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己中班主题教案
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教案认识自己

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教案-认识自己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自己的外貌特征,培养幼儿的自我认知能力。
2. 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激发幼儿的自我探索欲望。
3. 引导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
4. 培养幼儿自信心,增强幼儿的自我价值感。
二、活动准备1. 幼儿照片:每张照片上有一位幼儿的全貌,包括面部特征、头发、身材等。
2. 画纸、画笔、彩泥等绘画材料。
3. 幼儿感兴趣的玩具或物品。
4. 计时器。
三、活动过程1. 主题导入:邀请幼儿观察自己的照片,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外貌特征,如眼睛、鼻子、嘴巴、头发等。
2. 小组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如喜欢的玩具、喜欢的游戏、喜欢的食物等。
3. 自我探索:给幼儿一定的时间,让幼儿自由选择绘画材料,画出自己的兴趣爱好或特点。
4. 分享展示: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感受。
5. 总结环节:引导幼儿总结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爱好,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
四、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爱好,让家长了解幼儿的成长。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认识自己”的主题墙,展示幼儿的作品和照片,增强幼儿的自我认知。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自我认知的掌握程度。
2. 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环境中对自我认知的体现。
六、活动内容1. 自我认知游戏: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如眼睛、鼻子、嘴巴等。
2. 情感表达活动:通过歌曲、舞蹈等形式,让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快乐、生气、悲伤等。
3. 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与幼儿一起完成亲子任务,增进亲子关系,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
七、活动步骤1. 自我认知游戏:组织幼儿进行“身体部位捉迷藏”游戏,幼儿需要根据老师的描述找出相应的身体部位。
2. 情感表达活动:教唱情感表达的歌曲,如《快乐的小鸟》、《生气的狮子》等,让幼儿学会通过歌曲表达自己的情感。
自我认知中班教案通用4篇

自我认知中班教案通用4篇自我认知中班教案【篇1】活动目标:1、使幼儿了解耳朵的作用和主要构成部分的名称。
2、重点认识鼓膜,知道如何保护它。
活动准备:耳朵模型一组(外耳廓、外耳道、鼓膜、半规管),气球,白色透明塑料瓶和各色彩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1、放录音听优美的音乐和幼儿吵闹时的录音:"感觉怎么样?是谁把这种感觉告诉你的?"→引出耳朵。
2、"耳朵是干什么用的呢?"(听声音的)出示耳朵的外轮廓。
(二)基本部分1、"小朋友好,我就是耳朵,严格的说应该是耳朵的外轮廓,是耳朵中唯一露在外面的东西。
现在请小朋友用手捏一捏自己的耳朵,感觉它是什么样的?请告诉我。
"2、帮助幼儿认识外耳廓是由软骨支撑着的,不软也不硬。
3、实验游戏:帮助幼儿体验外轮廓聚拢着声音的作用。
请幼儿分别用手挡在耳朵的前后,感觉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挡在前面的听不清,挡在后面的听得清)。
4、"声音是怎样传到里面去的呢?"出示外耳道与耳郭对接,"声音就是从这里传进去的,它向一条直直的道路,叫外耳道。
"(耳道里有细微的茸毛,阻挡灰尘侵入,形成耳屎)5、"声音走进去后会碰到谁呢?"出示鼓膜放入耳道,帮助幼儿认识鼓膜。
6、实验游戏:利用气球,让幼儿用嘴巴凑近气球说话,感知气球的震动(说话时气流通过空气的传播撞在气球上,产生了气球的震动)。
鼓膜是耳朵里一块像气球皮一样有弹性的膜,当声音传到鼓膜上的时候,就会带动鼓膜的震动(就像小朋友对着气球说话时气球会震动一样),在大脑的帮助下就听到传来的声音了。
声音小,鼓膜的震动就大小,反之就大。
7、"鼓膜是像气球皮一样的东西,如果我们用尖尖的东西刺它会怎么样?"实验:刺破气球。
教育幼儿要爱护鼓膜,不要随便用东西掏耳朵眼儿,不能把小东西塞进耳朵里。
8、"如果我们突然用很大的声音把耳道塞的满满的又会怎么样?"实验:气球吹得太满会爆炸。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鼓膜呢?"教育幼儿平时不要大喊大叫,不要对着别人的耳朵大声说话,遇到猛烈的声音时要捂住耳朵,张开嘴巴,减少鼓膜的压力。
中班认识我自己教案

