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圣杜甫是什么职务

合集下载

唐代诗人官职排名表

唐代诗人官职排名表

唐代诗人官职排名表摘要:一、前言二、唐代诗人官职排名表概述三、唐代诗人官职排名表详细内容1.李白2.杜甫3.白居易4.王维5.李商隐四、结论正文:一、前言在中国古代,诗人往往以其才华和诗词作品名垂青史。

而在唐代,不仅出现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同时也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诗人。

这些诗人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如何,他们的官职高低又如何呢?本文将为您揭晓唐代诗人官职排名表。

二、唐代诗人官职排名表概述唐代诗人官职排名表主要列举了五位著名的唐代诗人,包括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和李商隐,并按照他们的官职高低进行排序。

这五位诗人不仅在诗词创作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而且在官场上也都有着不俗的表现。

三、唐代诗人官职排名表详细内容1.李白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歌创作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在官场上,李白曾担任过翰林待诏、太常卿等职务。

虽然他的官职不算太高,但其在文学领域的成就足以使他名列唐代诗人官职排名表之首。

2.杜甫杜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

他的诗歌创作以关注国家和民生为主题,展现出他深厚的爱国情怀。

在官场上,杜甫曾担任过右拾遗、左补阙等职务。

虽然他的官职也不算太高,但其诗歌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使他成为了唐代诗人官职排名表中的佼佼者。

3.白居易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作品以直接反映社会现象和批判时弊为特点。

在官场上,白居易曾担任过中书舍人、尚书右丞等职务,官至二品。

他的官职在五位诗人中最高,成为唐代诗人官职排名表中的第三位。

4.王维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歌以描绘自然风光和表现闲适生活为主题,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官场上,王维曾担任过给事中、尚书右丞等职务,官至二品。

他的官职与白居易相当,成为唐代诗人官职排名表中的第四位。

5.李商隐李商隐是唐代著名的婉约派诗人,他的诗歌以婉约、清丽、优美的风格为特点。

在官场上,李商隐曾担任过秘书省校书郎、右拾遗等职务。

杜甫人物介绍

杜甫人物介绍

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人物生平家世背景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

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

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

不过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

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

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年少优游开元十九年十九岁时,杜甫出游郇瑕(今山西临猗一带晋国故地)。

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杜甫回故乡参加“乡贡”。

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

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

天宝三年(744年)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

之后,杜甫又到齐州(今山东济南)。

天宝七年(748年)秋,杜甫转赴兖州与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友谊。

秋末,二人握手相别,杜甫结束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回到长安。

仕途不顺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

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

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

诗圣杜甫简介

诗圣杜甫简介

诗圣杜甫简介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诗圣杜甫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社会写实著称。

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在身后,杜甫的作品最终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约有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

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诗圣”杜甫是社会派诗人,趋向现实主义,内容广泛,富时代性,取材于政治兴亡,社会动乱,战事徭役,饥饿贫穷和贫富悬殊。

杜诗善于描写当时历史实况,反映唐代由盛转衰的现况,故有“诗史”之称。

从安史之乱至入蜀之前,杜甫经历了大时代的动乱,写下大量的实录式写实名篇。

其名篇中,特多写实之作,如名作《丽人行》,反映上层社会的奢淫。

因为杜甫的诗中洋溢着仁民爱物的情怀和浓烈爱国主义色彩,善用理智去仔细观察人生社会的实况,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会人民的苦乐,有强烈政治意识,继承并发扬诗经、汉乐府民歌及建安文学的写实精神,于是有“诗圣”的美誉。

诗圣的代表作有哪些诗圣杜甫诗歌现存1400多首,写诗可分四个时期: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杜甫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

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有诗赠李白,“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堪称快意。

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

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可惜的是,由于两人后半生际遇都相当坎坷,这次分别之后便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

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仅获得少许资助,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杜甫简介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杜甫简介

杜甫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曾一度居住在长安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后世称杜少陵。

官至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

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最优秀的诗人之一,被称为“诗圣”、有《杜工部集》。

一、生平经历杜甫生于一个“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的官僚地主家庭,儒家的仁爱思想对他的影响非常大,使他从小就立下“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志向。

他20岁开始,游于齐、赵、梁、宋(现在山东、河北、河南)之间。

24岁应进士举,不第。

33岁在洛阳与李白相遇,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35岁来到长安,屡遭排斥,困居10年。

