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日本帝国军刀-明治至昭和3

合集下载

新四军纪念馆馆藏日本军刀探析

新四军纪念馆馆藏日本军刀探析

金(刀鞘上的花型金属箍圈)和石突(刀鞘末端用于保
失,可能是年代久远,因撞击导致的脱落。第二个不
护刀鞘的蹄铁型金属盖)皆完整,刀鞘的铁质外壳有
同是刀镡为透镡,镂空状。透镡相对板镡而言,制作
部分锈蚀、漆面部分脱落,内部木胎完好。刀柄最外
工艺更加复杂,视觉效果更加精致。最后一个不同是
层的织物柄卷变色并部分沾有污渍,内部的木质刀柄
但工艺和原材料却稍有下降;其次,军刀的主人如果
军衔官职较低,并经常参加实战,那刀条的磨损老化
程度也会相对严重。八滩战斗中,参战的侵华日军
为日军第三十五师团山本太郎中队 110 余人及伪军
一部。日军部队中有资格佩戴九八式军刀的,除了
中队长山本太郎,还有下属的小队长。根据缴获的
2022.3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传统大刀的刀装样式来设计,
外形基本
日本军刀。展示数量多,种类全,介绍详
相同。外观上唯一的区别是刀鞘部分:

细,
堪称国内顶级。
八式的刀鞘采用单挂环,
九四式的刀鞘采
但令人遗憾的是,国内有少数博物
用双挂环,
且九四式的第二个挂环是可以
馆、纪念馆,在展示日本军刀这一类战利
拆卸取下的。九八式可以被视为九四式
品时,出现了说明牌命名不准确,军刀未
日本军刀是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军事侵略、经济
《铁军》杂志的厚爱。

三、日本军刀的陈列意义和思考



胜利纪念 一九四五年”

应为将军亲自刻下。1945 年,


品之一。在众多博物馆、纪念馆之中,展
乱,
改用神武纪年,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军刀演变史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军刀演变史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军刀演变史日本太刀与大马士革弯刀和马来刃并称为世界三大名刀,刀文化也早已深入大和民族的骨髓。

当年日本使者答里麻在向朱元璋介绍日本时,曾有“银瓮储清酒,金刀脍素鳞”一句,说明刀和清酒一样也是日本的文化标志。

日本武士更是把刀视为生命,是一刻也不能离开刀的。

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颁布《废刀令》,不允许武士佩刀,结果引起了以西乡隆盛为首的武士们的强烈不满,成了引爆西南战争的导火索。

正由于刀在日本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在冷兵器普遍退出军队装备序列的二十世纪,日本军队中仍然大量装备各种制式军刀。

日军的军官和士官人人都佩军刀,不同的刀装还成了与军衔一样识别军人阶级的标志,放眼全世界,这种现象也是非常罕见的。

从明治维新到二战结束这近八十年的时间里,日本军刀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装备的军刀,称为明治军刀,也叫旧式军刀;第二个阶段装备的军刀,称为昭和军刀,也叫新式军刀。

明治军刀的型号以明治纪年命名,这一阶段主要装备有一九式军官刀和三二式士官刀,由于这两款军刀分别定型于明治十九年和明治三十二年,故得名。

明治军刀的西洋护手日本军队的近代化是从学习欧洲开始的,先是学习法国,普法战争后又学习德国。

所以日本的明治军刀都是欧洲形制的,一九式军官刀就是这种学习的产物。

这把刀带有护手,是典型的法式军刀,但由于这种刀只能单手握持,而日本武士习惯双手握刀,所以一九式军刀又发展出了双手握持型,也算是东西合璧的奇葩了。

一二八抗战中的这个鬼子拿的就是一把双手握持的三二式军刀这一时期,日本还在一九式军刀基础上参照普鲁士军刀样式发展出了一种仪仗队用的礼仪用刀,即指挥刀。

仪仗用指挥刀到明治三十二年,日本又推出了三二型士官刀。

这款刀也是带有护手的西洋形制军刀,但一九式刀装华丽,而三二式的刀装要简单得多,两者的区别一望而知。

一九式和三二式三二式军刀分甲乙两型,甲型刀长1米,只在刀身前部2/3处开刃,为了防止脱手,护手内还有皮质指环,这款刀专供骑兵使用,所以也称马刀;乙型军刀比甲型短60毫米,供步兵、宪兵、辎重兵使用。

二战日军军刀

二战日军军刀

日军各式武器 - 刀剑村田式刺刀村田式刺刀该刺刀配备明治13年式与明治22年式村田步枪,1897年退役,不过二战时期仍有一些村田式刺刀装备部队,用于士兵丛林中砍伐灌木等特殊用途村田式刺刀资料:服役年代:1880-1897所属军种:陆军全刀长:69.5cm刀刃长:56.5cm刀锷厚:0.8cm刀身制作:模制机械加工明治三十年式刺刀明治三十年式刺刀该刺刀配备明治30年式步枪,明治38年式步枪,99式步枪,4式步枪以及各种轻机枪,从18 97年到二战结束一直是日军步枪与轻机枪的标准制式刺刀,二战时期日军步枪与轻机枪绝大多数型号都是配用这型刺刀明治30年式刺刀资料:服役年代:1897-1945所属军种:陆军 / 海军全刀长:51.2cm刀刃长:40.0cm刀锷厚:0.8cm刀身制作:模制机械加工明治四十四年式刺刀明治四十四年式刺刀该刺刀为配备明治44年式骑兵卡宾枪的专用刺刀,直接折叠安装在枪上,用手一甩枪就能打开刺刀,进入拼刺状态明治44年式刺刀资料:服役年代:1911-1945所属军种:陆军全刀长:—刀刃长:—刀锷厚:无刀身制作:模制机械加工二式刺刀二式刺刀该型刺刀配备2式伞兵步枪,100式冲锋枪,2式冲锋枪。

