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硫酸硝酸的氧化性-教学设计
4-4-第2课时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4-4-第2课时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https://img.taocdn.com/s3/m/7db6cff0941ea76e58fa0452.png)
稀 HNO3 与 Cu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2)常温下,冷的浓硝酸能使□________钝化。 19 20 (3)王水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混合物,体积比 21 为□________,能使不溶于硝酸的金、铂等溶解。
H2SO4 的性质
●思维导图
第四章 第四节 第2课时
成才之路 ·化学 ·人教版 · 必修1
●细品教材 1.硫酸、硝酸、盐酸(教材 P100 思考与交流) (1)组成上的特点 三者都是酸,在水溶液中均电离出 H+,硫酸和硝酸是含 氧酸,盐酸是无氧酸;硫酸是二元强酸,硝酸和盐酸是一元 强酸。
第四章 第四节 第2课时
第四章 第四节 第2课时
成才之路 ·化学 ·人教版 · 必修1
浓硫酸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其他物质表面的水分, 因此浓硫酸常用作干燥剂。但是它不能用来干燥碱性气体(如 NH3)和强还原性气体(如 H2S)。
第四章 第四节 第2课时
成才之路 ·化学 ·人教版 · 必修1
2.浓硝酸与浓盐酸长时间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浓度如何 变化?
第四章 第四节 第2课时
成才之路 ·化学 ·人教版 · 必修1
那么,玻尔是用什么溶液使金质奖章溶解的呢?原来他用的 溶液叫王水。 王水是由浓硝酸和浓盐酸按 1:3 的体积比配制成 的混合溶液。你知道其中的硝酸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吗?
第四章 第四节 第2课时
成才之路 ·化学 ·人教版 · 必修1
新知识· 导学探究
成才之路 ·化学 ·人教版 · 必修1
△ 14 C + 2H2SO4( 浓 ) ===== CO2↑ + 2SO4↑ + 2H2O □
硝酸-教学设计讲课稿
![硝酸-教学设计讲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96d4598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b2.png)
硝酸教学设计第二届全国师范生素质大赛参赛作品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硝酸{教学设计思路分析}【课程分析】:本节内容主要是在学习氮和硫的化合物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硝酸的两种特性——氧化性和不稳定性。
新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掌握硝酸的物理化学性质,知道硝酸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硝酸的氧化性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也是各类考试常常涉及的热点。
落实好本节教学内容,一方面使学生系统掌握硝酸的性质,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利用氧化还原的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硝酸与社会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丰富的实验探究素材。
因此,我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从实验入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铜跟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应时的不同现象,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浓硝酸与稀硝酸的氧化性,加深学生对硝酸氧化性的认识及对氧化还原反应等化学理论的理解。
同时与浓硫酸性质进行对比巩固了对浓硫酸的性质的认识。
【学情分析】: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学化学最感兴趣的也是做实验,本节化学课安排了典型的学生实验。
通过做实验,学生会发现硝酸区别于初中所学的其他酸的特有的化学性质。
从而更好的理解掌握知识。
【设计思路】:结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变课堂为学生探索、发现、创造、创新的场所,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的主体,以求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培育品德”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方案}【学习目标】: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及硝酸常显黄色的原因;能用语言叙述硝酸的物理化学特性;能准确书写硝酸见光或受热分解、浓、稀硝酸分别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会判断浓、稀硝酸氧化性的强弱。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硝酸的物理性质(易溶于水、挥发性)。
(2)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性、强氧化性和强酸性)(3)了解硝酸的用途。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硝酸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2)利用实验的手段,使学生掌握硝酸的特性——强氧化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3)利用分析演绎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硝酸与碳的反应。
(完整版)硫酸教学设计公开课
![(完整版)硫酸教学设计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58f3761ca0116c175f0e48be.png)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2课时硫酸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学习前面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时,我们曾经分析过硫的化合价。
硫元素的常见化合价有+4价和+6价,前面我们学习了SO2也就是+4价硫的化学性质,今天我们学习硫酸的性质也就是+6价硫的性质。
H2SO4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被誉为“化学工业之母”,工业三大强酸之一,我国现在是第一大硫酸生产国,硫酸的总产量突破3500万吨。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硫酸的性质。
【提问】初中时我们学习过稀硫酸,回忆稀硫酸具有哪些化学性质?为什么具有这些性质?【板书】硫酸1、稀硫酸:酸的通性【提问】酸的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可以和碱反应、可以和碱性氧化物反应、可以和指示剂作用(无色酚酞和紫色石蕊试剂)、可以和活泼金属反应置换出氢气。
