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圣杜甫:忠贞不渝爱老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圣杜甫:忠贞不渝爱老妻
作者:陈雄
来源:《百家讲坛》2012年第11期
杜甫流传后世的千余首诗歌,诗艺精湛,影响深远,他被后世尊称为“诗圣”,而近代人梁启超却称他为“情圣”。
杜甫终其一生都未纳妾,对妻子忠贞不渝,这在古代非常难得。古代夫为妻纲,一般文人觉得太看重老婆,是件没面子的事,而杜甫则不然,他将对老婆的疼爱,勇敢地写到诗歌中去,“妻”字在他的诗中频频出现。
“情圣”二字,杜甫受之无愧。
有人说杜甫一生不娶小老婆,是条件不允许,因为他连肚子都填不饱,哪还有能力花心?其实,在35岁以前,杜甫的日子过得还是比较舒坦的。
杜甫出身官宦之家,三代都有人在朝中为官,杜甫曾自豪地称他们家祖传的职业就是当官。因为家境殷实,年轻时的杜甫无忧无虑,整日喝酒打猎,登高唱歌,梦想着周游天下。就这样一直玩到30岁,杜甫才娶弘农县司农少卿杨怡19岁的女儿为妻,这在古代是标准的晚婚。
因为应酬,杜甫也有机会接触那些才貌出众的歌女,不过杜甫对她们丝毫不感兴趣。不仅如此,杜甫还劝身边人不要被美色所迷惑。杜甫属于那种有钱也不会变坏的男人,出门在外,杨氏大可放心。杨氏跟杜甫结婚后,至少生过九个儿女。
杜甫35岁这年,兴冲冲来长安参加科考,没想到朝廷已被奸臣把持,中举无门。杜甫没官做,自然没有薪水,加上早几年父亲去世,断了固定的经济来源,在长安生活实在不易。
杜甫穷困,杨氏也跟着受穷,本是如花的容颜,如今却十分寒酸,连一件像样的首饰都没有。杜甫的朋友韦侍御看不过去了,让夫人送了一个头饰过去,为了照顾杜甫的面子,还特意选择在夜里。值得钦佩的是,杨氏真正是“贫贱不能移”,跟着这位穷诗人,她从来没有抱怨过。夜阑人静,杨氏默默倾听丈夫的苦闷,多少安慰多少无奈,都化成双方共同的悲叹!
这年,年成不好,大雨一下就是两个多月,物价暴涨,杜甫一家在长安生活不下去了,他不得不把妻儿送往奉先。为了养活妻儿,杜甫接受了肃宗所封的一个正八品下的小官。
身在长安,杜甫无时无刻不牵挂妻儿,先后两次回奉先探望。第二次回去的路上,他写诗道:“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老婆和孩子寄居在他乡,无依无靠,一家十口人在风雪之夜挨饿受冻,作为丈夫和父亲,杜甫怎能无动于衷?然而,没料到刚
刚踏进门,他就听见了妻儿酸楚的哭声,原来小儿子已经饿死了!没本事养活孩子,算什么男人?杜甫深深自责。
不久,安禄山称大燕皇帝。战乱年代,生灵涂炭,杜甫带领家人加入难民的滚滚洪流。途中,杜甫不忍妻儿跟自己颠沛流离,把他们托付给好友孙宰,自己找唐肃宗去了。没想到出关不久,他就被叛军捉住,押送到已经沦陷的长安。
身陷囹圄的杜甫万般思念妻子杨氏,写下一首《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雾为什么是香的?因为美人把雾给熏香了,“云鬓”与“玉臂”更衬托出妻子美丽的容颜。
须知,那时候杨氏已经35岁,早已是几个孩子的母亲,且常常食不果腹、憔悴消瘦,不太可能是风韵犹存的美妇。但在杜甫眼中,她仍如新婚燕尔时那样美丽,因为杜甫对她一往情深。
第二年四月,逃出虎口的杜甫在肃宗处做左拾遗。杜甫耿直,替一个受冤屈的大臣说了几句公道话,唐肃宗一怒之下打发他回家去探亲。与妻儿别离一年多,杜甫也确实想妻儿了。归心似箭的他回到家中,却见妻子满脸惊愕,泪流不止,原来一年多音信不通,妻子还以为他早已不在人世!现在,杜甫回来了,这让她万分惊喜。
