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幼小衔接12个关键问题,教育专家权威解答来了
幼小衔接容易出现的问题
幼升小不过是未来进入优质中学的跳板,家长、学生的真实目的是紧紧瞄准高考的。
因此幼升小既要看小学,更多的是还要看可能进入的初中、高中学校,这样就使得幼升小择校、升学变得更迷乱而复杂了。
在这种形势下,家长要及时关注各种升学资讯,今天®无忧考网为各位分享了2020年幼小衔接常见问题与建议,欢迎大家的关注。
【幼小衔接常见问题】01、挑战一,生活作息跟不上幼儿园的作息比较弹性,迟到、请假都不是什么大事,但到了小学,迟到却是件“大事”,请假也会耽搁功课。
小学要严格遵守上下课的时间表,所以生活作息是首要调整的对象!02、挑战二,学习习惯跟不上幼儿园以游戏为主,教学环境相对轻松,而小学以学习为主,纪律和课业要求严格,家校沟通、家长间的沟通也时时围绕着学习展开。
所以,学习习惯跟不上,会是上小学挑战的的地方之一。
03、挑战三,心理建设跟不上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孩子要面临一次重要的角色转换,他们要开始学习更多的内容和知识,经常地要测试他们所学到的知识……不仅孩子会有压力,家长的压力也会陡增!许多焦虑、不安、不适应,甚至痛苦,就会因此产生,所以,心理建设与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同等紧急,甚至更加重要!【幼升小习惯养成】一:生活自理、调整作息进入小学后,孩子过的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像系鞋带、上厕所、准备学习用品等问题,都得靠孩子自己,孩子动作慢,能力差,势必会影响其信心。
家长一定要注意对孩子的自理能力进行培养。
为了适应小学较为紧张的学习生活,一定要培养好孩子良好的时间观念,要提前调整好作息时间。
因此,早睡早起是幼升小的第一课。
不迟到,不仅仅是达到学校的要求,也是让孩子有充分时间预热,为上课做好准备!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孩子倾听的习惯,家长可以通过平时给孩子讲故事之类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
要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家长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比赛拼图、下棋等游戏来培养。
我们还要督促孩子养成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和书写习惯。
幼小衔接中的关键问题及应对策略
幼小衔接中的关键问题及应对策略幼小衔接是指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过渡阶段。
这个阶段对孩子来说充满了挑战和变化,因此家长和教育者需要重视幼小衔接中的关键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帮助孩子成功适应并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
本文将探讨幼小衔接中常见的关键问题,并提供应对策略。
问题一:学习压力增加当孩子从幼儿园转入小学,学习压力会明显增加。
孩子们需要面对更多的知识和学习任务,需要适应更为严格的学习要求和学业竞争。
一些孩子可能会因此感到焦虑和压力。
策略一:建立积极学习氛围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帮助孩子应对学习压力:1. 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孩子对学习抱有积极的态度。
2. 给予孩子学习上的支持和帮助,例如制定学习计划、提供学习资源等。
3. 关注孩子的学习进步而非成绩本身,鼓励他们从错误中学习并不断进步。
问题二:学习兴趣下降在幼儿园,孩子通常通过玩耍和互动来学习。
但进入小学后,学习更加注重书本知识和功课,这可能导致孩子的学习兴趣下降。
策略二:创造多元化学习环境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1.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包括丰富的图书、科学实验工具、艺术品等,让学习更有趣味性。
2. 鼓励孩子参与课外活动,如音乐、绘画、体育等,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3.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孩子分享学习心得和体验,增加他们的参与度和满足感。
问题三:自理能力不足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需要更多的自我管理能力。
例如,需要自己穿衣、整理书包、按时完成作业等。
一些孩子在这方面可能会遇到困难。
策略三:培养自理能力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帮助孩子逐步培养自理能力:1. 给孩子提供适当的自理机会,例如让他们自己整理书包、穿衣等,但同时注意在孩子需要帮助时给予支持。
2. 设立规则和时间表来帮助孩子建立自律和时间管理的意识。
3. 鼓励孩子参与家务活动,如整理房间、洗碗等,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独立性。
问题四:适应班级生活幼儿园中,孩子通常待在同一个班级里与固定的教师和同学相处。
2024年幼小衔接面临的新问题及破解思路
2024年幼小衔接面临的新问题及破解思路一、幼小衔接面临的新问题1. 教育内容与方法的差异幼儿园教育注重游戏化教学,强调儿童的自主探索和活动体验,而小学教育则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科体系的建立。
这种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差异可能导致儿童在幼小衔接阶段出现适应不良的问题。
2. 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挑战从幼儿园到小学,学生需要适应新的环境、新的作息时间和新的社交圈子。
这种转变对于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学生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3. 家庭期望与社会压力的影响随着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期望也在不断提高。
这种期望可能转化为对孩子的过度压力,导致孩子在幼小衔接阶段产生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4.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在一些地区,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教育资源存在不均衡现象。
这种不均衡可能导致一些孩子在幼小衔接阶段无法获得充分的教育支持,影响他们的顺利过渡。
二、破解幼小衔接问题的思路1. 加强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幼儿园和小学应该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制定幼小衔接方案。
双方可以定期开展交流活动,了解对方的教学特点和学生需求,以便更好地指导儿童顺利过渡。
2. 改进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在幼小衔接阶段,应该注重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进。
幼儿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与小学相衔接的教学内容,如认字、算数等基础知识;小学则可以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3. 注重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培养在幼小衔接阶段,应该注重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培养。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心理辅导、组织适应性训练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和生活节奏。
同时,家长也应该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给予他们必要的支持和鼓励。
