无奈,都化成双方共同的悲叹!这年,年成不好,大雨一下就是两个多月,物价暴涨,杜甫一家在长安生活不下去了,他不得不把妻儿送往奉先。

为了养活妻儿,杜甫接受了肃宗所封的一个正八品下的小官。

身在长安,杜甫无时无刻不在牵挂妻儿,先后两次回奉先探望。

诗圣杜甫一生结过几次婚?

诗圣杜甫一生结过几次婚?

诗圣杜甫一生结过几次婚?诗圣杜甫一生结过几次婚?丁启阵历代文学家中,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公元712—770)的生平事迹,算是较为清晰可考的。

杜甫留存于世的1400多首诗歌作品,基本上都可以按照创作年份进行编排。

通读杜甫的编年诗集(例如仇兆鳌的《杜诗详注》,杨伦的《杜诗镜铨》),我们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到诗人后半生的行踪、事迹。

杜甫死后的一千多年里,从来没有人议论过他的婚姻史。

大约所有的人都认为,杜甫是跟原配杨氏夫人(弘农人杨怡之女)白头偕老的。

换言之,杜甫一生除了杨氏夫人,没有娶过别的妻子。

但是,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忽然有一位王辉斌先生,提出新观点:杜甫于杨氏夫人去世之后,在夔州再娶一位卓姓女子。

也就是说,他认为杜甫一生结过两次婚。

这位王辉斌先生,从1991开始,多次撰文申述这一观点。

他的主要推论依据,简单地说,有如下两点:一是在杜甫在公元766年到达夔州之前,杨氏夫人已经去世。

做出这个推论的依据是,杜甫跟杨氏夫人结婚的时间,不应该是学术界公认的开元二十九年(741),而是开元二十二年(734)。

因为开元二十九年杜甫都已经三十岁了。

不符合情理,也不符合法令。

开元二十二年,皇帝曾颁布诏书,规定男子十五岁女子十三岁以上应该结婚。

元稹《杜君墓系铭》说杨氏夫人“四十九年而终”的话。

按照开元二十二年结婚的时候她19岁计算,杨氏夫人应该死于公元764年左右。

二是杜甫作于夔州时期的《孟仓曹步趾领新酒、酱二物满器见遗老夫》一诗,有这样两句“理生那免俗,方法报山妻”,一改以往称呼妻子为“老妻”的惯例,用了“山妻”一语。

这“山妻”就是杜甫续弦所娶的女子。

这个新观点,我所接触过的杜甫研究者,都是不以为然的。

绝大多数人觉得不值得一驳,所以都保持沉默。

当然也有人撰文予以辩驳。

例如重庆市奉节县政协的李君鉴先生就曾经撰文,对王辉斌所提出的论据,逐一进行反驳。

我这里不是写研究综述,不打算罗列双方论据,只直接说出我的看法:王辉斌的新观点够大胆,李君鉴的反驳很有力。

杜甫与“老妻”杨氏

杜甫与“老妻”杨氏

杜甫与“老妻”杨氏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教育类 2012级2班黄芳娜摘要: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之一,被尊为“诗圣”。

在他关于妻子杨氏的诗歌中,我们看到他塑造的妻子形象,在诗人的颠沛流离的个人经历和独特的历史时期的影响下展现,并表现出杜甫与妻子杨氏的伉俪情深。

安史之乱前后期,诗人创作的诗歌中,出现“老妻”次数较多。

她是一个苦命的女子,同时又是朴素劳动妇女的典型,与丈夫同甘共苦,离愁别绪的思妇形象;再者,她有着高尚的志趣,她充当着诗人知己,和丈夫品尝酸甜苦辣,过着人生,彰显女性的柔情。

这个形象的出现是杜甫和“老妻”杨氏共同面对生活困苦体现出来的,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杜甫;妻子形象;老妻;形象意义杜甫在中国文学灿烂的银河中是最耀眼的明星之一,他生长的年代,男尊女卑,文人作诗往往注重抒发自己的家国之志,济世之情,不屑于把夫妻生活写入诗内,而在杜甫的诗作中,特别是在安史之乱前后期出现“老妻”多处,这是个罕见而又值得引起我们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元稹《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云:杜甫“夫人弘农杨氏女,父曰司农少卿怡,四十九年而终。

”笔者着重从安史之乱前后期探索杜甫歌颂妻子的有关“老妻”诗句探寻这个伟人妻子的形象。

1.安史之乱前——伉俪情深,相思最苦。

杜甫之妻杨氏是司农少卿杨怡之女,他们成婚于开元二十九年,婚后感情融洽,琴瑟和谐,三十年来相濡以沫,不离不弃。

安史之乱是人祸,更是不可避免的天灾,让无数的人流离失所,让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慢慢走向灭亡。