是日军二战时期伞兵步枪与冲锋枪装备的制式刺刀,这款刺刀在整个战争期间一直制作精致,战争末期也未出现过制作工艺简化的情况2式刺刀资料:服役年代:1942-1945所属军种:陆军全刀长:32.3cm刀刃长:19.5cm刀锷厚:—刀身制作:模制机械加工海军士官短剑海军士官短剑海军士官短剑资料服役年代:明治时期-1945所属军种:海军全长:39.6cm刃长:21.2cm鞘长:28.8cm柄长:10.3cm锷厚:—刀身制作:模制机械加工海军士官候补生短剑海军士官候补生短剑海军士官候补生短剑资料服役年代:明治时期-1945所属军种:海军全长:41.1cm刃长:22.2cm鞘长:30.42cm柄长:10.05cm锷厚:—刀身制作:模制机械加工炮兵刀炮兵刀该刀为陆军炮兵、工兵装备的配刀,除用于自卫搏斗外还用于砍伐灌木,切割伪装网与铁丝网等用途,有一定工具刀性质炮兵刀资料:服役年代:1885-1945所属军种:陆军全刀长:68.3cm刀刃长:53.4cm刀锷厚:—刀身制作:模制机械加工特攻刀特攻刀该刀为奖励给作战或训练中表现突出官兵的纪念小刀,采用日本传统肋差样式制作,似无标准制式尺寸与工艺,战争末期大量发放给神风队,回天队,伏龙队,特别空挺队等特攻队队员,用于鼓舞队员士气,所以被称做特攻刀明治三十二年式官佐军刀明治三十二年式官佐军刀这种军刀为明治维新—昭和初期日军制式军刀,采取西洋军刀样式制作,不过在长城作战时期,由于这种军刀的拼杀力度小于国军所使用的大刀,在肉搏战中遭遇大刀应付吃力,严重影响了带队冲杀的下级军官以及士官的肉搏战拼杀士气,对日军的作战产生了一定不利影响,所以长城作战以后,日军淘汰了此型军刀,改采用拼杀力度极大的日本武士刀样式军刀,用于肉搏战中克制中国大刀明治32年式官佐军刀资料服役年代:1899年-1933所属军种:陆军全刀长:93.7cm刀刃长:78.5cm刀鞘长:80.5cm刀柄长:12.7cm刀锷厚:0.2cm刀身制作:模制机械加工九四式佐官军刀九四式佐官军刀94式军刀是在长城作战以后,针对部队要求,日军采用了拼杀力度极大的武士刀样式制作的军刀,有2种型号,1种装备中高级军官的官佐军刀,另1种是尉官军刀装备尉官,94式官佐军刀装备中高级军官,军刀装饰相对豪华。

日本军刀--满铁刀(转贴)

日本军刀--满铁刀(转贴)

日本军刀--满铁刀(转贴)昭和39年(1964年),《满铁会报》发表了有关满铁刀的回忆文章,作者是与满铁刀关系密切的两人,一位是曾开发出日下纯铁的日下和治博士,另一位是最早参与并主持满铁刀制作的原大连铁道工厂工具车间主任渡边义雄。

令人惊讶的是,渡边仍保留着满铁刀的资料、图纸和照片。

?了解上述情况的笔者着手进行调查,时至今日,仅从两人的回忆文章以及刊载在当时《满洲图表》上的写真获得了少量诸如钢材与制造法等珍贵的资料。

具体内容介绍如下:从昭和12年(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到太平洋战争结束,满铁制作了大量的陆军军刀,其数字约有5万把。

世间将这种刀称“满铁刀”,昭和14年(1939年)3月,松冈总裁将其命名为“兴亚一心刀”。

随着日本的战败,大部分满铁刀踪影消失,但仍有少量残存。

满铁刀是当年满铁大连铁道工厂的工人共同打造的,关于这种刀是如何制造的,本文仅描述其概要。

原文中的专业术语和图表,亦略之。

满铁刀的由来昭和10年(1935年),中央试验所的日下和治在东边道大栗子(地名)发现了优良铁矿石,并在沙河口研究所内搭建实验炉,将这种矿石精炼成杂质极少的海绵铁,继而在抚顺正式兴建拥有旋转炼炉的制铁工厂,成功生产出海绵铁。