4. 减轻家庭期望和社会压力家长和社会应该减轻对孩子的期望和压力,允许他们在幼小衔接阶段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同时,教育部门和学校也应该加强对家长的教育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所存在的问题绝大部分是因为家长的观念影响了幼儿园的教育方向。
幼小衔接的定位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幼小衔接?这需要向家长作一概念上的渗透,让家长了解到幼小衔接并不代表提前让幼儿学习小学课程,这种超纲学习并不能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相反还会造成幼儿厌学的逆反心理。
所以,幼儿园幼小衔接所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缓解家长的过分焦虑,让家长了解到在政策的指导下,小学已经渐渐与幼儿园紧密靠拢。
孩子升入小学不再意味着没完没了的作业和补课,而是在逐渐过渡中给予幼儿成长和适应的时间。
(一)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意识为了把握好幼小衔接的方向与尺度,教师就需要充分认识到幼儿的实际发展规律。
首先,幼儿的思维处在单向不可逆的状态,如果教师单纯地向他们传授各种算数知识,幼儿是难以理解其内在的逻辑关系的。
其次,幼儿自身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过早传授各种知识,容易造成幼儿自身的思维受到限制,阻碍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
在把握这两个特点后,教师就能做到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关注幼儿的自身发展,在开展教育活动时,也能以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和思考能力为目的,利用各种途径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让幼儿学会主动思考,并乐于主动思考。
例如,在平时的幼儿园生活中,教师要抓住一切契机引导幼儿思考,在幼儿对一件事情表现出疑问与好奇时,教师可以以引导和启发的方式,鼓励幼儿,或与幼儿一起对此展开主动探究。
比如,当幼儿对怎样孵出小鸡感到好奇时,教师可以为每个幼儿设计一张调查表,请幼儿回家通过自主探究或和父母一起探究的方式,探究孵小鸡的方式、孵小鸡的条件、鸡蛋的形态、小鸡的孵化过程等问题。
在完成调查任务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与父母一起,利用小型孵化器孵化出一只小鸡。
这种让幼儿带着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的方式,能够让幼儿主动运用各种方法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幼儿良好的思考习惯和探究习惯,让幼儿始终保持独立思考的意识,能够轻松化解以后遇到的各种难题,这一能力的获得恰好与“双减”政策相契合,能够真正做到以有效的幼小衔接助力“双减”政策的顺利落实。
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有效策略
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有效策略幼小衔接是指从幼儿教育阶段到小学教育阶段的过渡期,关系到儿童的适应能力和学业成绩等。
在幼小衔接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课程安排难以协调、幼儿教育的学习方式与小学教育不同、教学目标的变化等。
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幼小衔接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分析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
1. 学习方式不同幼儿教育中,教师注重游戏、趣味和情感教育,以激发幼儿的兴趣为主。
而小学教育更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课程的协调难度大小学教育与幼儿教育的教学内容存在差异,教师重新部署的新课程难免会造成课程的重叠或间隔,这更加困难了幼小衔接中的教学。
3. 学生之间的差异幼小衔接是一个跨学段的较长时间,学生的个体差异也不可避免。
有些学生的水平已经很高,而有些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够强。
这样,建立有效的教学机制就很有必要。
1. 建立多方面的联合阵线幼儿园和小学要加强沟通和合作,建立联合教学机制,以提高幼小衔接的质量,实现教育课程的整合与协调。
同时,建立学生先进性评测机制,对学生的各方面素质进行评价,以支撑教学的整合和提高教育质量。
2. 针对性化的学习模式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要共同探讨合适的教学模式,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授课方法。
例如,对于小学的课程,可以采取游戏化、趣味化的教学方式,以促进幼儿的学习兴趣,并适当减少学生的紧张和负担。
3. 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制定适合学生的学习计划,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并提高学习能力。
4. 建立家长、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通过家长、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作,在幼小衔接中协同配合,增强了对学生的帮助和支持,营造出更好的学习氛围。
建议家长参与学校活动,亲自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通过探讨与沟通,帮助孩子解决学习问题。
结语因此,要保证幼小衔接的质量,需要建立起多方面的合作、针对性的学习模式和家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
幼小衔接十问十答
关于幼小衔接的十问十答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如果处理得不好,会对幼儿日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所以,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上海市教委关于幼小衔接的十问十答应该会给你答案。
Q1小学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有何不同?幼儿园和小学是相互衔接的两个教育阶段。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育性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1.幼儿园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小学教育则属于义务教育。
2.幼儿园教育是“教养并重”,小学教育则是“以教为主”。
3.幼儿园课程是综合性的,小学课程则以分科为主。
4.幼儿园的教育方式以游戏为主,小学则以课堂教学为主。
Q2幼小衔接,家长应持怎样的态度?首先,要激发孩子上小学的热情。
千万不要用“上学就要受苦头”等话来吓孩子,而是要说一些欣赏与鼓励的话,如:“你真的长大了”、“你越来越像小学生了”。
这样会让孩子觉得上小学很光荣、很自豪。
其次,应全面关注孩子的发展。
一般而言,孩子对学习是否有兴趣,生活是否有规律,在集体中是否合群,这几个方面情况往往影响其入学后的适应性。
家长需要时时关注孩子在这些方面的发展,让其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
最后,出现问题时要和孩子一起面对,并给予积极的暗示。
如:“你可真有毅力啊”、“你做得不错,但如果……可以更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成长过程。