45岁在安史之乱中被俘,后只身逃到凤翔(当时皇帝驻地)谒见肃宗,任左拾遗。

一年后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48岁弃官去秦州,后又去四川成都定居。

53岁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任参谋,又任检校工部员外郎。

54岁离成都东下,留夔州二年,又携家出峡,漂泊在两湖一带。

59岁病逝在湘江船上。

二、作品简介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主要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广泛吸收民歌的营养,博取众家之长,把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推向一个新高峰。

杜诗形象地记录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过程;深刻地揭露当时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和政治腐败;真实地描绘当时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成为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镜子。

杜甫善于把握重大的政治素材,对比较广阔的社会生活进行高度的艺术概括;也善于捕捉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细节,借以抒写内心比较复杂的思想感受。

他能十分熟练地驾驭各种诗体,特别是在律诗和新题乐府方面有创造性的发展。

在语言运用上,千锤百炼,精益求精。

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统一起来,形成了杜诗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古典诗歌创作的一座里程碑,对欧式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额影响。

现存杜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

主要作品有“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登高》、《春夜喜雨》、《望岳》、《兵车行》、《春望》、《登岳阳楼》、《江南逢李龟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诗圣杜甫文采出众,又是宗室之后官宦子弟,为何最高当了个七品官

诗圣杜甫文采出众,又是宗室之后官宦子弟,为何最高当了个七品官

诗圣杜甫文采出众,又是宗室之后官宦子弟,为何最高当了个七品官唐朝是一个文化璀璨的年代,古诗达到了中国文化的高峰,其中以诗仙李白,诗魔白居易,诗圣杜甫名气最大。

杜甫是今河南巩义人,因长居祖地帝都长安少陵塬,自称“少陵野老”。

以反映民间疾苦的《三吏》、《三别》名噪一时,与李白合成“李杜”。

与李白的洒脱比起来,杜甫似乎一生都生活在忧郁压抑之中。

在我们的认识中,杜甫就是一个穷困潦倒,终生不得其志的落魄诗人,连自己的小儿子都饿死了。

实际上要是真的了解杜甫的前生今世,就知道那真是大错特错。

杜甫出身于长安城南杜氏,是北方的大士族,与韦氏合成“城南韦杜”。

有唐一代,杜家出了8宰相,韦家出了18宰相。

在古代只有士族能当官的岁月,一个好的出身是难以想象的。

杜甫是西晋镇南大将军、当阳县侯杜预的后人,其祖父杜审言是唐高宗咸亨年间的进士,官拜修文馆直学士,和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兄弟那是铁哥们。

杜甫的父亲杜闲官拜朝议大夫兖州司马,杜甫的母亲的家世也不简单,杜甫外祖母是李世民的孙子义阳王李琮的女儿。

杜甫娶了司农少卿杨怡之女为妻,老丈人司农少卿相当于现在的农业部长建财政部副部长。

所以杜甫是正宗的官宦子弟,在朝在野人际关系网很大,和当朝驸马郑潜耀、剑南东川节度使严武都是知心好友。

杜甫的关系如此之大,为何杜甫的为官之路确如此艰辛。

杜甫24岁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谁想到竟然名落孙山,显然没有后来白居易"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豪情。

此后20年里,杜甫屡次赶考都碰见命中的仕途克星权相李林甫,没有一次考中。

直到天宝十四年,杜甫才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杜甫嫌官小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也就是个武器库的管理员。

这一年杜甫因已经44岁了。

两年后才当上七品左拾遗的官职。

这是杜甫一生最大的正式官职。

杜甫也被称作“杜工部”,实际上这是一个无品无级的官职。

杜甫弃官以后,到四川投靠自己的好友剑南东川节度使严武,两家是世交,严武邀请杜甫入其幕府做任“检校工部员外郎”,这个官职不在正式编制之内,相当于节度使自己任命的“参谋”,所以杜甫也被称作“杜工部”。