中班认识我自己教案中班认识我自己教案【篇一:认识我自己主题活动】中班主题活动《认识自己》开课通知一、主题活动的由来中班幼儿的自我概念已经开始萌生,他们已初步感受到自己的外貌、身体、喜好等等与他人的不同,对于“我”和“他人”有着许多的疑问,而要解答他们的这些疑问,则是我们这次主题活动开展的主要目的。
二、主题教育目标1、认识了解自己身体的外部特征。
2、培养幼儿爱幼儿园、爱家的良好情感。
3、培养幼儿大胆的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能力。
4、能过体验身体各主要部分的作用,为自己渐渐长大变得能干而自豪。
5、在观察与探索中让幼儿认识身体各主要部分的外部特征,体验它们的功能,如五官的特点与功能;手与脚的区别和作用等。
6、在比较与测量中了解自己在生长中的变化,如身高、体重、高矮、胖瘦、年龄等的变化。
三、环境创设1、搜集孩子小时候和现在的照片并将它们布置在墙面中,便于幼儿对比观察从而发现自己的变化2、调查问卷《身体的秘密》,请孩子和家长探索后将身体中会动的部位以各种方式记下来。
1、我的哪些部位会动——(实验:探索讨论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会动?哪些部位不会动?)2、我的表情——(实验:在不同环境里会有哪些不同的表情)3、我喜欢去的地方、爱吃的食物(讲述:和同伴讲述自己的喜好,并设计自己的喜好海报)七、相关课程第一周科学:眼睛里的秘密语言:一条小缝探索:我长高了第二周科学:会动的身体探索:耳朵有什么用第三周科学:能干的小手探索:鼻子嘴巴本领大美术:眼睛里的世界语言:公公和东东音乐:表情歌语言:我的脚印美术:我的鞋子【篇二:认识我自己的心理课教案】做最好的自己————心理课教案教学目的:小学生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
因此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优化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这是小学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实用的《认识自己》教案四篇

实用的《认识自己》教案四篇《认识自己》教案篇1主题活动的由来中班幼儿的自我概念已经开始萌生,他们已初步感受到自己的外貌、身体、喜好等等与他人的不同,对于“我”和“他人”有着许多的疑问,而要解答他们的这些疑问,则是我们这次主题活动开展的主要目的。
主题教育目标1、认识了解自己身体的外部特征。
2、培养幼儿爱幼儿园、爱家的良好情感。
3、培养幼儿大胆的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能力。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5、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主题墙饰的创设主题墙饰的创设作为课程内容,不像以前那样追求速度和结果,在每一个平行单元的开展过程中,我们都会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听听孩子们的想法和需要,我们会为孩子留出最大的空间,让他们大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们主动地去关心主题墙饰,使我们的主题环境创设伴随主题开展的日渐深入而不断完善。
我们的主题活动探索式、连续性的进行,课程的内容不断丰富完善,课程形式也日趋多样,由谈话、讨论发展到手工、绘画、观察、资料查阅、分工合作、家园合作等等。
在主题板的正中间是由几名小朋友画的自己的形象,而延伸出的几个平行单元里,贴满了孩子们的介绍,如在“我的生日”这个单元里,孩子们自己设计了生日蛋糕、生日贺卡;在“我的表情”这个单元里,孩子们画出了自己不同的表情;在“我的动作”这个单元里,孩子们画出了自己的小手、小脚,以及自己各种各样的身体动作。
这样的环境创设过程不仅美观、天天有新意,反馈新信息,而且很形象直观的记录课程的进展情况,孩子们非常喜欢。
主题网络的建构根据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我们一起预设这几个单元,单元之间是平行关系的,这是这个主题活动的特别之处,直线表示的是老师预设的内容,虚线表示的是幼儿自发生成的内容。
活动一、“我的表情”在开展“认识自己”的这个主题活动中,幼儿最先感知和发生兴趣的是自己身体的外部特点。
他们喜欢变化多端的脸部表情。
因此,我将“我的表情”作为本主题活动的第一个单元。
中班主题教案《认识自己》

中班主题教案《认识自己》第一章:认识自己的名字1.1 教学目标:让幼儿能够正确地介绍自己的名字。
让幼儿能够理解名字的含义。
1.2 教学内容: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名字,并解释名字的含义。
让幼儿学会用名字来称呼自己和他人。
1.3 教学活动:游戏:名字接龙,让幼儿通过名字接龙的方式,更好地记住同伴的名字。
第二章:认识自己的外貌特征2.1 教学目标:让幼儿能够描述自己的外貌特征。
让幼儿能够尊重他人的外貌特征。
2.2 教学内容: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外貌特征,如眼睛、鼻子、嘴巴等。
让幼儿学会用恰当的词语描述自己的外貌特征。
2.3 教学活动:活动:照镜子,让幼儿通过照镜子观察自己的外貌特征,并描述出来。
第三章:认识自己的家庭成员3.1 教学目标:让幼儿能够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让幼儿能够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关系。
3.2 教学内容: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家庭成员,如爸爸、妈妈、兄弟姐妹等。
让幼儿学会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3.3 教学活动:活动:家庭树,让幼儿通过绘制家庭树,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和关系。
第四章: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4.1 教学目标:让幼儿能够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
让幼儿能够尊重他人的兴趣爱好。
4.2 教学内容: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兴趣爱好,如画画、唱歌、跳舞等。
让幼儿学会用恰当的词语描述自己的兴趣爱好。
4.3 教学活动:活动:兴趣小组,让幼儿通过参与兴趣小组,展示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了解他人的兴趣爱好。
第五章:认识自己的情绪5.1 教学目标:让幼儿能够表达自己的情绪。
让幼儿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5.2 教学内容: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情绪,如开心、生气、难过等。
让幼儿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5.3 教学活动:活动:情绪卡片,让幼儿通过情绪卡片,表达自己的情绪,并学会管理情绪。
第六章:认识自己的性格特点6.1 教学目标:让幼儿能够描述自己的性格特点。
让幼儿学会尊重他人的性格特点。
6.2 教学内容: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性格特点,如开朗、害羞、勇敢等。
2023年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教案《认识自己》(精选10篇)