Q3幼小衔接家长要重点关注哪些问题?在幼小衔接时期,家长往往特别关注孩子知识的积累,而忽略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交往能力,以及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以下这些内容,可以供您分析、了解孩子情况时作参考:1.孩子是否对上小学充满期待与向往?2.孩子是否能与周围同伴友好相处?3.孩子离开家人进入陌生环境后是否沮丧?4.孩子是否能自然地与除家人以外的人交往?5.孩子对阅读是否感兴趣,能否回答相关问题?6.孩子是否能独立完成系鞋带、戴围巾、收拾玩具等事情?7.孩子是否会照顾自己,如主动饮水、根据冷热自己穿脱衣等?8.孩子是否会重复简单的口信?9.孩子是否能熟练地使用纸、颜料、剪刀、胶水、水彩笔等物品?10.孩子是否能够同时记住两个或三个任务,并执行这些任务?11.孩子是否能说出自己的家庭住址和家人的姓名、电话号码?12.孩子是否会承认自己不懂,而主动请求帮助?请考虑以上这些问题,看看您的孩子做得怎么样了,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入学准备的培养和教育。
【少儿升学】孩子幼升小入学12个关键问题及处理建议
孩子幼升小入学12个关键问题及处理建议【本文概要】幼升小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家长们也格外重视。
家长怎么和孩子谈入学这事儿?孩子做事拖拖拉拉怎么办?要不要给孩子报补习班?以下本文少儿升学频道为您分享了孩子幼升小入学12个关键问题及处理建议,供您参阅。
1.家长怎么和孩子谈入学这件事?本文络上家长辅导孩子作业而自己崩溃的现象。
因为读不懂、听不懂,意味着孩子缺乏相应的感受、体验,他们的理性缺乏感性的基础。
11.要不要给孩子报补习班?在进行入学准备的过程中,常看到家长忙着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学拼音识汉字,学数学练英语,这些准备真的对孩子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有利吗?国内外教育界对于培养人才核心素养的定义中,无一不强调“学会学习”,即强调儿童学习兴趣、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强调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乐善好学、探索创造、勤于反思,正是回归了学习的本质――儿童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
遵从学前儿童的发展特点,最为有效的学习方式就是支持孩子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进行学习,激发年幼儿童对学习的兴趣,从而建立信心与主动性,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而借由有意义的游戏、鼓励儿童在玩中学正是最适合学前儿童的学习方式。
尽管幼儿短期之内掌握了一些分科知识,但这些填鸭式的学习不足以支持学习能力的培养,难以奠定一名会学习的人的基本素养,更有可能抹杀儿童对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国内外众多研究已经证实,分科准备知识的学习效果不佳,还会降低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因此,如果家长将幼小衔接简单地等同于小学各学科的知识准备,是短视且有害的。
学前阶段的教育,家长不必操之过急,而更应关注符合孩子心智发展的学习方式,重视孩子在游戏中、生活中的学习和探究,为儿童全面、自主和可持续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12.要不要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内容?浩浩刚上大班就被家长送进了奥数班,提前学习了小学生才可能接触的一些数学应用题。
奥数班不是靠听力理解(大人读题),就是看图猜题,因为缺少了真实情景的体验和实物操作,浩浩经常因为不理解题意而做不出题,于是耳边经常充斥着“笨,真笨”的责骂声,以至于他还偷偷把作业本和铅笔藏起来,以为那样就可以逃避作业。
幼小衔接家长问题及策略
幼小衔接家长问题及策略引言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过渡阶段,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变。
在这个阶段,很多家长会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
本文将探讨幼小衔接过程中常见的家长问题,并提供相应的策略。
家长问题1. 孩子适应问题在幼儿园阶段,孩子通常有较多的自由时间和游戏空间,而到了小学,他们需要适应更加严格的课程安排和学习要求。
这种转变可能会导致一些孩子出现适应问题,表现为不愿意上学、不喜欢做作业等。
2. 学习能力差异问题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都有差异,在幼儿园阶段这种差异可能没有明显体现出来。
然而到了小学,由于教育内容更加复杂和抽象,一些孩子可能会出现学习上的困难。
这对于家长来说是一个挑战,他们需要找到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3. 学习兴趣问题在幼儿园阶段,孩子通常会通过游戏和玩耍来学习。
然而到了小学,学习更加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培养,这可能与一些孩子的兴趣不符。
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各种方式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4. 家庭作业问题小学阶段通常会有较多的家庭作业,这对于一些家长来说可能是一个负担。
他们需要合理安排孩子的作业时间,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5. 社交问题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所处的社交环境也发生了变化。
一些孩子可能会面临新同学、新朋友以及与老师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等社交问题。
家长需要关注孩子在社交方面的表现,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策略1. 建立良好沟通与孩子建立良好沟通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
家长应与孩子保持密切联系,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帮助。
2. 适应阶段性变化家长需要理解幼小衔接阶段的特点和孩子的需求,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和学习要求。
可以通过与老师交流、参加家长会等方式了解教育方针和教学方法,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持。
3.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家长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营造安静的学习环境等方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幼小衔接十问十答
关于幼小衔接的十问十答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如果处理得不好,会对幼儿日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所以,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上海市教委关于幼小衔接的十问十答应该会给你答案。
Q1小学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有何不同?幼儿园和小学是相互衔接的两个教育阶段。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育性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1.幼儿园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小学教育则属于义务教育。
2.幼儿园教育是“教养并重”,小学教育则是“以教为主”。
3.幼儿园课程是综合性的,小学课程则以分科为主。
4.幼儿园的教育方式以游戏为主,小学则以课堂教学为主。
Q2幼小衔接,家长应持怎样的态度?首先,要激发孩子上小学的热情。
千万不要用“上学就要受苦头”等话来吓孩子,而是要说一些欣赏与鼓励的话,如:“你真的长大了”、“你越来越像小学生了”。
这样会让孩子觉得上小学很光荣、很自豪。
其次,应全面关注孩子的发展。
