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繁荣》(第三版)读后感
理性下的疯狂——非理性繁荣》读后感
理性下的疯狂——《非理性繁荣》读后感班级:国贸2班姓名:朱若曾学号:13040535 自5月下旬至六月中旬,断断续续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将这本罗伯特·希勒的《非理性繁荣》读完,比起一口气看完的《泥鸽靶》,自然是慢了许多。
诚然,泥鸽靶那种小说式叙事有其独特的趣味,但也不是说纯理性分析便没有价值——这就如同猫扑和知乎的区别,一个是让你知晓,一个是引你思考。
读一本以某一定义为书名的书,若是最后连定义都解释不了那才真是白读。
“非理性思考”这一定义最初来源于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主席格林斯潘1996年底在华府希尔顿饭店的演讲,主要是形容20世纪末的美国高涨的投资经济泡沫现象。
就我们常常接触的经济学著作而言,所有的经济学家在建模推论时都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即“参与经济活动者皆为理性人。
”然而,“作者看来,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体投资者,都难以摆脱各种“非理性”因素的影响。
即使投资者是在追求一种理性的目标,往往也是难以实现的。
作者从市场本身的特征、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学三个角度总结了非理性投资行为之所以产生的原因事实上,本书研究的主要是投机市场的行为、人类的易犯错误性以及资本主义的不稳定性,对股市和房市做了深刻的剖析。
”1书对股市和房市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接着研究了导致市场泡沫的结构性因素、文化因素,市场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并对学术界的一些解释做了介绍,最终探讨了投机性泡沫对投资者及政府的影响。
首先,是否存在非理性繁荣一直都是学术界在争论的一个问题。
作为这一论断的主要支持者的希勒是这样认为的:“非理性繁荣是投机性泡沫的心理基础,而投机性泡沫是这样一种情况,价格上涨的信息刺激了投资者的热情,并且这种热情通过心理的相互影响在人与人之间逐步扩散,在此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加入到推动价格上涨的投机行列,完全不考虑资产的实际价值,而一味地沉浸在对其他投资者发髻的羡慕与赌徒般的兴奋中。
这是一种社会性的、群体性的非理性状态(虽然其中有个别或者部分冷静理性的人或者反向赌徒),同时投资者对于资产的实际价值完全不顾,其后果就是价格远远偏离实际价值。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非理性繁荣》是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希勒(Robert Shiller)所著的一本书,该书通过对历史上几起经济泡沫的案例研究,探讨了经济市场中非理性行为的根源和后果。
读完这本书,我深感其中的洞见和警示,认识到经济市场并不完全理性,非理性繁荣是一种必然而又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现象。
希勒在书中详细回顾了历史上几次知名的经济泡沫,例如荷兰郁金香泡沫、南海泡沫和互联网泡沫等。
他通过对这些泡沫的分析和比较,揭示了市场参与者在价格形成过程中的非理性行为。
在这些案例中,市场参与者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如羊群效应、投资者自大和过度乐观,从而导致市场价格的异常波动。
对于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来说,非理性繁荣的出现既是机会也是风险。
希勒指出,非理性繁荣的时机往往很难把握,当市场情绪达到高峰时,投资者可能会陷入盲目追逐涨幅的急躁心态,忽视了价值投资的基本原则。
这种行为往往加剧了市场价格的波动,为泡沫的形成埋下了伏笔。
然而,一旦泡沫破裂,市场价格往往会迅速反转,给投资者带来沉重的损失。
因此,在非理性繁荣中保持冷静思考和理性判断至关重要。
尽管非理性繁荣存在风险,但它也是市场演化的一部分。
希勒认为,非理性繁荣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市场的不健康,相反,它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市场参与者的增多,非理性繁荣的频率和规模可能会增加。
然而,市场的演化也同时推动了监管和制度的改善,以减少非理性繁荣的风险。
因此,非理性繁荣既是市场发展的一部分,也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和改进的机会。
在我看来,非理性繁荣不仅存在于经济市场,也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人们在购物、投资、职业选择等方面也容易受到非理性因素的影响。
例如,当某种商品很受欢迎时,人们可能在没有理性判断的情况下跟风购买,导致价格过高。
同样,在求职过程中,人们也往往受到盲目追求热门行业的影响,而忽视了自身的兴趣和能力。
因此,非理性行为不仅是经济市场中的问题,也是我们在生活中需要警惕和纠正的行为。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非理性繁荣》读后感。
《非理性繁荣》是一本让人深思的书,它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在追求繁荣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非理性行为。
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揭示了人们在金钱、权力和名利面前所表现出的盲目追求和非理性行为,以及这些行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读完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类在追求繁荣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和挑战,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理性思维和行为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丰富的案例和数据为支撑,深入分析了人们在金钱、权力和名利面前所表现出的非理性行为。
他指出,人们在追求金钱和财富的过程中,往往会陷入赌博、投机和贪婪的陷阱,导致个人和社会的负面影响。