杜甫的官——精选推荐

杜甫的官——精选推荐

杜甫的官杜甫的官杜甫出⽣在⼀个奉儒守官的官僚家庭,从远祖杜预到⽗亲杜闲,或⼤或⼩,都是政府官员。

杜甫⾃不例外,他的理想也是做官,⽽且他除了这⼀条出路外,似乎也没有别的太好的谋⽣⼿段。

惯称杜甫“杜拾遗”、“杜⼯部”,以下盘点杜甫的为官经历。

1,河西尉。

开元⼆⼗三年(735年),试进⼠科,不第。

天宝六载(747年),应“制举”,但被奸相李林甫以“野⽆遗贤”为由,参加这次应举的⼠⼦⽆⼀录取。

通过科举⾛向仕途的希望彻底破灭,⾃此后,⽼杜再也没有参加过考试。

天宝⼗载(751年),献《三⼤礼赋》,⽞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但也没了下⽂。

天宝⼗四载(755年),44岁,长安困守⼗年后,终于获得了河西县尉的正式官职。

天宝间,河西县属冯翊郡,在今陕西渭南⼀带。

《唐六典》:“诸州中下县……尉⼀⼈,从九品下。

县尉亲理庶务、分判众曹、割断追催、收率课调。

”这是唐代九品中正官制中最低的⼀阶,县令的属官,⼤概相当于今天⼀般县的四把⼿。

虽然官职低微,在当时养活家⼩还是不成问题的(⽉正式⼯资粟三⼗⽯、1300钱,其他福利⼯资1917钱)。

杜甫的朋友⾼适、岑参都做过县尉⽽⾛上了封疆⼤吏的领导岗位。

但这⼩芝⿇官和⽼杜“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伟⼤理想实在相差太远,他很失望,拒绝赴任。

2,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组织上没有强迫杜甫赴任河西县尉,很快给他换了⼀个京官的职位,⽽且升了级。

这是东宫系统属官,全称“太⼦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事”,从⼋品下。

《唐六典》:“掌亲、勋、翊三府、⼴济等五府器械,诸公廨缮造之物事。

凡⼤朝会,⾏从应请戎仗者,则具其名数,受之于主司,既事⽽归之。

”官职很清闲,如果能熬下去还是有前途的,⼀旦太⼦登基,东宫属官⾃会集体升迁。

⽼杜依然看不上,但相⽐河西尉还是好了不少(⽉正式⼯资粟50⽯、1600钱,其他福利⼯资2475钱),为了⽣活,他勉强接受了这个官职,在随后写的《官定后戏赠》中调侃: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

⽼夫怕趋⾛,率府且逍遥。

关于杜甫的资料简介

关于杜甫的资料简介

杜甫的资料简介关于杜甫的资料简介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杜甫的资料简介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杜甫(712—770),祖籍襄阳,出生于巩县(在今河南省),唐朝伟大诗人。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六月至乾元二年(759)秋,任华州司功参军。

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

与“诗仙”李白并称“大李杜”。

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

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

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

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却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

时值安史之乱,他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

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爱国的热情。

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

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

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

乾元二年(759)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

这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

杜甫在华州司功任内,共作诗30多首。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生平介绍资料

杜甫生平介绍资料

杜甫生平介绍资料导读: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杜甫生平介绍资料,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杜甫生平介绍资料杜甫(公元712--770),唐朝著名诗人,汉族,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等自号少陵野老,生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

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和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人称“诗圣”。

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唐肃宗时,官左拾遗。

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他的乐府诗,/jiaoshi/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有《杜工部集》传世。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

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

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

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杜甫个人简历

杜甫个人简历

杜甫个人简历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唐代杰出的诗人,被尊称为“诗圣”,被后世誉为“杜工部”或“诗仙”。

他的诗作体现了对时事、社会不公和人民疾苦的关注,深刻描绘了沉重的社会现实和广泛的人情世故。

以下是对杜甫先生个人经历的简要描述。

一、早年生活杜甫于712年出生于中国唐朝(618年-907年)时期的陕西成纪(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

他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父亲杜审言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政治家。

