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汽蚀余量、必须汽蚀余量和有效汽蚀余量的区别与联系

合集下载

允许汽蚀余量和有效汽蚀余量

允许汽蚀余量和有效汽蚀余量

允许汽蚀余量和有效汽蚀余量汽蚀这个词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陌生?其实它跟我们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有点关系,比如水泵的工作。

如果水泵的吸入压力不足,水里面的气泡就会像泡泡一样冒出来,结果一爆就会产生噪音,还可能损坏设备。

这种现象叫汽蚀。

嘿,说到汽蚀余量,你知道是什么吗?简单来说,就是在水泵运行时,确保有足够的压力来避免那些讨厌的小气泡出现。

这就像我们喝饮料时,瓶子里有气压,开盖的时候不会喷出液体一样。

想象一下,你在炎热的夏天喝着冰凉的饮料,突然瓶子里面冒出气泡,结果饮料四处飞溅,这可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所以在水泵的世界里,汽蚀余量就像是一个保护罩,确保水流畅通无阻。

不过,别以为只有水泵会遇到这个问题,很多地方,比如化工、石油甚至食品工业,都得关注汽蚀的问题。

这就像一个隐形的敌人,随时可能来捣乱。

说到有效汽蚀余量,这个概念又得深入探讨。

有效汽蚀余量其实就是在考虑了各种因素后,能够保持设备正常运转的那部分汽蚀余量。

就好比你准备出门,发现外面下雨了,赶紧把伞拿上。

这把伞就像有效汽蚀余量,能让你在糟糕的天气中依然保持干爽。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道理?那汽蚀余量到底该怎么算呢?其实这是个技术活,涉及到很多参数。

首先要考虑的是液体的性质,温度和压力。

这就像做菜,要选对食材和火候,否则就变成“黑暗料理”了。

你想想,如果把水加热到沸点,水分子动得飞快,汽泡就容易形成。

这种情况下,汽蚀余量就得提高。

这个时候,水泵就得“加油”,确保能应付得来。

再有,要考虑水泵的设计和工作状态。

比如说,水泵转速快,那汽蚀的风险就高。

像赛车一样,速度越快,风险越大。

可是如果慢慢来,就像在马路上悠闲散步,反而安全多了。

所以说,水泵在运行的时候,得时刻注意这一点,别让汽泡趁虚而入。

很多时候,汽蚀问题还会在不同的环境下变得复杂。

你在海边游泳,水流的变化和温度的影响,都可能让你的游泳体验大打折扣。

在水泵的世界里也是一样,环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汽蚀的情况。

所以,操作人员得像老鹰一样敏锐,随时调整参数,确保设备在最佳状态。

临界汽蚀余量和必需汽蚀余量

临界汽蚀余量和必需汽蚀余量

临界汽蚀余量和必需汽蚀余量在液体输送系统中,汽蚀是指液体中的气体被抽入泵中,形成气蚀现象。

汽蚀会导致泵的性能下降,甚至造成泵的损坏。

因此,为了保证液体输送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对汽蚀进行控制和防止。

在液体泵中,临界汽蚀余量和必需汽蚀余量是两个重要的参数,它们能够帮助我们判断泵的性能和工作状态。

1. 临界汽蚀余量临界汽蚀余量是指液体在泵中达到临界汽蚀状态时,离液面的垂直距离。

临界汽蚀余量的大小是衡量泵的抗汽蚀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如果临界汽蚀余量过小,意味着泵的抗汽蚀性能较差,容易发生汽蚀现象。

而如果临界汽蚀余量较大,说明泵的抗汽蚀能力较强,不容易发生汽蚀。

临界汽蚀余量的大小与液体的物理性质、泵的结构和工作条件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液体的温度越高,临界汽蚀余量越小;液体的黏度越大,临界汽蚀余量越大;泵的转速越高,临界汽蚀余量越小。

因此,在设计和选择液体泵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临界汽蚀余量的要求,并选择合适的泵型和工作条件。

2. 必需汽蚀余量必需汽蚀余量是指液体在泵中达到必需汽蚀状态时,离液面的垂直距离。

必需汽蚀余量是保证泵能正常工作的最小要求。

如果汽蚀余量小于必需汽蚀余量,泵将无法正常工作,流量减小甚至完全停止。

因此,必需汽蚀余量是泵的最小工作条件之一。

必需汽蚀余量的大小与液体的物理性质、泵的结构和工作条件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必需汽蚀余量随着液体的黏度的增加而增加;必需汽蚀余量随着泵的转速的增加而减小。

因此,在设计和选择液体泵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必需汽蚀余量的要求,并选择合适的泵型和工作条件。

临界汽蚀余量和必需汽蚀余量是两个重要的参数,它们能够帮助我们判断液体泵的性能和工作状态。

通过合理设置临界汽蚀余量和必需汽蚀余量的大小,可以保证液体输送系统的正常工作,提高泵的抗汽蚀性能,延长泵的使用寿命。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液体的物理性质、泵的结构和工作条件等因素来确定临界汽蚀余量和必需汽蚀余量的要求,并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设计。

有效汽蚀余量和必需汽蚀余量的计算公式

有效汽蚀余量和必需汽蚀余量的计算公式

有效汽蚀余量和必需汽蚀余量是液体泵设备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参数,它们直接影响着设备的运行安全和效率。

在液体泵的设计和选择中,必需要计算出这两个参数,以保证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汽蚀现象,同时也要保证设备能够正常、高效地工作。

在液体泵设备运行过程中,液体的流动速度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就包括压力、液体性质和泵的设计结构等因素。

在液体的流动速度超过一定数值后,液体中的气体和液体之间的界面会产生泡沫,使得泵的效率下降甚至造成气蚀。

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就需要根据液体的性质和泵的设计参数来计算出有效汽蚀余量和必需汽蚀余量。