而在追求权力和名利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表现出攀比、虚荣和不择手段的行为,导致道德沦丧和社会风气败坏。
这些非理性行为不仅会损害个人的身心健康,还会对整个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公平。
通过对这些案例和数据的深入分析,作者呼吁人们要树立理性思维,摒弃盲目追求和非理性行为。
他指出,只有通过理性思维和行为,才能实现真正的繁荣和幸福。
理性思维不仅能够帮助人们认清自己的需求和欲望,还能够帮助人们理性地选择和管理自己的行为,避免陷入非理性行为的陷阱。
只有树立理性思维,才能够实现个人和社会的真正繁荣。
读完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理性思维和行为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困难,而理性思维和行为正是我们应对这些诱惑和困难的利器。
只有通过理性思维和行为,我们才能够避免陷入非理性行为的陷阱,实现真正的繁荣和幸福。
因此,我决定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注重培养自己的理性思维和行为,摒弃盲目追求和非理性行为,实现个人和社会的真正繁荣。
总之,《非理性繁荣》是一本值得深思的好书,它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揭示了人类在追求繁荣的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和挑战,也呼吁人们要树立理性思维,摒弃盲目追求和非理性行为。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引言:在《非理性繁荣》一书中,作者通过对经济泡沫和市场繁荣的研究,阐述了非理性行为在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对市场的影响。
本文旨在总结和归纳书中的重要观点、理论和案例,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第一章:非理性行为的概念和原因1.1 非理性行为的定义1.2 非理性行为的心理原因1.3 非理性行为的经济原因第二章:经济泡沫的形成和崩溃2.1 经济泡沫的概念和特征2.2 经济泡沫的形成原因2.3 经济泡沫的崩溃机制2.4 经济泡沫的后果和影响第三章:市场繁荣的特征和规律3.1 市场繁荣的定义和特征3.2 市场繁荣的形成和推动因素3.3 市场繁荣的周期和规律3.4 市场繁荣的影响和后果第四章:非理性繁荣的案例分析4.1 2007年美国房地产泡沫4.2 1990年代的互联网泡沫4.3 中国股市的非理性繁荣第五章:非理性繁荣的监管和制度设计5.1 监管机构的作用和责任5.2 监管制度的设计和改进5.3 预防和控制非理性繁荣的措施结论:本文总结了《非理性繁荣》一书中关于非理性行为、经济泡沫和市场繁荣的重要观点、理论和案例。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非理性行为对经济体系的影响,以及如何预防和控制非理性繁荣。
附件:1、相关数据和图表2、相关研究和案例资料法律名词及注释:1、泡沫(Bubble):指市场或资产价格出现异常的上涨,并最终崩溃的现象。
2、非理性行为(Irrational behavior):指在决策过程中不合理、不理性的行为。
3、监管机构(Regulatory agency):指负责监管和管理特定行业或市场的机构。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精彩10篇)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精彩10篇)《非理性繁荣》读后感篇一席勒的《非理性繁荣》从心理学和行为金融学的角度,着力分析美国90年代中后期的网络股泡沫,同时也类比的描述了20世纪初、1929年和上世纪70年代金融危机的情况。
该书是根据许多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和历史事实,对美国互联网期间股市的空前繁荣现象所做的全面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席勒指出泡沫的形成和崩溃显现出正反馈的状态,这点与索罗斯反身理论中的暴涨暴跌不谋而合。
尽管该书是以当时的市场情况为基本出发点的,但他把这一市场情况仅仅作为整个股市繁荣现象的一部分来进行研究。
作者有力地指出近年来的股市飙升只不过是一场正在上演的`、大规模的偶发性庞氏骗局,最终只能是以悲剧收场。
他认为当时的股市是一个投机性泡沫,指出投资者的从众心理是如此之强以至于很难控制和影响,市场定价的重大偏差能够保持几年或者几十年。
作者在第一篇中首先重点对股市上涨的14个催化因素进行了逐一分析:在收益稳定增长时期到来的互联网;胜利主义和外国经济对手的衰落;赞美经营成功或其形象的文化变革;共和党控制国会及资本收益税的削减;生育高峰及其对市场的显著影响;媒体对财经新闻的大量报道;分析师愈益乐观的预测;规定缴费养老金方案的推广;共同基金的发展;通货膨胀回落及“货币幻觉”的影响;交易额的增加;折扣经纪人,当天交易者及24小时交易;赌某机会的增加等等。
并进行了小结。
接着重点对股市的放大机制进行了分析:自发形成的庞氏骗局;投资者的高度信心;对投资者信心的反思;高市值情况下预期不减的例证;对投资者期望和情绪的反思;公众对市场的关注;投机性泡沫的反馈理论;作为反馈模式和泡沫的理解;作为反馈模式和投资机泡沫的庞氏骗局;自发庞氏骗局引起的投机性泡沫;当今的非理性繁荣和反馈环等。
在第二篇中对文化性因素如新闻媒体(媒体在决定市场变化阶段中的作用;媒体讨论的形成;对市场前景的报道;创纪录过量)、新时代的经济思想、新时代和全球泡沫进行了分析。
2024年非理性繁荣读后感
2024年非理性繁荣读后感《2024年非理性繁荣》是一本由中国经济学家之一、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兆星所著的经济学专著。
该书以对2024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预测为主题,针对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对未来的经济发展进行展望与思考。
整本书逻辑清晰,观点明确,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进行了科学、客观的展望。
在《2024年非理性繁荣》一书中,王兆星主要探讨了当前中国经济的现状及其可能的未来发展趋势。
他指出,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正视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和变动性,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