却见证了一段旷世奇恋,记载了杜甫与妻子杨氏的爱情。

天宝十三载,杜甫自京赴奉先县,为了安置妻儿,避免战乱的戕害。

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避寒,却不知道安禄山造反,二人大玩特玩,全不知道城外百姓即将生灵涂炭,无家可归。

诗人一路的见闻和感受,已经察觉社会动荡即将爆发。

于是在爆发安史之乱前夕,创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提到“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

群冰从西下,极目高崒兀。

杜甫的妻子与后代简介

杜甫的妻子与后代简介

杜甫的妻子与后代简介杜甫的妻子与后代简介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杜甫的妻子与后代简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诗圣杜甫一生唯一爱的女人:妻子杨氏历史上关注杜甫妻子的人不多,使得很多人对这位诗圣的太太一无所知。

杜甫跟他的妻子杨氏关系是非常好的,这可以说是模范夫妻。

杜甫一生只娶过一次,只结过一次婚,不像其他诗人结过很多次婚。

杜甫始终只爱他的妻子。

他的妻子杨氏是司农少卿杨怡之女,成婚于开元二十九年,当时的杜甫29岁,杨氏19岁。

婚后感情融洽,琴瑟和谐,30年来相濡以沫,不离不弃。

自杨氏和杜甫结婚之后,生活日益穷苦,经常受着饥渴的煎熬。

直到杜甫去世为止,出身官宦人家的杨氏从未跟着杜甫享受过荣华富贵,锦衣玉食,就连安定的生活也是一种奢望。

可以说贫穷、饥饿、疾病、频繁的分别与担惊受怕成了他们婚后生活的主要内容。

多年来,她没有锦衣玉食,没有丈夫的随时陪伴,没有安定的生活,就连儿子也在自己面前死去。

杜甫是个家庭责任感极强的人。

身为人父、人夫,却无法解决全家的温饱安宁问题,反而常常让妻子用柔弱的双肩独自支撑全家的生计,这使他心存感激并生出深深的自责,例如:“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而杨氏怎么说她也是一个出身名门的千金小姐,但她没有一点点娇弱的气息,有的只是一个弱小的.朴素的劳动妇女用她小小的肩膀,扛着锄头,日出而作,日落之后,在微弱的灯光下补着破了又破的衣裳。

杜甫一生在颠沛流离,,只是在入住成都之后才获得了一段稍为安定平和的日子。

杨氏在这里才恢复她作为书香世家小姐的感觉,与丈夫下棋,泛舟,弄文墨棋画,平淡却不失幸福,一生得一知己,杜甫在一夫多妻盛行的时代,终生只娶了杨氏,并且三十年来非常恩爱,可见他对爱情是专一的,他的专一还可以从他对妓,女的态度中表现出来。

杜甫表达对妻儿感情的诗句

杜甫表达对妻儿感情的诗句

杜甫表达对妻儿感情的诗句
杜甫表达对妻儿感情的诗句如下。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他在上面《月夜》这首诗中,借助想象的手法,抒写了妻子对他的深深思念,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他的诗歌充满了对家庭的挂念,展现了他对家庭的强烈感情。

尽管他的生活并不富裕,且职业之路坎坷,但他的妻子一直对他忠贞不渝。

这更加深了他对妻子的感激与思念。

我们可以从杜甫的诗中看出,他不仅是一个忧国忧民的圣人,也是一个深情的丈夫。

他的诗歌不仅揭示了他的大情怀、大格局,也展现了他的真挚感情和对家庭的深深眷恋。

杜甫写下28字骂人诗,后两句家喻户晓,如今经常被用来夸人!

杜甫写下28字骂人诗,后两句家喻户晓,如今经常被用来夸人!