将这种海绵铁加以精炼便成了所谓的“日下纯铁”,而日下纯铁则主要用作生产高级特殊钢、工具、焊条、弹簧等的材料。

我根据当时(昭和11年前后)的军情,预测对日本刀的需求即将来到。

于是,建议用这种纯铁制作日本刀,这便是满铁刀的发端。

满铁刀的试制昭和11年(1936年),中央试验所委托大连铁道工厂制造一把长2尺2寸名曰“利器”的日本刀。

古时的日本刀锻造时,是在硬钢中加入相对柔软的铁芯。

当时没有采用此法,而是使用了含碳0.2%较为柔软的日下纯铁,先将刀锻炼完成,再将其渗碳、淬火、打磨,最后装入木鞘。

这就是最初在大连铁道工厂制造的日本刀。

在此期间,该刀曾被设在大连辽东旅馆的刀剑俱乐部展出,有观者赞其为“名刀”且可与忠吉(江户早期的制刀名匠)的作品相媲美。

看军事萌妹小编科普贴:解析二战中的日军军刀

看军事萌妹小编科普贴:解析二战中的日军军刀

看军事萌妹小编科普贴:解析二战中的日军军刀“冈村宁次的刀我弄不来,弄把佐官的还不难办!”《亮剑》中,李云龙对他的同乡如是吹牛。

抗战中日本军官基本都有自己的军刀,将军、佐官、尉官、士官都各不相同。

日军的军刀都是什么样的呢?古代的日本武士往往和自己的佩刀形影不离。

日本刀又被称为平面碎段复体暗光花纹刃,这种复杂的名字体现了刀匠对于制作工艺的追求。

按照功能划分,日本刀可以被分为太刀、打刀、肋差、短刀等,前两者属于长刀,后两者属于短刀,主要用于防身。

战败的武士切腹自尽时,用的就是肋差或短刀。

由于在制造过程中,日本刀的刀身不同位置采用不同材质的钢铁,所以可以兼顾硬度和韧性。

早期的日本刀借鉴了中国的唐刀设计。

唐刀是直刀,在刺杀方面有优势,但劈砍不如弯刀。

日本刀大多采用直中有弯的设计,既可以劈砍,又可以刺杀,拥有不错的性能。

明治维新后,日本组建了近代化的陆军和海军,装备当然也要换换了。

在当时的世界各国,军人佩刀是惯例,尤其是军官。

这一方面可以在战斗中当做辅助武器,另一方面也是权力和荣誉的象征。

清朝的军官大多配有剑或者腰刀,英法等国的军官也都配有剑。

19世纪末日军装备的西洋刀日本陆军最初学习的对象是法国陆军,但还没学多久,1870年普法战争中法军惨败,连皇帝拿破仑三世都被普鲁士人俘虏。

日本于是改变主意,像德国陆军学习。

日本的海军则一直师从英国海军。

在一片向西方学习的热潮中,日本的陆海军军官也都装备着西洋式的指挥刀。

包括明治天皇、伊藤博文等高层人物在内,都在穿军装时佩西洋指挥刀。

西洋式军刀偏重于刺,在劈砍时往往很无力,在日军中口碑并不好。

1899年,日本开始装备32式军刀(这一年是明治三十二年)。

这种军刀最现实装备给骑兵的,刀长101厘米,刃长83厘米。

骑兵刀的护手设有皮指套环,以便让骑兵冲锋挥刀时能更加牢固握住刀。

此后,32式军刀也开始装备步兵。

这种军刀一直生产了46年,到二战结束时还被日军广泛使用,是日本史上产量最大的制式军刀。

日本刀鉴赏

日本刀鉴赏

日本刀日本刀(にほんとう,Nihontou),在日本又称为刀(かたな,Katana)。

依据形状、尺寸分为太刀、打刀(刀)、胁差(胁指)、短刀等。

广义上还包括长卷、薙刀、剑、枪等。

自古以来作为武器的同时以其优美的造型著称,很多名刀被当作美术品收藏,并寓含着武士之魂的象征意义。

与其他国家的刀类不同、日本刀最大的一项特点就是在外形装饰之外刀体本身展现出艺术感。

在日本制刀人被称作“刀工”、“刀匠”、或“刀锻冶”。

日本刀种类日本刀制法日本刀在制法上集合了相当高的技术,共分如下几个步骤:炼钢日本刀的材料钢,被称作和钢(わこう,Wakou)或玉钢(たまはがね,Tamahagane)。

玉钢以日本传统土法炼成。

这是一种低温炼钢法,炉温不超过1000℃。

此法看似原始,但相比近代的高温炼钢法,能炼出品质纯良的好钢。

不过高温炼出的钢材较软,易打造成形,而低温炼出的钢材较硬,较难打造,可以说制作日本刀是人力密集型的工事,是以血汗换取的品质。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的流派,所用钢材成分多少会有差异。

大体上玉钢所含成分如表所示。

水减即淬火工艺,淬火即所谓的热处理,日本称为水减(みずへし,Mizuheshi)。

从现代材质学的角度来看,这个步骤算是刀匠控制钢材含碳量的手法。

刀工将加热后的和钢锤打成扁平的厚度为约5mm的薄片。

看似简单的工序,其实不然,为了控制钢材的含碳量,加热次数有严格限制;而且和钢的硬度在其续渐冷却时会有所改变。

只有有经验的刀工才能准确把握施锤力度的变化,在限定的加热次数下将玉钢打炼成厚薄均一的薄片。

钢片成形后,刀工会用水将其急速冷却。

可使钢多余的含碳部分剥离。

使刀身具有良好弹性,刀口坚硬不易缺口。

刀匠要对钢片的温度和用水的份量有极准确的把握,才能够得到含碳量合适的材料。

锻炼刀工将烧红的钢块捶打锻造,钢块捶打开后再折叠起来捶打,如此反复,追打到第10次,就会有1024层的钢材,通过这一步骤,可将钢中硫等杂质和多余的碳素等清除,以增钢材弹性与韧性。

详解日本军刀-明治至昭和

详解日本军刀-明治至昭和

详解日本军刀-明治至昭和一直想系统地说一下日本陆海军的军刀,主要是集中在明治至昭和时期。

待我慢慢道来。

本贴中的日本军刀,指的是明治维新后到二战时期的军军刀。

其演变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西洋刀型和传统武士刀型。

由于武士传统的影响,军刀在日本帝国军队中一直是作为制式武器来对待的,而不是像其他国家那样主要作为礼仪用途。

第一节,旧军刀,主要是明治时期制定的军刀。

一、华丽的抄袭——旧式军刀明治维新后新军创办的时候,军官和士官、士兵佩刀的样式参照了当时的法国、英国陆、海军军刀(见下图),都是单手握加护拳的样式。

所不同的是护拳和背金(刀柄上向着虎口的位置)改成了日本传统的樱花浮雕。

我个人感觉其做工和设计精美程度比英法军刀要细腻和美观。

有资料表明,日本海军佩刀在明治3年——大正3年外装样式频繁变更,但是总体特征都没有脱出英、法单手握佩刀的范。

当时的陆军刀刀鞘是铁制,而海军刀是木鞘外蒙黑色牛皮或鲛鱼皮(就是珍珠鱼皮),而且挂环和石突设计比陆军的华丽(可以理解,海军一直是日本明治后的宠儿)。

此时的军刀,下级军官和士兵都是政府统一发给的,刀条全部是“洋铁”制作,刀茎也是跟西洋佩刀一样,装在单手握的刀柄里,呈细长的圆柱形或方形。

高级军官里面,因为很多人偏爱使用传统日本刀,就只得将原来的刀茎加工成能够配合单手握刀柄的细长形状,这种加工是很困难的。

另一方面,西洋佩刀单手握的特点决定其偏重“刺”而不是“斩”,这种刀法除了骑兵之外,大部分的日本军队都很不适应,为了满足军队(其实也就是那么几个高级军官)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双手握的佩刀刀柄。

下图东乡平八郎的佩刀实在是旧军刀的极致了。

图为双手握旧军刀,刀条为传统日本刀,铭“胜光”:直到昭和7年陆军制订了32年式军刀、昭和9年制订了陆军将校用新军刀(94式)、昭和12年制订了海军军官用新军刀(这几种下面都会单独讲到)之后,一直到二战结束,旧军刀依然还有少数大叔级的军官在使用(见下图,1938年占领广东汕头的华南派遣军毛利部队,注意红圈内的旧式军刀),并没有统一更换成新制定的刀装样式。

日本刀发展经历了哪些年代?

日本刀发展经历了哪些年代?

日本刀发展经历了哪些年代?上古刀上古刀,是指日本刀还未成熟的时期发展出来的刀(上古刀期从神代到奈良延历24年、西历805年)。

经过中国唐朝学到高超的锻打技术,从公元238年~707年,这个时期的刀都是直的。

早期从中国进口的唐大刀,或是日本自己生产的「唐样大刀」,多半是刀身笔直的直刀。

这当然与中国当时流行的刀形有关...从春秋时期的青铜剑到汉朝的铁剑,好像都是笔直的刀形。

上古刀代表刀型:直刀、蕨手刀、小乌丸、毛拔太刀古刀期是从平安时代历经镰仓、南北朝到室町时代所造的刀,大约公元806年~1595年。

这时候的日本刀在工艺上已取得重大突破,刀开始弯了,跟我们现在所见的日本刀已没两样了。

村正和正宗都是那时候的作品,因此算作古刀。

古刀期因为是经历了日本刀的整个发展史重要阶段(其实包括主要的演变史),加上以前交通不便,主要流派之间无交流,所以各大派别风格非常明显,辨识度高,也是最有历史研究价值的时期。