在家庭的熏陶下,杜甫从小就表现出对文学的浓厚兴趣和天赋。

二、求学经历杜甫于727年进入当地的学宫学习,深入研究儒家经典,掌握了广博的知识基础。

由于他的聪明才智和文学天赋,很快就在学院中崭露头角,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

三、官场之路杜甫毕业后,决定投身于政治和社会改革。

他于742年参加了唐朝的进士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进士资格。

随后,他加入了朝廷,历任多个重要官职,包括右拾遗、检校翰林学士等。

四、流寓岁月然而,杜甫的政治生涯并不如意。

他对朝廷的腐败和社会的不平等感到深深的失望和绝望。

在754年安史之乱爆发后,他离开了都城长安,开始了漫长而流离的岁月。

在此期间,他身世逢乱,被迫经历贫困、疾病和丧失亲人的痛苦。

五、创作成就在流亡期间,杜甫不断以自己的诗歌表达对社会动乱和人民苦难的关注。

他的诗作多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对战争的痛惜,以及对人民困苦的同情。

他的作品充满激情和力量,以其广泛的影响力和深刻的描写被誉为古代中国最好的诗人之一。

六、晚年生活随着唐朝的局势稳定,杜甫于757年回到了长安。

然而,尽管他经历了诸多的艰难困苦,他并没有获得应有的认可和荣誉。

在770年,杜甫不幸去世,享年59岁。

七、影响及评价杜甫的诗作经过了千百年的传播和研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深远。

他的作品富有社会意义和人道主义精神,赞美了真实、纯洁的感情,被誉为史诗般的杰作。

他以其对人民苦难的感同身受和对人性的真实描绘,成为了后世诗人们学习和追随的榜样。

杜甫详细介绍

杜甫详细介绍

杜甫详细介绍杜甫详细介绍我记得有人说过:"有什么样的山河,就有什么样的诗歌",出生于唐代的杜甫,他一生的诗篇,像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述说着风卷云舒的历史沧桑,因为更多的充满着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艰难的同情,因此他的诗作被后人称之为诗史。

关注民生,心系百姓,是杜甫诗史千古流传的灵魂。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详细介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生平年少优游杜甫因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

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杜甫在青年时代曾数次漫游。

十九岁时,他出游郇瑕(今山东... 显示全部家庭成员祖父杜甫的祖父为唐初诗人杜审言。

杜审言很有才华,但恃才傲世。

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合称“文章四友”。

唐高宗咸亨元年(670)擢进士第,为隰城尉。

后转洛阳丞。

武后圣历元年(698),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

却在此时得罪同事郭若讷、长官周季重,两人合谋诬陷杜审言,定了死罪。

杜甫的叔叔杜并年十三,刺杀周季... 显示全部典故:愤斥奢靡无耻的皇亲国戚唐王朝,尤其是玄宗当政时期的唐王朝,在当时的世界上无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但就在这表面上看起来仍然强大的王国里,因上下其手等诸多原因,业已孳生着崩溃的征兆。

诗圣杜甫生平梳理

诗圣杜甫生平梳理

杜甫享年58岁,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因其诗歌反应天宝末年到大历年间的重大社会政治事件、时代的动乱及民生的疮痍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因而被誉为“诗史”。

又因他艺术创作方法上集前人之大成,又沾溉万代,开后世无数法门,因为被尊称为“诗圣”。

一生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1.壮游时期(0-33岁)祖父杜审言:武后朝著名诗人父亲杜闲:曾为奉天县令十四、十五岁师从崔尚、魏启心,为后来他的诗歌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岁时,杜甫开始他历时十年的、前后三次的壮游生活。

第一次饱览了吴越秀丽的山川景色,凭吊了众多名胜古迹后赴洛阳应试(24岁)落榜,他不甚介意。

次年,他开始第二次漫游,足迹遍于燕赵(今河南、河北、山东一带),30岁时回到洛阳。

第三次漫游:31岁时,杜甫在洛阳结识了李白(当时43岁左右)、高适,同游梁宋,三人情趣投合,过上了呼鹰逐兽,把酒论文,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

是年秋天,高适与杜甫李白分别,杜甫与李白又同游齐赵,彼此“醉眠共秋被,携手日同行。

”杜甫32岁,杜甫李白两人分别,后再无缘相见。

这一壮游时期是诗人创作的准备时期,丰富了他的阅历,扩大了他的视野,陶冶了他的性情,但这一时期还涉世未深,还没有接触到社会深层问题。

这一时期代表作有《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表达了他的抱负和自信)《画鹰》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sǒng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tāo璇xuán 光堪擿zhāi,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洁白的画绢上腾起了一片风霜肃杀之气,原来是画鹰矫健不凡仿佛挟风带霜而起。

耸起身子好像是在想攫取狡猾兔子似的,苍鹰的眼睛侧目而视和猢狲的眼睛相似。

苍鹰神采飞扬可摘除系着私绳的铜环,悬挂在杆楹上的画鹰气势灵动能呼出。

何时让这样卓然不凡的苍鹰展翅搏击,将那些“凡鸟”的毛血洒落在原野上。

杜甫的资料简介

杜甫的资料简介

杜甫的资料简介杜甫(712年7月1日-770年8月24日),又称杜工部、少钱居士,字子美,后改作夫差,祖籍河北平原今盐山一带,是中国两晋时期著名诗人、文学家,被誉为“盛唐之宗”、“诗仙”。