杜甫写下28字骂人诗,后两句家喻户晓,如今经常被用来夸人!提起杜甫,我们眼前总是浮现出一个愁容满面的中年人。

他会在战乱时痛呼:“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亦会在乱世慨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更会在茅屋憧憬:“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在我们心目中一直是忧国忧民的,就像那句话所说的:“李白从未老去,而杜甫未曾年轻!”殊不知,杜甫也曾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也曾是一个爱妻护子的郎君,更是一个刚正不阿的文士。

他对看不惯的人和事明褒暗贬,明明是在骂人,却又让人找不到错处,也是非常有趣了!01少年书生意气,豪情壮志冲云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孟子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更猛,张口就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人生的前半场,杜甫也曾是个仗剑走天涯的潇洒游子,风光霁月,豪情万丈,他的心高气傲不输李白。

在书香门第长大的杜甫七岁能诗,出口成章,年纪轻轻就扬名洛阳,甚至是岐王李范府中的座上宾,前途无限。

风华正茂的杜甫,登上五岳之尊,发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呐喊,更表达了他广阔的胸襟和冲天的志向。

这样的杜甫,不正像极了我们的少年时候。

年少的时光总是特别美好,却又转瞬即逝。

然而最可怕的不是青春一去不复返,而是再也忆不起当年的青春与梦想。

生活常有不如意,只愿我们尝过世间冷暖,看尽繁华,仍能像少年时那样去热爱、去努力,去相信人间值得!02中年文采斐然,骂人不带脏字《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句诗家喻户晓,是我们从小背的滚瓜烂熟的,常常用来夸人。

殊不知,这首诗是杜甫用来讽刺骂人的。

这首诗的题目是《赠花卿》,花卿是我们大唐朝时代的一位著名的武将,名字叫做花敬定。

761年(即唐孝宗二年)花敬定带人平定了梓州刺史段子璋的叛乱后,开始纵容手下为非作歹,回到府上更是歌舞升平,更是采用天子礼制的音乐。

杜甫描写妻子的诗

杜甫描写妻子的诗

杜甫描写妻子的诗
嘿,你知道杜甫吗?那可是大名鼎鼎的诗圣啊!他写了好多好多的诗,其中有一些就是描写他妻子的呢。

杜甫的妻子叫杨氏,他对妻子的感情那叫一个深啊!就像那夜空中最亮的星,始终在他心里闪耀着。

你想想,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杜甫四处漂泊,而他的妻子一直陪伴在他身边,不离不弃,这是多么深厚的感情啊!
比如说在这首诗里,“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身在他乡,却想着妻子在闺中独自望着月亮思念着他,这画面,是不是一下子就出现在你眼前啦?这就好比你在远方,心里却一直惦记着家里的那个人。

杜甫通过诗句,把他对妻子的思念和牵挂表现得淋漓尽致。

还有里,“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

”这里虽然不是直接描写妻子,但从他对母亲的悲痛中,也能看出他是个重情重义的人,那对妻子的感情肯定也不会差呀!就好像你看到一个人对他的父母特别孝顺,那你肯定也会觉得这个人在其他感情方面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杜甫对妻子的描写,不仅仅是简单的描述,更是一种深深的情感寄托。

他的诗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对那个时代夫妻感情的理解之门。

他让我们看到了,即使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爱情依然可以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我觉得杜甫描写妻子的诗,真的是太感人了!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爱情,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杜甫用他的笔,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情感财富,让我们在千百年后,依然能感受到他对妻子的那份深情。

杜甫的爱情

杜甫的爱情

30生涯如果身边有人不时将老婆挂在嘴边,那说此人爱妻大抵不会错吧;如果一个诗人将“妻”的字眼屡屡镶嵌于他的诗行呢?而且还是一位古代诗人,那么由此断定诗人对妻子爱深情永恐怕也是妥妥的了。

这位诗人就是唐代杜甫。

读杜甫诗,“妻”的字眼频频刷目,如珠玉般闪烁出温柔旖旎的光芒,令人心有戚戚焉,一根爱情的琴弦被悄然拨动,铮然作响。

这“妻”字多为“老妻”,老妻不就是老婆嘛。

在唐诗中,如此高频率以妻入诗,除了老杜,还找不出第二个。

杜甫被称为“诗圣”,圣人嘛,给人的感觉就是严肃端正、不苟言笑的样子。

对于杜甫具体的形象,浮现在我们脑海中的是画家蒋兆和先生画的那幅画像,清癯瘦弱,沉郁儒雅,心事浩茫,视通广宇,忧国忧民。

至于爱情,钱锺书称之为“闲人之忙事”,更应该像是“眸子炯然”“风流蕴藉”、浪漫又潇洒的李太白这类诗人的事。

一脸苦大仇深的杜甫,也有爱情?当然!虽然我们在他的诗里很难找出爱情金句,他也没有可上娱乐版头条的爱情故事,但那些散落在诗行里的“妻”字,如寒夜里的点点灯火,寻常,平淡,却照亮了生活,温暖了心灵。