【明确、讲解】稀硫酸可以和活泼金属反应置换出氢气是体现了H+的氧化性。
稀硫酸在水溶液中是以H+和SO42-的形式存在,而浓硫酸主要以H2SO4分子的形式存在。
【提问】浓硫酸在离子反应中能不能拆?【学生】不可以。
浓硫酸主要以H2SO4分子的形式存在。
【明确、讲解】由于稀硫酸和浓硫酸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不同,所以在性质上肯定存在一定的差异,也就是浓硫酸具有自己的特性。
【板书】2、浓硫酸(1)物理性质【实物展示】一瓶浓硫酸【归纳总结】常见的浓硫酸的质量分数是98.3%,密度为1.84g/cm3,沸点为338。
C,难挥发。
能以任意比与水互溶,浓硫酸溶解在水中放出大量的热。
【设疑】在实验室中我们将如何稀释浓硫酸?【明确、强调】在浓硫酸的稀释过程中,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是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
【板书】(2)化学性质【视频播放】浓硫酸和无水硫酸铜反应【提问】观察实验现象?【学生】蓝色物质变成白色,溶液仍然是无色【明确】浓硫酸吸收了蓝色五水硫酸铜中的结晶水,使之变成白色硫酸铜。
【板书】(1)吸水性(干燥剂)【讲解】吸水性是指物质中含有水分子浓硫酸可以将水分子吸收。
“硝酸、硫酸氧化性”教学设计
![“硝酸、硫酸氧化性”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34515d7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03.png)
“硝酸、硫酸氧化性”教学设计摘要:为更好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在化学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在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创新设计了“硝酸、硫酸氧化性”的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化学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氧化性;教学;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1第四章第四节的内容。
本课设计的4个特点为:重视知识构建。
通过实验构建浓硫酸、硝酸的主干知识强氧化性;(2)重视环境教育。
由于浓硫酸、硝酸的反应均有污染物产生,实验重点改进是减少浓硫酸、硝酸的反应时对环境的污染;(3)加强思想方法教育。
强调分类观和氧化还原理论在分析物质性质和反应特点上的运用,通过内外因关系理解量变引起质变,深化自然辩证法的认识。
(4)比较归纳法的运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元素化合物、氮和硫的氧化物的污染问题、酸的主要性质(通性)及氢前金属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置换出氢气规律等知识的学习为学生研究浓硫酸和硝酸的强氧化性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
知识承前启后方面,本节课强化了如下两个设计:(1)先运用分类法,从物质类别、化合价等角度预测硫酸和硝酸的性质;(2)实验探究之后,对金属与酸的反应进行全面小结。
三、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认识硝酸、浓硫酸的氧化性,对全面认识金属与酸的反应。
2.核心素养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逐步掌握比较研究法;(2)设置难度适宜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提高学习化学兴趣;(3)加深对自然辩证法的认识。
3.教学重点、难点浓硫酸、硝酸的主干知识就是强氧化性,它们能与绝大部分金属反应,也能氧化一些非金属,反应的特点是浓硫酸、硝酸中的硫、氮元素被还原,生成硫、氮的氧化物。
四、教学方法本文采用教学方法有:实验探究、对比研究及讨论法等。
五、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堂的理念、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掌握了实验探究的基本流程,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__第2课时_导学案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__第2课时_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7bca611ed9ad51f01df250.png)
矮油,你又想偷懒啊?反省反省吧,亲! 想成为一名成功者,先必须做一名奋斗者。
《必修Ⅰ第4章第4节 氨 硝酸 硫酸》导学案(第2课时)高一 班 第 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课标要求】1、了解硫酸和硝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硫酸硝酸的化学通性以及浓硫酸、硝酸的特性。
【重点难点】1、浓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新课导学】阅读教材P100-102思考: 一、浓硫酸的特性1、浓硫酸的吸水性:在盛有少量蓝色硫酸铜晶体的试管里注入浓硫酸,现象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
【思考】实验室为什么常用浓硫酸干燥气体?2、浓硫酸的脱水性: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现象①_____②_____③____。
蔗糖变黑的本质:3、浓硫酸的强氧化性(1)浓硫酸与金属铜反应探究【探讨 1】根据反应的现象,你能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讨2】上述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各是什么物质?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各是什么?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_____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_____【探讨3】考虑本实验的产物为有毒气体,请你想一想如何改进实验装置?若想同时证明SO 2 溶液显酸性,如何改进实验装置?画出简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浓硫酸与非金属(如C )的反应【思考】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结合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的现象,写出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常温下,浓硫酸使铁、铝_____,原因是__________ 【浓硫酸、稀硫酸的组成及氧化性的比较】三、二、硝酸的特性1、硝酸的物理性质:纯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有腐蚀性的液体。
思考: 打开盛有浓硝酸的试剂瓶,瓶口产生的白雾是什么物质? 2、硝酸的化学性质: 硝酸是一种强酸,具有酸的通性, 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2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导学案