对于计算有效汽蚀余量和必需汽蚀余量,最常用的方法是根据泵的设计参数和液体的性质来确定。

其中,有效汽蚀余量是指在泵的正常工作条件下,液体的流动速度达到一定数值后,泵的进口压力低于液体饱和蒸汽压力的余量。

而必需汽蚀余量则是指在泵的设计工况下,液体的流动速度达到一定数值后,泵的进口压力低于气蚀能够发生的压力的余量。

通常情况下,计算有效汽蚀余量和必需汽蚀余量需要根据具体的泵的设计参数和液体的性质来确定相应的计算公式。

在一般情况下,有效汽蚀余量和必需汽蚀余量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1. 有效汽蚀余量计算公式:有效汽蚀余量 = (Ps - Pv) / ρg其中,Ps为液体在泵进口处的静压;Pv为液体的饱和蒸汽压力;ρ为液体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

2. 必需汽蚀余量计算公式:必需汽蚀余量 = (Ps - Pv') / ρg其中,Pv'为液体在泵进口处的蒸汽压力。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上述公式的计算,可以得到液体在泵中运动时的有效汽蚀余量和必需汽蚀余量的数值。

这些数值可以为设备的选择和设计提供重要的依据,从而保证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

从个人角度来看,有效汽蚀余量和必需汽蚀余量的计算是液体泵设备设计中重要的一环。

只有在有了准确的计算结果之后,才能确保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出现汽蚀现象,并且能够满足工作要求。

水泵的必须汽蚀余量

水泵的必须汽蚀余量

水泵的必须汽蚀余量水泵的必须汽蚀余量是指水泵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允许水泵产生汽蚀现象的最小净正吸峰值,也可以理解为水泵能够正常运行所需的最小可靠吸头。

水泵的汽蚀余量直接影响水泵的工作性能和寿命,因此对于水泵的设计和选择来说非常重要。

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汽蚀。

汽蚀是指水泵叶轮周围的压力下降到液体的蒸汽压力以下时,液体开始汽化生成气泡,并随着液体流入和运动而破裂产生冲击和振动的现象。

汽蚀会导致水泵的工作效率下降,噪音增大,甚至导致水泵叶轮和泵壳等部件损坏。

所以,为了避免汽蚀对水泵的损害,必须确保水泵的汽蚀余量不低于一定的要求。

水泵的汽蚀余量与水泵的设计和工作参数有关,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

首先是水泵的设计参数。

水泵的设计参数包括出口直径、进口直径、叶轮直径、叶片数、叶轮轴的转速等。

这些参数直接决定了水泵的流量和扬程。

一般来说,水泵的流量越大,汽蚀余量就应该越大。

而水泵的扬程越高,汽蚀余量应该越小。

因此,在设计水泵时,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和工况条件来确定合适的设计参数。

其次是水泵的工作参数。

水泵的工作参数包括进口压力、出口压力、进口温度、出口温度、液体粘度等。

这些参数会影响水泵的工作性能和汽蚀余量。

比如,当水泵的进口压力较低、出口压力较高时,汽蚀余量应该尽可能大;而当进口温度较高、液体粘度较低时,汽蚀余量也应该适当增大。

水泵的安装位置和工况环境也会影响水泵的汽蚀余量。

比如,水泵安装的位置越高,进口压力越低,汽蚀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需要增加汽蚀余量。

而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水泵,由于液体的蒸发速度加快,汽蚀的风险也相应增大,所以汽蚀余量也应该相应增加。

总之,水泵的汽蚀余量是一个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得出的数值。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具体的工况条件、使用要求和水泵的设计参数来确定合理的汽蚀余量。

一般来说,水泵的汽蚀余量应该具备一定的安全系数,以保证水泵能够在正常工作范围内免受汽蚀的影响,并提高水泵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

离心泵各种汽蚀余量的精心整理——有效汽蚀余量、必需汽蚀余量、临界汽蚀余量和许用汽

离心泵各种汽蚀余量的精心整理——有效汽蚀余量、必需汽蚀余量、临界汽蚀余量和许用汽

ha


PS g 压力水头

cS 2 2g 速度水头

P V g 蒸汽压头
(/m)
(*式1)
有效汽蚀余量
本文作者的精简理解是:泵入口液体的高于饱和蒸汽压的有效压力或能头。 这里,要特别注意“有效”二字,由于泵入口至压力最低点处的位差很小,泵入口位置水头不能推动 和加速液体,视为无效能头,不计在内。
绝对压力头0
K 压力最低点
图2
有效汽蚀余量与必需汽蚀余量比较图
看不懂的也不要紧张,下面我具体做出解释: 必需汽蚀余量(△hr)是从泵入口到压力最低点 K 点的全部能头损失,包括 K 点的速度能头,这是因 为:速度能头对 K 处压力 PK 没有贡献,也就是对防止汽蚀没有贡献,所以 K 点的速度能头也计入能头损 失。 判断气蚀的条件: ①用静压水头 PK 与饱和蒸汽压 PV 比较:PK>PV 时,不发生气蚀;否则发生气蚀。 ②用有效汽蚀余量△ha 与必需汽蚀余量△hr 比较:△ha>△hr 时,不发生气蚀;否则发生气蚀。 下图中的静压能头扣除了饱和蒸汽压头,也直观些。
1. △ha(NPSHa,Net Positive Suction Head Available, )——有效汽蚀余量,又叫 装置汽蚀余量
有效汽蚀余量与泵安装方式有关,越大越不易汽蚀。 《泵和压缩机》一书对效汽蚀余量的定义是:指流体自吸液罐经吸入管路到达泵吸入口后,所具有的 推动和加速液体进入叶道而高出汽化压力以上的明:
油气储运网 - 储运专业资料分享、技术交流平台!
离心泵各种汽蚀余量的精心整理
第 5 页 2011 年 11 月
以上文章由油气储运论坛的 helloshigy 整理所得,欢迎大家转载,但必须注明此文链接地址和作者!