杜甫出生于东晋末年,是唐代文学家杜康之子。

少年时他在佛教和道教密宗影响下学习西京大学,辅以中医、经学等研学,很快博览群书,立意深远,思想革新,敏芳妙辩,有勇无畏之思想初具见影。

杜甫从长安起官始,历任汝州司、祁门县尉,虽经磨炼政治思想,却仍未摆脱神考的绑缚。

他的两大政治观念:“氓以中庸”(中庸之道以民众为本),“拔邪以正”(用正气拔邪恶),展示出他有志高远的精神情怀和正气的行动决心。

他的文学成就更为出色:他的诗大都以民问山、民问谷、民问海为题,内容多描写民生疾苦,讽刺官宦,反映了民众的愤懑和地位不尊;其词则活跃四座,唱和南北朝乐府,御笔丹青,浩如江海,情调温厚动人,深受世人喜爱。

杜甫擅长诗文书法,他不但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也有相当多指略影藏,把自己的艺术深厚学问传给了后人。

此外,杜甫还遗留《杜工部集》、《太白诗稿》、《杜甫太白和张九龄乐府诗选》等多份重要录稿,其份量之惊人令后世领教良多。

杜甫也曾写过一部未完成的小说《梦溪笔谈》,现存片段代表着晚古小说发展史上一分重要宝贵遗产,融入诗文之中,把梦幻神秘的情调描绘成力学实事的文学形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杜甫与相邻的政治行为有关的作品,展现了他追求伟大理想的思想观念:他像佛教徒那样信赖“仁义和义理”,其政治意识不但提倡君臣之义,也强调个人的力量,激发着人民的信心和力量,这样的他被世人“天下有雄才,用之者杜甫”歌颂。

杜甫死于770年,葬于洛阳河东河西辅山太渊墓园,其称为“太白墓”。

后世对他敬仰有加,野台铭文:“看赌棋杜溪,看作诗太白”,这正好概括了杜甫的生平事迹。

唐代诗人官职排名表

唐代诗人官职排名表

唐代诗人官职排名表摘要:一、引言:简述唐代诗人官职排名表的背景和意义二、唐代诗人官职排名表的具体内容1.李白2.杜甫3.白居易4.王维5.李商隐6.杜牧7.孟浩然8.刘禹锡9.柳宗元10.温庭筠三、唐代诗人官职排名的争议与分析1.李杜孰前孰后2.白居易与王维、李商隐的排名3.杜牧、孟浩然等诗人的排名争议四、唐代诗人官职与诗歌创作的关系1.官职对诗歌创作的影响2.诗歌创作对官职晋升的影响五、结论:唐代诗人官职排名表的价值与意义正文:一、引言唐代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繁荣时期,众多著名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用他们独特的才华,创作了许多传颂千古的佳作。

在唐代诗人中,他们的官职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那么,这些著名诗人在唐代的官职排名又是怎样的呢?本文将为您揭秘唐代诗人官职排名表。

二、唐代诗人官职排名表的具体内容1.李白: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在诗歌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李白曾担任过供奉翰林待诏,从事文学创作,为皇帝和朝廷写诗。

2.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在我国诗歌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杜甫曾担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负责朝廷建筑工程的监理。

3.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质朴真挚著称。

白居易曾担任过刑部尚书,是唐代诗人中官职最高的一位。

4.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被誉为“诗佛”。

王维曾担任过给事中,负责审理皇帝的奏章。

5.李商隐:唐代著名诗人,诗歌构思新奇,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李商隐曾担任过秘书省校书郎,负责古代典籍和公文的抄写。

6.杜牧:唐代著名诗人,以婉约清新的诗风著称。

杜牧曾担任过太常博士,负责朝廷礼仪和祭祀活动。

7.孟浩然: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以清丽脱俗的诗风著称。

孟浩然曾担任过溧阳尉,负责捕缉盗贼。

8.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以咏史抒怀诗著称。

刘禹锡曾担任过太子宾客,负责太子的文学教育。

9.柳宗元:唐代著名诗人,以批判时弊的诗篇著称。

柳宗元曾担任过永州司马,负责地方政务。

杜甫的个人简历介绍

杜甫的个人简历介绍

杜甫的个人简历介绍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属湖北),出生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早年经历杜甫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

他在唐玄宗开元后期未能考中进士,随后漫游各地,期间创作了一些早期的诗歌作品12。

仕途经历杜甫曾在长安任职,但仕途不顺,生活贫困。

安史之乱爆发后,他被困城中半年,后逃至凤翔,被唐肃宗拜为左拾遗。

长安收复后,他又被外放为华州司功参军。

期间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

晚年生活杜甫晚年移家至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被表授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晚年携家出蜀,于大历五年(770年)冬在辗转途中逝世,享年五十九岁。