日本著名的天下五剑——数珠丸恒次,三日月宗近,鬼丸国纲,大典太光世,安纲童子切等均为古刀期作品。

还有比如千子村正,孙六兼元,相州正宗,长义山姥切,大般若长光,(菊)一文子则宗,江雪左文字等名刀均为古刀期作品,可以说这几百年诞生了无数名刀名工。

新刀期1596年~1803年即庆长元年至享和三年,中间经历日本历史上最多传说的战国时期,是一个名刀倍出的年代。

著名的近藤勇(新撰组组长)所佩爱刀“虎彻”的作者正是新刀第一名家:长曾弥虎彻。

新新刀江户、幕末时期,1803~1876年,正好结束于明治9年的禁刀令。

新新刀家族是日本刀的第三大家族。

这一时期正是电影里武士、浪人别着刀子到处溜达,动辄拔刀就砍的年代,没有战争乱世,刀剑追求像古刀的实用风格,最有名的刀往往都是饮满鲜血,甚至是自己主人的血,剖腹的人极多... (也便宜了介错的人:平白又多斩一个~ )新新刀期的最上作又有源清麿,水心子正秀,大庆直胤,左行秀之类代表人物(月山家当家月山贞利的曾祖父初代月山贞一为当时上上作。

日本武士刀的专门名词,你知道多少尼!

日本武士刀的专门名词,你知道多少尼!

日本武士刀的专门名词,你知道多少尼!日本刀的专门名词虽然很想偷点懒,然而考虑再三,在开始介绍正题之前,还是不得不先将各种日本刀的常见分类与常用名词介绍一番,以免部分刀友在阅读时产生过多不解与歧义。

同样的,对日本刀鉴定鉴赏方面的一些专门描述也不得不提前在这章之后进行介绍。

各位对日本刀的基础知识已有充分了解的刀友,赶时间的话可以直接跳过,谢谢~特别指出:在本文中通常提及的兵器长度,都指刃长,而不包括柄的长度,莫忘!日本刀的简要历史时代划分:奈良-平安-镰仓幕府-南北朝-室町幕府-安土桃山(丰臣秀吉)-江户幕府-江户末期-明治-大正-昭和(二战)-昭和(战后)-平成日本刀外观尺寸的各种特征名词【反】指日本刀刀身弯出的弧形,。

反的大小,是从刀尖到刀鎺(夹刃)前缘连出的直线到刀背弧线最高点(反位)的垂直距离,根据这个最高点(反位)所在的部分来区分反的姿态,刀身越弯,反值就越大。

通常所说的「反高」、「强反」、「反深」,都是指弯曲弧度大,张力十足的刀身形态。

反位在刀背弧线下半段靠近刀鎺的称为「腰反」;反位在刀背弧线1/2 位置附近的称为「京反」(因当时日本京都刀工的作品多见此反姿,故名),又叫「中反」,又因这种反姿的刀身弧形看起来前后较对称,形如神社前面山门上常栖立着许多鸟类的弧形门楣,所以又被称为「鸟居反」、「华表反」。

反位在刀背弧线前半段的,称为「先反」。

此外还有「内反」,见于短刀,刀背弧线并非向上翘起而是向刀刃方向弯曲。

较强的「内反」又称为「笋反」,如笋尖状。

需要注意的是:「笋反」/「内反」跟其他的反不同,它不是由淬火产生的自然弯曲而成,也不用量反的具体大小。

还有一种情况是「无反」,整条刀背基本是直线,既不上弯,也不内凹,早期短刀常见这种刀姿,若在长刀无反那就是直刀了。

PS.日本国宝中现存的隋唐刀多带有一定程度的内反,但仍习惯叫做直刀。

* 后面诸名词所指代的具体位置请注意参照此图。

【元幅】幅指宽度,元幅就是刀鎺位置的刀身宽度,一般说来,元幅是刀身最宽的地方。

5分钟让你了解日本刀图文详解

5分钟让你了解日本刀图文详解

5分钟让你了解日本刀图文详解大众印象中的日本刀,相必很多来源于抗战电影和日本动漫,传统上那种弯弯的,单刃的日本刀,大概是10世纪大化改新后成型的。

在日本,刀剑并没有太直观的区分,所以用日本刀的格斗方式叫剑术,但是在十世纪以前,上古时期的日本“刀”一般都是直刃,双刃的“剑”。

因此类似草薙,十拳这类的剑就算是有,也都是直刃双刃的。

十世纪后,唐刀技术传入日本,在日本本土化后产生了现在形式上的日本刀。

平安时期日本的刀型还相对直一些,现在四天王寺里藏着两把平安时期的刀,都是单刃直刀。

图为鹿岛神宫藏的直刀太刀太在古文里可以通大,当然太刀也可以理解为大刀了。

只是这种大也是幅度很大的,因为太刀里面分类也相当得多。

一般来说的太刀是指刃长60厘米以上90厘米以下的太刀,而又和打刀形状不同。

另外刀反(刀身弯曲)较大的都可以称作太刀,太刀在日本镰仓到室町时代(12-15世纪末)十分流行。

阵太刀一般来说是仪仗和装饰用的刀,就好像中国龙泉的镇宅宝剑一样。

刀柄和刀鞘上有绳节装饰,而且刀鞘一般外裹皮革,有时候还会笼上金。

而且刀柄出弯曲度很高的一般都是阵太刀。

山名氏的定文散葵纹散螺钿黄金造饰大太刀一般来说,也有叫野太刀的,日本古书记载上一般把刀刃长90厘米以上的太刀叫做野太刀,而把刀刃长150厘米以上的叫大太刀。

相比普遍在历史上比较矮小的日本人来说,这绝对是有如欧洲claymore一样的重兵器了。

传说中在日本有九州军神和雷神之称的立花道雪的雷切,应该就是野太刀或者是大太刀。

因为立花道雪的女婿(也是养子)立花宗茂作为创始人之一的景流剑术,用的都是野太刀,景流的刀和一般剑术的刀的对比弥彦神社供奉的大太刀,刃长2米2整刀长3米2而大太刀则有些只是装饰,因为太大了实在是挥不动。

小太刀刀身在60公分以下,但是刀刃相对直一些的,叫小太刀。

打刀实际上的大众形象中的日本刀,带柄长度70到90厘米之间的,插在腰间时刀刃是朝上的,一般就是打刀。

英文里如果特指的话katana是打刀,但是katana也可以概括所有日本刀。

日本军刀详解(转贴)

日本军刀详解(转贴)

日本军刀详解(转贴)四、万人斩——昭和10年制订陆军造兵厂制官给下士官刀(95式)几年之前,国内陆摊上曾常常见到刀鞘或者刀身蚀刻有“天皇”、“武运长久”或者“佐佐木小次郎”等字样的“日本刀”,外表通常是弄的脏兮兮的,有厚厚的铜垢,拔出刀来只见刀身不是长满铁锈就是遍布一块块的锈斑,没经验的“收藏者”往往会上骗受当。