有效汽蚀余量NPSHa与必须汽蚀余量NPSHr解读

有效汽蚀余量NPSHa与必须汽蚀余量NPSHr解读

泵的汽蚀余量,这是生产好了就固有了的性能!也就是设备结构决定了的,当然,采用诱导轮等降低汽蚀余量的措施的泵,结构上就多了一个部件。

从叶轮的角度来说,其水力模型决定了汽蚀余量的高低,加工上,流道的阻力,叶片的切入角度都对吸入性能有影响。

目前,但还没有特别的标准之类的,都是水力曲线实验测得的数据。

查表法来选择。

苏尔寿的水力模型基本是通吃的了,各家泵厂大都采用,特别是流程泵基本都是。

汽蚀余量的知识请参照如下专题资料:举例和概念都有,呵呵,这是我用来与师傅们共同学习时用的 5 U F. M8 c, H/ f" ?气蚀余量专题* P7 O: M' w8 T! C1、气蚀余量:4 G! U P" O# XNPSH:气蚀余量,指泵入口液体压力超过液体气化压力的富余能力; _# H6 E1 e! R3 Y& w# BNPSHa:装置气蚀余量,也称有效气蚀余量或者可用气蚀余量,是指油泵装置系统确定的气蚀余量,大小由泵吸液管路系统参数和管道中流量所决定,与泵结构无关;! \& E' _4 o8 W NPSHr:必须气蚀余量,由泵自身结构决定,由泵生产厂家通过实验确定。

一般情况下要求NPSHa不小于NPSHr,经验取值:NPSHa大于NPSHr1.3倍.' S7 ^( v2 F0 [9 L0 i7 D9 P! T2、为什么要计算NPSHa?对于离心泵,直接造成气蚀(Cavitation)就是因为气泡的形成。

7 K( ? V- G$ J5 @( P8 F如果泵吸入侧的压力(Suction Pressure)远大于饱和蒸汽压(Vapour Pressure),那液中气泡将在完全形成之前崩溃,无法与泵叶轮接触然后进行破坏;如果吸入侧的压力接近或等值蒸汽压,则气泡会产生并与叶轮接触进行破坏。

离心泵的运作原理就是利用叶轮转动离心力形成低压把液体吸入,然后把能量转移到排出的液体。

汽蚀和汽蚀余量

汽蚀和汽蚀余量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 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汽蚀目录[隐藏]定义国标术语汽蚀现象危害[编辑本段]定义汽蚀[1]—当流道(可以是泵、水轮机、河流、阀门、螺旋桨甚至动物的血管)中的液体(可以是水、油等)局部压力下降临界压力(一般接近汽化压力)时,水中气核成长为汽泡,汽泡的聚积、流动、分裂、溃灭过程的总称。

空化[1]—上述情况下汽泡的产生叫空化。

它与沸腾不同,沸腾是由于温度升高造成,而汽蚀是由于液体压力下降造成。

汽蚀与[1]气蚀是相同的。

习惯上,泵界喜欢用汽蚀,主要想表示其气体是液体汽化而成,不同于液体中溶解的气体。

水轮机行业则多用气蚀,现在干脆用空化、空蚀[1]。

1873年雷诺在理论上预言。

1893年英国皇家海军“勇敢号”的螺旋桨上首次观察到汽蚀现象。

[编辑本段]国标术语GB/T7021-1986《离心泵名称术语》:英文:Cavitation汽蚀:流动着的流体由于局部压力的降低产生汽泡的现象。

泵发生汽蚀,在汽蚀部位会引起机件的侵蚀,进一步发展则将造成扬程下降,产生振动噪声。

GB/T15469-1995《反击式水轮机空蚀评定》英文:Cavitation空化(过去曾用气蚀)。

空化是当流道中局部压力下降至临界压力(一般接近汽化压力)时,水中气核成长为汽泡,汽泡的聚积、流动、分裂、溃灭过程的总称。

英文:Caitation pitting空蚀(过去过去曾用-气蚀损坏),由于空化造成的过流部件材料损坏。

GB/T19184-2003《水斗式水轮机空蚀评定》英文:Cavitation空化——当流道中水流局部压力下降至临界压力(一般接近汽化压力)时,水中气核成长为汽泡,汽泡的聚积、流动、分裂、溃灭过程的总称。

过去称作“汽蚀”。

空蚀——由于空化造成的过流部件材料损坏。

过去称作“汽蚀”、或“气蚀损坏”。

GB/T15469.2-2007《水轮机、蓄能泵和水泵水轮机空蚀评定2蓄能泵和水泵水轮机的空蚀评定》、GB/T 21717-2008《小型水轮机型式参数及性能技术规定》等同GB/T19184-2003。

有效汽蚀余量和必需汽蚀余量的定义与关系

有效汽蚀余量和必需汽蚀余量的定义与关系

泵的有效汽蚀余量和必需汽蚀余量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有效汽蚀余量:有效汽蚀余量亦称装置汽蚀余量,它表示液体由吸入液面流至泵吸入口处,单位重量具有的超过饱和蒸汽压力的富余能量用△ha表示,或以符号[NPSH]s表示。