文学成就杜甫的诗歌风格多样,尤长于律诗,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他的诗歌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文学传统,被后人公认为诗歌史上的“集大成者”。

他的诗作被誉为“诗史”,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2。

历史评价杜甫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歌不仅反映了社会现实,还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

他的诗歌创作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月夜》杜甫描写夜中赏月的古诗赏析

《月夜》杜甫描写夜中赏月的古诗赏析

《月夜》杜甫描写夜中赏月的古诗赏析杜甫(杜少陵,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所以接下就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诗人杜甫书写的古诗鉴赏吧。

【月夜】唐代: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月夜】译文今夜里鄜州上空那轮圆月,只有你在闺房中独自遥看。

远在他方怜惜幼小的儿女,还不懂得你为何思念长安?蒙蒙雾气沾湿了你的鬓发;清冷的月光使你的玉臂生寒。

什么时候才能在一起共同靠在透光的窗帘或帷幔旁,让月光擦干两人的思念的泪。

注释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

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闺中:内室。

看,读平声kān。

怜:想。

未解:尚不懂得。

香雾云鬟(huán)湿,清辉玉臂寒:写想象中妻独自久立,望月怀人的形象。

香雾:雾本来没有香气,因为香气从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发出来,所以说“香雾”。

望月已久,雾深露重,故云鬟沾湿,玉臂生寒。

云鬟:指高耸的环形发髻。

清辉:阮籍诗《咏怀》其十四:“明月耀清晖。

”虚幌:透明的窗帷。

幌,帷幔。

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泪痕:隋宫诗《叹疆场》“泪痕犹尚在。

”【月夜】创作背景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春,安禄山由洛阳攻潼关。

六月,长安陷落,玄宗逃蜀,叛军入白水,杜甫携家逃往鄜州羌村。

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位,杜甫获悉即从鄜州只身奔向灵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安。

八月,作者被禁长安望月思家而作此诗。

【月夜】人物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与济南

杜甫与济南

杜甫---诗圣杜甫两度游齐鲁历下亭—-一朝宴游天下知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三别”等。

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

唐肃宗时,官左拾遗。

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

天宝四年春,杜甫来到东鲁,先是与诗仙李白在东鲁度过了一段“行歌泗水春”(《寄李十二白二十韵》)的愉快时光。

同年夏天,北海(即古青州,今山东益都)太守李邕的族孙李之芳为齐州(今济南)司马,建造新亭竣工,李邕前来观赏,得知杜甫在齐州,便邀请杜甫至济南一见。

李邕(678-747),字太和,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李善(《文选》注者)子;年轻时曾任谏官,以刚正不阿、直言敢谏著称,所以屡次获罪,几遭杀戳;后以军功升职,又遭奸相李林甫嫉恨,于天宝初贬为汲郡(今河南新乡)、北海太守。

李邕当时以文章、书法、篆刻闻名海内,号称“北海三绝”。

与杜甫相比,李邕是前辈,但他与杜甫却是忘年至交,早在杜甫少年居洛阳时二人就已相识,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中尝称“李邕求识面,王翰愿为邻”,颇以此为豪。

此次久别重逢,二人更是喜不自胜。

他们在碧波环抱的古历下亭设宴欢聚,纵饮畅谈,说古论今。

名士雅集,自然不能无诗,为此杜甫即席写下了著名的《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东藩驻皂盖⑴,北渚凌清河⑵。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⑶。

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⑷。

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⑸。

蕴真惬所欲⑹,落日将如何⑺?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⑻![1]注释:⑴东藩,李北海,均指李邕。

北海在京师之东,故称东藩。

皂盖,青色车盖。

汉时太守皆用皂盖。

⑵北渚凌清河,是说自北渚乘舟经清河往游历下亭。

诗圣杜甫是什么职务

诗圣杜甫是什么职务

诗圣杜甫是什么职务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那大家知道杜甫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圣杜甫是什么职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诗圣杜甫是什么职务杜甫在他四十五岁之前一直没有正式担任什么官职,虽然他的目标从一开始便是担任官职从此为君王解忧惑,为百姓谋福利的伟大抱负,但是观其一生,杜甫却没有实现这一抱负,甚是可惜,一代人才却这样流落街头。