![4.42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0f8b2531126edb6f1a101a.png)
4.12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导学案(第2课时)【学习目标】认记硝酸的性质和硫酸的性质。
理解硝酸和硫酸的氧化性。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硝酸和硫酸的氧化性。
难点:理解硝酸和硫酸的氧化性。
【新课引入】初中我们学过,浓硫酸的稀释。
是把浓硫酸加入到水中,并不断的用玻璃棒搅拌。
那么为什么这样做呢?如果不着么做的后果怎样?我们就学习一下有关浓硫酸的知识。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有个获诺贝尔奖的犹太科学家,在逃离纳粹迫害的时候,把金制诺贝尔奖章溶化在王水里,逃过了纳粹的检查。
那么什么是王水呢?为啥它能溶解金子呢?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关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有关知识。
【自主学习】一、浓硫酸的化学性质1.稀硫酸的化学性质酸的通性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与金属单质的反应与碱或碱性氧化物的反应硫酸根的性质2.浓硫酸的特向吸水性脱水性(强腐蚀性的表现,使物质的氧和氢按1:2脱去生成水)强氧化性(1) 使铁铝单质表面钝化,生成氧化生成氧化物薄膜,阻止酸进一步与金属的反应。
可以用铁铝容器来盛浓硫酸。
(2) 与非金属的反应(海绵碳的生成)C +2H2SO4(浓)=====△CO2↑+2SO2↑+2H2O实验现象(3)与金属的反应Cu +2H2SO4(浓)=====△CuSO4+SO2↑+2H2O ,实验实验现象a 试管中:铜丝表面 ;b 试管中:品红溶液 ;c 试管中:紫色石蕊溶液 ;实验结束:将a 试管中的溶液慢慢倒入水中,溶液 。
(3)结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浓硫酸的用途吸水性 做 干燥剂 酸性 酸洗剂 做化工原料 蓄电池的电解质 制备挥发性酸二、 硝酸的性质 1. 酸性2. 强氧化性与金属的反应(可以和金属活动顺序表金之前的金属反应)3Cu +8HNO3(稀)===3Cu(NO3)2+2NO↑+4H2OCu +4HNO3(浓)===Cu(NO3)2+2NO2↑+2H2O与非金属的反应C +4HNO3(浓)=====△CO2↑+4NO2↑+2H2O 。
硫酸硝酸的氧化性-教学设计
![硫酸硝酸的氧化性-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adef4cffd0a79563c1e7294.png)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教学设计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的第二部分《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本节知识用时一课时。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主要是高一上普通班的学生。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通过实验了解氮、硫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人教版将它放在了经过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前三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储备了不少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对于氮和硫的氧化物的污染问题也留有深刻印象。
初中学生认识到硝酸是一种强酸,已从物质分类角度了解了酸的通性。
对于氢前金属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规律非常熟悉。
这为研究浓硫酸和硝酸的强氧化性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知识支持。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从氧化还原反应和物质的特性角度去认识和理解硫酸及硝酸的强氧化性,进而引出不同价态的氮元素之间的转化,对以前所学内容的深化和完善。
不仅巩固《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量等概念,也为《化学必修2》形成元素概念和元素周期律提供感性材料。
体现了新教材对知识的“螺旋上升”的编排特色。
教学重点:硫酸及硝酸的氧化性。
教学难点:硫酸及硝酸的氧化性。
2、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时已经学习过浓硫酸与硝酸的物理性质,在这儿只需让学生在课前复习即可。
学生在初中就已经接触过稀硫酸,但是本节所介绍的浓硫酸的一些性质与稀硫酸还有很大的区别。
比如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表现在+6价的硫元素上,可与铜,碳单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硫;而稀硫酸的氧化性表现在氢离子上,与活泼的金属反应放出氢气。
因此,在此应慢慢引导学生加以理解并予以区别。
高一学生,在学这节时已经具备了一些鉴别物质的能力,所以对于浓硫酸与碳的反应,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鉴别产物。
这样,不仅可以巩固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其实验能力。
对于硝酸在这节要讲的氧化性,学生是陌生的。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https://img.taocdn.com/s3/m/4268c0dc76a20029bd642df2.png)
常用浓HNO3的质量分数大约为69%。
8
二、化学性质 1、酸的通性 2、不稳定(分解) 3、有强氧化性
9
1、具有酸的通性(一元强酸)
1)与指示剂作用 2)与活泼金属反应 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4)与碱反应 5)与某些盐反应
23
三、制法
1、实验室制法
NaNO3 +H2SO4(浓)
△
NaHSO4 + HNO3
2、工业制法 H2 O2 O2 H2O N2 NH3 催化氧化 NO NO2 HNO3
24
四、硝酸的用途
硫酸和硝酸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化学实 验室里必备的重要试剂。在工业上可用于制化肥、 农药、炸药、染料、盐类等。硫酸还用于精炼石 油、金属加工前的酸洗及制取各种挥发性酸等。
(C)红、红、红
(D)红、白、黑
注意: ①稀硝酸遇石蕊变红色;浓硝酸遇石蕊 试液先变红(H+的作用),后褪色(强氧化 性作用)。
27
思考题
4.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
再加入KNO3 ,发现铜粉溶解,为什么?
3Cu+8H+ + 2NO3 - =3Cu2++2NO↑+4H2O
28
5、足量的Cu中加入少量的浓硝酸,可能会发生什么反应? 一开始是铜与浓硝酸反应:
O按H2O的组成脱去,这些H、O在原物质中并不是以H2O 的形式存在.
31
3.Cu与浓HNO3在常温下可剧烈反应,Al的活 动性强于Cu,所以Al在常温下与浓HNO3的反 应更剧烈 ( ) 提示:错误,Al在浓HNO3中钝化,不能剧烈 反应.
