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南采油厂稠油蒸汽驱技术的探索与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滨南采油厂稠油蒸汽驱技术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提高超稠油的采收率是油田采油技术的一个关键难题,滨南采油厂稠油油藏一直采用蒸汽吞吐方式开采,产量递减幅度较大,制约了区块开发效果。针对这一现状,本文结合滨南油田油藏的物性特点,对该区采用蒸汽驱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并进行了一系列先导试验,试验中共注了四个轮次的蒸汽段塞,累积产油2.6336×104t,油汽比达0.283,采出程度15.6%,取得了较好的汽驱试验效果。

关键词:超稠油蒸汽驱先导实验小井距

滨南油田位于东营凹陷西北边缘,滨南-利津断裂带的西部,北依滨县凸起,南临利津洼陷。主要为多油层、复杂断块低渗透油藏。含油面积32.4km,地质储量7106万吨,可采储量1640万吨。主要包括四套含油层系(沙一段、沙二段、沙三上、沙四下),其中沙二段、沙三下为主力油层,沙四上为高压低渗透油层,沙一段主要分布于滨一区东北部,面积较小。油藏特征表现为:一,油层渗透率低,平均渗透率23.3×10um,非均质严重。二,原油物性好(地下原油粘度12.4mps,地面原油相对密度为0.8972)。三,油层天然能量不足,弹性产率低。四,油藏水型以cacl2型为主,总矿化度65000mg/l。

一、蒸汽吞吐后期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吞吐周期数高,采出程度高

该区两个老油田现有蒸汽吞吐井699口,平均单井吞吐高达7.8

个周期。其中:1~5周期307口,占43.9%;6~9周期163口,占23.3%;10周期以上井229口,占32.8%。特超稠油加密吞吐采出程度平均高达25.8%,已普遍进入蒸汽吞吐后期阶段。

2.地层压力下降幅度大

蒸汽吞吐进入后期,地层压力下降幅度大,据吞吐井常规测试,超稠油吞吐区块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仅30.5~34.9%,相当于原始地层压力的三分之一。

3.排水期长,吞吐效果变差

目前高周期吞吐排水期一般长达60~90天,井口出油温度大于45℃的生产天数仅占周期生产时间的13.2%,产量占22%,78%的产量是在周期后期低温期采出。

4.产量递减幅度大

随着吞吐采出程度的提高和地层压力的大幅度下降,吞吐产量综合递减呈增大的趋势,01~04年期间蒸汽吞吐老井综合递减达19.4%。表明只靠现有蒸汽吞吐开采方式,持继稳产的难度很大,稠油热采亟待开发方式的转换。

二、该区蒸汽驱可行性研究

1.蒸汽驱的开采条件

国外自1970年蒸汽驱开采技术开始大规模应用以来,许多学者、专家对稠油油藏的热采筛选标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最引人注目的有美国德士古公司朱杰博士等、美国壳牌公司的c.s.matthews、美国j.j.taber和f.d.martin及美国npc的报告(表1)。

由此可见,用现行稠油蒸汽驱筛选标准,对照滨南油田稠油资源,绝大部分油藏不适宜蒸汽驱开采,主要原因是“层薄、油稠”,蒸汽驱带有较大的风险性。

但是从蒸汽驱筛选标准的变迁,可以看到随着技术的进步,油藏条件的变化,蒸汽驱开采标准在逐步放宽,诸如油层厚度降到20ft (6m),原油粘度(地下条件)提高到15000mpa.s,蒸汽驱开采领域在逐步扩大,在国内蒸汽驱技术将成为“十五”及以后稠油蒸汽吞吐的主要接替方式。

2.小井距汽驱的可行性研究

2.1加密吞吐后仍有较高的剩余油分布

该区油田稠油油藏加密吞吐后,加密井控制区域采收率可达到30%左右,但仍有约70%的剩余油残留地下,油层平均剩余油饱和度仍在50%左右,高于美国专家朱杰博士关于蒸汽驱起始含油饱和度的研究值(so≥40%),据该区断块ⅳ9层数模研究,加密吞吐后井间剩余油饱和度在60%以上的分布面积占70%以上,蒸汽驱有较好的潜力。