杜甫在他二十三岁的时候参加了一场科举考试,但是却因新人便显出如此抱负,威胁到了当时的考官,恐其得势,便将其落选,但这并不妨碍杜甫身怀理想。

在他三十五岁的时候杜甫听闻长安招贤纳士,便进京赴考,但依旧被当时的考官破坏入选机会,当时一同考试的人均未入选。

而后有幸作“大礼赋”得唐玄宗赏识,但却没有下文,遂杜甫客居长安十年,期间屡次献文以求得赏识,均未果。

在杜甫四十五岁的时候,安史之乱爆发,心系国难的杜甫安置好家人便投奔前线,但被叛军控制在长安,后得以冒险逃出,为唐肃宗任命为左拾遗的职位,杜甫此时才算是真正的当上官员为国效命。

后因得罪唐肃宗得到审讯。

同年,长安得以收复,杜甫仍为左拾遗,而因朝中两大势力斗争杜甫被诬陷,因而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赴任途中辞官而去。

后逃至蜀中,得好友严武相助,暂且安生,且严武推荐其为成都剑南节度府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但杜甫因不习惯幕府生活而辞去,而后便再无担任何官职。

杜甫生平年少优游杜甫因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

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杜甫在青年时代曾数次漫游。

十九岁时,他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

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回故乡参加“乡贡”。

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

他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杜甫遂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

杜甫有什么称号

杜甫有什么称号

杜甫有什么称号杜甫,是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被称作诗史,对我国古代诗歌的影响深远,那他人被称作什么?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杜甫有什么称号,希望对你有帮助。

杜甫有什么称号杜甫作为我国唐朝时期鼎鼎大名的杰出诗人,名垂千古,与李白并称为“李杜”。

如同李白被称为诗仙一样,杜甫也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杜甫“诗圣”这样的誉称不仅仅是因为他文学造诣极高留下了众多流传至今的绝妙诗歌,最重要是他的诗文中有许多作品都流露出了他悲天悯人心怀苍生的思虑与情操。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中十分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沉稳朴素,在他的作品中能体现出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以及那个年代的社会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以及强烈的政治倾向,社会内涵丰富。

而另一个方面,杜甫的诗歌总体上可以用“抑扬顿挫”来涵盖诗风,沉郁表示的是他文章的深沉意蕴,而顿挫则是形容情感的迂回抑扬;他诗文中的语言口吻、音律节奏起伏跌宕,他的文字用词简朴通俗,十分写实,却尽显功底,综上所述,因此杜甫被后人以“诗圣”的誉号来尊称。

杜甫的生平十分坎坷,他出生于富足的士家,但生活并不顺利,晚年清贫且旧病缠身、老无所依。

他仕途不顺、怀才不遇却坚决不向权贵低头,尽管早年间他也如同李白那般纵情四海的放荡轻狂,但是中年的他生活无依无靠,徒有一腔爱国热情却没有报国的机会,在国家动荡身陷内忧外患之时,他日日以国家之忧而忧,以百姓之苦为苦,正是他这种心系天下的博大胸怀感动了古往今来的世世代代人。

杜甫的故事杜甫出生在一个名门士家,他小的时候十分调皮捣蛋,很是贪玩,每当院子里枣树成熟的时候,他一天要上上下下爬个无数回。

据悉,杜甫小的时候到了五六岁的年纪,还是没能好好记住一首诗,他的祖父非常非常生气,于是对他严加管教,终于使他改掉了顽皮的坏毛病,加上杜甫在文学方面很有天赋,七岁的时候就能够独立作完一首诗了。

后来杜甫发奋苦读,为了自己能够写出好诗歌,他私下里的习作能装满一整个麻袋。

杜甫成名以后,也在自己的诗中表达过对于文学创作的体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他的心得。

关于杜甫介绍

关于杜甫介绍

关于杜甫介绍杜甫,字号曾参,又名元稹,元谋,是唐代伟大的文学家、诗人、思想家,也是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其诗句语言流畅,才调高超,思想深刻,情趣独到,是影响深远的重要诗人。

杜甫生于唐玄宗登基十年(731年),生卒年月不详,唐玄宗肃宗二代之间,永乐十五年(740年)至永明三十三年(795年);他的父亲名叫司马炎,是河北宣化县的郡守,先后任职宣州、益州、汴州、冀州,累官至太尉;他的母亲名叫汤浍氏,原是昭慈寺住持李宗之的女婿。