2022年 教学教材《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参考优秀教案2
![2022年 教学教材《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参考优秀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4f7e0f66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08.png)
氨硝酸硫酸〔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通过探究硫酸、硝酸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脑、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浓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教学难点: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
教学过程[引言]硫酸、硝酸和盐酸是我们常说的三大强酸,它们在组成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相似的性质,又有那些不同的性质?[投影]酸的通性稀硫酸盐酸硝酸离子方程式H2SO4==2H SO42-HC==H C-HNO3==H NO3-指示剂紫色石蕊变红与碱反响H OH-== H2O与碱性氧化物反响CuO 2H == Cu2H2O与盐反响CO32-2H == CO2↑ H2O与金属反响Fe 2H == Fe2H2↑〔HNO3不产生H2〕我们在实验室制取氢气时,不用浓硫酸和硝酸来制取,说明它们除了具有酸的通性外还具有特殊性质。
[实验4-8]浓硫酸与铜反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并观察溶液的颜色。
[师问]品红溶液有什么变化?[生答]品红溶液褪色。
[补充实验]加热褪色的品红溶液,观察其现象。
[提问]浓硫酸与铜反响产生什么物质会引起这样的变化? [生答]产生了SO 2气体。
[展示]浓硫酸与铜反响后的溶液,并提问:溶液的颜色说明产生了什么离子? [生答]产生了Cu 2。
[师问]硫酸和铜中的元素化合价有什么变化,并分析产物是什么,硫酸和铜各表现什么性质?[生答]产生了SO 2和Cu 2,硫元素从6价变成了4价,化合价降低,被复原;铜从0价变成了2价,被氧化。
硫酸表现氧化性,作氧化剂;铜表现复原性,作复原剂。
[讲解]浓硫酸与铜反响除了表现氧化性,还表现酸性。
[板书]一.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1.浓硫酸的氧化性 ①与金属反响2H 2SO 4浓 Cu === CuSO 4 SO 2↑ 2H 2O[补充实验]浓硫酸与蔗糖实验。
请同学观察现象,并闻一闻放出气体的气味。
[现象]蔗糖中参加浓硫酸,蔗糖变黑,体积膨胀,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硝酸的氧化性教案
![硝酸的氧化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28d0a3b14e852459fb5777.png)
硝酸的强氧化性实验教案高中化学组张玲教学目标:1.掌握硝酸的重要特性—氧化性。
2.通过对实验装置的改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3.通过“王水”藏奖牌的故事进行爱国主义教学。
4.利用铜与硝酸反应中尾气处理等问题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学法指导:1、分组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硝酸的氧化性2、分析硝酸在反应中表现的性质,推测硝酸与非金属、某些还原化合物如:Na2S溶液、Na2SO3溶液、FeO等反应的产物。
教学重难点:硝酸的氧化性。
教学用具:实验药品:浓硝酸、铜丝、NaOH溶液、蒸馏水。
实验仪器:小药瓶、胶头滴管、瓶塞、导气管。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对比分析、演绎类推。
【分组实验】每组所需实验仪器清单:浓硝酸 1瓶、胶头滴管2个、铜丝2根、长导气管2个、短导气管1个、小药瓶4个、瓶盖2个、注射器1个、蒸馏水滴瓶、烧杯1个。
教学过程:【引课】介绍硝酸用途的介绍,让学生感觉到硝酸就在身边。
【投影】硝酸的用途图片【过渡】大家知道吗?图片中的炸药、医药、化肥、农药等等,都是以硝酸为原料进行加工制作的,可见硝酸无论在国防、科技、还是工农业生产中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那么你对硝酸又了解多少呢?在初中我们已经知道了硝酸是三大强酸之一,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可以完全电离,具有酸的通性,而在实验室里用金属和酸反应制取氢气时,通常选择稀硫酸或盐酸,并没选择硝酸。
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硝酸的另一性质――氧化性!【板书】硝酸的氧化性【师讲】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氧化性酸――-浓硫酸,它在加热的条件下,可以与不活泼金属铜发生反应。
【副板书】 Cu+2H2SO4(浓) △CuSO4+ SO2↑+2H2O【过渡】在这个反应中,产生的气体是SO2,表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硝酸将和铜发生怎样的反应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硝酸与铜的反应。
【板书】一、硝酸与金属的反应【实验探究】硝酸与铜的反应【师讲】首先探究一下浓硝酸与铜的反应,给大家准备的实验仪器,都是常见的小药瓶、输液管、注射器等。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课件: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课件: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https://img.taocdn.com/s3/m/2417358776eeaeaad0f3303a.png)
(2)规律。 ①温度越高,硝酸越浓,其氧化性越强。 ②与硝酸反应时,还原剂一般被氧化成最高价态。
4.实验室制取 NO2 的原理 Cu+4HNO3(浓)===Cu (NO3)2+2NO2↑+2H2O。
5.铁、铝在常温下,遇到浓 H2SO4 或浓 HNO3 发生钝 化,这体现了二者都具有强氧化性。
6.红热的木炭投入到浓硝酸中可观察到:剧烈反应, 有大量的红棕色气体逸出;已知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 CO2;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4HNO( 3 浓)==△=== CO2↑+4NO2↑+2H2O。
②与氢之前的活泼金属反应: Zn+2H2SO( 4 浓)===ZnSO4+SO2↑+2H2O。规律: 浓硫酸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浓硫酸一旦变稀, 就会发生反应 Zn+H2SO4===ZnSO4+H2↑。 ③与氢之后的不活泼金属(除 Au、Pt 外)反应: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规律:反应需加热,否则不反应; 氧化产物是硫酸盐,金属显高价,还原产物为 SO2; 浓硫酸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
(5)酸化 KMnO4 时,既可以加浓 H2SO4 也可以加 浓 HNO3。( )
答案:(1)√ (2)× (3)√ (4)× (5)×
2.由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结论错误的是( ) A.将蔗糖加入浓硫酸后变黑,说是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B.浓硫酸可用作气体干燥剂,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C.铜与浓硫酸共热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说明浓硫 酸具有强氧化性 D.常温下浓硫酸可以用铝罐储存,说明铝与冷的浓硫 酸不反应 答案:D
第2课时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知识点归纳及例题解析)