影响有效汽蚀余量的因素有吸入液面的表面压力,被吸液体的密度,泵的几何安装高度,还有管路的阻力损失等。

总之,有效汽蚀余量由泵吸入侧管路系统决定,与泵本身无关,在给定的吸入条件下,有效汽蚀余量是可以计算得到的。

有效汽蚀余量越大,说明泵吸入口处单位重量液体所具有的超过饱和蒸汽压力的富余能量越大,这样出现汽蚀的可能性不会太大。

2.必需汽蚀余量:有效汽蚀余量的大小并不能说明泵是否产生气泡,发生汽蚀。

因为有效汽蚀余量仅指液体从吸入液面流至泵吸入口处所具有的超过饱和蒸汽压力的富余能量,但泵吸入口处的液体压力并不是泵内压力最低处的液体压力。

液体从泵吸入口流至叶轮进口的过程中,能量没有增加,它的压力还要继续降低。

这一方面是由于过流断面的逐渐收缩,流速增大而造成;另一方面由于泵吸入口到叶片入口处的流动阻力也会造成液体压力的进一步降低。

所以我们把单位重量的液体从泵吸入口流至叶片进口压力最低处的压力降,称为必需汽蚀余量,用△hr表示,或用符号[NPSH]r表示。

必需汽蚀余量与吸入管路装置系统无关,它只与泵吸入室的结构、液体在叶轮进口处的流速等因素有关,所以必需汽蚀余量由泵入口各因素决定。

必需汽蚀余量,是液体从泵吸入口流至叶片进口压力最低处的压力降,所以△hr越大,则表示压力降也大,泵的抗汽蚀能力越差,反之抗汽蚀能力就高。

3.有效汽蚀余量和必需汽蚀余量的关系有效汽蚀余量在吸入管路系统确定后,它随流量增大而降低。

必需汽蚀余量在吸入室、叶轮入口形状已定的情况下,它随流量的增大而升高。

所以要使泵压力最低点处不发生汽化,必需使有效汽蚀余量大于必需汽蚀余量,即△ha>△hr。

泵的汽蚀报告

泵的汽蚀报告
0.2~0.4。 NPSHr越小,泵的汽蚀性能越好。
泵汽蚀判断: NPSHa>NPSHr 不发生汽蚀 NPSHa=NPSHr 开始发生汽蚀 NPSHa>NPSHr 严重汽蚀
一般而言,当NPSHa=NPSHr 开始发生汽蚀。在实际应用 中为了安全起见,通常采用许用汽蚀余量〔NPSH〕作为 汽蚀发生的判据,一般许用汽蚀余量的取值范围为:
气蚀现象
低压区→产生气泡→高压区→ 气泡破裂→产生局部真空→水 力冲击→发生振动、噪音,对 部件产生麻点、蜂窝状的破坏
现象。
汽蚀过程
液体汽化
气泡凝结
汽蚀主要发生在叶轮外缘叶 片及盖板、涡壳或导轮处,并产 生麻点和蜂窝状的破坏,不会发 生在叶片进口处
高压水击
电化学腐蚀
汽蚀危害

高温、高压、高频 冲击负荷及电化学 腐蚀作用
泵的汽蚀
Contents
1 汽蚀现象及危害 2 汽蚀余量 3 汽蚀类型 4 防止汽蚀的措施
一、汽蚀现象及危害
液体在从泵吸人口流到叶片进口前,会因流速增加和流 阻损失而压力进一步下降 当Q小于设计Q时,液流在进口撞击叶片正面,最低压 力在叶片进口处靠近前盖板的叶片背面上. 如图K2处。 泵Q超过设计Q时,液流撞击叶片背面,最低压力部位 在叶片进口靠近前盖板的叶片正面上,如图K1处
ha
ps
g
vs2 2g
pv
g
ps
g
ha
vs2 2g
pv
g
pa
g
ps
g
pa
g
pv
g
vs2 2g
ha
ha减小到等于hr时,吸上真空度达到[Hs]。
[Hs]
pa
g

水泵必须汽蚀余量名词解释

水泵必须汽蚀余量名词解释

水泵必须汽蚀余量名词解释本文主要介绍了水泵必须汽蚀余量的定义、分类、影响因素以及在水泵选型和配套安装中的应用。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5篇《水泵必须汽蚀余量名词解释》,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泵必须汽蚀余量名词解释》篇1一、定义水泵必须汽蚀余量(NPSHr)是指水泵在规定转速和流量下,必须具备的超过汽化压力的富余能量,以保证水泵不发生汽蚀破坏。

水泵必须汽蚀余量是水泵的特性参数,由设计决定。

二、分类水泵必须汽蚀余量分为必需汽蚀余量和有效汽蚀余量。

1. 必需汽蚀余量(NPSHr):是指在给定转速和流量下,水泵必须具备的超过汽化压力的富余能量,以保证水泵不发生汽蚀破坏。

必需汽蚀余量由泵本身头定的,与液体性质无关。

2. 有效汽蚀余量(NPSHa):是指由泵安装条件所确定的汽蚀余量,即吸入装置提供的在泵进口处单位重量液体具有的超过汽化压力水头的富余能量。

有效汽蚀余量与装置参数及液体性质(如压力、速度等)有关。

三、影响因素水泵必须汽蚀余量的大小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 泵的转速和流量:转速和流量的增加会导致水泵必须汽蚀余量的增加。

2. 泵的结构和叶片形状:不同的泵结构和叶片形状会对水泵必须汽蚀余量产生影响。

3. 吸入装置的特性:吸入装置的水力损失和流量的平方成正比,因此吸入装置的特性会对有效汽蚀余量产生影响。

4. 液体的物理性质:如液体的密度、粘度、温度等会对水泵必须汽蚀余量产生影响。

四、在水泵选型和配套安装中的应用在水泵选型和配套安装中,应根据液体的性质、流量、压力等参数,合理选择水泵的必需汽蚀余量和有效汽蚀余量。

基本原则如下: 1. 尽量选择必需汽蚀余量较小的水泵,以提高水泵的抗汽蚀性能。

2. 在确定吸入装置的特性时,应根据水泵必需汽蚀余量和有效汽蚀余量的要求,合理设计吸入装置的流道和部件。

3. 在确定水泵的安装高度时,应根据水泵的有效汽蚀余量和管道阻力损失等因素,合理计算并确定安装高度,以确保水泵正常运行。

泵汽蚀余量、必须汽蚀余量和有效汽蚀余量的区别与联系

泵汽蚀余量、必须汽蚀余量和有效汽蚀余量的区别与联系

泵汽蚀余量、必须汽蚀余量和有效汽蚀余量的区别与联系汽蚀余量分有效气蚀余量NPSHa和必须气蚀余量NPSHr。

A代表available有效的,可以提供的,这个由系统和管路决定,必须经过严格计算;
r代表required必需的,由泵本体决定,具体与转速,叶轮形式等有关;
要保证泵不气蚀,NPSHa必须大于NPSHr。