他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出现非理性繁荣的主要原因是受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特别是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以及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等。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需要调整经济政策,加强金融体系的监管,稳定市场预期,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王兆星在书中还提出了一些应对当前经济问题的具体措施。
首先,他认为要加强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和监管,避免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其次,要加强对企业的支持和扶持,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再次,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推动各地区的协同发展;最后,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
《2024年非理性繁荣》一书的观点鲜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这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走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王兆星娴熟运用经济学的理论知识,结合自己对中国经济的独特见解,将复杂的经济问题简单化,通俗易懂地向读者解释了中国当前经济形势的一些关键要素。
《2024年非理性繁荣》一书的贡献还体现在其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展望和思考上。
王兆星认为,中国经济发展会继续保持稳定和持续增长的势头,但也存在一些风险因素和挑战,特别是在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
对此,他提出了一些应对之策,如加强对外经济合作,推动市场化改革,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等。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范文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非理性繁荣读后感范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非理性繁荣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近在看两本书《黑天鹅效应》、《非理性繁荣》,觉得是两本很不错的书,推荐阅读。
对于经济、股市、楼市的分析很有启发作用,尤其是罗伯特。
希勒的《非理性繁荣》对整个美国股市和楼市的梳理,论据充分、有条有理,不愧是大学问家的作品。
而我越发觉得“地球上没有新事物”。
一个对美国经济了解深刻的.人对于世界其他地方的类似现象应该很容易把握,当然也越容易利用机会赚取财富。
反推之,如果想了解当今中国的经济现象,先学别人的理论经验,看到本质,添加入中国所特有的影响因素,会相对容易理解些。
股市、楼市有“死多头”和“死空头”两种说法,所谓“死多头”就是偏执的一直看多的人,而“死空头”当然就是一直看空的人咯。
我本身是一个极容易乐观的人,有些时候甚至是盲目的乐观,但是对于中国的楼市,中期并不看好。
楼市一直在疯涨,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房价不会降。
有人跟我说,中国就是能走出中国特色的楼市,让楼市持续上涨,只要政府想让它涨就能一直涨下去。
也许我比较愚钝,但我从未见过一个国家的发展可以逆经济规律而一直健康前行的。
有些东西“出来混的迟早是要还的”,种下的因总是要收获果的。
一旦楼市的“非理性繁荣”走到尽头,承受巨大痛苦的终是百姓,因为既得利益者有他们自己的好去处。
在经济现象中,媒体的影响力是个不容忽视的重大因素。
媒体的作用不是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所谓的一些专家不过是“砖家”,为了一些好处昧着良心为某些人摇旗呐喊,拼命鼓吹。
谎言被现实戳穿后,收获板砖无数,因此名为“砖家”),媒体的作用只是在经济现象发生了之后,产生很多吸引公众眼球的报道,导致经济现象的结果被放大,最后,非理性繁荣的非理性被放大到最大,泡沫破裂时候的破坏力则导致经济恢复的更困难。
忽然想起巴菲特的投资名言“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不知道到时候清醒的能有几个?。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 (3)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简介《非理性繁荣》是一本由查尔斯·普洛特尼克撰写的经济学著作,于2021年出版。
本书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揭示了经济领域中非理性行为的普遍存在,并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和建议。
本文通过阅读本书并对其中的核心思想进行总结和分析,以及对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进一步加深了对经济学领域非理性行为的理解。
1. 非理性行为的定义和特点在经济学领域,理性行为一直被视为决策者在面临不同选择时做出的最佳决策。
然而,在《非理性繁荣》中,普洛特尼克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观点:人们在经济决策中普遍存在非理性行为。
非理性行为的定义是指人们在经济决策中不依赖于理性分析和优化算法,而是受到情感、心理偏差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做出与最佳决策相悖的选择。
这种行为特点明显,经常导致市场出现多种错误估计和投资失误。
2. 非理性行为的案例分析普洛特尼克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生动地展示了非理性行为在经济领域中的普遍存在。
以股市为例,他指出了常见的非理性行为,如追涨杀跌、投资决策受到噪音交易员的干扰等。
这些行为通常是由于个体的心理偏差和情感因素导致的。
此外,在消费者行为方面也存在非理性行为的体现。
例如,购买奢侈品时,消费者可能会受到社会认同和群体效应的影响,而忽视自身的经济状况和真实需求。
这种非理性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社会的不平等。