![第2课时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知识点归纳及例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1300f2ca216147917112849.png)
第2课时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学习目标定位] 1.通过浓硫酸、硝酸分别与不活泼金属、非金属的反应,认识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
2.通过比较浓硫酸与稀硫酸,浓硝酸与稀硝酸性质的差异,认识浓度、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一 浓硫酸的特性1.将一瓶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其质量的变化是增大,变化的原因是浓硫酸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
若将一瓶浓盐酸(或浓硝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其质量的变化是减小,原因是浓盐酸(或浓硝酸)易挥发,溶质减少。
2.将一定量的蔗糖放入小烧杯中,加入浓硫酸,观察到的现象是白色蔗糖变黑、体积膨胀,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 12H 22O 11――→浓硫酸12C +11H 2O 。
3.按表中图示装置完成实验,将有关反应现象及实验结论填入表中:浓硫酸的特性(1)吸水性:浓硫酸可以吸收空气或其他气体中的水蒸气、混在固体中的湿存水、结晶水合物中的结晶水。
在实验室里常用浓硫酸作干燥剂。
(2)脱水性:浓硫酸可以使有机化合物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从有机物中“脱离”出来,结合生成水分子。
(3)强氧化性①浓硫酸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生成高价态金属的硫酸盐,本身一般被还原为SO2。
②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铁、铝钝化。
③浓硫酸可将碳、磷等非金属单质氧化成高价态的氧化物或含氧酸,本身被还原为SO2。
1.浓硫酸具有A.强酸性,B.强氧化性,C.高沸点、难挥发性,D.脱水性,E.吸水性等性质。
以下过程主要表现了浓硫酸的哪些性质?请将答案的字母分别填入括号中。
(1)用NaCl固体和浓H2SO4在加热条件下制氯化氢气体()(2)用磷矿物[主要成分是Ca3(PO4)2]和硫酸反应制磷酸()(3)浓硫酸干燥H2、O2、Cl2、HCl和SO2等气体()(4)常温下可以用铁或铝的容器贮存浓硫酸()(5)胆矾放在盛浓硫酸的干燥器中变成白色粉末()(6)不能用浓硫酸干燥HBr、HI和H2S等气体()(7)浓硫酸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答案(1)C(2)A(3)E(4)B(5)E(6)B(7)AD解析(1)浓硫酸具有高沸点、难挥发性,氯化氢气体易挥发。
(完整版)硝酸教案
![(完整版)硝酸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d8db30284ac850ad0242b4.png)
第三节硝酸(第一课时)授课教师广西柳州高中吕婷课的类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硝酸的物理性质(易溶于水、挥发性)。
2、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性、强氧化性和强酸性)。
3、了解王水的性质和硝酸的主要用途。
4、常见仪器的组合应用,简单实验设计。
过程与方法1、通过硝酸强氧化性实验探究,提高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推理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探究能力,分析、综合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案应用,把高效课堂的意识落实到具体的学生活动中,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与价值观1、通过浓硝酸和浓硫酸;浓硝酸和稀硝酸的对比和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2、通过硝酸的用途让学生对化学为提高人类生活作出的贡献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3、通过化学史上的典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硝酸的强氧化性教学难点硝酸强氧化性知识点的应用教学方法学案导学;问题探究式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平台和辅助软件;自己设计的实验装置设计说明本节课是一次关于高效课堂和学案导学的实践探究。
硝酸性质和用途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新闻事件和课堂实验分别是本节课学生学习过程的两条途径。
通过对新闻材料的分析和学案导学学生可以自己完成对物理性质的学习和理解,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硝酸化学性质的学习过程中,首先对新闻材料进行分析引出硝酸具有不稳定性,并对酸的通性复习回顾,再探究硝酸的特性——强氧化性,培养学生从普遍性到特殊性这一认识事物规律的辩证思维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知识探究硝酸的强氧化性并结合实验探究解决生活实践中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从理论认识上升到实验探究,并最终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程序②怎样鉴别久置的硝酸?思考、评价学案。
了解硝酸的实验室保存方法,感受化学知识的应用。
(认识硝酸的酸性)引导学生从新闻材料中事故处理的办法理解硝酸的酸性,复习酸的通性的知识,填写学案上的对应部分。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电子教案-案例5-5 硫酸硝酸的氧化性 教学设计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电子教案-案例5-5 硫酸硝酸的氧化性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d5820911a37f111f1855b59.png)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教学设计1 教学背景分析1.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是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第二部分内容,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学生已初步了解浓硫酸的强腐蚀性、吸水性、脱水性,氧化还原反应,硫和氮的氧化物等知识,为学习硫酸、硝酸的酸性、氧化性、稳定性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本节运用分类观和氧化还原理论来分析物质的性质和反应的特点,进一步深化分类观和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的运用,也为后续学习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作了知识铺垫。
1.2学生情况分析(1)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高一学生整体上表现为一种过渡性特点,思维上正从经验型思维向理论型思维过渡。
虽然已经经历了三章化学知识的学习,但并未形成系统的化学学习方法和成型的化学思想。
但好奇心较重、学习主动参与性较高、对新知识的渴求度较高,容易调动其积极性。
(2)已有的相关知识和经验。
在初中就已经做过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吸水性实验,并且掌握了酸的通性。
在前面三章的学习中,初步学会从物质分类和氧化还原反应的视角来研究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思维方法,初步具备通过设计实验来验证预测或假设的经验和能力。