2023年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教案《认识自己》(精选10篇)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教案《认识自己》篇1活动目标:1、知道人体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头躯干四肢2 知道随时都要注意保护自己。
活动准备:1 录音机磁带活动娃娃2 人体图片幼儿用书活动过程:1 放录音机健康歌,幼儿跟着老师随音乐跳健康歌问:健康歌里唱了什么呀?(脖子妞妞抖抖手抖抖脚)2 出示一个活动娃娃,让幼儿知道人体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头.躯干.四肢.教师演出活动娃娃。
小朋友跟着动起来。
边做动作边说:点点头.弯弯腰踢踢腿.招招手.扭扭腰.........3 教师小结。
让幼儿知道要随时随地保护我们的身体不要让他们受伤害。
师:我们的身体有头.躯干.四肢它们能使我们快乐地生活.我们离不开它们.因此.我们要保护它们.不要让它们受伤害4 歌表演头发身体膝盖脚.边唱边表演.根据歌词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结束:小朋友一起探讨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教案《认识自己》篇2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2.掌握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3.学会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
4.形成客观、完整的自我概念。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质疑探究和在实践中学习的能力。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形成一定的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活动中感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不断提高自我认识程度,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
3.引领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四、重难点突破重、难点:正确认识自己突破方法:“正确认识自己”既是本框的教学重点,又是本框的教学难点,为有效突破“正确认识自己”这一知识点,教材中安排“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等活动,使学生懂得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和掌握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帮助学生了解每个人都是丰富多样,不断变化的,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禀赋和独特性,有助于学生增强自信,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在第二部分“多把尺子量自己”内容中,通过“探究与分享”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认识自己》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认识自己》教学目的1.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个人信息;2.增强幼儿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感;3.培养幼儿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促进幼儿自我表达和自我介绍的能力;4.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培养情感、认知和实践等综合能力。
教学内容一、认识自己——我是谁?1.通过模仿表情和动作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如:头、眼、嘴、耳、鼻、手、脚等。
2.教师可以通过游戏、音乐等形式让幼儿展示自己的身体部位,提高幼儿对身体部位的认知和自我介绍的能力。
3.幼儿可以通过画自画像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二、感受自己——我的个性1.带领幼儿进行自我探索,了解自己的特点,如:开朗、快乐、友好、乐观、勤劳、坚强、细心、聪明等。
2.通过小组活动、游戏等形式让幼儿互相交流,让孩子们互相了解,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3.利用音乐和美术等形式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让孩子们表现自己的特点。
三、认识他人——我周围的人1.学习认识他人,以及如何和他人相处,尊重他人和善待他人。
2.通过小组活动,游戏等形式,让孩子们学会与他人沟通和交流,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3.鼓励孩子们展示对他人的关心和关注,并教授应如何表达和体现这种关心和关注。
教学方法绘本教学法、游戏教学法、音乐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交流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让幼儿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教学评价1.通过幼儿的自我介绍和展示、绘画作品等形式,评价幼儿的表达和自我认知能力。
2.观察幼儿在班级中的人际交往和沟通情况,评价幼儿的人际交际能力。
3.评价幼儿的艺术创造能力,在音乐、绘画等方面表现出的情感和创造性思维等。
总结本次教学旨在通过认识自己以及了解他人,培养幼儿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感,提高幼儿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并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也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促进幼儿情感、认知和实践等综合能力的发展。
中班主题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自己》

机会。
加强个体差异关注
02
针对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确保每个幼儿都能获得适宜的发展。
丰富教学资源
03
增加与主题相关的图书、音像等资料,帮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
自己和他人。
对未来教学的展望
拓展教学主题
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拓展教学主题,如“认识他 人”、“认识社会”等,帮助幼儿逐步构建完整的社会认知体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课堂小结
知识回顾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帮助 学生梳理思路。
情感升华
引导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感受和收获 ,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课后延伸
布置与主题相关的课后作业或活动 ,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所学 知识。
03
CHAPTER
教学方法与手段
激活学生的前知
回顾旧知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与“认识自己”相关的已有知识和经验 。
反思教学实践
定期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发现问题并寻求改进措施。
关注学生需求
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实 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06
CHAPTER
家长参与与反馈
家长参与方式
课前准备
家长协助孩子收集关于自己的照片、物品等,为课堂活动做好准 备。
课中参与
家长作为课堂观察员,参与课堂活动,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表现 。
中班主题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 思《认识自己》
汇报人: 2023-12-26
目录
CONTENTS
• 课程介绍 • 教学过程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反思与总结 • 教学资源与建议 • 家长参与与反馈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认识自己》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认识自己》教学目标1.帮助孩子们认识自己的姓名、年龄、性别和家庭住址等基本信息。
2.让孩子们了解自己的身体特征和能力,并比较不同之处。
3.培养孩子们自信心和自尊心,增强其自我认知能力。
教学内容及步骤1. 自我介绍时间:5分钟活动:老师向孩子们介绍自己,鼓励孩子们也展示自己。
步骤:老师先介绍自己,包括姓名、年龄、家庭住址和喜欢做的事情等。
然后轮流让每个孩子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姓名和年龄,并描述自己的外貌特征和喜欢做的事情。
2. 探索身体时间:10分钟左右活动:让孩子们观察自己的身体,探索不同的身体部位和它们的作用。
步骤:老师引导孩子们观察各个身体部位,如头、手、脚、腿、耳朵、眼睛等,并帮助他们理解它们的作用。
然后,让孩子们自己触摸自己的身体,比较不同部位的大小、形状和颜色等特征。
3. 认识感官时间:10分钟左右活动:让孩子们通过五官感知周围环境,并比较不同感官的作用。
步骤:老师介绍五官(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和手),并让孩子们用不同的感官观察、闻、嚼、听和摸周围的事物。
让孩子们比较不同感官之间的作用和区别,了解五感的重要性。
4. 自我评价时间:15分钟左右活动:让孩子们评价自己的能力和其他特征。
步骤:老师让孩子们自己评价自己的能力,如跑步、画画等,并比较自己与其他孩子的不同之处。
然后,让孩子们想象自己未来的样子,描述自己成为一名什么样的人。
5. 画出自己时间:10分钟左右活动:让孩子们通过画画的方式表现自己。
步骤:老师分发纸和颜料,让孩子们画出自己的形象。
鼓励孩子们尽可能多地表现自己,并在完成后互相交流画作,分享思想和感受。
教学效果评估1.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
3.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对自己的了解。
4.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和理解。
总结通过《认识自己》这一主题教案,旨在帮助幼儿园中班学生认识自己的身体特征和能力,并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增强其自我认知能力。
幼儿园中班自我认知认字教案