一般而言,孩子对学习是否有兴趣,生活是否有规律,在集体中是否合群,这几个方面情况往往影响其入学后的适应性。
家长需要时时关注孩子在这些方面的发展,让其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
最后,出现问题时要和孩子一起面对,并给予积极的暗示。
如:“你可真有毅力啊”、“你做得不错,但如果……可以更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成长过程。
Q3幼小衔接家长要重点关注哪些问题?在幼小衔接时期,家长往往特别关注孩子知识的积累,而忽略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交往能力,以及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以下这些内容,可以供您分析、了解孩子情况时作参考:1.孩子是否对上小学充满期待与向往?2.孩子是否能与周围同伴友好相处?3.孩子离开家人进入陌生环境后是否沮丧?4.孩子是否能自然地与除家人以外的人交往?5.孩子对阅读是否感兴趣,能否回答相关问题?6.孩子是否能独立完成系鞋带、戴围巾、收拾玩具等事情?7.孩子是否会照顾自己,如主动饮水、根据冷热自己穿脱衣等?8.孩子是否会重复简单的口信?9.孩子是否能熟练地使用纸、颜料、剪刀、胶水、水彩笔等物品?10.孩子是否能够同时记住两个或三个任务,并执行这些任务?11.孩子是否能说出自己的家庭住址和家人的姓名、电话号码?12.孩子是否会承认自己不懂,而主动请求帮助?请考虑以上这些问题,看看您的孩子做得怎么样了,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入学准备的培养和教育。
幼小衔接存在哪些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幼小衔接存在哪些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孩子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成长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这个过渡阶段,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并加以解决。
一、幼小衔接常见问题1、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差异幼儿园的学习以游戏和活动为主,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综合素质。
而小学则有较为严格的课堂纪律和学习任务,需要孩子具备一定的专注力和学习方法。
很多孩子在刚进入小学时,难以适应这种转变,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2、生活自理能力不足在幼儿园,老师会给予孩子较多的生活照顾。
但到了小学,孩子需要自己管理书包、整理文具、系鞋带等。
如果孩子之前缺乏这方面的锻炼,可能会在学校遇到诸多不便。
3、心理压力和焦虑面对新的环境、老师和同学,以及学习任务的加重,孩子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
他们可能会担心自己能否适应小学的生活,能否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喜欢。
4、社交能力欠缺在幼儿园,孩子们的交往相对较为随意和自由。
而小学的社交环境更加复杂,需要孩子具备更好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一些孩子可能会因为不善于与人交往而感到孤独和失落。
5、课程内容的衔接不畅幼儿园和小学的课程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
例如,幼儿园可能更注重艺术、体育等方面的培养,而小学则侧重于语文、数学等学科知识。
如果衔接不当,孩子可能会在学习上感到吃力。
二、解决方案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家长和老师可以在孩子上小学前,逐渐引导他们养成按时完成任务、认真听讲、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例如,每天安排一定时间让孩子阅读、做简单的数学练习,培养他们的专注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教给孩子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如如何预习、复习、做笔记等。
2、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有意识地让孩子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穿衣、刷牙、整理玩具等。
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练习系扣子、系鞋带等技能。
进入小学前,让孩子学会自己整理书包、管理时间,为适应小学的生活做好准备。
3、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和老师要多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幼小衔接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幼小衔接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当孩子从幼儿园升入小学,这个阶段被称为幼小衔接。
在这个重要的过渡时期,孩子和家长往往会面临一些常见的问题。
了解并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孩子顺利适应小学学习和生活至关重要。
一、常见问题1、学习习惯与方法的转变在幼儿园,孩子们的学习更多是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较为轻松和自由。
而进入小学后,学习方式变得更加正式和结构化,需要孩子有更强的专注力和自律能力。
许多孩子在一开始可能难以适应这种转变,例如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听讲、不知道如何预习和复习功课等。
2、社交环境的变化幼儿园的班级规模通常较小,孩子之间的关系较为亲密和熟悉。
但到了小学,班级规模扩大,同学之间的陌生感增加,孩子可能会在结交新朋友和融入新集体方面遇到困难。
比如,有些孩子可能会变得内向、孤僻,不愿意主动与他人交流。
3、心理压力与情绪波动面对新的学习任务和环境,孩子可能会感到紧张和焦虑。
担心自己能否适应小学的要求,能否取得好成绩,这些心理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4、生活作息的调整幼儿园的作息时间相对较为灵活,而小学则有严格的上下课时间和课间休息规定。
孩子需要适应早起、按时午休、准时放学等新的作息规律,这对于一些习惯了幼儿园自由作息的孩子来说是个挑战。
5、家长期望过高部分家长对孩子在小学的表现抱有过高的期望,给孩子过多的学习压力,导致孩子产生抵触情绪。
家长可能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在适应阶段的心理需求和情感变化。
二、解决方案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和老师可以在幼小衔接阶段,逐渐引导孩子建立规律的学习时间和空间。
例如,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让孩子阅读、画画或者做简单的数学练习。
教导孩子如何整理书包、准备学习用品,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同时,鼓励孩子多提问、多思考,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2、提升社交能力在入学前,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如社区里的儿童聚会、亲子活动等,让孩子有机会与不同的人接触和交流。
幼小衔接中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
幼小衔接中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幼小衔接是指孩子从幼儿园阶段过渡到小学阶段的过程。
这一阶段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因为他们不仅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还需要改变学习方式,并面对更高的学习要求。