杨氏身上的衣服补丁打补丁,儿女们也穿得破破烂烂,甚至连袜子也没有,脚背上污漆麻黑。不能苛责杨氏没有把孩子照顾好,一个乱世中的女人,寄人篱下,没有经济来源,能让六七个孩子活下来就已不错了。夜深人静,她和杜甫都没有睡,烛光下,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回忆这一年多的生活,简直像做梦一般。
杜甫这次回来,除了带回一些钱,还给妻子带了礼物:一些胭脂花粉和几块绸缎绫罗。憔悴的妻子稍稍打扮,脸上就有了光彩。小女儿很顽皮,学妈妈把红粉涂得满脸都是,杜甫意欲呵责,可终究不忍心,话到嘴边又咽下。
759年,关中大旱,对朝廷极度失望的杜甫辞去华州司功参军,携家带口开始了十多年的漫游生涯。辞官之后,杜甫的生活更穷困了,但是有失必有得,一家人终于能够在一起了。
杜甫一家流落到成都,借住在浣花溪旁的一座古寺里。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小儿子饿得实在受不了,顾不得父子之礼,吼叫着让父亲去找人讨饭。一个大男人落到这地步,能不难受吗?可让他感动的是,妻子杨氏体谅他,望着他百感交集,十分心疼。
万般无奈,杜甫只好向老乡、彭州刺史高适发出求助信:“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高适很够朋友,从百里之外背粮食来接济他。邻居们也送了他一些小菜,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有了朋友们的帮助,慢慢地,杜甫的日子好过起来,还在成都建了草堂。此时杜甫年过半百,杨氏也四十多岁了,两人结婚已有二十多年。这二十多年里,杨氏独自抚育众多儿女,含辛茹苦,遭了不少罪,生活将她磨砺得有些粗糙了。她早就忘记自己出身于书香门第,也会琴棋书画。
现在,一家人过得像些样子了,杨氏忽然想起好多年都没有摸棋子了,于是来了兴致,在纸上画上棋盘,与杜甫手谈传情。“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清江绕村静静流淌,江鸥成双追戏,稚子天真无邪,在一旁玩耍,夫妻二人手谈传情,似乎回到了往日的青春时光。
除了下棋,杨氏还和杜甫一起划船。“昼引老妻称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暂离硝烟,岁月静好,这样弥漫人间情味的平凡幸福,实在难得。也是这个时候,四十多岁的杨氏又得爱女,这让杜甫惊喜不已。
随着年纪渐增,杜甫的身体每况愈下,他患有消渴之疾(糖尿病)与哮喘等病,耳聋、齿落、眼花、头痛、失眠也时刻折磨着他,这让杨氏忧心忡忡。
765年,杜甫携妻儿乘船东下,离开了成都。59岁那年,杜甫乘船由湘江转汨罗江,贫病交加,在昌江中的一条破船上死去。(一说是杜甫在耒阳受到县令的好酒好肉招待,难得吃一顿饱饭的他放开肚子大吃,结果饱胀而死。)杨氏悲痛万分,变卖衣物,东筹西借,才草草安葬了杜甫。之后,杨氏的日子过得更加清苦,再加上操劳过度,不久也郁郁离开人世。很多年后,杜甫的孙子有了经济实力,才费尽周折将杜甫与杨氏合葬。
可叹杨氏,一个风华绝代的佳人,19岁嫁给杜甫,没有过上几天舒心日子。然而她无怨无悔、不离不弃,陪杜甫走完坷坎一生。她的贤德与关爱,给了杜甫莫大的慰藉,也是他穷愁生涯中最温情的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