幼儿园中班自我认知认字教案Ⅰ. 教案主题幼儿园中班自我认知认字教案Ⅱ.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自己的名字,并能够用正确的笔画顺序写出自己的名字。
2. 学生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人,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家中情况。
3. 学生能够认识一些简单的字,并能够辨认字的基本笔画。
Ⅲ. 教学内容1. 认知自我:通过认识自己的名字,让幼儿意识到自己的独特性,并了解与自己有关的信息。
2. 认知家庭:通过简单的问答活动,让幼儿了解家人的基本情况,并培养对家人的感情和认同。
3. 认字:通过介绍字的基本构成和演示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让幼儿认识一些常见的字。
Ⅳ. 教学步骤步骤一:认知自我(15分钟)1. 引导幼儿自我介绍,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名字。
2. 聆听幼儿说出自己的名字,并在黑板上书写。
3. 介绍如何正确的书写自己的名字的基本笔画顺序。
4. 让幼儿模仿着自己的名字的基本笔画顺序,试着写下自己的名字。
5. 评价幼儿的书写,鼓励幼儿通过多次练习,书写出整洁美观的名字。
步骤二:认知家庭(15分钟)1. 引导幼儿分享家庭情况。
2. 通过一些简单的问答活动,让幼儿了解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
3. 让幼儿互相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家庭成员。
4. 引导幼儿表达对家庭成员的感谢和爱,增强对家庭的认同感。
步骤三:认字(20分钟)1. 介绍几个简单的字,并通过问答的形式让幼儿认识这些字的意思。
2. 引导幼儿观察这些字的构成,介绍汉字的基本构成要素。
3. 强调汉字的基本笔画及笔画的顺序,对每个笔画进行演示,让幼儿模仿。
步骤四:练习(10分钟)1. 让幼儿在课堂上练习书写已经学过的字,引导他们使用正确的笔画顺序写出这些字。
2. 对幼儿的练习进行辅导和指导。
步骤五:总结(5分钟)1. 反思今天的学习过程,肯定幼儿的努力和进步。
2. 鼓励幼儿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努力。
Ⅴ. 课堂小结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幼儿们能够认识自己的名字,并能够用正确的笔画顺序写出自己的名字;了解家人的基本情况并培养对家人的感情和认同;认识一些简单的字并能够辨认字的基本笔画。
中班主题活动教案《认识自己》

中班主题活动教案《认识自己》一、活动目标:通过认识自己的特点、能力和兴趣,培养幼儿对自身的认同感,激发幼儿对自我的关注与探索。
二、活动准备:1. 照片或画幼儿的肖像照片;2. 包括幼儿个人特点、能力和兴趣的图片和文字材料;3. DIY制作用材料:彩纸、颜色笔和其他装饰材料。
三、活动过程:1. 导入(10分钟)为了引起幼儿的兴趣,可以先进行一个猜谜游戏。
老师可以用图片和描述引导幼儿猜出自己是谁。
例如:“我是一个男孩,我爱运动,我喜欢踢足球。
”等等。
当幼儿猜出答案后,教师可以表扬他们的猜测和记忆能力。
2. 认识幼儿的个人特点(15分钟)展示幼儿的肖像照片,并引导幼儿进行自我描述。
例如:“这是小明,他有一头乌黑的头发,大大的眼睛,他很聪明,还喜欢画画。
”激发幼儿对自己特点的认识和自信心。
3. 认识幼儿的能力和兴趣(15分钟)展示各种幼儿个人特点、能力和兴趣的图片和文字材料,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思考。
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回答问题,如“What can you do?”(你会做什么?)和“What do you liketo do?”(你喜欢做什么?)。
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
4. DIY制作个人特点展示墙(30分钟)教师提前准备一块展示墙,用彩纸、颜色笔和其他装饰材料制作出一个幼儿头像的模版。
然后,让每个幼儿用彩纸、颜色笔和装饰材料的自由发挥,制作自己的头像,并在头像周围写上自己的个人特点、能力和兴趣。
完成后,每个幼儿把自己的头像贴到展示墙上,形成一个“认识自己”的展示墙。
5. 分享和展示(20分钟)教师可以依次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头像和个人特点、能力和兴趣。
同时,其他幼儿也可以提问和互动,进一步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四、课堂延伸:1. 继续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和能力,鼓励他们尝试新的事物,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2. 在日常活动中,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自我决策的能力。
3. 引导幼儿观察和欣赏其他幼儿的特点、能力和兴趣,培养他们的尊重和包容心。
中班主题教案《长大的我》