杜甫妻子叫什么名字,史无记载,因其父为司农少卿杨怡,故称她为杨氏。

杜甫娶杨氏那年大约是29岁,杨氏19岁。

两家皆为官宦人家,算是门当户对。

杜甫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与苏东坡的老祖宗苏味道等合称“文章四友”,是近体诗奠基人之一,所以,杜甫给儿子生日赠诗时傲称“诗是吾家事”。

杜甫结婚前后那些年,家境还是可以的,故有条件达成诗与远方,“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壮游》),先后两次跟着偶像大哥李白徜徉自然山水间,优哉游哉。

杜甫的爱情/刘江滨31生涯然而,好景不长,随着父亲去世,应试不第,仕途艰蹇,杜甫的生活陷入了困顿。

尤其是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往昔的“壮游”也变成“漂游”了,像无根的浮萍一样,颠沛流离,漂泊不定。

在这种离乱颠踬的日子里,患难夫妻相依为命、不离不弃,感情愈发深厚笃实。

杨氏长什么样?我们连杜甫的相貌都无从得知,只是从他晚年的诗中几次见其自述“老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发白且稀,李白曾诗言之“太瘦”,那杨氏的样貌更得从诗中猜度了。

杜甫:老实的“情圣”

杜甫:老实的“情圣”

杜甫:老实的“情圣”接下来要介绍一个杜甫的外号:情圣。

你可能会有些诧异:什么?不是说他专一又深情么?这样一个老实人,怎么能叫情圣?答案是肯定的。

这个外号是梁启超给起的。

在《全唐诗》两千多名诗人里,他偏把杜甫叫作情圣。

杜甫并不是真的不解风情。

在他留下来的1000多首诗里,虽然专写女性的有名的诗总共也没有几首,但就是这几首“女人诗”,却写得惊天动地,荡气回肠,写出了“情圣”的段位。

我们就选两首诗,从中看看杜甫的感情历程吧。

01乱世深情第一首“女人诗”,是他写妻子的,叫作《羌村》。

它一共有一组3首,我们这里主要讲第一首。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夫妻分离,妻小滞留在鄜州一个村子里,那个地方就叫作羌村。

过了很长时间,杜甫才赶去和家小团聚。

这首诗就写的是团聚的情景: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在家庭离散之后,妻子想必无数次祷告,希望杜甫平安。

今天忽然见到他活着回来了,梦想成真,既庆幸又不敢置信,因为诗中说了,“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在这样一个大乱世,分别后的重逢是多么不容易啊!妻子和孩子无比后怕,所以“怪我在”。

夜晚,这对好不容易团聚的夫妻,烛下“相对如梦寐”,觉得像做梦一样。

这朴素的诗句里,满满都是相依为命的艰辛,也满满都是乱世中的深情。

01绝代佳人第二首诗是杜甫写给一个他欣赏和敬慕的女性的,它的名字叫作《佳人》。

大概在杜甫出生之前800多年,中国汉朝的宫廷里诞生了一首小诗,叫作《李延年歌》,开头第一句也是“佳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这首小诗很美,但写得很笼统,语焉不详。

这位佳人是什么来历?她为什么这么高冷?她有没有嫁人?最后归宿怎么样?我们统统不能确定。

这首小诗就像是一枚种子,没有长开,还有待培育。

800年后,到了杜甫手里,这颗种子终于入土了。

杜甫:中国诗史上最会撩的男人

杜甫:中国诗史上最会撩的男人

• 理生那免俗,方法报山妻。 ——《孟仓曹步趾 领新酒酱二物满器见遗老夫》 •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北征》
•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六神磊磊版
• 今晚上的月亮啊, 六神磊磊版:
• 她只能一个人看。 • 那没长大的娃娃啊, • 还不能把忧愁替她分担。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此二句诗人逼真地将战乱时期亲人突然相逢时产生的复杂情 感传达了出来。诗人多年来只身一人在外颠沛流离,又加上 兵连祸结,战乱不休,其生死安危家人无从知晓,常年不归, 加之音讯全无,家人早已抱着凶多吉少的心理,未敢奢望诗 人平安归来。今日亲人杜甫骤然而归,实出家人意料,所以 会产生“怪我在”的心理。“惊定还拭泪”,妻子在惊讶、 惊奇、惊喜之后,眼中蓄满了泪水,泪水中有太多复杂的情 感因素:辛酸、惊喜、埋怨、感伤等等。这次重逢来得太珍 贵了,它是用长久别离和九死一生的痛苦换来的,在那个烽 火不息,哀鸿遍野,白骨随处可见的年代,很少有人能像杜日脚下平地。 •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唏嘘。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嘘欷”,邻里们十分知趣地隔墙观望, 不忍破坏诗人一家团圆的喜庆气氛,看着诗人劫后余生,乡 邻们情不自禁地为之感叹,为之唏嘘。而在这种感叹和唏嘘 中,又含有诗人自家的伤痛。“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诗人用极为简单传神的景语,将乱离人久别重逢的难以置信 的奇幻感受描摹了出来。曾经多少次在梦中呼唤亲人的名字, 如今亲人真的骤然出现在面前,突如其来的相逢反让诗人感 觉不够真实。夜幕降临,灶台上燃起昏黄的烛火,一家人围 坐在一起,在朦胧的灯光映照下,此情此景更让诗人觉得犹 如在梦境中一样。