3. 非理性行为的原因和机制为了深入理解非理性行为的产生机制,普洛特尼克引入了行为经济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他指出,人类的决策过程往往受到认知偏差和情感驱动的影响。
其中,代表性启发、群体效应和确认偏见等是非理性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
代表性启发是指个体在决策时过分依赖于某种特征或对过去经验的简单归纳。
这种启发在投资决策中尤为常见,导致投资者往往高估某些风险,而低估其他风险。
群体效应是指个体在做出决策时受到周围群体的影响,倾向于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
这种效应在股市中尤为明显,投资者往往会跟风买入或卖出,而不依赖于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心得体会-非理性繁荣读后感 精品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非理性繁荣读后感一每当我向身边的朋友、同事和同学们表达价值投资概念的时候,他们多数表示了深深的怀疑。
被他们问及最多的话题就是,当前中国的股市,适合做长期投资吗?我认为这个问题需要纠正一下。
如果是炒股票、做波段,可以问在当下;但如果是对价值投资这样一个长周期的投资活动而言,这个问题就应该改正成这样从现在到未来的十年或者二十年间,适合做长期投资吗?这样时间范围和标的才对应得上。
对于这个问题,一开始我是用对中国经济长期看好来进行解释的。
回答的多了,自己也发现这个解释存在着不尽合理的问题。
因为经济和股市虽然存在着相关性,但是是否一定是强相关,他们的增长步调是否一定是一致,这却是不能够下一个定论的。
因为后者比前者具有更多的随机性。
这个问题还存在着一个潜台词,那就是是否只有美国的股市比较适合做价值投资,而中国这样一个法制不健全,股市发育不良的环境下,不一定能够提供价值投资的土壤。
那么,美国的股市又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呢?罗伯特﹒﹒希勒著于2000年的《非理性繁荣》,正是一本分析美国上世纪末股市繁荣现象,以及整个20世纪美国股市发展的重要作品。
非理性繁荣一词,源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艾伦﹒格林斯潘。
1996年12月5日,面对全球股市的持续繁荣与大幅上涨,作为当时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在华盛顿对当下的股市做出了非理性繁荣的判断。
这一判断震惊了世界,被称为格林斯潘震撼并导致欧美股市暴跌。
但在这之后,美国股市出现了长达三年的大牛市,道﹒琼斯工业股票指数道指从6500点一路上涨至12000多点,格林斯潘对股市的判断被彻底否定。
从那以后,格林斯潘就对全球股市三缄其口,就连当年纳斯达克股市上涨至5100多点、市盈率已达850多倍时,格林斯潘也没有对股市发表任何评论。
2000年,希勒使用非理性繁荣为题著书,成为当年投资类图书经典。
此时,道指突破了11700点,距离1896年5月26日公布时的4094点,增长了286倍;距离1972年11月14日的100316点,增长了117倍;距离1995年11月21日的502355点,增长了一倍。
非理性的繁荣读后感
本书书名取自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理事主席格林斯潘1996年底在华府希尔顿饭店演讲中,谈到当时美国金融资产价格泡沫时所引用的一句名言。
从那时起,许多学者、专家都注意到美国股市因投机风气过盛而引发的投资泡沫现象。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甚至多次预言美国的投资泡沫将破,可是每当美国股市有衰竭的症候时,就会有另一股投机热潮注入,让股市得以暂时维持不坠,直至近日方有软着陆的迹象。
90年代,美国股市不断创新高,投资人的热度沸腾,投机风气鼎盛,知名的股市分析师甚至喊出道琼指数会上五万点的说法。
本书作者席勒为耶鲁大学的教授,也是美国股市的投资人,他根据多年来对美国股市多头行情的分析研究,以及历史上各种股市大幅波动变化的前车之鉴,冷静分析这一波美国股市荣景的各种因素。
然而,这些因素多半无法以一般经济学效率市场的理论来分析,原因是股市中人们所发挥的投机贪婪,是一种非理性的本性,全文娓娓道来,分析鞭辟入里,引人深思。
事实上,所有经过正统训练的经济学家,在他们分析经济现象时都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假设:人们所有的经济决策都是从理性出发。
古典经济学派并曾将经济学领域里所设定的虚拟人物为「经济人」(Homoeconomica)。
这个「经济人」如果处身于现代的人类社会中,将是六亲不认、毫无情感,一切行为以自己的最大利益为准则;因此,他不会犯下一般「凡人」感情用事的错误,花的每一分钱、用的每一份力气,都经过仔细的盘算。
同样的,经济学家也相信最完美的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这个市场中的买卖双方参与者众多,多到没有人能够以他买卖的数量控制价格;市场中的信息充分流通,任何讯息会迅速传达给所有的参与者,立即而有效地反映在市场的价格之上,这也是金融市场为效率市场的重要假设。
但是正如凡人不是一个完全理性的「经济人」,市场也无法完全符合「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因此,一旦出现「非理性」投资人与「非理性繁荣」市场,经济学教义派就颇难解释其存在;同样的,这些人所制定的财经政策当然也无法解决非理性思维下的经济问题。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5篇600字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5篇600字罗伯特.希勒的《非理性繁荣》对整个美国股市和楼市的梳理,论据充分、有条有理,不愧是大学问家的作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非理性繁荣读后感,希望你们喜欢。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1中国古人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咋一琢磨,这个讲话价值含金量够大的,那十来年读的书,都让自己处于懵懂状态,幸而遇到这位高人高屋建瓴,几句话让自己茅塞顿开,让自己醍醐灌顶之感;其实不完全如此,如果听众没有十年书的积淀,没有广阔深厚的阅读(书本上的实践上的)体验,很难说听他一席话,就豁然开朗,云开日出了,说不定你会认为这人脑残,在忽悠你,在拿听众的智商做实验。
其实也说不定真是如此:就拿国内很多沸沸扬扬,甚嚣尘上,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基础教育而言,就足以迷惑一部分人。