中班主题教案《长大的我》第一章:认识自己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
2. 培养幼儿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讨论自己的外貌特点,如身高、体重、眼睛、鼻子等。
2. 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如喜欢的事物、活动等。
3. 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学活动:1. 组织幼儿进行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外貌特点。
2. 开展“我的兴趣爱好”分享会,让幼儿展示自己的兴趣。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第二章:我学会了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学会的本领。
2. 培养幼儿的自我成就感。
教学内容:1. 讨论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学会的本领,如穿衣、吃饭、洗澡等。
2. 分享自己学会的本领,并演示给其他幼儿看。
3. 引导幼儿为自己的成就感到自豪。
教学活动:1. 组织幼儿进行“我学会了”分享会,让幼儿介绍自己学会的本领。
2. 开展小组活动,让幼儿互相演示学会的本领。
第三章:我的家人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家人,了解家庭关系。
2. 培养幼儿对家人的关爱和感恩之情。
教学内容:1. 讨论幼儿的家人,如爸爸妈妈、兄弟姐妹等。
2. 分享家人的特点和对自己的关爱。
3. 引导幼儿表达对家人的感恩之情。
教学活动:1. 组织幼儿进行“我的家人”分享会,让幼儿介绍自己的家人。
2. 开展家庭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体验家人的关爱。
第四章:我的幼儿园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自己的幼儿园,培养对幼儿园的归属感。
2. 培养幼儿与同伴的友谊。
教学内容:1. 讨论幼儿的幼儿园环境,如教室、操场、游戏区等。
2. 分享在幼儿园的友谊和快乐时光。
3. 引导幼儿表达对幼儿园的喜爱之情。
教学活动:1. 组织幼儿进行“我的幼儿园”分享会,让幼儿介绍幼儿园环境。
2. 开展幼儿园寻宝活动,让幼儿与同伴一起探索幼儿园的乐趣。
第五章:保护自己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认识自己》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认识自己》教学目标1.让幼儿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意识2.帮助幼儿了解自己的生理特点和爱好3.培养幼儿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习惯和兴趣教学内容1. 自我认知教学步骤•让幼儿将自己的名字写在一张纸上,并讲解个人名字的意义•询问幼儿:“你属于哪个家庭?你们家庭有哪些成员?你与他们的关系如何?”•利用玩具或贴纸等辅助工具,帮助幼儿区分自己和他人的外貌特征、喜好等,并进行相应的归类。
教学重点•激发幼儿对自身形象的认知和评价意识•让幼儿了解自己家庭背景和地位•培养幼儿对颜色、形状、大小等外在特征的感知和辨别能力2. 生理特点教学步骤•介绍人体五官,引导幼儿观察自己和他人的五官特征•利用模型或商品包装等辅助工具,让幼儿认识男女生殖器官的不同•分发一份手镯模型材料,让幼儿按照适当的长度和大小,亲手制作自己的手镯。
教学重点•帮助幼儿了解生理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知识•增强幼儿对生理差异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创意设计能力3. 爱好培养教学步骤•鼓励幼儿自由发挥,用自己的方式讲述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带来示范品进行现场分享•安排幼儿进行创意手工制作或简单绘画活动,以兴趣为导向,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其中•指引幼儿完成“我最喜欢的事情”作品,包括文字和图画组合的形式展现。
教学重点•帮助幼儿发现自己的特长和潜力•提升幼儿的自我调适和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学总结本次主题教学以“认识自己”为中心,分别从自我认知、生理特点和爱好培养三个方面入手,引导幼儿建立起积极健康的自我评价意识,了解自身特点和喜好,同时也增强了幼儿课堂参与和创造能力。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应继续注重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拓展幼儿的认知延伸和思维发展。
2024年中班主题活动教案《我》

2024年中班主题活动教案《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主题活动教材第四章《我》,详细内容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表达、自我关爱。
通过本章学习,使幼儿更好地认识自己,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培养自我关爱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和描述自己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等特点。
2. 培养幼儿表达自己情感和需求的能力,增进与他人的沟通。
3. 培养幼儿自我关爱,学会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重点:使幼儿认识和描述自己的特点,培养自我关爱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镜子、画纸、画笔、卡片、挂图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进行“照镜子”活动,让幼儿观察自己的外貌,并引导他们描述自己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挂图展示,讲解自我认识、自我表达、自我关爱的含义。
(2)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等,并让其他幼儿进行评价。
(3)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以及如何关爱自己。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发画纸和画笔,让幼儿画出自己的特点。
(2)组织幼儿进行“我是谁”的角色扮演,增强自我认识。
(3)引导幼儿用彩泥制作自己喜欢的食物或玩具,培养自我关爱。
(1)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幼儿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自我认识:外貌、性格、兴趣爱好2. 自我表达:情感、需求3. 自我关爱:关注身心健康、满足需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的自画像作业要求:回家后,在家长的帮助下,用画笔或彩泥完成一幅自画像,并在旁边标注自己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等特点。
答案:根据幼儿完成的自画像和标注,评价幼儿对自我认识的理解程度。
2. 作业题目:我的心情日记作业要求:记录一周内自己的情感变化和需求,学会表达和调节情绪。
答案:根据幼儿的心情日记,评价幼儿对自我表达和自我关爱的掌握程度。
中班主题教案《认识自己》