此“大药丸”荼毒之深,遍布大江南北,因此当时被我们戏称为“中华第一刀”。

这把刀的原型就是二战时期臭名昭著的日本95式士官刀(欧美藏家称为95NCO,就是Non-commissioned officer的缩写)。

之所以说它臭名昭著,一个固然是“中华第一刀”把它的名声搞得更臭,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这款昭和10年(皇纪2595年)制定,作为32式的后继型军刀,全刀均为机械制作,属于实战型军刀,虽然不如将校军刀般锻造精良、装饰漂亮,但此刀装备给第一线冲锋陷阵的军曹、曹长,可以说是杀我国人最多的两种日本军刀之一(另外一种是小兵拿的30刺刀)。

可以看出,日本统帅部对于各种实战用军刀的设计是有经过周密考虑的,既要让持刀者充分感受到武士精神,以提振士气,又要让军刀在实战中能有很好表现。

95刀可以说是两者的结合体。

这种规格化量产军刀,虽然日本人称之为“铁棒”,意思就是毫无美感的机制品,但是据我个人玩过的95刀看来,尽管已经历经了60年左右的时间,但是刀身的钢材不容易生锈,各个细节处理得也相当精细,特别是刀入鞘时闭锁装置的顺滑和严密,确实是一把构造简单,质量上乘的白刃战利器(见下图,一把中期铜镡东京对号95,刀绪是用牛皮新做的仿品)。

早期和中期95刀的刀柄是仿照将校军刀的刀柄外,用铜(最初期)或铝(初期和中期)压制出柄系和三联樱目贯的样子。

刀的驻爪(防止刀身自动滑出刀鞘的闭锁装置)继承了32年式骑兵刀的原理,但是改为桥式,而且不设在刀柄一侧,而是在刀柄上部的刀栋一线上(持握时手掌的虎口处),不过名古屋兵工厂制作的中期的95刀,以及末期、最末期型的95刀,其驻爪却回归32式,设在刀柄一侧。

日本陆海军刀古军刀简介-日本军刀、古军刀

日本陆海军刀古军刀简介-日本军刀、古军刀

日本陆海军刀古军刀简介日本軍刀实际上是一个特殊名词。

一般是指的从明治8年(1875年)颁布的太政官布告第百七十四號陸軍武官服制改正及正剣与軍刀的規定所定义的軍刀到昭和20年(1945年)日本战败为止的时间段内,旧日本军军官和士官佩带的佩刀。

战后,日本自卫队所使用的佩刀,因和平宪法的限制,被称作儀礼刀。

传统日本武士刀(打刀)旧日本的軍刀和軍刀剣种类繁多。

下面简单的说一说軍刀刀装的沿革。

幕末到明治维新前后,幕府军、倒幕军中除了大量的旧式武士刀之外还有不少从西欧引进的西式骑兵刀、军刀。

后来在明治8年太政官布告后逐渐统一为单手握加护拳的设计,护拳和背金的樱花樱叶浮雕是比较显著的特色。

这一时期的日军军刀更倾向于西方式的礼仪用刀具。

很多刀条不开刃或者干脆就是镀铬的铁条,完全没有实战意义。

明治8年式陆军军刀(8年式陆军刀)明治8年式海军军刀(8年式海军刀)但是另一方面日本人的武士情怀和实战中的近战需要又导致日军对于实战刀具的需求,所以也有不少军官将传统日本刀的刀条加工后装在西洋佩刀的刀柄里。

也因为这批人的诉求。

到明19年(1886年)前后搞出了明治19年式军刀,通称19式军刀,刀上专门设计了双手握的佩刀刀柄,同时在刀装上采用了日本传统的目釘、切羽等刀装。

不过明治19军刀说白了还是一种礼仪军刀,成本也太高,对于需要大量装备军刀的新式骑兵来说完全不能接受。

所以之后日军又搞出了明治32年式军刀,又称陆军32年式軍刀,通称32式军刀。

明治19年式陆军军刀(19式陆军刀)明治19年式海军军刀(19式海军刀)明治32年式军刀顾名思义是明治32年(1899年)制定并配发陆军(主要是骑兵)的下级士官的官给刀(这里提一下,旧日军的军刀中士官(尉官以上)用的都是按照勅令要求的样式自己购买的,而下级军官、士兵的都是配发的官给品。

)按照刀刃长度分为甲、乙两种型号,32甲专门为骑兵配备,护手设有皮指套环,以便让骑兵冲锋挥刀时能更加牢固握住刀。

日本军刀

日本军刀

3、海军太刀型军刀 昭和10年(1935年),日本海军也开始着手新军刀的设计。实际上,军刀在近 代日军海军手里几乎毫无用武之地,但为了满足一些海军军官的需要,1937年, 日本海军还是设计了一款新式军刀——“昭和 12年制海军制式军刀”,也被称 为“太刀型军刀”、“海军刀”。 太刀型军刀的外装是当时日本海军少将小泉亲治根据镰仓时期的太刀作为模板 审定的。从外装上看,太刀型军刀远比九八式军刀华丽。刀身、刀鞘的金具 (即金属装饰件)都经过镀金处理,刀鞘为黑色,多用黑色鲛鱼皮包裹并经过 研磨,也有采用涂漆处理的。从1937年到1945年,这种刀装几乎没有改变。 由于海上环境潮湿,对钢铁材料腐蚀极为严重,所以太刀型军刀除了少部分采 用日本“玉钢”打造的传统日本刀外,多由不锈钢制成。太刀型军刀多产自 “天照山锻炼场”和“凑川神社菊水锻刀会”,前者主要生产不锈钢军刀,后 者生产的就是著名的“菊水刀”。 日本军刀上常见的“菊水纹”图案是楠木家的家徽,也是“效忠”的象征。故 以自杀式袭击为主的“特攻”也被称为“菊水特攻”,最著名的即为“神风特 攻队”和“大和”号战列舰的自杀式作战。“凑川神社菊水锻刀会”生产的太 刀型军刀上雕刻有菊水纹,以激励军官们“为天皇赴死”。 由于战争导致物资极度匮乏,昭和20年(1945年)日军颁布《军刀外装临时特 例》,外表华丽的太刀型军刀不得不取消了第二佩环,金具不再镀金,猿手和 驻爪也被废止。
由于战争已经接近尾声,日军大为衰败,资源缺乏,因此三式军刀的外观粗糙,远不 及九八式军刀美观。可以说,这种军刀的出现也预示了日本帝国的灭亡。
陸軍下士官刀(军曹刀)
三二式军刀 明治32年(1899年),日军骑兵开始装备全新设计的三二式甲型军刀。三二式 甲型军刀的形制较为特殊,刀柄为简单的西式带护手式样,单手握持,护手内 设有皮制指环,刀身则是传统的日本刀形制。这种刀外观简洁,注重实战而非 装饰,是日军装备数量最多的一款军刀。 三二式甲型军刀主要由东京炮兵工厂生产,每一把军刀都有编号,刀鞘和刀身 均有刻印。护手上有出厂时间、生产厂家及检验员的刻印。其刀身以专用的陆 军刀剑钢为原料,经机械锻造、研磨而成。刀身油淬以提高成品率。刀身双面 开血槽。刀身弧度很小,这种弧度很小的形制在日本刀中称为“弱返”。通常 不开刃或刀身前段(日本刀称为“物打”的部位)微开刃,这是因为普通骑兵 的刀术并不高明,开利刃的军刀可能会在战斗中伤到战马或骑兵自身。即便不 开刃的军刀,也能通过骑兵高速冲击时的巨大动能杀伤对方。