什么建构主义的支架理论,从实用主义出发的生活教育,多元智能评价论,诱思探究,目标分类层次分类,认知接受论,翻转课堂……从洋思中学,临川二中,杜郎口中学,山东即墨中学,衡水实验中学,郸城一高,周口一中……一些中学,年年跑马灯似的带一部分骨干先进、典型模范去取经,都去了若干拨了,正像安师大的一位心理学教授今年暑假教师说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结果常常是不得而知。
起码以上中学没有出过第二个,更遑论超越了。
真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出现这类情况,愚以为大多是这个听话者,不是没有一颗踏实笃定的心,而是没有认真直面思考当下的传道者所处的语境,没有拿望远镜和显微镜看到讲话者和自己所处的非理性繁荣背景。
不过,也可能想到了,看到了,但是面对基础教育的个别非理性繁荣现象,自己肯定无能为力了,除了跟着某些领导到处跑跑露露脸,吃吃喝喝,心里就跟明镜似的呵呵了吧。
“非理性繁荣”这一说法来自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理事主席葛林思胖1996年底在华府希尔顿饭店的无聊演讲,后来,耶鲁大学经济系教授罗勃.席勒拿它作了书名,写出来一部风靡世界的名著。
(席勒曾获1996年经济学萨缪森奖,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读后感1000字】非理性繁荣读后感范文1000字
【读后感1000字】非理性繁荣读后感范文1000字最近读了希勒写的《非理性繁荣》。
这是一本学术著作,作者把非理性繁荣作为了一个研究对象从结构上,文化上,心理上进行了研究。
我佩服作者的丰富的知识,严谨的考证,细心的调查,但我不太喜欢这种典型的西式研究方法,一切用图表数据说话,然后试图解释这些图表数据说明的东西。
书我读起来有些拗口,这是因为我浮躁的心态,翻译的不畅。
我只是简单的翻了一遍。
但这过程中,围绕非理性繁荣这个命题,我确实想到了很多,这有很多我已经形成的观念和正在形成的观念,借此机会我正好把它表达出来。
所以这并不是一篇读后感。
关于非理性?投资者心理对经济理解总是延迟和放大的。
中国自2000年后的快速增长,直到05,06年才体现到股市上来,而且投资者放大了对经济增长的感触,07年就进入非理性的状态了。
危机也在那时埋伏,当股市开始下跌,很容易就进入了崩盘,这是一种非理性的恐慌,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很轻易的跌破基本面关口和心理关口。
人也如此,发达时,自信和欲望也会极度膨胀,以为天下唯我独尊;落魄时,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自杀的心都有。
股市就是由这样的人构成的,所以也有这样的性格。
人要认清自己,成不骄,败不馁,任何时候都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
成熟的股市也应该这样。
但话又说回来,不成熟的股市才有获得超额利润的机会。
庞氏骗局和击鼓传花我在想这种放大效应是如何传播出去的。
贪婪和恐慌最终是如何被放大到了疯狂。
这其实就是个庞氏骗局,说白了就是传销。
庞氏骗局因为臭名昭著的麦道夫而被大家所熟悉,传销在我国是明文禁止的。
大盘涨了,所以更多的人进来,所以大盘再涨,直到泡沫破裂。
崩盘也是如此。
大多数投资者都知道其中的端倪,为什么他们还参与到其中呢?我想这是一种“击鼓传花”的心理,每个人都不会认为自己就那么倒霉轮到最后一个,每个人都相信自己能都获利逃脱。
这就是赌博了。
在关键点操控还有一个命题是大盘如何从一小部分人的狂欢演变成了全民狂欢。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非理性繁荣》读后感1这是一本富含经济学原理和现实实用知识的综合书籍。
在通读完本书后,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似懂非懂,也许是由于经济学知识体系的不完善,也许是思维深度的欠缺。
但是值得我肯定的是,这本书是值得二刷的一本书,在将来恰当的时机,我也会带着新的视角来学习,因为这是一本对投资者/投机者都揭示了投资本质的教辅书籍。
《非理性繁荣》【美】罗伯特·J·席勒?在了解这本书之前,我建议作为读者的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两个经典的金融理论前提。
这两个理论相互矛盾,但其作者却均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作为平凡读者(普通投资人)的我们,在阅读完本书后,只要有了独到的自我见地那我便认为这次阅读是成功的。
这两个理论一个是尤金法玛教授于(EugeneFama)于1970年提出并深化的有效市场假说,另一个则是本书作者罗伯特·J·席勒教授提出的“非理性繁荣”。
这两个理论都极为深刻并富有内涵,我在尽力理解后,浅显的认为前者阐述的是市场是有效的,是不可战胜的;而后者则提倡,市场是非理性的,是可以战胜的。
(此处对于2个经典理论笔者也未深刻体会其内涵)而在读完本书后,对于投资理财这件事情,我则更加倾向于后者。
一者是因为去年在我读过的一本名为《乌合之众》的大众心理读物后,让我有了一个根深蒂固的思想认知,那就是人们甚至是我个人都会在某个特定的时点有着近乎疯狂的“盲目跟从”行为。
(如果有读者感兴趣,可以去搜索本书《乌合之众》·古斯塔夫·勒庞)另一个原因则是本书列举了无数非理性的因素,让我认识到了金融市场的复杂多变和投资/投机收益的原因。
本书主要的结构作者阐述的非常清晰,我将其概括为一个历史前传分析、三个原因集合体的论述、面向对立观点的分析及驳论和富含个人思维深度的建议。
本书在开头详尽记述了美国在股票证券、债券和房地产市场的历史发展走向及动因。
虽然资本主义社会与我国有着截然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经济治理理念,但从历史发展考量的角度去分析,我认为这3章或多或少都可与中国的股票、债券和房地产金融市场有着微妙的关系。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在金融危机之后,这本书变成了一个好像“圣经”一般的经济读物,我想不仅仅是因为它几乎是准确预见了金融危机的发生,还因为这本书可以从一个更为细致的方面去分析经济。
我觉得这也是经济学有意思的地方,它真的不是单一的数学可以解释的,而是包含了人类社会的很多研究和表现在。
谈到金融危机的时候,书中说“如果让这些破坏性的变化随意蔓延,这些变化所造成的破坏将不只限于经济方面,还将危及我们社会的基础——那些人与人之间的互信、乐观以及共同的习惯和生活方式,而且这种破坏的后果将会在今后的数十年间持续不断地显现出来”。
让我立即就想到了现在我们周围的这个社会。
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上的影响是可以修补的,但是在人们的关系方面却很难回到从前了。
这也是温家宝说信心比黄金更加重要的原因吧。
归根到底,所有的事情都还是要人去完成,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互信、;乐观这些基本的品质都丧失了的话就会对这个经济的基础造成非常严重的打击。