2 教学目标设计2.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道并能区分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2)认识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3)能简单列举硫酸和硝酸的用途;[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装置,类比设计铜与浓硫酸的实验装置,并且从浓硫酸的氧化性类比学习硝酸的氧化性。
体会到类比学习的魅力,从而获得类比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2)通过硫酸、硝酸的氧化性探究过程,以“激发疑问-猜测现象-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的基本实验探究模式,学会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将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的改进,增强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2)通过浓硫酸氧化性的探究过程,体验严谨的科学精神,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从现象到本质的唯物。
主义世界观。
2.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教学难点: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2.3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引导-发现法3 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设计3.1 教学设计总体思路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和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探究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建构主义的思想设计的。
教学设计2:4.4.2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教学设计2:4.4.2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https://img.taocdn.com/s3/m/2c75d412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95.png)
第2课时教学设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巩固稀硫酸的性质;掌握浓硫酸的特性及强氧化性。
2.培养学生用新概念重新理解旧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可能的规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浓硫酸和稀硫酸性质比较教学,分析其可能有的性质,并设计实验来证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且在实验研究中培养求实、进取的优良品质。
2.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方法——结构分析、推测可能的性质、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再辩证地分析结论的适用范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浓硫酸和稀硫酸性质比较教学,对学生进行“现象与本质”“量变与质变”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动手实验,使其体会理论上的理解和亲手实验的不同,而且实验不总是每次都能成功,分析教训、总结经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和认真仔细、实事求是的作风。
教学重点浓硫酸的化学性质(强氧化性)教学难点研究某物质的程序和方法教具准备浓硫酸、纸、火柴、白糖、铜片、布、硝酸、硝酸钡、烧杯、玻璃棒、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导管等教学过程[多媒体]化学家的“元素组成通式”——C4H4Clear—Head 清醒的头脑Curious—Heart 好奇的精神Clever—Hands 灵巧的双手Clean—Habit 洁净的习惯师:如果我们能以化学家的科学素养来要求我们自己,那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科学高峰一定瑰丽多姿。
下面请同学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听一则小故事。
[投影]清华学子刘海洋伤熊事件。
清华大学机电系四年级学生刘海洋先后两次用火碱、浓硫酸将北京动物园的五只熊烧伤,其中一头黑熊双目失明。
这一故意残害动物的事件经媒体披露后,引起了公众的强烈愤慨!同时,“高材生为何会犯如此低级错误?一个‘好学生’为什么没有成为一名好公民”的疑问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地讨论与深入地思考。
(材料有很强的震撼力,学生陷入了沉思)师:刘海洋为何用浓硫酸残害黑熊?浓硫酸又具有哪些重要性质?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上课)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上课)](https://img.taocdn.com/s3/m/eea0d3eb19e8b8f67c1cb922.png)
H2
beijingshidafuzhong
实验 向蔗糖(C12H22O11)中加入浓硫酸: 向蔗糖( 中加入浓硫酸:
beijingshidafuzhong
实验 向蔗糖(C12H22O11)中加入浓硫酸: 向蔗糖( 中加入浓硫酸:
硫酸年产量(万吨) 硫酸年产量( 万吨)
硫酸、硝酸 硫酸、
2001年 年
2003年 年
beijingshidafuzhong
金属与酸的反应
酸 金属 活泼金属 不活泼金属 HCl H2SO4(稀)… 稀 H+
氧中 高价非金属元素 体现氧化性
beijingshidafuzhong
实验
铜与浓硫酸的反应: 铜与浓硫酸的反应:
beijingshidafuzhong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推测: 铝是否一定能与浓硫酸反应? 铁、铝是否一定能与浓硫酸反应? 反应剧烈程度如何? 反应剧烈程度如何?
beijingshidafuzhong
铝与浓硫酸的反应: 实验 铝与浓硫酸的反应:
beijingshidafuzhong
铝在浓硫酸中的变化
分析
常温下
应用
用铁、铝制容器 盛装浓硫酸 浓硝酸。 浓硫酸或 盛装浓硫酸或浓硝酸。
beijingshidafuzhong
浓硫酸是否与硝酸具有相似的性质, 浓硫酸是否与硝酸具有相似的性质, 能与金属发生类似的反应? 能与金属发生类似的反应? 若能反应,可能生成何种还原产物? 若能反应,可能生成何种还原产物? 如何检验其还原产物? 如何检验其还原产物?
实验现象
蔗糖变黑, 蔗糖变黑, 体积膨胀, 体积膨胀, 疏松多孔, 疏松多孔, 放出刺激性 气味气体。 气味气体。
(完整word版)初三化学酸碱盐专题教案
![(完整word版)初三化学酸碱盐专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41c38a195f312b3169a5bc.png)
18、硫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
19、氯化铜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20、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
21、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到水中
22、氧化钙溶于水
23、一氧化碳通入到水中
24、氧化铁和水
25、二氧化硫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26、二氧化硫通入到盐酸溶液中
27、氧化铜和氢氧化钠溶液
28、氧化铜和盐酸溶液
1. 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颜色:盐溶液 的颜色:铜盐、兰色;
铁盐、黄色;
亚铁盐、浅绿色
碱 的颜色:氢氧化铁、红褐色;
氢氧化铜、兰色
例 1.分别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两个试剂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假设溶液中的水不蒸发) 液:
1.质量变化?