在幼小衔接中,存在许多关键问题,接下来将介绍这些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学习能力的转变过渡到小学阶段后,孩子面临着学习能力的转变。
他们需要从幼儿园的自由游戏和探索学习方式转变为小学的有意识学习方式。
这对于许多孩子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他们需要适应更加系统化和有结构的学习方式。
解决方案:1. 建立学习规划:帮助孩子逐渐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规划。
为孩子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引导他们学会分配时间和任务。
2. 培养学习兴趣:鼓励孩子参与感兴趣的活动和课程,提高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与老师密切配合:与孩子的小学老师保持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学习情况,并根据需要提供帮助和指导。
二、社交能力的培养幼小衔接中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是孩子社交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中,孩子需要与更多的同龄人和不同年龄的人建立联系,并逐渐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解决方案:1. 提供多元化的社交机会:鼓励孩子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如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兴趣班和社团活动等,为他们创造与不同人交流的机会。
2. 培养合作精神:通过开展小组活动和团队项目,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和协调。
3. 倡导友善与尊重: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友善待人,并提醒他们其他人对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三、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幼小衔接中,孩子需要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自主学习、课堂纪律和作业规范等。
这些习惯的养成对于孩子未来的学习能力和学业发展至关重要。
解决方案:1. 建立良好的作息时间表:为孩子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确保他们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和学习时间。
2.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孩子在学习中保持主动性,并学会自我规划、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
3. 提供学习技巧指导:教育孩子合理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如记笔记、阅读理解和问题解决等,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究
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究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转接过程。
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也是许多学生和家长所面临的挑战。
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学习能力差异明显。
由于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学内容有所不同,一些学生可能会感到吃力。
此外,学生在幼儿园时受到的教育环境也有所不同,有些学生可能因此而适应不良。
其次,注意力集中难度增加。
在幼儿园,学生的注意力可能会得到较多的鼓励和帮助,而在小学,他们需要更加自主地集中注意力学习。
这对许多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也可能导致注意力障碍等问题。
此外,也存在学习兴趣减退的问题。
由于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学内容不同,有些学生可能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这也可能导致他们在学习上的挫折感增加。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
首先,可以开展专门针对幼小衔接的辅导课程,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此外,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注意力集中能力,并给予他们充足的学习支持。
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幼小衔接的过程,为他们的未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幼小衔接是一个关键的阶段,也是许多学生
和家长所面临的挑战。
我们要采取有效的对策,帮助学生度过这一关,为他们的未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方针策略林嘉
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方针策略林嘉
在幼小衔接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1. 教学内容不连贯:幼儿园和小学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差异,导致幼儿园的学生在进入小学后可能无法顺利适应新的学习内容和形式。
2. 学习动机不强:幼儿园的教学侧重于游戏和兴趣导向,而小学的教学则更加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一些学生可能在进入小学后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3. 学习习惯不良:幼儿园和小学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要求不同,包括课堂纪律、作业习惯等方面。
一些学生可能在幼儿园阶段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小学后面临适应困难。
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制定以下方针和策略:
1. 教学内容衔接: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之间应加强沟通,确保学习内容的衔接和过渡。
可以进行教学计划的横向对接,确保学生在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后不会出现知识断层。
2. 兴趣导向教学:在小学阶段也可以适度采用幼儿园阶段的兴趣导向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游戏化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3.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小学阶段应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要求和作业习惯,培养他们自
主学习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
同时,家庭也应配合学校的教育要求,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 个性化教育: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育。
针对不同学生可能存在的学习困难,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让每个学生都能够适应小学的学习要求。