你只知道杜甫忧国忧民,却不知道他才是大唐最会撒狗粮的诗人!

你只知道杜甫忧国忧民,却不知道他才是大唐最会撒狗粮的诗人!

你只知道杜甫忧国忧民,却不知道他才是大唐最会撒狗粮的诗人!说到唐朝的情诗,你第一时间想到谁?是李商隐“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的相思痴念?还是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真挚深情?但你知道吗?在诗中提到妻子最多的诗人,不是大家印象中的情圣,而是那个似乎总是眉头深蹙、时常忧虑的杜甫。

大唐盛世风流,诗人们也都或多或少留下了许多风流韵事。

而杜甫却是一个例外,他一生专情妻子一人,堪称模范男人。

杜甫在三十岁的时候,才遇到妻子杨氏。

杨氏小他十岁,二人结为夫妻,自此携手共度余生。

一百五日夜对月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仳离放红蕊,想像嚬青蛾。

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

情人眼里出西施,在杜甫的心中,妻子的美丽、温柔,是他失意时的慰藉,是他风雨人生路上的港湾。

“仳离放红蕊,想像嚬青蛾。

”他直白地夸到,“你的脸庞,就像那娇艳的花蕊,令人移不开眼,你的一颦一笑,宛若那月宫的嫦娥仙子。

”杜甫对妻子是真心的欣赏和爱护。

婚后,杜甫在长安求职打拼,和妻子聚少离多,但二人的心却是时时刻刻连在一起的。

长安是金银富贵的繁华之地,是无数文人墨客实现理想抱负的向往之城。

在长安的十年,杜甫却过得很辛苦、很艰难,他经历科举落榜,求仕无果,过着窘困的生活,郁郁不得志。

妻子跟着他自然也没有享受到好生活,所以杜甫对妻子其实心存愧疚。

直到755年,杜甫好不容易做了一个小官,工作内容就是看管兵甲器仗,这跟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抱负相差甚远,迫于生活压力,杜甫还是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

世事艰难,这一年,长安下了一场大雪,似乎预示着王朝走向衰败的命运。

杜甫心中牵挂着妻儿,前往奉先省家,也是在此期间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的名篇。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节选)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诗中写到,老妻寓寄在奉先,风雪将二人阻隔,而当他风尘仆仆地赶到,听到的却是凄凉的哭泣之声,原来竟是家中的小儿子饿死了!杜甫心中悲痛至极,妻子操持家中事务,为儿女的琐事无怨无悔地付出,而自己却没能尽到责任,所以他“所愧为人父”。

杜甫的情史

杜甫的情史

杜甫的情史1. 杜甫的婚姻杜甫,在唐代诗坛上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他的才华和人格魅力都使得后人仰慕。