,则两瓶溶
2.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例 2.在四个小烧杯中分别盛放下列物质,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增加的是 A .汽水 B .浓盐酸 C .浓硫酸 D .饱和食盐水
A 、浓 H2SO4
B
、固体 NaOH
C 、 CaCl2 固体
D
、 Cu SO4 粉末
5. 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下列各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的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说明理由。 1、稀硫酸溶液和锌
2、稀盐酸溶液和铜
3、硝酸银溶液和锌
4、铜和氯化银
5、硫酸锌溶液和铁
6、硫酸溶液和硝酸钠溶液
()
A 、 CuSO4 和 NaCl
B
、 BaCO3和 AgNO3
C 、 NaCl 和 K NO3
D
、 NaOH和 KOH
例 5.下列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向一定量的氧化铜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并微热后可看到黑色固体逐渐消失,
《硝酸》教学设计范文
![《硝酸》教学设计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7e5b9c2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c5.png)
《硝酸》教学设计范文使学生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酸性、不稳定性、氧化性);使学生理解硝酸的用处。
培养学生根据硝酸的性质解释日常见到的现象、学以致用,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才能(如:常温下可用铝槽车装运浓硝酸,王水可溶解铂、金等)。
通过硝酸的浓度变化—量变引起质变对学生进展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通过课后的“阅读”和“选学”资料对学生进展发奋学习的教育和平安教育。
在初中曾经介绍过硝酸具有酸的通性,对于硝酸的氧化性只是简单提及。
本节是在初中的根底上进一步介绍硝酸的一些性质。
教材从硝酸与金属反响不生成氢气引入,介绍了硝酸的两种特性—氧化性和不稳定性。
硝酸的氧化性是全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教材在处理这局部内容时从实验入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铜与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响时的不同现象。
加深学生对硝酸氧化性的认识及对反响产物的记忆,同时也解开了学生在初中时学习实验室制氢气时不能选用硝酸的疑惑。
并且还从反响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和电子得失,来简单分析硝酸与金属的反响,使学生理解反响的本质,同时也复习了氧化复原反响的知识。
硝酸的氧化性。
硝酸的氧化性。
硝酸是在学习了浓硫酸后,再次接触到的一种强氧化性酸。
因此,建议本节的教学在复习浓硫酸物理性质、特性的根底上,找出硝酸和浓硫酸性质上的一样点和不同点,以训练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
通过学习阅读教材和观察实物和实验,归纳硝酸的性质,并引导学生与浓硫酸、浓盐酸进展比拟。
1.硝酸的不稳定性可采用如下的教学过程:实验结论问题(硝酸受热分解)此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
2.硝酸的氧化性。
可先复习浓硫酸与不活泼金属铜的反响,以引导学生学习与金属的反响。
通过演示[实验1—7]由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反响产物并写出浓、稀硝酸与铜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①剧烈程度;②产生气体的颜色(假设为敞开体系稀硝酸产生的气体在管口处变为红棕色,说明无色气体不是。
)③溶液的颜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教学设计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的第二部分《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本节知识用时一课时。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主要是高一上普通班的学生。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通过实验了解氮、硫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
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人教版将它放在了经过第三章金
属及其化合物、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前三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储备了不少元素化合物的
知识,对于氮和硫的氧化物的污染问题也留有深刻印象。
初中学生认识到硝酸是一种强酸,已从物质分类角度了解了酸的通性。
对于氢前金属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规律非
常熟悉。
这为研究浓硫酸和硝酸的强氧化性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知识支持。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从氧化还原反应和物质的特性角度去认识和理解硫酸及硝酸的强氧化性,进而引出不同价态的氮元素之间的转化,对以前所学内容的深化和完善。
不仅巩固《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量等概念,也为《化学必修2》
形成元素概念和元素周期律提供感性材料。
体现了新教材对知识的“螺旋上升”的编排特色。
教学重点:硫酸及硝酸的氧化性。
教学难点:硫酸及硝酸的氧化性。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时已经学习过浓硫酸与硝酸的物理性质,在这儿
只需让学生在课前复习即可。
学生在初中就已经接触过稀硫酸,但是本节所介绍的浓硫酸的一些性质与稀硫酸还有很
大的区别。
比如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表现在+6价的硫元素上,可与铜,碳单质反应生成二氧
化硫;而稀硫酸的氧化性表现在氢离子上,与活泼的金属反应放出氢气。
因此,在此应慢慢引导学生加以理解并予以区别。