总之,幼小衔接要关注教学内容的衔接、学习动机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和个性化教育,从而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
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幼小衔接是指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过渡阶段,是孩子从幼儿园转入小学的过程。
一直以来,幼小衔接一直是教育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因为幼小衔接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果和发展状况。
然而,幼小衔接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顺畅的过渡、课程的断层、教育理念的不统一等,这些问题给幼小衔接带来了不少困扰。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些解决策略来优化幼小衔接的过程与效果。
首先,幼小衔接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缺乏顺畅的过渡。
由于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在教育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孩子在转入小学后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和学习要求。
然而,有些幼儿园的教育与小学的学习相差较大,孩子们在转学后需要面对巨大的学习压力和适应困难。
这不仅会对孩子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产生负面影响,还可能导致学习困难和适应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策略。
首先,幼儿园和小学应该加强沟通与协作。
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应该密切合作,共同研究幼小衔接的问题,制定一份顺畅的衔接方案。
这个方案应包括教育目标、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统一规划,确保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平稳过渡。
同时,学前教育和小学也应定期举行交流会议,交流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增加双方的了解和信任,为幼小衔接提供更好的保障。
其次,幼小衔接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课程的断层。
由于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存在差异,在转学阶段可能会出现课程内容的断层。
例如,幼儿园强调的是启蒙教育和综合发展,而小学教育则注重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的学习。
如果在幼小衔接中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孩子们可能会出现学习内容的缺失和学习困难。
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幼儿园应该加强对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的培养。
幼儿园可以通过增加与小学教育相关的内容,例如预备课程,让孩子们在学前教育阶段就开始接触和适应小学的学习内容。
其次,小学教育应该注重课程的复习和巩固。
小学老师应该了解孩子们在学前教育阶段的学习状况,并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缩小课程的断层。
幼小衔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解决策略
幼小衔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解决策略幼小学段是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过渡期,其间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解决策略。
本文将重点讨论幼小衔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幼小衔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压力过大、学习内容不适应、学业负担过重、学习方法不合理和心理问题。
幼小衔接的学习压力过大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在幼儿园阶段,学生主要以玩为主,没有太多学习压力;而到了小学阶段,学习内容逐渐增加,学生需要面对更多的学习任务和考试压力。
这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会造成较大的学习压力,导致学习效果下降。
学习内容不适应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幼儿园和小学的学习内容存在差异,幼儿园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感觉能力和动手能力,而小学则注重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能力。
对一些学生来说,由于幼儿园和小学的学习内容差异较大,可能会出现学习困难或适应性差的情况。
心理问题也是幼小衔接中的一大难题。
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学生需要逐渐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这对一些学生来说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学校可以采取措施,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在教学设计上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和考试内容,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来适应和消化学习内容。
学校可以加强幼小衔接的教学管理,确保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法适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
可以通过制定幼小衔接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资源,保证学生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学习过渡顺利。
学校和家长可以共同努力,合理分配学生的学习任务,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可以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合理调整学习任务的难度和数量。
第四,学校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可以通过培训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
学校和家长可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可以通过心理辅导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感。
教育部针对幼小衔接的12个关键问题,看看专家给的建议吧!
教育部针对幼小衔接的12个关键问题,看看专家给的建议吧!(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案大全、评语大全、幼儿教育、幼儿游戏、幼儿诗歌、师德师风、计划总结、案例反思、管理制度、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s, such as lesson plans, comments,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children's games, children's poetry, teachers' morality, planning summary, case reflection, management system, other models, etc.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教育部针对幼小衔接的12个关键问题,看看专家给的建议吧!本文导读突如其来的加长版假期里,受影响最大的学生群体,当属各级毕业班。