中班主题教案《认识自己》一、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外貌特征,如身高、体型、眼睛、鼻子、嘴巴等。
2. 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如喜欢的颜色、动物、食物等。
3. 培养幼儿的自我表达能力,学会用语言描述自己的特点和喜好。
4. 增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会互相欣赏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自己的外貌特征,如身高、体型、眼睛、鼻子、嘴巴等。
2. 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如喜欢的颜色、动物、食物等。
3. 学习用语言描述自己的特点和喜好。
4. 通过小组活动,增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教学准备:1. 画纸、画笔、彩色笔等绘画材料。
2. 动物、食物等图片。
3. 记录表格。
四、教学过程:1. 主题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全家福或幼儿的照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的外貌特征,如身高、体型、眼睛、鼻子、嘴巴等。
2. 游戏活动:幼儿分组进行“猜猜我是谁”的游戏,通过描述自己的特点和喜好,让其他幼儿猜猜是谁。
3. 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如喜欢的颜色、动物、食物等。
并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的特点和喜好。
4. 绘画活动:教师发放画纸和绘画材料,引导幼儿绘制自己的自画像,并在画纸上写下自己的兴趣爱好。
5. 展示与分享:教师组织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幼儿,并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点。
五、教学评价:2. 关注幼儿在小组讨论中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评估他们的自我表达能力。
3. 收集幼儿的绘画作品,观察他们的绘画技能和对自我特点的表现。
4. 综合评价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合作能力和创造力等。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学校的表现,鼓励家长在家中引导幼儿认识自己和他人,如家庭成员、邻居等。
2. 社区活动:组织幼儿参加社区活动,如亲子运动会、公益活动等,让幼儿在实际场景中认识自己,培养合作精神。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幼儿教案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认识自己社会设计

幼儿教案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认识自己社会设计幼儿教案: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认识自己的社会设计引言:幼儿对自我和社会的认识是他们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幼儿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帮助幼儿建立起正确的自我认知,并逐渐认识和融入社会。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种针对幼儿园中班的主题活动——认识自己的社会设计的教案。
1. 目标设定:这一主题活动旨在帮助幼儿理解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区等不同层面的角色和责任,并加强他们对社会关系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该活动,幼儿将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合作和共享资源。
2. 教学内容:2.1 家庭:通过观看家庭照片展,幼儿将了解家庭的组成和成员之间的关系。
老师可以引导幼儿讨论家庭成员的不同角色和责任,例如父母、兄弟姐妹等。
同时,也可以让幼儿尝试描述自己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并通过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方式表达出来。
2.2 学校:通过参观学校不同部门及其职能,幼儿将学会如何识别学校中的不同工作岗位,例如校长、老师、清洁工等。
老师还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模拟不同的职业角色,并学会互相合作和协商。
2.3 社区:幼儿将参观社区中的各种场所,例如超市、邮局等。
他们将了解到社区中的不同服务和资源,并认识到社区是由不同人群组成的。
通过与社区居民的交流,幼儿可以了解到居民的不同职业和他们对社区的贡献。
3. 教学策略:3.1 视觉辅助:使用图片、照片和视频等视觉媒体,让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家庭、学校和社区。
3.2 角色扮演:通过引导幼儿扮演不同职业角色的游戏,促进他们对社会关系的理解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3.3 参观活动:组织幼儿参观家庭、学校和社区等地方,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感受社会中的不同角色和责任。
4. 教学过程:4.1 引导幼儿观看家庭照片展,并与他们一起讨论家庭成员的不同角色和责任。
4.2 带领幼儿参观学校,介绍不同部门的职能,并进行相关的角色扮演游戏。
4.3 安排社区参观活动,引导幼儿与社区居民互动,了解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和对社区的贡献。
中班科学教案认识我自己