具体大多少,各种不同形式的泵都有经验值;
1、泵发生汽蚀的基本条件是:
(1)叶片入口处的最低液流压力Pk≤该温度下液体的饱和蒸汽压Pt。

2、有效汽蚀余量和必需汽蚀余量
(1)有效汽蚀余量:液体流自吸液罐,经吸入管路到达泵吸入口后,所富余的高出液体饱和蒸汽压的那部分能头。

用Δha表示。

(2)泵的必须汽蚀余量:液流从泵入口到叶轮内最低压力点K处的全部能量损失,用Δhr表示。

(3)Δhr与Δha的区别和联系:
泵的有效汽蚀余量大于泵的必须汽蚀余量:泵不汽蚀
泵的有效汽蚀余量等于泵的必须汽蚀余量:泵开始汽蚀
泵的有效汽蚀余量小于泵的必须汽蚀余量:泵严重汽蚀
(4)一般把泵的必须汽蚀余量增加0.5-1m的富余能头作为允许汽蚀余量。

3、泵的必须汽蚀余量是泵的特性,有设计决定,泵的有效汽蚀余量由工艺管路决定。

水泵的必须汽蚀余量

水泵的必须汽蚀余量

水泵的必须汽蚀余量1. 概述水泵的必须汽蚀余量是指水泵在工作过程中所能承受的最大汽蚀程度。

汽蚀是指液体中的气体被抽入并形成气泡,造成液体流动受阻或中断的现象。

汽蚀不仅会降低水泵的工作效率,还会对水泵造成严重损坏甚至失效。

了解水泵的必须汽蚀余量对于正确选择和使用水泵至关重要。

2. 汽蚀原理汽蚀是由于液体中溶解的气体在压力降低时析出形成气泡而产生的。

当液体通过水泵进入叶轮时,由于叶轮的旋转产生了离心力,使得液体压力降低。

当液体压力降低到饱和压力以下时,溶解在液体中的气体开始析出形成气泡。

这些气泡随着流体进一步减速并聚集在叶轮出口处,形成空化现象,导致水泵性能下降。

3. 必须汽蚀余量的定义水泵的必须汽蚀余量是指在水泵设计和使用过程中,为了避免汽蚀现象对水泵造成损害,需要保留一定的压力余量。

这个压力余量就是必须汽蚀余量。

必须汽蚀余量的大小取决于水泵的设计参数、工况要求和使用环境等因素。

4. 必须汽蚀余量的计算方法确定水泵的必须汽蚀余量需要进行详细的计算和分析。

以下是常用的几种计算方法:4.1 NPSHr法NPSHr(Net Positive Suction Head Required)法是根据水泵供水端所需净正吸入高度来计算必须汽蚀余量。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NPSHr = NPSHa - Hs - Hv - Hf - Ha其中,NPSHa为系统可用净正吸入高度,Hs为水泵进口静止高度,Hv为液体挥发性损失高度,Hf为摩擦损失高度,Ha为加速头损失高度。

4.2 汽蚀裕度系数法汽蚀裕度系数法是根据实际工作条件和经验确定水泵的必须汽蚀余量。

根据不同的工况要求和水泵类型,选择合适的汽蚀裕度系数进行计算。

4.3 数值模拟法数值模拟法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对水泵内部流场进行模拟计算,通过分析流场中的压力分布和速度分布等参数,确定必须汽蚀余量。

5. 必须汽蚀余量的影响因素水泵的必须汽蚀余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5.1 液体性质液体的粘度、温度、气体含量等都会对必须汽蚀余量产生影响。

容积泵的汽蚀余量

容积泵的汽蚀余量

容积泵的汽蚀余量容积泵的汽蚀余量是指在泵吸入口处单位重量液体所具有的超过汽化压力的富余能量。

它表示液体在泵入口处具有的总水头与液体汽化时的压力头之差,单位用米(水柱)标注,用(NPSH)表示。

汽蚀余量分为有效汽蚀余量(NPSHr)和必需汽蚀余量(NPSHr)。

有效汽蚀余量(NPSHr)是指单位重量液体从泵入口到泵内部压力最低点的能量损失。

它与泵的内部结构和工作状态有关,可以通过改进泵的设计或更换高效能泵来减少有效汽蚀余量。

必需汽蚀余量(NPSHr)是指为了保证泵不发生汽蚀,单位重量液体在泵入口处所具有的超过汽化压力的富余能量。

它是泵安装高度和吸程的函数,可以通过提高吸程或降低安装高度来减少必需汽蚀余量。

容积泵的汽蚀余量一般要求在15%~25%之间。

如果汽蚀余量低于这个范围,可能会导致泵运行不稳定,产生噪音和振动等问题,甚至损坏泵。

因此,在设计、选型和使用容积泵时需要考虑汽蚀余量的影响,以确保泵的稳定运行和寿命。

为了防止容积泵发生汽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高吸程:尽可能减小泵的安装高度,保证泵的入口压力足够高,避免液体在泵入口处汽化。

2. 降低液体温度:降低泵入口液体的温度可以减小有效汽蚀余量,因为液体的温度升高会导致汽化压力提高。

3. 改进泵的设计:优化泵的结构和参数,减小泵内部的能量损失,提高泵的效率,从而减小有效汽蚀余量。

4. 增加安全余量:在设计和选型时考虑一定的安全余量,以保证泵在运行时不会发生汽蚀。

5. 安装回流装置:在泵的入口处安装回流装置,保证泵入口有足够的流量,避免液体在泵入口处滞留汽化。

6. 定期维护检查:对泵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保证泵的入口和出口畅通,避免杂物堵塞和流体物性变化对泵性能的影响。