日本刀

日本刀
常 用 上 步 、 步 、 形 侧 身 左 右 上 步 、 步 、 跳 步 等 退 弧 纵 盖 步 法交 替练 习 , 达 到靠 身 紧贴对 方 的 目的。 注 意 以 要 躲 闪靠 身 动 作 幅 度 不 宜 过 大 ,过 进 、 取 , 不 招 不 架 , 是 一 下 ” 快 快 快 “ 就 。 李 氏 查 拳 四 路 中 的 “ 面 之 不 顾 ” 一 招 就 是 以 攻 制 迎 攻 、 往 直前 的迎 击法。 勇
电 {国瑟曩一
2o1 5 o.
日 本
文 / 春 吕


日 本 刀 种 类
锋利 、 巧 上做 功夫 。 轻
笔 者 查 阅 了 大 量 有 关 资 料 ,得 知 日本 早 期 的 兵
器 是 受 中 国 的 影 响 而 发 展 起 来 的 。 自从 唐 代 以 后 , 但
日本 刀 是 一 个 通 称 ,其 实 就 和 现 代 的 枪 械 分 手 枪 、 枪 、 锋 枪 、 击 枪 一 样 , 本 刀共 分 为 2 种 形 机 冲 狙 日 6
迎 击法要 求 自身抗击 打能 力强 , 发 力大 , 且 击 而 手 快 、 快 、 应 快 , 可 硬 打 直 上 。 用 迎 击 法 讲 究 步 反 方 运
其他 靠 身动作 , 不利于 靠 身格挡 或 出招反 击。 也
“ 操 ” 双 方 使 用 固 定 的 招 法 进 行 靠 身 练 习 的 对 是 方法 , 为应 付 不同对手 在 不同条 件 、 同角度 发挥 是 不 个 人 技 能 、 能 , 施 靠 身 控 制 对 方 的 手 段 。 要 多 加 体 实
以上 用 金 , 位 以下 用 银 。 四
6野 太 刀 .
和 大太 刀一起使 用 , 约3 厘米 。 长 3

关于日本军刀,说些很可能不知道的冷知识吧

关于日本军刀,说些很可能不知道的冷知识吧

关于日本军刀,说些很可能不知道的冷知识吧本文为伦敦上空的喷火原创,如有转载望与作者联系。

原创不易,望大家互相尊重。

各平台上ID非伦敦上空的喷火的账号转载此文均为盗帖。

关于日本军刀介绍的文章在军事历史类论坛中可以说举不胜举,虽然大部分的文章可以说都是胡说八道(这不是军juan的日常吗),但还是有部分文章介绍的比较详细比如牛老哥的文章@牛o戈,https:///i6885263471332557319/今天我就简单补充一下日本军刀的相关内容,至于如何区分不同军刀我就不详述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牛老哥的文章。

日军中哪些人装备军刀?很多朋友受电视剧影响认为日军中只有将校(日语中的士官为中文军官的意思,而日语中的下士官才是中文士官的意思,为了避免混淆,本文称日本军官为将校)才有军刀,或是佩刀的都是当官的,这个观点其实是错误的。

日军中装备军刀的比例是相当。

除了将校和下士官以外,骑兵宪兵则是不论将校还是士兵全部装备刀剑(称为带刀本分者)。

军衔仅仅为上等兵的宪兵也能装备军刀其中将校军刀是属于个人购买的私人物品,所以被称为“私物军刀”,而下士官和骑兵宪兵部队中的普通士兵装备的军刀则属于军队配发的装备,所以被称为“官给刀”。

而在战后日本投降递交的物资清单中往往把把军官的各类军刀都列在私物军刀一栏,不再细分。

110师团投降时移交的私物军刀清单除了以上两种装备军刀的人员外,日军内部还有一部分军属(军队内部非军人编制的雇员)和随军人员(记者或相关企业的技术人员)也有装备刀具来自卫,这些日本刀完全是私人产物而且又没有相关条例要求,所以刀装非常杂乱。

没有任何统一要求的军属刀日军将校军刀的种类介绍日军将校军刀的种类前,先科普一个经常被忽视的内容,日军的将校军刀的分类本质就是刀装要求,对刀条并没有要求。

只要外部刀装符合军队要求,里面插什么刀条是将校的自由,你有钱用兵库锁宝刀也不要紧,你没钱用机制刀也不要紧(后期甚至出现将校使用九八式下士官军刀军条的情况)。

教你如何鉴别二战日本军刀

教你如何鉴别二战日本军刀

教你如何鉴别二战日本军刀[ 昭和13年制定陸軍制式軍刀转自铁血社区]现在二战的日本军刀成了军品收藏界的时髦藏品。

随着价格的不断攀升,仿品也大行其市。

如何选一把有收藏价值,又能迅速上手的军刀,成了广大票友关心的问题。

本文以技术角度和图片形式详细的介绍下二战的日本军刀历史和如何鉴别。

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颁布了“废刀令”。

原来武士所拥有的武士刀基本被收缴。

而当时的日本军队因为全盘西化,其战斗用刀也是西洋化的P字型指挥刀,主要是德国和英国的P字型指挥刀。

只到1899年,日本军队才配发了自己的第一种制式指挥刀32式军刀。

32式军刀,俗称32马刀,也是仿西方P字型指挥刀的样式,采用机械加工制造,分甲乙2种型号。

甲型长约100厘米,为骑兵士官用,乙型长约90厘米为非骑兵士官用。

型长约90厘米为非骑兵士官用从上图中可以看出32军刀的西化风格十足。

1933年2月6日,荒川五郎、栗厚彦三郎等在东京下议院向政府提出复兴日本刀剑的建议案,以提倡日本精神及固有文化,获得一致通过。

一个月后,侵占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以第6、第8师团和混成第14、第33旅团等部8万余众,分别向我长城冷口、主峰口、古北口等处进攻,长城抗战爆发。