2.2加密吞吐后,地层压力下降幅度大,有利于提高蒸汽驱的波及体积

由吞吐转入蒸汽驱的油藏压力至关重要,它将制约着蒸汽带的扩大和蒸汽驱的效果。据统计,国外蒸汽驱工程项目,埋深为200~700m的油藏,蒸驱前井底压力都比较低,大约在0.7~1.5mpa范围内,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汽驱效果,采收率为38~60%,油汽比达

0.18~0.37。

据该区10块数模研究,经过加密调整后,进一步缩小了井距,地层压力由原始压力的1.93~3.69mpa下降到1.22~1.9mpa,下降幅度明显增大,平均下降幅度达47.1%,接近原始地层压力的一半,为转驱创造了有利条件。

2.3加密吞吐后,油层热连通程度明显变好

蒸汽驱开采重要的是在油藏中建立有效的蒸汽驱替前缘,并且达到较高的蒸汽波及体积,是蒸汽驱成功的关键。对于流动性较好的普通稠油,经过1~2个周期的吞吐后转汽驱,就能形成正常的蒸汽驱替过程。但对于粘度高的特超稠油油藏,由于原油在地层中的流动性很差,要实现正常的蒸汽驱替过程,最重要的是需要通过多轮吞吐,甚至是应用较小井距加密吞吐,使油层形成较好的热连通。

三、小井距蒸汽驱先导试验及现场试验结果

1.小井距蒸汽驱先导试验

为了进一步提高稠油资源的利用程度,在蒸汽驱可行性研究基础上,滨南油田10区开辟了三个反九点井组的小井距蒸汽驱试验区,试验目的层为ⅳ9层,注采井距70×100m,控制面积0.08km2,原始地质储量16.8×104t。试验区油层平均有效厚度9.0m,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粘度54000mpa.s,属超稠油油藏。转汽驱前,四个井组老井平均蒸汽吞吐8-9个周期,平均产量仅0.53t/d,含水率达89.7%,已无经济效益。转驱后日产油水平由19.6t提高到40t,峰值产量达75t左右。其汽驱段生产情况如表2。

矿场实施过程中为了抑制汽窜,四个井组转驱后均采取间歇汽驱,共注了四个轮次的蒸汽段塞,累积注汽9.2906×104t,累积产油2.6336×104t,油汽比达0.283,采出程度15.6%,取得了较好的汽驱试验效果。

2.现场试验结果

2.1汽驱低产期短,生产见效快。汽驱试验投产两个月后,日产油由转驱前19.6t/d上升到75.5t/d,汽驱见效井出油温度由

38.5℃上升到57.3℃,表明转驱前热连通条件较好。

2.2据试验区先导试验生产特征分析,间歇汽驱停注2~3个月后,产油量产液量和出油温度开始明显降低,因此间歇时间不宜过长,适宜停注时间为2~3个月,一般不应超过3个月。

2.3蒸汽波及范围扩大,且推进较为均衡,大部分油井见到反应,受效差或不见效的井可采取吞吐引效措施,从而建立油层各个方向的热连通,改善汽驱效果。

2.4蒸汽驱现有集输干线对高温的适应性较差,超过90℃时一般采取关井和限产的办法,与薄层稠油强注强采(浅层稠油蒸汽驱高峰产油期出油温度在120-150℃左右)的要求不相适应被迫,影响了蒸汽驱的开采效果。

四、结论

1.蒸汽驱是稠油油藏经过蒸汽吞吐开采以后,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主要热采阶段。依靠蒸汽吞吐开采,只能采出各个油井井点附近油层中的原油,井间仍留有大量的剩余油富集区,采收率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