作者说,次贷危机解决方案的内容全部都是关于机制变革的:超越短期修补的愿景,以及改革上层建筑的勇气。
他看的更为长远——经济的复苏不是单一地鼓励消费、扩大投资那样简单,而是要从根本上进行机制的变革,这个社会契约指我们整个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应该保护所有人免遭重大灾难的困扰,同时控制住那些已经出现的问题,使之不要再蔓延。
这本书也对房地产领域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分析。
作者说,鼓励居者有其屋是一个意义深远而且令人肃然起敬的目标,它传达出来的是一种参与意识以及国家认同感,而且较高住房自有率对一个健康的社会也有着相当多的益处。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美国在房地产市场上的创新无疑是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的。
但是在实施的角度上,却没有一个相应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去控制这个逻辑的运转,所以说造成了所谓“非理性繁荣”。
给我印象很深的一个观点是我们在这次严重的住房泡沫过程中正在经历的“新纪元”故事,在某种程度上把土地的价值和住房的价值捆绑到了一起。
非理性繁荣 读书报告
非理性繁荣读书报告《非理性繁荣》主要关注的是美国股市因投机风气过盛而引发的投资泡沫现象。
希勒教授主要从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向我们清晰地展示了那些可能动摇经济运行和严重影响人们生活的市场泡沫。
希勒用了一章的篇幅来论述美国国内和国际房价的历史走势。
在本书中,希勒通过大量的证据来说明,目前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中隐含着大量的泡沫,并且最终房价可能在未来的几年中开始下跌。
他认为,2000年股市泡沫破灭之后,许多投资者将资金投向房地产市场,这使得美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房地产价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
因此,投机泡沫没有消失,只是在另一个市场中再次出现。
在书中作者指出20世纪90年代末的股市呈现出一个典型特点,即投机性泡沫:暂时的高价得以维持主要是由于投资者的热情而不是与实际价值相一致的预测。
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市场可能维持高位甚至大幅攀升,但在未来十年或二十年里,股市的总体前景将会是非常惨淡,甚至十分危险。
投机性泡沫让市场呈现了虚假的繁荣,这种繁荣是不持久的。
作者总结了这种虚假的繁荣现象,认为非理性繁荣是投机性泡沫的心理基础,价格上涨的信息刺激了投资者的热情,并且这种热情通过心理的相互影响在人与人之间逐步扩散,在此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加入到推动价格上涨的投机行列,完全失去理性,从而完全不考虑资产的实际价值,一味地沉浸在对其他投资者发髻的羡慕与赌徒般的兴奋中。
那非理性繁荣具体是怎么发生的呢?总结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缘由。
反馈和放大机制希勒认为,市场自身具有反馈和放大机制,经过一定时期,上述因素就通过市场自身的这种机制产生作用,有时市场反馈和放大机制还会使得作用因素的效果变得巨大和至关重要。
放大机制是通过一种反馈环工作的,反馈环是一种自然形成的“庞氏过程”,过去的价格上涨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及期望,这些投资者进一步抬升股价,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这种循环不断进行下去,因此造成对原始诱发因素的过激反应。
庞氏骗局是价格反馈的一个例证。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读书体会、读后感、美文摘抄、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reading notes, reading experience, reading experience, after reading, beautiful essay excerpt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非理性繁荣读后感最近在看两本书《黑天鹅效应》、《非理性繁荣》,觉得是两本很不错的书,推荐阅读。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非理性繁荣读后感在金融危机之后,这本书变成了一个好像“圣经”一般的经济读物,我想不仅仅是因为它几乎是准确预见了金融危机的发生,还因为这本书可以从一个更为细致的方面去分析经济。
我觉得这也是经济学有意思的地方,它真的不是单一的数学可以解释的,而是包含了人类社会的很多研究和表现在。
谈到金融危机的时候,书中说“如果让这些破坏性的变化随意蔓延,这些变化所造成的破坏将不只限于经济方面,还将危及我们社会的基础——那些人与人之间的互信、乐观以及共同的习惯和生活方式,而且这种破坏的后果将会在今后的数十年间持续不断地显现出来”。
让我立即就想到了现在我们周围的这个社会。
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上的影响是可以修补的,但是在人们的关系方面却很难回到从前了。
这也是温家宝说信心比黄金更加重要的原因吧。
归根到底,所有的事情都还是要人去完成,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互信、;乐观这些基本的品质都丧失了的话就会对这个经济的基础造成非常严重的打击。
作者说,次贷危机解决方案的内容全部都是关于机制变革的:超越短期修补的愿景,以及改革上层建筑的勇气。
他看的更为长远——经济的复苏不是单一地鼓励消费、扩大投资那样简单,而是要从根本上进行机制的变革,这个社会契约指我们整个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应该保护所有人免遭重大灾难的困扰,同时控制住那些已经出现的问题,使之不要再蔓延。
这本书也对房地产领域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分析。
作者说,鼓励居者有其屋是一个意义深远而且令人肃然起敬的目标,它传达出来的是一种参与意识以及国家认同感,而且较高住房自有率对一个健康的社会也有着相当多的益处。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美国在房地产市场上的创新无疑是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的。