中班科学教案认识我自己中班科学教案——认识我自己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自己是独特而有价值的个体,增强自我认同感。
2. 培养幼儿观察和表达自我的能力。
3. 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身体和五官,并了解它们的功能。
4. 引导幼儿了解人体的某些基本部分和功能。
二、教学准备1.图片或卡片:头发、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耳朵、手指、脚趾等。
2.一面大镜子。
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教师在幼儿园教室里墙上悬挂了一面特别的大镜子,镜子前面还放置了幼儿常用的小镜子。
教室里还摆放了一些关于身体部位的卡片或图片。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这些准备好的材料,激发幼儿对自我的好奇心。
2. 导入活动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大镜子上的自己,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能认出镜子里的是谁吗?幼儿积极举手回答,并不断表达对自我的认同感。
3. 启发探究教师取出准备好的卡片或图片,一一展示给幼儿看,并指导幼儿观察自己的身体部位,如头发、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耳朵、手指、脚趾等。
教师可以提问幼儿:这是什么?它有什么功能?你们的身体里还有其他什么部位?4. 操作实践教师让幼儿进行操作实践,幼儿对自己不同的身体部位进行触摸、比较,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例如,教师说:“请大家用手指抓一抓头发,感受一下它的软硬程度。
”“请大家用手指摸一摸自己的眼睛,感受一下它的凹凸感。
”通过操作实践,培养幼儿对自己身体部位的触觉知觉。
5. 进一步了解教师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自己的身体部位的功能。
例如,教师问幼儿:“我们的眼睛有什么作用?”幼儿积极回答:“用来看东西的。
”教师再引导幼儿说出其他身体部位的功能。
6. 拓展活动教师提供一些拓展活动,让幼儿进一步认识自己的身体。
例如,给幼儿提供一些生活场景图片,让他们观察其中的人物;教师在图片上放大其中的某个身体部位,引导幼儿观察、想象并描述出该部位的功能和作用。
7. 总结归纳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和归纳所学内容。
例如,教师问幼儿:“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幼儿回答:“学会了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和它们的功能。
中班科学教案认识自己

中班科学教案认识自己科学教案:认识自己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并描述自己的外貌特征;2. 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自己身体的不同部位;3. 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二、教学准备:1. 认识自己的图片或卡片;2. 描述外貌特征的图片或卡片;3. 描述身体部位的图片或卡片;4. 提供学生绘画的材料。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1.老师出示一张自己的照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老师的外貌特征,如长相、眼睛、鼻子、嘴巴等。
鼓励学生用简单的词语来描述。
2.引导学生思考,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外貌特征,然后问学生,你们能描述一下自己的外貌特征吗?步骤二:认识自己的外貌特征1.让学生一个接一个地上来,描述一下自己的外貌特征,老师可以辅助提问和指导。
例如,你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你的头发是长的还是短的?学生回答后,老师可以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总结。
2.出示一些描述外貌特征的图片或卡片,让学生进行分类,区分不同的外貌特征,如不同的眼睛颜色、头发长度等。
步骤三:认识身体的不同部位1.出示一些描述身体部位的图片或卡片,例如手、脚、头、腿等。
让学生观察并命名这些身体部位。
2.引导学生互相帮助,指着自己的身体部位来命名,并鼓励他们尽量用简单的词汇进行描述。
例如,这是我的手,我拿东西用的。
这是我的头,我可以用它来听、看、闻等。
步骤四:描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1.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和擅长的技能。
例如,你喜欢画画吗?你擅长跑步吗?2.让学生轮流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和表达钦佩之情。
步骤五:小结和延伸1.老师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并且我们应该尊重彼此的不同。
2.鼓励学生回到座位上,在纸上绘画自己的肖像。
他们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描述自己的外貌特征和身体部位,并且可以画出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外貌特征和身体部位,并且能够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自我意识教案中班认识自己