然而,就像所有的人一样,他的生活也有所不足。

其中,他的情史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杜甫的婚姻。

他的妻子叫做王氏,这是一个家中虽然富有,但是并不受宠的女子。

据史书上的文字记载,王氏给人的印象是温柔贤淑,大力帮助丈夫处理各种家务问题。

然而,杜甫还是离开了妻子。

有关杜甫情史的书籍中,对杜甫离婚的原因描述不一。

有的书籍认为是因为家庭矛盾,有的书籍则认为是因为杜甫太过于在意女性的容貌和品行。

不过最常见的解释是,杜甫离婚是为了能够追求他所爱的其他人。

2. 杜甫的恋情杜甫在情感上很早就比其他人成熟。

他在年轻时就爱上了晋陵卢氏的美丽女儿卢氏。

卢氏英俊聪明,年轻时就是邻里间的出色人物。

我们可以通过杜甫的诗歌来看到他对卢氏的热爱之情。

这是一种异常炽烈的情感表现,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痴迷。

杜甫与卢氏的情感相继持续了十多年。

不过,最终他还是失去了卢氏,她嫁给了别人。

这件事情对杜甫造成了很大的创伤。

可以说,这场感情的痛苦影响了他的生命。

他写下的一些诗篇,如《赠别二首》、《卢夫人别业》等,都表现了他对这段感情坚硬而且残酷的感觉。

3. 其他的情感经历除了卢氏外,杜甫还经历了许多其他的情感事件。

他曾经爱过一个名叫薛琼瑶的女子,同时,也有传闻称他曾经与一位名叫李氏的妇女有染。

总的来说,杜甫对爱情的追求是很执着和热烈的,他能够对别人敞开心扉,表达真实的感情。

4. 结束语杜甫生命中的情感经历是一个流畅、动人的故事,它讲述着一位伟大诗人的才华和个性。

杜甫对爱情的追求体现了他对人生中伟大的事物的向往。

他从不退缩,不管他面对着什么样的挑战和机会,他都会坚持自己的理念。

杜甫的情感故事浸透在他的诗中,与他时代中的其他人一样,他以自己的方式向历史留下了印记。

杜甫一生中的三个女人

杜甫一生中的三个女人

杜甫一生中的三个女人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一生中有三个重要的女人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三个女人分别是他的妻子王氏、他的儿媳妇李氏以及他的女儿杜丽娘。

王氏是杜甫的第一任妻子,她是一个贤良淑德的妇人。

杜甫在他的诗歌中多次提到了他与妻子的爱情和家庭生活。

在《月夜忆舍弟》一诗中,杜甫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这首诗是杜甫在北方边境驻军时写的,他思念故乡和妻子的情感溢于言表。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甫对妻子的深深眷恋和对家庭的思念之情。

李氏是杜甫的儿媳妇,她也对杜甫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秋兴八首·其四》一诗中,杜甫写道:“鼓角连城营,兵氛犹冉冉。

烽烟四起天,家在凤翔北。

” 这首诗是杜甫在李氏生下儿子后写的,他表达了作为一位战士和家庭成员的矛盾心情。

杜甫深感家庭的温馨与战争的残酷之间的巨大反差,他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家庭和和平的渴望。

杜丽娘是杜甫的独生女,她也是杜甫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之一。

杜甫在他的诗歌中多次提到了对女儿的爱和关怀。

在《月夜忆舍弟》一诗中,杜甫写道:“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这首诗是杜甫在女儿出嫁前夕写的,他对女儿的思念和祝福溢于言表。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甫对女儿的深深眷恋和对她幸福的美好祝愿。

通过对杜甫一生中三个重要女人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诗歌创作与他的家庭生活密不可分。

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妻子、儿媳妇和女儿的深深眷恋和关怀之情。

这些女人不仅是杜甫生活中的重要支持者,也是他诗歌创作的灵感来源。

他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家庭和爱情的热爱,展现了他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情感世界。

杜甫的诗歌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他与这些女人之间深厚情感的写照。

在他的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家庭的思念、对爱情的颂扬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杜甫的受情故事

杜甫的受情故事

杜甫的受情故事杜甫的爱情故事那可老有趣啦。

杜甫的妻子呢,是杨氏。

他们的爱情那是平平淡淡却又无比坚贞的。

杜甫这人啊,满脑子都是大抱负,一心想在仕途上有所作为,还想着能为国家为百姓做点大事。

但他的一生又老坎坷了,到处漂泊。

可不管他到哪,杨氏都一直跟着他。

你想啊,那时候到处奔波,条件肯定不好。

杨氏呢,本来也是个大家闺秀之类的女子吧,但是为了杜甫,啥苦都能吃。

杜甫有时候可能觉得自己挺对不住老婆的,自己混得不咋地,还让老婆跟着自己吃苦。

不过杨氏可没抱怨过,就默默陪着他。

杜甫在诗里也偶尔会提到自己的老婆。

比如说他写自己老婆给他送来了温暖的被子,在那种穷困潦倒的时候,这一床被子那可不仅仅是被子,那是满满的爱意啊。

就像现在,大冬天的,有人给你送来个热水袋,那心里得多暖和。

杨氏就这么照顾着杜甫的生活起居,虽然没有那种花前月下的浪漫情节,但这种相濡以沫的感情才是最让人感动的。

杜甫经常在外游历或者是为了生计奔波,杨氏就在家守着。

家可能都不算是个多安稳的家,就是个临时的住所,但杨氏把那打理得井井有条。

她可能每天都盼着杜甫回来,然后给他做一顿热乎饭,听他讲讲外面的事儿。

杜甫也知道自己有个好老婆,心里肯定也老感激了。

他们的爱情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毕竟杜甫的生活那么艰难。

有时候可能吃了上顿没下顿,孩子也跟着受苦。

杨氏也会发愁,但她发愁归发愁,从来没想着离开杜甫。

她相信杜甫的才华,也知道他的为人,就这么一直坚定地站在杜甫身边。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很多东西都很不稳定,但是杜甫和杨氏的感情却稳如泰山。