3月11日中国军队第29军第37师大刀队在赵登禹旅长的率领下,乘雪夜迂回至喜峰口日军侧后,摧毁敌炮兵阵地,歼敌服部炮兵大佐(上校)以下步、骑、炮兵3000余人,中国大刀凛凛生威。

当时的日本报纸说:“自明治大帝造兵以来,皇军名誉尽丧于喜峰口以外,而遭六十年来未有之侮辱。

”因此,在荒木陆军大臣、柳川陆军次官、山冈军务局长等皇道派头面人物的倡导下,日军遂于1934年废弃华而不实的32式军刀,军官一律改佩日本式的军刀以谋应对。

1934年8月,军官佩带94式军刀,1935年士官也配发军刀,称95式军刀。

1938年后,军官又配发98式军刀。

94式军刀的刀鞘为双环,95式军刀和98式军刀的刀鞘为单环。

[ 转自铁血社区 / ]94式军刀采用传统的“阵太刀”即长刀的形式,连刀鞘总长101厘米。

血债累累,二战日本军刀

血债累累,二战日本军刀

血债累累,二战日本军刀日本明治维新后,以传统方式制作的刀剑数量锐减。

明治三年,政府禁止百姓佩刀,明治九年,全面禁止佩刀。

日本政府当时规定,除军人、警察等可以佩带制式刀剑外,其余人员一律不准佩刀,日本刀工也大多被社会淘汰。

随着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的爆发,军刀数量随之增加。

这期间,日军发现俄军骑兵使用的骑兵刀抵不过日本传统古刀,日本刀的价值开始被重新认识。

二战爆发后,军刀需求量突增,与军刀相关的行业开始不停地赶工生产。

在二战战场上,日军使用军刀恐怕精神象征意义远大于实用价值,因为军刀首先代表着日本军魂和尚武精神,其次才作为武器使用。

二战中,日军的军刀和其他日军武器一样,沾满了各地抗日军民的鲜血。

日本以1934年为界,之前生产的称为“旧军刀”,以后生产的称为“新军刀”,1934年之后的陆军军刀分为九四式、九五式、九八式和三式4种型号。

1934 年(昭和九年,皇纪2594年),陆军的太刀型新军刀定型并配发部队,通称“九四式”;昭和十三年(皇纪2598年),九四式军刀的外观由双挂环改为单挂环,通称为“九八式”;昭和十八年(皇纪2603年),对军刀进行简化的新军刀通称为“三式”。

日本投降后,日本军刀的生命随之终结,盟军收缴了日本全国刀械,以彻底瓦解其尚武好战的大和魂。

许多名刀在此期间大量外流,被盟军当作战利品和战胜纪念品携回者不计其数。

三十二年式军刀1889年(明治三十二年)8月23日,日本制式采用了三十二年式军刀,配发给下士官。

该型军刀最大的特点是护手、刀柄、刀鞘参考了西式骑兵刀,但刀身却是标准的日本刀样式,充分结合了两者的长处。

这种军刀分为甲乙两型,“甲型”用于骑兵部队,全长100.2厘米,刃长83.6厘米。

“乙型”用于辎重兵,刃长77.4厘米。

甲型刀比乙型刀刃要长6.2厘米,而且甲型护手带有一枚皮指套环,以便让骑兵冲锋挥刀时能更加牢固地握刀,而乙型则没有皮指套环。

三十二年式军刀采用机械制造,保持着西方风格,图片展示的是甲型三十二年式军刀。

《日本明治到昭和时期军刀》

《日本明治到昭和时期军刀》

《日本明治到昭和时期军刀》前言:有人说:砸烂,碾碎,坏人的东西,敌人的武器有人说:要保留,战争的纪念,需要保留铭记历史有人说:很可怕,要远离,是凶器有人说:很威风,是武器有人说:便宜买,高价卖出去,能赚钱有人说:见过血,能辟邪有人说:..................这些人有的还在,有的不在了,以后还会有更多。

还有的人把上面的话都说了,还有的人什么都没说,什么都不知道,什么感觉都没有.....我现在什么都不想说,但是我想知道你怎么说?一、旧式军刀早期融合日本风格西洋式军刀二.明治32年式陆军,骑兵刀乙型短款装备陆军低级军官,甲型长款装备骑兵,英国式手柄,日式刀身,制作精良。

三.昭和9年制订陆军将校用新军刀(94式)昭和八年(1933),荒川五郎、栗原彦三郎等在东京下议院向日本政府提出复兴日本刀剑的建议案,以重振日本传统精神及文化,获得下议院一致通过。

同年3月,日本关东军第6、第8师团和混成第14、第33旅团等分别入侵我长城冷口、主峰口、古北口等处,长城抗战爆发。

3月11日,中国军队第29军第37师大刀队在赵登禹旅长的率领下,乘雪夜迂回至喜峰口日军侧后,摧毁敌炮兵阵地,日本侵略军服部炮兵大佐以下步、骑、炮兵3000余人毙命于我29军大刀之下。

当时的日本报纸说:“自明治大帝造兵以来,皇军名誉尽丧于喜峰口以外,而遭六十年来未有之侮辱。

”一贯狂热于武士挥刀只抽场景的日本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趁机将新军刀的制定、配备提上议事日程。

在荒木陆军大臣、柳川陆军次官、山冈军务局长等人的推动下,为应对白刃战,日军于昭和九年(1934)停止装备华而不实的西洋式指挥刀,在二月十四日由内阁总理大臣、子爵斋藤实和陆军大臣林铣十郎联名颁布了《陸軍将校用新軍刀制定》(勅令第二十六號),自此陆军军官一律改佩这种日本传统武士刀样式的军刀四.低级军官的配刀95式配发低级军官,早期是铜质手柄,中期是铝柄,末期是木柄五.海军刀日本传统太刀型,相对精美,耐腐蚀刀刃。

日本军刀--满铁刀(转贴)

日本军刀--满铁刀(转贴)

日本军刀--满铁刀(转贴)昭和39年(1964年),《满铁会报》发表了有关满铁刀的回忆文章,作者是与满铁刀关系密切的两人,一位是曾开发出日下纯铁的日下和治博士,另一位是最早参与并主持满铁刀制作的原大连铁道工厂工具车间主任渡边义雄。