总之,汽蚀余量是容积泵设计和使用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小汽蚀余量,提高泵的运行稳定性和寿命。

离心泵的气蚀余量

离心泵的气蚀余量

离心泵的气蚀余量摘要:I.离心泵气蚀余量的概念- 气蚀现象的定义- 气蚀余量的定义和作用II.离心泵气蚀余量的计算- 必需汽蚀余量和有效汽蚀余量的区别- 计算公式及其参数含义III.离心泵气蚀余量的影响因素- 液体性质- 泵的安装高度和进出口压力- 泵的类型和结构IV.防止离心泵气蚀的方法- 选择合适的泵型- 采取相应的设计措施- 调整泵的运行参数正文:离心泵的气蚀余量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液体在泵内产生汽蚀时,泵所需具备的最低吸入压力。

气蚀余量是离心泵运行中一个重要的参数,直接影响到泵的性能、效率和寿命。

离心泵气蚀余量的计算较为复杂,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其中,必需汽蚀余量是指在标准条件下,泵能够正常吸入液体的最小压头;有效汽蚀余量则是在实际工况下,泵能够克服液体汽蚀所需的最低压头。

两者的区别在于,必需汽蚀余量是基于标准条件下的计算,而有效汽蚀余量则考虑了实际工况下的影响。

影响离心泵气蚀余量的因素包括:1.液体性质:液体的密度、粘度、饱和蒸汽压力和温度等性质,都会对气蚀余量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密度越大、粘度越小、饱和蒸汽压力越低的液体,其气蚀余量越大。

2.泵的安装高度和进出口压力:泵的安装高度和进出口压力的大小关系,直接影响到泵的吸入压头。

当泵的安装高度增加或进出口压力降低时,泵所需的气蚀余量也会相应增大。

3.泵的类型和结构:不同类型的离心泵,其气蚀余量也不同。

例如,蜗壳泵的气蚀余量较小,而螺旋泵的气蚀余量较大。

此外,泵的结构和叶片的设计,也会影响到气蚀余量的大小。

为了防止离心泵气蚀,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选择合适的泵型:根据实际工况,选择具有较大气蚀余量的泵型,以降低气蚀现象的发生。

2.采取相应的设计措施:通过优化泵的结构和叶片设计,提高泵的抗气蚀性能。

3.调整泵的运行参数:合理调整泵的流量、扬程、进出口压力等参数,以降低气蚀余量,提高泵的运行效率和寿命。

总之,离心泵的气蚀余量是一个关键参数,对泵的性能和寿命具有重要影响。

水泵汽蚀余量

水泵汽蚀余量

NPSHR:必须汽蚀余量,有泵厂家提供,NPSHA:允许汽蚀余量,有设计者根据安装的不同而定。

简单通俗点说:允许吸上真空度是泵能从距离进口多深的地方抽水汽蚀余量厂家给出。

有个估算公式可以说明汽蚀余量和允许吸上真空度的关系汽蚀余量=10.33米-允许吸上真空度-0.3米(安全量)净正吸入压头,西方多以NPSH表示(或汽蚀余量,以△h表示).其含义是指为了保证泵不发生汽蚀,在泵内叶轮吸入口处,单位质量液体所必须具有的超过汽化压力后还富余的能量,单位是m.其中又分为NPSHr和NPSHa.NPSHr是指必需地净正吸入压头,其含义如上所述,其数量大小值和泵叶轮优劣有关,优秀地泵,其NPSHr值较小。

NPSHa是指泵吸入管路所能够提供的、保证泵不发生汽蚀、在叶轮吸入口处、单位质量液体所具有地超过汽化压力后还有地富余能量。

它地数值大小与吸入管路优劣有关,与泵本身无关。

甚么是「汽蚀」?为甚么会在泵体内产生汽蚀?泵的进口处的压力相对低于其出口处的压力(即进口处是低压而出口处是高压)。

当泵的进口处的压力低于液体的汽化压力(即饱和蒸汽压),液体便会汽化而产生汽泡。

汽泡随液流进入高压区时,汽泡破裂,周围的液体迅速填充原汽泡空穴,产生水力冲击破坏泵件。

此现象便是「汽蚀」。

汽蚀有甚么危害?(1) 汽泡破裂时,液体质点互相冲击,产生噪声及机组振动。

两者相互激励使泵产生强烈振动,即汽蚀共振现象。

(2) 过流部件被剥蚀及腐蚀破坏(容积式泵除外)。

(3) 泵的性能突然下降。

汽蚀发生在甚么部位?甚么部位会受到破坏?(1) 汽蚀一般发生在叶轮进口处,或是液体高速流动的部位。

(2) 而被腐蚀破坏的部位一般在叶轮出口处,或压水室出口处。

甚么是「汽蚀余量」NPSH?泵吸入口处之液体质量超出其汽化压力的富余能量值(米),称为「汽蚀余量」Net Positive Suction Head。

甚么是「有效汽蚀余量」NPSHa?(1) 又称「可用汽蚀余量」或「装置汽蚀余量」。

泵汽蚀余量

泵汽蚀余量

汽蚀余量有两个概念:我们一般讲的汽蚀余量,是“有效汽蚀余量”,与泵的安装方式有关,它是指流体经吸入管路到达泵吸入口后所余的高出临界压力能头的那部分能量,是可利用的气蚀余量,属于“用户参数”;另一个,我们称为“临界的气蚀余量”,也称“必需的气蚀余量”,它是流体由泵吸入口至压力最低处的压力降低值,是临界的气蚀余量,属于“厂方参数”。