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有效策略
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有效策略幼小衔接作为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指学生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后,适应小学学习环境和规则的过程。
幼小衔接对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非常关键,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将从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有效策略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学习能力和自理能力的不足。
由于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的差异,很多孩子在小学刚入校时,学习能力和自理能力都比较不足,这给小学一年级老师带来了很大的教学压力。
2. 课程、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的不同。
幼儿园和小学的课程、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都不相同。
幼儿园重视游戏和社交能力的培养,而小学则更加强调知识和能力的学习。
这样,在孩子进入小学后,他们可能会感到不适应和困惑。
3. 家长期望值的问题。
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在小学阶段就能取得好的成绩和表现,这在某种程度上给年级老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这种压力不仅使得老师难以发挥自己的教学能力,也会对孩子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1. 建立机构之间的联系。
幼小衔接时期,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应该建立良好的联系和协作。
幼儿园和小学应该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探讨教学方案和教育理念,促进幼小衔接的顺利过渡。
2. 开展适合幼小衔接的活动。
幼小衔接不仅需要专业的教育人员的协助,还需要家长和社会资源的支持。
比如可以组织家长和老师对话,分享学生的情况,并共同为孩子建立适合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3. 引导学生适应新学习环境。
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学生需要循序渐进地适应新的知识和教学方式。
老师可以开展课程导向的活动,以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信心,让他们逐渐适应新的学习方式。
4. 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
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不仅需要学习能力和知识的提升,还需要自身的自理能力的提高。
老师可以开展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课程,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
5. 调整家长的期望值。
学生的学习进步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鼓励,但是家长的期望值也不能过高。
家长要明确孩子的阶段发展特点,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并适度放松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孩子幼小衔接12个关键问题,教育专家权威解答来了幼小衔接,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家长们也格外重视。
家长怎么和孩子谈入学这事儿?孩子做事拖拖拉拉怎么办?要不要给孩子报补习班?教育小微为你准备了幼小衔接12个关键问题,一起听听专家的建议↓↓↓1家长怎么和孩子谈入学这件事?刘云艳西南大学教授无论对大人还是孩子来说,兴趣和愉快的情绪都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当家长在关注孩子入学准备是否充足时,也要关注自己的言语和态度,千万不要用“上了小学让老师管你”之类的话吓唬孩子。
对很多孩子来说,小学陌生的环境本已让他们紧张和焦虑,恐吓无疑会增加孩子的恐惧感,使孩子抗拒上学。
这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入学适应,严重时还会刺激孩子的神经中枢,影响孩子的内分泌,甚至诱发夜间惊梦、发烧、胃疼等各种生理和心理疾病。
因此请家长务必多动脑筋,疏导孩子的入学紧张,激发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为孩子入学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比如,可以对孩子说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话,还可以给孩子聊聊您上学时的趣事和遇到的老师,带孩子到小学参观等,让孩子尽可能多地了解小学。
这会让孩子觉得上小学很光荣,唤起孩子对新生活的向往之情。
在孩子入学后,也请家长不要把注意力全部放在孩子的成绩和分数上,这会给孩子带紧张和压力。
可以多和孩子聊聊新学校、新老师和新朋友,听听孩子在学校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表现出对孩子新环境的兴趣和赞赏,这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引导他尽快适应和喜欢新的小学生活。
2家长怎么帮助孩子适应小学作息?柳倩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小学和幼儿园在作息时间安排方面有较大差别,作息时间调整是孩子最先应该了解和适应的。
入学准备期间,幼儿园会对大班孩子的作息做一定调整,而家庭则应有相应配合。
比如为了保证孩子们在升入小学后,白天有充足的精力,能够较快适应小学学习,家长一方面应当适当地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比如晚上尽可能按时入睡,以保证幼儿的充分睡眠,做到早睡早起;另一方面,可以和孩子一起商议并制作一个作息时间表,标出平时和周末的作息,在暑假里,还可以制作暑期时间表,把时间表挂在墙上,让孩子时刻可以看到,没有特殊情况的话不要轻易打乱时间表,让孩子逐渐养成一种时间观念和按时作息的习惯。
根据时间表,孩子会逐步调整其生活和生物钟。
开始执行的时候,孩子可能会不习惯,家长要有耐心和恒心,不能操之过急,一两周后就可以见到效果。
3家长怎么正确看待孩子入学这件事?华爱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自从佳佳进入大班以后,他的妈妈就开始为孩子进小学焦虑,到处打听有哪些名校,家里人也一直在讨论并纠结,进公办小学好还是进民办小学好,还时不时出一些题目来考考佳佳,以备入学面试。
饭桌上、茶余间,还经常说起小学学习如何严酷,说别人家的孩子进了幼小衔接班,学识字、拼音,做算术。
对佳佳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该收收心了,光知道玩,上小学就该吃苦头了”,“看人家小孩都已经认识很多字了,你怎么办呀”……佳佳妈妈的焦虑情绪无形中会影响孩子的心理,使他产生一种不安全感,当他过高估计小学学习的难度而产生学习压力时,就会对即将到来的上学忧心忡忡,甚至会导致入学适应障碍,一旦遇到一点挫折就会丧失信心。
所以,家长一定要放松心情,淡定地面对孩子的入学,让孩子感到入小学是一个自然而然的成长阶段,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迎接入学。
4幼儿园是怎么帮助做书写准备的?戴艺浙江省安吉县报福幼儿园园长手的精细动作能力,手与手腕、肘关节、肩关节的配合及稳定性,手眼协调能力,注意力,这些都影响着孩子写字的质量。