从父母及子女的谱文可以知道,司马氏有七个孩子,杜甫是老三,有一个姐姐和五个弟弟。

杜甫早年习诗,他的第一个老师是文章连益,后受到秦观、柳宗元、苏辙等诗句的影响,有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他的诗句有广泛的内容,智慧考究,对政治、社会、家庭、思想等,都有很好的把握和深刻的议论。

杜甫的诗中,有几大特点:一是创造性地熔洽起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形象鲜活;二是用文学手段,重视诗中意象的层次意义,表现出深刻的理论观点;三是广泛运用历史诗文内容和典故,抒发出深邃的思想感情。

杜甫的诗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他创作的《登鹳雀楼》、《江南逢李龟年》、《望庐山瀑布》等,这些都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经典,诗歌风格经久不衰,被称为“代表着唐朝的政治和文学的核心的典范”。

除了优秀的诗歌作品之外,杜甫的思想遗产也值得铭记。

他的思想可以分为三类:第一是他早期的文言精神,其诗歌以文字结构上的完美、章法的严谨、思想的深刻著称;第二是他晚年游历思想,他深知政治暴政和社会事态的变化,这使他更加重视社会现实生活,他的诗中充满了他对社会变化的深切感受;第三是他对儒家思想的研究,他认为“廉政清廉,公忠义善”是人们行为的准则,因此,他也因此而受到政府的褒扬。

杜甫的文学成就伟大,他坚守着一生都为苍生而谋取更多利益,不断精进革新,使唐朝文学进入到一个新的高度。

他的著作不仅比较丰富,而且篇幅极大,情思特别深厚,可以说他的作品对中国文艺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圣杜甫是什么职务
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诗圣杜甫是什么职务
杜甫在他四十五岁之前一直没有正式担任什么官职,虽然他的目标从一开始便是担任官职从此为君王解忧惑,为百姓谋福利的伟大抱负,但是观其一生,杜甫却没有实现这一抱负,甚是可惜,一代人才却这样流落街头。

杜甫在他二十三岁的时候参加了一场科举考试,但是却因新人便显出如此抱负,威胁到了当时的考官,恐其得势,便将其落选,但这并不妨碍杜甫身怀理想。

在他三十五岁的时候杜甫听闻长安招贤纳士,便进京赴考,但依旧被当时的考官破坏入选机会,当时一同考试的人均未入选。

而后有幸作“大礼赋”得唐玄宗赏识,但却没有下文,遂杜甫客居长安十年,期间屡次献文以求得赏识,均未果。

在杜甫四十五岁的时候,安史之乱爆发,心系国难的杜甫安置好家人便投奔前线,但被叛军控制在长安,后得以冒险逃出,为唐肃宗任命为左拾遗的职位,杜甫此时才算是真正的当上官员为国效命。


因得罪唐肃宗得到审讯。

同年,长安得以收复,杜甫仍为左拾遗,而因朝中两大势力斗争杜甫被诬陷,因而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赴任途中辞官而去。

后逃至蜀中,得好友严武相助,暂且安生,且严武推荐其为成都剑南节度府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但杜甫因不习惯幕府生活而辞去,而后便再无担任何官职。

杜甫生平
年少优游
杜甫因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

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杜甫在青年时代曾数次漫游。

十九岁时,他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

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回故乡参加“乡贡”。

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

他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杜甫遂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

天宝三载(744年)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为梁宋之游。

之后,杜甫又到齐州(今山东济南)。

四载秋,转赴兖州与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友谊。

秋末,二人握手相别,杜甫结束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回到长安。

仕途不顺
天宝六载,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

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

科举之路既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

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著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年正月,玄宗将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于是在天宝九载冬天预献三《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赏识,命待制在集贤院,然而仅得“参列选序”资格,等候分配,因主试者仍为李林甫所以没有得到官职。

天宝十四年,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的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低阶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

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长安也十年有余,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

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甫入门即闻哭泣,原来稚子饿死。

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战乱流离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

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

这时,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立即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但因官小,未予囚禁。

至德二年(757年)四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从成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凤翔)投奔肃宗,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

不料杜甫很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诏三司推问,幸赖宰相张镐救免十二月肃宗召回杜甫复任左拾遗。

杜甫在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六月至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任华州司功参军。

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

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

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

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

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

时值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

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爱国的热情。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

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

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
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和《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

这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

杜甫在华州司功任内,共作诗30多首。

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也称“浣花草堂”。

后被严武荐为节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

两年后,离开奉节县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

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诗人病死在衡阳市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在他最后漂泊西南的十一年间,他虽过着“生涯似众人” 的生活,但却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岁晏行》等一千多首诗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