前者,越大,泵系统性能越好;后者,越小,泵的吸入性能越好。

即:不易发生气蚀。

实际情况证明,叶轮吸人过程中最低压力点是在叶片人口稍后的某断面处.为了避免离心泵发生汽蚀,应使叶片人口处的最低液流压力PK大于该温度下的液体饱和蒸汽压Pt,即在水泵入口K处的液流具有的能头除了要高出液体的汽化压力Pt外,还应当有一定的富余能头.这个富余能头称为泵装置的有效汽蚀余量,用符号△Ha表示.吸人装置能量平衡示意图可知,从由吸液缸液面至泵人口的能量平衡方程可写为:△Ha=(PA-P1)/ρg-HG- Ha-s式中PA——吸人缸液面上的压力;Pt——输送温度下液体的饱和蒸汽压;ρ——液体的密度;Hg——泵安装高度(泵轴中心和吸人液面垂直距离);Ha-s——吸人管路内的流动损失.液流从泵人口流到叶轮内最低压力点K处的过程中,不仅没有能量加入,而且还需克服这段流道内的局部阻力损失.这部分能量损失,称为泵必须的最小汽蚀余量,用符号△hr,表示.在泵人口到K点的能量平衡方程,并简化可得Ps/ρ-Pt/ρ+CS2/2=λ1C0/2+λ2W02/2式中 Cs——吸人池流速,一般为零;C0——叶轮人I=1处的平均流速;W0——叶轮人口处液流的相对速度;λ1——与泵人口几何形状有关的阻力系数;λ2——与叶片数和叶片头部形状有关的阻力系数.上式等号左端称为△忍.,是靠压差吸人后,在叶轮人口处的能量,可以理解为吸人动力;等号右端是叶轮人口处流动和分离的能量损失Ah,.这个公式,只能供理解用,即△危,可理解为叶轮吸人I=1处水力阻力和水力分离损失,是一种水力消耗.在设计时用此公式是难以算准的,其确切数值只能由实验决定.为了防止汽蚀,工程上的实验值上再多留0.3m的安全余量,称为允许汽蚀余量,用符号[△h]表示,即[△h]= △hr,+0.3m可知,△危,大小与流量有关,可画出△hr-p的关系曲线,所示,称为吸人特性.泵样本上给出的[△h]-Q曲线,都是制造厂用水在常温下试验测出的(输油时需要换算).重复强调一下,汽蚀余量的概念,从能量消耗角度来说,是指叶轮人口的流动阻力和流动分离所损失消耗的能量,国外用脚表示,称为为保证不发生汽蚀所必需的净正吸人压力;从能量提供角度来说,是指在叶轮人口处,应具有的超过汽化压力的富余能量,国外用NPSHa表示,是推动和加速液体进入叶轮人口的高出汽化压力以上的有效压力或水头.以上是一个问题两种角度的说法,显然:若Aha>Ah,时,不会发生汽蚀;若Aha=Ah,时,正是汽蚀的临界点;若Aha<Ah,时,则将发生严重汽蚀.由于叶轮机械中流体运动的复杂性,很难从理论上计算出流场中何处可能出现气蚀,再加上气蚀现象不仅仅取决于流体的流动特性,还取决于流体本身的热力学性质,所以,更难于从理论上提出气蚀发生的判据。

水泵汽蚀余量

水泵汽蚀余量

气蚀余量指泵入口处液体所具有的总水头与液体汽化时的压力头之差,单位用米(水柱)标注,用(NPSH)表示,具体分为如下几类:NPSHa——装置汽蚀余量又叫有效汽蚀余量,越大越不易汽蚀;NPSHr——泵汽蚀余量,又叫必需的汽蚀余量或泵进口动压降,越小抗汽蚀性能越好;当NPSHa 与NPSHr.之差小于等于0.6m 时,工况稍有变化,泵很有可能会发生汽蚀。

所以要进行汽蚀试验PSHa 有效气蚀余量,也叫装置气蚀余量NPSHr 必须气蚀余量,是由泵制造过程中自带的。

泵的汽蚀余量,这是生产好了就固有了的性能!也就是设备结构决定了的,当然,采用诱导轮等降低汽蚀余量的措施的泵,结构上就多了一个部件。

从叶轮的角度来说,其水力模型决定了汽蚀余量的高低,加工上,流道的阻力,叶片的切入角度都对吸入性能有影响。

目前,但还没有特别的标准之类的,都是水力曲线实验测得的数据。

查表法来选择。

苏尔寿的水力模型基本是通吃的了,各家泵厂大都采用,特别是流程泵基本都是。

汽蚀余量的知识请参照如下专题资料:举例和概念都有,呵呵,这是我用来与师傅们共同学习时用的气蚀余量专题1、气蚀余量:NPSH:气蚀余量,指泵入口液体压力超过液体气化压力的富余能力;NPSHa:装置气蚀余量,也称有效气蚀余量或者可用气蚀余量,是指油泵装置系统确定的气蚀余量,大小由泵吸液管路系统参数和管道中流量所决定,与泵结构无关;NPSHr:必须气蚀余量,由泵自身结构决定,由泵生产厂家通过实验确定。

一般情况下要求NPSHa不小于NPSHr,经验取值:NPSHa大于NPSHr1.3倍.2、为什么要计算NPSHa?对于离心泵,直接造成气蚀(Cavitation)就是因为气泡的形成。

如果泵吸入侧的压力(Suction Pressure)远大于饱和蒸汽压(Vapour Pressure),那液中气泡将在完全形成之前崩溃,无法与泵叶轮接触然后进行破坏;如果吸入侧的压力接近或等值蒸汽压,则气泡会产生并与叶轮接触进行破坏。