自我意识教案中班认识自己教案标题:自我意识教案-中班认识自己教学目标:1. 帮助中班学生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和基本特征。
2. 培养学生自信和积极的自我认同感。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照片或插图展示不同人的身体部位和特征。
2. 镜子。
3. 绘画和手工制作材料。
4. 课堂展示板。
教学准备:1. 收集不同人的照片或插图,包括不同性别、不同肤色、不同年龄段的人。
2. 准备镜子供学生观察自己的身体特征。
3. 准备绘画和手工制作材料,如纸张、彩色铅笔、剪刀、胶水等。
4. 在展示板上准备一个大型人体轮廓图。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坐在一起,展示不同人的照片或插图。
2. 提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3. 引导学生讨论身体部位和特征的差异,如头发、眼睛、鼻子、嘴巴、手指等。
主体活动:4. 给每个学生一面镜子,让他们观察自己的身体特征,如头发的颜色、眼睛的形状等。
5. 引导学生用手指指向自己的不同身体部位,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6. 在展示板上展示一个大型人体轮廓图,让学生用彩色铅笔画出自己的身体特征。
7.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让其他学生猜测是谁的画。
巩固活动:8. 给学生提供绘画和手工制作材料,让他们制作一个代表自己的人物剪纸或人偶。
9. 学生完成后,鼓励他们用自己的作品向同伴展示,并介绍自己的特点和喜好。
总结活动:10. 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活动,让他们分享自己对自己的新认识。
11. 提醒学生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要珍惜自己的特点和优点。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2. 评估学生绘画作品的准确性和创造性。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家长提供他们的照片,让学生尝试画出他们的家人或自己的肖像。
2. 组织一个小型时装秀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服装和风格。
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中的照片或插图包含多样性,以促进学生对不同人的认识和尊重。
2. 鼓励学生用积极的语言和态度描述自己的身体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二、“我的动作”
认识了表情之后,我们又开展了“我的动作”这个单元,中班幼儿身体各部位的运动机能,还有发现事物变化的能力,都处于发展和提高阶段,他们喜欢跳、喜欢唱,更希望了解自己身体的特征,因此,我们将艺术领域中的音乐、舞蹈、绘画等运动形式与语言表达的训练融汇在一起,开展了此次活动。我们以动作产生为基础,对幼儿进行提问“请小朋友说一说人的身体中哪些地方可以活动?”幼儿的回答很丰富,如手腕、胳膊肘、膝关节、颈部等,还有的幼儿观察更细,说出了手指关节,孩子们边说边体会动作,之后教师通过舞蹈形式让幼儿观察,体会自己身体的动作变化,最后我们请幼儿把自己的一种动作画出来,孩子们有亲身感受后画的兴趣更大了,他们的动作各种各样,非常生动。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边说边动积极性很大,观察能力也得到提高。
活动四、“我的成长环境”
我们全托班的孩子对于“家”和“幼儿园”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为了加深幼儿对成长环境的了解,培养幼儿爱周围人的情感,我们运用语言、音乐、绘画、手工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鼓励幼儿大胆的表达自己对家和幼儿园的喜爱之情。
活动五、“我喜欢……”
“我喜欢”是从“我”出发,幼儿通过了解自己的相貌、身体、情绪等方面与他人的不同,进而获得各种不同表达喜好的方式,孩子们充分享受着表达“我喜欢……”的那份愉悦,当我问幼儿“你们最喜欢什么”时,他们的回答是丰富多样的,有的小朋友说喜欢吃×××,有的小朋友说喜欢玩玩具,有的小朋友说喜欢和妈妈爸爸一同出去玩,我问他们在幼儿园最喜欢做的事时,部份幼儿都说喜欢当值日生,根据幼儿喜欢当日生的愿望,我引导幼儿一起唱“值日生的歌曲”、“设计值日生服”、“设计值日生胸卡”,孩子们可高兴了,通过值日生活动,孩子们为他人、为集体的服务意识更加强烈了。
活动过程
主题网络的建构
根据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我们一起预设这几个单元,单元之间是平行关系的,这是这个主题活动的特别之处,直线表示的是老师预设的内容,虚线表示的是幼儿自发生成的内容。
活动一、“我的表情”
在开展“认识自己”的这个主题活动中,幼儿最先感知和发生兴趣的是自己身体的外部特点。他们喜欢变化多端的脸部表情。因此,我将“我的表情”作为本主题活动的第一个单元。
屈老师幼儿园教学活动计划表
班级:中班教师:屈老师时间:月日
活动领域
主题
活动主题
认识自己
主题由来
中班幼儿的自我概念已经开始萌生,他们已初步感受到自己的外貌、身体、喜好等等与他人的不同,对于“我”和“他人”有着许多的疑问,而要解答他们的这些疑问,则是我们这次主题活动开展的主要目的。
主题标
1、认识了解自己身体的外部特征。
2、培养幼儿爱幼儿园、爱家的良好情感。
3、培养幼儿大胆的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能力。
重点难点
主题墙饰创设
主题墙饰的创设作为课程内容,不像以前那样追求速度和结果,在每一个平行单元的开展过程中,我们都会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听听孩子们的想法和需要,我们会为孩子留出最大的空间,让他们大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们主动地去关心主题墙饰,使我们的主题环境创设伴随主题开展的日渐深入而不断完善。我们的主题活动探索式、连续性的进行,课程的内容不断丰富完善,课程形式也日趋多样,由谈话、讨论发展到手工、绘画、观察、资料查阅、分工合作、家园合作等等。在主题板的正中间是由几名小朋友画的自己的形象,而延伸出的几个平行单元里,贴满了孩子们的介绍,如在“我的生日”这个单元里,孩子们自己设计了生日蛋糕、生日贺卡;在“我的表情”这个单元里,孩子们画出了自己不同的表情;在“我的动作”这个单元里,孩子们画出了自己的小手、小脚,以及自己各种各样的身体动作。这样的环境创设过程不仅美观、天天有新意,反馈新信息,而且很形象直观的记录课程的进展情况,孩子们非常喜欢。
活动三、“我的生日”
每个班里都会有过生日的小朋友,每当他们快到生日的那几天,他们总会主动的去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当问到他们过生日时,最高兴的事是大部分孩子都会说“喜欢吃生日蛋糕,喜欢接受生日礼物”,但他们对过生日的具体日期及生日的意义并不是很了解,于是我设计了一节活动“过生日的时候”,目的在于让幼儿了解过生日的真正意义及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在活动中我们还根据幼儿的兴趣,鼓励幼儿设计生日蛋糕,设计生日贺卡,孩子们很喜欢这些活动,经常在美工区中重复的练习,并把自己设计的贺卡带回家,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了解了过生日的真正意义,同时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活动延伸
活动反思
温馨提示:屈老师教案仅供学习参考,建议修改完善后使用,以最终教学方案为准!
我们带领幼儿观察了产生不同表情时的五官变化后,我问幼儿:“人为什么会有高兴、生气、难过等表情?”启发幼儿理解产生表情的原因与自己遇到事情或心情有关。鼓励幼儿大胆回忆表达自己经历过的事情,月龙说:“我做错事时大人批评我我会难过,掉眼泪。”小晴说:“妈妈送我礼物时,我会很高兴”。孩子们都争着要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性很高。我又问幼儿“记录表情有什么方法?”有的孩子说照照片,有的说画下来……。最后孩子们采用了简单易行的绘画方式,他们不仅画出了自己的表情,而且把表情产生的原因画了出来,可以说每一幅作品都表现着一个生动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