但是在实施的角度上,却没有一个相应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去控制这个逻辑的运转,所以说造成了所谓“非理性繁荣”。
给我印象很深的一个观点是我们在这次严重的住房泡沫过程中正在经历的“新纪元”故事,在某种程度上把土地的价值和住房的价值捆绑到了一起。
《非理性繁荣》读书报告
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泡沫浅析——《非理性繁荣》书评及启示财政金融学院金融二班孙嘉晨学号2015200093绪论《非理性繁荣》这本书对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帮助读者了解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近期波动,全面看待市场发展趋势。
本书评将从市场泡沫产生的因素、这些产生因素发生作用的机制和预防股市房市泡沫化的措施三方面展开。
市场泡沫产生的因素本书将导致当今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产生市场泡沫的因素归纳为如下12个。
这12个因素共同导致了2001年美国的经济衰退和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
1)市场经济的疾速发展与业主社会。
2)政治和文化的变迁促进了商业的成功。
3)新的信息技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浪潮,对于人类的未来会带来深远的影响是毫无疑问的,但其对现代企业的影响在作者看来是具有两面性:“它的出现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现有企业的利润”。
4)支持性货币政策与格林斯潘对策;历史数据表明,扩张性货币政策并不是必然支持股市或者楼市泡沫,但是中央银行的姿态是一个重要的作用因素。
5)生育高峰及其对市场的显著影响;这一条对应的中国情况,似乎应该是人口基数的庞大、人口红利以及城市化。
但是,按照希勒的意见,这个因素对于股市并没有直接的影响不过,人们相信这个因素将导致股市上升到一个高价位,而且还可以持续下去直到这个因素消失或者弱化,这个信念对股市的主要作用。
7)分析师愈益乐观的预测。
在评级机构趋利化的评级标准下,高评级的劣质股票和债券是造成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泡沫化的主要原因。
8)固定缴费养老金计划的推广。
9)共同基金的成长。
与固定缴费养老金共同作用,导致市场资本量激增。
10)通货膨胀回落及货币幻觉的影响;提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佛朗哥莫迪格里安尼的一项研究成果,当通货膨胀很高时,名义利率也很高,但实际利率并不高,按说股市不应对高名义利率有任何反应,但股市仍倾向于走入低谷。
这是因为存在一种“货币幻觉”,或者说公众对货币标准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迷惑不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理性繁荣》(第三版)读后感《非理性繁荣》(第三版)读后感沽上犇牛作者简介:罗伯特J希勒,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耶鲁大学经济系教授,畅销书作者,《纽约时报》经济学视角专栏的定期撰稿人,他的著作有《金融与好的社会》,《动物精神》(合著),《次贷解决方案》和《金融新秩序》。
本书在架构上共,分了六个大的部分。
前篇,也就是书的前三章和后面的五篇。
书的前三章,个人姑且定义为,前篇的三章内容别是第1章股票市场的历史回顾,第2章债券市场的历史回顾和第3章房地产市场的历史回顾。
三个历史回顾,立足于三个主要投资市场即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描述了这三个市场涨跌的历史过程,梳理了这些市场经历了的哪些显著波动,帮助读者从总体上了解和把握市场的趋势。
作者在第1章中主要描述了股票市场的一个涨跌历史,创造性的提出了这个周期性调整市盈率(CAPE)。
作者在第2章债券市场的历史回顾中,指出了利率长期以来的波动和变化。
并利用图表揭示了通胀指数化债券的收益率走势。
通过走势可以明显的看出来,虽然债券的收益率波动幅度比较小,大概也就是在百分之10到-1%之间波动,而且,大部分绝大部分时间处于正收益区间。
但是就这样一个窄幅的波动的幅度范围内,它的整个历史的波动,还是蛮大的。
作者在第3章房地产市场的历史回顾中指出了,最核心的一个问题,房地产市场永远上涨这个假设和认知是错误的,是非理性繁荣泡沫的一种体现。
作者在书中说道,20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地区的房地产价格上涨,与此同时,各种肤浅的解释相继出现,其中一种认为人口压力使得土地资源日渐枯竭,必然导致住房价格猛增,但实际情况是1990年以来,人口增长非常的稳定而缓慢,土地资源也并未枯竭,另一种解释认为,住房价格上涨的原因是需求的过快增长,导致建造住房所必需要的劳动力、木材、混凝土和钢材的价格高企,但事实上,建筑成本并未偏离其长期运行趋势,还有一种解释认为这种繁荣是因为很多国家通过降低利率来应对全球经济的衰退,诚然较低的利率水平是导致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因素,但历史上各国央行曾多次降低利率,却没有哪一次导致世界如此默契。
作者的研究团队还创建了一个美国住房价格指数及建筑成本、人口和长期利率的变动趋势,。
时间跨度为1890年到2014年。
见下图作者紧接着指出,图中一个明显的特征是,从1890年开始,实际住房价格整体上并没有出现过连续上升的趋势。
作者在书中指出,归根结底,尽管住房价格的真实走势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但大多数的证据表明,大多数住房的实际价格平均增长率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高。
并指出,“实际住房价格并没有强劲上升的原因。
并指出如果人们,能够从长远的利益出发,对房地产市场做出理性的判断,那么这些城市就存在类似的市场控制机制,来阻止房价过快上涨,如果房价上涨,使得住房抵押贷款占据家庭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房地产市场就有足够的理由向低成本地区转移,长远来看,这种机制可以抑制,精通通胀修正的时机房,价上涨过快,同时,可粉碎膨胀过快的泡沫,这种市场机制对那些附近有大量可利用土地的城市最有效,对那些可利用土地很少的城市也有效,因为如果房价太高,居民和企业将会永远甚至完全离开这些地区”。
最后作者指出贷款机构在房地产泡沫中扮演的角色,主要是一个推波助澜和制造风险者,个人认为作者这一点有失偏颇,毕竟在一个相对健康的住房价格市场中,贷款还是对于普通群体自购住房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第一篇结构因素作者在第一篇中探讨了资深市场泡沫的结构性因素,也就是第4章诱发因素,互联网,市场经济急速发展以及其他事件和第5章放大机制自然形成的庞氏骗局。