有效汽蚀余量NPSHa与必须汽蚀余量NPSHr解读

有效汽蚀余量NPSHa与必须汽蚀余量NPSHr解读

泵的汽蚀余量,这是生产好了就固有了的性能!也就是设备结构决定了的,当然,采用诱导轮等降低汽蚀余量的措施的泵,结构上就多了一个部件。

从叶轮的角度来说,其水力模型决定了汽蚀余量的高低,加工上,流道的阻力,叶片的切入角度都对吸入性能有影响。

目前,但还没有特别的标准之类的,都是水力曲线实验测得的数据。

查表法来选择。

苏尔寿的水力模型基本是通吃的了,各家泵厂大都采用,特别是流程泵基本都是。

汽蚀余量的知识请参照如下专题资料:举例和概念都有,呵呵,这是我用来与师傅们共同学习时用的 5 U F. M8 c, H/ f" ?气蚀余量专题* P7 O: M' w8 T! C1、气蚀余量:4 G! U P" O# XNPSH:气蚀余量,指泵入口液体压力超过液体气化压力的富余能力; _# H6 E1 e! R3 Y& w# BNPSHa:装置气蚀余量,也称有效气蚀余量或者可用气蚀余量,是指油泵装置系统确定的气蚀余量,大小由泵吸液管路系统参数和管道中流量所决定,与泵结构无关;! \& E' _4 o8 W NPSHr:必须气蚀余量,由泵自身结构决定,由泵生产厂家通过实验确定。

一般情况下要求NPSHa不小于NPSHr,经验取值:NPSHa大于NPSHr1.3倍.' S7 ^( v2 F0 [9 L0 i7 D9 P! T2、为什么要计算NPSHa?对于离心泵,直接造成气蚀(Cavitation)就是因为气泡的形成。

7 K( ? V- G$ J5 @( P8 F如果泵吸入侧的压力(Suction Pressure)远大于饱和蒸汽压(Vapour Pressure),那液中气泡将在完全形成之前崩溃,无法与泵叶轮接触然后进行破坏;如果吸入侧的压力接近或等值蒸汽压,则气泡会产生并与叶轮接触进行破坏。

离心泵的运作原理就是利用叶轮转动离心力形成低压把液体吸入,然后把能量转移到排出的液体。

化工原理-汽蚀余量

化工原理-汽蚀余量

化工原理-汽蚀余量转我以前关于汽蚀余量的总结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有不对之处请指正。

NPSH,汽蚀余量,是水泵进口的水流能量相对汽化压力的富余水头。

要谈允许汽蚀余量的由来,首先讲NPSH的一种:有效汽蚀余量NPSHa(NPSH available,也有以Δha表示),取决于进水池水面的大气压强、泵的吸水高度、进水管水头损失和水流的工作温度,这些因素均取决于水泵的装置条件,与水泵本身性能无关,所以也有叫装置汽蚀余量的。

再来说说NPSHr(NPSH required,Δhr),必需汽蚀余量。

由上所述,在一定装置条件下,有效汽蚀余量Δha为定值,此时对于不同的泵,有些泵发生了汽蚀,有些泵则没有,说明是否汽蚀还与泵的性能有关。

因为Δha仅说明泵进口处有超过汽化压力的富余能量,并不能保证泵内压力最低点(与泵性能有关)的压力仍高于汽化压力。

将泵内的水力损失和流速变化引起的压力降低值定义为必须汽蚀余量Δhr,也就是说要保证泵不发生汽蚀,必要条件是Δha>Δhr。

Δhr与泵的进水室、叶轮几何形状、转速和流量有关,也就是与泵性能相关,而与上述装置条件无关。

一般来讲Δhr不能准确计算,所以通常通过试验方法确定。

这时就引入临界汽蚀余量NPSHc (NPSH critical,Δhc),即试验过程泵刚好开始汽蚀时的汽蚀余量,此时Δha=Δhc=Δhr,这样即可确认Δhr。

而由于临界状况很难判断(因为此时性能可能并无大变化),按GB7021-86规定,临界Δhc这样确定:在给定流量情况下,引起扬程或效率(多级泵则为第一级叶轮)下降(2+k/2)%时的Δha值;或在给定扬程情况下,引起流量或效率下降(2+k/2)%时的Δha 值。

k 为水泵的型式数。

而以上均为理论值。

要保证水泵不发生汽蚀,引入允许汽蚀余量([NPSH],[Δh]),是根据经验人为规定的汽蚀余量,对于小泵[Δh]=Δhc+0.3m,大型水泵[Δh]=(1.1~1.3)Δh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泵汽蚀余量、必须汽蚀余量和有效汽蚀余量的区别与联系汽蚀余量分有效气蚀余量NPSHa和必须气蚀余量NPSHr。

A代表available有效的,可以提供的,这个由系统和管路决定,必须经过严格计算;
r代表required必需的,由泵本体决定,具体与转速,叶轮形式等有关;
要保证泵不气蚀,NPSHa必须大于NPSHr。

具体大多少,各种不同形式的泵都有经验值;
1、泵发生汽蚀的基本条件是:
(1)叶片入口处的最低液流压力Pk≤该温度下液体的饱和蒸汽压Pt。

2、有效汽蚀余量和必需汽蚀余量
(1)有效汽蚀余量:液体流自吸液罐,经吸入管路到达泵吸入口后,所富余的高出液体饱和蒸汽压的那部分能头。

用Δha表示。

(2)泵的必须汽蚀余量:液流从泵入口到叶轮内最低压力点K处的全部能量损失,用Δhr表示。

(3)Δhr与Δha的区别和联系:
泵的有效汽蚀余量大于泵的必须汽蚀余量:泵不汽蚀
泵的有效汽蚀余量等于泵的必须汽蚀余量:泵开始汽蚀
泵的有效汽蚀余量小于泵的必须汽蚀余量:泵严重汽蚀
(4)一般把泵的必须汽蚀余量增加0.5-1m的富余能头作为允许汽蚀余量。

3、泵的必须汽蚀余量是泵的特性,有设计决定,泵的有效汽蚀余量由工艺管路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