在幼儿园,书写的准备隐含在许多游戏和生活活动中。
比如:孩子常常喜欢画画,从小班的涂鸦到大班情节丰富的画面,可以看到他们笔下的线条越来越流畅,细节越来越丰富,画画的时候手指的力量、灵活性和手眼协调能力都得到很好的发展。
室外的建构材料大、有一点重量,孩子取放积木可以锻炼小手肌肉的力量,搭建积木的过程中手眼协调能力、手部各关节的配合和稳定性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经常得到这样的练习,以后握笔稳,写字有力,可以解决写字歪歪扭扭的问题。
室内的积木小而轻巧,搭建过程中更有利于孩子注意力、手指力量、灵活性等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经常有这样的练习以后写田字格时笔画的精准定位一定没问题。
5孩子的握笔姿势需要纠正吗?柳倩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幼儿握笔姿势处于发展变化阶段,有效的外部支持有助于促进握笔姿势的发展,不可刻意纠正和盲目求成,而要遵循适时适度的原则进行培养。
首先,握笔姿势在生理上受制于小肌肉和精细动作的发展,只有幼儿的生理发育成熟,才有可能形成正确的执笔方式。
5岁左右是幼儿开始握笔的最佳时期。
如果过早让幼儿握笔写字,其小肌肉群尚未发育完全,很容易让幼儿采用近距离握笔和不正确的手指配合方式,来确保执笔的稳定性,这种不正确的习惯一旦养成将很难纠正。
简单粗暴的教训和呆板枯燥的说理,都可能导致幼儿对书写产生排斥感。
其次,可以根据孩子握笔方式的年龄发展趋势,提供相应的书写工具。
对小年龄儿童应提供短、粗、容易控制的工具,如蜡笔、油画棒等;逐渐地,可以提供像记号笔这类较粗的工具;随着幼儿手部肌肉的发育、对书写的兴趣和握笔姿势的发展,逐步提供铅笔等较为成熟的书写工具。
第三,多种锻炼小肌肉发展的方式都可以对正确的握笔姿势产生积极影响。
比如,在为幼儿提供书写材料之前及练习书写的过程中,应该提供绘画、剪纸、搭积木、折纸、串珠等各种活动的材料和使用机会,为正确握笔打好基础。
6孩子做事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秦金亮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这一问题让很多家长感到头疼,如何提升孩子的注意力也成为家长关心的问题。
首先应该明确,孩子不可能像成人一样维持注意较长时间。
孩子在不同时期,其注意力一次集中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能盲目对孩子提出高要求,而应该根据孩子的发展特征确定孩子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时间。
那么该如何适当地促进并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呢?以下方法可供参考:一,发现儿童感兴趣的事物,利用儿童感兴趣的事物与要学习对象建立关联,进行合理引导;二,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让他学会在一定时间内集中注意力。
当孩子能够做得很好时,可逐步延长一次性集中注意的时间;三,不干扰孩子,当孩子正专注于自己所做的事情时,家长不要出于好意打扰孩子;四,营造有利于注意力集中的环境,比如为孩子创设一个不受干扰的游戏角落或学习区,将环境收拾得有条不紊;五,给孩子一定时间范围内完成的任务,教孩子学会分配时间,学会自己掌控时间,感受到自己是时间的主人,让他知道如果集中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做好一件事情时,便有更多的时间做其他事情;六,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合理的时间计划并严格执行,培养孩子的时间意识和目的感。
切记,孩子做事分心的时候,千万不能唠叨和训斥,那样反而更不能使孩子集中注意力了。
7孩子做事拖拖拉拉怎么办?秦金亮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提起孩子的磨蹭,每位父母都有诉不完的苦。
事实上,孩子做事拖拉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建议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改变:形成时间观念。
很多孩子对于时间的概念都是很模糊的,在他们心里可能感觉五分钟还有很长。
家长要教会孩子学会看钟表,还可以买来沙漏,让孩子更了解时间的长短。
这样能让孩子产生对时间更直观的印象,然后自己去把握时间。
制定合理计划。
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能力,给孩子列一个合理的时间表,要求孩子按时完成。
孩子每完成一项,让他自己在任务后面打一个勾。
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因为心急就包揽孩子的任务,养成他们的依赖心,以为拖拉也没关系,反正有人会帮自己完成。
需要设置合理的奖惩制度,让孩子慢慢养成习惯,以后孩子的生活就会有规律了。
用清晰的指令代替催促。
以出门穿鞋为例,与其凶狠训斥,不如换个视角跟孩子说:“先去鞋架拿那双红色的凉鞋,再坐在小凳子上自己穿。
”帮助孩子梳理头绪,孩会更容易做到。
告诉孩子迟到的后果。
快一点和慢一点有什么区别,孩子并不知道。
告诉孩子如果不能尽快完成,迟到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他要承担什么结果。
只有让孩子真正体会到磨蹭给他带来的烦恼,他才能会重视。
激发孩子的兴趣。
家长可以采取措施激发孩子兴趣的办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例如,和爸爸妈妈比赛穿袜子,看谁更快。
让孩子有取胜的可能,他便会觉得自己能做得很快。
8电子产品中的学习软件能替代孩子真实情景中的学习吗?郭力平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现在儿童的学习软件层出不穷,成为许多家长进行教育的重要方式,但学习软件不能够替代孩子在真实生活情景中的学习。
儿童主要通过亲身体验和探索感知了解世界,他们积极调动自己的感官,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形成经验、获取知识。
软件或许有多彩、动态的图像,或许有设定好的层层递进的精美程序,但在将实物抽象成符号的同时,也抽离了立体且丰富的感官体验——那些无法用言语、用图像来描绘的知识,那些只能在游戏和生活中传递的独特人类经验,是孩子无法通过学习软件来获取的。
而这些知识和经验对于年幼儿童的成长十分关键,他们由此理解物理世界,掌握语言,体察人类的交往并形成自我。
当与软件的互动取代人与人之间的真实陪伴时,儿童在真实关系中成长的机会被剥夺、适应未来社会人际交往的敏感时机被错过。
今天我们越来越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但这些学习软件大多是在推着孩子向前,孩子成为被动地接受大量信息却无暇形成主动的思考,无暇成为积极的行动者。
学习软件以“学习”为噱头,却并未真正理解何为儿童有意义的学习。
不假思索、不知节制地将它们带给儿童,只会让孩子远离自然生长的轨迹,割裂他们与赖以生存的地球之间的亲密联系。
从文化传承以及人与自然共生的角度看,学习软件从来都不是、将来也不会成为孩子真实体验的替代品。
9学习品质和知识技能哪个更重要?鄢超云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学习品质不是儿童要学习的知识、技能本身,而是儿童面对这些知识技能时,即学习这些知识技能时的态度、倾向。
比如,一位拥有听的能力(听力很好,能听到很细小的声音、很远的声音)的儿童,未必是一个好的倾听者;一位力气不够大、动作甚至不太协调的孩子,却愿意与妈妈一起抬桌子、扫地,前一儿童有相应的知识能力但却没有相应的品质,后一儿童知识技能不强,却有相应的品质。
教育部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
这些学习品质,就是家长、幼儿园应该着力培养的。
学习品质非常重要。
知识技能没有获得可以日后逐渐获得,而学习品质一旦受到伤害就很难弥补。
这要求家长朋友们,不要单纯追求知识技能,一定要在入学准备的过程中,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态度、习惯、倾向。
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是什么能够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认多少字、做多少数学题、读多少唐诗吗?不是。
年幼时儿童表现出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挑战的学习品质,也正是中小学生正在倡导的核心素养,远比知识技能本身更加重要。