令人惊讶的是,渡边仍保留着满铁刀的资料、图纸和照片。

?了解上述情况的笔者着手进行调查,时至今日,仅从两人的回忆文章以及刊载在当时《满洲图表》上的写真获得了少量诸如钢材与制造法等珍贵的资料。

具体内容介绍如下:从昭和12年(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到太平洋战争结束,满铁制作了大量的陆军军刀,其数字约有5万把。

世间将这种刀称“满铁刀”,昭和14年(1939年)3月,松冈总裁将其命名为“兴亚一心刀”。

随着日本的战败,大部分满铁刀踪影消失,但仍有少量残存。

满铁刀是当年满铁大连铁道工厂的工人共同打造的,关于这种刀是如何制造的,本文仅描述其概要。

原文中的专业术语和图表,亦略之。

满铁刀的由来昭和10年(1935年),中央试验所的日下和治在东边道大栗子(地名)发现了优良铁矿石,并在沙河口研究所内搭建实验炉,将这种矿石精炼成杂质极少的海绵铁,继而在抚顺正式兴建拥有旋转炼炉的制铁工厂,成功生产出海绵铁。

将这种海绵铁加以精炼便成了所谓的“日下纯铁”,而日下纯铁则主要用作生产高级特殊钢、工具、焊条、弹簧等的材料。

我根据当时(昭和11年前后)的军情,预测对日本刀的需求即将来到。

于是,建议用这种纯铁制作日本刀,这便是满铁刀的发端。

满铁刀的试制昭和11年(1936年),中央试验所委托大连铁道工厂制造一把长2尺2寸名曰“利器”的日本刀。

古时的日本刀锻造时,是在硬钢中加入相对柔软的铁芯。

当时没有采用此法,而是使用了含碳0.2%较为柔软的日下纯铁,先将刀锻炼完成,再将其渗碳、淬火、打磨,最后装入木鞘。

这就是最初在大连铁道工厂制造的日本刀。

在此期间,该刀曾被设在大连辽东旅馆的刀剑俱乐部展出,有观者赞其为“名刀”且可与忠吉(江户早期的制刀名匠)的作品相媲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罪恶的顶峰——30年式刺刀(加粗内容系引用正宗刀剑论坛刀郎兄的帖子“概说二战日军30刺”)
客观地讲,作为日军二战时期主要的单兵武器之一,30刺刀在世界轻武器历史上是占有一席之地的,它是日本设计最成功的刺刀之一,也是亚洲刺刀品种中的佼佼者,甚至还影响到了欧洲的刺刀设计。

提到该款刺刀,就不能不先说说我们熟悉的“三八大盖”。

三八大盖是抗日战争年代我军对日本30年式6.5mm友坂(Arisaka rifles)步枪的称呼,原因是在其枪身刻有“三八式”字样。

有坂步枪是东京炮兵工厂厂长友坂成章大佐(Nariakia Arisaka)于1890年代后期受命开发,以取代村田步枪等早期型号而研发成功的。

1897年(明治30年)该枪正式定型,同时为该枪设计了相配套的30年式刺刀用于白刃战,也称为友坂刺刀。

该刺刀全长525mm,刀体长 400mm,质
量0.69kg,取代了村田步枪配备的双刃刺刀。

后来,在1939年(日本皇纪2599年)又衍生出99式7.7mm岩下步枪,并配有99式刺刀。

图:上为38式,下为99式
作为二战期间单兵主要武器之一,从1897年定型到1945年日本投降近50年的时间里,30刺刀得到了广泛使用。

其总体结构主要由刀体、刀鞘两大部分组成。

刺刀刀身截面形状呈尖锐的倒三角形;刀身两侧铣有血槽,作用是刺入人体后使血液迅速沿槽流出,方便拔刀,同时减轻刀体质量和加强刀身刚度。

刀身右侧靠护手处打有生产厂标记;护手为整体件,上端有枪口套环,下端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早期型生产的钩型,俗称护手钩;另一种是护手下端为直形,多为后期生产型;刀柄末端为鸟头形(birdhead)金属件,称为刀把头,是刺刀的闭锁机构,在末端平面上往往打有号码等标记,其上部为一T形长槽,用以和枪管下方的刺刀座相连接,刀把头右侧是有弹簧控制的活动卡笋,上刺刀时卡笋卡在刺刀座上,
起到固定刺刀作用,卸刺刀时,要压下刀把头左侧的圆形按钮,使卡笋缩回,将刺刀向前推出;刀柄中段形状分两种:初期型呈弧形,方便用手握持,两侧护木用铆钉或螺钉固定。

到目前的研究发现,30年式刺刀从外形上来区分至少有18个不同的品种,但是,总的来说,最常见的有下图3种款式,分别是初期型(护手有弯钩)、中期—末期(护手有弯钩,长方形刀把头)初期—中期(剑身烤蓝,护手无弯钩):
刺刀上通常标有序列号,但与步枪上的序列号互不相关。

刺刀上的标记还有代表着其产地的兵工厂符号,从这些符号可以追溯出这把刺刀产于何处,是由哪家公司或兵工厂制造的。

30刺刀的细节变化较多,这主要是由于生产厂家不同、年代不同和时局发展的影响所造成的,前面说过其外形变化有18种之多,下面以刀鞘为例,看看各个时期有神马不同变化。

刀鞘的上端口部称为“吞口”或“鲤口”,口部下面的环用来将其系于身上,用螺钉固定于刀鞘上,鞘尾端设计成突起的球鼻状“水滴”。

各时期生产的刀鞘有所不同:
当然,明治之后,日本陆军的刺刀并不仅仅只有30年式一种,还有村田13年式和22年式刺刀(分别于1880-1897年,1889年装备)、44式骑兵步枪刺刀(1911年-1930年装备)、配套百式短机枪和99式伞兵卡宾枪的2式刺刀(1942-1954年装备,是30刺刀的直护手缩短型)等型号。

但是刺刀并非我本贴主要说的内容,因此在此略过。

有兴趣的可到网上查找资料。

十、末日——神风特攻
这是一把杯具的小刀,上面有日本当局的险恶用心,有制作者无奈的寄托,有特攻队员“人间鱼雷”们的愚忠和壮烈……
其实刀本身并无太多可说的地方,由于其用途一是用于自杀式进攻最后的“自决”,二是力图给予队员一种使命感和崇高感,因此设计得短小而简洁,刀鞘全部是朴木制成的白鞘,有的被装进皮或布的刀袋。

刀身大多是手工制作的日本怀刀式样,平造多见,好一点的比如仙台的振武刀制作会社和民间会社制作的烧刃比较到位的。

据资料显示,海军、空军、海军航空兵和陆军都有成立敢死队并授予队员这类小刀,刀的外形尺寸没有统一规定。

下面这把是我曾经收藏的一把制作比较精美的神风小刀,刀身冠落造,烧刃美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