他们没有甜言蜜语,没有什么山盟海誓,但就这么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地互相陪伴着。

杜甫可能会写诗来抒发自己对妻子的情感,杨氏呢,就用自己的行动表达着对杜甫的爱。

这种爱情,就像是一杯淡淡的茶,初尝不觉得有啥特别,但是越品越有味道。

你看啊,现在的爱情好多都讲究浪漫啊,惊喜啊。

但是杜甫和杨氏的爱情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情是在困难的时候不离不弃,是在平凡的日子里互相照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圣杜甫:忠贞不渝爱老妻
作者:陈雄
来源:《百家讲坛》2012年第11期
杜甫流传后世的千余首诗歌,诗艺精湛,影响深远,他被后世尊称为“诗圣”,而近代人梁启超却称他为“情圣”。

杜甫终其一生都未纳妾,对妻子忠贞不渝,这在古代非常难得。

古代夫为妻纲,一般文人觉得太看重老婆,是件没面子的事,而杜甫则不然,他将对老婆的疼爱,勇敢地写到诗歌中去,“妻”字在他的诗中频频出现。

“情圣”二字,杜甫受之无愧。

有人说杜甫一生不娶小老婆,是条件不允许,因为他连肚子都填不饱,哪还有能力花心?其实,在35岁以前,杜甫的日子过得还是比较舒坦的。

杜甫出身官宦之家,三代都有人在朝中为官,杜甫曾自豪地称他们家祖传的职业就是当官。

因为家境殷实,年轻时的杜甫无忧无虑,整日喝酒打猎,登高唱歌,梦想着周游天下。

就这样一直玩到30岁,杜甫才娶弘农县司农少卿杨怡19岁的女儿为妻,这在古代是标准的晚婚。

因为应酬,杜甫也有机会接触那些才貌出众的歌女,不过杜甫对她们丝毫不感兴趣。

不仅如此,杜甫还劝身边人不要被美色所迷惑。

杜甫属于那种有钱也不会变坏的男人,出门在外,杨氏大可放心。

杨氏跟杜甫结婚后,至少生过九个儿女。

杜甫35岁这年,兴冲冲来长安参加科考,没想到朝廷已被奸臣把持,中举无门。

杜甫没官做,自然没有薪水,加上早几年父亲去世,断了固定的经济来源,在长安生活实在不易。

杜甫穷困,杨氏也跟着受穷,本是如花的容颜,如今却十分寒酸,连一件像样的首饰都没有。

杜甫的朋友韦侍御看不过去了,让夫人送了一个头饰过去,为了照顾杜甫的面子,还特意选择在夜里。

值得钦佩的是,杨氏真正是“贫贱不能移”,跟着这位穷诗人,她从来没有抱怨过。

夜阑人静,杨氏默默倾听丈夫的苦闷,多少安慰多少无奈,都化成双方共同的悲叹!
这年,年成不好,大雨一下就是两个多月,物价暴涨,杜甫一家在长安生活不下去了,他不得不把妻儿送往奉先。

为了养活妻儿,杜甫接受了肃宗所封的一个正八品下的小官。

身在长安,杜甫无时无刻不牵挂妻儿,先后两次回奉先探望。

第二次回去的路上,他写诗道:“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老婆和孩子寄居在他乡,无依无靠,一家十口人在风雪之夜挨饿受冻,作为丈夫和父亲,杜甫怎能无动于衷?然而,没料到刚
刚踏进门,他就听见了妻儿酸楚的哭声,原来小儿子已经饿死了!没本事养活孩子,算什么男人?杜甫深深自责。

不久,安禄山称大燕皇帝。

战乱年代,生灵涂炭,杜甫带领家人加入难民的滚滚洪流。

途中,杜甫不忍妻儿跟自己颠沛流离,把他们托付给好友孙宰,自己找唐肃宗去了。

没想到出关不久,他就被叛军捉住,押送到已经沦陷的长安。

身陷囹圄的杜甫万般思念妻子杨氏,写下一首《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雾为什么是香的?因为美人把雾给熏香了,“云鬓”与“玉臂”更衬托出妻子美丽的容颜。