在第4章中研究了致使市场剧烈波动的因素,那些与政治技术以及投资者构成等相关的市场外部事件。
纵观了最近的三次股市繁荣——1982年到2000年的千禧繁荣、2003年到2007年的次贷繁荣和2009年至今的后次贷的繁荣,从根本上,这些因素更多的通过其对投资者心理的影响,而作用于市场,即便是今天,审视导致历次市场繁荣的驱动力,对于我们理解导致未来繁荣的各种潜在因素也十分重要。
第5章认为一些放大机制与时滞效应共同作用,进一步强化了第四章所述泡沫滋生因素的效果。
也因此,市场的活动与这些促成因素之间的关系从来都是扑朔迷离。
当市场事件被理解为投资利好时,这种放大机制将不断增强市场信心,即便市场价格已经居高不下。
价格上升导致价格进一步上升,并因此放大泡沫的促成因素而酝酿一场新的投机泡沫,当投资者认为事件对投资不利时,这种放大机制将反向作用,最终价格下跌导致价格更大的下跌。
第二篇文化因素包括了第6章新闻媒体,第7章新时代的经济思想和第8章新时代与全球泡沫在这一篇作者主要考察了,文化因素对强化投机性泡沫结构的影响。
第6章讨论了新闻媒体的关键性作用,比如新闻媒体常常放大那些与投资者产生共鸣的消息,而忽略了这些消息的真实可靠性。
第7章,对长久以来在金融市场上自发形成的新时代理论(new eratheories)进行了分析。
这些理论之所以被广泛的推崇,是因为它们根源于市场活动本身,而不是对市场消息真实价值的无偏见分析。
第8章回顾了过去半个世纪以来全球股票市场的几次重大繁荣,同时梳理了这些繁荣背后的新时代理论类行。
第三篇心理因素考察了市场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
即第9章股市的心理锚定和第10章从众行为和思想传染。
第9章认为,经济和金融理论对于市场真实价格缺乏清晰的定义,也没给出简单的计算,因此公众对于市场价值的估计更多的依赖于心理锚点。
第10章阐述了来自于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的一些重要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不同的人会在同一时间改变他们的想法。
第四篇,理性化繁荣的尝试梳理了学术界对市场泡沫,实现理性化的一些尝试。
即第11章,有效市场,随机游走和泡沫和第12章,投资者学习和忘却。
第11章考察了有效市场理论。
第12章讨论泡沫使其常备提及的投资者感知理论,即公众对于一些重要事实常常后知后觉,这些“事实”或令人质疑,抑或早已为市场所知晓。
个人认为,作者在这一篇里面主要阐述了有效市场理论和通过投资者的自身的学习,并不能有效的去解决市场的非理性。
原因有二,第一,是有效市场理论,本身就是一种有缺陷的理论,和现实的市场,有很大的一个出入。
第二,投资者学习的很多常识,其实和事实并不完全相符。
学习来的这些事实,本质上来说,也算不上是学习,顶多就是投资者根据他们的投资经验产生的关于未来的直观想法。
种想法是泡沫经济反馈的一个部分。
也就是在泡沫当中,无法去学会避免泡沫的方法。
第五篇行动呼吁也就是第13章,探讨了投机性泡沫对于个体投资者,机构和政府的启示。
针对当前脆弱的股票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对政策改变的迫切需求,给出了一些建议,例如通过哪些途径可以帮助,个体投资者尽可能的避免泡沫破灭的风险后果。
在犇牛看来,作者在本章中提出的一些建议,更像是一些学术性的建议,与实操层面的措施还存在距离。
比如第一项建议是,货币当局应当运用温和的货币政策来抑制泡沫,作者在书中提到,“当认为股票市场估值过高时,货币当局采取小幅度,但又是象征性的利率提高政策是有用的一步,在这个过程中,向公众阐明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为了抑制泡沫。
但货币当局不应当通过强烈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来试图促使泡沫破灭”。
第一,首先这个观点货币当局未必能够接受。
第二就算是当局接受了,在实际操作层面上,这个度的拿捏也是很困难的,有的时候股票市场是非常敏感的。
给出的第二个建议是,“意见领袖发表有利于市场稳定的言论”。
作者在书的前面部分已经论证了,大众对于专家的相信,是有科学根据的,或者说有据可查的。
但实际上,意见领袖也经常这样做。
但从效果看在市场崩溃的时候,意见领袖的意见对于稳定市场的作用非常有限。
作者给出了第三个建议,是制度性的鼓励,建设性的交易。
个人倒是认为这一点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建议,但是,如果遇到一个控制欲较强的政府,恐怕到时候这一点也很难执行下去,比如我A就经常以保护投资者为由头对交易进行各种各样的限制。
也就是面对市场剧烈的波动的时候,作者给出的建议是,加大市场的交易力度,或者给出更全面的市场交易,而不是关停交易。
但是这和,市场上普遍存在的熔断机制是相悖的。
第四点建议是,公众应该得到更多的对冲风险的帮助。
简单概括的说,就是你的资产如果是做多的,那么应该有一部分做空来帮助你来对冲风险。
第五点建议是储蓄和退休计划的政策应该现实考虑泡沫的存在。
结合我国的国情,应该是我们在进行养老、教育储蓄时候,应该考虑到当下资产的泡沫情况,和未来的泡沫情况。
比如我们当下有一套帝都的房子,估值在千万。
从普通人的收入角度来看,千万资产对一个人的养老和教育应该是绰绰有余的,但如果这个千万是一个泡沫,后面如果出现了泡沫的破灭,千万变成了百万,甚至不可变现,那么到时候你的养老,你的教育是如何实现呢?因此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应该保持一个现金储蓄的习惯。
作者在最后还给出了其在2013年诺贝尔奖上的演讲,叫做投机性的资产价格,作为本书的一个总体的一个概况和总结,但内容过于学术性不太好理解,所以,本次没有细读。
几点感触1、第3章,房地产价格历史说明,房地产并不是一直上涨的一个资产。
作者在这一章用几个小标题表达了作者的思路,住房价格的历史长期走势;实际住房价格总体上并未呈现长期上行趋势;实际住房价格并没有强劲上升的原因;非理性繁荣的昨与今;贷款机构在房地产泡沫中扮演的角色。
2、股票市场并不总是一个长期高效的投资市场,或者说是长期最佳投资的唯一选择。
作者在书中提出,以30年非重叠历史看。
股票的收益不总是高于债券投资的收益。
因此个人应该加强对债券投资的,认知与学习。
通篇来看本书的话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去理解非理性,非理性的成因,非理性的历史,以及如何去解决非理性的学术性书籍。
在这一点上,本书其实与市场有效理论更相似,都更像是一种片面的学术理论研究。
所以本书内提到的所有内容未必具都是真实的,或者说可借鉴的意义。
但是从道与术的层面上来说,其在术的层面上虽然指导意义有所欠缺,但在道的层面上来说,偏听则暗,兼听则明,给我们了一种新的思维的启迪。
总来说还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