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_的理论探讨_左康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动态
由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学术研究杂志社和广东儒学研究会共同主办,广州市花都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8月19日在花都区举行。
来自全国30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的70余位专家学者和宣传文化部门的实际工作者参加了会议,对如下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一、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及价值尺度的审视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菁芜并存,讨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需要对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尺度进行确认。
中山大学李宗桂教授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其内容和范围而言,主要是指思想文化;就其历史发展阶段而言,主要是指1840年以前的中国古代文化,兼及从1840年到1949年的近代中国文化。
广州大学程潮教授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具有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值得我们世世代代继承和发扬的积极因素。
在对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尺度的具体讨论中,李宗桂教授主张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评判限定在“传承”层面,即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角度而言的优秀。
这要求优秀传统文化首先具备继承和发展的功能,具有发展的连续性;其次具备断裂和创新的特质,能够与不符合时代要求的、消极的观点决裂,并在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中实现文化创新。
他认为对于某种文化优秀与否的评判应当从民族性、时代性、世界性三元合一的融合视角进行,同时综合考虑其理论价值与社会作用,避免简单结论。
程潮教授通过阐发“显学”和“绝学”、“正学”和“异端”在具体时期的对立关系和在历史长河中的转换关系,指出要以历史的眼光而不是以某一时期的价值取向断定文化优秀与否。
南昌航空大学平飞副教授认为中国文化有许多精华与糟粕共存的部分,必须摒弃非此即彼的简单思维,对优秀文化的标准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优秀标准不仅取决于优秀文化本身,也取决于文化主题的实践与需要及其时代发展的变化,我们可以从当代创造、当代社会、当代问题、当代实践四个方面去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二、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的具体考察
在对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具体阐释方面,会议成果颇多。
中山大学杨海文教授提出,不同时期的思想家只要心存文化守成情怀,就有可能在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上表现出某种一致性;孟子在“尚诗书”的文本解读方法“友”、“取”、“得”与20世纪思想家护守中华传统人文的方法论智慧“同情地理解”、“抽象地继承”、“综合地创新”的一致性,赋予当代研究者面对民族文化传承任务的方法论启示和借鉴。
华侨大学王四达教授讨论了道、法家政治思想对传统治道的超越及局限,认为其“治在道,不在圣”的政治理念实现了对旧有治道的框架的超越,把中国政治思想推进到一个新高度。
谢宝笙博士探讨了《道德经》和《易经》的智慧,认为“波浪哲学”是两者的原始核心理念,是用于描述客观历史规律和主观策略应有之变易。
我们要通过主观努力去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合理看待人生起伏,
积极主导人生方
2013年第1期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理论探讨
*
左康华朱林锋*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研究”(12JZD00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左康华,中山大学哲学系博士生;朱林锋,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助理(广东广州,510275)。
〔中图分类号〕G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13)01-0155-02
155--
向。
广东商学院刘季冬副教授解析了王弼注《老子》,认为王弼从儒、道两家思想的契合点出发,构建了新的哲学思想体系,这启示我们在世界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寻找不同思想文化之间的契合点,能促进中国吸收、融合各种文化,创造新文化。
西南交通大学唐眉江副教授则从身心安顿的角度阐发了天人合一思想的当代生态价值,认为儒家和道家的安身立命之道,能够有力地淡化消费主义文化对人们心理和行为模式的支配,改变人们的消费、生活方式,为解决生态危机作出切实可行的贡献。
此外,与会者还探讨了孔孟的文化包容精神、庄子的生死观、荀子的礼法思想、叔孙通的经权思想、《淮南子》的政治思想、董仲舒的春秋决狱、《列女传》的传播机制、萧公权的人本思想、唐君毅的“格致”理念、罗思文和安乐哲对《孝经》的诠释和翻译以及传统中国人的幸福观和富贵观等,从不同侧面具体阐发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三、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探讨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关系,在本次会议中形成了较为集中的讨论。
学者们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融相通,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创新。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惠吉星教授总结了当代社会“价值观焦虑症”的原因和表现,认为近年来官方不断提出社会治理的原则和政策,民间则产生了对“中国人”身份认同、文化认同的危机,这都源于我们缺乏一个能为社会大众所广泛认可的价值观;对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为当代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提供方法论的启示、思想资源的支撑以及形上学的根据。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李海龙副教授主张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前提下,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吸收改革开放文化的积极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解决当下社会价值观念扭曲的现象。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张造群副研究员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并且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实现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超越和升华。
他指出古代“大同”、唯物主义、辩证法、民本、和谐、德治等思想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思想源泉,中国共产党在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吸收和转化,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机组成。
因此,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任务,可从国家战略高度、文化批判和创新、大众传播等方面践行。
广东省委党校孙燕青副教授则从文化自觉自信的角度讨论了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关系,认为文化的自觉自信只能通过文化的延续而在历史演进中得以实现,这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合理继承;但也必须认识到,将文化自觉自信的实现仅寄希望于传统文化,亦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应在历史与时代两大坐标中定位传统文化,发现其积极性与消极性共生的特点,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介入和引导的必要性,最终完成对传统文化的扬弃。
随着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这使得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的学术研究具有了更重要的时代意义与现实价值。
本次研讨会上,来自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以当代文化建设实践者的身份,同与会人员交流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文化建设中的价值与作用。
云浮市委书记黄强博士在发言中总结了云浮市以优秀传统文化管理社会的一些经验和思考,认为慧能和谐思想在社会管理中的运用有助于推动生态绿色发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地方科学发展,促进社会管理水平的提升。
广东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处副处长熊静从政府管理的视角讨论了医疗问题,通过中西医在医疗理念、手段和费用三个方面的对比说明了中医对于缓解现实医疗问题的积极价值,彰显了中医文化的意义。
这些讨论丰富了学术会议的内容,凸显了本次研讨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传统和现代相呼应的学术价值取向。
责任编辑:杨向艳--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