高一学生,在学这节时已经具备了一些鉴别物质的能力,所以对于浓硫酸与碳的反应,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鉴别产物。
这样,不仅可以巩固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
思维,培养其实验能力。
对于硝酸在这节要讲的氧化性,学生是陌生的。
做好相关实验以及与硫酸的对比学习,
还有浓稀硝酸的对比学习是突破的重点。
二、教学方案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巩固稀硫酸的性质,探究硫酸及硝酸的特性及强氧化性,对金属与酸
的反应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2 、知道硫酸及硝酸的工业用途,形成氮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的知识网络,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硫酸与硝酸性质的对比学习,学到类比学习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假说、实验验证、解决问
题的科学探究历程,学习从现象到本质的推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不同浓度酸的反应,让学生形成“现象与本质”“量变与质变”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实验探究过程,体会到学习的过程是渐进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3、通过硝酸的用途和学以致用,关注化学的运用及科技的发展,
建立对化学的认同感。
2、教学方法
问题解决法、讨论法、讲授法、实验法指导教学。
3、教学过程
【教师总结】吸水性是指浓硫酸直接与水分子结合。
(吸收现成的水)脱水性是指浓硫酸将许多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例脱去。
(反应生成水)
【演示实验】【播放视频】蔗糖炭化
【教师总结】体现了浓硫酸的腐蚀性和氧化性。
【教师启发】解释现象:①浓H2SO4 与蔗糖(C12H22O11)作用,按水分子的组成脱去蔗糖分子中的H、O , 生成C和
H2O;②浓硫酸使蔗糖脱水炭化后,又吸水放热,使C继续被浓H2SO4氧化。
【板书】4、氧化性
①与非金属反应,如C,S,P等2H2SO4(浓)+C = CO 2 f +2HO+2SO2 f
【提问】怎样证明反应产生气体种类?根据SO2、SO3、H2S的性质,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检验,这个留作课后作业。
【提问】你觉得硫酸还会氧化哪些物质?【讲解】今天我们用铜来验证硫酸的强氧化性。
【演示实验】在一个带导管的胶塞侧面挖一个凹槽,并嵌入下端卷成螺旋状的铜丝。
在试管里加入2mL 的浓硫酸,盖好胶塞,使铜丝与浓硫酸接触,加热。
把放出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观察现象。
向上拉铜丝,终止反应,冷却后。
把试管里的液体慢慢倒入称有少量水观察现象,得出结
论。
认真倾听。
认真听讲,记笔记。
课后完成。
认真思考。
观察实验现象,并能
通过想象及反应物猜
测出生成物种类。
通过实验现象宏观感受
到物质性质微观理解,
全面认识反应原理。
体会实验研究,自觉地
根据科学探究程序进行
化学实验,并学会用科
学探究的方式来分析处
理化学实验问题,培养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
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
的能力。
【教师总结】总结现象:加热能反应,产生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显酸性);溶液稀释后呈蓝色(Cu
3CU+8HNO 3(稀)=3Cu(N0 3)
2+2NO f +4H 2O
【提问】铜与稀硝酸、浓硝酸反应有哪些异同点呢?并思考这些不同点的原因是?
【讲解】氮元素是一种能表现多种化合价的
元素。
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氨(N为-3价)可以被还原成多种价态。
在硝酸中,N 为+5
价,当硝酸与金属或非金属及某些有机物反应时,反应物或反应条件不同,硝酸被还原得到的产物也不同。
【板书】硝酸中+5价的N得电子,被还原成较低价态的N,如:
NO2、HNO2、NO、N2O、N2、NH3 硝酸越稀,还原产物中N的化合价越低。
【讲解】硝酸具有强的氧化性,能氧化不活泼金属。
除金、铂等少数金属外,硝酸几乎能与所有金属反应。
那什么才能与金反应呢?
【导入】玻尔巧藏诺贝尔金奖章丹麦有位叫玻尔的科学家,37岁时
他获得了1922年的诺贝尔奖。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玻尔被迫离开即将被德军占领的祖国,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他决定将诺贝尔奖章留在实验室。
玻尔把金奖章溶解在盛有王水的试剂瓶里。
后来,纳粹分子窜入玻尔实验室,那个试剂瓶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他们却一无所知。
战争结束后,玻尔从王水中把金还原出来,并重新铸成奖章。
【讲解】当浓硝酸与浓盐酸按体积比为1 : 3混合时,就配制成玻尔的王水”溶液,王水的氧化性比浓硝酸强,可以溶解金,铂等不溶于硝酸的金属。
【提问】常温下,把铝、铁放在浓硫酸或浓硝酸里无明显变化,为什么?
【板书】四、浓硝酸、浓硫酸的钝标出各物质N的化合
价。
好奇,思考。
认真听讲,汲取有用信
息。
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思考。
认真听讲,做好笔
引发学生回顾学习过的知
识。
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
和社会发展的贝献
通过诺贝尔化学奖的故事
再次引起学生观察实验、
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
顺利引出王水,合理过
渡。
、板书设计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一、稀硫酸及硝酸的通性
二、浓硫酸的性质
1难挥发性一一制挥发性酸
2. 吸水性
3. 腐蚀性
4. 氧化性
①与非金属反应,如C, S, P等
2H2SQ 浓)+C = CO2 f +2H2O+2SOf
②与金属反应
Cu +2 H 2SQ (浓)=CuSO + SO2 f + 2H 20
三、硝酸的性质
1. 硝酸的物理性质
2. 硝酸的化学性质
①不稳定性
4HNO= 2H 2O+ 4NO f + Qf
②与非金属反应,如C, S, P等
4HNO(浓)+ C = CO 2 f + 4NO2 f + 2出0
③与金属反应
CU+4HNO浓)=Cu(NO3)2+2NO f +2H2O
3Cu+8HNO稀)=3Cu(NO s)2+2NO f +4H 2O
王水:浓硝酸与浓硫酸体积比为3:1
四、浓硝酸、浓硫酸的钝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