须知,那时候杨氏已经35岁,早已是几个孩子的母亲,且常常食不果腹、憔悴消瘦,不太可能是风韵犹存的美妇。

但在杜甫眼中,她仍如新婚燕尔时那样美丽,因为杜甫对她一往情深。

第二年四月,逃出虎口的杜甫在肃宗处做左拾遗。

杜甫耿直,替一个受冤屈的大臣说了几句公道话,唐肃宗一怒之下打发他回家去探亲。

与妻儿别离一年多,杜甫也确实想妻儿了。

归心似箭的他回到家中,却见妻子满脸惊愕,泪流不止,原来一年多音信不通,妻子还以为他早已不在人世!现在,杜甫回来了,这让她万分惊喜。

杨氏身上的衣服补丁打补丁,儿女们也穿得破破烂烂,甚至连袜子也没有,脚背上污漆麻黑。

不能苛责杨氏没有把孩子照顾好,一个乱世中的女人,寄人篱下,没有经济来源,能让六七个孩子活下来就已不错了。

夜深人静,她和杜甫都没有睡,烛光下,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回忆这一年多的生活,简直像做梦一般。

杜甫这次回来,除了带回一些钱,还给妻子带了礼物:一些胭脂花粉和几块绸缎绫罗。

憔悴的妻子稍稍打扮,脸上就有了光彩。

小女儿很顽皮,学妈妈把红粉涂得满脸都是,杜甫意欲呵责,可终究不忍心,话到嘴边又咽下。

759年,关中大旱,对朝廷极度失望的杜甫辞去华州司功参军,携家带口开始了十多年的漫游生涯。

辞官之后,杜甫的生活更穷困了,但是有失必有得,一家人终于能够在一起了。

杜甫一家流落到成都,借住在浣花溪旁的一座古寺里。

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小儿子饿得实在受不了,顾不得父子之礼,吼叫着让父亲去找人讨饭。

一个大男人落到这地步,能不难受吗?可让他感动的是,妻子杨氏体谅他,望着他百感交集,十分心疼。

万般无奈,杜甫只好向老乡、彭州刺史高适发出求助信:“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

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高适很够朋友,从百里之外背粮食来接济他。

邻居们也送了他一些小菜,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有了朋友们的帮助,慢慢地,杜甫的日子好过起来,还在成都建了草堂。

此时杜甫年过半百,杨氏也四十多岁了,两人结婚已有二十多年。

这二十多年里,杨氏独自抚育众多儿女,含辛茹苦,遭了不少罪,生活将她磨砺得有些粗糙了。

她早就忘记自己出身于书香门第,也会琴棋书画。

现在,一家人过得像些样子了,杨氏忽然想起好多年都没有摸棋子了,于是来了兴致,在纸上画上棋盘,与杜甫手谈传情。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清江绕村静静流淌,江鸥成双追戏,稚子天真无邪,在一旁玩耍,夫妻二人手谈传情,似乎回到了往日的青春时光。

除了下棋,杨氏还和杜甫一起划船。

“昼引老妻称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暂离硝烟,岁月静好,这样弥漫人间情味的平凡幸福,实在难得。

也是这个时候,四十多岁的杨氏又得爱女,这让杜甫惊喜不已。

随着年纪渐增,杜甫的身体每况愈下,他患有消渴之疾(糖尿病)与哮喘等病,耳聋、齿落、眼花、头痛、失眠也时刻折磨着他,这让杨氏忧心忡忡。

765年,杜甫携妻儿乘船东下,离开了成都。

59岁那年,杜甫乘船由湘江转汨罗江,贫病交加,在昌江中的一条破船上死去。

(一说是杜甫在耒阳受到县令的好酒好肉招待,难得吃一顿饱饭的他放开肚子大吃,结果饱胀而死。

)杨氏悲痛万分,变卖衣物,东筹西借,才草草安葬了杜甫。

之后,杨氏的日子过得更加清苦,再加上操劳过度,不久也郁郁离开人世。

很多年后,杜甫的孙子有了经济实力,才费尽周折将杜甫与杨氏合葬。

可叹杨氏,一个风华绝代的佳人,19岁嫁给杜甫,没有过上几天舒心日子。

然而她无怨无悔、不离不弃,陪杜甫走完坷坎一生。

她的贤德与关爱,给了杜甫莫大的慰藉,也是他穷愁生涯中最温情的一抹亮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